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往往会发生变化,此刻我们可以记录下来那些当时在心中涌现的想法,记下自己的感悟和深刻见解。在撰写感悟领悟时,我们应当真实表达自我,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接下来,我们会提供一些有关“汉文化的心得体会”的详细信息供大家参考,让你在阅读完这一页之后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加深!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1

五一假期我们九人在闫合作老师的带领下到郑州新郑参加《根本智慧师道研修班》的学习,感受颇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前只是知道一个大概,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从三位老师的讲座中,我收获很多,现在将学到的内容给大家作以分享: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字放在首位,“孝”字,上为“老”,下为“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才有“孝”,同时也意味着“老人”要永远在“孩子”之上才能称之为“孝”,中国人讲“以孝为先”,便可知国人对“孝”的重视,主要强调对父母,长辈的“孝”,强调长幼有序,自古便有“董永卖身葬父”的`传说,还有“孔融让梨”的故事,虽然强调的是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出少年的孔融便知“长幼有序”可见“孝”在古代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孝”不仅仅在古代,即便是在当代物欲横流,充满钢筋水泥管的社会也同样被看得很重要。 记得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很普通的生活细节。故事的内容是,晚上妈妈给儿子洗完脚之后,又给婆婆洗脚,看到这个举动之后,孩子也立即给妈妈端来一盆洗脚水…孝要勇于承担,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数千年先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一个民族要强大,首先文化要强大。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它,不传承它,不发扬它!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也许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我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约束。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例如,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当前有一些不正确的导向。认为,孩子的好分数能“一俊遮百丑”,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家长往往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思考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导向的不一致,社会生活中大量揭露人性丑陋、冷漠的负面新闻事件,使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缺少良好的“文化熏陶”。此外,成人的言行不一致,也“教会”了许多孩子“说漂亮的人话”,但不按“人的标准”行事。

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五千年来所有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的祖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把传统文化学好?我们不仅要学习传统文化,也要把它运用到现实当中,与时代结合,让五千年来祖辈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熠熠生辉!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大车无 ,小车无 ,其何以行之哉! 诚信,这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孔子发自肺腑的呐喊.

身处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职场上,人际关系上的尔虞我诈,相互猜忌在生活上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诚信,我们能遗忘吗?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诚信,他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了诚信,它该如何正常运作呢.

诚信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从两千多年前直至今天,它的重要信从未变过.不,应该说是从有了人类开始它便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了.回顾历史,哪个伟人不拥有诚信的品格呢?先不论伟人,生活中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只要他想获得成功,就必定要拥有诚信.曾听过,许多商人为了获得一时的利益,卖假货,欺骗消费者.即使当时得到了很高的利益,但他对顾客失去了诚信,他注定是失败的,最后他必定要接受失信于人的惩罚,破产甚至声败名裂是他们的下场.所以,在生活中诚信何其重要!一旦失去了诚信,便一无所有了.

为人处世,别忘诚信.评判一个人是否值得信赖,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我想,诚信是最基本的条件.我相信拥有诚信,一个最平凡的普通人也必定是闪亮的.记得当我们出生,对这个社会产生懵懂的理解时,父母便告诉我们:孩子,做好人,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所以,父母答应过我的事:像什么时候带我去游乐园玩…他们从未失约过.我想,现在我对诚信的理解,是来源于父母的.我感谢他们,是他们教会我诚信.

我们知道,温州鞋非常有名.但曾经由于质量问题,曾一度落.19_年8月8日,杭州武林广场,5400多双温州鞋堆成一座小山。只听得“点火”一声令下,无数皮鞋的碎屑连同“温州制造”的狼藉名声一起,被翻卷着浓烟的火舌送上天空。随后,武汉等10多个城市相继将温州鞋驱逐出境,掀开了拒售活动,大小商店都不约而同地贴出了“本店无温州货”的告示。这不正是因为他们对顾客失去诚信的结果吗?后来,温州人用诚信重新拾起产品质量的尊严,经过数年卧薪尝胆,到90年代中期,温州“鞋佬”卧薪尝胆,重振雄风,为温州鞋业树立起全新形象,在“中国十大鞋王”中,温州皮鞋有三大品牌名列其中。这不正是因为他们找回了诚信吗?这个例子足以见证诚信的重要性.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3

《弟子规》让我学会感恩

山西省翼城县武池完小谭君君

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父母对很多人来说,感触最深切。“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需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世上,父母是最无私爱我们的。我们应感恩老师,因为老师打开我们智慧的大门,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浓浓的师爱一直伴随左右。

要感恩国家。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所以我们的心灵深处都应充溢着对国家沉甸甸的责任感。

要感恩所有的人。时常怀着感恩之心,念念想着别人的恩德,人才不会那么自私,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满和怨言,人才会活得开心,社会才会和谐,我们生存需要工作,生存需要付出,工作给予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工作还为我们提供了展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工作意味着责任,感恩让我们担负起责任。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4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引《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

学习传统文化之心得体会可以陶渊明先生之言概括,以下标题非有哗众取宠之他意,此道非彼道,末学理解的“道”只是伦常道,过去日用而不知,读传统文化经典后方知而已。

一、迷信?

研究生毕业前未接触或正视过传统文化,以之为封建迷信,颇为不屑。接触、学习传统文化后才知自己属“无知者无畏”,其实不是封建迷信,是“自己”迷信!迷信于自己的武断。

何谓迷信?迷是迷失,信是判断,迷失了自己的判断而盲目地相信自己或他人。迷信自己谓之武断,迷信他人谓之人云亦云。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自己不了解、不清楚的不可以下结论,对这句哲言耳熟能详,然理是理,我是我,道理好像是懂,然知而不行,不能落实于生活工作之中,故常犯强词夺理、武断、自大、卖弄之毛病。

想到圣人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自己甚是惭愧,能说不是学问,能做才是学问啊。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原来学就是做。王凤仪先生亦言此之为“空学没习”!

古人又云“不知而自以为知,百祸之宗也”,想到此不禁惊心,想想工作、生活中之诸多不顺确实多由此而起。

二、闻“道”。

感激我的同事何先生,因其单身,闲暇时多在办公室,我此时有家无室,亦多呆在办公室,故与其交流较多,说是交流,其实应是听讲,因其所讲对我多是闻所未闻,其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地理、文学、艺术、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中国的诸子百家均耳熟能详,何先生所讲真若天马行空、汪洋恣肆、妙语连珠,正所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骂人都骂得入木三分,如形容张爱玲“小资的教母,汉奸的姘头”。

开始时心里尽管很钦佩何先生博学多识,但心里又不服,心想你是研究生,我也是研究生,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还发表两篇国家一级刊物呢,你有吗?!与何先生之差距自己心知肚明,只是不愿承认而已,且因何先生语言犀利,我们曾因此还红过脸呢,想想真是惭愧!

因为不愿服他,因此在办公室聊天时故意寻找其语言漏洞,反唇相讥以此捞回面子,然未成功过,比如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如此点评,几天后其观点又截然相反,以之为终于逮到机会以其之矛攻其之盾,不料其轻松化解,道理在其手中变化无穷,好像活了一般,正如其引用古人之言“宇宙在手万物随心”、亦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学“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长期相处,我知其天资聪颖,国学功底更是深厚,方知与其相差太远,方才对其口服心服。何先生看我真的服了他,又见我从图书馆借了一堆国学书籍,知道我对国学也有了兴趣,就建议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不要看,直到读懂了《论语别裁》才可去看。虽当时虽不能理解其深意,但幸亏当时我服了他,看了一年的《论语别裁》(很是惭愧,一年才磕磕绊绊读完,因为读读就犯困,后来才知是自己的性命之能量场不够,就如用100伏的电压带220伏的灯泡)。

当然我现在明白其深意:德者本也,术者末也。德行未立,术多害己,邪人用正法,正法亦是邪啊。明白如何做人才是最基础的,基础未稳,大厦建的快,倒的也快!亦如当代诸多发财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人者,仁也,曾子诠释为“忠恕”,责己为尽忠,责人为用恕,亦如孟子言“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我想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吧,动物也有忠孝节悌,雀困笼中宁死不食,羊有跪乳之恩,鸦知反哺之孝,狗不嫌家贫,却有儿嫌母丑,想想有许多方面我们人类尚不若动物,照圣人所发露人之标准,有很多人虽长着人身、说着人话,但所行却非人事了。

感恩何先生,他用闲暇时间不厌其烦给我讲了6年,佛说人有四难(生值佛世难、生为人身难、生在中国难、得遇名师难),很是幸运遇到何先生,他比我大一岁,何先生是我良师,然我却不够格做其益友。

四、知“道”

我们都喜欢说知道,但是否真的知“道”?也许是我们只知“道”之表,但不知“道”之里(理)啊。

道是什么?《中庸》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性”是人之本源,“道”是性之途径,“教”就是找寻到途径在哪里(当然也包括教会别人)。比如“性”若是山顶,“道”就是通往山顶的路,“教”就是寻找到能上山顶的路。

能有如此认识,感恩王凤仪先生及其传人,有机缘拜读后发现其所倡伦常道与孔圣人之道殊途而同归,亦难怪梁冬先生称其为儒家之惠能。

人道之途径在哪里?在人之五伦上。除鳏寡孤独外,人人都有五伦,想象看:任意一人的五伦又有五伦,五伦的五伦又有五伦……

这人人之五伦“事实上而非理论上”将整个世界的人类连结在一起,西方亦有人研究发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都能找到联系,而且只要为数不多的几次即可。

我们的祖宗真是太伟大了,因大道至简,他们将如此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高度总结,化繁为简为五伦关系:父子、夫妇、兄弟、君臣、朋友。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多种身份:为人子、为人父(母)、为人夫(妇)、为人兄(弟)、为人君(臣)、为人友(朋)。

身份对应着位置,位置对应着责任:父慈子孝,君敬臣忠、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诚友信,即在其位谋其政,且应“素其位而行”,不越位亦不缺位,即过犹不及。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5

学校文化是什么?

■学校的特色由学校文化来体现,校长的责任在于培育学校优秀文化。

■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学校文化分为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核心是管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

学校文化是一个难言的话题,却又是我8年校长生涯里唯一不断思索的问题。

现在,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很混乱和肤浅。在一次关于学校文化的研讨会上,6个主题报告,竟然没有一个是真正谈及学校文化的,不是把学校中的一些“所谓”的文化现象大加发挥,内容飘忽不定,就是杜撰“文化名词”,以浅薄充高深。

什么是学校文化,这涉及到“学校”与“文化”两个概念。“学校”尚容易理解,“文化”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区别。学校文化中的文化,指的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属狭义的文化所指,它的形式可以是物化了的,如石头上刻着的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如不拘泥于经典,则学校文化可理解为发生在学校中的精神文化现象。学校文化有以下特征:

一、抽象性和相对独立性。抽象性指它是以观念形态呈现的文化现象。相对独立性既是指作为精神文化而对于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独立,又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相对于社会精神文化的独立,其内涵主要是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二、相对稳定性和发展性。学校文化常表现为在学校中出现的现象和气氛,但反过来,学校中出现的现象和气氛不一定代表学校文化。如校园内石头上所刻录的名人名言,它是学校中的一个文化现象,但这个现象所含的精神内容是不是已经被师生所接受并内化成相应的思想及行为?一些学校用校歌来说明它的文化特色,这不是不可以,但如果这些内容只是个别的、暂时的,不构成有个性的精神品质,那么它就不能显示其文化特征。稳定不是绝对不变的,只是它有一些基本稳定的要素,如执行制度的严格,人际关系的和谐,学术上的包容以及思想上的自由等等;发展性是相对稳定性的自然延伸,由于学校文化受制于社会文化,它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三、群体累积性。校长对学校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但学校文化却不是靠校长个人所能创造的。校长的文化意识必须通过师生群体的认同,并表现出群体的气质和品性后才能确立和显示。这一过程不是即时式的,而是累积式的,即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形成、巩固和发展的过程。由于文化形成过程相当脆弱,因此,一个具有稳定状态的学校文化的确立必然是长期的、有反复的。学校文化不可能速成,那些认为一个校训的提出就是一种学校文化的`想法是幼稚的。现存的历史名校中的一些文化内涵不是诞生在校长的话语里,而是形成于其后的传承中。

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之后,便能以其典型性向外界传送学校形象及其意义。但这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学校文化是抽象的、原则的,它存在于各种现象之中,并在学校的氛围中自然流露。但流露着的仍然是能表现学校文化的氛围或符号,而不是学校文化。如校歌、校徽、校训,乃至流传于校内外的学校故事等等,它们都可能作为学校文化的符号,但不是学校文化本身,有的甚至连学校文化符号都不是,因为它们的存在是短时的,很可能不久会被替代。这就告诉我们,不要把在学校中发生的看到的都理解成一种文化,即使要这样理解也不要把它作为学校所特有的。

一般意义下,文化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依次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文化虽属于精神文化范畴,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有师生共同生活与学习的场所及其物质形态,又有着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制度,它们影响和制约着师生的生活,是起约束作用的制度文化。而作为学校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由于其受制于学校的领导方式和人际关系,因此,学校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依次为:物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核心是统领文化和人际关系文化。

统领文化或称管理文化,包括管理理念及管理方式。但统领不等同于管理,其中,领导的产生和退出、领导的权利及制约、领导的培养与选拔、领导的思维习惯与作风等等在统领文化中具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校长和专职管理者的职业化程度、管理背景、心理背景(个性)以及学术背景都直接影响着他的思维习惯和行事方式。这种方式以组织文化的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学校文化特征,如所谓的家庭文化类型学校、强权文化类型学校等等。其分类的视角就在统领文化上。以家庭作比喻的,家庭文化类型学校的领导方式以亲和为其特征,无领导与被领导的界限,更不强调服从,但这类学校往往缺乏效率也常缺乏激情。与之相反,强权文化类型的,学校的领导注重个人权威,强调服从,又以摆平矛盾为其能事,其特点是行事效率较高,但人际关系冷漠。

现实的学校文化都不属于某种纯粹的文化类型,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理想而优秀的学校文化产生于对各种文化层次的整合之上。比如,以强权文化类型为特征的学校,如果学校领导注意到它的管理的局限性,并愿意做出改进,建设和谐而高效的管理,那么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和培育人际关系文化不失为是良策。环境文化是一种显文化,人们对不同学校所得出的不同感觉首先是从环境,尤其是物质环境而来的,优美而又充满热情的校园环境给人以亲切向上的感觉,吸引人们认同它、接受它。倘若还让人感受到师生们的热情和朝气,那就更反映出了学校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管理的问题上有两种立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学校文化:一种是“重管轻理”,另一种是“重理轻管”。这里说的“理”,是指规则和道理。重管轻理的着力点是管,目标是管中达理;重理轻管的着力点是“发展”,目标是建立发展机制。后者相对前者而言,是把通过管理来提升队伍素质,变成通过建立发展机制来完成教职工各自的专业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的建设取决于三个原则:1.人的教育原则。学校本该是育人的,离开育人专事育分数,就离开了学校的意义,自然也就谈不上学校文化;2.培育和传承原则。学校文化能自然形成,但优秀而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必须精心培育并经代代传承而成;3.独立精神原则。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缺乏独立精神,唯上唯书不可能建设有传统价值的学校文化。今天的学校特别是那些屈从于功利要求或受利益支配在应试教育轨道上行走的,都不可能建设具有传承意义和现代品质的学校文化。事实上,归根结底,学校文化是由学校的教育立场确定的。应试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立场有其思想原则和行为方式。其基本价值观是以升学率为目标,追求结果而不重视过程。但教育讲究的是过程,并在讲究中体现其文化。说到这儿,我想起了《文汇读书周报》上的一篇题名《呼唤人的教育》的文章,文章的第一段话说:“在一次关于中学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位青年教师直言不讳地指出,没有什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分,有的只有‘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之别。一句话就击中要害,抓住了当今我们教育中存在的最大症结,即人的教育的缺乏。”不难想象,对人的教育缺乏的学校去谈论学校文化会是何等的乏味。

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介绍了上个世纪40年代重庆南开的一些情况:

“从本质上看,南开的教育就是培养、鼓励、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比课堂上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和老师总是千方百计地给他们创造一个开放、包容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获得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有幸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熏陶过、历练过,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驻足回望,这是什么样的专业化教育都无法比拟的人的教育。也只有那样的南开才不会将升学率、考试分数作为绝对指标,把这些当作衡量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惟一尺度。”

“正是有了一代教育家张伯苓那样的校长,有一大批优秀、负责的南开教师,即使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重庆南开中学也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继续弘扬以激发、培育而不是扼杀每个孩子个性和创造性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最大可能地践行了人的教育,成为民族危亡时期弦歌不绝的摇篮之一,以其无比生动的实例书写了中国教育史上耀眼的一页。”

我不知道当年的重庆南开现在如何了,是否已经改名成为其他的学校了。我也不知道,重庆南开的文化特质当今是否存在。常听一些百年老校说传统,说文化,我总有一种感觉,传统对今天来说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对今天有用的往年的荣耀,这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文化的传承不是文化现象的传承,而是“文化基因”的传承。而文化基因的实质是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因此,现代学校文化的核心内容必然要从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加以考察。

现代学校文化有哪些核心内容需要我们格外关注呢?

――批判精神。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批判性思考的习惯,那么,即使从表面上看它有优雅的环境和苦读的学风,这与现代学校文化却大相径庭。批判精神是科学精神的要素之一,批判的前提是怀疑,怀疑的结果是创新,创新的特征是求实,即不尚空谈、脚踏实地地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学术自由。学术是维系学校的核心,深厚的学术力量是现代学校的标志之一。但是,深厚学术力量的取得是以学术自由这一文化特征为基础的。中学教育中的学术不仅指学科知识,还应该包括对课程的理解与认识,包括教法以及对课堂内外师生关系的处理。在我们这样一个习惯于自上而下运作的体制里,作为学校文化建设提倡学术自由尤其必要。学术自由的基础是思想自由。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也是对学生的。需要注意的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那些我们今天轻视、鄙弃、甚至试图予以校正然而为年轻人所喜欢而流行的文化,不无可能会成为主流文化弥漫于校园甚至整个社会之中。

――制度建设。制度即规范。规范不仅是作风问题,也不仅是效率问题。规范体现的是意志和习惯,进而是一种文化。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学校的管理,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人治的痕迹较重,法治观念不强,方法也不理想。因此,作为一种可传承的文化,学校特别要加强制度建设,包括对制度建设意义的理解和各种制度的制订与完善。文本化制度的制订是重要的,但制度本质上是精神的,它表现在行为过程中,因此养成行事规范是制度建设的重点。

学校文化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至少对于今天的学校更显沉重。不是今天学校不想建设自己的文化,但我们失去了原则,怎么能有所作为呢?好在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化,人的教育在不断地得到重视,优秀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和传承还是很有希望的。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6

海伦长发中心小学 赵春丽 假期有幸读了李一冉老师的《孝道》一书,很有感触。 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一书中选了很多故事,如朱德元帅思母故事,唐朝清官狄仁杰“望云思亲”的故事 寿昌“寻母,弃官不仕”的故事, 小亮寻父,锲而不舍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就是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 书中有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从小就非常淘气,母亲管教他,他总是埋怨母亲,成年后认识了一帮社会不良青年经常惹是生非,一次与人打架将人致残,被叛入狱,每次母亲去探监都劝他要好好改造,可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不久,他在狱中斗殴,导致自己的眼角膜破裂,这一次得到的教训是,他将永远面临黑暗!当母亲知道这个消息后痛苦万分,为了换回儿子的的光明,母亲瞒着儿子将自己的眼角膜移植给了他,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以往这个时候,母亲一定会带着他喜欢吃的东西来看他。可是这一次母亲却没有出现。

他有些沮丧,尽管平时他讨厌母亲唠叨,又是一周母亲没来,他想母亲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放弃了,而此时的母亲,是多麽想去看望儿子,可是她正在开始适应黑暗的生活,她怕儿子见到自己会伤心会影响他改造,所以她几次走到监狱门前又回去了,就这样儿子开始后悔、自责、思念、终于盼到了出狱的那天,他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妈妈早已准备了他喜欢吃的饭菜,以至于激动地不小心打碎了盘子割破了手指都无暇顾及,儿子看到这一切他明白了。他跪着、哭着、呼喊着说道“妈妈,因为我 在街坊邻居面前抬不起头来!因为我,您让亲人羞辱。父亲责骂!现在又为我这样一个不孝子失去了眼睛。我对不起您,我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来报答您的恩德......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啊,母亲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我们是否对年老的父母有过厌恶知心呢?有一位母亲,写了这样一封信给自己的孩子。 孩子: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的用汤勺,用筷子吃东西,教你系鞋带。扣扣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头发,擦鼻涕,这些和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是多么的令我怀念不已!所以,当我想不起来,接不上话时,请给我一点时间,等我一下,让我在想一想......极可能最后连要说什么,我也一并忘记。

孩子难道你忘记了我们练习了好几百回才学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吗?你是否还记得每天,总要我绞尽脑汁,去回答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吗?所以,当我重复又重复说着老掉牙的故事,唠叨着你已听得厌烦的话语,孩子,体谅我!

孩子,现在我常忘了扣扣子,系鞋带,吃饭时,会弄脏衣服,梳头发时手会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对我多一点耐心和温柔,好吗?只要有你陪伴在我左右,就会有很多的温暖涌上心头。

孩子,如今,我的脚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所以,请你紧紧的握着我的手,陪着我,慢慢的,就像当年一样——我带着你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所以我们不要嫌老人的唠叨会令人烦心,当有一天这熟悉的声音离你远去,你将会无比怀念......

当亲人们微笑看着你,哭着来到人世间,你从呱呱坠地起,便注定应用一生的爱去浇注父母亲因你而衰老的身躯,无论你是丑陋还是美丽,无论你是有所作为还是一败涂地,在父母眼中他们的爱没有一分一秒因你的荣辱与得失而变轻,反之,爱的天平永远倾斜于他们施爱的那一方。 如果我们有过这样的行为,或者更多,就应该反省和忏悔,要重新把爱找回来,用赤子的心来孝敬父母!最起码要做到使父母衣食无忧,顺心安乐这是小孝,如果能做到使父母光耀门庭,以德拔亲,行道自德,使父母成就生命大孝,大大孝就更好了!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有善孝为先,它是我们对父母最真切的报答,是爱的一种最朴实的表现。孝心是无价的,唯在心灵深处才能感触。孝可以是节日时给父母双亲送的一份小礼物,证明你还惦念着双亲,可以是常回家陪父母拉拉家常,吃顿饭,实在没时间也可以三天两头打打电话问候一声,父母求的不是你给大把大把的人民币,大大的房子,房子再大也是空的,房子是大了可是人却少了,就剩老两口了,就象央视公益广告那一幕一样,母亲张罗了一桌饭菜,可是没人回来“忙、忙、忙点好”这句话道出了老人的孤独,寂寞,无奈„„我们的父母他们吃不了多少,也穿不了什么,他们希望的是你能常回家看看,缺的是与子女其乐融融的相处,是寂寞时候的陪伴,是生病时的一声问候,照顾。其实父母不求别的,就希望年老时子女惦记着„„如果能陪伴着那就更好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千万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让我们用关爱去抚平父母额头上的皱纹吧,陪伴我们的父母度过最美的夕阳红吧!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7

又一次参加了吴春荣老师的精彩培训后,我从中汲取了两个关键词:修炼、大爱。于我而言,不是君子,也非小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是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普通人。我本来就有一颗向善的心,老师所讲的很多内容,对我而言只是一个补充的过程,观念原本既有,多与少的区别,且平日里也经常有感有悟于各种箴言哲理。所以,训练之前,知道成功的人都有自己特殊的坚持,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还没有成为那样的人,带着这个困惑,我参加了训练班,来“领教”这位教授。最后,我的收获源于——“修炼、大爱”。

平日里的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感悟,在这里找到了合理的解释。好的品质和性情是人人都向往的,却不是一日之功,即便是佛也需要修炼身心。以前的我经常会有好的开始,好的创意,却因为懒惰、忽视、不理解和各种不尽人意的困难而没有很好的坚持,没有把它重复执行成制度;也没有认真地反馈,反复的推敲,已达到精益求精;以至于工作、生活、甚至教育孩子都没能做到有效的言传身教,达到预期的目的。没能踏实的做好每一件事,更多的追求表面的东西,讲求客观的困难是症结所在。通过学习,我体会到了,人不可把物质欲望看的过重,那样的话,进步会有止点。一点一滴好的积累,一时一刻爱的沉淀,久而久之,很多事情便顺其自然。心中有大爱,一切也就变得无所谓,然后,一切进入良性循环:理解——信任——和谐——更加理解——更加和谐——更加信任。还有相互吸引的法则,只要你想这样,肯定发生奇迹。

老师讲述的很多很多向善的东西和至善的理论,当然都给予肯定,以前我在临床科室工作,和各种病人直接接触,我深刻理解每个病人都需要被理解、被重视,你的一个眼神、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可以化解他身体的不适。现在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我有更换了一个岗位,我要及时转换身份,主动适应工作,多学习,热情对待公司员工和客户,一心向善,我又学会了修炼自己,我深信我投射出去的终有一天都会反射回来,终有一天我会使自己成为一只雄鹰,让飞翔成为自然,去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8

中国历史30,经历繁荣、衰落、复兴、革命的历史发展路程。我中华的经济发展越发强壮,中华人才日益增多,教育文化逐渐深化,而其中中华的传统文化更是对我国的教育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博大精深,传承千古的中华文化中,儒学则成为了中国教育传承的经典,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与中国发展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甚至更有专业学者和成功人士指出,儒学是指引人前进与成功的一项重要文化内容,亦是推助我中华教育发展,规划我中国教育进程的主线。

儒家文化与思想道德理念的起源来自于中国知名教育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他以自己七十三年的人生,穿透了中国两千五百年的历史、用自身一生坎坷的经历,创造出古今中外最无可替代的哲学创始人。他是一位极具有影响力与教育能力的“天纵之圣”、“万世师表”,亦是是中华教育伸入发展到世界文化教育中的传奇人物。他的学说中蕴藏着生活与教育等真理和智慧,他主张的:“以德教化人民,以理治理国家。”的思想理念,一度成为一届届国家领导、成功人士与著名教师相竟学习思想。

在此次对儒家思想的学习过程中,我重点学习和研究了《诗经》、《礼仪》、《孝经》、《礼记》、《论语》等儒家经典书籍。深刻学习和体会了儒家思想,并通过思考和学习认识到了儒家思想的中心性和其人道精神之基本的吸引力,其本身具有着非凡的力量。尤其再教育事业中,儒家的发展更是深触着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它深深地影响着当代教师的工作以及生活。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为人师表,应以正直为先,以德为主。要以仁爱之心,光磊之德从事教育工作。“仁爱”是儒家思想教育的核心思想,其在《论语》这一经典书籍中曾出现过109次。其不仅仅之为人之仁,更是指为师之仁、只有做到在教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和仁爱之心,才能够将学生培养成自强、进取、诚信、谦逊的优秀人才。此外,作为一名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建设,时刻注意自身行为在学生之中所产生的影响力,积极进行反省与学习,吸取他人经验,所谓“吾日旦三省吾身”。只有做到将自身建设于全面发展的角度,才能够进一步推进教育事业的成功。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正所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身热爱学习、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够为自己的学生传播学习精神,播种学习理念。在中国社会发展迅速的当下时代,教师只有具备多种才能和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够适应时代的需要,与时俱进的为祖国建设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有足够的知识去教育学生,丰富自身的教育生活。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教师“诲人不倦、待人不厌”也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素质要求。教育是一项深入灵魂的工作,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它更需要的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耐心,它需要教师细心而又细致的为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这句话阐述了儒家司其位谋其政的主观思想,再教育事业中它要求教育人员做到工作严谨,做事弛紧有度,强调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工作精神,教育事业是促进国家发展建设的一项重要事业,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做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将自身的精力与能力全部投生于自身的本职工作之中,做到勤恳教学,奉献教学,并要注重在教学工作中,坚持民主平等,做到对学生一直对待,绝无盛气凌人的感觉。

三、师教之道

在教育事业中,虽然有教无类,但也要同时注重“因材施教”。而孔子则是最早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者,在对儒家思想的学习中,我认识到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懂得分类教学,让不同智力不同心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做到举一反三,循循善诱,才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教导学习的过程中,要深入引发学生的思考,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思考与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乐趣,此外还要注重“温故而知新”的复习工作,以扎实学生知识基础,提高学生的成绩。

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深入理解了中华的民族文化历史,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强化了对人生与工作的思考,感悟到了教学工作的真谛,并通过此次学习对自身教学工作的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事业中,我将能够更好的带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感受生活德行的真谛。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9

廉洁文化进校园,结合党员要求,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几份的学习让我重温了党章,再次的学习,再次的对照条例来审视自己的工作。

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共产党党员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形成集体智慧,党的事业才 能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宗旨和目标的实现,要靠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团结全体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党的事业要兴旺发达,并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面对不断发 展变化的新形势而应对自如,并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一员,要关心国家大事,要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是一种责任所在。每天早上我都听广播,认真了 解中国的事实动态,关心中国发展,提高自己的政治意识和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努力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廉洁文化是时代、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党员与时共进,不 断更新。

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是一项功在长远的启蒙养成教育。把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系列廉洁文化内容纳入学校教育,是学生从小养成廉洁自律具有良好文化 判断力的需要,是学校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的需要。注重对师生的廉洁教育,使廉洁之风浸润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七条中规定:教师必须“廉洁从教。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健康成长。

传承和发扬奉献精神,正确认识教师职业的苦与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杜绝利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时代,要求学校抓好廉洁教育,时代,要求教师廉洁 从教。我们应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要保持廉洁自律,坚持高尚情操,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 进道德认识,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调控,及时矫正和调整自己行为中的失误,抵制不良风气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保持行为的端正廉洁。

教师从自身进行廉洁自律做起,用我们高尚的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用我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托举起明天的太阳!

汉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10

为了进一步深化落实廉政建设,4月县局在二楼会议室召开20党风廉政建设暨教育工作会议,局长与各单位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状,县反渎职侵权局王局长为大家作了一次廉政教育课。用一个个反面实例警示大家,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使每个税务干部心灵得到一次洗涤,获得以下体会。

一、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各种诱惑也随之增多,法官所接触到的当事人很多,如果稍有交友不慎,将会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拨,李军、黄松仁曾是同事称赞,领导重点培养的国家栋梁,却不能时刻警省自己,贪赃枉法,犯下了人民所不允的大错,自毁前程,成为人民的罪人。

二、欲莫贪,贪欲必害己。金钱、美色,这些让人心动的“糖衣炮弹”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曾击倒过许多法官。李军,黄松仁的犯罪,根本原因是思想上对自己的要求放松,行动上脱离的党纪国法,最终害人害己,不仅辜负了领导的期望,也辜负了家人的幸福。

通过这次警示教育大会,使我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行动方向,我将以更加严格的纪律来约束自己,坚守廉洁司法的职业道德,全心全心为人民服务,严格遵守省、市、县局规定的各项工作纪律,增加拒腐防变能力,坚定信念,严守纪律,清正廉洁,以实际行动为义县地税事业及其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作出自己的贡献,真正做到执法为民!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86773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主持词演讲(集锦8篇)
下一篇 : 悼念刚逝去姥爷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