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跟随励志的句子的编辑的步伐了解更多有关“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的知识,请收藏本文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每当我们结束一阶段的任务。往往都需要我们撰写报告,报告可以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1】

县人大组织南宾镇部分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公交车、出租车经营者以及驾驶员进行了座谈。随后,组织代表个人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暗访体验。5月10日,又组织市、县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了石柱互邦公司、渝运集团石柱分公司两家公共交通运营企业,并召开了座谈会。代表们肯定了近年来我县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今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发生的积极变化,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意见。

近年来,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坚持公益为民的改革方向,以有序竞争、方便群众为原则,成功取缔人力三轮车,规范客运摩托车,初步形成以公交车为主、出租车为辅的常规公共交通体系。现有公共交通运营企业2家,即渝运集团石柱分公司和石柱互邦公司。开通公交线路8条,拥有公交车55台(其中23台按公交车许可、32台按班车许可),万人拥有量达到5台;出租车100台(其中公司自营32台、挂靠承包经营68台),万人拥有量达到9辆。拥有公共交通座位数2332座,其中公交车1832座,出租车500座。公交车日均行驶里程5981公里,日均实载率43.7%,日均载客量2.7万人次,覆盖城区及周边三河、下路场镇。出租车日均行驶里程370公里,日均实载里程210公里,平均里程利用率56%,日均载客量达2.1万人次。

(一)各级高度重视,公交意识明显增强。一是县政府将城乡客运一体化列入议事日程,提出“公交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公交车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差到好。二是县交委制定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xx—20xx年)》,对公交线路、运力、站场等城市公共交通进行了合理规划。三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老百姓出行难、“打的难”等民生问题,今年以来,先后安排县发改委、县政府办两次对县城出租车营运现状进行调研,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县财政在相对拮据的情况下,对公交车进行了一定补贴。

(二)规范市场秩序,城市形象有效提升。一是成功取缔人力三轮车,改上车一元的环城车为打表计价的出租车,新增公交线路和车辆,有效改变传统、落后的出行方式。二是规范投放渠道。适时开展城市交通实载率调查,掌握市场供需和出行需求,并采取听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为新增投放城市交通经营指标提供依据。三是严格市场准入。按照《重庆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重庆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严把企业资质关、车辆技术关和从业资格关。随着公交车和出租车的逐步投放,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群众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安全得到保障,城市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

(三)加快设施建设,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公交站台、停靠点112处,其中港湾式站台3处,每个站点都完善了公交线路指示牌,方便群众乘车。二是新增县城至三河、县城至下路两条公交线路,有效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带动城周乡镇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制定公交站场布局规划,拟建城东、下路和三河公交客运站场,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网络。

(四)加强行业管理,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一是采取特许经营制度,与企业签定合同,明确企业责任、权利与义务,明确政府监管责任,防止无序竞争,维护广大市民的利益。二是督促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完善安全管理、学习培训等相关制度,搞好从业人员培训,建立车辆管理档案、台账,采用GPS对车辆和驾驶员实行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未发生出租汽车、公交车盗抢等治安刑事案件,连续七年未发生死亡交通事故。公交车、出租车文明服务、诚信经营已逐步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业人员素质逐步提升,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五)加大执法力度,部门监管不断强化。一是加强日常监管。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门举报投诉电话,健全安全服务质量考核、从业人员诚信考核和年度目标承诺考核机制,利用GPS监管平台,加强日常监督检查。二是开展出租车专项整治。从今年4月16日起,联合交通、物价、公安等部门和经营企业,在玉音广场、三妹酒楼、桥头场等设立固定或流动稽查点,开展“惩违规、除陋习、树文明”专项整治行动,现已取得初步成效,乱打组合、乱收费等不规范行为明显减少,乘客投诉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3%。

我县城市公共交通起点低、起步晚,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与群众的要求都还有一定差距,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部门监管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问题,制约了城市公共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一)规划建设滞后,缺乏科学指导。一是没有制订专门的城市公交发展规划,仅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20xx—20xx年)》中有所提及。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城区道路缺乏系统专业规划,路网结构、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清,城区许多道路狭窄,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造成巨大行车压力。三是县城停车场建设滞后,现有停车位与城区日益增加的车辆矛盾突出,市政部门在部分路段设置临时停车位,虽然一定程度缓解了停车难,但对这些路段的通行、通畅造成压力。四是公交停靠点设置简陋、落后,且损毁严重,市民候车环境差。缺乏专门的公交换乘枢纽站,公交车、出租车难以到边停靠,有时只能在公路上调头,严重阻碍交通,存在安全隐患。

(二)管理方式落后,结构不尽合理。一是经营主体相对分散,影响行业良性发展。以出租车为例,目前拥有的100台出租车中有68台为挂靠承包经营,不利于开展管理和培训,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二是公交车、出租车数量配置和公交路线、站点设置不尽合理,公交资源配置、运力调配、线网布局等方面存在结构性矛盾。公交车和出租车数量偏少,发车密度低,群众候车时间长,反映强烈;到殡仪馆、高中城等地的班车数量少、收车时间早,无法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三是管理落后,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公交公司内部运行调度不合理,乘客、车辆、道路和站场设施之间不能信息共享。同时,由于红绿灯位置、转换时限等设置不尽合理,车辆乱停乱放现象突出,牛石嵌、街心花园等堵点较多,导致公共交通运行不畅,准点率低,市民换乘不方便,满意度低。

(三)企业经营困难,财政投入不足。一是公交车线路里程长,经营成本高,经营压力大。目前,运行线路最长达12公里,除公交206线路外,其余线路票价均为1元。公交201、202、203、205、206线均为城乡线,上午7-10点、下午5-6点高峰时段车辆实载率高,其他时段实载率均不足,有的`班次甚至只乘坐几个人,几条线路均以起点到终点运输为主,中途上下乘客较少,经营收益偏低。二是燃油价格、人员工资、维修成本等不断上涨,仅燃油就占整个公交车营收的42%,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甚至出现亏损。三是政府未建立长效补贴机制。公交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执行低票价和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及政策性亏损,主要由企业自身消化,经营压力大。到目前,县城免费乘坐公交的人群7000多人,政府每人每月只补贴了1.7元,其余由企业承担,难以消化。

(四)人员素质偏低,服务水平不高。一是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以出租车驾驶员为例,我县目前经培训考试具备出租车从业资格的有504人,其中具有初中文化的318人,占63%,具有高中文化的186人,占37%,专科及以上文化的为零。二是专业技能不高。所有公交车、出租车驾驶员,除进行入门式的专业培训和三年一次的再教育培训外,后续培训以安全例会代训为主,企业组织的专业培训较少,且实效性不强,培训效果不够明显。三是由于企业效益不高,员工待遇较低,队伍不稳定,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导致培训不及时、不到位,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乘客满意度偏低。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2】

一、基本情况

近两年来,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紧紧围绕畅通、有序、安全的总体目标,开展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规范执法行为,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保持了城区正常的交通秩序,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比较

平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较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一)初步建立交通安全综治机制。,市政府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统筹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听取意见和建议,部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初,专门下发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文件。公安、城管、交通等主要职能部门相互配合,以道路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为抓手,联手开展交通安全综合整治行动,共同推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稳步开展。

(二)不断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近两年来,城区新建主次干道5条,改造主次干道、背街小巷9条,道路总长70公里,路网结构不断优化,总体呈现“六横七纵”格局,基本满足城市交通需求。结合城市重点工程建设和“创卫创模”工作要求,对城区部分主干道进行了渠化、亮化,设置了绿岛隔离带、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台,更新了部分交通标志、标线,城区道路交通安全环境得到改善。同时,从解决交通安全管理难点、热点入手,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应用,升级改造机动车轨迹查询系统,增设3组交通信号灯和10套高清监控系统,强化了道路交通日常管理。

(三)重点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坚持按照“压事故、保畅通”的原则,针对不同的交通管理对象,集中整治了涉牌涉证违法行为、超载超限、危化品运输、校园周边秩序、马路市场等突出问题,特别是加大了对酒后驾车、闯红灯、机非混行、车辆乱停乱放等重点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公安交巡警部门共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2万多起,处罚123986人次。同时,对城区重点地段、重点时段予以强化管理,城区交通基本保持畅通有序,即使是上下班高峰期或重要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也没有出现大面积拥堵现象。

(四)切实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入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认真排查交通安全隐患,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治意见,组织集中整改。同时,开展道路交通事故个案评析,从中找寻事故发生规律。,公安交巡警部门共排查重大交通隐患6处,发出整改通知书(函)4份,均已整改到位。此外,在突发性恶劣天气来袭时,能够按照预案全员出动,科学指挥,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努力营造交通安全宣传氛围。以社区居民、中小学生和机动车驾乘人员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印发交通安全知识系列宣传单,组织民警深入社区、学校等单位进行交通安全辅导宣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新闻媒体还开设了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和交通违法行为曝光台,教育市民自觉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收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效果。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由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交通压力不断增大,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仍然严峻,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难点和突出问题。

(一)规划设计先天不足。

一是道路建设规划不够合理。道路建设规划超前意识不强,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统筹和科学论证,造成城区路网结构不尽合理,交通循环不够流畅。目前城区纵向道路基本贯通,但横向道路多为“断头路”、“卡脖子路”,不仅路幅狭窄,而且多处于商业、学校聚集区,如人民路、鼓楼路、北城河路等。

二是停车场规划建设未得到重视。目前,整个城区没有标准的专门停车场,一些公共场所和商业街区,如人民影剧院、人民医院、真州农贸市场、国庆路步行街等人口密集场所,因缺少充足的公共停车泊位,加剧了占道停车和乱停乱放的现象。按规定每百辆车37个泊位计算,目前城区仅有汽车停车泊位多个,其中300多个还是马路停车位,停车泊位拥有率不足20%。同时,居住小区没有按规定、按比例建设停车场,多数居住小区、商住楼不能满足自身停车需求。

三是公共交通发展滞后。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公交线路已不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公交线路未能同步覆盖。因公交站台规划缺失或设置不够合理,公交班车随意停靠上下客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交通并留有安全隐患。

(二)交通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部分道路等级较低,路幅狭窄,功能不明确,交通信号标志建设滞后,农村道路交通标志严重缺乏。城区主次干道共有24个交叉路口,还有7个路口未装红绿灯,8个路口未装“电子警察”,4个路口的“电子警察”已损坏,少数红绿灯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中小学校周边大多没有施划减速带,缺乏交通警示标志标牌,未划定学生家长等候区等。城区道路几乎没有交通指路标志,影响城市对外形象。

(三)市民安全意识有待增强。少数市民交通安全意识不强,有的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行人闯红灯、横穿道路、翻越隔离护栏等违法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出租车急刹急停,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超速行驶、随意调头、乱闯红灯等现象屡禁不止。另外,对一些电动车驾驶人抢占机动车道、抢灯越线、逆向行驶,以及三轮车“闯禁区”等违规行为,群众反映也较为强烈。

(四)科学管理能力急需提高。

一是条块分割,综治合力不强。《仪征市综合交通规划》虽已编制完成,但尚未颁布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综治机制虽初步建立,但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基本上还是多头管理、责权不清,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长效措施不能落实,致使影响城区交通安全的顽症,如超载超限、“红旋风”随意进城、工程车带泥行驶、渣土车抛洒滴漏等,未能得到彻底根治。

二是执法不严,管控难以到位。受办案、罚没指标考核的影响,少数执法人员执法理念存在偏差,对交通违法行为往往重罚款、轻教育,重机动车辆查处、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交通运管部门对不进车站和非法营运的车辆还缺乏有效的管控手段。

三是队伍薄弱,结构有待优化。交警、交通路政、城管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三大主力军,目前均存在人员不足、结构不够合理的状况。以交警为例,我市现有交巡警145人,在职137人,其中城区28人,平均年龄达42岁,在机动车保有量和公路里程快速增加的情况下,警力不足、年龄老化问题日趋突出。

另外,我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的较大隐患还有摩托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农村各种违规车辆载客运货、接送学生等。

三、几点建议

道路交通安全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构建平安仪征、和谐仪征的重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又是一个涉及人、车、路、环境的动态系统工程,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要切实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谋划长远发展的高度,谋划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要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的要求,依法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的作用,督促规划、建设、公安、交通、城管、建管、工商、教育等成员单位各司其责,协作互动,形成监管合力。规划部门在审批城市道路沿线的大型建筑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事先征求公安交巡警部门的意见,组织进行交通影响评价,认真落实“三同时”(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制度,为日后交通安全管理创造条件。建设部门在设立道路绿岛、安装路灯照明时,也要征求公安交巡警部门的意见,统筹考虑绿岛、照明设施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二)进一步重视宣传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市政府要把《道路交通安全法》列入普法重要内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会团体都要履行好自身职责,配合公安交巡警部门共同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成社会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宣传文化部门要切实履行宣传义务,把交通安全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宣传,选择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谴责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提高全民遵守法规、安全出行的意识。教育部门要着眼于未来,从小抓起,把交通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方人群,促进整个社会。各类驾校要严格把好新驾驶员培训、考试关,增强新驾驶员遵章行车意识和安全驾驶素质。

(三)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环境。一要优化城区路网结构。要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城区路网结构,形成城区道路环状循环,重点解决城区东西向道路“断头路”的问题,逐步提高道路横向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顺畅。二要加快公共停车场建设。要将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近期迫切需要在城市入口处规划建设停车场,切实改变城区货运车辆停放混乱的状况;针对主城区“停车难”、“停车乱”的'现状,公安、建设等部门要按照主干道每500米有一个小型停车场的要求,逐步规划建设一些小型停车点。对已建成的停车场,要发挥其功能,尽早解决时代超市等地下停车场挪作他用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相配套的停车场(点)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停车位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城区停车文明有序。今后,新建、改扩建的大中型公共建筑、道路、商业街区、居住区等,应当超前规划,科学评估,按照标准配建、增建停车场。三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要充分认识公共交通这项公益性事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交通结构优化调整,在规划、投资、建设、运营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优先条件。加快城市公交公司化改造步伐,增加公交线路,统一规范管理,提高公交通行能力和正点率。四要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要加大投入,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固定投入,尽早实现交通安全设施全覆盖。要继续在城区的一些主要路口合理增设信号灯、“电子警察”和标志标牌,并进行路口渠化改造,增加通行效率;对设置不够合理的信号灯,要重新科学设置。进一步完善学校、医院门前的行人过街信号灯、人行横道线、提示标志、等候区等交通安全设施,保障交通安全。城区主要干道应当增设指路标牌,提升城市对外形象。

(四)进一步抓好重点整治,严格交通管理。针对目前城区道路现状,要立足现有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疏堵保畅,改善通行条件,压缩交通事故和交通违法空间,维护城区正常交通秩序。要实行交通安全信息记录制度,建立交通违法公布榜,定期向社会公布。要对公交、出租车行业进行整顿,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出租车市场混乱现象,要尽快出台具体的解决方案,保证出租车市场营运秩序稳定。要坚决查处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继续加大对“双超”车辆的治理,扎实整治“红旋风”进城、渣土车抛洒滴漏、工程车带泥行驶、酒后驾车、校外违规车辆接送学生等交通安全突出问题。要规定重型车辆和危化品车辆进城的时间和路线,对超载车辆一律进行卸载,抛装车辆一律加盖防护网。同时,对学校、医院、步行街等重点地段的交通秩序,实行高峰时段联动管理;针对工农路苏果、时代两大超市门前占道停车、真州农贸市场门前摊位外溢,影响道路交通等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优化道路交通环境。此外,要认真完善恶劣天气和突发情况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应急预案,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平安。

(五)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广大执法人员执法理念的教育,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观念,规范服务行为,强化制度管理,加强执法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杜绝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的发生。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警力不足和年龄老化的问题。要努力充实路面一线执勤力量,同时,走科技强警之路,加快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加大交通监控设施和交通安全执法科技装备的投入,有效提升交通安全管理能力和执法效率。另外,要做到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给予执法人员多方面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使他们全身心投入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3】

为了促进我市公共交通(下称,公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公交营运环境,建立科学的补贴机制,满足城市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我们对市公共交通营运情况作了如下调研。

市的公交经营模式是完全市场化运作,企业自负盈亏。但营运线路和营运票价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目前,经营企业共有6家,营运线路126条,其中:公交总公司(国营)拥有72条,公交(合资)拥有34条,公交(民营)拥有10条,运德邕宁公交(民营)拥有6条,超大公交(民营)拥有3条,公交(民营)拥有1条。XX年全市年客运量约4.55亿人次,经营车辆2245辆。市现行的公交车票价格由月票和零票价格组成。月票价格按每月计:职工月票(ic,b卡)50元,学生月票(ic,c卡)30元,普通月票(ic,a卡)按零票价格打9折。零票价格按每人每次计:空调1.50―2.00元,普通1.20元。市的普通零票价格处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公交零票价格水平前两位(具体见附表)。

市公交市场拥有线路828条,经营车辆26366辆,XX年客运量39.6亿人次,由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有)和祥龙公共交通有限客运公司两家经营,其中: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各类营运车辆25409辆,营运线路800条(占市场96.6%),年客运总量38.3亿人次。市公交票价实行的是1.00元/人・次起步,分段计价的票制。取消月票,一律实行刷卡打折,普通零票打4折,学生月票打2折,上车和下车各刷卡一次。这样,根据乘坐距离的长短,分别有0.4元,0.8元,1.2元等不同的票价。市实行如此低的公交票价,其改革背景:一是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市机动车拥有量高达300万辆,而且以平均每天1000辆的速度增长,高峰时段市区主干道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道路交通堵塞严重。二是公交经营出现严重亏损。XX年是巴市上市五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总额达1.36亿元,这是由于公交票价不能随燃油价格上涨和公交运行不能随意更改线路、次数等因素造成成本增加的`后果。三是领导关注城市公交问题。市长针对公交存在的空调线路乘客少,普通线路特别是月票线路挤满人,热门线路重复系数过高等问题,提出了“公交要降低票价,提高公交车利用效率”,强调城市公交的公益性。

(一)过重的社会负担,造成公交企业的经营收入下降。

目前公交企业所承担的社会公益义务,大大超过了企业的承受能力。据市公交总公司和公交两家企业XX年的数据表明,企业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为持老人优待证、离休证、伤残军人证以及盲人、下肢残疾证人员提供免费乘车服务,一年减少收入4493万元;低于成本发行b卡、c卡,收入减少1933.38万元。仅以上两项一年就损失6426.38多万元。同时,由于近年来为方便不同区域市民的出行根据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要求,新开通了大量的公交线路,但许多新辟公交线路因客流量不足,长期处在收不抵支的经营状况,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

(二)站场建设严重滞后,亟待解决。

XX年我市拥有公交车2245台,按国家标准50―200辆综合车场等每车平均标准为220平方米辆计,需首末站、综合停车场、修理厂、保养场等各类配套场站设施不少于49万平方米。目前,公交总公司和公司两大企业仅有26.53万平方米,其它企业更少了,公交车只好夜宿马路。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4】

随着集中治超活动的深入开展,治超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治超工作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矛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认真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探讨治超长效管理机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当前xx市的治超工作现状,围绕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提出了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治超工作的现状

按照“上下联动、综合治理、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方针,xx市于xx年6月20日开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治超活动,经过近五年的集中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公路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治超工作总体运行平稳,群众普遍反映良好,基本达到了“保护路产路权,减少交通事故,调节运输市场,理顺生产与运输关系,保障安全畅通,根治公路“三乱”的预期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违章装载车辆较治理前明显减少,且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较少,尤其而是大吨位超限超载车辆已基本上得到控制。治超前,我市超限超载行驶的货运车辆占货运车辆总数的82%,经过治理,全市的车辆超限超载率曾一度下降到4.9%。

货运价格平稳回升,有效推动了运输市场的良性循环。据调查,治超以来我市煤炭、建材等物品的运价涨幅在1倍左右,长期低迷的运价开始恢复合理性增长,运价达到0.45元每吨公里左右,已逐步接近xx年国家指导家(0.47元吨公里)。运价合理的调整和回归,有利于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

保持了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的稳定。煤炭、建材等商品的价格虽有小幅增长,但对企业生产和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未造成较大影响。据调查,当前我市煤炭、建材的价格较治超前平均涨幅的18%左右。同时,确保绿色通道畅通,对运输鲜活农副产品和蔬菜的超限超载车辆,主要是加强源头管理,路上一律不进行检查处理,保证了蔬菜供应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道路交通事故率明显下降。自治超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因超限超载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下降18.2%,死亡人数下降17.3%。

营造了良好的治超氛围和环境。根据治超工作的具体进度和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又点及面,全面深入,不间断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治超宣传教育活动。如悬挂标语、向过往司机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志牌、张贴通告、出动宣传车深入煤炭、矿山、建材等原材料生产、集散地宣传等。通过宣传动员,营造出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得到了运输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全面开展治超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当前治超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法标准不统一,给治超工作带来了不便,也使广大运输企业无所适从,公安交警治理超载依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主要按车辆的核定载质量进行控制,而汽车制造商为便于销售,吨位标定非常随便。

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长效机制尚未建立,治超工作任重而道远。治超战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还不巩固,有些还只是表面现象。随着治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超限超载运输将会更加隐蔽和复杂,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特别使利益调整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治理工作向深入开展。从我市历次治超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来看,治理工作的本质是利益调整问题。充分认识,正确理解有关方面的利益关系是治超的主要问题。就我省情况看,下列利益关系,需要认真对待和正确把握。一是货车生产、改装、原材料加工与公路产权的利益关系;二是大型运输与一般运输的关系;三是地方政府与全局利益关系;四是涉路执法收益与运输户之间的关系。要逐步解决治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调整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过程,也需要经受各个方面的严峻考验。

源头治理缺乏力度和限制性规定。由于源头装载及货车生产与改装的复杂性,治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我市目前主要的精力和路面治理方面,源头治理还是初步的、应急的。

车辆超限运输反弹现象依然存在。经过前阶段的集中整治,超限现象已明显减少,治超工作有了初步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自集中治超以来,各地发生了不少抵制治超的现象:有地方报停货车明显增加;有的地方发生了冲卡行为;一些车主采取绕到走小路,白天停夜晚行等方式来躲避检查;一些地方的路段由于检查力量削弱,超限运输车辆又明显增多等。因此,车辆超限运输将会长期存在,治超与反治超的任务仍十分艰巨,稍有松懈就会反弹。

三、对策与措施

超载超限涉及的问题非常多,治理工作所面临的任务也十分艰巨,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达到目的。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症,必须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从机制改革上、从源头治理上、从完善健全法规体系上,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整治。

(一)发挥综合治理,联合执法优势。超限超载现象是受交通、公安、汽车生产企业和运输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的,仅靠交通部门很难得到有效治理,必须跨部门、跨地区协调合作,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把对超载违章的整治纳入市场经济发展和规范市场秩序的总体规划中去,由“部门行为”提示为“政府行为”,制定强有力的举措,发挥工商、经贸、交通、物价、公安、环保等部门综合治理、联合执法的优势,不断增强治超合力,整合执法力量和执法资源,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行为,分工负责、个把一关,对超限超载运输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整治,以逐渐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治超体制,彻底有效解决超载现象。

(二)加强立法建设,完善交通管理法规体系。对超载的治理归根结底要形成依法治超,一方面通过国家立法、地方立法等形式,使交通法规内容形成较为健全和完善的法规体系,比如制定《治理公路交通超限超载条例》、机动车辆注册登记的相关规范等;另一方面,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路政执法人员的强制执行权力,允许路政管理机构在治理超限运输过程中滞留相关行车有效证件,并建立起各省、市、自治区的信息互通渠道,以保证滞留异地证件的有效性;再从立法角度加大对超载的处罚,力求具有较强的威慑作用,以增加违章成本,达到依法治理的目的。例如韩国法律规定,对超限行驶者或强迫驾驶员超限营运者判处1年一下有期徒刑或处以200万元(约合人民币1.5万元)以下罚款;对擅自改装车辆或妨碍检测者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700万元(约合人民币5.2万元)罚款。超限运输车辆一经发现,将被公路部门直接引导至法院接受法律惩处。目前,韩国超限超载车辆仅占被检测货运车辆数的1.5%。

(三)建立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源头管理机制。治理超限超载应通盘考虑,从源头上加大规范管理的力度。运输市场方面,应加快扭转当前市场混乱的局面,加强运销的宏观调控,使其比例协调;继续做好收费站的清理整顿工作,适当调整不同类型公路的规费征收,使其成本降低;此外还应尽量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销直接见面,运销扩大规模。制造企业方面,应从汽车的生产改装、牌照发放、年审使用等环节加强对去汽车行业的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制造货车,严禁非标准车出厂;逐渐加快道路运输结果调整的步伐,发展集装箱运输车、厢式货车、甩挂运输车等先进的道路运输车型;另外,还可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制造货车时安装超限超载自控装置,使想超限超载的货车在开始装载时就无计可施。业户货主方面,要加大执法监督和处罚力度。一旦发现超载,将施以“一超三罚”,解罚司机,也罚运输公司,更要处罚车主。当然处罚只时治超的一种方式,我们更多的还是需要加大教育和宣传力度,防患于未然。

(四)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治超逐步现代化、科学化。在道路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交通管理科技性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大力开展智能交通(its)管理研究,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将高新技术应用于治理超载中,必将最大程度地实现管理收益。项目办在现代化,科学化治超方面在河北省已走在了前列,他们率先在治超站安装了监控设备,对执法过程进行监督;并先后引入了路政管理系统和车辆gps指挥调度、超载监控系统,一方面通过对巡逻车的统一指挥、调度,提高了路政执法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路政管理综合分析能力,对超载率提高的重点车型、重点地区、重点时段增加治理力度,在降低了治超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治超效果。

(五)加大宣传力度。目前,基层运输业户对国家“治超”政策、文件精神知之甚少,从公众媒体上很少见到相关信息;相反地,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治超”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应加大正面宣传力度,特别应注重在电视等公众媒体上的宣传,造成全面关注“治超”、全社会支持“治超”的声势。

“治超”不是限制运输,而是更好地维护交通运输秩序,是要大家跑得更快、更好,只有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方方面面的协同作战,才能从根本上综合治理,才能保证“治超”不反弹,促进公路运输的健康发展。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单位和家庭购置的车辆呈逐年上升趋势,据资料统计,自20xx年至今全国新增驾驶人员近一半左右,这无疑给社会新增许多“马路杀手”。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也成为继债务、婚姻案件之后的第三大持续上升的民事案件,而且这类案件普遍存在执结率低的现象。

我院通过对本院20xx年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和调查,针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难的这一现象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一、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相关数据

××县人民法院20xx年执行立案共230件,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立案共计46件,占总立案数的20%;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案件共52件,88.5%的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强制执行;新收执行案件结案率约47%,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结案率约为21.7%;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总标的为389.068万元,而结案标的为104.72万元;此类执行案件牵涉到的当事人为200人次。

二、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执行案件的特点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反映出此类执行案件的如下特点:

1、交通事故赔偿执行案件占法院执行案件的较大比例,且有上升趋势;

2、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率低,赔偿基本需要依靠法院强制执行;

3、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执行难度大,执结率只为平均结案率的一半左右;

4、交通事故赔偿案件赔偿标的较大,牵涉众多当事人,造成执行工作难以开展;

5、执行期限较长。本院有80%以上的案件执行期限超过三个月,同时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成为“骨头”案件,久执未结。

三、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成因分析

通过对其他法院和本院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情况的数据分析来看,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分析

(1)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大多是自然人,有经济能力的,在交警部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一般会调解解决。经交警部门调解未果,出具责任认定书后,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被执行人经济状况普遍较差,赔偿能力相对较低。且事故不仅造成申请执行人一方伤亡,被执行人一方也存在不同程度损伤。因此,面对超出被执行人心理承受能力和实际履行能力的巨额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金,被执行人根本无力偿还。

(2)交强险强制实施后,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被执行人本应包括保险公司,但由于基层法院交通事故案件中的车辆多为几次转手、车况不良、准报废车辆,甚至手续不全而无法办理保险;或者由于车主的侥幸心理,导致保险公司在案件中的缺位。即使保险公司作为被执行人,其往往也不认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赔偿金的计算方法,而是按照行业标准或内部规定重新计算,计算后的数额一般会减少10%—40%。这部分权益的争取又需要车主通过诉讼与之解决,使交通事故执行案件案上加案,执行过程旷日持久。

(3)有些个人或者个人合伙出资购买车辆,为了服从管理部门对营运车辆管理的要求,将车辆登记为某个具有运输经营权资质的单位名下,以单位的名义进行营运,也就是通常所谓的车辆挂靠。因此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就经常出现一些专门从事经营挂靠业务的汽车运输公司,而这类公司往往从案件发生后就不见踪影,法人变更电话号码,企业变更工作地点,根本无从寻找,更不会承担任何责任。

2、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前的执法状况分析

(1)前期处理期限较长,客观上导致了法院执行的被动。由于受处理程序的制约,道路交通人身赔偿案件首先必须经过公安交管部门调解处理,且处理期限一般长达数月,公安交管部门在处理时往往只能依职权对车辆予以扣留,对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无法进行控制,客观上为部分被执行人伺机转移其他财产提供了便利;在案件进入法院审理、执行环节后,出现了义务人除被扣车辆外无其他财产可供诉讼保全或执行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经过交管部门调解和诉讼程序,少则三个月多则一年的时间,车辆在交管部门的保管场所环境较差又多为露天停放,价值迅速贬损。

所剩不多的价值还需交纳高昂的保管费用,以××为例停车费为20元/天,车辆保管费用一般需数千元。再扣除评估拍卖所需费用,基本就所剩无几。更不用说有些外壳受损较重的车辆根本无法变现。

(2)进入诉讼程序后部分法官缺乏执行意识,就案判案,造成执行难。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诉讼到法院后,有的当事人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能及时向法院提出诉讼保全申请,法院则依法采取了保全措施。而有的当事人缺乏法律知识,认为案件诉讼到法院就是法院的事,法官又未尽到提醒义务,该保全的财产既没有通知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亦没有依职权进行保全,这就给肇事者创造了转移财产的机会。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外部执行环境

(1)被执行人法律意识淡薄,无诚信意识,规避执行情况严重。义务人在法院判决偿付高额赔偿费用后,往往迅速将保险公司理赔的商业险转移,采取转移、隐匿财产或者躲避在外的方法来逃避执行,造成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假象,客观上造成执行人员无法通过采取强制措施来敦促其履行义务,使执行通知书变成“逃跑通知书”,给执行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2)申请人大多缺乏基本的诉讼常识,对诉讼风险的认识不足,对法院执行的期望值过高,普遍存在着“案件到了法院,法院肯定会帮我全部执行到位”的认识误区,对案件的审理和执行过分依赖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未能及时申请诉讼保全,在执行中也未积极配合查找侵害人的财产线索,只是一味地认为只要官司打赢了,立案申请执行了,法院就能够把钱送到他们手中,而忽略了实际执行中的困难和风险,而一旦希望落空极易造成与法院的对立。

(3)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委托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执行,效果也并不显著。××县地处温厚高速公路旁,为交通要道,每年有大量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温厚高速公路××段,因此很多申请人、被执行人均在外地,××县法院无法执行只能委托被执行人所在地法院执行。但因被执行人居住地也不稳定,跨区域性和流动性大,委托执行同样难以发挥作用。

四、解决交通事故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1、从立法方面,增加有利于保护受害者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款和内容

(1)有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责任主体的法律规定,决定了人民法院审理该类案件时对赔偿主体的确定,也直接影响到案件的执行。特别是对于车辆在挂靠经营、承包经营、出租出借,擅自驾驶、受雇驾驶、职务行为驾驶、无偿搭乘等情形下责任主体分别应如何确定,应有明确的规定。避免不同法院之间,或同一法院不同案件中,发生确定主体的原则不一致,出现主体漏判、误判的情形,从而影响到判决的执行。

(2)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管辖,由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是由事故所在地公安机关处理,当事人一般都向事故发生地的法院起诉。虽然《民事诉讼法》规定此类案件也可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实践中,受害人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的几乎没有。而此类案件执行本身就较难,加上委托执行也难,造成了一些案件原审人民法院无力执行,被申请执行人所在地人民法院不愿执行。因此,可以考虑修订有关此类案件管辖的规定,直接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使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更便于查找被执行人及其财产,有利于案件的最终执行。

(3)执行交通事故车辆的保险理赔款项和执行中拍卖、变卖、抵债的车辆过户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使得人民法院在执行保险理赔款和肇事车辆时经常遇到阻碍,应从立法上对执行肇事车辆的保险理赔款和执行中拍卖、变卖、抵债的车辆的过户问题作出规定。此外,已经颁布实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的交强险,投保数额有限,对一些较大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在实践中,完善和调整。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4)建议完善委托执行制度。当前由于各种原因,委托执行制度发挥作用不大,导致异地执行问题突出。

2、在执行前的执法活动中,充分考虑日后执行工作的延续性

(1)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因为当事人的文化素质不高、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比较淡漠而引发的,要使交通事故赔偿案件得到有效遏制,要广泛开展交通安全法制教育,使交通安全法制观念深入每个公民心中。

(2)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的沟通与协作。一是公安部门可责令肇事者交纳足额的事故保证金或提供有效担保,提示受害人及时申请财产保全。二是公安部门可积极收集肇事者及车主单位联系方式、车辆保险情况等信息。三是公安部门应大幅降低扣押车辆的停车费用。四是加快公安部门的事故处理程序。五是加强车管部门对车辆的查控力度,法院采取的限制过户查封方法,难以实际控制车辆,车管部门应在验车和日常管理等环节配合法院对流动车辆及时控制。

(3)加大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力度。法院应在诉讼保全中切实加强财产查控,同时可在公安机关事故责任认定准确的情况下,根据受害人的申请及伤情治疗的需要,及时裁定先予执行治疗费,保证被害人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在长期的诉讼和执行中导致车辆价值贬损以及被执行人员无法寻找,缓解以后的执行压力。

3、加大执行力度,采取多种执行措施

(1)在执行中,执行法官要使用规范用语、文明礼貌,耐心细致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换位思考,缓和矛盾。要细心留意每一个执行细节,巧挖每一条执行线索,强化执行中的人情味,从根本上防止和避免暴力抗法事件的发生。

(2)对没有一次性履行法律义务的能力,但履行义务的态度诚恳,而且有持续履行义务能力的被申请执行人,采取灵活的执行方法,促使执行和解。充分考虑让双方共同生存和发展,积极做好申请人的思想工作,促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订立切实可行的还款协议,并监督协议的履行。

(3)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利用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对其进行曝光;大胆适用搜查令,给被执行人造成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压力;对有财产而拒不配合执行的被执行人,坚决采取拘留、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对有履行能力而长期逃避或转移、隐藏财产构成犯罪的被执行人,坚决追究其刑事责任。

(4)对于经查实确无偿还能力且又无财产可供执行的被执行人,要说服申请执行人,先中止本次执行程序,待被执行人有能力偿还时再恢复执行。同时,动员无偿还能力的被执行人近亲属代其履行部分义务,减轻被执行人的压力。在被执行人赔偿相当部分款额后,动员其执行权利人达成和解,达到使执行权利人减免原执行标的,达到案结事了的目的。

(5)建立受害人救济制度

设立道路交通事故救助基金,对那些生活困难,而被执行人又确实无履行能力的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在经过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实施救助。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条款规定了救助基金,但对救助范围限制得比较狭小和严格。由于执行法院直接面对当事人,对其经济状况比较了解,故救助基金管理机构可以根据法院提出的救助建议决定救助,加大对经济困难的受害者的救助力度,拓宽救助基金的来源渠道,防止因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救济而引起社会上不稳定因素产生。

随着机动车辆的日益增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问题。从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除了更好的发挥交通、交警、司法等部门的协调职能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完善法律规定,加强和发展保险事业,加大交通强制保险的额度,拓宽交通强制保险的范围,分散交通事故个案风险,是妥善解决这类案件的有效途径。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6】

为了加强交通建设中的廉政建设,要有效地制止,围绕这一问题我们对有关方面人员进行了走访和座谈,通过探讨,认识到要弄清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其表现形式及危害,找出产生的原因,探求制止的对策。

一、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现象及危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交通工程建设由过去国家投资改为多家投资,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施工队伍也由交通部门过去独家经营,改为向社会招投标。在这种变革中往往容易发生一些违纪问题,从交通工程建设方面的案例分析,交通工程建设中的违纪问题主要发生在以下环节:

1、在工程发、承包环节违纪。现有的交通工程建设多采用业主负责制,承包方的命运掌握在发包方手中,承包方为了揽到业务,往往不择手段。一是拉关系走后门,送红包贿赂掌握发包工程的实权人物;二是让发包单位的上级负责人批条子、打招呼。一些不懂工程技术与管理的承包人揽到工程后,将工程转包给另一承包人,层层转包,从中渔利。

2、在工程施工、验收、预决算环节违纪。在施工中,一些施工单位往往以小恩小惠,如请吃、请跳、请钓、甚至用钱物贿赂等手段收买建设方施工员,而一些施工员往往经不起拉拢腐蚀,睁只眼、闭只眼,为施工方大开方便之门。一是默许施工方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允许施工方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或在工程施工中不执行工艺要求,粗制滥造,伪造记录;二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选取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从事工程建设;三是允许施工方不按规定进行交工验收而将工程交付使用,有的甚至将不合格工程评为合格工程。

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存在,一是造成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的混乱。让一部分不符合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参与工程竞争,极大地扰乱了交通工程招投标市场秩序。二是断送一些意志薄弱者的前途。使一些原本对国家和人民有过贡献的干部、党员蜕变成了人民的罪人,极大影响了干群关系。三是严重影响工程质量,有的甚至危及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公路建设造价被人为抬高,使国家资金大量流失。

二、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现象的成因

交通工程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热点部位,涉及面比较广,也是违纪者投机钻营的活跃场所,也可以说是经济案件易发部位,那么究竟违纪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教育不到位。交通部门发生的经济案件涉及的人员有一部分是基层干部和工程管理人员,这些人由于流动分散,平时忙忙碌碌,自身学习抓得不紧,因此,对于哪些事能干,哪些事不能干,缺乏纪律约束观念。

2、管理模式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不适应。前几年,有些地方政府自筹资金建设的项目,往往是由地方政府从有关部门抽调力量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用指挥部的形式来指导工程建设。由于这种机构是临时的,人员来自四面八方,尽管有制度,但管理难到位。二是承包不规范。交通内部的大中修工程、改建工程采用合同管理的比较多,制约工程的诸多因素都掌握在发包方手中,如工程费用的支付,工程质量的要求,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设计的变更以及工程验收和结算都在发包方的控制之中。因此,承包方为了在施工中顺利过关,不得不加大感情投入,由最初的小恩小惠逐渐发展到用钱物贿赂发包方有关人员。发包方有的工作人员甚至利用手中的大权,主动向承包方索拿卡要。

3、监督机制不健全。有的工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没有严格的工程结算制度,在工程结算时,仅凭施工人员认可,就付了款,结果造成了多付工程款情况的发生;内部虽有审计,但往往只起到核实财务帐目的作用;有的虽有制度、规章,但往往流于形式,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如工程计量、工程变更等这些伸缩性很大的工作,一般在制度中没有明确的监督制约条款,在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的制约规定。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容易给腐败者留下可乘之机。

三、防止交通工程建设中违纪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目前,国家已制定了一些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但还不完善,有的太笼统,操作性不强,应进一步完善。同时,各级交通主管部门、业主、设计、施工、监监理单位都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各项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工程合同》、《廉政合同》双合同制。

(二)、切实建立起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在招标审查时,除对施工、临理单位的资质、业绩进行审查外,还要对其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经济责任的能力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一旦出了工程质量问题是否有能力承担起返工责任,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严格追究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建立交通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一要建立健全施工档案。路段、施工队伍、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及有关个人档案都要输入电脑,永久保存备查;二要从三个方面落实责任制,一是落实行政责任制,二是落实经济责任制,三是落实法律责任制。

(三)、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一是在交通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领导要带头执行纪律,做到不打招呼,不递条子,不搞权钱交易。二是不搞领导工程,不搞献礼工程,严格按科学规律办事。三是对属下的工作多一些指导、支持和督促检查,少一些直接干预。四是制定明确具体的岗位责任,明确每个岗位的职权和责任。

(四)、严格按基建程序办事,防止违纪行为的发生。一是做好各项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防止三边工程二是规范招投标行为,真正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交通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机制。要严格把握交通工程建设和监理市场准入关,资质和资信不够条件的不得进入交通工程建设市场。严格实行公开招标,认真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不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防止行政干预,杜绝人情风的干扰,严格制止少数发包人违法违规,权钱交易,暗箱操作。三是加强工程管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禁工程层层转包。一经发现转包,应坚决制止,并按有关规定给予严厉的处罚。四是层层把关,把偷工减料、不按规范施工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把好每一个关口,一个环节不合格,绝不进入下一个环节。

(五)、严格执法、执纪,强化监督制约。一是对工程项目发包进行监督制约。制定有效的监督制约措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二是对工程设计进行监督制约。工程设计必须由有设计能力并有资质的单位承担,严禁随便找几个人画一张图纸就开始施工。三是对工程招标进行监督制约。采取有效监督制约措施,确保招标各环节依法进行,严禁漏标或内定。坚决制止工程招标过程,不法发包者打着合法招标的幌子,大搞权钱交易。四是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制约。要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特别要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支持质监站的工作,施工、监理和业主对质量监督部门发现和指出的问题,要认真按要求进行整改。该整修的整修,需推倒的,坚决推倒重做。监理单位要按业主的委托和规范要求,严格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一道关口。五是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督制约。工程完工后,要严格监督有关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力量对已完工程进行认真验收,严把工程质量的最后一关。六是加大交通工程建设中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积极开展犯罪预防,对违纪案件要及时立案调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纪检监察、质监等执法执纪部门,要建立健全各种监督制度。对工程项目的立项,发包到竣工验收都要积极参与,同步预防,同步监督,防止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和腐败案件。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7】

随着高速公路事业的快速发展,重大自然灾害、重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对高速公路道路安全畅通带来巨大影响,也造成了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重大损失,如果应急措施、处置方法不到位,社会各界会认为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履行公共管理服务职能责任感不强,影响到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和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预防应急机制,是提升高速公路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是提高高速公路网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迫切需求。

一、我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1、驾驶人安全意识淡薄、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随着交警车管部门不断推出各项便民利民措施,考取驾驶证越来越容易了,但由于相关的教育和考核措施未及时跟进或落实到位,造成驾驶人素质普遍不高,不讲职业道德风尚,不懂有关交通法律法规,不熟悉安全操作。而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道路笔直,路况良好,视线开阔,驾驶人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从而导致驾驶人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操作不规范,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此外,驾驶人交通安全法规意识不强,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缺乏高速公路交通常识,甚至长时间疲劳驾驶,遇雨、雾、冰雪等恶劣天气及路面结冰、雨后积水情况时,就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了。

2、车辆违法行为突出、安全隐患多。

据统计,我省高速公路电子警察拍摄到的违法行为日均达几千条,未被拍摄的更是不计其数,尤以超速行驶、不系安全带、大货车占道行驶、不按规定停靠等违法行为居多,高速交警或路政在路面巡逻过程中,发现货车车速过低、长期占用快车道、载物超过规定、疲劳驾驶、小车遮挡号牌等违法行为更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道路通行秩序。

3、高速公路里程日益增加,恶劣天气监测水平有待提高。

我省为加快经济发展,每年的高速公路新增里程都在增加,在建设过程中,各种安全设施到位,但对高速公路的气象监测设备投入较少,不能对同一条高速不同区域内的气象动态提供精确的预报。气象部门也只是对大致地区进行预报,特别是间断性的团雾,能见度的上报还是依靠交警部门和路政人员巡查人员凭经验目测,没有统一标准,缺乏科学性。

4、高速公路应急体系不顺。

目前,安徽省的高速公路应急管理主要是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单位、路政、交警和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再通知急救、消防、环保、安监等部门参与。在处置过程中,营运部门主要负责监控、报警、联络;路政部门负责保护路产路权;交警部门负责交通秩序管理、事故责任认定,等等。以上单位或部门,主要是按照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相互通报信息,分别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各单位均有各自的信息采集方式,采集的信息侧重点和类型都不尽相同,部门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影响了应急处置的最佳时间。

二、诱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原因。

1、驾驶人员的违章驾驶和精神不集中。

驾驶人员的违章作业常常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成因。如在不应该或不允许超车的地方强行超车,或超车不提前鸣笛,前车尚未示意让路就超车等。超速行车,使车辆的稳定性降低而难以操纵,延长了制动距离,扩大了制动非安全区,使驾驶人员判断情况和躲避险情的时间缩短,都容易成为肇事成因。行车过程中精神不集中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如在行车吸烟、吃东西、打电话与坐车的人谈笑或听收录机,有的因轻车路熟而麻痹大意等都能使驾驶人员精力分散,致使观察失真或不认真观察而造成事故。

2、车辆技术性不好。

车辆的技术性能主要指车辆的结构、性能、强度等。经常出现故障的关键部位和系统主要有制动系统的转向系统。这些关键部如出现故障常常会造成行车事故。另一是夏季高温季节,驾驶人员不注意对轮胎、线路的保养,长时间的行驶,造成车轮爆破车辆翻车或车辆的自燃。

3、自然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风、雪、雾等恶劣气候条件下致使道路通行状况恶化,视线不良等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在遇到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冰雪等天气,驾驶人员处置不当,致使车辆失去控制则更容易造成行车事故。

三、我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现状。

交通安全设施是高速公路高速、高效、安全、舒适特点能够充分发挥的重要保证,它是高速公路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它对发挥高速公路的效能,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省的交通安全设施可以概括为六大类:一为护栏设施,二为交通标志,三为交通标线,四为视线诱导设施(高速公路沿线的龙门架、立柱等电子情报板)、五为防眩设施,六为隔离设施。我省各条高速都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对高速公路的安全设施进行配置,基础设施到位。

四、恶劣天气下的应急处置状况。

1、预防体系健全。

针对不同种类的恶劣天气我省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都相应制定了详细的各种紧急预案。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根据天气的严重性和紧急性,分级设定和启动应急预案,落实处置主体和处置责任,明确责任人及其指挥权限。

2、预防机制有效。

高速公路各管理部门都实行了值班制度。健全重大事件的上报制度,高速公路监控中心全面负责收集恶劣天气信息,各条高速高速交警、路政负责收集路面天气信息,各条高速收费所负责收集所在位置的天气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和上报信息的质量。同时利用相关网站、媒体和各条高速沿线电子情报板发布相关信息。

3、物资保障到位。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对设备状况、物资储备量进行定期检查、盘点,适时保养机械和补充物资。保证各类除雪铲冰机械设备状态良好,储备物资充足。同时各单位建立了专兼结合的应急抢险保通队伍,并在每年的恶劣天气来临前适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应急演练,以提高队伍的快速反应和战斗能力。

4、联动机制建立。

高速公路经营主体加强与交警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冬季恶劣天气来临前高速公路经营单位有关部门与交警部门召开恶劣天气应急工作专题联席会议,相互通报各单位准备情况,研讨分析应急响应工作,沟通恶劣天气下处置预案。

5、现场处置措施到位。

在事故现场救援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处置事故现场的首要任务,各部门相互配合,积极抢救伤员。在现场处置中,高速公路营运管理部门及时与交警、消防、医院等部门沟通,做好人员抢救和现场施救、交通疏导的配合工作。交警维持好事发现场秩序,做好现场施救和交通疏导等工作;高速公路经营公司组织人员多种措施疏导、分流车辆,快速、有效的恢复交通。

五、遏制交通事故的措施和建议。

1、严格查纠各类交通违章。

高速交警应把定点勤务与巡逻勤务、白天勤务与夜间勤务、日常勤务与特别勤务、交叉勤务与联合勤务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警力跟着重点时段、路段走,警力跟着重点违法行为走,警力跟着恶劣天气走,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路面交通管理。对各种违章行为的查处形成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以威慑交通参与者,使其严格遵守高速公路各项交通管理法律法规,从而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建议针对引起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的超速、超载、超员、违法停车、假牌假证、长期占用超车道等严重违章,交警部门认真组织开展区域性、阶段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8】

1、面临的形势

期是推进四个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地位、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大力扶持等省藏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面临重大机遇,交通将进入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

期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34号)、中央《关于加快、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中发5号)和《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11号)文件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四个发展,加快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大力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深入实施《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纲要》,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奋勇迈进。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先发展交通。《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交通发展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仍然处于优先地位,是西部大开发的全局性、战略性、关键性问题,这为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交通运输部明确将在国高网、干线公路改造、出省通道、农牧区独立桥梁、农村公路、水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的支持力度,这为交通运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全省上下在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探索具有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闯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践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这为今后交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期将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这为公路水路交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经济社会对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的要求

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的新,重建和谐美好的新玉树,对期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要求公路水路交通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综合运输的发展

未来省将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期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是:经济社会再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基本形成现代特色产业体系;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与全国差距明显缩小;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上一个大台阶,建成高原生态旅游名省和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12%,总量比年翻一番以上;财政

收入年均增长约16%,总量比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3%左右。到末全省在人均经济总量、人均投资强度、城乡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走在了西部前列。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路水路运输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也将更加明显。交通运输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先进的运输装备,提升运输装备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强运输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形成衔接顺畅、方便快捷、经济可靠的运输网络;提升交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全面提高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加强对外联合协作,推进与周边省区的交流与对接,要求构建畅通的对外运输通道

按照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今后国家将进一步加大西部重点经济区开发力度,支持兰(州)西(宁)格(尔木)等经济区发展,形成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期将认真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快兰西经济区发展,推进西宁兰州银川黄河上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区在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旅游等多方面的联合协作;依托西藏、新疆边境口岸扩大对外贸易,在向西开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对外联合协作,强化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对接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加快省内国家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建设,提高出省通道技术等级和通达深度,形成畅通的对外运输大通道。

(三)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新格局,要求加快形成完善的干线公路网络

未来5年,省将着力实施四区两带一线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优先发展,以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县城和中心镇为节点,加速人口和产业集聚,大力推进城市群产业合理分工布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海西地区的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国家级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到年海西地区城镇化率达到75%,率先实现工业化,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统筹发展环湖地区和三江源地区,因地制宜地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布局,加快形成区域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强化州(地、市)、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人员、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整合,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内部高效、外部通达的城乡交通体系。为此期亟需加快改善区域之间以及各区域内部的交通联系条件,升级改造省会

西宁与州府之间的通道,完善州与县、县与中心镇之间的公路网络,不断增强干线公路网络对四区两带一线区域发展的支撑和引导作用。

(四)发展壮大特色经济产业,支持优势资源开发战略,要求加快公路、水路建设,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未来5年,省将以构筑战略新高地和培育经济增长极为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重要载体,以重点产业突破、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为抓手,加快特色产业园区、示范区建设,打造在西部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十大特色优势产业。期将大力推进海东现代农业、海北海南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加速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加快发展曹家堡临空综合经济区、乐都装备工业园、民和下川口工业园等产业园区建设,启动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建设;进一步提升东部地区、州府所在县工业集中区发展水平,支持所有具备条件的县、矿区建设工业集中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精深加工业,使其成为聚集人口、吸纳就业、带动发展的重要载体。

支持优势资源开发战略的实施,要求大力推进与重要资源产业基地相连接、与特色经济相适应的资源公路建设,并以货运枢纽站场为依托建设物流货运中心,构建覆盖广泛、运转高效的货物运输网络;另一方面,结合货运需求,因时因地制宜地加快重点地区的资源开发地方铁路建设,畅通资源外运通道,推动资源开发的顺利进行。

(五)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要求完善公路、水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客运发展

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期将以建设全国高原旅游名省和新兴的国际型、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推动四个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未来5年将大力打造大美旅游品牌,以塔尔寺、湖、金银滩原子城、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重点,提升以西宁为中心的夏都旅游圈、西宁三江源生态旅游线、兰青青藏铁路观光旅游线、门源祁连森林草原风光旅游线一圈三线旅游发展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将促进跨区合作,推进大九寨、大香格里拉旅游带发展。到年,全省旅游总人数达到20xx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全力提升旅游业发展保障水平,要求一方面加强旅游公路、内河航运等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以旅游客运站为集散中心,辐射省内重要旅游景点,逐步完善旅游客运网络,不断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

(六)抓三农,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促进民族团结,要求加强农牧区公路建设和提高基本公共运输服务水平

省城乡发展极不均衡,广大农牧区一直是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尤其藏区生产方式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贫困程度深,民生问题突出。期将进一步落实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政策,坚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切实改善民生,满足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从事宗教活动基本出行需求。未来5年还将稳妥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定居,把扶贫开发与优势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小城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

农村公路是省农牧区最主要甚至唯一的交通方式,势必要在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和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发挥先导和带动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努力提升交通覆盖程度和通达水平,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抗灾能力;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货运输服务范围,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尤其是要改善藏区和其他贫困地区人民的出行条件,全面提高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七)落实生态立省战略,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充分贯彻生态保护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和省的总体战略部署,期将进一步落实生态立省战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四区两带一线发展战略,把保持环境质量与推动绿色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分类指导,努力实现高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环境保护优化支持实现跨越发展。

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要求公路水路交通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加强对三江源核心区、湖流域、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柴达木地区等生态敏感区、退化区、脆弱区、重点流域、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保护。在交通建设中采用符合自然生态环境的技术指标,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公路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运输领域注重发展低碳交通,加快淘汰落后的运输装备,积极推动交通资源的再生和循环利用,在发展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八)保障国防安全,提高交通应急救援和抗灾保通能力,要求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和网络化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应急保障建设

是除西藏以外的最大藏族聚集区,是我国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地区,承担着维护民族团结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任。同时也是地震、冰冻雨雪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交通运输安全及应急保障能力,将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考验。另外,随着运输需求规模持续扩大,社会机动化水平迅速提升,运输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交通运输安全风险将大大增加。

为适应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发展及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保障重要战略物资和应急救灾物资运输的及时性和可靠性;加强公路水路运输安全生产和监管,完善安全管理体制;推进道路救援网络和水上应急救助体系发展,建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交通运输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公路水路运输应急保障能力。

(九)恢复重建灾区交通基础设施,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是期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期将按照上两个大台阶的总体要求,把国家支持玉树灾后重建的政策与藏区跨越式发展的政策结合起来,与建设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结合起来,认真实施《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用三年的时间,基本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恢复并超过灾前水平。再通过进一步努力,把州府所在地建成高原生态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和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同步推进其它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建设生态美好、特色鲜明、经济发展、安全和谐的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宏伟目标。

交通运输部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在基本恢复重建灾区交通设施的基础上,着眼于建设新玉树的需要,通过期的努力,完善公路网络结构,提高路网抗灾能力,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为建成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提供支撑。

3交通运输需求预测

道路运输是省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特别是在旅客运输体系中(干线客运和旅游客运)居主体地位;年底,道路客货运输量分别占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的95%和70%。铁路承担了重要矿产资源的流通,促进了高原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民航处于起步阶段,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较小;水运承担零星少量客货运输。

期,省经济社会仍将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仍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化进程加速,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年均增速也将分别达到10%和12%。期满也是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不断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关键时期,丰富的旅游、矿产资源及多种交通运输方式形成的交通网络将极大地吸引人员、物资在网络中的流动,期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量、周转量均将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省道路(公路)水路客货运输量的历史发展数据,结合对期交通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以及对运输需求发展趋势的判断,

预计到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省道路客运量约为1.8亿人,年均增长12%左右,道路旅客周转量约为88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2%左右;道路货运量达到约1.5亿吨,年均增长13%左右,道路货物周转量达到约42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3%左右。期是加快资源开发步伐的重要时期,一批大型工业项

目相继建成投产,对铁路货物的运输需求大幅增加,同时青藏铁路沿线等高原旅游业的发展对沟通与内地人员交流产生促进作用。根据《省地方铁路发展规划》,预计到年,随着青藏铁路运输效能不断提高、国铁线与重点资源开发性地方铁路的建设,省铁路客运量约为700万人,年均增长5.5%左右,铁路旅客周转量约为60亿人公里,年均增长7%左右;铁路货运量达到约0.4亿吨,年均增长4%左右,铁路货物周转量达到约22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5%左右。

随着西宁曹家堡民用干线机场和格尔木军民合用支线机场的改扩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将大幅提高,根据《西部机场集团机场公司战略规划》,预计到年,省民航客运量约为450万人,年均增长20%左右,民航旅客转量约为25亿人公里,年均增长17%左右;民航货运量达到约4万吨,年均增长20%左右,民航货物周转量达到约0.3亿吨公里,年均增长23%左右。

期,随着高原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内河航运和重点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运旅客运量和货物运输量将大幅提高,结合省内河航运的规划,预计到年,水运客运量约为80万人,年均增长15%左右,旅客周转量约为1000万人公里,年均增长15%左右;水运货运量达到约45万吨,年均增长10%左右。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发展预测。

4期阶段性特征

从的发展基础和未来需求来看,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公路水路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服务性行业的战略地位没有变,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没有变,从中央到全省各级政府对发展交通运输的重视支持没有变。未来5年,全省交通运输发展仍处于黄金机遇期,要着力发挥其基础和先导作用,做推进四个发展的表率。初步判断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如下:

(1)交通基础设施仍处于集中建设、提高能力的关键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准确把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指出期要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当前交通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网络不完善的问题仍然突出,提高基础设施供给能力的任务还很繁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下一阶段要抓住国家支持等省藏区发展、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玉树灾后重建等一系列机遇,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重点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从交通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期国家将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升国省干线的技术等级和服务能力,扩大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并加以完善提升,公路建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总趋势不会有大的改变。因此,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期的主要任务,需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做到从认识上统一、体制上改进、规划上体现、政策上保障。

(2)交通运输将进入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期。中央xx届五中全会强调,新时期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在基本出行和运输得到保障的基础上,社会公众对交通运输服务水平、质量和效率要求不断提高。预计在期,提升运输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客货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切实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将是主要任务之一。

(3)交通发展处于增长转型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交通运输自身发展规律,期省交通工作肩负着构建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使命。公路水路交通既面临着加快建设的发展任务,同时又面临着创新发展的要求和资源环境的约束,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基础上,要注重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置能力。

(4)交通发展将进入矛盾凸现期。增加交通总量和供给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是期交通运输行业须致力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进程中,长期积累以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将会越来越显现,主要是体制机制与管理问题、资源环境压力与资金约束问题、交通建设与运输服务质量问题、市场培育与规范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交通行政执法和服务问题等。这些矛盾和问题,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期充分认识,积极应对。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9】

公共交通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市民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的公交服务质量,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市政府对我市公交发展十分重视,XX年3月提出了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为推进我市公交优先发展,市政协成立了调研课题组,对影响公交发展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深入调研,以期对发展公交,缓解市民出行难提供一些帮助。

一、公交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XX年底,中心城区共有公交企业10家,其中市公交集团为国有企业,其余9家为民营企业。10家企业共拥有各种型号公交车4450辆,经营线路175条。市公交集团拥有车辆3706台,经营线路138条(不含中心城区周边参、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拥有公交车辆744台,经营线路37条。按载客量,市公交集团占据市场份额的88%左右,主要负担中心城区公交客运。民营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12%左右,主要承担二圈层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公交换乘驳接。中心城区全部公交车辆折合5821标台,万人拥有车辆量

17.67标台,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23.22%。

近年来,为建设“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国有主导的城市公交,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主要做法有:

1、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公交运力

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5220

标台(市公交集团4436标台),公交线路174条。到XX年底,中心城区公交营运车辆增加到5821标台(市公交集团

4963

标台),公交线路增加到175条(较上年新开行12条,调整优化取消11条)。增加车辆和调整线路,提高了公交运力,日载客量由XX年的244.7

万人次增加到XX年的291.6万人次,上升19%。

2、推行ic卡票制改革,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

市公交集团公司推出ic卡并相继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后,

ic卡发行量快速增长。XX年底为93万张,XX年底增至143万张,xx年7月达到202万张。ic卡票制改革吸引了大量群众乘坐公交车,公交出行分担率有较大提高。

3、试行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

交管部门在一环路、蜀都大道划定了两条公交专用道,并于xx年5月1日起投入运行。据初步测定,车速由原来的12公里/小时提高到15~20公里/小时,部分路段可达30公里/小时,公交车运行时间节约20%以上,快捷性得到初步体现。

上述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民出行难局面,车速过慢、乘车拥挤、舒适度低等突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XX年底,中心城区市民公交出行分担率由XX年的14.7%提高到23.22%。

(二)主要问题

在国内同类大城市中,市的公交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主要表现为站点远、乘车难、换乘难,从而导致公交车速度慢,准点率低。特别是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车候车时间过长,车内拥挤不堪,上下车秩序混乱,群众反应强烈。公交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市民大量选择私家车、自行车、电瓶车、出租车等方式出行,大大增加了本来就不堪重负的道路负荷;而道路负荷大、拥堵又导致公交车的运营速度更慢,促使更多的人选择乘坐公交车以外的方式出行,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公共交通发展落后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过深入分析,我们认为制约公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线网、场站、路权、行业监管、内部管理及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相互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使得市民出行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

1、线网

现有的城市公交线网设置不够科学,层次不分明,分工不明确。这是影响公交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线路重叠过多,线路走向设置不合理,对市民出行考虑不周。许多居民小区没有公交车经停,居民公交出行困难,被迫选择其他出行方式。近年来有关部门虽然已在着手进行线网优化,但尚未达到科学规划、合理设置的标准。

2、场站

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是影响公交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城市建设中对公交场站的规划和建设严重不足。新开发区域的公交场站建设常被忽视,旧城区原有的公交场站也被大量挤占挪作他用。一环路以内现在已经没有一个公交场站。市公交集团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快,但场站建设滞后,目前使用场站仅50个,计835余亩,按国家建设部有关标准计算缺口近50%。场站缺乏直接影响高峰班次的投放,当前在运力比较充足的情况下,也无法加大高峰期车辆的投放。

场站不足还严重影响到公交线网的优化。市内缺乏中转站首末站造成线路过长,加大了优化线路的难度。一个需要引起充分注意的是例子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府广场地铁中心枢纽,就没有规划和建设公交场站。

3、路权

城市的公共资源之中,道路资源最为紧缺。长期以来,在道路资源的分配上,公交路权优先的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xx年5月之前,一直没有设置公交专用道,仅在几条最重要的干道上设置了公交优先道。由于相关管理未能合理配套,这些公交优先道经常受到大量社会车辆的违法侵占,严重影响了公交车的运营速度。运营速度的降低使公交车发班频率和准点率降低,造成等候时间过长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提升。

路权涉及到的最大困难是市区路网存在大量的瓶颈路段、双向6车道的路网不完善,需要进行新一轮的市区道路改扩建工程。

4、政策

城市公交作为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参与经营的企业,应不分国有和民营,都给予“国民待遇”。比如,市公交集团推出ic卡优惠票价和对特殊人群的免费优惠后,民营公交线路因为不能得到政府的相关补贴而未能实行同样的优惠票价,不能刷卡,从而形成“一个城市两种票价”的现象,参与公交服务的民营企业和乘坐民营公交的市民对此有较大的反映。

在7月10日报送给市政府的《关于我市民营公交企业运营情况的调研意见》(成政协办函〔xx〕35号)中,对政策问题已经提出了明确建议,市级相关部门现正着手研究制定方案,本调研报告中就不再作论述。

二、意见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确定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要促进城市交通的良性发展,首先要解决城市交通的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平均每天新增500余辆机动车上路,主城区的电瓶车已达120万辆,道路资源难以承载社会车辆增加的压力。因此,要坚定不移地选择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多元化城市交通系统,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城市交通结构应以公共交通为主体,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线公交为主体、支线公交为支撑、出租汽车为补充”,合理匹配、高效快捷并与城市规模、人口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系统。同时,对小汽车采取不限制购买,但限制使用的办法,出台一些调控政策,在不同的区域特别是中心城区控制小汽车使用。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措施也应该继续加强。

同时,为适应公交优先发展的需要,建议修改《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对我市公交发展的指导原则、政策支持、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服务规范、监管执法等,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予以相应调整。

(二)加快线网优化建设,根据线网需求合理配置车辆

要加快实施公交线网优化,逐步形成公交快线网和干线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公交支线网,形成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相互配合,层次分明,换乘高效、便利,具备较强出行吸引力的中心城区公交线网。线网优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尽量减少公交线路重复;降低非直线系数;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换乘系数原则上不超过1.4,主干线路、干线线路、支线线路各层次间建立方便、快捷的换乘场(站);凡是具备条件的中、小街道,原则上都应该开行支线公交;新增或延伸线路,向新建的大型住宅区、商业中心区、高等院校、工业园区等延伸,扩大公交线路覆盖率。市公交集团现已在市区53个片区中开通8条支线公交,应加快进度,争取在2年内基本完成。

同时,为适应线网优化的需求,建议增购高性能大容量公交车和小型公交车,使车辆结构尽快形成合理的比例,在适应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和干线、支线公交对车辆不同需求的同时,提高公交舒适度,以吸引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

(三)综合开发利用,加快公交场站建设

公交场站是线网优化的重要基础,要加大公交场站的规划力度和规划执行力度。在土地资源紧缺的主城区,旧城改造要规划地下公交场站,要求开发商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有效地解决首末站严重短缺的问题。公交场站的深度开发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鼓励公交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交场站建设。对于新开发区域,公交场站的配建必须纳入新建小区的强制性条件。只要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必须配建相应规模的公交场站。场站建设要实行综合配套建设,要对整个区域综合开发和立体开发,进行统一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相关部门选择一个场站建设作为试点,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样板和经验。

正在修建地铁,轻轨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轻轨和公交汽车的效率,要系统规划三者之间的换乘驳接枢纽,有机衔接,以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综合效益。

(四)推广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

公交运营速度是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的核心问题。要下决心在具备条件的交通干线上实行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使公交出行较私人交通出行更具优势,从而吸引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应该遵从“专用、快速、大容量和线网整合”四条原则。加快配置先进科技设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调度管理公交系统,也是建设快速公交系统中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实行公交专用道的道路条件是双向6车道。目前这样的道路并不是太多。一些干线如新华大道、红星路部分只有4车道。建议加大这些路段工程的改造力度,尽快在这些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同时,为实现路权向公交倾斜的宏观目标,建议市交委、交管局参与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城市道路的技术规划设计。

(五)加强对公交企业的监管,鼓励民营公交企业整合

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争创“全国先进,中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城市公交发展目标,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对公交企业经营线路进行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经营;要提高公交企业进入门槛,严格禁止挂靠经营和收取保证金等办法的承包经营。

加强监管,提升公交企业服务水平。建议今年内重点研究解决市民反映突出的运营时间问题。目前公交除少数干线外,绝大部分线路均在晚上7至8点收车,这样的时间表同二三十年前基本没有区别,与现在的城市规模和市民生活方式不相适应,与市打造最佳人居环境的奋斗目标不相符合。应根据市民需要,对线路的收发车时间做出相应调整。

整合规范民营公交企业。现有民营公交企业9家,利益分散,经营矛盾大,不利于公交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业监管,同时也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有关部门应以优质服务和安全生产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进行调控,支持鼓励民营公交进行整合,引导其进行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以减少经营矛盾,为市民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务。

交通调研报告的格式【篇10】

一是合理施划了临时停车位。目前,我县城区晚上停放在大街小巷路边的货车有600余辆,小车有500余辆。在管理工作中,交管大队根据现有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在大世界、金都宾馆等人流、车流较多的地方安排临时停车位,以缓解停车难得矛盾。同时,还加大了对禁止停车路段的管理工作,以解决乱停车的问题;二是合理安排勤务加强了疏堵治乱管理。针对我县中心城区各路段、路口的实际情况,交管大队按照“高峰疏堵塞,平峰治乱”的原则,科学调整勤务模式,多点处警应对城区的畅通难题。三是加大了对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和无牌工程车上路行驶的管理,依法取缔了300多辆非法载客的三轮摩托车和300多辆无牌工程车。四是加强了对客车、校车、出租车等重点车辆的管控工作;五是做好了过境货车绕城行驶的管理工作,确保城区安全、畅通;六是对酒后驾驶、闯红灯、乱停乱放、超速行驶、无牌无证、客车超员、骑摩托车不带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专项整治。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2145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精]机构调研报告的格式系列7篇
下一篇 : 道德经中讲中和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