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当下的信息化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把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句子就好比是人们之间互相交流的一种工具。你一般会给朋友们分享什么样的句子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经典俗语》,希望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参考。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一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一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www.nr99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扩展阅读

经典俗话_民间俗语


经典俗话_民间俗语_

经典俗语谚语【一】

1、 【和尚不知道士】和尚是佛教徒,道士是道教徒。指互不 了解。马烽《刘胡兰传》:唉,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 士,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哩。

2、 【老鹰不吃窝下食】多指不危害乡里。鲁迅《阿Q正传》: 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 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 警醒点就是了。

3、 【一句话三个谎】极言说谎,不可相信。类似的:除了唾沫 都是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两口子过日子,得真 心换真心,不能一句话三个谎。

4、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交友要慎重,说话要慎 明代《金瓶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老婆还有个里外心儿,休说世人。

5、 【左手不托右手】不过手,不委托别人,自己亲自处理。明 代《醒世恒言》:做经纪的人,左手不托右手,岂有自己回 家,银子反留给外人。

6、 【 小孩嘴里无假话】小孩天真不会作假,说话能够反映真 实情况。或说:小孩嘴里讨实话。清代《三侠五义》:什么 缘故呢?俗话说的好,小孩嘴里讨实话。 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说的都是假话。《敌后武工 队》:这叫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刘太生笑着指指报 纸。

7、 【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8、 【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被贼人打主意,则防不胜防。 电视小品:我爸爸说,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你这是盯 上我们了。

9、 【维吾尔族姑娘,辫子多】维吾尔族少女发型多辫。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暂的春秋》:你们辫子也确实有 一点,比我强一点。我说过我是维吾尔族的姑娘,辫子多。

10、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胆大的胡作非为,吃多了以致 撑死;胆小的不敢越轨,没吃的以致饿死。指一种无法纪状 态,坏人得志,老实人吃亏。《北京日报》(1988,2,9):过去 由于监督不力,确实存在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情况, 滥发被查到的倒霉,没被查到的收益,致使有些单位存在侥 幸心理。

11、 【 谁家敢挂无事牌】每家都有些麻烦事。周克芹《许茂和 他的女儿们》:亲戚处,这都是常情嘛!谁家敢挂无事牌, 保证没得个三长两短的?

12、 【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夜猫子,猫头鹰。叫,是正 常的现象;笑,是反常的现象。表示不吉利,或要警惕坏人 耍阴谋。海外梁容若《故乡集》:俗话说:不怕夜猫子叫,就 怕夜猫子笑。呻吟在床的病人,夜静更深,听见了夜猫子的 笑声,病人立刻感到精神的死灭,看护病人的人,也就心灰 意冷了。

13、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谓最后的归属。特指回归故乡。郑 义《老井》:老人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谁敢说不念这故 土亲人哩!

14、 【棒打鸳鸯两离分】夫妻或情人被拆散。梁斌《红旗谱》: 咱得给他们助点劲,别学了运涛和春兰那个,棒打鸳鸯两 分离!

15、 【 人无前后眼】人不可能预知一切,料事如神。相关的:人 有前后眼,富贵一千年。赵树理《邪不压正》:人没前后眼, 早知道有这些麻烦,咱不会早给闺女找个婆家打发出去!

16、 【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善良容易被人看成软弱,受欺 侮。浩然《艳阳天》: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不给他们一 点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

17、 【第三只手伸出来】指扒手行窃。台湾白先勇《孽子》:那 里你回不去了,我看你怎么办?你那第三只手又要伸出来 了 牛槽里伸出马脑袋指外人掺合,或想占便宜。或说:马 槽里伸出驴头。古华《芙蓉镇》:今天日子好,牛槽里伸出 马脑壳来啦!

18、 【钻牛角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牛角尖越钻越小,没有出 路。指纠缠枝节问题,或死心眼。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 见棕榈》: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得不满时,应该把他的心思 分放在别的事物上,不要钻牛角尖。

19、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20、 【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21、 【快马丕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比喻人能干,自觉,无须督 促。此两句亦可分开使用。金近迈《欧阳海之歌》:快马不 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像欧阳海这样的战士,只要道理上 明白了,改正起来一定很快。

22、 【小车不倒只管推】谓人活着就继续工作。浩然《山水 情》:还是老样子,小车不倒只管推,啥时候倒了啥时候算 呗。

23、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主观客观条件均极为不利,面 临危险。台湾李敖《启发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已经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世界。

24、 【刀搁在脖子上】有杀头的威胁。多指不怕这种威胁。成 语:临危不惧、宁死不屈。孙犁《风云初记》:你们不要看我 平常胆子小,遇上了,刀撂在脖儿颈上,我也不含糊!

25、 【根筷,两半截】折成两半,对半平分。菡子《纠纷》:财 产分配刘二有没有份,大家议定:一根筷,两半节。

26、 【 没理搅三分】不讲理,耍赖。成语:胡搅蛮缠、无理取闹。 搅,也说:占。赵树理《锻炼锻炼》:谁给提意见,马上跟谁 闹,没理占三分,吵得天塌了。

27、 【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喻,飘荡不定,或关系断绝,一去不 返。清代《镜花缘》:只觉身如蝉翼,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登时间不知不觉,倒像断了线风筝一般,落了下来。

28、 【好男不吃分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青年要自己努力,不要 依靠父母。明代《古今小说》:男子不吃分时饭,女子不着 嫁时衣。多少白手成家的,如今有屋住,有田种,不算没根 基了。只要自己去挣持。

29、 【十冬腊月生的,冻手冻脚】冻、动同音借用,谓动手动脚打 闹。特指男女之间的嬉闹,近于调情或性骚扰。或说:腊月 里生的,冻手冻脚。浩然《艳阳天》:十冬腊月生的,怎么冻 (动)手冻(动)脚的?我又不是那么漂亮的小伙子,又不那 么多情多义,你可勾搭我干什么呀!

30、 【 好男不和女斗】男人不可欺侮妇女。也指欺侮妇女有失 男子体面。老舍《骆驼祥子》:可是他不敢打张妈,因为好 汉不跟女斗;也不愿还口。

31、 【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则能勇猛异常, 不可抵挡。或说:一人拼命,众人莫敌。清代《红楼梦》:地 下的人虽多,哪里挡得住。自古说的:一人拼命,万夫莫 当。

32、 【篱牢犬不入】不让坏人有机可乘。或说:篱笆扎得紧,野 狗钻不进。明代《水浒》: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什 么?岂不闻古人言:篱牢犬不入。

33、 【 有一利必有一弊】事情有利弊两个方面。清代《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哪里有没有弊病 的道理。

34、 【风里生,风里长】谓在苦难中成长。电影京剧《红灯记》: 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却原来我是风里生,风里长。 飞上天也得下地觅食总得有个吃饭的地方。香港阮朗 《十年一觉香港梦》:阿良感到处境比想象的更糟,一个 跑字又涌上心头,可是跑到哪里去呢?飞上天也得下地 觅食。

35、 【牛瘦不倒架子/倒驴不倒架】指坚持,支撑。牛瘦,也说: 虎死、猪死。邓友梅《那五》:他是倒驴不倒架儿,穷了仍然 有穷的讲究。

36、 【上嘴唇下嘴唇一碰】说话轻率,随便。或说:两片嘴皮一 碰/一张嘴,两张皮。从维熙《爱的奇迹》:让他们上下嘴唇 一碰,爱说就说呗!你了解娘的心思就行了。

37、 【风里言,风里语】私下非正式的议论。成语:风言风语。 海外张爱玲《沉香屑》:可是你知道世人的嘴多么坏,指不 定你还没到家,风里言,风里语,倒已经吹到你爸爸耳朵里 去了。

38、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比不了,比差的还不错。表 示中等,不好不坏,知足,或甘居中游。叶辛《蹉跎岁月》: 她家的生活水平处于上海的中等阶层,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39、 【 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欺软怕硬。特指职位低的人违法犯 罪,受到查处,对于地位高的人违法犯罪,却不敢过问。《天 怒》:你是反贪局的干部,虽然只打苍蝇,不打老虎,但有你 们这样一个机关,那些贪官污吏不能不收敛点,要不他们怎 么会对你下毒手呢!

40、 【丢了棒儿被狗欺】原指乞丐行乞,借指失去自卫能力,要 受欺侮。明代《金瓶梅》:谁叫他不拿个棍儿来!我如今叫 化子不见了拐棒儿,受狗的气了。

41、 【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只是利用,并不重视。孙犁《风 云初记》:可是张荫梧对待高疤,就像他对待那礼义廉耻的 词句一样,也是用来一把抓,不用一脚踢。

42、 【 当家才知柴米贵/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原指主持家务看起 来容易,实际上相当麻烦。现多指当领导不容易,不处于这 种地位,体会不到困难。浩然《艳阳天》:唉,真是不当家不 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个干部不容易,伸手动脚 都要小心。

43、 【牛套马,累死俩】一快一慢,谓无法协调。周立波《暴风 骤雨》:我养活的是牛,走得慢。又不能跟马搁在一起套 车,牛套马,累死俩。

44、 【皇帝不急,急煞太监】当事人不急,帮忙的人着急。戴厚 英《人啊人》:这真是皇帝不急急煞太监。你们到底打算怎 么办呢?

45、 【土坷拉绊倒人】谓小事情被忽视,也会出问题。类似的: 泰山绊不倒人,牛橛子绊倒人/絮被上面跌死人。申跃中 《挂红灯》:炉灰渣还有放光的时候呢,土坷拉也能绊倒人! 真要是那时候,俺油儿还腥吗?

46、 【舌头嚼烂了不能当肉吃】斥责人胡说八道,损人不利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挡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 口,谁爱说啥就任他说去。我就不信,舌头嚼烂了能当肉 吃!

47、 【肉中刺,眼中钉】比喻被仇视被憎恶的人。语序亦可换 置。成语:心腹之患。浩然《艳阳天》:你在人家手心里攥 着,想圆就圆,想扁就扁,人家不是傻子,容你这个眼中钉, 肉中刺啊?

48、 【中看不中吃】外表好看,实质不行。反义说:中吃不中 看。清代《红楼梦》: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 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

49、 【船大好压浪】指大了显得稳当。《北京日报》(1986,1. 24):中国十亿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调头,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还有一条,是船大好压浪,这一年的 事实就证明了这点。几股不正之风,几排横里来的浪,是不 容易摇动这条大船朝着改革方向开进的。

50、 【把水搅混了】制造混乱。贾平凹《废都》:你说有,她说 没有,到哪儿寻证人去?一潭水搅混了,谁说得清白?

51、 【痴情女子负心汉】一般地讲,女子痴情的多,男子负心的 多。古华《姐姐寨》:有人讲她天天躲在土屋里哭,真是痴 情女子负心郎哕。

52、 【甜瓜不吃吃苦瓜】谓好的不接受,自找苦吃。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长脸女人迎合道:甜瓜不吃,吃苦瓜 呗! 偷鸡不着蚀把米贼偷鸡时,先撒米引诱。谓本要占便 宜,反而吃了亏。茅盾《清明前后》:我们不也是偷鸡勿着 蚀把米,惹了满身的麻烦? 眼饱肚中饥看到了,得不到。可望而不可即。明代《醒 世恒言》:我只道本利已在手了,原来还是空口说白话,眼 饱肚中饥。

53、 【英雄无用武之地】才能无法发挥。反义说: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张爱玲《倾城之恋》:凭着这点本领,她能够做 一个贤惠的媳妇,一个细心的母亲。在这里她可是英雄无 用武之地。

54、 【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55、 【 一只脚门里,一只脚门外】未完全进门。借指犹豫观望,或 地位不稳,有两种可能性。浩然《艳阳天》:别急,让我再想 想。退呢,进呢,还是一脚门里,一脚门外呢?

56、 【 一肚子花花肠子】坏主意多。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巧姑这娘们儿,一肚子花花肠子。今天这事儿,硬是 让她给搅了!

57、 【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58、 【秤砣虽小压千斤】我国的秤是利用杠杆原理制成的,调 节秤砣的位置,能与不同的重量保持平衡。谓不很显眼,但 很重要。马烽《刘胡兰传》:岁数小怕什么,只要能干。秤 砣虽小,还能压千斤哩!

59、 【 罗锅子上山,前紧】罗锅子,驼背。爬山时,头挨地近,故 说前紧。前、钱同音借用,谓缺钱,或舍不得花钱。尤凤伟 《中国一九五七》:程说罗锅子上山前(钱)紧呐,口袋空空 买个屁!

经典俗语谚语【二】

60、 【打孩子,娘出来】娘会出来保护孩子。指迫使主要人物 出面。传记图书:打孩子,娘出来。我痛击张学良,看张作 霖还露不露头!

61、 【蝉曳残声过别枝】蝉飞走时伴着叫声。比喻急忙离开, 或另有高就。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哪怕是每星期只有 几块钱之差,找到了就投函,被接纳了就蝉曳残声过别枝。

62、 【睁着眼睛说瞎话】公然撒谎。睁,也说:瞪、闭。类似的: 睁眼说瞎话,张口说空话。成语:胡言乱语。台湾琼瑶《人 在天涯》:谁说你是魔鬼是撒旦了?又睁着眼睛说瞎话! 还不快罚酒!

63、 【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像驴一样,不接受引导,不识好歹。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可她一当认真看了看手下这班老 娘子军,这班平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野草驴,却又不能 不有些丧气。

64、 【 人不该死总有救】没有达到绝望的地步.能够转危为安。 刘绍棠《渔火》:人不该死有救星,一位上山挖药材的老人 遇见了我,把我背到一个山窟窿里,煮药给我喝,捣药敷伤 口,还把他的干粮分给我吃,救活了我的命。 人大不过天去人拗不过命运。老舍《我这一辈子》:至 于我的时运不济,只能当巡警,那并非是我的错儿,人还能 大过天去吗?

65、 【 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指经济上只能维持,无力发展。电 视新闻:图书馆经费困难,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发了工 资,还能置办什么?

66、 【 求官不得秀才在】达不到目的,也没有损失。言外之意: 不妨试一试。汪幸福《浪迹台湾岛》:那好,我马上去找他, 求官不得秀才在。

67、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用语,指改恶从善。成语: 改邪归正。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穷了,我可不依呢。

68、 【 遇到拦路虎】遇到巨大的障碍。马烽《饲养员赵大叔》: 遇到拦路虎就去问别人,学到一点好的办法,马上就试 验。

69、 【人怕齐心,虎怕成群】人齐心,力量巨大;虎成群,凶猛可 怕。意即团结就是力量。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怕齐 心,虎怕成群,咱们要齐了心,也能闹成赵家沟那样。

70、 【帆使八面风/船使八面风】灵活利用一切条件。李英儒 《野火春风斗古城》:当个三条线起飞的风筝有什么不好? 适者生存嘛,好的舵手会使八面风呢。

71、 【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72、 【 孙猴子七十二变】变化不定。或说:属孙悟空的,七十二 变。类似的:一天十八变。成语:变化无常。古华《浮屠 岭》:放了口风。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讲 什么孙猴子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打出十万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来佛的巴掌心。

73、 【 舍不了孩子,打不了狼】做事不能怕付出代价,要下决心 干;类似的:舍不了羊,打不了狼。王蒙《相见时难》:舍不 得孩子打不得狼,他们计划好,摆一桌筵席。

74、 【绣花枕头一肚子草】外表好看,其实是个草包。借指没有 真才实学。成语:虚有其表。类似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他虽有秀才之相,实无一点才 情,属于绣花枕头一肚子草的类型。

75、 【货到地头死】货物运到市场,就得设法卖掉。沈从文《长 河》:俗话说,货到地头死,所以出桔子的地方,反买不到桔 子。

76、 【小卒子过河不回头】原为象棋规则,卒子不能后退。借指 只能前进,不能后退。香港唐人《金陵春梦》:偶有几茎白 发,心情微近老年;做了过河卒子,只得拼命向前。 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心里沉着,就增添了勇气。海外 陈若曦《二胡》:司机是个年轻小伙子,仗着艺高人胆大,把 一部半新旧的日本小丰田当做跑车驶。

77、 【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搞阴谋诡计。类似的:当面做 人,背后做鬼。王朔《编辑部的故事》:你早说不喜欢我,我 抬腿就走,一句话都不说。何苦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78、 【一个老鸹叫,一个老鸹应】指互相配合,互相呼应。或说: 上山老鸹叫得好,下山老鸹应得好。成语:一唱一和。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家》:每逢他俩讲话,就像唱双簧,一个老鸹 叫,一个老鸹应。

79、 【 几十年如一日】一贯如此,没有变化。台湾朱秀娟《女强 人》:想想看,十多年如一日,哪件事我不听你的。

80、 【 官清民自安】官吏清廉,人民自会安居乐业。社会不安 定,来自官吏的腐败。明代《警世通言》:这一断,满昆山人 无有不服。正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81、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谓能否相识(特指结 婚),不在距离远近,而在有无机缘。类似的:有缘遇着,无 缘错过。海外於梨华《寻》:什么事都讲个缘字,尤其是人 与人之间。有缘千里来相逢嘿!同哪个结婚,命中注定的。 由不得你挑!

82、 【不受磨难不成佛】不经过磨练,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 类似的:不受烟熏不成佛。冯志《敌后武工队》:不受磨练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 闯了多少祸!

83、 【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强令为难。《小说月报》(1980,2): 很明显,这是在给队长出难题。喝不喝先掂给你一壶。

84、 【提了头就知道尾】谓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岁,学问成了。一切兵、农、礼、乐、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头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马,诗赋也是李、杜。

85、 【远水救不了近火】事情紧急,刻不容缓,不能指望不切实 际的办法。海外张爱玲《倾城之恋》:在香港倒有不少朋 友,就可惜远水救不着近火。

86、 【 千拣万拣,拣个破灯】盏过于挑剔,最后挑选了一个最差 的。或说:东拣西拣,拣了个漏油灯盏。陈残云《香飘四 季》:好好一门亲事,弃了不要,却自家把头撞到南墙上。 正是千拣万拣,拣来个破灯盏。

87、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多少也算一分 力量。成语:多多益善。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当 然,我去说,这事儿也不一定就成,但有我总比没有我强。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分光。香草,你说呢?

88、 【摇钱树,聚宝盆】比喻无穷无尽的财源。相关的:勤是摇 钱树,俭是聚宝盆/摇钱树是手,聚宝盆是田。汪曾祺《受 戒》: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

89、 【 眼里插棒棰实在受不了】无法容忍。梁斌《红旗谱》: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严志和他们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90、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有情感,不能无动于衷。谌容 《心》:承认这一点,对宋小庆来说,也是很痛苦的。人非草 木,岂能无情?

91、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大难不死,经受了锻炼,也是好事。 古人认为这是命大。台湾琼瑶《水云间》:若鸿虽然挨了 打,芊芊虽然跳了楼,两个人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92、 【 败棋有胜着】不能全盘否定,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历史 图书《千百年眼》:谚语说:败棋有胜着。可惜,当局者迷, 看不到这一点。

93、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喝酒容易引起争斗,金钱容易 使人坏了良心。或说:好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明代《初 刻拍案惊奇》:原来人心本好,见财即变。自古道得好:白 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94、 【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95、 【赶两只兔子,一只都捉不到】做事目标不集中,不易成功。 《孟伟哉小说选》:我看你还是先把功课学好。你不是常说 写东西需要体验生活吗?你有那么多生活吗?而且,你的 功课考得并不算好。有一句谚语是值得深思的,它说:赶两 只兔子,一只都得不到。

96、 【围着锅台转】指烧锅做饭,形容妇女被束缚在家务中。 浩然《艳阳天》:这可好,伺候你们一辈子,到这会儿,还得 接着茬给你们缝洗,给你们围着锅台转。

97、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事物有盛衰聚散,有结束的 时候。或说:天下无不散的筵席。清代《红楼梦》:也犯不 上气他们。俗语说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谁守 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那时谁还管谁 呢!

98、 【人怨语声高】人有怨气,说话嗓门就大。明代《三宝太监 西洋记》:老爷在上,我们都是人怨语声高,怎么敢欺负判 官?

99、 【家有黄金,外有戥秤】家里有黄金,外面有戥秤给你称出 分量。意即家里的财富有多少,瞒不住外人。类似的:家有 千金石,外有百杆秤。浩然《艳阳天》:东山坞的底子我最 清楚,家有黄金,外有戥秤;谁家过日子,家里有一本账,左 邻右舍也有一本账,光闹哄就行吗?

经典俗语谚语【三】

100、 【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两个人的看法可能更 全面一些,要听取不同意见。成语:兼听则明。刘江《太行 风云》: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我听小五这是 几句实话,不知道你鬼迷心窍想是甚!

101、 【 打着了狐狸,兔子搬家】惩罚行动威胁到有关的人。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打着了狐子兔子搬家,听见闹革命崔二 爷心害怕。

102、 【打蛇随棍上打蛇,蛇缘棍而上】指乘势而入,或招惹事 情。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这么一说,义律就像广东 俗语所谓的打蛇随棍上,立即回了另一纸照会。

103、 【人敬有钱的,狗咬挎篮的】巴结有钱人,欺压贫苦人。类 似的: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李英儒《上一代人》:他经常宣 传:人敬有钱的,狗咬挎篮的。他常说:命里无财该受穷,富 贵都是天铸成;命里注定八格米,走遍人间不满升。

104、 【嘴痒了去树上蹭蹭】厌恶人说话。李准《大河奔流》:你 吹啥哩?人心里像棍子戳一样,你嘴痒了去树上蹭蹭!

105、 【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形容人慢性子。张贤亮《灵与 肉》:我们清清她爹可是个老实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脚踢不出一个屁来,狼赶到屁股后头都不着急。

106、 【万事开头难】开始缺乏经验,事情难办。言外之意:开了 头就好办。李准《老兵新传》:这还是个新事业,没有基础, 万事开头难!

107、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男人职业不好,女人婚姻不幸, 这两件为人生憾事,难以挽回。语序亦可换置。电视剧: 这么大的事也不跟家里谈一下,以前说,男怕入错行,女怕 嫁错郎。现在妇女什么都得注意。

108、 【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109、 【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原指中国只能有一个皇帝,借指需 要集中统一。地,也说:国。主,也说:王。姚雪垠《李自 成》: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倘若张献忠他们不愿臣服的, 一律剿灭。

110、 【人怕老来贫】年老贫穷,无力改变处境,没有希望,可悲。 或说:人生莫受老来贫。清代《红楼梦》:虽说是人生莫受 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111、 【看人下菜碟儿】根据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谓 看人行事,态度不一。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儿呗,也不能这样啊!我和香草,人再不济,可 也有脸皮。

112、 【 捆绑不成夫妻】指强迫不能团结一致。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同样,捆绑也不能成为 一家!我看分就分了吧,省得落下埋怨!

113、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无地无房,一无所有。插针,也 说:立锥。成语:一无所有。明代《古今小说》:我上无片 瓦,下无立锥之地,丈夫又不要我,又无亲戚投奔,不死更待 何时?

114、 【有一搭没一搭】说闲话,可有可无,无关紧要。清代《红 楼梦》:宝玉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些鬼话,黛玉总不理。

115、 【打破头用扇子扇】遇到危难,不在乎。或说:打破脑袋不 怕用扇子煽/脑袋破了用扇子扇。成语:处之泰然。孙犁 《风云初记》:至于将来的事,他早已想通:脑袋破了用扇子 煽,就只当是万贯家财叫儿子糟了,管不了那么许多!

116、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与水相反,人总是追求进步, 向往幸福。类似的:人往高处走,鸟往高枝飞/水往下流,鱼 往上游。浩然《山水情》:是呀,是呀,人总是往高处走,水 总是往低处流嘛。我也盼着给闺女攀高枝儿,有个出头之 日。

117、 【 泥人禁不起雨打】指禁不起考验。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棉花架不住风吹,泥人禁不起雨打。我只担心,往 后豆腐房办红火了,他挎兜儿里有了钱,再去走歪歪道儿!

118、 【拔一根汗毛,比别人腰粗】有钱有势,说话顶用。或说:伸 一个指头,比别人腰粗。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我就 说呀,人家拔一根汗毛,比咱们腰都壮呢!你不奉承他去罢 了,你怎还得罪他呢?

119、 【 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经过斗争而后认识,和好。钱 钟书《围城》:咱们不打不相识,以后相处的日子正长,要好 好交个朋友。

120、 【窝里狗,往里咬】借指内哄。西戎《两涧之间》:你就是 窝子里的狗,专会往里咬!

121、 【 星星出来月亮落】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浩然《艳阳天》: 桂英啊,星星出来月亮落,咱们娘两个一块儿混的岁月长 啦,千万别光看狗吃日头那小阵子呀!

122、 【一只脚在天堂,一只脚在地狱】指祸福未定。老舍《骆驼祥 子》:他一瞪眼,和他哈哈一笑,能把人弄得迷迷忽忽的,仿 佛一脚登在天堂,一脚登在地狱,只好听他摆布。

123、 【走煞金刚坐煞佛】金刚为佛的卫士,佛像永远坐着,金刚 永远站着。相关的:站着的菩萨站一世,坐着的菩萨坐一 世。借指劳逸不均,苦乐不匀。明代《金瓶梅》:不然,头里 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124、 【 上得山多终遇虎】借指容易遇到危险。台湾李敖《传统 下的独白》:上得山多终遇虎,最后什么下场自不消说。

125、 【人害人不死,天害人难活】谓害人者达不到目的,又指人 难以抗拒自然规律和命运。或说:人叫人死死不了,天叫人 死活不成。明代《金瓶梅》:谁知被有心人听见,两个背地 拍成一帮儿算计我。自古人害人不死,天害人才难活了。

126、 【 门神里卷灶王爷,画里有画】旧时过春节要贴门神等画 像。画、话同音,借指话里有话,话里有未明说的含义。《敌 后武工队》:当时我捉摸,武工队什么时候都是先遣部队, 队长不说,谁心里也像个明镜,哪知,这是四扇屏里卷灶王, 画里有画(话)。

127、 【一炉火闷在灰里】强烈的感情还没有表达出来。沈从文 《边城》:老马兵原来跟在她的后边,因为他知道女孩子心 门儿窄,说不定一炉火闷在灰里,痕迹不露,见祖父去了,自 己一切皆已无望,跳崖悬梁,想跟着祖父一块儿去,也说不 定。

128、 【吃错了药/吃错了耗子药】做事反常,颠三倒四。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吃错药了吧?她是我老婆,还是你 老婆?

129、 【常在河边转,不怕水湿脚】习惯于某种环境,有所警惕。 李准《龙马精神》:走吧!就去看看。反正常在河边转,不 怕水湿脚。

130、 【 废铁炼成钢】把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解放区短篇 小说选》:咱们怎样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她把废铁炼成钢 了。

131、 【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尽最大的努力。电台广播:中 国体操队的誓言是: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为国争光。

132、 【娘生九等】同一母亲所生子女差别很大。类似的:龙 生九种,种种各别。柳青《创业史》:一娘生九等,十个指头 不一般齐!一个地里长出来的粮食,就能粒粒都一样吗?

133、 【鸡蛋往石头上碰】强弱相差悬殊,肯定失败。成语:以卵 击石。清代《红楼梦》:他撒个娇儿,太太也得让他一二分, 二奶奶也不敢怎么。你们就这么大胆子小看他,可是鸡蛋 往石头上碰!

134、 【出工不出力】虽然出勤,但不认真工作。叶辛《蹉跎岁 月》:坚决改变按人头评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 的笨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

135、 【八字儿没有一撇】八字先写一撇,后写一捺。没写一 撇,也就没写一捺,什么都没有。又:以往的习俗,认为根据 人的生辰八字可以算命,或推断婚配。此语表示:尚无准 备,还不具备条件。老舍《四世同堂》:虽说救钱先生的事 儿八字还没有一撇儿,可他总算有了指望。

136、 【 瓮里走不了鳖】意即出不了范围,容易得到。或说:罐儿 里王八跑不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全怪我睡了 觉,不要紧,瓮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来 不可。

137、 【床锦被遮盖】原指以结婚来掩盖男女在婚前的性行 为,借指掩盖丑闻、真相。明代《古今小说》:虽然如此,也 亏陈小姐后来守志,一床锦被遮盖了,至今河南府传为佳 话。

138、 【锅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赖整体。或说:锅里有米,碗里 有饭。袁静《淮上人家》:全中队的工效提高,每一个分队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这就是我说的:锅里有,碗里才能 有。

139、 【鳄鱼的眼泪】鳄鱼在吃捕捉到的食物时,要流眼泪。流 泪是在排泄其体内的盐溶液,原为生理现象。指坏人假装 慈悲。张洁《无字》:吴为从来没有看到过他的眼泪。即便 是鳄鱼,也还有鳄鱼的眼泪一说,而胡秉宸哪怕是鳄鱼 的眼泪也不会有,更不要说不是鳄鱼的眼泪。

140、 【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指保守,没有出息。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别提!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 个连毛僧,我还不如去当兵哩!

141、 【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142、 【 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只说遇到的事情,不涉及其他, 不转移目标。或说:打锅说锅,打碗儿说碗儿/有碗数碗,有 碟计碟。成语:就事论事。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了 盆说盆,打了罐说罐。既然事情闹成这样,众人光哭闹也不 行呀,咱们得想个办法解决。

143、 【 山好能容四面看】谓禁得起挑剔。记录:这样的产品没 得说,山好能容四面看,怎么着你也挑不出毛病。

144、 【张口吃饭,伸手要钱】依靠别人生活。西戎《灯心绒》:好 嘛,如今都学会了张口吃饭,伸手要钱,东西坏一点,要钱买 新的。你们想一想,咱们社里,一不印票子,二不开银行,哪 来那么多钱?

145、 【枕头上告状】妻子怂恿丈夫。柳青《种谷记》:她们白天 指鸡骂狗地斗嘴,黑夜里又朝男人告枕头状。 做买卖不着只一时,讨老婆不着是一世婚姻是人生大事, 娶妻不可不慎重。明代《古今小说》:常言道:做买卖不着 只一时;讨老婆不着是一世。若干官宦大户人家,单拣门户 相当,或是贪他嫁资丰厚,不分皂白,定了亲事。

146、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肚子里有食,如同炼铁 成钢,有了精力。王蒙《失态的季节》:俗话说:饱汉不知饿 汉饥!真是不错呀。俗话又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 饿得慌啊!什么样的英雄好汉,让他吃两个月的糁子粥,他 也就老实了呀!

147、 【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医得眼好】双方都得到好处。成语:一 举两得。明代《西游记》: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 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须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我们不 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 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医得眼好。

148、 【 绝户生个败家子】谓要他和不要他,均不好办,无可奈 何。李晓明等《平原枪声》:他对刘中正就像是绝户头生了 个败家子,留着吧,不成器;去了吧,可就这一个。

149、 【鼻子长,碍了嘴】拉不开情面,不好说话。刘澍德《桥》: 不错,他开了工钱,可是别人割地开七千,他给大家开五 千,鼻子长,碍了嘴,大家谁也不好意思争。

150、 【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指平时不做准备,临时仓促应 付。后一句亦可单用。或说:闲时不烧香,忙时满炉装。成 语:临渴掘井。明代《古今小说》:这伙三党之亲,自从倪太 守亡后从不曾见善继一盘一盒,岁时也不曾杯酒相及,今日 大块银子送来,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经典俗话_俗语大全


经典俗话_俗语大全_

【名、字、号】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名字,可在古代,人们不仅有名,而且还有字,有的人还有别号。如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 名的起源当在上古时期,与姓、氏起源相当。这是社会发展和生存的需要,姓、氏区分集体,名区分个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古代贵族取名,都有一定的礼仪,要符合规矩。而底层的百姓起名一般都很随意,如阿狗、阿猫等。据说这样孩子好长大。后来随着语言文字和文化观念的发展,人名也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被重视。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所以古人的字多与名含意相近或相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孔明的义相近;岳飞,字鹏举,鹏举就是起飞。一般说来,字是男女成年后才加取的,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不过这是指上层阶级,下层人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号,是指称号,即人的别称。别号则是使用者本人起的,并不受家族、行辈的制约,可以自由地寄托或标榜自己的某种情操,一般文人往往有自己的别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陆游号放翁,王安石号半山等。号有自号,也有为他人所取。他人所取的号往往表示对此人的评价,如宋江号及时雨,吴用号智多星等都属此类。现实生活中有起外号的陋习,往往抓住某人的缺陷冠以外号,有辱人格之嫌。名、字、号其实都是人的名称,但在用法上很有讲究。在人际交往中,上对下、长对少一般直呼其名。下对上称呼时则称字、号。上流社会在交际应酬中爱以别号相称以表示尊重,直呼其名,是很不礼貌的。

【先生】先生一词作为一种称呼,在我国已经使用了3000多年,其间有若干变化,但总趋势是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在先秦文献中,先生之称,最早见于《论语》。先生的含义较多,然其最主要最基本的含义是古者称师日先生(《初学记》卷十八引《释名》)。自先秦以来,先生是一个使用范围很大的称谓。不仅一般人使用,皇帝对臣下也以先生称之,如汉武帝称东方朔。不仅尊称别人,文士们还用作自称。先生成为文人别号中常见之称,如五柳先生。唐宋以后,先生之称愈用愈广。清人王应奎在《柳南随笔》卷一有如下感叹:古者师日先生未尝混施也。今则不然,同辈而先生之矣,后进而先生之矣,医卜而先生之矣,商贾而先生之矣,甚则舆台皂隶而亦先生之矣。清代末年,上海高等妓女,世俗所称之书寓长三是也,亦称先生而不称小姐。实是指责先生之称越用越滥。总之,十多种称呼谓先生:古代老师称先生,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称先生,医生称先生,管账的称账房先生,文人学士自称先生,老成之人称先生,算命、看风水的人称先生,商贾称先生,工匠称先生,现在连妇女称自己的丈夫也称先生了。现在,先生称谓发生了很大变化。经常使用先生称谓的是礼仪之词女士们,先生们。还有对知名人士特别是无党派民主人士称先生。而老师和医生反而很少使用先生一词了。

【先喝为敬】先喝为敬是中国人请人吃酒的礼仪和规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时的应酬。古人喝酒时,主人必须先于客人饮酒,是为献。主人先饮,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无毒,可以放心饮用之意。主人饮过之后,客人亦须饮酒以回敬主人,是为酢,亦称报。之后,主人为劝客人多饮,自己必先饮以倡之,是为酬。客人在主人饮过之后也举杯畅饮,是为应酬,以此回应主人的厚意。这样的礼俗慢慢延伸下来,就是今天的先喝为敬。

【行李】行李指出门时所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如火车设有行李车。但它最初指称的对象是人不是物,指的是外交官。 行李一词,源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供)其乏困。杜预注:行李使人也。使人即外交使节。古代的外交官为什么叫行李呢?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卷六中说: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做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这段话的意思是:李和理是通假字,行李即行理,就是行走于国外以办理国家事务的人。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左传》中行李有时就作行理。如昭公十三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 到了汉代,行李的意义,由行人引申为行旅。蔡琰《胡笳十八拍》有云:追思往日行李难。从唐代开始,行李的词义有了显著变化,它由行旅引申为行装。白居易题赠李卢中丞诗云:闻君每来去,砣砣事行李。这里的行李就是出门时带的东西。从此以后,行李的含义,便逐渐由指人过渡到指物了。至宋代,行李指物的用法已很广泛。苏轼《与程德孺运使书》云:约程四月末间到真州,当遣儿子迈往宜兴取行李。宋代张邦基《墨庄漫录》:早晚即行,试遣人往求之,时行李已出房。此两处行李,分明都是指行装。至明代,继续沿袭行李即行装的用法。如明曲有半夜三更路儿又跷蹊,东倒西欹顾不得行李之句。由此可见,行李词义演变的脉络是很清晰的:行人行旅行装。化成顺口溜就是:使节要出行,艰辛伴旅程。随身携物品,饥寒有保证。

【杂种】杂种是骂人的话。它起初是指东汉到北朝时的少数民族混血儿,并非骂人之语,如同现在的混血儿一样。后来逐渐转为骂人的话儿。如南梁人庾肩吾《乱后行经吴御亭诗》有杂种乱轩辕之语;杜甫诗也有杂种虽高垒之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老百姓看来,种类禽兽也,禽兽交配,多不避亲,且产生杂种。用以骂人,解恨,既狠且伤。

【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杀风景】杀风景一词源于民间隐语,原意是损坏美好的景色,后来用于比喻在兴高采烈的场合使人扫兴。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他撰写的《杂纂》一书中曾有六个杀风景的例子:一、清泉濯足。在清澈晶莹的泉水中洗脚。二、花上晒裨。在美丽的花枝上晒裤衩。三、背山起楼。背靠山起楼,开窗看不到令人神清气爽的山色。四、焚琴煮鹤。把琴当做木柴烧,把鹤宰了煮着来吃。五、对花啜茶。赏花本应饮酒,但不饮酒而喝茶。李白有花间一壶酒的诗句。六、松下喝道。清幽静谧的松下是歇脚小憩的理想所在,不料达官贵人驱使车骑人马吆喝而过。这是杀风景的典型例子,后来泛指一些扫兴和不愉快的事情。如鲁迅《致山本初枝》信:龙华的桃花虽然已开,但警备司令部占据了那里,大杀风景,游人似乎也少了。此例杀风景一词用得非常到位准确,一语双关,不愧为文学泰斗。

【杀人不眨眼】此语形容残暴狠毒,杀人成性。典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圆通缘德禅师》。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翰出兵江南消灭割据政权。有一天,曹翰领兵来到九江庐山寺,许多和尚吓得仓皇逃跑,只有缘德禅师坦然静坐,旁若无人。曹翰厉声呵斥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缘德禅师睁开眼看了他一会儿反问道:你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杀鸡给猴看】杀鸡给猴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俗语,用来比喻惩罚一个人恐吓和警醒其他人。它源自一种说法,据说猴子怕见血,因此驯猴人便杀鸡放血来恐吓猴子,使猴子驯服。也有说法称鸡是阳气很重的动物,所以鸡血对于猴子的震慑作用最强。这种说法归根到底恐怕还是猴子很有灵性,看到杀鸡就能反省自己的行为。驯猴人把猴子带到家,家畜之中杀鸡最为合算,杀匹马教驯猴子恐怕划不来。杀鸡给猴看,自然而然。 杀鸡给猴看的例子很多,最典型最著名的要算孙武了。明代通俗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载:伍子胥向吴王阖闾推荐孙武,吴王有些怀疑他的能力,就让他训练150名宫女,并挑选两名宠爱的妃子担任队长。这些女子只觉得操练很有趣,嬉皮笑脸,打闹成性。孙武三令五申不见效果,一怒之下下令将两名队长就地正法。即使吴王出面说情,他也不为所动。之后,其余宫女在震慑之下一举操练成功。孙武这招也深得杀鸡骇猴的精髓,一举成名。

【杀鸡焉用牛刀】此语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谁能想这样一句俗语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论语阳货》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城里有弦歌之声,微微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武城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有必要推行礼乐大道。子游一本正经地说:过去您教导我们说:君子懂得礼乐之道就会有仁爱之心,小人懂得礼乐之道就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导去做的呀!孔子听后对其他学生说:子游说得对,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竹叶青】竹叶青酒享誉中外,难道它的名字与竹子有关?竹叶青与汾酒同一产地,它以汾酒为原料,另以冰糖、白糖、竹叶、陈皮等十二种中药材为辅料,酒味美甘润。传说山西酒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酒会,请众人品尝各种新酒,以便排列名次。这年,酒会又要开了,一家酒坊老板让两个伙计抬上一坛新酒先去,说自己随后就到。这两个伙计抬到半路汗水淋漓,正遇到一片竹林,便进去歇凉。由于口渴难忍,便偷偷开坛将酒喝了一半才继续往前抬。可是酒少了一半不行,因此,他们走到另一片竹林,见石根下有一湾小时,便用水把酒坛灌满。出乎意料,在酒会上,大家都说是好酒,评比结果,名列第一。酒坊老板发现此酒比自己酿造的酒好得多,便追问那两个伙计,伙计说了实话。酒坊老板知道那竹泉是酿酒的好水,便在那里开了口井,将酒坊迁过来。从此,便酿出一种绿晶晶、青澄澄的好酒。因其色如竹叶,井在竹林,就把它叫竹叶青了。

【全福人】结婚前请全福人帮忙,结婚时请全福人操持是结婚时的一种风俗。所谓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还需要儿女双全。这是为什么呢?它来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缝被子需要全福人帮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娘子吃的饺子、长寿面需要全福人来做;结婚这天,娶亲太太需要由全福人来充当;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有煮熟的饺子,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与水饺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给新人铺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花搭着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务圆满完成。

【全聚德】全聚德是北京最知名的老字号烤鸭店,驰名海内外。全聚德烤鸭店创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创办人杨全仁在北京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1864年,杨全仁买下了前门大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德聚全干鲜果铺,开始经营烤鸭和烤驴肉。开业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 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请当时的书法家钱子龙书写了牌匾,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俗语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世的消极态度。此语出自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语诞生以来,流传甚广。要说对此语有独到见解的,还是非鲁迅莫属:这乃是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对于压迫者来说,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义: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人瓦上霜了。

【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称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热心肠,怎么反倒称为冰人呢?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晋书索统》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询问圆梦的解释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而你当为人说媒,冰河开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

【冰糖葫芦】冰糖葫芦酸甜可口,大人孩子都爱吃。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南宋绍熙年间,光宗皇帝的爱妃黄贵妃患病,不思饮食,日渐憔悴,太医也束手无策。皇上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张榜招医。很快就有一江湖郎中应招进宫。诊视之后说,只要用山楂球与红糖一起煎熬,每次饭前吃五到十枚,半月后即可痊愈。黄贵妃如法服用之后,果然恢复食欲。后来,这种酸脆香甜的山楂传人民间,便成了今天流行的冰糖葫芦。

【汤元】汤元是中华美食之一,既好听又好吃,它历史悠久,但其名却历史不长。这么好听的名字,却与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有关。汤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的元宵同名,显然是因借而来。元宵形如圆月,所以还有圆宵、汤团、团子等别称。此外,元宵还叫元子、糖元、汤元等。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联系着的。而关于汤元的名称,还有一则与袁世凯有关的故事。据说,民国年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觉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下令改称汤元。然而,民意难违,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该消还是消了。

【农历】农历又称夏历,又名旧历,民间也有称农历为阴历的。相传起源于我国夏代,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还在沿用。它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用设置闰月的办法使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实质上是一种阴阳合历。夏历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的日期作为月首,即初一。朔望月平均约29.53059日,所以有的月份是30天,称月大;有的月份是29天,称月小。夏历以12个月为一年,共354或355天,与回归年相差11天左右,所以隔三年安排一个闰月,再过两年又安排一个闰月,平均19年有7个闰月。农历即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制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力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特别是二十四节,指导农时的作用十分准确。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芒种三天见麦茬;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指种麦)正应时。

【军礼】军礼即军人的礼节气,通常包括举手礼、注目礼、举枪礼等。军礼潇洒英姿,整齐划一,甚是好看。军礼最早是从英国开始的。当年,英国海军在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为凯旋的将士们举行隆重的庆祝大会。在大会上,女王亲自为有功将士颁发奖章。当时,为了维护女王的尊严,特规定参加授奖将士不得平视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这个动作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汗衫】汗衫是男女老少在夏季常穿的上衣,殊不知汗衫竟是汉高祖刘邦起的名字。原来,在我国古代,汗衫最初被称为中衣或中单,是一种用纱与绢制成的内衣。《玉台新咏》中白绢双中衣就是指内衣。那么,中单、中衣是怎么演变成汗衫之名呢?五代后唐人马缟所著《中华古今注》说:中单,汗衫也。汉高祖改名汗衫。对于个中原因,《事物纪原》一书的作者,宋代学者高承解释道:汉高祖与项羽战,汗透中单,遂有汗衫之名。 古代的中单、中衣等汗衫,其款式与制材自然与现代的针织汗衫大不一样,但汗衫一词则一直沿用至今。其缘由,恐怕在于其都具有贴身吸汗这一相同之处。

【关帝】关帝即关羽。曹操封过关羽汉寿亭侯,刘备封其为五虎上将之首,他生前保刘备登上帝位,自己从不做不忠不义之事,怎么成了关帝呢?这源于后人对关羽的崇拜。宋代,关羽被宋徽宗先封为忠惠公,再封为崇宁真君,又封为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的称号。元代的文宗封关羽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明代的神宗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常君。由此,关羽就成了人们崇拜的关帝了。历代王朝对关羽的崇拜都是有增无减,到了清朝达到顶点,清德宗光绪皇帝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共二十六个字,是封号最长的一个,对关羽的崇拜到了极盛。关帝庙遍及全国各地。

【江湖】江、湖本是水域,江湖连用变成了指代四方各地,也指各处流浪靠卖艺、卖药等为生的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如闯荡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江和湖本是两种不同的水域,是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的呢?江湖的称谓最早是由庄子提出来的,出自《庄子大宗师》,原句为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与其这样困顿,还不如在江河里自由自在,彼此互不相识。后来,江湖的概念不断引申扩展,不仅指水域,还泛指四方各地。曹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说: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 或者指民间,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则说:今江湖间俗语,谓钱之薄恶者日悭钱。江湖这个词也经常与朝廷(官方政府)相对,如《岳阳楼记》中就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现在江湖更多的是指纷繁复杂的世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险恶多变,非闯荡不得立其身。

【衣裳】衣裳指一年四季能穿的所有衣服,都叫衣裳。最初的衣裳应该是树叶与兽皮连在一起的围裙。后来传说黄帝创上衣下裳,即是上下连在一起的服饰,故后人称上衣为衣,下衣为裳。到有文字记载时,我国的服装样式早已形成。如殷商时期上衣下裳连在一起的深衣式服装。到春秋战国时,这种上衣下裳开始变化,女子的裳(裙)已比男子的裳长了一些,就是说这一时期男女还都穿裙子。《诗经》中多次提到有麻(衣领)的新式服装,以及袍(一种行军者日以当衣,夜以做被的长式衣服)、裼、裘等儿童褓衣和皮衣。可见,当时人们的衣着已十分可观了。

【衣冠禽兽】衣冠禽兽现在常用来指责品德败坏的官员和坏人。称其徒有人的外表,行为却似禽兽。衣冠禽兽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传说古代有一种恶鸟、恶兽,名叫枭、獍,这两种禽兽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亲吃掉,据此就有了衣冠枭獍一语,喻指行为卑劣,品质极坏的人。因一禽一兽,后演变为衣冠禽兽。另一种认为,衣冠禽兽一语源于古代官员的衣饰,原来并无贬义。在我国历史和戏剧舞台上,封建官吏服饰上都绣有飞禽走兽,明清两代文官服上绣禽,武官服上绣兽,且看下表:品级: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鹤锦鸡孔雀雪雁白鹂露鹚鸳鸯鹌鹑练雀武官:麒麟狮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马从中不难看出,衣冠上的禽兽,越是珍奇,品级越高。后来这些象征、区别官职的衣冠禽兽们,只顾当官做老爷,仗势欺人,鱼肉百姓,到头来却成了人民切齿痛恨的代名词。

【刘海】指少女或儿童垂在额前的整齐的短发。这一叫法,源出三说。一种说法是这种叫法来自一个人刘海。他是五代时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远,号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传是辽中进士,尝事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向他索取金钱十枚,鸡蛋十个,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形似塔。刘蟾惊呼:危哉!道人日:君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刘海曾化名阿保,到苏州富商贝宏文家当佣人。有一次,他在贝家打水时,从井里打出三条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绳系好,放在肩上,对人说,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总算找到了。当街坊们拥来看热闹时,只见他肩负蟾蜍,向主人举手致谢之后,便从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刘海这时已是一位白发老人,但在民间画像中,他却返老还童,成为一个丰满可爱的胖小子。他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人们觉得他的发式很美,少女和儿童就模仿他梳理这样的发式。后来,将少女和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二说来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个村叫刘海庄,村中有座刘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刘海寺)石碑。20xx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汉朝刘海大仙六个大字。那么,刘海怎么后来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刘海庄世代相传的刘海,做过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贬湖南,告老还乡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门,最后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刘海得道成仙返老还童后,喜欢把额前的头发留下来,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刘海头,称作刘海儿或刘海儿发。这也得到了考古的证实。东汉末年,为躲避战火,刘海寺里的一个疯僧将刘海寺里70厘米高的刘海铜像砸下来,带到山西,现在存放在五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尊刘海铜像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刘海儿发型也正源于刘海额前的头发式样得来。三说来自武则天。据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曾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审查谋逆者的名单中,武则天发现有上官婉儿的名字,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施以黥刑(在脸上刺印)。后发现是上官婉儿为了救她而卧底叛乱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婉儿变得更好看了。但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婉儿便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刚好盖住那个朱砂记。宫中嫔妃们看了,觉得竞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纷纷仿效,并称之为刘海儿,后又传人民间。

【刘寄奴】刘寄奴是一味中草药,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药的级别最高的人。 刘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蹿。第二天他又上山,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们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为人疗伤,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革,于是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灯谜】灯谜来自猜谜,相传两千多年前,就有了猜谜这种活动,那时叫瘐辞,也就是隐语的意思,民间俗称谜。那么,猜谜怎么和灯谜联系上了呢?据传,在很早的时候,有一个姓胡的财主,家财万贯,横行乡里,看人行事,皮笑肉不笑,人们都叫他笑面虎。这笑面虎对人的衣帽穿戴最是看重,只要是比自己穿得好的,他拼命巴结;对那些粗衣烂衫的穷人,他则恨之入骨。那年春节将临,胡家门前一前一后来了两个人,前边的人叫李才,后边的人叫王少。李才衣帽整齐华丽,王少穿得破破烂烂。家丁见李才,忙回房禀报,笑面虎慌忙迎出门来,一见客人衣帽华丽,就满脸堆笑恭敬相让。李才说:要借银十两。笑面虎忙取来银两,李才接过银两扬长而去。笑面虎还没回过神来,王少忙上前作揖道:老爷,我借点粮。笑面虎瞟了一眼,见是衣着破烂的王少,就暴跳如雷地骂道:你这小子,给我滚!王少还没来得及辩驳,就被家丁赶出了大门。王少越想越生气,猛然心生一计,要斗斗这个笑面虎。转眼春节已过,元宵将临,各家各户都忙着做花灯,王少也做了一个。到了元宵节的晚上,各家各户门前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花灯,王少也挑着自己的花灯上了街,只见这花灯扎得又大又亮,更为特别的是上面还题着一首诗。王少来到笑面虎门前,把花灯挑得高高的,引得好多人围着看。笑面虎正在门前观灯,一见此情,也挤到花灯前,花灯上题着四句诗,他命身后的财房先生念给他听:尖尖身细白如银,论秤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服不认人。笑面虎一听,只气得哇哇大叫:好小子,胆敢骂老爷!就要命家丁来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老爷,咋见得是骂你呢?王少又朗声念了一遍,笑面虎恨声说道:这不是骂我是骂谁?王少仍笑嘻嘻地说:噢,老爷是犯了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是个针字,你想想是不是?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气得干瞪眼,没啥可说,转身狼狈地溜走了。周围的人都乐得哈哈大笑。这事越传越远,第二年灯节,不少人都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观灯的人猜测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每逢元宵灯节各地都举行灯谜活动,一直传剑现在。

【灯红酒绿】人们在形容奢侈或繁华时常说灯红酒绿,灯红很容易理解,那么,酒绿该怎么解释呢?这源于古代酒的酿造过程。起初,由于酿造技术落后,人们喝的是浊酒。所谓浊酒,是指将一定的粮食例如麦、黍、秫、稻、曲、蘖等加热煮熟后,加上酒药(酒曲),短暂发酵而酿成,这样酿出来的酒其酒精浓度很低。至今,江南民间的很多地方还保持着这样的酿酒风俗。最初的浊酒由于含杂质会略显浑浊,但仍是无色液体:在发酵过程中,由于尚未撇出酒糟,酒面上会浮起一层淡绿色糟沫。这种淡绿色泡沫很细碎,《释名》日:酒有沉齐,浮蚁在上,沉。L然如萍之多者。就是说酒上的这层浮沫。这本是酒在酿造过程中的一个很自然的现象,但,因为爱酒,文人墨客们爱屋及乌,开始用一些美好的词语形容这种浮沫,称其为绿蚁或浮蚁,并逐渐演变成为对酒的昵称。南朝谢眺在《郡卧病呈沈尚书诗》中就有嘉鲂聊可荐,绿蚁方独持之句。最著名的还有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也有直接称酒为绿酒的,如陶渊明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之句。杜甫有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晏殊有劝君绿酒金杯,莫嫌丝管声催等句。只是把灯红与酒绿挪到一起,铺张开来,用来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交椅】现在所说的交椅,是人们对权力的另外一种描述,坐上第一把交椅是指成了某地、某组织、某单位的第一把手。那么,交椅源自何处?传说交椅与唐玄宗李隆基有关。这位李三郎风流成性,喜好旅游,经常游山玩水。可是,出远门不能坐龙椅,那些太监设计出轻巧方便且能折叠的椅子,不用就叠上,用时再打开,而且还能灵活转动一周。玄宗坐上一试,果然舒服,比龙椅还要受用。因为这种椅子可以折叠,椅腿交在起,玄宗皇帝传旨,将此皇家专利产品命名为交椅。不过,交椅在史料中确有记载。宋代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 这段话明确指出,在汉代称胡床,在宋代称交椅,胡床即交椅。北方的胡床比较实用,样子犹如矮凳,坐上去很舒服,胡床双足交叉,可以折叠,好像现在的马扎。到随朝,因忌讳胡字,原先的胡床改名为交床。约在唐以后,人们在交椅上添加后背和扶手,制作出了原始的椅子。交床随即荣升为交椅。到了南宋时期,正式有了交椅之名。当时的交椅有直背与圈背两类,坐上去都很舒服。宋江在梁山好汉中坐第一把交椅,别忘了,那小说是明朝人写的,不过,文艺作品也不能脱离当时的生活环境。

【交杯酒】这是现代婚礼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的程序,即新郎新娘举杯交臂互请对方饮酒。其实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义》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经普及,延续至今。交杯酒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闭门羹】闭门羹指被主人拒之门外,或故意不见,扫兴而归。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说法源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属安徽)名妓史凤,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鸡枕、锁莲灯来招待。有一个阔客冯垂,竟将身边所有的十三万文,全数给了妓女史风,才够资格在迷香洞销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鲛红被、传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风便拒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使人致语日请公梦中来。以羹拒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天长日久,客人见到羹,就心领神会,主动告辞。《全唐诗》录有史风《闭门羹》诗:一豆(灯)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这就是闭门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诗,可见史凤确实才女,只可惜堕入风尘。自此,闭门羹便成为拒绝的代名词。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示主人对客的轻视。不过,大概史凤也没有想到,正因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专门来尝闭门羹的人还真不少。如今,闭门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了。这大概是因为名人效应的结果。不过,闭门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安乐窝】安乐窝现在指安逸舒适的生活处所。源出《宋史邵雍传》。据《宋史邵雍传》载:邵雍,字尧夫,河南人。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刻苦自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朝廷请他做官,他不愿为凡事所累,便离家出走,游历四方。后来,他回到家乡,与外界摒绝往来,闭门不出,潜心研究理学、易学,终成高士。以后,邵雍迁居洛阳。当时的宰相富弼以及司马光、吕公著等贤士也退居洛阳,他们和邵雍意气相投,彼此往来密切。在司马光等人的帮助下,邵雍在洛阳天津桥南置买了一处田园,修建了住宅,插柳种花,自种自收,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闲暇之余,焚香静坐,饮酒吟诗,自得其乐。为表示自己安贫乐道,不追求功名富贵的志向,他给自己的住处起名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安乐窝一词便成为隐逸文士们对自己居室的谐称,含有淡泊明志、自得其乐的语义。例如,南宋戴复古有四山便是清凉园,一室可为安乐窝之句。到了后来,由于安乐窝同逃避艰难困苦,贪图享乐生活的思想行为有相通之处,于是由原来的不与官场浊流同流合污的褒义转义为贬义。

【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俗语谚语_俗语大全


俗语谚语_俗语大全_

【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二百五】俗语中常用二百五形容有些傻气、言行莽撞的人。它源出多头。一说来自悬赏缉凶。战国时期,身披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暗杀了。齐王非常愤怒,要给苏秦报仇雪恨,可一时又拿不住凶手。于是想出一妙计,使人将苏秦的首级悬于城门,出告示云:苏秦是个大内奸,谋刺者乃为齐国除了一大害,当赏黄金千两!告示一出,立马有四条汉子到宫中声称:我等杀了大奸苏秦。齐王问有何凭据。各人都慌编了一套理由,急于领赏。齐王说:果勇士也,千两黄金你们如何使得?众答:我们算过了,四人平分,一人二百五。齐王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斩了! 二说来自银两。旧时银子五百两为一封,二百五为半封,谐音半疯,故而对于不通事理、言行鲁莽的人称为二百五。三说来自古币铜钱。宋元时期,市井言某人装疯卖傻日半吊子。原来古时的铜钱中间有孔,为了便于携带和交易常用绳子串起来,一千个铜钱为一串,俗称一吊,也叫一成。不满一千者称不够成。凡满五百个为半吊,也称半成。后遂用半吊子或半成来形容那些智力发育不全、一知半解却又装懂的人。后来,又因五百的一半是二百五,二百五还不如半吊子,连半成都够不上,人们便干脆把不够成的人由半吊子又戏称为二百五。四说来自官员仪仗。唐朝长安的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竿赶开路人。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两员,但长安百姓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杆子。今天,二百五与二杆子都是莽撞、无礼、粗鲁之人的代名词。五说来自赌博。旧时赌具牌九中有二板(四个点)和么五(六个点)两张牌,这两张牌配在一起就是十个点,在推牌九这一赌博活动中,被称为毙十的是最小的点,谁都比它大,它什么牌也吃不了。所以,人们就用二板五(二板和么五的简称)这个词来戏称什么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时间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二百五。

【二十四孝】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的二十四孝就是中华孝道的典范和样板。那么,它始于何时,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二十四孝在历史上曾有不同的版本,但不同版本重合的比例相当高。在现在流行的版本中,共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这二十四个故事,涉及的人物则有帝舜、郯子、老菜子、子路、闵损、曾参、汉文帝、董永、江革、黄香、姜诗、丁兰、郭巨、杨香、蔡顺、陆绩、王裒、孟宗、王祥、吴猛、庾黔、唐夫人、黄庭坚、朱寿昌等二十四人。二十四孝的最后两位黄庭坚和朱寿昌都是宋代人,所以,这个版本的写定不能早于宋代。一般认为,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辑录,并且每个故事都赋诗一首,作为课训童蒙的教材。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二十四孝至少在北宋中期就已经形成,甚至可能要到唐代。在宋代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的以孝子为主题的壁画或砖雕,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不仅如此,保存在敦煌的唐末写本中,已经出现了二十四孝的名目,其中甚至包括释迦牟尼。看来,二十四孝故事的流传不是一两个人的有意创作,而是由来已久的一种文化传承。

【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传统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龙抬头源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的双角,东方在五色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为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杆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数,皆为呼唤龙的醒来。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叫二月二,通地气儿。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做二月二,通地气儿。二月二,在民间是个重大节日,传说之多,民谣之多,是其他节日不可比拟的: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二月二,敲锅底,烧陈菜,吃陈米;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

【二者必居其一】此语的意思是只能在两样事物中选择一种。此语典出《孟子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这段话说的是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去齐国,齐王赠金一百,他不受。到了宋国,宋君赠金七十,他接受了。又到薛国,薛君赠金五十,他也接受了。孟子的学生陈臻对这个问题很迷惑,问他说:假如你不接受齐王之赠是对的,那后来接受两国之赠就不对了;如果说接受宋君、薛君之赠是对的,那么,不接受齐王之赠就是错了。一个人前后的行为应当一致,您只能在这二者中选择一种,怎么前后矛盾呢? 孟子解释说:你说的非常有道理,但不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在宋国和薛国,我们游说的时间长,去的地方多,处处需要钱,我当然要接受。而齐王给我们的赠金,我没有用处,没有用处而又要别人的赠金,那不是向别人借钱吗?天下哪有君子向别人借钱的呢?陈臻听了,觉得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八字】八字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合起来是八个字。迷信的人认为,根据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好坏。 八字源于历法。相传在黄帝时代,即由天皇氏制干支,伏羲作甲历,创建了中国的历法(太阳历)。八字是从历法查出的天干地支八个字。 八字表达了人出生时太阳的位置,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来推算人的性格与这种性格所呈现的人生方向。 八字也叫四柱(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两个字,上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下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柱正好八个字,所以称为八字。八字始于唐代,最初以年柱为主体,以生年干为本命,辅以纳音法推命。唐代的李虚中改以年为主,取年、月、日、时四柱推命。五代的徐子平改以日干为主(日主),查四柱间之五行生克制化,刑冲会合为推命重点,并发扬光大。当今的八字推命,皆以子平法为正宗,故八字命学又称子平法或子平八字学。

【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八拜之交】现在的词义是结拜兄弟的铁哥们。源出两处。一处是源自徽宗时期著名文人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其中记载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决心给他点教训。有一次,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听说后,便上门来拜谒。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等候多时后方出来接见。见了李稷之后,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到后来,八拜之交成为了古人结拜兄弟的最重要礼仪,拜把子、认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礼。一般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别冲着东、南、西、北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行礼。但据古书记载,八拜之交的头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颇蔺相如刎颈之交;第三拜陈重雷义胶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鸡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刘关张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鲍交交;第八拜孔融祢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二处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来秘密会社洪门入会立誓的仪式。入会之始,举行八拜之礼。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五拜五圣贤(即五个创会始祖),六拜万云龙,七拜众兄弟,八拜万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惯用。

【八字没一撒】八字没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还差得远哩!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一段话。南宋大儒朱熹,一生著述很多,是理学之集大成者,后人辑有《朱子大全》一书。在他写的《与刘子澄书》一文中说: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打开了,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 八字形似两扇门,朱熹在这里以八喻门,无疑是很形象的。八字没一撇,即没有门。现在我们常说的没门儿(意思是不可能),若追根考源,大概也源于此。八字没一撇原指没门儿,现在演变成没办法、没眉目、没头绪、不沾边的同义语了。

【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八卦与小道消息】八卦与小道消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而且八卦有神秘严肃之象,而小道消息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极不严肃的言论。是谁把它们硬拉到一块,使八卦变成了小道消息,且带有桃色意味,而且被人们普遍认可?这不是对八卦的亵读吗?那么,颇具传统色彩的八卦怎么和小道消息联系上了呢?据说,八卦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最早源于娱乐圈。早年香港的某些杂志为了提高销量,常在封面上放置一些较为暴露的图片,并在某些重点部位加贴八卦图以起到遮蔽作用,类似于现在的马赛克效果。这些杂志为了吸引读者,还到处挖掘明星们的隐私,内容也多涉及明星们的私生活,因而八卦与小道消息扯上了关系,这些杂志也被称为八卦杂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它是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故事,它是怎么来的呢?有关八仙的传说很早,早在晋代就产生了八仙群体,可惜已无据可考。要没有这些传说,也不会有杜甫的《饮中八仙》,称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诗人是酒仙。也就不会有西蜀道士张素卿所画的八仙图,图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们都是鲜活的凡人,与八仙毫不搭界。不过,这也证明八仙的传说早就存在。经过中唐、五代、两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员逐渐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间才算固定下来。现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吴元泰写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他们的姓名和神通本领如下:铁拐李,腿跛挟拐能借尸还魂;汉钟离,能点金济众,飞剑斩虎,本领全面;蓝采和,居无定所,到处旅游,有些散漫习气;张果老,倒骑驴,可以万变,高深莫测;吕洞宾,文武兼备,到处点化,组织能力强;韩湘子,不避艰危,乐于助人;曹国舅,潇洒风流,人物俊俏,不摆架子,很受女士们青睐;何仙姑,坚持独身,行走如飞,是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女子。他们无门户之见,也不嫉贤妒能,在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归途当中来到东海,借着酒力,各显神通,漂洋过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头民间传说逐渐结集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八仙过海的故事虽是虚构,但也不是一点原型也没有。据资料介绍,它来源于宋初建隆年间的真实故事。当时东海中的沙门岛(今山东长岛县庙岛群岛)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这里只关押犯罪军人。后来岛上的人犯越来越多,但朝廷只发给三百人的口粮,人多粮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头目李庆很伤脑筋,无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进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鱼腹。这天,有几十名犯人闻知会遭毒手,他们每人抱了根木头,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莱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风,只有八人侥幸游到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个山洞中隐藏下来。不久,这八个人被当地渔民发现,他们害怕暴露真实身份,随口编了来自远洋的假话,渔民们惊异其为神人。此事传开,有人加以附会,编成了神话故事,于是,八仙过海之说不胫而走,一些渔民甚至为其祭祀。后来庙岛群岛显应官建有八仙过海的雕塑群像。想当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汉,变成了神通广大的八仙。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用作中国的代称。九州一词起源于何处,最早见于金文《叔夷钟铭》,说中国的疆域有九州。具体指哪几州,众说纷纭。一种采用《禹贡》的说法,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成九州,划分的情况是:冀州(今山西、河北,辽宁);兖州(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青州(今山东、辽宁东部);徐州(今山东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荆州(今两湖及江西西部);豫州(今河南、湖北北部);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雍州(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扬州(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 九州只是传说中的行政区域而已,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既然它已在我国的文化史中沉淀下来,人们便以它泛指中国了。

【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别是重大谋逆罪,要诛灭九族,一是斩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杀鸡给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历来说法并不一致,早在汉代就有古文今文两种说法。古文说代表人物孔安国、马融等认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属。根据是《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国安解释说:以睦高祖、玄孙之亲。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专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编纂的蒙学读物《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篇介绍说:何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可见,九族专指父宗一脉在明代已成定论。今文说代表人物许慎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此种提法受到统治者的欣赏,因为这满足了帝王们利用血缘姻亲关系进行统治的需要。他们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以今文说的九族为界限。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罚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以增大犯罪成本获得国家平安,往往事与愿违。株连最广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乐帝朱棣诛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师族,包括方的老师和学生,都连带着遭了殃。

【九重天】古人常说九重天,来代表天之高远,不可莫测。天到底有多远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去地五亿万里。古代人说的九重天,虽然含有玄远之意,可这并不是指天有九层,而是依据方位将天划分为九个部分。秦《吕氏春秋》中记载: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将天分成九部分,这九部分最中央是钧天,东方是苍天,东北是变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颢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东南日阳天,每一层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称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称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诗《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时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韩愈反对此举,故而向皇帝上《谏佛骨表》一篇,可是却被贬到八千里之遥的潮州,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儿婚高堂抹花脸】北方滹沱河一带有个习俗,儿子结婚那天,新娘抬进门来,娘家送亲的人也进了门。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拢嘴,这时好开玩笑的同辈嫂妹,乘其不备,将预先准备好的锅底子灰、颜料之类的东西向他们的脸上抹去,顿时,两人变成了一对大花脸,观者无不哈哈大笑,喜气充满了整个院落。这一习俗的由来,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宋朝的时候,井陉官道旁有一个小村,一户人家过喜事,新郎在门口不停地迎接来贺喜的宾客。忽见一老头在门口蹲着,便请他进去吃喜酒。老头连连摇头:你请我是小事,先去准备口棺材吧。这可把新郎给气坏了:好啊,我好心好意请你吃饭,你却叫我备棺材,真是丧门星临门,你赶快给我滚! 二人的争吵,被人传给了新郎的父亲,他一听顿时感到老头来的不凡,赶紧上前赔礼:大哥,小孩子不懂事,孩子的话千万别放在心上。老头说:谁给你们定的日子,今天是十五,最厉害的黑道日,甭看你现在没事,恶鬼已经缠身,明天恐怕。他一听脸霎时变得蜡白,乞求道:大哥,可有法救回我这条老命?老头接着说:我没有办法,不过,有一个人可救你命,也算你命大碰巧了,他一会儿就路过这里。谁?新郎急不可耐地问道。 包黑子。说罢,老头不见了。有人说那老头就是喜神。过了不多一会,果真包大人坐着八抬大轿来了,父子俩跪在地上拦住了去路。当包拯知道情况后,差点笑出声来:我又不是学生死簿的鬼官,怎能救你?贪官怕你,恶鬼能不怕?是吗,恶鬼怕我?包公想了想,冲着身边的马汉唤道:砚墨来。包公接过砚台,将墨汁倒在手中,向新郎父亲脸上抹去,笑道:这回,我看恶鬼还敢不敢缠你? 他回去后,果真没有出事,活到了九十九岁。这件事传出去以后,结婚的人家纷纷效仿,形成了今天的儿子结婚父母被抹花脸的习俗。传说归传说,高堂抹黑脸确有作用,新娘娘家的人初来乍到,不用问人就知道谁是公公、婆婆。

【人民大会堂】你知道人民大会堂的名称的来历吗?1959年初秋,人民大会堂落成时,尚未正式命名,人们称它为万人礼堂。一天,周恩来总理和茅以升等专家一起视察这座壮丽的大厦。周恩来对大家说:咱们给万人礼堂起个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纸上写了人民大会堂几个字,周恩来看后高兴地说: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起得好!就这样,万人礼堂被定名为人民大会堂,真是名副其实。新中国建立后,人民当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机关和为人民服务的部门,都习惯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军、人民铁路、人民邮电、人民银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两处,一是人民大会堂,一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由此可见,人民大会堂这个名字是创意,绝非抄袭。

【人情大如天】俗语人情大如天,一般作贬义,其含义多为办事不讲原则,只讲私人关系。这句俗语的来源有一段故事。清代有一童生,天资聪慧,但累试不中,因为他家境贫寒,没有礼物送给主考官。又一年童生本来考试成绩优异,主考大人见他又是两手空空,便将他的考卷扔在一边,并手批一联奚落他:上钩为老,下钩可考。老考童生,童生考到老。童生想:只因我没钱送礼,就屡试不中,还出联嘲讽我,实在欺人太甚,当即对了下联:二人成天,一人成大。天大人情,人情大如天。童生书完,弃笔返回故里,从此闭门读书,再不应试。古今仕途上,有多少英才因人情不到受阻。

【人生四大喜事】人生四大喜事即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它源自哪里呢?是谁把它们凑到一块的呢?它源自北宋神童汪洙所作之诗编《神童诗》,其被后世特别是明清时期普遍作为儿童启蒙教材。诗中以五言绝句的形式,对少年儿童提出勤学苦读、求取功名,将来报效国家的远大目标。根据明朝《万姓统谱》记载:汪洙,字德温,鄞人,九岁善赋诗。做官后曾拜太宗正卿,至观文殿大学士。世人搜集了他所做的诗六十多首,用训蒙学,为《汪神童诗》。但是在宋代,真实的汪洙是明州(宁波)鄞县人,以治《春秋》得名,多年在乡村从事教育。所以,明朝人有关汪洙神童事迹的记载大多是虚构的,而其撰写的如此多的《神童诗》也很可能是靠不住的。但后世毕竟有这样一篇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它的编者应该是宋元时人托汪洙这个伪神童,汇编众多诗歌而成的。而人生四大喜事南宋中期已被传诵,比如当时著名学者洪迈就在《容斋随笔》中记载旧传有诗四句,诵世人得意者云: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将这四大喜事列入启蒙教材《神童诗》,有助于提升儿童刻苦读书,将来求取功名和富贵的积极性。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俗语是妇孺皆知的老话,这句话源自何处,源自唐代诗圣杜甫。他的《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后一句当时就成了流行语。在古代活到七十就算高寿了,也符合当时的条件和环境,属于自然规律,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么,杜甫为何发此感慨,看看当时他周围的同行和同僚就知道了。他们又有几个能活到七十岁,仅以杜甫同时代的一些官员下场来看,就很触目惊心:遭贬者有散文家李华、大臣宇文融、政治家张九龄等,被杀者有大书法家颜真卿、大臣颜杲卿、将领哥舒翰、诗人王昌龄、女官上官婉儿等,被迫自尽的有大臣元载等。杜甫能不感慨古稀的不易。名人的名句更容易流传后世。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语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没有深远的思考、谋划,一旦危难迫近,将无法应付。此语源出《杀狗记》六:常言道:人无远虑,必定有近忧来至。作个道理,早寻个长久计。 曹操率领四十万兵马去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敌之策。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现湖北黄冈附近)修筑船坞。许多大将反对筑坞,说:上岸击贼,跣足(赤脚)下船,何用筑坞?吕蒙说:打起仗来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战无必胜,一旦发生激战,步兵骑兵白刃相接,人来不及奔近水边,又怎么来得及上船列队对敌呢?有了船坞就可以从容布置队伍了。孙权听了吕蒙的这番话,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的话是有远见的。于是派几万人连夜开工,在很短时间内,筑成了濡须坞。曹操大兵到来,由于东吴准备充分,这一战,曹操损兵折将而回,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是经常用到的一句俗语,意思是高人之外有高人,多用于批评告诫那些自以为高明的人。它源自于《敦煌曲何满子四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它告诉我们,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出色、很优秀,但也不要骄傲,更不要自满,因为这个世界很大,到处人才济济,很可能有人比我们在这方面更出色,更优秀。体育比赛中的一流高手,常有被名不见经传的人打败。所以,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就算在一定范围内很优秀了.但还要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应该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才是聪明人所为。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用别人的长处,照看自己的不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此俗语初为鸟瘦毛长,人穷志短,比喻人到穷困之时,再也无计可施了。此典出自《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常言道鸟瘦毛长,人穷志短,只得聚来十多个村童教书写仿,渐渐粗茶淡饭,习惯了,绝不想分外受用,又常被春儿数说,追思往事悔之无及。如此苦熬十五年。 说的是扬州城外曹家庄有个富人的公子叫曹可成,人才出众,是个监生。可他不会持家,挥金如土。他看上了本地妓女赵春儿,偷偷将父亲家产抵押换钱,用五百两银子为赵春儿赎身。曹父一死,债主逼债,把曹家田房尽行盘算光了。曹公子只得在坟堂安身。赵春儿看他可怜,与他些银子,他又被闲汉们哄骗一空。没得饭吃,他才想到鸟瘦毛长,人穷志短,只得聚童教书,换些粗茶淡饭后赵春儿看他真有悔过之意,将埋藏在地下的千余银挖出供他求官。因他饱历世故,深知甘苦,宦声大振,直升知府,重整了曹家家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此语的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永远没有过失?语出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二年》,讲述的是晋灵公生性残暴,时常借故杀人。赵盾、士季两位正直的大臣决定劝谏晋灵公。晋灵公心不由衷地说: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一定改正。 士季听他这样说,便说道:谁没有过错呢?有了过错能改正,那就好了。如果您能接受大臣正确的劝谏,就是一个好的国君。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俗语比喻观察人要看他的实质,不能以貌取人。典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翁独占花魁》。古时候,一个年轻人叫秦重,他痴情一个叫花魁娘子的妓女,她本是一个苦命人,却被妓院视为摇钱树,要十两银子才能宿一夜。秦重是个卖油郎,本钱只有三两银子,有什么办法才能接近她呢?只有拼命攒钱。一年有余,他便有了一大包银子,于是走到对门银铺里,借天平对银。他的银成锭的很少,散碎的就很多。银匠是小辈,没见过什么世面,见了这么多银子,心中很是吃惊,想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慌忙架起天平一称,不多不少,刚刚十六两。秦重如愿以偿,花魁娘子感激他的痴情,跳出火坑,嫁给了秦重,成了一对恩爱夫妻。

【大夫】我国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称郎中。这种称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时期。唐末五代时期,朝政腐败,战祸频繁。统治阶级穷奢极欲,甚至把国家的官职拿来卖钱,致使官衔泛滥。当时,以官名相互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比如叫读书人为相公,称工匠为待招,卖茶人叫茶博士,当铺老板叫朝奉,有钱人叫员外。这既反映了当时卖官鬻爵的混乱,又反映了人民对那些封建官职的藐视,几乎社会上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用一个相应的官职名称来称呼。医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谁都离不开,因此人们就用官职中品级极高的大夫、郎中来称呼他们。但是,医生称大夫真正的起始则在我国宋代。大夫在古代也是一种官职,自周至唐都有。到了宋代,医官也开始设置大夫官阶。医官中最高级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再次是医效等。后人因为大夫是医官中最高的职位,所以把大夫作为医生的尊称。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大腕】大腕是近几年才流行的,原来词书中设有,新出版发行的《当代汉语新词词典》解释为:大腕又称大牌,指名气大,实力强的明星巨匠。大腕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腕,据词典解释即臂下端与手掌根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说白了就是手腕。显然,此腕非大腕之腕。 大腕应来自大万或大蔓,因为音谐意同。 大万或大蔓本来是江湖艺人们的专用语言,或者说是江湖隐语。按照旧时走江湖的规矩,蔓和万是对姓的代称。比如,通报姓名来历为报万(蔓)儿,称成名或显扬名声为扬名立万(蔓)。蔓是本字。 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长茎,具有延伸、攀附之意,蔓有粗细长短之分。粗长强壮的自然是大蔓儿。而社会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强弱之别,所以将。蔓移用过来,强大有名望者就称大蔓儿了。但是,传到后来大万(蔓)作为名人代称,常常使人摸不着头脑,于是又把代表人的力量输出的腕借来,因蔓腕谐音,牵强附会地演变成大腕。这样传来传去就成了如今的腕儿或大腕儿了。如当今社会的大腕很多,什么影视大腕儿、足球大腕儿、房地产大腕儿、汽车大腕儿等等。

【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称为大丈夫的不多,因为它的标准实在太高。大丈夫一词源出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资格称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景春讨论大丈夫的对话。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认为,说到大丈夫,只有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才可当之无愧。张仪和公孙衍两人,一连横,一合纵,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这两个人,称之为大丈夫。对景春的说法,孟子立场鲜明地坚决予以驳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不配称为大丈夫,他们展现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灵,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数典忘祖的势利小人。孟子认为只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孟子虽然鄙视张仪、公孙衍,但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却到处碰壁,不被诸侯采纳,不被看重,而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却能左右诸侯,发挥着决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丈夫一词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为大丈夫演化。

“古代经典俗语”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古代诗词经典绝句,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26430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看透人的句子
下一篇 : 很美的哲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