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分享经典句子,很多想说的话,都可以用句子来传达,你曾经读过什么样的句子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巴菲特给女儿的理财忠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一.智商高不如财商高

1.与财经新闻做朋友

关注财经新闻是我的习惯。他是好投资者的朋友,坏投资者的敌人。

2.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储蓄

开始存钱并及早投资,这是最值得养成的好习惯。

3.投资是终身承诺

视投资为终生承诺,先做足功课再作决定,回报就会很大。

4.财商要从小培养

花时间帮助教育我们的孩子理财,难道还有比这更美好的时光?

5.财商就是留心的学问

赚钱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技巧,只要能留心身边的事情就足够了。用不着什么惊人之举,照样可以有惊人的成果。

6.要有知己知彼的投资意识

只投资于你熟悉、了解的公司,反而会赚得更多。胡乱投资那些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公司,往往只会亏得更多。

二.拒绝诱惑的投资之道

1.在别人贪心的时要保持谨慎

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具有良好的判断力。面对市场的任何有货,都能做到不为所动,真正做到坚持自我。

2.投资者要有定力

成功的投资者生涯不需要天才般的智商、非比寻常的经济眼光或是内幕消息,所需要的只是在作出投资决策时的正确思考框架以及有能力避免情绪失控保持理性思考的定力。

3.别让情绪控制投资

发现投资不当,应立即停止注资。虽然感觉痛苦,但最终仍是最好的做法。

4.要做长线投资

我最喜欢持有一支股票的时间期限是-------永远

5.投资品质决定成败

一直值得尊敬的人绝对不会钻法律的漏洞或者走后门,虽然在当下可能看起来吃了点亏,但是从长远看来,终究是赢家。很多聪明人深陷泥淖,是因为他们想走捷径,或用不合法的方式赚钱。

6.投资的五大黄金定律

我们只是设法在别人贪心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唯有在所有人都小心谨慎的时候。我们才会勇往之前。

7.安全边际法则

用4毛钱的价格去购买价值1块钱的股票,其实就相当于实际价值4折的价值买入股票。

三. 一美分的价值

1.不要超值消费

要学会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

2.再富也要穷孩子

你怎么不去找银行借钱?你是亿万富翁的女儿,但你并不能只靠老爸的财产过好日子!

3.要投资,不要投机

投资应该像天主教婚姻一样,是一生一世的。

4. 复利的价值

复利有点像从山上滚雪球,最开始时雪球很小,但是当往下滚的时间足够长,而且雪球粘得适当紧,最后雪球会很大很大。

四.借贷无小事

1.谨防落入信用卡的陷阱中

当我发现自己处在一个洞穴之中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停止挖掘。

2.尽量少用信用卡

我只能做我完全明白的事情。

3.不要借债炒股

站在你们眼前的这个家伙,曾经负债7万美元购买了位于拉古纳滩的一栋房屋,我买这栋房子是因为贷款利率低 这是我多年来所欠的全部债务。

五. 素质决定理财的品质

1.投资需要哲学智慧

哲学和经济学的最大差异也许在于,前者告诉人们的不仅是理论只是,更重要的还有思维方法;而后者教给人们的除了知识,还是知识。

2.人品也是一种理财品质

最重要的是人品。金融机构需要冒很大的风险,而不愿承担风险的人不适宜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事业。

3.要有平和的投资心态

你对还是错,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决策正确的时候收益多少,错时损失多少。

4.没有投资天才

投资市场中是没有世袭的技巧的。一个父亲可能做得很好,其儿子未必能够传承他的技能。如果真的存在天才的话,那么投资市场就难以存到今天。

5.有好的投资机会,必须立即出击

当投资机会来临时,不要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如果有利可图,而风险又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就应果断地采取行动。

六.理财没有捷径

1.坚持就是胜利

一位真正优秀的投资者,不在于他是否永远是市场上的大赢家,而在于他是否有勇气从每一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且变得更加强大。

2.只有远离市场,才能看透市场

只有远离市场,才能更加清晰地看透市场,那些每天都守在市场的人,最终会被市场中出现的每一个细节所左右,最终就是失去自己的方向,被市场给愚弄了。

3.拥有正确的金钱观

学会以最少的自由资金支配最多的外部资金是最明智的。

七. 不要完全相信规则

1.投资的三不原则

基本上我操作的方式就是在市场上验证我的论点,当我卖空,市场以某种方式行动,我很紧张,于是背痛,然后我买回卖空的股票,突然背痛就消失了,我感觉好多了。这就是直觉。

2.比投资失败更可怕的是丧失信心

有时候,我几乎已经心灰意冷了,我以为我是一个百无一用的人,后来证明不是。正如面包会有的一样,天才也是会有的。

3.投资机会无处不在

别担心会错失好局,在华尔街唯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机会。

4.别拘泥于以往的经验

我的特别支出就是我没有特别的投资风格。更加准确地说,我在不断改变自己的风格来适应不用的条件。我不是根据现有的规律出牌,而是在游戏中寻求改变。

八.投资有学问

1.一个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

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可能在华尔街赚到钱.我生来一贫如洗,但决不能死时仍旧贫困潦倒。

2. 持久赚钱的秘诀

人们认为我不会出错,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我坦率地说,对任何事情,我和其他人犯同样多的错误。不过,我的超人之处在于我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这便是成功的秘密。

3.投资要遵循原则

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在这里道德根本不存在,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

九.把你的眼光放在未来

1.梦想的力量

如果我在追梦想中快乐的死去,这种死法胜过死在华尔街。

2.了解世界后才能赚钱

出色的投资家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后才能赚钱。

3. 看得见未来的人会积累财富

把你的眼光放在未来,把赌注押在你知道它会长存的东西上面。那些看得见未来的人可以累计财富。

十. 理财的基石

1. 投资要有远见

通向财富和自由之路,属于登高望远的投资者!你要有远见,这是好的投资者的成功秘诀。

2. 要有储蓄的意识

那些懂得储蓄、明智投资的人,就是生活最无忧的人。

3.不会记账就不会理财

我的每一笔支出都是有迹可寻,那些记账单能帮助我们省钱。

十一.欠债会毁掉你的一生

1.要量入为出

千万不要陷入债务深渊,否则会有很大的麻烦。

2.有债尽快还能建立好信用

假如你有借钱,永远要准时还钱,尽可能一有钱就还掉借款。 好的信用非常重要,坏信用会如鬼魅,经年纠缠着你。

3.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

我并不是觉得自己聪明,但我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勤奋地工作。如果你能非常努力地工作,也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有成功的可能。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_股神巴菲特名言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_股神巴菲特名言_

沃伦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如果你不愿意拥有一家股票10年,那就不要考虑拥有它10分钟。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历来被视为投资圣经。

【进行滚雪球式的长线投资】

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

我不关心宏观的经济形势、在投资领域,你最希望做到的应该是搞清楚那些重要的,并且是可以搞懂的东西对那些既不重要,叉难以搞懂的东西,你忘了它们就对了。

每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小部分投资对象中,他们擅长这些,也只擅长这些。这并不是偶然的。投资大师发展自己的投资哲学的过程决定了他懂什么类型的投资。这确定了他的能力范围,只要不超出这个范围,他就拥有一种能让他的表现超出市场总体表现的竞争优势。对此,巴菲特告诫投资者,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要限制自己的范围,将其限定在自己的专长里,不要太贪婪。同时,巴菲特建议投资者,在做任何一项投资前都要仔细调研,自己没有了解透、想明白前不要仓促决策。

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并且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巴菲特认为大多数投资者对所投资企业的了解不透彻,自然不敢只投资一家企业而要做多元投资。但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充其量只能监测所投公司的业绩。因此,巴菲特奉行投资少而精的原则,从来只投资于自己真正熟悉的公司。对于那些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管理人员的基本情况等都不了解、不熟悉的公司即便是被人说得天花乱坠,巴菲特也从不感兴趣.更不会去投资它,买它的股票。巴菲特常说:投资必须坚持理性的原则,如果你不了解它,就不要行动。

所以人们看到他永远只买一些传统行业的股票,因为巴菲特认为高科技公司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资料显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最主要的投资领域是保险业、糖果业、媒体业、非银行性金融等,其长期持有或曾长期持有的8种股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富国银行、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迪斯尼公司、麦当劳、华盛顿邮报、吉列剃须刀,这些都是他十分熟悉的行业,也都是家喻户晓的全球著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基本面容易了解,易于把握。

在快速变化的产业中预测一个企业的长期经济前景,远远超出了我们的能力圈边界。如果有人声称拥有高科技产业中的公司经济前景预测技巧,我们既不会嫉妒也不会模仿他们。相反,我们只是固守于我们所能理解的行业。如果我们偏离这些行业,我们一定是不小心走神了,而绝不会是因为我们急躁不安而用幻想代替了理智。幸运的是,几乎可以百分之百地确定,伯克希尔公司总是有机会在我们已经画出的能力圈内做得很好。

对于投资原则,格雷厄姆表示:1913年,我们没有人对以后50年世界应该做什么有任何模糊的想法。现在,我们似乎有更大的经济信心和更深的政治理解,但是没有更多将来的知识。是的,如果我们将注意力局限于美国人的投资经验,那么从上半个世纪发现的东西便可得到某些安慰。经过所有的证券投资的变迁和灾难,虽然它们像地震一样是不可预测的,但留给我们的信条是:正确的投资原则一般产生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它们将还是如此的假设去做。

世界上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也和巴菲特一样,从来不会买人那些自己不了解其业务情况的、变化很快的、未来发展不稳定的公司股票。

他坚持只投资于自己能够完全理解的传统稳定行业的公司股票。

决定投资一个公司的股票.一定得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挑选股票,比如化工专业出身的人,最好选择化工类股票进行深入研究,而不是投资自己不熟悉的金融板块;对金融业熟悉的人最好选择银行、保险类公司,而不是投资医药类公司。国际金融大师索罗斯经常对量子基金的员工们说:投资风险往往来自于自己的无知。由此可以看出,投资者在选择股票前,对其上市公司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是降低风险的重要途径。在索罗斯多年的投资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能够在混乱的市场局势中多次成功获利,主要是因为他在决定出击之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他认为,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最大的好处是能够保证投资者比较容易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

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知道,任何情况都不会驱使我作出在能力圈范围以外的投资决策。

选股的原则前面已经提到,就是你必须理性地投资。如果你不熟悉,就不要做它。我只做自己完全了解的事。以下是选股方法:第一步,在你了解的企业上画个圈,然后剔除那些价值、管理和应变能力达不到标准的企业。

第二步,选定一个企业进行评估。不要随便采纳别人对企业的评估,要自己分析它。比如,你将怎样经营它?竞争对手是谁?客户是谁?走出门去并和他们交谈,分析你想投资的公司和其他公司相比,优势和弱点在哪里。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可能比公司的管理层更了解这家企业。这一原则也适用于技术类股票。我相信比尔盖茨也会用这些原则。他对技术的了解程度和我对可口可乐和吉列的了解程度差不多。

如果有人说他能估出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的价值,他一定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但如果你集中精力去研究某些行业,你能学会许多和估价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不是你的能力范围有多广,而是你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你知道你的能力界限在哪里,你就比那些能力范围比你大五倍而不清楚界限在哪里的人强多了。

巴菲特强调,不懂高科技一点都不会让自己感到沮丧,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产业是自己自认没有什么特殊经验的,举例来说,因为对专利权评估、工厂制程与地区发展前景等就一窍不通,所以他从来不会想要在这些领域妄下评论。

如果说我们有什么能力,那就是我们深知要在具有竞争优势的范围内,把事情尽量做好,以及明了可能的极限在哪里。

【忠告2:投资业务模式简单清晰的公司】

巴菲特同样认为:公司越简单,经营效率往往越高。我们努力固守我们相信可以了解的公司,这意味着那些公司具有相对简单且稳定的特征。

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寻找那些我们相信从现在开始的10年或者20年时间里实际上肯定拥有巨大竞争力的企业。巴菲特认为,在选股时严格要求公司有着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这样才能够据此分析确信公司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同样能够长期稳定经营,继续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东的信中写道:】

当然有许多产业,连查理(巴菲特的老搭档)或是我可能都无法判断到底我们在玩的是宠物玩具还是芭比娃娃,甚至在花了许多年时间努力地研究这些产业之后,我们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是因为我们本身智识上的缺陷,阻碍了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有时则是因为产业特性的关系,例如对于一家随时都必须面临快速变迁技术的公司来说,我们根本就无法对其长期的竞争力作出任何的评断,人类在30年前,是否就能预知现在电视制造或计算机产业的演进,当然不能,就算是大部分钻研于这方面领域的投资人与企业经理人也没有办法。那么为什么查理跟我觉得应该要有去预测其他严业快速变迁前景的能力呢?我们宁愿挑些简单一点的,一个人坐得舒舒服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费事去挨稻草里的针呢?

我只喜欢我看得懂的生意,这个标准将90%的企业排除在外了。你看我有太多的东西搞不懂吧,不过幸运的是总还有一些东西能够让我看懂。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上市的,所以很多美国公司(股票)都可以买到,那就让我们从大家都懂的事情开始讲,比如可乐(他举起了可口可乐的瓶子),我们都懂这个,每个人都懂,从1886年以来,它就没什么变化了。它很简单,但绝不是容易的生意。我可不想要那些对于它的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我想说,那绝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生意,外面必须有一个城墙、一条护城河,护卫着中间价值不菲的城堡。我还要一些负责任的、有能力的人来管理这座城堡。

我在寻找的就是这样的企业,这就是我想说的所以我要找的生意就是简单、容易理解和经济上行得通的企业,再加上一个诚实能干的管理层。如此,我基本就能看清这个企业未来10年大的方向、大的前景。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就不会投资。

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就是:你购买的不是股票,而是企业。也就是说,股票投资其实形同拥有企业的一部分,所以进行投资时必须重视企业的内在本质。巴菲特提醒投资者在作出投资之前需要考虑下面几个原则:

(1)投资某只股票的前提是该公司的业务经营要容易理解,并不是说该公司的业务经营必须简单易懂,而是只要作为投资者的你能懂得它究竟做的是什么业务就可以。(2)股票投资的成功与否,与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业务经营内容是否真正理解有很大关系。(3)只有你懂得这豪公司在做什么,才能对该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值得投资该股票以及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价格买人该股票。

我忍不住想要再引用1938年财富杂志的报道,实在是很难再找到像可口可乐这样规模而且又能持续十年保持不变的产品内容,如今又过了55个年头,可口可乐的产品线虽然变得更广泛,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句用以形容可口可乐的话还依旧适用。

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


巴菲特给年轻人的忠告

【如果无事可做,无对象可选,你就什么也不做】

市场就像上帝,会帮助那些努力的人。但与上帝不同的是,市场不会宽恕那些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的人。

很多人花几十万美金竞拍和巴菲特吃饭的机会,向他求教如何投资。巴菲特给予他们的一条忠告就是:寻找符合标准的投资,不要妄动,要善于等待巴菲特这一忠告的核心就是告诉投资者不要单纯积累投资的次数,而是要看对象是否值得你出手。如果不值得,那就什么也不要做。否则,你很有可能跳进自己挖的陷阱里。

巴菲特是一个保守的投资者,他更重视质,而非量。这种保守对于中国年轻的投资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我们很多年轻股民终日奔走在交易大厅,在海量的信息和股评专家引导下变得盲目,以至于慌不择路,不再耐心鉴定一下股票是否合适,就急于买入或卖出。

巴菲特很不赞同这种投资方式。他多次在股东大会上说过:我们已经好久没找到值得投资的股票了。我们还要等多久呢?我们要无限期地等!我们不会为了投资而投资,别人付你钱不是因为你有积极性,而是因为你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股票市场,盲目的勤奋是有害的,因为量的积累说明不了任何问题。

我们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分析一只股票或者一家企业,判断他是否值得买进,这远远胜于在同等的时间内急不可耐地购入十只股票。不要期待你的量交能引起质变,要知道在股市,一只10倍股可远远胜于100只普通股票。

所以,当你不清楚自己在做仕么的吐候,或拿不准时,不要轻易去做。

像巴菲特一样,不要理会任何不合格的东西,一年一个好主意,就是够了。

巴菲特之所以不踏足日本的股市也是因为这一原因。巴菲特对日本经济总体的看法是:低回报率,缺乏优秀企业,优秀的只是总量而非个体。巴菲特说:日本现在10年期的贷款利息只有1%。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挣得比1%多,因为这是我的成本。可是今天我仍然没有在日本发现一家可以投资的企业,可以运作的项目。

大多数年轻投资者觉得这不太可能。但巴菲特的研究分析,却发现事实上,日本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并不高,只有少数企业能达到4%、5%,或者6%的回报。对此,巴菲特说:如果企业本身赚不了多少钱,作为它的资产投资者,也就难以获得好回报,那么为什么还要投资呢?只要利息还是1%,我就会继续观望,到现在为止,我对跨上那片土地并无欲望。

可以说,巴菲特所推崇的是一种近乎懒惰的、沉稳的投资。所以,他忠告年轻的投资者,在找不到任何投资对象时,你需要的是充足的耐心。如果一时等不到,那就继续等,直到发现诱人的目标再果断出手。

金融投机家乔治索罗斯也深谙这一点。当年,他为了打垮英镑等待了五年时间,在机会来临时,凭借70亿美元果断出手,同时又用了50亿美元做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以大赚20亿美金收场。真正的投资大师都是这样的,没有机会的时候宁可冬眠,也不像猴子一样光着屁股到处摘桃。

年轻人,不要觉得这种沉默和没有行动是浪费机会。对于不好的机会,所谓的浪费恰是一种明智。其实,这段时间并非无事可做。相反,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恰恰需要这样的时间来观察市场,研究企业,为下一次出手找到足够明晰的理论依据。一旦某天发现了某些有意义的东西,就可以非常快速地采取大的行动。

【忠告精华】投资时,如果没有好的对象,或者好的时机,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不要在不清楚情况的时候妄动。

【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投资者应该将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去看好它。

鸡蛋和篮子,是投资界关于资产分配的一个著名比喻。最先提出这一比喻的是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哈里马科维茨。马科维茨经典的鸡蛋篮子理论是,把财产看作是鸡蛋,增值的方式比作篮子,然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一个篮子,另一个篮子,接着再把篮子放在不同的地方。这样的话,万一你不小心碰碎了其中一篮,你至少不会损失掉全部的财产。这是当前我们所说的分散投资策略的理论基础。

马克维茨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相信,单个的集中投资远不如投资组合的分散投资的总体回报大。举个例子,众所周知,股市有时很疯狂,而债券市场却基本很平静,它们之间相关性不强,不会受到对方的低迷的影响。

所以,当我们选择这两种投资方式后,整体投资的风险就降低了,收益也有了保障。

通俗点说,无论情况怎样变,你都留有一手,你都有降落伞。年轻的投资者估计会欣喜,觉得这的确是投资的好办法,其实当前全球大部分股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然而,股神巴菲特却提出了与之截然相反的意见,他说:投资者应该像马克吐温建议的那样,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

巴菲特根据自己的经验发现:人们由于自身精力和知识的局限,很难对太多的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的研究。也缺乏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和管理,最终会迷失自己,损失财富。

巴菲特认为,在时间和资源都有限时,投资成功与决策的次数紧密相关。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高。这就好像我们家里养孩子,如果是一个孩子,我们就会非常慎重,给他更多的关爱,更好的教育,让他身强体壮,聪明睿智。但是,如果我们一下子养了十几个孩子呢?你的财力、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你很难把所有的孩子都照顾到,结果,这些孩子在发育整体上就不会高。因此,巴菲特主张集中投资。

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还是尽量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分散投资还是集中投资?这一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未来也不会停止。到底选什么好呢?

一些调查和分析或许能为年轻的投资者提供选择的依据。

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多年前做了一项深入调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因为分散化的投资策略而成为亿万富翁。因此,《财富》杂志得出结论,通过分散投资获得巨大财富,是今天世界上最大投资谎言之一。

《财富》杂志的论断,确实令人震惊。不必急于反驳,年轻的投资者不妨做一个计算,来看看分散式投资组合的策略是否能带来大收益。假设你有初始资金10美元,当前股价是1美元,第一种投资组合是10种不同股票,每一种股票买一股;第二种组合有5只股票,每样买2只。再假设,第一种组合里包含第二种组合里的5只股票。现在,如果这5只股票价格翻番,而其他的股票毫无动静,那么第一组的收益率是50%,而第二组则是100%。

显然,那些没有上涨的股票,反而将整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拉低了。

这还是相对好的结果。试想如果你的投资组合被市场证明是失败的,那你的资产必将大幅度缩水,到时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著名的投资家、巴菲特的另一位老师费雪曾这样说:投资者为了避免风险,最后的结果却是许多篮子里装的全是破鸡蛋,而且,投资者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这些篮子里的全部鸡蛋这无疑是个悲剧。

年轻的投资者大部分钱都比较少,多是几年辛劳工作节省下来的。按照上面的计算,当你钱比较少的时候,分散它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即便是投机大王索罗斯也曾肯定过大资金集中投资的好处。索罗新的继任管理人斯坦利以德国马克去做空美元。当开始有收益时,索罗斯问斯坦利:投了多少钱?斯坦利回答:10亿美元。索罗斯很诧异,原因是钱太少了。他说:当你对一笔交易感到十分有信心时,你必须全力出击。

如果你对某种事情判断正确,那么你投入多少也不算多。

看来,集中看管一个篮子是比看管多个篮子省心、有利。你可能信心满满要通过集中投资去赚一笔,不过,请冷静下来。不妨思考一下,既然集中投资这么厉害,为什么很少有人用呢?因为如果集中投资做不好,一旦亏损,损失的可能是一个人的全部资产。

巴菲特之所以如此勇敢把自己的财产放到某个篮子里,是因为他知道怎么将这唯一的篮子的风险降到最低。他的信心来自于在做出这项投资决策前的努力。我们之前说过,巴菲特是个保守的投资者,他在投资前总是花上数月、一年甚至几年的时间去考虑投资的合理性,他会长时间地翻看和跟踪投资对象的财务报表和有关资料,甚至会亲自拜访,深入调查。对于那些复杂的、难以弄明白的公司,他总是避而远之。只有在透彻了解所有细节后,巴菲特才做出投资决定。

今天,很多股民只有数十万资金,但却买了20到30只股票,如此分散持有本身就很危险了。遗憾的是,还有不少投资者缺乏理性,根据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或单凭感觉投资,这样无异于把鸡蛋扔进危险的篮子里。所以,投资者要慎重,考虑清楚,集中选择优质的股票。

【忠告精华】年轻的投资者,在个人的投资知识和经验都有限的情况下,与其多而广地选股,不如选择谨慎评估,选择少数几只你了解并知道有美好前景的股票。这恰好符合80:20的原则-80%的投资利润来自20%的股票。

【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任何一个有清楚的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相信,正确的投资方式是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那些你了解,且对经营者具有信心的企业身上。

沃伦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方略,具体来说就是,当遇到比较好的市场机会时,选择少数几种能够在长期的市场波动中产生高于平均年收益的股票,将你手中的大部分资金分成几部分投向它们。而且,一旦选定,无论股市的价格如何波动,都要坚持持股,以稳求胜。

这一策略反映出巴菲特集中式投资组合的特点:少而精,重质不重量。

年轻的投资者如果决心学习巴菲特,不妨从这里下功夫。

先说少。巴菲特选股不重数量多,而是坚持少持股。他说:如果你有40个妻子,你不会对其中任何一个清楚了解,最后可能连她们的面容都记不清楚。他的集中投资原则就类似于一夫一妻制,两个人互相了解、互相关爱,甜蜜过日子。

因此,巴菲特建议年轻的投资者,买510只股票,甚至更少的股票,并且将注意力放在上面。他曾说:手中的股票有多少才算是合适?我建议控制在5只以内,以便于跟踪。

不要艳羡别的投资者手里有30多只股票,这看上去十分壮观,听起来感觉十分有赚头。但是实效到底怎样?如我们之前所说的,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就算是专业的投资咨询家,他们管理30多只股票也会顾此失彼。巴菲特进一步忠告投资者,你投资股票的数量绝对不要超过15只。

这是一个上限数字。一旦超过,你就不能算是集中投资了。

我们集中对少数企业或股票投资时,还有一个好处,即我们有了充足的时间来考虑投资什么、什么价格最合适、什么时机投资最好这些问题,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让婚姻更稳固。

再说精。娶40个长相一般、家世一般、能力一般的妻子,还不如娶个美丽、富有、智慧的老婆。同样的道理,投资股票时,巴菲特建议百里挑一,甚至万里选一,寻找优质的企业和完美的股票。他自己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于分析公司的经济状况以及评估它的管理状况上。

在这里,巴菲特提醒年轻的投资者,投资二流企业要慎重。二流的公司很难有可预期的收入,因为一家原本经济状况就不佳的公司或许会有一段时期有希望,很繁荣,但如果它的实力本身就不行,那在最后残酷的商业竞争中,它还是缺乏增强公司价值的长期利润。而且,资本所得税也会吃掉获利。该公司原本的经济状况就不理想,继续持有它就像是搭乘了一艘无目的的船。

巴菲特总是致力于选择杰出的、一流的企业。可口可乐、吉列公司、华盛顿邮报、美国广播公司这些暂且不说,就说巴菲特的投资生涯的初恋-GEICO,即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GEICO公司重点拓展政府雇员和军人等稳健保守、事故率很低的驾车人士,采取直接邮寄保单等直销方式。相对于其他保险公司通过代理人销售保险业务的方式,GEICO能将自己的运营成本降到最低。这是它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巴菲特称其在汽车保险业鹤立鸡群。

1976年,GEICO公司因为局部有一个肿瘤而陷入经营困境,濒临破产。巴菲特研究发现,GEICO整体拥有非凡的竞争优势,如果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能切除这个肿瘤,公司仍然是一流的。所以,他果断出手,大量买进GEICO的股票。到了1980年,巴菲特一共投资了4570万美元,有了该公司1/3的股权。到了1995年,这些股票增值了50倍,为巴菲特赚了23亿美元,还使其持股比例超过一半。

巴菲特感叹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实在是太优秀了。GEICO的经营业绩记录是全世界的保险公司中最好的。于是,巴菲特做了个决定,花费巨资收购了剩余股权,永久性持股,与美国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再也不分开。

巴菲特常说,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却是二流企业的敌人。杰出公司的扩张价值最终会使得股市带动股票价格。如果该公司持续成长,我们的持有投资就会收获神奇的累计回报率。

而且,巴菲特的这种精正是他降低投资风险的关键。1993年,巴菲特在给股东们的信中,分析了集中投资和分散投资的风险程度。他这样说:我们采取的战略是防止我们陷入标准的分散式投资的教条。许多人可能觉得这种集中投资一定比股市上流行的组合投资战略的风险更大。我们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相信,这种集中投资的策略使投资者在买人股票前既要进一步提高考察公司经营状况时的审慎程度,又要提高对公司经济特征的满意程度的要求标准,因而更能降低投资风险。在这里,我们将风险定义为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

如何做到少而精,还降低风险呢,巴菲特的建议是小心谨慎地把资金分配在杰出的投资目标上。如果你控制不住自己,想多投,那不妨告诉自己,你一生中,只能做10种投资决策。这个心理预防针和警戒线,会让我们更加审慎地评估各项投资。这样的话,出错的次数必定就减少了。

【忠告精华】作为集中投资者,年轻人,我们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永远的家庭作业就是在无数的可能中找出那几只完美股票。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巴菲特忠告中国股民

【消极信息袭来时,避免反应过度】

上涨或下跌根本无从预测,我不知道,也没有其他人知道,只要不要在过高的价格买入,股价的波动可能反而是机遇。

美国911事件里,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毁纽约世贸大楼的情景深深地刺激了美国公众的神经。事后,人们心理上不自觉地夸大了航空旅行的危险性.倾向于选择其他旅行方式。然而,如果我们更理智地去看数据统计,就会发现,即使算上9.11事件的航空灾难,乘飞机出行仍是所有旅行方式中最安全的,其事故率是火车旅行的三分之一。遗憾的是,人们的过度反应冲击了美国的航空业,致其进入了大萧条期。

这种过度反应效应在投资领域更加鲜明,影响也更加巨大。在证券市场,投资者对坏消息有过度的反应,而对好消息的反应则比较迟钝。所以,一旦人们所投资的公司股票的短期获利情况不佳,或者传出股市有什么危机,那么投资者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地做出过度的反应。而这一反应如同蝴蝶效应,煽动着股市的动荡。

举个例子,1979年,美国《商业周刊》发出担忧疑问:股票死了吗?

这期杂志之后不久,一个持续18年的牛市正式开始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形,是因为市场上,有不少投资者特别倾向于锁定最新收到的消息,然后赶场,试图大捞一笔。在他们心中,最新能获利的数字就是未来更大的获利符号。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所见到的是别人还没有看到的远景。这一理由是肤浅的,但是,人们还是很快做出了大举人市的投资决定。

巴菲特认为,消极的信息袭来时,人们的反应过度心理还使得投资者过度保守。那些参加退休基金账户的人,投资期为10年,但是,他们还是把自己资金的三成或四成投资于债券。这说明他们怀抱着严重的过度损失心理,否则,他们不会如此保守地分配自己的投资。

年轻的投资者还可能因为这种反应过度的心理而做错事,即毫无道理地抓着亏损股不放手。的确,没有谁愿意承认自己犯了错,但是有舍才有得,不抛出去你怎么重新买进呢?如果在坏消息出现之后,你能够抵抗住下跌恐惧所产生的过度感应,你将获得从输家变成赢家的机会。

巴菲特不会有反应过度的心理,反而把这种反应过度的心理当成机会。

他认为:股票市场下跌在某种情况下不是坏事,投资机会正是从投资退潮中显露出来。20xx年,80多岁的巴菲特在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警示股市依然会有大幅波动,投资者应该利用市场超卖或超买等过度反应,抓住投资机遇。

要理解巴菲特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从一个小故事中获得启发。

一个年轻人去农场应聘。农场主问道:小伙子,你都能干些什么?年轻人回答:当天气变坏刮大风时,我依旧能够酣然入睡。这个答案农场主自然不满意,但他看年轻人身体强壮,算是优点,所以雇用了他。

年轻人干得不错,农场主很满意。但是,一天夜里,暴风雪来了,狂风大作。农场主吓坏了,担心自己的庄稼和牛羊。他睡不着,冲到年轻人的屋里。当他看见年轻人在睡觉时,很生气,推醒他,问:你怎么还睡得着?

年轻人就说:我应聘的那天就说了,当天气变坏刮大风的时候,我还是能好好睡觉啊。

农场主气得大叫:那我的庄稼和牛羊怎么办?

年轻人淡定道:庄稼在地里,你着急也没有用。牛羊都好好地待在棚里,干草也够吃。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一切都和平时一样,除了你有些激动之外。

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不为不能做的事情担忧,这就是这个年轻人泰然自若的原因。我们在股票市场遇上暴雪狂风时,若想如他一般安然,不因恐惧而混乱,那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和事前安排。

巴菲特防止自己反应过度的策略也是如此。20xx年,人们都在担忧新闻头条所报道的欧洲出现重大风险将影响人们未来的投资命运。巴菲特却根本不担忧头条新闻报道的风险。他说:如果我私人拥有一家企业,比如我拥有镇上最好的一家餐馆,我会担忧明天的新闻头条说什么吗?我持有一家大公司的股份时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根本不知道明天农场的市场价格会涨还是会跌,但我确实知道,如果是一家好农场,一个诚实勤劳的农夫租种这家农场,未来的收成肯定会有所提高。

因此,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你只要拥有诚实能干的人管理得好的资产就行了。只要你不支付过高的买入价格,股市的波动对你来说没有大影响。如果你更睿智,反而可以利用其他股民的反应过度心理来成就自己。不过注意,这不并意味着在一家公司或一只股票不受欢迎时进行买人就是明智的投资;盲目的逆向投资策略如同盲目地追随大众的投资策略一样愚蠢。

【忠告精华】年轻人,在投资领域,你的对手可能是无数人组成的庞大市场。所以,避免过度反应是需要极大智慧的。由于你的反应不可能每次都比市场还快,因此,你所要做的就是依照自己认真思考过的方式,做好稳妥的准备。这点自制力能令你在股市刮起寒风时安心睡觉。

【保持理性,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考虑投资】

那些可以摆脱市场情绪的感染和左右的人,才是理性的投资者,他们具备成功的条件。

很多年轻人进入投资领域时,都对自己的智慧、知识和技能充满信心,觉得自己是个聪明的投资者。那么,请你听听巴菲特那个著名的演讲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

他谈及长期管理资金基金的破败,说:原本这里有高智商的团队,所有人在业界都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他们的经验加起来可能要超过400年。另外,这个团队的16个人在金融业有着极大的关系网,所以有充足的资金。这个团队占有了一切优势,但是他们破产了。这真是不可思议。

巴菲特说:如果让我来写这本书,我的书名肯定是《为什么聪明人净干蠢事》。他们破产的原因是在投资时,忽视了高风险,做出了非理性的连番举措。

年轻人,不要把你的聪明当成你的资本。你可能不知道,股市上那么多数学家、经济学家和财务专家出身的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还达不到市场的平均水平。

你可能阅读过金融投资的书籍,对那些数学公式和复杂模型烂熟于心。

它们也是许多基金公司用来进行投资管理的法宝。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采用这些你所敬佩的法宝的基金公司的业绩早已经输给了市场。

投资学与我们熟知的自然科学不同,它不是纯粹的智力游戏。一方面,投资的结果影响着投资人的未来利益,甚至有时候的盈与亏有天壤之别。另一方面,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很多,又很不确定,而且几乎都不为我们这些投资人所掌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投资就像是赌博了,你的智商和数学知识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

如果投资是一场赌博,那么胜利的关键就是你的心态。如果你的心态不佳,你很有可能会觉得买一只股票比选择一个爱人更难。而且,你很可能被某种情绪冲昏头脑,做出非理性的举措来。巴菲特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果是:事实上,人们充满了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年轻人,人们并不像理论上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的理性,存在着非常多的认知偏差。

你不妨回忆一下,自己投资中最大的亏损。大部分都是因为听信了小道消息,或者过于相信股评的预测,只想着贪婪地赚一笔,而没有理性地分析。愚蠢和贪婪的念头导致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你可能亏得一塌糊涂,肠子悔青了也无济于事。

巴菲特在数十年的投资中,目睹了多次这样的悲剧。所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忠告年轻投资者,一定要保持理性。

巴菲特保持理性的一个办法是排除干扰,去一间没有任何人的屋子里冷静思考后做决定。巴菲特认为华尔街那种环境里,人是没有办法保持理性的,因为每隔几分钟就互相叫一次价,甚至是人们都想跑到你鼻子底下报价。在这种环境里,你每天总想着要做点什么才好,这样的话你就很难坚持你的初衷了。巴菲特对此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如果你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每天更换处方以保持健康,你很快就会发现,医生烧光了你的钱,钱都进了他的腰包,你不但得不到健康,还病得更重了。

所以,年轻人应该离开这种不利的环境,离得越远越好。巴菲特是怎么做的呢?他在回奥巴哈之前,每半年就列出一个单子,上面有他要去做的事情,有很多要考察的公司。做完后,他就回到奥巴哈,仔细思考自己的投资。

今天,中国的大环境是股市热。越是如此,年轻人,你越是必须思考中间的风险,了解它,掌握它,从而避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

【忠告精华】投资不是智力游戏。你的智商可能超过160,但你不一定能击败一个智商120的人。理性才是你投资成功的关键。

【追求财富,但不可变成金钱的奴隶】

我想要的并不是金钱。我觉得赚钱并看着它慢慢增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们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财富。加上现在个人生活的改善,自我价值的体现,都是以财富的增长作为衡量标准,所以,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于财富的追求充满着热情。但,正如一句俗话所警示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我们无法正确地追求财富,就会被财富所伤。

为财富所伤,可不是一句虚假的恐吓。不少年轻人在金钱利益的驱动下,丧失了理智,把法律及道德置于脑后,不择手段地谋取财富:有的人以权谋私,利用工作之便贪污受贿;有的人铤而走险,贩毒走私以牟取暴利;有的人造假卖假,出卖良心来骗取钱财这种种不法行为都必将受到重责,而我们的人生也将被毁坏。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对于财富过于执著,甚至把追求财富、积聚财富当成是人生的唯一目标。这样的话,一旦失去财富,他们就失去了整个精神支柱。这样的人生无疑是可悲的。《哈佛家训》中讲到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盖尔65岁,一人独居,没有儿女,非常有钱。每天天刚亮,盖尔就开始拼命地赚钱,一刻不停。他从来不肯轻易花掉一美分的钱,所以为了避免婚礼花费,他放弃了结婚的念头。一天,一个穷人来找盖尔借钱,承诺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但盖尔仍然拒绝了。后来,他因耐不住这个穷人的纠缠,忍痛借给了对方十美分。因为日夜思念着那十美分,盖尔最终竟生病去世了。所以说,如果年轻人没有正确的财富观和金钱观,你就很有可能因迷恋金钱而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天天与金钱打交道,被称为富豪的巴菲特对财富和金钱有着自己清醒的认识。巴菲特年轻时就宣称自己想要成为富人,但他说:我并不是想要很多钱,我只是觉得让钱慢慢增多会是十分有趣的事情。

事实上,巴菲特从来没有为金钱而不择手段的想法。从小,他就牢记父亲的告诫不要做任何可能会登在报纸头版的事。也就是说,不要做违反道德与法律的坏事。巴菲特一生追逐财富,却从不以非法的或其他不正当的方式赚钱。

就拿缴税来说,今天很多人或有意或无意地逃税漏税,甚至越有钱越要逃税。但是,巴菲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主动纳税了。一天,巴菲特的父亲发现他在房间里填写一份表格,就好奇地询问。巴菲特说:噢,我在填写纳税申报表,爸爸。我已经向政府登记了我的收入,现在正在清算应缴税款。巴菲特的话,让父亲霍华德既意外又惊喜。他认为儿子的行为应该受到鼓励,就高兴地说:也许,我可以帮你缴纳第一笔税款。但巴菲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爸爸,我有收入,我交得起税,这是我自己的事!

你可能认为巴菲特现在已然是富豪,说他不迷恋金钱,对那些渴求财富的人来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是,巴菲特的回答是:我有一块黑色的画布,我还有许许多多的颜料,我得到我所想要的。现在我拥有较大数目的财富,但是,在多年以前,当金钱的数目较少时,我也拥有同样多的乐趣。

巴菲特希望年轻人创造和追求财富,但忠告年轻人不应该为金钱而疯狂,不要赚不正当的钱。他建议年轻人:不要有贪执财富之心巴菲特说过:活着,快乐最重要,亿万财富不会给人能力和成长,反而会消磨你的激情和理想。从一定意义上讲,金钱只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只有拥有乐观、自信、勇敢、勤于思考的品质才能收获快乐而丰富的人生。

所以,年轻人不要把财富看成人生的目的。我们要认清财富的实质,了解财富的无常不定,而不是把它看成永恒;了解财富在人生中的局限性,而不是把它看成唯一。否则的话,没钱时我们会因贫困而烦恼;有钱时又会因为担心财富失去而烦恼。这必然会让人生变得非常不幸福。

追求财富只是我们追求幸福的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今天多少对你我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我们不会改变什么,只不过是我们的妻子会过得好一些。其实,更多的幸福来源于心灵和精神的愉悦。

正确追求财富像巴菲特所说的追求财富,就是说年轻人要依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

只有通过勤劳、智慧获得的财富,我们才能心安理得地享用,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所以,在赚取金钱时,我们既要有金钱眼,又要有道德之慧眼。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能使自己已有的财富增长,又要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被金钱迷惑。

【忠告精华】追求财富是没有错的,但年轻人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渠道获得财富。爱财也是没有错的,但年轻人要爱之有度,做金钱的主人而不是它的奴隶。

【不管你有多少钱,少花点钱】

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2008年,股神巴菲特的个人财富从之前的100亿美元飙升至620亿美元,因此一举超越领衔《福布斯》全球富豪榜13年的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BC电视台的女记者贝基奎克给巴菲特打电话,祝贺他当选新的全球首富时,巴菲特幽默地表示:如果你想知道我为什么能超过比尔盖茨,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花得少,这是对我节俭的一种奖赏。

以节俭致富?这可不是玩笑话。作为大富豪,巴菲特的生活可不是我们想象的豪华又豪华,奢侈又奢侈,反而是简朴得近乎抠门。就连比尔盖茨都承认巴菲特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当BC电视台的女记者贝基奎克发邮件告诉盖茨巴菲特的言论后,盖茨幽默而谦逊地回复道:我很高兴将首富的位置让给沃伦。上周末我们一起打高尔夫球时,他为了省钱居然不买高尔夫手套,而是用邦迪创可贴。虽然打起球来不好使,但他省了数美元。我想这才是他当选首富的主要原因。本周末我们再一起打高尔夫时,我必须连邦迪创可贴也不用,一定要胜过他。

不少年轻人可能好奇巴菲特到底有多么花得少,我们不妨翻开他的传记《滚雪球》去看看。

巴菲特的生活比较简朴,一辆车子,一座多年没有翻新装修的房子,经营一家公司。他衣着很随便,西服总是挑选非常保守的裁剪方式,外套和领带没什么搭配可言。鞋子常常穿到磨损得很厉害。巴菲特曾经穿过一套价值1500美元的意大利西装,但只在极少数场合下他才会穿。妻子苏珊抱怨他不把衣服穿到非常破旧是不肯换的。周末,他通常会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T恤衫度过。

当第一个孩子苏茜出生时,以节俭著称的巴菲特把一个梳妆台抽屉改装成摇篮。第二个孩子霍华德出生时,他借来了一张婴儿床。

1960年,巴菲特前往纽约跟客户签合同,请客户拿出数十万美元给他打理投资。当时,他从纽约的广场饭店打电话给一位朋友,要这位朋友带给他6罐可乐,原因是这样他就不必为喝可乐而支付客房服务费。

哪怕是很少的钱巴菲特也斤斤计较。平时,他习惯以最优惠的折扣大量购买可口可乐,每次买50箱,每箱12罐。所以,他的车库门口总是堆放着很多可口可乐的箱子。而且,他十分留意自己生活中的开销费用,如手机费、房地产税、房屋修缮费,等等,他都会尽量控制并减少。

巴菲特一直开着一辆大众汽车,直到他的妻子认定这不利于他的形象,因此把他的座驾升级为一辆凯迪拉克。巴菲特换车之所以选择凯迪拉克是因为它有两个安全气囊,可以保证开车人和乘客的安全,而不是因为它贵。

奥巴哈共同基金总裁奥康纳回忆说:巴菲特总是说自己不需要打字机,一点也不需要,我向他推销了很长时间,最后他勉强答应购买一台。不过.

他并没有购买昂贵的总裁型打字机,而是选择了标准型打字机,就是那种公司的职员办公室都会放上十台八台的那种机型。

1999年,巴菲特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上,拍卖了他用了20年的钱包。他解释说:这个钱包没什么特别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我的西服是旧的,钱包是旧的,汽车也是旧的,1958年以来,我一直住在旧房子里,所以还保留着这些东西。

你可能对巴菲特的节俭感到吃惊,甚至怀疑他可能如葛朗台一样是守财奴。并非如此。巴菲特的节俭只是一种积极的、健康的生活态度和方式。这种节俭是传统美德,也是一种创造财富的手段。

巴菲特这种优秀的作风呈现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东面前,给人低调淡然的感觉。他让股东们都知道,巴菲特是我的合伙人,正在为我勤劳地工作。

他没有拿着我们的共同财产去为自己购买私人奢侈品,没有徒劳地浪费我的一分钱。这自然为他带来了良好的声誉,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当然,不管你有多少钱,少花点钱,其实也是巴菲特保住现有财富观念的体现。他把钱袋子捂得很紧,并把自己节俭下来的钱用于理性投资。所以,巴菲特以节俭致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说得通的。

众所周知,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推崇的美德,但遗憾的是,今天这个词似乎已经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了。现实是,大部分年轻人在溺爱中长大,享受着过多的美食和金钱,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早在2005年,《纽约时报》上就刊登了一篇题为《在中国买东西直到扛不动》的文章,写道:商店摆满了奢侈品中国人纷纷把钱花在了购买皮包、鞋、衣服甚至是主题公园郊游上。

的确,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已经对自己的浪费行为有些麻木了。

食物浪费随处可见,为追求面子不惜一掷千金,结果工资开下来,吃喝玩乐购,到了月底就成了月光族。没有储蓄,没有财务核算,一旦经济不景气,我们突然失业,生活就难以为继,或者如果有疾病,需要大额支出,我们就很难承受。所以,不管是为了节省钱生活,还是为了省下钱投资,我们都需要学会节俭,少花点钱。比如,只买必需品,不买奢侈不实用的东西;在打折的时段购买商品;买日化选家庭装;尽量在家吃饭,在外面用餐时坚持光盘原则,或者多余打包要注意,节约、爱惜物品绝不是坏事,但要有度。真正的节俭是把钱花得更有性价比,而不是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搞得一塌糊涂。年轻人应该以既不压抑合理消费需求、又不张扬奢侈浪费为标准,践行巴菲特少花点钱的忠告。

【忠告精华】节俭不是不花钱,做守财奴,而是,少花钱,不浪费。你的钱每花出一分都要确保有两分的利润,然后才可以花出去。像巴菲特这位奥马哈先知那样精打细算过日子,最终你会找到通往富裕之路的大门。

【远离信用卡,不要预支明天】

信用卡看似方便快捷,但养成刷卡的习惯并非好事。它会像滚雪球一样让你最终负债累累!

信用卡的出现,给许多年轻人的消费生活带来了便利。持卡消费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的一种时尚。但是,在舒爽地刷卡消费之后,年轻人是否意识到其中的危机呢?

张林是销售业务员,刚工作时,他看到办卡有礼品送,就办了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开始时,张林的月收入只有一两千元,所以他每月只刷个一两百元,还总会提前全额还清。久而久之,他就觉得信用卡真是方便实用,所以,陆陆续续地又办了11张卡。信用卡越来越多,刷卡消费又很痛快,张林越来越依赖信用卡。对于还款,他总觉得能还上最低还款额就行。他不知道,那些没有还上的信用卡债正在慢慢累计利息。

6年转眼过去,张林工作仍不太稳定,也没有储蓄。其间,他还全脱产学习了一年,而这一年里他花钱全靠信用卡,还钱则全靠拆了东墙补西墙,刷了A卡,用B卡提现还账。上个月,张林已经还不出信用卡的最低还款额,并累计欠下了各家银行本金加利息累计达20万元,正遭到银行催债的夺命连环caU。多家银行称,如果张林再不还钱,银行将以信用卡诈骗的罪名起诉他。

张林无钱可还,悔不当初。当初只知道有了信用卡,可以今天花明天的钱,哪想到后来债越背越多,越来越还不起信用卡在生活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如果我们不控制自己花钱的欲望,那么刷爆信用卡的坏习惯总是让我们背负越来越多的债务,让我们变成卡奴,导致个人财务崩溃。这些债务影响了我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如果还不上,我们还可能有牢狱之灾。

巴菲特很清楚这一点,因此不赞成年轻人使用信用卡。当女儿苏茜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用信用卡时,她也决定申请一张。但巴菲特劝告她,信用卡的年利率高达18%20%,不留心使用的话,会让她破产。

20xx年,巴菲特在自己亲自策划指导配音的动画片《巴菲特神秘俱乐部》里,化身神秘俱乐部的主任,与几个有想法、有激情的孩子一起讨论如何投资和理财,其中就谈到了信用卡。

巴菲特问狂刷卡的小男孩周安仔:你想过怎么还卡上的欠债吗?周安仔满不在乎,因为他的信用卡还款最小额度几乎是零。

巴菲特心知最小额度还款意味着高额利息,如果延期还不上还有超额罚金,所以他严肃地说:用信用卡,就像是一个人坐在漏水的船里一样,海水不断地涌入,却用一个非常小的茶匙从船里向外舀水。不等舀完,船就沉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无节制地刷卡消费,就会如一个半身浸水的遇难者那样,欠钱的利息会像海水一样渐渐漫过头顶,而他怎么挣扎也难以逃离!

所以,他建议周安仔:与其付给银行利息,不如开~个账户,每月往里存钱,然后再买你想要的东西。这样,银行反而得付利息给你!

股神巴菲特远离信用卡的忠告,提倡的是一种善于理财、适度消费的理念,这种理念无论对任何人都是必要的和善意的,对于当今的年轻人尤其重要。不过,由于要买房买车,年轻人可能并不能如巴菲特所忠告的那样完全地拒绝信用卡。所以,年轻人应该谨慎冷静,合理地使用信用卡。

建议使用一张或最多两张信用卡,按时全额还款,让额度慢慢累计提高就是够了。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发现朋友办了很多信用卡,平时拆了东墙补西墙,苦不堪言。她想起父亲的教诲,但彻底不用信用卡又不方便,就决定只保留一张信用卡,平时尽量用现金。

这种给信用卡瘦身的行为是很明智的。因为如果你有若干张信用卡,那么总的信用额度就会超过合理的范围,造成年费浪费,并有可能负债过多。

此外,持有不同银行的银行卡,容易造成资金分散,对账、换卡或挂失,又要奔波于不同的银行,无端浪费精力。

对于信用卡的使用,年轻人最好计划清楚,可以是一个月内的各项固定支出。如果使用信用卡购物时,要加倍小心,量人为出,做好还款的规划,不要扰乱自己的生活。

总之,年轻人要想实现财务独立,应该谨慎对待信用卡。节制消费,不要成为卡奴。

【忠告精华】使用信用卡应该谨慎,放开刷可能会让你破产。千万不要对对账单置之不理,要及时还款。

【即使只有1美元,也不借钱举债】

即使在只有1美元的时候,我也不去借钱。

我们上一辈人不喜欢借钱,更喜欢存钱,因为更多的存款意味着更安全和更富有。在他们看来,借钱,是难以启齿的,是贬义词。但是,如今年轻人的金钱观与父辈们大相径庭,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借贷。除了向父母借钱或向银行贷款来购买车房,不少年轻人可能还申请了银行的消费贷,网上人人贷等。

公务员戴明就是如此。大学毕业后三年,戴明已经获得了身为一名青年人所需的三大成功要素:一份政府工作,一套房子和一个好老婆。但是,只有戴明夫妻知道,他们的美好生活有个阴影,就是为了买上海的房子,戴明申请了一大笔抵押贷款。现在戴明工资的一半多要用来还月供。平日里购物、下馆子这些消费都不可少,节假日还要出国旅游,因此经济有点紧的戴明又申请了消费贷。眼看债务变多,戴明决定贷款炒股,让钱生钱。

任何形式的贷款,都是供我们在资金周转不开时使用,以实现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如果你沾染上贷款的瘾,或借钱举债过多,你的经济稳定必将受到威胁。就算你有经济能力一次性付清全款,但若过度使用借贷,利息和管理费也是一笔花销,可能并不划算。

可能有些人会说:我借钱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投资,通过买房或者买股票等来赚取更多的钱。这种说法看似很聪明,但是理财高手巴菲特却没有做过用借来的钱去赚钱这种事情。他知道这样做其实风险很大,因为没有人能保证每一笔生意都赚钱,如果没赚,本金也损失掉了,那么这个大窟窿怎么去填补呢?最终,你只得沦为债务的奴仆来偿还。

所以巴菲特忠告年轻人,无论何时不要动借债的念头。借钱去买证券或股票并希望快速挣钱的决策其实是一种投机,并不理智。

在经营公司的时候,很多年轻人在创业或管理企业时,可能认为运用财务杠杆是谋求公司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即使付出较多的利息也是情愿的。

但巴菲特不这么认为。巴菲特同样坚持尽量避免负债,觉得如果利息支出的比例过高,可能会使一家公司破产或倒闭。

贝尔斯登银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贝尔斯登成立于1923年,曾是美国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和全美最大的债券承销商,股价最高时达到159美元每股。贝尔斯登的银行债务的杠杆比率比较高,2006年资产负债表就显示该年利息占营业收入的70%,到了2007年末贝尔斯登因次贷危机的冲击,利息支出已经高达营业收入的230%。即使贝尔斯登把公司所有的营业收入都拿出来也填补不了这么大的缺口。2008年初,客户出于谨慎纷纷撤资,贝尔斯登面临资金流尽而死的命运。最终,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这一古老而辉煌的企业,避免了其破产的噩运。

身为企业的管理者,你必须考虑每个决定背后的连锁反应。如果你大举借债,却无法按期偿还,结果是危险的。其实早在1987年,巴菲特就曾对是否举债有过清醒的认识。1987年,他在给股东的信中写道:尽管我们对于通货膨胀持悲观看法,但我们对于举债的兴趣仍相当有限。可以肯定的是,伯克希尔可以靠提高举债来增加投资报酬,即使这么做我们的负债比例仍相当保守,就算去应付比1930年经济大萧条更坏的经济环境我们也有信心。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去这样做。我们要的是百分之百的确定,因此,我们坚持一项政策,那就是不管是举债或者是其他任何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在最坏的情况下得到合理的结果,而不是在预期乐观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效益。

在巴菲特看来,只要是好公司或好决策,就算不靠投资杠杆,也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事实上,巴菲特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每年的利息支出仅占营业收入的8%,箭牌公司的利息支出仅占7%,波仙珠宝公司没有负债,利息支出为零。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点额外的利润,就把企业最重要的东西暴露在不必要的风险之下。借钱生钱的说法并不正确,尤其是持续借钱,非但不会生钱,还可能使公司陷入债务泥沼。这是愚蠢的、不适当的行为。

上述道理放在家庭财务或个人财务的情景中同样适用。就拿年轻人现在最热衷的信用卡、房产贷款和购车贷款来说,使用银行卡,其实也是一种借钱,虽然方便,但仍需付出利息,使用不当很可能负债。向银行按揭买房,是很多年轻人的选择,但之后你就会发现,这是一件苦恼的事情。鉴于目前房产是生活必需品,还有投资的价值,这一项还算可行。

最可怕的是汽车贷款。汽车是个纯粹的消费品,而且还在不断贬值,贷款期越长,汽车价格下降速度越大,你就越可能陷入尴尬。再加上每个月养车要一千多,再还贷一千多,这样每个月大部分的收入都砸在车上了。万一再碰上你工作变动、生病住院等情况,还款就出现了问题。所以,年轻人最好不要借钱买车。如果要买,最好的办法是合理存款或精打细算理财,以筹集资金买车。

简而言之,年轻人要慎重对待借贷问题,牢记巴菲特的忠告,尽量避免负债,要从长远考虑,平日里多储备一些备用资金,以备不时之需。这样不仅会减少做奴的感觉,也会感到生活中的轻松和美好。

【忠告精华】年轻人尤其要慎重对待债务问题。即使是为了投资的目的而去借贷,风险也是很大的。

【今天节俭1美分,未来理出10亿元】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

20世纪80年代的某一天,沃伦巴菲特在电梯的地板上捡起了一美分。

所有人都惊讶不已,大富豪还在乎这一美分?巴菲特笑着说:这是下一个10亿美元的开始。

在巴菲特看来,节省下来的都是利润,都是赚的。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节省下来的1美分只放在钱包里可不能变成10亿美元,应该让钱生钱。

试想一下,如果巴菲特把所有省下的钱都放在家里,今天他可能不会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富豪。

年轻人千万不要以为有钱了才能谈得上理财。对于时下的月光族,没有任何储蓄的年轻人来说,你首先要做的是削减消费,强制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动辄上万的投资门槛,使大多数年轻人只能望之兴叹。不过,如果你不做点什么,那未来几年你将面临结婚、子女教育、购房购车等问题,开支会逐步加大,负担会更重,因此,我们应该先打点好自己的财务收支。

一个好办法是养成记账的好习惯,即把你每天的花费都记在账册上,月底分析你的钱花在了哪里,并有针对性地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比如,通过记账,去统筹自己在外出就餐、休闲娱乐及服装饰品的花费,如果比例高,年轻人就必须削减每月不必要的消费支出,将每月日常开支占比下调。久而久之,我们就既能保证正常生活开销,又能节制一时冲动的购物行为,省下不必要的开销。记账变成习惯后,每月就会形成较为固定的结余,可以为实现未来的理财目标如养老、子女教育金做准备。注意,人情往来和再教育的资金应该相应留存,为以后的生活和事业打好基础。

有了钱就存起来,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把钱存在银行反而亏钱,在今天已经是事实了。如果我们继续把钱放在银行,只是在慢慢削减我们的财富。巴菲特建议年轻人把省下来的钱用于投资。

在苏茜和霍华德少年时,巴菲特夫妇都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苏茜和霍华德懂得攒钱,不过霍华德是把钱放在盒子里,而苏茜则把钱拿去投资朋友的生意一个卖柠檬水的小摊子。柠檬水的生意不好做,顾客只是几个同学和家长,苏茜勉勉强强拿回了本钱,遭到了霍华德的嘲笑。

巴菲特听说了此事,夸奖了苏茜,因为苏茜的生意虽然不顺利,但有投资头脑,这就很好。如果一个人像霍华德那样只把钱攒起来,钱没有创造新的钱,甚至还会随着通货膨胀贬值。

所以,待年轻人有了一定的储蓄,你可以先选择门槛低的理财方式。比如,每月用工资的20%进行基金定投及货币基金。这两种投资方式资金的起点都比较低,收益稳定安全。就拿基金定投来说,基金的购买起点低,而且每月从银行卡里直接划走需要资金,这样既能避免多消费、乱消费,还能以每月的小积蓄为将来做打算。当然,这一阶段,你总的投资金额不要超过工资收入的1/3,以保证你的生活不受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在所有曾参与定投的投资者中,能坚持下去的只是小众,然而正是这些小众的收益非常丰厚。所以,年轻人做基金定投,应该像巴菲特做价值投资长期持有一样,坚持下去。

若是年轻人有充足的资金,此时投资理财要牢记巴菲特的一些原则,比如明确安全边际。在自己的能力圈范围内投资,不投机,不迷信,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财方式。

建议年轻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八道风险承受能力测试题,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投资者。很多年轻人觉得股市挣钱,就把钱全部都放在股市里,没有考虑到父母、子女,没有考虑到家庭责任,这个时候他的风险偏好偏离了他能够承受的范围,是不正确的。了解你的个人风险承受度,合理分配自己的储蓄、股票、债券、基金、信托、保险、不动产等各种金融产品,最大程度地获得保障和增值。没有最好的理财方案和理财产品,只有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和理财产品。

年轻人,仅仅满足于用努力工作换来高薪,却不关心如何有效地将高薪花出去,用钱来挣钱,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就算你是工作狂,若不懂节俭,不理财,不制定具体的收益支出及投资计划表,多年后你也实现不了财务自由。巴菲特说得好,金钱是一种可伸缩的资源,让它流动起来,才能成为我们的摇钱树。所以,越早开始投资理财,你越早能收获财富。

【忠告精华】省下来的每一分不必要花费的钱,都使你多一分钱为未来做投资或花在你更喜欢的事情上去。

【财富是时代的票根,应投放到社会中去】

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到社会中去。我不主张把钱留给孩子,特别是在我们的资金可以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之时。

2006年6月26日,巴菲特在纽约公共图书馆的捐赠仪式上,宣布将在未来几年中逐步向部分基金会捐赠自己资产的85%,在当时共计370亿美元。

其中5/6将捐赠给全球最大的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他要求自己捐赠的资金必须通过各个基金会造福于人类,而不是供基金会维系自身的长期生存之需。

在捐赠仪式的发言中,巴菲特这样说道:50年前,我的几位家人和朋友坐在一起,把10.5万美元合伙交到我手里,断定我会比他们在积累财富方面做得更好。50年后的今天,我坐在这里思考的是谁在分散财富方面可以比我自己做得更好。这很合理。遗憾的是,人们总是没有坐下来想这个问题,而总是说谁可以经手我的钱。人们把钱交给某位专家,却似乎没有想要在慈善方面做点什么我一直认为钱就是一把票根,应该投放在社会中去,我不主张把钱留给孩子,特别是我们的资金有助于60亿比我们贫穷的人之时。

而且,我的妻子支持这样观点。

慈善事业首次出现如此规模的捐款,巴菲特的决定震撼了亲人和世界。

因为早年巴菲特曾以抠门闻名,对自己、对亲人莫不如此,就更别提对外人了。然而,巴菲特并不迷恋占有财富,他赞同安德鲁卡内基的观点从社会获取的巨大财富必将有一天重归社会所有。他曾说过:在50年前,我和太太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获得的财富已经可以使这个家庭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所以我希望能将赚到的钱回馈给社会。因此,他不主张把钱留给孩子,而是决定死后把钱捐出来。巴菲特之所以强调死后捐赠,是因为他认为钱留在他手里实现复利增长,要比直接捐赠出去对社会更加有益,这样他就有更多的钱去回报社会。

然而,2004年,在心爱的妻子苏珊离世之后,巴菲特开始转变想法。巴菲特说:最初我考虑我太太一定比我活得长,一方面她更年轻,另一方面女性比男性长寿,因此当时我设想遗产多半由我太太支配,很有可能成立一个名叫沃伦巴菲特基金的慈善基金。对此我非常放心,因为我太太乐于助人,她喜欢将财富捐赠给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在这方面她做得非常好,我完全没有顾虑。现在,苏珊早亡,巴菲特必须自己来完成这项任务了。而且,巴菲特意识到死后才捐赠就好像是白王后的明日果酱,也就是说捐赠一直在延期。他开始考虑是否要在今天兑现明日果酱。

随后,在2005年12月,巴菲特在哈佛商学院的一次讲座中表明,他觉得自己继续保持基金会的复利增长不是在对社会做贡献,所以他考虑更多的是把这些钱捐赠出去。当时,这只是一个想法,还没有形成具体的计划。经过半年多的思考和筹划,2006年夏天巴菲特最终做出了上述的决定。

然而,在中国,大多数人对公益事业则表现得比较冷漠。胡润报告显示,20xx年中国前100位慈善家总计仅捐款8.9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前50位慈善家去年共捐出77亿美元,其中仅Faceb。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妻子就捐献了近10亿美元,超过中国前100位慈善家的捐款总额。

今天,无论我们的资产多少,大部分人还是把钱花在了购买DRC葡萄酒、爱玛仕手袋和凯迪拉克汽车上。回馈社会这个词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还是一个很生疏的词,甚至根本没有这个意识,也不会把财富当成一种责任。

年轻人,不妨想一想我们是多么幸运。如果我们出生在几百万前,只能当了野兽的食物。如果我们早出生六七十年,可能葬生在战火的硝烟中。幸运的是,我们出生在当代,有好的父母,享受良好的教育,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一个美满的家庭。虽然我们未必有巴菲特挣得多,但我们仍然很幸运。

我们的幸运其实是来自前人栽下的树。个人的成功,更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和协助。正如巴菲特所认为的,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很大程度上是这个社会给予的,和我的付出相比,我得到的物质财富多到不成比例。

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良民,可有的人去伊拉克战场服役,有的在自己园区辛勤劳作,不像我一样得到疯狂的回报,我已经拥有了生命中的一切。

所以,巴菲特建议年轻人,在享受这份惬意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种更多的树。

年轻人,想一想那些在山区、在非洲的人,他们没有像我们一样中卵巢彩票,命运坎坷,没有办法饱腹,无法接受教育,甚至身体都不强健。

难道我们不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吗?在追求财富积累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有一份责任感。只有拥有了责任感,财富才能发挥更加积极的意义。

慈善事业不只是哪一个年龄段,或者是哪一个阶层的工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可能非常关注企业的发展,但是并不是说慈善就做不了。

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大家做慈善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国情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是我感觉大家的心是一样的。

很多时候慈善事业被称为富人的奢侈品,是富人才能享有的通过金钱改变他人命运的专利。所以,年轻人都觉得做慈善、做善事是有钱人的事情,自己没什么钱,慈善跟自己没关系。

巴菲特不这样认为,他希望年轻人牢记一点,慈善本身与金钱和地位没有关系。慈善的是心,而不是金钱。

2007年2月16日,刚刚卸任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得克萨斯州的庄园里举行一场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的慈善晚宴,邀请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富商参加。巴菲特也在其中。

晚宴将开始时,一个名叫露西的小女孩捧着自己的储蓄罐希望能将其捐赠出去。因为她没有请柬,保安不让其入内。露西说:这里不是举行慈善晚宴吗?我们是来表示我们的心意的,难道不可以吗?慈善的不是钱,是心,对吗?正巧巴菲特看到了这一幕,他深受感动,带着露西进了慈善晚宴。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女孩露西成为了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也成为了当晚的主题。

的确,爱心是不应该区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有行善之心,即使你物质上一无所有,精神上也是一个百万富翁。当你资助他人的时候,同样捐出的还有救人济世的美德、善解人意的真诚,以及温情守望和社会责任。汶川地震时,成都市中心的义务捐赠现场,捐赠的人络绎不绝。在拥挤的捐赠人群中,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将自己积攒的硬币和一张百元钞毫不犹豫地全部投进捐赠箱并默默离开。这名乞丐的脸上展现幸福的笑容,他为自己还有能力做善事而感到满足。

你看,每一份捐助都是可爱的,无论多寡。你捐助数目可能不是很大,但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和牵挂,饱含对他人的深切关怀和同情。这种捐赠哪怕数量不大,也能让他人得到巨大的心灵安慰。

然而遗憾的是,在扭曲、庸俗的慈善观下,大多数年轻人对慈善有很多错误的认知和做法。有些人觉得捐得多自己没那能力,捐得少又觉得没面子。有些人虽然捐钱,但是更多是一种展示或炫耀,缺乏体温一样的关怀,甚至还有一种功利性心理。这种捐款所能表现的人道主义情怀早已大打折扣,不值得提倡。

要知道,慈善的本意其实就是彼此关爱的一种心意,应该是一种纯心,即最真诚、最自然的回馈。我们不应该将一些功利性因素,如社会荣誉、功利回报等夹杂到捐赠追求中。巴菲特在这一点上是年轻人的榜样。他没有建立什么沃伦巴菲特基金会、巴菲特医院辅楼,没有把自己的名字冠到一项大学奖学金或一座大楼上。

当记者问:为什么你从来不将自己的名字贴在医院墙壁上,也不曾在慈善聚会上坐在最前排的显眼位子上?巴菲特坦诚而幽默地说:对于我的名字是否出现在捐款名册上或者某个纪念碑上,我认为毫无意义。这并不是谦虚或者仁慈的表现,而是从心里我根本就不在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投资取得骄人财富是一项成就,但是利用这些财富在建筑物上刻上名字或者让别人感激你、赞美你谈不上是成就仅仅把慈善看成富人的特权这件事,也是年轻人的一种片面认知。巴菲特曾举出很多数据证实了平民慈善或小额慈善的重要性。

巴菲特说:在美国,如果深入统计数据,你会发现国民生产总值的2%都进入了慈善领域,而中产阶级的捐款相对他们的收入其实比富豪更加慷慨。他还说道,犹他州的捐款比率在全美国是最高的,因为当地有摩门教。

这并不是因为摩门教徒更加有钱,原因是他们的信仰支持捐款行为,于是教徒们贯彻信念。巴菲特认为在大众关注和受益的领域,例如医学研究的投入上,中产阶级的捐款所占比重最大,富人反而不及。甚至,如果仅仅从收入上看,富人反而是最不慷慨的。

所以,年轻人不要把慈善公益当成富人、名人或显赫人士的特权。只要我们有公益之心,能帮助他人就是一种好事。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参与慈善,无论是参与当地的教育、医疗、环保,或是其他领域的慈善工作,这种行为所产生的精神力量会是巨大的,而且从长远来看,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行为模式。

想一想,在汶川地震时,名人或名企的确捐了很多钱,但不可忽视的是,红十字会或其他公益基金会筹集的钱,多来自全国各地普通人的捐赠和全球爱心人士馈赠。他们可能根本没有什么积蓄,或者只是稍稍宽裕。但是,当他们意识到这些钱或物或许能帮助地震中受难的人时,他们放手捐了出来。正是这一笔一笔的捐款,最终变成了一笔巨大的物资,改善了不幸人们的生活。

不通过慈善谋求个人表现,这或许是巴菲特阅尽世事后,油然而生的一种内心确信。希望年轻人能牢记巴菲特的忠告,有关爱之心,用心去捐赠,无论捐助多少钱,你都是在做慈善,你就是慈善家。

【忠告精华】如果我们的社会多一些用心捐赠的慈善者,少一些用钱捐赠的慈善者,多一些真诚的捐助活动,少一些工于心计的捐赠秀,那才是真正的慈善。

【尽己所能去关爱他人】

我们不能光坐在弱者的面前唱赞美诗表同情。

年轻人有仁慈怜悯之心,同时也要有行善之力和救人之举,正如巴菲特所说我们不能光坐在弱者的面前唱赞美诗表同情,仅此这样如何去改善不幸人的生活呢?

有句话说得好,有多少种爱的方式,就有多少种慈善的方式。巴菲特建议年轻人,找到你自己关爱的点或希望帮助的对象去提供你力所能及的帮助。

早年,巴菲特做慈善的主要方向是防止核扩散。在他看来,核战争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人类最终都要面临这个问题。降低它发生的几率是一件值得去尝试的事情,它可能会使这个世界变得完全不同。所以,巴菲特每年都给泰德特纳的核威胁倡议组织NTI捐赠500万美元。后来,由于核问题解决乏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巴菲特将慈善的目的主要集中在人口控制问题上。他声称:即便是人口过剩,我也不会剥夺女性生产的权利,即便这个星球只有两个人,我也不会剥夺其选择的权利。即使我有7个孩子,我也不会把孩子的数量和人口过剩的问题扯在一起!现在,巴菲特把钱捐赠给了相信每个生命都有平等的价值的盖茨基金会,致力于在全球健康和教育领域减少不平等,改善人类的生活。

巴菲特的慈善捐款真实地显露出他的价值观和信仰。这种更人性化的回馈与仅仅填写一张支票的做法不同,是一种良性循环的开端。

事实上,我们读过《滚雪球》会发现,巴菲特家族每个人在不同的领域和问题上用自己的方式帮助着不同的人。比如,巴菲特的姐姐多丽丝创办了阳光女士基金会,主要帮助那些家庭暴力的受害者、生活贫困的人和面临危机的家庭。巴菲特的大儿子霍华德擅长的是农业,他在世界各地尤其是非洲开展各种项目,亲自传授当地人耕种的技术。巴菲特的小儿子彼得巴菲特通过所擅长的音乐引发人们去关注印第安人的现状。后来他与妻子建立了N。V。基金会,援助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两个西非国家的女童。

所以,做慈善其实有很多方法和模式。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把慈善仅仅定义为富人捐款。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有很多人从生活和经历中受到启发,自发组织或参与到捐助活动中。

在厦门打工的80后女孩汤玲玲从小就喜欢看书。她得知山区的孩子缺少书籍,不希望山里的孩子因贫困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就决定为孩子们捐献图书。汤玲玲说:大事交给大能耐的人做,为孩子们建一个可以看书的地方,我们小能耐的人,应该能把它做好。

为了帮助孩子们找到有帮助的、有用的书,汤玲玲和其他朋友亲自挑选书籍,还就每一本书和书商们讨价还价。而为了帮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户,她从月租1200元的单身公寓,搬到了月租200元的民房;为了多给孩子们买一本书,她基本不买化妆品。

迄今为止,汤玲玲和其他志愿者购买和募集数万图书,在甘肃、四川、贵州、广西等山区筹建了14个中小学图书室,还打了一口井。

汤玲玲做这些不求回报,她最后说:孩子们不需要知道我,只要记得,在他们弱小的时候有很多人帮助过他们,小小的心里种下感恩的种子,他长大了就是个很棒的人了!

当我们踏上社会时,时时刻刻能够帮助他人为别人让个座,在别人需要时伸以援手,这些微小的事情也是一种慈善。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并且把爱心以实际行动传递给别人,就会发现,自己真的很快乐。而且,自己的行为无形之中会影响其他人,让其他人也来效仿。当你找到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默默去做,就可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潮流。巴菲特对此非常赞成,他认为一旦我们开始了,捐款和善举都会随时日增多。

也许一个微小的慈善只是一片绿叶,可是当绿叶汇聚成森林,我们的社会还会不美好吗?

【忠告精华】年轻人不仅要有善心,更应该把善心变成行动,尽己所能去改善不幸人的生活。

【健康是最值得投资的股票,越早开始越好】

健康是最值得投资的股票。

当下许多年轻人认为,青壮年时期正是精力充沛、积累财富的好时机,所以他们拼了命地奋斗。然而,在为了梦想拼搏的时候,他们往往忽视了一个关键的东西健康。

29岁的蒋擎在深圳工作,是一家外企的中层管理人员。他每天都在为生活为事业奔忙。蒋擎早上7点30分起床,不吃早饭就赶到公司。到公司后,他对着电脑一坐就是一上午。中午时间紧,他从不出去吃饭,要么叫外卖吃盒饭,要么就泡点方便面凑合。晚上下班,蒋擎常有应酬,得陪客户喝酒、泡吧,一般午夜才能回家休息。

父母常责备说蒋擎不注重健康,但蒋擎无奈,他说:我当然知道健康的重要性,但每天工作太多,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唯独没有时间去考虑健康,更别提实行健康计划了。

如果按照蒋擎这些年轻人的思路,我们大致可以把人生划分成年轻时拼命,年老时享受这样两个阶段。不过,等到我们年老、想享受人生时,却往往遗憾地发现,自己的身体早已经不堪重负了。

最新的医学研究甚至告诉了我们更残酷的事实,即由于年轻人的生活不合理,许多疾病的患病对象开始年轻化。例如,冠状动脉疾病,一般患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人都是50岁以上的人,但是现在患有该疾病的年轻病人越来越多。不容忽视的是,这些年轻人在心脏病发作后,死亡率比中年病人要来得高。

巴菲特认为这种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换命是年轻人最亏本的一项投资。巴菲特最重视健康,他忠告年轻人,健康比财富和名誉更重要。因为一旦我们没有了健康,就失去了享受财富与名誉的资本。而且,巴菲特从投资者的角度认为,健康是最值得投资的股票。

我们不妨来算一笔账,就能明白巴菲特此话中的投资智慧。20xx年,巴菲特的身家是470亿美元,而之前一年,他以敏锐的投资洞察力为个人资产增加30亿美元。如果按照过去45年平均20%以上的投资收益率来算,巴菲特健康的一年就能多为他创造100亿美元的财富,这相当于他前65年人生创造的财富总和。

身为公司的CEO,巴菲特的年纪已经非常大了。绝大部分投资大师和世界富豪早在80岁之前就退出日常经营管理,巴菲特却依然战斗在第一线。

2009年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79岁高龄的巴菲特连续工作一整天依然神采奕奕,连续回答问题4个半小时依然侃侃而谈,思维敏捷。20xx年,他仍以82岁的高龄掌管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当时公司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对此,他的看法是人健康,脑不老,就算年纪大了,也是企业的珍宝。

巴菲特幽默又睿智地说:超级明星经理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宝,我们怎么能够仅仅因为生日蛋糕插满太多的蜡烛就将其抛弃。多年来,我们的经验表明,新出校门的MBA工商管理硕士和这些老年明星经理人相比简直差远了。他们的学术研究成绩看起来好得惊人,作为经理候选人求职时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但是他们往往缺乏老经理人那种个人对公司的全身心投入,也缺乏老经理人那些基本的商业智慧和实际经验知识。事实上,巴菲特不但不言退休,80岁大寿时他还告诉《华尔街日报》的记者:我打算工作到100岁以后。

年轻人,牢记巴菲特先生的忠告关注健康,投资自己,是回报最大的一项投资。要知道,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先决条件。一个虚弱、没精打采的年轻人,虽然有可能过上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但是,他很难成为一个领导者,也几乎不可能在任何重大事件中走到前列。有良好的健康状况才可以提高我们个人的生产力。

提升自己的健康状况,年轻人首先要做到的一点就是改变态度,要像重视投资一样重视健康。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行动。对股票投资不重视,把买股票当成买彩票、不懂得认真经营的人,是几乎不可能仅凭运气成为富豪的。如果健康是一只股票,我们就应该重视它,长期地拥有它。所以,年轻人要改变之前那种自以为是铁人,完全不把健康当回事的态度。事实上,我们最初忽视健康,源于一种盲目的自信,即自以为钢筋铁骨。有些人连着通宵一周,一天只吃一顿饭,疲惫至极时小睡几个小时后,就又是满血状态。这使得他们有一种我身体很好,很能折腾的意识。但是,等到有一天身体抗议的时候,年轻人才明白再厚的底子,也有挥霍完的一天。

只要你现在意识到了健康问题,并及时调整作息,就能保持一种健康的平衡。养成每天固定时间的锻炼习惯,每天锻炼一小时,身体就会大大不一样了。

万科的总裁郁亮在公司里被戏称为万科运动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他自己也非常享受这个称号。据说,20xx年,郁亮意识到了自己的健康问题,决定开始锻炼,并把登上珠峰当作自己50岁的生日礼物。20xx年,他50岁生日还没到,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而郁亮也一改之前的中年发福的形象,显得瘦削干练。有人请他对自己如今达到的人生高度做出评价,是3000米、5000千米,还是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郁亮认为自己站在珠峰大本营的5200米处,他解释说:我现在体重回到大学时代,体能比年轻时还好,感觉自己是青春再出发。

年轻人还要认清的一个事实是,你不是没有什么时间去提升自己的健康,而是你就算有时间也不去考虑健康,做健康的事情。比如,晚上有些人宁愿坐在电脑前看肥皂剧,也不愿意去小区或街心花园散步。所以,别说加班忙、累、没时间,你有时间去和朋友豪饮,有时间去唱卡拉。K,难道真的没时间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健康吗?

此外,大多数人把提升健康当作是一项很花费成本的事情。事实并不是如此。你没有必要花重金去健身房,或者去买高级装备登山。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有度,适当锻炼,有效休息,那就有一定效果了。

年轻人,别等到只能像个老人一样慢慢行走时,才嫉妒别人能登山、下海;别等到只能躺在床上吃药打针时,才后悔透支了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早早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越早开始投资健康越好。

【忠告精华】忙碌的年轻上班族要对健康抱有正确的认识,即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关注健康就是积累财富。

【照顾自己唯一的身体,要像保养汽车一样细心】

应该像保养汽车一样保养你的身体,这个回报是超出预期的。

20xx年9月,80岁高龄的巴菲特乘坐10多个小时飞机,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一落地,他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三天近40场活动的行程,全程精神抖擞,未露一丝疲态。央视《对话》节目采访巴菲特时,人们发现,巴菲特走路大步流星,握手非常有力,对话过程中对各种问题反应迅速而且表达清晰流畅,令人惊叹。巴菲特的敬业和健康的体魄给中国媒体和企业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年轻人可能会问:巴菲特如此高龄时,他的身体和头脑还如此健康,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巴菲特的答案就是像保养汽车一样细心照顾自己的身心。

巴菲特曾经给大学生演讲,讲到16岁时,他只关心两件事:女孩子和车子。和女孩子交往不是巴菲特的强项,于是他把心思都放在了车子上。

然后,他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16岁那年的某天晚上,一个神仙出现在他面前,说: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车,我都会给你。明天一大早,这辆车就会扎上红绸彩带送到你家里。巴菲特欣喜之余,谨慎地问:怎会有这样的好事,有什么条件?神仙回答:只有一个条件。这是你这辈子能够得到的唯一的一辆车,你要用上一辈子。

年轻人,如果你是巴菲特,只能拥有唯一的一辆车,你会怎么对待这辆车呢?

巴菲特回答说:我会把操作指南仔细地研究好几遍,我绝对会把它老老实实地停在车库里,绝不会任其在外风吹日晒。哪怕稍微碰了一点点小坑,或者稍微有一条细细的刮痕,我都会马上去修补好,因为我担心会引起生锈腐蚀。我会像照顾婴儿一样去照顾这辆车,因为这是我这辈子唯一的一辆车,我得用上一辈子。

巴菲特顿了顿,忠告年轻的大学生说:对待你的身心,你应该和对待这辆车一模一样。你只有唯一的一颗心,只有唯一的一副身体,你得用上一辈子。如果你好好对待自己的身心,很容易会用上很多年。但是如果你不好好照料自己的身心,过了40岁之后,你的身心就会成为破铜烂铁千疮百孔,就像一辆开了40年却没有好好保养的老爷车一样。

看到这里,年轻人,你是不是有所感触呢?

不少年轻人都认为自己身强体壮,免疫力强,抵抗力好,能吃能喝能睡就没病。即使患了小病,坚持一下就挺过去了。甚至,有些年轻人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不规律的三餐,甚至几天几夜不睡觉当成引以为豪的事情。这种种认识无不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

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是这种不良的、无知的生活方式正在让我们付出代价。一项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死亡率最集中的年龄段是30岁~50岁,高等知识学历的人的平均寿命仅58.5岁。那些长期在电脑前工作、缺少户外阳光运动和饮食结构不均衡的年轻上班族,患上颈椎增生、骨质疏松、微量元素缺乏和脂肪肝等的情况尤为突出。可以说,大多数不注重身心健康的年轻人,实际已经陷入健康负债之中。

年轻人,身体是我们一出生就有的巨额财富。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它的听话,而忽视它的存在。正如巴菲特所说的,身体只有一个,我们要照顾好它。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有三心二意,即要多一点细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耐心,还要加一点留意,加一点注意。

具体来说,你可以把身体当成自己的朋友,多关心它,加深与它的感情。身体讨厌生病的心情和我们是一样的,它只有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才会使用病这个笨办法来提醒我们对它的关怀和关注!所以,在日常生活我们要多关注身体的反应,了解它的需求。

比如,酒喝高了,狂吐一番,要多难受有多难受。这就是身体给我们的信号。也许你用几粒应急的胃药就缓解了不适,但你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应该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更不要暴饮暴食,这才是对身体的关心。下次,我们一定要留意,做到节制,不要让同样的事情发生。

巴菲特把这称作是只有生病时才会明白的道理。一次,巴菲特的女儿苏茜去参加同事的升职庆祝会。在聚会上,苏茜没管住自己的嘴巴,把冷热食物混在一起吃,加上又喝了酒,结果回来后上吐下泻。苏茜遭了大罪,对巴菲特说:爸爸,这次我明白了两个道理,一是控制自己,了解自己能吃什么东西。二是健康是福,天气这么好,我却只能躺在床上。巴菲特笑了,说:这可是只有你生病时,才会想起来的道理,你可不要忘记了。

想一想,我们平时是不是一会儿冰激凌,一会儿馋嘴蛙,一会儿羊肉串,一会儿三文鱼刺身,如此没规律没节制,即便是铁打的肠胃也受不了。

所以,要想让身体健康舒服,年轻人应该少做,甚至不做伤害它的事情。比如,眼睛酸涩时,不顽固地盯着电脑;颈椎酸痛时,要做颈部运动;不要为了减肥,过度节食让胃部绞痛。

此外,巴菲特的乐观心态,也对他的健康状况有积极的影响。20xx年5月5日,在股东大会上,已经确认患上癌症的巴菲特用幽默的口吻说,自己感觉好极了。他开玩笑说:我有4名医生,其中至少一两人持有公司的股票。他们提出各种治疗方案,没有一个人建议我入院治疗,也没有要求我休息。

巴菲特的乐观心态,恰恰契合了医学界所提及的引导健康的说法。

曾任美国精神治疗协会会长的卡特博士认为:正确地运用肯定态度将有助于改善你的健康,延长你的寿命,使你精力充沛,倍感幸福,从而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还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东西心灵的平静。身心是不可分割的,要得到健康的身体,我们也要有积极的心态,务必让自己在工作、娱乐、休息、饮食和研究方面,都培养良好而平衡的健康习惯。

巴菲特始终不忘健康长寿,他希望人们记住的既不是他在投资领域的非凡成就,也不是他与众不同的投资理念,而是投资之外的健康、长寿和幸福。在健康快乐中进行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健康快乐,应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共同追求。

【忠告精华】年轻人,千万别等到身体发怒的那一天才记起它的存在。你要细心照顾自己的身体,多倾听身体的话,并按照身体的指引去做。你会发现,这对你,对身体而言都绝对是一场非常有意义的对话!

【工作和休息从不矛盾,懂得休息的人才懂得工作】

休息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

巴菲特的确是一个工作狂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不懂得休息娱乐的人。

巴菲特始终关注健康长寿,自然懂得把休息娱乐加入工作间隙或生活之余。艾丽斯施罗德在《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中写道:周五晚上,沃伦巴菲特穿上一件夏威夷短袖衫,陪着妻子苏珊一起去参加在公寓旁的网球场上举行的传统泳池派对。在灯火通明的奥林匹克泳池前,苏珊会伴着火炬灯的光影,演唱怀旧歌曲,成为派对的焦点。

巴菲特也喜欢演出。20xx年他抵达中国的当晚,就在比亚迪公司宴会上现场表演才艺,弹着吉他唱歌。

此外,每年,巴菲特都会邀请全美的经济学高材生来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访问一天。这天,他与学生座谈,并陪他们参观自己的企业,而其中最精彩的节目就是巴菲特游戏。巴菲特曾应学生的要求与他们换眼镜戴;被要求学某种动物尖叫声;被要求表演拳击、跳迪斯科;被要求模仿《小鬼当家》的某个经典动作;被要求扮作小偷去偷在座的某个人的钱包此时不苟言笑的巴菲特像换了一个人,荒唐怪异的举动让学生们捧腹喷饭,笑成一团。在这种游戏中,巴菲特自己也感受到了欢乐。

当然,巴菲特最重要的娱乐是打桥牌和会朋友。大多时候,桥牌和朋友是相互交叉的。他和朋友有时会打上几个小时。

其实,我们同样也能从巴菲特的一条投资理念看出他对休息的看法,这条理念即休息等待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在巴菲特看来,由于欲望驱使,投资者和股民总是忙碌交易。要是他们掌握着有投资价值的行情固然好,行动能收到成果,但现实是,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发现市场行情,或者看不懂市场,所以这个时候的行动无疑是盲目的。承认自己没掌握行情,或看不懂形势是有意义的,至少它让我们懂得了休息与等待的价值。巴菲特认为,休息和等待也是一种投资策略,休息就是修补,而且还能让自己更慎重地考虑自己要做的事情。

因此,39岁的巴菲特在1969年底宣布自己将暂时隐退,原因就是他感觉整个股市的形势疯狂得让人无法掌控。巴菲特的这次退并不是我们认为的清仓离场,而是他停下来对自己和公司进行了组织调整,实则是为了以后更加有力的进。

所以,巴菲特忠告年轻人,一个人若是苦心孤诣地投身于一件事情,期间没有休息和消遣,那是难以达到最佳状态的。因为这样会打破机体的内在平衡,过度支出体力和精力,有损于身心健康。

遗憾的是,当下很多年轻人认为休息是耽误时间、影响效率。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懂得休息的年轻人才能提高工作的效率,收获我们希望的效果。

珊妮是美国IMG的业务员,工作是在高尔夫球场及网球场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珊妮非常赏识加州的一位网球选手,希望招揽对方加盟到自己的公司。为了打动对方,每天必须在纽约办公室忙碌12个小时的珊妮总是抽出时间关心这位选手的受训情况。当对方在欧洲比赛时,她也会趁周末之际乘飞机飞到欧洲探望对方。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一周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追踪这个选手的进步状况。

当该选手参加法国公开赛时,珊妮为赶去巴黎,忙碌了几晚没合眼,下飞机时,她已经累得大脑空空了。在当晚的一个宴会上,这位年轻选手希望珊妮帮自己引荐偶像瑞士名将伯格。伯格是IMG公司的客户,珊妮自然认识。

然而,令人难堪的事情发生了。珊妮向伯格介绍这位选手时,居然忘了这位年轻选手的姓名。她实在是精疲力竭,过度疲劳使她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好在柏格有风度,尽力设法打圆场,解决了尴尬场面,可是这位年轻选手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心中更是难过得不得了。

珊妮的失误毁了她之前的苦心和努力,她失去了这位年轻选手的信任。

后来这位年轻的选手真的进入了世界排名前十,但遗憾的是,他再也不是IMG公司的客户了。

年轻人因不注意休息而让自己体力透支,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精神不济,是很不明智的。如果你觉得手头的工作渐渐变得棘手,开始厌倦它们。

这不是因为你变懒惰了,而是你早已疲惫不堪。不过,你的内心并不希望自己就这么把该做的事情糊弄过去,所以强迫你自己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时,恰恰是你最需要去休息娱乐的时候。

对劳累的天文学家来说,一场轻松愉快的球赛有助于天文学家发现新星。备受困扰的商人也许在乡村呆上一天,烦恼就会迎刃而解。在这里,休息就如清新的空气一样沁人心脾。可以说,劳逸结合这种方式,能让人们养精蓄锐,储存能量,更好地持续发展。

巴菲特的儿子彼得为了自己的音乐梦想,常常废寝忘食。巴菲特不反对他这种认真和执著,不过也不认同这种透支健康的行为。他时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无论如何都要以重视身体为第一,并在这个基础上专注事业。

至于怎么安排工作和休息才算劳逸结合,这里有四点建议:年轻人要根据工作的性质和条件的不同来决定一个人的身体比较娇弱,承受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度低,那么他就需要更多一点的休息。否则,超过了身体承受的限度,那工作就如沙盘磨轮,会磨损你的生命。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互补适量的体力劳动是有益身心的,适量的脑力劳动也有一样的作用。一个人若脑力劳动过度,也违背了身体自然发展的规律,就像运动员试图完成自己力所不能及的高难度动作一样,也会伤筋动骨的。所以,在脑力劳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做一些日常的、机械的体力活有时也是一种解脱方式。比如,在电脑前工作久了就站起来做做运动。这是劳动中的休闲。

保障充足睡眠在工作日里睡眠不足,这已经成为现代上班族的通病。年轻的上班族希望通过休假补足睡眠负债的做法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影响了健康。很多人借口工作忙而没时间睡觉,但这并不是真正原因,拖延症,或宁愿留点时间给自己玩乐也不愿早睡才是不少人不睡的因由。

不要觉得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是浪费,听听巴菲特的回答:如果是把睡眠当作一项投资或者是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的话,任何人都会觉得承担得起,就好比一个商人正在做一项生意,起初他不愿意花100000美元投资,因为害怕承担损失,但是如果每年都有24%的回报,那事情就不一样了,他会很乐于投资。充足的睡眠就是这样有高回报的投资。

所以,年轻人应该重视睡眠,在工作日里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如周末规律作息,不再赖床;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用小睡片刻的方法改变疲惫状态,或在睡前关掉手机,平复情绪,营造好的睡眠环境。

休息可不是无所事事,也并不只是睡觉,或者吃喝玩乐这种纯粹的休息只能使人空虚郁闷、寂寞无聊,身体带来的损耗会比过度劳动对身体的磨损作用还要大,就像暴饮暴食之后,人会感到十分难受。

所以,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放假的生活比正常上班的日子还要累。这就是休息不当引起的。我们应该给自己一个安静、愉悦的环境,做到放松自己、舒缓身心。

简而言之,巴菲特认为工作和休息并不是对立的。休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所以,他建议年轻人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不要透支自己的健康。

【忠告精华】一切人、事、物都有休养生息的过程,能量充足之后,你才会走得更好。所以,年轻人,要把握紧张工作与放松休息之间的正常循环,做到劳逸结合。

【饮食要简单,体重须控制】

谈到食物,我只是遵循一条很简单的原则,即如果三岁小孩不吃的东西,我也不吃。

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健康长寿之道和他的投资成功之道,其实都非常简单。多年来一直坚持简单饮食的原则,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因为在他看来越复杂,越难懂,越难做到,越难坚持。

巴菲特的饮食到底有多简单呢?平时,巴菲特最喜欢吃由面包、肉、蔬菜三合一的汉堡。

据说,他受邀参加由《华盛顿邮报》女老板凯瑟琳格雷厄姆举办的晚宴时,与美国总统、政府部长、国会议员、大企业家等社会名流一道进餐。

但是,当一道道世界各地的美食依次上来,他却一口不动,原封退回。负责晚宴的厨师长不解,亲自来询问原因。巴菲特说:我只吃汉堡和薯条。

1995年,巴菲特夫妇跟随比尔盖茨夫妇做了首次中国之行。当盖茨的团队人员问巴菲特想吃什么,巴菲特写道:汉堡和炸薯条。其他什么都不吃。他甚至在什么都不吃下面画线以示强调。

巴菲特尽量不去高档饭店吃饭,有时候他去奥巴哈当地的一家只供应牛排和土豆的餐厅吃饭,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家餐厅。餐厅老板说他常点一杯樱桃可乐作为开胃酒,又点一些牛排,几个厚厚的多汁汉堡。

此外,巴菲特经常吃些爆米花、薯条,在观看球类比赛时,也会时不时地抓一把爆米花津津有味地吃着。不过,随着年龄增长,巴菲特逐渐对垃圾食品有所收敛,但油炸玉米饼仍是他的主食。

其实,巴菲特的饮食简单原则并不难理解。国内外最长寿的老人很少是那些什么山珍海味、奇珍异宝都吃过的富翁,而是山野乡村的农夫,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吃得简单,想得简单。当然,巴菲特这种西式的饮食内容我们并没有必要照搬,但其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至于饮料,众所周知,巴菲特唯一钟爱的就是樱桃可乐。他也饮酒,但是非常节制。因为巴菲特发现很多人因为过多饮酒而导致人生失败。他说:你会发现一件很有意思但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事情,对于大多数公司和大多数个人来说,命运往住在你最脆弱的环节把你猛然击垮。根据我一生的经验,我发现人的两个最脆弱的环节是过度饮酒和过高财务杠杆,因为我看到太多的人由于过度饮酒和过度借债形成的过高财务杠杆而惨遭失败。

据说,一次晚宴聚会上,主人拿出一瓶60年的法国红酒,价格非常昂贵,特意请巴菲特先生品尝。谁知,巴菲特却紧紧捂住自己的杯子,说:我还是喝我的可乐,你把这杯红酒折成钱给我吧。

巴菲特不贪杯,饮食有度,自然有利于健康。反观现在不少年轻人仗着自己年纪小,还很有本钱,就很豪爽地往肚里灌。他们或者是由于饮酒过度而伤害到了健康,或者是因酒精中毒而危及了自己的生命。2002年夏天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就指出,35岁以下的男子与55岁以下的妇女饮酒对健康不利,他们哪怕是喝酒不多,与完全不喝酒的人群比起来,面临的死亡危险要更高一些。

所以,年轻人应该慎重对待饮酒问题,尤其要从健康角度应对生意场上流行的酒桌文化。

巴菲特非常注重控制体重,节制美食。他曾开一张面额1万美元的支票给他的女儿苏茜,打赌只要他的体重增加,就可以随时兑付。于是女儿想方设法拿冰琪淋来引诱他,或是死活拽着他去麦当劳,但这些都没用。

在巴菲特看来,控制体重可不仅仅是因为形象,而是由于肥胖是一个健康问题。它会引起许多一系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痛风等。

当巴菲特的女儿苏茜成为家庭主妇和孩子母亲之后,变得越来越胖时,巴菲特决定和女儿做一个买卖。这个买卖是,如果苏茜能够减肥成功,她将获得一个月内购物免单的机会,所有的购物支出都由巴菲特支付,且不设上限。但是,如果苏茜的体重反弹则要把所有的钱退回给巴菲特。

苏茜为了赢过一向吝啬的老爸,开始控制饮食,加强运动。经过一时间段,她果真瘦了下来,得意地对巴菲特说:爸爸,我减肥成功了,你可要兑现承诺了。巴菲特看到女儿瘦下来,很高兴,爽快地为女儿的购物消费签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的降低,社会肥胖人群不断扩大。很多年轻人久坐不动,又不注意适当饮食,往往变得肥胖。因此,控制体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

另外,要注意,巴菲特所说的控制体重,并不是要年轻人为了减肥而刻意节食,一天三餐什么都不吃,而是说要控制自己的食欲,不要暴食,不要多吃。过度节食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导致人们贫血,身心疲惫,甚至会造成神经性厌食,可谓得不偿失。健康地控制体重的方式应该是多吃水果、鱼类和新鲜蔬菜,少吃高脂类食物。而且年轻人还要加大运动量,久而久之就能看到效果了。

年轻人,尽管你现在还身强力壮,但是千万不要因为身体健康,就纵容自己大吃大喝,过多饮酒。合理饮食,你才能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最佳状态。

【忠告精华】良好合理的健康饮食习惯是身体保健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的饮食应该是秉持简单原则,不贪吃,不贪杯,适度适量。 ()

【不一定要做运动发烧友,但要坚持体育锻炼】

你知道我们寿命长短取决于父母这件事?我认真地观察过我母亲的锻炼和饮食情况,她在跑步机上走了4万英里。

20xx年5月4日至6日,美国东部的奥马哈无疑是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小镇,因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东大会在这里召开。82岁的巴菲特去年被诊断出前列腺癌,人们都纷纷猜测他还能坚持多久。巴菲特可不管这些,5月6日这天,他出人意料地为股东们安排了一项特别的活动-5000米长跑。

他把这次长跑命名为投资于自己,说自己在宣扬一种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方式,并认为公司的股东需要财富同时也需要健康,而运动特别是长跑无疑能给两者提供不错的动力。他甚至说,明年自己将是长跑比赛的参赛者。

毋庸置疑,在巴菲特眼中,运动与健康密不可分。虽然严格来说巴菲特并不是一位运动发烧友,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有限的闲暇里,他确实是一个喜欢运动、乐于锻炼的入。

巴菲特在奥巴哈的办公室内外就装点了不少的体育元素。他的传记作者艾丽斯施罗德在传记中写道:在办公室外面的走廊上,摆放着内布拉斯加玉米剥皮者橄榄球队的照片屋里还有一个用人造荧光树脂做成的棒球手套。此外,他的办公室门上写着今天像冠军一样投资的标语,这其中的灵感来自圣母大学橄榄球队更衣室中的标语:今天像冠军一样踢球。

数年前,为了保持健康,巴菲特每周都会参加3次健身课程,而跑步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他也因此减去了5.4公斤体重。

不过,巴菲特最喜欢的运动是乒乓球。艾丽斯施罗德记载:8岁的时候,巴菲特的父母送了他一套拳击手套,他上了一堂拳击课之后就再也没有戴过它们,唯一让他从小迷恋的运动就是乒乓球。巴菲特没日没夜地在球桌上打球,甚至拿过小学乒乓球冠军,即便在大学里,他也是数一数二的乒乓好手。

75岁生日时,巴菲特的生日礼物就是一节乒乓球课。当时,他的教练是9岁的华裔少女邢延华。从此,邢延华就成了巴菲特的御用对手,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在伯克希尔股东大会中,与巴菲特打上几局乒乓球。如今已经成为美国乒乓球队队员的邢延华曾客观地评价了老对手:巴菲特喜欢打削球,削球并不容易掌握,他打得非常不错,看得出他很喜欢打乒乓球。

20xx年5月的股东大会上,82岁的巴菲特就和伯克希尔的董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起打起了乒乓球,其间,巴菲特还多次上演大力扣杀。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的搭档双打,也被称作史上身价最高的乒乓球赛。

除了乒乓球,巴菲特高中时经常练习举重,大学里参加过划艇俱乐部,现在也会偶尔玩玩网球、手球、棒球和高尔夫。他高中和大学都是高尔夫校队的成员,他经常打高尔夫,和老虎伍兹是好朋友。他是个棒球迷,78岁高龄时,还担任波士顿红袜队和坦帕湾魔鬼鱼队的开球嘉宾,投出了一记好球。了解巴菲特的人会知道,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棒球也脱不了关系。他从40年代的红袜队打击之神泰德威廉斯那里学到了投资的秘诀,即投资的好处,就是你不用每一球都挥棒,如果球投得太高或是太低,就不要挥棒,没有裁判会判你出局,你可以慢慢等。

体育运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巴菲特的生活。如果不是保持锻炼,我们很难想象80多岁高龄的股神能够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把投资神话续写至今。

巴菲特希望他的家人、股东和社会上的年轻人多多参与体育锻炼。然而,在当下生活中,我们却发现广场上花园里都是老年人在锻炼,根本不见年轻人的身影。年轻人都在做什么?下班之余,他们只顾着打游戏、上网、发微信、吃零食。当问及他们为什么不出去锻炼时,一些年轻人优哉游哉地说:这样舒服,一边看电影一边吃东西,除了去方便我都不用起来,多好啊!

舒服享受是一时的,不运动的坏影响却是长久且严重的。天气一转变,不运动的年轻人身体适应不过来,就容易出现感冒、咳嗽等病状,常令年轻人免疫力下降。一旦体力不够,睡眠不足,年轻人就会精神萎靡不振,办事情效率低,给人颓废的感觉。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多运动能够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消耗身体内多余脂肪,并且能够锻炼心肺的功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所以,年轻人应该从电脑前离开,到室外去运动。

当然,要想锻炼有效果,年轻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改变以下三个观念。

误区一:没有时间锻炼。一说到锻炼,不少年轻人张口就是:天天那么忙,哪有时间锻炼啊!其实,健身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占用时间,我们每天从打游戏、看肥皂剧或浏览网页中抽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够了。资深的健身教练张长峰说:平时一周抽出两三次的时间锻炼,一次锻炼一个半小时,只要坚持下去,也一样能取得不错的健身效果。歌手庾澄庆就特别爱运动。他只要没有演出,每天运动的时间不会少于3个小时,每天骑车2次,此外他还参加其他的户外运动,如爬山、游泳,等等。

误区二:一定要去健身房才能运动。很多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认为运动就要到健身房之类的场所。但其实,做锻炼并不一定要去这些场所,在家里或者上班路上都行。像快乐家族中的李维嘉、谢娜,一有时间就会在家做瑜伽。李维嘉就多次在自己主持的节目中展示自己的瑜伽动作。他坦言:做瑜伽对调节身体非常好,尤其是在工作不规律的时候,对身体恢复非常好。另外,平时出门尽量步行,上楼梯尽量不乘坐电梯,工作之余做做健身操等等,日积月累都能增强自身的健康状态,对身体产生良性影响。

误区三:随便放弃锻炼。健身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日积月累才能够达到效果。但是,现在年轻人主要是为了塑身、美体,稍微一有点效果就不再坚持了。还有些人是锻炼了一段时间没见什么效果,更是不坚持了。锻炼要有毅力,这是一生的事情,刚开始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可是只要过了那道坎,你就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打造健康有活力的身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最大的业余爱好是打桥牌。每周,巴菲特都会空出6小时玩牌。他甚至说过这样的话:如果一个监狱的房间里有3个会打桥牌的人的话,我不介意去坐牢。巴菲特认为打桥牌是锻炼大脑和思考的最好方式,这和投资策略很相似,因为每10分钟,你就得重新审视一下局势。可以说,桥牌是巴菲特脑力运动的方式。

年轻人,牢记巴菲特的忠告,你不一定要成为运动员或运动发烧友,但你要动起来,去运动。

【忠告精华】重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这是巴菲特健身的原则。你不一定要尝试花样繁多的健身项目,请至少选择一项运动坚持下来。

【重友谊,结交优秀的朋友是一种幸运】

半个世纪前我认识了一个叫查理芒格的人,从那时候到现在我们就成了特别好的朋友。

人是群居动物,一生不能没有朋友。有了知心的好友,你就有了滋润人生的源泉。巴菲特非常重视友谊,有不少知心的朋友。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快乐、支持和有益的教导。所以,他希望年轻人要广交朋友,多觅知己。

众所周知,沃伦巴菲特有很多至交好友。1984年沃伦巴菲特与比尔鲁安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课上结识,1969年巴菲特邀请鲁安来管理部分投资者的基金。2005年,鲁安去世,巴菲特称其为一生的好友。业余桥牌高手的巴菲特和世界桥牌冠军莎朗奥斯博格在纽约的一场桥牌比赛中结识,自此结成了深厚友谊。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忘年交,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惺惺相惜,他在捐出身家时,说选择盖茨基金会的一个原因是盖茨和梅琳达是他十分信任的朋友。而且,巴菲特还把比尔盖茨安排进董事会,目的是在其离职后保护该公司的文化和价值。

但要说到巴菲特的知己,我们必须要谈谈查理芒格。1959年,巴菲特与芒格在奥巴哈俱乐部的一次晚宴上结识。芒格大巴菲特六岁,当时的职业是律师。两个人见面开了玩笑之后,很快对彼此产生了兴趣。他们分享了投资理念,看起来很合拍。结束这次会面后,巴菲特和芒格经常打电话,讨论不断,关系开始亲密起来。后来,芒格加入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为了巴菲特的搭档。现在,每年春天的伯克希尔年会上,他俩并肩坐在台上,向近3万名股东和崇拜者传播关于投资、商业和生活的心得。

巴菲特和芒格可谓性情相投。他曾对自己的传记作家艾丽斯施罗德说自己和芒格简直是连体婴。确实,他和芒格走路时都斜向一个方向,步态同样笨拙,同一款灰西装僵硬地挂在身上,连他们那灰白色头发的梳理方式都一模一样。他们以相同的方式思考,对投资着迷。巴菲特坦言:我们都讨厌那种不假思索的承诺,我们需要时间坐下来认真思考,阅读相关资料,这一点与这个行当中的大多数人不同。两个人非常有默契,能读懂对方脑子里的东西,无须说话,靠心灵感应就行。

当下有些年轻人自觉能力强、个性独特,认为自己不需要朋友。这样的想法是危险而错误的,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事业上,一个人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可信赖的搭档和朋友是幸运的,这比起在单打独斗的困顿中艰难跋涉要轻松得多,而且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将更大。

芒格对于巴菲特来说无疑就是这样的朋友。而且,在巴菲特的心中,芒格更是一位老师,在关键时刻为巴菲特指点迷津,在其失意时给他支持并为其分担忧愁。巴菲特当年跟着偶像本格雷厄姆学习,一度偏向低价证券。

查理.芒格告诫巴菲特说:这种投资理念不对。长期赚大钱的方法是投资一家好的企业,坚定不移地持有它,或许还要为它增加更多好的业务。对巴菲特来说,这是相当大的改变。

事实上,芒格一直被视为伯克希尔公司的镇山之宝。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巴菲特曾说过,他爸爸是他认识的人中第二聪明的,查理芒格才是第一。巴菲特也多次高度评价芒格:我在生意上乐事多多,然而,如果我未曾与查理结伴的话,相信将不会有这么多。他以他的芒格主义带来了愉悦,并显著地塑造了我的思维方式。虽然很多人给查理冠以商人或者慈善家的头衔,我却宁愿视其为一位教师。而且,很显然伯克希尔公司正是因他的教诲,才更富有价值并备受推崇。而芒格则把一切首先归功于巴菲特,说他在过去近50年的投资长跑中,他始终表现出超人的聪颖和年轻人般且与日俱增的活力。

朋友是我们需要借鉴和依靠的人。一个朋友扩大了你的生活圈和见闻,并且协助你探索这个世界。他给你介绍了其他的朋友,他向你推荐了好的书籍或者有趣的论坛,他告诉你哪里可以吃到美食或买到廉价的衣服,他教会了你某项运动的诀窍,或者做生意的门路可以说,朋友使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同时提升了自己。

如今,巴菲特和芒格都已经步入高龄,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相处也时时显出情意。20xx年,巴菲特和芒格访问中国,接受记者采访。芒格视力听力不好,但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每次坐在主席台上发言往往忘了翻译的存在。

这时候,巴菲特就会拉拉他的衣袖,然后指着翻译站的方向,提醒芒格注意停顿给翻译时间,几次之后,芒格竟然形成了条件反射,只要巴菲特一碰他,他就会马上停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巴菲特和芒格的友谊以及因此释放出来的人性光辉,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在将近50多年的时光里,他们保持着心态的平和,以及彼此之间的信任、理解、适应和包容。所以希望年轻人也能找到相伴一生的好朋友。

那么年轻人应该怎样赢得让自己受益终生的友谊呢?巴菲特忠告年轻人以下几点:以真诚的态度结交朋友很多人结交朋友是出于功利性目的,这样的友情很难长久。真正的友谊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喜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你抱着虚伪的心与人交往,对方很有可能避而远之。

巴菲特和比尔盖茨见面之前都只闻其名,甚至还对对方有很深的偏见。盖茨认为巴菲特小气,不懂技术,靠投机发财,巴菲特则觉得盖茨是运气好,靠时髦的东西赚了钱。但是,他们见面,真诚地沟通过后,都开始欣赏起对方了。

尽可能结交优于自己的人有些人年轻人有虚荣心,喜欢结交不如自己的人,以炫耀自己。这种想法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年轻人应该有见贤思齐之心,这样才能受到好的影响,提升自己。

注意,这里的优于自己,并不是指家世显赫,地位超然,而是指有内涵,让人称道。比如,巴菲特的朋友都对工作热忱、正直、爱读书。有这样的朋友,他的人格可以反映和校正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这是一种好朋友。此外,对于那些赞美你的缺点,或者谄媚你的人,尽量不要结交。

年轻人,世界上没有人能够完全离群而独居,人总要与其他人交往。向巴菲特学习,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信赖和扶持一生,将使你的人生更加幸福。

【忠告精华】人活在世上几十年,应该去结交朋友,对朋友信赖、关怀,心怀感激。朋友将回报你信赖、关怀,给你带来快乐和成功。

【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是跟什么人结婚】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是跟什么人结婚,只有在选择未来伴侣这件事上,如果你选错了,会让你损失很多,而这个损失,可不仅仅是金钱上的。

当下年轻人在婚恋上有些草率,不愿花时间和精力与对方相处了解。有时候,仅仅见过几次或因对方条件不错,就闪婚。结果,生活背景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下,婚后的生活并没有一帆风顺,幸福闪婚往往变成悲伤闪离。

巴菲特对于这种轻率的结婚非常不赞同。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对选股的态度看出来,因为这二者是一致的。他说:在伯克希尔所有的投资活动中,最让我和查理兴奋的是买人一家由我们喜爱、相信且敬重的人管理的、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前景的企业。这种买入机会难得一见,但我们始终在寻找。我们寻找的投资对象与寻找终身伴侣的态度完全相同:我们需要积极的行动,强烈的兴趣和开放的思维,但并不需要急于求成。

巴菲特不会一听报纸上说哪一只股票好,就马上去买。他认为这种草率会造成投资决策上的重大错误。在选择妻子上,他也同样很慎重。

在巴菲特与苏珊汤普森结婚之前,他的约会对象是1949年的选美冠军内布拉斯加小姐范尼塔梅布朗。她很漂亮,有着绚丽光环。但在两个人相处的过程中,巴菲特发现,与范尼塔纠缠得越深,越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范尼塔能够让自己表现得很得体,但是在公众场合,她总想令巴菲特尴尬,也确实这么做了。

多年后,在谈到婚恋时,巴菲特坦诚说:我年轻的时候曾与州最漂亮的女孩约会,但最后没成功,她后来离过三次婚,如果我们结婚在一起,无法想象未来会怎么样。年轻人,结婚这件事不能当成儿戏。在选择伴侣上一定要慎重,因为如果你错了,将让你损失很多,而且,损失的不仅仅是金钱,你毁坏的可能是你的人生。

幸好当时,巴菲特的妹妹伯蒂为其介绍了苏珊汤普森。

苏珊是伯蒂在西北大学的室友,人很成熟,善解人意,巴菲特深深为苏珊倾倒,并离开了范尼塔。遗憾的是,当时苏珊另有所爱,对巴菲特并不是很在意,所以巴菲特就去打动苏珊的父亲,每晚带着夏威夷四弦琴去苏珊家。苏珊的恋情最终无果而终。在与巴菲特的接触中发现,巴菲特并不是她所认为的那种享有特权、傲慢而自信的人,反而有着自卑的内心。两个人的感情慢慢好起来。巴菲特在给姨妈的信中写道:苏珊已经把我深深迷住了,她只有一点不好,丝毫不懂股票,但是其他方面,她真是无与伦比。不过我想我可以不在乎她这个缺点。再后来,巴菲特用他在戴尔卡内基课程班学到的口才向苏珊求婚了。

结婚后,巴菲特发现了妻子苏珊在自己生活中扮演的充满力量的角色。

苏珊意识到了巴菲特的脆弱,认识到他是多么需要有人安慰和慰藉,所以,她总是围绕在他身边照顾他。

巴菲特很感激,他说:我身上有很多自我保护的东西,她能理解,而我却不能。她也许看到了我身上别人看不到的一些东西。她知道需要时间和肥料,它们才能萌发出来。她让我感觉自己身边有一个拎着小喷壶的人,而这个人将保证花儿的成长她的确拯救了我的生活,让我获得新生。

巴菲特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并常在公共场合里表现出来。他记得她约会时穿的衣服,常回忆她的温柔和种种有趣的往事。

毋庸置疑,苏珊是个好妻子。她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与人打交道,给巴菲特和孩子们足够的关爱,教导出了三个优秀的孩子。她热衷的是奉献,以付出为快乐,因此她成立了苏珊汤普森巴菲特基金会,去帮助其他不幸的人。这让巴菲特对她非常敬爱。遗憾的是,苏珊2004年因患口腔癌离世。巴菲特悲痛欲绝。巴菲特说是苏珊把他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人,是妻子的爱情把他的灵魂和心灵融合成一个整体。

要想拥有幸福的婚姻,选择人生的伴侣是非常重要的。你选择伴侣的态度越是慎重,过程越是自信,越是认真地了解对方,犯下大错的可能性就越小,选到合适伴侣的机会就越大。

但是,我们所说的选择,并不是说要列一大堆标准,必须长得好看或帅气,必须有钱有房有车。我们关注的点应该放在性格是否相合,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否一致,是否能相互喜欢、关爱,并包容在一起生活。也就是,你和另一半是否灵魂契合。一场完美的婚姻,应该是来自内心深处一种真切的渴望,一种实在的归宿,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相依和安慰或者物质上的享受。

今天是速食爱情的时代,但希望年轻人牢记巴菲特的忠告,慎重选择结婚对象,这事关我们一生的幸福。

【忠告精华】选择跟什么样的人结婚和选择投资什么股票一样,都不能草率,不应着急。而且,就像永远持有喜欢的股票一样,希望年轻人能和心爱的人相伴一生。

【关爱孩子,成为儿女心中的英雄】

你付出的爱越多,你得到的爱才会越多。

一个3岁的女孩,有一位经常加班的爸爸,天天不在家,更无暇陪她。

一天,小女孩怯怯地问:爸爸,我是不是没有加班乖?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我们今天的家庭里并不少。大部分年轻的父母生活压力大,都忙于工作,所以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短。有的年轻夫妻把孩子托给年迈的父母照顾,结果孩子对父母很陌生。

不少年轻人可能觉得这没什么,自己辛苦工作,孩子才能衣食无忧。

就算自己平日里对孩子关心少,孩子也应该能体谅。但是,事实是,孩子的世界若是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利于他的人格的形成与完善,甚至,还可能造成孩子将来的叛逆,表现出消极的性情。如果我们关注青少年犯罪的新闻,就会发现,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不少青少年走上歧路就与缺少关爱有关。

说实话,巴菲特在三个孩子的幼年付出的关爱确实不多,因为他看起来太忙了,没有注意到孩子对关注的渴望。如果有要求,巴菲特会在学校的重要场合露面或者在橄榄球场边徘徊,但很难主动提出和孩子做游戏。好在苏珊是个关爱孩子的母亲,艾丽斯施罗德在《滚雪球》里形容她就像是一个种了太多西红柿的园丁,任何时候只要有需要,她就会提着水壶跑过去。

幸运的是,巴菲特有了改变,并开始很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常常以宽容、鼓励的态度,让孩子去经营自己的人生。小儿子彼得经由《华盛顿邮报》发行人的一封推荐信,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学习。彼得跟巴菲特说,若自己不是巴菲特的儿子,就不会遭到别人的质疑。巴菲特则鼓励彼得: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努力和成绩,来证明你当之无愧呢?再说,你不是一直想要挣更多的钱吗?读这所大学的商科是最好的起步。

彼得受到鼓励,埋头努力学习,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将20门基础课全部修完。

但是,彼得发现学商并不能让他快乐,于是决定辍学去搞音乐。他问巴菲特:爸爸,如果我辍学,您是否会觉得脸上无光?巴菲特知道儿子有非凡的音乐天分,也愿意给他自主的机会,笑着说:你的姐姐和哥哥,不也是这样吗?人们顶多说你步了苏茜和霍华德的后尘。

彼得刚做音乐时,总是忍不住向父亲解释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计划。有一天,巴菲特告诉彼得:儿子,我们做的是同一件事情,你是以音乐为画布。

伯克希尔公司则是我的画布,我很乐意每天在上面添上几笔。我希望你也是。这是巴菲特送给他最好的祝福。

一般来说,由于母亲与孩子相伴的时间比较多,孩子和母亲更亲近。不过,与母亲相比,父亲通常在独立、果断、坚强、自信、开朗、宽容、勇于克服困难等方面都更有优势。如果有父亲的教导,这些个性特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巴菲特忠告年轻人应该多和孩子相处,且不要把教育孩子当成妻子的责任。

这里说的关爱,不等于溺爱。在中国,很多父母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为了让孩子吃一口饭而追着孩子满世界跑。结果呢,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凡事总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住一点打击。巴菲特认为对孩子过分地宠爱和纵容并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护,反而让孩子经历挫折和坎坷,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才是真正的爱。

巴菲特对儿女的吝啬是出了名的。他不会让孩子们肆意挥霍,认为这是给孩子们胸口插上金匕首。因此,当30岁的彼得向巴菲特开口借钱,以换一个大房子给妻子和女儿住的时候,沃伦巴菲特摇着头说:金钱会将我们纯洁的父子关系变得复杂。你应该像其他美国人一样贷款买房,然后凭自己的能力把贷款还上。

彼得很沮丧,父亲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富豪,为何却不肯借钱给儿子?

他一气之下贷款买了套大房子,每个月负担几万美金的贷款。几年之后,他不堪贷款的压力,遂将大房子卖掉换了套小公寓。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父亲巴菲特这么做,只不过是想让他自己去经历和懂得生活。父亲没有给予金钱,但是给予了深沉的父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彼得越来越理解巴菲特,他对父亲有一种仰望和自豪感,因为巴菲特凭借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卓越智慧,成为了世上富有而受尊敬的人。而且,当2006年巴菲特捐出巨额财富给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时,彼得很真诚地对巴菲特说:爸爸,我真为你骄傲!彼得和父亲每年最多能见四五次面。平时,他们会经常打电话,告诉彼此最近在于什么,遇见了什么有趣的人和事。这种亲密的关系加深了他们之间的父子感情,让他们都感觉到幸福。

年轻人,不要把儿女看做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不要忽视他们。我们应该用爱去关心他们,用理解和沟通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忠告精华】不要因为工作而忽略孩子,或仅以物质代替爱。一个人是否成功,不仅要看他的事业,还要看他对子女的教育。我们应该靠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来教导孩子知书达理,明辨是非。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给女儿的生日短句,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