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工作总结#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精选7篇#】这篇“定点扶贫工作总结”文章是编辑精选的一篇内容丰富不容错过,我相信您能从这篇文章中得到答案。处理大批量的文档我们使用了多种工具,每次写作前和写作完成后,我们都可以读读范文, 我们可以从范文中发现整体构思的优势。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1

根据《关于对XX县2018年度县级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的通知》要求,我局对照《XX县“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考核指标及评分表》认真梳理,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60分,自评分60分)

(一)所挂乡镇减贫成效。

按照县扶贫工作部署,交通运输局对勐伴镇回落村委会纳丁村小组、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丫口寨村小组、南赛河村小组实施定点扶贫。针对挂钩村交通条件落后、出行方式单一等问题,我局积极申报建设资金,全力破解交通发展瓶颈的“短板”。按照部门职责主要对3个村小组实施道路硬化。一是投资40.76万元修建瑶区乡新山村委会南赛河村进村桥梁一座,全长23.87米(2-8米);二是投资587.12万元对瑶区乡新山村委会至丫口寨、南赛河7.1公里的进村道路硬化;三是对南赛河村生活生产道路800米(水泥路面)道路实施硬化,解决南赛河村因道路问题,导致生产作物运输难的问题;四是投资381.93万元修建勐伴镇纳丁村公路4.65公里;五是投资117万元修建勐伴镇纳丁村平板桥,全长48.58米(5-8米)。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2018年勐伴镇、瑶区乡在全县率先实现自然村道路硬化率100%,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推动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力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所包贫困村减贫成效。

1.瑶区乡新山村委会丫口寨村小组和南赛河村小组是一个以瑶族为主的山区村寨,丫口寨村小组距所属村委会2公里,南赛河村小组距村委会7.1公里,两村共有农户67户280人(其中丫口寨46户175人、南赛河21户105人),两村主要以种植粮食、橡胶、砂仁、甘蔗、香蕉等作物为主。两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

2.纳丁村小组是一个哈尼族居住的边境沿线山区村寨,距村委会6公里,距勐伴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全村共有农户20户85人,有耕地面积204亩(其中:田54亩、地150亩),人均耕地面积2.4亩,主要种植粮食、橡胶、砂仁等作物;拥有林地2876亩,其中经济果林地556亩,人均经济林果地6.54亩,主要种植橡胶、砂仁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有10亩。历史以来交通不便一直制约该村的发展,过河靠竹筏摆渡,村内道路是便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我局将进村道路和桥梁纳入脱贫计划实施建设,彻底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三)所帮贫困户脱贫情况。

瑶区乡丫口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105人,2018年已脱贫30户91人,未脱贫户2户(分别为邓建文、邓华发),因病返贫1户李梅。南赛河21户已全部脱贫,2018年因病返贫1户。勐伴纳丁村已全部脱贫。

二、责任落实(40分,自评分40分)

(一)组织保障。

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股室(事业单位)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2018年,我局派出2名驻村工作队员,其中瑶区乡黄莲山村委会进驻1人、勐伴镇金厂河村委会进驻1人,进行驻村帮扶指导,单位按驻村队员每人每天30元驻村补助进行发放,2018年共计发放2.16万元。

(二)工作措施。

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筹资力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推进;二是在扶贫项目建设工作中做好和各部门的协调和联动,共同推进;三是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监督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四是做好完工项目验收、交接管养工作,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彻底改变“重建轻养”的状况,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后续养护。力推全县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五是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有计划的对所挂钩贫困村实施产业扶持,为村民收入的稳步提升提供保障。

(三)群众满意度。

为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巩固脱贫攻坚的实效,组织开展以宣讲一次党的政策方针、讲解一本惠民手册、完善一套扶贫档案、开展一次送温暖活动、举办一次爱心捐赠、为民办一件实事为内容的“六个一”主题活动。帮助群众了解产业扶贫政策、教育扶贫政策、健康扶贫政策等各项扶贫政策,提高贫困户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帮扶人员的认知度。定期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详细了解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子女读书以及生活工作困难等情况,送去米、面、油等慰问品,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决心,提高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对贫困学生、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进行捐物、捐款,真正把温暖送到贫困群众的心坎上。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单位实际,为贫困群众办好1-2件实事。2018年,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看望慰问送温暖2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50余件。通过“挂包帮”工作的开展,激发了群众热情,赢得了群众信任,全力提升了群众满意度,2018年达90%以上。

三、资金投入(按投入资金2万元,加0.5分,共加6分)

一是筹资7.59万元,购买水泥138吨(丫口寨村46户村民每户3吨)用于解决村内道路、场地硬化、建设挡墙等;二是组织单位职工开展送温暖活动,在节日前后,给困难群众发放生活物资合计4.9万元。三是购买垃圾桶20个,0.52万元。共计投入资金13万元。

经自评,无扣分项,自评分106分。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2

20__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扶贫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经济发展大局,进一步深化扶贫开发和惠民行动工作,注重办实事、讲实效,具体落实《__市精准化扶贫“帮扶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20__年__市扶贫开发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深入基层摸实情,结合实际定措施,真情帮扶促发展,圆满完成了市扶贫办安排的扶贫工作任务。现将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基本情况。

小堡村位于沁城乡东北,距__市129公里、沁城乡政府25公里,是一个以畜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山区贫困村。全村共有3个小队,两个开发区(骆驼圈子开发区、沙依巴克开发区);全村总人口(包括两个开发区)865户,2768人(小堡村有367户村民、1226人,骆驼圈子开发区498户、1542人);低保户161户,513人;贫困户282户,898人(小堡村147户、457人,骆驼圈子开发区有135户、441人)。该村山区耕地面积3324亩,主要以苜宿、小麦为主要种植物,小堡村由于地处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足,加之农牧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等、靠、要思想严重,导致小堡村贫困程度深、农牧民增收脱贫困难。

二、领导重视,机构完善。

我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以处书记司马义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具体分管,工作组下设办公室,确定办公室主任为联络员,根据小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计划。

三、加强思想扶贫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懒”,我处选了一些思想觉悟高双语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先后到小堡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调动他们参与扶贫开发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要我脱贫、要我致富”向“我要脱贫、我要致富”转变。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主动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教育广大村民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四个认同”,激发牧民热爱祖国、热爱新疆的美好感情。

四、措施有力,资金落实。

年初,我处扶贫领导小组到达定点帮扶的沁城乡小堡村,确定了26户帮扶对象,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制定经济发展的计划、措施。帮助该村搞好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协助搞好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并向每户贫困户捐赠钱100元,共计2600元,切实地为贫困户办好事、办实事。

五、多方收集,提供致富信息

我处发动全处职工通过网络、电视、书籍及其他渠道广泛收集致富项目和信息技术,并及时反馈给小堡村村委会,同时帮助培养一位有文化、懂信息的信息员,帮助本村牧民获取致富信息、致富技术和致富项目。提高科技增收的能力。

六、进行法制宣传,开展法律知识送上门活动。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我处还对定点帮扶小堡村牧民开展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培训,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帮助牧民提高了法律意识,期间,我处选派骨干工作人员到村、到户,进行了大量的群众走访,了解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由于我处底子簿、经费少,投入的扶贫经费难以满足定点扶贫点的需要。同时,在指导村民科技种养、外出务工方面经验也不是很足。20__年,我处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探索,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全面扎实做好定点扶贫规划的各项工作,使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使扶贫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3

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和县委办、县政府办xx文件要求,县科技局20XX年被派驻xx村进行驻村帮扶工作,现将20XX年开展驻村定点扶贫工作情况简要总结如下:

一、根据文件要求,我局及时成立了强有力的扶贫驻村工作组,同时进驻扶贫定点村进行调查摸底和开展工作,掌握衙前镇溪口村的基本情况,以使工作组的帮扶工作有的放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根据衙前镇溪口村的实际,制定了扶贫开发规划、定点扶贫年度工作计划和《20XX年驻村帮扶承诺书》,并按“年度工作计划”和《帮扶承诺书》内容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各项工作;按照帮扶承诺书承诺20XX年帮扶支助资金1.5万元,改善村级基础设施。

三、协助定点扶贫村搞好扶贫开发规划的实施,兴修村组公路3公路,兴修桥梁1座。

四、扶助该村冬季作物和毛竹、林木种植管理工作, 20XX年扩建和改造毛竹低产林1060余亩,以点带面推动全村木竹产业的发展;同时帮助和鼓励农户种植甘蓝型油菜,20XX年种植油菜700余亩。

五、认真实施党员干部“1+1”帮扶工作,建立党员干部“1+1”帮扶档案,我局党员干部和局机关投入3000余元帮扶该村贫困户7户,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扶助。

六、协助搞好村级各种工作制度建设,做到制度上墙,村务公开;同时帮助培训“双带”型村干部2人。

七、充分利用我局优势,结合当地产业实际进行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累计组织培训班2期,培训人次达到132余人次;同时结合劳动力转移培训组织该村劳务输出,20XX年新增劳务输出人员280余人。

八、加强工作组成员的自身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制度,工作组成员按要求进村开展帮扶工作,做到“人员到位、精力到位、经费到位、时间到位”;通过这些措施使我局驻村干部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根据市里统一安排,市经信局结对帮扶霍邱县高塘镇五里庄村,5年来,6市经信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市有关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双包”工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工作要求,强化帮扶措施,定期走访调研,实施扶贫项目,累计投入75万元,建设有机农产品种植、稻虾养殖等扶贫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五里庄村于2020年4月17日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验收,全村脱贫人数从2016年的128人降至2020年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4.14%降至2020年的0.1%,帮扶村群众出行难、用电难、看病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及饮水安全有了保障。

五里庄村脱贫概况

年份

脱贫户数

脱贫人数

2016

56

128

2017

146

282

2018

15

27

2019

21

52

2020

3

6

二、主要举措

(一)抓精准识别,因人因户制定扶贫措施

1.抓精准筛查。摸清底数,逐户筛查分类,对已脱贫237户484人进行风险评估,防止返贫;对边缘户进行持续监测,适时帮扶;对未脱贫3户6人进行识别分类,制定针对性帮扶措施。累计纳入低保贫困户65户102人,纳入残疾人补贴77人,光伏电站分红110户。

2.抓精准帮扶。局领导班子率先结队帮扶作表率,全局干部全员结对帮扶20户,四年结队帮扶80户,王友年局长率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到村调研把脉指导,逐户逐人走访慰问商谈帮扶措施,有力推动了脱贫攻坚战。王友年局长帮助结对户张祖军发展7.5亩稻虾养殖,当年增收1.8万元,顺利脱贫;纪检组长张荣群数次协调医保局、扶贫局、中国人寿,帮助植物人曹应兰报销医药费10万元;李才录副局长帮助贫困户屠俊生到六安学习厨艺,发展家庭排档,顺利实现脱贫;结对帮扶双残疾户乔守宝的徐峰副局长和帮扶患世界怪病“克罗恩”病赵中山的帮扶人李兵总经济师都千方百计帮助解难题,帮助结对户顺利实现脱贫。

3.抓精准施策。落实产业扶贫,促进就业增收,针对201户有产业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发展农闲短工200人,公益岗位30人,扶贫车间、经济实体就业30余人,帮助申请金融扶贫小额信贷89户307万元;提升医疗水平,积极跟进家庭医生签约情况,实现家庭签约医生231户500人;突出教育脱贫,落实扶贫“扶智”,累计资助学生71名;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老、病、残做好政策兜底,代缴新农合241户500人11.175万元,办理慢性病就诊证268人。

(二)抓班子建设,夯实脱贫攻坚领导基础

1.发挥好村班子“领头雁”作用,提振致富信心。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夯实五里庄村持续发展的组织基础,党支部实行任务清单管理,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均成立领导组,将任务分解到人、项目落实到户、工期细化到天,每周走访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和脱贫需求,及时对接产业项目和帮扶措施,发展和培育一批脱贫攻坚带头人和脱贫典型,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2.提升基层领导水平,优化村班子结构。进一步选优配强村书记和村班子,选聘5名大中专人才,提高知识层次,提升领导能力。由高塘镇纪委书记李俊任点长、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班子和结对帮扶干部组成了五里庄村脱贫攻坚决战“尖刀班”,坚持每月15号召开全村党员大会,由第一书记上党课,与全村党员干部共谋产业发展项目、共解脱贫攻坚难题。

3.组织学习培训,提升基层领导水平。挑选有为青年干部、致富带头人和脱贫示范户到村部跟班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组织开展了中药材培养技术、种植业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培训班,安排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

(三)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1.水利升级。投资100余万元,对村小二型水库(前楼五里大塘)进行除险加固;投资1200余万元对五里庄村七公里灌溉渠道升级改造,清淤取直、水泥护坡、支渠配套、涵闸桥梁新建,实现了五里庄村灌溉主渠道通畅,解决了五里庄村灌溉用水难的大问题。投资30余万元,对21个村民组当家塘深挖扩容,提高了全村农业旱涝保收能力,受到群众欢迎。

2.环境整治。为改变村民特别是贫困户生活条件,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目标,五里庄村下大力气推进美化、亮化、净化和改厕工程。五里庄村危房改造139 户,投入资金153.2万元,切实改善五里庄村困难群众基本居住条件;三化房屋维修50户,投入资金22.7109万元;三化户户通40户,投入资金11.9855万元。实施改厕工程示范户164户,投入19.68万元。新建垃圾池14个,投入资金1.4万元;整治房前屋后村庄环境136处,治理污水沟渠2865米,清理垃圾3.8吨。

3.服务提升。新建为民服务大厅、村活动室阵地、文化长廊、景观塘、800平米群众文化广场、高杆大灯、文化墙、6.6平方米户外电子显示屏、农民文化书屋、农民培训学校、村卫生所等。同时,市经信局为村部添置了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设备,村级办公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集远程教育、民生、文化娱乐、村民文化广场、农民书屋、农民学校、卫生所等多位一体的村活动场所已全面投入使用,改善了五里庄村群众办事、干部服务、党员学习的环境和条件,实现了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服务优质化。

(四)抓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1.市场拉动。为解决五里庄村农产品销售难题,王友年局长、徐峰、李才录副局长先后率领工作队、村经济实体与六安钢铁股份公司对接农特产品产销见面,帮助村绿色有机农产品打开市场。通过与六安钢铁集团的对接,为五里庄村发展种养殖提供了支持和引导,使蔬菜、家禽、鸡蛋等种养业逐步走向市场导向,良性发展。群谊家庭农场发展特色果蔬大棚种植基地50亩,年产西瓜5万斤、甜瓜3.5万斤、草莓3万斤、有机蔬菜6万斤,带领50户贫困户增收,草莓采摘体验园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先进典型。村扶贫养猪基地不断完善提升公司+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养猪模式。帮助150户贫困户成立养猪合作社,租用村两栋猪舍,聘请饲养专家指导,实现集中养殖1050头猪,实现每户年增收7000元,村集体增收4万元。千亩稻虾共生养殖项目流转石坝、槐岗、二里组农田1009亩发展稻虾养殖,形成六个百亩以上大户和100户群众及贫困户数亩养殖局面。村帮助架电、修建水渠及道路,产出350万元,年利润181万元,带动周边80户贫困户实现龙虾养殖和打短期零工,户均增加10000元以上。五里庄村扶贫驿站利用互联网,帮助村民在网上售卖绿色农产品?,草莓、香瓜、土鸡、鹅、鸡蛋等一大批农产品都在网上货架上公开售卖,同时网站上公布种养基地、种植过程、疫苗注射等一系列养殖种植过程照片,让客户全面了解种养过程,放心购买产品,拓展线上销售农产品渠道。

2.龙头带动。鼓励村龙头企业在提升价值找路子的同时带动贫困户就业。2017年通过招商引进龙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利用煤矸石生产各种型号空心砖,于2018年10月开始动工。2019年10月1日正式投产,占地60亩,建筑面积17758平方米,年产1.2亿块标砖,年产值1亿元,带动五里庄村周边劳务、运输100余人就业。为克服收割季节连阴雨导致群众稻谷受潮霉变难题,市经信局帮助魏勇粮食加工厂优惠购买粮食烘干机器,同时村参股10万元支持魏勇投资100万元,新建扩建日烘干稻谷120吨干燥厂。粮食烘干厂建成后优先优价收购近百户贫困户30万斤水稻。同时带动周边贫困户农闲临时务工,安排10名以上贫困户就业,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1万元。

3.大户联动。鼓励村能人大户联帮带,在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上找路子。王德友、冀昌贵瓜蒌合作社瓜蒌立体种植100亩;程孝凡养鹅合作社养皖西大白鹅4000只;姚士忠、张龙和杨继龙等六个百亩以上大户发展稻虾养殖1060亩;王林忠合作养猪、鹅、鸭2000只。同时鼓励在外发家致富的五里人回乡创业,成功引进王守奎夫妇投资300万元创办全镇最先进的皓琰大酒店、张龙轩创建朝阳农牧科技公司,五里庄村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三、存在的问题

我局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取得了良好成效的同时面临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集体经济基础有待夯实。村集体经济存在收益不高、来源单一、收入不稳的情况,缺乏稳定增长的产业和经营性收入;二是产业项目推进力度仍需加强。存在产业项目种类不多、规模不大、效益不足,部分年度项目库中绩效目标和带贫减贫机制不明确、不具体;三是防返贫工作仍需跟进。五里庄村部分贫困户脱贫基础不扎实,存在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仍有4户15人边缘户需实行动态监测,严防返贫;四是与乡村振兴工作的衔接有待加强。在机制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发展衔接等方面仍需补充和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组织领导,强化支部机制建设

进一步加强村支部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完善各项制度、强化责任担当,提高工作效率,打造成群众信赖、拥护、爱戴的优秀支部。

(二)抓好稳就业,拓宽各类就业渠道

新建五里庄村扶贫就业中心、创立和扩大绿色种植瓜果蔬菜、瓜蒌、金银花、立体种养等新型合作组织;建设生态养猪、养鸡、养鹅、养虾等合作社;创办扶贫车间、扶贫驿站;引入龙泉新型建材、粮食干燥厂等工业企业;联系皓琰大酒店等规模服务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实现稳定脱贫。

(三)抓产业项目,增强产业发展新动能

加快绿色产业项目发展为主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情况下,发展小二型水库生态养殖、绿色瓜蒌种植、中草药金银花种植、千亩稻虾养殖等特色经济项目;发展家庭排档、工地零部件供应、环境保洁等移民安置点服务业,推广农业合作社、扶贫车间等做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迈向小康生活。

(四)抓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促进乡村共享发展

良好环境是提升群众内生动力最好的先手棋,全面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村庄等专项行动,建成卫生乡村、绿色乡村、美丽庭院。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5

2018年是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是我县决战脱贫摘帽、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体要求,以“稳居第一方阵,确保脱贫摘帽”为目标,以“春季行动、夏季攻势”等工作为主要抓手,高质量打好“找问题、补短板、抓整改、严责任”、“百日会战”等专项集中行动,全面推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年计划出列贫困村18个,脱贫10650户27165人,实现县摘帽,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奋力再造舒城新高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面聚焦摘帽。

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作为当前的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完成“县摘帽”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一是学习考察。3月上旬,组织四个班子成员、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赴岳西、金寨、太和等周边县区和四川南部县、河南卢氏县等地,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二是全县动员。学习考察回来后,立即召开了全县脱贫攻坚摘帽万人誓师大会,表彰先进,通报后进,表态承诺,通过电视直播进行全县总动员。5月8日,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了千人大会,部署脱贫攻坚以“百日会战”为主题的夏季攻势。三是科学指挥。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脱贫攻坚专题会议,迅速把总书记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召开5次会议,统筹谋划、科学指挥“摘帽”攻坚战役,着力提升脱贫攻坚整体水平。制定印发了《中共舒城县委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2018年实现“县摘帽”目标的实施意见》、《舒城县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等文件,有力地指导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四是领导带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自挂帅、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身先士卒、以上率下,积极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抓落实。特别是县委书记、县长逢会必讲扶贫、下乡必看扶贫,高频率深入村、户开展随机调研和暗访。今年以来,县委书记开展走访23次,走访贫困村29个、贫困户48户;县长下乡走访30次,走访贫困村24个、贫困户62户。

(二)健全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机制。

主要是健全完善6大机制:一是指挥协调机制。增设宣传教育、就业扶贫两个指挥部,全县脱贫攻坚专项指挥部达14个,指挥部下设37个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和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成立了脱贫攻坚综合协调组,设立作战室,负责协调、调度各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二是落实推进机制。建立脱贫攻坚“五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两月一督查、一月一调度、两月一奖惩、两月一通报、一月一问责”,跟踪问效,强力推进。坚持“谁分管谁负责”、“谁包保谁负责”,建立了一项工作、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牵头单位、一个方案、一笔经费、一抓到底的“七个一”工作落实机制。三是政策措施精准机制。进一步修订补充完善“1+20+N”政策体系,做到了各项工作有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安排分工和督查考核,确保政策体系完备科学,措施落实有效。四是要素投入保障机制。充实各级扶贫工作力量,县扶贫办今年又新增工作人员4人,全办人员达到23人。全县扶贫专职干部达574人。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80个贫困村由处级干部担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对314个非贫困村也派驻了扶贫工作队,全县驻村扶贫工作队员1182人。加大投入力度,截至目前共投入扶贫资金134676.2996 万元。其中整合其他涉农资金27094.58 万元,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323.8万元,部门投入扶贫项目资金84257.9196万元。五是包保联系帮扶机制。开展“万人包户、千社帮带、百企联村”包保联系帮扶活动,全县18712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1个省、市、县直部门包保联系80个贫困村,县内160家企业联系帮扶80个贫困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外创业者协会组织帮带贫困村、贫困户。大力实施“联帮关爱”工程,3万多名农村党员全面参与扶贫工作。六是责任落实兑现机制。明确细化、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责任。制定脱贫攻坚“一个责任体系”和督查、巡察、问责“三个考评办法”,加大问责力度。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年度“一票否决”,不评优不评先,不调离不提拔。建立“一票优先”制度,实行悬帽攻坚。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群众普遍公认的干部和职工,优先提拔重用。

(三)开展专项行动,紧抓问题整改。

一是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针对2017年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同志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中反馈的问题,我县按照4月18日全省“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会议精神和《安徽省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方案》文件要求,举一反三,认真开展问题排查,共排查出具体问题11063条,整改问题10939条。二是组织开展以“找问题、补短板、抓整改、严责任”为主题的春季攻势专项集中行动。认真查找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政策落实、精准帮扶、项目资金和基础工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补齐基础信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民生保障、内生动力不足等方面的短板,按照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对问题清单进行分类梳理,建立整改清单、限期落实整改。此次行动,全县共排查出个性问题9501条,共性问题124条,问题已全面整改落实。三是开展以“百日会战”为主题的夏季攻势专项集中行动。主要是对照“三率一度”底线和“一低一高一全部一接近”标准,逐项逐村逐户逐人查找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及其原因,严格按照“七个不落、一个不少”要求,对查找出的问题和差距,进行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县摘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省定指标要求。四是开展常态化全覆盖排查。从全县第一期优秀年轻干部强化培训班学员中抽选20人,组成专门排查队伍,全天候、不间断、常态化开展全覆盖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不纳入考评,及时反馈乡镇(开发区)并要求立即整改,对未按期整改的,进行电视曝光。截至目前排查已覆盖213个村,排查出问题5780条,已整改4864条。

(四)规范项目管理,加快资金拨付。

一是规范建设扶贫项目库。出台《舒城县扶贫项目库管理实施细则》,按照村申报、乡镇初审、部门审核、县级审定的程序,落实“三公示一公告”要求,认真谋划建设了2018-2020年扶贫项目库。三年共谋划扶贫项目8553个,涉及资金45.9188亿元,其中2018年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3745个,涉及资金30.1538亿元;2019年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2578个,涉及资金9.0691亿元;2020年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2230个,涉及资金6.6959亿元。二是加快项目实施。截至目前,共安排扶贫项目3897个,已开工2602个,开工率67%,正在实施项目1847个,已完工项目755个,完工率19.3%。三是加快资金拨付。截至目前,纳入县财政扶贫专户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共50418.38万元,县财政扶贫专户已拨付扶贫资金27758.89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12321.01万元,其他涉农财政资金拨付15437.88万元,资金拨付率达55.1%,超过扶贫资金拨付序时进度。

(五)推进“十大工程”,强化措施到位。

一是产业扶贫全面推广。按照“村有产业基地、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要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以带为主”的产业扶贫模式。创新“合作社+贫困户+经营主体+基地”模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强化主体带动。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871.1万元,实施产业扶贫到户项目55632个,覆盖36358个贫困户,贫困户覆盖率92.6%;到村产业扶贫项目116个,80个贫困村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全覆盖。稳步推进光伏扶贫,建成185座、126.1Mw光伏扶贫电站,全县80个贫困村实现每村光伏年收益7万元以上,8789户“三无”贫困户实现每户光伏收益2000元。二是就业脱贫全面拓宽。抓载体建设,140家扶贫驿站、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建成并正常运行,完成目标任务的438%;全县扶贫驿站、扶贫基地、扶贫车间共带动就业13902人,其中贫困户8675人,占71.9%。抓技能培训,已培训适龄贫困劳动力767人,完成培训任务的145%。抓就业帮扶,举办专场招聘会2次,发布招聘信息178条。抓公益性(辅助性)岗位开发,通过公益性(辅助性)岗位实现就业4770个,其中贫困人员4681人就业,占98%。三是安全住房全面保障。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8户130人,工程进展顺利,预计7月底全部完工,8月底完成配套,9月底动迁入住。全年计划改造危房7300户,已开工6651户,竣工5423户,开工率93.9%,竣工率76.7%,完成验收1500户。在危房改造的同时,通过实施“四个一批”(自行翻建修缮一批、依法拆除一批、挂牌标识一批、开发保护一批),努力实现全县“零危房”目标。四是生态保护脱贫全面推进。通过“五个一批”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即:选聘护林员就业一批,选聘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已发放工资645万元;生态补助普惠一批,整合涉林扶贫补助资金,按照程序,及时拨付,直接惠及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带动一批,扶持壮大林业龙头企业,重点打造了21个林业产业扶贫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入股分红、订单合作和定点帮扶等形式,引领贫困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直接带动19个贫困村、328户贫困户、1111个贫困人口;生态旅游辐射一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吸纳周边贫困人口务工,带动了3591名贫困人口增收;绿色发展巩固一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三大革命”,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生态脱贫。五是金融扶贫加速推进。坚持贫困户自愿和贫困户参与两项基本原则,坚持“户用户贷户还”方向,把金融扶贫与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等相结合,大力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截至6月25日,全县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7558笔56382万元,2018年新增发放5070笔21260万元。六是智力扶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全覆盖,已发放补助18979人次1585.84万元。全面开展“辍控保学”和重度残儿“送教上门”工作,41名辍学学生劝返复学。开展“六送”(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直播卫星户户通、送人才、送音响乐器设备)系列活动,推进文化扶贫。培育发展市级科技特派员114名,组织农民科技扶贫培训80多场次,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口达6000人次。七是健康脱贫全面兑现。代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新农合参保费用1357.14万元。全面落实“351”、“180”等健康脱贫政策,全县享受“351”补偿11430人次802.2万元,享受“180”补偿13659人次118.2万元。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县家庭医生签约216576人,其中贫困人口签约率达100%。八是社保兜底扶贫全面提高。提标扩面,巩固“两线合一”成果,做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3800元/年,全县农村低保对象3053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713人,占低保对象的71%。农村分散和集镇供养五保标准分别为3800元/年和5100元/年,全县农村五保对象10080人,其中贫困人口4224人,占五保人口的42%。全面启动“救急难”,390个村(街)成立“救急难”互助社,已筹资930万元。九是“双基”建设全面推进。对照“县摘帽”主要指标,全面推进“双基”建设。交通扶贫方面,计划投入5.1亿元,完成农村道路建设1260公里,截至6月上旬已完成畅通工程499公里、“村村通5.5米”项目267公里。贫困村电网改造方面,计划投入资金3361.07万元,实施35个贫困村电网改造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动工立杆。农村安全饮水方面,统筹整合12800万元资金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山洪沟治理项目等水利扶贫项目正在紧张实施。网络通信方面,全县394个村固定宽带全部入村,移动信号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214.3元,增长幅度为10.3%。基本公共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于2017年1月以全省最高分通过国家验收。基本劳动就业创业方面,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1420人。基本社会保险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8833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935520人,参保率均大于99%。基本医疗卫生方面,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2.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6‰,均低于国家和省定指标。基本服务方面,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5张,其中养老床位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为30%,生活不能自理集中供养率达到50%,基本达到国家和省定指标。基本住房保障方面,完成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565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423套,超额完成省定任务。基本公共文化体育方面,县图书馆流通12.59万人次,文化馆服务12.32万人次,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1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3.9万人。残疾人基本公共方面,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30%,略低省定序时进度。十是社会扶贫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村村到、组组进、户户访”活动,实施“21111包保帮扶工程”。进一步加大帮扶力量,全县新增帮扶干部128名,调整帮扶干部526名。开展“百企联村”,160家企业精准帮扶,捐资72.2万元,吸纳贫困户就业148人。县域结对帮扶深入开展,利用宣城市宣州区结对帮扶资金1000万元,实施芦笋种植和稻渔(虾)综合种养项目,开展干部交流培训71人次。深化社会扶贫工作,对我县在外务工贫困户由在外创业者协会开展“真情面对面”帮扶活动,按照“联系帮扶一批、吸纳就业一批、技术培训一批、爱心助学一批、领办公益一批”的要求扎实推进,确保帮扶无死角。

(六)加强作风建设,压紧压实责任。

一是完善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明确细化、压紧压实县乡村三级的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包保帮扶责任。所有乡镇(开发区)和县直单位都与县委、县政府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书,所有村两委、驻村工作队都与乡镇(开发区)党委政府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所有帮扶联系人都与所在单位签订脱贫攻坚工作责任书。二是加大督查问责力度。两月组织一次全县督查。县纪律保障指挥部每月根据督查通报情况,对“好”的乡镇(开发区)、部门予以表扬奖励,对排名后进的乡镇(开发区)、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存在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或严重挤占、挪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对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贯彻落实不坚决、不到位、弄虚作假的,对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工作推进缓慢、搞形式主义的,对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打折扣、协调配合不力的,对包保工作不落实、作风漂浮、效果不明显的,每月都问责一批。三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活动。制定印发《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强化脱贫攻坚纪律保障工作实施方案》,对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格等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共查处扶贫领域案件20起,党政纪处分26人;开展通报6期,通报典型案例9例;问责乡镇党委2个,个人47人,其中科级干部4人。

(七)注重宣传教育,扶智扶志结合。

一是注重广泛性宣传教育。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在扶贫基地、集镇街道、公交车亭等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印发《舒城县脱贫攻坚简报》。通过召开“板凳会”、“屋场会”等形式,重点做到“四个讲清”,即讲清贫困识别的标准、贫困识别的程序、扶贫政策和“双基”建设成果。印发脱贫攻坚政策日历4万份,发至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广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二是注重针对性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政策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科技知识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五大教育”,全面开展“脱贫之星”评选活动。制作播放《我的脱贫故事》。三是注重引导性宣传教育。加强入户见人宣传,印发公开信、明白纸,加强普惠性政策宣传。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脱贫之星”评选活动,推广建立“扶贫爱心超市”,开展乡风文明积分管理。县政法系统联合发布《关于敦促赡养人将被赡养人接入安全住房的通告》,在全县树立守法、家和、行孝的良好风气。

(八)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对象精准。

一是开展动态调整,确保识别精准。按照省办统一要求,全面摸排农户情况,严格识别标准和“两评议、两公示、一对比一公告”程序,开展即时识别工作,确保识别精准、应纳尽纳。二是强化精细管理,确保退出精准。进一步核查未纳入建档立卡的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残疾人户、独居老人户、无劳力户等重点群体。综合判断贫困户脱贫稳定性,按照贫困户返贫风险程度确定四个等级,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台账进行标识,实行“四色管理”。三是注重因户施策,确保精准帮扶。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实际情况,因户因人制定帮扶措施,做到了户户有方案、人人有措施。全县共制定脱贫措施95175万条,户均脱贫措施达6条以上,其中产业类帮扶措施37333条,就业扶贫措施11955条,生态扶贫措施1199条,资产收益扶贫措施4417条,光伏扶贫措施16393条,危房改造帮扶措施11993条,安全饮水帮扶6626条,异地搬迁帮扶措施326条,社保兜底帮扶措施4933条。四是加强信息核查,完善系统信息。结合省市反馈的疑点数据,对国办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每半月开展一次精准比对,核查修正信息88827条。五是整理完善档案,夯实工作基础。细化脱贫攻坚档案整理目录和参考文本,对所有脱贫攻坚档案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确保各项档案收集完整、归档准确、整理规范、安全保管。

二、特色和亮点

一是“交通扶贫”,成效突出。我县立足贫困县情,抢抓机遇,坚持公共财政、普惠民生的理念,坚持“要想富、先修路”,坚持“公交开到村、上车一元钱”,先后投入50亿元实施了127公里国省干道升级改造,投入7.3亿元实施了1658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在全国率先推行县域公交一体化,目前覆盖所有的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舒城“一元公交”做法被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主要领导亲自批示肯定,经验被全国推广,先后荣获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

二是“电商扶贫”,引领脱贫。我县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大力发展“电商+扶贫”,利用电商专项资金引导,扶持贫困人口从事电子商务,依托电商渠道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全县共建成731个电子商务村级站点,8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全覆盖;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32人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3000余人,人均年增收1300元。5月9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暨电商扶贫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三是“五大教育”,激发内生动力。我县广泛开展“政策、励志、感恩、科技知识、文明礼仪”五大教育,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组建“脱贫攻坚政策宣讲队”,宣讲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引导群众自立自强、发展产业;通过今昔对比、纵向比较,激发群众情感,引导群众知党恩、感党恩;有针对性的开展科技知识培训,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积极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群众文明礼仪知识教育,培树文明乡风,形成尊老爱幼文明健康遵纪守法的新风尚。

三、问题与建议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面临新考验,主要有: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待提速。我县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产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缺乏活力。部分村由于主、客观原因,虽有产业扶贫项目,却未能做大做强,产业带动效果不明显,有些村甚至仅“光伏扶贫”一项集体产业收入,扶贫开发成果难以持续。

(二)脱贫质量有待提升。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最后的贫困人口”,其脱贫难度也是最大的,即便一时脱了贫,返贫风险也较大。同时,我县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比重超过5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已脱贫,但脱贫质量不高,勉强超过“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我们应当意识到,一旦失去扶贫政策的帮扶支持,再次遭遇困难时,这部分人群很容易返贫,如何保障他们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是扶贫工作面临的新考验。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建议如下:

(一)发展“一村一品”,壮大培育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开展特色产业增效行动,重点推进八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八大特色产业扶贫工程建设,2018年底每个贫困村都要建成一个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都要发展一项以上特色种养业项目。

二是全面推广“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按照“乡镇(开发区)有扶贫基地、村有扶贫驿站(车间)、组有扶贫庭院、户有一技之长、销有电商中心”的要求,坚持“企业抓园区、抓研发、抓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基地、抓质量、抓组织,大户抓生产、抓发展、抓帮带”的有机融合发展机制,带动贫困户深度参与,开展“互为依托、合作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每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至少带动一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村至少成立或引进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确保50%以上的贫困户通过加盟生产、资产量化分红、土地入股、基地园区务工等方式与经营主体建立帮扶带动关系,分享特色产业发展的增收红利,实现产业脱贫。

三是强化政策激励。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若干意见》(皖政〔2017〕107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参与脱贫攻坚的带贫主体,享受产业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保险金融、科技研发、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对带贫主体和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的贫困户继续实行奖补。开发保险新品种,开展产业扶贫保险。

(二)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持续稳定脱贫。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的重要指示,制定《关于建立防范返贫确保稳定脱贫机制的实施办法》,构建防范返贫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果,实现持续稳定脱贫目标。

一是加强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强化扶贫对象信息动态变更的日常管理,严格按照贫困户申请、入户调查核实、群众评议、乡镇审核、县级认定等程序,对返贫户及时予以确认,杜绝“两该两不该”现象发生。对返贫户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稳定脱贫。

二是建立健全“四级管理”防控体系。对已脱贫的贫困户,稳定政策,持续跟进,细化分类,实行四级管理。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以“兜”为主;对于产业不稳定、就业能力弱的脱贫户,帮助发展产业项目、帮助实现稳定就业,以“帮”为主;对于收入不高、稳定性不强的脱贫户,通过园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送发展项目、通过农业科技人员结对帮扶送技术指导,以“送”为主;对于具备劳动技能、有稳定就业的脱贫户,问生活状况、发展所需,激发内生动力,以“问”为主,做到脱贫不脱手、脱贫不失联。

三是建立健全返贫预警机制。对已脱贫户,帮扶联系人、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继续实行定期走访,落实帮扶措施,了解帮扶对象的产业、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情况,及时掌握相关动态信息变化。通过定期跟踪回访、返贫户个人申报、系统信息自动比对等途径,及时掌握返贫情况。延续享受政策,凡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间内,一律均等享受脱贫攻坚特惠政策,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四、工作安排

下一步,全县上下将继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打赢摘帽攻坚战,确保实现“稳居第一方阵,确保脱贫摘帽”的年度目标任务。一是抓好扶贫项目投入,确保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二是抓好宣传舆论引导,确保扶贫氛围更加浓厚;三是抓好政策措施落实,确保因村因户施策更加精准;四是抓好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投入更加精准;五是抓好基层基础工作,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六是抓好合力攻坚,确保帮扶工作更加精准;七是抓好督查考评,确保工作实效更加精准;八是抓好稳定脱贫,确保脱贫成效更加精准。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继续打好以“百日会战”为主题的夏季攻势。严格按照“七个不落、一个不少”要求,对前一阶段查找出的问题和差距,进行补缺补漏,补齐短板,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项目资金落实到位,确保“县摘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省定指标要求。

(二)开展 “大整改、大走访、大迎检”专项集中行动。10月份,对“百日会战”夏季攻势督查排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统一口径,个性问题深入剖析,开展“统一大整改”;对常年在外贫困人员进行集中上门访谈,开展“外出大走访”;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对照考核指标逐项、逐人、逐户“过筛子”,开展“全面大迎检”。

(三)开展“县摘帽”自查。11月开始,按照“县摘帽”标准,逐村、逐户、逐项开展全面自查工作,全面检阅和集中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为实现顺利验收作“最后准备”。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6

以实现整体脱贫为目标,统一认识,深入推进,精准发力。在思想认识统一上,各级帮扶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进一步克服等待观望、要钱要物、怨天尤人的思想,自觉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上,将主要精力聚焦到精准扶贫工作任务上,走出机关单位,走进田间地头,察实情、谋实策、出实招。在人员培训统一上,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集中对全市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驻村工作队队长、队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培训,编印了学习资料,解读了扶持政策,掌握了工作方法,为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夯实了基础。在帮扶方式统一上,按照省、市会议和文件精神及要求,要求帮扶单位和干部把重点放在对接落实省地市的帮扶政策上,放在对上争取项目资金上,放在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上,动员帮扶部门、单位结余资金用于精准帮扶,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出真效。在工作规程统一上,按照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的要求,统一制作了驻村工作台账和联系手册,同步工作,统一考勤,定责、定期、定时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在帮扶标准统一上,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围绕危房改造、产业发展补助、贴息贷款等15项持政策,做到统一实施、统一标准、统一验收、统一兑现,确保每名贫困户都能公平地享受各项扶持政策。在考核验收统一上,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和考核办法,制定了统一的验收标准,实行双向评议考评,对参与精准扶贫干部统一考勤考能考绩,从严从实验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协调推进、均衡推进、整体推进。

(四)突出六个到位

牢固树立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理念,带着真情、满怀深情、充满激情,全力推动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一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层层召开工作会议、集中举办专题培训和全面开展新闻宣传,引导各级帮扶干部把精准扶贫部署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市级领导带领相关部门深入乡镇、村组调研60余次,争取对接项目76个,解决发展难题121件;帮联单位已为联系村帮办实事90件,帮联干部已为贫困户帮办实事800多件;帮联干部走访困难群众5次以上,化解矛盾纠纷110起。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参照省市架构,研究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及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精准扶贫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并已召开6次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统筹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帮扶人员到位。市财政列支精准扶贫专项工作经费,统一解决各级帮扶干部下乡交通和驻村食宿问题,确保干部下得去、留得住、蹲得实。截止目前,各级帮扶干部累计入户走访贫困户4100余次以上,填写工作台账56册,制定致富增收计划800余份,有力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四是措施办法到位。围绕整体脱贫目标把脉会诊,找准症结,选好药方,推动各项帮扶措施抓实见效。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市组织贫困户外出考察、学习观摩26批次,开展科技培训150场次,实施土地改良1200亩,提供就业信息1000条,实现劳务输转600余人,劳务收入1080万元;累计调引种公羊110只、基础母羊1200只。五是驻队考勤到位。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驻村考勤制度,县乡村统一实施考勤,坚持日考勤、周报告、月通报,并将驻村考勤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实现了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全市45支工作队均已驻村开展工作60天以上,有力推动了村组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六是专项督查到位。市精准扶贫督查组采取明查暗访、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针对各乡镇精准扶贫措施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等情况开展了3次专项督查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效提高了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近年来,尽管我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但一些边远乡镇村组的道路、水利、电力、居住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建议酒泉市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在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

二是文化场所建设进展缓慢。村组文化活动场所项目是财政一事一议主要项目,由于受土地、规划手续的限制,导致今年村组文化项目开工建设不到一半,影响上级下达年度计划任务的完成。建议酒泉市协调相关部门放宽或精简村组文化项目前置手续。

三是特色产业贷款门槛较高。金融机构产业贷款手续繁多、门槛较高,特别是对贫困户贷款审查严之又严、慎之又慎,贫困户贷款难问题突出。建议酒泉市协调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贴息贷款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增加额度,进一步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

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篇7

2021年已经过去了大半,针对定点扶贫的工作进行总结,旨在回顾近期扶贫工作的成果、经验和不足,以便以后的扶贫工作更加有效。

定点扶贫工作是围绕“精准扶贫”政策展开的一种扶贫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困难地区的深入调研,制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扶贫项目,从而助力贫困地区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下面,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定点扶贫工作的总结。

一、成果

1. 提升脱贫标准。以定点扶贫为基础,我国将贫困县数量从510个降至52个。同时,扶贫对象的贫困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2. 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通过扶贫工作,贫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任何人都不再愁吃、愁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三保障”也得到了切实保障。

3. 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例如,农村公路、饮水工程和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福利设施的提升,也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力量。

二、经验

1. 按地区特点开展扶贫项目。不同地区的扶贫项目需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在扶贫项目中,需要根据地区资源、特点和人口等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具体方案。

2. 加强资金效益审核。对于所有扶贫项目,必须坚持严格的财务考核,杜绝浪费和贪污现象。这样才能不断保障扶贫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扶贫资金得到最大化的效益。

3. 注重扶智视角。这里所说的扶智,包括对致贫原因进行分析和深入了解,并通过职业培训、技术培训等方面对贫困群体进行转变思路和提高能力的培训。

三、不足之处

1. 部分扶贫成效缓慢。尽管定点扶贫的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某些地区,由于各种原因,扶贫工作仍然进展缓慢,改善贫困状况存在困难。

2. “一刀切”情况依旧存在。由于一些领导只注重工作效率,而非效果,所以在具体扶贫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地制宜原则受到破坏甚至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3. 顶层设计需要完善。目前,我国定点扶贫工作已经推行多年,但在顶层设计方面还需加强。一些时候政策方面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会影响到扶贫工作进程。

以上是定点扶贫工作的总结,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有效手段,定点扶贫工作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2289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磨炼作文优选11篇
下一篇 : 关于开学作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