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当我们真正闲下来时,大家都喜欢摘录一些经典的句子,句子是简单的,但是表达的情感不少。大家熟悉的句子都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1、人类所作所为与幸福人生背道而驰,所以尽管人们拼命追求幸福,但却总是得不到人生的幸福。

2、幸福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

3、一般人总是喜欢执著拥有某种条件为幸福,其实世间的幸福是相对的。

4、人类的愿望不同,对幸福的要求也往往因人而异。

5、因为人们的观念不同,对幸福的境界要求也不一样。

6、幸福也会从和他人的比较中产生。

7、幸福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又如鞋穿在脚上,舒服与不舒服,只有自己知道。

8、财富、地位等任何一种实体,它本身都不是幸福的实质,只是引发人生幸福的某一种因缘。

9、幸福人生由众多的因素构成,中国古代有五福之说: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等,做为幸福人生而言,这些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10、幸福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

11、凡人心随境转,舒适的环境是产生幸福的基础,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谐等,这说明幸福需要物质的基础。

12、幸福由心感受,只有健康的心境才有幸福可言。

13、若心情不好,即使贵为皇帝,拥有天下的权力、地位和财富,依然活得痛苦不堪。

14、世间由顺境和逆境组成。

15、生活在顺境中的人,大家都觉得他很幸运,很幸福;相反,有些人时运不佳,遇到逆境,人们就会认为那是不幸,是痛苦。

16、社会或个人总是存在顺境和逆境,有顺境必然有逆境,这是普遍的现象,人类应该正确的认识它。

17、顺境与逆境既然是构成社会人生的两个方面,那么它的存在必然是合理的。

18、我们应该正视顺境与逆境的客观存在。就如白天和黑夜、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一样。

19、在顺境、逆境面前,不应该生起爱嗔之心。

20、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赖的,谁也离不开谁。

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

1、有些人只要快乐,不要痛苦;只要顺境,不要逆境。

2、假如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没有经历逆境,就无法认识到顺境的可贵,就像长期享有顺境的人,很难生起幸福感。

3、痛苦使快乐更快乐,不幸使幸运变得幸福。就如疾病使健康变得快乐,贫穷使富有变得幸福。

4、幸运与不幸不是绝对的,会相互转换。

5、幸运会转为不幸,不幸会转为幸运;因祸得福,塞翁失马,都说明了幸运与不幸会相互转换。

6、人因为偏爱于某一点,才觉得自己幸运或不幸。

7、幸运中包含着不幸;不幸中包含着幸运。

8、人类在无明的驱使下,盲目地追求幸福,结果得不到幸福,反而引来无尽的痛苦。

9、要想得到幸福,就得有合理的方法。

10、建立幸福的人生,首先要消除不幸福的因素。

11、错误的认识,颠倒的观念:如不信因果,胡作非为;或不了无常,执著永恒等。

12、强烈的我执:以自我为中心,去面对世间的一切;或执著自己拥有的一切为我,如执身为我、执名为我、执财富为我等。

13、贪嗔痴:假如让这些烦恼支配自己的人生,就会害已害人。

14、不善的行为:种不善因,招感苦果。

15、有漏的世间,必然会存在种种不幸。

16、有时面对同样的环境,但人们痛苦的程度却不一样。

17、世间的不幸,因为你在意了,才会对你构成伤害;假如你不在乎,天大的不幸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18、摆脱个人的情绪,正确认清人生的现实,观诸法空、无所得,就能坦然的面对人生的不幸。

19、幸运与不幸,都有它的因缘因果。

20、幸福人生的获得:不种不幸之因,就是摆脱各种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缘;广种幸福之因。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经典佛学禅语:

1、慈悲心,在慈悲中成长;嗔恨心,在嗔恨中成长。

2、命运虽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对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不能自己,使得我们对命运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只有做得了心念、行为的主人,才能做命运的主人。

3、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縛,通往生命的自由。

4、身份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财富就像你穿的衣服,心态、生命品质才是代表着你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你是否真正快乐的根本因素。

5、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6、追求智慧、道德,可能会对眼前短暫的、或者不健康的快乐,造成一定损失,但却在开发生命内在快乐的心理和品质,它是代表着生命存在的状态,这样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持久的。

7、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8、学会理解一切,尊重缘起的差别,这是慈悲和爱不可缺少的基础。

9、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10、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分别心,学会如理思惟,以此扭转我们的妄见,树立人生的正见。进而要超越分别心,开发无分别智,方能通达空性。

11、如果我们不相信心,又能相信什么?因为一切信任和信仰的建立都没有离开心;如果一切认知和行为,都必须从心出发,那么建立心的正量和选择正向的心理,必将成为我们生命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

12、如果不能证实心的可靠性,怎么可以相信心所提供的认识,或者听从心的感觉。

13、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究竟什么代表着存在?认识存在的真相,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相反,错误的认识,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14、善与恶,一念之间;迷与悟,一念之间;好与坏,一念之间;成与败,一念之间。把握当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来。

15、身心健康,平平安安,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缺少智慧和德行,有钱有势未必是好事。

16、认识到无为的宁静和喜悦,才知道有为的快乐是很辛苦的。

17、心想事成,但别乱想;事事如意,得是好事。

18、人类最大误解,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这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认识自己,明心见性,也必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19、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20、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21、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能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的。

22、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但从 佛法来说,好人还有不同的层次:能依五戒十善生活, 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是解脱道的标 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 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

23、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 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 为我们忽略而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 能碰到。

24、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会让彼此放松、受益;不好的相处模式,大家都会很累的。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

25、佛教讲众生平等,包括佛与众生平等,也包括人与动物平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来看,佛跟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因缘因果,每个生命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个生命的认识、行为和经验不同,这是造成各种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

26、西方有启蒙主义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是否也需要启蒙一下。佛教以为人类因为无明,看不清自身潜在的价值,不认识世界真相,或是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给神,或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用佛的智慧启蒙一下,主要我们看清楚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自然能找到生命的自由和价值。

27、宇宙没有中心,人人都能成佛。众生本来平等,只因缘起差别。

28、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29、佛教是宗教中具有人本思想的宗教。佛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也不以为人的命运是神决定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每个生命都有自由快乐的潜质,只要摆脱迷惑烦恼。佛教认为人身无比可贵,通过学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30、佛教在印度出现,对于婆罗门教传统,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婆罗门教以神权至上,佛教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种姓,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则讲众生平等。婆罗门教讲大我、小我,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讲无我。婆罗门教是神本,重视祭祀、祈祷,佛教是人本,重视理性、智慧、慈悲和道德。

31、传统艺术偏于求美,当代艺术重视求真。从事当代艺术,势必需要透过一种智慧文化的学习,帮助我们获得人生正见,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正确认识当下的一切。既能看到现实人生虚幻、荒谬的一面,也能看到生命潜在真理和智慧的价值。否则我们颠覆传统,看破一切,人生将何以依托?

32、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33、为天地立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天地的心就在人心中。为天地立心,以儒家而言,就是要开发良知良能;以佛家而言,就是要唤起觉醒的心,由此成贤、成圣、成佛做祖。

34、佛教所说的不、空、无,并非常人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是无自性空的,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35、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没有对成功的执着,也就不存在对失败的担忧。

36、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37、有人觉得可以不要在乎来世,反正来世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为,反正来生也不记得今生。可是生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我们今天的思想、行为,必将会成为我们心态、人格及社会关系的组成因素,直接影响未来生命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不必为未来的生命负责,但未来必须承受现在行为带来的后果。

38、没有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便会成为一切;有了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才有可能超然物外,坐看云起。

39、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财富是生命的重要内涵。物质财富只有暫时意义,精神财富则具有永久意义。

40、期待带来幸福,期待也带来痛苦。有多大期待,就有多大的幸福;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痛苦。

41、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42、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一杀贼,是消灭烦恼之贼。二无生,是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三应供,具足人天供养的德行。阿罗汉住持正法,是人间最胜的福田,我们应该礼敬。

43、个人要修行,团体要修行,国家也要修行。缺少人生智慧,做好人不容易;缺乏组织管理智慧,管好一个团体、国家也是没门。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心有贪嗔痴,才有种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个人道德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阻止人心负面力量,张扬人性光辉,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团体。

44、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45、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46、传播、传承什么文化,就会成为什么文化的载体,它会不知不觉影响到你的观念、心态及人格。因此,对于文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发展。

47、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48、没有条件创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环境,但可以追求低调、朴素、有内涵的生活。

49、每个产品都有一本说明书,身体也应该有一本使用手册。正确了解,合理使用,注意维护,使其健康运行,这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基础。

50、对于一个悲惨的生命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后生命还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继续延续,这叫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那才叫可怕。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济群法师佛学禅语经典语录大全摘抄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多年来,教书育人,学修并重,为沩仰宗第十代传人。现任戒幢佛学研究所所长,闽南佛学院研究生导师,并受聘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厦门大学宗教研究所高级顾问、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唯识、戒律的研究及讲授。

济群法师心念篇禅语20句

1、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

2、众生行为的差别,构成了这个世界,包括精神和物质的两个方面。

3、要想摆脱人生的痛苦,首先对世界要正确地透视,树立人生的正见。

4、人们对物质现象的认识,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通过颜色来认识,一是通过形象来认识。

5、但是虚妄诸法集起。这是佛法对心的一种特有的认识。

6、佛陀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是虚妄的。

7、虚妄,指宇宙人生的一切现象,从佛法的智慧来透视,都属于虚妄,因为是妄想构成的。所以,世界是妄想的产物。

8、佛法所说的妄想,跟平常人们所理解的妄想不太一样。

9、佛法认为,凡是不能够认识真实的、通达真实的想法,跟真理不相符合的想法,都称为妄想。

10、这个世界是妄想的世界,因为众生的妄想千差万别,所以才造出千差万别的世界。

11、生命的可塑性很强,它完全靠我们去塑造,不是固定不变。

12、一个人学习了佛法之后,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扬弃错误的想法,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生命自然得到净化。

13、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14、生命是诸法集起,是缘起的,是因缘所生的,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东西,它是无始无终的相似相续,所以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没有一个主宰。

15、如果一个人能够很好地生活,那他就会给他的心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就会活在一个很平静的心态中。

16、如果一天到晚攀缘、妄想、执着,想通过念几句阿弥陀佛使心态得到平静,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在做梦!

17、想拥有一种良好的心境,就得修行。

18、心态并不是这样,心态不是孤立的,心态不能离开条件,不能离开经验。离开了经验,思维将是一片空白。

19、心态的无常变化,说明这不是常一不变的,所以说无主、无我、无我所。

20、佛法用缘起的智慧去观照宇宙人生,发现了既没有什么神在主宰着宇宙,也没有什么灵魂在主宰着有情的生命,所以佛教讲毕竟无主、无我、无我所。

济群法师佛论篇禅语20句

1、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

2、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

3、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

4、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

5、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6、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

7、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8、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

9、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

10、因为心有种种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11、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

12、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13、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

14、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

15、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16、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7、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8、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19、因为众生从无始以来,不断地造业,业力也就没完没了地推动着有情去招感生死果报。所以,只要有业力,就有生死。

20、佛教认为:心的存在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心与物是相互依赖地存在。

济群法师念佛篇禅语20句

1、真正净土法门的修行,也很重视经教的学习。

2、不闻思经教也就没有正见,没有佛法的智慧去观照、去指导你的人生,这样一来,你的修行还能相应吗?

3、真正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万缘放下。

4、我们之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很多事情看不透,对很多事情太在乎了,太执着了,因而在念佛的过程中,自然难以相应,烦恼妄想无穷无尽。

5、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只求个人往生,不关心社会,不关心众生,心发得非常的小。

6、修净土法门的人要多读一读《普贤行愿品》,可以扩展你的心量。

7、因为一个人的修行,一天到晚只想着自己,你的心量会越修越狭窄。所以,很多人虽然也修行,但烦恼妄想依然特别多。

8、一个人发心大,心胸就开阔,将来的成就就大。

9、有些修净土法门的人,往往只注重一句阿弥陀佛,而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修行。

10、修行是对生命整体的改造,而不是片面的。

11、念佛只是修行的一个方面,在八正道中有一个正念,念佛仅仅是正念。

12、修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修行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只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有资格往生西方净土。

13、良好素质的培养,首先要有正见,对宇宙人生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人生的因果,人生的无常,人生的缘起。正念的树立以正见为基础。

14、正思维的意义有二:一是志向;二是思考、考察。用佛法的智慧去思考人生的一切。

15、志向很重要,因为它决定了往生品位的高低。

16、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认识上的错误造成的,正思维能使我们如实地观照人生。

17、命,是谋生的手段,对于一般没有学佛的人来说,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可以的,都属于正当的。

18、学佛的人,要有长远的眼光,要深信因果,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利益,而造下许多罪业。

19、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念佛,最重要的还在于生活当中的修行。

20、一个人念佛要相应,就要有前面这些基础:要有正见的基础,正思维的基础,正当的谋生手段的基础。

济群法师学佛篇禅语20句

1、从学佛到成佛的这一过程,在佛教里有时称为五乘,有时叫三士道。

2、我们学习佛法,也要通过某个法门的修学,才能从学佛的开始,最终达到成佛的目的;才能从生死的此岸,最终达到涅槃的彼岸。

3、五乘是指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4、一个人想来世继续做人或升天,有人天乘的法门;一个人要想解脱烦恼,成为阿罗汉,有声闻乘法门;一个人要想成佛,普度一切众生,不忍心自己一个人脱离苦海,那么就是菩萨乘的发心。

5、三乘的修行虽然趋向不同的结果,但它却是成佛的不同阶段。

6、对于三士道或五乘,平常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总把三者脱离开来,修人天乘的人只知道修人天乘。

7、三士道就象一栋三层楼一样,下士道是第一层楼,中士道是第二层楼,上士道是第三层楼。

8、学佛,先要做好人天的德行,学会做好一个人,从修五戒十善做起,然后才有资格修中士道,乃至上士道。

9、假如没有人天乘、声闻乘的基础,大乘的修行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10、由于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五戒十善的修行,所以打起坐来,心总是静不下来,这是由于缺乏正当的合理的生活,从而造成修行的困难。

11、修净土宗的,未必都是大乘,甚至可以说多数是小乘。

12、一个人是大乘抑是小乘,评判标准是什么?是发心。

13、你发的是菩提心,还是出离心呢?假若你发的是出离心,这是小乘的发心;假若你发菩提心,那才是大乘的发心,才能称得上大乘行者。

14、禅宗是大乘法门,禅宗是中国佛教发展的最高峰,禅宗是隋唐八大宗派顶上的一颗明珠,是至高无上的,在修行上非常特殊。

15、禅宗虽然很殊胜,但修禅宗的人未必都是大乘。

16、有些人修禅宗,只注重个人的生死,不管众生的死活。这种发心,显然属于小乘的发心。

17、区别大乘和小乘的关键在发心上,不管你修什么法门,首先要看你的发心。

18、发菩提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大乘。发出离心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就属于声闻乘。

19、学习佛法,发心非常重要。现在学习佛法的人,很多人发的是出离心。

20、在佛法的学修上,虽然学的是大乘,但在发心上,基本上都偏于小乘。学的是大乘,而发心却是小乘,这是学习和发心上的脱节。

济群法师修行篇禅语20句

1、我们如果来世想做人或升天,就得修五戒十善。

2、我们为了成就人天果报,就要持五戒,修十善。只有这样,来生才能继续做人,或者升天。

3、人道在修学佛法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六道里面,天道比人道有情福报大。

4、佛教跟其它宗教不一样,世界上的任何宗教,都是以天堂为归宿,认为天堂是最理想的去处,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天堂。

5、佛法从通达真理、成就解脱自由的角度,认为天堂不好,人间才是最好的。

6、人间有苦有乐,人由于能够感受许多的痛苦,才想尽办法改造自己,认识世界,改善生存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幸福、过得快乐。

7、人类文化和文明,就是人类认识世界、改善世界整个过程的结晶。

8、天上的人不懂得修行,也就不会成佛。释迦牟尼佛是在人间修行成佛的。

9、人道是六道中的枢纽,一个人升天、下地狱,或当畜生,都是以人为中转站的。所以,把握好人身,如何利用得到的人身,好好的修行,为改善未来的生命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10、十善,是作为人所应有的道德。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有人的道德。

11、佛法认为,一个人要做得像个人样,符合人的道德标准,就要遵守五戒十善。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12、五戒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十善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邪见。

13、五戒十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因为,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地做人,来生才有资格继续做人。

14、如果这一生你已经得到了人生,而不好好地做人了,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来生就不能再做人了。

15、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都可以说是一部战争史。

16、贪、嗔、痴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安定的根源,只要人类存在着贪、嗔、痴,人类社会就不得安宁。

17、要想改善社会,首先要改善人心,不能光从社会制度下手。

18、一个人只有经过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对贪嗔痴的改造之后,才能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假若我们没有修身的基础,既使家庭事业有成,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很糟糕的。

19、人类想要建立安定的社会,就得奉行十善。

20、如果所有的人都能奉行五戒十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人间净土,就是太平盛世了。

济群法师因果篇禅语20句

1、有人说:人与人都是一样的,差不了多少。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很大

2、有的人生命素质很高,有的人生命素质很低。因为,人毕竟还是存在天赋的问题。

3、生命素质高的人生下来就不平凡;而生命素质低的人一时也很难提高。

4、佛法把有情生命分为十个层次,叫十法界。

5、十法界的内容,包括六凡四圣。

6、六凡指:天道、阿修罗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四圣指:佛、菩萨、缘觉、声闻。

7、十法界代表有情生命的十个层次,假如我们不断地学习佛法、修行,不断地扬弃生命中的不健康因素,生命层次就会得到不断提升,乃至成为佛、菩萨。

8、如果不懂佛法,对人生缺乏正确的观念,一天到晚培养自己的贪嗔痴,生命层次就会越来越低,将来下地狱、当畜生,或成为蚂蚁、蚊子、苍蝇、蟑螂、老鼠,生命层次有高低,但生命并非一成不变。

9、佛法认为,生命是无常的,是缘起的,生命是可以改造的。

10、佛法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在因果支配下而发生、存在或消失的。

11、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偶然的。

12、看似偶然,其实并不偶然。也就是说,人生的一切,都逃不出因果。

13、从十法界众生来说,成佛有成佛的因果,升天有升天的因果,做人有做人的因果,当畜生有当畜生的因果。六道或四圣,都有它的因果,不是没有因果的。

14、佛经上说:没有天生的弥勒,也没有自然的释迦。

15、因为命运不同,各人的因果也不一样。

16、不相信因果的人,就会怨天尤人。相反,明白了因果道理,就会知道各有因缘莫羡人。

17、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因果,不必去羡慕他人。

18、命运可以由自己来改造,因为人生是无常的。

19、世间的许多荣耀,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

20、一个贫穷的人,只要勤奋努力,终有飞黄腾达的时候。我们明白了因果的道理,无常的道理,就会懂得了如何设计自己的命运,改造自己的人生。

济群法师善恶篇禅语20句

1、 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有恶。

2、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

3、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于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很难正确地认识。

4、相信有业有报。业是一种行为,主要有善、恶两种。

5、一旦做了善行或恶行,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6、一般人由于近视眼的关系(这种近视不是眼睛的近视,而是认识的近视、智慧的近视),往往认为:干好事,干完就结束了;干坏事,只要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干完也就完了。

7、佛法认为:一个人做了善的行为,或者不善的行为,将来都会有结果的。

8、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9、当一个人干了好事,或干了坏事之后,心里就会留下一种影像。

10、干坏事的人一天到晚不得安宁,干好事的人心安理得。

11、当一个人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这种行为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自身的思维里,佛法把它叫做种子。

12、当我们干好事或干坏事的时候,就种下了善的或恶的种子。

13、善恶的行为还会产生不同的社会效应。

14、人的一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断。

15、生命象铁链一样,一环套着一环,人的一生一世,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跟一个人的前生及未来生命有关系;这个环节还会影响到生命未来的发展。

16、生命像流水,人的一生犹如流水中溅起的一片浪花,浪花是短暂的,但生命的洪流,却永无止尽地在延续。

17、生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

18、生命的延续不是一成不变,命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心念和行为。

19、假如一个人观念正确,注重止恶行善的修养,生命就会得到升华。

20、观念错误,贪婪无耻,无恶不作,生命就会逐渐堕落。

海涛法师禅语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学佛。给大家分享了海涛法师禅语,一起来欣赏吧。


海涛法师关于人生的禅语


1、“爱”最伟大之处,就是打开了人生的视窗。


2、人生活在无常而又短暂的世间,其实争不了名利,也带不走财富。重要的是要能觉醒真理,探索生命的能源,懂得追寻大我人生,懂得于日常生活中,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才能感受生命的无限光明。


3、容忍,是一种崇高和伟大的人生修养,要有很高的境界和修行,才能够做得到。



4、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实践,才能舍出烦恼,才能转化心灵,当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悦,并迈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5、不必企图改变世界,也不必把自己躲入黑暗之中。其实宽容与了解的心,是心灵平静的因素,而爱、忠诚与关怀,才是人生不渝的宝石。


6、人生最大的财富,不是拥有土地、大厦、金钱及权势,也不是拥有知识、技能、学历及才华,而是拥有一颗“诚实”的心。


7、当怜悯转为慈悲,当世情转为智慧,当一颗心与佛法澄然相映时,这蜉蝣过客般的人生,这感恩回馈的人生,才有了意义。


8、人生最大的牺牲,就是牺生享受;最大的享受,就是享受牺牲。


9、在因缘法则下,使我们警惕到人生的短暂无常,必须把握“当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加紧修行,开发内在的美德,才能步入清净圆满的道路尽情地发挥生命无限的价值。


10、人生世间,祸从口出。当护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炽然,烧世间财。恶口炽然,烧七圣财。


11、要和睦人间、和群人生,才是真正学佛。


12、精神上如能常知足,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13、能惜福的人,就懂得行善;懂得行善的人,必能时时快乐,这就是幸福的人生。


14、一个修行的人,如果能培育正确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优雅的谈吐、恢宏的气概,又能积极建立乐观进取、奋斗不懈的人生观,则可塑造成为一位甚为健全人生的现代修道士。


15、遭到现实人生苦果的直接原因是业,而间接原因就是无明、执著、欲望等烦恼所致。


16、人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病根,只在于“我执”。因为有了自我的坚执,才产生诸多颠倒妄见,认虚为实,以假作真,随著幻生幻灭的外境打转,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17、人生的意义,是肯定一个人一生中的价值,不在于你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而在于你为别人所做的一切。


18、成熟的人生观,必须要多方面去了解人生、面对众生,产生一种悲悯与恕道。


19、人生在世,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两种,一是健康,二是功德与罪过。能真正带得走的,只有功德与罪过了。


20、修行可以让我们修出谦虚,修出包容,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光明的人生,修出清净的心灵,修出欢喜的性情,更可修出一辈子的感恩。


海涛法师关于自我的禅语


1、一切苦的主要原因,源于自我珍爱的心,它的解药就是珍爱别人。


2、内心拥有愈多慈爱,‘自我’就会愈微弱;‘自我’愈是消除,内心就会显露出更多的爱。


3、心灵上的富裕,是一种自我的尊严与满足。


4、就修持而言,舍弃自我,是肯定‘真我’和显现‘生命’之悦乐自在。所以说,在舍弃自我之后,人才发现到最大的欢喜,就是‘实在’和‘恒常’的悦乐。


5、用如来的心,吸取生活中的佛法,并自我进修,学习菩萨大无畏的精神,期许将来有朝一日,以积极的行为,普渡天下众生,实践佛门的大慈悲法门。


6、任何人都是自己行为的镜子!看他人的优点,自我鞭策;看他人的缺点、反省自己。


7、人生之所以有这么多的痛苦、烦恼病根,只在于‘我执’。因为有了自我的坚执,才产生诸多颠倒妄见,认虚为实,以假作真,随著幻生幻灭的外境打转,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8、修道的功夫,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的考验。


9、要精进,就要先自觉,自觉以前的点点滴滴有何不对,任何偏差都要以决断的真心,确实改进、改变,进而提升自我。


10、即使是个平凡的人,也有足够的力量去关怀别人,因为他的生命,由承受父母与亲友的关怀而茁壮;他的心灵,自然也以关怀为基本动力。表面上看来,关怀是一种付出,其实是无可比拟的收获,是自我实现的光明大道。


11、禅,是要我们自我肯定,肯定自心本无一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洒脱淡泊、自在无碍地,把自己的生命走出一片坦荡晴空。


12、‘悟’得从身心开悟,认清‘我相’只是因缘假合而已,不是真正的自我,当‘真我’醒觉时,自可觉悟。


13、人生的痛苦,来自‘无明,,对‘自我’和‘我所有’的盲目攀缘,因此,只要放下‘自我’和‘我所有’,就可证得涅槃。


14、服务人群,其最大的目的,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考验’的历程。


15、学习佛法的最根本课题,就是要自我突破。


16、要求,是一种自我要求,并不是别人所要求你的,或是你要求别人。


17、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18、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眼饱览美景,用身体拥抱自然,用汗水洗净心灵,用爱情升华情怀,用歌唱美化年华,用意志战胜自我,用智慧感悟人生。


19、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20、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海涛法师关于生命的禅语


1、懂得如何爱人,便完成生命的觉醒。


2、生命无法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3、一位具有爱心的人,满眼所见尽是惊奇与生命的喜悦。


4、生命的本质乃是喜税、欢喜、自在。


5、生命的价值在于实践愿力。


6、人生于世,唯有真心实践,才能舍出烦恼,才能转化心灵,当下即能享有生命的喜悦,并迈向璀璨美好的人生。


7、当你将自己奉献出来的时候,你就真正的得到生命。


8、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自己有多高的学问,而在于自己有多少的“涵养”,可以安顿自己,也可以清醒别人。


9、在生命的千变万化之中,没有未来,也没有过去,只有“现在”,能够把握住了现在,同时也能掌握了过去和未来,这就是生命。


10、时间是无常的代名词,而执著是生命中最大的缺陷。


11、在因缘法则下,使我们警惕到人生的短暂无常,必须把握“当下”,在有限的生命中,加紧修行,开发内在的美德,才能步入清净圆满的道路尽情地发挥生命无限的价值。


12、没有爱的生命,才是空虚而孤独的。


13、修道的功夫,就是在缩小自我,扩大心胸,也是走过生命的考验。


14、生命的幸福是一种无欲与奉献,它是一种超越欲望后的安稳与宁静。


15、与其说你赚钱,不如说你被钱所赚,因为“钱”赚走了你的青春、时间、体力和宝贵的生命。


16、人心须在不断的行动中学习所学的,才是实用的能力。务必在实务中历练拥有的智识,才会化作生命的力量。


17、尽心,就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18、生命的美,不在它的绚烂,而在它的平和;生命的动人,不在它的激情,而在它的平静。惟平和,才见生命的广大;惟平静,才见生命的深远。


19、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上所留下来的美德,也就是无限的慈悲,无尽的关怀。


20、只有自身生命达成和谐的人,才能与这个世界达成和谐

读了“济群法师幸福篇禅语大全”,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幸福唯美句子,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90592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六祖慧能传奇禅语33句
下一篇 : 佛教作品禅语2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