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大家都学习过诗词,学习古诗可以汲取古诗的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诗词的知识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带给大家。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

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

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

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

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扩展阅读

题元十八溪居


白居易 题元十八溪居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译文及注释】

远望明净的小溪上雾气茫茫,两岸树木密密层层。一路山水目不暇接,栏杆小窗依次迎面而来。秋叶间依然有红红的杜鹃绽放,初秋的花朵只看到洁白的芙蓉。倚枕而眠,耳边似乎传来千年仙鹤的声音;举杯共饮,杯中竟然映出五老峰的影子。更令人感动惭愧的是主人殷勤热情的留客心意:鱼肉鲜美,饭食精细,酒味醇香浓郁。

【赏析】

《题元十八溪居》是唐朝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做的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广为人们所称道的七言律诗。是为其好友元十八在庐山下的依山傍水的庄园而作。元十八,即元宗简,字居敬,有《元少尹文集》。这首小诗从作者赴友人溪居途中写起,层层推进,为读者展示了优美宜人的友人住所及主客欢融无间的情景。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浙江义乌、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题乌江亭


杜牧 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文及注释】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难以预料的,
能忍受失败和耻辱才是真正的男儿。
江东的子弟中藏龙卧虎,人才济济,
如果项羽当年重返江东,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
1、乌江亭:在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杜牧过乌江亭时,写了这首咏史诗。
2、不期:难以预料。
3、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耻的胸襟气度。
4、江东:指江南苏州一带,是项羽起兵的地方。

【赏析】
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子汉呢?男子汉三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超过山河,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此诗与《赤壁》诗一样,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司马迁曾以史家眼光批评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的执迷不悟。杜牧则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二人都注重人事,但司马迁是总结已然之教训,强调其必败之原因;杜牧则是假想未然之机会,强调兵家须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可取的。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J458.com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移家别湖上亭古诗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24024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夜宿七盘岭
下一篇 : 劝人节约的名言警句 节约粮食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