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原来只有拨号功能的手机被陆续淘汰,随着智能手机诞生,我们经常互相发一些有意义的句子。句子常常是我们用来传递情绪的好朋友。那些句子称得上有品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恒秋法师禅学语录”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恒秋法师禅学语录精选:

1、不懂时,别乱说。懂得时,别多说。心乱时,慢慢说。没话时,就别说。

2、凡事不必苛求,来了就来了;凡事不必计较,过了就过了;遇事不要皱眉,笑了就笑了;结果不要强求,做了就对了;生活就是一种简单,心静了就平和了。

3、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4、你若爱, 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 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 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 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 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既然无处可躲, 不如淡然; 既然无处可逃, 不如喜悦; 既然没有净土, 不如静心; 既然没有如愿, 不如释然。

5、痛苦常来自比较,而幸福多源于感恩。

6、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

7、放下压力,获得轻松;放下烦恼,获得快乐;放下自卑,获得自信;放下懒惰,获得充实;放下消极,获得进取;放下抱怨,获得舒坦;放下犹豫,获得潇洒;放下狭隘,获得自在放下,是一种心态的选择;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8、看透的人,处处是生机;看不透的人,处处是困境。拿得起的人,处处是担当;拿不起的人,处处是疏忽。放得下的人,处处是大道;放不下的人,处处是迷途。想得开的人,处处是春天;想不开的人,处处是凋枯。做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自己;有什么样的生活,决定权也在自己。

9、布施不一定用钱财,真正的帮助人,真心的赞美人,诚挚的鼓励人,温暖的安慰人,一份努力,都是一份善缘。一个笑容,一句好话啊,都是人生的大布施。

10、一分优雅,一分从容,一分快乐,一分修养,一分气质,一分磨难,一分经验,一分淡然,一分人缘,一分锻炼,一分努力,一分进取,一分成功,一分问候,一分情意。人生就是这样一分一分厚重,友情就是这样一分一分的积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

11、不要等丢失的时候才知道珍惜;不要等后悔的时候才知道做错;不要等争吵的时候才知道和解;不要等委屈的时候才知道朋友;不要等错过的时候才知道回头;不要等离开的时候才知道思念;人生苦短,幸福不易。珍惜眼前的人,做好当下的事。

12、看破,但不说破;放下,但不放弃;自在,但不自我;随缘,但不随便。

13、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中都有一片花海。只有春绿冬黄,你才能感受自然的交替;只有晴雨交错,你才能领略外界的变幻。痛是一种钙,能让我们长久地挺立;苦是一味药,能让我们顽强地支撑。如果觉得命运不公,那是因为心狭隘了,你想得窄,前方的路必然也会窄。

14、眼不见,心不烦。听不闻,意不乱。名不求,利不贪。常交友,广结缘。遇分歧,莫争辩。和为贵,忍为先。常念经,智慧现。时观己,少多言。窗外事,淡如烟。做好人,常布施。行好事,不展现。说好话,不妄言。存好心,断恶念。心皈依,持五戒。断习气,正知见。念弥陀,到彼岸。

15、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深远,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乐,故不老。

16、用平常心对待生命的每一天,用感恩心对待眼前的每一个人。

17、微笑,一种言语之外的美好;微笑,一种平淡而让人感动的幸福。当我们给予别人微笑的时候,传递给人的,将会是一种平凡的幸福,而最平凡的,往往最让人感动。很多时候,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华丽的修饰,只是一个浅浅的微笑,或许,就是一个奇妙。笑一笑吧,用心的笑,你会发现,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18、岁月看去如流水,了知空幻自安然。不问浮云散何处,抬头梅花满枝香。

19、处世三字经:真着急,假生气;热问题,冷处理;敢碰硬,不硬碰;不找事,不怕事;走直道,拐活弯;干累活,会歇息;办事情,分缓急;过去事,不后悔;眼前事,莫攀比;得到的,会失去;失去的,由它去;得志时,不忘形;失意时,不伤悲;常宽己,好心情;多迷糊,长乐呵;尽全力,平常心。

20、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让该来的来,让该去的去,不欣羡别人,不哀怜自己;不留恋过去,不幻想未来,把握现在,播散良种,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强求,不妄取,贵在随缘。

21、化解生活戾气,化解生活的不平,让自己从烦恼活向洒脱,让生活的高低不平成为见怪不怪,自己的同事里总会有着样那样的人,幸福也不会随你的性子走。如果你生活里有看不惯的人,那么你一定要知道那是生活对你的考验,考验你的心胸。生活是一种协调,是一种沟通。

22、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强求只有痛苦。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让自己活得累。

23、舍与得,没有必然的鸿沟,不是矛盾的对立,恰如因与果,并非你舍掉什么,什么就离你远去,而是在你舍之后,你舍的东西会以另外一种形式来回馈着你,支撑着你。舍了一束鲜花,装点的是世界,芬芳的是自己;舍得帮助他人,你才会拥有助人的快乐。舍,原来是心灵深处的微笑,精神之上的美好。

24、面对烦恼记得一个原则。只见一眼,便不再看。多看一眼,即是纠缠。

25、自是心底起风波,何劳苦寻他人过。茫茫人海东西客,道说东西非自己。

26、《心经》空是一朵盛开的莲花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每当我们用心去品味其中的深意时,内心总是升起一种深深的感动。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也就有了种种烦恼。

27、常听梵呗五种益处:身体不疲、不忘所忆、心不疲劳、声音不坏、言语易解。

28、内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装下满满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开,放得下,想得明白,过得洒脱。能容,能忍,能让,能原谅,平心静气。一个人,若思想通透了,行事就会通达,内心就会通泰,有欲而不执著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活得洒脱,活得自在。活得平和的人,心底踏实安详,云过天更蓝,船行水更幽。

29、舍,是另一种得,得到的是大度是从容;懂得这种舍,得到的是欢喜是自在。它远胜过在物资上获得的短暂满足。祝愿大家,懂得舍、多去舍,更有所得。

30、简单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拥有的。它尊崇朴素、理智、从容、克制、淡定和谦卑。它是上苍赋予每一个生命的能力,但却不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真正地把握住它。

31、路在哪里,路在前方,路往宽处走,心往宽处活。人生路一场,有折磨,有磨难,有曲折,这本是平常,你若为之烦忧,那就错了,它的存在,对我们是一种磨练,也是在助力我们修行,正所谓烦恼既菩提也。

32、生活里,学着明媚,学着宽厚,学着和平,学着坚持,学着欣赏,学着负责,学着怀念。人在旅途,才能够活得轻松,活得清醒,活得快乐,活得从容。

33、生活中的开心大笑,不是笑别人可笑,不是笑世界可恼,不是笑人生无聊,只是笑一笑,自己给自己的生活准备一幅良药,笑一笑,少却生活中的许多烦恼。

34、人生的质量,在于你宽恕的速度,和忘记的数量。生活的方式决定了你人生的幸福值,经得起命运的涮,也习惯于故事的苦,更要学会刷新幸福。

35、这世间最简单的道理:和气,路路通;嫉妒,脑袋疼。天空雁来,浮云散去。

36、生活中的纠结和摩擦,尘世间的繁琐与争端,需要自己的一份谨慎和理解,更需要自己心地的平静和平坦。莫嫌人生忧虑多,只因心地无闲田。

37、烦恼是自己想出来的;痛苦是与人比出来的;疾病是恶习造出来的;心态是经历炼出来的;快乐是知足养出来的;健康是活动练出来的。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解脱才更自在,放下自然轻松。所以,做自己该做的事,若自己已经尽力了,剩下的一切随缘,凡事顺其自然。

38、生活中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

39、人若要像水一般做人,随方就圆,与世无争,用那份浩瀚,穿越春秋,承接千载,感悟人生的不同境界。人若是那水,那方豁达,会宽容一切,会善解一切,那才能做到物我两忘。就像这轮明月,在喧嚣尘世中独立,不卑,不亢,不染,不俗。

40、以佛心驾驭欲望,以禅心修身养性;以佛心宽容待人,以禅心谨言慎行;以佛心保持平和,以禅心灵活应变;以佛心勤勉奋进,以禅心保持谦卑;以佛心赢取成功,以禅心化解失败;以佛心感受快乐,以禅心摒弃烦恼;以佛心度己,以禅心度人;以佛心看透世事,以禅心随缘而行。

41、生命总是美丽的,不是苦恼太多,只是我们不懂生活;不是幸福太少,只是我们不懂得品味艰难。

42、有些事不争就是慈悲,有些理不辩就是智慧,有些是非不闻就是清净,有些烦恼不看就是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三千繁华,弹指刹那,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43、心底无私天地宽。心胸宽一点,目光远一点,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

44、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舍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45、生活有进退,输什么也不能输心情。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做好自己。肤浅的羡慕,无聊的攀比,笨拙的效仿,只会让自己整天活在他人的影子里面。盲目的攀比,不会带来快乐,只会带来烦恼;不会带来幸福,只会带来痛苦。

46、只有学会忘却,懂得放下,人生才会快乐洒脱。人生短短几十年,对过往的对错是非没必要耿耿于怀,不妨善忘一点,糊涂一些。快乐常在的秘密,就在于善于忘记。只有懂得忘记,学会卸下心头的包袱,才能轻装前行,从容面对。忘记该忘记的,记住该记住的,心无挂碍,自在洒脱。

47、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等到条件成熟时,自然水到渠成。耐心不是外在的压抑,而是内心的修行。有人能让你痛苦,说明你的修行还不够。不要去采摘那些还没有成熟的果实,否则,你的生活一定是苦涩的。其实,每件事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不是好事,说明还没到最后。

48、生活活的就是一份对生活的信念,活的就是一份对生活的态度。当然,在压力面前,谁都可以选择软弱,谁都可以选择不坚强,但是生活就是生活,生活不会去同情弱者,那你为什么还要去向困难低头?你不坚强,生活就会把你打趴下;你若坚强,生活就会在你面前俯首称臣。

49、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如果不能改变,就要学会适应。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抱怨不会产生任何改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抱怨不会使人变得更聪明、更强大,而只会让人在自怨自艾中慢慢消沉。放下抱怨,坦然面对,才能摆脱烦恼的纠缠。心平气和,换一种视角看待生活,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50、心不静,气必不和;气不和,生活就会一团糟。过生活,过的是一股心气儿,心情不好,做任何事都无法安心。要时时调整你的心态,沉淀你的情绪,让心宁静,让心情平和。宁静是一朵花,静静地开放,不求人欣赏;宁静是一湾河,款款地流淌,淌出自己的路。静,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佛源法师经典禅学语录




佛源法师(1922年4月12日--2009年2月23日):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人,俗姓莫。少而聪慧,年十八,投益阳会龙山栖霞寺剃落。1951年至云门,得虚云法师传承,为云门宗第十三代传人。曾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广东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韶关佛协会长。从1953年起,先后担任广东云门寺、南华寺、湖南益阳白鹿寺、栖霞寺、德山乾明寺、南岳祝圣寺等6个著名寺院的方丈。2009年2月23日圆寂,世寿87岁,僧腊69岁,戒腊63岁。

佛源法师经典禅语:

1、我们现在心里烦恼不清净,就像池塘里的水浑浊不清。为什么会浑浊呢?因为有鱼在游动,把清水搅起来了。心中哪来的烦恼?因为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没有烦恼。

2、用功就是要把这个真如妙心好好地守着,死活也守着那念清净,慢慢就会起作用,就会发光,就会有神通。

3、时间过得真快,一下子就老了,一下子就死了,人命在呼吸之间,要有受用,必须靠自己。

4、一个愿力,一个念力,信心坚固,愿力充足,就不会走错路了。

5、用功靠自己,了生死也靠自己,别人帮不了忙,要自己愿意,要自己警策自己。

6、照顾自己的本来面目,清清楚楚的灵知灵觉,这就是无上密法,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密了。

7、妄想多多的人,一天到晚东想西想,没有妄想的人,连做梦都不做。

8、出家人的境界很高很妙,如果你真的用功开了悟,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十方法界,山河大地都是如来。

9、一个人没有业障,身心愉快,走到那里都平安无事,业障来了,你走到那里它就跟到那里,障碍重重。

10、年青人要对自己负责任,要立志愿,有志者事竟成,没有志向就没有办法,作什么事都做不成的。

11、禅定禅定,要静要清净,看住了什么昏沉也没有,什么妄想也没有,一心定在那里,动也不动,天倒下来了也不怕,猫捉老鼠就是这个精神,聚起精神看着老鼠。

12、境界因平时用功而显,做好事得好境界,做坏事得坏境界。

13、正念是清清净净的,一丝不挂,不犯心魔,比如一池清水。

14、如是因如是果,要想成佛,就要修戒定慧,不杀盗淫妄酒,不乱来。

恒东法师佛学禅语




1、用一种善意幽默的方式去展开自己的生活,不挑剔从前的自己,也不埋怨笨手笨脚现在的自己,生活的所有烦恼是因为内心的宽窄所致,所以要告诉自己,生活要保持乐观开心,就算所有的过往都成为回忆,也是风景,不是灰烬。

2、生命不外一场历练,平坦的情怀,温和的点头,让幸福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生活方式。

3、世间故事,纷扰百态。人生无常,盛衰循环,还有多少,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态度。人生总是在接受着生命的教化,不悲观,不回避,不浮躁。世事随他沧桑,且存开朗情怀

4、古语一句,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者。是对人生最客观的提醒,历史长河古到今,天地辽阔自平和,人生怎么可以让内心的狭隘,影响了生命的调节与从容呢,面对生活的尘埃纷扰,就权作是面对着水月烟霞而已。

5、生活的禅法,在于认识生命的核心责任,平静,自在,尊重,理解,从容,善意,宽容。这也是生命的进行式的一种秩序,潮起潮落,自在恬淡。

6、人生路的宽窄,在于心地的内在认知,天地自辽阔,烟云成故事,春秋悠长,忙者自忙。雪月本闲,障者自碍。

7、生活中的那些坎坷,还有那些不必要的枉自叹息,也都会成了生命的内涵,生命总是须要在困境中明朗觉醒,自强不息,可以这么理解,自己的突破与创新,创造着自己与世界共处的善意的人文情怀。

8、沉沉浮浮人生路,得得失失不平心,生活的烦恼无穷无尽,有时候让我们痛苦不堪,有时候心灵的天空阴云密布,在你绽放下一个微笑之前,命运会给你送来一份最高尚的礼物。

9、菩提是一种善良,菩提是一种觉醒,菩提是一种认同,菩提是一种从容,生命因为相伴菩提才更有意义,如烟的菩提,如烟的人生,是人生,非人生,是菩提,非菩提,一切如烟。

10、生命绵延不息,每个人来到世间,是必然也是偶然,走过红尘,回首已是梦境,矗立在红尘,不过就是一个匆匆过客,生命里那些微不足道的恩恩怨怨还是忘掉吧,干净的心才是生命的状态。

1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沧海桑田难为水,繁华落尽成悲凉。偶尔的一转身,一回眸,我们会发现往昔中那些曾经被自己执着过的任何事,在滚滚红尘的车轮下已然在无声无息中化为了缕缕烟尘,一声叹息。

12、万千纠缠不过是梦里打算,多少意气风发的希望,暗自想起不过就是些笑谈,曾经暗暗的问青天,希望老天成全,文章盖世也可,英雄韬略也行,天边飘来一丝流云,下了一丝细雨,老天送来一句忠告,你不过就是十年前的一个穷书生,睁开你的眼做什么白日梦。

13、我们经常说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可笑之人,生活是自己的,胸怀是自己的,豁达处事,心宽处事,你会发现那些斤斤计较,小肚鸡肠的人,生命里是多么坎坷和悲情。

14、每天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海中忙忙碌碌急急匆匆,我们理直气壮地为所谓的生活、为欺骗、伤害、势利找种种理由。当我们把全部的目光放在分别外在世界的好坏、利益的得失上时,我们就完全地遗忘了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够往内去省察自己,那我们这一生只会是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5、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的,那就蜷伏于墙角。但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热情的人们。我们可以卑微如尘土,不可扭曲如蛆虫。

16、人的优雅关键是在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生活应该向前看,只有把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你前面的脚下才有路。理解你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你的人,不配你解释。人贵在大气,要学会对自己说,如果这样说能让你们满足,我愿意接受。并请相信,真正懂你的人,绝不会因为那些有的、没有的而否定你。

17、相守这岁月,无语中鼓励,沉默中坚守,珍惜生活,感悟生活,点亮那盏叫做心的灯。

18、《庄子》有云:夏虫不可语于冰,说对一只夏天的虫子无论你怎样和它谈论冬天的冰雪它都不会明白。人生百态。因为境遇不同,学识不一,立场不同,左右各异,我们很难看法一致。不必嗔怒别人无法认同自己的观点,我们都是夏虫,无法理解对方的寒冰。心怀善意,多点宽容,行事只求心安。转编、共勉。

19、人世间有的人把自己的长处无限的夸张,称作非主流。有的人把自己的短处无限的渲染,称作忧郁症。且看古诗说的好,什么事情都有短长,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相信自己生命还在希望中。

20、岁月不知人间有多少忧伤,是我们很多人觉得人间的忧伤大于欢喜,痛苦大于快乐,悲哀大于幸福,其实,所有的忧伤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21、不要悲观地认为我们自己运气很不好,其实比我们更不好的人还很多;不要乐观地认为我们自己很伟大,其实我们只是沧海之一粟。

22、我们最孤独不是缺少知己,而是在心途中迷失了自己,忘了来时的方向,找不到去时的路;我们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了珍爱的人与物,而是在灵魂深处少了一方宁静的空间,让自己在浮躁中遗弃了那些宝贵的精神;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别人的怜悯或关怀,而是一种顽强不屈的自助。你若不爱自己,没谁可以帮你。

23、不管,你有多么真诚, 遇到怀疑你的人,你就是谎言。 不管,你有多么单纯,遇到复杂的人, 你就是有心计。 不管,你有多么的天真,遇到现实的人,你就是笑话。 不管,你多么专业,遇到不懂的人, 你就是空白。 所以,不要太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你需要的只是,做最好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

24、一个人心地的客观,才合乎待人处事的情理。莫怨人间摩擦多,成群结队的来投胎,人生怎么能少风波,心地的宽阔是超越伤害的唯一办法,它是在命运的伤口上搭的一座青石桥,从纷扰走向吉祥。

25、世界没有那么好,也并不是那么糟,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善意地对所有人。在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保护好自己真正在意的人。.

26、检验生活的质量,就在于面对压力的时候是不是能够保持平和,淡定,优雅。就像检验一个朋友是不是慷慨一样,就在于观察聚餐之后他买单的表情。

27、一个人把握命运的方法在于自己的态度,是伤害还是忘记,都在于自己如何去做,改变自己力所能行的,忘掉伤害自己的那些烦恼漩涡,客观的面对故事的发展,把目光放在方向上,不要把焦点放到自寻烦恼的伤害程度上。

28、对于生活的理解,才是生活最真实的客观,生活里许多人都在按照自己的固执安排着日子,却忽略了自己的个性和孤僻,活在世间,与世间同在,不必要去想改变什么,能想到和别人更多的分享,已经是那些辛苦日子的美好记忆,起码省却了那些咬牙切齿的挑剔。

29、人生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种人生的常态,没有谁能真正做到原地踏步,每一天都在启程,所谓的烦恼和困扰,只是多一些在十字路口的徘徊与纠结,能省下一分钟的纠缠,就能走出几步路的距离,生活就这么简单。

30、生活中的固执,给人生制造着负担,产生着偏离,增加着人生的沉重,这世间尘嚣纷扰,更需要内心的清澈与看破,那些曾经锥心的烦恼,也不过风迹月影。活过去,人生也就成了一份恍然大悟。

31、生活的活泼在于心地的运用与协调,世事百态,洒脱从容,心地悠然,看花开得欣然,赏花落而潇然,人生在世间,喜悦,平和,开朗,和气。

32、如果温和是一种智慧,那么坚定更是一种品质,每个人都走在内心觉醒的路上,做一个处世浅浅的人,做一个看淡得失的人,让自己心地的释然,承受命运所有的压力。

33、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心房有门,紧闭则闷,敞开则通。心事如空气,无孔不入,多开几道窗,鸟语花香会进来,污浊之气会出去。每一道智慧的光芒,就是一道镶嵌在心房上的窗,幸福生活是用智慧之窗迎来的。赐我一颗玲珑的心,凡事想开,不再忧郁;赠我一双智慧的眼,凡事看透,不再执着。

34、生活里的累,一半源于生活本身,一半源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当我们感觉疲惫的时候,记得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幸福感,因为幸福无处不在。不要把幸福当成金钱和地位去追求,要学会把苦难当做资本,慎重沉稳地做好每一件事,在不断付出中收获快乐。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才能拥有轻松愉悦的人生。

35、当念头和烦恼生起时,你不带成见地注视它,既不搅乱它,也不捏造更多念头,它们就能自己沉静下来。

36、相由心生,改变内在,才能改变面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

37、平淡如水的日子,坦然从容的生活,有的时候因为做不到宽恕别人的失误,总是耿耿于怀的心痛,给自己找了许多的理由证明自己合理,于是活的痛不欲生,抬头看看天,看看这片从来不关门的青天,能做到会心一笑,证明你还不是无药可救。

38、生命的河流滔滔不息,在生命的长河确实有两个岸边,这个岸边的名字叫做责任,那么那个岸边就叫作义务,不管人生如何向往自由,那绝不是任性和放纵。

39、头顶上是自己的天,乌云罩不住心头,乌云更遮不住太阳的笑脸。

40、不愧对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微笑,丢失了今天的人,明天会对你烦恼。

41、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

42、人生最大的烦恼是,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生命的终点大致时间,却没有选择余地,从一开始一直到最后都没有选择余地。什么样的人就注定了什么样的命,什么样的命注定了只能遭遇什么样的人,偏离了命中的范围去选择,结局一定是受伤害,这就是求不得的痛苦。

43、生活的取舍间,体现的是人品的高下。越努力,运气就会越好。

44、笑看世事变迁,坐观风起云涌,世界上永远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彻底绝望的人。坦荡些,开朗些,阳光般灿烂的笑靥会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无论我们面临多么艰难的境况,只要永远保持一颗乐观豁达的心,坚持到底,感受到阳光时刻与我们同在。

45、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学会宽容,受用一生,潇洒一生。原谅别人的过失,快乐自己的人生。因为宽容,脚下的路会越走越宽。因为豁达,生活会处处充满阳光。

46、人生这一场经过,所有的复杂都加重了生活的成本,甚至让生活满满是烦恼,没有立锥之地。能够让心地更宽阔,其实是对生活的善待与维护,不至于把性命搭给烦恼,一份良好的生活态度,才是人生质量最好的保障,进退适度,收放自如。

47、生活这场历练,需要自己用一份随缘随喜的心去面对生活,更需要自己有敢于放手的勇气,活出人生积极的快乐,而不是迷失于自己内心的盲从,或者自己制造来源于自己懦弱的愤怒。

48、生活中的那些辛苦和劳累,乃至负担,问题就在于需要的不多,而是多了很多无谓 执着,生活也就成了一场被外物的牵引,而陷入了更多的失落和挣扎。生活的真谛在于心安,是一种远见,智慧,和生命的顾全大局,能够主动的放下、自律、减负,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成全。

49、岁月是什么,无关春秋,只在心态。人生怎么活?恰似三十未满。化解内心的消极,成全生活的信念,充实幸福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一种生存的气魄,更是生命良好的觉悟,每个人在人生路上,都应该表现出来的一种生命品质。

圣严法师禅学经典语录


圣严法师禅学经典语录

【调伏与转化】

情绪没有了,便能产生智慧和慈悲,能不能说有了智慧和慈悲,就懂得如何控制和安抚情绪?

要安抚自己的情绪很不容易,如果情绪已经升起,要再设法安抚下来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候,只有想办法赶快脱离使自己产生情绪的环境,远离不舒服的状况,让心安静下来,保持头脑冷静,慢慢地情绪就会稳定下来。如果不赶快回避,就不容易按捺住已升起的情绪。

面对不同于平常的状况,如果会使自己痛苦、兴奋或是忿怒,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远离当下的情况。若与人发生争执,正在气头上的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而继续争吵,此时劝架的人无论如何得要拉开双方,让彼此听不到叫骂声、看不到表情,等双方都冷静下来,情绪就安定了。

所以,冲突发生的时候,最好有第三者来劝一劝,如果自己有智慧,不妨先道歉,说声:对不起,我相信你有理,不过我也有点不高兴,现在我们都在生气,有理也说不清,能不能等一会儿彼此冷静下来之后,大家再好好谈。如果能这样处理问题,会比较好。

一般人并不懂得管理、控制情绪的方法,如何才能做好情绪管理?

对于情绪,最好能够化解、融化,我们讲消融情绪,而不要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是指有情绪却不让它发出来,拼命地别住,别久了就会爆炸,爆炸的时候可能发疯、发狂,发生伤害自己也伤害他人的事。这就好像锅里面装满了水,在下面加热让整锅水沸腾,上面却还用盖子紧紧盖起来,这样不让热气散发出来,锅炉可能会爆炸。所以,一定要采用疏导的方式,让它有发泄的地方。

而消融情绪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发泄情绪,另一是疏导情绪。疏导是让情绪有个柔和的出口,而这个出口是用来化解情绪,并不是让情绪爆发出来。

至于怎么化解呢?我经常告诉大家,不要只是眼睛老是看着、耳朵老是听着、心里老是想着,而要赶快脱离让自己产生情绪的情境,然后藉由念佛、数息或打坐、拜佛来分散、移开自己的注意力。这样就是在化解情绪,而不是控制情绪。

许多人因事情不能如愿,压力得不到纾解,情绪一升上来便走向不理智的绝路,遇到这样的人该如何劝解?

在情绪快爆发的当下要赶紧转念,退一步海阔天空,应理性地看待与解决眼前的困境。我经常说:山不转路要转,路不转入要转,人不能转则心念要转。也就是说,心里不要老觉得某桩事非得怎么样不可,如此一来,心就能转变了。

譬如说失恋的人中,为什么会有人自杀和杀人,做出如此激烈的手段?就是因为心里想着:非得到对方不可,得不到我就死。或者是自己得不到对方,天下人休想得到,把对方毁掉以后也自毁。这就是玉石俱焚,完全没有转寰的余地。

如果能转过念头来,才能自利利人、自救救人,也就能海阔天空!大家都会讲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可是当情绪真正来的时候,悬崖勒马的很少,回头是岸的也很少,没有回头的想法,一直往前走,那就是走死路!

因此,情绪来的时候,最好有朋友帮忙,要是朋友不多,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情绪,最好平常自己多下一点工夫。做工夫的意思就是,平常对任何事都要往好处去解读,做个阿Q也不错。虽然阿Q心态是愚痴的、是不好的,但是让自己有历练的机会,并把经验教训当作是缴学费。

缴了学费以后,下次会更有智慧,让自己能够解决或处理类似的麻烦问题,或是又遇到这种问题时,自己不会再陷进去。这么做就是退一步想,也是转念头,山不转路转,路不转入转,人不转的时候,只要心转过来,那胜路就在面前了。

只要时常以好的念头取代坏的念头,就可以把情绪管理得更加圆满吗?

情绪不一定是坏念头,有的时候它只是希望达成某个目标,本来是好念头,但因为遇到阻碍和不顺心的事,所以产生了情绪、变得不快乐。这种情绪产生以后,多半的人还觉得自己是对的,如果自认为是错的,它不会变成情绪,就因为自认为是对的,所以才没办法压抑情绪。

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这么想:自己做的事情虽然是对的,但因缘不具足。自己虽有能力掌控白我不受伤害,但是没有办法掌控外在因缘所产生的变化,此时只好继续往另外一个方向去努力。既然这条路已经走不通,那就改走别条路。如果能这样转念,情绪就能够安定下来。所以,不要认为情绪就是坏念头,引发情绪的念头不一定全是不好的。动机不见得是坏的,只是遇到外在状况发生了其他现象,让自己没有办法接受,于是坏情绪就出现了。这时候,刚开始的好念头,也就会连带受到影响而无法持续下去。此时,只有让自己转一个念吧!

在生活和工作上,经常为了竞争和比较而感到不公平,当自我无法抚平情绪时,要如何调整自己?

不公平是当下的感觉,想找到原因并不容易。在现实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

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连十个手指头也不会一样长,同在一个屋檐下吃大锅饭,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而食量大的人工作量不一定大,工作质量也不一定好。同一个团体里,工作时数多的人工作质量不见得好,表现好的人也不见得受到老板的重视或欢喜,甚至升官发财都可能是工作效率差的人,这些都是不公平的现象。

一个家庭里父母对待孩子们也没有办法完全平等,因为孩子各有各的需求,父母应该恰到好处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没有需求的小孩给了他,有需求的小孩却不给他,这就不对。譬如有的小孩常生病,有的小孩身体很好,父母对于身体较弱的小孩,照顾的时间一定比较多、疼惜也比较多,对于身体健康的小孩,则照顾得比较少。

这样会不会不公平?事实上,这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平等。因此,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不公平自有它的原因,当从事情的原委来看整件事的时候,它本身其实是公平的。譬如有病的人多吃药,保险公司就多花点钱,没有病的人少吃药、少看病,享受保险的福利少了,但是照样要出钱。请问,哪一个是公平,哪一个是不公平?看看自己是愿意生病,还是希望健康一点好呢?

所以,公平与不公平之间很难说得清楚,不公平多是从主观的立场来看,我们若能看到各别个体的本身,并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就是公平的。

情绪会造成集体激动的行为,当大众情绪不断酝酿到爆发的时候,沸腾的情势往往使人失去理智。针对这种现象,该怎么办?

群众的情绪跟婴儿的情绪差不多,这个时候只会有一种现象:大家跟着激动的情绪转,转着、转着,情绪也跟着沸腾,没有停下来给自己深思熟虑的机会。

群众运动中,大家的情绪都是一窝蜂的,当下大家都说好,自己也跟着叫好,如果大家都说不好,自己想也不想就跟着说不好。这样做,不仅没有个人思考的空间,也没办法冷静下来理性分析。

所以,站在安定情绪的立场来讲,若能够不参加群众运动,最好不要参加。不过,有的时候为了改变社会,是需要有群众运动,否则不容易改变。但是在参加群众运动的时候,为了要掌控自己的情绪,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说:我的情绪不要被群众运动所笼罩、所困扰;我只是参与这个活动,让大家觉得这件事情是正确的,至于自己还是要保持清醒,不会被群众的情绪所干扰。能够做到这样,是很不容易的。

对一般人来说,要怎么做,才能让情绪对生命产生正面的利益?

这需要反省的能力。假如有反省的能力,可以看到自己有情绪,然后觉得惭愧,就要马上忏悔。

然而,要有反省的能力需要先有观照的能力,而观照的能力一定要以静坐或禅修的功夫做为基础。有了静坐、禅修的功夫之后,才能观照到自己有情绪。但仅仅是这样,功夫还不够深,还是会有情绪,只是在脾气爆发时可以马上说:对不起!很惭愧。但能做到这样,就已经有观照和反省的能力了。

譬如父母对待子女,时常按捺不住情绪就破口大骂,骂完之后反省自己,便对孩子说:对不起,孩子,我这个做妈妈的很愚痴,不应该生气,请你原谅!因心情不好而开口骂人的家长,如果有反省能力,孩子也不会痛苦。

可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即使打骂了孩子以后说对不起,仍然是没有自制的能力,也就是没有修养了。他道歉的目的,只是在打过以后希望孩子不要生气,但是家长自己仍气得要命,这并不可取。老是发脾气,在道歉后却不知反省改过,这个人还是没有观照能力的。

何谓菩萨行?

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国王、王子、居士乃至鹿、牛、象、鹅等动物,都被称为成佛的因行,也就是修行菩萨道的阶段;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等诸大菩萨也是如此,他们以种种身分和形相,在世间救苦救难,当众生需要什么样的菩萨,他们就以那种形相,出现在他们四周和中间。

因此,菩萨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而是常以凡夫的形相,在世间随缘化众的修行者。所以,菩萨主要是发了菩提心的众生,而不拘于特定的形相,凡能已发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愿度一切众生的菩提心者,便会誓愿学习慈悲与智能的菩萨行。以此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现在的菩萨、未来的佛。

把止恶、修善、度众生的菩萨行,具体落实在生活里,就是一套与他人、与自己相处的方法。也就是说,在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常起尊重、感恩、赞叹、奉献的慈悲心;与自己相处时,则常生起惭愧、忏悔的精进心和清净心,你就是修学菩萨行的初发心菩萨。

特别要强调的是,惭愧不等于自卑,忏悔不等于后悔。我们在检视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时,如果对当做而没有做的事感到惭愧,就会激励出下次努力去做的决心;对于不当犯而犯、甚至一犯再犯的错误,若能心生忏悔,一方面可以悬崖勒马,及时改过,一方面也可以勇于承担后果,不会狡辩诿过、推卸责任。因此,惭愧的心、忏悔的心,是积极的自勉自省的行为,跟自惭形秽、自以为处处不如人,或是不断犯错又不断后悔,是绝对不相同的。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这些发了菩萨愿的凡夫,是初发心的婴儿菩萨。婴儿,本来就是要在跌跌撞撞,倒了再起,起了再倒之间,慢慢学习、渐渐成长。所以,不要怕犯错,更不要怕能力不够;只要方向确立,心意已定,一日比一日更进步,就一定有成就圆满的一天。

要知道,初发心难,维系住不变不退的长远心更难,一曝十寒的人太多太多了,能够持之以恒,才能实践菩萨精神。

【以奉献的精神成就他人】

奉献并不等于是牺牲,很多人把牺牲跟奉献当成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奉献是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贡献给最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象;虽然奉献了,却不但不会损失,反而在奉献中自我成长,收获更多、进步更快。这就是《四众佛子共勉语》中利人便是利己的道理。

可是牺牲就不一样了,牺牲只能一次,例如用身体来牺牲,牺牲后就没有了,一粒麦子种在土底下,生出更多的麦子后,自己却没有了,这如同牺牲了上一代来成长下一代。乍听之下满令人感动的,很多人也觉得这是非常的伟大,就如同有人说父母是为儿女牺牲,男女为爱情牺牲等,其实这是非常悲观的。

以佛法的观点而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智慧、慈悲的无尽灯,我们可以把这一盏无尽灯奉献给大众,让大众都来点亮他们自己心中的那一盏灯。这是《维摩经》中所说的,也就是佛心。把你的智慧、慈悲,以及所有的一切奉献给他人,让别人得到安慰与想要的,但自己并没有损失,这是奉献,而不是牺牲。牺牲是毁灭自己而利益他人,奉献却是永远的成长自己又成就他人。一位没有慈悲心,不与其他人分享自己所拥有的,不愿意奉献的人,是没有福报的人。

能够奉献,就能够成就大众。佛陀告诉我们,要成佛应该要先修学佛法,要先学习着如何断烦恼。而断烦恼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菩萨的精神,就是,利益众生、广结人缘。而做菩萨先要发大菩提心,而初发心是最可贵的,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行远登高都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如果脚下第一步不跨出去,一味好高骛远,则永远只是望梅止渴,不切实际,止不了渴,因此一定先有初发心,然后脚踏实地的照着去做。

我们要时时刻刻提起自己的初发心,在修学佛法的道路上,如果觉得疲倦,有一点退心时,就要再提起初发心。初发心就是成就佛道、成就大菩提道的大愿心。其实也就是大家都已经很熟悉的《四弘誓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最终的目标则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而次序应该是要成佛必须先学佛法,学佛法先用来断烦恼,要断烦恼先要发愿度众生;因此四弘誓愿的第一句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其次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才是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说,菩萨是自己未度先利人,这就是菩萨的初发心。

牺牲是毁灭自己而利益他人,奉献却是永远的成长自己又成就他人。

【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

以佛教的立场而言,解脱乐才是究竟的快乐,而追求解脱乐的唯一道路,就是行菩萨道。然而,很多人把行菩萨道看得非常高深莫测,认为自己的层次很低,根本达不到菩萨的标准。因此,他们遇到我时总是说:师父,因为您的修行境界已经很高了,所以才能行菩萨道!

其实我也是普通人,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行菩萨道并不是一件做不到的事,而且我并不觉得自己是在空口说白话或是高谈阔论。事实上,每个人只要愿意尝试,也很容易做得到,而且能做到多少,就得到多少快乐。

解脱的快乐并不一定要等到彻底解脱时才能得到,只要朝着这个方向走,每走一步就会有走一步的快乐,而且一点都不是勉强得来的。例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分,而且通常都身兼数职、具有很多身分,只要我们能够负担起各方面的责任,尽好自己的职责,就能品尝到解脱的滋味。

这是因为当我们做事时,如果能抱着不为任何目的而奉献的态度,一心只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尽责、尽心,丝毫没有想到背后的目的,就能够无私地付出,并体会到快乐。否则,如果总是为了特定的目的才想要奉献、付出,就很容易陷入等待、期望之中,心里老是想:我付出这么多,而上司从未考虑提高我的待遇和升迁!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情绪反而会因此起伏不定,痛苦不已。

相反地,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只知道努力付出、奉献、实践、尽责,就像俗语所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结果没预期得到的东西反而得到了,而且是得来毫不费工夫。这就是菩萨精神,也是解脱的快乐。

尽责任就是默默耕耘,至于会有什么收获,自然老天有眼。所谓老天,其实就是因果循环,如果我们付出的多,却得到的少,就表示因缘尚未成熟,那就继续努力吧!所谓水到渠成,水总是会来的,如水还没有来,就表示目前时机未到,那就再慢慢地挖地、开渠。如果能这样想,得到成果时既不觉得意外,也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如果没有得到,也会知道是因缘还未成熟,而不会感到气馁。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能不为追求任何目的,只为奉献而奉献,这种精神本身,就能为自己带来解脱的快乐。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多半来自伟人们为奉献而奉献的精神,才能获得后世对他们的歌颂和赞叹,但如果他们当初仅仅是为了自私的目的而努力,我相信他们也不会成功的。

总之,只要一件事情是自己乐意做的,而且别人让我们有机会奉献,我们就能够在其中得到快乐。所以,我们不要认为菩萨道的解脱之乐,一定要在解脱以后才享受得到,在还没有解脱以前,做了多少,就能享受多少快乐。一心只是为了把工作做好而尽责、尽心,丝毫没有想到背后的目的,就能够无私地付出,并体会到快乐。

【发心与布施】

儒者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此是勉励凡人也要见贤思齐,希望自己也能逐步地迈向圣贤的目标。在佛教而言,这就是发苦提心,是要求自己效法佛和大菩萨们的心行。

也有许多人会发自私自利的菩提心,期望自己早日成就,因此,老是要求周遭的人,先来成就他、护持他,待他一旦得大成就、具大力量时,再来济度众生。持这种观念,虽然没有什么不对,却不是真正发菩提心的标准和榜样。真正发菩提心,是要无条件、无目的的付出,专心一意地在心中发愿如何去化度一切众生,从不会想到自己这么做值得不值得。

某杂志的编辑来访问我:现今的社会和世界都十分的混乱,人心不愿向善,全是自私自利,所做出来的事也都是损人利己,就法师的观点看,该怎么办?

我说:我没有自己的观点,佛法住世是以六种波罗蜜来度化众生。波罗蜜的意思是超度、超越、度脱、救济、度过。六度中的第一波罗蜜是布施。在我写给我们法鼓山的僧俗四众弟子共勉语中,有这么两句话: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所以,要救济我们的社会,改善我们所处的人间,必须要以付出为第一优先的方法。或许有人不赞同:哼!我又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拿什么去布施?或者想:如果将东西布施掉了,它又如何回来?

布施是很微妙的事,布施如挖井,如将土挖得愈大愈多、则井中的水量愈广愈深。这种理念不仅仅是佛说,中国的老子《道德经》也曾这么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下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有一位弟子,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便偷偷地在心里发了一个愿,希望在十年之内布施一千万元台币。

当时简直像是痴人做梦,然而发愿之后,在十年之中,恰如其愿,布施了一千万元,满愿后,便对她的先生说:我已为你布施一千万元台币,收据都在这里,全都是替你做的。先生非常惊讶地问:你真的替我花掉这么大一笔钱?可是我们在十年前怎么会有一千万呢?是没有啊!但是,又哪来那么多钱布施?因为我发愿布施,所以时常将你的钱拿去布施,今天告诉你的目的,是让你知道钱是用来布施,不是去做坏事。接着她又问她先生:我们现在拥有多少资产?答案是已超过布施的十倍。她因为要布施,所以拼命赚钱,设法开源节流,并将多余的款项布施。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这种人。

日据时代的台北,有位义贼廖添丁,以偷得来的钱去救济贫病的百姓。佛教并不赞成义盗的行为,佛法讲究的是以自己的智慧力、心力、体力、资本,营生赚钱,将所赚得的资产,帮助社会,才是慈悲的精神。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如何避免妇人之仁?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做善事、做好事,这代表着我们的社会充满爱心和温暖。但是,慈悲必须和智慧配合起来,否则,虽存好心却可能做了坏事,出钱出力的结果造成别人的困苦,反过来怨恨你。那是不会帮忙,以致愈帮愈忙。这种事情常发生,如何判断,必须靠智慧。

智慧指的是经过调查、考察、客观判断之后所做的决定。有时候,即使是经过分析之后做成决定,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

智慧的意思是不为自己打算而做的好事。例如,有一桩事在你面前出现,你不以自己的利益为前提,也不特别为某个人、某个团体的利害得失考虑,心平气和地把前因后果弄清楚后,以纯客观的立场,所下的判断。

有一些佛教信徒想要回馈社会,拿钱出来做布施,却不知道怎么做,就来问我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就像你要把钱存放在银行一样,必须先调查哪家银行的信用比较好、资本比较雄厚,在国际上信誉如何,即使这家银行倒掉,也有其他保险公司出面付给理赔,同时也得弄清理赔的数额。这样你把钱存放在这个银行里才比较可靠。

将钱拿来做布施也是相同的道理。你事先得调查哪个人、哪个机关、哪个团体、哪个地区的哪一桩真的需要帮助,你不要错过;可是,一般人则是通过可信亲友的介绍获得信息。经过调查之后,确信某些团体有信用,有长远及整体的工作计划,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的话,那大概比较可靠。把钱捐给他们,参与他们,奉献社会。这可以说是有智慧的布施。

当你要决定是不是该帮什么人的忙之前,应该静下来想一想,不要马上做决定,除非你对这桩事、对这个人已经很清楚,才可以马上做决断,否则应该先仔细考察及考虑。

在做的时候,要把金钱的力量用在刀口上,不要锦上添花,应该雪中送炭。

要有智慧,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智慧本身必须放下主观的自我,同时要靠经验的累积、心胸广大、看得远又看得准。

妇人之仁的现象就是不问就里、只看现状,凡是有人求助,便给予布施,造成更多好逸恶劳、不事生产而伸手要钱的人。这会为社会造成双重浪费,既浪费了有用的财力物力,也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智慧本身必须放下主观的自我,同时要靠经验的累积、心胸广大、看得远又看得准。

【不住于相而行布施】

不住于相,相的意思在《金刚经》中讲得很清楚,即不住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而行布施。

拿什么来做布施呢?

有钱可以布施,没钱也可以布施,有学问可以布施,没学问也可以布施,甚至是一名乞丐也有东西可以布施。

有钱可以用钱布施,有物可以用物布施,有知识、技术,则可以用知识技术布施。如果什么都没有,也可以用欢喜心来布施,或说一句赞叹的话,用言语来布施。譬如,人家做了一桩坏事,你原本可以骂他,但你不骂他,只是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愿他以后不要再做坏事,用心的力量、口的力量,多多少少也可以影响这个人。心有诚,物有感,顽石也能点头,何况是人?因此,只要诚心祈求、祈祷,希望他不再做坏事,或用柔软语来劝导、感化他,那也很好,也是布施。

如果人家做了好事,我们就应该赞叹他,虽然只是一点点好事,但是,也应该加以赞叹。人都是希望受到鼓励、赞叹的,而不希望被指责、谩骂。所以,不论是财布施或言语布施,布施如果得当,我们的社会就会非常和谐,非常祥和、幸福。人人布施自己而成就他人,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不理想、不满意的事呢?

但重要的是,要不住于相,住于相就麻烦了。住于相的意思就是说,布施时一定要布施给某一个人,布施给某一个特定的对象,并要求获得一定的响应。

譬如,过年时在农禅寺,好多人来向我拜年。我算是什么人物,值得人家这样拜?他们拜的时候,我念着阿弥陀佛,心里想,他们拜的是阿弥陀佛,不是我。而拜年的人呢?有的是来看看圣严法师是什么样子,有的是以恭敬心来送红包给我,来赞扬我,这两种都有。

但是,曾经有一个人告诉我:师父,你看,那些人来了,又不送红包,只会眼睁睁地瞪着你看,这些人真是罪过!

我说:阿弥陀佛!不可以这么说。他们来见我,我都以平等心祝福他们早日成佛,早日得解脱。我平等地祝福他们,他们红包里有多少钱,我根本不管,也不管他们究竟有没有送红包。他们能来,便是不容易!他们没有去看电影,而来看我这和尚,就算是抱着好奇的心情,也是好的。这就是一种无相的态度,就是不要以差别心、差别态度来看待众生,而以一律平等、无差别的态度来接待他们、祝福他们。

但是我们都还在凡夫的阶段,怎么可能完全无相呢?至少我知道什么人给了钱,什么人没给钱。但是,我会时时警惕自己,要无相,要平等的给予祝福。而且既然听了《金刚经》,念了《金刚经》,何况我还在讲《金刚经》,当然更要练习着具备这样的态度。

布施无相,我们受布施,也要无相受,心里才不会觉得有愧于他们。

【转自私自利的我为功德的我】

在人生的过程之中,多半人都觉得有一个目标要去达成,这个要达成的目的是我,而正在往这个目标努力的也是我。

很多人会问,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人生的目的是还愿和许愿,在还愿和许愿过程之中的就是我。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认为,人生的意义是负责、尽责,负责、尽责的人是我,负的是我应该负起的责任:如果我是国家的公民,就要负起国民的义务、责任;如果我是一个法师,就要负起法师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可能同时扮演许多不同的角色,你可能是一个太太,也同时是孩子的母亲,又是一位女儿、媳妇,在工作场合上则是一个职员你有很多的角色,凡是这些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都是你。

人生的价值,则是在于奉献、感恩,当我们有东西可以奉献给别人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这是我;当我们接受别人的协助,而且愿意感恩对方的协助,这也是我。

为什么我们要对做好事的仁人义士给予鼓励和表扬,因为对社会大众很有意义,这可以让大家看到他们对社会的奉献,以及他们所受到的表扬与鼓励。在此,感受到被表扬的是我,看到人家被表扬的也是我。

还愿、许愿的是我,负责、尽责的是我,奉献、感恩也要有我,但是佛教也指出,众生就是因为有我,所以产生种种的烦恼,因此特别指出需要有无我的修行。只是一开始就讲无我,几乎是不可能的,必然还是要有一个我,那就不妨把自私自利的我,转变为功德的我。

很多人都知道,把钱放在自己家里并不保险,因为可能会被小偷偷走,也可能被一把火烧了。所以,有人把钱拿去投资置产,或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但是投资可能会蚀本,银行也难保不会倒债。

究竟要怎么样才是最保险的呢?最好的办法,是把财产储蓄在所有人的幸福中,那才是最究竟、最可靠的储蓄。所谓储蓄在所有人的幸福中,就是提供我们有形、无形的财产,包括智慧的财产、体能的财产、时间的财产,为众人谋福利,帮助其他人获得利益,这不但水火不能破坏,小偷偷不走,强盗也抢不去,连政府抽税也抽不到,为什么?因为财产都释放给大众了。这种情形的我,就是功德的我,你付出多少,你的功德就有多少。功德的我是不为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人,而会尽量充实自己的生命,努力于学习,然后把自己所拥有的奉献给他人。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个人好笨、这样做太傻,自己的钱不用,给人家用;自己的福报不享,给人家享受;自己有时间不好好玩乐,还去做义工奉献给别人。其实在奉献的过程之中,自己的收获反而更大,成长反而更多,这样的过程虽然也有一个我,但却是功德的我。

功德的我是以还愿和许愿的心主动付出,所以一点也不觉得苦,反而会觉得非常快乐,也因为懂得感恩、奉献,更觉得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为什么值得?因为做了对人有利的好事,生活有意义,生命价值就这样呈现出来了。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秋唯美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9298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恒安法师佛学语录摘抄
下一篇 : 恒月法师禅学语录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