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关于正邪的佛教名言,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1.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2. 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4. 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5. 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6.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7. 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8.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9.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10. 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11.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12. 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3. 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14.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5. 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16.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17. 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18. 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9.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0. 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21.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22. 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23.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24. 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25. 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26. 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27. 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28. 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有德自然香。

29. 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30.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31. 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2. 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33. 沉默是毁谤最好的答复。

34. 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5.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36. 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37. 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38. 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39. 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40.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J458.com更多名言名句扩展阅读

关于佛教的名言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2、多欲为苦,生死的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1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2、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3、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4、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5、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6、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7、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8、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34、下下人有上上智。

3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6、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37、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38、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39、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40、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41、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42、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4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44、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45、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46、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47、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8、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9、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5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51、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52、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53、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5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55、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56、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57、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8、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59、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60、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6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62、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63、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64、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65、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66、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67、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68、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69、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70、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71、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72、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73、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74、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75、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7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关于佛教的名言集锦


1、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八大人觉经》

2、多欲为苦,生死的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八大人觉经》

3、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八大人觉经》

4、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佛说十善业道经》

5、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佛说十善业道经》

6、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议,自性如幻。——《佛说十善业道经》

7、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佛说十善业道经》

8、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佛说十善业道经》

9、戒庄严故,能生一切佛法义利,满足大愿。——《佛说十善业道经》

10、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悯诸众生,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於顺违境,无爱恚心。——《佛说十善业道经》

11、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胜妙功德。——《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2、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3、于诸佛法,心无所碍,住去来今诸佛之道,随众生住,恒不舍离。如诸法相,悉能通达,断一切恶,具足众善。——《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

14、于身无所取。于修无所着。于法无所住。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空寂。无作业者。无受报者。此世不移动。彼世不改变。此中何法。名为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5、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无取着故。心无障碍故。所行无二故。方便自在故。受无相法故。观无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为清净梵行。——《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6、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17、闻已应起大慈悲心。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惟诸法。无有休息。行无上业。不求果报。了知境界。如幻如梦。如影如响。亦如变化。——《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8、于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现前。——《大方广佛华严经梵行品》

19、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20、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21、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22、佛法是不二之法。

23、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4、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25、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

2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27、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28、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29、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猎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30、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31、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2、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

33、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34、下下人有上上智。

3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6、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37、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38、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39、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

40、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

41、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42、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43、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

44、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

45、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着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

46、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

47、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

48、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

49、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

50、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着。

51、清净法身。汝之性也。圆满报身。汝之智也。千百亿化身。汝之行也。

52、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53、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54、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55、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56、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

57、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58、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

59、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闇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60、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61、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62、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63、我于过去无始劫中,由贪嗔痴,发身口意,作诸恶业,无量无边。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

64、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65、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槃正路。

66、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悉能解脱一切烦恼。

67、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68、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69、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华及第二月。

70、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71、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72、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73、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当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74、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75、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槃,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76、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关于正邪的佛教名言》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关于坚持的正能量名言警句专题。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27574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读书知识的名言名句
下一篇 : 马云经典创业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