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相信大家都了解,实践是开启理论宝库的关键,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编写报告,在写报告之前要先构思好框架,注重条理,那么如何才能写好报告呢?今天的主题是“中国行业报告”,请看我所写的这篇文章,希望您赏析!

中国行业报告(篇1)

中国公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8-2022年)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公证行业发展环境

1.1 公证的基本概述

1.1.1 公证定义与分类

1.1.2 公证服务的意义

1.1.3 公证机构的特点

1.1.4 公证机构业务范围

1.2 公证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1.2.1 行业法律环境(P)

1.2.2 行业经济环境(E)

(1)行业与经济关联性

(2)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2.3 行业社会环境(S)

1.2.4 行业技术环境(T)

第2章:中国公证行业发展现状及运营分析

2.1 公证机构发展历程回顾

2.1.1 公证机构产生背景

2.1.2 公证机构发展历程

2.2 公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2.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2.2.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2.2.3 公证服务情况统计

(1)公证办证总数统计

(2)国内公证服务情况

(3)涉外公证服务情况

2.2.4 公证业务收费规模

2.3 公证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2.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2.3.3 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

2.3.4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2.3.5 行业内竞争者竞争力

2.4 典型国家公证机构介绍

2.4.1 国外公证机构形式

2.4.2 典型国家公证机构

第3章:中国公证服务需求与业务拓展创新分析

3.1 公证服务重点领域分析

3.2 房产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2.1 房地产交易与租赁市场状况

3.2.2 房产公证服务需求分析

3.2.3 境外房产公证发展现状

3.2.4 我国房产公证发展现状

3.2.5 房产公证发展趋势分析

3.3 金融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3.1 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3.3.2 金融业公证需求分析

3.3.3 金融业公证服务情况

3.3.4 金融业公证发展趋势

3.4 招投标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4.1 招投标情况分析

3.4.2 招投标公证的必要性

3.4.3 招投标公证需求分析

3.4.4 招投标公证需求趋势

3.5 拍卖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5.1 拍卖行业现状分析

3.5.2 拍卖公证需求分析

3.5.3 拍卖公证发展趋势

3.6 婚前财产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6.1 国内居民结婚离婚情况

3.6.2 婚前财产公证需求分析

3.6.3 婚前财产公证基本形式

3.6.4 婚前财产公证发展现状

3.6.5 婚前财产公证发展趋势

3.7 继承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7.1 继承公证基本含义

3.7.2 继承公证需求分析

3.7.3 继承公证发展趋势

3.8 农村经济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8.1 农村经济发展对公证需求

3.8.2 农村公证服务发展情况

3.8.3 农村公证服务问题及原因

(1)农村地区公证服务存在的问题

(2)农村地区公证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3.8.4 农村公证服务趋势展望

3.9 知识产权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9.1 知识产权公证主要特点

3.9.2 知识产权公证需求分析

3.9.3 知识产权公证主要问题

3.9.4 知识产权公证发展趋势

3.10 电子商务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10.1 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

3.10.2 电子商务公证需求分析

3.10.3 电子商务公证发展趋势

3.11 保全证据公证需求及发展趋势

3.11.1 保全证据公证概念与意义

3.11.2 保全证据公证需求现状

3.11.3 保全证据公证发展趋势

3.12 重点项目公证服务分析

3.12.1 汶川地震公证服务

3.12.2 北京奥运会公证服务

3.12.3 “神舟”飞船公证服务

3.12.4 上海世博会公证服务

3.12.5 广州亚运会公证服务

3.12.6 深圳大运会公证服务

3.13 涉外公证服务需求及发展趋势

3.13.1 涉外公证服务需求分析

(1)中国对外投资情况分析

(2)公民出国出境情况分析

3.13.2 涉外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3.13.3 涉外公证服务发展趋势

3.14 公证服务领域拓展创新分析

3.14.1 公证服务领域拓展必要性

3.14.2 公证服务领域创新动向

(1)基层选举公证服务

(2)互联网领域公证服务

(3)民间借贷公证服务

(4)拆迁安置公证服务

(5)深入民生服务领域

3.14.3 公证领域潜在客户拓展策略

3.15 公证服务价值创新策略分析

3.15.1 增加附加值

3.15.2 注重公证效用

3.15.3 跨越公证服务客户链

第4章:中国公证服务行业区域发展水平比较

4.1 公证行业区域发展特征

4.2 北京市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2.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2.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2.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公证服务现状

(3)涉港澳台公证服务现状

4.2.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3 上海市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3.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3.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3.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公证服务现状

4.3.4 公证费收入情况

4.3.5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4 浙江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4.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4.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4.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公证服务现状

4.4.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5 广东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5.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5.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5.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及港澳台公证服务现状

4.5.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6 山东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6.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6.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6.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4.6.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7 江苏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7.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7.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7.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公证服务现状

4.7.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4.8 福建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4.8.1 公证机构发展规模

4.8.2 公证从业人员数量

4.8.3 公证服务发展现状

(1)国内公证服务现状

(2)涉外及港澳台公证服务现状

4.8.4 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第5章:中国公证制度发展及国外公证制度研究借鉴

5.1 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

5.1.1 公证制度的历史沿革

5.1.2 两大法系国家公证制度综览

5.2 公证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5.2.1 中国公证制度发展综述

5.2.2 中国公证制度主要问题

5.3 国外公证制度及借鉴

5.3.1 大陆法系国家公证制度

(1)德国公证制度

(2)法国公证制度

(3)日本公证制度

5.3.2 英美法系国家公证制度

(1)美国公证制度

(2)英国公证制度

5.3.3 两大法系公证制度比较

(1)特点与区别

(2)公证制度发展趋势

5.3.4 国外公证制度借鉴研究

(1)公证人与机构制度的创新

(2)公证业务上的创新

第6章:中国公证机构改革方向与发展策略

6.1 公证机构性质定位与改革方向

6.1.1 公证机构性质发展变迁

6.1.2 公证机构性质多元化模式

6.1.3 公证机构性质改革方向

(1)公证机构体制改革方向

(2)公证体制改革中的新动向

(3)公证机构适合形式分析

(4)公证机构改革中面临困境

6.1.4 公证机构改革主要建议

6.2 公证机构管理改革分析

6.2.1 公证机构管理混乱表现

6.2.2 公证机构管理混乱危害

6.2.3 公证机构管理改革建议

6.3 公证机构改革实践与启示

6.3.1 武汉市公证机构改革

(1)公证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2)公证机构改革主要成效

(3)公证机构改革的启示

6.3.2 温州市公证机构改革

(1)公证机构改革基本情况

(2)公证机构改革主要成效

(3)公证机构改革的启示

6.4 公证机构改革后的发展策略

第7章:中国公证行业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

7.1 公证行业发展趋势前瞻

7.1.1 公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7.1.2 公证行业发展潜力分析

(1)公证行业面临的机遇

(2)公证行业面临的威胁

7.2 公证行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7.2.1 公证行业信息化含义

7.2.2 公证行业信息化需求

7.2.3 公证行业信息化实践

7.2.4 公证行业信息化思考

7.3 公证行业执业风险及防范

7.3.1 公证执业风险表现形态

7.3.2 公证执业风险产生原因

7.3.3 公证执业风险防范途径

7.4 公证业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7.4.1 公证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公证的社会地位、认知度不高

(2)不正当竞争的出现

(3)缺乏有效沟通与交流

7.4.2 公证业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7.5 公证机构竞争力构建途径

7.5.1 竞争力与公益性的契合 7.5.2 公证机构竞争要素分析

7.5.3 公证机构竞争力的构建

第8章:中国重点公证机构运营效益分析

8.1 公证机构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8.2 重点公证机构运营情况分析

8.2.1 北京市方圆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机构最新发展动向

8.2.2 北京市中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3 上海市长宁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9)机构最新发展动向

8.2.4 天津市北辰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机构最新发展动向

8.2.5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6 山东烟台鲁东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9)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7 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6)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机构最新发展动向

8.2.8 浙江省杭州市国立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9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0 河北省石家庄市燕赵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1 湖北省武汉市楚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2 安徽省合肥市中安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3 福建省福清市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4 重庆市北碚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4)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5 河南省焦作市众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9)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10)机构最新发展动向

8.2.16 湖南省长沙市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8)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9)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7 辽宁省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7)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8)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8 吉林省长春市证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6)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19 云南省昆明市国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2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21 甘肃兰州市国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收费标准情况

(6)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22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天骄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4)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5)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6)机构经营效益分析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8.2.23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国信公证处

(1)机构发展简介

(2)机构组织模式分析

(3)机构组织架构分析

(4)机构业务范围分析

(5)机构公证队伍建设情况

(6)机构公证服务业绩

(7)机构经营优劣势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1:公证的类别

图表2:公证机构的特点

图表3:公证机构的业务范围

图表4:公证机构PEST模型简介

图表5:公证机构的职责

图表6:2002年以来中国GDP及增长率(单位:亿元,%)

图表7:2009年以来中国GDP增速制定目标与实际增长情况对比(单位:%)

图表8:2003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及同比增速(单位:亿元,%)

图表9: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对公证机构的影响

图表10:技术环境的变化对公证法律服务的影响

图表11:我国公证机构发展历程

图表12:近年来我国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个)

图表13:近年来我国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人)

图表14:近年来我国公证行业年办证件数统计(单位:万件)

图表15:近年来我国国内公证办证件数统计(单位:件)

图表16:近年来我国涉外公证办证件数统计(单位:件)

图表17:中国公证工作业务收费情况统计(单位:亿元)

图表18:五力模型简介

图表19:国外公证机构的形式

图表20:典型国家公证机构介绍

图表21:1998年以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走势(单位:万平方米,%)

图表22:1998年以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金额走势(单位:亿元,%)

图表23:2012年以来单日深圳、长沙、天津二手住房成交套数(单位:套)

图表24:近年来房屋买卖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25:近年来房屋租赁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26:2012年以来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单位:%)

图表27:2005年以来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万亿元)

图表28:2005年以来中国担保机构数量及其增长情况(单位:家,%)

图表29:金融公证的作用分析

图表30:近年来贷款公证办证件数及占经济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31:近年来担保公证办证件数及占经济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32:近年来我国招投标公证办证件数及占经济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33:公证在找投资中的作用

图表34:2009年以来我国拍卖行业成交额增速与GDP增速对比(单位:%)

图表35:度全国拍卖行业盈亏企业数量占比(单位:家,%)

图表36:近年来我国拍卖公证办证件数及占经济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37:2011-2015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38:2011-2015年房地产拍卖市场规模预测(单位:亿元)

图表39:近年来国内居民结婚登记数量(单位:万对)

图表40:近年来国内居民离婚对数及离婚率(单位:万对,%)

图表41:近年来我国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42:近年来继承权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43:农村公证服务发展情况分析

图表44:农村公证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图表45:农村公证服务不足的原因分析

图表46:农村公证服务趋势展望

图表47:近年来产权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48:知识产权公证存在问题分析

图表49:2010年以来我国受理三种专利申请数量情况(单位:件)

图表50:2009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及预测(单位:万亿元)

图表51:电子商务公证需求分析

图表52:2018-202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预测(单位:万亿元)

图表53:近年来保全证据公证办证件数及占民事公证的比重(单位:件,%)

图表54:上海世博会公证服务分析

图表55:中国对外投资情况分析

图表56:2004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走势图(单位:万人次,%)

图表57:近年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走势图(单位:人)

图表58:近年来北京市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59:近年来北京市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60:近年来北京市国内民事公证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61:近年来北京市国内经济公证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62:近年来北京市涉外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63:近年来北京市涉港澳台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64:北京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65:北京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66:北京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67:近年来上海市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68:近年来上海市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69:近年来上海市国内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万件)

图表70:近年来上海市国内公证业务分类情况(单位:件)

图表71:近年来上海市涉外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万件)

图表72:近年来上海市涉外公证业务分类情况(单位:件)

图表73:近年来上海市公证费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74:上海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75:上海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76:上海市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77:近年来浙江省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78:近年来浙江省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79:近年来浙江省国内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80:近年来浙江省国内经济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81:近年来浙江省涉外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82:近年来浙江省涉外公证文书分类(单位:件)

图表83:浙江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84:浙江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85:浙江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86:浙江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四)图表87:近年来广东省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88:近年来广东省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89:近年来广东省国内民事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90:近年来广东省国内经济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91:近年来广东省涉外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92:广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93:广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94:广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95:近年来山东省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96:近年来山东省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97:近年来山东省办理各类公证数量统计(单位:万件)

图表98: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99: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100: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101: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四)图表102:山东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五)图表103:近年来江苏省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104:近年来江苏省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105:近年来江苏省国内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106:近年来江苏省国内公证文书分类(单位:件)

图表107:近年来江苏省涉外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108:近年来江苏省涉外公证文书分类(单位:件)

图表109:江苏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图表110:江苏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二)图表111:江苏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三)图表112:江苏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四)图表113:近年来福建省公证机构数量变化趋势(单位:家)

图表114:近年来福建省公证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趋势(单位:人)

图表115:近年来福建省国内经济公证文书办理统计

(单位:件)

图表116:近年来福建省国内经济公证文书分类(单位:件)

图表117:近年来福建省国内民事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118:近年来福建省国内民事公证文书分类(单位:件)

图表119:近年来福建省涉外及港澳台公证文书办理统计(单位:件)

图表120:福建省公证服务收费标准

(一)略····

中国行业报告(篇2)

【关 键 词】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的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环境;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经营情况和竞争状况;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产品市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重点区域市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进出口市场;汽车零部件制造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投资分析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汽车零部件制造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汽车零部件制造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汽车零部件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汽车零部件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汽车零部件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报告(篇3)

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铝型材全行业的产量和消费量迅猛增长,而我国也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铝型材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经过长达近10年的高速增长,我国铝型材行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展现出了诸多新的发展趋势。工业铝型材应用前景瞩目

全球铝型材产销情况,从产能分布来看,2009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个,生产企业约2200余家,其中我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年约869万t增长至2009年约1550万t,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约1669万t。

从地区来看,2001~2009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我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09年,我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我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约30%,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10%、10%和12%。而同期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同时还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70%。

更为重要的是,发展工业铝型材能够为企业赢得丰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价值。目前,建筑型材的生产与销售成本较为透明,产品附加值不高,而工业型材可以为企业提高至少20%~30%的利润空间。此外,因其在生产过程中低碳环保,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铝型材行业轻量化发展的使命。

国家政策扶持行业发展

在未来几年中,工业铝型材消费量将快速增长,中高端产品将成为主流。我国作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我国家,未来20~30年,正是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空间巨大,在我国现有的124个产业部门中,有113个部门使用铝制品,比重为91%。

针对工业铝型材在整个铝型材产品中比重过低的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对铝型材消费结构提出了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铝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高附加值加工材比重,使工业型材与建筑型材比例达到7:3。

同时,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轻量化、电子电力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铝型材在我国工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中、高强度的工业铝型材、管棒材的需求正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在铝型材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将逐年上升,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由于铝产品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在国家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分巨大。

以汽车为例,据测算,汽车自重若减轻10%,可相对减少6~8%的燃油消耗,铝制品无疑是汽车减重的最佳材料。据美国铝业的研究数据,以50万辆公共汽车计算,如果用铝代钢,使每辆汽车重量减轻1t的话,就可以节约24亿升的燃料。同时还能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全球汽车平均用铝量已由1980年初的50公斤/辆上升到107公斤/辆,增长1.14倍。据欧洲铝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欧洲地区汽车用铝量将有望达到200公斤/辆。

此外,我国新能源环保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太阳能和LED等产业,而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优点,在这些行业逐渐得到大量应用。

技术创新成为行业新方向

近年来,我家针对铝合金型材加工行业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重复建设的情况,陆续出台了多项产业调整政策。2007年10月颁布的《铝工业准入条件》明确了新建铝加工项目的准入条件,并规定相关能耗、金属消耗指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行业准入门槛的提高将控制铝合金型材加工行业投资规模,规范行业的无序竞争,为注重产品品质、节能降耗的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条件。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铝加工行业粗放型、附加值低的现状逐步改变。未来行业内部整合力度将不断加大,一些产品定位中低档市场且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落后的企业将面临市场、资金、成本、能耗、技术等多方面的压力,一部分生产工艺技术领先、质量过硬、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能力强、管理先进的企业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随着行业内部的整合,铝型材企业重组兼并将加快,企业将向着集团化、大型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产品的技术开发、质量管理、销售服务等综合实力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因素。

忠旺示范效应逐步显现

在此方面,忠旺为身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范本。2002年,忠旺破釜沉舟,抓住行业脉搏,实施战略转型。2005年,当铝挤压材行业还在使用16MN以下的挤压机进行建筑铝型材生产的时候,忠旺却订制了一台全球最大的125MN铝合金双动铝挤压机,成就了全球第一条超大型工业型材挤压生产线,为其进军工业铝型材市场奠定了雄厚的设备及技术基础。

截至2010年,忠旺已拥有73条全球领先的铝型材挤压生产线,工业铝型材的毛利贡献率达到了99.6%,带动公司整体毛利率达到了40.6%的历史高点,并陆续挤掉了挪威海德鲁和美国铝业,成为仅次于瑞典萨帕的全球第二大工业铝型材生产商。当然,工业铝型材行业的迅猛发展,促使国内很多铝型材制造企业跃跃欲“试”。然而,在群雄环绕的格局下,要想品尝这块令人诱惑的蛋糕,不仅需要配备精密设备和研发团队,更需要凭借组织化和战略化的布局。“研发”、“熔铸”、“模具”、“挤压”是工业铝型材的几个关键生产环节,但企业的每个环节都可能被竞争对手借鉴甚至超越,而忠旺则能够在每个环节做到了精益求精和无缝链接,从而有效保证了其在工业铝型材领域的领先性。

如今,忠旺又瞄准铝压延材,即铝板项目,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轨道交通等领域,此举旨在满足国内高铁与飞机制造商的强劲需求,并成为忠旺未来实现利润增长的强劲动力。

中国行业报告(篇4)

中国铝型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20111020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现代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支柱性原材料的铝材需求旺盛,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将使铝型材消费断地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世界铝型材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世界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1)全球铝型材产量及产能分布 2001-2007 年,全球铝型材产量逐年增长,由2001 年的880 万吨增长至2007 年的147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01%。2009 年全球可生产铝型材的国家和地区约95 个,生产企业约2200 余家,其中中国的产能占世界总产能的比重超过50%,位列第一。(2)全球铝型材产量(3)全球铝型材消费量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及铝型材用途不断扩展,全球铝型材的消耗量由2001 年的869 万吨增长至2009 年的155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预计2012 年,全球铝型材消费量将达1669 万吨。从地区来看,2001-2009 年全球主要地区消费量呈现出不同走势,中国消费量比例迅速上升,而欧洲和北美洲呈现出下降趋势。2009 年,中国消费量占全球消费量比达到47%,而欧洲、北美洲和日本分别仅占21%、8%、6%,中国已经发展为铝型材的消费大国。从应用领域来看,建筑行业仍然是铝型材应用的主要领域,远远超过其他领域消费量,消费量逐年上涨,2009 年占总消费量的63%以上。分地区看,北美、欧洲等发达地区2009 年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平均比重已经超过50%,而中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消费量仅32%,工业领域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2.国际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铝型材行业的竞争情况来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产量分布来看,全球铝型材材约60%的产量集中于中、美、日三国,多年来中国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超过1/3。与美、日等国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不同,中国的产量增长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统计,2000-2008 年,国内铝型材产量复合增长率超过35%。2008 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占全球的45.2%。以美、日、德等铝加工发达国家为代表,铝加工业在20 世纪末已基本完成了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的整合进程,建立了跨国集团公司,并进行全球化生产和经营,如美铝、加铝和海德鲁公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美铝公司,几乎囊括了全部铝加工材品种,在全世界各主要地区都设有分支机构,年铝加工材能力近200 万吨;而以日本、德国铝加工企业为代表,继续引导世界铝加工向着高精尖方向发展,在饮料罐板和高档PS 版基材等研发和生产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几年世界铝型材加工业的发展趋势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会有太大变化,产能和产量也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产品品种会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会更加精益求精,产品附加值更高,更加节能环保。具体来讲就是:在铝加工工艺上,向着更精细化方向发展;在铝加工装备上,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在企业建设上,向着大而强和专而精方向发展。4.国际铝型材行业发展前景 铝型材因其具有质轻、价格低、可回收性的特点,广泛应用于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行业。在目前全球强调节能环保的前提下,铝型材在交通、家电、电子及机械设备等领域的未来市场十分巨大,市场需求前景广阔。近年来,全球新能源环保产业增长速度较快,铝型材由于具有导热好、自重轻等优点,在太阳能和LED 等产业中将得到大量应用,发展前景看好。

二、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铝型材产量与消费量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属门窗、建筑幕墙、铁路运输设备、汽车和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铝型材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从2003 年的275.45 亿元上升到2010 年的4131.8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47.24%;铝型材产量从2000 年的156.5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60.00 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84%;消费量从2000 年的161 万吨增长到2009 年的816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76%,预计到2012年中国铝型材消费量将达到1440 万吨。中国已成为铝

型材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表1: 2001-2009年中国铝型材产量及表观消费量(万吨)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产量 156.5 186.2 216.1 252.0 303.6 372.5 489.0 633.0 755.0 860.0 表观消费量 161 185 214 243 286 342 430 546 707 816 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内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理控制能力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 年底,中国规模以上铝型材企业有824 家,资产总额达到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8.41 亿元,同比增长44.31%;销售收入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实现利润总额142.05 亿元,同比增长54.10%。图表1: 2006-2010 年铝型材行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走势(单位:亿元,%)从不同性质企业竞争情况来看,中国铝型材行业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随着中国金属门窗、建筑幕墙、交通运输业、化工业、电力设备业、国防军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铝型材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同时,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将不断出现,从而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2011-2013 年铝型材行业仍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35.20%。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结合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数据及中国经济增长数据,粗略估计2011-2013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28%,2013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8749亿元。2.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主要特点(1)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年复合增长率为29.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资产总额为2181.40 亿元,同比增长31.62%。2005-2010 年,铝型材行业的销售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5.20%。2010 年,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为4131.83 亿元,同比增长47.46%。图表2:2005-2010 年中国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变化趋势(单位:亿元,%)(2)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 不论是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还是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都占据了中国铝型材行业11%以上的份额。2010 年,私营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38.67%、28.95%、37.40%和63.2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和企业数量分别占行业的19.82%、25.36%、24.11%和11.65%,说明私营企业和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在中国铝型材行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实力。(3)市场区域化分割非常明显 以建筑铝型材为例,行业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产能分布不均衡,目前60%以上的建筑铝型材生产企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及环渤海湾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另一方面,受运输成本影响,建筑铝型材存在通常的行业销售半径,约为500 公里左右。产能分布的不均衡和销售半径的限制,决定了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的地域特点较为明显。

3.中国铝型材行业工艺技术(1)行业技术水平特点 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国内铝型材行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也相对较高,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铝型材工业的技术,主要表现在熔铸技术、挤压技术和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而以上三个环节的技术又体现在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近年来,中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铝型材工业装备,包括同水平热顶铸造机(引进美国17 台)、内导式液压铸造机(引进英国5 台),各铝型材企业非常重视熔炼工序合金化、熔化、净化与均匀化处理,已基本上掌握了圆锭的铸造工艺。目前,国内铝型材行业挤压机装备呈现出三个特点:数量众多(约3100 台)、规格丰富(世界上所有的铝挤压机品牌都有,型号从1.5MN-125MN 都有)、小挤压机比重高(小于13.5MN 的挤压机占95%以上)。随着市场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目前部分企业已陆续引入国外先进挤压机生产线,与发达国家的技术

装备差距正在日益缩小。铝型材工艺技术也在不断提高,穿孔挤压、润滑挤压、等温等速挤压、扁挤压、宽展挤压、分流组合模挤压、变断面挤压、水冷模挤压、快速连续挤压以及静液挤压等新挤压方法在一些企业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得到一定的应用。目前国内约有700 条铝型材表面生产线,其中引进或关键设备引进的表面处理生产线有200 条左右,种类齐全,可以生产300 多种颜色的铝型材。阳极氧化着色、静电粉末喷涂、氟碳喷涂、电泳涂漆、化学着色、木纹处理等表面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内企业日益重视客户需求变化,表面处理能力在不断提高。生产所需模具的自主开发能力提高也使得研发成果得以充分应用。目前挤压仿真技术开始应用于铝型材生产中的模具制造工序,大幅提高了试模成功的比率,从而间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2)新产品、新款式的研发和应用能力不断提升 首先,注胶、插条等隔热节能技术从无到有,逐步得到应用,有效提升了铝型材产品的节能、环保效果;其次,在提升性能的同时,品种和款式不断推出,满足了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及偏好。3)研究和开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受到限制,在汽车、轨道车辆、航空、船舶和电子等领域的铝型材产品质量和品种还不能完全满足市场要求。同时,后续加工能力普遍不强,对铝型材的后续加工率不足25%,且主要以铝门窗为主,铝材进一步加工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加强,以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价值,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铝型材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中国已成为世界铝合金型材生产大国,但还不是铝合金型材生产强国。国内铝合金型材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等级不高的现状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还需要继续加快和深化行业结构调整,以提高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竞争能力。近几年,中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铝合金型材生产线和工艺技术(包括大吨位的挤压生产线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并通过消化吸收,基本掌握了其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技术,所生产的各种铝合金型材不仅在内在质量,如合金成分、强度、延伸率、几何形状等方面,而且在表面处理,如色彩、光泽、表面硬度、平滑性、耐光、耐候、耐腐蚀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提高,产品已逐渐进入国际市场。资料显示,建筑耗能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5%-40%,而在民用建筑的门窗、墙体、屋面和地面四大能耗部分中,门窗的能耗又占到约50%。因此,世界各国都把门窗、幕墙作为实现节能的关键所在,从而对作为门窗主要材料的铝合金型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各种隔热铝型材(包括浇注式、灌注式和插条式等)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将成为本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前,国内铝合金型材产品超过80%的产量应用于建筑门窗产业。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这必然对建筑门窗用铝型材的节能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此外,随着国内中、高档建筑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门窗产品向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从而要求不断提高铝合金型材的耐腐蚀、耐候性能以及装饰效果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是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4.中国铝型材加工的装备 随着我国铝加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和制造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过近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铝加工装备的科研、设计、制造已完成了从辅机到主机、从单体设备到整条生产线,从仿制到创新等过程的重大转变。而且在这一重大转变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我国著名的铝加工装备科研、设计和制造的著名企业,如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上海捷如重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到目前为止,所有铝型材加工装备,从熔铸、挤压、热处理系列装备到在线分析、检测装备,国内都能设计制造。国产铝型材加工装备由于具有优良的性价比,在保证基本功能优良的情况下,可以显著降低项目投资,已为铝型材加工企业广泛采用,铝型材加工完全依靠引进国外技术装备的局面已经被基本改变,但部分高端装备还依赖于国外进口。

三、我国铝型材行业存在的问题近些年来,中国铝加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不仅是产量快速持续增长、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而且装备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实现了产品从净进口到净出口的转变。但在这种持续快速发展中,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不足与问题,这对铝加工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1.行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

中国铝型材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平均规模偏小,现代化铝型材制造企业与大批小企业并存,多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粗放,生产工艺和装备落后,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同时,国内铝型材行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低端产品产能过剩,竞争激烈,而部分高性能、高精度产品尚不能完全国产化,需要进口;另外,国内铝型材行业的产能地区分布也不尽合理,较大部分产能远离原料产地,部分地区产能严重过剩依赖外销。上述结构性矛盾的存在,容易引发企业间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行业整体难以获得生产和研发上的规模效益,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物流压力,不利于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2.企业素养偏低,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企业素养偏低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低,而员工素质偏低则主要表现在操作水平低、创新能力弱,提高企业素养与员工素质是铝型材加工业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中国铝型材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创新机构不健全,科技活动层次较低;二是科技开发与创新的投入明显不足;三是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四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五是高级科技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严重不足。中国铝型材行业是伴随着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发展起来的,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在面对轨道交通、汽车、航空、电子、电力、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的环境下显得相对不足。近几年来,中国的铝型材总产量迅速上升,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比例仍然偏低,许多还得从国外大量进口,行业整体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3.节能减速排任务繁重,技术经济指标达标任重道远 200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铝行业准入条件》,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铝加工行业的准入门槛,而且要求现有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能耗、金属消耗和成品率等达到规定门槛。在未来不足3年内,使我国铝加工企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门槛水平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充满了挑战。我国铝加工行业2004-2007年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的对照见表8,从表8中比较可知,除熔铸成品率已达标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较大差距,尤其是综合能耗,要达标十分艰巨。表2:中国铝加工企业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门槛水平比较4.一般产品多,高档产品少,缺乏世界品牌和著名企业 2005年我国铝材已经是出口大于进口,但是我们出口的多是一般中低档产品,而进口的多是高科技产品。而且我国多是仿制国外的合金和品种,自己创新的合金和独特的品种很少,直到2007年3月7日,佛山凤铝铝业有限公司“无铅6020合金”才以“中国研制”的身份在国际变形铝及铝合金国际牌号注册表中注册成功。据统计,铝及铝合金共有300多个国际牌号,中国直到2007年3月份才只有一个,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国际牌号。实际上,至今除中国铝业公司外,中国缺少国内外公认的著名企业,也还没有一个国内外公认的铝材世界品牌。

四、中国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 2011 年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第一年,改革开放至今30 多年,中国的铝型材产业一直蓬勃发展。产品结构一直以建筑用材为主,随着中国工业水平和规模的不断提高,工业用材产量也逐年攀升。在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力、机械装备制造业、家电等行业,对铝型材的需求迅速增加,新产品、新工艺、新用途的铝型材不断出现,推动了技术进步和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中国铝型材总产量和总消费上位居全球第一,2010 年铝型材出口70 万吨,“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将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趋势。“十二五”期间中国铝型材工行业发展趋势为: 1.铝型材行业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走弱 中国铝型材工业仍处于规模化外延式增长后期阶段,从在建项目规模看,尤其在2011-2013 年,铝挤压产能仍有不小的增加。这是因为目前产品的同质化导致市场激烈竞争造成的。为了以低价手段进行市场竞争,企业往往采取规模化生产,目的是摊薄成本,为此,企业纷纷上设备、增产能。这种没有差异性的竞争手段,对处于成熟期的铝挤压工业来说,奏效不会太明显,所以,这种规模化外延式增长趋势在“十二五”规划后期应体现趋弱走向。2.铝型材产品结构将出现明显调整 在工业领域,目前,我国工业铝型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约30%,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业(包括汽车制造业、轨道交通业)、装备和机械设备制造业、耐用消费品业(含轻工业)等,分别在我国铝型材应用中占比约10%、10%和12%。而同期的欧洲、北美和日本的铝型材消费结构中,工业耗用比例分别达到为60%、55%和40%,远高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差异反映出我国铝型材在工业领域的生产、开发和应用方面不足,同时还预示着我国工业铝型材消费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虽然在“十二五”规划期,国家仍要继续进行西部大开发,仍要加快城镇建设,但铝型材增量市场要比以前全国性的以房屋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市场小的多,从这个方面讲,建筑铝型材处于绝对供过于求的状况。目前有70%以上的铝挤压在建项目的产品定位是工业用铝型材,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在建工业用铝型材项目更是接近100%,铝挤压业界的实践也足以说明铝挤压产品结构调整的趋势。预计在未来5~10年,我国工业铝型材的消费量将持续增长,在铝型材产品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约30%上升到2015年的45~50%左右。而根据我国政府的相关规划,未来10年内,工业材占铝型材总应用量的比重将接近70%。3.立足技术创新、大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源泉。近几年来,通过国家重视技术创新政策的引导,我国铝加工工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不论是已有企业还是在建、新建企业,都将会关注、重视和立足于技术创新,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壮大和市场竞争之本,并且将会下大力气进行创新技术的产业化,通过产业化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有专利技术,以此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4.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逐步取代进口设备 我国铝型材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发展很快,在不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基础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铝型材加工装备和工艺技术将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突出的优点是性价比高,在国内外市场上将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可以预见,在今后不长的一段时期内,拥有自主技术的国产设备将基本取代进口设备,只有少量特殊要求的高精尖设备还将由国外进口。与此同时,我国铝型材加工工艺将积极向短流程、连续化、自动化方向发展,以达到高效率、高品质、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而在铝型材产品方面,将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努力向多品种、高精尖方向发展,既能满足国民经济现代化和高新科技发展的需要,也将不断增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5.各类型大、中、小铝型材加工企业和谐发展 我国铝型材加工企业在所有制上将继续多样化发展,国企、民企、合营、外资等齐头并进,在发展规模上将是大而强和专而精并存,共同组成中国的现代化铝加工工业。而且,现有企业都将努力改善和提高技术经济指标,增加产品品种,重在提高产品质量;在建企业都将选择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力求降低投资,尽快投产达产;新建企业都将慎之又慎,防止铝加工由投资偏热走向过热,即使必须新建,产品定位一定要选择高精尖,走向高端市场竞争。

中国行业报告(篇5)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报告(2008年版)

2009年04月09日 上午 03:51

第一部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市场分析

一、柴油发电机组的性质和用途

柴油发电机组是发电设备的一种,其原理是通过发动机燃烧柴油,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动机旋转驱动发电机切割磁场,最终产生电能。它的用途主要不得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自备电源。某些用电单位没有网电供应,如远离大陆的海岛,偏远的牧区、农村,荒漠高原的军营、工作站、雷达站等,就需要配置自备电源。所谓自备电源,就是自发自用的电源,在发电功率不太大的情况下,柴油发电机组往往成为自备电源的首选。

第二、备用电源。主要用途是某些用电单位虽然已有比较稳妥可靠的网电供应,但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如出现电路故障或发生临时停电之类,仍配置作应急发电使用,使用电源的用电单位一般对供电保障的要求比较高,甚至一分一秒的停电都不被允许,必须在网电终止供电的瞬间就用自应急备发电来顶替,否则就会造成区大损失。这类单位包括一些传统的高供电保障单位,如医院、矿山、电厂保安电源,使用电加热设备的工厂等;近年来,网络电源尤成为备用电源需求的新增长点,如电信运营商、银行、机场、指挥中心、数据库、高速公路、高等级宾馆写字楼、高级餐饮娱乐场所等,由于使用网络化管理,这些单位正日益成为备用电源使用的主体。

第三、替代电源。替代电源的作用是弥补网电供应之不足。这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网电价格过高,从节约成本的角度选择柴油发电机作为替代电源;另一是在网电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网电使用受到限制,供电部门不得已到处拉闸限电,这时,用电单位为了正常地生产和工作,就需要替代电源加以救济。中国近年来几次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热销行情,如80年代上半期的全国性热销,90年代初期的华南地区热销,2003-2004年的华东地区热销,都是因全国性和区域性电力短缺所致,为应付大规模的拉闸限电,各用电单位纷纷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替代电源使用。

第四、移动电源。移动电源就是没有固定的使用地点,而被到处转移使用的发电设施。柴油发电机组由于其轻便灵活易操作的特点,而成为移动电源的首选。移动电源一般被设计为电源车辆形式,有自行电源车辆,也有拖车电源车辆。使用移动电源的用电单位,大都具有流动工作的性质,如油田、地质勘探、野外工程施探险、野营野炊、流动指挥所、火车、轮船、货运集装箱的电源车厢(仓)、军队移动式武器装备电源等,也有一些移动电源具有应急电源性质,如城市供电部门的应急供电车、供水、供气部门的工程抢险车、抢修车等。

第五、消防电源。消防用发电机组主要是为了楼宇消防设备而配备的电源,一旦火灾警情发生时,市电被切断,发电机组成为消防设备的动力来源,随着消防法的遍极,国内地产消防电源将会有巨大潜力发展的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

可以看出,以上柴油发电机组的四种用途,是因应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产生的,其中,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因为供电设施建设落后或电力供应能力不足而产生的用电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而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是因为供电保障要求提高和供电范围不断扩大而产生的用需求,是社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的市场需求重点,因此,如果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审视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用途的话,可以说作为自备电源和替代电源是其过渡性用途,而作为备用电源和移动电源则是其长期用途,尤其是消防电源作为巨大潜力市场需求,将慢慢释放。

作为发电设备,柴油发电机组有着一些独特的优点:①体积相对较小,灵活便捷,方便移动。②操作方便,简单易控制。③能源原料(燃油)来源广泛,容易得到。④一次性投资较少。⑤启动快,可以快速供电和快速停止发电。⑥供电平稳,供电质量可以通过技术改进行以提高。⑦可以对负载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供电。⑧受各种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影响较小,能全天候发电。

因为这些优点,柴油发电机组被视为备用和应急电源的的较佳形式。目前,尽管有不少其他解决备用和应急用电的手段,如UPS和双回路供电等等,但不能取代柴油发电机组的作用,除价格因素之外,主要是因为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和应急电源,可靠性比UPS和双回路供电更高。

二、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

中国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销售大国,美国《电力研究》杂志列出了世界上13个柴油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欧洲、北美、中东、非洲产油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东盟国家、南非、巴西、日本和韩国。其中,美国目前销售量约27亿美金,中国按单国销售量亚洲第一。

中国每年销售的柴油发电机组数量为多少,没有一个权威数字,这是因为在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以民营企业为主,生产经营比较分散,难以进行全面统计。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对口行业组织为“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内燃发电设备分会”,根据该行协会2005年对行业中约三分之一已入会的35家企业(以国营和国营控股企业为主)进行的统计,该年度35家企业销售额约为37亿元人民币。而根据经验,未入会企业的销售额大致为入会企业的2倍,在加上每年数量可观的进口机组销售量,可以估计,2005年度中国市场柴油发电机组的销售量约在80-100亿人民币之间,2007年的销售量应该会比2005年分别有15%左右增长。

中国虽然作为亚洲第一,销量紧追美国的柴油发电机组销量市场,但柴油发电机组行业在中国却算得上是一个“朝阳产业”,其真正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历史只有20余年。在80年代以前,柴油发电机组在中国不是一种普及性产品,只有极少数行业和特殊地区才会配备,因而产量很少。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经济开始加速发展,电力供应紧张一时成为“瓶颈”,各用电单位被迫纷纷寻求替代电源解决“电荒”造成的困局,导致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业第一次“勃兴”。但由于当时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质量较差,功率范围又很狭窄(基本在300KVA以下),所以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勃兴”不过昙花一现,很快市场被进口机组所占领。在90年代前大半期,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几乎成了进口产品的天下,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柴油发电机组品牌都先后在中国市场登台亮相,你方唱罢我登场,迫使国产机组节节退缩。根据海关的统计数字,在几乎整个90年代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金额每年都维持在5亿美元以上,还不包括大量未经正式报关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发电机组产品,但正是这种进口柴油发电机组的示范效应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长期火爆的形势,刺激了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第二次勃兴。90年代末至新千年初,中国国内陆续出现了一批新生代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民营企业,其生产方式是OEM组装,即关键配套件——主要是发动机和交流发电机选用国际知名品牌或本土化的国际知名品牌,而其余配套件和机组装配作业则在国内OEM工厂完成,这样,一方面大大降低了柴油发电机组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产品的较高品质。因此,新千年之后,中国进口柴油发电机组产品一统天下的市场局面已逐步改观,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越做越大,出现了进口品牌节节退缩的相反局面,目前的形势已是“四分天下有其三”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特别是新型OEM国产发电机组行业能得到快速发展,除行业自身的因素之外,根本原因是中国自80年代后期之后有一个持续近20余年不断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而更深刻的背景,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持续爆发性成长,持续经济成长不仅使人们的用电需求日益变大,而且使人们供电保障意识日益增高。已往人们可能习以为常的“拉闸限电”、“停三开四”等限电措施,在企业和用电单位普遍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之后变得不可容忍,因为停电就意味着不能按合同交货,就意味着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陷入混乱,就意味着可怕的违约罚款,特别是依靠网络运行的行业,停电简直意味着灭顶之灾!所以,中国需要配置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自备电源的单位越来越多,始自80年代末期的柴油发电机组“牛市”经久不衰,日益红火。

其实,如果细分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两条曲线,一条是“波形曲线”,一条是“平直上升曲线”。

波形曲线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用途而产生的。柴油发电机组这一用途的市场特征是:在电网供电缺口同步增大;在电网供电缺口缩小时,其作用同步减小。

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先后发生过3次较大规模的全国性或区域性电力供应紧张。第一次是80年代后半期,因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拉动国民经济走快速增长的轨道,而国家陈旧的电力建设水平不能及时增加供电量,造成当时全国性缺电局面,各用电单位为弥补电力缺口,纷纷寻购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使当时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火了一把。但由于当时柴油发电机组生产企业仍以国营为主,在体制制约下,这次市场销售高潮并没有对发电机组行业的全面发展造成多少有利影响,反倒是供电紧张局面一缓和,各发电机组生

产企业因积压产品、坏账增加等原因纷纷陷入困局。第二次是在90年代初期的广东,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引起广东地区率先掀起外商投资热潮,短期内数万家工厂鸣笛开工,引起广东省区域性供电紧张;而外商投资企业大都是纳入国际化生产链条的企业,对停电的容忍度大大低于国营企业,所以为摆脱困局,各企业纷纷求购柴油发电机组以解燃眉之急,造成广东一台发电机组几家企业争抢的火爆市场局面。在这一次区域性市场热销中获利最大的是进口发电机组企业,象国际巨头康明期、卡特彼勒、威尔信等都是利用这一市场机会进入中国,并迅速成为市场赢家,为此后十余年称霸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则是在2003-2005年之间出现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大面积结构性供电紧张,其产生的原因与90年代初期广东的情形相似,不同的是,在这次市场旺销中成为买方主角的不再是外商投资企业,而是在新千年之后迅速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而在这次市场旺销中受益的也不再仅仅是进口发电机组品牌,最大的赢家变成应时而生的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2003-2005年新一轮柴油发电机组的大旺销,大部分中国新型OEM国产机组生产企业才得以完成其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走上规模化、高科技化的快速发展新路。

可以看出,因应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作用,中国自80年代末至今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曲线已经划出了3个高峰。这种因供电紧张造成的市场需求波峰今后是否还会出现,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这种市场需求波峰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这不仅是供电能力调节的问题,可能还有电网安全方面的原因,比如前几年出现的美国、加拿大大规模停电和去年出现的欧洲大停电,其原因并不是供电能力不足,而是电网年久失修不能承受过大负载,造成电网瘫痪,而美、欧大停电之后都刺激市场形成备用发电机组需求高峰,这可能就是柴油发电机组“替代电源”的现代版用途了,而这种情形,谁也不敢保证在中国不会出现,前不久上海金茂大厦的停电也引起了上海地产界应急电源的重新出现。

但是无论如何,与柴油发电机行业发展关系更为密切的还是另外一条曲线,即平直上升曲线。如果说波形曲线反映的是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形势的特例的话,那么平直上升曲线反映的则是常态。这条去先是因应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及消防电源这些常态需求的涨消而变化的。

毫无疑问,根据前文所总结的柴油发电机组8条优点,其作为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消防电源的优势在短期内是无可取代的。而人类社会越发展,对电力的供应的需求越高,对供电保障的要求越高,因而对应急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消防电源的使用也会水涨船高。所以,我们把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市场需求形势描绘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是由足够的逻辑支撑的。

这一观点也可以得到大量事实依据的支撑。事实证明,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销售量最大的市场,如前文曾引述的美国《电力研究》杂志的数字,目前世界上发电机组销售量最大的地区第一是欧洲,第二是美洲,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发达国家电力供应充足,很少停电,因而发电机组最为代替电源的作用不明显,人们购买发电机组,主要是用来作为备用电源、移动电源和自备电源使用,特别是作为备用电源使用。在欧美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已不仅仅是生产设施,而是日益成为一种家用电器,几乎每一栋民用住宅,包括独立式居民住宅,都要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以策供电安全。至于一般机关、学校、医院、商场以及工矿企业,更是把保安电源当成必不可少的设施。正是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造成发达国家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市场销售额居高不下。

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更近一点的例子:香港是一个只有100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600余万人口的城市,但香港却一直是柴油发电机组旺销的大市场,在香港本地,有20余有专业从事柴油发电机组销售和安装工程的公司,每年市场销售额约10亿港币,而且近年来销售额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如香港近期完工的西部通道工程,采购备用发电机组包括安装工程的预算超过1亿港币。在香港,每一栋高层居民住宅楼都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组才能通过消防验收,而高档公寓、写字楼、商场、医院、体育中心、机场等公共设施还会要求采用双备发电机组,动辄发电机组招标金额数千万港币及至过亿港币。香港对备用电源的使用状况可以看成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个缩影。

按照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速度,我们有理由相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市场曲线肯定会呈现为一条平直上升曲线,除非近期内人类对备用电源的科研能出现新的突破,比如生产出新型燃料电池、小型涡轮发电机组等等(这些被视为柴油发电机组的替代产

品),但据专家估计,这一天的到来起码还要30年以上的时间。

其实,对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常态需求的增长,我们也能从“中国国际招标网”近年来颂的柴油发电机组招标情况统计中略窥一斑:

2003-2006年度中国国际招标网柴油发电机组招标项目情况统计

年份

机组招标项目数

招标机组台数

招标机组功率数(单位:万KW)

2003

217

312

4.7

2004

518

618

8.7

12005

535

665

9.36

2006

868

1025

15.18

根据国际招标网对招标情况公布,上述招标项目大都是作为政府公共设施的备用发电机组和国营企业、市政工程、电厂的保安电源使用。因而,中国国际招标网招标项目的统计应该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指标,它说明,不管近年来中国电力供应形势紧张还是宽松,但市场对柴油发电机组的常态需求是持续、稳定增长的,而这种市场需求的增长,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的真正动力所在。

三、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方向

传统上,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购买者都是单位,很少有个人或家庭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例子。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单位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不能停电的单位,如电信、银行、医院、航空、使用电热加工的工厂企业等,一旦停电,将导致重大事故发生,为把事故率降低到最低,故要购买柴油发电机组(同时包括UPS)作为备用电源。这类单位是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最主要的客户群,并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

二是只能使用柴油发电机组发电的单位,如偏远地区的水利、交通、采矿工程施工,海岛、边境哨所、雷达站,高原极地和沙漠地区的地质勘探、石油钻探、采油等,这类单位因地处偏远,没有电网供电或使用电网供电成本非常高,又必须使用电力维持生产和工作,只能配备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自备电源使用。比较典型的例子如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区间24个车站全部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西气东输管线西部沿途加压站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石油钻探新型电动钻机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

等。随着中国西部开发、边防建设、大型水利交通工程施工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预计这种自备电源用柴油发电机组的市场需求也会随之不断加大。

三是需要移动供电的单位,如列车电源车厢、机场的临时电源车、电力供应的应急发电车、城市治安管理和大型集会的临时照明车、交通运输的冷藏车、工程抢修车以及军队作为武器装备的各式各样的电源车。移动电源的使用不断丰富着电气化的内涵,由此带动的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也随着电气化领域的不断扩大而增加。

四是缺电的单位。尽管中国2006年以后电力供应已渐趋平衡,但季节性、区域性限仍是短期内难以摆脱的话题,这导致一大批需要正常供电以维持生产和工作秩序的单位不得不考虑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性电源。这类市场需求呈现出明显季节性的区域性特点:从季节上讲,盛夏和严冬因空调使用量增加会致使用负荷加大,停电次数增加,往往形成发电机组的购买高峰;从区域上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工厂企业,特别是外向型工厂企业,多年来已成为购买柴油发电机组的最大客户群。如前所述,这种因缺电需购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的情形在80年代末期以来已出现3次市场高峰,何时会出现第四次高峰目前很难确定,但可以肯定地是,中国电力供应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消除,而只要电力供应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这类因缺电导致的市场需求就不会消失,只不过由全国性波动变成区域性波动,由长期波动变成短期波动。事实上,在2006年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发电机组供商仍能不时经历发电机组市场的高峰体验,特别是大功率机组,经常出现卖断货的行情。

五是配备了消防设备的楼宇,消防设备的动力靠发电力带动,目前普及率较高的城市有广州、深圳、宁波、成都等等。

以上传统需求目前依然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基本格局,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市场增长点也在涌现,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引人瞩目。

柴油发电机组新的市场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电源。任何互联网络都是靠电源支撑的,失去电源供应的网络会遭受灭顶之灾,因此所有互联网络都把供电保障作为第一要务,一般除维持双回路供电之外,还要配套建设网络备用户电源系统,而柴油发电机组是其中不可缺或缺的主角。目前中国最典型的网络电源用户当属电信运营商,中国通信行业自90年代开始加速发展之后,每年柴油发电机组的需求量都在数千台乃至上万台,长期占据发电机组用户鳌头,而且随着电信业务的扩展和电信设备的更新,对发电机组的需求也呈现出功率越来越大、技术要求越来越复杂的趋势。行家估计,如3G业务上马,将会产生1万亿元人民币的电信设备市场需求,按照经验其中1-3%的资金会用来购买电源设备,也就是说,3G上马后,带来的柴油发电机市场需求将达到100亿人民币左右。而电信运营商不过是网络电源用户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而已,其实,当今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就是网络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进入网络化时代,而每一个新网络的出现,都在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提供新的商机,如近年来金融保险系统、高速公路管理系统、气象管理系统、航空管理系统、交通指挥系统以及大城市公共管理系统、数据中心、结算中心等采用互联网管理的系统,都已成为柴油发电机组的重点用户。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进入网络化,而这都将转化为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新的市场商机。

2、军事电源。军事电源包括后勤电源核武器电源,特别是后者,近年来需求增长很快,因为现代化武器呈现出大型化、移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而这些新趋势都离不开武器电源的支撑。以一台中程导弹发射架为例,就需要营地电源车、雷达车、操纵指挥车等3台电源车辆、最少6台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核心供电设施。解放军军械学院电源教研室的研究表明,美军一个陆军营,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柴油发电机组使用量平均为37台,而海军和空军的使用量更多。这也就无怪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仅美军向英国一家企业采购的厢式柴油发电机组(平均功率为350KVA)就达2000台,也无怪乎2006年中国发电机组行业第一次拿到联合国国际维和部队总数额达3000万美元的柴油发电机组订单。近年来,随中国国力增强,军队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6年,解放军总装备部首次组织专家考察中国民营发电机组生产企业(其中包括深圳沃尔·奔达工厂),据悉,今后几年内,中国军队系统计划采购的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数量将逾万台,而随着军队采购体制的改革,大部分发电机组产品将委托民营企业生产。因此很自然,军事电源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市场的一个需求增长热点。

3、电厂保安电源。目前,中国大型火力、水力及核动力电站建设正处于高峰期,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目前中国在建的300MW以上火电项目就有200多个,这些大型现代化电厂都要使用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一般来说,一个装机容量的300MW的热电站需要配备2-4台功率为100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而600MW的热电站则需要配备2-4台功率为1650kVA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保安电源。以上述200家在建电厂为统计基础,未来几年中国在对使用在保安电源的大功率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将达到400-800台,若加上同样需要要使用保安电源的水电、核电项目,这个数字很可能超过1000台。

4、石油电动钻机。传统石油钻机都是采用机械动力,电力用于辅助设施。但是现代化的石油钻探设备越来越倾向使用电驱技术,因为电驱技术具有易操作、节约以及安全等特点。以国产石油钻机为例:3500m-4000m电动钻机则需用3-4台功率为10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而5000m-7000m电动钻机则需要4-5台功率为1200kw的柴油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同时,每台钻机还需配备2-3台功率为300-500kw柴油发电机组作为辅助设备电源,目前中石油和中石化都进入全面租用电动钻机取代传统机械动力的时代。巨大的市场需求导致石油钻机用柴油发电机组一时供不应求,据说供货期已排到2010年以后。同时,中国还是石油钻机的出口大国,每年向世界各国出口3500m以上深井石油钻机超过150台(套),虽钻机出口的柴油发电机组需求量也大量增加,这进一步加深了供求矛盾。石油钻机用发电机组由于环境恶劣,冲击电量大队对机组技术指标有较高要求,不时一般发电机组生产企业所能满足(特别是发动机),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市场方向,预计未来几年的市场需求量将拆过100亿元人民币。

5、国际市场。可以说,国际市场才是中国柴油发电机组行业最有希望的市场增长点。近年来,柴油发电机组市场不仅国内热,国际市场更热,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中东战后重建;而是非洲产油国由于石油价格侧记,购买能力增强,对电的需求增大。但是国内电网建设不配套,需要大量柴油发电机组作为替代电源;三是印度、俄罗斯、巴西等所谓“金砖国”因经济提速对柴油发电机组市场需求增加;四是美、加大停电和欧洲大停电后,引起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备用电源重要性的重新审视,各用电单位纷纷增加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引起市场热销。在这种世界性市场火爆的北京下,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的出口形势持续向好,长期以来作为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的中国,在2007年第一季度首次出现柴油发电机组出口数量、金额双双超出进口的局面。以引用中国电气工业协会内燃机发电设备分会对近年来柴油发电机组产品进出口情况的统计资料:

2002-2007年3月柴油发电机组进出口统计数据

年份

出口

进口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数量(台)

金额(万美元)

2002

27,858

4,136.6

7,071

31,842.8

2003

70,878

7,133.6

7,260

28,222.12004

128,779

10,467.8

16,223

72,773.9

2005

236,300

24,551.9

11,873

57,909.32006

260,994

37,086.0

9,655

54,161.9

2007(1-3月)

67,202

11,981.3

2,810

11,110.7

(以上数据系根据中国海关提供数据整理)

以上只是柴油发电机组进出口的数据,但随着国内OEM成套厂的发展并成为国内市场的供应商后,需要进口的只是主要部件: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的进口数量按照经验推断,至少是进口机组的两倍以上。其实,在中国发电机组行业普遍采用新型OEM方式国产化生产之后,国产柴油发电机组的质量和外观都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成本却因为中国先天的制造业优势比国际品牌低了一截。目前,中国柴油发电机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还微不足道,出口地也主要是非洲、东南亚、南亚等落后国家和地区,但万事开头难,再经过一段时期的市场检测后,中国制造的价值迟早会被国际市场所承认,那时,中国国产柴油发电机组产品才能真正立足本土,面向世界,中国才能真正完成由柴油发电机组进口大国向出口大国的跨越性转变,而中国柴油发电机组的黄金时代,也才能真正到来。

中国行业报告(篇6)

未来5年中国汽车零部件配件制造行业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中国制造2025》引领汽车零部件产业健康发展

零部件是汽车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到汽车零部件制造是政府大力推动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要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制造2025》的落实,加快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支撑汽车强国建设,更好地引领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

(二)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政策环境良好

对于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我国政府一直扮演者着“支持者”的角色,在提高产业生产力、培植产业集群、激励产业内企业竞争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湖北重庆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区,对于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体系化建设将产生积极而久远的意义。此外,随着十三五期间一系列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的出台,汽车零部件行业进一步向规范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在政府主导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节能环保汽车的推行,也使得汽车消费环境加快改善。与此同时,随着二手车市场的发展,《二手车流通管理方法》的出台更是引入了新的竞争机制,简化了二手车交易程序,二手车市场趋向良性发展。这也直接扩大了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最终推动了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的制造以及售后维修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和零部件供应商在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和优势业务的同时,为了降低成本,逐渐减少汽车零部件的自制率,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零部件采购,在世界范围内采购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汽车配件全球化采购成为潮流。汽车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之间关系的调整,打破了原有的全球配套体系,推动了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化发展。整车厂将自身核心优势以外的零部件设计开发交给零部件供应商,无疑会给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机遇。此外,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整体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加之我国相对于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具有劳动力,工资水平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逐渐增多,并逐步呈现向海外扩张的趋势。

(四)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生产率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企业可以由原来的数控化往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生产率。在生产环节,质量影响大的、劳动强度高的、业务环境相对比较差的生产活动,可以通过提高自动化来提高生产率。技术含量高的环节以及柔性化生产的需要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来满足。因此,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能提高行业的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

二、不利因素

(一)技术创新不足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规模化、专业化、大批量、大投入、回收期较长等特点。由于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对产业认识不足、缺乏战略规划、实际投入不够,加之在研发、生产、管理和人才等方面缺失等,造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与外资企业发展差距较大。据统计,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不足2%,远低于7%-10%的世界先进水平。汽车消费结构也在一直变化着,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消费升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必须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攻克关键零部件技术的能力,才不会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被淘汰。

(二)生产方式调整改进要加快

相当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在质量、体系、过程管理中执行的标准与欧美日韩等高端企业标准尚存在差距。生产方式的落后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低的重要因素。当前,精益生产方式已在世界各大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广泛应用。而部分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缺乏对生产全过程的有效管控和持续改进,过程控制能力不足,难以生产出高性能、高质量的产品。为保证产品的持续稳定性,强化体系管控、提升运行绩效成为必须,精益生产方式将成为大趋势。

(三)产品质量瓶颈尚需突破

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分散,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产业集群区产品自主研发、技术创新、系统集成能力薄弱,尚未体现为整车配套的优势和专业化集聚效应;产品专业化生产水平偏低、产品不成系列或系列发展滞后,总体技术水平较为落后,同时多为低端配套产品,利润低。

但是,伴随着消费需求变化,对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长期以来,质量不高、一致性不足、耐久性较差是中国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前,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相当部分企业设计开发能力、工程经验积累不足,产品一致性保障体系能力弱。加之,多年来行业对原材料、元器件的重视不够,上下游企业的协作不畅等综合因素,零部件原材料、元器件相对落后,导致零部件质量稳定性不足、产品可靠性差强人意。要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产品质量瓶颈必须得到突破。

收入预测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3.7万亿元,同比增长14.2%。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4.5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7.78%,2022年将达到6.10万亿元。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预测

8.06.04.02.00.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4.915.365.746.104.52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利润预测

2016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为2858亿元,同比增长17%。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将达到3558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8.37%,2022年将达到4907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预测

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2018E2019E2020E2021E3,5583,8864,2644,5814,9072022E中国汽车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亿元)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产值预测

2016年,我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到38454.8亿元,同比增长19.06%。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5.92万亿元,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09%,2022年将达到7.50万亿元。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8-2022年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预测

10864202018E2019E2020E2021E2022E中国汽车零件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万亿元)5.926.316.777.147.50

数据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中国行业报告(篇7)

柴油发电机组订购合同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

根据《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经双方友好协商,甲方同意购买乙方提供的,柴油发电机组,并按下列条款签定本合同:

一、合同内容:

乙方提供备用。注:。附件:蓄电池、消声器、随机资料、日用油箱。

二、价格:

单价:人民币元整。

合同总金额:人民币大写:元整。

三、交货日期:。

四、交货地址:。

五、货款支付方式:。

六、乙方责任:

1、乙方保证所提供的货物主机是符合双方约定的型号。

2、由交货之日起十二个月内为主机质保期。保修期间,任何非人为原因所造成的损坏或设备质量问题及工程质量问题或技术故障,乙方将在收到甲方通知的24小时内免费根据主机三包服务条款进行维修(天灾或不可抗拒因素引发事故除外)。

3、乙方负责机组的运输(含上卸货)、安装、调试(含机油、柴油)和培训操作人员(免费)等全部工作,直到交安装合格的能正常运行的发电机给甲方。

七、甲方责任:

甲方负责机房土建工程,提供联接电缆。

八、违约条款:

1、若甲方发现乙方提供的主机规格、数量、质量不符合本合同规定,乙方应立即安排给予更换,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乙方负责。

2、货物所有权自货款交付之日时起转移,但甲方未履行完支付货款义务的货物所有仍属于乙方(时间从收货之日算起),同时乙方有权收回货物并没收甲方已支付的货款。若甲方延期付款则应按每日合同总款的3‰的金额以违约金及罚金的方式支付给乙方(时间从收货之日算起),同时乙方有权收回货物并没收甲方已支付的货款。若乙方延期交货则应按每日合同总款的3‰的金额以违约金及罚金的方式支付给甲方(时间应从收到定金之日算起),同时甲方有权收回定金并取消合同。

九、仲裁:

一切因执行本合同所发生的与本合同有关之争执,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双方协商 不能解决时,可向乙方当地合同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向乙方所在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十、附则:

本合同一式二份,具有同等效力,签字后双方各执一份为凭。甲方:乙方:

地址:地址:

电话:电话:

签约代表:签约代表:

签约日期:年月日

中国行业报告(篇8)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的相关知识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的定义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的特点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成熟度

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二、行业中外市场成熟度对比

三、行业及其主要子行业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特征分析

一、市场规模

二、产业关联度

三、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四、国内和国际市场

五、主要竞争因素

六、生命周期

第二章 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08-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发展综述

一、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主要厂家分析

三、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分析

第二节 2007-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一、2007-2012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二、2013年世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一、2011-2013年全球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分析

二、2011-2013年欧美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外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对比

第三章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二、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动态

三、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业绩分析

四、2011-2013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热点 第二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需状况

一、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供给能力

二、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给分析

三、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分析

四、2011-2013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价格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一、2010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二、2011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分析

三、2012-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的走向分析

第四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比较

第二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销售收入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市场总销售收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销售收入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销售收入比较

第三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产品成本费用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成本费用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成本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2008-2012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五章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进出口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口分析

一、2011-2012年进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进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进口区域分析

第二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出口分析

一、2011-2012年出口总量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结构分析

三、2011-2012年出口区域分析

第三节 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出口预测

一、2011-2012年进口分析

二、2011-2012年出口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进口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出口预测

第六章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供需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规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总体市场规模分析

二、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三、华东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四、华中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五、华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六、华南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七、西部地区市场规模分析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需求特征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消费群体的年龄特征分析

二、消费者关注的因素

三、市场需求潜力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生产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产量分析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领先技术分析

三、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生产集中度分析 第四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绩效分析

一、行业营运情况分析

二、行业盈利指标分析

三、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四、行业成长性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

第七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历史竞争格局概况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集中度分析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程度分析 第二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三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研发力分析

一、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研发重要性分析

二、中外民用建筑铝型材研发投入和运作方式对比

三、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研发力问题分析 第四节 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竞争状况

一、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品类竞争现状

二、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三、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并购重组状况

四、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并购整合分析 第五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八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种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六、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九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重点企业竞争分析 第一节 A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二节 B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三节 C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第四节 D

一、企业概况

二、竞争优势分析

三、2008-2012年经营状况

四、2013-2018年发展战略 略......第三部分 行业前景预测

第十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发展趋势分析

二、2008-2012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趋势总结

三、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节 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业政策趋向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革新趋势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价格走势分析

四、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十一章 未来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消费预测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民用建筑铝型材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四部分 投资战略研究

第十二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0-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0-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0-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0-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0-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0-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二节 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及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六、2011-2013年外商投资情况

第十三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2008-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二、2013-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投资趋势及其影响预测 第二节 政策法规环境分析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二、2011-2013年国内宏观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三、2011-2013年行业产业政策对其影响分析 第三节 技术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现状

二、2011-2012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一、国内社会环境发展现状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2011-2013年社会环境发展分析

三、2013-2018年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十四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08-2012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趋势预测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的投资方向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的建议

六、新进入者应注意的障碍因素分析

第二节 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第十五章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二节 对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民用建筑铝型材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民用建筑铝型材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三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企业经营管理策略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五、营销策略

六、人力资源

七、财务管理

八、国际化策略

第四节 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一、2011-2013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

二、2013-2018年民用建筑铝型材行业投资战略 图表略…………

--------网 址:

中国行业报告(篇9)

2021-2027年中国氯代正丁烷行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前景战略分析报告一.钛白粉项目1.产品说明

钛白粉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耐候性,良好的白度、着色力和遮盖力,是重要的无机颜料和化工原料。颜料级钛白粉主要应用于涂料、造纸、塑料、橡胶、印刷油墨、化学纤维等行业,非颜料级钛白粉主要应用于搪瓷、电容器、电焊条等。

2.工艺路线

钛白粉工业生产方法有硫酸法和氯化法。硫酸法可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两种产品,氯化法只能生产高档的金红石型产品。

2.2氯化法

流程大致分三部分:氯化工段、氧化工段和后处理工段。

3.市场分析

在我国钛白粉产量方面,据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钛白分中心和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统计,2020年全国所有42家全流程型钛白粉生产企业的各类钛白粉及相关产品综合产量为351.2万吨,比上年增加33万吨,增幅为10.39%。

二.环氧氯丙烷项目1.产品介绍

环氧氯丙烷(Epichlorohydr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3H5ClO,为无色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与中间体。可用于生产环氧树脂及用作环氧树脂的稀释剂。也用于制造甘油、硝化甘油炸药、玻璃钢、甲基丙烯酸甘油酯、氯醇橡胶、缩水甘油衍生物、表面活性剂、电绝缘制品等。还是制造多种胶黏剂、医药、农药、增塑剂及离子交换树脂等产品的常用原料。以及作胶黏剂、涂料、油漆、橡胶、树脂、纤维素酯及纤维素醚等的溶剂。有毒,属于中等毒性,动物实验证明有潜在致癌作用,应避免长期接触。

2.生产工艺

传统甘油氯化法由于其环保及与生物柴油产业相结合的特点,成为近几年投资热点。近年扬农集团规划建设世界首套15万吨/年双氧水法环氧氯丙烷生产装置,计划2021年10月进行投料试车,扬农集团已为该工艺申请多项技术专利。

3.市场分析

近5 年来,国内市场环氧氯丙烷价格总体波动较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新增产能对市场的冲击、原油价格和国内经济运行形势。2013年和2014年,国内环氧氯丙烷市场平均价格在10000元/吨左右波动。

三.氯乙酸项目1.产品介绍

氯乙酸通常指一氯乙酸,又称MCA,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的结晶,沸点是189℃,折射率为1.433(60℃),熔点为61~63℃,易潮解,易溶于水、乙醇、苯、氯仿和醚类。

2.生产工艺

国内多家设计院在连续法生产工艺上取得突破,新建项目纷纷采用更安全稳定的醋酐连续法生产工艺,氯乙酸产品质量再次提升。

3.市场分析

近几年,国内氯乙酸市场受到供需、原料行情以及出口活跃度等影响,价格变化幅度较大。2020年,在上游原料的强力支撑下,国内氯乙酸价格不断突破,达到近十年的最高点。

四.双氧水项目1.产品说明

双氧水又名过氧化氢,分子式H2O2,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液体(也可描述为具有刺鼻嗅味和涩味的浆状物),溶于水,且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2.生产工艺

工业上生产双氧水的方法我国99%的H2O2采用蒽醌法合成,蒽醌法又分为固定床法、流化床法及悬浮床法。

3.市场分析

从技术方面来看,双氧水生产中蒽醌法占绝大多数,2020年国内常有新技术应用的报导。3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周明东教授科研团队与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联合,成功开发“戊基蒽醌法双氧水清洁制备”成套技术。

五.聚合氯化铝项目1.产品说明

聚合氯化铝(PAC)是一种无机物,一种新兴净水材料、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简称聚铝。

2.生产工艺

固体聚合氯化铝是将液体聚合氯化铝用喷雾干燥或滚筒干燥得到的,喷雾干燥是比较理想的干燥方式,适于大规模生产,而生产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采用滚筒干燥也是可行的。

3.市场分析

泰汶盐化受聚氯乙烯生产工艺影响,每年22%浓度的副产盐酸产量大约1.5万吨,外卖补贴价格15-135元不等,平均补贴57元,据初步统计山东能源每年外购聚合氯化铝约为1.2万吨,因此泰汶盐化引入聚合氯化铝项目,一方面大量消耗补贴外卖的副产盐酸,另一方面满足山能内部需求,同时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六.PVDF1.产品说明

PVDF 是聚偏二氟乙烯的缩写,作为全球应用第二广泛的含氟聚合物,PVDF 主要应用于超耐侯建筑涂料、光伏发电用封装膜、锂电池粘结剂及隔膜等三大领域。

2.生产工艺

本项目VDF 工艺技术拟采用R142b 裂解制备。进而采用分散聚合方法制备PVDF 树脂,在乳化剂、引发剂、链转移剂、稳定剂等存在的聚合体系中,维持一定的聚合压力和聚合温度,连续通入VDF 单体进行聚合反应过程。分散聚合反应可在一定的聚合温度、较快的聚合速度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速率控制平稳,一次粒径小,产品质量好。

3.市场分析

目前,全球PVDF树脂的市场年需求量已经超过达到7万吨,随着新能源、环保等领域迅速发展,带动PVDF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预计未来五年符合增长率超20%,至2025年预计全球需求量超过150000吨。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PVDF需求市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需求,达到110000吨。

中国行业报告(篇10)

【关 键 词】电动车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电动车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动车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电动车作为绿色朝阳产业,在中国发展已有十年之久。在电动自行车方面,2010年底,中国电动自行车已经达到1.2亿辆,而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从能耗角度看,电动自行车只有摩托车的八分之

一、小轿车的十二分之一。从占有空间看,一辆电动自行车占有的空间只有一般私家车的二十分之一,成为非常有效的节能交通工具。从发展趋势上看,电动自行车行业市场前景依然看好。特别是,作为一种节能环保、出行便捷、使用成本相对较低的中短距离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在二、三级城市和农村地区颇受欢迎。随着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农村道路建设的加快、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空间会进一步扩大。

根据行业预测,到2012年,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而仅电动车用蓄电池的市场潜力就超过500亿元。而在2011年3月18日,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通知》,但最终沦为“一纸空文”。意味着,电动车行业在长期趋好的环境下正面临巨大的市场生存压力,政策限制将成为众多企业生存悬而未决的一把利剑;而外部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疲软,恢复乏力,也使得电动车的出口红利将大打折扣。

而在电动汽车方面,《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已经明确上报国务院,《规划》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旨在布置汽车产业新局。作为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在未来10年计划投资额将达1000亿元,销量规模锁定世界第一。根据业内披露的《规划》内容: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保有量达到500万辆。分析预测,从2012年到2015年间,中国市场电动车销量年均增速将达到40%左右,其中大部分来自纯电动车销售,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动车市场。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电动车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电动车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电动车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的分析了中国电动车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生产与发展;电动车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电动车行业的进出口市场;电动车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电动车制造主要细分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电动车行业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电动车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的剖析中国当前电动车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电动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动车制造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电动车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电动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本报告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国际信息研究所、中国商务部研究院、清华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北京菁华前瞻市场研究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表示特别感谢!

特别说明:本报告中的大量市场数据,特别是企业排名数据,仅供企业作经营参考用,望客户不要用于企业广告排名比较。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前瞻资讯将不予承担!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电动车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报告(篇11)

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来看,银行业的跨国经营行为开始于在20世纪60年代,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一发展趋势一直延续到1985年的美国银行的国际性收缩而出现停顿。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东欧和拉美等地区的银行私有化快速发展,外资银行对这些国家的银行进行收购的行为迅速增加,导致国际银行跨国经营行为再次兴起。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签订了金融服务协议,并承诺在五年内逐步开放我国金融市场,在五年过渡期内,我国认真履行承诺,有序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促进了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12月11日起,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了人民币业务,自此我国银行业进入了的全面竞争时期。的金融危机,使外资银行放缓了在华扩张的速度。例如,渣打、花旗分别仅新开了一家分行。而在经历金融危机后的2年沉寂后,,外资行在华扩张势头又开始加速。渣打中国行长林清德表示,该行计划未来以每年在内地3个城市开设分行的速度扩张,到20底,分支机构已经增至60家。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了解外资银行投资中国的原因,将有利于国内银行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促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完善,进而引导国外资金更为有效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因此,我在假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要求,巧妙利用互联网、文献以及现场调查等各种信息搜索手段,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搜集了一些有益的资料,整理以后,经过较为全面的思考,提炼出以下这篇社会调查报告。

回顾外资银行在中国至今为止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是经历了从起步到快速增长到适度调整再到加速的这样一个发展路径。

1。1979年至1993年,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起步发展期。1979年外国银行在中国设立了第一家代表处,两年后的1981年中国出来第一家外资投资的银行营业性机构,此后的十二年里,外资银行在中国快速增多,到1993年年底在我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经达到了76家,因此,增速大约平均每年为5家机构,到这一时期,外资银行在中国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89亿美元。

2。 1994年至,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快速发展期。发展到19底,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迅速增长到164家,在这四年里一共增加了90家,增速为每年20多家,大约是前一阶段速度的4倍;到这一期间的期末,外资银行在众多的资产总额已经高达380亿美元,四年内这一总量增长了3。3倍,年增长率高达82。5%。

3。至20,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调整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的冲击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导致的影响,使得国际银行业在华投资步伐有所减缓。到年底,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只是达到了177家,在这四年里一共仅增加了13家机构,增速为每年净增加不到4家,比发展初期还要小;资产总额也只是增长到了450亿美元,四年内一共增长18%,年增长率仅仅达到了4。5%。

4。 至今,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加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期间,在中国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从177家迅速增加到了211家,比前期一共增加了34家,增速为平均每年增加超过11家;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则增长了54%,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8%;同期,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开始并发展迅速,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资产总额一共增长有1。3倍,年增长率高达43%。外资银行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相对于上一个阶段明显恢复了增长趋势。

自2001年末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外资银行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过程,成为中国经济金融特别是银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融入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发展进程中,外资银行得到了快速发展。

1.外资银行经营条件与中资银行趋同。入世以来,我国最重要的变化是实现了中外资银行监管法规的统一。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业务范围与中资银行一致,可以向各类客户提供存贷款、债券及衍生产品交易、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托管(QFII)等业务,并遵守与中资银行相同的资本充足、授信集中度、流动性和拨备计提等监管要求。

2.外资银行在华机构布局和结构合理均衡。截至6月末,有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9家外资法人银行(下设分行及附属机构243家)和1家外资财务公司,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6家银行设立了92家外国银行分行,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设立了207家代表处。除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国际大银行外,外资银行群体中还增加了不少擅长经营中小企业融资、农业金融等领域业务的银行。

3.外资银行整体经营稳健有序。在资产业务快速增长的同时,风险抵御能力、稳健发展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入世以来,外资银行资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不良贷款率下降到0。33%;资本充足率达到18。2%,其中核心资本占到90%以上;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252%。

4.法人银行成为外资银行在华主要存在形式。为阻隔境外风险传染,许多国际知名银行已将在华分行改制为本地注册法人银行,积极推行本地化经营策略。

5.外资银行业务本土化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份额已从加入WTO前的12%稳步升至68。5%,彻底扭转了以外汇业务为主的经营模式;外资银行的中资企业客户贷款占各类客户贷款比重为36。8%,比加入WTO前增加30个百分点;境内居民贷款从零起步,已达到全部个人贷款的45%。

基于中国市场良好的业绩表现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跨国银行持续加大对华投资和支持力度,部分银行还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区在联通欧亚市场方面的作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拓展中国业务。

从上面的表1中数据显示出,外资银行在华分支机构的数量的增加是和这些银行母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走势呈现出一致性。这就说明,由于国际贸易关系的增长,跟随本国客户在中国的投资步伐,扩大服务本国客户的范围确实是许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

这种趋势也可以被验证为,一个国家在华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水平高低也是影响该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在下面的表4中是十个国家在前的十一个月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和这些国家的银行在中国所设立的分支机构数目,从表中数据可以清晰的反映出在华直接投资额较高的国家,该国的银行常常拥有的在华银行分支机构也相对较多。

如表2数据可以得出的走势所示,一国在华投资规模曲线与该国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数目趋势线呈现出一种高度关联性的特征,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初衷在于服务本国客户在中国的投资业务。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一直高位运行,近年来国民经济实力已经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不过,中国的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完善还显得较为滞后,无论是管理经验,还是金融技术水平以及金融创新能力等都和很多跨国银行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些国际大银行都有一些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因此,外资银行可以在中国找到非常广阔的市场空间。从已经在中国市场开展了业务的外资银行的经营情况分析,这些银行的客户群体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些母国的原有客户的范围,实际上,在中国本地市场经营状况良好的一些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以及高端个人客户都已经进入了这些银行的业务发展范围。到20底,人民币业务的全面放开进一步促使外资银行的客户群向着中国的本土居民开放。因此,“服务东道国当地市场”的原则也已经成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动因之一,这些银行以占领中国更多的金融市场份额,希望通过市场的扩容和中国市场快速发展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1979年,我国批准第一家外资银行——日本的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而到了1985年,我国有关部门决定在厦门、珠海、深圳、汕头和海南经济特区可以设立外资银行。1990年,为了配合上海浦东开发,上海地区也开始对外资银行开放。两年后年,我国又批准沿海的`7个城市成为对外资银行开放的区域。此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深化,到197月,中国宣布取消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机构的地域限制。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出的一系列承诺,例如,在人民币业务经营方面,自加入世贸组织起,我国就同时开放上海、深圳、天津和大连四个城市的市场;并在加入的1年内,陆续开放广州、珠海、青岛、南京和武汉这几个城市的市场;而加入世贸组织2年内,济南、福州、成都和重庆也将成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地区;加入后3年内,昆明、北京和厦门也将加入这一行列;加入后的4年内,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也将成为对外资银行的开放区域;加入后5年内,对外资银行的所有地域限制将全面取消。在客户限制方面,加入后2年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有权向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入后5年内,允许外国金融机构可以向所有的中国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此后,在月,我国除了按照承诺开放了汕头、宁波、沈阳和西安人民币业务外,进一步将哈尔滨、长春、兰州、银川和南宁这些城市也列入了开放区域,因此,中国银行业开放的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加大。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2006年11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2006年12月,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对所有客户提供人民币服务;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非审慎性限制。我国对外资银行业的管制也有放松的趋势,外资银行在华发展已经呈现出的明显的回升趋势,而且增长强势。

在提供业务和产品服务方面,除一般银行业务外,外资银行还可以提供包括QFII、保险代理业务、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业务、国债承销业务、理财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等在内的属于我国自主开放的业务和产品 。可以说,在华外资银行已经像中资银行一样可以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因此,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对银行业约束的环境逐步宽松后,中国市场对国外投资的的吸引力度,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在中国的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研究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动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资银行在我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应对外资银行的竞争,从而争夺长期优质客户的一些基本策略。

1。中国银行市场在中国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逐渐向国际市场全面开放。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和本土银行都对参与国际竞争以及与外资银行进行全面竞争都还没有做好全面的准备。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三来一补”型的经济形式,而且三资企业也过度依赖于国外资本的现状,成为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的获利机会。同时,我国银行业在这些领域却没有良好的金融产品,导致竞争力不足。在我国金融业正深化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作为我国政府和银行业,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金融创新速度,快速有效提升自身市场经营能力,通过打造符合跨国公司及三资企业需要的多种金融产品,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金融工作,从自身出发,舒缓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市场压力,从而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以此立足向国际金融市场进军。

2。中国1政府在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面对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要抱有欢迎的态度;另一方面,中国1政府也不应该再对本国银行业继续坚持过于严格的限制性管制。而要实现在放松管制,减少国际摩擦的同时,又要保护本土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多层次、立体的符合银行业发展的组合互补的政策体系就已成为重中之重。应该通过协调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政策以及金融管制等多种政策措施与管理工具,在优化整合后为中国银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3。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我国银行业来说,在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外资银行具有在国际上用较低成本获取筹资的优势,因此可以用高于中资银行的存款利率来吸收企业存款,这是三资企业外汇存款业务基本都被外资银行掌握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外资银行优势所造成的压力,中资银行应通过在一些传统金融项目上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赢利空间。另外,在诸如人民币业务等基本业务领域,政府会优先考虑本土银行。因此,在诸如这类政策倾斜的项目业务上,中资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经营优势,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在业务上不断创新,站稳脚跟,积聚实力,逐步形成与外资银行相抗衡的经济效率和管理效率。

从笔者此次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金融市场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成为国外投资中国市场的新形势。而中国1政府,一方面履行加入国际贸易组织时做出的承诺,不断放开本国金融市场,一方面也出于保护本国银行业健康发展,以及保护本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安全发展和金融秩序稳定的目的,要求中国本土银行加快各方面实力的提升。实际上,把最终目标定位在参与国际竞争的我国银行业来说,要合理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有限市场空间中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这就需要我国银行加快自身建设,快速提升实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杨晓军,章永奎,“试论跨国银行的成长理论”,《国际经贸探索》,第2期。

3。朱峰,“在华外资银行的进入动因,策略和影响研究”,武汉:武汉大学,。

4。毛泽盛,《跨国银行的进入、绩效及其管制》,北京:人民出版社,年。

5。陈坚定,“银行业对外直接投动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上海金融》,20第11期。

6。苗启虎,王海鹏,“外资银行在华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上海金融》,20第8期。

7。王唏,“跨国银行进入中国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金融研究》,2005年第8期。

8。郑杰,“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动因分析—外资银行管理分析之二”,《新闻世界》,20第12期。

9。谢安忆,“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动因的实证研究”,《理论界》,年第7期。

10。张红军,杨朝军,“外资银行进入动因—上海市场的实证”,《上海管理科学》,2008年第3期。

中国行业报告(篇12)

【关 键 词】润滑油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润滑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润滑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近些年,随着我国工程机械、电力、汽车、冶金、钢铁、模具、机床行业的快速增长,装备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润滑油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润滑油市场。我国润滑油需求量逐年上升的同时,用油档次也实现跨越式发展,高档油品直接与国际接轨,润滑油市场作为汽车后市场的一部分也逐步形成了进口品牌与国产品牌两大阵营:进口品牌以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壳牌、美孚和嘉实多为代表,国产品牌则主要有中国石化旗下的长城和中国石油旗下的昆仑。中国润滑油市场已经成为近十年来世界润滑油消费的热点地区,吸引着全球主要的石油巨头和独立润滑油商在华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润滑油消费量增长较快,但是人均消费量依然偏低,目前中国人均润滑油消费量为4.5千克/年,与发达国家人均15-25千克/年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可见中国润滑油消费仍有较大增长潜力。随着润滑油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润滑油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润滑油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业需求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润滑油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润滑油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长期对润滑油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润滑油行业的发展情况;润滑油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润滑油行业的竞争格局;润滑油产品市场发展状况;润滑油产品下游需求分析;润滑油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润滑油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润滑油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润滑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润滑油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润滑油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润滑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润滑油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润滑油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报告(篇13)

中国汽车行业调研报告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到改革开放后形成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更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我国汽车市场由此诞生。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后,汽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体系。现今我国,汽车已近完全融入我们的生活,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也无可替代,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汽车市场。但是汽车工业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一直都被当成是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指标,在国家的实力成长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汽车行业创造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并且带动了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新技术发展、创造出口和外汇储备、增加就业和财政收入等;另一方面,发展汽车行业可以不断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推动社会进步。庞大汽车行业体系,已经在国家经济成长和社会进步中占据重要作用。因此了解汽车行业发展,而针对我国汽车市场所作的市场调查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中国汽车市场情况做了一些调查。

一、现在的汽车销售情况

自1956年7月13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汽车以来,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特别是1994年国家颁布汽车产业政策后,中国的汽车行业无论在产品结构上还是在市场结构上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中国整车的生产能力明显过剩,其中轿车制造商、客车制造商一半以上的生产能力闲置。在零部件制造方面,技术含量低的机械件如万向节、汽车轴承等产品供过于求,而一些高技术产品如发动机管理系统、自动变速箱、安全气囊、ABS等则主要从国外进口。环顾我们周围的国家,日本的汽车产业也是从战后开始起步,但发展速度令人惊奇。丰田汽车更是一跃而起,成为全世界年产量最多的汽车品牌,在混合动力车的研发和F1方面也有重大突破。中国汽车产业也是从建国开始发展的,但似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发展中心都集中在国防发展上,民用企业无人问津。直到现在,中国在发动机和传动部件上仍存在技术瓶颈。2015年7月的新车潮一定程度带动了厂家销量。随后的几个月厂家库存增长较快,新车和老款清库都推动厂家销量淡季不淡。随着国家支持自主品牌的政策补贴陆续和即将出

台,预计自主品牌在秋季会有较好的市场走势,前期持续的低迷有改善的机会。但新政策出台前必然有等待现象,因此7月的批发难以达到预期。下半年车市暗淡开局。在过去的7月,乘用车市场走势放缓,完全进入夏天淡季模式,部分车企更遭遇负增长。

今年车市走势相当微妙。上半年乘用车终端销量尽管仍取得了15%的增幅,但其中也包括限购引发的恐慌性抢购、公务车改革带来私人购车增量等非正常因素的提振。与此同时,高库存的卷土重来为市场震荡埋下伏笔。

二、为什么国民不愿买价格低廉的国产汽车呢?

1、国内汽车制造发展起步较晚,在汽车发明后的一个世纪之后才能制造。因此,国产品牌历史晚,没有良好的市场认可,加之中国人爱面子世界有名,开一辆国产品牌车无疑觉得脸上无光。中国民间和政府显然意识到了这点,大量引进和购买外国的品牌和技术。但只有自主品牌真正能让国人骄傲,才是其发展的目标和意义。

2、国产汽车质量无保证,合资品牌尚可,自主品牌的质量还需打个问号。开过这两种车的人应该都有体会,国产车的车门过轻,油门的感觉也不佳,方向盘更是感觉不到地面情况。曾今对比过英国原产的MG和南京生产的,差别一目了然。除了外形,内饰,引擎和转动系统,其他部分显然有差距。脱离了合资商的监督,质量考核任未完善。

3、过度的低质量仿造。中国自主品牌无论是车型还是车标,总与外国车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到现在宾利的车标和奇瑞的高端品牌极其相似,吉利的GE与劳斯莱斯幻影如出一辙。为什么中国人造不出好车?为什么中国车厂只忠于仿造。即使外表再像,动力和内饰还是相差万里。这就使得很多人更愿意花高价买质量过硬的车。

三、影响市场的三要素在汽车市场中的影响

传统的影响市场的三要素是:产品、卖场、人。在这里,产品是汽车。卖场是中国市场,人即指购买汽车的民众(包括潜在购买者)。首先,中国的汽车产品相较进口汽车来说质量不过好,这样就丧失了一部分品质效应;其次,中国市场中

汽车品牌多种多样,中国汽车在品质一般的情况下面对了很多的竞争对手,这对它的销售时极其不利的;最后是购买者,汽车不像是一般的小的物品或者日常生活用品,有的家庭买车几乎用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自然希望车的质量和使用时限是足够满意的,但这一点中国汽车并不优秀。所以,在中国汽车市场中,中国汽车越来越容易被埋没掉。

四、总结

综上可知,其根本原因在于汽车本身的质量问题,如果中国汽车能够像进口汽车那般拥有好的发动机质量等,那么长时间的努力销售下,必然会创造好的口碑,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购买。而且中国本身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也将为中国汽车市场提供一个好的销售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买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中国汽车质量的提高无疑会带动中国汽车市场创立一个新的辉煌。

中国汽车市场调查报告2016-12-2613:15|#2楼

对于乘用车而言,根据1-6月数据加总求和计算,2015年我国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971.37万辆与963.2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2.11%与11.17%。较2015年的13.95%与13.77%增速相比,均有所下降。

对于商用车而言,根据1-6月数据加总求和计算,2015年我国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07.61万辆与205.04万辆,分别同比增长-0.51%与-0.34%。较2015年的7.87%与6.44%增速相比,大幅下降。

2015年车市观察

1.全年销量接近2200万辆,单月销量突破200万辆。

2015年全国汽车产销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增长率比上年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高于年初预计。产销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五年全球第一。

从全年汽车销量分月完成情况看,月度销量最高点为12月份,销量达到213.42万辆;最低点为2月份,销量为135.46万辆。全年除2月(春节)外,其余11个月份销量均高于上年同期。总体看,今年汽车月度产销情况符合历史规律。在经历了两年5%以下的低速增长以后,全国汽车销量回到了两位数的.增速,并且再创了新高。1月份、11月份和12月份,三个月的销量都超过了两百万辆。单月销量相当于2000年中国汽车全年的产销量的总和,反映出十几年来我们汽车行业取得的巨大的进步。

回顾2015年到2012年这四年,前两年在国家投资和汽车消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汽车市场获得了高速增长,其中包含了相当部分的超前消费,而之后2011年和2012年市场就自然放缓,需求降低,加上各种优惠政策退出,市场增速大幅降低,应该说在前后两个阶段相互平衡的作用下,2015年汽车消费市场回归常态。

2.行业经济效益比较好,集中度继续提高。

2015年1-11月,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都保持平稳增长,包括营业收入、利税总额、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等,增速皆超过上年同期。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943.06万辆,比上年增长15.8%;高于全行业增速2个百分点。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8.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3.乘用车继续稳定增长,SUV高速增长。

2015年乘用车销售1792.89万辆,同比增长15.7%,增速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销量创历史新高。乘用车增长主要由轿车和SUV拉动,其中轿车销售1200.97万辆,同比增长11.8%,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47.2%;SUV销售298.88万辆,同比增长49.4%,对乘用车增长贡献度为36.9%。

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新购与换购释放推动了2015年乘用车高速增长部分城市面临限购,加剧了居民的担心,刺激了提前购买的行为。

由于交叉型乘用车产品升级,部分车型纳入了MPV统计范畴,使得去年的MPV和交叉型乘用车统计数据出现了较大变化,MPV一下增加了很多,其实是交叉型乘用车升级成了MPV。两者综合计算比2012年增长了6.6%。虽然低于轿车,但是增长仍然比较强劲。

4.中国品牌汽车的市场份额继续下降。

2015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22.20万辆,比上年增长11.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0.3%,占有率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这一方面源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另外产品竞争力依然不够强。国外品牌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分别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8.8%、16.4%、12.4%、8.8%和3.1%,市场份额与上年比较,除日系微弱下降外,其余各系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美系增长最为明显。

5.商用车重新回到了增长的状态。

商用车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2015年终于实现了正增长,销售405.52万辆,同比增长6.4%,相比上年只有客车增长的情况,今年载货车也回归了增长的状态。客车类销量增长10.2%,货车类销量增长5.8%。

商用车产销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2015年商用车分月完成情况基本符合历史变动规律。1~2月份产销水平较低,3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之后逐月下降,7月到达一个低点,从8月开始逐步回升。除2月由于春节因素影响外,其余各月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客车市场的增长主要由轻型客车拉动,增长贡献度达到97.3%;大型客车的增长贡献度为

4.8%,而中型客车销量低于上年。货车市场分车型看,重型、轻型货车销量高于上年,增速分别为21.7%、3.6%,增长贡献度分别为71.7%、34.1%,成为拉动货车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型和微型货车低于上年,分别下降1.8%和4.1%。

6.汽车出口回落,进口小幅增长。

据中汽协会统计的汽车整车企业出口数据,2015年汽车整车出口97.73万辆,低于100万辆,同比下降7.5%。其中乘用车出口59.63万辆,同比下降9.8%;商用车出口38.10万辆,同比下降3.5%。乘用车中轿车下降,其余车型增长;商用车中货车出口下降,客车增长。2012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实现了百万辆突破,但是到了2015年由于国际环境出现了很多变化,例如国际汇率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其他国家货币贬值,以及伊拉克等国家局势的影响,使得全年汽车出口下降。前11个月,汽车整车出口目的国排前十位国家依次是:阿尔及利

亚、俄罗斯、智利、伊朗、秘鲁、哥伦比亚、埃及、伊拉克、乌拉圭和乌克兰,分别出口11.21万辆、8.41万辆、7.16万辆、5.02万辆、3.73万辆、3.45万辆、3.22万辆、2.87万辆、

2.85万辆和2.72万辆。上述十国共出口50.64万辆,占汽车出口总量的58.1%。

7.日系车恢复正常。

随着中日钓-鱼-岛争端常态化加上日系车2015年加大了促销活动和产品宣传,日系市场份额市场份额获得了恢复,已经由年初的下滑回归到正常的市场份额状态。

2015年上半年车市观察

1、德系品牌继续领跑

作为表现一直抢眼的德系品牌,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保持了高速增长。今年上半年,德系品牌轿车销售175.12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8.47%。其中大众旗下合资企业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分列乘用车企业排行榜前两位。统计显示,上海大众1-6月累计销售940478辆,同比增长19.9%,摘得国内乘用车市场上半年销售冠军;一汽-大众1-6月销量为906208辆,位列第二。

尽管整体汽车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德系品牌车企增速依然强劲,其中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分别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速度,两家车企的半年业绩均超过了全年170万辆的半数。此外,2015年以来销售数据一路领跑的上海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领先优势依旧明显,比第二位的一汽-大众高出了34270辆。

2、日系品牌持续低迷

相比德系品牌,虽然日系品牌销量有所反弹,但由于各家车企都在今年制订了较高的增长目标,各家车企的半年业绩完成率并不理想。

丰田全年预期目标销量是110万辆,同比增长近20%。然而今年上半年,丰田在华累计销量仅为46.59万辆,同比增长11.7%。虽然距离半年完成50%全年目标尚有差距,但随着6月新卡罗拉以及7月雷凌的上市,丰田预计新车发力之后销量将反弹;自从新一代奇骏SUV今年3月上市以来,逐渐成为推动日产增长的主力,日产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销量62.04万辆,同比增长14.6%,超额完成了半年目标;随着阿特兹和昂克赛拉两款新车发力,马自达6月在华销量大涨37%,今年上半年在华国产车销量达到98852辆,同比增长19.8%,接近完成全年20万辆目标的半数。

3、自主品牌形势严峻

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从去年9月起已经历十连降,以至于中汽协用“很不好”总结自主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表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363.03万辆,同比增长1.78%,占所有品牌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7.68%,但市场占有率却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8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品牌轿车的不佳表现尤为突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轿车共销售136.82万辆,同比下降15.3%,在全部品牌轿车中占有率为22.24%,同比下降5.41个百分点,而6月20.91%的市场占有率更是创下自2015年以来的月度新低。

国内政策动态

1、工商总局研究决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

权经销商备案工作。

2、工信部:编制《中国制造2025》剑指工业强国。

据悉,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并将形成注重顶层设计的《中国制造2025》,再加上重点行业、领域和区域规划的“1+x”模式。此外,规划将借鉴德国版工业4.0计划,围绕在我国工业有待加强的领域进行强化,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

3、国务院:9月起免新能源车购置税。

7月9日,国务院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自2015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4、公车改革启动中央国家机关取消一般公务车。

7月16日,《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方案规定:(1)取消一般公务用车;(2)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3)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4)中央国家机关今年完成改革。

5、国务院:取消新能源地方目录完善车企准入。

7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坚决破除新能源汽车推广的地方保护,制定新能源汽车企业准入政策,加快研究确定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财政支持政策,争取于2015年底前向社会公布。

6、电动车准入望年内出台拟向非汽车生产企业放行。

7月3日,据相关人士透露,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已经起草了电动车市场准入政策,最早有望年内获批。

7、发改委:出台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

7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确定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实行扶持性电价政策。《通知》明确提出,对经营性集中式充

换电设施用电实行价格优惠,执行大工业电价,并且2020年前免收基本电费。居民家庭住宅、住宅小区等充电设施用电,执行居民电价。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用电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鼓励用户降低充电成本。

8、公务车“新能源化”时间表敲定2016年占比三成。

7月13日,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及路线图。指出至2016年,中央国家机关以及纳入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的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总量的比例不低于30%,以后逐年提高。

9、我国出台指导意见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部署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缓解能源和环境压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意见》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以市场主导和政府扶持相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市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10、五部委:明示公务用车新能源化时间表。

7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公布了《政府机关及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案》,明确了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公务用车“新能源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未来汽车市场预测

根据统计数据及近期车市观察和国家政策动态来看

一、2015年行业景气下行压力加大或将稳中小幅走弱;

二、下半年随着厂商新产品的不断推出以及销售旺季的到来,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降价

促销将推动汽车价格稳中下行;

三、从整体车市来看,虽然下半年的形势普遍会好于上半年,但今年与去年相比应该不会太

好;

四、2015年下半年在合资品牌强势增长的背景下,自主品牌止跌回升的希望不大;五、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平均增速应该在8%左右,2015年中国汽车的整体市场规模应

该在2600万之内;

六、汽车市场将逐步趋向小排量低油耗方向发展,未来5年乘用车市场依旧会很火热,但是

市场越来越细分,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明智;

七、汽车销售

汽车市场分析调查报告2016-12-2617:40|#3楼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汽车作为高档消费品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和事业有成的人群的青睐.由于世界汽车的发展,汽车行业已成为世界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导了世界工业的前行。

二、内容摘要

汽车,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物。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极大限度的节约了人们在路途中的时间。然而汽车,又是众多交通工具中最普遍最实用的一种。它不像飞机那么昂贵,也不像自行车那样缓慢。这次,为了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汽车市场的现状,为奇瑞汽车做一次较为全面的市场调查,我们对衡阳市进行了一个初步的问卷调查及分析。汽车市场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我们决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回答问题的形式来得到想要的信息;二是研究,对调查的问卷进行研究分析,从中得出结论。

(一)调查目的

1、透彻了解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影响因素,知消费者心里所想,为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推出针对性建议。

2、了解东风悦达起亚的宣传效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

调查汽车广告的最佳宣传方式。

3、了解东风悦达起亚的知名度。

4、根据广泛的调查,运用数据说明汽车市场关键因素,分析广告效果,提出建议。

(二)调查内容

1、目前衡阳市汽车市场构成比例情况,东风悦达起亚的市场占有率。

2、库尔勒市汽车消费群体的消费倾向,认知。

3、潜在汽车消费者的消费意识向导。

4、汽车广告的投放,印象。

(三)调查方法

2、本次调研主要采取广泛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调研方法,后期分析问卷,整理资料。

3、在手机中下载好东风悦达起亚广告,在适合的时机向被调查展示,并详细询问其感受。

4、由于本次的问卷问题较多,涉及方面较广,所以采取调查员一对一,面对面的调研方式,调研人员必须注重个人仪表,礼貌,态度。视情况对被调查进行深度访谈,并认真记录。

5、调查问卷参与人员:50人

三、市场调查报告正文

1、行业分析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老百姓的可支配收入逐年递

增,个人家庭消费质量提升,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已经从空想变成了现实,特别是个人消费的兴起,使轿车的需求量迅速攀升。中国汽车行业自进入21世纪以来,出现了高速发展阶段,2011年汽车平均每月产销突破150万辆,全年汽车销售超过185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进入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市场总体保持平稳增长,汽车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好,各类车型增长幅度相差较大,在今年1-8月,全国汽车产销1247.03万辆和124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19%和4.1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城市的道路交通经常出现拥堵情况,但随着汽车车型的不断更新,汽车价位逐步降低,中国汽车市场任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汽车依然成为大众消费品,所以汽车市场并未出现饱和,发展前景依然可观。

2、消费者成购车的年龄

近年来,还针对着不同年龄的的购车情况调查。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是唯一保持年增长率在20%以上的国家。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购买者在购买意向和关注点方面存在差异,21岁――30岁的消费者成为主力军占49.3%;31岁――40岁的消费者所占数据为32.8%;10.2%是41岁――50岁的消费者所占的比例。在购车的同时,

大多数的消费者都是以“安全”是最先考虑的因素。“油耗”占27.3%是第二重要因素,因为一路高涨的油价,使得“经济驾驶”成为热门话题,购买比较省油的汽车再加上维修保养,每月可以为消费者节省600元左右;“品牌”和“价格”这两大因素分别占13.5%、

11.2%;最后是“技术”这一因素只占6.4%。在这几个因素上,消费者都很注重这一方面

3、竞争对手分析

国内现有汽车生产厂商120多家,现有的国内汽车市场上拥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汽车品牌多达上百个,著名品牌接近40个。对于国内自主汽车品牌,除了奇瑞之外,还有吉利,长安,比亚迪,力帆,中华等等,在价格销售上都打起了低价格战。国外品牌以及合资品牌又具有资金雄厚,技术先进的强大优势,在中高档汽车销售市场中,占据大量的市场份额,并且从统计的数据以及访谈交流中可以看出,其在消费者心目中依然形成了的不错的形象和较高的地位。

竞争对手的状况(产品质量、价格、优点、缺点),主要例举了以下六个汽车品牌,比亚迪FO、长安都市彩虹、长安星光、帝豪EC7、奥拓、比亚迪FO长安都市彩虹长安星光帝豪EC7奥拓产品质量品质优良品质一般品质一般品质居中品质一般优点:造型时尚动感,外形可爱,价格便宜,空间和驾控感觉不错价格低廉,空间尚可,维修保养简单方便外观大气,视野好;内部空间大;养护费用低廉。刹车性能好,省油外观时尚,人性设计,火力十足外形时尚,基本无噪音

不足发动机噪声略大,挡位有些生涩,做工有待提高,配置太少了操控性、动力性无亮点,车型老,安全性差安全性、操控性相对较差;舒适性有待提高。加速性能有待提高空间小,噪

音大空间小

随着汽车的普及,不仅一线城市出现了拥堵,一些二线城市也出现了拥堵,为了严格控制车辆的过快增长,加强对治堵的力度,国家发布今年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那么对今年车市影响几何?数据显示,五成的消费者认为“没有影响,且今年不会购车”,期待明年会有好的优惠政策;31.9%的消费者表示“没影响,本来原计划今年购车”,虽然国家取消了优惠政策,但调整后消费者只需多付2000元左右,毕竟2000元左右的价格浮动不会影响购车者的需求;“促使放弃购车”的消费者只占12.9%,考虑到1.6L和1.8L同品牌价格差异幅度不是很大的车型来说,消费者从1.6L升级到1.8L的可能性会增大,毕竟1.8L轿车在车辆性能方面要比1.6L车型高出不少;只有6.1%的消费者会“提前购车”。

4、无购车意愿的原因分析:

(1)车流量逐日增大,道路拥堵严重,多发道路交通事故,不安全。

(2)汽车投资大,消耗多,养护困难麻烦――车难养,养车难。

(3)事业单位配备汽车,价值道路拥堵,出行效率低,无以购车。

(4)从未想过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无意向购车。

(5)没有买车的经济实力,资金短缺。

(6)无购车需要,目前没有需要。

(7)道路拥堵,公交系统更加流畅,喜欢做公交,无意购车。

5、消费者对自主汽车问题反馈记录:。

(1)自主汽车性能不好,质量欠佳。

(2)自主品牌的汽车开的时间越长,问题越多,质量不过硬。(3)性能不佳,安全系数不高。

基于以上原因,致使大量消费者选择选择了合资品牌或日系品牌汽车,部分消费者对欧系品牌持信任态度,加强质量,提升服务质量东风悦达起亚应该长期重视。

四、可行性建议

1、根据品牌数据的分析,东风悦达起亚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让东风悦达起亚品牌成为名族知名品牌,让消费者从心底里认可奇瑞。

2、根据不同汽车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出低、中、高档次的汽车,坚持技术创新,跟上国际市场竞争步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奇瑞汽车在低价格汽车销售市场上已经建立了稳定的市场,以后则是更应该加强中高档,高档汽车的发展。

3、大部分消费者购买汽车是为了上班和家居旅行之用,所以,我们建议,汽车在设计时应该更加注重空间的大小,体现家的温馨感,满足上班族的方便快捷。

4、消费者在汽车颜色的选择上还是更加倾向沉稳庄重的黑色和典雅纯洁的白色。适当增加黑白两色汽车的生产量,对于个别消费者独特的颜色喜好,比如香槟色,则可以采取订制染漆的方法。

5、任何可能导致安全性能降低的措施都必须制止,保护好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比卖出一辆车更有价值,更有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6、加强技术研发,不断加强动力系统,降低耗油量,提高设备配置,减轻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以及未来投资成本,树立良好的安全、快捷、环保的汽车形象。

7、建立全面的售后服务系统和车辆保险方案,提升服务的质量,打消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汽车卖到哪里,专业的维修站就建在哪里。

8、充分利用自身名族著名品牌的优势,强化对市场变化的感知能力,做好信息的交流,抓住机会,提升业绩。

9、汽车广告应该尽量以消费者关注的信息为广告主题,严禁广告的虚假信息,尽量做到实事求是,以诚相待。在广告的投放形式上,应该利用多渠道进行广告宣传,特别注意网络途径,对客户进行跟踪记录维护,给客户被重视的感觉,建立好口碑传播的基础。

10、在各地举行的车展上,应该有计划性的展示新车型,传达新信息,控制车模展示的尺度,别让车模强了车的风光,尽量与消费者互动,做到真真切切的实体感受,在消费者的心里形成良好的印象。

中国行业报告(篇14)

【关 键 词】磷肥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磷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磷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随着磷肥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磷肥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磷肥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磷肥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磷肥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磷肥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磷肥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磷肥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地分析了中国磷肥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磷肥行业的生产与发展;磷肥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磷肥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磷肥行业的进出口市场;磷肥行业的竞争格局、竞争趋势;磷肥主要细分产品市场发展状况;磷肥市场的领先企业经营状况;磷肥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磷肥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磷肥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市场需求特征,并根据磷肥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磷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磷肥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磷肥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磷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磷肥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报告(篇15)

【关 键 词】调味品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调味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调味品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消费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调味品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调味品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调味品行业的发展状况;调味品行业主要细分产业运营情况;调味品行业市场环境分析;调味品行业市场竞争状况;调味品行业主要产品市场分析;调味品行业重点区域市场分析;调味品行业进出口市场状况;调味品行业领先企业经营情况分析;调味品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调味品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调味品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调味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调味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调味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本报告将帮助调味品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调味品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调味品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的把握调味品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调味品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73151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给员工写元宵节祝福语21句
下一篇 : 中秋节女领导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