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现代网络的迅速普及,我们经常分享一些美丽的句子。通过分享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什么样的句子值得积累?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推荐】职工丧葬假可以请几天及有工资吗?,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职工丧葬假可以请几天及有工资吗?

小编希望职工丧葬假可以请几天及有工资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人有生老病死,在公司我们作为一名员工,但是对于家庭而言,我们是家人的亲人。当身边的亲人去世时,我们需要请假去参加葬礼。但是,有许多人对职工丧葬假可以请假几天、对其请假期间与有没有工资的状况有一些疑问,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一、请丧假提供的材料

员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享有丧假。一般是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请假单

2、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

3、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

按国家人社部门的规定,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3天的丧假。如果是外婆等旁系亲属,可给予1天的丧假。不过,职工请丧假时是否要出具亲属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国家人社部门并无明确规定。法律上对于请假索要死亡证明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也并没有作出必须履行的要求。

转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来源”。https:///zixun/gj/1591.html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探探女生可以追吗?可以娶回家做老婆吗?


探探女生可以追吗?可以娶回家做老婆吗?周末陪一个失恋的朋友一天,听她边哭边痛斥前任!

恋爱快5年,终于把朋友熬成了大龄单身青年,前任留下一句:你这样的女孩不适合做老婆!就走了,连手都没有挥一挥!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男人把女人做了分类,适合做老婆、情人、初恋,做了不同的规格划分,而女人还在傻傻的等待爱情!

||01||

同事给介绍了一个男孩,2个人见面之后都感觉挺好,相谈甚欢!转折出现在一顿饭之后。

一般相亲都会安排在安静的地方,方便聊天,小L图方便就选在了离家很近的一个咖啡馆,这家店的美式咖啡很地道。没想到这也会出错。

分别前,男孩对小L说:对不起,我们可能不太合适!

男孩犹豫这说:你消费太高了,一顿午饭就要快400!

我朋友说你这套衣服和包,加在一起也要快一万!

你这样的女孩不适合结婚!

我妈说找老婆要找会过日子的!

小L都快气爆了,我自己赚钱自己花,爱买什么样的都行,又没花你一毛钱!

这样的男孩我也遇到过,他这套理论我也听过,在他们的眼里看的不是女孩的人品、做事如何,更看重未来日子里自己的支出!

||02||

几年前我也相亲过2次,这2次让我从此再也不愿意相亲!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第一次的时候,对方是单亲家庭,据说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不过介绍的阿姨各种吹嘘说这个男孩有多帅!

那时候的我就是一个纯刷脸你的小傻瓜,一定要去看看有多帅!

捯饬了好长时间,公司也不去了,提前了一个小时跑到约定的地方等着!

好吧,我承认,也有第一次相亲的好奇!


等到过了约定时间也没见到帅哥哥,却看到一个阿姨,过来问我:你是不是XX?

我是**的妈妈,我过来替他看看你!你是做什么工作的呀?看着眼前的这个状况,我都懵逼了,没见到帅哥哥,来个阿姨是什么情况?对方是长辈,也不能不搭理她呀!

我在XX公司做销售经理!心里虽然不高兴,还是跟这位阿姨聊了起来!

聊了几分钟,这位阿姨就走了!我也一肚子委屈的接着回去上班!

晚上老妈回来跟我说,人家不愿意!

你以后相亲不要说你的工作了,人家会有压力的!老妈很生气的跟我讲!

缠着问到后面才知道,那位阿姨见了我之后回去说:那姑娘不适合做媳妇!

她才多大就在XX公司做经理,这以后我儿子肯定受欺负!

这结婚就得男人是天,女人太强了不好管!

我儿子可受不了气!

真的是气到爆,女生有事业心也有错?有事业心的人不是一样吃饭过日子?你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我努力学习、打扮漂亮、事业有成,一样样付出心血和努力,不是为了将自己交给一个见识浅薄的男人的。

||03||


我承认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好的,如果有人说水性杨花、懒惰不贤惠的女人不适合结婚我不会反驳,可如果说长的太漂亮、有事业心、热爱生活是错误的话,那我绝对不赞同!

小L说:我努力的将自己经营的更好,是为了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成为橱窗里供人挑选和品评的货物。


我之前的同事小J,和男朋友热恋了几年,毕业2年后随男友回家见家长,最终没走到婚姻缺以分手收场!

理由是男友的家人觉得小J太漂亮了,担心她婚后会不够安分,而另小J心凉的是,她的男朋友竟然也认同这种理论!

这N年的相处,难道他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吗?


这个社会对于女人总是太过苛刻,一面要求女人经济独立,思维独立,另一面又要求会体谅,关爱,照顾别人,说到底这样的结合都不是出于爱!

最好的婚姻都是相似的,除了爱情做基础,另一个必然点就是要有共同语言,相似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彼此能够同频交流。

如果婚姻是一场放弃优秀的屈就,那么,请好姑娘们都重新选择吧!因为优秀价值的人生含金量都太高,千万不要糟蹋了!


一个男人对女人的要求都反映了他个人的心理状态:

如果自己自信、有能力,会希望自己的配偶温柔善良、能跟上自己脚步就好;

如果是一个妈宝,自然期待太太是个全职超人,像老娘一样给自己当保姆;

如果是一个没有事业心的,对另一半的期待也会是安于现状;

我借用钱钟书先生的一句话,告诉情侣们如何选择婚姻,不在于这些表象的条件如何,只是源于爱的包容!

旅行时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可以食用吗?



桔梗为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草坡、林缘,也有人工种植的,桔梗不止是开花给大家欣赏,它也是有药用价值的,并且也是可以食用,那么桔梗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它的营养价值、食用方法又是什么呢?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它的功效、价值、食用方法,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1.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辛散苦泄,宣开肺气,祛痰,无论寒热皆可应用。风寒者,配紫苏、杏仁,如杏苏散(《温病条辨》);风热者,配桑叶、菊花、杏仁,如桑菊饮(《温病条辨》);若治痰滞胸痞,常配枳壳用。

2.咽喉肿痛,失音

能宣肺泄邪以利咽开音。凡外邪犯肺,咽痛失音者,常配甘草、牛蒡子等用,如桔梗汤(《金匮要略》)及加味甘桔汤(《医学心悟》)。治咽喉肿痛,热毒盛者,可配射干、马勃、板蓝根等以清热解毒利咽。

3.肺痈吐脓

性散上行,能利肺气以排壅肺之脓痰。治肺痈咳嗽胸痛。咯痰腥臭者,可配甘草用之,如桔梗汤(《金匮要略》);临床上可再配鱼腥草、冬瓜仁等以加强清肺排脓之效。

4.桔梗有镇咳作用,有增强抗炎和免疫作用,其抗炎强度与阿斯匹林相似;水提物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活性;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

5.桔梗粗皂苷有镇静、镇痛、解热作用,又能降血糖、降胆固醇,松弛平滑肌。桔梗皂苷有很强的溶血作用,但口服能在消化道中分解破坏而失去溶血作用。

桔梗的营养价值:

1.除含糖量较高外,还含较丰富的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多种桔梗皂甙、远志皂甙、前胡皂甙和桔梗聚果糖等。

2.含多种皂苷,主要为桔梗皂苷,多种混合皂苷经完全水解所产生的皂苷元有桔梗皂苷元,远志酸、以及少量的桔梗酸。另外还含菊糖、植物甾醇等。

桔梗的食用方法:

1.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剂量过大,可引起轻度恶心,甚至呕吐。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慎用,剂量也不宜过大。

2.桔梗皂苷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故只宜口服,不能用于注射;口服后桔梗皂苷在消化道被水解而破坏,即无溶血作用。

3.给小鼠皮下注射,最小致死量为770mg/kg。

桔梗的选购:以根肥大、色白、质实、味苦者为佳。

桔梗的存储: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丧葬论文


毕业论文

剖析丧葬礼仪中的文化内蕴

历史专业 08161116 王倩

摘要: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阴间和来世想象对丧葬中的许多习俗有深刻影响;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观念,这种中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缛的丧葬礼俗,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关键词】:丧葬儒学佛教启示

一、丧葬的内涵和起源

丧葬,是人的最后一项仪式。所谓丧葬礼俗就是处理死者时殓殡奠馔的礼节与习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丧葬礼俗有着重要作用。它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死者尸体腐烂而加以掩埋的活动,也不只是活着的人对死者表示悲哀悼念的礼节习俗。所谓丧葬礼仪,是指安葬、哀悼死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人们采取丧葬仪式,最终目的既要使死者满意,也要让活人安宁。为了不使死者发怒,就要按期祭奠,超度亡灵。由此可见,中国的丧葬礼仪是原始观念和封建观念的混合体,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1】所以,中国的丧葬制度有着极为丰富的内蕴。

丧葬并不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当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的初期时,受思维能力低下所限,在意识上还不可能寻求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对人的生老病死也是困惑不解,不能形成灵魂与丧葬的观念。故《孟子·滕文公上》曰:“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这种弃尸于野的作法,只能说明原始人模糊观念中已有生与死的界限。自原始人产生灵魂的观念,并从自己的梦境和意念中认为灵魂不死,又由此发展为鬼魂观念;死人的鬼魂比活人的灵魂更有力量,更能祸福人类。基于这种认识,便产生了对死人的崇拜,即鬼魂崇拜,于是,一套送鬼魂和安葬死者的礼仪就应运而生。

我国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丧葬礼俗。1933年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墓葬的遗存,是一处以二次合葬为形式的公共墓地,反映了氏族成员一视同仁的血亲关系和一律平等的地位。在老年男子、中青年妇女尸骨的周围撒有赤铁矿粉末,身上佩带有用兽牙、蚌壳和鱼骨做成的骨坠、钻孔的兽齿、石珠等装饰品以及燧石石器等物。从人类文化学的资料来看,在死者身上或身旁撒赤铁矿粉,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常见的丧葬仪式之一。红色象征鲜血,而血又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身之所。在尸体及其周围撒赤铁矿粉,表示给死者以新的血液,赋予新的生命,或者表示他并没有死,只是长眠罢了;或者说是希望死去的同伴能够复生;或者希望死去的同伴的灵魂到另一个世界也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也有学者认野兽害怕红色,是为了防止野兽对死者的侵害。至于放随葬品,是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过上人间一样的生活。而随葬品的多少,是死者在氏族中的身份地位和生者对他尊崇爱戴程度的反映。【2】

二、丧葬过程,主要是江苏地区丧葬过程的介绍

为什么要提丧葬文化,我认为中国特别是山东,是孔孟之乡,尤重礼法。丧葬的过程已经不再是自个家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情感、利益、文化约定俗成的集中体现。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因为他们已经初创了丧葬的过程,虽然纷繁复杂,但是的确起到了宣传孝敬老人、效法德行的效果,对周围的人心是一个非常大的“震慑”。

丧葬文化在流传过程中体现出地方特色,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江苏地区的丧葬过程。

第1页

毕业论文

1.领路经。病人或老人将死,预先请尼姑至床前念领路经。从寝室到大门一路插上蜡烛。人在临死前须将其床上蚊帐取起,否则以为人死后将会落入“网尸城”。将小块银子放在死者口中,称为“含口银”,据说是怕在阴间因为饮孟婆汤而迷了心。要将死者移至堂屋之中的停尸床上,头南脚北面朝天,大开家中的门,以利死者灵魂离去。亲生儿女在老人断气前后烧锡箔寿纸,叫“引路钱”。门口烧纸轿、草鞋,庭中烧锭库以及死者生时衣服数件(但要除去皮衣,否则死者来世将变成犬马)。

2.在吴地,人死后以水抹身,富者以绸绫十三件,贫者以布衣七件给死者穿上,都是有扣而无纽。在苏北地区如高邮,是在死者停止呼吸前穿寿衣,又叫老衣。寿衣讲究“五领三腰”。“五领”为五件上衣,即衬褂、棉袄、棉袍、罩衫、马褂;“三腰”为三条裤子,即衬裤、棉裤、罩裤。女丧改棉袍、马褂为大棉袄、夹袄,改罩裤为裙。有家人守夜。死者头前供一碗生米饭,叫做“倒头饭”。头前足下各点一盏油灯,叫“引路灯”(在吴文化区域如昆山等地,死者脚边点燃的灯称为“长明灯”或“幽明灯”)。死者脸上盖张黄纸,叫蒙脸纸。至夜请僧尼礼忏,称为“转敛”。

3.丧服。上辈或平辈人死要戴孝,下辈人死不戴孝。儿子披麻戴孝:头戴麻布帽(有的帽后垂麻丝),帽子左右两角挂棉花球,用白布做成袍子穿在身上为孝服,鞋面上蒙上麻布,腰中扎一条反搓成的稻草绳子。女儿和儿媳披发扎麻,穿白布衫裙,脚蹬麻布蒙面布鞋。孙辈帽上缝一小块红布。死者同宗每人发孝帽一只,女发孝巾一条,名曰“散孝”。家有丧事要“变白”,服饰及家具物件凡是红色的,一律搬开或用白纸蒙上。门上贴两张宽十厘米左右的白纸条作讣告。

4.“吃倒头饭”。孝子招待亲友一律素食,叫做“吃倒头饭”(吴地称为“吃豆腐饭”)。死者年龄大,且生前吃荤,在丧事办完后,最后一顿用酒招待,叫做“谢红”。

5.引路焰口。丧事须按风水先生的安排办事。家人要请和尚超度亡灵,叫做“引路焰口”。有的请道士做道场,驱邪捉怪。

6.大小殓。大殓和小殓无大区别,只是小殓不钉尾,不合棺缝。棺木要由族长和孝子的母舅殓收,得其同意后方可入殓。入殓要按风水先生确定的时刻,禁忌属相的人在入殓时必须回避。大殓在死后二三日,预先小殓。棺内放石灰垫衬。尸将入棺时,先检尸衣之珠玉,然后由孝子捧头纳入,用水抹尸面,并洒酒尸口。尸体用红线正位人棺,身下垫以铜钱(有的用纸钱),伴以死者生前心爱之物作陪葬晶。入殓后,子女亲友绕棺一周向死者看最后一眼。接着置登升柩,由孝子磕“四方头”。在苏北,盖棺时,棺钉用子孙儿媳头发缠绕,随钉钉入棺内,叫做“挽钉”。“封钉”,男丧由族长执斧,女丧由母舅操柯。孝子必给执柄者以彩帛或封钉礼金。

7.做七。死后每七日,请僧侣道士礼忏诵经,共七次,称为“做七”。

8.回煞。回煞俗称接眚,又称撇青,在死后十余日内进行。这天,先将寝室中铺设恢复当日死者气绝时之原状,然后以死者衣服放在床中,衣服整齐,幻为人形。屋内要悬挂尖嘴鸡爪、形状可怖的眚神于其侧,设三牲祀之。

9.出殡。殡葬有三种形式,一是停柩三年后殡葬,二是搁置“六七”即死后第四十二天殡葬,三是入殓后随即殡葬。一般入殓后三天内安葬。殡葬时间、地点由风水先生确定。亲友子女随棺送葬。子女手执“哭丧棒”(尺许长的柳树棍)。送葬路上一路丢“买路钱”。挖长方形坑,坑内燃烧稻草,叫“暖坑”;再将铜钱或纸钱放在坑内四角和中央,然后棺材入坑,叫“登位”。子孙儿媳们用衣襟兜些土放在棺木上,叫做“罗裙兜土”;接着挥锹填土,做成圆锥体似的土堆,有的在墓前立碑。孝子将手中的哭丧棒栽在坟前,子、孙、重孙各栽一排。不久,柳桩做的哭丧棒会发芽吐枝,若枝繁叶茂,则象征子孙繁盛,家业兴旺。这些树后代不得砍伐。殡葬后,在墓前后左右烧些纸钱

第2页

毕业论文

给野鬼,名为“和邻纸”;再为死者烧“安位纸”,最后燃放鞭炮。回家路上不许回头望,忌走回头路。到家门口,送葬人从点燃的纸钱上一跃而过。

10.烧七。殁后每隔七日举祭一次,称“烧七”或“做七”,共七次。逢七时,全家团聚灵前,设食供奉,或请僧道诵经。“六七”时,亲朋好友前来追悼,孝子请僧尼做佛事,或请道士斋醮,焚纸制冥房和用具。出嫁女儿办饭菜供奉亡灵,名为“换饭”。七期之翌日逢农历初七、十七以及二十七,则此日为“犯七”,家人以为死者灵魂回归,预将汤罐水缸空坛之口全部盖好,恐其坠入;又将枕簟被褥铺好供其服用,谓之“闭殃”。欲办喜事之家需抓紧在“六七”之内完婚,叫“七内招”,否则必须三年之后才能办喜事。

11.百祭日。死者死后一百天举行祭奠叫“百祭日”,死后一年举行祭奠叫“做头周年”,此后每年纪念日叫“烧周年”。丧者之家春联第一年为白纸,第二年为绿纸,第三年为黄纸。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灵魂不灭和祖先崇拜的观念,而其中佛教和道教中的阴间和来世想象对丧葬中的许多习俗有深刻影响;二是儒家所提倡的孝道观念,这种中国特有的儒家伦理思想在丧葬上的反映就是上述繁缛的丧葬礼俗,其中有不少封建迷信色彩。

三、丧葬礼仪中所交织的文化内蕴

从丧葬过程中我们可以得知,影响并支配民间丧葬习俗的观念主要有鬼神信仰,佛教、道教和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

1、丧葬过程中所交织的鬼神信仰。

人类已感知死者是需要安慰和生前同样的生活形态的,若不是灵魂或灵魂不死观念使然,则断难出现具有模拟现实需要的丧葬方式。【3】

如果说旧石器时代在丧葬文化方面仅限于零星考古发现之后人们赋予的解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那么到了新石器时代,尤其是历史时代,灵魂观念仍然成为丧葬习俗施行的基础,丧葬与灵魂或灵魂不死观念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则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从处于氏族制鼎盛时期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遗址的发掘情况来看,原始的葬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的灵魂信仰观念,这种观念从以下几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反映。

(1)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关系在死者的世界中则以共同拥有的墓地形式加以体现。公共墓地制度反映了人们对生存世界的需求和信仰,他们认为,活着时是同一氏族的成员,死后也必是同一氏族的成员,共同予以安葬,使灵魂就像活着时氏族成员可以互相照应一样得到相应的照顾。这种公共墓地规模极大,数百座甚至近千座坟集葬在一起,有的合葬一座共同埋葬竟达七八十人。【4】诚如雷中庆所说:“氏族有公共墓地这个事实,反映出人们是按世间的社会结构,他们相信生前属于同一氏族的人,死后在灵魂世界仍是同一氏族,氏族墓地就是死者灵魂共同生活的聚落。”【5】(2)在死者的世界不仅过着类似人间的生活,而且同样需要劳动才能获得生存,因此,丧葬中给死者随葬生活和劳动必需品,以满足死者的需求。这一时期中随葬品的最大特征是,除了生活必须的一些陶器之外,男子随葬石斧、石铲、石刀之类;女子随葬陶制或石制的纺轮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后者还表明,男女分工已及其明显。氏族社会后期,各个墓葬随葬品的多少区别也日益明显表明,多的达几十上百件,少的一件,有的甚至什么也没有,表明人间的贫富观念,在墓葬中也得到了表现。这一切现象,无疑都是原始人灵魂信仰和来世观念的直接反映。灵魂不死在葬俗文化中从来就没有失去自己的信徒,直到今天,仍然非常浓厚。

第3页

毕业论文

(3)采取不同葬式,表明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不同的死亡年龄和死亡方式,将影响灵魂对人世间的祸福形式。不同葬式的盛行,证明人们试图通过葬式控制灵魂,达到造福人间或使自己平安的目的。从考古发现可知,当时盛行的葬式有仰身葬、俯身葬、屈肢葬以及二次葬等形式,其中瓮棺葬大都是二次葬,而对小孩是实行的是一次性瓮棺葬则属于年龄禁忌(未成年)范畴。有人认为,两者都属于凶死的葬俗,他们的灵魂可能是“凶”的,不能葬入氏族墓地(瓮棺葬大都单另埋葬)【6】这些葬式的区别,不仅表明人们浓郁的灵魂信仰,同时也表明,对于不同死者的灵魂,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处置,以对应生前的情况。

至于更后些时候的夫妻合葬墓、啥殉制等葬俗,同样是现实世界真实情况和需要的摹写,凝聚着人们不可置疑的灵魂信仰观念。

进入历史社会之后,灵魂信仰的观念不仅没有减弱,而且随着信仰观念、物质内容的不断丰富发展,表达德更为肆无忌惮、淋漓尽致。

夏商时代敬鬼事神是不容怀疑的。《礼记表记》载,“夏道尊命,事鬼神而远之。”【7】明器制度一说既源于夏后氏。明器也就是鬼器,是专门制造供鬼神使用的。不难看出,夏人相信灵魂鬼神。商代同样信鬼神,殷人的占卜祭祀极其著名,殷墟出土的卜甲骨既达十多万片,都与占卜祭祀有关。周人而至秦汉至魏晋唐宋明清,灵魂鬼神信仰从未间断。早期墨子以为:“鬼神之事,岂有可哉!”【8汉武帝曾问我贾谊:“问鬼神之本。”【9】葛洪则说:“鬼神之事,著于竹帛,不可胜数!”从不怀疑。后来随着佛教的盛行,地狱等信仰深入人心,使灵魂鬼神的信仰成为统治者与平民百姓共有的模式。

这一切虽然不能反证丧葬起源于灵魂观念,但至少可以准确无误地告诉人们,丧葬文化总是伴随着人类对于灵魂鬼神普遍存在的信仰。而后者在丧葬文化起源中的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2、儒学与丧葬文化。

儒家,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派别,由春秋末期孔子创立。所以儒家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把儒家列为先秦至汉初九流十家之首。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主体是礼乐仁义忠恕中庸孝道。各个时期的儒家学说,为适应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而有所不同,但孝道观念一直是儒家所推崇和提倡的。

孝道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中国人无论贵贱贫富,都深深地受到这种被称为;礼教;的熏陶和影响。儒家孝道现十分重视死,把送死看成是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中庸》说:事死如生、死亡如存,仁智备矣。《论语》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从历代所编撰的正史礼志和其他文献记载来看,儒家历来提倡孝道,并把送死或丧礼看成是孝道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儒家的孝道观源于周代。周人受远古祖先崇拜的影响,在宗教观上表现为尊祖,在伦理观上表现为孝祖,在丧葬观上表现为厚葬。《周颂》曰: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假哉皇考,绥予孝子。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大雅》有:……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佑。周人这些话意即用追孝来表示子孙后代决心继承祖业,按祖先法式办事,这样一来才会燕及皇天、受天之佑。周人对死人,尤其对祖先的孝比对活人更重视。

儒家孝道观十分重视父母的死亡,并把送死和丧葬看成是子女尽孝的主要标志之一。孔子非常明确地把“孝”与丧葬结合在一起,他曾告戒弟子樊迟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当弟子宰我提出“三年之丧,期已久矣”时,孔子大发雷霆,怒斥其“予之不仁也!予生三年,然后免予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孝经》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

第4页

毕业论文

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足可见,孔子所提倡的“孝”,除了要后辈内心诚意,也要求外在的行为规范,这就为中国社会崇尚丧葬提供了堂而皇之的理论根据。于是,儒家所倡导的“孝”,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丧葬观念的主流。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对古人丧葬观的改造和发展,使传统的丧葬观念和丧葬风俗进一步摆脱宗教的影响,更多地注入了世俗的成分,并逐渐走向政治化。渐渐地,儿女为父母操办丧事,已经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敬孝,而是一种礼数,一种类似政治的行为,越来越受到当时社会舆论的监督。

“作揖”、“磕头”这些词语可能没有经历丧葬过程的人是不会亲自去实践的,从这些动作中似乎看到孔子和他的门生是怎么去宣传其所倡导的“礼”。“作揖”如果仅作为一个动作而言似乎并不具备美感或其他特殊的效果,但是当白色的孝衣在风中飘舞时、当哀乐在哭声中闷声追远时,当人群在叩拜中洗净铅华时,“作揖”就不是作揖,而是一种慎重、庄重、威严、正式的“符号”,那它就具备了特殊的含义,就是一种无法替代的美。

3、佛教与丧葬文化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西汉时流传入中国。最初在上层流传,至魏晋南北朝时已在民间盛行。唐朝杜牧诗句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亦可见此。、

佛教的生死观念最重要的是认为人是有灵魂的,人死但是灵魂不死,而且还可以再生人世,具体体现就是因果报应和轮回观念。佛教认为任何一种有生命的个体在获得解脱前都要依十二因缘和三世构成“三世二重因果”规律,在“三世”和“六道”中生死轮回,永无终期。“三世”即为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六道又名六趣,指众生依据生前善恶行为,即“业”。也就是一切身心活动而有六种轮回转生趋向,即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佛教认为的最高境界是“涅磐”,即摆脱十二因缘,跳出轮回,以求解脱。

佛教经典浩瀚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在我国民间脍炙人口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来自古典名著《西游记》,其故事原型亦取自唐朝高僧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之说。但是,佛教也有很多通俗浅显的故事,通过生死的传说,体现了佛教的教义。

佛教作为一种“了生死之学”,非常重视临终关怀。明朝憨山大师说:“从上古人出家本为生死大事,即佛祖出世,亦为开示本大事而已,非于生死之外别有佛法,非于佛法外别有生死。”世俗之人在人生状态上各有不同,所遭遇的人生事件各有不同,但惟有生死是相同的,众生平等,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佛教于临终关怀的重视,力求使世人摆脱面临死亡时候的痛苦和恐惧。《西藏生死书》中,对临终者的正确态度有充分诠释。“现在临终中阴已经降临在我身上,我将放弃一切攀援、欲望和执着,毫不散乱地进入教法的清晰觉察中,并把我的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当我离开这个血肉和合的躯体时,我将知道它是短暂的幻影。”也就是说,临终者在临终前那一刹那,应自我认清,原先血肉之躯,只是短暂幻影。如果本人做不到,其家属应该有责任帮助其完成,才能助其向极乐世界往生。

直到现在,民间丧葬礼仪中也多少带有佛教于生死说上留下的印痕。如七七斋就是为死者祈福的佛事之一。即每隔七天为一个忌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这同佛教教义有关,佛教认为人生有六道流转,在死与生之间有一个“中阴生”阶段,在阴间寻求生缘,以七天为一期,七个七天必转生一处。因此就有了“七七斋”的丧俗,并且与中国传统的魂魄观念有相同之处,得到迅速传播施行。

4、哀伤抚慰与临终关怀

古希腊哲学家说:“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哀伤抚慰就是为了解决因死亡事件所带来的这种“生者的不幸”,负责帮助遗属合理地纾解悲伤情绪,使之顺利过渡到日常生活状态。哀伤抚慰也就是协助人们在合理事件内,引发正常的悲伤,并健康地完成悲伤任务,以增进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显然,哀伤抚慰是一种针对死者家属的一种关怀伦理学。它突出

第5页

毕业论文

的是人性的关怀和心灵的抚慰。需要注意的是,哀伤抚慰并不是帮助遗属克服和抑制悲伤情绪,而是合理地纾解遗属的悲伤情绪,以免影响其健康以及带来其他不幸。“悲伤”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东西,尤其是和死亡事件相联系的悲伤。悲伤往往是主体因死亡事件而诱发的不自觉的反省所伴随的一种心理情绪反应。

临终关怀又称安宁照顾、善终服务、姑息照顾等,是指对生命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服务等全方位的关怀照顾,译自英文hospice,美国国立图书馆对此解释为对临终病人及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临终关怀的特点是强调对症状和疼痛的控制,让患者在家中或者像家一样的环境里,舒适地、有尊严地度过自己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光。也可以说,从人之常情、人之亲情和一个人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甚至一个人性格特征和职业特点出发去满足其心底的最后的愿望,就是具体的临终关怀。

近现代科学的发达,对人的生命和死亡的认识更多地脱离了原始社会以至中古社会的蒙昧和膜拜,更加凸显其物理特性。尤其随着无神论、唯物论的普及和得到更多人的认同,生命以及死亡亦逐渐回归其自身面目。但是,死亡对于死者本人,丧葬对于其亲属,依然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其痛苦和恐惧的过程和感受。现代医学的发达,尤其是现代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对死者及其亲属进行心理抚慰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其意义重大,使死者安得其所,使生者心境回归正常。

四、我们现代人应有的丧葬观

中国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中还有一些糟粕,在今天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进行取之精华去其糟粕。

1、丧葬应该体现以人为本。

(1)墓地与耕地、宅地的矛盾。

在古代地广人稀的时代,墓地与耕地和宅地之间似乎不存在什么矛盾。但随着人口增长亮起红灯、敲响警钟;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用地和基础设施用地与日俱增。中国人用世界耕地面积的不足1/13,却养活了超过世界人口的1/5。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也随之凸现。随着人们经济文化需求的增加,“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也演变为“厚养厚葬”。在一些地方,死者的坟墓占地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庞大和考究,造价越来越高。如以每平方计算,阴宅的价格大大地超过的阳宅,这已成为普遍的现象。在殡葬过程中,大操大办,兴师动众并非彰显死者,而是生者的自我炫耀。

魏文帝曹丕的名言:“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对于殡葬业的改革,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如何藏,即如何葬,葬之无形,为藏之最佳者。对死者尸体的处理,从土葬改为火葬,是一大进步,但是火化之后骨灰要存放,一些火葬场骨灰楼已有“爆棚”之势,而按照传统的“入土为安”观点,存放之后又要埋葬、起坟置墓立碑,一连串的事儿与矛盾来了。海葬,将骨灰撒到大海碧波之中,处理彻底了,真正藏之无形了。而另一种树葬、花葬,将骨灰作为树木鲜花的肥料,岂不应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境界了吗!

(2)殡葬业如何实现替丧家着想,是值得深思的。

如何体现薄葬节简的原则,移风易俗,不仅是死者亲属的事,更是殡葬业改革的导向。真个“料理堪忧身后事,经营应笑世间人”。“到头事业”、“结果文章”如何做,政府有关部门和殡葬业者当思之再三。这种创新、改革将对民间的殡葬习俗产生主导性的影响。

2、丧葬业应该体现文化化

何谓文化化?泯灭对死亡与墓地的恐惧、使公墓公园化;把红、白喜事在公园化的墓地中自然地交融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使公墓与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教育、社会公德、传统美德、家庭美德教育、科普教育结合起来;倡导墓志文化,积淀人文精神与人生哲理;殡葬业是一个行业、一

第6页

毕业论文

项产业,也应是文化事业或尚待培育的文化产业,是政府、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应予以关注的涉及物质层面、制度(习俗)层面到精神层面的文化。用今天的思想、今天的财力、人力和物力,为后辈儿孙创造淡化生死、淡化贫富、淡化贵贱、净化灵魂、美化生活的胜地名区——贵州贵阳海天园的思路、著名作家李宽定构建新的殡葬文化事业所昭示的方向。

现代人工作和生活的半径逐渐扩大,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如儒家的为父母守“三年之丧”的做法已经自然消失。但生者对逝者的怀念和祭奠却依然是人们的正常诉求。近年来,电子网络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逐渐渗透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研究和推广网络E文化,对传统殡葬文化也是一种继承和扬弃。构建网络殡葬文化,一是可以设立网上追思怀念的网站。对于逝去的人设立一个虚拟的网上家园,可以放上逝者的影像资料、文字记载等,建立逝者与生者的虚拟联系,缓解和释放生者的心灵追思。英国《金融时报》载,一对逝者夫妇因为思念早逝的孩子,在网上建立了一个追思网站,对他们自己的心灵起到了很大的抚慰作用。网站在得到更多的点击量之后,也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到这个行列,甚至有生者委托网站经营管理者,提前在网站上预存了自己的遗书,预约在自己死去之后,代理自己为亲属寄去关切的话语和抚慰。二是可以设立网上祭奠网站,引导人们从传统的现场扫墓到网上祭奠,从传统的祭扫的特定时间(清明节等)和特定地点(墓穴所在地)的双重约束中解脱出来,同时又满足人们祭扫的心理需求。如今,人们的流动性越来越大,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或在异乡工作的人,清明节大奔赴祖籍扫墓殊为不便,网上祭奠则是一种很好的选择。三是构建网上墓园,在倡导不保留骨灰的遗体处理方式的同时,为民众提供网上墓园,提供符合逝者遗属需求的场地。这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转变都有十分柔性的契合。

中国是丧葬文化最发达的国家,是财富也是累赘。吸收中国殡葬业的核心价值中合乎天理人伦的精华,抛弃其内容与形式中的封建迷信和奢侈靡费的糟粕,是刚刚起步的丧葬改革的最大难题。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明演进中永恒的主题,殡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亦如是。殡葬文化的传承是为了创新,而殡葬文化的创新也要建立在传承的基础之上。现代和谐的丧葬文化观,也要能充分吸收传统殡葬文化中的精华,比如儒家丧葬文化中的孝、佛家丧葬文化中的善。现代殡葬文化观,应该是“孝、善兼备,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文化观。当然,如何构建和丰富现代殡葬文化观的内涵,既不能守株待兔,也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以审慎和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化》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145页

【2】《中国民间文化》万建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第148页

【3】《丧葬史》陈文华,上海文艺出版社,第6页

【4】《临潼姜寨遗址第四至十一次发掘纪要》,《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

【5】《史前葬俗的特征与灵魂信仰的演变》,《世界宗教研究》1982年第3期

【6】李仰松《谈谈仰韶文化的瓮棺葬》,《考古》1976年第6期

【7】《礼记檀弓上》

【8】《墨子明鬼下》

【9】《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第7页

毕业论文第8页

转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来源”。https:///zixun/gj/1602.html

读了“【推荐】职工丧葬假可以请几天及有工资吗?”,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推荐伤感语录,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5713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给孩子励志语录关于奋斗青春摘录
下一篇 : 形容两人冷战不服输的热门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