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上学时候一定学习过一些诗词,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知道有哪些经典的古诗词吗?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1、星河:银河。
2、转:《历代诗余》作曙。
3、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4、天语:天帝的话语。
5、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6、我报二句:意谓人生路长而时光渐晚,徒有诗才,志事难酬。报,回答。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灼《碧鸡漫志》云:李清照少时便有古诗名气,才力华赡,逼近前辈。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其才华被扼制,不能有所作为,故说谩有。谩:徒,空。惊人句,化用《江上值水如海上势聊短述》有语不惊人死不休诗句
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7、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8、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9、吹取:吹得。
10、三山:《史记封禅书》记载: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住,可以望见,但乘船前往,临近时就被风吹开,终无人能到。

翻译: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一)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二)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词一开头就写: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活绘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壮丽景色。这里,星河,即银河。意思是说,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显得曙色胧朦。而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银河中波涛汹涌,象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风帆摆动得象在银河中起舞一样。这是写天上的云彩,可谓千姿万态。虽然写的是作者在梦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这一幻想无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历尽艰难险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潜意识所促使的。所以,在它里面既有壮丽的一面,又有艰险的一面。它展现出一个晨雾迷茫、云涛翻腾、滚滚银河、千帆竞渡的开阔境界。这境界象是个仙境,作者就是在这仙境中经历着的。所以,也渐渐地使她的梦魂好象回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去了。仿佛梦魂归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宫殿。其实,这是人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梦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诗人往往设想自己是从天上宫阙来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时也就往往说归帝所去。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也就是写他想回到天帝宫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宫去,情况怎样呢?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她听着天帝在对她说话,殷勤地问她要回到哪里去?李清照南渡以来,一直飘泊天涯,备受排挤与打击,尝尽了人间的白眼,如今天帝这么关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温暖啊!作者这么写,不管其主观动机如何,客观上已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讥讽了黑暗的现实社会。她在若干年来的逃难生活中,多少事,凭谁诉?这次竟然得到诉说的机会了。这就引出了词的下片,由她诉说自己的困难和心愿。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说: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远,现在已到了黄昏,还没有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这里着一嗟字,生动地表现出她那旁徨忧虑的神态。下句,谩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这一句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有李贺《南园十三首》中的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之意。两者象是对立,实则统一,是互为因果的。那么,作者既然有这样苦衷,她希望怎样解脱呢?请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象大鹏那样乘万里风高飞远举,离开那龌龊的社会。叫风不要停止地吹着,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九万里风句,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搏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风名。九是虚数,是多的意思。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蓬舟,象蓬草那样飞旋轻快的小舟。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个神山。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这样想的。可见她的梦想仙境,正是她对黑暗现实不满的表现。她要回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间存在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寂寞的现实。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

这首词,思路开宕,想象丰富,意境辽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它把读者带到仙境中去,饱览丰富多姿的云涛;大鹏展翅万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轻舟乘风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为之神往。这种借神仙境界来表达自己胸怀的浪漫主义作品,在李词中是极为罕见的。

李清照本为婉约派的女作家,能写出如此豪放的词,除了乱世迫使她从闺阁中走出社会,面对现实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她的主观因素,就是她的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敢想敢说;同时,她遍读群书,记性特强,不常见的字句、故实,都能一一记得,这就丰富了她的形象思维,使她对各种神话传说和典故,都能运用自如来书写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愿,从而构成了这首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词。

(三)

李清照是一位可以代表婉约派的女作家,她的《声声慢》、《醉花阴》等是大家熟悉的名作。这些词多半写闺情幽怨,它的风格是含蓄、委婉的。但是在她的词作中也有一首风格特殊的《渔家傲》,这是一首豪放的词,她用《离骚》、《远游》的感情来写小令,不但是五代词中所没有的,就是北宋词中也很少见。一位婉约派的女词人,而能写出这样有气魄的作品,确实值得注意。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上片第三句仿佛梦魂归帝所,意思是说:我原来就是天帝那儿来的人,现在又回到了天帝处所。这和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词:我欲乘风归去之归字意义相同。归何处句,着殷勤二字,写出天帝的好意,引起下片换头我报路长嗟日暮二句的感慨。《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是李清照路长日暮句的出处。这句子的意思是说人世间不自由,尤其是封建时代的妇女,纵使学诗有惊人之句(谩有是空有的意思),也依然是路长日暮,找不到她理解的境界。末了几句说:看大鹏已经高翔于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呵,不住地吹吧,把我的帆船吹送到蓬莱三岛去吧(九万里风句用《庄子逍遥游》,说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九是虚数)!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女作家,何以能写出这样豪放的作品呢?在封建社会中,女子生活于种种束缚之下,即使象李清照那样有高度修养和才华的女作家也不能摆脱这种命运,这无疑会使她感到烦闷和窒息。她作了两首《临江仙》词,都用欧阳修的成语庭院深深深几许作为起句,这很可能是借它表达她的烦闷的心情。她要求解脱,要求有广阔的精神境界。这首词中就充分表示她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但这种愿望在她生活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她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在这境界中寻求出路。然而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子而能不安于社会给她安排的命运,大胆地提出冲破束缚、向往自由的要求,确实是很难得的。在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的妇女群中是很少见的。

这首风格豪放的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确实是一首浪漫主义的好作品。出之于一位婉约派作家之手,那就更为突出了。其所以有此成就,无疑是决定于作者的实际生活遭遇和她那种渴求冲决这种生活的思想感情;这绝不是没有真实生活感情而故作豪语的人所能写得出的。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李清照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
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
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释:

1、春信:春天的消息。
2、琼枝:玉枝。梅枝着雪,白如玉枝,故称。腻:这里形容清瘦的梅枝着雪后变得粗肥光洁。
3、香脸:美人的面容。此处比喻初绽的梅花。
4、旖旎(yǐnǐ):柔美貌。
5、玉人:美人。此处用以比梅花。
6、造化:天地,大自然。
7、玲珑:明亮貌。
8、尊:同樽。
9、沈:同沉。
10、绿蚁:一种美酒。

翻译:

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

大自然可能也有偏爱,她怜爱这娇艳的梅花,作为陪衬,才让月光这样皎洁清澈,玲珑剔透,洒满大地。让我们举杯开怀畅饮吧,值此花好月圆雪白的良宵,品酒赏梅,一醉方休。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逊色于梅花呀。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何逊《扬州早梅》: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露发,映雪凝寒开。梅花,她开于冬春之交,最能惊醒人们的时间意识,使人们萌生新的希望。所以被认为是报春之花。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诗人咏梅,又总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庾信《咏梅花》诗:常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这里,琼枝就指覆雪悬冰的梅枝。半放的寒梅点缀着它,愈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用玉人出浴形容梅的玉洁冰清,明艳出群,即物即人,梅已和人融成了一片。

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偏宜月下观赏,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使暗香浮动,疏影横斜。值此良宵,且备金樽、绿蚁,花前共一醉。绿蚁,酒面的浮沫。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历代诗话》引《古隽考略》:绿蚁,酒之美者,泛泛有浮花,其色绿。抒发赏梅情怀。先写月夜饮酒,表现赏梅的豪情逸致;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既赞美了梅花孤高傲寒的品格,又表现了女词人鄙弃世俗的坦荡胸怀。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渔家傲的诗意


渔家傲的诗意

《渔家傲》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1、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2、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3、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4、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5、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6、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7、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8、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9、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诗意: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
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
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
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
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
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
将士们都不能安睡:
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
战士们久戍边塞,
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赏析:

范仲淹是当时的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着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阂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也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泪落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朱服 渔家傲


《渔家傲》

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
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
秋无际,
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
拼一醉,
而今乐事他年泪。

赏析:

此词为惜春抒怀之作。上片写景。开头两句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渲染春归时节万家烟柳的朦胧氛围。恋树湿花飞不起的组合意象,不仅描摹了残花将落未落,眷着于树的恋春形象,而且赋予落花必然凋残而泪花淋漓的悲凄情态。秋无际写带着无限浓愁的湿花尽管恋树,也不可避免坠地化泥,落水流逝的悲剧命运,词人感叹湿花连带春光都无可奈何地付与了东流水而消亡!显然,湿花意象实为词人自我命运的象征,流露了晚年遭贬的凄楚和感伤。下片感叹韶光易逝,因而产生不如及时行乐的思绪,着意抒情。九十二句哀叹春光短暂,即使解尽金龟畅饮美酒,像挽留美人一样地挽留春光,也是徒劳!春留不住,于是词人寄言东城酒家沽酒,拼醉消愁寻乐,弥补春去之遗憾!即便如此,而今乐事毕竟是短暂地忘怀眼前的悲愁,他年回味今天这种愁中求欢,苦中寻乐的痴举、将会更深地感到和春付与东流水的无奈和悲哀,流下痛楚的泪水。全词写景寓情,语句工丽俊美,尤其恋树湿花飞不起一句,极赋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将失意之人愁绪绵绵难遣的景况表现出来。

想信您读完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J458.com小编推出了专题渔家傲直接抒情的句子,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260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李清照 新荷叶
下一篇 : 李清照 减字木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