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网络中,大家也在分享自己喜欢的事物,句子就像是生活中的调味品,丰富我们的内心。在坐的你是否能分享下你的句子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佛家为人处世的观念,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念佛有种种的利益,使念佛人能够消业障、增长福慧、消灾免难、遇难呈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在很多的事相中,不知不觉被化解,不知不觉获得圆满的结果。念佛的效益虽然是这样的,但这只是世间上的利益而已。因为再大的世间利益,也是无常的,不是彻底、究竟的,人死亡之后,依然去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念佛的目的,主要是要往生极乐世界,也就是说,一个念佛人必定是以求生极乐世界,作为他学佛念佛的最高、究竟,而且是唯一的目的。其它都是附带的,附带的意思是指在念佛之中,虽然不知道、不去追求,但是它会自自然然赐予我们,就如刚才所讲的,念佛就自然会有的利益。但是,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要往生极乐世界,绝对不会因为任何因素,退失我们念佛的愿心;也就是说,对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是百分之百的坚定,不会退失、改变。

学佛的人,不管是依圣道门修行或是自净土门而入,最终都是要降伏进而断除我们的无明。不过,我们若检讨我们昔日的学佛过程,就会了解,愈是深入佛法,愈发觉自己原来是一个彻底的博地凡夫。我们都是凡夫,虽然我已经出家了,我也还是凡夫,在座的各位当然也还是凡夫;凡夫的内涵是什么呢?就是贪瞋痴具足、妄想杂念不断,这就是凡夫。有妄想杂念,有贪瞋痴,所以贪着五欲的尘劳,只要是凡夫都有这种的心念,只要还有这种心念,他就是凡夫。那什么是博地凡夫呢?就是自觉自己的贪瞋痴烦恼比别人更加炽盛,妄想杂念比别人更多更杂。自己虽然学佛,但是却一直无法以自己的力量来修持佛法所讲的戒定慧,自己没有能力降伏贪瞋痴。但是六道轮回却又摆在眼前,这样要如何呢?所以要求生极乐世界,唯有往生极乐世界,才能使我们这般博地凡夫,今生学佛,一生成就佛道,脱离生死轮回。

学佛的人了解这个业报道理,所以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要我们二选一的时候,我们就选择极乐世界,不再选择娑婆。我们不可以想要生生世世都在娑婆世间和现生配偶结为夫妻,生生世世都和子孙作眷属,这是不可能的,各人的业都不同。所以我们要了解六道轮回是无常的,无常的本质就是苦,这就是「苦、空、无常、无我」,所以到了临终之时,我们一定要完全放下。

所以,在生活的过程之中,我们都会留恋子孙,这是自然流露的,没关系。但是,我们心底要明白,在那一刻来临时,我们就要放下全部的心,归投极乐世界。总之,我们要有这样的观念:一个念佛人是决定愿生极乐世界;对往生来讲,都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专靠南无阿弥陀佛,这样他才是一个念佛人。

一个念佛人的心态,就是要知道,我们今生今世所遭遇的成败得失、苦乐祸福,所有的点点滴滴,百分之百都是跟我们的过去世有关,是生生世世所造作而来的。我们就是生生世世以来有造那样的因,所以今生今世才会出生在某个国家,做某人的子女,与某人结为夫妻,生几个儿女,身体健康或病弱,头脑聪明或愚钝,事业成功或失败,际遇是顺或逆……我们要知道,所有的点点滴滴都是我们生生世世自己所造作而来的,不是别人导致我们那样的。所以一个念佛人要了解三世因果,相信善恶报应的道理,要有安份守己,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之心,不要对人以牙还牙,这样来念佛才会感到自在喜乐;若念佛人不了解这种善恶报应、三世因果、自作自受的道理,就会凡事不平不满、嫉妒计较、争吵怨恨,他虽也念佛,依然是苦苦恼恼,乃至于会作出极端的行为,甚至于最后去自杀;这样的话,怎么可以怪罪阿弥陀佛说,我已经念佛了,怎么使我步上自杀之路呢?我是一个念佛人怎么还会这样呢?如此怪罪阿弥陀佛都没有庇佑,这样对吗?

我们要了解,既然我们的身体仍然处在这个家庭环境之中,与子孙家眷、亲戚朋友互动往来,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有基本的做人态度,如果态度观念有偏差就会导致自己的苦恼。譬如说,已经有几天没吃饭了,结果肚子饿、胃痛,甚至饿到濒临死亡。我们应知,肚子饿有肚子饿的因果,如果这个时候竟说:我都在念佛了,怎么还使我肚子饿?这个因果就不符合了。又譬如说:几天前气温很低,你故意只穿单薄的衣服,致使着凉感冒,却又疑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佛没有保佑我、赐我健康,不受感冒生病之苦呢?这样的想法也是不符合因果业报的道理。

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应该要互相谦卑体谅,多为对方设想,在态度方面要尽量亲切和睦。但是,自己虽然念佛,习性依旧未变,思想偏激个性冲动,三言两语就与人争吵,这样自然与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不和了,这时怎么可以怪罪说:我已经在念佛了,怎么会使我因缘不好?所以,做为一个念佛人,要了解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安份守己、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不要以牙还牙,不可以说你对我这样,我也要这样对你。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将所遭遇的逆境怪罪在子女、媳妇、丈夫、妻子、或是其它人身上,我们应该了解这都与曾互相欠债有关,这个逆境机缘,正是我们偿还欠债的时候,因为那都是我们以前欠他们的,我们过去曾经得罪、伤害过他,今世才会遭受他这样的对待。想想看,天底下的男人那么多,天底下的女人那么多,你为什么却会偏偏与这个人结婚,生育这种子女,与这种媳妇相处呢?这都是各有其相关的因果啊!所以,我们对于来到眼前的一切,都要欢喜做、甘愿受,不可以牙还牙,否则前债不但未还,又再另造一个新业了。

一个学佛、念佛的人了解这个道理,所以第一会「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第二专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三愿生极乐世界。这个愿生极乐世界,是讲真的,不是讲假的,是百分之百愿生极乐世界,这种的心是坚固不移的。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对这个家庭还眷恋不舍,平时当然也尽责尽份,不过若到了临终之时,自然就会放下。然而,这其实只是暂时的放下,因为到极乐世界之后,反而能够达成我们持续照顾眷属的愿望,而且在达成这样的愿望时无凡夫心,境界更高超。

所以,一个念佛的人,他深刻清楚,往生是专靠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对于人情世事,也要恪尽本份,不可以假藉念佛之名,而回避应尽的责任。因此为人子女,应当孝顺父母;为人父母应该好好栽培子女;为人兄弟要互相和睦友爱;对其他人要尽量包容、援助对方;即佛教所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己要随缘随份随力去做自己做得来的善事。不过,他有一个观念,就是做任何的善事,对于往生而言,是没有增减影响的。因为不是靠这些善事,来回向往生,来辅助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这样的;他只不过是随缘随份,随顺一个学佛人的本份和境缘,遵循「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他知道往生极乐世界,不是靠这些善行;要往生极乐世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已经全部具足。所以,这六字名号称为万德洪名,这个「万」不是百、千万数目的万,这个万是圆满具足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这六字名号就已圆满具足,没有丝毫欠缺,而且超越所有六度万行的功德。这样说来,他所作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对往生而言,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而且也不相关。因为他不是靠这些来往生的,所以他作这些事情,不属于正行,不属于杂行,不属于自力,也不属于他力;正行杂行,自力他力,是针对往生而言的。如果与往生没有关系,那就没有自力他力、正行杂行的分别了,因为这些都谈不上。

一个念佛人,第一要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第二要愿生极乐世界。第三要专念弥陀。

如此说来,一个念佛人若自杀会往生吗?倘若他是平生就已决定往生身份的念佛人,则不管他自杀与否,都决定往生,也就是说,不管他是寿终正寝,有无疾病,甚至于遭遇空难、水灾、火灾、车祸……致死,都决定往生极乐世界!那他怎么会选择自杀呢?我们应知,凡事都有原因,这个人若有依照刚才所讲的三项观念,他不会随便自杀,他知道人生的际遇再怎么样的苦厄,都是自己造作而来,不是别人致使我这样的,这都是要偿还的,因此他不会像世俗的人一样,抱着一死了之的逃避观念;所以,假设他会自杀,一定有他的特别原因。他的原因是什么呢?他知道自己没有亏欠别人,在这个世间,拖着病重的身躯,除了使自己痛苦,也增加他人负担以外,已经没有意义和价值了,加上他一心一意要赶快往生极乐世界,不想再拖了,这才采取自杀的方式来结束生命。所以,若是因为这种的念头而自杀的,就决定往生;反之,如果不是这种的念头而自杀的,则不一定往生,总之,要看他存的是什么样的心念而定。

刚才提到专念弥陀的名号,要怎么样念呢?念佛方式有: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心中默念四种。平时我们以金刚念为主,金刚念就是动嘴唇不出声音,自己听得到别人听不到;因为金刚念比较不累,可以从早到晚的长久持念。那么还需要大声念、小声念吗?这要视情况而定,若是大众共修的时候,大家都出声念佛,这样大家就都大声念,但是如果随众大声念,念累了,没力气念了,那就转为小声念;若是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念佛,则以金刚念为主,如果有时候自己想要大声念或小声念,那就随己意大声念、小声念或心中默念,最主要的则是金刚念。

一个人的念佛不是散心念佛,就是专心念佛。所以,念佛有散心念佛及专心念佛二种。我们一天有多少空闲的时间来专心念佛呢?24小时之中,有8小时要工作,8小时要睡眠,三餐饮食、盥洗、娱乐……,除此之外,都是没有在做事情,没有在动脑筋的时候,我们一天当中有多少这样的时间?初学的人,可以自我要求,利用这样的空闲时间来念佛,可以念几千句、几万句的佛号,将它变成固定的功课。在这段念佛的时候,用念珠来计数,自己念了多少句的佛号?因为有加以计数,心才能够专注于佛号;不可以在有空闲的时候,东摸西摸,虚度光阴时间,白白浪费掉难得的专心念佛因缘;也不可以因为自己有在动嘴念佛,当有空闲的时候,也是东摸西摸,说自己有在散心念佛,不应该如此,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就专门用来专心念佛。所以,散心念佛,乃是因为一个念佛人,不论任何时间、任何场所、任何事情、任何境缘,亦即行住坐卧,时处诸缘,理所当然都要念佛。若有专心念佛时间,就要专心念佛,不能只因有在散心念佛就忽略了专心念佛。

再者,每个人的根机、因缘各不相同,有出家众、在家众,有士农工商的上班族,也有退休养老的银发族;有根器佳的人,一念佛就获得心清净的;也有三不五时烦恼重重的人,念佛时妄想杂念极多。十方众生的根器,各个不同,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以他的根器去念佛就可以了。他是什么样的根器,阿弥陀佛就会怎么样的去救度他,不会因为他是在家众,念佛时妄想杂念很多,或是每天的念佛不太多,这样子阿弥陀佛就不去救度他。因为阿弥陀佛知道众生的根器,是各个不同,有的人比较有时间可以念佛,念得比较多;有的人比较没有时间,所以念佛念得比较少;有的人比较精进,有的人比较懈怠,有的心比较清朗,有的心比较烦恼,这就是千差万别的十方众生呀。但是,阿弥陀佛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冤亲平等,自他一体的,没有任何的差别观念,所以,只要他是决心要往生极乐世界,完全依靠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样都可以平等的往生极乐世界!因此我们念佛人也不要彼此互相比较,做比较会引致苦恼不安,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随自己的身份、力量,来约束、要求自我,一有时间就念佛。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乃至十念」,就是要我们就自己的时间来念佛,所以我们就要随顺阿弥陀佛的愿,有时间就念佛。

再进一步而言,一切众生都有心念,既然有心念,我们如果没有念佛,一定是念妄想杂念,念念都是业,《地藏经》云:「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如果我们了解这一点,我们就转念南无阿弥陀佛。一个学佛的人,就要时时刻刻观照自心,这样才是一个学佛的人;当心念浮起的时候,自己要能察觉到,自己在察觉到当下的念头时,当下要警惕自己就将这个念头消解;但是,我们知道自己没有这样的消解力量,所以我们将这个念转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佛人了解佛心,他对往生就没有怀疑惊惧,为什么呢?经典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一个念佛人,他时时刻刻、永永远远、从现在到临终,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摄取之中!犹如水盛在这个杯子内,它不会流到外面。我们念佛人都在阿弥陀佛的光明之中,而且到了临终之时,《阿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阿弥陀佛就会带着观音、势至、清净海众,显现在我们的面前。是阿弥陀佛先来,然后我们在命终之时,才能够心不颠倒,正念现前,决定往生!这个时候,还没有断气之前,称之为临终,在尚未断气临终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就会看到阿弥陀佛出现;不管他是否昏迷,即使昏迷,也会在昏迷中看到阿弥陀佛。如果在病痛中,他也知道不是他不想念佛,只因现在痛苦到无法念佛,但是他的心中有安慰,知道时间一到,阿弥陀佛就会来接引他!所以静静地等待阿弥陀佛的出现,像这样的念佛人,在这个时候,他的心中有极大的欢喜踊跃,知道人生轮回的苦,肉体的苦,世间的苦,已经要尽了,眼前有极乐之乐,平白地要送给他了。

一个念佛人,对阿弥陀佛的救度,对佛心有这样的了解,他在临终病苦,无法念佛的时候,他的心中依然有安慰,有极大的喜乐。如果念佛却对阿弥陀佛的佛心不了解,或是对阿弥陀佛的慈悲智慧、神通愿力不了解,这样他就会苦恼。很多念佛的人,往往因不了解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本愿救度道理,他虽然有在念佛,却心生不安,到了临终之时,也还苦苦恼恼,甚至于让别人担心他到底是否有往生,那都是因为他对佛心不了解。所以,如果了解佛心,了解念佛的道理,不管他怎么样的念佛,他的心都是安稳的,不会怀疑。所以,我们就是这样在念佛的:你是什么样的根器,就以你现在的根器去念佛;对往生而言,你就是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只是在人情世事方面要看淡,对于应尽的本份仍要尽力。一个身为佛教徒的人,对于佛教界,他也会随缘随份去做,但是,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自苦、不自恼。若他去做了之后,觉得很辛苦懊恼,这样就不妥当,就不需要去做,因为我们要做就做到让自己感到喜乐,感到有价值感,感到有需要感,否则若做得苦苦恼恼,会使自己不安乐、不欢喜,而且也会或多、或少与他人结怨,这样就不适当了。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佛家金言之为人处世之道


佛家金言之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之方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毋相憎嫉,有无相通,毋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无量寿经》卷三十三)

【译文】世界上的人有父子、兄弟、夫妇等亲属,应当相互尊重友爱,不要相互憎恨嫉妒,应当互通有无,不要贪婪吝惜。说话和表情应当和悦,不要相互违背和做暴戾的事。如果有的时候突生争斗之心,就会产生仇恨愤怒,并且会越来越剧烈,以至于变成为大的怨恨。世间的事情都是这样,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产生更大的灾难和祸害。

【感悟】这里提到的憎嫉,指怀着憎恨情绪的嫉妒,是一种特别值得我们警惕的不良心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是毒害人的灵魂的砒霜。嫉妒现象在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亲属之间都有可能发生,它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损害友情、损害亲情。嫉妒,其实质是对自己所缺少的东西的羡慕之情的扭曲表现。嫉妒表面看起来是对他人不满,其实是对自己不满,但是又害怕正视这一不满。要杜绝这种心态的产生,就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的胸怀像天空和大海一样宽广、明净。

⊙.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孝亲最神也。(《四十二章经》)

【译文】人祭拜天地鬼神,不如孝敬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最神圣、最灵验的。

【感悟】百善孝为先,虽说是封建时代的道德箴言,在现代社会却仍然有其价值。真正对父母有孝心的人,在其他方面必定有善举。这句话可以说是对于孝与善之间关系的一种最简练的诠释。

⊙.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长阿含经善生经》)

【译文】作为子女,应当从五个方面尊敬孝顺父母。哪五个方面呢?一是供奉赡养不能使父母有所缺乏;二是做事之前先禀告父母;三是对父母做的事情应当顺从;四是对父母正确的命令不要违抗;五是不要使父母正当的事业后继无人。做子女的应当从这五个方面尊敬孝顺父母。

【感悟】郑板桥当年辞官时,给前去送行的人的临别赠言中有一句话是:敬老如敬子对待你们的父母就像对待你们的儿女一样。这个赠言对现代人更是一个有益的忠告,因为当今社会有些人明显地存在着敬老不足、爱幼有余的倾向。若想纠正这种不良倾向,按照郑板桥的赠言去做就行了。应该说这实在是一种不高的要求:用对待子女同样的心思、态度、精力去对待父母,就可以算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了,而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也就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了。

⊙.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善,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需。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长阿含经善生经》)

【译文】父母也应当从五个方面善待子女。哪五个方面呢?一是制止子女不听取教其为善学好的话;二是教导子女什么是善;三是对子女要有刻骨铭心的爱;四是为子女选择好的婚姻;五是随时供给子女所需要的东西。子女对父母尊敬、奉养,父母才能安度人生,没有什么可忧可怕的了。

【感悟】子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对子女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当父母的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都非常重视,但是教育中的误区却不少。其中最大的失误在于:重文化学习,轻道德培养。就拿此处提到的随时供给所需来说,当子女的所需是合理的,并且父母有能力提供时,当然应该随时提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子女提出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或者超出父母的承受能力时,有些父母仍然不顾一切地去设法满足。这种溺爱行为,对于子女的道德培养十分不利。

⊙.恩爱亲昵,同心异形,尊奉敬慎,无懦慢情,善事内外,家殷丰盈,待接宾客,称扬善名,最为夫妇之道。()(《佛说玉耶女经》)

【译文】恩恩爱爱、同心同德、互相尊重、谨慎相处,不骄矜自恃、妄自尊大,善于处理家庭内外事务,家庭生活殷实富裕,善于待人接物,好名声被人称颂,这是夫妇关系最好的状态。

【感悟】夫妻相处,有两个原则很重要:一是努力使自己被对方欣赏,一是努力去欣赏对方。这两条原则的意义在于让夫妻双方相互肯定、赞美和欣赏,尤其是欣赏,应该是双方共同的心理需要,也是处理好夫妻关系的秘诀之一。要想婚姻关系稳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相互尊重。只有懂得如何尊重对方,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或对方,而应该将双方的位置调整到一个适度的空间,让彼此之间既相伴相守,又有独处的空间。其次,就是让爱情继续得到悉心的培植与呵护。摒弃婚后不需要付出的观念,认真去经营婚后生活,随时关爱你身边的他(她),让对方有仍然被爱的感觉。这样,夫妻之间的感情自然就会有增无减了。

⊙.夫之敬妻亦有五事。云何为五?一者相待以礼,二者威严不阙,三者衣食随时,四者庄严以时,五者委付家内。夫以此五事敬待于妻,妻复以五事恭敬于夫。云何为五?一者先起,二者后坐,三者和言,四者敬顺,五者先意承志。是为夫之于妻敬待,如是则彼方安稳,无有忧畏。(《长阿含经善生经》)

【译文】丈夫敬重妻子有五个方面。哪五个方面呢?一是对妻子温存体贴;二是庄重不浮躁;三是按时供给衣食;四是注意妻子的装束要端庄而且适宜;五是将家事委派托付妻子掌管。丈夫从这五个方面敬重妻子,妻子也要在五个方面敬重丈夫。哪五个方面呢?一是(丈夫)起身时先站起来;二是(丈夫)坐下来时后坐;三是说话和气;四是敬重随和;五是理解、接受丈夫的意见。丈夫和妻子应该这样相互敬重,如果能够这样相处,夫妻就能够安度人生,没有忧虑和恐惧了。

【感悟】夫和妻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和睦相处。对于夫妻间的和睦,古人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叫做琴瑟和谐,意思是夫妻之间应当如同琴和瑟这两种乐器发出的美妙声音那样协调。要想真正达到这个境界,需要的是理解、体贴、宽容和爱心。夫妻间应该坦诚以对,让彼此感受到对方付出的真心。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感情出轨都是对夫妻关系的最大亵读。

⊙.亲属朋友当有五事:一者见作罪恶,私往屏处谏晓呵止之;二者,小有急,当奔赴救护之;三者,有私语,不得为他人说;四者,当相敬叹;五者,所有好物,当多少分与之。(《尸迦罗越经》)

【译文】对待亲属朋友应当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见到亲属朋友做了坏事,应当私下里给予规劝、加以阻止;二、见到亲属朋友有急难事应当奔上前去给予救助;三、为亲属朋友保守私密;四、应当互相敬重赞扬;五、若有好东西,应当与亲戚朋友分享。

【感悟】这里所描述的亲友之间应有的关系,既是明辨是非的,又是富于温情的。人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就是亲属和朋友的关系。处理好这个关系没有太多的诀窍,但有基本的原则,那就是:既相亲相爱,又是非分明。

⊙.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毁戒令住戒,父母悭贪劝令住舍。(《大宝积经三律仪会》)

【译文】父母如果缺乏诚信,要让他们坚守诚信;父母如果破坏了做人的准则和信条,要劝他们把持住信念;父母如果吝啬、贪心,要劝他们进行施舍。

【感悟】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千百年来离不开一个孝字。孝常常和敬联系在一起,说明孝不仅仅是表面化和仪式性的外在表现,更应该以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关爱为基础。因此对父母盲目地服从和妥协并不是行孝道的正确方式。父母若有不当的言行或误入歧途,子女有责任劝谏他们,使其醒悟。倘若做儿女的见到父母有错误,只知道顺从、支持,结果使父母陷于不仁不义,其实那也是最大的不孝。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够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怀着对父母的真诚,帮助父母修身、齐家,让美好的品德在家庭关系中得到实践和体现。这也是孝的真谛啊。

⊙.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弃舍。(《大善权经》)

【译文】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发现你的缺点能及时告诉你;二是能与你分享高兴的事情;三是在苦难的困境中,能与你不离不弃。

【感悟】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才是值得珍惜的知己和体己。但知心好友不是轻易能获得的。古人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在网络发达的今日,能轻易熟识起来的人很多。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友善、诚恳地待人。用心与别人真诚沟通,并且善于接纳别人的不同意见,在非原则问题上求大同存小异。

⊙.有友如花,有友如秤,有友如山,有友如地。何谓如花?好时插头,萎时捐之,见富贵附,贫贱则弃,是花友也。何谓如秤?物重头低,物轻则仰,有与则敬,无与傲慢,是秤友也。何谓如山?譬如金山,鸟兽集之,毛羽蒙光,贵能荣人,富乐同欢,是山友也。何谓如地?百谷财宝,一切仰之,施给养护,恩厚不薄,是地友也。(《佛说孛经》)

【译文】有的朋友如同花一样,有的朋友如同秤一样,有的朋友如同山一样,有的朋友如同地一样。如何像花?开的时候插头上,枯萎的时候就扔了,攀附富贵,嫌弃贫贱,这就是花友。如何像秤?物重的时候就低头,物轻的时候就昂头,敬仰富有的人,怠慢没有财富的人,这就是秤友;如何像山?好比金山,鸟兽集中在上面,皮色羽毛放光,高贵能让人荣耀,富足快乐让人共享,这就是山友;如何像地?百谷和财宝都仰仗于它,它对于万物给予培养、爱护,恩德厚重不薄,这就是地友。

【感悟】朋友是我们站在窗前欣赏冬日飘零的雪花时,手中捧着的一杯热茶;朋友是我们走在夏日滂沱大雨中时,手里撑着的一把雨伞;朋友是春日来临时,吹开我们心中冬日郁闷的那一缕春风;朋友是收获季节我们陶醉在秋日艳阳中时,令我们心旷神怡的那片云彩。在这个世界上人不可以没有朋友。我们指的是真正的朋友这里所说的地友。他才是可以陪我们走过风霜雨雪的人,陪我们感受喜怒哀乐的人。朋友,是一辈子的事情。

⊙.若见彼智者,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南传法句经》)

【译文】如果遇见了富于智慧的人,就应当与他们结为朋友,结果就像有见识的人能够为你指出储藏宝物的地方一样。与那些有智慧的人交友,必定是只有好处而无坏处。

【感悟】结交有智慧的人可以增长智慧,和善良的人在一起能受到感染而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要不,怎么会有听君一席话,胜一读十年书这个说法呢?择友要慎重,不可交损友,而要交益友。总之,人要向善,交优秀的朋友也是向善的途径之一。

⊙.若见宝人则为乐,并与共住亦为乐。若不见诸愚痴人,是则名为常受乐。(《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译文】如果遇见品质高贵的人就会愉快,和他生活在一起也会很愉快。如果见不到愚昧无知的人,那就叫做时常的愉快了。

【感悟】与德性高尚的人在一起,使人如坐春风,心中充满愉悦。但愿我们能经常进入这种春风和煦的境界。

⊙.亲近善人,远离恶友亦是乐。(《根本萨婆多部律摄

【译文】亲近好人是一种快乐,远离恶人也是一种快乐。

【感悟】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辨其臭。置身芝兰之室(摆放花卉的房间),远离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当然是人生的一种快乐。

⊙.愚者心生彼此,达者一味无殊。(《五灯会元投子惰颐禅师》)

【译文】愚昧的人对人厚此薄彼,明达事理的人对人一视同仁。

【感悟】人虽然有职业、身份、地位、出身等方面的不同,但是这种不同决不应该造成人格上的不平等。不承认这一点,就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完善,就可能做出势利眼的事。

⊙.人爱禄之厚重,我爱身心之轻安。情既相睽,道固难合。所以人不我知,我也不求人知。(《法藏碎金录》)

【译文】别人喜欢得到很多的俸禄,我却喜欢身心的轻松安宁。情趣既然不同,思想本来就不一致。所以别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求别人都能理解我。

【感悟】人各有志。西方哲人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如果我们确信自己走的是正道,那么在途中我们坚持这种不求人知的态度,才能一路前行。

⊙.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法藏碎金录》)

【译文】宁可别人对不起我,不要让我对不起别人。

【感悟】《三国演义》中,曹孟德的人生信条是: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两相比较,更见出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是高尚的道德信条。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人的行为是相互的,人与人之间只有彼此相互善待,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长久。一味地讲宁人负我,无我负人,恐怕再有爱心的人也会丧失信心。所以我们的基本信条,还应该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善待,互不相负。

⊙.恶知识者有四辈:一、内有怨心外强为知识;二、于人前好言语,背后说人恶;三、有急时于人前愁苦背后欢喜;四、外如亲厚内兴怨谋。恶知识复有四辈:一、小侵之便大怒;二、有倩使之时不肯行;三、见人有急时避人走;四、见人死亡弃之不视。(《法苑珠林》)

【译文】恶知识有四类:一、内心怀有怨恨表面却勉强做朋友;二、当面说人好话,背后说人坏话;三、当别人遇有急难时,当面表示愁苦同情,背后却欢天喜地;四、表面上亲热厚道内心却满怀怨恨谋算之意。恶知识还有四类:一、受到一点点侵扰就会大发雷霆;二、别人有事请他帮忙他不肯;三、见到别人有急难时就躲开;四、看见有人死亡竞视之无睹,一走了之。

【感悟】恶知识的种种劣迹,归根结底表明了其心不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认识一个人的心是长期的事情,交一个朋友更是一辈子的事情。在相互的交往、了解中,我们最需要把握的就是这个善字。

⊙.好儿不使爷钱。(《临济录》)

【译文】好儿子不会用父母的钱财。

【感悟】好男儿应当尽早自立,不应当依赖父母。这句极为浅显的话所宣扬的自立精神值得提倡,特别是对一些啃老思想严重的人来说,更值得思考、警醒。

⊙.人生世间不孝父母,不敬沙门,不行仁义,不学经戒,不畏后世者,其人身死,当堕地狱。(《法苑珠林》)

【译文】人生在世,如果不孝顺父母,不尊重僧人,行为不仁义,不学习佛经及其戒律,不怕后世道报应,这样的人,死后就应当堕入地狱。

【感悟】这段话的基本出发点,是人要有所敬畏,要从心里尊重、景仰、敬畏一切崇高、庄严的事物,特别是应该敬重、关爱自己的父母。这个基本出发点,永远不会错。

为人处世名言


1、最好的礼貌是不要多管闲事。狄更斯《德鲁德疑案》

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3、棋逢对手,胜利才更光荣。莎士比亚《亨利六世下篇》

4、他看到风向对他不利,就知道瞎忙也是白搭,唯一的办法是坐下来等待。泰戈尔《沉船》

5、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地分反而损了他们的美么?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质无华的衣服反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么?达芬奇

6、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7、在你有权力有名望的时候,卑鄙的人是不敢抬起嫉妒的眼睛看你一眼的;然而,到你一落千丈的时候,显示最大的毒辣的就是他们。《克雷洛夫寓言》

8、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德谟克里特

9、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资治通鉴》卷九十六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11、从前有一句贺辞,非常美妙,像黄金一般宝贵。你向富裕的山上攀登的时候,希望你不会遇到一个朋友。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12、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

13、俭仆的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徐特立

14、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15、享有极端的自由这是一件危险的和有害的事情。没有纪律,就既不会有平心静气的信念,也不能有服从,也不会有保护健康和预防危险的方法了。赫尔岑

16、人们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爱因斯坦

17、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8、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2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1、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张载《正蒙中正》

22、一人有任何正当理由信任自己的人,永远不在别人面前炫耀,以使别人信任他。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23、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2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25、持心如衡,以理为平。刘基

26、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韬奋文集》

27、为人处世,记住一条原则大有好处:能够不落笔据在人家手里,那就千万不要落,因为,谁说得准多早晚会让人家利用呢。狄更斯《远大前程》

28、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日野口英世

29、我只请求你们一件事:假如你们能活过这个时代,那末不要忘记,不要忘记好人也不要忘记坏人。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

30、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3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32、利已的人最先灭亡。他自己活着,并且为自己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两卷集》

33、在世上所有的手法里面,奉承是最巧妙、最狡猾的一种。巴尔扎克《乡村医生》

34、一个人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是不行的;而有了充实的革命精神生活,就算物质生活差些,就算困难大些,也能忍受和克服。陶铸:《理想情操精神生活》

35、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37、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冯雪峰

38、能够讨每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真正喜欢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39、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交接来往居里夫人

40、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

41、我爱你就是因为你无所不知,但是却沉默不语。高尔基《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4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43、一分钟的静默是一场令人晕眩的交响乐!这个乐曲包含的内容比生活的本质更为丰富。罗曼罗兰《母与子》

44、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上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周恩来

4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46、选择朋友一定要谨慎!地道的自私自利,会戴上友谊的假面具,却又设好陷阱来坑你。《克雷洛夫寓言》

47、在这个世界上,尽如人意的事是并不多的。咱们既活着做人,就只能迁就咱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沉船》

48、不要过分的醉心于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克雷洛夫寓言》

49、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50、居心要宽,持身要严。清申居郧

5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52、玩笑也得看时间和地点;应该严肃的时候,我会严肃得像只驴子。不过人有时候会露马脚,驴子也忍不住喊叫。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53、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54、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林逋《省心录》

55、持身贵严,处世贵谦。王永彬

56、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得不要着急。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冷静、沉着。狄更斯《荒凉山庄》

57、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58、不要急于谴责人吧!谴责人是极容易的事,您不要专门去谴责。要冷静地观察一切,要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变好的。高尔基《我的大学》

59、诚无垢,思无辱。刘向

60、在大胆方面,要学习鸟雀;在多嘴方面,要学习鱼儿。雨果《笑面人》

61、人事关系在社会上是一种资本,若要它经久,就不得不节用。(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62、经常谈论别人的短处只会使一个人心胸狭窄,使一个人变得非常多疑,非常无聊。泰戈尔《沉船》

6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6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论语述而》

65、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淮南子兵略训》

66、我们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应该把我们生命中过去与将来间的关系、时间全用在人生方面的活动,不用在兽欲方面的冲动。《李大钊选集》

67、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正蒙乾称》

68、认为艺术家的自由在于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是错误的。这是胡作非为者的自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台是表演生活的场所》

6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

70、用温柔的手段来处理人家肉体上的创伤,用温柔的态度来安慰人家精神上的痛苦。狄更斯《马丁瞿述伟》

71、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可爱的中国》

72、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73、不贪最先,不恐独后。刘安《淮南子》

74、混迹尘中,高视物外。陈继儒

75、交浅言深,君子所戒。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76、紧急的时候得到帮助昌宝贵的,然而并不是人人都会给予及时的帮助;但愿老天爷让我们别交上愚蠢的朋友,因为殷勤过分的蠢才比任何敌人还要危险。《克雷洛夫寓言》

为人处世格言


为人处世格言

1、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3、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4、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6、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7、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8、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10、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11、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12、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13、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4、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5、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1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17、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18、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19、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20、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21、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22、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2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24、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25、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26、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27、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28、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29、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30、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31、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3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33、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34、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35、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36、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7、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38、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39、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40、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41、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42、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4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44、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45、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46、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47、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48、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

49、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50、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51、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52、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53、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54、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55、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56、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5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58、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59、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紧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多听点,少说点,对人生总会带来意外惊喜!

60、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61、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62、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63、情生智隔。

6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6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66、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6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68、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69、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70、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71、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72、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73、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7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75、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76、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77、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78、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79、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80、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81、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82、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83、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84、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85、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86、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87、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88、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89、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关于为人处世的名言为人处世的名人名句关于为人处世的格言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佛家形容生日快乐的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92306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多愁善感的令人忧伤的句子
下一篇 : 佛家经典静心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