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诗歌在中国具有悠远历史的,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学了不少古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或许"杜甫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出塞朝进东门营》

作者:杜甫

原文: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赏析:

杜甫的《后出塞》共计五首,此为组诗的第二首。本诗以一个刚刚入伍的新兵的口吻,叙述了出征关塞的部伍生活情景。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首句交待入伍的时间、地点,次句点明出征的去向。东门营,当指设在洛阳城东门附近的军营。河阳桥,横跨黄河的浮桥,在河南孟县,是当时由洛阳去河北的交通要道。早晨到军营报到,傍晚就随队向边关开拔了。一朝一暮,显示出军旅生活中特有的紧张多变的气氛。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显然已经写到了边地傍晚行军的情景。落日是接第二句的暮字而来,显出时间上的紧凑;然而这两句明明写的是边地之景,《诗经。小雅。车攻》就有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从河阳桥到此,当然不可能瞬息即到,但诗人故意作这样的承接,越发显出部队行进的迅疾。落日西照,将旗猎猎,战马长鸣,朔风萧萧。夕阳与战旗相辉映,风声与马嘶相交织,这不是一幅有声有色的暮野行军图吗?表现出一种凛然庄严的行军场面。其中马鸣风萧萧一句的风字尤妙,一字之加,觉全局都动,飒然有关塞之气。

天色已暮,落日西沉,自然该是宿营的时候了,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两句便描写了沙地宿营的图景:在平坦的沙地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成千上万个帐幕,那些行伍中的首领,正在各自招集自己属下的士卒。这里,不仅展示出千军万马的壮阔气势,而且显见这支部队的整备有素。

入夜后,沙地上的军营又呈现出另一派景象和气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描画了一幅形象的月夜宿营图:一轮明月高悬中天,因军令森严,万幕无声,荒漠的边地显得那么沉寂。忽而,数声悲咽的笳声(静营之号)划破夜空,使出征的战士肃然而生凄惨之感。

至此,这位新兵不禁慨然兴问:借问大将谁?──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谁呢?但因为时当静营之后,他也慑于军令的森严,不敢向旁人发问,只是自己心里揣测道:恐是霍嫖姚──大概是象西汉嫖姚校尉霍去病那样治军有方、韬略过人的将领吧!
从艺术手法上看,作者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在起二句作了必要的交待之后,依次画出了日暮、傍黑、月夜三幅军旅生活的图景。三幅画都用速写的画法,粗笔勾勒出威严雄壮的军容气势。而且,三幅画面都以边地旷野为背景,通过选取各具典型特征的景物,分别描摹了出征大军的三个场面:暮野行军图体现军势的凛然和庄严;沙地宿营图体现军容的壮阔和整肃;月夜静营图体现军纪的森严和气氛的悲壮。最后用新兵不可自抑的叹问和想象收尾。全诗层次井然,步步相生;写景叙意,有声有色。故宋人刘辰翁赞云:其时、其境、其情,真横槊间意,复欲一语似此,千古不可得(《杜诗镜铨》卷三引)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精选阅读

杜甫 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


《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

作者:杜甫

原文: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注释:

1、曲江:河名,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唐朝时候是游赏的好地方。
2、朝回:上朝回来。典:押当。
3、债:欠人的钱。行处:到处。
4、深深:在花丛深处;又可解释为浓密的样子。见:现。
5、款款:形容徐缓的样子。传语:传话给。
6、风光:春光。共流转:在一起逗留的盘桓。
7、违:违背,错过。

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典衣买醉,叹息江头。为何要尽日熏熏呢,诗人没有明说,但从二句看来,弦外之音隐约可闻。大凡醉酒不为狂喜,定为销愁。联想诗人一生坎坷际遇,不难从字里行间,窥视酒后的悲愁。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诗人这种及时行乐的苦衷,谁人明了?飞蝶晴蜓,春光无限,对于满身酒渍的诗人,也许是稍稍的安慰吧。寄于景,含蓄自然。诗二句、三句写得尤其神妙。

杜甫 后游


《后游》

作者:杜甫

原文: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

1、后游:重游修觉寺。
2、怜:爱。
3、暄:暖。
4、此:指修觉寺。
5、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赏析: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

此诗前四句回应往日之游而写今日之游,后四句写观景减愁之感。全篇景象鲜明,理趣盎然。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词的寺和桥提到动词谓语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自从上次游览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儿忆着我,等待着我的再游;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这两句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真可谓人有意,物有情。细味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说花柳自无私,下一自字,便觉其寄身离乱感时伤事之情,掬出纸上(《一瓢诗话》)。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这两句表明了时间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润字从薄字看出,暄字从迟字看出,写景极细。(《杜诗镜诠》引张上若评)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全诗以感慨作结。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表面看来好象仍是赞美这儿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出之。正因为如此,感人更深。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杜甫 送路六侍御入朝


《送路六侍御入朝》

作者:杜甫

原文: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翻译:

与儿时的旧友分别了四十年,在此之间的杳无音信令我们都感到茫然失落。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的久,谁能想到在某地能重新会合?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

现在我不去赞美桃花秀丽的如锦缎一般,却反而憎恶柳絮比棉花还要白。冬景伤感,只见酒边的剑南春色,别筵的眼前风光。我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冒犯了我这个愁人;而它之所以冒犯了我,是由于我和朋友后会无期,离怀难遣。

赏析:

关于路六侍御的生平,详不可考,从诗的开头一句看,是杜甫儿时旧友。作此诗时,杜甫五十一岁,四十年前,他们都在十岁左右,正是竹马童年。诗人用童稚情亲四十年完满地表现出童年伙伴那种特有的亲切的感情。四十年,在这里不仅点明分别的时间,更主要的是表明童年时代的友情,并不随着四十年漫长岁月的迁流而归于淡忘。正因为如此,下句说,中间消息两茫然。在兵戈满地,流离转徙的动乱年代里,朋友间失去联系,想知道他的消息而又无从问讯,故有茫然之感。而这种心情,彼此间是相同的,所以说两茫然。一别四十年,时间是这样的久,没能想到会有重新相见的一天。所以说忽漫相逢。他乡遇故知,本来是值得高兴的事;然而同样没有想到,久别重逢,乍逢又别;当故交叙旧之日,即离筵饯别之时。忽漫相逢是别筵,在相逢和别筵之间着一是字,使会合的欢娱,立即转化为别离的愁思。笔力千钧,直透纸背。

从过去到重逢,聚散离合是这样的迷离莫测;从分别悬想将来,诗人把感慨集中地写在更为后会知何地这句话里。这是全诗的主脑。它包涵有下列两重意思:路六侍御这次离开梓州,回到长安去做官,勾起了杜甫满腹心事。他设想:倘若今后能和路六再度相见,这地点又将在哪里?自己能不能够也被召还朝廷?回答是不可知的。从他自身蹭蹬坎坷的生活历程,从这次和路六的聚散离合,诗人懂得了乱世人生,有如飘蓬泛梗,一切都无从说起。这是就空间而言的。从时间方面来说,过去的分别,一别就是四十年;别时彼此都在童年,相见时俱入老境。人生苦短,更为后会,实际上是不大可能的。诗人没有直说后会无期,而是以诘问语发出咏叹,体现出他的向往之切、感慨之深。

前四句写送别之情,诗人由过去想到现在,再由现在想到未来,它本身有个时间的层次。这里值得读者注意的是:诗从童稚情亲依次写来,写到四十年来,中间消息两茫然,不接着写相逢和送别,而突然插入更为后会知何地。乍一看,恍如天外奇峰,劈空飞来,让读者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实际上,更为后会,就已逆摄了下文的忽漫相逢。因为没有眼前的忽漫相逢,诗人是不可能想到将来的更为后会的。这句对上句来说,是突接。由于这样的突接,所以能掀起波澜,把诗人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沉郁苍凉,百端交集。就下文来说,这是在一联之内的逆挽,也就是颠倒其次序,用上句带动下句。由于这样的逆挽,所以能化板滞为飞动,使得全诗神完气足,精彩四溢。如果没有诗人思想情感上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他在诗歌艺术上深湛的造诣,也是不可能达到这种境界的。

诗的后四句写景,另起了一个头,颈联和颔联似乎毫无相干。其实,这景物描写,全是从上文的别筵生发出来的。尾联结句触忤愁人到酒边的酒,正是别筵饯别之酒:酒边的剑南春色,也就是诗人别筵的眼前风光。桃红似锦,絮白于棉,这风光是明艳的,而诗偏说是不分,生憎,恼怒春色无赖,是因为它触忤了愁人;而它之所以触忤愁人,则是由于后会无期,离怀难遣,对景伤情的缘故。尾联中的不分和生憎,恰恰成为绾合上半篇和下半篇的纽带,把情景融为不可分割的完美的诗的整体。全诗句句提得起,处处打得通,一气运转,跌宕起伏;而诗句的措辞,脉络的贯通,则又丝丝入扣,在宏大中体现了精细的特点。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杜甫绝句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244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下一篇 : 杜甫 悲陈陶
" 杜甫绝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