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果没有正确的生产计划,所有的努力都将无意义。方案的制定能够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相信这篇"设计方案"对您的工作会有所帮助,为了避免失忆,请务必将本页网址收藏!

设计方案 篇1

1、建筑细部设计的意义

(1)实用功能

依附于建筑主体的建筑细部大多都是建筑的功能性构件,具有 一定的实用功能,满足一定的使用要求,主要表现在围护、排水、采光、通风、保温、防热、防噪等诸方面。墙体、屋盖——围护作用

大门——出入、室内外空间渗透

窗户——采光通风

阳台——接近自然

楼梯——垂直交通

(2)审美价值

任何细部都体现形式的美感。

建筑细部参与和深化了建筑的造型过程,强化了建筑的意境和 气氛,增加了建筑及其环境的审美价值。

(3)尺度感知

建筑的尺度是指建筑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印象与真实形状之间的大小关系。

从建筑处理的角度看,局部尤其是细部对于整体的尺度影响很 大。局部、细部愈小,通过对比作用,反衬出整体的高大。反之,过大的细部,则会使整体显得矮小。

2.造型重点——窗

(1)点窗的形式与功能

A、调节平衡

B、重点强调

C、点窗的线化和面化构图

当一排或一列点窗的窗间距小于窗子本身的宽度,并且延伸得足够长,则可以形成线窗的感觉。

通过墙面的色彩或质感变化来联系点窗,共同形成条窗的感觉。

通过窗及窗间墙的突出或凹入来形成条窗的感觉。

通过立面上其它构件联系点窗,使其有条窗的感觉。

(2)线窗的形式与功能

在建筑立面上,线构图的窗即线窗。

A、分割

当一个立面整体或部分显得臃肿,或过于厚重时,用通长的线窗进行分割。

通过分割,整片的面变成面与面的组合排列,于是立面的表达变得丰富起来。

建筑的山墙部分经常会用到这 种处理手法。线的分割把整体 划成部分并形成新的图形,具有造型功能。

B、连接

建筑设计中,形体的连接、穿插是经常使用。

将体量间直接连接,有时会给人形体粘滞、含糊的感觉。

在连接处用线窗处理则会清晰的表达形体间的关系。

条窗要做得简洁完整,窗棂与窗面颜色接近。

C、方向性

粗线--厚重、稳健有力、坚固

细线--精致、脆弱、敏锐

直线--刚直、坚定(并排的垂直条窗能给人以向上、刚正、挺拔、坚毅的感觉;平行的水平条窗能给人以平稳、安定、祥和的感觉。)

曲线--优雅、轻盈、调和(曲线因形式不同又有不同的性格区别。)

D、条窗的面化

条窗大面积的密集排列可以形成一种“虚”的面。

条窗和墙面平齐,尤其当墙面是铝板或铝塑板等光滑材料时,它们构成的立面如同一张光滑完整的表皮。

(3)面窗的形式与功能

可以看作是点窗的面积扩大或条窗的宽度增加。面窗的面积较大,所以视觉效果更为醒目,富于力度感。

建筑立面上的面窗有两大类,一类是纯粹由窗所构成的“虚面”,一类是由点窗和条窗的高密度集合而形成的面。

A、强烈的虚实对比

B、通透感的营造

C、面的转折形成体

3.造型重点——色彩

在各种视觉要素中,色彩是敏感的、最富有表情的要素。色彩可以在形体表现上附加大量的信息,使建筑表达具有广泛 的可能性和灵活性。窗的色彩主要是 靠窗面来表现, 最常用的窗面材料是玻璃。立面上不同颜色 玻璃窗相搭配可 以丰富建筑的视觉表达 。

造型重点——肌理

肌理是指形象表面的纹理。它细致入微地反映不同形象的差异,使人产生各种感觉。例 如,软与硬、干与湿、粗糙与细密、有规律与无规律、有光泽与无光泽等各种物质属性。

设计方案 篇2

20xx-2014上半学年荒地民汉合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我的中国

梦”绘画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展示中小学生的风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营造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荒地民汉合校决定举行一次绘画比赛活动。具体比赛活动事宜及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作品要求

l、本次比赛参赛作品由作者自由命题。

2、作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反映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作品要充分表达中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儿童绘画作品应富有童趣。

3、作品形式

美术:包括漫画、简笔画、水彩画等

二、活动目的:

通过活动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展现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活动时间:20xx年9月25日下午第三节课

地点:各班教室

四、活动对象:荒地民汉合校全体学生

五、评委:

校长: 宋校长

书记:陆书记

美术老师:王娟娟老师 马 老师 陈娟老师

六、评分标准:

符合主题、构图完整、色彩和谐、作品具有感染力等。

七、奖励办法

奖项分别按照各年级组设置:

一、二年级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三、四年级组: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六年级组: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七、八、九年级组: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八、比赛流程:

1、9月24日向各班级班主任说明比赛方案,各班开始准备。 2、9月25日由班主任组织各班学生在各班进行绘画,并选出认为本班画的比较好的六位同学的作品交到高立艳老师。

3、所有上交的各班作品交由评委评选,选出各年级组前三名作品

九、比赛规则:

1、各参赛选手的作品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

2、在比赛过程中不允许讲话、走动,学生的作品必须由本人自己独立完成。

3、比赛时间统一设定为一节课。

20xx-2014上半学年荒地民汉合校“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我的中国梦”绘画比赛活动方案

单位:

时间:荒地民汉合校 20xx年9月24日

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2.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 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三、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

黄晕(yùn) 蓑(suō)衣 巢(cháo)

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 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 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 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五、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

---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 “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一、盼春 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

总括轮廓

山(朗润) 水(涨) 太阳(红)

钻、嫩、绿、满---草

春草图(草报春)

坐、躺、滚、踢、跑、捉---人

态:赶趟儿

春花图(花争春) 色:像火、像霞、像雪

味:甜(果实)

二、绘春 (遍地野花,像眼睛,像星星)

触:抚摸

春风图(风唱春) 味:泥土气息 草味 花香

声: 鸟声 清脆 宛转

笛声 嘹亮

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春雨图(雨润春) 状:斜织、薄烟

景:树叶儿绿、小草儿青、灯、人、房屋

迎春图(人迎春): 城乡 老小 舒活 抖擞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三、赞春 三个比喻句:“新”“美”“力”

设计方案 篇4

活动内容:

一、 小交警队表演小交警韵律操。(交警操音乐)

二、 小交警代表宣读 “走文明路,做文明人”倡议书

三、 教师、学生、居民代表在横幅上签名。(乐曲、水彩笔)

四、 分组展示活动。

1、 请你参加:交通大课堂

五、二学生、四、二学生

小交警俱乐部成员将马路、斑马线、红绿灯、小汽车搬到广场,邀请居民一起上一堂道路交通模拟课。俱乐部成员扮演红绿灯、汽车司机及讲解员,学生及居民们按照红绿灯的变化正确行走、过马路。讲解员提示行人、司机应注意的问题。

2、 交通知识百分百:交通知识竞赛

五、一、四、一学生

少年交警班的同学整理出30道左右的交通安全试题,在学生及居民中开展安全有奖问答,两名主持人提问,答对有奖。加强居民们对交通安全知识的掌握。(奖品为垫板)

3、 交通小剧场:祝你平安

五、三学生、四、三学生

演员们表演交通安全ab剧(我校自己编排的一个有关交通的小剧目,可台上台下互动),学生与居民参与其中。剧中穿插小问题,上下互动。

设计方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瑰丽”“傲然”“酷似”“盛誉”“快慰”“姗姗来迟”“屡屡夺魁”“奉为至宝”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能回答课后的问题。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课文描写中国石和表示战士喜爱中国石的局部。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

看了《中国石》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中国石”在哪儿? 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叫它“中国石”?它是谁发现的?怎么被发现的? 等等)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听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驻守在戈壁滩上的“俺”拣到一块酷 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俺”和战友们都很珍爱它。)

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

1.这一课生字较少,请同学们先各自将课文中的生字读几遍,然后将课文读一遍。

2.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

g5 j) gu9 4o ku4 h3n w8i

戈壁积聚瑰丽傲然挎包稀罕快慰

g3ng sh1n b3n j9n qu2n j!n y)

站岗姗姗来迟版图不由拳头不只盛誉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同学能否读正确。

4.默读考虑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5.具体写拣石和发现“中国石”经过的是哪几个自然段,课文可分为几讨论归纳。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驻守在戈壁滩上的战士经常拣石头,“俺”也成了石头迷。

第二段(第二至七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俺”到大漠上拣石头,一位小姑娘带“俺”到珍珠泉洗石,俺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

第三段(第八、九自然段):讲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考虑: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交待了“俺”是什么人,俺们生活的环境,“俺”成为石头迷的原因。)

2.俺们驻守在什么地方?(戈壁滩)戈壁滩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谁能用课文中的词句来回答?(“举目是无边的沙海,上面散布着漫滩的碎石头”)

“驻守”是什么意思(驻扎防守)联系上下文想想“举目”是什么意思?(抬起眼睛看)“漫滩”换个词语来说就是什么?(遍滩、全滩)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俺”怎么会成为石头迷的?(因为“俺”驻守的戈壁滩上布满碎石,连队里又经常举行赛石会,所以“俺”渐渐成了石头迷。)

4.齐读第一段。

五、识记生字字形,书写生字

六、作业

誊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齐读第一段

二、给第一段分层

1.指名读2 至7 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2.讨论分层。

可分三层。第一层(2、3 自然段):讲一个初夏的早晨,“俺”到哨所 前的戈壁滩上拣石头(即拣石)。第二层(4、5、6 自然段):讲一位小姑娘邀“俺”去珍珠泉洗石,俺们发现了酷似祖国版图的中国石。即洗石并发现“中国石”。第三层(第七自然段):讲仔细端详“中国石”。

3.指名分层朗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二段

(一)讲读二、三自然段(第一层)。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俺”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因石头经雨水冲洗更为光洁,容易发现好石头。)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就是异常美丽。“倾泻”原是指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这里是照射的意思。“裸露”指没有东西遮盖。“珠光玉彩”是说珍珠美玉的光彩。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挺拨、繁茂的白杨,裸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小精灵一般指小朋友们眼里那些具有超人身手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二)讲读4、5、6 自然段(第二层)。

1.指名读4、5、6 自然段。考虑:“俺”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俺”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 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后面一个却加上引号?(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实习报告网 wWW.SXw9.COM)

4.俺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俺”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三)讲读第七自然段(第三层)。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外表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俺”和小姑娘表示得怎样?(小姑娘惊叫,“俺”不由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俺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俺”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俺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身熟悉的地方。)

(四)朗读第二段。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

1.自由轻声读第八、九自然段,考虑: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 的?

2.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3.结合同学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4.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5.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最佳宝石”的盛誉。

“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屡屡夺魁”就是一次又一次夺得第一,“盛誉”就是很大的荣誉)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最佳宝石”的盛誉?(因为“中国石”代表祖国,特别珍贵)

6.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俺”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奉为至宝”是什么意思?(当作最珍贵的宝物)

7.课文中说在“俺”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俺”温暖和快慰。

“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抚慰)当“俺”寂寞时,捧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俺”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8.驻守戈壁滩生活很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俺们身边,祖国在俺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俺们心中?(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捍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9.齐读第三段。

二、练习朗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俺”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七、作业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书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中国石

样子

形状像雄鸡酷似祖国版图

大小如拳头

色彩黄白色

外表与大陆地貌相似

屡屡夺魁

珍爱

抢着看拿出装军功章的盒子

工工整整地写腾出抽屉嘱咐

精心保管

祖国在俺们心中

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2、知道牛牛上学迟到的原因,初步养成按时上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看图连贯的说一段牛牛上学的话

教学难点:能说明白怎样帮助牛牛做到按时上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牛牛上学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看懂图画和下面3个题目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看图,初步说说图意。

先让学生看4幅图,自言自语说图意。教师巡回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多加指点,并鼓励他在全班交流时勇敢发言。

看图说话交流:

图1、晚上什么时候牛牛在干什么?

生: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房间里)看电视。

图2、早上几点钟牛牛在干什么?

生:早上8点钟,太阳爬进窗口了,牛牛还在睡大觉(还没有起床)。

图3、牛牛上哪儿去?

生:牛牛上学去。

牛牛怎样上学去?

生:牛牛背着书包,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上学去。

图4、牛牛到学校,老师怎么说?

生:牛牛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老师说:牛牛,你怎么迟到了?牛牛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以上学生的回答,说的好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如太阳爬进窗口一边吃烧饼,一边急急忙忙去上学等。

3、4幅图的图意连起来说一段话。

(1)要学生想想连起来说要注意什么。要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如第1幅图与第2幅图之间要加第二天等。

(2)学生自言自语说一遍,可以有所想象,有所创造。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去听听。

(3)请部分学生说给大家听听。

4、师生共同讨论。

我们要对牛牛说些什么?

(1)晚上看电视时间不能太晚。晚上睡觉迟,影响身体健康,影响第二天的学习。

(2)要养成按时睡觉、按时上学的习惯。

附板书:

5、牛牛上学

晚上

看电视

晚睡

早上

晚起

上学

迟到

设计方案 篇7

5 妈妈的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欣赏、学唱等艺术活动中,感受并学习摇篮曲,了解摇篮曲的基本特点和演唱要求。

2、在艺术理论活动中体验妈妈的爱并表达和传递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摇篮曲的基本特点和演唱要求。

2、体验妈妈的爱并初步学会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教学准备:

音乐、图片、红蓝卡纸。

设计理念: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学习重在参与、体验。参与、体验是训练学生通过创作灵感的大门。因而,本课的设计主要以"情"的渲染和体验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学习和活动中体验情感。首先,从"妈妈的爱"中让学生讲述妈妈对自己的爱,再从"妈妈的歌"中充分感受母爱的温馨与幸福,最后在"我爱妈妈"的理论活动中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常规教学

律动进教室

二、妈妈的爱

1、谈话导入

2、聆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3、评一评谁的妈妈最好:让学生介绍妈妈是怎样关心自己的。

(提示:生病、遇到困难等)

三、妈妈的歌

1、(出示图片)图上的妈妈在干什么呢?

2、生讨论回答并模仿妈妈的动作

3、介绍摇篮曲及其特点

4、聆听《小宝宝睡着了》体会摇篮曲的特点,用蓝卡轻轻的跟着音乐摇动

5、学唱歌曲

a、听听歌曲到底唱了什么?

b、分句跟师念歌词

c、有感情的完整的念歌词

d、轻声哼唱

e、学唱歌词

轻声跟琴唱,比一比谁能最快学会

(有错的地方重点指出并纠正)

f、完整地跟唱

g、表演唱:分角色表演,有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唱

四、我爱妈妈

1、妈妈这么爱你,那么你能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听歌曲《好妈妈》

2、生讨论回答并模仿妈妈做事情

3、情景表演:妈妈辛勤工作一天后回家了,你会怎么做

4、母亲节的献礼:你想对妈妈说句什么话?做一张卡片把自己的话

写在下面送给妈妈.

五、小结

妈妈的爱是最无私的、最巨大的,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一起来

唱一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六、在歌声中走出教室

设计方案 篇8

一、审计方案设计的重要性

审计方案的编制是审计工作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联系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的桥梁。对审计人员来说,审计方案是指导审计工作有效进行的书面指令,指明了审计的工作方向和步骤,同时,审计方案又是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手段,以便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审计风险。

(一)审计方案有助于科学调配审计资源,合理调整审计时间

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确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审计步骤,对完成方案中规定的每一部分工作内容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时间可以较为准确的估计。据此,就能有针对性地分配审计人员、预计审计时间、统筹安排有关事项,以便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审计业务管理,考核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从而有利于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二)审计方案有助于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审计方案能够指导审计人员收集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充分的、可靠的、有效的审计证据,保证审计步骤和方法被充分实施和使用,降低因遗忘重要工作步骤而未能揭示重大问题的风险。

(三)审计方案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

实施良好的审计方案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抓住重点,将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风险较大或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领域,强化对之检查和评价的深度和力度。由此,审计人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审计工作,保证工作质量符合质量控制的要求,高效率地完成审计任务,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审计目标,达到审计目的。

二、审计方案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编制审计方案是审计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审计程序,但相当部分的审计人员对审计方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编制审计方案没有实际意义,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应付对待,流于形式。

(一)对审计方案不重视,抄袭以前或者别人方案

一些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往往是寻找现成的模版。如果以前开展过类似审计项目,直接在以前的审计方案中改改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或者在网络上、相关书本中找到相关审计方案,照搬照抄,没有实际指导价值。在实施审计时,这样的审计方案形同虚设,审计人员只凭经验判断进行审计,随意性非常大。

(二)审计实施方案中审计内容和重点过于简单

许多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实施方案中只是简单地描述审计资产、负债、损益情况以及财务收支情况是否真实合法完整等,而没有将具体的审计内容加以具体化,这样的审计实施方案很难对审计实践活动起指导作用,降低了审计目标对特定审计项目审计的导向作用。

(三)审前调查与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相脱节

一些审计人员在编制审计方案时,不重视审前调查,不做审前调查,在开展审计项目前凭经验和以前的相关资料编出个审计方案来。或者有的审计组虽然进行了审前调查,但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却不按照调查确定的内容或重点进行填写,敷衍了事,造成审前调查与编制方案“两张皮”。

(四)审计方案面面俱全,缺乏实际指导性和针对性

一些审计人员对审计事项认真做了审前调查和分析,进行了比较全面地思考,但编制出来的审计方案面面俱全,项项内容都很重要,贪大求全、目标很大。这样的审计方案审计目的不明确,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针对性不强,在审计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审计方案执行的结果可能是重要的事项没有审查清楚,反而做了很多无用功。

(五)不适时调整审计方案

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发现方案中的审计重点、审计内容、审计时间安排、审计人员的确定或安排不合理需要修改和补充时,审计组没有相应地调整审计实施方案。

三、审计方案设计的要点

(一)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

审计目标是审计方案的纲领,是审计工作围绕的中心。高校内部审计的目的就是为学校的发展保驾护航,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编制审计方案之前,要了解开展该项审计工作的原因、管理要求、针对的对象,要与学校的管理需要联系起来。制定审计方案要详细、具备操作性,但不是说要包括所有与审计有关的内容、面面俱全。审计工作要抓大放小,有的放矢,要把有限的审计资源放在重要事项的审计上。编制审计方案时,要根据审前调查掌握分析的结果,围绕审计目标,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案中,对重点的事项要详细说清楚具体的审计目的、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步骤等等;对非重点的审计事项,可以简单地说明;对无关紧要的审计事项,可以不提。这样,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才能明确方向,统一思想,从而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

(二)确定审计内容及范围

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范围是指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所属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这里的会计期间和有关审计事项要根据该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要求来确定。由于受到审计资源的限制,具体设计审计方案时要明确重点审计范围,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是指为实现审计目标所需实施的具体审计事项以及所要达到的具体审计目标。审计事项一般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业务活动种类或者会计报表项目划分。审计事项应当涵盖被审计单位审计范围内的全部事项,也要尽量避免相互重复。

(三)确定审计步骤

审计步骤是指导现场审计的具体行动措施,是审计方案的核心内容。审计步骤应包括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方法是为了获取充分的、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实现有关具体审计目的所应采取的审计手段。在确定了审计范围和审计目标之后,内部审计人员应继而确定具体的审计步骤和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步骤与方法应适合特定的审计目标,并覆盖整个已确定的审计范围,内容应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满足完成现场审计的需求。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能够反映收集证据的手段和评价证据的方法,并能保证所收集的信息能够充分、准确地支持审计结论。

(四)确定审计时间和审计人员安排

科学分配审计人员、合理预计审计时间对于保证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进度,提高审计效率很重要。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以审计事项及其具体审计目标为依据,按照内审人员各自的经验、业务熟练程度、专业技能及职业道德水平等因素,以及均衡工作量的要求进行业务分工,确保每一项审计事项及其每一个具体审计目标责任到人。并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和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为原则,运用职业判断确定各审计事项的耗时量。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对审计进程的影响,在确定审计人员配备和审计起止时间时,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一般而言,一份结构合理、内容完整的内部审计实施方案有利于减少内审人员所在的现场审计时间,降低审计费用,提高审计效率。

(五)不断完善、适时调整审计方案

一方面审计方案设计出来后,要组织参加审计的人员进行讨论。审计方案经过充分地讨论、质疑、修改,充分发挥每位审计人员的聪明智慧,既很好地完善了审计方案,同时也使参加审计的人员明了审计的重点、要点,统一了口径和步骤,理清了工作思路,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审计方案实施过程中,为了确保审计实施方案对审计实施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实际运用中,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发现重要的新问题或者审计范围受到限制时,审计方案未提及的、要改变审计内容和重点的或者审计方案预定的内容无法实施的,要及时对审计方案进行调整和补充,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设计方案 篇9

1.研究对象的选择

研究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在学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首先要确定是进行总体研究、抽样研究还是个案研究。

总体研究是对研究对象个体进行的研究。总体就是指全部研究对象,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总和。例如,“上海市区6岁儿童识字量的调查”。这个课题的总体就是上海市区全体6岁儿童,不包括郊县的6岁儿童,也不包括市区其他年龄段的儿童。总体的数量和范围不大时,可以进行总体研究,但是,当总体的数量和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研究。

抽样研究是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部分作为研究样本进行的研究。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称为“样本”。抽样研究的目的是根据对所抽样本的研究结果,对总体情况进行推论。抽样研究的前提是:样本必须要有代表性。所以,为了使推论准确,在抽样时要遵循随机原则,即抽样时要尽可能使在一定范同内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均等。

个案研究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做样本,或者以一个群体为一个单位做样本,对某种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的研究。尤其适用于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个案研究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总是存在于个别之中。

2.研究变量的界定

研究变量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所要研究与测量的、随条件和情境变化而变化的因素。变量就是会变化的有差异的因素。变量相对于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相同的特征或条件,而变量则是指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或条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内容,研究要探讨的只是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一项研究往往会涉及多个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例如,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试验者(以下简称被试)来说,学业成绩、智力、动机、兴趣、能力等因素在质和量上都会发生变化,都有差异,而且这些变量的相互关系交织在一起。把它们都拿来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须事先决定研究的主要变量,并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变量。

自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引起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纵的假定的原因变量。

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是自变量作用于被试后产生的效应,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假定的结果变量。

无关变量有时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量的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会影响研究进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变量。

通常情况下,研究要探讨的是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自变量是研究者要操纵的因素,是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研究者要测定的因素,是变化的结果。自变量的变化能引起或影响因变量的变化,而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或取决于自变量的变化。例如,在“儿童的智力与语言发展水平的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智商”,因变量是“语言发展水平测验的分数”;在“幼儿园男女儿童体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研究”中,自变量是“儿童的性别——男、女”,因变量是“体能测量的成绩”。

在一项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还可能有许多变量介入到研究过程中来,并且干扰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这些变量统称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为不排除这些无关因素的干扰,便难以解释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对应关系。控制无关变量就是要排除这些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使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纯化”。

3.研究方法的确定

在设计方案中要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随研究课题,特别是研究目的而确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等。当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4.研究假设的提出

研究假设指在研究实施之前,研究者根据事实和已有资料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

假设具有以下特征:

(1)设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期望关系

一般一个假设只能涉及两个变量。如果涉及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把变量一一对应地组合成几组假设。例如,在《4~5岁幼儿告状行为的研究>中,涉及到性别、活动类型等变量。可把告状行为、性别、活动类型三者的关系分为两组假设分别进行验证:

①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有关。

②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活动类型呈正相关。

(2)假设应当用陈述句形式简洁明确地描述

因为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预先的答案,而不是把问题转向他人,即不要用问句形式。当没有办法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描述假设时,可用虚无假设,也可用条件肯定或条件否定的方式描述。例如,4~5岁幼儿告状行为与性别无关。另外,假设的表述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要直截了当,不要隐含在文字描述之中。一般一个假设用一句话来表述。假设中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含义模糊的形容词。

(3)假设应当是可检验的

无法被检验的假设只能算是猜测,一般不能作为研究假设。因为无法检验其有效性。假设可检验的条件是:假设中的主要变量以数量化的或以可操作的形式来重新表示。例如,4~5岁幼儿告状行为在不同活动类型之间的差异,其中的不同活动类型可分为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生活活动等。当假设中的变量具体化到这种程度,这个假设便具有了被检验的可能性。

好的假设应符合以下标准:第一,科学性。假设应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应合乎逻辑,理由充分;第二,预测性。假设应具有预测性,假设的正确与否有待于事实的检验,对因果关系的解释是不确定的,即两个变量的关系非真则假,非此即彼,要么接受,要么拒绝,不存在中间道路;第三,新颖性。假设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大胆设想,具有创新意义;第四,可行性。假设涉及的概念、变量可操纵可测量,具有被证实或被伪证的可能性;第五,简明性。假设在表示上应简要明晰,易于理解。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2388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给师娘母亲节祝福语138句
下一篇 : 团结的句子收藏200句
" 设计方案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