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写报告的时候,是总结反省的时候,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梳理思路,寻找有效的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每次总结都需要写一份报告,你已经收集和整理了多少份报告呢?希望大家能够关注我所写的这篇关于“环境影响报告”的文章,欢迎阅读并了解更多新资讯!

环境影响报告【篇1】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形势持续恶化,对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并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发展陷入衰退困境。在此全球背景下,机电产品作为湖南对外贸易最大宗的出口产品,将不可避免地受到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为了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影响,我们深入到了我省部分机电产品出口骨干企业进行调研,并对40多个骨干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最近我们对40多家重点企业的调查,结合我省今年1-9月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分析,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今年7月开始,出口增幅出现下滑态势。7、8、9月出口额和增幅分别为:7月:2.69亿美元,增长75.79%;8月:2.86亿美元,增长69.25%;9月:2.41亿美元,增长50.57%。

2、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需求减小,经营风险加大。由于外商信心不足,出现观望现象,订单减少,对已签订的合同出现违约和拖欠支付货款现象,收汇风险大增。如科力电机发运到乌克兰1000多万元人民币的货物到港,外方因外汇管制和缺乏外汇等原因而不提货。

3、全球金融危机对我省机电产品不同种类产品影响有所差异。影响最大的为材料类金属制品,价格跌幅大,预计明年出口下降30-40%,其次为:电子类产品,如乐金飞利浦曙光电子:显示器、显像管1-9月出口下降12.86%,维胜科技:多层电路板出口1627万美元,同比下降27.96%;第三是:一些消费类产品:如轿车零部件供应商长沙磐吉奥生产的拉线出口1676万美元,下降26.21%。目前,对机械设备影响小些。

4、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从欧美向亚洲、非洲、大洋洲蔓延。出口增幅下滑从8-9月开始,比较早的如北美,增幅由7月的69.22%下降至8月14.47%,9月为35.02%;9月份开始,亚洲、非洲、大洋洲的增幅分别由8月的77.86%、162.20%、66.36%下降至54.90%、25.90和-13.55%,降幅分别为23%、136%和79.91%。

对于全球金融危机,各国都在联手积极采取措施,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效果如何,现难以预计。所以说,对于我省明年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据我们调查,80%以上的企业认为金融危机对出口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根据调查问卷,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出口增长的企业占26.4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企业占17.65%,增长20%以下占8.83%,持平的占20.59%,认为出口下降的占52.94%,其中下降20%及以上的占23.53%,下降20%以下的占29.41%。认为明年出口增长的企业占46.88%,其中出口增长20%及以上的占25%,增长20%以下占21.88%,认为下降的企业占34.38%,其中下降20%及以上占18.75%,下降20%占15.63%,出口持平占18.75%。由于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主要是具有自主品牌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这类产品大约占整个机电出口产品的50%,其中工程机械大约占出口机电产品37%。这些产品目前受影响相对来说小些。如果按照目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再继续恶化,明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仍有可能保持15-20%的增幅。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来临,各企业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

1、苦练内功,降低成本。为了渡过目前的难关,一些企业都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以控制成本。在当前能源、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杜绝跑冒滴漏等浪费现象;同时,缩短物流链,降低物流环节费用。

2、防范收汇风险,把好货款回收关。随着金融危机来临一些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防范和控制支付风险方面。对国外进口商进行征信调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海外买家的资信状况在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即使过去履约纪录良好的老客户,他们现在的信用评级也有可能下降。因此,不仅要对海外新客户进行必要的征信调查,对老客户也要采取类似措施。有的企业通过购买一些国际征信机构的服务,了解海外买家的信用状况。还有的企业委托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他们的海外分支机构,了解买方的信用状况。一些企业都采用更加谨慎的结算方式收汇,如要求国外买家开信用证,或者改为跟单托收d/p方式等。避免采用直接面对海外买家商业风险的结算方式收汇。最近,由于欧元以及印度、韩国等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极大影响了我省对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由于金融动荡,我省一些机电企业采取了各种灵活的外汇结算方式和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企业在与外商签订合同时,采取付款交单或即期信用证方式尽早提前收汇结汇;通过“福费廷”方式和保理业务规避风险;充分利用外汇期权交易降低由于汇率变化造成的损失。由于收汇风险的加大,一些出口企业更加重视了出口保险,正在积极、主动地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避险工具。

3、对海外市场重新布局,积极开拓受次贷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美今后一段时间其消费将持续低迷。一些企业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和市场分布情况,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南美洲、东欧、非洲市场,这些地区我省机电产品销售较少,但实体经济增长潜力大,经济金融泡沫较少,而且这些地方人口也多,是值得我们开拓的新兴市场。

4、加大开发新产品研发力度,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一些企业认为,在目前国际市场销售出现困难时,更要注重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本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下一次经济复苏作好准备。如山河智能在继续改进原有产品如小型挖掘机、静力压桩机的基础上,又在开发中型控掘机和叉车等产品,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

对各种类型有代表性的机电产品出口企业要继续搞好调研,及时、全面掌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省企业的影响,尽早与企业一道共同探讨、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要关注金融危机对我省不同类型机电产品和不同国际市场出口的影响和变化,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加强业务培训,帮助和指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应加强对企业进行风险控制及出口保险、外汇结算方式及金融工具方面知识的培训;加强有关外贸实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培训。努力指导企业采用安全的结算收汇方式,积极争取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国家政策性金融机构对我省机电企业的支持,充分利用它们的政策性工具进行风险防范和规避,确保货物和资金安全。

3、支持、组织企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参加境外知名的专业展览会。要积极组织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轨道交通设备、工业装备、农业机械、煤矿机械、发电设备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参加在中东、东欧、南美、非洲等地区举办的国际专业展览会。

4、积极扶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推动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一是建议国家加大有关扶持政策力度,增加“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资金”,以支持机电出口产品的共性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科技兴贸创新出口基地和境外销售服务平台建设。二是我们要通过我省区域资金和外贸发展资金,对机电企业出口产品的研发、品牌建设和开拓国际市场给予支持。

环境影响报告【篇2】

深圳市观澜森林公园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概况

拟建项目坐落于深圳市宝安区、光明新区和龙华新区交汇处,跨光明、公明、石岩、大浪、观澜五街道,项目规划面积2115.20公顷。

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为目标定位,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工程、交通系统工程以及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给排水、电力电讯工程等配套设施工程。其中,森林生态保育与景观改造工程旨在恢复区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改造对象集中于公园内的人工植被、采石场、边坡、未成林造林地等,改造面积约488.8ha。交通系统工程规划包括出入口布局、生态停场建设以及园区道路的修整、新建。为了控制车辆进入森林公园,减少修建公路对山体的破坏,森林公园主要游园方式为步行游览,园内道路以人行道为主,将对现状108200m的道路优化修整为54779m。

拟建项目在建设运营期间均不涉及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的征用、开发与利用。项目总投资8432.44万元人民币,其中建安工程费7085.6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722.15万元、预备费624.63万元。(深发改[2008]417号)

二、环境影响评价

(1)水土流失的环境影响

项目建设期间,拟开展的水土保持方案包括:①合理安排施工期,大面积破土等可安排在10月至翌年3月。②合理安排施工单元,减少施工面的裸露时间和裸露面积。③优化工程挖方和填方,通过土方挖填平衡,减少土方外运量。④

布置临时排水沟,拦截泥沙,减少对排水渠和周边水体的淤积。⑤对于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场所,应做好围档和覆盖,使之不为雨水直接冲刷。⑥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前提交完整的水土保持设计方案。

在有效采取以上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多年平均降雨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强度可降为微度,水土流失量为可接受水平。

(2)声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间主要的噪声源为机械作业,拟开展的声控措施包括:①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时间。②选择低噪声的机械设备。③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在有效采取以上措施的情况下,施工过程的削声效果明显。

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停车场噪声,以及游客喧哗噪声和公园广播噪声。由于项目周边的主要环境敏感点与停车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且由于项目区域林地分布广泛,将进一步发挥了区域削声功能,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不大。

(3)固废环境影响评价

施工期及运营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将集中收集,定期送往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园内如废电池、废油漆、废涂料等危险废物,将定期交送有资质的专业部门处置。综此措施,公园建设运营对区域固废环境的影响是较小的。

(4)水环境影响

拟建项目在建设运营期间均不涉及对水源的征用、开发与利用。

园内生活污水经化粪处理后可作为周边植被生长的营养源,禁止排入地表水体,对资源合理利用、园内水环境维护有一定积极意义。

(5)大气环境影响

项目对大气的环境影响集中于施工时,施工扬尘的产生与影响是有时间性的,它随着施工的结束而自行消失。建设方在施工期应对运输的道路及时清扫和浇水,并加强施工管理,以便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

(6)生态环境影响

公园部分植被由于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原有的南亚热带森林植被景观受到一定的影响,经济林的比例占整个公园的面积很大,不利于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

本项目建设运营将以生态保护及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为目标定位,将对包括公园内人工植被、采石场、边坡、未成林造林地及占用林地的耕地等受人为干扰强烈,生态多样性较低、生态功能性低下的区域实施森林生态恢复与景观改造工程,以引导区域生态健康、良好发展。在积极落实、巩固森林保育与景观改造工程后,将进一步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及景观水平。

三、综合结论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深圳市城市规划等相关规定。在落实本报告提出的环保措施的前提下,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接受水平。因而,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深圳市观澜森林公园项目建设

是可行的。

四、联系方式

建设单位的名称: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 联系人:庄工

联系电话:29108429

环评单位名称: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国环评证:乙字第2831号)

联系人:蓝工

联系电话:***

深圳市环境工程科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2013年6月7日

环境影响报告【篇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

项 目 名 称 :

专 业 :学 生 姓 名:

学 号:报 告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病房项目 应用化学 秦 洋

08051334 1.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房大楼项目概况和建设内容 1.1项目概况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区道山路18号,医院南临道山路、北靠湘江河、东隔永州市市委招待所、西与永州卫生学校相临。现总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已建有门诊大楼一座,病房大楼一座,综合楼一座。另有一座砖木结构房屋做为药库、制剂室、单身宿舍使用,现计划拆除新建病房大楼。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于1953年,下设产科、妇科、儿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等十几个科室,共计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58人,内设床位300张,实际开放的床位达350张以上。

近年来,由于病人住院率的逐年增加,病房不足所形成的矛盾日益突出,床位建筑面积、原有的设施等指标都无法满足国家卫生部编制的《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及地方的规范、规定。为此,河北省计委于1999年6月同意新建一病房大楼(闽计社[1999]87号)。建设地址选定在现医院大院中部。1.2工程建设内容

拟建病房大楼为病房北楼,在病房南楼和综合楼之间,建筑面积为19200平方米,其中地下室2200平方米。地上建筑12层,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妇产科、新生儿科病房、手术室等,床位290张;地下室主要建设内容:1000吨水池、电房、中央空调、车库、中心供氧设施等。项目完成后,医院总建筑密度为31.7%,容 积率2.17,绿地面积6321m2,绿化率32%。

该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土建4000万元,由省预算内投资分年安排1200万元,省卫生厅和医院筹集2800万元;设备等2000万元,全部由医院自筹解决。项目建设期3年,第4年达到正常就诊能力50%,第五年达到100%。

2、工程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2.1工程建成后对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的各种污水均应经过医院的污水处理站无公害化处理。根据工程分析,新病房大楼建成后每天新增污水排放量为135吨/日,主要污染成分是悬浮物、COD、BOD粪大肠菌群等,其中CODcr的浓度为196mg/l,BOD5的浓度为105mg/l。

湖南省永州市妇幼保健院原有一个一级液氯消毒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不理想,现医院决定对原有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污水处理站在医院北面,处理能力为600吨/日。设计运行处理时间为24小时/日,平均处理流量约为25立方米/小时,污水进行厌氧—好氧二级系列生化处理后再通过二氧化氯发生器投加消毒剂,杀灭污水中大部分致病菌和病原体,处理后的污水经脱氯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后排放。

2.2、工程建成后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新建的病房大楼没有比较集中的废气和烟尘排放源,故对周围空 气环境造成的影响不明显。

三、工程建成后 对声环境的影响

根据病房大楼各层的使用功能,对声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地下室的洗衣房和水泵房的设备噪声,噪声级约在80-90分贝左右,其它设备的噪声相对较小。噪声对低层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项目在建设中要采取一定的隔声降噪措施。

项目建成后,做为病房大楼,本身不会增加周围的噪声,但随就诊人员和车流量的增加,医院周围噪声可能会有所提高,建议加强管理和控制以减少噪声污染。

四、固体废弃物的影响

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后,手术和治病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临床废弃物,医院废弃物有许多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手术、包扎残余物、敷料、化验废物、废药品,废药物等。因此,各类废物要分类打包处理,并针对感染性废弃物做消毒处理。这些垃圾均应由专用服务电梯在地下层处理间打包后直接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处理。

此外,楼内办公人员和病人以及家属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若按大楼内每天300人活动,人均产生垃圾1.0kg/人.日估算,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300公斤,这些垃圾由各层保洁容器收集,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集散点,由环卫部门每日统一收集处理,只要加强管理,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病房大楼为12层为高层建筑,这在建筑物密度高的院内会对周边较低矮建筑和病房南楼的采光等产生一定影响,因该大楼与东、南、西三面建筑都有一定的距离,这方面的影响较小,时间也短。

六、环境保护措施评述

河北省妇幼保健院原来对所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有着相应的处理措施,此项目为河北省妇幼保健院新建的病房大楼,新增加的各类污染物有些都可以通过原有的方式处理,有些则需要通过技改或重新设立。

医院对原有的污水处理站进行技改,扩大污水处理规模并改进技术,其工艺可满足病房大楼新增污水的处理,并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地下室泵房和洗衣房采用低噪声设备,设备基础设减震器,并采取其它隔声措施,可有效控制噪声影响,以满足环保要求。

病房大楼、手术室产生的废弃物送专门焚烧设备进行焚烧,生活污物经袋装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其它不易氧化的污物进行针对性处理后送至垃圾转运站。

这些处理方法和设施以及上述提到的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保措施,从技术经济和环保方面考虑都是可行的,也是项目建设时所必须的。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证,在采用了符合要求的环 保措施后,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编制单位:(盖章)2000年3月16日

环境影响报告【篇4】

为认真落实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搞好学习时间活动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总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调研提纲,精心设置了《企业调查问卷》、《职工调查问卷》、《企业调查问卷汇总表》、《职工调查问卷汇总表》,并于4月下旬,由市领导带队,组成5个调研小组,到10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0家企业中,受国际金融危机明显影响的有7家,占70%;其中在调查的4家小型非公企业中有3家不同程度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占75%。在所调查的大型企业中,出口企业受影响最大,主要原因是订单减少,以前的利润被快速稀释,流动资金较少,有的资金链已到断裂的边缘,导致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

一是职工队伍明显减少,尤其是太湖和怀宁两县;二是在岗职工人数减少,尤其是集体单位职工减幅较大;三是在岗职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除外)的收入不同程度减少,尤其是集体和非公企业的职工。

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企业订单减少,有部分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引起许多职工对表未来前途的担扰。调查问卷显示,职工主要是对企业发展、个人岗位、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产生了较大忧虑。

1、深人调查研究,及时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市总工会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深人企业调研等形式,及时摸清经济危机对职工的'影响,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2、开展思想教育,帮助职工认清当前经济形势。

各级工会利用工会宣传阵地,加强对职工的形势教育,引导职工理性看待当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企业的经济现状,增强与企业共渡难关的信心。

3、开展增收减支活动,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各级工会引导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组织职工积极开展节能降耗活动,许多企业号召职工开展“六个一”节约行动,即节约一度电、一两煤、一升油、一滴水、一块料、一分钱,坚持从点滴做起,从今天做起,努力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我为企业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4、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在加强内部挖潜,做好降本减负的同时,许多企业工会充分利用当前生产不饱和的时机,积极开展系列培训,做到练好内功强素质,为下阶段生产复苏打下扎实基础。

环境影响报告【篇5】

为全面了解我县金融部门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推进“强工兴城”战略,根据县委安排,5月7日—9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我县提高银行存贷比、破解融资难,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及县发改委、工信委、财政局、工业园管委会和驻县各金融机构有关情况汇报,到民辉化工、山谷泉酒业、凯达服装、森源电子等园区企业进行了走访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分别为553896万元、718423万元、849356万元,分别增长26.49%、26.67%、18.24%;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0080万元、377253万元、456952万元,分别增长33.75%、34.45%、22.97%,其中20贷款余额比20净增186872万元;三年存贷比分别为48.76%、52.51%、53.80%,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均低于全省、全市平均存贷比水平。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22732万元,增幅为7.95%;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4988万元,比年初增加18036万元,增幅为3.80%,贷款增加额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39300万元,增长率全市排名第10位,比第1位湖口县低8.51个百分点;存贷比为51.48%,全市排名第8位,比第1位德安县低12.8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0.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2.56个百分点;增量存贷比为24.58%,全市排名第10位,低于去年同期18.9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4.21百分点,低于全省25.87个百分点(见附表1、附表2)。

多年来,我县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有关政策,积极服务我县“强工兴城”战略,不断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年以来,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 78亿元,其中,2009—年分别累放贷款21.8亿元、27.9亿元、28.3亿元。从增量看,“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增长较快。

从存贷比情况看,除农发行属政策性银行,存款业务少、存贷比高,没有可比性外,其他8家金融机构2009—2011年三年平均存贷比较高的是建设银行、信用联社、九银村镇银行和九江银行,建设银行三年平均贷存比为62.57%,信用联社为60.27%,九银村镇银行为60.12%;存贷比逐年增加的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邮政储蓄银行;信贷规模较大的是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011年贷款余额均突破5亿元。从贷款规模增量上看,信用联社的增量最大,从2009年的6.3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0.59亿元,增加4.23亿元;其次是农业发展银行,从2009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5.75亿元,增加3.25亿元(见附表5)。

从贷款投向结构看,截止203月末,全县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74988万元,其中:公共投资(重点项目)类贷款98959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0.83%,主要分布在农业发展银行33300万元、九江银行22965万元、农业银行19000万元、建设银行11024万元;企业类贷款70574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4.86%,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房地产类贷款642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3.52%,主要分布在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全部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支农惠农类贷款15496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32.62%,分布在信用联社和农业银行;其他类贷款86293万元,占投资总额的18.17%,主要分布在信用联社、九江银行、九银村镇银行(具体见附表3)。

近年来,为打造我县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了中小企业和农户评级

授信工作,并建立信用档案。目前,县信用联社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36800户和小微企业信用档案94户,已建立信贷档案并已核发贷款证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可凭本人身份证和贷款证到信用社柜台直接办理贷款手续;九江银行和九银村镇银行充分发挥灵活、快捷的优势,在风险可控、合规经营的前提下,新增授信客户3天内可将贷款发放到客户手中;县农行主动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信贷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我县金融机构在全县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增加信贷投放,促进全县经济赶超发展,县政府出台了《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奖励办法》,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存贷比例、新增贷款用于当地投放比例等制定奖励措施,在每年的“三干会”上,对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有突出贡献的金融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为加强信贷融资平台和信贷中介组织建设,2009年1月,根据省财政厅和县政府的协议,我县在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中投资认股500万元,省公司在我县设立分公司,即:江西省信用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修水县分公司。目前,该担保公司累计上报项目26个,上报金额9600万元,实际为我县企业担保贷款15笔,担保金额达6270万元。205月,由县财政出资又组建了县创业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已累计对125户企业进行了贷款担保调查,审批通过了59户企业贷款担保请求,发放了担保贷款2680万元。此外,由县工信委、县人民银行、县中小企业局、县工业园管委会等单位联合搭建信贷融资平台,每半年组织一次银企对接座谈会,加强银企对接。今年4月,在多方共同推动下,我县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暨“银园保”项目,对于缺少抵押物、缺少可供质押应收账款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先后成立了修水县南城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修水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四类平台公司。截止年4月30日,政府平台公司向本县银行贷款本金96200万元,余额83700万元。

环境影响报告【篇6】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三年七月 规划概要

1.1 规划编制背景

沁河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霍山南麓的二郎神沟,流经山西、河南两省,13532km2,其中山西境内12304km2,河南境内1228km2。

近年来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水资源需求旺盛,水资源短缺逐渐成为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用水效率不高;水污染形势严峻,水生态系统恶化;防洪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治理仍需加强;水电开发建设有待规范;流域综合管理有待加强。

为此,水利部2011年12月印发了《关于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前期项目任务书的批复》(水规计【2011】640号),同意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组织编制《沁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要充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等资料,补充收集整理分析有关基础资料,根据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研究流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相关控制指标及总体规划布局;提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配置方案以及保障流域城乡饮水安全的对策措施,分析论证沁河流域的可外调水量及调水规模;提出流域防洪工程布局和治理措施以及重点城镇防洪、山洪灾害防治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目标以及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水量与过程需求,提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对策措施,开展重点饮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调查评价工作并提出保护措施;提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和监督措施等管理要求;开展水能开发以及其它专业规划;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开展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水资源变化影响专题研究等。

1.2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简介

1.2.1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评价范围为沁河流域,包括山西、河南两省16个县(区),流域面积13532km2。其中山西省为12304 km2;河南省为1228km2。根据本次规划范围、任务、目标与内容 1

等情况,结合流域环境现状调查与监测,以及环境影响识别结果,综合分析确定主要环境因素评价范围。

规划的现状水平年为2010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1.2.2 规划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规划任务

根据流域自然资源特点、战略地位、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沁河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家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的控制要求,加大节水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环境质量;严格水能资源开发和水电梯级运行管理,改善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能力,确保干支流防洪安全;加强水土流失区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完善非工程措施,提高流域综合管理能力。综合考虑各河段资源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明确沁河干支流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主要任务。

(2)规划目标

1)近期(2020年)目标

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保障城镇供水安全;稳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大现有灌区的节水力度,灌溉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54提高到0.6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现状的70%左右提高到85%;通过张峰水库供水工程和河口村水库建设,使沁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一定缓解。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9%,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体系;沁河流域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基本保障,水生态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沁河下游防洪工程达到设计标准、基本消除工程隐患;上中游河段城市、县城及重要企业和工业园区河段防洪工程达到设防标准,防洪能力明显提高。初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60%以上,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步建立水土流失监测和评价体系。

2)远期(2030年)目标

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根据流域水资源需求,进一步挖掘供水潜力,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5%以上,建立完善的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体系;主要断面的生态流量及水电站下泄流量得到保障,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得到保护,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改善;继续开展干支流防洪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工程建设,流域防洪问题基本解决;流域

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初步治理度达到75%以上,建设完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体系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生态环境和生活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2.3 总体布局

水资源开发利用,一是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二是要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三是多渠道开源,增加供水能力。水资源保护以恢复流域水域功能、保障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严格论证和限制审批入河排污口,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和入河,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水生态保护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严格水电开发建设和运行管理,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证河流生态环境流量和水流连续性,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沁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基本思路是:干流中上游及支流防洪以城镇河段为治理重点,确保城镇河段防洪安全;沁河下游要根据黄河下游防洪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现有防洪工程体系,通过修建河口村水库及堤防加固、险工建设,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山洪灾害防治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沁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是:防治结合、保护优先、强化治理、加强监督。根据减少入河泥沙、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沁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是:加强监督管理,有序适度开发,对于1998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颁布后建设且未取得环评审批文件水电站,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整顿,补充有关手续,对于新规划的梯级电站,必须先到相关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得到批复许可后方可行进开发建设。沁河流域综合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管理能力。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进一步明确事权划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监督监测和信息发布能力;完善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提高管理和科技支撑能力。

1.2.4 规划内容

1.2.4.1 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强化节水等有关措施,在保证河流低限生态需水要求的前提下,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节水规划

规划在沁河流域全面推行节水措施,建设节水型社会。农业节水以灌区为重点,调整种植结构、加强灌区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农业;工业节水方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植低耗水、低耗能和高产出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工业;城镇生活节水方面,降低城镇供水管网漏失率,全面推广节水器具,有效减少生活用水量。采取各类节水措施后,现有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将由现状的0.54逐步提高到2030年的0.65,2020年可节水量为1.04亿m3,2030年可节水量为1.47亿m3。

(2)水资源配置方案

在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配置框架下,统筹考虑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对水资源的需水要求,统一配置多种水源、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积极开发利用非常规水源。

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时,要考虑河道内用水需求,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在沁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干支流主要断面如飞岭、润城、五龙口、武陟都要保证一定的流量和水量,并提出主要断面的水量控制指标。

为满足沁河流域以及周边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要求,续建和新建一批水库以及引沁入汾和一些小型的引水工程。张峰水库总库容3.92亿m3,水库多年平均供水量2.05亿m3;河口村水库修建后,能比较充分地调节和利用沁河水资源,可以向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12828万m3,供水流量4.2m3/s。

为维护地下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需保证地下水采补平衡。2020年、2030年水平沁河流域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均为3.97亿m3。

2020年、2030年水平流域矿井水与中水回用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分别为1.33亿m3、2.09亿m3。

(3)引沁入汾调水工程

临汾市作为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水资源奇缺,唯一可解决的途径是引沁入汾调水,工程规划在沁河干流上修建马连圪塔水库作为引水枢纽,经隧洞引水至汾河流域的临汾地区。根据1956年~200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87亿m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m3以及河道内用水0.75亿m3后,引沁入汾工程多年平均最大可调水量为0.8亿m3。如果采用1980年~2010年近30年系列分析,马连疙瘩水库天然来水量1.15亿m3,扣除2030年水平水库上游地区用水0.32亿m3以及引沁入汾调水0.59亿m3后,河道内剩余水量仅0.24亿m3,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综合以上分析,本次规划引沁入汾工程调水量暂维持一期和川输

水(马房沟提水)工程0.59亿m3的调水规模。

(4)城乡饮水安全

沁河流域共在沁河干流、丹河、梅河、杏河、获泽河等沿岸分布有城镇饮用水水源地18个,其中重点水源地有11个,即郭壁泉、延河泉、下河泉、市区、巴公、北石店、高平、川起、五龙沟、成庄和望川水源地。流域重点水源地水质均能满足饮用水水质的要求,但城镇供水还存在很多问题,长期以来,晋城市工业生产和城镇生活用水一直是靠过量开采地下水来支撑,已在高平和晋城形成了两个隐伏岩溶地下水超采区。根据现状供水情况,2020年和2030年较现状需新增的供水量分别为1898.9万m3、2765.8万m3,大部分城镇需要改扩建或新建水源地,以满足新增供水要求。以现有水源地改扩建为主进行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建设。张峰水库续建完成后,通过向泽州盆地供水,调整当地水源结构,对于晋城市区、高平市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域,采取限采和封井等措施,逐步缓解地下水超采情况。

1.2.4.2 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

目前沁河下游及其支流丹河和老蟒河水污染严重,随着沁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水土、水电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流域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形势将日趋严峻。加强沁河流域尤其是晋城等重点城镇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河总量,强化水资源保护监测和监督管理,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是维护和保障沁河流域及相关区域乃至黄河流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任务。(1)规划年水质目标

2020年,沁河干流孔家坡以上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保证孔家坡至周家沟(即沁河沁源安泽保留区)实现Ⅱ类水质目标,周家沟至拴驴泉坝址段继续维持现状Ⅲ类、Ⅳ类水质,保证拴驴泉坝址至五龙口水文站的沁河河南自然保护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五龙口至沁阳县北孔的沁河济源、沁阳农业用水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沁阳县北孔以下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逐步恢复水域功能。丹河寺庄镇以上的源头区域继续维持现状Ⅱ类水质,丹河泽州缓冲区和丹河博爱饮用水源区继续维持现状Ⅱ类、Ⅲ类水质,保证丹河泽州缓冲区实现Ⅲ类水质目标,玉王庙至入沁河口的丹河博爱、沁阳过渡区实现Ⅳ类水质目标,丹河晋城开发利用区和丹河焦作开发利用区的其它河段消除劣Ⅴ类水质。老蟒河基本消除劣Ⅴ类水质。

2030年,沁河干流、丹河、老蟒河全部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2)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

为实现流域水功能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水域纳污“红线”控制制度,以流域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为约束条件,近期流域主要污染物COD入河量控制在8613.3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532.2t以内;远期全流域COD入河量控制在6731.5t以内,氨氮入河量控制在382.5t以内。

(3)水资源保护的对策措施

根据沁河流域特点和实际情况,沁河干流张峰水库以上及其他重要支流源头区以保护为主,继续加强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等水资源保护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保障流域上游持续稳定来水水质良好。沁河干流河南武陟段、支流丹河山西晋城段及河南焦作段,由于受特殊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水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其水环境承载力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匹配,入河污染物总量的控制压力越来越大,解决其污染超载问题的任务十分艰巨。规划重点对以上河段实施最严格的流域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国家污染源达标排放等控制原则,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实施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措施,基本实现河流水功能区水质目标的要求。(4)水生生态保护的对策措施

沁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总体格局以河流生物栖息地保护、河流廊道水流连续性保护为重点,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度,保障重要河段生态需水,维持河道基本生态功能,加强重要水功能区管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沁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生态保障。

沁河流域孔家坡以上河段属于源头水源涵养保护区,保持河流自然状态,禁止水电开发;孔家坡至张峰水库河段,以特有土著鱼类栖息地保护为主,严格限制小水电开发,保证河道生态需水;张峰水库至省界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保持水流连续性及河流连通性,维持河流底限生态健康;省界至入黄口河段,以河流基本生态功能保护为主,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持水流连续性,保证入黄生态水量。

1.2.4.3 防洪规划

防洪工程对保障沁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比工程建设还相对滞后,且随着工农业发展、城市建设、城镇化推进,对防洪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要重点做好城市河段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干支流河段防洪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防治。

(1)沁河下游河段:对堤防高度或堤顶宽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堤段长度共计75.274km进行加高帮宽;安排加固堤防长度为87.974km;安排进行堤防堤顶道路建设,共建设堤顶道路长143.746km,其中新建138.406km,改建5.340km,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共安排16条防汛道路建设,长80km,考虑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及近年来实际使用情况,远期考虑全部翻修一遍;对现状丹河回水堤长2.01km安排加高帮宽;规划安排险工改建34处,总坝垛(护岸)430道(段),其中坝垛251道,护岸179段;对4段不利河势处堤防安排工程防护,共安排险工续建5处,工程长度3023m,共计坝垛44道,其中坝3道,垛18道,护岸23段。

(2)干流上中游河段:规划安排防洪河段全长128.84km,其中重点防护区河段长12.47km,一般防护区河段长116.37km。规划安排护岸工程178.48km、堤防15.16km。重点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县城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1.56km,可利用高岸及不需安排防洪工程长度1.46km,规划护岸工程长10.23km,规划堤防工程长2.25km;一般防护区河段主要分布在沁源、安泽非县城河段以及沁水、阳城、泽州、及济源段,现状堤防及护岸长26.47km,规划护岸工程168.25km,规划堤防工程12.91km。

(3)规划共安排治理重要支流防洪河段长度305.16km(其中列入《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的治理河段长度为88.6km)。规划安排清淤疏浚179.28km,安排防洪工程长度为384.43km,以护岸形式为主,局部堤防与护岸相结合,其中护岸、堤防工程分别长272.55km、111.88km。

1.2.4.4 水土保持规划

(1)规划总体布局

北方土石山区(北方山地丘陵区),区内植物资源丰富,是该地区重要的水源地,但地表土石复杂,坡陡沟深,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加强预防保护工作,同时改造坡耕地,发展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人口稀少地区实施封禁;同时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西北黄土高原区,该区水资源相对短缺,林草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是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坡耕地综合整治和淤地坝建设力度,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规划措施

规划措施主要包括淤地坝工程、小型蓄水保土工程、基本农田建设、林草建设、退

耕还林还草、生态修复等。根据典型小流域设计、关键治理措施及优化治理模式进行各项措施配置。近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1km2,其中山西省1659km2,河南省112km2;安排骨干坝20座、中小型淤地坝141座,小型水保工程13317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2080hm2,人工造林59956hm2,人工种草3920hm2;封禁81147hm2,管护55336hm2。远期(2021年~2030年)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500km2,其中山西省1414km2,河南省87km2;安排骨干坝23座、中小型淤地坝150座,小型水保工程8878座(处、眼、个);安排建设基本农田38917hm2,人工造林54389hm2,人工种草2613hm2;封禁54098hm2,管护36891hm2。

1.2.4.5 水电梯级开发规划

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落差相对集中,但水量相对较小,适于建设中小型水电站。截止2010年底,沁河干流和支流丹河已建、在建电站44座,总装机容量153.96MW,年发电量7.23亿kW·h,为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但目前水电开发和运行还缺乏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流域水生生态环境和工农业供水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规范水电开发建设,实现梯级统一运行管理,协调发电与供水、环境之间的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本次规划复核,在沁河干流及支流丹河上共布置水电站52座,总装机容量168.1MW,其中沁河干流37座,装机容量143.67MW;丹河干流15座,装机容量24.43MW。

1.2.4.6 综合管理规划

规划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进行规划实施和修编的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防汛抗旱、河道与水工程管理、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综合管理。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内容

2.1 规划协调性分析

规划编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黄河水量调度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规划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工程布局等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规划》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为统领,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精神,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制度”原则,把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本规划中。符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主要劲射,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也协调一致。

沁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主要内容与治黄的总体思路和黄河流域有关规划协调一致。《规划》的相关内容与山西省、河南省有关规划是协调一致的。

综上所述,《规划》的内容与国家的定位及地方的发展思路一致,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满足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划关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的要求,因此本规划与相关规划是协调的。

2.2 环境影响分析

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规划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实施后,流域地表水供水量增加,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提高。河道内河川径流量将相应减少,但都大于各断面计算的生态需水量。

2.2.2 水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制定的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方案实施后,2020年除沁河沁阳武陟过渡区、沁河武陟农业用水区、丹河高平过渡区、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15个水功能区均实现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79%;2030年沁河流域除老漭河武陟过渡区外,其他水功能区均实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95%以上,地表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整体改善。

2.2.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在总体目标、布局及具体内容中贯彻了生态保护的理念,且提出了水资源优化

配置方案、生态保护及水土保持措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措施等,为改善流域陆生生态环境、保障重要断面的生态环境水量、促进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规划实施后,流域生态系统得到修复和改善,但对局部河段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非工程措施给予减缓、减免及保护。

(1)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水库工程淹没及防洪、灌溉、水源等工程永久、临时占压以及工程施工的扰动。植被类型以落叶灌丛和草灌丛为主,无珍稀植物分布。且这种扰动或者破坏是暂时的,工程施工完成后对植被破坏区域采取一定的植被恢复措施后,可弥补施工所造成的生物量损失,使工程对当地植被的影响减至最小。总体上,规划对陆生植物多样性影响很小。

沁河流域内分布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钱豹、原麝、林麝3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猕猴、石貂、青鼬、斑羚4种,但由于其主要栖息于原始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规划的各类工程措施都不涉及,所以规划对流域内的重点保护动物影响有限。

(2)水生生态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按照水资源配置方案,可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省界及入黄主要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河道内用水分别达到4.36亿m3和5.65亿m3;沁河流域多年平均入黄占流域地表资源量的42.2%,保证了沁河干流不断流,可大大改善河道内生态水量不足的局面。沁河主要断面生态水量基本保障,水流连续性及河流廊道连通性基本保证,土著特有鱼类栖息地得到基本改善,初步建立沁河流域水生态监测、保护及管理体系,基本遏制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恶化趋势,沁河水生态状况逐步得到改善。

2.2.4 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规划实施后,将从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方面大力实施节水改造,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缓解流域缺水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流域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并将全面提高沁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在促进了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2.5 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

(1)对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影响

本次规划的沁河干流的化城水电站,以及丹河干流的三横山、杨庄河3座水电站位于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存在一定冲突,电站建设应注重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研究,分析电站建设对保护区的影响,并提出相应避让和减缓措施。

(2)对沁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

本次规划的马连疙瘩水库处于沁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实验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农业部发布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存在一定冲突,水库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编制建设项目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并将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另外,本次规划在沁河干流安泽段规划堤防工程4.11km和护岸工程53.34km,规划防洪工程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栖息环境造成一定扰动,防洪工程建成后,高度人工化的河流将造成河流水文情势发生一定改变,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此河段鱼类的栖息和繁殖。

2.3 环境保护措施

2.3.1 环境管理措施

(1)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制度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建设项目,在可研阶段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保护管理的规定进行各单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将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

(2)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环境管理,监督环保设施的落实,以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

(3)加强和完善沁河流域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和监测网站的建设,建立水质监测站,提高水质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水资源调度工作要参考水质监测结果;建立运行期生态监测制度,对区域地下水位、植被长势、分布、数量定期进行监测。

(4)在规划方案运行期间,要重视环境管理,及时发现运行中的环境问题,并根据运行期间的各种环境监测结果,分析工程运行期间对环境的影响,酌情采取相应措施减免不利影响。

2.3.2 水环境保护措施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规划中,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根据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制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提出了“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以老蟒河为试点,建立重要支流口及排污口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加强源头区水源涵养,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与控制、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工业污水治理水平、优化流域水利工程布局和运行方式,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量、提高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能力和回用率、加强特征污染物的污染防治监控能力建设”的水资源保护对策建议。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中,针对城镇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措施,划分了水源地11个保护区,提出了隔离防护、湖库型水源地保护工程、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并提出了加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强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监督管理等管理措施。

根据2010年沁河流域水质监测资料,沁河流域超过半数以上的水功能区水质超标,沁河河南武陟段和丹河山西晋城段以40%左右的纳污能力承载了全流域约75%左右的入河污染物,是流域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段。晋城市、焦作市排污分别占到50%、40%是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控制的重点区域。建议山西省省和河南省有关部门根据水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要求,进一步提高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力度,加快沁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修编和制定,确保水功能区区划水质目标如期实现。具体保护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统筹协调流域和区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

统筹协调黄河、沁河水资源保护,按照《黄河干流水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意见》的要求,及本次规划制定的沁河流域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意见,严格控制入黄污染物总量,保证沁河入黄水质实现Ⅳ类水质目标,减轻沁河对黄河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影响。建立以流域机构、山西和河南水利及环保部门相结合的联合治污机制,建立以流域为依托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信息交流、重大问题会商制度,加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置的沟通与协作机制的建设。

(2)以老蟒河为试点,建立重要支流口及排污口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

以老蟒河为试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采用叠水曝气、生物降解等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设置厌氧生物滤池、跌水堰、表流湿地、拦污控制堰、河道护 12

砌和水生植物生态系统等设施,综合利用物理、化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多重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深度去除。并将其成功经验推广至整个沁河流域,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污染严重的企业排放口等典型排污口末端,在保障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工程体系,对排污口入河前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和再生利用,进一步削减入河污染负荷。

(3)以工业园区为重点,提高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工业污水治理水平

以农业面源为重点,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和控制。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示范和推广,根据水域纳污能力和水生态功能要求,严格新兴工业园区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对入河排污量已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新建园区必须配套建设集中处理设施,已有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设施设备,提高园区集中处理规模和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废水回用技术促进能源化工基地污水深度处理,加大节水力度、降低污水排放,加强园区企业排水监督,确保集中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控制工业园区建设规模,严格环保准入制度,严格审核进入园区的煤化工等其他企业。工业园区内建设项目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其入河排污口设施建成并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黄河水利委员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优化流域水利工程布局和运行方式,保障沁河干流自净用水量

流域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应在妥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过程中要统一规划,加强监管,严格执行《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优化流域干支流水利工程统一调度,严格监督张峰等水库发电下泄流量,保障流域干支流河道的自净水量,其中沁河干流润城和武陟断面多年平均下泄水量分别不低于6.59亿m3和5.65亿m3,重点加强枯水期、应急期等特殊时期的水量调度,维持河流一定的自净能力,保证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需求。

(5)提高流域城镇生活污水有效处理能力和回用率

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及污水厂稳定运行水平,进一步加大流域重点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现有污水处理厂扩能升级改造,完善除磷脱氮工艺。加大配套管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雨污分流制管网建设。规划年,在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规模基础上,高平、泽州等地需新增污水处理规模。

(6)加强特征污染物的污染防治监控能力建设

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制度,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逐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限制涉重金属项目;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实施污染源综合防治;加强重金属监管能力建设,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

(7)实施沁河流域地下水保护和修复工程

从源头上对流域地下水开采实施动态监测和严格控制,针对位于沁河流域地下水集中式饮用水源补给径流区地下水环境风险较大的重点污染源,要求每个污染源地下水背景区至少布置一个监测井和下游区至少布置三个监测井。水利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定期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强监督性监测,并规范、引导、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地下水环境监测。另外要严格控制地下水过渡开采,进一步严格审批打井许可,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沁河、丹河等支流水质,减少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防范采煤采矿等活动污染地下水。对地下水漏斗区采取灌溉回渗、河渠、沟塘等进行地下水人工补给修复工程。

2.3.3 生态影响保护与恢复措施

(1)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进一步优化工程线路及布置,最大程度的减少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加强工程建设期的施工管理,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对植被的破坏;临时占地应保留表层土,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加强对水源涵养区的保护与管理,严格保护具有重要水源涵养功能的自然植被,严格管理水资源的调配,杜绝生产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现象发生,在流域内加强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流域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减少对生态植被的破坏。

认真做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加强施工人员及流域居民对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杜绝偷伐活动和偷猎活动;严格执行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有关条列,严格管理与执法,禁止人为滥捕乱杀野生动物;保护现有植被,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增强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国家和山西、河南省规定的珍稀动物的保护,严禁非法猎捕珍稀鸟类及益鸟,规划实施工程建设应避开候鸟的聚集时间,减轻对保护鸟类的影响。

(2)水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条例规定,维护和改善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增殖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破坏国家重点保护的和地方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水域、场所和生存条件。

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将河道内生态用水纳入水资源配置指标,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超指标用水,严格控制地下水超采,严格水电站运行管理,实行水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制度。严格沁河干流小水电站开发、建设。管理与审批,维持河流基本生态功能。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在划定的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应禁止水电梯级开发。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由于水电运行过程中基本无污染,可以适当进行水电梯级开发。开发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工作,将环境保护纳入规划、审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等全过程。最大限度的减少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对位于以上区域的已建小水电站,其运行管理必须满足水生生态保护要求,运行期满后,原则上不再复建。同时,从国家生态保护定位和开发管制原则及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角度,开展小水电站开发的环境影响后评价,系统评估梯级小水电站开发短期直接和长期累积影响及其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国际清洁发展机制及国家清洁能源相关政策及规定,系统论证其存在合理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沁河流域综合规划全面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落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家宏观政策,综合考虑各河段的自然环境特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治理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各河段治理开发与保护任务、规划总体布局和规划目标及水资源管理的控制性指标,规范了经济社会对资源环境的开发活动,最大程度避免了流域治理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促进流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规划方案实施后,将有利于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缓解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有利于遏制水质恶化趋势、促进沁河干支流水质达到水功能区目标,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供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快速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流域的防洪能力,大幅度减免洪水灾害;有利于提高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涵养水源,减轻流域水土流失,促使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发生逆转,向良性循环发展,为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规划的部分工程将在施工期和运行期将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在建设项目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进一步论证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编制相应的环境评价专题报告,提出项目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

措施,将项目实施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对重要和敏感性的环境问题,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应进行专题评价。

环境影响报告【篇7】

关键词:南澳大桥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经济效益

1.调研背景

南澳——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地理位置重要。岛上环境优美,植被茂密。岛中的省级候鸟保护区被誉为“国际候鸟天堂”,有国家保护鸟类130多种。同时也是全国首个4a级海岛生态旅游区,是旅游度假的圣地。目前仍以海洋渔业为主要产业。该县拥有海域4,600平方公里,海洋捕捞业发达,为全国水产百强县。

然而当地的交通却极其不便[1],乘坐轮渡是居民和游客进出海岛的唯一途径,这使海岛以上的种种优势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来,直接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进一步提高。建桥已经成为了南澳几代人的夙愿。身处一个长期孤悬海外的南澳岛,很多人都希望能多与外界的环境接触,利用本地的资源,发展本地的经济。

而就在今年,也就是xx年1月20日,新的南澳跨海大桥开工建设。它的修建让世人瞩目。南澳大桥的再次修建,给了南澳人带来了曙光。几代人的梦想即将实现。很多专家也认为:南澳大桥一旦建成,南澳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港湾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海岛的特有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将价值倍增,带来极大的市场效益和投资效应,形成新的投资热潮;南澳特色产业将步入发展快车道;南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将吸引更多游客进岛观光旅游。同时,建设南澳大桥,将与汕头市东部城市经济新津片区的建设形成呼应,使汕头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提高海岛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效地拓展汕头城市发展空间,加快推进深水港口建设,有利于发挥汕头对台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圈,加快对台航运、贸易发展。建成大桥之后的效益是可观的[2]。

但是,并不是专家认为好的东西就都是正确的。毕竟,大桥的修建刚刚起步,理想中所能带来的效益还未看到。真正修建后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有了大桥,投资者是否就会来,旅游者是否会摩肩接踵,海产品是否就能风销大陆,人口是否就会回流?最重要的是,也许会有难以想象的环境压力:南澳人所赖以生存的、能够吸引外界的生态环境,是否会遭到破坏?对水质、海潮、红树林、海洋生物等会不会是灭顶之灾?

因此,我们将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走访居民等方式对南澳大桥的修建及其预期效果收集相关的意见、感想。

2.南澳大桥兴建进程

XX年1月,南澳大桥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两年多来,南澳大桥各项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具备开工条件。今年l月16日,省交通厅正式批准南澳大桥建设项目施工许可。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2亿元,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围,与省道5336线(莱美路)相接、跨海,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入环岛公路,全长11.08公里,其中桥梁长9341米,主桥宽14.4米,引桥宽12米,是目前全省最长的跨海大桥[3]。

据汕头声屏网报道,南澳大桥建设节节推进,目前南澳大桥工程海上的围堰筑岛已完成6个,海上桥梁桩基础施工正式启动。在南澳大桥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繁忙的海上作业。目前,第一、二、四合同段的施工同时进行,第三合同段进场施工准备也已基本完成,在邀请招标核备、公示后即可全面开工建设。迄今为止,第一施工合同段路基清表工作已完成,软基处理施工项目进展顺利。第二施工合同段海上搭建的栈桥已有900米,会车平台3个。第四合同段钢管桩加工制作累计完成86根。

南澳大桥开工建设,标志着海岛父老乡亲多年来的追梦之路即将实现。南澳大桥开工建设,与汕头正在启动的东部城市经济带开发建设连成一体,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成城市东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将进一步推动汕头与台湾的经济贸易合作和文化交流[4],激活南澳的港口岸线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和历史文物资源,大大改善南澳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必将有力地推动汕头新一轮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促进南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xx年7月我们“盛世华诞传神州,科学发展焕新风,情拥青春献南澳,共建和谐生态岛”华南师范大学化环团委赴汕头南澳暑期三下乡服务队为了了解南澳岛人民对南澳大桥建设效益与环境影响情况的认识与看法而进行了这次调研。

3.1概况

本次调研的人群对象是南澳岛本地居民与南澳第三中学的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20份。另外,我们还在进行其他调研时,沿途进行采访,将采访得到信息填入问卷。合计发出问卷220份,回收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78份,问卷回收率为81.8%,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这次调查的市民部分采取在人流集中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汕头市南澳县后宅镇镇中心主要街道进行。此外,还采取让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部分的调查则采取在南澳第三中学随机调查的方式。本次的调查活动得到了绝大部分居民的支持,因而开展的较为顺利。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

在受调查的人群中,男性有76人,占42.7%,女性有102人,占57.3%。接受调查的人群分布在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16—55岁年龄段。他们中大多是高中生、渔民,公务员、个体户、军人等为少数。接受调查的人大多对南澳大桥的建造历史比较了解,同时对大桥再次开工有各自明显的想法。此次调查对象的选取是随机的,当统计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男女比例、年龄段以及受教育程度等皆分布均匀,而有经历过大桥建造历史,对大桥再次开工建设比较关心,同时在将来生活受大桥影响较大的人群作为被调查的主体,也合乎本次调研的初衷,所以此次调研的数据可信度较高。通过向当地居民和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有73%的居民对大桥抱着强烈的希望。南澳大桥的建设虽然在20世纪两次开工,两次停工,但是大多数南澳人民依然对这座大桥满怀希望,始终相信这座能给南澳带来各种机遇的大桥终会建成。抱着观望态度的人不过少数,心灰意冷的人就更少了。

而当我们问到对这次大桥再次开工的态度时,绝大多数人表现了他们相当激动的心情。从数据图中我们可以看到,90%以上的居民是表示支持的,其中有大约四分之三的人是相当支持的。态度模棱两可的人较少,只占7.87%,他们都表示支持建桥,同时比较担心大桥能否真的建成,害怕一场空。反对的人极少,只有1%,他们认为既然前两次都建不起来,这次大桥照样建不成,他们的想法比较极端。

对于南澳大桥建成所带来的效益,居民们有不同的关注。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南澳人民认为旅游业所获得利益最大,选择率达到60%以上。南澳岛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环境,每年都吸引了许多汕头大陆居民到南澳岛来观光,相信大桥建成后,来澳人数将大大上升,旅游收入也将提升。居第二位的是南澳的海产品出口。若能建成大桥,海产品外销将上升一个数量档次,增加当地人的收入。吸引外来投资、加强与汕头联系、发挥深水港优势这几个项目也都是南澳人所关注的。说明南澳人民都很关心南澳岛的发展前景,都对南澳大桥的将来充满憧憬。

3.2环境问题分析——南澳大桥是否会造成环境隐患?

3.2.1居民对大桥是否会带来隐患的态度

通过调查可知,南澳居民对大桥的建成是否带来不良影响这个问题还是抱着比较辩证的态度,有近80%的人认为会带来隐患,他们都意识到有利必有弊。也有部分居民对大桥的不良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占21%。

3.2.2居民所关注的不良影响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南澳人民所重视的不良影响。最为重视的是当地治安问题,占60.67%。当地的治安良好,几乎没有重大犯罪事件。接受调查的群众普遍认为南澳零犯罪的主要原因是交通,南澳岛四面环海,唯一的出入口就是南澳渡口,形成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势,人们只能通过搭渡船来回于大陆与本岛。再加上轮渡有严格的时间规律,使得潜逃更为困难,所以一旦有人犯罪只要堵住渡口就能把犯人困在岛上,极大地缩小了搜索犯人的范围,犯人几乎无处可逃。所以基本不会在南澳岛上犯案。然而大桥一旦建成,与大陆来往方便,岛上旅游、渔业、地理等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凸显,可能导致大批人流涌入南澳岛。人口流动大,治安将承受很大的压力,难以管理。同时南澳大桥也为犯人提供了方便的潜逃途径。其次南澳人民重视的不良影响便是环境压力,很多人都很担心大桥建成后,人口增加会增加环境的承受压力,一些工厂的进驻可能带来环境污染,使得千百年来南澳人精心呵护引以为豪的生态环境毁于一旦。

3.2.3居民所关心的环境威胁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南澳人民所担忧的环境问题。空气污染是居民们最担忧的问题,高达70.79%。他们认为观光人数增多的同时,车辆也会相应增加,这些车辆排放的废气必将随之而来,南澳岛优良的新鲜空气必将遭受严重破坏,他们忧心忡忡,担心大城市里的乌烟瘴气会在这里出现。其次的是担心海水污染和对海产业的影响。南澳人千百年来就是靠海吃海,若污染了附近的海水,可能导致海产品的质量大大降低,有些生物甚至灭绝,那他们的生计必将遭受极大的影响。同时,红树林的生态环境与附近海潮的流向也是南澳人们所重视的问题。

3.2.4居民对大桥建成后利弊衡量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南澳人民对大桥建设预期效果还是比较理智的,超过90%的人认为有利有弊,其中超过半数的人表示利大于弊,他们认为只要适当控制和保护,大桥建成后南澳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有34%的人表示利弊兼有并重,认为大桥的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南澳发展的同时,还需下大力气在治安、环保等方面。总体上人们还是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4.走访居民

在获得调查问卷的同时,我们还对某些居民进行进一步的采访,以获得更加详细的解答,补充了问卷调查的不足,也解决了我们对有关问题的疑惑。

我们分析调查问卷后发现,有些居民相信建桥后会带动经济发展也不担心建桥后的不利影响,但是他们却不期望再建桥这一奇怪的现象。我们对他们中的部分进行了采访,发现这重要是由于以前建桥失败造成的。

南澳大桥的兴建并不始于今年,早在1995年2月,南澳跨海大桥建设项目便开工建设,时设计的大桥总长12.6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但投资方花了1.76亿完成了项目钻探、设计等前期工作以及13个桥墩、台基桩的建设后,在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之后,投资方无力承担跨海大桥建设,1997年1月全面停工。十几年来,这些桥墩一直浸泡在海水中,无人问津[5]。

这件事深深地打击了满怀希望的南澳人们,使得部分人们对南澳的兴建已经失去信心。对那一代的人们来说,这次南澳大桥的兴建不仅关系到他们多年夙愿能否实现,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政府的信心。

5.结论与建议

经过这次调研,容易发现南澳大桥的兴建无疑标志着制约南澳发展的瓶颈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6],对于改善南澳人民和驻岛官兵的生产生活、交通条件,将发挥重大作用。建设南澳大桥,是拓展城市未来发展空间,实现南澳跨越式发展内在要求。南澳大桥一旦建成,最直接的效益就是制约南澳产业发展的交通问题迎刃而解,南澳的区位优势尤其是港湾优势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海岛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将价值倍增,带来极大的市场效益和投资效应。然而,南澳大桥的效益远不止这些。建设南澳大桥,将与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片区的建设遥相呼应,提高海岛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促进汕头、南澳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有效地拓展汕头城市发展空间。而且,随着大桥建成,南澳深水港口建设也将水到渠成,使汕头对台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7]。

经过这次调研,我们惊喜地发现:南澳岛虽然相对封闭、信息比较屏蔽,岛上的居民思想并不落后,他们对家园的发展很是关心,非常重视南澳的未来。对这座致富大桥,南澳人在它身上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同时人们也有自己的想法,的想法和建议,我们对这些想法和建议进行收集,并进行探讨,总结成以下几个建议,希望能使得这座大桥更好的为南澳服务:

5.1就是希望政府及其各相关部门一定落实有关南澳大桥建设的具体措施,将各处资金、建造队伍、施工材料等落到实处,早日将大桥建成,以圆人们的大桥梦。这是他们最迫切的想法。

5.2大桥的兴建的同时,希望通过过海水管的架设,从根本上解决岛上淡水紧缺的问题。也从根本上解决南澳岛与大陆交通的瓶颈问题

5.3促进南澳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希望政府部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使更多外来投资者落户南澳,带动当地以及周边投资环境。

5.4建设桥梁的同时,也要考虑南澳的自然环境,在台风、海洋、水文、地质灾害、环境、气象、抗震、防撞等方面详加考虑,使两岸畅通无阻。

5.5由于南澳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岛上有全国惟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澳东南角的乌屿候鸟自然保护区,正处于亚洲鸟类南迁北徙的海上通道,有130种鸟类集聚、繁殖,每年达10万只以上,有“国际鸟类的天堂”之称。海岛上的生物资源多样。推进大桥建设应与保持海岛资源环境的整体协调进行全面综合考虑[8]。

5.6大桥建成后,其旅游优势及地理优势将充分发挥出来,可能给岛上带来激增的人流,可能给当地的治安造成压力。加强治安建设,增设治安点,有助于处理当地人流过大带来的种种问题。

5.7稳定物价。旅游业的发展可能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可能使得旅游区的物价过高,当地政府应该及时调整物价,避免影响普通居民的正常生活。

6.参考文献

[1]泽贵.南澳大桥开工建设.广东交通,guangdongtraffic,编辑部邮箱xx年01期

[2]陈建武.南澳县:大桥架起腾飞之路.

[3]正新;少英;文珊.南澳跨海大桥设计方案通过评审.广东交通,guangdongtraffic,编辑部邮箱,XX年年04期

[4]侯隽.汕头南澳岛:腾跃中的粤东明珠.《中国经济周刊》,chinaeconomicweekly,编辑部邮箱xx年11期

[5]单日.南澳大桥开工建设.潮商,chaoshanbusinessman,编辑部邮箱xx年01期

[6]张志纯.旅游扶贫与南澳旅游经济发展.青年科学,youthscience,编辑部邮箱xx年07期

[7]蔡秀文.汕头南澳岛——天堂上的海岛.消费,consumption,编辑部邮箱xx年02期

[8]南澳大桥:助海岛腾飞潮商,chaoshanbusinessman,编辑部邮箱XX年年01期

7.致谢

本次关于“南澳大桥建设效益与环境影响情况”的调研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中学、南澳第三中学以及当地人民的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0974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项目技术报告(汇集11篇)
下一篇 : 2023一周学习计划范例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