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上网每天发达的今天,好朋友之间会分享一些句子,句子是浓缩的长篇大论,平时会分享哪种类型的句子?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虚云老和尚禅语大全,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1、“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2、“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3、“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4、“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5、“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6、“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7、“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

8、“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9、“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10、“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1、“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12、贵在用心  “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13、“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14、“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37、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38、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

39、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40、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1、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2、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3、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4、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5、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6、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7、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8、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9、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50、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1、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2、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3、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4、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5、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6、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7、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8、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9、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60、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1、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62、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63、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64、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5、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66、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7、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68、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69、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70、身心俱出家-- 于诸欲境,心不生顾恋。

71、身心俱不出家 -- 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72、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至。

72、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73、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着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74、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75、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75、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76、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77、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78、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世减福慧,死后堕蛇身。

79、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

80、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

81、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82、明白时生也好。死也好。男也好。女也好。无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诸相。不明白时则不然。须知世间法相。皆属幻化。如空中华。如水中月。无有真实。惟有一心念佛。为往生资粮。

83、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因谓世人在苦不知苦,因不知苦,所以不能出离,常以世界上的乐,因为乐事。

84、人苦不知苦,若真知苦,则应依佛所说法,急求除苦,除苦之法良多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可以除苦得乐,即如吾人每日两餐所念供养咒,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即是供养自性三身佛。法身、化身、报身三佛,为自性所本具,觉悟过来,当体即是,不假外求。如若不信,即佛在汝边,亦无办法。

85、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缘众生自迷,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勿再妄想 执着,随业流转。须知人之本心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同一真金,不论造像、造器 ,形虽不同,金体无异。如悟自体不异,造作由己,也要知佛之为佛,以其觉也;众生之为众生,以其迷也。除迷复觉,惟在觉照。觉幻幻离,幻离即觉;二六时中,觉照不已,终成大觉。宗下向上一着,即是如此。”*所以我佛出现于世,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 ,与佛无异,令其了悟,进入如来藏心。

86、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

87、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

88、明白了如来大意,则只要保养,随时随处,无不是道。若不明白如来大意,则是懵懵修行,随时随处皆有堕坑落堑之虞。

89、修行必须无我,以此身心奉尘刹。并举持地菩萨,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

90、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91、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或金骨子成堆,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何况不明如来宗趣,盲修瞎练,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方为正道。

92、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除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为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抢镉辛松阉乐帜?

93、要注意僧仪,上殿合掌当胸,五指并拢,两掌心贴拢,中间不可离开,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二足成八字形,身体正直,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不得张大,不得左顾右盼。此等僧仪很是重要,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

94、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95、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96、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97、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98、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

99、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圆至妙。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不可思议。

100、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禅语卡通和尚


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以下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禅语语录,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佛家经典禅语(1)

1、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3、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4、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6、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7、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8、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9、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10、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11、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13、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14、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6、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17、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18、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19、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0、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21、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22、源乎源乎,千山势到(山狱,按:’山’在上,’狱’在下)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2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24、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能成大器。

25、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27、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28、终日拈花择火,不知身是道场。

29、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30、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31、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32、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33、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36、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37、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38、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39、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0、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原谅别人的禅语(2)

1 .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2 . 当然,宽容更应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易原谅自己,那不是宽容,是懦弱。“宽以待人”,也要看对象,宽容不珍惜宽容的人,是滥情;宽容不值得宽容的人,是姑息;宽容不可饶恕的人,是放纵。所以,宽容本身也是一门学问。

3 . 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4 . 对别人好别人不一定对你好,但对自己好就一定会有回报。

5 . 回想越多的回忆,只会带领自己走向痛楚的最深处,要学会原谅过去,原谅别人就善待自己。

6 . 宽容,能融化彼此心中的冰冻,更将那股爱的热力射进对方心中。在这充满竞争的时代,人们所需要的不正是这种宽容吗?选择宽容,也就是选择了关爱和温暖,同时也选择了人生的海阔天空。

7 . 宽容如诗。宽容是一首人生的诗。至高境界的宽容,不仅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件事的处理上,而且升华为一种待人处事的人生态度。宽容的含义也不仅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爱,而是对天地间所有生命的包容与博爱。

8 . 宽容如水。宽容,即原谅他人的过错,不耿耿于怀,不锱铢必较,和和气气,做个大方的人。宽容如水般的温柔,在遇到矛盾时,往往比过激的报复更有效。它似一泓清泉,款款抹去彼此一时的敌视,使人冷静、清醒。

9 . 宽容是门学问。对于小过失,小错误,你可以快乐地宽容对方。但对于大过失,大错误,就要考虑清楚。宽容并非包庇,隐瞒,而是帮助。

10 .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盏照亮心灵之路的灯,宽容是化解人与人之间冰冻的温泉,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

11 . 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

12 .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即是对自已善待。

13 . 宽容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学会宽容。

14 . 宽容似火。因为更进一层的宽容,不仅意味着不计较个人得失,还能用自己的爱与真诚来温暖别人的心。心平如水的宽容,已是难得;雪中送炭的宽容,更可贵,更令人感动。

15 .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6 . 女人的心就算再宽广,也容不的情海起微澜。原谅别人放过自己。

17 .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18 .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9 .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20 .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21 . 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2 .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23 .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4 .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

25 . 怎样包容他才是。

26 . 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着与追求。

27 .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28 .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29 .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30 .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31 . 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32 . 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33 . 心灵里,有许多东西,忘记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身体里,有好多信息,潜伏的叫等待,涌动的叫热爱。人生的旅途,痛才是经历,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舍才会得到;各自追求,各自珍惜。无论已到哪里,少回头,当下不虚度,人生可无悔。

让人心静的禅语(3)

1、别人可以违背因果,别人可以害我们,打我们,毁谤我们。可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憎恨别人,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保有一颗完整的本性和一颗清净的心。

2、智慧的代价是矛盾。这是人生对人生观开的玩笑。

3、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4、如果你能够平平安安的渡过一天,那就是一种福气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经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多少人在今天已经成了残废,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经家破人亡。

5、我不知道我现在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而当我终于老死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些。所以,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尽力做好每一件事,然后等待着老死。

6、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7、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8、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9、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10、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11、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著。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12、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13、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14、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

15、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16、也许有些人很可恶,有些人很卑鄙。而当我设身为他想的时候,我才知道:他比我还可怜。所以,请原谅所有你见过的人,好人或者坏人。

17、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18、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19、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20、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21、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22、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23、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24、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25、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26、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2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8、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2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0、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31、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32、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33、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34、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35、快乐要有悲伤作陪,雨过应该就有天晴。如果雨后还是雨,如果忧伤之后还是忧伤,请让我们从容面对这离别之后的离别。微笑地去寻找一个不可能出现的你!

36、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37、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38、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100句摘抄




虚云禅师(1840--1959),籍湖南湘乡人,生于泉州,俗姓萧,名古岩,字德清,六十岁后改字幻游,号虚云,乃近代一身而系五宗法脉之禅宗大德。

虚云禅师,十九岁出家,二十岁依福州鼓山涌泉寺妙莲老和尚受具足戒;四十岁发心朝五台山,以报父母深恩,由普陀山法华寺起香,三步一拜备受饥寒而道心愈朗,三年遂愿;终于到达五台山,亲见文殊菩萨金颜。后在滇中阐教近二十年;九十五岁返曹溪,重建南华,中兴云门。历任福建涌泉、广东南华、云门大觉诸大寺院住持。1953年发起成立中国佛教协会,被选举为名誉会长。时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虚云禅师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于一九五九年农历九月十二日圆寂,世寿一百一十九岁,戒腊一百年。

虚云禅师经典禅语:

1、凡学佛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深信因果,懔戒如霜,力行不犯,成佛有日,别无奇特。本来心佛众生原无差别,自心是佛,自心作佛,有何修证?今言修者,盖因迷悟之异,情习之浓,谬成十界区分。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故不得不尽力行持,消除惑业,习病若除,自然药不需要。古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喻水遭尘染,一经放入白矾,清水现前。故修学亦如是,情习如尘,水如自心,矾投浊水,浊水澄清。凡夫修行,故转凡成圣也。

2、要知今日之人,未能进步者,病在说食数宝,废弃因果律仪,此通弊也。若禅者以打成一片之功夫来念佛,如斯之念佛,安有不见弥陀?如念佛人将不念自念寤寐不异之心来参禅,如斯参禅,何愁不悟?总宜深究一门,一门如是,门门如是。果能如此用功,敢保人皆成佛,那怕业根浓厚,有甚习气不顿脱乎?此外倘更有他术能过此者,是则非吾所能知也。

3、每叹学道之士,难增进胜益,多由偷心不歇,喜贪便宜。今日参禅,明日念佛,或持密咒,广及多门。不审正助,刻刻转换门庭,妄希成佛,毫无佛行,造诸魔业,共为魔眷。待至皓首无成,反为讪谤正法。古云,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今逢大士胜会,同心庆祝,各各须识自家观自在。大士从闻思修,入三摩地。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4、吾人须是从平实处见得亲切,从平实处行得亲切,才有少分相应,才不至徒托空言。平实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贪、戒嗔、戒痴、戒杀、戒盗、戒淫、戒绮语、戒妄语、戒两舌、戒恶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谈。可是果能真实践履,却是成佛作祖的础石,亦为世界太平建立人间净土之机枢。

5、教化人不在于多谈,行为好,可以感动人心。如《怡山文》所说若有见我相,乃至闻我名,皆发菩提心,永出轮回苦。你行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为不好,而生退悔心,这会招堕无益。

6、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了秧以后要锄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7、孔子《论语》二十篇,第一句说:子曰学而时习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说也。孔子教人将学过的东西,时常温习,语默动静,念念不忘;若所学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应,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样,要学而时习之。

8、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他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9、葱蒜五辛。不可进食。为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进。自能渐次成就。

10、起行宜辨正助,或念佛为正,以余法作助,余法都可回向净土。念佛贵于心口不异,念念不间,念至不念自念,寤寐恒一,如是用功,何愁不到极乐

11、打佛七,贵在一心。如果心不一,东看西听,这样的念佛,就是念到弥勒下生,还是业障缠身。佛法世法,都是一样。世法无心,尚且不可以,何况佛法呢?念佛的人,从头到尾,要绵绵密密。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不乱的念去。佛来也这样念,魔来也这样念。念到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这样才有成功的日子。为什么呢。佛者是觉也,既然能觉悟,自然知道用力专心念去。魔者是恼也,恼害众生慧命。知道他恼害慧命,当然更加用力专心去降伏他。所以当能够觉时,就是见佛;如果遇害,就是著魔。现在佛七场中,如果坐在本位不动,继续念下去的各位居士,算是见着佛了。你们叩头接我的有几位,你们说接到什么?既说不出好处,岂不是虚耗时光,空无所得?岂不是我来恼害你们一心大事,扰乱你们一心净业。这样就是你们置我于魔罗边处了。

12、贵在用心  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宝,实在可怜。他们有的用什么烧猪、鸡鱼供养观音菩萨。既然犯了杀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时,正遇梅兰芳在上海演戏,有某居士包一个厢位,花数百元请我看戏。我告诉他说,八关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戏,何况我出家的僧人。你请我看戏,无异烧猪供菩萨。那个人叩头悔过说,我今天花了几百元得到开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无上,贵在用心。一句珍重,揖别而去。此时各人不敢起身送别。而虚云老和尚也不回头看看。

13、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做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做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14、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觉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即一切诸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

15、圣之与凡,唯心之垢净而现。六凡心垢故,则现六道善恶罪福等相。四圣心净故,则现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经云: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提影现中。是故苦乐由心,炎凉自我。自心作业,自身受报。唯圣与凡,但问自心可矣。

16、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摄心。妄心若摄,分别不起,爱憎自无。种种恶业,何由而生。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从定发慧。当知摄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无漏学。断除贪嗔痴,则诸恶不起。自能众善奉行。故摄心二字岂独挽救人心,维持世道。果能摄心一处,无事不办。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17、佛法是体,世法是用。体是理,是真谛;用是事,是俗谛。要知二谛圆融三昧印的道理,不融通就落于偏枯。如离体表用,是凡夫凡情;离事讲心,是不明心地。真俗二谛,名目很多,真是体,俗是用;戒定慧体用都得,都是一个心地中生出种种名字,若能融会贯通,则条条大路通长安。

18、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

19、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0、美女在前,则以为一枝花,其实,迷魂鬼子就是她。

21、善用心者,心田不长无明草,处处常开智慧花。

22、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

23、时光长短,唯心所造。一切苦乐,随境所迁。

24、时间是刹那刹那的过,刹那刹那的催人老。

25、有智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

26、古人说:勿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27、禅是静虑,要在静中思虑好歹,择善而从。

28、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29、有憎爱心,就有烦恼;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3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于毫厘。

31、生日又云母难日,自哀未遑,切不可作寿庆贺。

32、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33、坐禅要晓得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养,小则害病,大则着魔。

34、用功的人要善于调和身心,务使心平气和,无挂无碍,无我无人,行住坐卧,妙合玄机。

35、中下根人,常被境风所转。境风有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行人遇着利风,便生贪着;遇着衰风,便生愁懊;遇着毁风,便生嗔恚;遇着誉风,便生欢喜;遇著称风,居之不疑;遇着讥风,因羞成怒;遇着苦风,丧其所守;遇着乐风,流连忘返。如是八风飘鼓,心逐境迁,生死到来,如何抵敌?

36、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37、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

38、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

39、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世尊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典,也是为了你我的贪嗔痴三毒。三藏十二部的主要内容就是戒定慧,就是因果。使我戒除贪欲,抱定慈悲喜舍,实行六度万行,打破愚迷邪痴,圆满智慧德相,庄严功德法身。若能依此处世为人,那真是处处总是华藏界了。

40、静坐之重要:妙法莲华经云: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因为静坐这一法,可以使我们脱离尘劳,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圆明,生死了脱。一须臾者,一刹那之间也。若人以清净心,返照回光,坐须臾之久,纵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种,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工夫得力,一须臾之间,是可以成佛的。

41、何谓戒定慧?防非止恶曰戒。六根涉境,心不随缘曰定。心境俱空,照览无惑曰慧。防止三业之邪非,则心水自澄明,即由戒生定。心水澄明,则自照万象,即由定生慧。

42、修行用功,贵在一心。

43、凡夫的境界,总是贪染财、色、名、利。

44、因为你我无始以来,被七情六欲所迷,从朝至暮,总是在声色之中过日子,所以沉沦苦海。

45、年轻不知好歹,把宝贵的光阴混过了,老病到来,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变为死也苦,活也苦。这就是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

46、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进;年轻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须知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总要及早努力,方为上计。

47、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48、学佛当以明心见性为本,断恶修善为行。

49、做工夫不一定在静中,能在动中不动,才是真实工夫。

50、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被苦乐境界转了。

51、众生习气毛病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52、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53、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饥,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龙山和尚那样: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舍入深居。

54、世间七珍,虽称为宝,享乐一时,毕竟成空,只能养生,不能脱死。若佛三宝,则能息无边生死,远离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乐。

55、参禅念佛都是入道妙门,不分高下,可以互通,圆融无碍。譬如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与净本相辅而行。

56、不论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参禅也好,总要认定一门,蓦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今世不成功,来世一样干。沩山老人所谓: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

57、念佛到一心不乱,何尝不是参禅?参禅参到能所双忘,又何尝不是念实相佛?禅者,净中之禅,禅与净,本相辅而行,奈何世人偏执,起门户之见,自赞毁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58、凡关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归正轨,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贪口腹,见利忘义,则杀心不起。杀机若息,劫运潜消矣。

59、五戒者,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饮酒戒。此五戒名曰学处,又名学迹,是在家男女所应学故。又名路径,若有游此,便升大智慧殿,故一切律仪妙行善法,皆由此路。又名学本,诸所应学,此为本故。又名五大施,谓以摄取无量众生故,成就无量功德故。

60、人心不古,置因果于罔闻,那知因果理彻,如影随形,如响斯应,若深信之者,人心则不改而善。纵遇顺逆之境,必无忧喜。当知现生所受,或遇兵刀水火劫贼等事,皆由自造。

61、前清庚子年间,八国联军入京,我那时跟光绪帝、慈禧太后们一起走。中间有一段,徒步向陕西方面跑,每日跑几十里路,几天没有饭吃。路上有一个老百姓,进贡了一点番薯藤给光绪帝,他吃了还问那人是什么东西,这么好吃?

62、人的投生,起首由于淫欲,及至出生后,就以财为主。广慧和尚劝人疏于财利,谓:一切罪业,皆由财宝所生。所以五欲第一个字就是财。人有了钱财,才有衣食住,才想女色,娶妻妾。人若无财,什么事都办不成,可见财的厉害了。

63、妄想来了,就让它来,我总不理会它,妄想自然会息。

64、你我都是一个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65、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动静、行住坐卧,要顺时调护。

66、以智慧明鉴自心,以禅定安乐自心,以精进坚固自心,以忍辱涤荡自心,以持戒清净自心,以布施解脱自心。

67、能动静忘怀,利水清月现。

68、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恋。

69、身在家,心出家--虽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70、身心俱出家-- 于诸欲境,心不生顾恋。

71、身心俱不出家 -- 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72、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至。

72、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

73、跏趺坐时,宜顺着自然正坐,不可将腰着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74、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75、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着魔。

75、六祖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我请问你的心已平直没有?有个月里嫦娥赤身露体抱着你,你能不动心吗?有人无理辱骂痛打你,你能不生嗔恨心吗?你能够不分别冤亲憎爱、人我是非吗?统统做到,才好开大口,否则不要说空话。

76、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77、世人有在家,有出家,有为道,有不为道,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78、闻钟卧不起,护法善神嗔,现世减福慧,死后堕蛇身。

79、人人念佛皆成佛动静闲忙莫变差,念到一心不乱处众生家是法王家。

80、修行悟道,易亦难,难亦易。如开电灯一样,会则弹指之间,大放光明,万年之黑暗顿除;不会则机坏灯毁,烦恼转增。

81、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82、明白时生也好。死也好。男也好。女也好。无有生死男女及一切诸相。不明白时则不然。须知世间法相。皆属幻化。如空中华。如水中月。无有真实。惟有一心念佛。为往生资粮。

83、师开示三界不安,犹如火宅。因谓世人在苦不知苦,因不知苦,所以不能出离,常以世界上的乐,因为乐事。

84、人苦不知苦,若真知苦,则应依佛所说法,急求除苦,除苦之法良多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无一不可以除苦得乐,即如吾人每日两餐所念供养咒,供养清净法身毘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即是供养自性三身佛。法身、化身、报身三佛,为自性所本具,觉悟过来,当体即是,不假外求。如若不信,即佛在汝边,亦无办法。

85、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只缘众生自迷,不能见自己如来藏心。勿再妄想 执着,随业流转。须知人之本心本性,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如同一真金,不论造像、造器 ,形虽不同,金体无异。如悟自体不异,造作由己,也要知佛之为佛,以其觉也;众生之为众生,以其迷也。除迷复觉,惟在觉照。觉幻幻离,幻离即觉;二六时中,觉照不已,终成大觉。宗下向上一着,即是如此。*所以我佛出现于世,原为开显指示众生本具如来藏心 ,与佛无异,令其了悟,进入如来藏心。

86、修道不难,但能放下万缘,人法双绝,四相皆空,平平实实做去即得。

87、放下一切,立地成佛,平常心是道,要能直下承当,及善于保养道体等等圆顿道理。

88、明白了如来大意,则只要保养,随时随处,无不是道。若不明白如来大意,则是懵懵修行,随时随处皆有堕坑落堑之虞。

89、修行必须无我,以此身心奉尘刹。并举持地菩萨,及修滇缅路高山上之某菩萨为例。

90、人曰:修行有三不足,不足食,不足衣,不足睡。不足食,取止饥不宜过饱,更不能求美味;衣取御寒,宜服粪扫衣,更不能贪求美备;睡取调倦,不宜久睡。盖久眠长愚痴,多衣增挂虑,过饱不便用功。

91、修行须别真伪邪正,不然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惟徒劳无益,且错因果。昔常有人做到坐脱立亡地步,或金骨子成堆,犹被正眼人目为邪魔外道。何况不明如来宗趣,盲修瞎练,背道而驰者乎?所以古人修行必依止善知识,有所发明必经大善知识印可,方为正道。

92、人曰:修行容易习气难,习气不除总是闲。吾人修行,究竟所为何事?原不过出离生死。但习气是吾人羁绊,若习气毛病未除得尽,生死必然难逃。即如圆泽禅师那样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习气毛病,毫不打算扫除,那里有了生脱死之分呢?

93、要注意僧仪,上殿合掌当胸,五指并拢,两掌心贴拢,中间不可离开,此为转十恶为十善之义。二足成八字形,身体正直,眼观鼻、鼻观心,两眼不得张大,不得左顾右盼。此等僧仪很是重要,且为除习气之重要事件。

94、世间不明佛法之人,往往以善因而招恶果。如各地乩坛常假托佛祖语言劝世,但其中常有颠倒本末、错误因果,致成妄语欺人,或谤佛谤法者,深可惧也。

95、真心为无价之宝,贤愚凡圣、天堂地狱、秽土净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显了真心,证自性佛。人能将种种习气断尽,则真心自显,自佛即证。

96、从释迦佛应世起,正法千年,像法千年,像法后为末法一万年。正法时期,闻法悟道者遍处皆是;像法时期,闻法悟道者亦有所在;而今末法时期,人根陋劣,心术浇薄,漫说众人,即出家僧人,亦是有名无实,并且不知出家为何事,根本上谈不到修行,证道者更无一闻矣。佛法至此,那得不衰?真堪痛哭!

97、诸人望我开示,其实佛菩萨及祖师对诸人时时在开示也。每日殿堂课诵各种咒愿,及钟鼓磬锤等,无一非佛菩萨祖师至精至贵之语声。诸人若能耳闻、口诵、心惟、行笃,成佛有余,岂待多说?说若不行,说亦无益。

98、妄念人人皆有,然妄念起时,我自知之。知而不随,是谓不相续,不相续则我不为妄转;纵有妄念起灭,亦不过如浮云之点太虚,而太虚固不变也。

99、师开示心即是佛,放下即成之理,至圆至妙。并举飞钵禅师神通妙用,不可思议。

100、十法界唯心所造,四圣六凡,皆是自作自受,大修行人惟愿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余皆不取也。

禅语名句大全_心灵禅语


禅语名句大全_心灵禅语_

【净化心灵禅语】人生需要化妆,然而最美的却是卸妆,心灵也是一样,也需要适时卸妆。

人生路上,心灵承载太多,会不堪重负。

不妨超脱一点、淡泊一点给心灵减压,适时放下,给蒙尘的心灵来一次别开生面的沐浴。

给心灵卸妆,更多地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清除扰乱内心安宁的心里垃圾,还自己一片干净清爽的心灵净。

人生需要四种修为:一是忍得过。

忍得一时之气,消得百日之灾;能忍,不一定是懦弱。

二是看得破。

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红尘,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够热爱生活。

三是拿得起。

做人要有担当,不推诿,不逃避,直面惨淡的人生。

四是放得下。

放下偏执,放下记忆,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人生需要欣赏,抛弃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的想法,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一件事,就象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这才是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

人生要想过得洒脱自在,就要学会简单生活。

简单生活,不是粗陋和做作,而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和。

如果想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就不能背负太多不必要的包袱,要学会删繁就简,去除浮躁与奢望,返璞归真,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简单做人,简单生活,按照内心的指引走自己想走的路。

【禅语人生每日一禅】人生要有正确的目标,而且要经得起磨练。

人生要走很多条路,有笔直坦途,有羊肠阡陌;有繁华,也有荒凉。

【一日禅语录】人生也有涯,总有烛光熄灭的那一天,除了本身,什么都不能带来,也什么都不能带走。

疲惫有时,总有志气昂扬的那一刻,除了生活本身,什么都不必在意,也什么都不必认真。

一生的执着当中,不妨栽几棵恬淡的花,喝几杯淡雅的茶。

下几盘得意的棋,交几个相知的友。

人生一场,比的是心态。

坐拥家财万贯,野心不死,终究迎来祸从天降;虽然两袖清风,知足随缘,幸福迟早来临。

人生最终的目的,就为一生快乐幸福。

钱财名利是好,若要以快乐幸福来交换,不要也罢。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着降生,笑着遁世。

人生无常,得失有常,心态好,得也欢喜,失也不悲。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人生一定要学会丢弃,就像丢弃那些不用的衣、物一样,腾出家里有限的空间。

人生只有丢弃了那些身外之物,才会获得心灵的空间。

丢弃世俗杂念,你会心地明朗;丢弃功名利禄,你会轻松自如;丢弃怨恨屈辱,你会坚强坦荡。

还有许许多多的爱恨情仇,都已过去,都已结束,何不把它们统统丢弃。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世间就是这样,谁也逃不过两样东西,一是因果,二是无常!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

静心。

静能生慧,智者无忧,计较是疼,比较是痛,淡然是福。

定心。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安心。

尽人事而顺天意,随遇而安即得幸福。

正心。

心术不正损人害己,意志不坚诸事难成。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一世,糊涂难得,难得糊涂。

活得过于清醒的人,反倒是糊涂的;活得糊涂的人,其实才是清醒的。

糊涂一点,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糊涂一点,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间一切,身居闹市而心怀宁静;糊涂一点,才能参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顺其自然。

人生一世,重要的是经历。

苦也好,乐也好,过去的不再重提,追忆过去,只能徒增伤悲,当你掩面叹息的时候,时光已逝,幸福也从你的指缝悄悄的溜走。

世上没有不平的事,只有不平的心。

不去怨,不去恨,淡然一切,往事如烟。

经历了,醉了,醒了,碎了,结束了,忘记吧!珍惜现有的生活,幸福就在你身边。

【心灵禅语】人生已多磨难,要学会为自己鼓掌。

不苛求自己,不虐待自己,不折磨自己。

无论遇到何种困境,学会对自己说:算了吧,没关系,会过去的。

要像孩子一样纯真,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向日葵一样坚强。

让心,在阳光下舞蹈,给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携一抹微笑,与洒脱同行!

人生因努力而精彩,结局如何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每一个过程。

经历真实的人生,可以让身心得到磨砺锻炼,心灵得以升华。

做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让琐碎平淡无奇的生活变得风生水起,趣味盎然。

善待生命,拥有阳光心态,为自己营建一个充实丰富的内心世界,做个自信、知性的人。

【禅语】人生因岁月而明媚。

岁月因淡然而静美。

时光匆匆,有些惆怅要放逐,有些得失要看开。

岁月的诗行,谱写如莲的心境。

人生的画卷,雕琢水墨的淡花,雕出时光的唯美,雕出岁月的永恒。

让生活淡一缕浮华,让世界留一半清新,让心境,明如水,淡如茶,静如禅。

在喧嚣里,安定一颗纷杂的心,淡然生活

人生应当看清、看透,不看破。

看清需要智慧,看透需要阅历,不看破则需要一种胸襟。

有这种胸襟的人,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的、安详的。

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自己的体悟,看清这个世界;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细致拿捏,不将事物看破说破,他的人生,定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佛家经典禅语】人生应当有所敬畏,才不会为所欲为。

敬,不是表面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诚;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灵魂的震撼。

贤者畏惧,然无忧虞。

知道敬畏,才能保护我们内心的良知。

学会了害怕,才会不害怕;不会害怕,他的一生都可怕。

内心有所敬畏者,才会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线。

人生犹如一个舞台,有人笑,有人哭,可是笑又如何,哭又如何?百年之后,不过一样物是人非。

人生短暂,瞬息万变,为何要与烦恼牵扯不断?这源源不断的烦恼就像抓痒,其实你本是不觉得痒的,可你那双不安分的手偏偏闲得要去招惹,于是便越抓越痒。

如果你不去招惹它,烦恼又怎会自己找上门口?

【佛心禅语】人生有八苦,众生流落在人间,是为了将诸苦尝尽,换来一味甘甜。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

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

茶有佛性,犹如碧云净水,几盏下腹,心头便了无闲事。

所以修行之人总喜欢将日子浸泡在茶中,抛弃杂念,证悟菩提心。

人生有尺,做人有度,我们掌控不了命运,却能掌控自己,不求生命辉煌,但求无悔人生。

快乐是一种境界,幸福是一种追求。

走过的路,才知道有短有长;经过的事,才知道有喜有伤;品过的人,才知道有真有假。

什么都可以舍弃,但不可舍弃内心的真诚;什么都可以输掉,但不可输掉自己的良心。

【禅语静心的句子】人生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地做好眼前的事。

活在当下,才是全身心地投入人生的最佳生活方式,才是一种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当你活在当下,既没有过去拖在你后面,也没有未来让你忧心时,你才能找到生命的理想状态。

毕竟,昨日已成历史,明日尚不可知,只有现在才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人生有很多驿站,只要内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在尘世烟火中,百味尝尽,都会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尘世间的一切,来了开怀拥抱,走了挥手作别,只要心中有爱,看一场烟花的绚烂,或守一段细水长流的平淡,皆是美好。

心怀感恩,让人生多一些暖色,每一个有爱的日子都是幸福。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人生有很多驿站,只要内心是安静的,无论是站在红尘外,静赏繁华,还是在尘世烟火中,百味尝尽,都会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一直相信,有多少爱,就会有多少温暖,只要懂得,便是慈悲,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人生有进有退,生活不钻牛角尖,输什么也不能输了心情。

不要等待,真正属于你的机遇不多,行动永远比幻想重要;不要抱怨,要直面矛盾和问题,怨天尤人只能证明你无能;不要滥交,有仨俩知己足矣,别妄想和谁都成为朋友;不要浮躁,有空去旅行,去读书,用环境陶冶身心,用知识充实灵魂。

【禅语人生】人生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要学会选择,二是要学会放弃。

我们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选择。

所有的选择都有风险,所有的选择都要付出代价,关键在于你想要什么,愿意放弃什么。

放弃不是认输,也不是投降,而是一种更重要的选择。

不懂得放弃,就做不出选择。

选择与放弃,就是决定命运走向的十字路口。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叫心历,一条叫经历。

心历引领着经历,经历丰满着心历。

心若年轻,即使经历坎坷,人生与天地不老;心若老去,就算经历平静,人生已步入荒年。

人生其实不是渐渐地变老,而是随心瞬间就老了。

心有多苦,你的路知道,不必常挂嘴边。

心若已死,万事齐黯;心若继续,则路不尽。

【每日一禅语净美心灵】人生有两种境界,一种痛而不言,一种笑而不语。

人生有伤,有痛,有甜更有苦。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它使人思索,使人坚强,使人更懂珍惜。

人生,没有永远的爱情,没有结局的感情,总要结束,不能拥有的人,总会忘记。

慢慢地,你不会再流泪;慢慢地,一切都过去了。

适当的放弃,是人生优雅的转身。

人生有千百种滋味,品尝到最后,都只留下了一种滋味,就是无奈。

生命中的一切花朵都会凋谢,一切凋谢都不可挽回,对此我们只好接受。

我们不得不把人生的一切缺憾随同人生一起接受下来,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心中就会产生一种坦然。

当我们坦然于无奈,无奈就成了一种境界。

【精短禅语】人生有三种苦:你得不到,所以痛苦;得到了,却不过如此,也会觉得痛苦;轻易地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原来它在你生命中是那么重要,所以觉得痛苦。

既然,得不到、得到了、放弃时都会痛苦,何不把人生的得失看轻一些,保持一颗平常心,痛苦不就会随之而减轻吗?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得失,人生完全可以不苦。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巅峰、也有低谷。

得意时趾高气扬,失意时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

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和气馁,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贬低自己的价值。

人生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切境遇,得意不张狂,失意不失志,任人世沧桑,我自安然无恙。

【佛家禅语】人生有涯,能够守住一份幸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需要舍去很多东西。

所以,有人告诉我们,女人不必太美,只要有人深爱;女人不必太富,只要过得幸福;女人不必太强,只要活得尊贵。

这是对幸福女人的写照,也是对女人幸福的诠释。

当然,境由心造,一个女人是否幸福完全由自己的心去感知。

人生遇到挫折,唯有后退一步,方能看清前行方向。

暂时退却,明辨厉害,洞明世事,才能更好地前行。

退一步,是心灵的一种释然,也是一种大智。

人生的许多烦恼,皆因遇事不肯退一步。

人生如棋,制胜之道不在于几个棋子的得失,而在于占势。

不贪一时一地之微利,不在细枝末节纠缠不休,才是制胜王道。

【一禅语录】人生再多的幸运、再多的不幸,都是曾经,都是过去。

好与不好都走了,幸与不幸都过了,一如窗外的雨,淋过,湿过,走了,远了。

曾经的美好留于心底,曾经的悲伤置于脑后,不恋不恨。

过去终是过去,那人,那事,那情,任你留恋,都是云烟。

人生在某种层次上,真像一张签纸,当我们偶然抽到一张下下签的时候,是否心情沉重,在静夜无人之际,默默饮着生命的苦汁,心里呐喊着痛苦的呼声?活在世间,对一个坦荡无疑的生命,到处都是纯净的白纸,我们应把一切缺憾还诸天地,用真实的自我面对万般波折的人间。

【佛心禅语悟人生】人生在世,草木一秋。

不管是快乐的时光,还是悲伤的瞬间,时间都在不急不慢的前进着,不会为谁的留恋而多做停留,也不会因谁的厌倦而加快脚步。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前世的自己已不可推测,现世的自己正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得失,有些错误不可挽回,有些美好的片段也已成为尘封的记忆。

人生在世,都会遇到厄运,适度的厄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因此厄运又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我们的生活因厄运变得丰富而多彩,我们的性格因坎坷而锤炼的成熟。

厄运来临与厄运挑战在战斗中升华自己,这就是逆境的意义所在!

【人生禅语】人生在世,短短几十朝,各人所经历的过程不同,则必然结果迥异。

一辈子,一条路,一片天,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观点和心态也就随之改变。

人最大的魅力,是永远保有一颗无功利的善心。

善待他人,多一份爱心;相信成功,多一份欣喜;不畏失败,多一份执着!有善心无功利的人,结果不会令人失望。

人生在世,行路匆匆,擦肩而过,总会相逢。

相逢便相识,相识后相知,相逢是缘,相识是缘,相知亦是缘。

可缘来如梦,缘去如风。

放得下的是一场善缘,放不下的也就成为了劫难。

千回百转,纠纠缠缠,躲不掉的终须来过,躲得掉的来去随缘,是劫还是缘,只在一念之间。

【一日禅语】人生在世,没有一种痛苦是属于自己的,所以,没必要悲观失望。

生活在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是没有痛苦的,没有一个人是不会流泪的。

痛苦对每个人而言,只是一个过客,一种磨练,一番考验。

面对痛苦,不要一味难过,而要振作精神,发愤图强。

人生路上,痛苦是难免的,不要丧失信心,坚信苦尽甘来。

人生在世,难免成败得失。

其实每个人都一样,有开心就有难过,有幸运就有倒霉的时候。

谁的青春不苦逼,谁的未来是确定?我们要撑过去,我们会觉得难过,无非是因为我们跟我们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该发生的总会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向前走,向前看,生活就是如此简单。

什么都可以从头再来,只是青春不能。

读了“虚云老和尚禅语大全”,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诗志南和尚,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90677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善良的句子
下一篇 : 怀疑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