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的一生中 ,跟人沟通占了大的比重,有趣的句子频繁被转发,句子可以表达许多无法诉说的想法,你感兴趣的句子大致上有哪些呢?或许"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你的品鉴!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_

【以何因缘礼拜枯骨】尔时,世尊引领大众,直往南行。

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经并不是固定在某个地方,而是带领弟子到处弘法,有些在家众也会随着佛的去处而前往听经。

由于印度地方非常辽阔,从这个村庄到那个聚落,都要走很远的路,而且所经过的地方,几乎荒无人烟。当时佛陀率领弟子一直向南方走。

忽见路边聚骨一堆。尔时,如来向彼枯骨,五体投地,恭敬礼拜。

印度的风俗习惯和中国不一样,中国人去世,都讲究地理风水,而且要棺木墓穴厚葬。但是印度的习俗,有的是用天葬,不论地位高低,也不分尊卑贵贱,凡是人去世后,甚或一息尚存时,就把他抬到荒郊的冢场,放在露天之下,任凭风吹日晒雨淋,或虫食乌吃,直到变成一堆白骨。

当佛陀看到路边这堆白骨时,就很恭敬地五体投地礼拜;这种举动令阿难觉得很不寻常。

阿难合掌白言:世尊!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众人归敬。以何因缘,礼拜枯骨?

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现今所居之处,是在欲界中、五趣杂居的地方,亦云凡圣同居土。众生不但居于欲界,而且依欲而生活。

何谓五趣呢?趣就是趣向,有五条道路是众生所造之业的引力去处,哪五条道路呢?天、人、畜生、饿鬼、地狱。若要往生善趣,就必须行十善业、断十恶业能遵守五常,舍去了这个躯体后,由于十善业的引力,还会再来人间,或上生天堂。如果不守人伦业因,没有慈心爱念,反而在人群中为非作歹,就会为恶业所引,往生畜生、饿鬼、地狱三恶趣。

欲界是非常容易堕落的地方,切莫以为上天堂就可以得到解脱其实升天不如做人,因为在天道中,修行种福的机会很少,都是在享福,一旦福报享尽,还得再堕落。

所以在六道中,做人最有意义,最能发挥生命良能的价值,也才有机会成为一位菩萨。因为人间苦乐参半,有苦难的人生,也有幸福的人生,苦难的人需要有福、有爱的人去帮助,因此,在人间才有种福、修福、行善的机会!

其实修行,不能只修人天福,而要修到超越三界唯有罗汉、菩萨才能脱离三界。菩萨为救度苦难的众生,而倒驾慈航来人间,所以要超越三界就必须修菩萨道。有句话说:菩萨游戏人间菩萨所缘,缘苦众生,因为有苦难的众生,菩萨才会倒驾慈航来到人间。就如观世音菩萨,以慈眼视众生,并用其耳根寻声救苦,随处现形。

比如慈济的救济工作,只要有人发现苦难的众生,就快速地将个案告知本会,而个案当地的委员接到本会通知后,就尽快前去探访;如果需要帮助,大家就会同心协力去帮助他们,此即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最好引证;大家共同把爱献给社会,这就是超越人间与天界的大爱形态。这分清净的爱心从何而来呢?是我们依照佛陀的教法实行而所得者。

唯有佛陀能指引众生,远离污秽、染著,撇开私我欲爱,融会佛心与我心;心念合一,就能脱离三界而且超越三界,所以尊称佛陀为三界导师。

四生慈父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三界的众生,出生都不离这四种形态:湿生就是在水中或靠潮湿的地带来维持生命;胎生是靠母体怀胎得到生命;化生就是在人间行十大善或十大恶,临终舍此投彼时,化生天堂享乐,或化生地狱受苦;卵生就是鸡、鸭、鸟之类。

佛陀不只在人间显迹,甚至连畜生道、地狱道,也都前去度化。众生刚强,释迦牟尼佛为度化刚强的众生,所以有时随顺众生化生天堂,有时也随顺众生化生地狱,这无非为了示现慈父的形态来教导众生啊!

以上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阿难等佛陀礼拜之后,就很恭敬地合掌问佛陀说:世尊啊!您被称为如来,如来是人天的导师,人格崇高,怎么会向这堆白骨礼拜呢?

佛告阿难:汝等虽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广。

佛陀对阿难说:阿难,你跟随我出家,虽然也受人人所敬重认为是我最亲近的弟子,怎么不明白这道理呢?

你出家已久,然而所知道的事,还是不够广博。

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缘,我今礼拜。

佛陀告诉阿难:人人每一世都有一对父母,我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的父母,他们的骨头累积起来,就如同这堆白骨山啊!由于这个因缘,我应当恭敬礼拜。

由这段经文,我们可以了解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的生命并不因此身老死,就什么都消失了,而是仍有无量未来的生命延续着。一如佛陀所说,这堆白骨也许是他过去无量生中的父母。

每个人一生中只有一对父母,而佛陀礼拜的成堆白骨,是佛陀过去生中多少父母的遗骨?可见佛陀来来回回人间有多久啊!有几生几世呢?佛既然是这样,我们当然也是这样啊!

所以佛陀常常告诉我们,应该要时时敬重一切众生如己身父母,他们纵然不是我们今生的父母,()但可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甚至是未来世的父母。

有时我们见到某些人会觉得很投缘,这是因为过去生中,你曾关心过他,所以今生他关心你,彼此敬重,自然一见面就会起欢喜心,觉得投缘。但也有人带着过去生中仇恨的业而来,在今世结为眷属,或夫妻,或父母,或子女,天天吵吵闹闹,彼此不合,这是因为过去生中所结下的恶缘啊!

其实,生命并不只有今生今世,而是从过去生就不断地延续下来,说不定站在我们面前的人,就曾在过去生与我们互为父母兄弟姊妹。

所以,佛陀一再教育我们,要好好看待一切众生,年老的要视同自己的父母;年轻的要当作自己的兄弟姊妹;而幼小的,则应视如自己子女般地爱顾。如能抱持这分心,时时感恩,我们就会无仇也无恨。

佛告阿难:汝今将此一堆枯骨,分作二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

佛陀向阿难说:你把这些骨头分成二堆:男的骨头较重,颜色较白;而女的骨头较轻,颜色也比较黑。

阿难白言:世尊,男子在世,衫带鞋帽,装束严好,一望知为男子之身。女人在世,多涂脂粉,或薰兰麝,如是装饰,即得知是女流之身。而今死后,白骨一般,教弟子等,如何认得?

阿难听不懂佛的分析,所以又再问:世尊啊!男人在世时,看到他的穿衣装束、举止形态,就知道他是男人;而女人在世时,擦胭脂香水、穿红着绿,一看装扮,也知道她是女人。但一旦死了之后,皮肉脱落、骨头干枯,同是白骨一堆,我又怎能分辨男或女呢?

佛告阿难:若是男子,在世之时,入于伽蓝,听讲经律,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其骨,色白且重。

佛于是再为阿难详细解说:男人较为乐观豁达,天性外向,不易被家事所羁缚。尤其在印度,男人每天都很清闲,不像女人要生育孩子,又要操劳家事,所以男人比较能够去听闻佛陀讲经说法;听经之后,自然就懂得道理,知道道理就会守持戒律,也会礼拜三宝,念佛圣号。因为有修行,所以骨头较白也较重。

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每生一孩,赖乳养命,乳由血变,每孩饮母八斛四斗甚多白乳,所以憔悴,骨现黑色,其量亦轻。

看看从前的女人,多么悲哀!和现代的女性真是不能相提并论。几千年前的封建时代,女人是没有地位的,他们认为女人的本分就是结婚、生子,如果没生孩子,就被认为对不起夫家。

当时的女人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操不完的心,又因为见闻不多,所以知识较低;而且女人爱著心重、烦恼多,用情痴迷,占有心强,容易嫉妒又小心眼,所以佛说女人易溺于情。

佛说:女人把生儿育女视为本分、天性,生了孩子后又必须哺乳,而乳汁是由血转化而成的。如果把母乳挤出,冻了一夜的露水之后,乳汁就会变成红色,所以说,孩子吸乳好像是在吸食母亲的血一般。一个小孩从出生到断乳,这期间总共要吸食多少母乳呢?需要八斛四斗。十斗成一斛,总共要八十四斗的白乳啊!

人人都是母亲养大的,看了这段话,就知道母亲的恩有多重了!母亲用尽心血哺喂小孩,毫无保留地付出,以致无法好好修身,也无法清净自心,所以容易憔悴、耗损骨髓,也因此女人的骨头较轻,颜色也较黑。

阿难闻语,痛割于心,垂泪悲泣,白言:世尊!母之恩德,云何报答?

阿难听了心如刀割,想到母亲生育他的痛苦,不由得心生悲痛、泪流满面,于是请问佛陀:母亲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爱心,要如何才能报答这份恩德?

既然我们要学佛,就要知道父母养育子女是多么的辛苦,我们应该知恩报恩。

然而有些人一到生日,就大宴亲友,其实,生日有什么好铺张庆祝的?人生在世,如果不知为人群付出,这样的人生与众生又有什么差别?我们一辈子不知吃了多少别人辛苦耕种的米,穿坏了多少别人辛苦织成的衣服;若对社会毫无贡献,只是当一个消费者,那么又有什么值得庆祝的呢?

老实说,生日这天就是母难日。母亲为了生育我们,受了许多的苦,例如阵痛时的呼天抢地,生死就在一线间;正当母亲受难、受折磨的日子,我们不思报答感恩,还宴客庆祝,这能算是孝吗?

曾经有位老太太告诉我:早知儿子会这样,过去就不需这么辛苦地养育他了。佛教说生日是母难日,但又有几个人知道呢?今天我儿子生日,但我却来到这里我问:既然是儿子生日,你就该留在家里,让儿子好好地报答亲恩啊!她说:哪有什么亲恩好报答的?我儿子为了自己的生日,想杀猪公宴客,我劝他不要杀生,生日应该茹素,没想到儿子却回答:你懂什么?你看不过去,要吃素就到寺院去吧!生日正是母亲生产痛苦挣扎的日子,这个儿子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却这样顶撞母亲,教母亲情何以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警惕自己啊!

为人父母者,都会为子女操心,既然大家都知道为子女担忧的烦恼,就应该体会得出父母为自己操心的忧恼;大家为子女辛苦付出,正如同当初父母亲为我们的辛苦付出一样,所以大家应该要知恩报恩。因为人的身体是由父精母血所构成,以此身躯做一件好事,这分功德就属于父母,如果能以父母所赐身躯力行善业,就是报父母恩。所以我们,要多为父母植福,多为父母行善;更何况做好事不但上能报父母恩,下还能为子女种福田!

中国人说慎终追远,就是要我们记得生命的根源,对生命的根源要时时抱持感恩心。虽然贵为佛陀,他不只是感恩这世的父母,甚至连旷劫累世的父母,他也一样感恩。

所以佛陀向弟子说:普天之下的老者都是我的父母,也是过去、现在、未来的父母。

父母子女都是业缘的相互牵引,说不定现在我们面对的、计较的、怨憎会的人,来世就是自己的父母子女。爱愈深,缘愈重;恨愈深,怨愈重,有怨有爱就冤冤相报,爱恨牵连,即是斩不断的生死祸根!这就是凡夫的爱与恨。

菩萨的爱是超越的,菩萨所爱的是普天之下的众生,不只是今生此世,甚至未来的生生世世。这份清净大爱的深切,远比慎终追远的道理更透彻、更长久。

《佛说人有二十难》中,有一难是生值佛世难,要与佛生在同一个时代,实在很难。但依《父母恩重难报经》上所说,其实并不难,因为佛随时都现身在人间。佛陀生生世世往来人间,在旷劫累世的时空中来来去去,他的方向非常正确,没有丝毫偏差,不断地游化人间,做度人的工作。

佛陀向阿难描述男女骨骸的区别之后,阿难了解了母亲的辛苦,心痛如割,礼请佛陀开示报答亲恩之法,于是佛陀为他分析胎儿在母胎中的成长变化。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佛说佛说人生经典语录


佛说佛说人生经典语录_

1、 自然界给人类的惩罚是如此直接,如果你过度利用,违悖自然规律,它就会施以颜色。人类的阴阳失衡,自然的阴阳失衡,都将以各种形式还击给我们。

2、 谚语有云: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佛慈悲,主张助人即助己。

3、 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事当是非。前者能将种种不顺心的行为转化为重组自我的利器,后者只会让你觉得人生很痛苦。其实,每天的琐碎事务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经。

4、 【佛学大师经典语录】什么是智慧?佛日:奉行正见正意,兴发一道乃不退转。是日智慧。一《贤劫经》

5、 当生大欢喜,切勿怀忧恼,万缘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国,上品莲花生,见佛悟无生,还来度一切。(莲池大师)

6、 与时竞争、接受考验,才会成功。

7、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乐善好施者很多。但是一毛不拔者也大有人在, 比如汶川、玉树地震之际,绝大多数人都可以慷慨解囊,为祖国略尽绵薄 之力,但是有些人却攥紧钱袋,更有一些富人为富不仁,宁可自己挥金如 土,也不愿意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助别家于危难之际。行善布施者,必然 因这仁慈之心而收获种种善缘;吝啬冷漠者,必将因这不仁不慈之心为自 己的将来种下诸多恶果。

8、 要做无底的垃圾桶,要学无尘的反射镜。(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9、 十九、利乐众生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很多人都做过甩手游戏,就是把手使劲往前甩三百下,再往后甩三百 下,这个游戏要求每天都这么做,但是能否赢得游戏,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下 去。甩手的动作看起来很简单,但要每天坚持甩三百下,却着实不是件易 事,它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做后盾。因此,很少有人能够胜出。它告诉我 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如果我们能养成这样的好习 惯,就一定会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世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敢于在崎岖 的小路上不断探索的人,才能到达希望的顶点。认准自己努力的目标,不轻 易放弃,不断地鼓励自己,最终定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及收获的快乐。

11、 生活中,有些东西拿不准,分不清时,最客观的办法就是让时间去沉淀,时间稍长,事物都会由阴而转为阳,这是事物的本质规律。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同时,也可以顺便确定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决策,是一时冲动还是一世英名。

12、 既定的方向是对的,就要大步向前迈进,做就对了。

13、 人世中的一切事、一切物都在不断变幻,没有一刻停留。万物有生有灭,不会为任何人、任何事停滞不前。所谓繁华,大半是停留在生活的表面后,觥筹交错、衣帽光鲜、熙熙攘攘的背后透出的往往是一丝丝的苍凉。很多人却总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好比孩子贪恋糖衣药片上那薄薄的一层糖。

14、 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大毗婆沙论》卷一百七十二

15、 佛说无我。人无常态,善恶无性。今日这样,明日又那样;遇张三这样,遇李四又那样。皆似真实,又皆不真。知此,则无苛求,而善转换。

16、 【天天禅语】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白生智慧。

17、 【天天禅语】幸与不幸一念间,能付出是幸福,希望被帮助是辛苦。

18、 【震撼人心的禅语】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3.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4.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9、 学佛修道的意义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雾,当阳光出来时总会消散,从而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保持宁静快乐的心境。

20、 是: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21、 世及出世见,一切皆超越。《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22、 房间因其空,才可有家具电器之摆放。众生心因其空,方能含容世间出 世间之万有而无碍。日月轮转,如烦恼如菩提,不碍虚空之性,体证此 虚空之性,暂且谓之禅心,为何暂且?只因执着虚空亦成相对,诸位, 你能粉碎虚空吗?

23、 贪、嗔、痴三毒是一切烦恼的总根子,是我们众生迷惑的根源。

24、 【什么是成功】最大的成功是符合天道的成功,符合天道的成功得到的回报是对生命真谛感悟得到的快乐。如果我们认为成功,就是得到钱、权、利,那么这种成功的快乐,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它的对立面可能是凶、灾、苦。因为成功是德的成功。

25、 清江水流,一曲云水禅心,云淡风轻,一首离别缠绵,花落流水,泛起层层波,撑舟而下,随流水而去,岸边亭台,一袭白衣,随弦而舞,相逢于红尘,奈何陌路,音随意奏,轻叩心扉,对风而吟。

26、 从生到死的这段时日,重要的是立德与立行。

27、 许多人正在死去,我们还活着,这是一种多大的幸福?

28、 譬如药师持药囊行,而自身病不能疗治。多闻之人有烦恼病,亦复如是。虽有多闻,不止烦恼,不能自利。《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29、 譬少毒药能害多命,知彼毒已还能坏毒。又于分别而强分别,以清净有破烦恼有。如若有人为火烧烙,还炙以火。即以是贪,令断贪缚。而不能知是颠倒观想者,是人名为佛法中外道。《佛说大悲空智慧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三

30、 生活中固然有不少烦恼与痛苦,只要善于扩展心胸,把以前认为特别严 重的事情看淡,把过去无法放下的困扰连渐解脱,我们的境界便会出现奇妙 的改变。当心量拓展到了相当宽广的时候,我们就会摆脱烦恼、忧愁的生命 状态,转变为幸福、喜乐的无悔人生。

31、 修道的过程,如同一个人与上万人作战一样,披上盔甲,走出大门,可能会有胆怯心理。有的人半路而退,有的人格斗而死,有的人得胜而回。僧人修习道业,应该持之以恒,勇猛精进,不怕困难,消灭一切魔障,最终自然会修得道果。

32、 人生就是画圆,画大大小小的圆,可到头来却没有一个人能 够真正将人生画圆。

33、 淡泊是理性的成熟,也是最具体的满足;它是积极的乐天知命,而非 消极的听天由命;它是人世的适情致性,而非出世的斩情灭性;非宁静无 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莫嫌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淡泊,才 是对人性的透彻了解,才是对世情的深刻领悟。

34、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引导团队的良方,在用智慧辅导,以爱心对待。

35、 闲看了多少或匆忙或缓慢的岁月?历经了多少或坚硬或锋利 的磨难?当初的一粒种子,就这般默默地守望,将流水望成江海,将 顽石望成尘埃。风一次次割过,雨一遍遍抽打,生命在一次次结痂中 变得愈加硬朗、茂密、空灵。站立在寂静的山谷,任乱云飞渡,与日 月为伍,你将一种等待变成永恒的诗意。

36、 忽然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就真的活生生出现在你面前;偶尔 想起一件事,这件事就真的在你面前实实在在发生。这虽是一种巧 合,但算得上奇迹,而你对这种奇迹的发生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我的 生活中总是不乏这样的奇迹,每每这样的奇迹发生,我都会灵光一 闪:世上有那么一种缘,注定与你不期而遇。

37、 做人要厚道,随时给人留下转圜的余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38、 爱欲品爱、不爱者,因欲缘欲,从欲而生,由欲故有;若无欲者,则无爱、不爱。欲者,因念缘念,从念而生,由念故有;若无念者,则无有欲。念者,因思缘思,从思而生,因思故有;若无思者,则无有念。《中阿含经》卷三十三,《释问经》

39、 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找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40、 一个欲望大的人,一定要求某种结果,期望值越高,压力越大,必然扰乱心态。例如,过日子如果一定要求有房有车有票子,一定要求过得比别人好,内心就难以保持平衡了,自然会产生种种担心:事业不顺,愿望不能达成怎么办?买了房、车,付不起月供怎么办?患病了无钱医治怎么办?将来知识陈旧了,观念落伍了,被人超越了怎么办?年老无力工作了,没有养老金怎么办?心里有担心在,为了减轻压力,只好拼命挣扎,努力获得更多,无论得到多少都嫌不够,那么,苦恼永远没有消除的时候。办事情,如果一定要求达成某种结果,就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无论做得多好都嫌不够好,一旦出现些许意外的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由于缺乏平常心,反倒无法正常发挥,能做好的事也做不好,事事留下缺憾。

41、 用清净的心眼看人,就不会彼此碰撞。声无形无量,色乃假相,不必拿声、色来压迫自己的心眼。

42、 讲话要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佛陀的格言》

43、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44、 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 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关键并不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地浇水和施肥,而是完 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

45、 爱屋及乌,我看见一切人念佛皆欢喜。

46、 无风的空旷,静静地飘下零星的雪花,一片白茫茫的空旷,悄然的净白,你还需要什么呢,这种禅境的心思先觉来得这样随意而安好,一种满足的感觉落上心梢。

47、 信息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是一种资源。精确的信息,如同我们身体所需要的氧气。信息是一种软资源,谁拥有了它,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48、 寸寸感恩心,步步觉有情;觉有情,就是无私的爱。

49、 何为随喜?随喜是佛家一种修心性、积功德的善心善行。比如你看见别人在做好事、善事,有能力帮助做、一起做就跟着做;如果能力、条件不允许你和他一起做善事、好事、有功德的事情,应该发自内心地赞叹善举。随喜是一种内在的喜悦,从你的心底流露,从你的气脉流淌,从你自在生活的快乐里,从你获得智慧的幸福里,从你证得真我的宁静里,从你和谐的家庭生活里,你都能感受到喜悦无处不在。

50、 生命原本就是一段清虚寂寥的旅程,身外的种种,过眼即逝。如果执意追求,被外在的牵绊束缚住,人心就会为欲望鼓动,无法平息,也无法从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得到心灵的安宁。欲望是一串锁链,一环套一环,满足了一环,下一环常会随之而来。

51、 设一念与佛有隔,不名念佛三昧;若念念与佛无间,何劳更问阿谁。(明)澫益《灵峰宗论》卷四之一,《答卓左车茶话》

52、 五戒是佛戒之中最简单的项目,但也是一切佛戒的根本,故称五戒为根本戒,其他一切戒律无一不由五戒衍生而成,也无一不将五戒作为重戒。五戒主要包括杀、盗、淫、妄、酒。

53、 佛偈说湛然一片真如性,迷失皆因一念差,悟求真理的路途,千 峰回转,万山阻碍,难免会有见歧路而茫然的感觉,此时要紧的是,不要 迷失了自己的本性。迷茫并不是别人或外界造成的,迷茫的是我们自己。

54、 生活的禅法,来自心地的力量,对眼前的拓宽,与对未来的展望,同样是一块心地,忙与闲的安排,浮生热恼千万种,一笑一坐全自消,世人不知清闲活,便是人生大冤枉。

55、 自能调伏,能调伏人;自得止息,能止息人;自度彼岸,能使人度;自得解脱,能解脱人;自得灭度,能灭度人。《长阿含经》卷八,《散陀那经》

56、 这样的好总是让人失去判断,如在谜中。

57、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58、 那些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差的人,他们心灵的空间挤满了太多的负累,从而无法欣赏自己真正的拥有的东西。其实做人不必对自己太苛求,我们又怎么知道别人一定比自己好呢?事实上每个人都有令人羡慕的东西,没有一个人能拥有世界的全部,因此只要自己内心充实就行了。

59、 无明缘不正思。《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上

60、 【天天禅语】生命的价值,在于能为人间负责任。

61、 人生如行云流水,持一颗宁静,质朴无瑕的心,身在喧嚣,走在红尘深处,顺应自然、顺应社会,明了禅意,方能修得禅心。

62、 【学佛做人】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行念佛者,如大力士,抛心王枷锁,到慧彼岸。行是定者,住过去佛实际海中。《观佛三昧海经》卷九

64、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私欲人人有之,只是多与少的区别而已。莫作妄 语说,一发恶因缘,能凿缚生死,善道不可见。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

65、 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66、 拿得起放得下的大智慧,如何经营名利场,不求名利不求荣,只么随缘度此生;一个幻躯能几时,为他闲事长无明。唐洞山良价

67、 譬如钻二木,风吹生彼火,火生刹那间,而复烧二木。正观亦如是,能生于慧根,生彼一刹那,还复烧正观。《大宝积经》卷八十八,摩诃迦叶会

68、 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通通放下怎样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佛日:凡夫为虚妄受所缚,为三受所害,所谓苦乐不苦不乐受。是凡夫若受乐,为爱结所使,以爱结所使故,能起恶业。若受苦,为恚结所使,以恚结所使故,起诸恶业。若受不苦不乐受,为无明结所使,是人因无明结所使故,不脱忧悲苦恼。我等今不应随凡夫学,应正观诸法。一《持世经》

69、 对大家都认为很时尚、很开心的事,淡然处之。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活法,没必要看见别人跳舞就扭屁股,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永远是最时尚的。

70、 发菩提心与修六度行,为显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时中,于此二道不应舍离。(明)宗喀巴《菩萨戒藏持戒秆相论》

71、 真正的圣人,既强又柔。他的强是柔中带刚,刚中带柔;柔能调伏众生,刚能坚强己志。

72、 我们所能为自己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去为他人多做点好事。己所欲,施于人。凡你想给予自己的经验,就给予别人;想别人怎么对你,就怎么对待别人。别想太多功和利,用最本真的慈悲心去看待终生、善待他人,只问自心,莫问得失,你自然会获得最通透的安乐。

73、 如弊囊盛宝,不得以囊恶故,不取其宝;又如夜行险道,弊人执炬,不得以人恶故,不取其照。菩萨亦如是,于师得智慧光明,不计其悉。(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九

74、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当,然后念兹在兹地保任,人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75、 任运不知名,轻轻着眼听。水上青青绿,原来是浮萍。《法演禅师语录》

76、 聪明的人说:铁、木头和麻绳所做成的枷锁,并不是坚固的束缚;迷恋 珠宝、名利、虚华才是最坚固的束缚。

77、 烦恼就像一条毒蛇睡在人的心中,一旦动了它,蛇就会咬人。修行一定要把心中的愚痴烦恼去除,才能安心修行。

78、 儒是进身之阶,道是退心之所,佛是慰灵之药。如此三者不 可缺一,缺儒则无进取心,缺道则无退让心;缺佛则无平和心。该进 取时能进取,应退让时可退让,且常怀内心平和的人,人生必得大圆 融,生命必得大自在。

79、 每个行为都会产生相似的结果。

80、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原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生死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人纵巧计夸伶俐,天自从容定主张。谄曲贪瞋坠地狱,公平正直进天堂。麝因香重身先死,蚕为丝多命早亡。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种和气二陈汤。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寿天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门胜,百年浑同戏文场。顷刻一声锣鼓歇,不知何处是家乡。(明)憨山《劝世文》

81、 如果有人总是拿你所做的一切作为钳制你的理由,不管对方出于 什么目的,你都应该对其敬而远之。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所做的一切负 责,别指望总是有人替你的行为埋单。当你责怪、埋怨,甚至仇视别人 的时候,是否扪心自问:我的行为会不会给别人造成二度伤害。

82、 谓善男子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是名戒具足。《杂阿含经》卷四,第91经

83、 【天天禅语】心要清净,做好内外环保爱惜地球资源,照顾人生资源。

84、 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蒲益大师)

85、 我常常无法面对自己灵魂里的丑陋,这种丑陋或者是一种自 私,或者是一种贪婪,甚至是一种龌龊的恶。因此我时时渴望自醒, 渴望发自内心的公义、给予和良善。这是一种艰难的自修,是一次灵 魂的洗礼和长途跋涉。我必须如此,否则不能使自己的灵魂获得救 赎,不能获得安详快乐的人生。

86、 禅非意想,以意想参禅,则乖;道绝功勋,以功勋学道,则失。《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87、 人间有那么多肉身佛,他们完全证得佛性,自在地活在世上,并作为佛法的明师,引导世人走菩提路。肉身佛所以被称为佛,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是虔诚的,心中成佛的愿力是安定而不灭的。他们一心礼佛,从不怠慢,满怀希冀和虔诚之心,修成正果是迟早的事。心中有愿力,就可以让人突破一切阻碍,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

88、 走在佛堂里,看罪恶与善良不过是一颗心的距离,不对,还有思想,看开,看透,淡定,放下。红尘远远,心净,禅明,点亮一盏慈悲灯,取暖洒人间。

89、 山川草木,大地山河无不蕴藏着无限的禅机;煦日照耀,微风吹拂莫不透露着诸佛的法音,一切都是自然的流露,一切都充满真的纯净、美的纯德、美的纯情。

90、 (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行恶得恶,如种苦种。恶自受罪,善自受福。行善得善,亦如种甜,自利利人,益而不费。《法句经》卷上,爱身品

91、 众生在修行之时要学会以豁达的心胸待人处事,不以人之犯己而动气,以祥和慈悲的态度面对一切事、一切人,如此,就能够在世事面前如流水一样,可方可圆、顺其自然,过幸福的人生。

92、 有些人成功了也不会忘记过去的磨难,更不会忘记生命中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因为他们明白这世上没有永久的成功,人生命中源源不断的营养永远来自根基,而根基在最低处。到达高处,须从低处起步,人若是懂得生命的高下之道,便会在人生路上进退有度,以达到平衡。

93、 放得下是为了包容与进步,放下对个人意见的执著才能包容,放下今日旧念的执著才会进步。

94、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95、 精神病是现代社会的大问题。为何有这么多的精神

96、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

97、 白云堆里古家风,万里霜天月色同。林下水边人罕到,方知吾道乐无穷。一《法演禅师语录》

98、 待人处世中,谁都不愿意与小人打交道,他们人品差、气量小,时刻盯着自己的利益,为此甚至不惜损人利己、落井下石,而且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背后给你一刀。

99、 要能了生,才能了死。(民国)太虚《人生佛教开题》

100、 在一个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人们的生存对他人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家狗,有时能自由活动,有时被绳子拴着,像囚犯一样劳动改造,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难以自主。绳子不是别的,就是我们享乐的欲望,欲望越大,这根绳子越粗,越难挣脱;相反,抓住吃饭本质的人,自由度最高。

101、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智上的一种淡泊。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使社会更和谐。

102、 当我们以正面心态去修行,即使做世间琐事,也会成为获得解脱的缘;当我们以负面心态去修行,即使行佛教事业,也会成为堕落恶趣的因。

103、 浮云煮成茶,红尘吹成雪,一簇烟雨,褪了喧嚣,淡了繁华。青丝漫卷,十指纤纤,携一缕潇湘梦,嗅一瓣花香,或芊指弄弦;或浅吟低唱;或品茗赏菊,将层层叠叠的心事,泡成云水禅心,存放在红尘深处,婉约成丝丝柔情。

104、 佛陀的真理,点燃着人们内心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明的轮同。

105、 如果自己的心清净,世界就变得完美;如果自己的世界就变得肮脏,无论我们的心安定、稳同还是发挥功用,修行的成长都是阶梯式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在时间的打磨下,不断地成就和完善自己。只要得到善知识的正确引导,依教奉行,并持之以恒地勇往直前,大器晚成又何妨?

106、 所谓淫欲及饮酒,是谓二法无厌足,若有人习此二法,终无厌足。缘此行果,亦不能得无为之处。《增一阿含经》卷九,惭愧品

107、 佛曰:来之不喜,去亦无忧,随缘应之,唯心自在。 名缰利锁向来都是终生的烦恼所在。人们为钱财和利益忙得 团团转,为荣誉和地位担惊受怕,惶惶终日。只有将一切都 看淡,找回那颗自由的心,才能坦然面对人世百态。

108、 现实社会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好人,也有不好的人;有讲诚信让人信 赖的人,也有不讲诚信使人憎恨的人;有与人为善的人,也有专门坑害别人 的人;有专爱欺骗别人的人,也有不小心被别人欺骗的人然而,这些人 最终谁最受益,又是谁最难受呢?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其中最受益的还是好 人、讲诚信让人信赖的人、与人为善的人、不小心被别人欺骗的人;而那些 不好的人、不讲诚信的人、专门坑害别人的人、专爱欺骗别人的人,最终是 会受损的。正如贝多芬所言:没有一个善良的灵魂,就没有美德可言,从 每一样事物之中都可以发现这样的灵魂人们无需躲避它。

109、 【天天禅语】真理就是人生可行之路。

110、 佛本多情,时时惦记着天下苍生。修禅者的心境,是以慈悲之心,普度众生。佛法中的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而悲则是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二者合称为慈悲。在圣严法师眼里,慈悲是佛法的开端,也是佛法的精髓。

111、 引导团队的良方,在用智慧辅导,以爱心对待。

112、 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六祖坛经.忏悔品》

113、 如法界性,即真解脱。南本《涅槃经》卷四

114、 当愿众生四字,体现的是一种博爱精神,不论亲疏善恶,愿人人都得幸福。

115、 修佛参禅,其主旨在于修心,就是心与佛的交流。佛不是要我们崇拜他、模仿他,心中有佛,才是与佛有缘。修佛不能太过于执着于外在,否则就会迷失其中。事实上,佛就是心灵的真善美的外显,生活处处可修心。

116、 【禅语悟道】珍惜人生要时时处处反映在生活中。早上,必须早起做早课、打扫卫生,或者多做利益他人的善事。白天,做事保持正念,遇到路上堵车、电脑死机、停电等让人心烦的事的时候,应仍然保持放松、平心静气地持咒、训练禅定。晚上,不要沉迷于电视剧、打麻将、网游而过夜,应将一天的功德和一切善事回向给众生。

117、 受贪欲的影响,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 失掉。

118、 语言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在很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一些素质不高 .的人说话出口伤人。对方若是老实人,必定被气得掉眼泪,若遇到厉害 人,双方就不可避免地吵架、动手了。

119、 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大般涅粟经》卷十六,梵行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利用时间体会人生,融会道理,不但能成就自己也能帮助他人。

121、 事事难顺事事顺,心境一转乾坤轻;何必戚戚眉头蹙,无中妙有万缘空。

122、 同样,我们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也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123、 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与,能消除社会乱象。

124、 风动幡动是禅宗一则著名公案,它说明万法唯心、境随心转之理。外物的变化运动是客观的,我们无法否定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的心不动,那外物又怎能对我们产生影响呢?

125、 无常是苦,同时也是人生的好事。无常的本质是变化、转化,快乐固然不长久,但痛苦也不会永恒。因此,有死的无常,就有生的无常;有不幸的无常,便有扭转不幸的无常;有无常的这一半发生,就必定有另一半存在。一切都在无常中变化、相互转化,因此,吃苦也是吃补,受难也是享福。

126、 【天天禅语】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与难忍的痛苦,也没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076。

127、 【情绪与事业】 一个人情绪的无端变化,常常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原因之一。

128、 宽容别人其实也是在宽容自己,给别人的处境留下一个台阶,也 许别人终生都会感谢你。当你宽容别人时,你不仅卸下了一个仇恨的担 子,也得到了更多的幸福。为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129、 人依止在大地之上,为地球尽一份心,是本分事也是使命。

130、 无论是修佛法、救济贫苦,还是普度众生,如果没有这样的愿力,是很难成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菩提之路的。

131、 换位思考往往是一把打开问题之锁的灵钥。许多问题的发生 是因为单向思考造成的,如果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有些问题可 能就不成为问题。譬如微博之间因为某个观点发生对撞,假如双方换 位思考一下,对撞可能就变成了理解。推而广之,民众与政府之间, 如果也能多一点换位思考,多好!

132、 泰戈尔古往今来,谦卑一直被古代先贤和当代大家奉为克己的德行。反观历史,凡是有功德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一颗谦卑之心。

133、 远远地欣赏,往往是默默无声的,也不企求结果的。当风雨来临时,给美丽以呵护,当美丽欢笑抵达时,又远远地微笑着欣赏。远远地欣赏,更是一种人生的意境,是一管短笛共流水,惯看春风秋月,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34、 佛说,话说得最多的人,不一定是事做得最多的人。雷声大,雨点 小,只是虚张声势。实干才是最真的,行动胜于空谈。只有实干,只有付 诸行动,理想的风帆才会鼓足力量,人生的帆船才能驶向成功的彼岸。纵 使一个人说得再好听,谈得再动人,如果不通过行动证明,通过实干实现 目标,也终将碌碌无为,一无所获。

135、 道是常道,法是常法。汝等诸人,切莫枉用身心,驰求语句。所以道,但有纤毫即是尘,举意便遭魔境挠。《云峰悦禅师初住翠岩语录》问平常心合道?师曰:吃茶吃饭随时过,看水看山实畅情。《报慈文饮禅师》

136、 念佛还是平平淡淡的好。

137、 善于结缘,左右逢源 人生最可贵的一件事就是结缘。结缘好比播种,哪有不播种就能 白白得到果实的呢?

138、 【天天禅语】贪欲缩小到零点,爱心扩大遍虚空。

139、 总有一天,懂与不懂,爱与不爱,都不重要了,缘聚缘散,本是寻常。只是那些拥有过的,那些逝去的,都曾是生命中最美的风景,唯愿,每一次遇见都是温情的相拥;每一次对望都能看到彼此最美的微笑。

140、 人生最大的目的,是要发挥生命的价值。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 权。我们在这个世间,将生命利用得最有价值,这才是真正有福的人生。人 生之富,要富在福慧之中;若是没有智慧,财富也会带来烦恼。看看那位土 财主,为了追逐更多的财富,最后只得到黄土一杯而已。

141、 生活看似烦琐,其实很简单,懂得化繁为简的艺术,看透复杂问题的本质,看透一切烦琐和烦恼的根源,就能轻松简单地处理生活中的一切。

142、 学佛之道,即是完成人格之道。(民国)太虚《学佛者应知行之要事》

143、 观念决定行为,掌握了清净的观念,才有清净的行为。而清净的观念来自于学习和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深刻认知。

144、 生活的禅法,在于生活的减法,不回避,不挑剔。那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矫情,不过就是自己卖自己买的烦恼。别怨人生路太窄,几分宽宽留余地,更不要挑剔人生那些故事承担不来,需要提醒自己随缘与忍耐。

145、 一个美梦的破灭往往是另一个未来的开始。

146、 心志若能守持于道,必能精深博大;否则,即使透彻千经万论,亦如空花水月,一事无成。三心二意无定性,四处徘徊不专精,尽管条条道路通长安,却永远无法到达终点!

147、 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148、 南无阿弥陀佛,我是他家儿孙。莫愁呼他不应,只愁我不上门。(明)李贽《净土决》

149、 晴浅翠,杏妩桃萱,婀娜柳丝,冉冉晨曦,楚楚垂婉。几许流云浮尘而来,一池菡萏绽放在心波,静谧如诗,于禅思中定格了落寞的身影。

150、 唯有罪福业,若人已作者,是则己之有,彼则常持去。生死未曾舍,如影之随形。《杂阿含经》卷四十六,第1233经

151、 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152、 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与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153、 禅茶三境界:1、看茶是茶,看水是水。初识世界,内心纯洁,眼睛里看见什么就是什么。2、看茶不是茶,看水不是水。涉世渐深,发现这个世界一片混沌,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看茶感慨,看水叹息。3、看茶还是茶,看水还是水。饱经沧桑,开悟生慧,便可任他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

154、 真实观者,不以空故,令诸法空,但法性自空。非无人故,名日为空,但空自空。前际空,后际空,中际亦空。《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155、 人的情绪就像一条流淌的河,贯穿于人的一生之中,这条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风平浪静时,心灵如春风吹拂,人生充满希望,如在天堂;惊涛骇浪时,人生则是天昏地暗,如在地狱。而天堂和地狱,仅在一念之间。

156、 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157、 尽人事,听佛命;人在做,佛在看。

158、 众生有佛性,处处有禅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佛;世事本无常,佛虽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却可以超脱于这个现实。

159、 没有天空对日月星辰的宽容,就没有宇宙的灿烂丰饶和神奇的诗意;没有大地对草木与生命的宽容,就没有它肌体上的青春万里、莺飞鱼游、芭蕉绿肥、樱桃红透。看来,宽容当是一种好生向善的美德。也正是由于有了宽容,苍天才有了自己的博大雄浑,大地才有了自己多彩的,美丽生机。天空不宽容日月,它便一无所有;大地不宽容山川草木,不过是一个丑陋的、千疮百孔的骷髅头。

160、 在平常人的眼中,出家人的生活很清苦,但对于真正的出家人而言,他们并不认为生活清苦,而能够自得其乐。其实,获得快乐的方法并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化苦为乐,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点:一、认清生老病死的无常,坦然接受苦乐并存的人生。要做到化苦为乐,首先要端正心态,认清苦难是无可避免的,直面苦难的残酷,以坦然的心境接受并善待它。二、从容面对艰难困苦,在苦难中品味快乐。所谓大乐苦中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乐是在苦的衬托下才得以存在的,真正的乐需要经过苦难的淬炼才能绽放光芒。面对苦时,不妨保留一份从容,耐心品尝苦中之甘。三、从苦中提炼自我的价值,获得人生境界的升华。遭遇困苦时,不要一味沉浸其中,而应懂得抽身。不仅要有承担苦的能力和勇气,还要从苦中得到锻炼和成长,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161、 【禅语悟道】不简单的事能坚持,才是真本领;困难的事能突破,才是真耐心。

162、 先以欲钩牵,后令人佛道。《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163、 个人是非莫计较,大是大非应明辨。

164、 欺负谁都别欺负农民,因为他们是天底下最纯真、最朴实的 一群人;小看谁也别小看农民,因为普天下的人们都是被他们勤劳的 双手养活的。他们也许有一点小小的狡黠,也许有一点小小的保守, 甚至有一点小小的粗野,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 能,谁也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指责他们。

165、 又如大海同一咸味,佛法亦尔,同趣涅槃,一味解脱。《佛说华手经》卷一

166、 关于生死之事,完全不必要担心,该来的终归会来,不会来的追也追不到。关于活着的事,也不用计较得太多,保持纯善的心,宽以待人,生活自然处处是好风光,天天是好心情。

167、 佛能包容天下事 你包容别人,别人包容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帮助你,这是永远不变 的真理。

168、 净修一行,即修众法。一一行中具众行故。《胜天王般若经》卷三

169、 【忏悔】 犯了错应及时起忏悔之心,才能清净无烦恼。

170、 诸法实相中,无心、无心数法。《小品般若经》卷五,相无相品

171、 真如本性,寂静常然,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干,悟到空,悟到无,就真正触到了禅机。

172、 人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无福;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无论你是家财万贯的富豪,抑或穷困潦倒的乞丐,都无法预知未来的祸福,所以有福当惜福,有苦当消苦。

173、 简单是美,简单趣向真理。万法归一,真理无二。

174、 无论从事任何事业,持之以恒才有成功的希望。但是,持之以恒的前提是热爱。你真正热爱这项事业,自然乐在其中;如果并不热爱,就难以坚持到底了。

175、 以平常心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诚然,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不是消极遁世;相反,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平常心是积极人生。

176、 四祖道信大师见牛头山气象不凡,于是入山找访,看到法融禅师端坐习禅,旁若无人,便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法融说:观心。四祖说: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法融无法对答,只好起来向四祖礼拜。后来法融禅师作偈曰:观是何人心何物,本来这个不须找。百花落尽春无尽,山自高兮水自深。

177、 教导别人也要分内与外。对外要柔,对内要正。

178、 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堕五欲中。《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马血天子品

179、 佛法是救世的良药因为世间的众生,常处于病与贫的状态中。无论天然灾害或人为祸乱,都是因为不调和而引起的病态;既然产生病态,即需治世的良药,佛法就是最好的良药。

180、 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181、 一念慈悲即是天堂,一念恶心即陷地狱;心存善念,即是福源。多行善事,必得善缘,怀慈悲行善,人安心安。佛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虽能一时得志,但罪恶会陪伴他的一生,还要受到自己良心的责罚和别人的责罚,这便是恶报。

182、 真正的慈悲不只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去宽恕、爱护你的仇敌;真正的智慧不仅是头脑的聪明,而是用宽厚的胸怀来面对一切祸福,是一种爱人如己的智慧。

183、 和人相比,我自庆运气好,因为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就像一只售货摊上的泥鳅,遇到了放生的人,就能活命。

184、 行善之心需要表现在形体和行动上:一、修养身心。要正心、收心、修心、养心、用心,内心清净,举手投足间都很庄严,有威仪,内心正派,还要在形体上表现出正派。二、多做善事。要多做有利于大众,能帮助到别人、关怀社会的事。三、敬上爱下。一个善人,对长辈会恭敬,对晚辈也会爱护。四、助孤贫,恤老少。扶助弱势者要雪中送炭,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185、 【佛语禅心】一个人,拥有天下所有钱财、能帮助天下贫困之人,却不能孝顺父母、厚爱手足、对妻子儿女不负责任,其慈善做得再好,都不能算是好人。为什么缺乏孝顺的慈善做得再多,都不算好人?也许有人不理解。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孝道是善之根、善之源。如果我们的善根不发达,甚至是断的,善源是枯的,无论你如何行善,那么给你带来福报的慈善之树,也不能够枝叶繁茂、果实累累。

186、 做阳光不做火焰,要永久的灿烂,不要短暂的燃烧。如果是 风,我热爱和风;如果是雨,我赞美细雨。人世间不是所有的人都 能成为英雄,我们不能因为被错觉蒙蔽了眼睛,到头来连个常人也 做不了。

187、 忏悔即清净,发愿即有福。

188、 对待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说同一句话,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事情因此有了不同的角度,语言因此有了不同的 含义。这世界之所以不单调,这人间之所以多彩,正源于同一件事情 的多侧面,同一句话的广内涵。尊重不同的立场,宽容不同的表达, 我们的人生将变得充实而丰富、繁茂而多姿。

189、 【天天禅语】肯立志,就会向上精进;不肯立志,就是向下堕落。

190、 有智慧的人从不在大众面前批评别人,从不在事情正在进行的时候纠正 行为,即使有问题也是事后说,或者事后个别处理。因为用行动去纠正,比 说教强千百倍,他们总是跑在最前面,让我们跟上他们。

191、 自未成熟,能成熟他,无有是处。《大宝积经》卷九十一,发胜志乐会

192、 愚蠢而憨直的人们,有的毁己,有的伤人;林中的直树被人砍,笔直的利箭伤人。(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193、 心安是一种觉悟的境界,是一种宽容、安详的心态:人能够活得无忧无 愁,没有烦恼,心无挂碍,你就会感悟到世间最美丽的表情就是开心微笑。

194、 佛陀为众生指明了两种果位:一是暂时的安乐,即是增上生;一是究竟的解脱,即是决定善。做人道德和因果取舍,是获得增上生的因;通达无我和证悟空性,是达到决定善的法。先有增上生,后有决定善。在增上生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决定善。龙树菩萨在中观宝鬓论中说:先增上生法,后生决定善;由得增上生,次生决定善。

195、 如何修禅定?佛日:有着之故行禅定耳!以见吾我便摄息之,是日禅定。《贤劫经》

196、 净尘问禅师:师父,当我与他人有矛盾时,我好心退让,他人不但不会看到宽容,相反还会觉得我很懦弱、好欺负。真让我难过。禅师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

197、 视人之善,犹己之善。视己之善,犹人之善。念念同观,亘古无间。法界偕游四德城,方满最初宏誓愿。视人之恶,犹己之恶。视己之恶,犹人之恶。猛省力除,无令愧怍。法界众生三毒除,彼我同归无上觉。视人之乐,犹己之乐。视己之乐,犹人之乐。所欲与共,嫉妒永却。法界同欣法喜充,不向偏空寻略约。善恶性具,善恶性空。何喜何怒,如空御风。默持机感,妙应无穷。大圆镜智照不疲,岂似权乘作意通。(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九之二,《四无量心铭》

198、 禅宗认为,一个人只有把一切受环境影响的东西都放掉,万缘放下,才能够逍遥自在,才能万里行游而心中不留一念。

199、 【佛心禅语】 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恶骂之毒,就称不上是人道的智者。破坏功德 的,没有比嗔恚更严重的。因为嗔恚之害可以破坏各种善法,败坏好的声 名。嗔心猛于烈火,应当经常防护,不让它入侵。

200、 不必另择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场。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亲戚,尽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勤身率,使其同归净域,尽出苦轮。可谓戴发高僧,居家佛子矣。《印光大师文钞增广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佛说人生


佛说: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说: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佛说: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佛说: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佛说: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佛说: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说: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说: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说: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佛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佛说: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说: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佛说: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佛说: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佛说:人有108劫你才几劫?

佛说: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佛说:将生命结束在爱人面前,瞬间的痛苦,永恒的幸福,无法抵挡的诱-惑。

佛说: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佛说: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佛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说: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佛说: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说: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佛说: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佛说: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说: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佛说:前生500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我愿用千万次回眸,换得今生与你相遇!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佛说: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佛说: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佛说: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佛说: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佛说: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佛说: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佛说: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佛说: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佛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佛说: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佛说: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佛说:万物于镜中空相,终诸相无相。

佛说:人在荆棘中,不动不刺。

佛说:人就是苦今生修来生。

佛说: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佛说: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佛说: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佛说: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

佛说: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佛说: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佛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便能包容万物。

佛说: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佛说: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佛说: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佛说: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佛说: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佛说: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佛说: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佛说: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佛说: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着,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佛说:让我普渡芸芸众生。

佛说:缘是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窗前点滴到天明。

佛说: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佛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佛说: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佛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说: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佛说: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佛说: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佛说: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佛说: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佛说: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佛说: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佛说: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佛说: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佛说: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佛说: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佛说: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佛说: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佛说: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佛说: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佛说: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佛说: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佛说: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佛说: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佛说: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说: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说: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佛说: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佛说: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佛说: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佛说: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说: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佛说: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佛说: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佛说: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

佛说: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佛说: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佛说: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佛说: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佛说: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佛说:刹那便是永恒。

佛说: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佛说: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佛说: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佛说:皮囊好恶,原是无常。

佛说: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佛说: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佛说: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佛说: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佛说: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佛说: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佛说: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佛说: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佛说: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佛说: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佛说:要遗忘。

佛说: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说: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佛说: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说: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佛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善。得福甚大。

佛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佛说: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佛说:人应该学会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佛说:羽化不是我的抉择,我也不是羽化的抉择,注定的眼睛,俯瞰着万物苍生。

佛说: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佛说: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佛说: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佛说: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佛说: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佛说: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佛说: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佛说:少欲,则少烦。

佛说: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佛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佛说:一切皆为虚幻。

佛说: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佛说: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佛说: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控制现在。

佛说: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佛说:不放不住,方可久持心念,如此的放不下,实在有违做人之道。

佛说: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佛说: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佛说: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佛说: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佛说: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佛说: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佛说: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佛说:苍生难渡。

佛说: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说: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佛说: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佛说: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说: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佛说: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佛说: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

佛说: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关于感恩父母恩的格言大全


1、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2、 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3、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4、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

5、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

6、 可怜天下父母心。

7、 知遇之恩当永生不忘。

8、 哀哀父母,生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9、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10、 22、感谢命运,感谢人民,感谢思想,

11、 感谢一切我要感谢的人。——鲁迅

12、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13、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14、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15、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16、 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 ——洛克

17、 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尼采

18、 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

19、 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是出现在当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莫泊桑

20、 家庭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它能使父母获得情感。——罗素

21、 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贺拉斯

22、 全世界的母亲是多么的相象!她们的心始终一样,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23、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苏联谚语

24、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25、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孟子

26、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27、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8、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29、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30、 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31、 给人以光明,给以温暖。——肖楚女

32、 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

33、 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王符

34、 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5、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36、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37、 借得大江千斛水,研为翰墨颂师恩。

38、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39、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佛说生日快乐的句子,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666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父母恩情难以报答
下一篇 : 父母恩情难以报答,看了这些,你还觉得夸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