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通过精心筛选,我为您收集了“了凡观后感”。观赏影片是一种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作品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完整地激发我们内心的情绪。记下这些感受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撰写一篇观后感吧,不妨思考一下关于作品名观后感,你是否有自己的见解呢?是否考虑过进一步完善自己所撰写的作品名观后感呢?提供给您的指导意见只是供您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您自行决定!

了凡观后感 篇1

如何呵护自己的心灵?

在《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给的答案是,行善。

全书宗旨在于“行万善”。凡先生说,当他需要实现某个愿望时,他会做好事,做三千好事,做一万好事。

为什么要行善呢?行善是为了积累阴德,积累福报,更简单点来说就是自己做了那么多好事,内心就不会有愧,人生也不会有什么遗憾。

王阳明先生说,要致良知。良心和善行就是培养自己的思想。大师的思想基本上殊途同归。

如果自己的心灵没有养护好,那么做什么事情都会走了样。

比如拿我自己的例子:最近在学习旧房改造,不得不说我的起心动念就是买卖心。抱着一颗买卖心,房东怎会愿意相信我呢?

动了买卖心就做不起来,但如果起心动念就是为了生活在这里人打造最美好的居家环境,那心中的焦虑还是这样吗?没有摆正心态,晚上怎么会睡得好呢?

那怎么样才是好的行善?

是不是所有的行善都是好的?

不一定。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做了好事,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那怎么衡量?

中峰和尚说:“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

也就是说,对别人做好事的人是善良的;做了对自己好的事情就是恶。如果是对别人,那么就算是好打骂;如果你对自己好,即使你对别人有礼貌,那也是不好的。

就好比,只是简单的把玫瑰插到土里,然后就不管不顾了,这不叫真正的行善。真正的好,就是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给予足够的阳光和养分,让它真正生根发芽开花,这就是所谓的好。

了凡观后感 篇2

一直听说《了凡四训》这本书好,想静下心来读一读,恰好朋友送我一本《命运自己掌握》的书,竟然是《了凡四训》的**,随意翻看两页便不忍放下,于是便拿来细细研读,觉得受益匪浅。

《了凡四训》是明朝人袁黄当宝坻县县令时写下的四篇小短文,用来教育自己的儿子,后广为流传,启迪滋养了无数人。在书的第一页有一个“阅读提示”,一共四句话:命运可以改变的;改正错误就是改变命运;世代行善必然改变命运;谦虚和蔼对改变命运非常重要。

袁先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这四句话讲给后人听。了凡先生幼年丧父,母亲遵照父亲的遗嘱让他弃文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精通《皇极数》的孔先生,孔先生说他是官场中人,劝他继续读书,给他推测了过去的遭遇,连很小的事情都推测的准确无误,于是在孔先生的劝说下了凡先生重入私塾继续求学,从如私塾开始到当上贡生,历经二十多年来,了凡先生每次考试的名次和所得俸禄居然和孔先生推算的分毫不差,从此,他深信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的。思想也由此走向安定,不追名逐利,也不求学业的精进。

直到有一天他到栖霞山云谷寺拜访了以为禅师,他和禅师对坐了三个日夜后,禅师问他:“常人见到我总是谈仕途钱财,你为什么不问这些?不起妄想?

”他说:“荣辱生死都是有定数的,即使妄想也没有用的。”禅师说:

“其实,所谓的定数,只可拘泥束缚那些凡夫俗子,行大善和做大恶的人谁都不能拘泥他。命运是自己掌握的。如果我们能达到无心状态,命运就可以改变。”“只要你从心田去寻找,不断地积善去恶,就能得到感通,就可以仁义富贵,内外兼得。

如果一味地费尽心机只是向外追逐,必然徒劳无益,甚至会失去固有的德行。”在受到禅师的指点后,了凡先生当即改号为了凡,并决心改掉往日的缺点,一心向善,一生做了无数善事,改变了自己原有的命运。

当时看完后只是觉得有道理,但是也觉得夸张,当我将这个故事以及自己的想法讲给一位朋友听的时候,她说:“是啊,你想呀,你要是帮助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你一定很感激,你要是帮助了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人对你感激、尊敬甚至敬仰,这种力量多大啊?你的人生能不改变吗?

”我静下心来仔细想,是的,人生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就像书中所说要不断地积善去恶,做善事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很开心,那是一种真正的心灵愉悦,积累的善行多了内心也会变得不一样,这就是“从自己的心田去寻找”。书中还提到“真善”和“伪善”,为某种目的而做善事不是真善,只有发自内心去做而没有所求才是“真善”,这让我想到一句话“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真心向善的人内心才会平和,由内而发生的改变会使整个人的气场都不一样。仔细想自己周围人、在我生命中遇到的人,凡是斤斤计较的或许一时能够占尽便宜,但是从长远看其以前的生活,远没有“傻乎乎”的人有福气,有时候得到并不一定是好,不得到不见得不好。

命为天定,运在人为,积德行善,由内而外散发的平和向善之美是我们毕生都应追求的。用心赢得精彩!

了凡观后感 篇3

把握自己的命运享受奋斗的快乐

——读《了凡四训》有感

袁洁凡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人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一辈子小心谨慎,虚心做人,自然就能感动老天。说到底,福气是自己造的。

求福向善好比大树扎根,关键是立定志向不放松。一个人遵守道德的时候,心境坦荡;做善事的时候,因为帮助别人得到了很多快乐;少一些欲望,少一些烦忧,许多身体上的灾祸没有降临,这些就是很大的福分了。所有各种的福田,都决定在各人的心里。

福离不开心,心外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人们的行为受思想支配。如果一个人总是在内心寻找问题,他就能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把诚信作为立身的根本,做一名有仁义道德的人,身外的功名富贵也会伴随而来,这就是内外双得。

因此,人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分清好坏,努力为社会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多做贡献,尊重和理解他人,远离自私,那么命运就可以改变。你的努力是天经地义的,个人和社会都会从你的努力中受益。

改变命运,需要有一个崇高的理想,这就是奋斗的目标。我们必须要有想干大事的魄力。虽然我们现在是小职员,但我们必须学会站得高,看得远。

要争取把每件小事做好,一心一意地去做。在同事的肯定和上级部门的认可下,我们可以逐步积累经验和资本,最终实现人生梦想,展现自我价值。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勇气和心态,那么我们就会踏踏实实,每天忙着吃穿住行。

有人问三个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说:

“砌砖。”第二个说:“我正在赚钱。

”第三个说:“我正在建造世上最有特色的房子。”后来,前两个人一直都普普通通,而第三个人却成了有名的建筑师。

前两个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理想,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也没有所谓的奋斗。从这个角度来说,理想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树立一个伟大的理想就是让我们走向成功。贝多芬中年时聋了。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打击。普通人受不了。

但是,贝多芬并没有以此为借口而放弃他的事业,放弃他的理想,在这期间他创造出了响誉世界的《命运交响曲》,正是自己的理想给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念,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动力。他的崇高理想使他坚持自己的选择,奋发向上,永不放弃。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继承了父亲的史业,有一个编撰编年史的理想。这个目标显然非常艰巨,但也给了他源源不断的力量。即使被关进监狱,他也不会因为受到朝廷的惩罚而放弃写史书。终于在历经十几年的奋斗后,完成了古今称赞的《史记》。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多次失败后成功地发明了黄色炸药。在进行最后一次火药制作实验时,火药爆炸了。他从爆炸的火与硝烟中跑出来,全身多处都流着鲜血,而他却高兴地大呼:

“我成功了!”诺贝尔即使失败受伤数次,仍然不放弃自己的事业,正是他的这种对理想坚持,最终让他成功发明出了黄色炸药。

改变命运还要有必须成功的决心。生存是动物的本能,要成功是人的本能。我们没有尝试的心态,也没有尽力而为的想法。

一定要有一种事事全力以赴,一定要成功的心态。这样从开始做起,直到最后成功的飞越。因为只有有了这样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加积极,更加努力。

这样才能在气势上压倒一切,在行动上拼尽全力,不达目的决不放弃。

有个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该公司并没有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并不流利的英语,解释自己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

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这位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的大门。这次,他还是失败了。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总经理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

“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他先后五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并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你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改变命运还要认真对待自己面临的机会。俗话说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关键看你如何把握。

有三个人要坐牢三年,典狱长给了他们三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

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女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

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百分之二百,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今天的生活是由我们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应该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以便更好地创造我们自己的未来。

我们要努力保持新的形象,每天都要给人留下新的印象。今天的我们和昨天的我们,一切都毫不相干,不论我们昨天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富有还是贫穷,是开心还是不高兴。在每一天的开始,当我们既没有正数也没有负数时,我们从零开始。

过去叫做过去。不要总是怀念过去或梦想未来。一切从头开始,做自己的事,认真地过每一天,不知不觉中你的命运就会改变。哪怕是保洁员,楼梯脏了我打扫一遍,干净的我还打扫一遍,坚持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做好。

要相信总有一天会有回报。

此外,生活上少一些欲望和烦恼,不必追求高品味,平凡人自有平凡人的快乐。如果有了过失,就不要害怕改正。人的过错是由心造成的,所以也要从心上纠正;正如砍掉毒树一样,我们必须直接砍掉它的根,以免它再次发芽。

高明的改过方法,是从修心下工夫,当下就可以使心地清净:每当心里刚动了个坏念头时,就能够立刻觉察到,然后马上让这种念头消失,过失自然不会再产生。

相信经过执着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我们一定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享受到奋斗的快乐!

了凡观后感 篇4

第一篇:了凡四训读后感第二篇:了凡四训读后感第三篇:了凡四训读后感第四篇:了凡四训读后感第五篇:了凡四训读后感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了凡四训读后感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子女的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崇、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竭力行善和努力断恶。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是印证了这样的思想。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为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种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为信仰福善祸淫、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正如其所说“余初号学海,是曰改号了凡,盖悟立命之说。而不欲落凡夫窠臼也。”

“改过之法”顾名思义,就是不仅要积极为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正如孟子所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袁黄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

第一个层次只是从表面上改变,即找出故障并全部改变。第二种层次就是从理解道理的角度出发,道理明白了,过错自然就会消除,正如此所说“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第三是从心上改,即“过有千端,惟心所造,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意思是说因为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所以这些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过错,一个人如果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之充满心间,那么其他不正当的思想就不会玷污自己的心灵,自然就不会犯错误。这是袁黄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界。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仅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要积善就必须先明白事理,因为“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在区分善与恶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峰禅师的话:“有益於人,是善;有益於己,是恶。有益於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於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此外,在积善方面我们可以按照了凡先生划分的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水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如果能做到这几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具备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只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过程,也都有其发展的极点,当到达极点后,就会逐步下降,就像“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一样。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只有谦虚,戒骄戒躁,我们才能更好的领悟这个世界,参透世间的各种道理。

无论改过、积善还是谦德都应基于立命,即对生命生活本身的存在与构成的理解。“积善”是建立在“改过”的基础之上, “改过”是建立在明白因果的基础之上,即“福善祸淫、命由自造”的人生价值信念。《大学》上说: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立命”亦即“知命”是本,“知命”之后必要力行改过、积善与谦德方可转化命运。

如果借用他人的语言对全文进行归纳那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第二篇:了凡四训读后感通过此次的学习,感受良多,首先应该感谢付总,给予我们这此学***会,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我们学***的,就是让我们得到提高,得到成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我们到底有没有得到提高,得到进步。

其实这个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至少我们坐在这里,用心去学,就一定会有所收获,下面我就将我所感受到的东西,与大家分享。

对了凡四训,产生了一种好奇心,

然后通过李毅多教授对凡先生生平的概述。它让我好奇,因为我想知道它是什么?

在生命科学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对因果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并且同样意识到,自己也一样将生活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归咎于命运,不去勇敢的面对,真正应该做的应该是反省自己的缺点,让自己拥有那种发自内心反省的力量,才可以改变,所谓的命运。只有真切的用心思考,才能对峙烦恼。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 趋吉避凶的方法就是要通过行善断恶来实现。所以我们应该做好事。只有行善才能得到幸福。

了凡观后感 篇5

电影了凡的故事观后感范文

看完《了凡的故事》,心中感慨万千,想起过去的一幕幕,真是像穿越电影一样,将记忆倒回了从前。命运(个性)是可以改变的,我坚信这一点。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心中茅塞洞开,人只有苦难降临才能够醒悟,但是不接触圣贤教育,没有佛心,就不会有耻辱感。

一切从心开始,结善缘,积仁德,俗话说:“恶从心中起,口乃心户之门”,对别人,对亲人,对孩子,口出恶语,冲动这个魔鬼会让你肝火旺盛,最终损伤的`还是自己的身体。

常怀感恩之心,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不要管别人计较你什么,也不要管别人说你什么,只要心中永远记住两个字“感恩”。心里就会无比敞亮。

了凡先生的一生,是不平凡的。祖辈历经磨难,行善积德,却因明成祖朱棣与方孝孺之间的矛盾,而受到株连之刑,幸得朋友相助他的父亲才逃脱京城,从此隐姓埋名,学中医继续救人行善。

了凡先生,姓袁,他的名字叫黄,字坤仪,是当时的江南吴江县人,生于明世宗(世宗是大明王朝第十二代皇帝)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据我们现在有五百多年了。因为祖辈的事,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医。当时了凡先生可能15岁左右,一天偶遇一位易学大师孔先生,这位孔先生看到他之后觉得他有善缘,就给他算了一命,他说:你明年到县里考秀才,县考是第十四名,府考试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那个时候的秀才考试要通过这三关。第二年十六岁,他去考的时候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相合。可见孔先生算命的功夫很不错,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的有实学的数术专家。从孔先生那里还知道自己只能活到53岁就寿终正寝。

从此,了凡先生因为得知了自己的宿命,而且生活中的起落对孔先生的预言都在印证着。使得他一时对自己的命运信以为真,性格产生了很大变化,幸有云谷禅师点拨,在以后的生活中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气,逐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善字,一切从心开始,心动则念动,有善念才能动仁心,最终多活22年,写下了经典著作《了凡四训》,74岁在家中安然去逝。

《了凡的故事》,告诉我们:

1、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这就是立命之学。学会认识自己,才会达观,才会知耻,自知才能“知耻近乎勇”。

怨恨、糊涂、傲慢、怀疑都是毒,心存这五毒,必生毒液,流出的眼泪也有毒。感恩的眼泪,幸福的眼泪,忏悔的眼泪,越哭心越亮,他是眼睛流出的智慧水。我们的地球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然而我们的身体也是同样。

3、积德行善,积累功德,了解命运的积善之方。年过四十必须明白自己的生命走向,否则就会想于丹教授说的:满桌佳肴,你得有好牙;腰缠万贯,你得有命花;赏一路风光,你得走得动;拣一座金山,你得能够拿;垄沟里刨食的是条好汉子,病床上数钱的是个傻瓜;千里纵横,你总得有个家,万众首领,你也得有个妈;委屈烦恼,你非得有人听,出色得意,你还得有人夸;酷毙了靓绝了,你要有人爱,摔倒了失足了,你得有人拉;结怨不如结缘,栽刺不如栽花;富贵不如福态,高寿不如高兴。

4、无缘非无缘,有缘非有缘,有缘无缘都是缘。

5、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

6、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

了凡观后感 篇6

我是从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个部份的内容。目前,我所在的组学了前三个内容,积善之方还在学习之中,尚未读完。

前言部分介绍这本书是的内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等于佛经。所以从中认识了佛教,它是值得尊敬。值得赞叹的。还让我懂得了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以及改变命的方法,命运是靠自己的德行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实现的。我觉得改过和行善最重要的是修心养性,从自己的意念做起,做到心纯净。善良,不起丝毫的妄念,顺从自己的本性,做到真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德行有所提升。

了凡先生的一生让我明白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心,我们要管好自己的这颗心,不管在心里种什么种子,都可以开花结果。我想把福德种在心里,把宽容种在心里,把慈悲种在心里。在工作当中,要经常检讨自己,当工作犯错的时候,要反思自己,找出解决方法,让自己在工作中成长。

最后,一定要心存志向,有了志向,就像树木有了根,自然能够成长开花结果。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好好学习这本书,并按照古圣先贤地教育理论来教育自己的后代,那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比现在更加和谐美好。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6312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最新教师祝福三八节的文案45句
下一篇 : 年初工作计划集合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