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通常来说,只有付出才能有所收获,当我们完成一项任务阶段,不管是为了找出问题还是提高执行效率,报告都是必需的。想要撰写出优秀的报告,全面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一份出色的报告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帮助大家更透彻的理解并创造出最好的效果,我精心制作了这份名为“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的报告,希望能对您有所助益!

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篇1)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国内背景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的自信越来越强。在物质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道德观念滑坡、急功近利甚至见利忘义者日多、而忠孝鲜讲、仁义疏道、甚多亲情不易持久、珍贵友谊难以弥新、邻里常见淡薄、同事常存不信、孩童心难感恩、夫妻不少倏然反目、读书甚多只为谋生、求学常常就业至上,感叹经史子集,知之者甚少,琴棋书画,会通者不多,我们深知“少年强则国强”,“社会和谐匹夫有责”,切感经典教育意义之非凡。

赵朴初、 叶至善、 冰心、 曹禺、 启功、 张志公、 夏衍、 陈荒煤、 吴冷西等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用焦急而急迫的话语,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生存与消亡的关键时刻的警钟。《紧急呼吁》指出:

“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今天,长河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的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它也是千百年来我们国家在重大灾难中的坚强纽带;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措施,让这种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和民族罪人。

” 提出议案的这些老一代知识分子,“以风烛之年,未敢忘继承民族的文化”,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二)课题提出的国外背景

欧美国家已经开始反思现代教育的弊端,逐步恢复传统的阅读方式。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从《论语》中摘录的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就悬挂在联合国总部里,世界人民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教育读本。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曾预言:如果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篇2)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实验报告

德化县《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课题组陈其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益,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平台为目标,探索如何把合作学习引入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教与学的行为与策略的研究,是一种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20xx年秋季起,在我县的一中、五中、六中、八中、三班中学、龙门滩中学、盖德中学、阳山中学,我们进行了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活动。

一、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理论依据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把合作学习作为它的理论基础。

当代合作学习理论开创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约翰逊等人认为,合作就是在教学中采用小组的方式以使学生之间能协同努力,充分地发挥自身及其同伴的学习优势。杰克布斯等人则进一步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而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

合作学习互动观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它不仅是师生的双边互动,更突出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目标观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教学在认识、情感和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合作学习师生观倡导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合作学习形式观认为教学形式应以集体讲授为基础,以异质合作学习小组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主体性的统一。合作学习评价观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合作学习情境观倡导突出合作的主导地位,并把竞争与个人活动的价值纳入教学过程中,使它们兼容互补,相得益彰。

二、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目标

1、改变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合作学习成为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2、让学生学会合作,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态度。

3、探索提高合作学习效益的方法和途径。

三、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准备

①思想准备(教师的思想准备和学生的思想准备)

教师的思想准备。组织教师学习《国务院关于落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颁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王坦著的《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等有关合作学习的理论,以及报刊杂志上有关介绍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文章,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新理念,明确了进行合作学习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思想准备。因为学生同样受过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已习惯于静听式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前,对学生进行了必要的培训。让学生明白课堂将是一个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先学为前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之间、组际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共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而且是课堂的主人;不仅在课堂活动中获取知识、技能与方法,而且能不断领悟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存在的真谛,不断激活生命、确证生命、丰富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②组织准备

组建课题研究的领导组。成立了以县进修学校教研员为核心的研究领导组,确定几个较多政治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校的课题研究小组负责人,以便统一组织各校的课题研究活动。

组建学生的学习小组。根据合作学习形式观的要求,教师把每个教学班的同学组成若干个异质小组,每组通常由46人组成。各组成员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差异合理搭配,通常是好的一名,差的一名,中等的23人。各小组总体水平差不多,这就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局面。它为互助合作奠定基础,又为各小组间开展竞争创造了条件。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组内有明确的分工。首先确定组长一人,再由组长确定各成员在小组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如小组发言人、记录员和分配每个成员的具体任务。同时还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使他们能明确职责和懂得履行职责的基本方法。

四、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先学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原先那种先教后学的、他主的、被动的学法,提倡先学后教的自主的学法。为了让学生的先学更有成效,必须做好先学的指导。第一、教师用一定时间,给学生讲清教材的编写特点及自学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在自主先学中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大胆地个性化地去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并在解读与理解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二、由教师以教材每节或框题为单位,编写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20xx年秋季七年级进入课改,新教材的编写发生了根本新的变化,采用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在上课前几天发给学生,用来指导他们课前自学。导读提纲或预习思考题的编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其内容包括:一是写上本课的学习目标。二是编写一些能联系社会生活、时政热点的实际,有一定思维深度,有启发性、开放性、探究性,又有台阶性的思考题和具有能力迁移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自学时能沿着这个台阶,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三是设置一个疑问栏,让学生把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问、难题等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就是让学生按原先组织的学习小组围坐在一起,在小组长的组织和主持下,一起交流各自的自学情况,一起探索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包括教师在导读提纲中提出的问题)。

生生互动,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以言语为其主要表现形式的沟通与交流,即生生对话。

以生生对话为特征的小组讨论,它与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课前有效的自学是进行小组成员间交流对话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小组成员间的对话是学生自学的深化和质量的提升。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在参与中指导,并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展等情况,从而灵活地调整活动进程,小组讨论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情况进行点评。

3、班级交流、师生对话

班级交流,实际上是把生生间的交流与对话范围由学习小组内拓展到班级全体同学,同时教师也直接参与到对话中去,使课堂中的对话活动进入到生生对话与师生对话交织状态。

师生对话,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蕴含着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这种相互倾听和言说,是师生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交融,生命的对话。

班级交流、师生对话,是小组讨论的延伸和继续,是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和深化。这一活动由教师主持。活动内容有:第一,汇报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每节课轮流由2至3个小组的代表汇报。每个代表汇报后,允许同组其他同学补充。或就导读提纲中的某个问题,指定某小组的代表来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的同学也可以发表不同的意见,可以评判。第二、由小组代表把通过自学、小组讨论还弄不懂的问题,或他们感觉没有把握的、模糊不清的问题提出,让全班师生共同探讨。第三、教师可围绕着教学目标,运用多媒体或其他手段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作为师生对话的新话题,供师生进行深入的探究。第四、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可辩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从而加深对一些基本观点的全面深刻理解。

在进行这一环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叙说,注意针对学生叙说的内容适时追问,从而把问题的探究引向深入。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给予点评,或就讨论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但要注意以平等身份,商讨的口气。如:我认为,我的理解是,决不能作出简单的否定,也不要只作简单的好、很好、很棒之类的肯定,应简要说出肯定的理由。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教师首先是对话话题的确定者,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是进行有效对话的关键。其次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学生讨论、对话的伙伴。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和活动的包办者,更不能把本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多重的交流对话活动变为向学生单向灌输的一言堂。同时还应更是一个虔诚的倾听者。要尊重学生对问题的各种见解,耐心倾听他们的言说,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识,深化对问题的探究。再次,是活动的调控者,教师除积极地、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对话外,还应对整个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使讨论对话内容不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并能根据讨论对话进展情况,及时地引导转换话题,把握方向,使整个讨论、对话活动能沿着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步步深入。

4、倡导学生质疑提问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敢于质疑和提问,是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一项内容和目标。也是在课堂上开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一种表现形式。

有人尖锐地指出,唯一愚蠢的教学是只有老师提问而学生不问问题。因而,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只有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的状况,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倡导学生质疑提问,就是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鼓励学生,把凡是脑中受课本知识的触发而闪现出来的问题,或是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的实际所产生的不明白的问题,或是对教材的某些提法有疑问的,或是对教师的讲解、说法认为不对的和不理解的都可大胆地提出,让师生共同探讨或要求教师回答。

要让学生敢提问题、会提问题,一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开放学生自由探索的时空。二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放飞想象,敢向权威挑战,敢向老师发问。既要为解决无知而发问,更要为求得新知而发问。教师对学生提问题时,要以愉悦的心情耐心地倾听和及时地回应。三要教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让他们学着询问,学着质问,学着反问,既应对一切未知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要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引导学生善于联系实际提问题,不断提高问的水平。力争做到将不会提问题的学生教得会提问题。让学生既能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能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使思想政治课课堂充满问题。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教学实验中的小组讨论、生生互动,班级交流、师生对话、学生质疑、共同探究等教学活动的设置,创造了一个生生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的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尽情地张扬个性、表现自己、体验成功,分享着教育的欢乐,感受着自己生命的成长和生命的意义。

五、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的成果

1、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互动、共同的发展过程。

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突破与超越。在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的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脚戏,不再是仅仅向学生传递、灌输知识,不再是只有教师居高临下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这种师生主体共同参与的交流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转换了教师的角色,使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伙伴,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释疑解惑的点拨者,从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向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告诉,而更多的是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究。

2、营造了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课堂氛围

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课课堂那种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课堂气氛。课堂上,话语权不再被教师垄断,学生也享有了自由言说的权利。他们在课堂上有话可以说,有问题可以提,有不同意见可以发表和争论,从而使课堂充盈着民主、宽松、和谐、愉悦、有序的气氛,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在这里,学生的人格尊严得到了尊崇,主人的地位得到了确认,个性得到了张扬,潜能得到了唤醒,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3、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形成了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导读提纲或思考题的要求,课前认真学习教材,并能根据自学的感受,在教材上圈点勾划。现在教师一提问,学生就争先恐后抢着回答。以前课堂上只有教师向学生问问题,现在经常出现了学生大胆向老师质疑提问的情境;以前的学生是被动地走进教室静听教师的灌输,现在的学生经常是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等待着老师的点拨和指导;以前的课堂只有教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沉闷地回响着,现在的课堂成了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处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青春的活力。

学习方式单一向多样化转化。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积极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和个性化,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学习方式已逐渐由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向多样的、主动接受式和主动发现式等转化。通过合作学习教学的实践,多样性的、个性化的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4、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①、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师的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大多能捕捉到重点和要点,对教材展示的内容的理解力提高了,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能力增强了。

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围绕教材内容或一个主题,学生会收集到相关的各种各样的资料,学习也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拓展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交流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探究的实践,大部分学生能在交流研讨活动中,大胆交流自己的看法、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还涌现出了许多能争善辩的好手。

④、合作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经过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学生初步养成了合作学习的习惯,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诉说,在倾听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纠正自己原来错误的认识;学会了尊重他人,当同学在发言时,能注意倾听,不随意插话,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悦纳别人,当同学的发言有创见和新意时,能给于肯定和赞赏,当同学的发言出现错误时,不讥笑,而能较为耐心解说和纠正。

⑤、质疑、提问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教学实践,鼓励学生探究学习,把提高学生质疑、提问题能力等认识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思考、质疑、发现、求证问题的过程,从而改变了以前课堂学生只听没问的状况。

5、合作学习教学得到学生欢迎。我们在今年5月对参加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的6所中学6个班297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其中,对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持赞成态度的占91%,认为自学能力有所提高的有72%,认为质疑提问题的能力有所增强的有52%,认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活跃的占87%,认为师生关系更融洽的占76%。调查数据表明,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使大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思品课)持爱学的态度,乐学的情绪,并获得了会学的技巧,提高了自学能力。

6、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二年多来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由于课堂的开放,使得整个教学过程不确定性因素大量增加,特别是开展了师生、生生对话和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给教师带来了极大得挑战。教师的责任促使他们不断再学习、探索、反思、总结、提高。

7、课题研究得到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实践研究作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在20xx年10月的中期检查中被评选为优秀课题并同时被泉州市教育局确认为泉州市第二批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并于20xx年春顺利通过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结题验收。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我县的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六、合作学习教学实践探索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尚未到位。二年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教师的头脑中仍然存在。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以传递知识为首要任务,以学生考试获高分为目标的倾向,关注结论忽视过程,关注考分,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2、未能准确把握合作学习的本质。有些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未能把它作为是一种价值观的合作学习,因而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合作品质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养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仅浅层次地停留在对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的简单的模仿。

3、评价制度改革滞后,在考试制度、内容、方式、方法尚未根本改革的情况下,以学生书面考试的分数作为衡量教与学的优劣标准依然通用、盛行。它不可避免地对课堂教学改革起着负面作用,严重影响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一些教师依然认为,用传统地教学方式,照样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何必瞎折腾,真是费力不讨好,多此一举。

二年多的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活动,虽有几多收获,但也存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把收获作为继续探索的起点,让不足在实践中消失,使合作学习教学之花在思想政治课(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百花园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篇3)

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基础教育的内容必须来自于生动的当代生活,单纯的课本知识和课堂教学难于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走进社会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资源中,选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就是顺应了这一时代教育的要求而适时提出的。其研究目的是:研究收集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质社会资源;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利用社会资源后,对学生学习兴趣、习惯、方法以及心理素质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为了使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我校从课程的设置、任课教师的安排、课题组主要成员、课题实施方案、阶段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与安排。从实验与研究阶段成果看,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可行的、有益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可推广实施的。下面将我校对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相关工作及阶段研究内容和成果做扼要汇报,敬请教研室领导及相关活动课程专家、领导审阅。

一、简介活动课程开设及立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组织保障

葛洲坝西陵中学附小,现有25个班级,1148名学生,教师总人数62人,活动课专职教师3人,活动课兼职教师16人。20xx年9月1日,葛洲坝城区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西陵附小积极加入到课改的浪潮中,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独立的课程形态来加以设计和实施,学校给予高度重视,不仅严格按葛洲坝教委相关规定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专、兼职教师任教,而且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探索,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力图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亲历,注重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学习的时空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向社会生活领域和自然环境延伸。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校还努力去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定。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的机会。学校要求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以及进步的喜悦。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到课程评价已形成系列,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受到葛洲坝教委及兄弟学校的高度肯定。

省立项课题《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得到了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的高度重视。我校刘立丹校长(省心理学会会员),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教研室主任丁朴(省教学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理事)共同担任此课题实验与研究的负责人。葛洲坝教育实业集团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丁朴曾多次到我校莅临指导,参与课题的实施与督导。课题组主要成员囊括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它由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研组长,综合实践活动课、信息技术课和劳动课教师等7人组成。3—6年级学生是本课题实验与研究对象,3—6年级班主任也是本课题的参与者与组织者。学校70%的学生及教师加入到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此项实验与研究工作是我校教科研工作的重中之中,为此学校拟定了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步骤,保证实验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每月召开一次课题实验与研究工作会,实验学生与教师汇报实验进展,提出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本课题除了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保障以外,学校还投入了一定数量的科研经费,购置了一些在实验过程中所需的设备(如:电脑、数码摄象机等)、工具(剪刀、纸张等)、书籍等。对积极参加本课题研究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所有这些,调动了教师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教师的聪明才智,使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使每一阶段实验与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二、阶段实验与研究的内容及成果

本课题实验与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3月,成立课题组,拟定课题方案,进行课题方案论证。

(二)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教育理论及相关文件,经验材料,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学科综合现状调查,拟定具体实施方案。(三)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实施研究计划,展示研究成果。本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阶段。

前两个阶段已顺利完成,目前,实验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在第三阶段——实施阶段中,依据学生、学校、社区及地理环境,分别进行了三个内容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内容一“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

我校地处葛洲坝西坝小岛上,学生家庭环境、经济状况不一,在学校、家庭中常有一些学习、生活废旧物,丢之可惜,留之又无用。如何使这些废旧材料再利用,让它们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呢?为此,“利用废旧材料美化校园环境“这一子课题便应运而生。政教、少先队先后在全校开展了“巧手扮我家”、“环保小制作”、“争当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运用劳动技术、绘画等手段制作出了一幅幅精美的装饰品。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反应能力、审美能力、与他人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2、内容二“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

这一课题来源于葛洲坝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我校位于宜昌市葛洲坝,紧邻三峡工程,我校千余名学生都是“三峡世纪工程”建设者的后代。工程的设施、施工技术人员、当地的风土人情等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广泛的社会资源。20xx年10月15日,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科研课题组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寻找前辈的足迹,了解葛洲坝人为祖国水利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到了葛洲坝人曾修建的大坝、大坝的所在地、大坝修建的时间,坝长、坝高、大坝水利发电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大坝所在地的风土人情、建大坝时的趣闻或感人事迹,与大坝有关的实物、图片等。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动用了身边可利用的调查手段:

⑴访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朋友,或让他们帮助查找资料;

⑵访问知情的相关人士;

⑶查阅书籍、报刊杂志;

⑷网上查询;

⑸让老师帮助查找等。在课题的实验与研究中,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有的制成表格,有的在日记中记载,有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0xx年2月,在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果展示中,六年级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获报告类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验与研究先进单位。

另外,在进行第二个内容“寻找葛洲坝人的足迹”的实验与研究时,第一个内容仍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20xx年2月,葛洲坝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中,我校的手工制作有8人获一等奖,6人获二等奖,8位教师获优秀辅导奖。

3、内容三“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

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三峡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三峡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它不仅包含有数千年历史长河里沉淀下来的古老文化遗存,还包含有现今三峡建设者所创造的新文化。作为地处宜昌,三峡建设者的后代,他们对三峡有着浓厚的感情,他们更愿意亲近三峡、走进三峡、感受三峡地区的呼吸和脉动。随着第二个内容的深入,学生对三峡文化有了浓厚的兴趣和愿意探究的愿望。为此,第三个内容“走进三峡,感受三峡文化”便应运而生。围绕此内容,政教、少先队组织学生参观“三峡大坝”,游览“三峡风情园”,感受农家生活。学校语文教研组在充分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基础上,努力挖掘三峡区域的诗词文化资源,提出了“三峡诗词文化探究”的课程开发方案,此研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在实践中提升了学生的语文、审美素养。通过此内容地开展,有效利用了本地区域文化,将区域文化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有机结合起来,发展了学生动手、动脑、收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体验和搜索、记忆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下一步实验与研究工作打算

1.进行阶段实验与研究工作总结,撰写阶段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

2.挖掘新的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研究。例如:开展长江水污染调查;长江鱼类资源扫描;宜昌土特产概况调查等。

3.反思本课题实验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参加20xx年湖北省活动课程实验与研究优秀成果评比。

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篇4)

“果树栽培技术”课题结题报告

加格达奇第三中学“果树栽培”课题组

内容摘要:“果树栽培”是由生物学科教师牵头和数学、地理、语文等学科合作开展的课题活动,基于加区三中大多数为两乡学生经常接触果树这个优势,经过三年各位老师的努力参与和学生的配合,课题基本任务已完成,在活动中我们重视采用激励性评价方式,以学生为主要活动对象,教师起指导作用,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能力。

关键词:生果期当地资源观察日记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我校课题“果树栽培的课题研究”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历程,回顾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和学习,忙碌中感觉充实,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劳播种,收获颇丰。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和积极配合下,制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向领导汇报结题。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果树栽培技术的实践活动》课题,是2007年4月,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批准的大兴安岭地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开发》课题(编号:zh0721z)的子课题。它开展的背景是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使无条件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术知识,这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技工荒”一词经常在**上出现,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教育发展的失衡。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扩招后,普通高中招生激烈。报考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少。

其原因是国家人才评价和待遇政策偏重普通大学文凭,多数学生同挤“独木桥”。仅以大兴安岭地区为例,初中毕业生能升入上级学习的学生只占初中毕业生总数的70%,30%的学生没有深造的机会,而他们学不到一技之长,只能成为“半成品”。要改变我国重理论轻技术的教育,首先要改变国家对人才评价和待遇的政策。

再者必须对我国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进行改造,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学到一技之长。改变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实践技能应占总分的一半以上。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是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

根据加区市第三中学的地理位置、现有植物资源和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的事实,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在生物新课程改革中努力创造我校特色。

二、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1.《中共**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实施与实验研究》是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大项目”也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课题。

3.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初中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使无条件继续升学深造的学生掌握扎实的职业技术知识,这已经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方案与步骤

(一)课题研究方案

1、课题的组织管理

(1)课题领导小组由司炳江、柴国斌(我校领导班子的调整,柴国斌同志2008年8月任我校校长,他对课题的申请及研究给予大力支持并参与其中,因此将主要参加人进行调整,加入柴国斌同志)为组长,李金凤、侯育新(侯育新同志是我校主管后勤校长在课题的物质**和校内活动场所的提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陈岩岩为副组长指导整个课题工作。

(2)课题研究小组由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生物教师张春艳(在课题开展初期因为张春艳老师身患疾病,所以主持工作由生物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的胡世松承担)为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由语文教师陆彩虹、秦淑霞(班主任),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综合实践需要各学科的综合运用所以加入了富有教学经验的地理教师李英文,数学教师钟春林、生物教师王凤河、历史教师马丽英。

2、课题的内容和目标

(1)以学生为主导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对校内果树进行观察和测量、,实现果树的速生、丰产和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合作和资料搜集能力。

(2) 在研究果树栽培时,应认识到生态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绿色,产生环保意识,从而热爱家乡和大兴安岭。

(3)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技术的意识,为将来成为具有技能的林业技术人才打下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07年3月到2009年12月,研究步骤分为三个阶段。

12007年3月至6月是项目开发和研究的准备阶段

(1) 宣传发布,收集、分析国内外相关研发资料,掌握研发动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2) 成立调研组,制定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

(3) 制定项目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

2、2007年7月——2008年9月为课题开发研究实验阶段

第一步。课题组开展调研工作,积累数据,统计分析。。

第二步是完善方案和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取得一定成果。

第三步是继续研究,争取研究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四,继续开展研究,整理和积累活动材料(包括教师案例、设计、总结、反思经验;学生的观察记录材料如: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学生的作品如:标本、贴图、简报、文学作品等),写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三。2008年9月至2009年12月为最终验收阶段

(1)进行课题研究结题。

(2)编辑整理相关**资料。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结题。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

初中生物教学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学生发展的原则: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要从注重教师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问题上,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研究,一方面在“教学评价”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另一方面又检查、验证理论,完善和发展理论。

(3) 激励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自始至终贯彻激励原则。一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二是注重实施激励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主动性原则:学生是学习和研究的主体,只有指导他们在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后才可能进行具体的研究。

(5)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案例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因问题而异,因学生而异。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理论、果树栽培技术培训、现代教育、现代心理学和科学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对比法。采用观察、经验总结、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

(一)实验对比法:通过**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实证和强化已获得的知识,并根据实验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二)自主观察学习法:在信息资源环境下,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主动**和积极实践的能力。

(三)经验总结法: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然形态下,依据生物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总结和整理研究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分类编撰一卷,写出一篇好的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 项目研究主要以综合活动的形式进行。在准备阶段,采取主动启动、示范推广的研究模式

1成立项目指导小组,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理念导向

作好了课题实施的前期申报以及各项准备活动,我们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课题组负责整个过程的指导、检查和帮助协调工作,制定课题的规划和步骤。结合我校学生人格品质发展目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学校办学目标几个方面对我校综合实践开展的背景进行了可行性诊断分析,将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理念定位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建立师生的合作关系、完善学生教师人格、拓展学生自主空间、形成班级文化特色。

2明确了培养学生的三种意识和能力,明确了教师的角色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培养的三种意识:主体意识、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创新意识——质疑能力和**精神。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以下三种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自省、自律、自理的习惯;服务社会的能力——懂得关注社会,乐于助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如何运用知识和操作。

与此同时,我们做好了教师全员参与的前期动员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认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了解,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即教师是整个活动的参与者和指导者,旨在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协调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并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同时,结合案例分析,示范示范示范作用,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做好了主要科研人员的培训指导和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

我们做好了主研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整体活动方案设计的体例(活动方案中要对学习内容、目标要求、组织方式和时间分配等做出合理安排;在组织实施活动课程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条件等具体要求)。同时作好了学生的组织宣传工作,帮助他们了解活动的意义、内容、形式(项目研究、种养、信息处理、各种制作、各种调查、科学实验、小报制作、模拟游戏、创意设计等),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确立了分段实施、点对区、层层推进、研究与实践并重的研究策略。

分年段确立了综合实践课题研究示范点,确立了本阶段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调查活动,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帮助学生筛选提炼调查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调查分工,初步尝试制定调查问卷表,教给学生一些调查技巧,初步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给予他们的自主**空间和与众不同的成功体验。

(2) 勘探开发阶段遵循“点对面”、“逐层”的研究模式

1.开展综合实践方案的收集与选择,完善学科数据库的建立

在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本资源包的基础上,我们还遵循由下至上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实际需要关注的问题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现实问题等,所调查研究的课题由学生中产生,教师指导提炼,指导小组结合我校综合实践开展的实际,评议筛选,最后确定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课题。通过这样的途径,进一步完善我校课题资料库的建立,使之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资料的源头活水,也成为我校常规开展的课题与统筹规划课题的重要依据。

课题结题实践报告(篇5)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作者:张连勇、丁中秋、李京、李佩璇、黄玲国、燕赵国华、张霞、张帆、陈苗苗、王春婷、白艳珍、于秋霞、蒋飞燕、高璐、郭冲、张妮娜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把握和描述,逐步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加以广泛应用的过程。它是人们生活、劳动、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是所有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准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 课题的界定

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途径。

通过积极的探索、发现和体验,使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和判断大量的信息,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数学实践活动的研究在内容、形式和实践上都更加开放和有趣。

三、理论依据

1.科学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的实践中去,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科学**的实际欲望。

2.创新性原则。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问题是所有新过程的基础。

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问题。

4.多样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将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四、课题组的成立及前期准备

课题组对课题的选择、实施方案的确定、阶段性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课题组给全体家长写了一封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进行了课题活动的宣传,家长们也给予了课题组热情地鼓励;同时我们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实例对180名课题组学生进行了课题培训,让学生们对将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

1从生活中题研数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006年3月立项后,我们通过多次学习,认识到这个课题就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实际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活动开始前期,为了更好地展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数学课题研究,课题组决定先进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学习、劳动的工具。一个月来,孩子们带来了他们劳动的果实:

学生们有的拍摄来超市商品的**、街上广告牌、家里的地毯图案、银行的利率牌……他们还找了各式各样的票据,标有**和**的广告单,有的同学还附上一些有趣的文字说明以及对“生活中的数学”的感想……今天,我和妈妈去买鞋。我学到了鞋码的学问。我知道我穿的是30码的鞋子,但为什么他们说20厘米?

售货员阿姨告诉我:“鞋子的码数加上10再除以2,就是厘米数。”原来(30+10)÷2=20(厘米),对了,还真不错。

妈妈问我:“我穿38码的鞋子应该买多少厘米的鞋子?”我心里一算:

“(38+10)÷2=24(厘米),是24厘米。”哇,原来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真是息息相关。看到孩子们收集的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素材,这才发现孩子们的能力往往在不经意间让你为之惊叹和折服,他们真的很棒!

当他们走进生活,仔细的观察生活时,他们惊奇的发现生活与数学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数学,生活的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数学。有了这些前期准备工作避免了开展课题研究的时候学生的盲目和不知该做什么和不知道该怎样做的局面。这样使我们后期开展主题活动征集的时候家长和学生都知道能从哪些方面关注和收集他们有兴趣,也愿意参与和解决的主题活动。

2.科学选题、严密论证,项目活动开启学生“做数学”的大门。

数学实践活动主题的征集工作在课题组内开展起来。课题组教师和学生都有很高的参与热情,我们通过学生选题、家长选题、教师选题三个途径征集主题,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共征集到了各种活动主题内容共99个。征集来的主题涉及内容广,有的很有新意,有的富有吸引力,有的具有极大的实践价值。

学生们征集来的主题内容有40多个,他们的题目有《每学期我校学生转入、转出情况》《风的速度是多少》《设计小纸箱》《生活中的测量》《快餐盒和塑料袋的使用调查》等等,很多题目都非常符合他们的年龄结构和真实的渴望与需求,也很贴近生活,而且有的学生选题和老师选题非常近,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学生参与选题的过程中他们本身就是在经历课题的全过程,同时也是对数学问题在生活中的生成过程的一种感悟和直接体会,他们不断的经历这些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

最终课题组邀请赵兰泉和丁中秋两位教研员对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了严密的论证,确定出以下数学实践动主题为我校课题开展的四个活动内容:三年级组:《制作年历》;四年级组:

《神奇的克拉玛依河》;五年级组:《 变废为宝》;六年级组:《制作校园平面图》。

选题的成功,预示着数学实践活动的成功,课题组教师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学生,在新的数学领域遨游,让学生在用手、用脑、用心“做数学”的活动中,经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用数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去打开一扇扇“做数学”的知识的大门,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五、课题研究方法

由学校领导及数学老师带领,在学校三到六年级成立实践活动小组,并在协作单位(克拉玛依区教育局)的帮助下,确定各年级活动的内容和活动实施方案,由实验教师带领,在其他学科老师辅助下进行。在活动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题目,督促学生写日记,在活动结束时写活动报告。

在此期间,应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代表应在活动结束时及时做出评价。

六、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课题参与学生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能否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并主动应用数学知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让学生参与研究与探索的体验,体验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讲解应用的过程。

2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数学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担责任,共同分享快乐与成就。

七、课题研究阶段

该项目分为三个阶段,从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

第一阶段:(2006年3月-2006年4月)

1.申请课题立项。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实验前期调查准备。

4.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06年5月至2007年8月)

1专题开放及相关专业培训。

2课题组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记录整理数据,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3.课题组老师做好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

第三阶段(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

研究小组成员讨论整理活动记录,根据学生活动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

八、课题实施过程

1.“数学实践活动”专业培训,使教师从陌生走向熟悉,从内心接受走向内心需要。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是开展过比较小的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过程,解决一些数学问题,而没有考虑是否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赵兰泉老师告诉我们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应注意在实施过程中,活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兴趣与需要基础上的,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非常的有意义,通过活动与实施可以深化、补充、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数学实践中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快乐成长。

以实践活动为主题,我们开始行动!

三年级《制作年历》小组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年历,2007年1月成功地举办了年历展。通过对年历的展览,让学生了解到年历的形式、年历都有什么主题、以及年历上都有些什么等等通过初步了解年历的知识,让学生对年历有了一个表象的认识。

驱动性问题:在制作2008年年历之前,学生进行了收集年历的活动,通过收集、展览年历,教师组织学生谈谈对欣赏年历以后对年历有什么感觉,这个问题的提出,又有年历这个材料的呈现,引发了学生积极思考,谈了自己对年历的感觉,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年历?

一个问题的提出,引出了学生更多的问题,“我们就做2008年年历吧?”“好啊,2008年是奥运年,我想知道奥运会开幕式是星期几。”“2008年和2007年的年历怎么衔接呢?

”“你们这么着急着要做年历啊,那我们就开始吧。”教师基于学生前概念的驱动性问题,想方设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问题的提出、材料的呈现、活动的开展等可以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和建构知识。

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通过上网收集有关年历的知识,又打开数学书对年月日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对制作2008年年历有以下的问题:

(1) 2008年1月1日是星期几?这一天是农历的哪一天?

(2)2008年的二十四个节气分别在哪一天?

(3) 2008年有哪些传统节日和重要日子?

(4)如何准确地算出任何一天是星期几?

让学生在自主**中得出结论

活动开始了,孩子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却不是和年月日有关,他们不知道该怎样分配纸张,看似多么简单的问题却让我们的孩子对于设计每张月历的版面如何分配?怎样的比例设计出来的年历更美观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为了让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问题时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方法让学生得出结论。

老师没有给予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拿了一张小一点的白纸把他们的方法都试一试,看一看那一种方法分配合理,年历制作出来更美观。有的学生认为用折一折纸的方法,把纸分成若干份,然后进行合理分配,有的学生认为对折,二者对称即可,还有的学生提出了用尺子量一量然后看看纸张总长是多少厘米?然后把总长度除以三。其中两个画主题地图,一个写日期。

通过他们的实践操作发现把纸按大小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两份画主题图,一份标日期,这样的比例年历制作出来会更美观。学生们条理清晰地解决了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发展了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6070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致父亲节祝福文案200句
下一篇 : 祝福生日的感动的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