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心得体会#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你了解心得体会的关键内容吗?当我们对事情的理解和体悟有不同看法时,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记录下来。持续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养成思考的好习惯,这个网站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建议你将此网站加入书签,以便日后使用!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1

怀着敬仰和虔诚的心,我静静地品味了《梁家河》的每一个故事,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情节生动,具有浓厚的陕北乡土气息。书中蕴含的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复兴民族的梦想,并且坚持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始终保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刻学习。

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的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梁家河这个小村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我们的贴心服务品牌也是从诞生到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具有较为坚定的基础,这是全体售后服务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这不是终点,我们要秉承艰苦创业的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到更好。

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逃离北京后,来到梁家河,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经过不断思考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后,选择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他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实事做起。我们当代青年,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选择面前,都要不忘初心,努力成为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要加强学习,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努力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干事创业、服务人民的本领。作为陕汽售后服务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勇于担责,面对困难要第一个站出来,多想办法,面对成果,要与大家一起分享,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据了解,梁家河村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是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他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我时常在思考,我们干部的形象怎么树?威信从哪里来?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作为陕汽售后服务的党员干部,也一定要做到踏踏实实,不可天马行空,工作永远是干出来的,能被人记住的,永远都属于踏踏实实做出成绩、造福团队、造福客户的人和事迹。

如今的我们,在信息时代的渲染下显得有些浮躁,阅读《梁家河》的过程正是沉淀升华的过程。当你浮躁着找不到自己的时候,建议读一读《梁家河》,帮你找到原来的自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2

《梁家河》一书,生动再现了总书记梁家河的艰苦生活,为新时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教材,自己反复阅读学习后,深受教育和感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带头学、深入学、扎实学,从总书记的梁家河岁月中,感受他的成长奋斗历程,学习他在艰苦环境中磨炼的意志品格,做到学思践悟、慎思笃行、学以致用,更加自觉的锤炼党性、提升素质、完善自己。

树立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当时的梁家河,生产生活落后,村民吃不饱穿不暖,辛勤劳动一年还要靠讨饭接济才能为生。面对这样贫瘠的黄土地,这样艰难困苦的人民,总书记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信念激励着他读书修身充实自我的斗志,坚定着他劳动造福村民的决心。总书记的青春奋斗故事告诉我们,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守初心绝不动摇。

植根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2015年,习近平在英国伦敦时,回忆起梁家河:“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组工干部的每一个岗位都是一个人生舞台,我们要立足现实岗位,切实为民服务,用心倾听基层心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党员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做起,拓展帮扶渠道,实实在在的为帮扶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锻造勤奋好学的进取之心。在梁家河的七年里,总书记常看砖头一样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总书记把读书作为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从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逐渐积淀成为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总书记为我们树立了爱读书、善读书的榜样,仰望这一精神高地,我们要沉下心来学习,多读经典原著,通过学习涵养心性,通过学习增长本领,通过学习保持思想活力和与时俱进。

砥砺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让贫穷落后面貌一去不复返,习近平在山沟沟里和村民情同手足、同甘共苦,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战天斗地,一干就是七年。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组工干部要珍惜在组织部这个大熔炉里磨练锻炼的机会,肯于吃苦、肯于钻研、肯于奉献,不断磨练提升、成长成才。

培塑勇扛在肩的担当精神。淤地的时候,在抽水泵出水口铲土是最苦的差事,总书记主动去水沟旁铲土。打夯、搬石头,这些苦活重活他都抢着干,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拿出了冲天干劲,终于把这个坝打成了。从不“撒奸儿”,梁家河的乡亲们这样评价总书记。作为组工干部,要在岗位上有所作为,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难和问题,真正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干在实处。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3

为了纪念建党97周年,重温党的光辉历史,牢固树立党员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新的革命理念。6月30日-7月1日,我们新城区人社局全体党员一行43人前往革命圣地延安,接受爱国主义再教育,我们重温入党誓言,参观革命先驱曾经战斗和生活的故地-宝塔山、枣园、杨家岭,聆听革命先驱当年事迹。老一辈共产党人坚持为劳苦大众谋幸福为初心,不畏艰难险阻,身践力行,在老百姓的拥戴下和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几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推翻旧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对照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不由对老一辈革命家多了份敬意,对自己多了份鞭策。

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出国民党反动泒层层前堵后追,历经万险来到延安,延安当时人烟稀少物薄,遍地荒山。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倡导新思想、新文化,建学校扫除文盲、破除封建包办婚姻,男女自由恋爱、土地改革,发展经济、边区各级人民政府实行明主选举等等,这些文明先进的举措,在当时犹如一盏明灯,这盏明灯划亮了黑夜,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志人士、特别是充满理想和报负的年轻人,不断涌入延安。全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自救,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部队战时打战,闲时开荒,短短几年间,延安成了全国人民心中向往的圣地。根据大生产创作的经典歌曲南泥湾,脍炙人口,红遍大江南北。国际各际人士也纷纷赶往延安,其中有著名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等...。

最后一站是梁家河知青旧址,在梁家河村委会院内,我们面对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在参观过程中,我认真聆听讲解员的深刻讲解,结合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和一段段朴实无华的文字,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并担任村支书期间住窑洞、睡土炕、忍耐跳蚤叮咬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艰难生活,打坝挑粪、兴建沼气的艰苦奋斗精神。

梁家河,中国延安一个贫困而偏远的小山村,因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那里生活、生产、劳动七年而成为“梁家河故事”的发祥地,而梁家河七年的生活阅历,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梁家河精神。这些精神是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是普通共产党员学习工作的动力。

梁家河精神,就是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生活期间所展现出的胸怀境界、抱负担当、意志品质,体现在他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等方面。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的领袖成长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是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越来越显现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

参观学习后,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要真正感悟和领会“梁家河精神”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内涵,要将它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 为医疗保障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4

读罢《梁家河》,掩卷久思,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代生活、经历、战斗的过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理想和抱负的所有青年奋斗和学习的榜样。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总书记胸怀远大抱负,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创新实干、无私忘我的精神,引领着那样一个热火朝天、精神焕发的伟大时代。

1981年5月6日,《西安铁道》报"青春"专栏第67期发表了我和其他同志采访的新闻通讯报道“白云深处的年轻人”一文。这篇文章在报刊第三版的通栏标题"我为祖国做了些什么?"左上方显著位置刊登,引来铁路战线年轻人的强烈反响和好评。西安铁路部门和宝鸡铁路部门党组织非常重视,掀起了在全铁路系统学习的高潮。青石崖火车站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先进单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汪锋还题字留念。如今,当我们乘坐火车经过秦岭之巅的青石崖火车站时,“青年文明号”几个苍劲大字仍然闪闪发光,映入眼帘,追起当年的回忆。

我们当时采访青石崖火车站工区的养路工马树森、蒋顺成等六名从西安、宝鸡来到秦岭之巅的小伙子时,他们个个正处风华正茂,一腔热血,朝气蓬勃,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每天所处工作生活环境是:周围重峦叠嶂,云雾弥漫,方圆三四十里,渺无人迹。抬头望山巅,低头见深渊。那里一年有2/3的时间在高寒浓雾里工作,工区管辖的14华里铁路,有十华里在铁路洞子里,桥隧相连。生活用的煤、米、油、盐、菜全靠背篓背进来。遇到大雪封山就化雪水做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这些从小在城市长大的青年,一到工区,便对高耸入云的秦岭“望崖兴叹”!工作、生活不是当今生活在城里的年轻人所想象的。

就在青年们思想波动不安的时候,党组织向青年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工区党支部成员,一个个和青年们交了朋友,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工作上传帮带。当时的党支部书记王震,多次和青年们促膝谈心,讲述养护铁路的光荣使命和地处宝成铁路咽喉要道的重要性。团支部组织青年开展理想和前途教育活动,重温老一辈铁路人的光辉历史,老工人用自己扎根青石崖艰苦创业的亲身经历,告诉年轻人怎样对待人生,怎样为铁路事业贡献力量。工区党小组长、老工人傅侃,语重心长地对大伙说:"从宝成铁路建成通车后,我们工区的几个老工人用洋镐、铁锹,送走了数十个春秋,从没叫过苦和累,也没有要求换个好地方,因为大家以铁路为家,深深懂得千里宝成铁路离不开青石崖一寸线路……"谆谆话语,深深打动着青年们的心。

春风化甘露,润物细无声。青年们立志学习老工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洋镐、铁锤,在青石崖扎根安家。老工人的言传身教和火热的斗争生活,使青年们渐渐爱上了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上了每一颗螺丝道钉和路基石渣。

青石崖工区担负的养护地段,地势险要,桥隧相连。当时这段线路上腐朽枕木群多,弯道上的钢轨磨损厉害。一年大多数时间工作在阴暗潮湿的隧道里。年轻人不怕吃苦和老师傅们一起劳动,用辛勤的汗水保障着祖国的大动脉的畅通无阻,当时,他们创造了安全生产3600多天的优异成绩,线路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

青年们爱路如家,无论是白天黑夜,风雪交加,只要线路发生故障,他们就立即抢修。1980年8月下旬,一连下了七八天大雨,铁路沿线多处发生了塌方。为了保证列车畅通,青年们组织了护路抢险突击队,夜以继日地处理险石,疏通涵洞。一天清晨,倾盆大雨使山洪暴发,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处山崖塌方,几百方石块沙土堵住了45号洞口,几个磨盘大的石头滚到120米高的松树坡大桥头。当时,64次快车就要驶来,在紧要关头,青年突击队立即冒雨跑步赶到现场。他们一边发出停车信号,一边加入抢险战斗。泥石夹着树根,杂草,铁锹、洋镐使不上劲儿。青年们就用手刨,磨盘大的巨石来不及爆破,他们几个人硬是用肩膀向外扛。经过短时间的抢险战斗,从乱石中抠出了一条通道,使列车安全正点通过,避免了一场大事故。

工作中,青年们是一支能打硬仗的突击队。平常,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寂寞荒凉的青石崖生机盎然。逢年过节,青年们在一起除了改善伙食,还要开联欢晚会。工作之余,他们经常组织文体活动,下棋打球,吹拉弹唱。为了不断提高文化技术水平,青年们主动成立了自学小组。他们还多年坚持开展义务劳动,清理路基杂草和防洪排水沟,业务养护“红旗”曲线350米,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和奖励。

在青石崖工区,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的青年工人,各人都有自己的困难和问题。但是他们能够正确处理工作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总是把自己的困难往后摆,把工作往前放。青年工人李海发家住宝鸡,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无人照料,组织上三次调动他回宝鸡工作,好照管家庭,他都一一谢绝了,硬是在青石崖铁了心。多年来,工区没有一个年轻人因各人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写申请,闹调动,这不正是青年们高尚心灵的自然表露吗?

春华秋实,年复一年。先后有19名青年工人在青石崖工区扎根安家,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甘愿做一颗道钉。

改革开放40年过去了,记忆的阀门一次次地打开,那些些激动人心的故事,记忆犹新。40年间,我们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江南北飞速奔驰的高铁,已经将普通的铁路和火车渐渐抛远。但是,当年那一代人矢志奋斗、埋头苦干的精神却愈加鲜明和珍贵,正如《梁家河》里所呈现的一样,怀抱责任、不懈奋斗是对无悔青春的最佳注解。希望我们商务事业的年轻人们,在新的改革洪流中,能够传承这种精神,始终怀抱梦想,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勇立鳌头,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5

读完《梁家河》一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情怀和埋头实干的作风一直萦绕着我的心头。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群众的角度,群众想什么,他就带头做什么,群众盼什么,他就带头干什么。于是他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干活从不“撒奸儿”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干工作必须扑下身子,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只有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一定不能在群众面前夸夸其谈,说漂亮话,做表面文章,应该在服务群众的工作实践中,出实招,干实事,苦干实干,从群众最关切的、最现实的利益出发,以群众的满不满意、实不实惠、幸不幸福来衡量和检验。

作为有色的一名普通员工的工作历程,正是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过程,他所面临的困惑、遇到的困难、得到的收获,正是很多青年、青年干部应吸收的宝贵经验。从习近平同志的回忆文章《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我们可以追寻到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成长足迹,他写道:"我的成长始于陕北。最大的收获,一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

细心品味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寓意深刻的哲理,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梁家河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淤地、修建公路、建沼气池、办铁业社、开代销店,为摆脱贫困开拓创新所做的一件件实事,再一幕幕地联想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怎样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这也给当前正在成长的青年一代以极大的启示:在新的形势下,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立根于民的情怀应该成为时代青年的人生成长之基,人生追求之本。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不论世界如何风云变幻,科技如何更新换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青年一代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情、世情的新变化,正确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每个时代的重要工作。光阴荏苒,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相比,时间已过去40多年,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永远紧跟党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前,很多青年没有在农村生活过,也没有真正与基层的老百姓相处过,对于中国国情无法准确把握。他们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极度贫困,不知道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不知道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相依,甚至对"为人民服务"不屑一顾……有的因此迷惘无为,有的甚至走上错误的道路。要根治"脚不落地、思想高飞"的毛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励青年人到实际中去,到基层中去,到群众中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换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

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有一天我一定要亲自踏上梁家河那块青年人向往的土地,去接受专属于新时代青年的一次精神洗礼,从此更加坚定我们奋斗的目标,跟着党走,向着新时代的征程迈进,绝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神圣使命!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6

开班伊始,在集团党委组织下,XX集团党委中心组赴梁家河参观学习,销售公司管理团队也跟随党委中心赴梁家河学习,探访习近平总书记少年时期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有幸了解总书记早年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怎样工作、生活、处事、为人等点点滴滴,实地感受“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的“梁家河精神”,通过此次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耐得住寂寞、吃苦耐劳的精神

1969年1月,不到16岁的习近平在梁家河开始了他的知青插队岁月,直到1975年考大学离开,总共7年时间,在现在人们的心目中,15岁还只是一个懵懂小孩,还只能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更不用说在早年梁家河缺衣少食、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物质积极匮乏的山间小村去劳动和生活,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少年习近平在寂寞、劳苦中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四关,逐渐融入当地并真正成长为成为一名黄土地的儿子,从城市到农村、从少年到青年,在劳动中得到了锻炼,铸造了自己能耐寂寞、吃苦耐劳的精神。

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青年习近平由刚插队时当地村民对他的不信任、不融入,到后来大家的接受、信任、主心骨再到后来大家的离不开,这是知识改变自己、知识改变别人、知识改变环境、知识改变社会的典型,在当时极其困难的环境和条件下,当地居民在他的带领下,建造了知青淤地坝,创立了铁业社、沼汽池、缝纫社、磨坊等当时跟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站,给当地居民在生活上带来了极大改善,正是骨子里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正日益强大,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领域迅猛发展,成就了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三、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实干精神

少年习近平在插队期间先后十次申请入团、八次申请入党,成为当地居民信赖、可靠的领路人,并最终成为梁家河村支部书记,他带领村民打水井、修淤地坝,开办缝纫社、铁业社,发展生产改善村民生活,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深厚情谊,在繁重劳动后坚持读书学习直到深夜,在这种极强的改革和发展意识下,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带领大家改天换地,并形成了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成就了自己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为民谋利的群众情怀,中国正是在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责任担当精神指引下快速前行。

学习时间很快就结束了,但从中需要学习和领悟的东西很多,作为一名企业的职工,如何更快、更好、更深、更广地把这种精神运用自己的工作中,是自己需要长期坚持和消化的,让我领悟到培养自己能吃苦、敢创新、办实事、办好事的精神是做企业所必须的,并不断在自己的工作中脚踏实地践行。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 篇7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时,动情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时代至新、初心依旧,通过对纪实文学作品《梁家河》的学习,我为总书记43年始终心系梁家河、情牵乡亲们的真挚初心所感动。

(一)经受苦难锤炼,铸就为民初心。1969年1月,年仅15岁的习近平来到x的一个小山村――梁家河。在这里,他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锤炼了顽强意志品质,铸就了为民造福初心。从x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扎根在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新时代,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融入群众生活,践行为民初心。在梁家河,习近平整日在生活或劳动中与老乡接触,深知农村的落后与群众生活的艰苦,完全把自己融入了农民之中,称自己是“普通农民”甚至是“老陕”。他住在一孔土窑里、挤在六个人的土炕上、行走在一架架山卯间……他说一口地道的陕北话、好一口美味的酸菜、习惯了点一盏煤油灯渡过漫漫长夜……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他在梁家河所干的一切,无不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他帮村民修厕所、办识字夜校、教村民学写字,还将自己最珍贵的物品赠送给他们。习近平总书记后来深情地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新时代,这种融入群众的方法,仍然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三)坚持远x想,永葆为民初心。七年的艰苦岁月,习近平坚守梁家河,始终坚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想着为老百姓办实事。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他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苦活重活抢着干,干一件成一件。他在当梁家河村支书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就让这个贫穷落后的村子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村里人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可以用沼气做饭和照明,有灌溉井,有铁业社,有缝纫社,有代销点,有磨坊……原来一到青黄不接时就全村出动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庄,在习近平一年多的带领下,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时光荏苒、理想恒在,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标注的都是习近平总书记为民的底色。新时代,这种造福人民的理想,仍然是共产党人的干事创业的源动力,也是党永远不变的历史使命。

当年在窑洞里,习近平和“黑子”王宪平拉话时说“我饿了,乡亲们给我做饭吃;我的衣服脏了,乡亲们给我洗;裤子破了,乡亲们给我缝。咱梁家河人对我好,我永远都记着。”如今梁家河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也都过上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但梁家河人还是和四十三年前一样:打心眼里信服、感激和牵挂那个为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打拼的“好后生”!

时代至新,初心依旧!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愿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将个人奋斗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实干担当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21712.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有点幼稚的搞笑短句37句
下一篇 : 招聘的好句子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