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深入了解“姥姥语录有感”并理解它的背景接下来请阅读。以文档处理为核心互联网办公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如果不知道怎么写的话可以去借鉴一些范文,  学习好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学创作。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姥姥语录有感(篇1)

看见这本《姥姥语录》,一下子想到了我的姥姥。正赶上假期,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倪萍通过文字转述着姥姥的话,渗透着她对姥姥的爱。书里除了一句句姥姥的”至理名言“,看不到姥姥的模样,但我隐约间感受到一个活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老太太。倪萍带领读者走进她99岁姥姥的平凡生活,追忆她与姥姥一起走过的有泪有笑、有滋有味的日子,心底那一个个姥姥与外孙女之间爱的故事,令人为之动容,清澈质朴、真挚感人的文字,温暖人心。细述这位纯朴、善良的山东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乐章,分享她那些看似平常却让人终生受用的生活大智慧。她讲她的姥姥,让我想起我的姥姥。今年已经88岁的姥姥,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硬朗得很,不管村里谁找她,她都热情相迎,姥姥常说:”别人信任咱,咱就得实心实意对人家。做人一定得出好心眼,老天爷都看着呢“。虽然姥姥说的话没有倪萍转述姥姥语录的精彩,但是理儿是一样的,都喜欢拿老天爷说事。如今,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她还经常嘱咐我们要多看书多学习,哪怕一天多认一个字,一年还能认识365个字呢。哈哈!她眼里的学习就是认字,我可爱的姥姥。

这本书,文字间褪去了华丽的修辞,却体现了最简单最质朴的人生哲理,一时间我很难想象这位不识字的老人家能将很多事情看得那么透彻,并且用非常简单的充满智慧的语言表达出来,字里行间让人读出的都是自己明白的显而易见的道理。读了这本书,突然觉得眼前的世界分外透亮,觉得那些一时的不顺都过去了。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碗米给人家吃,自己饿着,这叫帮人;有一锅米吃不了,给人家盛一碗,那叫人家帮你。是啊!今天我们如果我们都能以这样的心态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就会发现温暖无处不在。“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趁亲人还健在,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让长辈感觉幸福、满足。这本书及时提醒自己爱我的亲人。再多一点!

姥姥语录有感(篇2)

《姥姥语录》是表姐送给自己的书籍,我们同样深爱外婆,所以关于倪萍的《姥姥语录》最的感动是外婆带给自己的触动,所以都记录的是关于外婆的记忆和感受。

外婆,她说今夜的月亮特别圆,我说,月亮一直在心底,寄一轮月亮赠送给所有可爱的人儿。

我得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脏包含在这股气蕴中,慢慢坐回靠椅,轻声对您讲有关我的故事。

我感到冥冥中一个叫缘分的牵挂,它从无垠远的深处来,带着温度,伸向我。

记忆里的乡愁,骨子里的敏锐,那来时的路,来时的路……

我说,来是偶然,去是必然。

简单的生活,单纯的人生。

着实喜欢这样的生活,一个人走走看看,多一分思考,多一分平静,多一分智慧,多一分澄明;白天送外婆回家,一路上聊了很多,也看了很多路边的花花草草,丰富了眼睛,我喜欢和外婆待在一起,老人家们都很有智慧,生活中的语言大师,和他们交流,你细细听来会发现很多精妙的句子,很多恰如其分的比喻,虽然他们不曾读书,语言确实那么灵活精致。

和老人家呆在一起,心里很平静,时间静悄悄地从谈话声中溜走,听他们智慧的语言,了解他们的经历,看着过去的故事,原来,每一个老人都是如此不容易,又是如此豁达,深深地敬爱他们,我想就在家乡,静静地过着生活,记录着平淡的生活,想抛开城市带来的压抑,多年以后我会选择安静的生活。

今天打电话和外婆聊了很多,心里终于踏实下来。

外婆是我最爱的人,善良,博爱,她老人家就是图书馆,虽然没有受过教育的外婆,可每次都能从她身上学到很多很多。

从小身边善良可爱的人很多,不管经历多少,还是用完美的眼睛去看不完美的世界,每一种成长与蜕变都须自己去认可,接受,从而改变。

家人平安,快乐,就是最大的心安。

人,真是奇怪。

看到一个陌生老人,你会感到分外亲切,想起已经离开的亲人,想起他乡的年迈外婆;看到一篇初见文章,你会莫名的感动,鼻子一酸眼泪倾巢而出,那份似曾相识牵挂着自己;随手翻翻身旁的任何一本书,都是如此喜爱,而自己写下的点点滴滴随着时间而丢失。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能细细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当安静下来,会吸取很多很多东西在脑袋里,无数次碰撞,无数次矛盾对立,和自己对话是喜悦也是忧伤,宁可被不断的碰撞,也不想自己空白,因为最后的自己会保持宁静的心境去接纳当下,我认可并反驳,找到合适的状态让内心沉淀。

我始终觉得20出头的女生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更深广的思考,哪怕未来没有结果,你的本质也在悄然变化;而不是沉迷于外在的追求,外貌、服饰、爱情、金钱。

故乡在哪里,童年在哪里,过往的记忆在哪里,失落的梦实在太久太久了,我无法再度捡回。

此时,我想起了远方的亲人,于故乡的石板路上,我踽踽独行,故人一去,芳踪难觅。

酸透心的是,村口杏树上汁液丰满的果实,老屋前双臂并用才能环抱的柳树。

外婆的故事那么悠远,那熟悉的教诲,漂亮的白发,望穿了思念的眼睛。

远处玫瑰花开了……

人越老,人世之事则看得越轻,我喜欢和老人家相处,即使他们读书少,亦或者没读过书,可常常一语惊人,细细斟酌才发现双鬓记录着岁月,深深皱纹记录着生活,原来,他们才是生活的智者。

不管是去世的文艺的爷爷,还是老去的博大心怀的外婆,想起他们,心里顿时翻腾不安。

老年,长于避免不幸;青年,乐于容忍不幸。

青年是一个不安的年岁,而年老则是一个休整的时节,一路自己成长,外婆老去,能做的只有珍惜一切,常怀柔软心去理解生活,在恩典中继续前行。

有时候好的方法会让我们变得更高效,这个方法有些像以前三阶段培训100天运用到“黑本子记录”的模式,那时候每一天晚上九点之前检查当天是否所有的工作计划和个人计划是否完成,并写下第二天具体的时间做什么事情,看似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都以为做着很容易,其实不然,我那时候培训角色是“学习总监”,一百天下来,开始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盯着学习组长,让他们再去盯着下面的队员,很多都是网点出色的物流经理人,结果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很难做到,一个月之后情况好转,100结束前期都能提前把“黑本子计划”内容发出来。

如果一直把这个习惯用到工作中,必定是高效的工作者。

阅读和写作也是如此,日复一日的重复,最终形成习惯才会积极去做这件事情。

对于真心喜欢看书的人来说不用提醒也能给自己设定阅读计划和目标,或者纯粹的阅读喜悦。

对于不太喜欢阅读的人,我觉得不用勉强自己,总有你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对插花、唱歌、做饭更有兴趣,这样不也挺好的吗?

姥姥语录有感(篇3)

这是近两年来第一次花整整一个晚修的时间迫不及待地读完一本书。这种阅读的清爽和感动吸引着我手不释卷,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阅读的魔力。当然收获最大的还是领会了一种生活的智慧--一位来自中国乡村老太太的生活智慧。作者倪萍,是我初高中时代在电视经常看到的名人,当时不明白这个名人“为什么总是眼含泪水”,为什么总是讲感动的故事,为什么总是一些情感外露的表达,多年以后我知道这叫“煽情”,并且知道她的外号“中国第一煽情手”。但,看了《姥姥语录》,虽然我再次领略到了宝刀不老的“中国第一煽情手”“煽情”叙事,可还是忍不住为读到这样一本书而感到生活的充实、丰满与幸福。因为她带给了我一位中国乡村老人,唤醒给了我所听到过的生活智慧。

《姥姥语录》是倪萍通过对姥姥的一点一滴的回忆而形成的一篇又一篇充满姥姥生活智慧的文章。姥姥是一个九十九岁离去的老人,是一位乡村老人,一位早年吃过不少苦后来儿孙有出息的中国典型性劳动妇女。正像倪萍所说一样,“姥姥其实是家家都有的那个老太太”,“姥姥语录也是家家的老太太都常说的那些理儿”。放在当下的环境来看,这些理儿又是多忙的真切、实用,所以忍不住就会多想一点,把这种理儿概括为:中国乡村老人的生活智慧。姥姥的这种生活智慧不同于学者大家的生活智慧,这是一种地道民间、日常、普通、家庭之内的生活智慧,可能和任何体制的生活、正规的知识、学院的教育无关,仅仅是中国大地原野上的一朵小花而已,幽香独自,但又常常生长于千家万户普普通通的墙院里。

姥姥的这一生活智慧最主体的内容就是对生活的乐观。这也是中国乡村老人典型的形象画面--平淡中透出希望,宁静中散发信心。姥姥以及所有的中国乡村老人都经历过不少的人生磨难和社会苦难,也都经历过具体的贫穷、饥饿和病痛,但是生活的年轮在这些老人身上并没有留下阴影,而是铸就了生活的花朵,并散发着智慧的芬芳。所以姥姥会说出“乐就是福”“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有苦也不是坏事,苦多了甜就比出来了。你吃一块儿桃酥试试,又甜又香,你再吃一斤试试?你那嘴呀就想找块咸菜往嘴里塞。孩子,别怕苦,苦它兄弟就叫甜哪!”等等语录。这样的话,我自小也听过本村的老人说过,“日子总会好起来的”,“一天咋过不是过”,等类似的话。今天在书中读到,再加上这些年来对生活的些许体会,顿感醒悟,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智慧。

中国乡村老人对生活的乐观不是“单向度思维”,总是带有着深刻的生活辩证法。黑格尔、马克思、德国哲学在哲学中所反复强调的辩证法,在中国乡村老人那里早已在生活中运用自如了。老人们总是能看到生活的两面,总是能从苦难中看到幸福,在困难面前看到乐观。可能生活的真谛就是--辩证。“不管啥事你想不通倒过来想就通了,什么人你看不惯换个个儿就看惯了”“吃了一辈子小亏,占了一大辈子便宜”“一辈子没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个”这些看似自我安慰的话,都是生活的辩证法,都体现着生活的智慧。在这些看似圆滑的话语表达中,深藏着对生活、生命本身的珍惜,与抵抗的姿态、不屈的抗争、奋力的革命是同样的难能可贵。这样的辩证才更智慧更能体现人生的信仰。

人生需要信仰,生命需要敬畏。中国乡村老人有着自己的价值理论体系,所以这种生活智慧才会显得和生活联系得那么紧密、贴合,没有一丝的缝隙。这些老人大都没有经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更不是一以贯之的读书人,他们就是普通通通的乡村你的人,每天都在为生活劳作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可是他们的头脑里却有着普世的价值与观念,并且有着“敬天畏地”式的道德信仰。就像倪萍笔下的姥姥一样,没有对待恶的手段,唯一的信仰就是“善”:对待邻里是善,对待弱者是善,对待恶者是善,对待自己的苦难是善,对待自己的命运是善,对待生老病死是善,对待衣食住行是善......这样的信仰调节着苦难的.人生心理,使苦难的人生转化为美丽的生活,转化为对日常生活的珍惜与设计,又以此转化为对命运的感恩,最终上升对人生是善的本体概括。所以会说“好日子得”“人出卖了良心和得了心脏病差不多,心停停跳跳的,憋得慌呀”“心里有气、有怨说出来就好了,不管真对真错,别留着,留日子长了,就长在身体你了”“不一定背着抱着就是爱,不一定给口吃的喝的就是爱”等等终极本体是善的生活箴言。

在子女的教育中,中国乡村老人更是奉行“性本善”的教育观念。在这一亲情关系中,父辈一定是想方设法地给子女一个善的教诲,而且也一定是言传身教,常常还是身教多于言传。用行动教育后代时刻恪守善道,与人为善,与物为善,善待一切。在老人们的言语行动中,善与教育是分不开的,而教育与文化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中国乡村老人特别看重文化和教育。在他们看来文化就是教育,教育就是行善,学习文化,读书识字,就是接受教育,就是在学习善,所以姥姥和那些乡村老人们特别喜欢读书人,特别希望后代能读书,一直读下去,不断地接受教育,致使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读书观。哪怕他们牺牲自己,奉献所有的物质财富与时间都在所不惜,子孙后代的读书是他们所有的希望与寄托。他们开始有了一种集体的品格,一种民族的文化品格。

中国乡村老人的典型性格就是这一集体品格的分子,任劳任怨,身体力行,勤劳善良......这一品质最终成为中国乡村老师的生活智慧--中国乡村老人的精神。

姥姥语录有感(篇4)

“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姥姥语录》

第一次听说姥姥语录这本书是在一期朗读者上,那期节目里,倪萍姐姐是嘉宾,她带着自己写的这本书。看了节目之后,我找到了《姥姥语录》这本书。当我读它的时候,我被姥姥简单朴实却富有哲理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不识字的姥姥说的话像天籁之音,那些充满智慧的语言都是我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可也都是些常被欲望诱惑遮挡住的道理。白岩松说过:“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书中的姥姥就是这样一个没学历却有文化的人。

“心眼不好的人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甜什么是香,一辈子不知道什么是满什么是足,就像吃了一把盐老得喝水,肚子里胀的全是气,气多了人能好受吗?你看老想害别人的那个人,脸都倒挂着,他不快乐。害别人最后都害了自己,帮别人最后都帮了自己,不信你去试试。坏人都是傻子,一辈子活得不快乐。”这是书中的姥姥说过的,我看到这句,想到了我的姥姥。小时候,姥姥经常告诉我要和小朋友好好相处,让我经常帮助别人,那时候小,也不知道该怎么帮忙,所以也经常帮倒忙,但是姥姥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批评我,没有因为我帮倒忙就告诉我不要再给别人添麻烦了,别帮忙了,还告诉我,“孩子别怕,慢慢就好了,慢慢地你长大了就不用再担心给人添麻烦了,别怕。”我一直都记着,记着姥姥对我说的话,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尽可能地帮助别人,不藏心眼,更没有坏心眼,这些真的要感谢姥姥对我的教导。

其实啊,什么事都是相对的,有舍才有得,就像书中姥姥说的,“老天是公平的,给你多少一定的拿走多少。你看挑担子的人,两头一样沉才能走得远。一头沉一头轻你试试?走不了几步你就得停下。”以前没什么感觉,后来上了大学,这半年多的时间给了我很多东西,我开始明白了很多道理,长大了很多。学生干部的工作的确不好做,但是有舍才有得,能力都是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没有困难,怎么能体会到成功的不容易。但是经过了半年多的锻炼,我慢慢地习惯了学生工作,也慢慢地懂得了很多工作的方法,虽然用了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这些都有了回报,工作慢慢都做得好了,这也算是有舍有得了吧。

在语录中有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婆婆对媳妇要比对儿子好。”这一点,我姥姥做得特别特别好。除了妈妈,姥姥还有一个儿子。舅舅以前有舅妈,但是我对舅妈没有什么印象,都是妈妈给我讲的。妈妈说,以前姥姥对舅妈的好连她都嫉妒,有时候她都是借着舅妈的光才能有好多好东西,舅妈没有妈妈,但是姥姥把舅妈当做自己的亲女儿,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可是后来有一天,舅舅拿着离婚证回家跟姥姥说,他和舅妈离婚了,姥姥当时楞了一下,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舅舅又说了一遍,姥姥二话没说给了舅舅一耳光,然后让舅舅跪下,过了一会,姥姥给舅妈打电话,让舅妈回家,舅妈说她和舅舅离婚了,以后就不回去住了,但是会经常回去看他们俩的,后来姥姥以死相逼,才把舅妈叫到了家里。姥姥没有问舅舅舅妈为什么离婚,她只问了舅舅舅妈一句,还能不能和好,屋子里沉默了好久之后,舅妈哭着跟姥姥说,“妈,就算离婚了你也永远是我妈,我永远都是你闺女。”妈妈跟我讲,舅妈走后,姥姥就开始哭,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姥姥哭得像个孩子,过了好久才缓过来。后来舅舅跟姥姥说了他跟舅妈离婚的原因是舅妈不能生育,姥姥又一次打了舅舅,打得比前一次还狠。后来舅舅一直没有再婚,可能是还想着舅妈吧,但是姥姥后来给舅妈介绍了男朋友,舅妈再婚了,而且生活得很幸福。妈妈问姥姥为什么那么做,为什么不劝他们俩和好,姥姥说,“不能再耽误小慧了(大家都叫舅妈小慧),就算和好了他们俩的问题还是会一直存在的,小慧应该有更幸福的生活。”妈妈没有再问下去。直到现在,就算不再是婆媳了,姥姥和舅妈的关系依然特别好,像母女一样。

相信《姥姥语录有感(4篇)》能让您收藏颇多!希望您在生活中、写作中用到这些语录。J458.com小编还为您推荐了有关姥姥语录有感的更多语录,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3426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中国我的梦演讲稿4篇
下一篇 : 厂房买卖合同样本(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