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果你心情不好了,很多人会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简短的话语来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多种多样的句子可以很好地传达我们的思想,我们想自己的句子能帮到别人的心灵,对吧?因此,栏目特意整理了古代名人为官之道的经典语录,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古代名人为官之道的经典语录

为官者最看重的是清廉,考察官吏最严格的是操守。因此爵位虽然有高低之分,总是把不贪作为宝贵的品质;才能虽然有长短之别,必定是没有过分的欲望才能坚强不屈。如此看来,操守确实是立身的根基,坚持廉洁乃是首先考察官吏的一个方面。家境本来富裕,甚至称得上巨富,那么出仕为官并不是因为贫穷,对于获取点滴财产本来就应当审慎:家境本来贫穷,又已养成淡泊名利的作风,安之若素,尤其是要对暮夜拒金时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有所畏惧。

尹会一(1691-1748),字元孚,号健余,清直隶博野(今河北博野)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历官吏部主事、扬州知府、河南巡抚、江苏学政等。著有《诗文集》《小学纂注》等。

国家清理整饬官员,首先惩治贪官污吏,这些贪官污吏不只是自身蒙受耻辱。祖父曾经贪污受贿,子孙即使显贵,也不准加官封爵。而子孙在祖父加官封爵后,犯了贪张枉法之罪,一并追回朝廷封授的敕书。

在下辱及子孙,在上辱及祖父。人们即使不爱惜自己的名声,却没有心甘情愿因为贪污而结束仕途的。当开支困难时,身边一帮效忠自己的人都来进献谋利益的计策,大多属于可以要也可以不要的范围之内,认为并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廉洁,不妨去试一试。谋利的途径一旦打开,再想堵住它就非常困难了。这时候情况不同,又为形势所迫,已经是想停止这种恶行也不可能了。或者被下面的人牵着鼻子,或者受到上级官员留难牵制。最终,好处都为别人所有,而害处都被推到自己身上。事情败露的可能会遭受死刑,即使不败露也会给后人带来祸患,这都是从不节俭的一念之间开始的。所以,要做一个清白的官员,必须从节用开始。

汪辉祖,见第18则。

务必要当清廉仁爱的官,切勿滥做苟且贪污的事。时时警惕,刻刻提防,则不但现在的官职可以保住,还能使将来的尊贵无穷无尽延续下去,评论他的品行,则属于君子之流,考察他的本心,又属于仁人之列,那么还怕什么而不这样做呢?如果阳奉阴违,企图鼠窃狗偷,品行心术不值得一提,而且还会给父母子孙留下危险和负累。两者相比,哪种是得,哪种是失,不用等什么高明的人来判断这一点。

徐栋,见第20则。

《象》中称:天道西转,水流东注,二者相违而行,象征人与人争讼。因此,君子在做事的开始就全面谋划,以防止产生矛盾。

作者不详。

如果做事有利于人,就不一定效法古人;如果必然对事情有害,则不可照过去的做法而行。

刘昼(514-565),字孔昭,北齐渤海阜城(今河北阜城东)人。

河清(562-565)初,举秀才,应试不第。著有《新论》。

修身养性,端正品行,不能不谨慎;谋划思考机密大事,不能不缜密。忧患产生于疏忽,灾祸起始于细节。一个人做事不慎重、缜密,大多会后悔终生。所以,说话容易泄露机密,是招致灾祸的媒介;做事不慎重,是导致失败的途径。眼睛明亮的人能看到无形之物,耳朵聪敏的人能听到无声之物,善于谋划的人在事情没有预兆时筹划,做事慎重的人在事情没发生之前就十分慎重。远离困窘就必须及早谋划,不想贫穷就必须趁早做准备。

武则天,见第30则。

大凡官府安排实施一件事情,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一定要从法律上加以考察,在心里揣摩筹划,做到没有一点儿疑问,然后再实施。

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思索;思考后还没有想出解决办法,就与同事们商量。否则,宁可慢慢地处置,也不要轻举妄动,免得留下悔恨。

陈襄,见第34则。

曾经见过前辈做州县官或者是主持刑狱的官员,每次遇到难以决断的公事,必然是沉思静虑很多天,忽然若有所得,那么是非就已经可以判定了。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只有一丝不苟的人才能做到。

吕本中,见第7则。

官员在进入任职之地前,对于百姓疾苦之轻重,吏治弊端之深浅,前任官员之贤否,境内有无强宗悍族,上诉之人多与少,都要尽心询查访问。到了治所,要先住在距离官府几十里的地方,召见熟悉情况之人,详细说明问题,梳理出事情大概,预先得到本地的实际情况。上任之后,参考以上情况进行决断。如果毫无准备,一下子来到官署听讼,百姓围观,一句话违背情理,必然给全境百姓留下笑柄。更何况民心容易变动,特别是在官员上任之初。开始没有使百姓心服,以后即使有所作为,又将怎么相信你呢?如果确无准备,次日再理也可。一定不要轻率做出应答,以使士人、百姓对你失望。

张养浩,见第8则。

天下的事情,大多数人知道已经发生的情况,不知将要发生的情况。观察已经发生的,推知将要发生而未发生的,不经过深谋远虑是做不到的。房屋已经焚毁才搬走柴薪,船已倾覆才买壶舀水,疾病已发作才去寻找药物,即使竭尽全力补救,也无济于事。高大的堤坝已经有了可以容纳蚂蚁的小洞,似乎对大坝无所损伤。然而,见识周全的人一定会堵塞填实小洞。这是考虑到时间长了必然导致堤坝崩溃的缘故。天下的事情,都能像这样考虑,还会有什么后患呢!

张养浩,见第8则。

大臣做事,应当对将来可能产生的忧患作出长远考虑,虽然是小事,也不能开启祸端。

薛碹(1389-1464),字德温,号敬轩,明河津(今山西河津)人。曾官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等。明代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著有《薛碹文集》《读书录》《从政BBB》《策问》等。

兴利不要太急躁,要左顾右盼,多做观察;革弊不要太突然,要长远打算,反复考虑。

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心吾、新吾,自号抱独居士,明宁陵(今河南宁陵)人。官至山西巡抚,刑部左、右侍郎。著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实政录》等。

为官行政,不是以需要实行就加以推行,而是以可行才加以推行。

具备能够推行的权位,而不知可行的道理,则是以其权位助其作恶。君子称之为贼。

吕坤,见第69则。

为官行政之人,不能详细考察当地的土俗民情,就施行宽松或严厉的政策,对治国之道都没有益处。古人将严厉暗含于宽松之中,是为了防止姑息纵容;将宽松暗含于严厉之中,是为了防止暴戾残忍。因此,宽松为政而不会漫无节制,严厉为政而不会过于严苛,才算是领会了通晓变化的真意。

潘游龙,见第11则。

治理一郡一县,辖地广阔,人口繁多,耳听目见不能周遍,下情无法传达上来。事情处于似是而非之间,一定要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等事情确定无疑之后再加以实施,大概就不会耽误事情了。

汪天锡,见第38则。

做事一定要从开始就认真谋划。为官理政之初,士人百姓都在观察、听闻,这也是分别廉与贪、贤与愚的基础,因此做事务必详细审慎,不可轻易树立新的法度,以防不合人情,以后难以更改。自身要保持检点清白,一定不能轻易与人交往,以防一有沾染,行动受制于人。

不仅仅是贿赂可以玷污一个人,如果喜好技艺,那么就会有从事占星、医术、卜筮之人投其所好;如果爱好稀奇的古玩,那么有人就会将古书奇画送给他;如果爱好花卉,那么有人就会以奇花异草打动他。嗜好一旦偏离,就会掉人陷阱之中,即使是切磋诗文的交往,也有改变情操、败坏事情的,因此不能不谨慎从事。

郑端(1639-1692),字司直,清直隶枣强(今河北枣强)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曾官江南巡抚、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著有《日知堂文集》《政学录》《朱子学归》等。

为官理政以多问明察为第一要务。这是尧、舜治理天下的高明之法。现在的人耳目闭塞,只凭借一人的判断,以为宁可错谬也不询问他人,担心那样会犯没有主见的错误,真是可笑。这是遇事不能追求事情本原的缘故。自己的内心如果明白,就会从各种议论中选取最合乎实际的意见,自然不会有偏听偏信的失误。心中一旦有愚昧和阴暗,即使询问封疆大吏和普通百姓,尚且不能自己决断,更何况一个人独断呢?所谓独断者,首先要集中各种谋略。谋略不集中众人的智慧就不会精当,决断不由自己则不会有结果。

尹会一,见第58则。

凡是为官理政之始,不可仅凭一己之见就设立法令规条。虽然这些法令规条曾经在一些地方实行过,也恐怕变易了地方而与当地风俗不合。假如违背人情而强行实施,最终必将是格格不入。如果由于难以推行而中途改变,以后再有命令,人们便不再信任了。因此,开始理政之时,不如一切照旧而行。如果运转顺利,何必要改变呢?或许个别条目不便推行,要详细观察而慢慢地变更。人们只见上下相安,而全不知其何以相安无事,不也很好吗?故而君子根据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

陈宏谋,见第15则。

面对政务必须善于思考。周密思考就会有收获没有损失,不周密思考就会既有收获也有损失。这就是《左传》所说的政务如同农民种地一样,需要日日夜夜的上心思考。

袁守定,见第16则。

树立法度应先讲求其可行。如果不讲求其可行而冒昧地实行,或者受成例所制,或者受能力所限,或者违背人情,或者背离当地风俗,其法度最终无法实行,白白增加一番搅扰。

方大浞(1821-1886),字菊人,清湖南巴陵(今湖南岳阳)人。

咸丰五年(1855)以诸生起家军旅,授广济(今湖北武穴)知县。累迁宜昌知府、直隶布政使、山西布政使等。著有《蚕桑提要》《农桑提要》《捕蝗纂要》等。

朝廷设立官职,全是为了百姓。只要对百姓有益,不妨碍公事,那么无论是宽和严,无论是水和火,都可以作为仁政。不能依据百姓的需要而使他们得到利益,那么用刑罚辅助教化足以产生弊病。如果偏执己见,到处获取虚名,不把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不把百姓的想法当作自己的想法,恐怕严苛与宽纵的罪过是相等同的,好事比耽误事情危害更大。

刚毅(1837-1900),他塔拉氏,字子良,满族镶黄旗人。历官江西按察使、山西巡抚、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

凡事规划谋略尚未详细全面时一定不去轻率推行,利害还未悬殊时一定不随意改变。如果要拯救以往积弊,必须深究产生积弊的原因。如果是当世的弊病,只对这个时期加以治理;如果是法规产生弊端,就要将法规全部革除。这样又要根据新法来校正旧法,就要长远打算,考虑困难。如果知道弊端应该革去,而所作所为不能把握问题的根源,知道事情简单可以去做而不能把握其要领,那么旧患没有消除,新的灾祸又重新滋生,为了医治腿病反而使腿萎缩,问题辗转加剧。这些都是用一种弊端代替另一种弊端。而且,喜好革除弊端,而不能推究其终始,令下之后欺诈随之而起:法规难行而违背众人意愿,则法规出台奸诈随之出现。只有视当地习俗以实施教化,详察失误然后采取预防措施,才可以使政事与时世相协调。

刚毅,见第78则。

夫谋远似迂,人皆忽而憎之。盖因其无攻身之急,无旦夕之验故也。今之百官莅任,求其功也速,责其过也备,非养交饰誉以待迁,即容身免过以待去,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既不肯为十年之规,况万世之虑乎?

谋划长远好像迂拙,人们都轻视而且厌恶它。这是因为它没有危害自身那么急迫,没有马上应验的缘故。现在的官员主政,讲求迅速建功,责备其过错也很严厉,不是结交朋党、谋取名声以等待升迁,就是保全自己免于出错以等待调离。这些并不是忧国忧民、公而忘私之人,大多数是怀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既已不肯做十年的谋划,更何况去做长久的思考呢?

刚毅,见第78则。

唐代人崔郾曾经在陕西为官。当时,他的为政风格以宽松为主,甚至出现了一个月里没有鞭笞过一个人的情形。后来,他出任鄂岳观察使。在鄂州,他一改在陕西的为政风格,实行严刑峻法,很少有人能够得到他的宽宥。有人对此感到不解,就询问前后宽严截然不同的缘故。崔郾说:陕西土地贫瘠,百姓穷苦,我尽力去安抚惟恐不及。而鄂州土地肥沃,民性彪悍,又夹杂着蛮夷的习俗,不用威猛之政,根本无法得到治理。这就是所谓的政贵知变。

北宋时期,浙江人滕元发曾经担任郓州(治在今山东东平)知州。当时,淮南、京东一带发生饥荒。滕元发考虑到,这两个地方发生饥荒,饥民很可能将涌至郓州,这样就容易引发瘟疫等疾病。为此,他事先出城详细察看,找到了一片废旧营地,非常适合安置饥民,于是便召集人夫连夜行动,在一晚上的时间里,就用芦席、茅草搭建起临时房屋两千五百多间,水井、火灶、器具等也都全部备齐。后来,两地的饥民果然蜂拥而至。正是由于滕元发的事先预防之举,才使得五万多饥民得以存活下来。

一参见[明]杨昱《牧鉴》卷一。《流移九》北宋时期,浙江人滕元发曾经担任郓州(治在今山东东平)知州。当时,淮南、京东一带发生饥荒。滕元发考虑到,这两个地方发生饥荒,饥民很可能将涌至郓州,这样就容易引发瘟疫等疾病。为此,他事先出城详细察看,找到了一片废旧营地,非常适合安置饥民,于是便召集人夫连夜行动,在一晚上的时间里,就用芦席、茅草搭建起临时房屋两千五百多间,水井、火灶、器具等也都全部备齐。后来,两地的饥民果然蜂拥而至。正是由于滕元发的事先预防之举,才使得五万多饥民得以存活下来。

一参见[明]杨昱《牧鉴》卷一。《流移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官执政,应敢于担当责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本篇所选官箴,或提倡心诚尽职,或提倡兴利除害,或提倡志在必为,或提倡须有担当,对鼓励各级官员不断创造百姓满意的实绩有很强教育意义。作者不详。

凡处理政事,敢于坚持正义,制止图谋私利,要取法弈棋,反复思考,谨慎从事。这样,小人就会畏惧,不敢胡言乱语以免惹人厌恶。

作者不详。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饰,粪土垒成的墙不能粉饰。现在汉朝继承秦朝之后,社会状况就像朽木、泥墙,虽然想治理好,却没有什么办法。法令一颁布,奸邪就接着发生,命令一下达,欺诈就跟着兴起,好像用热水去制止水沸,抱着柴草去救火,情况只能越来越严重,没有任何益处。我将其比作琴瑟声音不协调,严重的必须解下弦线重新安上,才可以弹奏;治理国家而政令施行不畅,严重的必须加以改革以至变更政令,才可以治理。应当改弦更张而不改弦更张,即使有技艺高超的乐工,也不能使琴瑟的声音变得和谐;应当改革而不改革,即使有道德才能都很出众的贤人,也不能使国家得到很好的治理。所以汉朝得天下以来,常想好好治理国家,可是到现在还没治理好,问题就在于应当改革而没有改革。古人说过这样的话: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编织渔网。到今天,国家建立并希望治理好已经七十多年了,不如退一步推行改革,推行改革国家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理,国家得到良好的治理,灾害就会一天天消除,福禄就会一天天到来。

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曾官兰台令史、校书郎等,还曾随行出击匈奴,任中护军、行中郎将事等。著有《汉书》《白虎通义》等,后人另辑有《班固集》。

今天自最低级官员以上,谁不知道做县令的艰难?既然知道它的难处,就应当专心致志,早晚多加思虑,除了地方政事之外的其他事情,一丝一毫都不可留意,比如音乐、女色、饮酒、宴会之类不急迫的事务,应该全部除去。因为人的精力有限,沉溺于音乐、女色、饮酒、宴会之类活动之中,精力必然会衰减,意气必然会昏沉,身体必然会疲倦,虽想勤于政事,但精力不济,所以政事必定废弛,而胥吏得以趁机上下其手,大行欺诈之事。昔日刘元明为政天下第一,问他是什么原因,也不过是说:每天吃一升饭,不喝酒,这是做县官的第一良策。

这句话说得太正确了!

陈襄,见第34则。

有实绩必然会有名声,虚名骤然聚集,诽谤的言论也就会随之而来。做官有想猎取虚名从而觊觎好官职的人,人民本来安静无事,却一定要兴造事端、改变旧规,以此希望上级官员知晓:奸诈狡猾的人应当加以惩治,却一定要枉法给予庇护,以此取悦小人的心意。以至于整修装饰驿站,重金贿赂过往的官员,甚至做出一些奇异偏激、违逆常情的事。对外想钓取君子的名声,而内心实际上连市井小人都不如。这样的心思一起,那么从早到晚之所以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猎取虚名,给百姓带不来丝毫的实际利益。这样的人,不仅虚名得不到,还会被有识见的人士所讥笑。他们难道不知道官职升迁本来自有一套规矩,怎么可以通过沽名钓誉而获得呢?是是非非,时间久了自有定论,关键是自己应当尽职尽力,使人民能得到实惠就是够了。

陈襄,见第34则。

当官的人,前辈们大多不敢求上级官员写荐章,只是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以此来求得知遇。心诚尽职,虽然没有求得知遇,可也距离得到知遇不远了。没有先学养育孩子然后再嫁人的女人。当官的人遇到事情,能够把这一点放在心上,很少有不成功的。

吕本中,见第7则。

治理政务如同治理家庭,古人曾有这样的训诫。一个家庭的事情,无论缓急巨细,都应当知道,有不知道的,就有治理不当的地方。况且治理百姓的官长,担负着众多责任,如学校,如驿站,如仓库,如监狱,如田间水利沟渠,如桥梁堤坝,主管的事务非常多。作为官长,相时度力,有损坏的加以修补,有污垢的加以清洁,有堵塞的加以疏通,有欠缺的加以补充,以前所没有的加以经营。如果说:那些事不加修治,和我有什么相干,我很快就会卸任他去,为什么要自讨苦吃?这种念头一旦萌生,各项事务就都没有治理好的希望了。前辈人说:公家的事务,有一丝一毫没有尽其心力,就是苟且领取俸禄,会得罪上天。

张养浩,见第8则。

古代从政的人,自己不辞劳苦,而把安乐留给百姓。现在从政的人,自己享受安乐,而把劳苦留给百姓。自己劳苦人民就会安逸,自己安逸人民就会劳苦,这是必然的道理。惧怕自己一人劳苦,从而使全境的人民不得安宁,仁人君子,忍心这样做吗?昔日子路询问为政的道理,孔子告诉他说先之劳之,无倦。呜呼,这真是万世为政的格言啊!

张养浩,见第8则。

按照旧例,辖境内如生了蝗虫,当地官长必须派快马迅速向上司报告,略微延误,就会获罪不轻。然而,当地官长也应该察看蝗虫的大小、多少、造成危害的轻重,如果匆忙报告,上级各方面的人员聚集在一起来考察灾情,当地官长要供设帷帐安排接待,还得向百姓征索各种物品,弄得全境扰攘不安,这种危害反而要超过蝗灾。如果蝗虫还不多、还比较小,地方官长就应该率领百姓全力消灭蝗虫,不必因为这种小的危害未加消灭而为百姓带来大的灾害。所以,当官的人一定要先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而后才可以有所作为。

张养浩,见第8则。

人民的祸害如同炎暑,人民的利益如同清风。官吏的职权如同祛暑的扇子,要去除弊端,兴办对人民有利的事情。没有太阳就不要再做遮蔽的事情,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不要加以损害。兴利除害,只要有便于人民,就要去做。

吕坤,见第69则。

古代在百姓之上为官的人,治理一邑就要担负起治理好一邑的重任,治理一郡就要担负起治理好一郡的重任,治理天下就要担负起治理好天下的重任,从早到晚地思索如何进行治理,夜以继日地处理各种事务。一件物品没能安置好,就没有时间安稳睡觉;一件事情没能做好,就没有时间安心吃饭。限于自身才能的人力求尽最大的努力去做,限于环境形势的人力求尽量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这样,才不会愧对皇帝的付托、百姓的期望,然后享受皇帝给予的福气、百姓给予的俸禄,就可以泰然处之而没什么歉疚,反过来哪怕没做好也没什么愧疚。如果不是这样,就是享受的俸禄超过了所取得功绩该得的回报,君子以此为耻。

吕坤,见第69则。

天下的祸患没有比说苟可以就停止再大的了。养成颓靡不再能振作的习气,形成积重难返的形势,都是因为苟可以三个字造成的。所以贤德的人修养自己的身心勤奋自勉不敢停歇,治理人民不断鼓舞自己不敢厌倦,不会因为没事废掉常规,也不会因为没有害处就忽视小的过失。这不是多事,也不是喜欢劳累,是真正认识到天下的事情,勤于考虑未必出现的祸患,尚且会出现很多因为意外发生而令人懊悔的事情;怀有非常过头的思虑,尚且会留下不及补救的忧患;一开始就小心谨慎地进行谋划,也不免在事情结束时还会出现怠惰的毛病。

吕坤,见第69则。

朝廷设官立职,本是为了让我依从人民的需要进行治理,而不是强迫人民来服从我,所以说从心所欲而政以治,又说使民心同一而天下大治。只是纳粮不能任百姓逃欠,奸恶横暴的人不能任其恣意横行,本身的职业不能任其懈怠涣散,风尚习俗不能任其不淳朴敦厚,就这样罢了。至于一切举动,一定要先与有识见的士人商量,再与平民百姓商量。一定是众人都说应该做的,然后再推行;一定是众人都说应该革除的,然后再改变计划。还要权衡所做事情的利害大小,考虑事情兴废从始至终的过程。如果本意虽是爱护百姓,但做事不合乎人情,就会违逆众人的意愿从而招致祸端;内心出发点是好的,但不了解事情的发展形势,就会贸然采取行动从而给百姓带来困扰。或者相信风水祸福等迷信的说法,动辄就大兴不必要的土木工程,不考虑百姓从事生产的劳苦;或者因一两个人奸猾隐匿土地,便在全县清丈土地、均平赋徭,又会滋生无穷的弊害。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可详尽叙述。

吕坤,见第69则。

凡是做臣子的,应该崇尚施政的实际效果,不应该追求虚名。追求虚名的人,他的行为必然矫饰,他的心意必然轻浮,只要取得一时的声誉称道,便不再顾及他的言论和行事是否妥当了。推本求原看他的内心,以为我发之于言,行之于事,只要可以展示我的志向,成就我的名声,就是够了。至于一定可以看到施行,一定可以流传永久,则都遗留给君主,而与他无关了。假使每一个人都怀有贪图虚名的心,则国家要办的实事又将依靠谁呢!百姓是悲哀是喜庆,不相关心,好像秦国人看越国人的肥瘦,冷冷淡淡毫不用心,这难道不是大大的不忠吗!

王永吉,见第13则。

贤能的人当官做事,不会计较事情是困难还是容易,所计较的是是非。而是志在必为,所以一旦做事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小人当官,无功受禄却不时图谋私利,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常常避开会伤害到自己的事,而趋就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事,这样的人得到任用一定不会做成什么事情。趋就能带来好处的事情而好处未必得的到,避开会伤害到自己的事情而伤害未必能免去,事情往往如此。

陈宏谋,见第15则。

地方上有益的事情和存在的弊病,明明知道应该兴办、应该革除,不肯出面担当起来,只是把它推卸给继任的官员,贪图一时便利,而不从长远考虑。算过错。

集解:天下的不公,不足以伤害公理,而矫正不公过头带来的不公曾经为患很深;天下的弊病,不足以妨害政事,而纠正弊病过头而造成的弊病曾经影响很大。所以处理事情应当深思熟虑,审慎处理。深思熟虑能知悉事情的具体情况,缓一缓慎重处理能处理得当。如果明明知道应该兴办、应该革除,而不肯担当起来,这又是驽钝没有作为的人。所以算过错。

张鹏翮(1649-1725),字宽宇,又字运青,清四川遂宁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曾官两江总督、河道总督、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著有《圣谟全书》《奉使俄罗斯行程录》《河防志》等。

隋人鹏(1703-1738),字扶九,号芸阁,清山东莱西人。雍正五年(1727)进士。曾任四川学政、侍讲、河南按察使等。著有《华萼堂文集》《四书讲义》《豫省前烈考》等。

一个人为官一方,就受到一个地方人民的托付,一定要为人民出力,自强不已,这样才不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如果贪图安逸,不思进取,案头文书堆积不办,那么守候在宅门外面等待继任命令的人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张子韶担任签书镇东军判官时,曾在墙壁上题写道:此身假如闲暇一日,百姓就会遭受无边的痛苦。我认为,假如偷安一刻,那么百姓就会遭受一刻的拖累,哪里要等待一天呢!

袁守定,见第16则。

嗟乎!勤勉的道理很难说清楚啊。急于求治的官员,毛病在于性子急躁,就像人走得快就走不稳,时间久了必然会跌倒,所以勤勉的道理贵在循序渐进。一鼓作气的官员,毛病在于行动过猛,弩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之末连细绢也穿不透,难以为继,所以勤勉的道理贵在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就会相机处理政事,就能做到事事都符合条理:持之以恒,就会心态平和,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就能长久坚持而不倦。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要时刻牢记这句古话啊!

汪辉祖,见第18则。

一个人有才学、有见识,就可以治理有方了。但才干贵在于练通达,见识贵在通晓事理,遇到彼此习尚不一样、现在和过去形势不同的情况,尤其需要相度时机,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筹划出适宜的办法。

如果自恃才能、见识有余,独断专行,自以为是,最终肯定不能治理好。如同医生用药,如果不知道根据切脉情况加减药方的搭配,只是一味抄袭成方,那么即使是人参、黄芪等名贵的滋补药材也能置人于死地,这与砒霜造成的后果没什么不同。

汪辉祖,见第18则。

地方上兴利除害方面的事情,执掌政权的人不加以留心的话,还有谁能够负此责任?所以安抚施惠民生,拯恤人民疾苦,称得上一时暖暖的恩情。做到这一点需要时机,也就是要看能不能推行兴利除弊的措施,如果能够推行,那么给地方留下的恩泽是很深厚的。然而,要兴利除弊,一定要详察当地的情况,斟酌采用适宜当地习俗的措施,不能鲁莽行事,自以为是,从而受到人们说你好事折腾的讥讽。这是要深加警惕的。

金庸斋,生平不详。曾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任广东惠州同知.

兼署连平知州。

办大事必须敢于承担责任,必须将功名置之度外。如果不敢承担责任,必然耽误事情。如果不将功名置之度外,必然不肯承担责任,也必然不敢承担责任。

方大浞,见第77则。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志在立功立德的好官,要有为国为民的济世情怀。与民同甘共苦,务实为民办事,公道处理众事,心底无私、襟怀坦白、知行合一。本篇所选官箴,或提倡治官莫若平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或提倡抱公绝私持公去私,或提倡勤政亲民秉法爱民,为官做人,当知而鉴之,信而持志。班固,见第82则。

我听说:善于做官的,遵循法令办事,使百姓得到好处;不善于做官的,歪曲法令办事,使百姓受到损害。这是怨恨产生的根源啊。整顿官风,没有什么比公平更好的;面对财货,没有什么比廉洁更好的。清廉和公平的操守,怎么也不能变易啊。掩盖别人的长处,这就是埋没人才;宣扬别人的短处,这就是小人。不是在内部互相规劝,而是在外面互相诽谤,便不可能亲近和睦地相处。说人家的长处,就好像自己具有的长处一样;说人家的短处,就好像自己受到别人的攻击一样。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无处不戒慎恐惧啊。

作者不详。

《诗经》上说: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所以尧战战就就地每天施行他的治国之道,舜小心危惧地每天尽他的孝道,做的好事积累多了,自然名声显达,德行彰著,自身也受人尊重,这就是渐渐光大渐渐昌盛的道理。一个人连续不断做好事,好像一个人每天悄悄生长,而人们不易知觉;连续不断做坏事,好像火的消耗灯油,而人们不易发现。不是明晓情性、洞察世俗情况的人,谁能够懂得这种道理呢?这就是唐尧、虞舜得到美名,夏桀、商纣却使人恐惧的原因。

班固,见第82则。

为官者要明察事理,处理政务要公平,为人处世要清廉。清廉就不会有私欲,公平就不会委曲己意奉承上级,明察就能端正风俗。这三方面都具备了,然后就可以去治理所管辖的百姓了。一个人具备了这三种品质,并且尽心尽力去做,努力推行政策法令,没听说不能管理好百姓的。

马融(79-166),字季长,东汉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

少有俊才,博通经籍,历任校书郎中、南郡太守。注有《孝经》等。

明人辑有《马季长集》。

人之常情喜欢诚实守信。诚实守信的人,他的内心就容易被人了解。所以孔子说:君主有诚信,臣下就容易办事;臣下有诚信,君主就容易了解。不诚实守信就无法得到君主的欣赏,不诚实守信就无法亲近百姓。所以上下诚意相通,就彼此默默信任而不会相互猜疑;上下诚意互不相通,即使距离很近也互不信任。

武则天,见第30则。

崇尚德行的人,必定厌恶凶狠危险的人;做事公正的人,必定没有不正派、善用巧言献媚的朋友;保持廉洁的人,必定憎恶贪图财利的朋党:讲究信义的人,必定痛恨马虎草率的人。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人。开耀二年(682)进士。上《大周革命颂》,为武则天赏识,授麟台正字。

后迁右拾遗。存诗一百多首,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有《陈子昂集》。

做官的要领,正直而不招致灾祸,谦和而不伤害礼义,全在人们仔细斟酌它,做事追求合乎道理,而不是出于私心专为自己着想。

当官做事,应当致力于实处。像涂改文书,往回更改日期,重新变更画押之类事情,万一败露,罪行反而加重,也不是持心忠诚不欺瞒君主的为官之道。各种奸诈虚伪,不如一个实字;反复多变诡诈,不如从一开始就小心谨慎;防范怀疑别人,不如自己谨慎;智谋周密,不如简省事情,这是不可改变的道理。

吕本中,见第7则。

我不曾松懈谋取私利,可是有人会从这方面怀疑我,这一定是由于我在公务中有不公正、不勤勉的情况,从而招致他人的怀疑;我不曾贪污滥用职权,可是有人会从这方面怀疑我,这一定是由于我在公务中有不廉洁、不正直的情况,从而招致他人的怀疑。如果处理一件事让人怀疑,那么以后无论处理什么事都会招致他人的怀疑;如果他人有一天怀疑我,那么以后将会时时怀疑我。遭到他人的怀疑,就是我知道了,尚且不易辩解,更何况他人不一定会把怀疑我的事告诉我。怀疑我的人和事很多,纠结在一起四处传播,一旦传到上级官员那里,造成的后果和祸患难道还小吗?所以君子在嫌疑是非之中,应该在苗头出现时就正视它、解决它,尽力避免嫌疑。假如说我持心公平正直,对上对下不产生愧疚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提心吊胆远离嫌疑分辨自己的行为,让他人了解呢?只怕将来如果会后悔,必定是从不远离嫌疑之地、不辨别是非痕迹开始的,如果真的不远离嫌疑之地、不辨别是非痕迹,那就噬脐无及了!

胡太初,见第46则。

官位没有重要不重要,只要才能与其职位相称,并能实现其理想就是重要的。国家给的俸禄无所谓丰厚与菲薄,只要享受起来内心不觉得。惭愧就是满意的。如果德行浅薄,才干平庸,非分得到高的职位,不能满足百姓的期待,不能抑制士人们评头论足,即使不会遭遇重刑,也会冈才不称职,祸患潜伏下来,在当时遭人们嘲笑,死后也会遗臭万年,这样的高位对我又怎么样呢?这正如孔子所说的用不合乎礼义的手段得到富贵,那些富与贵对我来说就如同天上的浮云,孟子所说的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做一个儒学教官,在庸俗的人看来是清苦闲散的,而在有修养的人看来,是一个有清誉且重要的职位。不惶恐不惭愧不怨恨,把自己好的地方教给别人,为国家培育贤才,没有比这更荣耀的了。放弃儒学教官而去担任紧要繁重的职位,理想能行得通吗?才能能够称职吗?能让百姓得到好处吗?能够扬名于当时吗?如果这四样都得不到,一心去求荣耀,反而会得到羞辱。

胡祗通(1227-1295),字绍闻,号紫山,元磁州武安(今河北武安)人。曾官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荆湖北道宣慰副使、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江西浙西提刑按察使等。著有《紫山集》。

把官物当成是自己的东西一样看待,把公事当成是自己的私事一样来做。宁可得罪自己的上级,也不去得罪百姓。

脱脱(1314-1355),字大用,元蒙古蔑里乞氏。幼为伯父伯颜所养。后伯颜专政,参与罢逐伯颜。官至同知枢密院事、中书右丞相。任相时,废伯颜旧政,雪冤狱,复科举,一时被誉为贤相。曾任都总裁官,主编《辽史》《宋史》《金史》。

用投机取巧去获得富贵的,一定要垮台;以追求钱财为家风的,必然招来祸患;凭借权势去欺压别人的,就会招致羞辱;自以为很安全而放松警惕的,难免会遭受危难;仗恃有学识而自我陶醉的,必定会受到束缚;凭行迹自满自傲的,定然是浅薄虚伪的。这是六种坏毛病。与人慈爱则和睦,节俭则用度充裕,勇敢则善于决断,思虑明晰则谋虑深远,包容则能集合众人,这是五种美德。改掉六种坏毛病,践行五种美德,才能够有所作为。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又号玄真子,明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元末隐居山中读书。明初应召任江南儒学提举,曾官翰林学士、侍讲学士、学士承旨等。曾充总裁官,修《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龙门子》《浦阳人物记》等。

以正直涵养内心,以廉洁约束自己,以忠诚事奉君王,以恭敬事奉尊长,以信义接人待物,以宽厚接待下属,以恭敬处理政事,这是当官的七项要诀。

薛碹,见第68则。

人生天地之间要有志节气概,施惠于百姓,抛弃荣华富贵,留清白于后世。这是做官的四种美德,是做官的人应该追求的。

依仗威严的气势压制别人,凭借结交权贵报复私怨,接受贿赂为人办事,泯灭公平正义之道以经营自家。这是做官的四种恶行,会殃及后代。

百姓饥无可食,而自己有粮有肉,就像吃着害人的苦菜;百姓寒无可衣,而自己穿着皮衣,就像身披荆棘;百姓愁怨,而自己鸣乐听唱,就像听着嘶哑的啼声:百姓劳苦,而自己安静闲适,就像自己身患疾病。既然说州县官员是百姓的父母官,就应当与百姓同甘共苦。如果对百姓的疾苦毫不关心,这与路人有什么两样?

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到处横行霸道,欺压贫弱百姓,而贫弱的人忍气吞声;人多势众的会到处泄愤,而孤苦的只能关门闭户;有智巧的人善变,老实的人易受欺骗:有权有势的人懂得买通关系,贫弱的老百姓只能垂头丧气。因此,官府的圆滑宽柔,会助长坏人的嚣张气焰,引起善良百姓的担忧。大自然如果没有雷霆霜雪的天气,万物也不会枝叶茂盛开花结实。

公私两字是宇宙的人鬼关。如果从朝堂到乡间,人人都把持住了这个公字,便会天地清朗,人间安宁,政治清明,诉讼平息。只是一个私字,扰乱得不成个世界。

当官时不担心听不到奉承的话,怕的是没有规劝的话。百姓即使心里怨恨诅咒,也无法迅速听到,等到离任的时候,一个官员是好是坏立刻就区分清楚了。如果老百姓有留恋不舍的声音,就是一个好官。如果不是好官,离任时人们会跑到大路上庆祝,即使这人是升官离开,也堵不住百姓的嘴。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离任,恶言责骂随处都会有。离任交接办理需要时间,这期间没有人愿意给他提供寄居的地方。所以权力握在手中,应当时时考虑到会有离任的那一天,自然就不敢得罪黎民百姓了。

汪辉祖,见第18则。

治理百姓是没有现成章法可循的,而是以施政者的实际措施为准。

如果当官的人能把爱护百姓的真心,变成爱护百姓的实际措施,那么采取正当措施使人活下来称为仁,采取正当措施杀掉该杀的人也称为仁。不然,姑息迁就者会纵容奸邪之人,刚愎自用者就会恣意妄为,追求名誉者必定会屈从他人,躲避嫌疑者就只会考虑自己,内心缺乏诚意,哪里还能进行治理呢?如果当官的人心地不能先光明正大起来,那么进行治理的各种手段只能是装饰了。当官的人假借爱惜百姓的名义,而滋生、助长虐待百姓的弊政,这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官呢!所以,为官施政要以有爱护百姓的真心为首要,更要以心地清净无私为根本。

汪辉祖,见第18则。

一件事肯定不能去做而上司要去做,一件事应当去做而上司阻挠,如果你确实有特别的见识,就一定要如实陈述自己的意见,即使遭到斥责也不要计较,等待上司息怒之后再反复陈述。上司也没有始终固执己见的。

像这样处理几件事后,或许就能够得到信任。倘若一味曲意奉承,即使当时会得到重用,但最后必然会让上司鄙视,千万不要这样做。

徐栋,见第20则。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经典古代名人名言_中国古代名言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宋.林逋

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4、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

5、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荀子

6、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明吕坤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9、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

10、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 严复

1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孔子

12、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5、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7、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汉桓宽

18、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22、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3、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25、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莱根谭》

2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9、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30、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

3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3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3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

34、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5、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7、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38、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3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40、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41、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4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4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

44、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清徐洪钧

45、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46、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明冯梦龙

47、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48、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 宋陆九渊

49、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50、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5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2、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5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4、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55、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56、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5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58、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 清王夫之

59、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 《淮南子》

60、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61、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62、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6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64、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65、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宋苏轼《读书歌》

66、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67、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 明吕坤

6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69、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

7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71、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 。战国慎到

72、吾家世清廉,故常居素贫。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汉徐勉

7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7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7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7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7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79、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8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81、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8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84、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8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

86、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8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 . 刘昼

8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89、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90、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 北齐刘昼

9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9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9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94、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95、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96、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97、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9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99、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100、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

101、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 古楹联

10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宋 苏轼

10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10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0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06、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

10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108、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10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110、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1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112、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

113、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11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

115、馋夫似贤。 汉陆贾

116、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 学

11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18、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119、臣门若市,臣心是水。 《汉书》

120、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

12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12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2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12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25、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126、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127、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128、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2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13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33、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134、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13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3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13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3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39、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唐陆贽

140、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

141、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汉。王粲

1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3、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 (宋林逋)

14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45、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重订增广》

146、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 《淮南子》

147、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148、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149、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明吕坤

150、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

151、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152、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15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5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155、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孙武

156、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57、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 《重订增广》

158、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15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6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61、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

162、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孔子

163、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164、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65、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 宋许榧

16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167、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16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16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17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171、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72、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173、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17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

17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76、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7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 明王廷相

178、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17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180、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 晏婴

18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8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183、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 宋刘克庄

184、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185、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18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8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以上这篇经典古代名人名言_中国古代名言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经典古代名人名言


1、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6、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0、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1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象》

16、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

1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20、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

2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2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23、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2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26、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训俗遗规》

27、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8、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2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3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3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33、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34、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3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3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7、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3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卜居》

39、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列传》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4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45、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4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8、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49、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50、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5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5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5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5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56、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魏徵

57、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5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59、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60、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6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6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6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64、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曹 学

6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6、业精于勤,荒于嬉。——韩 愈《进学解》

6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68、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69、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70、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7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72、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7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史记》

7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75、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7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7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78、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79、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80、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8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8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8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8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85、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8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8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89、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9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9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92、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9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9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卫灵公》

9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9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7、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98、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9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00、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

102、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10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04、相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0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08、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109、学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0、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练兵实纪·刚复害》

11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11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11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114、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1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11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117、精诚所加,金石为开。——《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11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11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20、劝学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1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2、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格言联璧·处事》

12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24、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2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126、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12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12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29、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131、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1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3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3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13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136、丈夫不报国,终为贫贱人。——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137、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38、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13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40、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诚廉》

141、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

14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1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44、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14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4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14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4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150、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陆游《病起》

151、公孙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15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53、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

154、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15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56、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57、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58、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59、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60、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古代名人的励志名言语录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2.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6.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明王冕墨梅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1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1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

12.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1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7.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1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9.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短歌行》

22.百年光阴,如驹过隙。选自《增广贤文》

2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

2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25.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2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7.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杜甫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勤奋篇》

2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30.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3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3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35.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3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唐僧云览

37.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38.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

3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40.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4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43.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

4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45.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46.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4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王籍入若耶溪

4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唐白居易琵琶行

49.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

50.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5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宋苏轼冬景

5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5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

5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56.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57.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58.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饯别校书叔云

59.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6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6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6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6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6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65.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6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67.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68.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69.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史记》

7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1.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7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

7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7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7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7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77.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78.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79.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

8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81.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8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86.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8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8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89.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9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9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9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3.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

9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95.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

96.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

98.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

9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前出师表》

100.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101.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唐李贺南国

10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4.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05.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之战

106.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唐李白上李邕

10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10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109.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1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1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112.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1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114.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晋陆机文赋

1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清郑板桥对联

1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1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118.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119.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2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122.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1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12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25.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2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127.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雨霖铃

128.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明刘基卖柑者言

129.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3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13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东晋傅玄太子少傅箴

13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3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134.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13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3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3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白居易长恨歌

13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3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4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14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14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44.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宋欧阳修蝶恋花

14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146.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14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

148.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14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150.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古代名人为官之道的经典语录”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生日古诗句经典语录,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152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经典的人生格言现代人必看
下一篇 : 经典的金玉良言醒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