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我们都学习了大量的诗词,通过学习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于古诗词你知道多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 问刘十九 ”,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刘十九:白居易留下的诗作中,提到刘十九的不多,仅两首。但提到刘二十八、二十八使君的,就很多了。刘二十八就是刘禹锡。刘十九乃其堂兄刘禹铜,系洛阳一富商,与白居易常有应酬。
2、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醅:酿造。绿蚁新醅酒:酒是新酿的酒。新酿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称为绿蚁。
3、雪:下雪,这里作动词用。
4、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么或吗。

译文:

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
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
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
能否共饮一杯?朋友!

赏析: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

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问刘十九》。诗从开门见山地点出酒的同时,就一层层地进行渲染,但并不因为渲染,不再留有余味,相反地仍然极富有包蕴。读了末句能饮一杯无,可以想象,刘十九在接到白居易的诗之后,一定会立刻命驾前往。于是,两位朋友围着火炉,忘形到尔汝地斟起新酿的酒来。也许室外真的下起雪来,但室内却是那样温暖、明亮。生活在这一刹那间泛起了玫瑰色,发出了甜美和谐的旋律这些,是诗自然留给人们的联想。由于既有所渲染,又简练含蓄,所以不仅富有诱惑力,而且耐人寻味。它不是使人微醺的薄酒,而是醇醪,可以使人真正身心俱醉的。诗中蕴含生活气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来,遂成妙章。

作品充满了生活的情调,浅进的语言写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美和真挚的友谊。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
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
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
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
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
鼓鼙鸣九域,风火集重闉。城势馀三板,兵威乏四邻。
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耿介酬天子,危言数贼臣。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受禄宁辞死,扬名不顾身。
精诚动天地,忠义感明神。怪鸟俄垂翼,修蛇竟暴鳞。
来朝拜休命,述职下梁岷。善政驰金马,嘉声绕玉轮。
三荆忽有赠,四海更相亲。宫徵谐鸣石,光辉掩烛银。
山川遥满目,零露坐沾巾。友爱光天下,恩波浃后尘。
懦夫仰高节,下里继阳春。

白居易 卖炭翁


《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

1、卖炭翁:这首选自《白氏长庆集》。本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2、伐:砍伐。
3、薪:柴。
4、南山:城南之山。
5、烟火色:被烟熏的脸色。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6、苍苍:苍白。
7、得:得到。
8、何所营:做什么用。营,经营,这里指谋求。
9、辗(niǎn):同碾,碾压。
10、愿:希望。
11、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12、困:困倦,疲乏。
13、市:集市。
14、翩翩: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15、骑(j):骑马的人。
16、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17、把:拿。
18、敕(ch):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19、回:调转。
20、叱:吆喝。
21、千余斤:不是实指,形容很多。
22、驱将:赶着走。
23、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够。惜,舍。
24、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25、系:挂。
26、直:通值,价格。

翻译:

有位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所得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却担心天热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市集的方向去。牛都疲乏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是皇宫内的太监的爪牙。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却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大声呵斥着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有非常重,宫里的使者们硬是要赶着它走,老翁可惜它,却没有办法。宫里的使者们将半匹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格。

赏析: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劳动的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一问一答,不仅化板为活,使文势跌宕,摇曳生姿,而且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与广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贫无立锥,别无衣食来源;身上衣裳口中食,全指望他千辛万苦烧成的千余斤木炭能卖个好价钱。这就为后面写宫使掠夺木炭的罪行做好了有力的铺垫。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然而这位卖炭翁是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的,所以他心忧炭贱愿天寒,在冻得发抖的时候,一心盼望天气更冷。诗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只用十多个字就如此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又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怎能不催人泪下。

这两句诗,从章法上看,是从前半篇向后半篇过渡的桥梁。心忧炭贱愿天寒,实际上是期待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夜来城外一尺雪,这场大雪总算盼到了!也就不再心忧炭贱了!天子脚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们为了取暖,难道还会在微不足道的炭价上斤斤计较吗?当卖炭翁晓驾炭车辗冰辙的时候,占据着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换来多少衣和食。要是在小说家笔下,是可以用很多笔墨写卖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动的,而诗人却一句也没有写,这因为他在前面已经给读者开拓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

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然而结果呢?他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从南山中到长安城,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叱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的时候,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这一切,诗人都没有写,然而读者却不能不想。当想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能不同情卖炭翁的遭遇,不能不憎恨统治者的罪恶,而诗人苦宫市的创作意图,也就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白居易 白云泉


《白云泉》

作者:白居易

原文: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翻译:

天平山白云泉边是那样清幽静谥,
天上的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
山上的泉水淙淙潺流,从容自得。
我问泉水,你既然在这里如此闲适,
何要奔冲山下去,
给原本纷扰多事的人间推波助澜?

赏析:

天平山上白云泉,起句即点出吴中的奇山丽水、风景形胜的精华所在。天平山在苏州市西二十里。此山在吴中最为崷崪高耸,一峰端正特立,巍然特出,群峰拱揖,岩石峻峭。山上青松郁郁葱葱。山腰依崖建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号称吴中第一水,泉水清洌而晶莹,自白乐天题以绝句,名遂显于世。

然而,这一名山胜水的优美景色在诗人眼帘中却呈现为:云自无心水自闲。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流,自由奔泻,从容自得。诗人无意描绘天平山的巍峨高耸和吴中第一水的清澄透澈,却着意描写云无心以出岫的境界,表现白云坦荡淡泊的胸怀和泉水闲静雅致的神态。句中连用两个自字,特别强调云水的自由自在,自得自乐,逍遥而惬意。这里移情注景,景中寓情,云自无心水自闲,恰好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自我写照。

公元825-826年(唐敬宗宝历元年至二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期间,政务十分繁忙冗杂,清旦方堆案,黄昏始退公。可怜朝暮景,消在两衙中(《秋寄微之十二韵》),觉得很不自由。面对闲适的白云与泉水,对照自己心为形役的情状,不禁产生羡慕的心情,一种清静无为、与世无争的思想便油然而起: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问清清的白云泉水,何必向山下奔腾飞泻而去,给纷扰多事的人世推波助澜!自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白居易贬官江州司马后,济世的抱负和斗争的锐气渐渐减少,而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思想则逐步增加。在苏州刺史任上,他深深感到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自咏》),渴望能早日摆脱恼人的俗务。结尾两句流露出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的情绪,集中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出世归隐的思想,表现了诗人后期人生观的一个侧面。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并不注重用浓墨重彩描绘天平山上的风光,而是着意摹画白云与泉水的神态,将它人格化,使它充满生机、活力,点染着诗人自己闲逸的感情,给人一种饶有风趣的清新感。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诗的风格平淡浑朴,清代田雯谓乐天诗极清浅可爱,往往以眼前事为见得语,皆他人所未发。(《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J458.com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白居易的七夕诗句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446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元稹 行宫
下一篇 : 诗经 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