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我们平日的生活和工作中,朋友间很寻常的事就是发送一些文案句子,寥寥几句胜似长篇大论,有哪些句子一眼就能让你大吃一惊?你不妨看看经典禅语佛心句子,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以下是准备的经典禅语佛心句子,欢迎欣赏!


经典禅语佛心句子


1、 吾观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说难尽,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若男若女若龙神,报尽应当堕恶道,至心归依大士身,寿命转增除罪障。——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


2、 恨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3、 也许我们应该将远志封存起来,用闲逸的山水蓄养,于杯盏中自在把玩。看一场烟雨,从开始下到结束;看一只蝴蝶,从蚕蛹到破茧;看一树的蓓蕾,从绽放到落英缤纷。不为诗意,不为风雅,不为禅定,只为将日子,过成一杯白开水的平淡一碗清粥的简单。


4、 见色起淫心,报之在妻女。


5、 从今不复梦承恩,且自簪花坐赏镜中人。——王国维《虞美人》



6、 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


7、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8、 一无复始,万象更新,恭祝座右福慧无量,法喜充满!


9、 身体安康,违缘消灭,顺缘增长,广闻深思,勤修佛法,六时吉祥!


10、 学东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没有成就,就是没功夫。加拿大张老居士的书法,刚开始练习一个字,每天要写一百次。整整练习五十年,到现在七十六岁,仍然谦虚不已,不耻下问,处处请教人。这种好学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们效法记取。


11、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2、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13、 旧恨春江流不尽,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14、 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15、 能在性格上不断修正的人,就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16、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经典禅语佛心句子


1、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


2、 我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3、 佛曰、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手,放下的越多,越觉得拥有的更多。 2、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3、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4、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5、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6、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7、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8、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4、 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岁月。


5、 渺渺时空,茫茫人海,与君相遇,莫失莫忘。


6、 觅物者苦求而不得,或视之而不见。他日无事于觅也,乃得之。非物有趋避,目眩急求也。天下之事,每得于从容,而失之急遽。


7、 怅望江湖百年与谁说。


8、 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9、 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10、 什么是空?难舍能舍,看得破,放得下即是空,空是自在安详义。


11、 自来积毁骨能销,何况真红一点臂砂娇。——王国维《虞美人》


1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13、 多年行脚觅归途,入室知为道路愚。检点旧时新衣钵,了无一物可提扶。


经典禅语佛心句子


1、 犯了过错,造了罪业,别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2、 欲望会导致痛苦,其主要原因乃是欲望永远无法完全满足。


3、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4、 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5、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6、 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7、 愿我慷慨施舍,乐于帮助别人,愿我身心清净,做人正直,朴实无华,品性良好,不起恶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无私,甚至牺牲小我。愿我聪明伶俐,能够把真理和知识的好处告诉别人。


8、 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9、 女孩当然渴望有人爱,但你不要把力气使在讨男人欢心上,而在让自己可爱上。可爱是有内涵的,包括教养、气质、才华。你要做到即使没有人爱,仍能活得精彩和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会有人爱你。你不要把你的青春看作是对一个男人的等待,而要看作是你自己的成长,只要成长得好,天下有的是男人。——周国平


10、 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


11、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2、 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13、 年复一年无量寿月又一月琉璃光,日日夜夜观自在时时刻刻妙吉祥,祝新年快乐!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经典佛心禅语悟道


经典佛心禅语悟道

【经典佛心禅语一】

【出世思想与入世事业】

每个人都应先有出世的思想,再做人世的事业;先具备出世的般若,

再提起人世的精神。为什么要先有出世的思想,然后才能做人世的事业

呢?因为没有出世的思想,在人间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会有贪嗔和执

著;有了出世思想再做人世事业,就等于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见到

金钱不动心,遇到生死无所惧。要具备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力量,就要

有出世的思想境界。一个人如果了解以下几点,就能体悟和达到出世的思

想境界:

(一)对人生要有无常的警觉

世间众生都有好生恶死的观念,其实人生数十寒暑,正所谓电光石火刹

那即过,沧海桑田恍如朝露,我们如果对世间兴起无常之感,对人生有苦短警

觉,就会有出世的思想。

(二)对物质要有远离的看法

世间众生,几乎都喜欢金钱财宝,所以辛苦经营、贪敛聚集,一旦撒手命终,黄土盖棺,无一为其所有;物质有穷、欲望无尽,金钱财宝本为人所用,够用就好,为人不能对物质有远离的看法,将终身为钱物所役,只是做了钱财物质的奴隶,有了出世的思想,则能超然钱物之外,就能生活得轻松自如。

(三)对情爱要有淡化的观念

情爱固然令人神迷心荡,但是爱情也常给人带来不少烦恼;因为爱,滋生多少是非和牵挂,甚至把人推进毁灭的深渊。爱念不去除一分,道念不能增加一分,佛教不是要人舍弃情爱,而是主张以智化情,以般若智慧化情爱,不为情爱所苦。

(四)对自己要存不满的要求

众生之我贪、我执、我嗔、我怨、我妒、我私等,都是缺陷,都是业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知过能改才会增进道德人格。

【生活与禅】

有位女施主,家境富裕,却一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也没有。她特地请教元德法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赢得别人的喜欢。

元德法师告诉她:你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有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元德法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元德法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声音为微妙的声音,把辱骂的声音转为慈悲的声音,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声音,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元德法师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是什么心呢?

元德法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美丽,对人谦恭有礼,对下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人们就称她为最有魅力的女人了。

一般得人好感、讨人喜欢的个性,大致包含如下内容:

适应性强,处世有弹性,为人温柔和善,待人接物不以自己为中心,能够为他人着想。乐观,能往好的方面着眼,悲观念头少,个性开朗少阴暗面。为人随和,能够乐于协助他人,且不妨碍他人自由,凡事容易心存感谢。

心求形,形推心。一个人若有良好的心,其外在举止行为必能改进,他的心灵也会随之光明。心与形的表里一体,可导引我们步入成功快乐的人生。

打算真实有效地爱我们自己,就需要学会爱他人。

【手中一捧沙】

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孩问母亲一个问题:妈妈,婚后我该怎样把握爱人呢?

母亲听了女儿的问话,温情地笑了笑,然后从地上捧起一捧沙。

女孩发现那捧沙子在母亲的手里,圆圆满满的,没有一点流失,没有一点撒落。

接着,母亲用力将双手握紧,沙子立刻从母亲的指缝间泻落下来。待母亲再把手张开时,原来那捧沙子已所剩无几,其圆圆满满的形状也早已被压得扁扁的,毫无美感可言。

女孩望着母亲手中的沙子,领悟地点点头。

那位母亲是要告诉她的女儿:爱,无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爱人,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则,失去彼此之间应该保持的宽容和谅解,爱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美感。

想要拥有爱吗?那么请先放松自己的爱人。

放松他,他才能宽松地面对你们的爱。给他一定的空间。让你们的心,包容整个情感的天空。一捧沙的情怀,是至真至爱的情怀。好好珍惜,学会把握,婚姻必定会圆圆满满。

【身体是寺字,两耳为菩提】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清晨,露珠尚在草间滚动,他照例采花去寺院供佛,碰巧遇见元德禅师从法堂出来,元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笑着说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死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如何才能保持花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小时把花梗剪去_截,因为这一截花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易凋谢!

禅师说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调运我们的气质,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非常欢喜地说道:谢谢禅师的开启,希望以后有机会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元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热闹场中做道场,只要自心清静了,处处都可宁静。在修行过程中,最关键的便是心静。只有在心静的基础上进行修行才会有所造诣。

否则,自心不宁,即使是身处深山石寺当中,心中也会被尘世的喧嚣所扰,难以在修行中有所作为。

【以人为师勿好为人师】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因为每个人各有所长,智慧也各有不同,因此我们应在人群中寻找可以启发自己智慧的人,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有所长进。

在人际交往中,孔子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也就是说,以他人为师,除了可以促进自己成长之外,也可以满足对方的优越感及虚荣心。

不过,拜人为师者值得称道,而好为人师却不是一件可取之事。

这里的好为人师,不是指喜欢当老师,而是喜欢对他人指指点点、批评别人的人。

有一种人,喜欢在工作上指出别人的错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喜欢在言语上指正别人的缺点,例如交友方式、衣服发型、教育子女的方法等。

这种人中有的纯粹是一片善心,觉得自己对旁人的错误无法袖手旁观;有的则是自以为是,认为别人的观念有问题,只有他的才是对的。

不管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也不管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一旦你主动提出来,你就侵犯了他人的自我!

你要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建立一个坚固的自我保护壁垒,以掌握对自己心灵的自主权,并经由外在的行为来检验自我强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这一点而去揭露他的错误,他会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自我堡垒受到了你的侵犯,不但有可能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还会采取不友善的态度。尤其是在工作上,你的热心,根本就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他还会认为你是在抢夺功劳,总之,他是不太领情的。

所以,好为人师是人际关系的一种障碍。如果你非要为人之师不可,则必须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才行:

第一,两人关系密切。你基于义而提出,他有可能会接受你的意见,但不接受的可能性相当高,这是人性,没有什么太多的道理可言。

第二,你在对方心目中要够分量。所谓人微言轻,如果他一向敬重你,那么他有可能接受你的意见,但表面听从,私下不理的可能性也很大。如果分量不够,那就别自讨没趣了。

第三,你是他的长辈或上司。基于伦理及利害关系,你的意见他有可能会接受,但也不尽然。

总而言之,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人都有排他性,也潜藏着某种虽然知道不对也要做下去的自我毁灭意识,这是他个人的选择,因此,与其好为人师招惹麻烦,不如去拜人为师求己成长。除非他自己来请教你,即便这时,你要说多少,还是要斟酌一下。

【心事不可随便说】

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看,人要是有心事,就应该诉说出来,一吐为快,这样才不会在心中淤积,以致闷出病来。

心理专家们的这种建议完全正确,但这里我们还得另外提出一条建议: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乱说。

所谓随便乱说,是指不区分心事的内容,不区分说话的对象,见人就说,想说就说。

换句话说,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心事必须一吐为快,一定要想想:这件事能对人讲吗?

首先,之所以建议你如此谨慎地处理自己的心事,是因为倾吐心事会显露一个人的脆弱点,这种脆弱点会改变他人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的某些方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一旦你的脆弱点被别人把握,在他日与你争斗时,它们就成了你的致命伤。尽管这种情形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必须提防。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是出于信赖才向对方道出心事,但对方有可能是一个小人,你不就陷入麻烦了吗!

其次,有些心事是具有危险性和机密性的,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与牢骚、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你毫无顾忌倾吐的这些心事,有可能将来被人拿来当成攻击你的把柄。你是怎么遭人暗算的,恐怕连你自己都不知道!

你也许会说,我对自己的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不,也不可随便说出来!哪怕是最要好的朋友,你要说的心事还是要有所选择,因为作为终生之友是难上加难的,你今天的好朋友未必明天也是好朋友,这一点你必须了解!

那么,对于家人呢?难道也不能随便说出吗?

这里还是奉劝你不可随便说出来,除非你充分了解与依赖你的配偶与家人。但两个人属于不同个体,性情必然各异,智慧与经验总会有一些不同点,家人对你的心事的感受与反应有时并不是你所预期的,譬如说她(他)有可能因此对你产生误解,甚至把你的心事也说给别人听这样反而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

然而,心扉紧闭,心事不漏也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如果太过谨慎,会让人感到你城府太深,太有心计,不可捉摸,为此你会失去很多值得交往的朋友。如果你本性如此,那还没有太大关系;如果不是,给人留下这种印象,岂不是太冤枉了。所以,最为有利的做法是,偶尔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你周围的人听,以减少他们对你的揣测与戒心。

【真诚道歉大事化小】

只要事先道个歉,很多冲突完全可以避免。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场面:两个人在马路上争得面红耳赤,快要动手了,不明白之人一定认为他们之间似有深仇大恨,其实只是因为一个人踩了另一个人的脚罢了。

也许你会说,芝麻大的一点小事,至于如此吗?是的,事情确实很小,但问题在于双方没有正确对待这件小事,而使事情不断升级升温,而不是降温息事。其实,只要有一方先开口说声对不起,那就根本没事了。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一旦发生冲突与抵触,道歉也是一种万用之术。你先开口道歉,这说明你已首先降低了自己的位势,而将对方视为上位,于情于理,对方当然不会对你变本加厉,气势更甚,他也会降下温来。而一旦双方冷静下来,事情就有解决的余地了。

道歉可出于一种真诚,也可能是一种伎俩,当然,没有诚意和实质行为的道歉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空洞的道歉一点价值也没有。道歉或许可以为错误的行为做出解释,却无法使行为造成的伤害复原。只有真诚的道歉才是有帮助的。让别人向我们道歉很容易,但真正重要的是要别人改正自己的行为。只有人们愿意改正自己的行为时,道歉才有助益。

【经典佛心禅语二】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大凡智慧与聪明之人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事理,而小聪明者正好相反。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和修养的人,表面却显得愚钝,既不与人钩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人反倒取笑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

其实,大凡大智慧、大聪明之人,往往对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或者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他们心中总是很安逸,行为也总是很超脱。

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便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人生,终身劳苦奔波,却看不见有什么大的成功;一辈子疲惫困顿,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还不是悲哀吗?形体逐渐衰弱老化,心也一样,人生便在其中。明白这一点,大智慧、大聪明之人犹如天生的愚钝,那小聪明、小智慧才真是一个永远照不亮的大黑洞。如此大智慧、大聪明不过是人们常说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一见如故适度远之】

一见如故这是很多刚刚见面相识的人习惯使用的一句话,意思是,虽然是初次见面,可是彼此的感觉就好像已经认识了很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现实生活中确有一见如故的情形发生,能碰到一见如故的人是人生中的一种幸运,因为彼此可以减少试探这个过程,而直接进入到交心的层次。可是根据现实生活的经验,一见如故固然是幸运,但有时却也是不幸的开始。

在生活中,人会呈现出其多面性,在不同的时空,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也就是说,本性属恶的人在某些状况之下也会出现善的一面,本性属善的人也会因为某些状况的促发、催化而表现出恶的作为,而何时何地出现善与恶,甚至自己也无法预测及掌握。例如,一辈子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就有可能因为一时缺钱而忽然浮现恶念,这是他过去所无法想象的事,连他自己都感到不解。

因此,当一个人和你初见面,并且热情地向你说和你一见如故时,你可以不必拒绝他的热情,但你一定要理性地看待这句话,思索这句话的真正意义,因为这可能纯粹是一句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糖衣炮弹,他是想用温情来拉近和你的距离,好从你身上获得某些利益。

如果对方和你彼此都一见如故,你应该立刻向后退,以免引火自焚,或因太过接近而彼此伤害,葬送有可能好好发展的友情;如果一见如故只是对方一相情愿,话不投机半句多,就不必花心思在这上面。

不过,有些人不说一见如故,却直接用行动表示,这种人你也应该和他保持距离。

你最应该提防的是,一见如故中,有心者常会掺杂很多奉承、拍马的语言,这很容易扰乱一个人的判断,也最难抗拒。因此,当听到这类话语时,你就要提高警觉了。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世上最险恶的莫过于那些暗中害人的小人,尽管难防,但不可不防。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别人要害你不会事先告诉你。例如有人为了升迁,不惜设下圈套打击其他竞争者;有人为了生存,不惜在利害关头出卖朋友;有人走投无路,狗急跳墙一

在职业生活的漫长岁月中,免不了会遇到被出卖、敌意、中伤、陷阱等种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事先能预料到这些事的发生,并一一克服,便能使你的工作一帆风顺。

首先是让人摸不清你的底细,实际做法是不随便露出个人的弱点,不轻易显露你的欲望和企图,不露锋芒,不得罪人,勿太坦诚别人摸不清你的底细,自然不会随便利用你、陷害你,因为你不给他们机会。而两军对仗,虚实被窥破,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防人也是如此。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社会中,同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或明或暗的竞争。表面上可能相处得很好,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有的人想让对方工作出错,自己可有机可乘。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系教授罗亚博士认为,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条件成为主管,平步青云,但必须要懂得一些待人处事的技巧,以下是教授的建议:

无论多么能干,具有自信,也应避免孤芳自赏,更不要让自己成为一座孤岛,在同事中,你需要找一两位知心朋友,平时大家有个商量,互通声气。

想成为众人之首,获得别人的敬重,你要小心保持自己的形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无须惊慌失措,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你要学会处事不惊,从容对付一切难题。

你发觉同事中有人总是跟你唱反调,势必为此而耿耿于怀,这可能是人微言轻的关系,对方以老资格自居,认为你年轻而工作经验不足,你应该想办法获得公司一些前辈的支持,让人对你不敢小视。

若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与信任,首先你自己要有信心,不要随便对自己说一个不字,尽管你缺乏工作经验,也无须感到沮丧,只要你下定决心把事情做好,必有出色的表现。

凡事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你身处的环境中,不少同事对你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指出你的错误,你需要提高警觉,按部就班把工作完成,创意配合实际行动,是每一位成功主管必备的条件。

利用午饭时间与其他同事多沟通,增进感情,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有助你的事业发展。

【禅定能治病】

佛教说身内外四大不调能生404种病,修禅定得法者,可以祛除和治疗404种病。智凯《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卷宗四说:夫坐禅之法,若能善用心者,则四百四病自然瘥矣。

根据佛经中的说法,根据病因把疾病分为四大不调:一是劳累过度,二是饮食不节,三是坐禅不得法,四是鬼魔所侵。另外还有业病六类。因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节所致病,以药物治疗为宜,并须注意保养身体,调节饮食。因坐禅不得法所生的禅病,用药物治疗效果多不佳,还须通过修禅定,以正确的方法对治才能痊愈。所谓鬼魔所致病,在症状上主要指癔病一类。业病是指因不善的行为所引生的必然果报,指的是医药无法治愈及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因素所致的病,这类病须内修观,外忏悔:内修观属禅定,外忏悔,实际上是一种解除精神负担的心理疗法,也须由佛医师或大法师给予特别治疗。

总的看来,佛学虽说禅定有治病之效,但主要还是倾向于用药物治疗。佛教认为病从根本上说是业报,是人生所难免的,甚至成佛也未必能完全无病。佛教史料说释迦牟尼也有背痛等病。许多定功高深的高僧乃至如藏传佛教认为是活佛的人有时也会有病,在佛教看来也是完全正常的。大乘佛经中说修学佛道,可以把今生后世应受的罪果报转变为现前的小病小灾,因此修禅者有病,完全可以被解释为修得好的表现。汉传佛教禅宗等,以痛苦为良药,作为磨炼道力的良机,一般不专门修禅定去治病。

【和平处事】

善于处事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心平气和,不会处事的人,好事也会弄得争执四起。和平的先决条件主要是讲求平等待人,不平等就没有和平,和平讲求互相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有真正的和平。

怎样才能和平处事,提供如下几点建议:

(一)在嗔恨处播撒慈悲的种子

人与人常因嗔恨而反目成仇。其实应以慈悲宏观的胸怀,在嗔恨之处

播撒慈悲的种子,就可能化干戈为玉帛。千万不可火上加油,使得旧恨添

加新怨,应知冤冤相报何时了之深切的含义。所以我们应在嗔恨之处

播撒慈悲的种子。

(二)在仇恨处施予宽恕

得饶人处且饶人。凡事不要太计较、不要太执著,问题才能协调解

决;如果一直执著计较对方的仇恨,没有宽恕的心态、妥协的善意,问题

就不能解决;要能够布施宽恕与谅解,这也是一种至上功德。

(三)在怀疑处培养信心的力量

疑心生暗鬼。凡是对自己有怀疑时,要培养自我的信心;别人怀疑你

时,你要给别人足够的诚信之心,只有诚信之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四)在黑暗处点亮般若的火花

严冬消逝才有春暖,黑夜过去才有黎明。当人际关系出现裂痕或误会时,或者自我情绪低落时,千万不可意气用事,冲动作为,这样一来只会使困境更加横逆。必须冷静思考,点燃般若智慧的火花,才能疏导圆满,化解问题。

(五)失意时要给予希望

如果有人灰心失意时,我们就要鼓励和安慰他,给他希望和动力。人生道路有逆境也有顺境,让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就是无上的布施功德。

(六)在忧伤时给予喜悦安慰

锦上添花固然好,雪中送炭更可贵。当别人心情忧伤苦闷时,最期盼得到别人的关怀,如果你能及时为他分忧解愁,化解他忧伤苦闷的心结,并且诚挚热忱地给予他喜悦和安慰,必能得到他的信任与友谊。

【命运可以改变】

人生的五大要素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就是说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应该是命格好,运势好,风水环境好,名号好,而且还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有些人认为人的一切祸福都是命运的安排;有些人甚至误认为佛教是主张认命与宿命的。佛教对于命运究竟有什么看法,特分四点说明:

(一)佛教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也可以通过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从前有位沙弥短命之相,师父是得道高僧,在禅定中知晓爱徒只剩七天寿命,就叫他回家去探望父母,没想到七天之后,小沙弥安然回到寺庙,师父大为惊讶,小沙弥告诉师父,在回家途中,他救了一群蚂蚁。师父闻言再禅定观看徒弟的命运,发现这孩子不但因一念慈悲,除去了夭寿之相,而且增长了福寿。所以命运可以因行慈悲、勤忏悔而得以改变,人有好命不知善加维护,也会改变堕落。

(二)佛教重视未来的命运

佛教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重视过去的命运,更注重现在及未来的命运;因为过去的宿业已经如此,纵然懊悔也无法追悔;现在和未来的命运,却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只要我们妥善地利用现在,前程仍然是光明的,所以,佛教不主张沉溺在过去命运的伤感之中,而鼓励人们积极追求未来充满无限希望的命运。

(三)佛教鼓励人开创命运

有些人遭遇困境,就误认为上天早已如此安排,任何努力都是枉然,于是消沉沮丧,甘心做宿命的奴隶。佛教认为命运靠自己创造,佛陀原是太子之命,他不甘于皇宫的生活,独自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就是开创命运的典型例证。

(四)佛教希望人乐天知命

佛教除了主张顺应天命之外,更要进一步去洗心革面。佛陀慈爱众生,弘法利生,主张要革除心中的贪嗔痴,认为唯有勇于革新自己的人,才有光明的人生!

总而言之,人皆有其命运,我们要摆脱命运的控制,开创自己的人生,培养正确的观念,树立坚定的信仰,严持清净的戒律,广结良善的人缘。不但不会被命运所控制,还能够自由自在改善命运。

【功德与福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发愿做功德,必得好福报。

(一)以物质金钱做功德

佛教讲究供养,对于佛陀有香、花、灯、果、茶、食、宝、珠等供养,对于僧伽有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等供养,这些都属于敬田。另外更有悲田,悲田的施舍是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给予众生帮助与方便,当初佛教寺庙给人施茶、施粥、修桥铺路、教读文章等,皆是为了给予众生以方便。近年佛教信徒护持道场、办养老院、捐资助学、办义诊所,从事穷苦的救济、急难的扶助和残障的照顾,不但是最标准的社会公益,也是最实际的善行义举和直接的功德。

(二)以服务奉献做功德

倘若我们本身的金钱资源有限,你可以量力而为做布施,心诚则灵也是功德;更可以出力服务,做义工奉献,诸如响应环保,爱护社会,随手整洁环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士;只要默默奉献,常常助人,都有很大的功德。

(三)以语言赞美做功德

众多功德之中,爱语利行及称赞如来,都说明赞叹是很重要的。平常我们只要对花草赞美爱护、对小动物表示喜欢爱护,花草会长得茂盛、小动物也会更活泼可人,对人常予赞美和爱护,功德效益更显著。佛教以随口赞叹作为修行,只要你常以感恩惜缘的好心,随时随地真诚地赞美别人,使别人因你的赞美而欢喜,也是一大功德。

(四)以心意祝福做功德

所有的功德之中,以心意祝福的功德最大。因为其他的功德都是有形、有相、有为的,也就是有限有穷的;而心意祝福都是无形、无相、无为的,功德也是无量无边的。婆娑世界多堪忍,互相祝福多欢乐。一切有情众生能够相互祝福,在心意相互祝福下的世间,才会成为美好幸福的人间净土。

【自增福禄寿】

慧缘上师说:福禄寿都是因果福报,要想求得福禄寿,就应该把以下内容牢记心中。

不杀生而能放生,你就能获得长寿。

不偷盗而能布施,你就能获得财富。

不妄语而能诚实,你就能获好名誉。

不邪淫而能好礼,你就能家庭和谐。

不饮酒也不吸毒,你就能身体健康。

这是佛教信徒的基本五戒,扩而大之就等于儒家所主张的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我们做人的规范。二十九、念佛与功德

念佛是修行的重要法门,所以应鼓励信众念佛,念佛的方法是:

(一)欢欢喜喜地念

用一种快乐的心情,将佛号与观想中的佛融为一体,并能全身放松,念得手舞足蹈,甚至摇头摆身,发出至真的微笑,如此心念纯净、热情洋溢的念佛,就是功德。

(二)悲悲切切地念

以如见到亲人投诉委屈的悲切感情来念佛,将我们内在真情实义的佛念出来,自然就是与阿弥陀佛相感应的功德。

(三)空空虚虚地念

心无挂碍的一心称念佛号,念得无身、无相、无世间,只有悠悠扬扬的一句佛号,从全身毛孔似有似无地出来,把人我是非都念得没有了,如同把杯中的水念空了,心中有佛将心空,念得心空及第归,就会得到忘却时空、脱落身心的快乐功德。

(四)实实在在地念

将每一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诵念每一句佛号时,应将自己对佛的恭敬、礼认,实实在在地念出来,念佛看来只是诵一句佛号,但是实实在在地念佛,就会得到心灵上不可思议的功德。

佛法在恭敬中求心诚则灵,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念佛有时不一定要用念珠,眼前的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每一栋房子、每一根电线杆都可以视为念珠,你可以用心念佛,更可以化解一切烦恼,这一切都是功德。

【修行得富贵】

有个学生说:我觉得学佛也没有什么好的。

老师说:哦?为什么呢?

因为学了佛的人好像什么也不求了,显得特别消极,所以不好。

老师说:一学佛就什么都不做了,这是一个误区。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人就会出现生存问题。在现代这样一个太平盛世的社会,也是由社会大众勤劳奋斗创造出来的;各地建修庙宇、塑金身、印经典都需要大量的物质财富为基础;真学佛的人,都是积极上进的,哪里会消极呢?

学生说:您能说得更详细一些吗?

老师说:人们的物质生活是建立在经济条件之上的。经济丰裕的人,当然在物质上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与困扰;经济贫困的人,显然是要遭受物质贫乏的苦痛与窘迫。如此一来,佛行佛法、追求心灵解脱就多了一层障碍。那么,就更应该积极努力解决经济问题,怎么能消极散漫,让障碍更大呢?

佛陀对于人们生活中的经济问题,曾在经典中明白地指示了其来源与运用的原则。目的正是为了建立人们正常的经济生活。

以正当的职业与技能,来换取我们所应得的报酬,资养我们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正是佛陀所许可的。

学习禅,可以使我们获得智慧,这种智慧必然教我们努力随缘,创造劳动果实,我们也就可以自求多福,自利利他这就是福慧双增的圆满人生!

【读书生智慧】

在中国古代,禅宗下山的规矩是:修行的僧人想要下山,就必须得到禅师们的批准。

有一个僧人在乐普山的元安禅师那儿修行多年,自觉火候已到,该下山云游四海了,就到元安禅师那儿向他辞行。

元安禅师想考考他,就笑着对他说:山外还有山,四处都是山,你凭什么下山呢?

元安实际上是说你下山会遭遇重重困难,你有克服它们的信心和勇气吗?可惜僧人不能领悟师父话里的玄机,以为师父拒绝了他的请求,只好转身闷闷不乐地离去了。

他的一个师弟看他一脸苦瓜相,问他怎么回事,他就把师父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他的师弟。

师弟听了呵呵一笑,说:师兄,师父是在考你呢。你应该这样回答啊: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白云飞。意思就是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高山都无法阻挡我前进。

僧人听了大喜,马上回去对元安禅师说道: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怎阻白云飞。禅师听了大吃一惊,仔细追问之下,才得知事情的始末。

禅师生气地说:你师弟修行比你还高,都没提出下山。你还是待在山上

多学点吧。

僧人非常惭愧,从此专心修行再也不敢提下山的事了。

虽然该僧人是个半罐水、响叮当的人,但他能知错就改,并由此

悟到并奉行了现代人所提倡的终身学习的观念。

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应该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

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学习不仅是普通人谋生的手段,更是管理者生存

的需要。

未来社会的竞争,必将会从今天的人才竞争转向学习能力的竞争。作

为管理国家和管理公司的人,应该转变一纸文凭定终身的旧观念,树立终

身学习的全新观念,并做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真正实现自我

完善、自我超越,就会官运亨通,事业发达。

【善待包容他人】

你是什么人不重要,你表现出来的行为才重要。

有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她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年,而且都住在附近。不过她似乎仍不满意,她向孩子哭诉,说他们既不打电话回家.也不回家看她。孩子们不喜欢见到他们的妈妈,因为他们觉得妈妈老喜欢挑他们的毛病,甚至在他们长大了以后也是如此。每当他们打电话回家或回家看妈妈时,总免不了被她没头没脑地说一顿。渐渐地,孩子们越来越不能忍受她爱挑剔的毛病,最后终于离开了她。这位老人哭着说:我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妈妈,他们应该敬爱我这个做妈妈的啊!

这位老人和很多人一样,都相信无条件的爱。他们认为,即使自己做了不对的事情,他们的至亲好友也应该无条件地包容。这绝不是个正确的观念。只有父母和未成年的子女间才有所谓无条件的爱;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你的言行决定了一切。别人正是透过你的言行来评断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你的内在思想或做事动机,别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只是你表现在外的言行。因此,别人究竟是喜爱你、想和你做朋友,还是怨恨你,甚至躲避你,都是由你的言行来决定的。也只有你才可以决定自己究竟要什么样的言行。

别人看到的,是你对他们做了什么事,而不是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作一次诚实而严格的彻底检视,问问自己是否对别人亲切又开朗,是否让人觉得容易相处,是否对别人体贴又热心,是否让人觉得充满爱心,是否关心别人,是否愿意听别人的倾诉等。

接下来,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善待别人,问问自己是否像这位老人一样,是否对别人老绷着个脸,而且小气、粗鲁又无礼,是否老爱挑别人的毛病、泼别人冷水,是否老是抱怨别人、说别人不是,而且又容易动怒,是否从来就没有注意到别人的存在,是否老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对待别人。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善待过自己亲近的人,那么,即使这些人敬爱你,他们也会像这位老人的孩子一样,渐渐地疏远你。

没有人能一直不断地以亲切体贴又开朗的态度对待别人。问题的重点在于:你是否常常自私而不在意别人的感受?请千万记住:你的行为会暴露出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和所表现出来的样子实在不像,那么你就必须彻底改变自己的行为。例如,你自认为是个严谨的人,而吃饭时餐厅忘了给你账单,你就必须坚持要服务员补一张账单给你;如果你打从心里敬佩同事的工作成绩,那么就赞美他;同样地,如果你觉得准时很重要,就不要让别人等你。

【经典佛心禅语三】

修行就是修正你的想念、行为。若是你的想法不对、看法不对、行为做得不对,就要改正,这就是真修行。一耕云先生

人,只能自救。而自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修行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想念和行为。耕云先生

我们不要长着眼睛光看别人,不看自己。不要活在放纵、任性、自我宽恕当中,这样会形成恶性循环,使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一一耕云先生

有一种人,早晨看经、念经、忏悔,晚间纵口业骂詈人,次日依前礼佛忏悔。卒岁率年,以为日课。殊不知,梵语忏摩,此云悔过,谓之断相续心,一断永不复续,一忏永不复造。《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读诵圣典虽然不多,可是遵照教法奉行,摒弃贪欲、憎恨和愚昧,具有正确的智慧,心里没有挂碍,不贪恋今生和来世,便是启发心智的实行者。《佛陀的格言》

什么是无为法呢?不守什么,也不执著坐相,只打牛不打车,只修心不执身;只保持内心一贯的安详,因为只有安详的心态才是定慧不二的现量与证量。耕云先生

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不管你怎么去思维、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证严法师

尘劳回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扑鼻香。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时势造英雄,最高温的火炉才能制造出最纯的黄金,最狂暴的风雨才有最明亮的闪电。海涛法师

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一六祖慧能

佛说制心一处,事无不办。如果我们把全部生命、理智和热情,投注到一个目标上,使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点上,就会绽放出智慧的花朵。一耕云先生

无去无来本湛然,不居内外及中间。一颗水精(晶)绝瑕翳,光明透满出人间。拾得

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在的力量,就是自己埋没自己。一一耕云先生

凡事皆成于一,败于二三,精神分散,意志不集中,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耕云先生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证严法师

学道如行路,途中未得休。直到长安日,方能见对游。一《舒州法华举和尚语要》

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宗教箴言录》

文人、诗人、艺术家也是一样,兴之所至,锲而不舍,久之,一如十月怀胎期满的产妇,想不生都不行。耕云先生

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观照自己身心的实相,对自己一举一动念念分明,分分秒秒、在在处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便是生活禅。净慧

你若觉悟,就会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宣化上人

无论任何学问,任何法则,倘使脱离了人生,它就不再有任何意义。虽然安详是禅的生命、是法的现证,但它也是人生的最高生活艺术。耕云先生

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张白纸,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动的文章。证严法师

有些人参禅,觉得禅很玄、很妙,他要做一个很玄、很妙的人,所以去参禅,像这样的人,因地便不正确。耕云先生

为了摆脱烦恼而参禅,这样不会成功。因为当他烦恼的时候,就想到了禅;当他快乐、不烦恼的时候,便把禅忘掉了。耕云先生

真正参禅的人,要发无上心,使生命有了寄托,使自己的真理智抬头,让自己的真情感扩张。耕云先生

自己解脱了,立下度脱广大有情众生的宏愿。如此发心,才是学禅的正因,有了正因,必定获得正果。耕云先生

禅是在醒觉自在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而不是加给生活一些勉强的约束刻意作出来的。郑石岩

禅就是要一个人充分地醒觉过来,看清自己,接纳自己,不被物欲所牵,不被色相所迷,依照自己的根性因缘自由自在地生活,如如地绽放生活之体。郑石岩

矫谓在尘不染,随缘不变,缘就是生活环境与条件,吃饭时吃饭,做事时做事,而这颗菩提心,既不为外境所转,不为六尘所染,也不再因周边的事物而生心动念。耕云先生

禅者认为待人处事,要保持不被境界所牵动的态度,要保持不被贪欲蛊惑的定心,要保持不被冒犯所激怒的平静,这就叫禅定。郑石岩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尽可由他。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格才能给人看。证严法师

莲花生在被人遗忘的废物和污泥中,仍然放出悦人的芳香,宛如佛弟子在爱欲强烈的人群中,而能散发着智慧的光芒。《佛陀的格言》

让你的老年过得像童年一般天真烂漫,让你的童年过得像老年一般沉着稳重,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傲慢,也不要使你的谦卑缺乏智慧的成分。一《佛陀的格言》

绝思绝虑,任心自在,无忧无虑,坦坦荡荡,坐卧随缘,就是佛的妙用。道信禅师

大多数人经常不喜欢面对生活真相。他们宁可用甜言蜜语的美梦和想象,使自己栖息在错谬的安全感里。《法露缘》杂志

我向前溪照碧流,或向岩边坐盘石。心似孤云无所依,悠悠世事何须觅。寒山

生命的实现与生活的开展,需要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因此,放下和空是每个人所必需的生活艺术和智慧。郑石岩

真理只能发现,不能创造,人可以发现法则,创造机器,却不能创造真理。-耕云先生

学佛要学活的佛;打坐求禅,要学活禅。平日生活里,举止动作无不是在禅中,这才是真正的活禅。一证严法师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坛经般若第二》

禅修也决不能离开世间法,决不能离开生活。离了生活,离了世间法,禅修断证便成了无的放矢。净慧

东方佛,西方佛,彻底穷源无一物。东方土,西方土,草鞋踏破无寻处。人人尽随有往生,生即不生何不悟?守着不生亦太迷,禅人到此须自顾。《鼓山永觉禅师晚录》

修行如果不把自己的错误去掉,而想追求生命的解脱,那是缘木求鱼。元音老人

修行并不含神秘色彩,修行只是不断的修正想念、行为。耕云先生

我们必须知道错误是烦恼的原因,毁灭是罪恶的结果,若要免于毁灭,就必须远离罪恶;要想免于烦恼,就要摆脱错误。耕云先生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永嘉证道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弗陀

青郁郁,碧湛湛,百草头上泄天机;花簇簇,锦簇簇,闹市堆边露真智。《圆悟佛果禅师语录》

离离春草,分明漏泄天机。历历杜鹃,尽是普门境界。不如休征罢战好,况是风调雨顺,海晏河清。放却戈矛,归家稳坐。一《黄龙晦堂心和尚语录》

僧问:如何是道?师日:天共白云晓,水和明月流。一《景福日余禅师》

见一尘,十方世界、山河大地皆然;见一滴水,即见十方世界一切水。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这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有时却比声音更深刻。证严法师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君。苏东坡

山高水深是佛境界,日上月下、云腾鸟飞是佛境界,明色暗空、坏空成住、三涂六趣、九有四生、炉炭镬汤、诸恶苦趣是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当知佛境界充遍,故众生境界亦复充遍。离佛境界外,别无众生境界;舍众生境界外,别无佛境界。《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所谓佛境界者,极而言之。迷则佛境界俱是众生境界,悟则众生境界俱是佛境界。《天日中峰和尚广录》

道悟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日:不得不知。悟日:向上更有转处否?师日:心空不碍白云飞。一《石头希迁禅师》

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宏智禅师》

禅语佛心


禅语佛心_

【人生百事】

【(一)生活十事】

1.每天至少阅读一份报纸,了解时事;至少阅读一本好书,要做书香人士。

2.生活作息要正常,思想行为要正派;早晚起居要定时,每日三餐要定量。

3.养成运动习惯,每天至少五千步。

4.远离烟酒色情毒品,生活自治自律。

5.惜福节俭,不乱用,不滥买。

6.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吃零食,不乱发脾气,这才是优生保健的方法。

7.每日吃饭要三称念,居家饮食要五观想。

8.八千里路云和月,生涯中,要有托钵行脚的经验,也就是自助旅行。

9.在一生当中,应该有一至两次,将身边的物品全部送人,体会空无一物的境界。

10.掌握时间,善用空间,和谐人间;三间一体,人生不空过。

【(二)立身二十四事】

1.人要给人利用,才能创造价值;人要学习活用,才能留下历史。

2.因缘果报,不可不明;穷通祸福,不可不知。

3.建立正知正见,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被人牵着鼻子走。

4.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许、自我的目标。

5.人生至少要有三张执照,例如:驾驶(汽车、开船、飞机、火车)、烹饪、水电、会计、计算机、打字、医疗、护理、教师、律师、代书、建筑.

6.一个人要会讲、会写、会听、会看、会想、会笑、会唱、会画、会做全部都会最好,否则至少也要会得一半以上。

7.做什么像什么,千万不可做什么不像什么。

8.他物不贪,自财不吝,只要奋斗努力,一切自会随因缘而来;懒惰懈怠,煮熟的鸭子也会飞去。

9.观察力要敏锐、周全、宽宏、圆满,还要有新思维、新想法、新观念、新作为,尤其想法要有一、二、三、四的内涵和层次。

10.经常将欢喜、慈悲、荣耀、成就与人分享。

11.不说是非,不传播是非,不计较是非,更不要为是非患得患失。

12.懂得自律、自觉、自悟,具有恒心、毅力,乐观、勤奋,并且乐于结缘施舍,前途就有光明。

13.能控制情绪,不随便跟情绪起舞,尤其行止要用理智决定;因为情绪是一时的,人生是百年的。

14.人生要能计划时间,利用时间,不要虚度时间,胡混光阴。

15.精进努力,奋起飞扬;不要留恋过去,要展望未来。

16.凡事不一定要求助他人,先要求助自己;以身作则,可以决定一切。

17.改变陋习,创造前途,不要等待机遇。

18.要会找工作里的欢喜、快乐,还要会把欢喜、快乐传播给人。

19.生气、发脾气不能解决问题,心平气和才能做人处世。

20.宁可不聪明,不能不明理;宁可没有钱,不可以没有慈悲。

21.该主动,不可畏缩;该思考,不要鲁莽。

22.事无绝对的难易,努力,难者亦易;懈怠,易者亦难。

23.去除私有的观念,把自己付予公理、公义、公平、公有。

24.要有力量和智慧抗拒世间的诱惑,如财色名食等,尤其不要用感情处理公事,应该要以道义、公平决定人事。

【(三)处世十三事】

1.利益的前面,要能想到别人,不为利益而出卖别人。

2.不称己善,不宣人过,人间诸事,都如过眼云烟。

3.凡事只问是非,不问利害;是非是有定律的,利害是自私的。

4.不为讨便宜而侵犯别人,甚至要让别人讨一点便宜。

5.不要为逞己之快,而用口舌讽刺别人,要能给人欢喜、给人帮助、给人赞美,让人认同。

6.不要为忌彼之好,而用计谋打击别人,要能尊重效法,随缘随喜。

7.对事业要有计划,对金钱要会运用,对感情要能升华,对功名更要淡化。

8.能随遇而安,随缘生活,随心自在,随喜而作。

9.毁辱荣誉自然有之,一切要自我淡化,怡然自得。

10.做人要厚道,随时给人留下转圜的余地;给人留有空间余地,才能适时善用,同时也是为自己留下日后的方便。

11.对自己要能不忘初心,对朋友要肯不念旧恶,对好事要做不请之友,对社会要会不变随缘。

12.要训练忍耐的力量,对于外境能够认识、接受、承担、负责、化解、去除,进而修学生忍、法忍、无生法忍,把忍的功夫转化成为力量和智慧。

13.能承受外境加予自己的压力,而且不觉得有压力的存在,因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四)群我二十事】

1.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体贴他人,就是爱护自己。

2.迁就他人善事,达成共识;重视民意,才有未来。

3.处世要谦恭有礼,要谦虚受学,要委曲求全,要善解人意。

4.待人处事要能柔和谦虚,慈颜爱语,要让他人如沐春风。

5.处众要和谐、和气、和平;做事要勤奋、勤劳、勤快。

6.待人以诚,人我尽欢;待客以尊,宾至如归。

7.见面三句话,相处一回合,凡事要明理,平时多微笑。

8.恭敬、赞美、包容,是待人处世的三部曲。

9.欢喜时不多言,生气时不迁怒。

10.要会听话,摘取他人讲话的精华。

11.凡事不要轻易说破,要懂得含蓄的美丽与高贵。

12.责备的话要带抚慰,批评的话要带赞扬,训诫的话要带推崇,命令的话要带尊重。

13.待人要诚恳、要热情、要有礼貌;说话要多说请、谢谢、对不起。

14.对青少年要教育鼓励,对老年人要关怀照顾,对残障者要帮助辅导,对失意人要体贴规劝。

15.关怀邻里亲戚朋友,彼此守望相助,和谐融洽。

16.承顺奉养父母、亲翁、长辈,提携友爱初学晚辈。

17.经常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多做一些好事,做人间善美的义工。

18.闻善言要着意,而且要能不忘失,更不可做非人。

19.凡事要合理,理是公平的、理是正直的、理是大众的。

20.遇事要有反省的自觉力,不怨天尤人,须知凡事都有前因后果。

【(五)敦品十五事】

1.别人做好事、说好话、受人尊重,不要嫉妒,要心存效法。

2.对好人要感谢,对受益要感恩,对善事要感动。

3.经常做令人感动的事,别人的好心好事,自己也要能感动。

4.能受委屈,能受冤枉,能受挫折,能受侮辱,然后才能受荣耀。

5.人生要用苦行锻炼自己,十年苦行不为多。

6.树立自己心中终身的偶像一至三人,并效法他。

7.人生要有几位善知识做朋友,尤其得遇明师时要亲近随侍,忠诚而不违逆。

8.放弃无理的执著,谦虚受教真理;谦虚才能受益,傲慢必定吃亏。

9.找出自己最大的缺点,要有改变的愿力,切实执行。

10.认错是最好的美德,也是最大的勇气。

11.要把做过的错事记住,不断地自我警惕,自我提醒,要能不二过。

12.当要责备人的时候,先要检讨自己,对自己的功过要切实地审查,才能责怪别人。

13.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不可伤害生命。

14.不要为感情蒙蔽自己,不要为金钱出卖自己。

15.学习吃亏,知道吃亏才是讨便宜。

【(六)修行十八事】

1.每日至少要静坐五分钟,或是每天读一篇《佛光祈愿文》。

2.每周至少闭关半日,自我沉潜;每月至少素食一天,培养慈悲心。

3.每日行三好: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4.每天生活有七诫:诫烟毒、诫色情、诫暴力、诫偷盗、诫赌博、诫酗酒、诫恶口。

5.深信正法,恒思诸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6.承诺过的事一定要完成,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

7.惭愧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净、有所不善,因为惭愧是我们的花冠。

8.提起善美好事,放下忧悲苦恼,让自己的内心成为好的工厂。

9.不论身在何处,常对受灾难的人同情,甚至为他祈福。

10.能给,才是富有;能舍,才有所得。

11.随力、随分、随喜、随缘布施培福。

12.器官捐赠,让生命再延续,让废物还有再利用的机会。

13.要有你大我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你对我错的修养。

14.不猜疑人,不嫉妒人,成人之美,待他人好,就是功德。

15.得失不计较,有无不比较。

16.不要把忧愁传染给别人,不要把烦恼带到床上。

17.要懂得改心、换性、回头、转身。

18.要能知行合一,不要讲时似悟,对境生迷。

以上人生百事,乃因全球佛光人平时散居在世界各地,大家在思想理念上必须取得共识,尤其观念要合乎正见,因此特别列出一百条行仪与思想上应该注意的事项,作为大家生活修行的自我审查与自我勉励,以期道业不断增上,菩提日趋圆满。

戒能防非止恶,去恶行善。唐代道宣律师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中,以戒法、戒体、戒行及戒相四点,说明戒的要义。也就是当一个人受持佛陀制定之不可杀、盗、淫、妄等规范行为的戒法时,一旦身心领受戒体,发而成为戒行,护持身、口、意三业,使之清净不违法,如此借由持戒功德,自然威仪庄严,举止如法,而流露出美德光显的戒相。所以清净的戒行可以净化我们的身心,增进我们的道德,升华我们的人格,发掘我们的佛性能源,保持我们的道念不失,让我们具足修行功德,成为我们生活的指标。由此可见戒之于人生的重要,不言而喻。

尤其,佛教是一个倡导平等的宗教,例如人人皆可成佛、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皆当成佛,都是对于人格的尊重。这种特质经过持守戒律来实践、升华,最终达到不仅尊重人权,也能尊重生权,这是未来提升全人类人格素质的重要目标。是以透过五戒、十善,乃至全方位的菩萨三聚净戒的实践,而能完成人格、圆满菩提,继而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这正是佛教戒律的可贵,也是我们所提倡人间佛教的戒学之终极目标。

精短禅语_佛心禅语


精短禅语_佛心禅语

1、 【晚安禅语】有些人一生都在苦苦追求,却一生都感觉不到幸福;有的人从未刻意的追求幸福,却时刻品尝着幸福。
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越简单越幸福,心像开满花的树,爱就在我们身边,难道不是吗?人生活在这世上,欲望越多,负累也就越多,放下过多的欲望,人生,真的别太复杂;生活,真的可以如此简单。

2、 【修行智慧禅语】人生,最快乐的那莫过于奋斗。
不管昨天有多风光荣耀,抑或苦涩不齿,都过去了,无可更改,无法再来。
唯有重拾心情,重新上路,才是我们今天唯一的抉择。
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简单的生活就是快乐的生活。

3、 【禅语禅语的微博】想开了自然微笑,看透了肯定放下。
心房有门,紧闭则闷,敞开则通。
心事如空气,无孔不入,多开几道窗,鸟语花香会进来,污浊之气会出去。
每一道智慧的光芒,就是一道镶嵌在心房上的窗,幸福生活是用智慧之窗迎来的。
赐我一颗玲珑的心,凡事想开,不再忧郁;赠我一双智慧的眼,凡事看透,不再执着。

4、 【每日一句禅语】禅是禅非:人生就是一阵风,起了,没了。
理想就是一盏灯,燃了,灭了。
人情就是一阵雨,下了,干了。
朋友就是一层云,聚了,散了。
闲愁就是一壶酒,醉了,醒了。
寂寞就是一颗星,闪了,灭了。
孤独就是一轮月,升了,落了。
死亡就是一场梦,累了,睡了。

5、 【佛说放下的禅语】无论在家出家修行,都不能脱离他人而生存。
互相尊重、接纳是待人的基本要求。
尊重他人就是让自我谦下,代人着想;接纳他人就是待人真诚、信任,打开心扉,让别人走进自己生命。

6、 【禅语静心】我们选择不了生命,但我们可以选择走过生命的方式。
做人要几分淡泊,清风细雨,同样有韵致,有诗意;做事要几分从容,俯仰之间,依然洒脱。
不刻意,不虚伪,没有万卷诗书的熏陶,我们有的是简单岁月的朴素;没有历练沧桑后的成熟,我们有的是宠辱不惊的坦然。
情是人生最重的滋味,淡是人生最浓的色彩。

7、 【禅言禅语】人生是一场思索,也是一场探索,在辛苦的漫漫长路中,在痛苦的沉沉浮浮中,去思索人生,去追寻人生真正的风景,要相信,人生最美的风景不在千山万水的跋涉里,不在飘渺幸福的追逐里,在心地最柔软处,在眼神最温和处,在双肩最坚强处,最美的风景在心里。

8、 【禅语】修行,是一种自由而洒脱的出离。
真正的彻悟,不仅是在浮躁中获取安宁,也能从寂寞里得到解脱。
不仅是将热忱释放,也是让冷落得到平缓。
我们要做的,不是让自己如何勤心修炼,学会深邃。
而是删繁留简,从容相待。

9、 【禅语悟道】路在脚下,是距离;路在心中,是追求。
有追求,就会有坎坷;有希望,就会有失望;风有风的方向,云有云的心情,别奢望人人都懂你,别要求事事都如意。
平常一颗心,淡然一些事。
与人相处,真诚一点;与人误解,宽容一点。

10、 【精短禅语】人,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价值,各有各的理念,各有各的世界观,各有各的人生观,各有各的价值观。
不随意苛求别人,不盲目要求自己,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容待别人,严以律自己,得与失,成和败,聚或散,都是人生的一种成长,看淡,心情才好,看开,日子才美。

11、 【佛禅语录】享受痛苦时,生命不再是单纯的苦涩,痛苦使原本平庸的生活更耐咀嚼。
不论如何贫穷,怎样失意,都要长存一份真情,真诚待人;不管如何富裕,怎样得意,都不要泯灭良心,真情与人。
得失不是恒定的,悲喜不是固定的。
真情对人,真诚待人,好人好报。

12、 【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每个人,既是众生,也是佛。
在凡夫眼里,现众生相;在佛眼里,现佛的庄严相。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自己的心。
修到无心时,宇宙就在心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观世界还是世界,只不过这一切,都是清静的,干净的。

13、 【禅言禅语】人生两境界:一个知道,一个知足。
知道,让人活得明白;知足,让人活得平淡。
人生不要被安逸控制,决定你成功的,是奋斗;人生不要被别人控制,决定你命运的,是自己;人生不要被金钱控制,决定你幸福的,是知足;人生不要被仇恨控制,决定你快乐的,是豁达;人生不要被表象控制,决定你成熟的,是看透。

14、 【修心禅悟】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
人生,依一份温暖前行,该有多美。
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关怀相随,该有多美。
于无声处,拾一颗纯朴的心,做一个善良的人,该有多美。
寂寂流年里,学会做一个感恩的人,又该有多美。

15、 【早安禅语】恒秋:相逢人间是一种缘分,彼此多些关怀,多些爱护,多些问候,多些珍惜,相逢一笑该有多好,带刺的人生是一种彼此的伤害,何苦来哉?俗语说得好,看多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

16、 【静心禅语】生命的魅力在于静。
外表的宁静给人以美,内心的宁静给人以慧。
外表宁静,因安稳而给人静穆之美,因无争给人以祥和之美。
内心宁静,因淡泊而不受诱惑,因凝神而思远,因镇定而从容,因而智慧常在。
静,不是单纯的平静,而是人生沉淀在灵魂深处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状态。

17、 【生活禅语】只有当痛苦在可以承受的时候,我们才是会自怨自艾。
当痛苦无法承受,那么我们就只会一笑置之。
累了,那就停下来,拍一拍灰尘,让心灵重归洁净,爱,有何必多问?问得太多,只怕就不爱了。
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

18、 【心灵禅语录】宁静的内心,才是女子终生的依靠。
靠山山会倒,靠水水会干,靠人人会跑。
纷繁世界,唯有自己才是永恒的依靠。
内心宁静的女子,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渴望实实在在的幸福;北京西商国际心理医学研究院内心宁静的女子,从不痴心妄想,总能在平淡之中发现动人的美丽;内心宁静的女子,不求,不悲,随缘自在,淡然飘逸。

19、 【关于清心的禅语】恒荣法师:有人刻薄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
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
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
有人对你冷漠忽视,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
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
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20、 【看透世事的禅语】有一个人被判了死刑,他请求国王饶恕一命:只要给我一年时间,我能使您心爱的马飞上天空。
如果不能,宁愿被处死。
国王答应了。
马怎么会飞上天?他是这样想的:在这一年里,也许国王会死,也许他病死,也许马出了意外。
假设充满了勇气和希望!这是克服一切困难的想象,兴许帮助你达到理想。

21、 【禅语说】佛教微博经典:人越是怕丢人,就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
越是在乎别人的看法,就越是会忽略自己的感受。
越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就越是像木偶一样拼命活给别人看。
最后,一步一步将真实的自我囚禁在了深深的黑暗里。
丢失自我,是我们找不到快乐和幸福的根源,也是一切心理问题的根源。

22、 【佛系禅语】人生就像是长江的流水一般,后浪推着前浪,永远都在不停地流逝。
看透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把许多事情看得淡薄一点,不会死死地执着某个观点不放。
是非成败转头空,就是指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

23、 【静心的禅语】改变自己就是改变自己看世界的一贯角度和心态。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
时刻在心中记住: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24、 【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生活中,每个人都无法避免遭人猜忌和伤害,也无法保证自己事事顺意,更无法保证上天总是站在自己这边让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俗话说得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事事都去计较弄个明白,恐怕这个人也就别想活得轻松。
人心只有一拳那么大,如果装下了太多的是非和计较,就装不下正事了。

25、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恒愚法师: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面对人生的乐观心态。
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仇恨,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
宽容胜产幽默,能减少人生的沉重感,让人生充满快乐和幸福。

26、 【佛家静心禅语】真正的闲,是心灵中超然物外;真正的忙,是工作里浑然忘我。
真正的退,是处世时自然低调;真正的进,是做事中泰然担当。
真正的静是生命里寂然涤思;真正的动,是世路上毅然向前。
真正的记,是脑海里珍藏印记;真正的忘,是微笑里坦荡无余。

27、 【放下感情的禅语】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你人生增值;经营你的短处,能使你人生贬值。

28、 【看透世事的禅语】恒诲法师:得得失失平常事,是是非非任由之,恩恩怨怨心不愧,冷冷暖暖我自知,坎坎坷坷人生路,曲曲折折事业梯,凡事不必太在意,人这一辈子,怎么都是过,与其皱眉头,不如偷着乐。
冬天别嫌冷,夏天别嫌热,有钱别装穷,没钱别摆阔,闲暇养养身,每日找找乐,苦辣酸甜都尝过,才算没白活!

29、 【佛家禅语人生】过去人家讲: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
这里也讲:初发心时成正觉,初发心、正觉心这两个心哪个难啊?像《华严经》讲:如是二心,初心难。
菩提心难发,发了一定成佛。
因地具果,果彻因源,这都是《华严经》的意理。
【夢參老和尚開示】

30、 【关于清心的禅语】给别人留点空间,也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这个世界不是哪一个人的世界,而是所有人的世界,所以凡事都要留有余地。
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多一分宽容,就会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善良,就会多一分希望。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读了“经典禅语佛心句子”,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经典经典唯美句子,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7046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人生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下一篇 : 最肉麻的爱情经典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