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诗歌是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与传承,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认识到许多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可以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您此时是不是也在想着有哪些古诗还能够背下来?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暮秋独游曲江》,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赏析】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心上人。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曲江


李商隐 曲江

望断平时翠辇过,
空闻子夜鬼悲歌。
金舆不返倾城色,
玉殿犹分下苑波。
死忆华亭闻唳鹤,
老忧王室泣铜驼。
天荒地变心虽折,
若比伤春意未多。

【赏析】
曲江,是唐代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开元中疏凿为胜境花卉环周,烟水明媚。都人游赏,盛于中和上已之节(康骈《剧谈录》)。安史乱后荒废。唐文宗颇想恢复升平故事,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发生后不久,下令罢修。李商隐这首诗,就是事变后第二年春天写的。
曲江的兴废,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关。杜甫在《哀江头》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写国家残破的伤痛。面对经历了另一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后荒凉满目的曲江,李商隐心中自不免产生和杜甫类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头》,可能对他这首诗的构思有过启发,只是他的感慨已经寓有特定的现实内容,带上了更浓重的悲凉的时代色彩。
一开始就着意渲染曲江的荒凉景象:放眼极望,平时皇帝车驾临幸的盛况再也看不到了,只能在夜半时听到冤鬼的悲歌声。这里所蕴含的并不是吊古伤今的历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现实政治感喟。平时翠辇过,指的是事变前文宗车驾出游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则是事变后曲江的景象,这景象,荒凉中显出凄厉,正暗示出刚过去不久的那场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惨酷事变。在诗人的感受中,这场大事变仿佛划分了两个时代:平时翠辇过的景象已经成为极望而不可再见的遥远的过去,眼前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幅黑暗、萧森而带有恐怖气氛的现实图景。望断、空闻,从正反两个方面暗寓了一场天荒地变。
三、四承望断句,说先前乘金舆陪同皇帝游赏的美丽宫妃已不再来,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静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沟(曲江与御沟相通)。不返、犹分的鲜明对照中,显现出一幅荒凉冷寂的曲江图景,蕴含着无限沧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缮曲江亭馆,游赏下苑胜景,本想恢复升平故事。甘露事变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辇金舆,遂绝迹于曲江。这里,正寓有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下两联的荆棘铜驼之悲和伤春之感都从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闻句。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陆机故宅旁谷名)鹤唳,岂可复闻乎?这里用以暗示甘露事变期间大批朝臣惨遭宦官杀戮的情事,回应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断句与颔联。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这里借以抒写对唐王朝国运将倾的忧虑。这两个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显的表达,而且加强了全诗的悲剧气氛。两句似断实连,隐含着因果联系。
末联是全篇结穴。在诗人看来,流血千门,僵尸万计的这场天荒地变──甘露之变尽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伤痛的却是国家所面临的衰颓没落的命运。(伤春一词,在李商隐的诗歌语汇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来概括自己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这里特指伤时感乱,为国家的衰颓命运而忧伤。)痛定思痛之际,诗人没有把目光局限在甘露之变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后果,敏锐的觉察到这一历史的链条所显示的历史趋势。这正是本篇思想内容比一般的单纯抒写时事的诗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风格特别深沉凝重的原因。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时事,又通过对时事的感受抒写伤春之情。就全篇来说,天荒地变之悲并非主体,伤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尽管诗中正面写伤春的只有两句(六、八两句),但实际上前面的所有描写都直接间接地围绕着这个中心,都透露出一种浓重的伤春气氛,所以末句点明题旨,仍显得水到渠成。
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是杜甫一些律诗的显著特点。李商隐学杜,在这方面也是深得杜诗诀窍的。读《曲江》,可能会使我们联想起杜甫的《秋兴》,尽管它们在艺术功力上还存在显著的差别。

辛弃疾 生查子·独游雨岩


《生查子独游雨岩》

作者: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释:

1、雨岩:在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地方。这里的景色奇丽。作者在这里写了不少的词。
2、非鬼亦非仙:指岩石的形状奇特。泉水的声音也不同一般。作者在《水龙吟补陀大士虚空》词的小题中说:题雨岩。岩,类今所画观音补陀。岩中有泉飞出,如风雨声。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这里指的是泉水的声音。桃花水,二、三月的黄河水叫桃花水。但颜师古注《汉书沟洫志》时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花水。当以后者为是。
3、桃花水:《礼记月令》上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翻译:

溪里的水清澈见底,我在溪边行走,
影子照在溪里。
青天落在水底下,天上的行云,
也落在溪里,我却像在云里行走。

风光这么美丽,使我兴奋,
我禁不住高声歌唱,但是有谁来和我呢?
只有空旷的山谷,发出清音来和我。
这个声音,不像鬼也不像仙,
原来是从桃花水里发出来的一曲歌声。

赏析:

这是辛弃疾作品中又一首即事叙景、寓情于事之作。此词作年虽然难以确考,不过可以肯定这是词人削职闲居、退居带湖期间,倦途却被行人笑,只为林泉有底忙(《鹧鸪天》)的情况下写作的。题目中的雨岩,位于江西永丰县西二十里的博山脚下。据韩淲《涧泉集》卷十二一首题为《朱卿入雨岩,本约同游,一诗呈之》的诗中说:雨岩只在博山隈,往往能令俗驾回。挈杖失从贤者去,住庵应喜谪仙来。中林卧壑先藏野,盘石鸣泉上有梅由此可以想见当地风光之清幽。作者留连雨岩,填词赋诗,以抒发其情怀。

这首词是作者在游雨岩的时候写的。上片以溪为中心,用天、人、云来烘托出一幅色调清雅的图画。下片写自己的清傲孤独。高歌谁和余?这高歌不是一般的歌,是正义的,抗金的歌。和者是空谷清音起。从这里也看出作者寄情山水是迫不得已的,但是倔强不渝的爱国决心,却从高歌中唱了出来。词调轻快清新,景色如画。

此词前二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写的是词人在溪边行,从溪水倒影中照出,可见溪水的清澈。溪中倒影不但有人,而且有天,天在溪底,把清溪之清写尽。溪水平明如镜,人影只是水镜中一点,其背景有广阔的天空,一齐照入溪水,从中使人得知溪面之大。但天空本是青冥无物,照入水底如何见出?于是借行云来点明。行云本在天,而今水底的天反借行云而见,这是词人体物精到处。天上有行云句,如果理解为天上之天,就没有什么意义,这里说的是水底之天,它承上补足天在清溪底句,启下引出人在行云里句。这个人是遥应首句溪水中的照影,这才有在(水底天的)行云里的视觉感受。以上四句全从清溪倒影落墨,表现的是词人当时那种自觉行走于蓝天之上、白云之中的飘飘似仙的独特感受和恬静愉悦的心情。唐朝诗人贾岛在《送无可上人》中曾写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感受,但又不如这首词来得清新自然,富于韵味。

接下来两句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作者又另辟新境。写自己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相和者。不闻有人和,只有空谷中响起清音,表达了作者心境之孤独。这种孤独感,恐怕不能只理解为没有旅游的伴侣,必须同词人当时特殊的处境联系起来理解。多少年来,作者力主抗金、和者甚寡,反而遭到排挤和打击,从句中可以看到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的有意无意的流露。后二句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写得极细腻。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句中,有句云: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词人在这里借用了非鬼亦非仙五字,表现的是他听到空谷清音起后的心理活动。

他高歌之后,在这空旷之地,听到空谷的清音,起初怀疑是鬼怪发出的,继又怀疑是神仙发出的,末了才又加以否定,得出非鬼亦非仙的结论。然而,究竟是什么发出的清音呢?原来是一曲桃花水。《礼记月令》说: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汉书沟洫志》来春桃华水盛注引《月令》后解说:盖桃方华时,既有雨水,川谷冰泮,众流猥集,波澜盛长,故谓之桃华水耳。一曲桃花水,潺潺长流,清音流转寄托了词人身处逆境,不改报国之志,而又孤独无援的忧郁之情。

此词上阕以写形为主,笔法自然平实,下阕以写声为主,笔法婉转曲折,虚实结合,相得益彰。

曲江对雨


杜甫 曲江对雨
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

【赏析】
曲江是杜甫长安诗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安史之乱前,他以曲江游宴为题,讽刺诸杨的豪奢放荡。陷居时期,他潜行曲江,抒发深重的今昔兴亡之感。而平乱之后,则大多寓凄寂之境于浓丽之句,表达深沉的悲感与愤慨。《曲江对雨》就是这样的一首作品。此诗景丽情深,抚今追昔,低徊蕴藉,其艺术之美主要在于:
一、绘景动静结合。
首联写景,先大处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写静态。春云低垂,笼罩宫城,覆压苑墙;斜晖脉脉,江亭寂寂,暮霭沉沉,芳草萋萋:虽是春景,生意盎然,却了无人迹,一派荒凉落寞。一覆,一静,既凸显眼前之景的冷清郁闷,又透露出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沧桑感。俞陛云说此二句隐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之慨叹,颇有见地。曾见证过开元盛世的繁华与奢靡的曲江,安史乱后曾沉寂近八十载,直至唐文宗时,才稍有修整,但亦难挽颓势。此联景中藏情,耐人寻味。静年芳三字尤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况无存,令人嗟叹。
颔联直承而下,从细部用笔,由面到点,写曲江胜景,重在写动态,将满怀幽思作进一步渲染。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本已迷人眼目,又经如酥春雨的润泽,更觉楚楚可怜,娇媚动人。王彦辅《尘史》言:此诗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苏长公、黄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见缺字,各拈一字补之:苏云润,黄云老,秦云嫩,佛印云落。觅集验之,乃湿字也,出于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说。诗言志,信矣。(见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湿字,也有选本作落,以为用落字更有余韵。春雨迷蒙,飞红万点,飘零曲江,随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诗人面对此景,不禁生出万分惆怅与凄苦之情,恰如落红离枝,盛唐气象已渐行渐远,诗人不免潸然掉泪。这是移情于景的妙句。
水荇牵风翠带长,此句脱胎于杜审言的绾雾清条弱,牵风紫蔓长,敷色浓艳,姿态飘逸。本是风吹水荇,诗人却反道水荇牵风,赋景以人格化动作,似乎这水荇也难耐乏人问津的寂寞,欲招揽清风一缕与之共话沧桑。以雨风来烘托林花水荇,景更丰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层。
二、抒情含蓄深婉。
诗题是曲江对雨,前两联写曲江春雨图,紧扣题中雨字;后两联是写对雨之思,触景生情,但这情又非直白宣泄,而融于翩翩遐想,更见含蓄深婉。颈联讲当年玄宗皇帝,曾率领龙武禁军,自夹城趋芙蓉园,笳鼓齐鸣,车声雷动,旌麾蔽日。到此时,驰道依存,空余废辇,殿门深锁,无人焚香,戒备森严。杜少陵曾有诗云青春波浪芙蓉园,白日雷霆夹城仗,然而兴衰无常,此刻曲江一派凄清冷寂,空自让人凭悼。
尾联再折一层,写诗人之狂想。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诗人描绘了一个君臣同欢、歌舞升平的宴饮嬉游之景。遥想昔日承天门赐宴,列教坊之歌妓,翠袖承花,朱弦按曲,觥筹交错,为乐未央,那才是盛世华章人生尽欢。(《旧唐书》载:开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于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许中书以上五品官及诸司三品以上官争拾之。)何时表明这种狂想充其量是一场豪梦而已。杜甫曾受用于玄宗,安史劫后,新君(即肃宗)上场,肃宗因当日分镇之命,几撼其储皇之位,衷心隐处,不搛于若翁,故将玄宗移居西内,并将其旧侍翦除殆尽,玄宗暮境悲凉,杜甫不得新君恩宠,也就愈念当日如鱼得水的佳境了。此联抒情极其惨痛。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明知逝水难回,却渴盼恩泽重沐,一展怀抱,这不能不令人伤感。暂醉,其实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罢了。
全诗绘景浓艳,意境静穆清冷;抒情婉转,感慨深沉曲折。在忆旧与憧憬中隐约可见诗人的忠君忧国之心以及颓然自放之念。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J458.com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游山水的诗句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24173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短歌行
下一篇 : 工作开心励志名言 名人名言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