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一:

每到过年和过节,莫名的,我都会有一些沉默。

以前,特别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份特别的祝福。如今,已物是人非。

昨夜又梦见妈妈了,熟悉的小屋,熟悉的场景,只是睁开眼睛,一切又都没有了。

清明了,总会让人想起故去的亲人,不知道妈妈在那边过得好不好。

心理学说,失去亲人的痛苦,会持续两年,山形曲线就会慢慢下降。

如今,6年过去了,妈妈依然会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只是,不在痛彻心肺的想妈妈为什么会那么早离我而去。而是把妈妈放在我的心里,她时刻都在我的身边。只是,心里依然有酸楚。

妈妈在的时候,我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偶尔还要闹个小情绪,来发泄自己的郁闷。那时候,接电话是妈妈帮我拿听筒,洗脸穿衣裳妈妈帮我做。我躺下自己起不来,每天妈妈要把我扶起来才能坐着。

一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靠母亲照顾的人,突然间,这个可以依靠的大树没有了,那种绝望,那种痛苦,至今我不敢回味。

妈妈走后的时间里,从天堂到地狱,我品尝到了极致。从对抗到投降我开始变乖。

我磨去了所有的棱角,只因为我要活下去。

没有妈妈的天空下,我必须迅速而且猝不及防的长大,必须要面对那些无法做到,而又必须要完成的困难。

这不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而是在扪心自问,你想活下去吗?如果想,没有不能,不会,不可以。你觉得残忍吗?想不开吗?对不起,那去哭吧,哭完了接着干。没有我不能这一说,要么放弃生命,跟妈妈一起走,要么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就像是一只从来都没有经历过风雨的,在温室里长大的一只羊,突然间,他的温室没有了,它被剥了皮扔进大自然。

它要面对大自然,它只有两种选择。一,迅速的被冻死,二努力的一夜之间长出一身绒毛。

我老师说,我很惊讶,你是怎么想出来做工具,去代替自己的手呢?我苦笑,你只看到了我那么多工具的形成,但是永远无法想象创造这个工具的过程有多残忍。那是多少眼泪换来的经验,每一个工具后面都有故事。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工具,那是逼出来的。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我才能活下去。

所以,我才有了那么多的工具,所以我把自己用的东西都放在自己随手能够到的地方,所以我有了电热杯煮方便面,煮粥,连眼泪再面一起吞下肚。以前曾经想过,如果妈妈不在了,一定是无法形容的地狱生活。但是当它真正到来的时候,还是觉得无法想象。

我经常在接倾诉热线的时候说,别说自己不能,不行,不可以,就看是不是被逼到那个份儿上。

如今回想起那段日子,我依然要感谢所有的人。如果我还是被爱包围,也许我还是沉浸在自我麻醉里,依然永远也长不大。

6年里,我已经由一颗长在温室里的花,蜕变成野地里生长的草。这是一个羽化成蝶的过程,只是过程很痛,很痛。

今生最幸福的时光不是噩梦般的童年,不是抑郁期的青春,而是瘫痪那8年里,和妈妈的相依相偎。

又是一年清明时,想起有妈妈的日子,真好。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二: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在古人的诗句中,清明节不仅是祭祀先人的日子,也是踏青游玩的节日。说到清明,现在最主要的习俗就是扫墓。但是追溯历史,扫墓并不是清明节的习俗,而是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习俗。现在清明节专指清明节这一天,但历史上清明节是由清明节气、寒食节日、上巳节日这两个节日、一个节气合并而成的重大节日。寒食节又被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什么叫百五节呢?它指的是在夏历(即阴历)冬至之后105天那一天,清明节前一两天,要求禁烟火、只吃冷食,后代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如果说对于已逝者,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痛只能用祭扫等方式表达;那么,对于年迈的父母来说,子女的陪伴、关爱,则是最好的孝心表达。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缅怀英烈、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清明到,儿尽孝。最重要、最传统的风俗就是到祖先亲人的墓地坟前,供上祭品,焚化纸钱,培土修墓,祭奠扫拜清明节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的大数。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为何会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因寒食与清明相接,后来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也有将清明节称为扫墓节、拜山节、挂纸节的。各地过清明的习俗很多,有祭祖扫墓、踏青、挂柳等,其中祭祖扫墓是一项最为重要的活动。在清明当天,人们无论富有还是贫寒,居家还是远行,都要围绕扫墓举行一系列活动,以表对先人的怀念。同时,各地扫墓所用祭品也有不同,但多以酒肉类、有色糯米饭等为主食类;香烛、鞭炮、纸钱等则为祭祀用辅助用品。在我们这儿,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20xx年4月5日,我们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每年的这一天,很多人都要上坟扫墓,追思先人,一脸悲容。但民俗专家表示,清明节不仅是悲伤之日,也是欢乐之日,人们在踏青、郊游、放风筝、插柳、斗鸡等趣味民俗活动中,放飞欢乐,怡情养志。以前有人把上香进错了庙门,上坟找错了坟头这句话当笑话讲,几乎没有人会犯这种错误。但在今天,这句话却不仅仅只是笑话。那些不经常去给祖先上坟的人,偶尔去一次还真是找不到地方。而在有些地方,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和行孝的具体表现。北方的一些地区,对上坟祭祖这个民俗传统很重视。他们上坟祭祖的频率非常高,几乎是每个节日前后都要去上坟,诸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腊八节、小年等。另外一年中则还有两个是专门上坟祭祖的日子:七月十五,十月初一。

而清明节的上坟祭祖,更有其特殊之处。相传,平时的节日上坟,一般都是家中的男性家长去的;而过年之后的上坟祭祖,则是要由男性家长带上家中所有的男性,不论老幼。但清明节的上坟,却与这些更有不同,这一次几乎是倾家而出。特别是那些有新过门媳妇,新生孩子的人家,是一定要在这年的清明节,带上新人一起去上坟的。首先表明认祖归宗,其次也是告慰先人:家里又添新人了!有新人上坟的话,鞭炮放的格外多,也分外的响亮,之后在袅袅香烟中,这些新人在坟前磕头行礼,小孩子则让大人抱着一起行礼,口中还要念着父亲(祖父),儿媳(孙媳)给您行礼啦!(这个称呼随着先人的辈分而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去上坟祭祖的新媳妇或者新生儿的身上,要有喜庆的服饰,最少要穿戴一件红衣服,一为报喜,让先人们看到家里添人进口;二为辟邪,不让周遭的孤魂野鬼所侵。而就是这些喜庆的色彩,让清明节的上坟祭祖平添了几分不同的意味,更多了生命延续的特征。之所以清明节的上坟祭祖和平时不一样的隆重,源于春天万物复苏的特性。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草木秋冬枯萎,春天又发芽;人死虽不能复生,但看着后代儿孙繁衍生息,先人们也可以含笑九泉了。上坟祭祖仪式之后,还要为坟头添土修整,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雨季,也向世人昭示,这家后继有人。

虽然清明是一个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但其民俗文化内涵并非只此一项。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置身其中,赏心悦目。作为清明节的一项重要习俗,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踏青、郊游,亲近自然,此俗在唐朝时就开始盛行。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称探春、寻春等。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古诗中说:踏青结伴过南塘,二月春风夹路香。蜂蝶紧随衣袖舞,田野十里菜花黄。描述的就是清明节亲近自然、踏青春游的民俗风情。人们在踏青、郊游时,或采摘、或嬉戏,其乐无穷。

除了踏青、郊游,清明节还有放风筝、打马球、拔河、斗鸡、蹴鞠等十多种趣味民俗活动。蹴鞠就是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荡秋千在南北朝时就已盛行。据《荆楚岁时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唐代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竟出垂杨里的句子,也说明清明节民间体育活动深入人心。

古代清明民俗的多样化,从传世名画中也可见一斑。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清初张岱的《扬州清明图》等绘画作品,都将繁华之地的清明活动描绘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民俗专家表示,有些清明的传统习俗现在看来已过时了,但如果我们不曾知道这些习俗,就不妨去重温一下传统。重温不是模仿古人的形式,而是用心去体验传统的精神和情感。这传统就是对美好生活不懈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

逝者已去,孝心永在,清明节又要到了,你会用什么方式表达你的孝心呢?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三:

清明即到,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即使无雨,

心也潮湿。

没有去追溯过这个节日的来因,我想古人也是为了对逝去生命的一种祭念吧。

节日一词,总让联想到欢乐、缤纷、热闹。

然而,清明时节,却令人源回忆而悲凄。(出自 )

想知道,为何不叫清明祭,而叫清明节?古人对这,是否有着某种喻意?

是否告诉我们,对所有已逝去的生命,不管是亲情友情或者任何关系,我们都不要忘记曾经?不要忘记曾经的美好,曾经的警示,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耻辱,曾经的爱与曾经的恨?

这个灰色的节日要到之前,不禁令我于繁忙的工作中,由时间夹缝里,偷一小块时间黯然神伤。

于是回忆。

每一次接触葬礼,是母亲告诉我的。那是我三岁多的时候,当所有的亲人跪哭在逝去的太奶奶的面前时,我因看到母亲哭也跟着大哭,据母亲说,我的声音是全场最洪亮的。哭累后,我指着祭坛上的包子闹着要吃。年幼无知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失去后的悲伤,所有的一切,只是出于生命本能的反应。然,母亲说,我的哭声,引起了亲人们更大的悲怆。原来,不管哭声源于什么,哭,本身就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最近一次参加的葬礼,是在去年9月。姑母弥留之际到入土为安的整个过程,我都一直在。过后,对生命的感悟与感叹,是更加的深刻。

生命过程的精彩与否,最终的归宿,都只能是一个结果!

我们赤裸裸的来到人世,拼搏几十年,失意也好,辉煌也罢,在最后那刻,除了身上那套寿衣与那身裹布以外,什么都无法带走!包括对人世一生的记忆。

突然间明白,事情有都与生命一样,过程才是最重要,而结果,即是终结。

不由的,更加感叹于曾盲目为了追求结果,而放弃了许多过程中的风景,错过了许多美丽。

我,是多么肤浅啊!

一直不能确定是否有灵魂之说。

我是但愿有的。

因我害怕,人一旦逝去,从此对任何事物的无感知!

希望有吧!

那么此刻,让我谨借清明即到之时,再对所有我逝去的亲友说声:我想念你们、爱你们!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四:

清明祭祖扫墓、洗头插花、踏青赏春,各地皆然。而地处浙北的桐乡,更有着许多与养蚕相关的习俗。

在桐乡,清明前一日被称为清明夜,裹粽子,备酒菜,在家祭祀祖先,俗称请阿太。四郊乡间有以牲醴斋神者,名清明利市,并用石灰在门前场地上画弓矢,以驱蚕祟。还有一些人家祭请棚头五圣,在第三进(即羊棚头),用一只竹筛?代表案桌,摆上酒盅筷子、一碗清蒸鱼、一个煮熟的鸡蛋(代表全鸡)、一块肋条肉、用米粉做成猪头样的团子(代表全猪),以及清明圆子。最特别的是用一根稻草打成一个人形结(俗称柴咕咕),用六只柴咕咕代表六畜。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在羊棚柱上缚一张五圣纸马,这是一种木刻印刷的神像,一般用红、绿、黑三套色,上面写有六畜五圣的字样。点上蜡烛后,主人对着羊棚礼拜一番,再以敲打铜广勺(铜制水瓢)来驱赶害六畜的瘟神,祈祷棚头五圣保佑家中六畜兴旺。祭毕,将六只柴咕咕焚毁。

清明之夜,农户家桌上的菜有发芽蚕豆、糯米嵌藕、长粉丝、马兰头、炒螺蛳、剥壳熟鸡蛋,以及形如蚕茧的清明圆子等等。这些菜肴均与养蚕有关:发芽蚕豆象征蚕业有发头;藕的丝很长,将来养蚕采下的蚕茧丝头就长;长粉丝也是祝愿蚕宝宝吐丝白又长;马兰头能健脑明目,蚕娘吃后眼明心细看得好蚕;吃螺蛳的好处则最多。严辰《光绪桐乡县志》载:清明前一日插柳、祭墓是夜育蚕家也食螺蛳,名挑青,盖病蚕谓之青娘,故云。将螺蛳(不剪去螺蛳尾端)以针挑取螺肉,称为挑青。一说可以明目;一说为?蚕病,因病蚕谓之青娘,故深恶而绝之。食后将螺蛳壳撒在屋面上,谓可除瓦刺,俗称赶白虎。剥壳鸡蛋寓意蚕茧大如蛋;吃了如蚕茧的清明圆子,采得茧子多又大,圆圆满满获丰收。

清明之夜,地处塘南的农家还有听声卜蚕(亦称听叶仙师)的习俗,人们吃过清明夜饭之后,在铁锅中放满水,取来汤罐盖浮于锅中,再取下灶山上的灶神马幛,置于汤罐盖之上,接着由当家人用手拨一下汤罐盖,任其在水上转动,待其停止后,派人顺着灶神马幛之头所指方向走出门去,直到听到声音才回家。然后根据所听到的声音,预卜今年的蚕事好歹。如听到狗叫声:汪汪(旺旺),即预示今年蚕事兴旺;若听到羊叫声:咩咩(没没),即预示今年蚕事不佳。而塘北一带的乡间则有呼蚕猫之俗,此晚每家每户用竹筷在家门口敲打碗盏。一边敲一边喊叫着猫――咪咪,咪――猫猫。传说清明夜呼蚕猫,老鼠就不会来偷吃蚕了。

多少年来,世代以蚕为业、以茧为生,与蚕茧结下不解之缘的蚕农们,把清明与养蚕联系起来,尽管有不少迷信色彩,却反映了一种美好虔诚的愿望,也给桐乡清明节增添不少乐趣。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年清明时。

上学时,读到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雨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心里总有一种隐隐的伤怀,好像每年的清明或多或少总是要下点小雨的,弄得去扫墓祭奠的人更加伤心难过。但今年比以往不同,不仅春风微拂,阳光也和煦明媚,难道是首次被正式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原因?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又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如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这样说来,古时清明原本是一个欢乐之节,可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前两天从报纸上看到一篇评论《清明节岂能一个烧字》,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于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20xx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有学者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因为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我想祭奠也罢,游玩也好,省亲也行,时代的发展总是会伴随着一些怀疑和不解的声音,传统的文化习俗要传承,新生事物更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六:

每年清明节的前些天,我心里总像有事似的,茶饭不香,睡觉不实,做事丢三落四,一算日子,哦!又到了祭奠我亲人的时候了。

我的三位至亲挚爱的人,你们在另一个世界还好吗?

外祖父生于1904年1月16日(农历),1993年3月6日去世,享年90岁。

外祖母生于1899年5月4日(农历),1988年5月25日去世,享年90岁。

父亲生于1920年,1968年5月18日去世,享年48岁。

三位亲人已离开我们多年,但每每想起他们,我还是无尽的怀念。每年清明节时,我们兄妹四人,都驱车前往他们的墓前,清扫陵墓,敬香、烧纸、再献上一束黄菊,深深鞠一躬,默默哀悼,以表达我们对逝者的思念之情。

早在1982年清明节,近80高龄的外祖父健在时,就曾为悼念我去世的父亲做诗一首:(姓名处稍有改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

南山路上扫墓人。

可怜我婿遭惨死,

几捧黄土埋忠魂。

趔趄不前去扫墓,

路远道滑心沉沉。

去不见人只捧土,

万分伤感沁我心。

今天看来,这首诗也表达了我们兄妹的心境。外祖父这首诗的手稿,我至今保存完好,它将成为我们每年清明祭拜亲人的墓志铭。

外祖父、外祖母、父亲,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七:

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节祭扫在我国有着很久远的历史。从记事起就听老人说:清明前十天、后十天是为已故的亲人祭扫上坟的日子。从08年起,清明节在我国已经规定为法定节假日,这便令这个悠久的民俗节日,堂而皇之地成为现代社会人们合法的祭扫的节假日。这对于咱普通百姓,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扫墓和踏青的好日子!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首以《清明》为题的诗词,抒发了诗人在小雨纷飞的清明,看到路上的行人在前去凭吊逝去亲人,伤心欲绝,悲思愁绪。诗人融景伤怀至极,孤独地在雨中赶路。春寒料峭,小雨打湿了衣衫。诗人想到借酒消愁,向路人打听酒家。顺着牧童所指的方向,看到了远处杏花似锦,春意闹枝,村头酒旗飘飘

每每要到清明时节,我的心情总是非常沉重的。那是因为每到这个日子,就更加思念已故的父母亲。沿袭了中国的民风民俗,每到这个日子,就会与亲友到已故亲人的墓地供奉鲜花果品追思;或在这个日子的晚上为已故亲人烧纸祭奠。我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让已故的亲人安息放心,也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自父亲去世35年,母亲去世3周年来,我是年年如此,从未忘记或者未间断过。

今天,吟诵着杜牧的诗句,我脑海便浮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一方面沉浸于诗人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无限忧伤之情;一方面又陶醉于诗人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无限浪漫之趣。此刻,我又想起了近年来社会上提倡清明节文明祭扫、海撒、树葬等新风俗。最近,我又听说咱北京要推进零百千万工程殡葬惠民工程。即:实行零消费骨灰撒海、百元骨灰盒、千元殡仪服务和万元骨灰安置。这又是一项移风易俗的新风尚,我想新风俗会日益成为人们的新时尚,并会日益成为人们祭奠亲人的最好方式。

清明节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好时节,此时,我们不妨在无限缅怀亲人的同时,抖擞抖擞精神,舒活舒活腰脚,携亲朋好友去郊区踏踏青,一起来感受大自然无限的生机,来尽享大自然绿色氧吧的无私馈赠。让我们心情随温柔的春风放飞;让我们心境随绚丽的春花绽放;让我们以低碳生活为新的理念;让我们以从我做起的愿望出发,让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的实际行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八:

时间真的过得很快,又是一年清明时,这是我最不想过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总会深深地想起我的外婆,这位曾经把我带大的、我最亲的人,与我早已是生死两茫茫了。

每年清明节期间,不知为什么好象都是阴沉沉的天气,然后就飘起了细细的小雨,今年也不例外,也许是老天爷也在哀悼什么亲人吧。

也曾经写下过一些文字,来纪念我的外婆,可是无论怎么写,怎么修改,都觉得言语苍白,不能表达出她的精彩,不能说出我的爱。

又是一年的清明了。外婆,这一年你过得好吗?您知道吗,大一那年的暑假,我是多么后悔。那时的我,为所谓的体验生活,非要留在太原跟同学一起打工,妈妈打电话都叫不回。当我后来兴高采烈到家里时,看到妈妈哭红的双眼,我还笑她说是不是想我都想哭了,然而我始终不肯相信,外婆你会不等我,就走了。你忘了,两天前你嘱咐妈妈,我回来后,在后屋的吊篮里还悄悄给我藏着的蛋糕?你忘了,在电话里,你还说要等我回来给你讲大学里的趣事?天堂里,你可能感受到我深深地思念?多年以来,原以为,可以走出你离去的阴影;原以为,可以忘却心中那一直无法忘却的内疚;原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你的思念会变得淡些(不是说时间是个温柔的杀手,会改变和冲淡一切吗?),但恰好相反,我对你的思念却越来越强烈。每到清明时节,却一年一年地加深!我坚信同时也盼望着能在某一个轮回里再度与你重逢,然后你还是我很亲很亲的外婆,我依然可以在你温暖的怀抱,吃着你悄悄给藏给我的蛋糕撒娇。

我床头的相册里,还带着你的照片,那是我偷偷从妈妈那里拿走的一张您小小的、一寸的黑白照。你慈祥的微笑,总让我在挫折中增添了无数的勇气;你慈爱的目光,总让我在人情冷暖的世间,平添了许多的阳光。我明白:我们虽然分开了,你的爱还时时存在我的记忆里。这么多年来,我每想到你,鼻子会酸,眼泪总是忍不住流下来。每到清明时分,我总是在遥远的地方,默默地想念着你,祭奠你!

老家的山坡上,坟前,应该也是鲜艳的一片。纵然是纸花,也算是给冷冰冰的土坟增添了一点生气。不相信前生后世,转世轮回,我们还是不能免俗地带了香纸供品,你会看到吗?能收到吗?那么多的人都在这一天里给亲人们烧纸,都说是送钱给那个世界的人,我们怕你会在那边等,等我们来看你火在燃,吞噬着那些黄色的纸,花色的幂币,还有金色银色的锡箔纸折叠的元宝化成的灰,有几朵飘起来,在四月的阴霾里缓缓地飘,像无力的蝴蝶在飞

摇曳的纸花,飞舞的烟尘,纸化的碳末。在坟前,我做着一个明知不能实现却仍要去做的梦。也许只有在梦中,才能回到你的怀抱,才能在一起欢笑。

十年生死两茫茫,难相忘,泪流长

在这一刻,让我深深地想念你!用我所有的情感!

尽管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可每当熟悉的人离世而去时,我还是感到人生的无常,心情多少有些晦涩。为了寻找安慰,我有时会在落日的夕阳下,遥望渐渐褪尽的云霞,默默感受暮色的辉煌。也许,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人生的体验,生与死不过是人生的一种轮回。离去的人还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于二十四节气里,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坟,其实就是一掊黄土,也许只是一个象征,就是离去的人给留下的人一个伤心的去处,一个能够相会却相隔千里的去处。坟里是前世,坟外是今生,而我们就是他们延续着的生命。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终将会以无形归于彼岸,舍凡尘而去。这之后,还会有谁在李清照的词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找寻这清明的一蓑烟雨?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年思亲时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九: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季雨纷飞

纷飞的雨,袅袅升腾的烟,黄色的纸,黄色的火苗,潜入泛黄的记忆,那年那月那时,儿时的快乐记忆,爸爸妈妈、我们的家,那些温暖的画面,温馨的记忆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岁月的风霜浸染发丝,光阴跃动的音符在额头印上淡淡五线谱,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是父母最大的欣慰、幸福;看着父母一天天衰老,被病痛折磨着,却无能为力,是我今生最苦痛的记忆!

曾经梦想着,一觉醒来,妈妈的病好了,哪儿也不痛了,自己下地走路了,可以像以前一样照顾我、关怀我、宠着我,像小时候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撒娇多么想这是一切都是梦,妈妈依然健康的活着,让女儿来照顾您,给您做可口的饭菜,买好看的衣服;那时妈妈看到喜欢的布料,总是不舍得买给自己,碰到非常喜欢的花布,买回来给我做衣服穿,自己从不舍得,却把女儿打扮得像只花蝴蝶一样美丽,左邻右舍赞不绝口,小伙伴们都眼气得要命,我总有一种优越感,骄傲的像个公主。

那是计划经济年代,买什么都得凭票,买吃的要粮票,买穿的要布票、棉花票,买油用油票,买煤拿煤票,什么缝纫机票,自行车票小时侯各种票都是按人口发的,自行车票要有人才能弄到,不是寻常百姓能分到的,拥有一辆自行车是很神奇的是,相当于现在普通百姓开广本、奥迪之类的车,物资匮乏,即使有钱也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街上清一色黑、灰、蓝,单调的不能再单调了。

爸爸在学校教书,是学校唯一的一名公办教师(其他二十多名都是民办的,挣工分,)每月可以领到现钱。那时我在同龄的孩子当中很有优越感,经常有糖果、饼干可以吃(在当时可以算得上奢侈品,别的孩子是难得一见的)每个季节都有漂亮的新衣服,一直是小伙伴们羡慕、崇拜的偶像。

记得东院邻居家有10个孩子,老大与爸爸年纪相仿,最小的孩子是女孩,与我同年,同在一个班级,一直到小学毕业,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她家的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三再接老二的,一个接一个,到最后已经不成样子了。西院邻居姓洪,家里6个孩子,爸爸是生产队的队长,生活还不错(入冬以后会偷偷卖粮,天还没亮院子前面停着一辆解放牌大汽车,车上落得高高的麻袋,里面装的都是粮食)卖给城里来的倒粮的贩子。

他家大女儿洪姑娘与我同班,还有东院的幺老丫,我们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形影不离,红姑娘家虽然日子不错,却没有漂亮衣服穿,她爸妈喜欢美食,家里每天都有肉吃,无论大人小孩全是虎背熊腰的,红姑娘她爸绰号洪大肚子,一直也不知道真名,从来没人叫过。

那时候,如果学校有什么活动,她俩都要向我借衣服,一直以来我就像个骄傲的公主,在赞扬和夸奖声中成长。妈妈的手很巧,买了花布给我缝制布拉吉,我穿着与众不同的绣花鞋,就连书包也是妈妈缝制的,四周有抽成褶皱的菲菲边儿,很好看!别的同学书包除了黑色就是蓝色。我是全校唯一一个穿裙子的女孩儿,在校园里蹦蹦跳跳的仿佛一只花蝴蝶,白白的皮肤,圆圆的脸蛋,梳着黑黑的齐眉流海儿,后面齐齐短发,那时候叫【灶坑门儿】,眼睛黑黑亮亮的,很可爱,特招人喜欢。

口袋里揣一块淡粉色的花手绢,偶尔会拿出来擦擦手,(用现在的话很会装的感觉)仿佛一个小大人似地。记得三年级参加全区数学竞赛,穿里一条绿色的确良裤子,粉色麻线上衣(真丝的,妈妈陪爸爸去哈尔滨看病时买回来的,花了爸爸一个月的工资)从考场出来,老师远远的向我招手,叫我的名字,在那个几乎黑白的年代,彩色的我太炫目啦!

从小饮食清淡,几乎素食,但一定要穿漂亮衣服,就像奶奶说的一样,小臭丫蛋子挑三拣四的,都是你妈给惯的。奶奶的话一点不错,爸妈却是宠我,视我为掌上明珠,只要能力范围之内一定会满足我。1985年夏天,妈妈去省卫生厅找关于爸爸公费医疗的事情,我非要跟去,妈妈带我去了,在商店看中一件红色连衣裙,柔姿纱的,价格:17。8元,那时候感觉真的挺贵的,见我喜欢,妈妈还是买给了我,这条裙子至今珍藏着,看到她,我就想起了妈妈、当时的情景、还有那个商店(松花江商场)当然我已经不记得那个地方了,或许随着城市的变迁这个商店早已不存在了,但这份记忆如影随形伴随着我,那份温暖的感觉永远、永远

又是一年清明时作文十:

我对于清明的记忆,很深很深。

儿时,我总盼望清明节的到来。因为,按当地的乡俗,这一天,要在祖坟上摆供品煮好的鸡蛋。我也可以借此获家庭诺贝尔奖两颗煮鸡蛋。而且,放学后,我不会再有打猪草的任务,约几个小伙伴到村西的小树林里疯跑,看着坟茔边燃起的纸火、摆在地上的祭品,听着上坟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我只是浅层次地懂得,这个节日对失去亲人的人来讲,是个伤心的日子。可是,伤心离我毕竟太过遥远,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只停留在文字里,而那充斥我眼睛的绿意和那令人垂涎的煮鸡蛋,却让我在盼望清明的情愫里长成大孩子

成年后,经过了求学、工作、结婚的人生阶段,尤其是生子为母后,为了儿子的成长快乐我挖空心思,我用心为儿子煮好的鸡蛋,被他倔强地拒绝吃下,好说歹说塞不到嘴里的时刻,想起自己小时候,仅可在清明节能吃到那两颗宝贵的煮鸡蛋,想起那剥去皮后颤颤的、软软的蛋清,即便是一年仅吃一次也足够,即便是这样,那也是母亲给我的最奢侈的待遇,别的兄妹是绝不可以享受到的,因为,穷!

拿儿子与我的童年比,我会生起一种感激,我感激母亲对我的特别厚爱,我感激生活给了我一份厚重,我感激我和儿子能有如此优越的生活!

中年,清明节的逼近,我却格外伤怀了!两年前,没有任何预兆地,我失去了亲人,当我眼睁睁地看着挚亲的哥哥被众人埋入村西的小树林时,感觉很无助很绝望,原来,一掊黄土足可以交待和总结人这一生!

又是一年清明时,人依旧,心却难如昨。

我不知道,能否在哥哥的坟前听他诉说生前未了的牵挂和不舍?哥哥也不知道,我有多少次想他,想他和我在一起的每一个细节

我祈求苍天能下雨,因为我固执地认为,雨是生者对死者的绵绵思念、扯不断的牵挂和无尽的爱恋,雨能将生者对死者的万种情结浸入坟墓并告知亡灵在世的亲人生生想他!

其实,人活一世,总是要经历生死别离的痛的,只是时间上的迟与早。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余光中这样的句子,道出了天下游子对已故亲人的思念,掺杂了太多中年人无尽的沧桑和哀怨,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读懂和体味,并且将这种守候化成精神的诉求!

有人说,死亡未尝不是另一种生命的辉煌,天堂里没有痛苦,活着却有无尽的酸辛。我曾经欣赏这低调的观点,但生与死注定是一种无奈,幸与不幸永远是一种感受

今年的清明,我告诉天堂里的哥哥,就算我不懂活着的艺术,我也不再为活着添加压力和酸楚好好做人,让生命的延续抒写真实的感动、演绎平凡的真诚!清明过后,我会将笑挂印在嘴角,让笑依然贯串于我的生活。

佛家的六渡轮回说,我宁愿相信是真的,因为,我期待,在这六渡的某一个轮回里,我肯定能找到我的亲人!

那时,我们约好,仍做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