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当我们在空闲时间思考时,会有不少启示。此时,我们可以用电脑或手机把这些想法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件事或经验的理解和观点。对此,励志的句子认为“思修课心得体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话题。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1】

这个学年,我很荣幸地选到了冯老师的足球课。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增长了我的足球知识和技能,让我深刻地体会到足球的魅力和乐趣。

中国古代把用脚踢球叫蹴鞠。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蹴鞠游戏。西汉时修建有鞠域,专供竞赛之用。唐代是蹴鞠活动的昌盛时期,出现了用灌气的球代替了过去以毛发之物充填的球称为气毯。并用球门代替了鞠室。而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人们称这一天是现代足球的诞生日。这次制定的足球规则共14条,它是现今足球规则的基础。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xx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从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 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

从此,现代足球运动日益发展。足球是一项讲究团体作战、技战术配合的运动项目。绿茵场上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娴熟的过人技巧以及精彩的射门动作,令天下数以亿计的球迷们疯狂、欢呼,着实是给球迷的一种伟大的精神和视觉上的享受。每四年一度的世界杯云集了地球上最强壮、最有实力的32支队伍,是足球界里的“巅峰之战”,更是把这种“足球之风”推向了高潮。足球无愧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

起初,我只是一个小小的球迷,曾为自己所喜爱球队的失败痛哭过,也曾为他们的胜利破涕而笑过。看了无数场比赛,了解了一些规则,学会了一些技巧,于是几个小伙伴便三五成群的玩起了对抗比赛,“可观度”之烂可想而知。一路上抱着一颗对足球炽热的红心来到了大学,体育课选专业是无怨无悔的选择了足球,心想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足球运动员了,更是不敢怠慢每一堂体育课,积极参与训练,通过一年的学习,在老师的谆谆教导和同学们热情的标准下,我的足球水平虽不敢说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但确实也提高了不少。对足球接触的多了,参加的比赛也多了,难免会总结一下自己的“得失功过”,谈谈自己的拙见。

首先,足球是一项非常消耗体力的运动,拥有强健的体魄是一个关键。九十分钟的激战,一个半小时马不停蹄的长途奔跑,确实是考验一个人体力的时候。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我们不仅要有坚强的意志,战无不胜的傲气,在精神上打垮敌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永远也消耗不完的体力,用实际行动去战胜对手。看看绿茵场上的运动员,哪一个不是健壮如牛,这也为胜利奠定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其次,足球讲究的是个人的技术和整体的战术。看看镜头中运动员们花哨的过人动作,高难度的射门动作,都是个人技术的体现。个人技术水平提高了,球队的整体作战能力也就提高了,这是取得胜利无可争议的必备条件。在战术上,重要依据的是教练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整体的攻守能力做出的排兵布阵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阵型。一个好的阵型犹如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敌人的要害部位。不同的球队适于不同的阵型,但一个好球队必要磨练出自己擅长的阵型,才能在战场上经久不衰。还有一些战术犯规,虽然在神圣的足球运动当中和一些正人君子的眼里不受欢迎,但在一些特殊的时候也不得不使用。

足球是一项团体作战的运动在球场上球员不仅要有明确的分工,还要有默契的配合。球员在球场上的位置不仅要有层次感,一层一层的防住对方的进攻,还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或注意自己盯防的对方球员。中后场球员主要在战术上打击敌人,而锋线球员则在战略上攻击、瓦解敌人。球场上的11个人如同一个人,表现的让对方无懈可击,才能更进一步逼近胜利。

足球是一项很讲究速度的运动项目,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素质训练应在尽可能模拟比赛、满足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不论发展位移速度或动作速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大强度重复完成练习,要打破以往“速度障碍”的模式化训练,即速度耐力训练所建立的慢速的动力定型。在发展速度素质时,既要提高位移速度和动作速度,又要专门提高反应速度。足球运动与其他运动不同,跑动本身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仅仅是获得最后结果的一种手段。

荷兰足球理论认为,以提高冲刺能力某些方面因素而进行的协调性训练对跑动技术的进步有很大帮助。速度训练需要协调性,足球运动的每个动作都需要协调性,而好的协调性才能造就好的技术。协调性是足球训练实施的基础,提高协调性最有效的方法是把协调性的训练结合到足球训练中,强调肌肉训练最大的效果是使神经系统能更有效地控制肌肉运动在肌肉力量训练中,负荷的安排比较难掌握。尤其是专项力量训练,负荷量和强度的搭配以及重复次数和组数在发展某一种力量训练时有所不同。在周期性力量训练中,因为训练开始阶段肌肉增长主要是神经中枢的调节,应该是短的周期训练所产生的神经肌肉作用会更好地增强爆发力,尤其是进行最大力量训练。另一方面,运动负荷和动作速度变化大的短周期力量训练也应该对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提高有很大的益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训练需要进行较好的身体监测。

足球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知道了什么是耐力,什么是拼搏,什么是团队合作。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为主的集体对抗性项目。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足球运动有很强的锻炼和欣赏价值,经常参加能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并可以此为手段促进锻炼习惯的养成。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2】

晃眼间,一个学期又即将过去了。对于大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这门选修课程,我是很喜欢它的,还记得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仿佛就在昨天,场面还是那样的清晰;特别是从老师制定了嘉应学院在整个广东省的排名表中,老师讲到嘉应学院连年来排名逐渐上升,还讲到嘉应是性价比最高的大学!嘉应是我们不二的选择。

我还是第一次通过络来学习课程,老师让我体验到络学习课程是多么的便利,而且最主要的'是时间不受限制、属自由型,你只要在每个星期内完成老师分布的任务就好了。所以老师在每个星期的第一天都会把相关的任务上传到博客;然后我们只要登录进去,在课程链接的地方下载课件来看,有不懂的就在论坛上发表,之后老师会在论坛上帮你解答问题,这样真的是太方便了。

从博客上下载的课件,基本上我都看了,那些内容对我现在来说非常的有用,尤其是社交礼仪这节课。课件中讲到大学生的一些必备的常识,如交往礼仪之自我介绍、介绍者、握手、名片等;还有就是社会实践之仪表礼仪,这些对我们大二的学生来说,现在掌握一定的礼仪技巧是必要的,可以为毕业面试做好准备,同时也学习平常的交往礼仪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我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道德修养。促进了我的全面发展。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3】

第一章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可以点燃人的生命之火,激发人的聪明才智。

理想: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特征:

①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②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③理想是多方面和多类型的;

④理想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

社会政治理想:对于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向往与追求,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 道德理想:指人们向往和追求的人格目标,即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职业理想:关于职业生涯方面的理想,包括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在职业活动中达到的理想境界,取得的满意成绩。

生活理想: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它涉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家庭生活等方面。 理想与幻象、空想

• 幻象: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如:常娥奔月。

• 空想: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但它是缺乏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是违背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能实现的。 • 理想、幻象、空想都体现了人们的主观性,但理想的内容有客观性、符合规律性,幻象的内容是对客观性的超越,空想是纯粹的主观性。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信念的特征

• 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和和统一

• 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

信念体系: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高层次信念具有最大的统摄力,代表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 信仰: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 基本问题:理想与信念的关系是什么? ①理想和信念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②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 ③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理想和信念的一致性:

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基本问题: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②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③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大学生理想问题的解决办法

• 坚信人类发展史的必然性

• 确认共产主义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型 • 将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融和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党和国家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①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 ②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基本问题:

为什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③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共产主义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②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发展。 共同理想:

是人们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所确定的共同奋斗目标,它一般带有阶段性。其核心内容是某种有关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政治原则。共同理想是社会赖以维系的理性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个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主体,是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这种共同理想是社会理想的体现,它也包括了人们的道德理想、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的内容。

基本问题:

怎样才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问题: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时,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 辩证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①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②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统一的一面。现实中包含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③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统一体:

• 理想不等于现实,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 理想是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理想的生命力表现在对现实的否定。

• 把理想变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奋斗的努力。

基本问题:为什么说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①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

②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敢于实践的勇气,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第二章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基本问题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①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②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③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④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 基本问题: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是什么? ①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④同仇敌忾,抗御外侮。基本问题: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②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③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④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

①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是跨国界的; ②商品在全世界销售; ③资本跨国界流动; ④信息在世界范围内共享;

⑤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 ⑥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 ⑦各国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爱国主义是否过时

①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

②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

③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还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的挑战,捍卫本民族的利益

弘扬爱国主义要警惕两个误区

①爱国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有时是一种思想化合剂,吸引族内成员的忠诚和报效热情; 民族主义有时发挥凝聚整合功能,抵御外侮,争取和保卫本民族权益; 民族主义有时充当一种口号和象征,起着统一或是分裂国家的作用;

民族主义有时又变成海洛因,使吸食者陷入梦想般的狂热之中,导致战乱和倒退。

民族主义的排他性,以血缘为基础。换句话说,民族主义是效忠本民族的情感和理念。

②爱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

即大国主义。是国际关系中较大的国家对待较小的国家所表现出来的沙文主义倾向。

主要特征为: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树立以下观念。

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怎样弘扬爱国主义?

1、加速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来说即使机遇又是挑战,要充分利用机遇,大力发展我国的国力。 2.积极应对挑战和风险

要充分认识到挑战和危险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博弈中要有防范意识,增强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3、以宽广的眼光看待世界

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树立爱国主义的思想 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

1、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 2.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霸权主义行为

3、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违背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必然不能得逞 4.坚决反对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的图谋 基本问题: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反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反映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需要,反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基本问题:时代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表现为:思想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精神状态等方面。 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性国家的迫切需要。

----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时代精神的内涵

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怎样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理论上不因循守旧;

------思想上摈弃不合时宜的观念;

------制度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进一步发展和解放生产力;

------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

------文化上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 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时代潮流,勇于实践。

爱国主义包含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

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基本问题:

大学生应当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 ①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②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③增强国防观念;

④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基本问题: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基本途径和要求是什么? 重要意义

①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②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基本途径

体现在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各方面。 基本要求

①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②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③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④关注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强化忧患意识。

第三章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①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 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②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基本问题:

人生目的对于人生发展有着怎样的重要性? ①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②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③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影响人生态度形成的三种心理要素:

心理要素1:认知,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推理)

心理要素2:情感,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满意与否、愉快与否、喜爱与否)

心理要素3:意志,人自觉确定目的,有意识地组织、调节行为,并按主观意愿排队障碍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的意识的能动方面,也是人的主体性的心理表现 思考: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①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对人的目的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多做好事。

②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就能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始终对祖国和人民具有高度责任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可以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

6 基本问题:

错误的人生观有哪些,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错误的人生观:

拜金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 ★共同特征:

①都是剥削阶级的人生观,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②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

③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什么是人生价值?

当我们把“人生”当作一个客体来评价的时候,就产生了人生价值的概念。由于“人生” 是与具体的人相联系的,而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主体,于是人生价值的特殊性就体现为:个体的人生实践对他人和社会(其他主体)、对个体自我(自我主体)的双重意义的统一。

由于人生实践本身不可分割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物质和精神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其满足程度,取决于个体的人生实践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意义。 基本问题:

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①人生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人生价值评判的标准的特征

• 客观性是人生价值评判的首要特征。

• 一个人的价值评判标准即自我价值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认识的主观性,而人生价值的社会标准即社会价值是客观的、唯一的,个人的主观认识要与人生价值的社会标准相统一,就是说一个人的生活具有怎样的价值,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所决定的,而社会对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也是以他对社会所做的贡献为标准。

• 因此,根据个人的价值标准确立的人生目的,必须符合社会的评价标准。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社会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个人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人生价值实现的方法是:

①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②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基本问题:怎样做才是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①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②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③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④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基本问题: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哪些?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③合理调控情绪;

④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第四章

基本问题:人类的道德是如何产生的?

①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③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历史前提。 基本问题:道德的本质是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基本问题:道德的功能是什么?

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并在某些方面具体体现出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 基本问题: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的功

能表现为怎样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②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③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力量;

④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⑤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⑥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原始社会道德的主要特征

①维护氏族公社和部落的共同利益,是原始社会道德的最突出的特征。

②共同劳动、相互帮助、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是氏族成员竭力推崇的美德。 ③维护氏族内的自由、平等,也是原始社会重要的生活准则和道德规范。

④氏族部落道德的朴素性、狭隘性、外在性和权威性,是原始社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原始社会道德的历史地位

①积极方面:以维护部落、氏族整体利益为核心来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道德活动具有一定的力量和权威;形成为公共事务无条件承担义务等美德。

②消极方面:血族复仇的义务,导致战争的发生;食人之风的普遍存在;血缘群婚的长期存在。

奴隶社会道德的主要特征

①维护和反对奴隶对奴隶主的人身依附和绝对服从的对立和斗争,是奴隶社会道德的最基本内容。

②道德开始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分和社会意识形式。 ③道德的社会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奴隶社会道德的历史地位

①进步性:已不再容许杀死战俘、血缘群婚和食人风俗;道德已经从一般的社会风俗和人类意识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因素;奴隶阶级的道德已形成了如价值、尊严等新的优良品德。

②退步性:奴隶主道德往往容许偷盗、暴力、欺诈等手段的存在;社会失去了平等,不把奴隶当人看;道德要求与道德实践脱节。

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特征

①维护和反对宗法等级制度秩序的对立和斗争,是封建制时代道德最基本的社会内容。 ②道德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理论化和神秘化,也是封建制时代道德的重要特征。 ③道德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强化。 封建社会道德的历史地位

①进步性:多少尊重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即劳动者的人身独立;农民阶级在道德上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的要求;以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道德为标志,道德更加规范化、体系化和理论化。

②消极性:地主阶级的道德更加具有伪善性,封建道德的禁锢作用增强,农民阶级道德的狭隘性、自私性和散漫性增长也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①道德在社会中所起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 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基本问题: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②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④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⑤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⑥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是:

①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②对中国古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

③中国革命道德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有哪些?

①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

②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有关系;

③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④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基本问题: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为人民服务不仅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思考:为人民服务只适用于党员和干部吗?

为人民服务,伟大而平凡,高尚而普通,它并非高不可攀、远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①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

②顾全大局、先公后私、爱岗敬业、办事公道;

③互相关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④热心公益、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帮残助残;

⑤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并获取正当的个人利益。

集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就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基本问题: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思考: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①离开现实的道德状况,只谈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②忘记共产主义道德的远大理想,只谈道德的基本要求和最低要求,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

基本问题:怎样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②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③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爱国守法:强调公民应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和护法。 明礼诚信:强调公民应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诚恳待人。

团结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和睦友好、互相帮助、与人友善。 勤俭自强:强调公民应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积极进取。 敬业奉献:强调公民应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社会。 基本问题:大学生应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

①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产生认知和认同,全面掌握其内容和要求;

②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作为行为标准,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

③积极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得到陶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高。 个人品德的功能和作用:

①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相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同时,个人品德提升的过程也是能动地作用于社会道德的过程,它能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 ②个人品德是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

思考:大学生应如何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①应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强烈动机,这样才能满腔热情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去思考、去体验,从而提升道德修养的境界;

②应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启发、自我激励,坚忍不拔、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道德修养;

③应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发扬成绩,克服不足。 第五章

基本问题:人类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当代人类社会公共生活的特点主要表现以以下几个方面: 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基本问题: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在当代社会,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 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安定有序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基本问题:社会公德有哪些基本特征? ①继承性;②基础性;③广泛性;④简明性。 基本问题: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文明礼貌,反映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②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③爱护公物,显示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是对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利益的维护,是对子孙后代应 11 尽的责任;

⑤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最基本要求,是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重要条件。 基本问题:如何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

①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②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第六章

基本问题:职业生活中道德与法律有何异同

共同特征:

①鲜明的职业性,即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具体职业的基本要求,并通过这些要求体现出特定职业的职责或价值。

②明确的规范性,即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对从业者所提出的要求与规范都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③调节的有限性,即特定职业的道德和法律一般只是约束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员。 区别:

①具体内涵不同。②调控手段不同。③体现形式不同。 基本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①爱岗敬业;②诚实守信;③办事公道;④服务群众;⑤奉献社会

爱岗敬业,反映的是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的道德操守。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

诚实守信,既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对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即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诚诺,讲求信誉。

办事公道,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做到公平、公正,不谋私利,不徇私情,不以权损公,不以私害民,不假公济私。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服务群众,就是在职业活动中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奉献社会,就是要求从业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树立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并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自觉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最高层次的要求。 基本问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基本问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基本问题:恋爱中的道德要求是什么?

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尊重人格平等;②自觉承担责任;③文明相亲相爱。 大学生的恋爱误区

① 误把友谊当爱情;②错置爱情的地位;③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第七章

(一)法律的一般含义

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体现; 3.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1、 实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 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 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宪法及宪法相关法

(二)民法商法

(三)行政法

(四)经济法

(五)社会法

(六)刑法

(七)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与宪法相关的法律:

《组织法》《民族区域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立法法》《选举法》《国旗法》《国徽法》《国籍法》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

民法的基本法律:《民法通则》

民法的单行法律:《合同法》《担保法》《拍卖法》《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婚姻法》《继承法》《收养法》等,其中《民法通则》是核心。 商法:是调整公民、法人之间商事关系和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

《公司法》《保险法》《票据法》《海商法》《证券法》《信托法》《企业破产法(试行)》 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 一般行政法:

是指有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一般规定的法律。即所以行政机关都适用的行政法律。

例如:《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等 特别行政法:

是指适用于各专门行政只能部门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

例如:《治安管理处罚法》《高等教育法》《游行示威法》等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监管与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

创造平等竞争环境、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

《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

国家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的法律:

《预算法》《审计法》《会计法》《银行法》《价格法》《税收征收管理法》《个人所得税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等

刑法:是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以《刑法》为核心,还包括刑法修整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惩治犯罪的有关决定。

13

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指规定保证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权责得以履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 《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仲裁法》

(一)法律制定

1、 我国法律规定,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有: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②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制定部门规章;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其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④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⑤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有权自主地制定本辖区的法律。

2、立法过程:

①法律案的提出②法律案的审议③法律案的表决④法律案的公布 国家司法机关:

--检查机关

--即人民检察院

--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

国家审判机关:

--即人民法院

--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二)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3) 1.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①二者对立统一:

一个表征利益、一个表征负担;

一个主动、一个受动。

②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

二者不可能独立存在与发展;

二者的存在与发展必须以另一方面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总量上的等值关系:

①一个社会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总量是相等的。

②在法律关系中,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互相包含。即法律权利的范围就是法律义务的界限。

3、功能上互补关系:

①法律义务的强制性有助于建立社会秩序;

②法律权利的利益导向和激励机制有助于实现人的自由。

(二)宪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基本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法制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一)国家机构概述 定义:

是指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称。

我国的国家机构分为:

中央国家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务院、 中央军委、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地方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地方法院、地方检察院。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4】

网页设计这门选修课,是我在学习专业课——生物技术之外的、自己感兴趣的一门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是不同于过去,在你能“专一”的时候,还多一个“能”的能力,这才是综合能力兼备的人才。但是要真正的做到还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有一句俗话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饶超影老师的“领进门”这一绝活却用的相当不简单,从Photoshop到Dreamweave的教学都是从简单的操作到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虽然是短短的十几次课时,但是我获益良多,修行的话,我是打算在暑假再好好学学,下面我回顾一下这学期选修学到的:

第一、从PS技术开始讲起,构建图片等的基本操作。为铺垫到Dreamweave中的表格做好准备。

第二、从Dreamweave程序设计相应的表格(图片)现在信息中网页的组成和其制作,逐步开始自己设计自己的网页。

网络是21世纪的标志性事物。身为当今大学生更是要对网络要有深入的了解。我们用网络来聊天,查质料,网上冲浪等。获取我们所需要的相关信息。网络给我们很多的便利。要知道这些都是基于一个个网页的基础上的。

在饶老师生动有趣的讲解网络的大体之后,让我对网络产生了有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我知道了怎么制作网页,怎么让网页更加美

观,主流网页的一些设计成功之处。这使我的视野开阔了很多。也可以用一些专业词语来交流沟通。有些时候我真的有点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很了解网页的“内行人”。但是对有些很专业的人来说,我只是了解了网络设计的设计流程和一些操作方法。老实际的操作的演示让我们能过更清楚的知道没一个操作。更直观的让我了解网页设计的全过程。在我自己设计网页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好的标准。在不知道怎么设计的时候我会用网页设计教程来做参考。使得我能够在课下也能温习自己不了解的炒作。

在这网页设计课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一些基础的网络网页知识。还使我交到了很多新同学。饶老师随和、亲切地对待我们,还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在南大南院的学长学姐的故事——约客便利店、金塔正装等学生创业成功的事,让我们思考了我们的人生,使我们有很好的职业规划。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5】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教材的编排体系也有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因此,在实施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任务。下面结合自己一年多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正确对待高中数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的问题。与我国历次数学课程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无疑力度最大。新课标,与现行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比较,无论在基本理念,知识结构、内容安排,还是在实施操作上都有较大的变化。

人教版新教材比原有教材有较大改变,知识体系上,如三视图、二分法,算法等内容的加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解三角形,数列等内容的后置等;引入与阐释知识也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新课程改的思想,有些知识的编排体系还有一些不妥当的地方,前后知识衔接不上等。事实上,无论是新的高中课程方案,还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都还只是专家们的一种设计。虽然它经过数百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的教师和教研员的研讨,由于地域原因、学生原因但它离实用仍有距离。因此在实践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教学时就是希望由此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教师对新教材的认识存在问题。

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标是最低标准,考纲是最高标准。对“课时不够”,固然课程标准和教材有值得商榷之处,但反思我们的教学,恐怕有些原因还是出于自身。不少教师习惯参照高考命题,对某些知识点延拓加深。

教学内容相对较少、课时较多,可以这样做。但新课程对内容的处理和教学要求与原有教学大纲有较大不同,如果仍延缓原有习惯,课时量就可能不够。又如,过去习惯要求学生完成教材全部习题(包括练习和复习题),但新教材却有些习题很多学生不会做,于是有人认为教材习题太难。

事实上,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要适应人性选择,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为适应这一要求,教材将习题编成三种层次,供学生选做。因此有些习题有学生不会做也不奇怪。这说明过去的某些观念要改。另外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师是不是真正领会了,哪些该是让学生了解的,哪些是该让学生掌握的,是不是把握好了教学要求,这都是课时不够的原因。

3.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认识不清。举例说,高中几何分“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两部分。“立体几何”分“立体几何初步”和“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和“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课程仅要求学生掌握“立体几何初步”和“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其定位是清楚的。“立体几何初步”以三个载体(三视图、直观图、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图形及其位置关系,建立空间想象能力,并在几何直观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对空间图形的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只希望在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学生来说,已经达到基本要求。

而对于希望在理工(包括部分经济类)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还需要学习“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这部分内容借助向量定量地处理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与度量问题。向量既是几何对象,又是代数对象,还有很好的物理背景,自然成为搭建几何和代数联系的一座桥梁。

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内容定位差异,按照《标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在必修课程要学生达到选修课要求,加重负担的情况出现。

二、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解决

1.认真学习和领会高中数学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和理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是:突出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双基,删除了过时的内容并且补充了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内容,注重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强调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较好的把握了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内容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以课标为纲,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建议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处理,大体按以下三点来把握:(1)对已删内容,如所有版本教材都未出现,一般不要再捡回,如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指数不等式和对数不等式的解法,线段的定比分点,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三角方程和反三角函数,极限等。(2)对有不同处理方式的内容,一般应按所教版本教学。如有不同处理方式在另外版本出现,对解题可能产生影响,则应适当告诉学生。(3)对新增内容,如必修3中的算法,不同版本表达方式和选用例、习题有差异。备课时,如能多参考一些版本,必能帮助加深理解,提高水平和效率。

2.要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差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课程功能,结构的改变,使学生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宽,必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高中数学新课程设置了“数学建模”、“数学探究”、“数学文化”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帮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新课程实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研究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认真反思、独立思考、交流探讨、学习研究,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前进。发现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的根本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将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6】

通过这学期的《社会调查与方法》一课的学习,使我对社会的调查的运用等有了初步的认识,认识到社会调查这门学习课的必要性,也让我们学生对选修课标准要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这学期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对选修课进行的修改和完善,与旧的课程标准相比而言,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开发。并且对教学的目标进行修正,更加细化和具体。但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有意无意地注重纸面教育,对学生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渗透反而放在次要的位置,使课堂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兴趣不高。对此,学生我冒昧地提出以下一些小意见,仅供参考。

大学生的特点是:独立思考,接受课本知识差。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填鸭式地问学生并灌输在他们眼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方法、特点,他们便不感兴趣,因而也就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学习社会调查课有很大的地域性,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兴趣去安排课程,而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课本上该删的活动删,该增加的增加。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于良好的教学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对自己、对地域其文化等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课堂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课堂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选修课教学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让他们多说多做,培养兴趣,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尽量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技巧,完成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与他人交流,发展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把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选修课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老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我们应做到: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综上所述,选修课的学习,我个人觉得应以兴趣为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的学,并且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才可以学的更好,老师才可以教的更轻松。作为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地适应课堂氛围,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到课率,坚持不逃课。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达到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在此感谢王老师的细心、认真的教育和无微不至的照顾。微风细雨,润物无声。老师,您辛苦了!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7】

通过这学期的《毛泽东与蒋介石》一课的学习,使我对毛泽东与蒋介石这两位历史上有名的两个人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了战争时期他们所做的一些平常在历史书上面未尝看到的事。

谁都知道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两位历史名人。蒋介石虽然具有“文胆”,又有众多谋士,但是因为他小智大愚,最后他战胜了很多对手,却输给了毛泽东。相反,毛泽东斗智斗勇,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既能从战略上,又能从理论上制定出一个个具体的长远的作战方案,以他的文韬武略战胜了蒋介石。 红军一路西进,向遵义前进。一路上毛泽东随队没有一点发言权,只能受着排挤和打击。这时,蒋介石派军队乘虚而入,准备来个突击,追剿红军。后来,经过红军的.不断努力,艰难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但也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建议周恩来开会讨论红军的去向问题,所以才有了历史上所称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红军主动撤离遵义城,全面西进。这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正当蒋介石对红军的行动捉摸不定的时候,红军已经三渡赤水河再入川南。紧接着,红军四渡赤水河,神速南下,突破乌江,直逼贵阳。爬雪山,过草地,红军创造了人间奇迹。就这样,毛泽东与蒋介石的较量,蒋介石以失败告终。

在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当时也依然受到蒋介石的压迫,而突如其来的抗日战争让共产党得以喘息,迅速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在蒋介石退回台湾之后,共产党也曾来过这么一次大反击,企图消灭国民党,但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的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也让国民党内部最终得以残喘,所以说,国共两党都是受到过的一种公平的待遇,谁也不欠谁。虽说毛泽东在作战方面更胜一筹,蒋介石急功近利,但两人的优缺点明显可以相互补,我相信,这两人要是生在现代,这肯定会是一个难舍难分的好兄弟。

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却没有上过一天军校,他的军事知识和采用的战略战术都是从书本上自学而来的,军事指挥艺术更多是来源于实践中、来源于生活中、更来源于血与火残酷的现实环境中。蒋介石19岁还未满就怀着“要想国家强盛,必须壮大国家军事力量”的愿望,东渡日本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留学,接受了正规的现代化陆军军事培训,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科班出身。像毛泽东这样伟大的领袖人物,总是在关键的时刻,先发制人,表现出超常人的大智大勇。从选修课中也感受到了毛泽东战斗生涯的艰辛坎坷。“只要坚持,成功就是你。”我想它也一定会激励我永远前进。

在此感谢老师的细心、认真的给了我们讲述毛泽东蒋介石的平时我们不能所不能了解到的一些东西,让我们也重新认识到了这两位历史上的伟人。老师,您辛苦了!

思修课心得体会【篇8】

学完了思修这本书,我深刻了解了中国是一个非常讲究修身养性、崇尚道德的民族。我们都应当做个有教养的人。五千年来,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勤俭、忠义、谦让、孝顺都是恒古不衰的美德,多少古圣先贤更是视之为传家宝。小事业的成功靠机遇,中事业的成功靠能力,大事业的成功就完全靠品格、看操守。大凡成功的人,往往都是德行高尚的人。所谓教养,就是应该知深浅、明尊卑、懂高低,识轻重,应该是讲规矩、守道义。有教养的人,往往不以术而以德,往往不以谋而以道,往往不以权而以礼。有教养的人在自己独处时,超脱自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则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淡然从容,管好自己的口。方圆做人,圆通做事,宁静致远,自我反思,则事事放心、顺心。

思修这门课教导我们做个智慧的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积存得再多,若没有智慧加以应用,知识就失掉了价值。学习了思修,我知道了什么时候“为”,什么时候“不为”。

知道我在做什么事,知道热爱做什么样的事,知道能把什么事做成什么样。要用自觉端正态度,用学习积累经验,用勇气放弃包袱。对弱者,光关心不够,要帮助;对下属,光公正不够,要善良;对别人的失误,光原谅不够,要忘记;对自己的未来,光梦想不够,要行动。

空才能生慧,学才能生智,心宁智生,智生事才成。每一个人都有值得尊重及学习的地方,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如果一个人缺少智慧,又不愿意流汗水,那么谈何成功。

可要可不要~~~我希望中国人都能抬起头来做人。没有委屈,没有耻辱,没有自卑,没有彷徨。我们是有尊严的中国人,骄傲的中国人。我希望尽微薄之力,指一条路。尽管也许我无法在有生之年达成,我亦将往,无怨无悔。看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更让我明白了抓紧时间的重要性。

我是谁?我怎样如何做人?我能干什么?我做得怎样?我要到哪里去?在茫茫的人生旅途,我们必须时时问问自己,叮嘱自己,给自己亮起一盏心灯,磨砺自己,这样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71516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学生造搞笑句子
下一篇 : 关于活力的句子20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