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本文将全方位深入剖析和分析“铁索桥说课稿”的多个方面,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传统的讲课方式在一定的场景中也是需要存在的,每位教师在备课中就需要进行编写教案。教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

铁索桥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编排了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了我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战斗场面,歌颂了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追昔惜今,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全诗共四节,感情热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二、说教学目标

综合学生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育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才能。

了解诗句,领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剖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理解……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而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形式,将师生各种方式的读贯串于阅读教学的一直,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求、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求、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情境设置法:在本课开始,我就利用单元主题导入,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2、主问题引领法:用主问题引领的方式可以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3、朗读法:这是一首诗歌,应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它的韵味,让“朗读”贯穿全课,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齐读、接读、默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4、合作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学法

六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教学中我重点引导通过朗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这堂课我设计的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圈点勾画法:让学生勤于动笔,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合作讨论法。

五、说教学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题

1、同学们,本单元的主题是----(板书:遗迹),前面我们游览了绵延万里的长城,感受了历经风雨的索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遗迹”的文章。齐读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

2、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中的铁索桥指的是哪一座桥?你对它有哪些了解?(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老师板书:顾工,学生齐读小资料)

(二)整体感知、示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指名读(4人分小节)、齐读、默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什么?(学生自由说)

2、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

3、请看学习目标:齐读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先烈的怀念和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热爱。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

(三)自主学习(8分)

师:有了目标,学习就有了方向,请看自学提示:指名读

自学提示:

自由朗读诗文,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想到了什么?(用———画出)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旁边做简单批注。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

(1)个人学习(2)小组交流

(四)交流释疑:

1、检查自学情况(小组展示)

过渡: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并做了批注。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大家的学习收获。

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过渡:由诗人看到的、想到的,你体会到什么?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体会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老师评价,随机用红笔圈出重点词,并随机指导朗读课文。

预设:

(1)抓住“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桥险、景美;(这组的同学从第一小节体会到的,把你的感受送进去,读一读。)

(2)抓住“冒着、攀着、冲破”等动词,体会到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战士英勇顽强、奋不顾身、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教师补充资料:铁索桥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桥下水流湍急,别说是用手抓住铁索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会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战士个个是英雄好汉,他们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冲破了敌人的火网。真是铁索桥上显威风啊!让我们带着雄壮豪迈的感情读第二小节。(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个别读、齐读、接读等不同的朗读方法。我在这里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抓住学生体会到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从哪儿体会到?)

小结:是呀,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缅怀先烈、珍爱生活(板书)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来缅怀他们,有感情地读第三小节,读的时候我们采用男女分读的形式。

小结:看到: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又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汹涌激荡”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齐读第四小节。

过渡:一座索桥,一个故事,让我们铭记发生在这座索桥上的故事,记住作者带给我们的优美诗篇。

3、熟读成诵:

(1)自由练习背诵。

(2)喜欢一个小节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背诵。

(3)每个小组的4号或6号单独展示。

(五)总结写法:

学完课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反复;)你从冬冬的话中体会到什么写作方法?(联想;对比: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六)拓展巩固:

1、关于红军、关于泸定桥,毛泽东主席曾写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齐背。

2、课外搜集:关于战争年代的诗歌与小组同学交流。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既能够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要点,也尽可能做到精练美观,本课板书设计抓住课后问题,作者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缅怀先烈珍爱生活。

板书设计:

看到:头上云雾脚下白浪缅怀先烈

我站在铁索桥上楼房成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

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珍爱生活

综上所述,本课我主要通过感知内容——品析语言——探究主题——拓展延伸几个环节,采用主问题引领全文,用朗读贯穿全课,摒弃了教师的详细分析、讲解,侧重学生自读感悟与探究。无论是教学问题的设计还是作业的设计都从学生为出发点,真正体现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是一个与时代为伍的教学设计。

铁索桥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

【说板书】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附:课文

10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铁索桥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分析课文的能力和积累运用的能力。

全诗共四小节,内容简短,不宜作详细的分析讲解,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引导学生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以第二节为重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诗的韵味。

搜集相关资料,更多的了解飞夺泸定桥的事迹。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学过《索桥的故事》了,谁来说说你眼中的索桥有什么样的特点?

2、是啊!索桥是凶险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座与我们新中国息息相关的、也是危险无比的桥。

3、介绍铁索桥有关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霁虹桥与摩崖石刻是千年西南丝绸古道上不可多得的两颗璀璨的文化瑰宝,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证和追述,揭示其悠久的历史面貌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无论是对地方历史研究还是当今文化产业打造都是有其积极和深远意义的。

据考证,该桥为云、贵、川、藏、陕5省区现存95座古铁索桥中、最完整、最古老的古桥,也是全国最宽大的3座铁索桥之一,比四川泸定桥宽一半,且早200多年;承载重量仅次于贵州的盘江桥,位居全国第二。世界美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技史》中称为:“霁虹桥为世界现存的最古老的铁索桥。”

中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又称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城西,跨越大渡河。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九月动工,次年四月完工。桥净跨100米,净宽 2.8米,桥面距枯水位14.5米。全桥共用铁索链13根,其中9根用作承重底索,上覆横纵木板作桥面,可通行人、畜;4根用作扶手,布置在桥面两侧。东西桥台用条石砌筑,高20余米,上建有桥亭,有清康熙题写的“泸定桥”匾额和泸定桥碑记。锚定坑设在桥台后,宽2米,长5米,深6米,竖直埋置生铁桩8 根,另有长4米、直径20厘米的锚桩1根,横卧在铁桩后面,13根铁链就系在锚桩上。大渡河铁索桥是四川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曾以奇兵强夺泸定桥,红军遂过大渡河。毛泽东《长征》诗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1950年以后曾多次维修,并建立陈列馆,展出大渡河铁索桥战斗史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

能用自己的声音读出体会吗?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习诗歌第四节)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

(3)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

3、重点指导品味诗歌的2小节。

(1)思考: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学生自由朗读第2小节(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

播放录象:“飞夺泸定桥”的场景,追忆工农红军强渡大河的激烈战斗,体验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再细细体味诗句,划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写出批注。

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1)自由读,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

1、准确流畅地感情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搜集关于战争年代革命战争的诗歌,参加班级的诗歌朗诵会。

英雄的土地! 英雄的人民!

铁索桥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读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准备: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诗人顾工写的一首有关长征的诗歌《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生:铁索

2、有疑就问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查过资料,那谁先来谈谈对铁索桥的了解?

铁索桥名为泸定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桥长100多米,宽2.8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索组成,桥身有铁链9根,上铺木板

以作桥面,是历史上从内地到藏区的咽喉要道。

3、(出示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体会险要)看到了铁索桥,你有什么感受吗?

4、铁索桥下的河水浩荡湍急,桥高得如同在空中悬挂,别说从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有怎

1、自由地读一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是否读准了字音。(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3、生字读准了,诗歌才会读得更流畅,让我们学习这一课的生字词吧。( 撒、洒)

4、那诗人站在这座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去细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齐读)

1、当诗人站在铁索桥上,他看到了什么?请自由朗读第一节,可以划出有关的词句。

2、从“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感受到了什么?带着感受再读(指导读,齐读)。

3、“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1、诗人的心情为什么会久久不能平静了?再读一读诗歌,找一找有关的诗句。(2、3节均可)

2、让我们先默读第2节,想想诗人的心情为什么会久久不能平静了?(可以通过划出有关的词语“攀着、冒着、冲破” “铁索、

弹雨、火网”来品味当时形势的.危险和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边随机指导5、6个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吧!(观看多媒体课件)

4、看完了录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说完后随机指导3、4个学生再读这一节)

5、读着读着,我们还可以这样读——谁来试试?(2个学生填空式的朗读,齐读)

6、当年战争的激烈,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深深地刻在了大家的记忆里,毛泽东同志也为这次惊天地泣鬼神的战斗挥毫写下了一首诗《七律·长征》(赏析)。

7、1935年5月29日,长征途中的红军为了彻底粉碎蒋jie石精心策划的大渡河会战,冒死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

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历史上“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丽篇章,这是多么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啊,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节。

1、诗人追忆了红军飞夺泸定桥时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场面之后,又想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小节)(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

2、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3、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再把感受读出来(指导2、3个学生读)

从“轻轻地”,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怀念、敬仰   指导2个学生读)

4、让我们对比着来读读这节,老师来读描写当年的部分,你们读写如今的部分(师:“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生:“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师生合作读该节)。

1、留下了那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的心情怎能不激荡?请齐读第四小节。

2、诗人要高声歌唱,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赞美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七、这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啊,让我们也高声歌唱吧!(配乐齐读整首诗)

2、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一读。

板书设计:

铁索桥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 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 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 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 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 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 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 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 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 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四、说板书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铁索桥说课稿 篇6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入境生情”,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我的说课将按照:立足文本说教材、结合实际说学情、依据大纲说目标、打造特色说策略、力求高效说流程、突出重点说板书这一程序来进行。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要上好一节课,除了透彻地理解教材外,还要做好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培养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关键期。学习上,他们也具有一些学习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仍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循循善诱,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教学中我将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本表达的情感。

【说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目标:

1、会认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流畅地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2、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确定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的学习特点,这节课我具体采用了以下的教学策略:

教法:

1、朗读感悟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2、想像感悟法:在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体验文本,既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景教学法:我借助歌曲欣赏,配乐朗读、展现画面,播放视频等方式,再配合充满感染力的语言,紧紧扣住学生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文本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4、评价激励法: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之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学法:

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学习方式,读、思、议结合,用抓住重点词句的反复朗读,对重点内容进行感悟,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感悟语言,体验情感,用读来表达感受,交流感受。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多媒体播放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

(因为音乐是具有强大感染力的,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调)

2、导语激趣

我设计的导语是:“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听到雄壮的国歌嘹亮地响起时,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曾经就有一批英勇的革命战士,用他们的英雄虎胆在铁索桥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板书课题: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我以这样的一段导语引入,意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和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是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

(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接着,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2、“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

(2)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教学中,我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想象,在无限的想象中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悟到语言的魅力。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优美的音乐配上动情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也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也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

3、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我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本节中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是这样处理的:

第一,我让学生初步感知后,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

第二,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

第三,回归文本,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我利用课件出示这一重点句,细细品味,深入理解。抓住“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此时,我来了一段激情的演说:铁索桥高高的架在江水之上,桥下水流湍急,别说是用手抓住铁索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会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战士个个是英雄好汉,他们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冲破了敌人的火网。真是铁索桥上显威风啊!这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再配上多媒体音画的感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入情入境,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就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的训练。

我是这样指导的:是呀,没有烈士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因此,我们要——缅怀先烈、珍爱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之心、崇敬之情来缅怀他们,有感情地读第三小节。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

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读;观看影片后读;理解重点词句后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2、回顾全文,全班感情朗读。看到:头上云雾,脚下白浪;想到:红军强渡(冒着、攀着、冲破),又想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者怎能不“心潮汹涌激荡”呢?让我们和诗人一起高声歌唱吧!

3、教师总结:一座索桥,一个故事,同学们,那些参加铁索桥战争的战士的生命已离我们远去,唯一不变的是桥上那13根冰冷的铁链,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身影,铭记发生在这座铁索桥上的故事,记住作者带给我们的优美诗篇吧!

四、巩固练习,拓展积累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可以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所以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更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成功的板书设计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可以突出知识的重点与关键,给学生以启迪和美的享受。所以我在本课教学中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铁索桥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遗迹”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3、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二、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四、说板书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冒着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铁索桥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读诗歌内容,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2,使学生体会诗的韵味,练习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3,使学生体会红军英雄的事迹与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使学生感受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第二小节,了解红军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的事迹,体会红军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红军时期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对红军的赞颂.

教学准备:查找泸定桥的资料,阅读《七律长征》和《飞夺泸定桥》等文章,了解红军北上抗日的事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歌曲,请学生欣赏.

这首歌曲中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你了解泸定桥吗学生介绍自己查找的有关泸定桥的资料.

教师出示泸定桥的图片,并简单介绍:这就是泸定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17xx年.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把守这里的敌将桥板抽掉,并在桥东头构筑工事封锁桥面.左路军的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着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桥,使全军胜利地通过.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带领学生回忆课文《飞夺泸定桥》)

2,今天我们学习顾工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

1,小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指名读,一人一小节.

3,齐读.

三,理解体会:

1,站在铁索桥上,作者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桥身摇晃,头上云雾,脚下白浪体会泸定桥的艰险与美丽.

2,过渡:看到这样的景象,作者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有关的诗句.

(2)你了解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吗简要地讲给大家听.

指名讲述故事.

师: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了这次重要的战斗,其中的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是描述了这次事关红军命运的关键战斗.

(3)作者为什么称红军战士为英雄

①学生可以联系自己查阅的资料中当时的危险的形势来谈.

②学生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强渡,攀关着铁索,冒着弹雨,冲破火网来谈.

③还可以从战斗结束红军仅仅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就取得了这次重要战斗胜利来谈.

(4)小结:站在铁索桥上,作者想到了英勇的红军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5)练习有感情朗读.

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能读出作者表达的感情.

3,过渡:今天,当年红军们战斗的地方变成了什么样子让我们学习第三小节.

从哪些地方看出现在这里很美丽

(对比的写法,战斗的楼房成学习的课堂;梨花开放,鲜花撒地上)

这样美好的环境,这样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

(革命先辈为了让我们中国人挺直腰杆,不受欺侮而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草根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小结:想到这些,作者心潮汹涌激荡.汹涌激荡在这里什么意思

4,学习第四小节:

作者要高声歌唱,他可能歌唱什么

(歌唱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

四,朗读背诵:

1,练习有感情朗读.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

五,讨论写法:

这首诗歌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把遗迹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

六,欣赏:

再次播放《我站在铁索桥上》,欣赏.

课后作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回答课后问题.

3,有兴趣的同学,学唱《我站在铁索桥上》.

板书设计:

我站在铁索桥上

看到想到对比抒情

桥身摇晃红军强渡楼房成课堂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云雾攀着铁索梨花开放

脚下白浪冲破火网鲜花撒地上高声歌唱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背诵,拓展学生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练习背诵:

1,回顾课文:

(1)作者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他心情怎样

(2)为什么作者的心潮汹涌激荡

2,练习背诵:

(1)有感情朗读擂台赛.

(2)练习背诵全文.

背诵挑战.

二,拓展练习:

(一)阅读《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回答后面的问题(13分)

飞渡大渡河

萧华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1)谈谈你对下面两个词语的理解.

峭耸:

兼程:

(2)上面这首歌词的中心句是:

(3)这首诗主要赞扬红军战士,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4)歌的前四句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对表达中心起什么作用

(5)读了这首诗,你想说点什么

(二)小练笔:

学习了《我站在铁索桥上》和《飞渡大渡河》等,面对眼前的幸福生活,你想对革命先烈说些什么

先在小组内相互说说,然后写在练笔本上.

课后作业:

搜集红军长征的有关诗歌,读读.

读了“铁索桥说课稿(系列8篇)”,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铁索桥说课稿,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66513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鲁滨孙读后感系列
下一篇 : 生产专员述职报告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