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绝句古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璀璨明珠,在上课时老师也会和我们提到古诗,通过阅读古诗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历史,你读过哪些惊艳绝绝的古诗词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赏析】
开成二年(837),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政治上共遭冷遇,使两位挚友更为心心相印了。诗题中闲饮二字透露出诗人寂寞而又闲愁难遣的心境。
前两联,字面上是抒写诗友聚会时的兴奋,沽酒时的豪爽和闲饮时的欢乐,骨子里却包涵着极为凄凉沉痛的感情。
从少时到老后,是诗人对自己生平的回顾。不忧生计与不惜酒钱,既是题中沽酒二字应有之义,又有政治抱负与身世之感隐含其中。少时二字使人想见诗人少不更事时的稚气与初生之犊不畏虎的豪气。老后却使人联想到那种阅尽世情冷暖、饱经政治沧桑而身心交瘁的暮气了。诗人回首平生,难免有早岁那知世事艰的感慨。
共把一联承上启下,亦忧亦喜,写神情极妙。十千沽一斗是倾注豪情的夸张,一个共字使人想见两位老友争相解囊、同沽美酒时真挚热烈的情景,也暗示两人有相同的处境,同病相怜,同样想以酒解闷。相看二字进而再现出坐定之后彼此端详的亲切动人场面。白、刘都生于公元七七二年,时年均已六十七岁,亦即七十欠三年。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两张皱纹满面的老脸,面面相觑,怎能不感慨万千?朋友的衰颜老态,也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怜惜对方也就是怜惜自己。在这无言的凝视和含泪的微笑之中,包含着多少宦海浮沉、饱经忧患的复杂感情。
闲征一联,具体描写闲饮的细节和过程,将题中旨意写足。这里的闲是身闲而心未尝闲,借知识的游戏来怡情养性是假,排遣寂寞无聊才是真。虽有高雅芳洁的情怀、匡时救世的志向和满腹经纶的才学,却只能引经据史,行行酒令,虚掷时光,这不是仁人志士的不幸吗?这里的醉,似醉而非真醉;与其说是醉于十千沽一斗的美酒,不如说是醉于胜管弦的清吟,虽然美酒可以醉人,却不能醉心,一般的丝竹可以悦耳动听,却无法象知己的清吟那样奏出心灵的乐章,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二句,把闲饮和内心的烦闷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尾联,诗人把眼前的聚会引向未来,把友情和诗意推向高峰。一个更字开拓出更上一层楼的意境,使时间延长了,主题扩大和深化了。此番闲饮,似乎犹未尽兴,于是二人又相约在重阳佳节时到家里再会饮,那时家酿的菊花酒已经熟了,它比市卖的酒更为醇美哩,大概也更能解愁吧!共君一醉一陶然,既使人看到挚友的深情厚谊,又不难发现其中有极为深重的哀伤和愁苦。只有在醉乡中才能求得陶然之趣,才能超脱于愁苦之外,这本身不就是一种痛苦的表现吗?
这首诗写的是闲饮,却包蕴着极为悲怆的身世之感。首句少时起得突兀,遂又以老后相对;三句写沽酒,四句忽又牵入相看七十欠三年句。从一时闲饮,推衍到漫漫人生,实在高妙。全诗言简意富,语淡情深,通篇用赋体却毫不平板呆滞,见出一种炉火纯青的艺术工力。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小编推荐

饮酒的诗意


饮酒的诗意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

1、结庐:构筑屋子。人境:人间,人类居住的地方。
2、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嚣声。
3、君:作者自谓。尔:如此、这样。这句和下句设为问答之辞,说明心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居住在偏僻之地。
4、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见:(读xin)同现,出现。
6、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这两句是说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7、此中:即此时此地的情和境,也即隐居生活。真意:人生的真正意义,即迷途知返。这句和下句是说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意思是既领会到此中的真意,不必说。
8、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
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
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
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
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
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

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追求的思想感情。

人活在世上,总要找到生命的价值,否则人就会处在焦虑和不安之中。而社会总是有一套公认的价值标准,多数人便以此为安身立命的依据。拿陶渊明的时代来说,权力、地位、名誉,就是主要的价值尺度。但陶渊明通过自己的经历,已经深深地懂得:要得到这一切,必须费尽心机去钻营、去争夺,装腔作势,吹牛拍马,察言观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这里没有什么尊严可说。他既然心甘情愿从官场中退出来,就必须对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给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释。

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已经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实际的意思,是说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本上是生命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表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

陶渊明的诗,大多在字面上写得很浅,好象很容易懂;内蕴却很深,需要反复体会。对于少年人来说,有许多东西恐怕要等生活经历丰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开头四句,以具体的生活体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现象心远地自偏。采菊四句,即由心远地自偏生出,言东篱采菊,在无意中偶然得见南山,于是目注心摇,又为南山傍晚时出现的绚丽景色所吸引。结庐人境,而采菊东篱;身在东篱,而又神驰南山,全篇主旨总在显示心远二字。最后两句所说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谓真意,其实就是这种心运所带来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谓忘言,就是在陶渊明看来,世间总有那么一些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体验到这种生活理趣的!

李煜 望江南·闲梦远


《望江南闲梦远》

作者:李煜

原文: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注释:

1、此词调名一作《望江梅》,又作《忆江南》。
2、闲梦远:闲,指囚禁中百无聊赖的生活和心情。梦远,指梦见遥远的地方,也指梦长。
3、清秋:天高气爽的秋天,指深秋。唐杜甫《宿府》有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句。
4、寒色:指自然景物在寒冷时节的颜色,即秋色。暮:萧本二主词等本中作远。
5、芦花:芦苇花絮。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有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句。泊:停泊,停放。
6、笛在月明楼:全句意谓笛声发自于月光照耀下的高楼。月明:月光明照。

赏析:

这首词以闲梦起,梦中所见是清秋。清秋即深秋,是不免引人怀思、惹人烦恼的秋景。全词是一种即景抒情、直笔忧思的写法,开篇即写出作者如清秋般冷寂的心情和孤苦怀远的心境。后面两句具体写清秋的景色,作者是含思而视,凝情相望,秋景自然就有了抹不去的凄清寂寞之感。这首词写秋,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这是以静写烦。千里江山由大处下笔,愈见作者心境空寥,寒字融情,更显作者的情怀冷寂。芦花深处由小处见意,隐约可见作者无法平复、如波逐浪的烦怨心情,泊字随意,有无系无收之感,恰好是作者身如浮萍、心如孤舟的真实写照。舟实际上是借物写人,以物写心,即物咏情,这些景物虽然本都是秋景中常见,但此情此境中却已别具寓意。结尾一句笛在月明楼,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有人的画面来接续,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笔意翻复,韵致更浓。笛声清远、凛冽,向来有思旧、感怀的用意,向秀《思旧赋》有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句;杜甫《吹笛》也有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之句;李煜自己也曾有琼窗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句。作者在这里以笛写人,以笛声喻情声,其人孤独,其怀寂寞,其愁悠远,其恨绵长,以一语收全词,词意毕显,寓意深沉。

饮酒二十首_子云性嗜酒


陶渊明 饮酒二十首_子云性嗜酒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赏析】
陶渊明在这首诗里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分别使用了扬雄和柳下惠的相关典实,就是要说明陶渊明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的人生态度。
扬雄是西汉大文豪,被汉魏六朝间人视为圣人。柳下惠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为人正直,不逢迎拍马,非常仁德。其中,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是指鲁国国君伐齐前问柳下惠,而柳下惠坚定地回答道:不可。陶渊明把柳下惠比着扬雄,又将这两个很有说服力的典实来充分表达了陶渊明做事、说话从不失其本性的做人原则和道理。
扬子云生性好酒,家境贫困无法获得陶渊明喜好的美酒。时常依赖于喜欢找事做的人,陶渊明们携酒前来请求去除陶渊明的疑惑。敬上一杯酒来便一饮而尽,提出一个问题来便无不满足。有时也有不肯回答的问题,那岂不是有关侵略别国的问题,仁者未曾在做与不做、说与不说的问题上犯过错误。
《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的作品。此诗作于陶渊明看破东晋黑暗,辞官隐退之时。陶渊明在偏僻山村,没有世俗侵扰,时常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遂题诗自娱。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20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此诗表现了陶渊明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梦与远方唯美句子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24518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阳光唯美的句子摘抄
下一篇 : 毕业留言祝福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