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在小时候我们总是可以在课本上读到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王维 少年行”,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年行》

作者:王维

原文:

(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其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其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其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注释:

1、新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盛产美酒。斗十千:指美酒名贵,价值万贯。
2、咸阳:本指战国时秦国的都城咸阳,着名勇士荆轲、秦舞阳都到过此地。汉时曾徙豪侠于咸阳。这里用来代指唐朝都城长安。
3、羽林郎:汉代禁卫军官名,无定员,掌宿卫侍从,常以六郡世家大族子弟充任。后来一直沿用到隋唐时期。
4、骠骑:指霍去病,曾任骠骑将军。渔阳:古幽州,今河北蓟县一带,汉时与匈奴经常接战的地方。
5、苦:一作死。
6、擘:张,分开。一作臂。雕弧:饰有雕画的良弓。
7、重:一作群。
8、白羽:指箭,尾部饰有白色羽翎。
9、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汉宣帝时,匈奴内乱,自相残杀,诸王自立分而为五。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族诸王。
10、欢宴:指庆功大宴。
11、云台:东汉洛阳宫中的座台,明帝时,曾将邓禹等二十八个开国功臣的像画在台上,史称云台二十八将。
12、轩:殿前栏槛。
13、明光宫:汉宫名,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太初四年)秋建。

翻译:

(其一)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其二)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其三)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其四)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赏析:

《少年行》是王维的七绝组诗,共四首,分咏长安少年游侠高楼纵饮的豪情,报国从军的壮怀,勇猛杀敌的气概和功成无赏的遭遇。各首均可独立,合起来又是一个整体,好像人物故事衔接的四扇画屏。

第一首诗,写侠少的欢聚痛饮。诗开头便以美酒领起,因为豪饮酣醉自来被认为是英雄本色,所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李白《侠客行》)饮酒在当时因能激发意气而被视作胜事。斗十千语出曹植《名都篇》: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按李白也有《将进酒》诗云:昔时陈王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此诗意近李诗,不仅极言酒之珍美,而且还借前人的用语写出慷慨好客、纵情欢乐的盛况。盖游侠之饮原非独酌遣闷,其倜傥意气正在大会宾客之际才得以充分的表现。第二句言咸阳游侠,乃以京都侠少为其代表。游侠人物大多出身于都市的闾里市井之中,故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里径直称之为闾里之侠,咸阳为秦的国都,则京邑为游侠的渊薮也不言自明,这里不过是举其佼佼者以概全体。诗的前两句以新丰美酒烘染在前,咸阳游侠出场在后,而多少年则为全篇之纲。诗的后二句更进一层,写出侠少重友情厚交谊的作风。即便是邂逅相逢的陌路人,杯酒之间便能成为意气相倾的知己,所谓论交从优孟,买醉入新丰(李白《结客少年场行》)、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正表现了他们同声相应的热情。因此,在他们开怀畅饮的豪爽风度中,还渗透着为朋友倾情倒意,肝胆相照的人情美。酒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率真坦荡的人生态度。诗为人物写照,最后却宕开去以景语收束。诗人撇开楼里的场面,转而从楼外的景象落笔,其实写外景还是为内景服务的。末句中的高楼不仅和首句呼应,暗示了人物的豪纵气派,而且以其卓然挺立的雄姿一扫鄙陋猥琐之态;系马垂柳则以骏马和杨柳的意象,衬托出少年游侠富有青春气息的俊爽风致。有此一笔,使情景历历如绘,遂在表现人物豪宕气概的同时,又显得蕴藉有致。全诗用笔的跳荡灵动,也是和少年奔放不羁的性格神采相吻合的。

第二首诗,写游侠的出征边塞。这首诗里所说的仕汉骠骑,以及下面两首诗里出现的五单于汉家君臣等,都是借汉事喻唐,这在唐诗中几乎是习闻熟见的惯例。这里说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担任了羽林郎的职务。由于羽林郎宿仗卫内、亲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闲之辈可以入选。《后汉书地理志》云: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由此即可见一斑。骠骑指武帝时的名将霍去病,曾多次统率大军反击匈奴侵扰,战功显赫。少年报国心切,一心想效功当世,一旦国家有事,便毫不犹豫地随军出征。边关是遥远荒寒的,沙场的搏杀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种为国献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马篇》里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少年英雄是一脉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诗通篇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来加以客观的描述和赞颂,这里却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诘的口气反挑,使文势陡起波澜,末句则以斩截之语收束,而孰不纵犹等虚词的连用,又在接二连三的转折中不断加强语气,活脱地传达出少年从容朱毅的神情和义无返顾的决心。这种借顿挫的用笔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手法,不仅很有力度,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游侠意气的内涵。

第三首诗,写少年的勇武杀敌。诗人将主人公置于孤危险恶的战争情势之中。虏骑千重指敌人大军压境,形成包围之势;众敌酋倾巢出动,来势汹汹,企图以优势兵力取胜。而少年以一身对千重之敌,竟能左右驰突于敌阵之中,如入无人之境,且能擒贼先擒王,将凶蛮剽悍的敌酋纷纷射杀,其过人的胆略和武艺已分明可见。这里把少年写成孤胆英雄,意在突出他的勇冠三军、战功卓着。诗的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这样,这首诗就和上一首彼此呼应,并为下一首写功高不赏张本。诗中所出现的雕弧、金鞍和白羽,均是以着色之笔略加点染,本来是爱其人而及其物,这里的物又为人增色,人与物原不妨是互相辉映、相得益彰的。盛唐诗人每喜表现尚武精神,如李白自称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杜甫自述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壮游》)王维则称赞他的一位族弟说:读书复骑射,带剑游淮阴席帆聊问罪,卉服尽成擒。(《送从弟蕃游淮南》)等等。这些都可看作是诗中理想形象的现实依据。

第四首诗,写游侠的功成无赏。上一首诗既已写到少年游侠的勇却群敌,那么这一首写朝廷论功行赏,他也理应是受奖的主角了。诗的前三句,极写庆功仪式的隆重和气氛的热烈:君臣欢宴、云台论功、天子临轩、封侯赐爵,正当期待中的主角出场时,领赏者却突然变成了将军。这里的将军和第二首初随骠骑战渔阳里的骠骑当是一人,指军中的主帅。将军讽出明光宫,也即李白《塞下曲》其三所云: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意谓受皇帝宠信的权贵坐享其成而血战的勇士反遭冷落。诗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复渲染,到头来却翻作他人;而活跃在前三首诗里的主角被悄无声息地推到了局外。这种欲抑故扬的艺术处理,使诗中的不平之鸣得以强有力的表现,这里再加申说反而是多余的了。

王维的《少年行》四首,以浪漫的笔调讴歌了豪荡使气、舍身报国、崇尚事功和功成不居的任侠精神,表现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他笔下的少年游侠形象,和盛唐其他诗人创造的形象一样,实际上是时代理想的人格化写照。这四首绝句独自成篇,各有侧重,但又蝉联而下,互相补充和照应。用笔或实或虚,或显或隐,舒卷自如,不拘一格,成功地谱写了一支朝气蓬勃、富有青春旋律的进行曲。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精选阅读

少年行二首


杜甫 少年行二首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少年行·弓背霞明剑照霜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下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注释
①少年行:古代歌曲名。
②走:跑。咸阳:指京城长安。
③河湟:指青海湟水流域和黄河西部,当时为异族所占。

赏析
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不收复湟一带失地,我誓不回头眺望故乡。这是一首出征诗。诗的前两句刻画了青年将士的飒爽英姿,后两句写出了收复失地的决心。全诗主调高昂激越,洋溢着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少年行·出身仕汉羽林郎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注释
1.出身:出仕、出任。羽林郎:官名,汉代置禁卫骑兵营,名羽林骑,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军。唐代亦置左右羽林军,为皇家禁军的一种。

2.骠骑:官名,即骠骑将军。渔阳:地名,汉置渔阳郡,治所在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又唐置渔阳县(今天津市蓟县),本属幽州,开元十八年改隶蓟州,天宝元年又改蓟州为渔阳郡,乾元元年复改为蓟州。

3.孰知:即熟知、深知。此二句说这些游侠少年明知不宜去边庭受苦,却情愿赴死于边庭,以求流芳百世。

赏析
这首诗写少年们怀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从军出征渔阳。他们蔑视困难,蔑视艰苦,也蔑视死亡,充满了豪侠气概和英雄主义精神。《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黄家鼎曰:“说得侠士壮怀,凛凛有生气。”

诗中描写一位英雄少年、慷慨从军、大义报国、视死如归、可歌可泣的形象。最后一句“纵死犹闻侠骨香”,生动的表现了英雄们不惜为国捐躯、其精神永垂不朽、其形象流芳百世的境界。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八行绝句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192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王维 使至塞上
下一篇 : 王维 田园乐
" 八行绝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