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给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语文知识点总结》文章,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文档起草是我们工作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找到好的范文模板往往事半功倍,模仿范文的结构可以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1

沁园春·长沙

1、给加点字注音

分泌( )沁园春( )百舸( )

坎坷( )拜谒( )遏制( )竭力( )

挥斥( )干坼( )遒劲( )酋长( )谩骂( )散漫( )花蔓( )惆怅( )稠密( )绸缪( )寥廓( )峥嵘( )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2、文学常识

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样式。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的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同一词牌的词结构格式相同。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格。

雨巷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寂寥( )彷徨( )彳亍( )颓圮( )舷梯( )娴熟( )悬崖勒马( )弦外之音( )按捺( )刚毅木讷( )方凿圆枘( )静谧( )猕猴( )所向披靡( )奢靡( )矫揉造作( )繁衍( )挑衅( )

2、成语

悬崖勒马:比喻临到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弦外之音:比喻言外之意。

再别康桥

青荇( )长篙( )蒿里行( )枯槁( )

浮藻( )缫丝( )漫溯( )晦朔( )

斑斓( )阑干( )波澜( )笙箫( )

萧瑟( )

大堰河——我的保姆

1、字音

大堰河( )荆棘( )火钵( )

忸怩( )冰屑( )凌侮( )叱骂( )

团箕( )给予( )碾了三番( )

2、字形

大堰河/偃旗息鼓凌侮/诲人不倦

叱骂/诧异红漆/膝盖豆浆/船桨

辗转/碾了三番

3、词语

童养媳:旧社会中领养人家的女孩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结婚,叫童养。童养的儿媳妇叫童养媳。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火钵:用来盛火取暖的瓦盆。钵,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小。

团箕: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圆形器具,用来盛晒粮食等。

典押:典和当。

忸怩不安: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咒语:说希望人不顺利的话。

天伦叙乐:指家庭骨肉团聚的欢乐。

4、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一词多义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言辞,词句)

《归去来兮辞》 (一种文体)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

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

见其发矢十中_,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深奥,微妙)

动刀甚微(轻微)

周室卑微,诸侯相并(衰败,衰弱)

越国以鄙远(边邑,以……为边邑)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蜀之鄙有二僧(边境)

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轻视,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为我(谦辞,谦称自己)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词类活用

名词做状语

夜缒而出,见秦伯(在夜里)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面)

名词做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

动词做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加强,削弱)

使动用法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消减)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意动用法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以……为疆界)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以……为边界)

特殊句式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省略句(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敢以(之)烦执事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夫晋,何厌之有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2

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答题;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误区提醒

例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阴( )

(3)山肴野蔌( )

(4)觥筹交错(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

(2)徒见其浩然无涯( )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 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 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 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

【典型例题透视】

例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盖( ),如龙蛇( )……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 (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 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 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

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备、孙权结成抗曹联盟。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3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一)多音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读音。它包括多音多义字和同义多音字。

1.多音多义字。这类字音主要有两种:一是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如“乐”,作名词时读“yuè”,如“乐队”,作动词或形容词时读“lè”,如“乐意”;二是意思不同,读音不同,如“供”与“供应”义有关时,读“ɡōnɡ”;与“上供、案供”义有关时,则读“ɡònɡ”。

这类多音字所占比重很大,不可掉以轻心。

2.同义多音字。这类多音字在不同的词里,字义并无明显不同,但读音各异。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这个字单用(单音词)时和用这个字构成双音词或多音词时的读音不同,如“逮老鼠”的“逮”读“dǎi”,“逮捕”的“逮”读“dài”;二是在个别词语中的读音与一般读音不同,如“症”,在“症结”中读“zhēnɡ”,其他都读“zhènɡ”;三是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的读音不同,如“血”在口语和书面语中就分别读作“xiě”和“xuè”。

(二)形声字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形旁表字义,声旁表读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约有四分之三形声字的声旁不能准确表示现代的读音,于是形声字字音的辨析成为字音考查的一个重点。

形声字的声旁与形声字本字的读音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

1.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同,如“殚精竭虑”的“殚”声旁“单”与“殚”读音都是“dān”。

2.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不同,如“发酵”的“酵”读“jiào”,不读“xiào”。

3.声旁读音与本字读音相近:(1)声母相同,韵母不同,如“马厩”的“厩”读“jiù”,不读“jì”;(2)声母不同,韵母相同,如“刹那”的“刹”读“chà”不读“shā”;(3)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如“粉”读“fěn”,不读“fēn”。

(三)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那些形旁或声旁相近的字,这些字有的读音相同,有的读音相近,有的读音完全不同,加之形体相近,稍不留意就会误读。命题者常以此设题考查考生区分形近字不同读音的能力。

1.笔画增减造成的形近字。这类形近字笔画只有细微的差别,但读音迥异。如“大抵”的“抵”读“dǐ”,“扺掌而谈”的“扺”则读“zhǐ”。

2.偏旁不同造成的形近字。这类形近字往往读音相同或相近,更是考查的重点。如“峻”与“竣”都读“jùn”,而“慨”和“概”分别读“kǎi”和“ɡài”。

(四)同音字及常见的易读错的字

1.同音字

有些字字形迥异,读音却相同,而有些字字形近似,读音却有别,在同音字中混杂有易误读为同音字的字,让人一时难以分辨。

例如,“翌日”“对弈”“肄业”“造诣”“洋溢”“游弋”“屹立”“压抑”“驿站”“瘟疫”“后裔”“双翼”“懿德”中加点的字均读“yì”,其中受“溢、镒、缢”等字形的影响,“隘、谥”易误读为“yì”。其实,“隘”读“ài”,“谥”读“shì”,若把“隘”或“谥”混放入读“yì”的同音字中,让考生判断,这是一种对识别能力的考查。

2.习惯性误读字

习惯性误读字分两种情况:

(1)方言字:我国疆域辽阔,方言甚多,许多方言与普通话读音有很大的差别。方言误读主要有两类:一是前后鼻音与卷舌不卷舌的错位,如把“结束”的“束”误读为“sù”等;二是声调误读,如“乘(chénɡ)客”在有的地方误读为“乘(chènɡ)客”等。

(2)因“形声字读半边”的观念误导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习惯性误读。如“粳米”的“粳”,习惯读“ɡēnɡ”,而普通话读“jīnɡ”,“血脂”的“脂”,习惯读“zhǐ”,而普通话读“zhī”。

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所谓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是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重在“识记”和“正确书写”,“识记”对象是“现代”“常用”的“规范汉字”,这就意味着“古代”及平时“不常用”“吧规范”(如网络字、简化字、繁体字)的汉字不在考查的范围之内。“正确书写”是指要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主要在作文中考查,是作文评分的一个标准,一个错别字扣一分。

本考点主要包括同音字和形近字。

1.同音字

同音字,就是读音相同(相近)的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音同形异字

汉字是表意字,不是表音字,相同读音的字在意义上是不同的,不根据意义而想当然地根据同音(特别是有一些别字从意义上似乎也能说得通)而写别字的现象十分严重。

如:“礼上(尚)往来”“穷形尽象(相)”“人才倍(辈)出”“不悲(卑)不亢”“谈笑风声(生)”“原形必(毕)露”“以逸代(待)劳”“迫不急(及)待”中的别字均为同音别字(括号内为正确写法)。

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的词语在使用中最容易出现错别字,命题选用这样的字最具有迷惑性。对这类词,结合字、词的意义来记忆特别重要。

如:“礼上往来”应为“礼尚往来”,因为“尚”是“崇尚”之意。“礼尚往来”的意思是“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

(2)音同形似字

汉语中很多字不仅音同,而且形也极为相似,这和现代汉语有大量的形声字有关。这些字音同形似,极易混淆。如:“弛”和“驰”,“蓬”和“篷”,“骛”和“鹜”,“梁”和“粱”等。

(3)音同义近字

这类字的数量不是很多,但在判断时极易出现错误。

2.形近字

形近字,是指有相同偏旁部首的字,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形似音异字

如:“戮”与“戳”、“栗”与“粟”、“瞻”与“赡”、“缀”与“辍”、“杳”与“沓”、“管”与“菅”等。

(2)形似音同字

如:“喧”与“暄”、“蔼”与“霭”、“竞”与“竟”、“陨”与“殒”、“腊”与“蜡”等。

尽管字形错误的原因很多,情况多样,但辨析、识记字形,我们还是有“法”可依的。

①以义为本,依义辨形:即通过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如“陨落”与“殒身”、“指责”与“指摘”、“杂糅”与“揉搓”、“蒙蔽”与“时弊”,都是正确的写法。而将“入不敷出”写成“入不付出”,将“胸无城府”写成“胸无成府”,

②依据形旁,析疑选字:如“不胫而走”的“胫”,其形旁就与走路有关。“插科打诨”的“诨”跟言语有关。“寒暄”的“暄”跟太阳有关。“眼花缭乱”的“缭”与丝织品的缠绕有关。

③依据结构,析难定字:如“谈笑风生”中的“生”字,“风声鹤唳”中的“声”字,就可以用这种办法来确定。再如,“人情事故”中的“事”不正确,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惹事生非”的“事”不正确,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而“事”与“非”是不对应的。

④依声联想,推敲取字:如“针砭”中的“砭”是一种石针,“一泻千里”的“泻”应为流泻的“泻”,“众口铄金”的“铄”为“熔化”,“铄”不能写成“烁”。

⑤近体互析,区别定字:如“病入膏肓”的“肓”,不要误写为“盲”。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4

一、《世说新语》二则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君与家君/期/日中

(4)待君久/不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2)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

拟: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4)太丘舍去

舍:舍弃

(5)去后乃至

乃:才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泛指小辈

今义:儿子女儿

(2)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与“来”相对

(4)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

今义:委托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

今义: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今义:顾忌;理睬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5

1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骈文、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骈文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骈文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司马相如。

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朱元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何果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 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语文知识点总结 篇6

检点:

(1)查考符合与否;查点。

(2)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语行为)。

敷演:叙说并加以发挥。

甄别:审查辨别。

绝伦: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思忖:思量。

商榷:商讨。

勾销:取消;抹掉。

巷道:采矿或探矿时在山林或地下挖掘的大致成水平方向的坑道。一般用于运输和排水,也用于通风。

不啻:如同。

犄角:[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1)角落。

(2)动物的角。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光宗耀祖: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光,有面子;宗,宗族;耀,显耀;祖,祖先。

汗流浃背:汗流得满背都是。形容非常恐惧或非常害怕。现也形容出汗很多,背上的衣服都湿透了。浃,湿透。

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痴心妄想: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也指愚蠢荒唐的想法。痴心: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妄想,荒诞的打算。

怨天尤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抱怨天、责怪别人。怨,怨恨;天,命运;尤,责怪,归罪。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鬼迷心窍: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恪尽职守:谨慎而尽力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

瞠目结舌: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瞠,瞪着眼睛;结舌,翘起舌头落不下。

苟延残喘:勉强延续临死前的喘息。比喻暂时勉强维持生存。苟,暂且,勉强;延,延续;残喘,临死前的喘息。

高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方法

一、标题:标题的作用、含义

(1)是全文的线索;

(2)题目点明中心;

(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

(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

(6)点明主要事件;

(7)题目有双关义;

(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标题含义往往包含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

二、主题:概括主题、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赏析句子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感情)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7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四、根据原文分析问题。在文中找到根据,用自己的话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

五、分析人物形象

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

六、对写法的分析:

表达方式:

(1)记叙

(2)说明

(3)议论

(4)描写

(5)抒情

描写方法:

(1)外貌描写

(2)神态描写

(3)动作描写

(4)语言描写

(5)心理描写

最常见的在前半部分文段,是插叙,答题格式是:

(1)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

(2)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如果该段是最后一段,则是补叙,答题格式是:

(1)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2)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3)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如果在开头第一段,多为倒叙,答题格式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记叙顺序常用三种:

(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3)插叙。

七、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人物心理描述)

对文章内容的推理和想象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揣摩人物的思想活动,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等;

二是对文章的情节或结局展开合理的推测。解答此类题一定要结合全文的内容来进行。对人物思想活动、语言、动作的揣摩要紧扣人物性格特点,符合情节的发展、适合语境。对文章结局的推理是开放的,答案是多元的,关键是正确表述。

八、阅读体会:紧扣文章主旨、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1)感受启示题:结合原文谈认识,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答题模式:观点+认识(道理论据)+事例(事实论据)

(2)合理想象题:有创意但必须与语境和主旨相吻合。

答题模式:原文含义(作者感情)+现实生活(典型事例)+自己观点(态度)

语文阅读理解的答题公式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语文知识点总结精选”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2541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思想政治表现自评6篇
下一篇 : 实习民警自我鉴定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