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范文类型,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有哪些范文值得参考呢?小编特别编辑了“旅游考察报告汇总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考察报告 篇1

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郏”字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774年以前的西周时期,而郏县的地方文化则经历了八千年的历史沉淀。这沉淀之中的厚重只有岁月才可以体验到。这里也哺育了许多的历史人物,真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更使人惊叹的是在着一小小城邑之内却形成了三苏文化、知青文化、儒道文化、饮食文化、龙风文化等结合的叹为观止的文化构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县的文化资源优势便凸现出来了,若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势必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而旅游业则更是一个地区的窗口和名片。开发成功的旅游业不仅会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更会推动大量间接资金的流入。在当前,县委县政府已经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作了很大努力,加大了保护与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知名度还不高,创造的经济效益还很有限。为了克服不足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开发之前要先进行论证,使规划更加合理科学,从整体下手。由于景点分散的布局(比如知青园与其相关景点较为分散)在开发过程当中要全面兼顾,使各个景点联系起来,就象穿起来的珍珠,颗颗都光芒四射,但又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二.各个景区要严格按照景区特色,定位好,选好发展方向。比如三苏主要是文化旅游;而知青园侧重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历史文化;青龙湖则是定位在广大人民休闲上来;文庙则要文物的历史价值,主要作好的是保护工作。这样以来,既有利于景区的发展,更有利与宣传,鲜明达到特色容易深入人心。

三.管理要跟的上。除了要保护好固有的文物外,景区内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停车场、饭店、小商店等一定要规范管理。不仅要使其建筑面积和建筑特色与景区内景点相协调,还要使其经营规范化。若不然,可能因为细节而影响景区和我县的形象,且与景区的文化底蕴形成巨大反差。

四.加大宣传力度,在内部规范的同时要展开多方位的宣传。可以尝试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宣传手段。制作精美的纪念品也是一个好的形式,既体现了景区的文化内涵,也可以扩大宣传面,增加了收入。

五.多组织参与性强,参与面广的活动,丰富景区内容(知青园组织的知青联谊会是一种好的形式)

六.培养引进人才,加强导游队伍的建设。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参与景区开发。

具体上说来,三苏坟等景区现有的不足之处如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三苏坟

1.园内的小吃店、停车场以及小卖铺,经营管理不太规范,与景区环境很不协调。需要加以治理。东坡湖上的游船似乎过于现代化。

2.应该在景区门口设置专门的售票处和停车场,不能在景区内乱放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毕竟我们接待的很多是外地游客,另外还要作好门票设计工作,使之更具有文化底蕴,更具有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越是在小处越是体现出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文化意识。不妨借鉴其他名胜的做法。

3.部分开放的房间里光线较暗,特别是一些具有很高价值的石刻都看不清楚,不妨在那里添加一些古色古香的灯,既方便了游客的参观,又烘托出了一种特定的历史氛围。

4.多制作一些有特色的纪念品,比如雕像、瓷制品、印有苏轼诗词的折扇等物品。

二.知青园

1.尽快改善交通条件,通往知青桥等的几条路不太平整,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

2.进一步改进宣传单的设计,避免出现错别字(原来的宣传单简介中的知青之家印成了知识之家),景点示意图过于简略,应在详细一些。

3.在适当的时候,开发体验知青生活游,使更多游客通过亲身体会感受到当年知青上山下乡的快乐与辛酸,奋斗与奔忙。

4.将知青桥、知青旧居、知青之家等相关景点连为一体,整体开发,增强游客的整体认识。也可增开一个知青照相馆,让游客穿上当年的服饰,在此留念。

5.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宣传、提倡当年知青们改天换地的斗志和勇气。

三.青龙湖

1.加快二期建设,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特别是服务业,一定要合理规划用地,保证湖区绿化用地建设。

2.可以在湖中设置游船供游人游玩,收费要合理。

3.对于钓鱼问题,要防止用网捕捞,保护湖区的长远发展。要建立专用的钓鱼场地,以避免事故发生。制定相关措施,将青龙湖建设成为一个免费的休闲圣地。

最后补充一点建议,在各个旅游景点的售票问题上,可以采用通票制与单票制相结合的方针,以避免某些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距离过远而被忽略。对于组队的团体,可以适当优惠,出售团体票。

总之,在我县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不太发达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势必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而且一定会有更多的人知道郏县,有更多的人来到郏县,深醉与烟花翠柳,悠悠古风中的。

当前,我县正在开展招商引资的活动,全县各级领导尽心尽力。也制定和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作为中部地区一个小县,面对东部发展与西部大开发的热潮,我们如何才能有更大作为,如何在资金优势不明显的条件下进可能快的作强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繁荣第三产业呢?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出路在于招商引资,而要更好的做好招商引资工作,我们认为主要做好下面几点:

1.根据我县资源特产优势,确定更有吸引力的项目,推荐出去。在三苏园的开发上我们作的较好。但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上有很大潜力,现阶段,农产品深加工的链条还没有形成,应该有很大的空间和市场。不妨在考察论证后,确定品牌,吸引外地客商。

2.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3.进一步完善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4.以文化为纽带,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在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里,我们看到了郏县的希望与未来。尽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有一些困难,但是,相信在每一个郏县人的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是能够有很大作为的。

毕竟我们对于家乡的经济发展不是十分的了解,仅仅是在这短短的暑期有所认识,所以所写的东西不免有些肤浅,甚至有些幼稚,但做为一个生在这里、长在这里的一员,我们让希望能用我们微薄之力,为家乡做一点点事情。不管走到那里,都祝福我们地方家乡会越来越繁荣,因为根在这里,所以我们的心也永远在这里。这里一切的荣辱背后都挂着我们的名字。

郏县大学生联合会

旅游考察报告 篇2

5月26日至29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赴××市学习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学习考察组重点对开发、运作结果较好的××*等景区进行了现场考察学习,听取了有关部门的经验介绍。学习考察组的同志普遍感到××市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值得××学习借鉴。

一、××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市地处××省东北部,面积2.28万平方公里,有660多万人口,是闽浙赣皖四省结合部。境内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十余处。近年来,××市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上思路明确、措施得力,发展效果非常明显。2004年××市接待国内旅游者450万人次,增幅达38.9%;国内旅游收入23.6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增长35.5%;旅游外汇收入452万美元,增长15.9%,旅游业发展的总量与增幅均大大超过我市。三清山去年仅门票收入就突破了3000万元,综合收入达到近2亿元。

在学习考察过程中,该市发展旅游业和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与经营管理的工作与成效,给考察组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启迪了思路。

1、政府主导力度大。××市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真抓实干,如成立××集中营景区管委会,理顺了信州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对××集中营的管理体制;整合弋阳、横峰两县红色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组成方志敏纪念馆和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管委会,由市人民政府直管。同时,在宣传促销上舍得加大投入,注重宣传推介。

2、规划策划起点高。该市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郭来喜教授领衔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如今,他们又把规划修编和策划的眼光转向浙江,舍得花重金请高手来帮助策划旅游项目。

3、品牌打造功夫深。××市已经拥有三清山、龟峰两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且都是4a景区;婺源县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和3a景区;投资1600万元建设的××集中营纪念馆,历史资料与声光电现代手段相结合,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打造方面也获得成功。

4、融资建设路子宽。弋阳县龟峰景区在体制转换过程中,及早动手,以门票资源作质押向银行贷款3000万元,较好地解决了景区建设启动资金问题。为更好地筹融资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龟峰、三清山景区都设立了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市场化运作的主体雏形。我们学习考察期间,××市正在举办外商招商洽谈活动,有50多位海外客商到××考察。

5、宣传推介思路活。××市加入了长三角旅游区和泛珠三角旅游区组织,积极组织参加其他全国性旅游推介活动,如成功加入以杭州为代表的旅游发达城市的“15+1”(即杭州、苏州等15个旅游发达城市+××)的旅游经济合作组织,以“15+1”为平台,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源市场,真正做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与旅游发达地区的成功对接。在拓展市场方面,他们采用政府搭台(由政府牵线搭桥,组织安排,召开推介会),行业唱戏(由旅游部门具体操作,组织景区和旅行社参与);领导带队(对重要市场加大力度,领导亲自带队),兵团作战(旅游局、景区、旅行社、宾招服务单位对应联系跟进,立体作战);步步为营(对客源市场循序渐进,一块一块逐步攻占推进),机动灵活(认真分析自身实力和市场实情,该进则进,该缓则缓,进退自如)的办法,大力加强对客源市场的外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今年花15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请您欣赏”播出广告宣传3个月。

二、××市发展旅游业的经验给我们的几点启示

××市旅游业近年快速发展,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培育旅游产业、加速旅游发展,需要有新理念、新的思路。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

1、要用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抓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仅靠几个部门和景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业内共为。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形成发展合力,取得发展实效。

2、要用浓厚的市场意识开拓客源市场。发展旅游业必须强化市场意识。××市注重旅游客源市场培养,从周边城市做起,提出并实现了与杭州等发达城市进行市场对接,在国内市场还处于拓展时期,便积极进军新加坡等境外市场的超前作为。我们要尽快找准××旅游宣传的切入点,强化推介,通过一系列的“外宣”、“外联”,开拓较为稳固的客源市场。

3、要用创新的运作机制谋求更快发展。创新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是景区加快开发建设的不竭动力。他们在景区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已经着手组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我们在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前提下,也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建

立起旅游景区负责的市场运作机制。

4、要用更高的品牌目标培育产业链条。品牌建设是旅游特色的标志。三清山面对同行业群雄并起的局面,提出了打造“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目标,精心开展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的精品意识。我们应在中心城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除参与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同时,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他旅游景区也要做好创建旅游品牌的工作,着力培育旅游产业链条。

三、加快××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市旅游业发展滞后的客观现实,认真分析目前落后的原因,并就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旅游业加速发展进行了思考,××旅游业发展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加快全市旅游业发展的举措

1、重点抓好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先行。旅游资源较为集中的县市区在年内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然后依据《旅游业发展规划》策划项目,筹集资金,加快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培育。市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全市旅游业发展进行宏观指导。

2、进一步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切实解决有人办事和有钱办事的问题。着力做好精品线路的编制和客源市场的开拓工作。充分调动各县市区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鼓励旅游从业单位积极推介××,突破地界,整合资源,做旺全市旅游人气。

3、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要切实加强旅游从业队伍建设,逐步实现规范管理。认真研究《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员管理条例》,密切与相关部门合作,整顿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快中心城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明确旅游发展目标。中心城区旅游以市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市区为游客聚集地(为游客中转进出服务,还应在食宿接待、旅游购物、娱乐观光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城区也应该有游览项目),以万载县为延伸地(竹山洞、湘鄂赣革命纪念馆),构成山、泉、城、洞、文旅游资源综合利用的旅游地。

2、把中心城区旅游作为一个大项目来做。抽调人员组成专门队伍,重点做好旅游产业培育工作,主要是策划总体形象进行宣传推介;策划项目向上争资、对外引资和市内筹资。

(三)加快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的举措

1、修编规划,统筹发展。以省里组织武功山申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契机,修编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重点整合明月山自然风光、温汤温泉和仰山禅宗文化,打造整体品牌,加快景区发展。

2、采用市场化运作,加大融资引资的力度。学习龟峰通过成立公司(管委会和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景区资源和门票质押的方式,一次就向银行贷款2100万元的做法。尽快研究成立“明月山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争取用门票质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精心策划项目,制定科学的利益分配政策,激活市外、省外甚至海外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我市的景点开发,做大做强景区,形成品牌效应。

3、打造品牌,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大景区设施建设,重点建好游客服务中心,不断提高景区品位管理水平;聘请有资质的单位开展iso9001景区质量认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工作。用高标准规范景区的建设和管理,力避走弯路,实现建一处成一处美一处,迅速走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4、加大联谊互动拓展市场的力度。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旅游社管理水平作为基础性工作,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拓境内外市场。明月山拟于今年7-9月向南昌、长沙、武汉、杭州、上海等城市,一个一个地召开旅游推介会,加大对客源市场旅行社联谊和对市场拓展的力度。

5、加大旅游市场整治的力度。着力整治旅游发展环境,严打车匪路霸,严查索拿卡要,凡是外地车辆和旅游车辆一律无障碍通行,交警对其只纠章,不罚款、不扣照、不扣车,协调成立市城管局明月山综合执法大队,加大对影响明月山旅游发展的不良行为的整治力度。

旅游考察报告 篇3

2006年6月下旬,绍兴市旅游考察团前往云南考察旅游业发展情况。所到之处的旅游业发展经验,特别是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行业管理,给我们许多启示。

一、富有特色的昆明旅游行业协会

昆明旅游业最值得一提的是旅游行业协会。1998年以来,昆明成立了8个专业独立法人协会:饭店业协会、旅行社协会、旅游车辆协会、旅游餐饮协会、导游协会、旅游购物协会、景区协会和营销协会,协会呈现4个特点。

1、社会化。每个协会一般下设秘书处,有专门组织机构,内部职位均由企业人士担任,如昆明旅游联合营销协会,由93家旅行社以平等自愿原则联合成立。协会以诚信为本,为营销昆明、宣传云南探索新路,积极开拓市场;联合采购旅游产品,降低经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加强与国内外旅行商的交流合作;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维护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2、专业化。昆明市导游协会拥有会员1700余名,能在政府有关会议上探讨行业发展问题,反映导游人员的想法和需求,并定期举办“对话”活动,邀请政府领导和导游代表参加,针对行业中普遍存在的和有争议的问题以及政府即将制定的有关管理办法交流意见。协会还为非旅行社专职导游人员代办申请《导游证》、《等级证》、IC卡等,为其建立个人档案,组建导游服务质量监督队,通过各类途径倡导行业自律。开办“导游会馆”,组建艺术团、篮球队、足球队等。

3、经常化。如昆明导游协会定期不定期的举办专业知识和技能讲座、经验交流会、节庆联谊、技能比赛等活动,举办导游人员供需见面会。调解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纠纷;为会员提供代办保险等各类服务,与律师事务所联合设立“法律咨询服务中心”,在省市旅游局、质监所的帮助下,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昆明市旅行社协会,对内制定行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对外积极维护全行业合法权益,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各种宣传促销活动,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企业创建沟通平台。

4、特色化。昆明有旅游车1500多辆,昆明旅游车辆协会有30多家旅游汽车公司。旅游汽车抗风险基金全部来自会员单位“贡献”的旅游车身,由昆明市交通旅游广告公司负责开发,车身广告租金全部用于旅游车的风险救济。协会每年抗风险基金达到1000万元左右,基金用于为旅游车辆购买足额的座位险、第三责任险,在事故发生后立即交付善后款、解决各方争执,及时保护旅游汽车公司、旅行社的利益;抗风险基金由市政府、市旅游局和旅游汽车协会三方负责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昆明旅游行业协会的最大作用是解决行业间的恶性削价竞争。昆明按照“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协会组织,行业自律,企业参与”的思路,于2003年由几个行业协会入股成立昆明旅游商务结算管理公司,担任“中心结算帐户”管理者的角色。通过集中支付、统一结算,饭店及时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钱,有效解决了旅游行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随后,昆明饭店行业自律监督中心应运而生,以行业自律的创新手段为饭店行业和饭店企业的健康有序竞争和诚信服务提供保障,对饭店企业遵守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进行服务和监督检查,发挥联系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一举打破了延续多年的“先接待、后付款”的习惯,要求所有来昆明旅游的团队必须按照“先付款、后接待”的办法,否则不允许昆明的旅行社接待。同时规定了宾馆的最低保护价,旅行社选定宾馆后将房款打入结算公司指定账户,由结算公司负责昆明地区宾馆与旅行社之间的收付款工作。结算公司利用互联网担任“中心结算账户”的管理者,即旅行社把团费打到指定账户,然后由导游领着客人到酒店、旅游景点、旅游汽车、旅游餐饮和旅游购物店刷卡消费,在这个交易平台上,集中支付,统一结算。

二、探索创新之路的大理旅游集团

2002年前,大理旅游业存在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低价恶性竞争、内耗严重等问题,处于“小、散、弱”状况,旅游发展资金匮乏,市场竞争力不强。2002年下半年,大理组建旅游集团,打破部门、行业、地域界限,以资源和品牌为纽带,通过联合、资产重组等方式,实现强强联合。通过推行大理旅游一卡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大理旅游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大理旅游集团是由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总公司和大理省级度假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共同出资,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组建的国有企业。集团通过租赁方式拥有三塔、蝴蝶泉、南诏风情岛、洱海公园、天龙八部影视城等苍洱风景区骨干景点和洱海游船的经营管理权。大理州人民政府授予旅游集团制定苍洱旅游线路、价格和推介的权利,洱海大型旅游船的独家经营权,统一对外宣传促销大理苍洱景区旅游品牌、线路的权利;成立结算中心,对苍洱之间的旅游消费实行统一结算的权利。组建旅游集团,对实现旅游资源的重组整合、规范旅游市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增强旅游业总体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实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理旅游集团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两方面:

1、改革管理体制,迈出旅游与文化部门整合之路。大理旅游集团由6个不同性质、不同管理体制的单位组建而成。为顺利实施重组,州市政府授权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按照“统一领导、统一线路、统一营销、统一价格、统一结算”和“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原则实施组建工作。通过整体改制,三塔公园等由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转制为企业,成为大理旅游集团的下属分公司,原职工中止事业身份,全部划归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集团组建后,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实现了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强强联合,创新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迈出了大理旅游集约化规范化发展、旅游部门与文化单位资源整合的新路子。

云南旅游业考察报告来自-,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旅游考察报告 篇4

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提出来,谨供参考。

一、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但是,台湾基本上属于旅客产出地区,出境旅客多于入境旅客,观光收益逆差较大。总体而言,台湾旅游业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入境游客接待量占全球出境游客人数的0.33%,观光收益约占全球观光收益的2.5%。目前,台湾正实施“二十一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各旅游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深耕旅游业”,以使台湾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令人耳目一新。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一直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旅游业的产业主导政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实际产业地位。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面,扭转以往“以工业经济为帅”,改以“观光产业为主,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列为“国家”发展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为此,当局制定了不少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开始实施“外籍旅客购物退税”制度,以塑造“购物之岛”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二)旅游资源开发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辅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旅游产业发展

台湾旅行社成长的分水岭是当局1979年开放民众出境观光,并于次年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旅行社的数量迅速发展,业务经营范围更加扩大。截至2003年,全台湾旅行社共计1923家,从业人员40740人。但台湾的旅行社存在家数多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台湾景气持续低迷,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裁员和减薪频繁,倒闭的也有不少,目前正是重整旅行社行业的时候。

台湾旅游饭店依规模与设备分为国际观光旅馆与一般观光旅馆。截至2003年底,台湾计有国际观光旅馆62家、客房18776间,一般观光旅馆25家、客房3120间。旅馆业平均住房率在60%左右,总营业收入每年约有300多亿元台币,从业人员19853人。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国际观光旅馆,出现了福华、长荣等连锁经营的本岛大型饭店集团。

台湾的旅游景点景区星罗棋布,全岛观光游憩区共计279处,较具代表性的有100处左右。这些景点景区的经营管理因行政体制隶属不同,分为“国家”风景区(12处)“国家”公园(6处)、“国家”森林游乐园(16处)、“国家”农场、自然保留区和保护区以及县、市级风景区等。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准。

(四)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入境旅游人数1989年突破200万人次,到2002年达到2726411人次,2003年受伊战、SARS疫情影响,入境旅游人数负增长24.5%,说明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与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尼等相比,到访台湾的国际旅客数明显偏少。例如与香港比较,台湾的面积与人口远多于香港,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毫不逊色,但赴台湾的游客仅相当于香港的20%。究其原因,与台湾只满足于民众岛内休闲的功能,长期忽视开发赴台的旅游市场有很大关系。

出境旅游方面,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境观光旅游,到2002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0.7万人次,23年间增长500倍。2000年以来,每年台湾民众出境率超过20%,平均每人出境次数0.4次左右、停留天数约10天。可见相较于成长缓慢的入境旅游,台湾的出境旅游成长却是猛烈的。如此大量的出境情况,造成了每年旅游外汇逆差约23亿美元。由于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的增长,台湾每年出境旅游人次有近五成前往港澳或经由港澳进入大陆。

台湾岛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依据台湾观光局2001年的《旅游状况调查》中估算,岛内游客人次为974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约台币2417亿元,民众出游率为86.1%,平均每人出游5.26次,平均停留天数1.7天,平均到访据点数1.5个,每人每次旅游花费台币2840元。除了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停留天数和到访据点数略有降低外,其他指标都是增长的,显示出岛内旅游市场有持续增长的相当潜力。

二、对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观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当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施重点扶持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从2003年开始,当局针对60万公务员实行“国民旅游卡”制度,当年即创造了近800亿元台币的岛内旅游消费额。

2、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旅游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制,另一方面通过法令法规的颁布,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宏观管理。

3、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近年来当局加大对观光巴土路线、环岛列车、旅游资讯服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当局还实行公私并进,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中长期贷款与投资由当局和公营机构执行,较短期投资则多鼓励私人投资,由旅游管理部门给予辅导。

二是科学规划和精心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科学规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局就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台考察旅游资源,编制了“台湾地区观光事业综合性开发计划”,将全台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开发与管理。最近又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

2、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

3、不断创新,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种类结构明显优于我省。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当局较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制定“国际观光宣传推广计划”,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据统计在讲华语的大中华圈内,台湾旅游业的e化率居首位。

四是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了行业内外部的合作。例如,岛内的航空公司、饭店与旅行社间密切配合,形成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关系。旅游业与其它行业、部门间的联合,则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由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就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台湾休闲农场每年接待岛内游客达1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4.4%。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最近,省委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把旅游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

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存在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2003年我省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赶上并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我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大手笔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突出,龙头企业寥寥无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瓶颈”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针对我省实际,要加快政府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旅游重点发展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解决目前存在的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新格局。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要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在旅游公共品建设方面要从财政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要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真正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二者间的关系。

(二)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

我省旅游业要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好旅游规划和开发两大环节。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旅游,着力解决我省规划滞后问题。旅游规划要全省“一盘棋”,各市、县(区)以及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各唱各的调,形成协调、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我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分散状态,缺乏大型化、综合性、高档次并在全国范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建议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具体讲,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要求,重新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中心”和“五区两带”有选择地扶持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真正大手笔的重点旅游项目,力求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品牌,带动我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

(三)充分重视福建旅游业的整体营销

开展区域旅游整体营销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省应集中力量宣传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提高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要创新市场促销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整体联动营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开展旅游促销,不断开拓客源市场,特别要加快旅游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议定期举办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使之成为宣传推介福建旅游业,对接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平台。

(四)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联合的战略

我省今后要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解决我省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和娱乐消费偏低的问题,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区域联合的战略,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圈。首先要在全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福建旅游业还要逐步联合珠三角、长三角旅游区,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

正如福建省领导所指出的,对台旅游是福建的突出优势,要把对台旅游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是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举措的呼应,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台湾当局未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两岸间也尚未实现直接通航,所以目前的闽台旅游主要以台胞的来闽旅游为主,呈现的是有限的单向旅游特征。但是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和两岸直航是大势所趋,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岛内调研时,体会到台湾旅游业者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着迫切期待,他们正在积极呼吁台湾当局早日开放大陆居民台湾游,同时也已开始与大陆同行频繁接触,进行先期布局。例如始于1998年、每年举办一届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活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因此,我省应对闽台旅游合作区尽早作出实质性的规划、布局和分步骤建设,努力促进闽台旅游业双向互动发展。

闽台旅游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实现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荣目的。

(一)战略协作

战略协作是闽台旅游合作区的高级形式,是更具长远和实质意义的协作关系。加强闽台旅游业的战略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一是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旅游双向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集散地。二是上承浙苏沪,下连粤港澳,携手海峡对岸,构筑两岸四地区域性旅游合作体,使之成为大中华旅游圈重要的组成板块。三是在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内,建立大陆与台港澳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投资优势整合机制,突破人员进出障碍和贸易壁垒,构筑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二)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

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着重体现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为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对台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台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巩固寻根探亲旅游和宗教旅游名牌产品。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力求内容更丰富些,形式更活泼些,促销上针对性更强些。二是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台湾外出旅游者的构成中,度假旅游者的比重逐年上升。要加快武夷山、湄洲岛这两个在台湾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着重建成适合度假的大型休闲娱乐综合配套设施,关键是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充实,档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开发多元化的对台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政府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台资投入到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引进台湾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

(三)客源市场协作

首先是闽台两地一级客源的互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周边市场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要争取的重点。我省总人口数3470多万,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岛屿)总人口数2300多万,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上血缘亲情和区位上的临近,十分有利于互为目的地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其次是闽台两地二级客源(主要是入境的境外旅游者)的互送。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我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1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闽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第三,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闽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步,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四)业内交流与协作

一是继续开展闽台旅游互访考察,加强闽台旅游企业界、行业协会间的民间合作,争取互设旅游办事机构。二是成立闽台旅游联谊会,定期在两地间轮办会议,建立稳定的业内联系渠道,达到加强联谊。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促成交易的目的。三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建立“闽台旅游资讯网”,互相交换旅游资讯,包括闽台旅游的基础资料、电子地图等,营造共同的宣传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交通介绍、酒店预定、票务预定等便捷服务,为今后实现旅游电子交易打好基础。

当前合作的重点应是争取尽早实现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海上直航双向旅游,以闽港台旅游合作协议为基础,以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的“闽港台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行联合促销、互送客源、业内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单位:台盟泉州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①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②陈元勇:《台湾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概述》(J),《福建社科情报》,2003,4。

旅游考察报告 篇5

为学习和了解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发展的经验,我们05政教普本班同学对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进行了旅游考察。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浙江几个市的发展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实际领会了他们在发展中政策的开放与灵活,人的聪慧与自强,敢创新、善创新的精神,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大有裨益。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了浙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出发前,我就把考察重点定位在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闻名天下,,首先在于西湖之美。有幸来到杭州,理应花时间游览一番西湖。放眼西湖,它是山中一盆。西湖之美美在奇景,更因为杭州的经济地位而美,看看眼中的城市,市民生活条件一流的,这一点可以从出租车的档次上看出来。家家户户都是自得其乐,很多人家都拥有规模不等的家族企业,杭州人的生活水平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杭州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呢?靠什么?靠的就是杭州人崇尚的精神,即“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我发展,自强不息”;靠的就是杭州精神,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放手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这之前,每每讲到杭州总喜欢把它与民营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所以,这次学习考察把聚焦点集中在杭州的民营经济,主要带着三个问题去寻求解答:一是杭州经济的特点;二是通过学习考察主要有什么启示;三是应该学习杭州的发展思路。

(一)杭州区域经济的主要特点

通过学习与了解,我自己对杭州经济是这样认识的:在经济发展的主体上,如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和承担风险的主体是千家万户,而不是依靠少数人;在发展经济的活动方式上,不是单守在家门口办企业和做生意,而是走南闯北,四海为家,把生意做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生产力的分布方式上,不是把生产力分散在一个个山沟里,而是集中在建制镇,把经济建设与城镇的发展结合起来等等。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杭州的区域经济是以民营企业作为主要增长点的经济。为了养家糊口,具有传统流动和经商意识的杭州人开始三五成群走出去。70年代中后期已有十万供销大军大踏步走向全国;80年代开始走上了以“小商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机器、大动力,小能人,大气魄”为主要特征的治穷致富、发展商品经济的新路子。杭州的民营企业就是以起初的“人无我有”(即放手发展个体私营、家庭工业),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人有我转”(即发展股份合作制),发展到现在的“人转我好”阶段,标志着杭州民营经济迈上现代企业制度。目前,个体私营企业、股份合作企业,以自然人投资为主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些被称为“民营经济”的企业的数量和产值均占全市90%以上,基本形成了“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技术不断创新”的灵活的经营管理机制。民营经济在杭州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杭州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部分,拓展市场的开路先锋,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

二是杭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作为运行基础的经济。多年来,杭州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形成了市场体系完整性,市场竞争特色性,市场发展动态性,市场规模效益群体性,市场机制作用渗透性等自身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商品市嘲在发展中有变化,在变化中有新发展”。由过去企业依赖专业市场推销产品为主转向专业市场和企业直接推销并举;由过去有形市场为主转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由过去内销为主转向内销外销并举。走遍全国的杭州人,一边挣钱,一边传播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意识和本领。他们在依靠勤劳苦干逐渐富裕起来的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多的当地人走向勤劳致富之路,除了带动平原城镇人员务工发展二、三产业,也间接地带动了杭州本地农村劳动力的梯次转移。实现了平原种田的外出做工,山上苦熬的下平原种田。

旅游考察报告 篇6

为学习借鉴贵州xx县在苗族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开发xx县畲族文化旅游资源,20**年8月6日至9日,我县考察团一行33人在横河镇党委书记陈振友、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陈雪花的带领下,专门赴贵州省xx县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实地考察了雷公山、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及下寨等景区景点,并与xx县旅游产业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xx县文体局、xx县郎德镇等有关部门座谈,探讨了广东xx县与贵州xx县文化旅游事业的交流和发展。通过学习考察,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受益颇多,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旅游发展情况

xx县位于贵州省xx州西南部,距州府凯里42公里。拥有4a景区一处,国家森林公园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一处,主要有西江景区、雷公山景区、郎德景区等景点景区;有国内旅游社1家,四星级酒店1家,二星级酒店3家,正在申报三星酒店2家,申报2星级酒店1家,农家乐 415家。共有床位4940个,餐位14440个,其中,酒店床位1528个,餐位4930个,农家乐床位3510个,餐位9517个。

xx县是“九山半水半分田”苗族聚居区,是几乎没有工业支撑的国家级贫困县。在乡村贫困面大、可进入性条件差、政府投入能力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条件下,当地政府极为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07年,xx县委、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旅游强县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乡村旅游在全县旅游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富民兴雷”为目标,根据“一业带三产”(旅游业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的战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xx县的支柱产业。2008年,贵州省在xx县西江成功举办了“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更加快了雷山旅游“二次开发”的进程。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雷山已成为了世界旅游目的地。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达175.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6亿元。

二、xx县旅游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实施政府主导旅游发展战略

1、加强政府对旅游发展的组织领导

一是xx县旅游办改名为xx县旅游产业发展和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增强了旅游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二是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乡村旅游工作指导小组,乡镇也分别成立协调小组,从县到乡镇都有专人负责旅游工作;三是在西江、郎德、南猛、脚猛、猫猫河成立旅游管理协会。此外,还设立了西江景区管理局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区管理局主要负责景区日常行政管理,西江旅游公司负责景区经营性活动。

2、建立旅游发展扶持与激励机制

政府将旅游发展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并建立奖励制度。政府拿出资金对乡村旅游贡献单位、村民、旅行社等进行奖励;高标准对农家乐进行规划设计,拨付扶持资金,进行农家乐改造;将乡村旅游工作纳入重点旅游乡镇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并且,从2006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100万元作为发展乡村旅游贷款贴息,并逐年递增,贴息专款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3、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

xx县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2008年,政府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旅发大会西江主会场、西江苗族博物馆、西江民族工艺品加工销售一条街等26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94万元,完成上、下郎德村寨沿街包装、芦笙场及长廊等16个项目建设。2009年,政府投入1880万元,完xx县城教厂坝、羊常坝沿街房屋立面民族特色包装,投入7000多万元,建成西江连城至凯里排乐、西江至凯里朗利、xx县城至凯里舟溪等油路改造150公里。2010年投入4000多万元实施西江北服务区、西服务区配套设施和西江景区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

4、政府主导编制旅游规划

2004年,xx县重新修编《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在总规划指引下,投资130万元先后编制了《西江千户苗寨综合性修建性详细规划》、《乌东苗寨综合性修建性详细规划》、《xx县郎德苗寨旅游综合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2007年,政府投入560万元用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完成西江千户苗寨、乌东苗寨综合性详规和《雷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并通过省级评审,完成上下郎德综合性详细规划;启动了文化保护规划,实施了上、下郎德苗寨,乌东苗寨,西江千户苗寨,新桥水上粮仓保护项目建设;2010年完成了《xx县西江千户苗寨保护性控制性规划》,启动西江和郎德上寨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编制。通过科学规划,指引旅游发展,避免破坏性重复性项目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发动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

苗族文化是xx县的核心旅游资源,而当地的苗族居民,无疑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xx县发动全县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居民参与旅游,一是注重保护少数民族原住居民的文化原生态特征,使原住居民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二是引导原住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旅游从业者,实现旅游富民。据了解,在西江景区内,文艺表演队伍基本上都是当地或附近乡镇的居民构成,迎宾队伍则全部是西江苗寨景区内的原住居民,其中很多还是老年人,他们每天在景区大门,身着苗族盛装,吹着芦笙,唱着迎宾歌欢迎游客,工作5小时将可获得14元的酬劳。迎宾队伍,是西江景区一道靓丽且独特的风景,也是促进就业的途径,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让更多当地群众直接参与景区的发展,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原住居民是西江旅游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在西江景区,通过原住居民的参与,实现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集聚发展。据统计,2008年和2010 年对比,景区“苗家乐”接待户从40户发展到138户,增长2.45倍;民族工艺品店从28家发展到75家,增加1.68倍;宾馆客栈从3个发展到8个(其中以星级标准建设的宾馆2个),增加2.7倍;餐饮店从8家发展到18家,增加1.25倍;从事银饰、服装、摄影,出租苗衣等摊点经营农户从原来的没有发展到163户;茶楼酒吧从无到有,现有茶楼酒吧5家;表演从业人员从20人发展到近450余人,增加22.5倍;服务从业人员从260余人发展到 800余人,增加3.08倍。西江村直接参与旅游的农户达516户2100余人。通过西江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景区开设环卫、消防、票务、交通协管等各类管理就业岗位130余个,组建西江文工团60人,组建西江迎宾队伍和游方队伍共300余人,解决了景区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群众收入不断增多,西江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700元增加到2010年的4000多元。

(三)注重保护原生态文化

文化的原生性是xx县旅游生存之本,也是雷山旅游的核心竞争力。xx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保护文化的原生性,出台了《西江千户苗寨民族文化保护评级奖励办法》,采取发放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办法,直接奖励给景区原住居民,加强对古建筑群的保护,激发群众参与景区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性,老百姓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得到增强,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的氛围逐步形成。

2009年至2010年,xx县投入不低于150万元的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用于奖励老百姓在保护苗族吊脚楼建筑方面做出的贡献。村委根据各家各户房屋的建筑年代、建筑风貌、穿着民族服装、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评分,评分越高,其获得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越多。2011年,西江景区还将从门票收入中提取15%作为民族文化保护奖励资金。景区门票收入越多,则奖励给老百姓的奖金将更大。

此外,xx县还重点抓好了30个民族村寨发展、30名民族文化传承人才保护、30名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原生态苗族文化保护与发展工程。

据了解,西江苗寨、郎德上寨、雷公山森林公园、大塘水上粮仓、乌东水系景观每天迎来上千人的游客,成为中外游客体验原生态苗族文化的大本营。此行,我们和每一个在西江旅游景区的游客一样,从进入景区的那一刻开始,就体验到了浓郁的苗族风情,苗族的迎宾歌、寨门酒、拦门酒、长桌宴、敬酒歌等,还有品尝到了苗家美食。在进到农户家时,还被苗族姑娘给戴上了一个意寓“红运当(蛋)头”的红色鸡蛋。热情好客的苗族人民,让我们在西江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四)注重塑造特色景观

城市形象作为一个城市的“闪亮名片”,既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一种“有形印象”。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生命力,而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气质和灵魂,xx县依托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围绕旅游建设民族创意县城,按照“蓝天、绿园、碧水、宁静,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旅游县城”的发展定位和“以旅游景区标准规划建设县城”的理念,将苗族文化寄寓于城镇建设之中,通过政府统一规划,在城市建筑、市政设施、民族广场、民族体育活动中心、旅游景观等特色风格设计和建设上都体现苗族文化个性和特征。县城的街道的路灯,设计成苗族图腾牛角形状;民族文化广场从高空看,好像苗族姑娘的头饰;县城所有临街的房子,都按照苗族建筑风格重新改造,屋檐都“长”了牛角,并且都装了灯,夜幕降临,所有的灯全亮,整个县城,美不可言。游客在这样一个美丽的西南小县城,夜晚可以待得非常惬意。在西江景区,政府要求每户苗寨都统一悬挂装饰灯,夜幕中的苗寨,如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印证了“用美丽回答一切”,让游客们都纷纷前往观景台,占据最佳摄影点。xx县城被评为“中国最美的小城”,西江村、乌东村获评“中国景观村落”,上郎德村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特色建筑景观给xx县带来了诸多荣誉称号,更成为xx县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宝贵的旅游资源。雷山的夜,西江的夜,不一般,景观留人的`“夜经济”效果显著。2010年,西江旅游景区接待游客90.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亿元,人均旅游收入接近320元/人,比较可观。

(五)注重打造节庆旅游品牌

xx县利用鼓藏节、苗年节、爬坡节、吃新节等民俗节日,打造季节性文化旅游。2001年起,通过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苗年活动为平台,使“住吊脚楼、品长桌宴、验民风俗、体苗歌舞、赏农家景、观夜景韵”雷山乡村旅游品牌声名鹊起,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西江荣获了“2010贵州十大魅力旅游景区”,郎德上寨荣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县接待游客由2000年的1.2万人次到2008年的1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万元到2008年的 2.51亿元。这充分说明,以办节促旅游发展模式取得了成功。

三、对我县旅游业发展的启示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深思想认识

贵州xx县打造苗族文化旅游品牌,对我县畲族文化旅游开发有一定借鉴意义。我县横河畲族是县内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与贵州苗族、瑶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脉相承,在文脉上有许多共通之处。在秦时,他们是同一族群。畲族操苗瑶语族语言,畲族歌舞与苗族歌舞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两地文化旅游资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西江和郎德,苗族典型建筑吊脚楼保存完好,景区内原住居民,不仅是旅游从业人员,他们生活习惯习俗、服装服饰等都保留了苗族特色,是苗族文化展示 “活”的载体,游客在西江、郎德等地,都能获得非常强烈的苗族文化体验价值。所以,西江被誉为“苗族民族文化艺术馆”,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当地政府和旅游管理部门帮助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引导当地居民保护好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旅游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加上适当的宣传推介,西江就已经享誉国内外,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而我县畲族目前已基本“汉化”,建筑、生活习惯、服装服饰、语言等都与汉人无异,当地居民对畲族文化认知存在缺失。所以,开发畲族文化旅游,我们需要对自身条件有清醒的认识,并对未来发展有明确的定位。如果,我们只是建一个民族风情农家乐,在农家乐旅游项目中融进一个畲族歌舞表演,只需要派遣一支文艺队伍赴贵州雷山短期学习,或者邀请1-2位雷山的歌舞人才来我县短期支教,便可实现。如果,横河镇要打造一个畲族文化旅游景区,相当于要在横河镇重新“造”一个景区,则就不仅仅是歌舞表演这么简单。景观设计、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问题都需要认真考虑。此外,隔壁兄弟县xx县有蓝田瑶族风情旅游区,与横河畲族旅游景区同属于民族文化类旅游景区,苗族、瑶族、畲族同一祖先及蚩尤,一脉相承,资源资源文化内核同质,且蓝田瑶族风情旅游区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旅游景区,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将是我们距离最近、威胁最大的竞争者,将有可能给我们带来“形象遮蔽”效应。因此畲族旅游景区的发展目标、客源市场定位、竞争市场定位等都需要统筹考虑。

(二)进一步挖掘畲族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对于文化类的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是其核心资源,也是立足于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我县唯一的少数民族畲族已面临严重的汉化现象。此前,我县文化界人士已经为畲族文化保护做了许多工作,横河文化活动中心对畲族文化有部分展示。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成为旅游的一个吸引物,这显然还非常欠缺。因此,要打造畲族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有人力、物力、财力作支撑,成立专门的研究队伍,并有专项研究经费支撑,进一步深入挖掘畲族文化,整理畲族旅游资源,建议将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合,建成一个畲族文化博物馆,成为畲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成为旅游景区内的一个景点。

(三)坚持旅游发展,规划优先

建造一个新的景区,一定要规划先行,确保景区开发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畲族文化“汉化”造成畲族旅游景区发育“先天不足”,一定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精彩的策划,为景区加强“后天弥补”。在理清畲族文化旅游资源脉络的基础上,聘请有资质、高规格的旅游规划设计团队,为景区作规划和策划,充分统筹横河嶂背村的畲族文化及横河良好的生态资源,围绕旅游产业六大要素,设计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超越周边同类旅游景区,特别要注重游客参与和体验,让畲族旅游景区具备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实现集聚发展。

(四)努力打造文化旅游有效载体

文化是旅游的内核,但文化需要载体去展示与传播。建筑、服装、服饰、节庆活动、语言、博物馆以及迎宾、敬酒、婚嫁等各种仪式,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畲族文化的展示载体,甚至是畲族人,对游客来说,他们都是景区的道具,是景区的一个吸引物,一道风景。因此,在横河畲族旅游景区文化氛围营造上,要着力打造畲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充分体现畲族文化元素,使旅游景区风格有典型的畲族特色。

(五)精心策划旅游线路

横河畲族旅游景区除了在项目策划和设计上要有所超越,在市场推广上,要充分利用我县的交通区位优势和罗浮山旅游的市场影响力,设计罗浮山—横河的一日游、两日游旅游线路,将畲族旅游景区纳入罗浮山旅游圈,成为罗浮山旅游的有力补充,成为罗浮山旅游线路上的一个节点,与罗浮山风景名胜区形成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增强竞争的合力。在横河镇,根据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以资源互补为原则,设计横河镇一日游旅游线路,使横河畲族旅游区和横河郊野公园成为横河镇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六)加大旅游教育培训力度

在畲族旅游景区的运作上,可参考西江模式,引导当地居民成为旅游从业者。县文体旅游局、县教育局、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横河镇联合组成乡村旅游实用人才教育培训领导机构,邀请省旅游培训中心专家和畲族文化研究学者为横河镇农民进行授课,组织横河镇农民进行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普及畲族文化知识,让旅游景区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技能、服务意识和一定的畲族文化常识。同时,将畲族文化纳入横河镇中小学教育课程,增强中小学生对畲族文化的认知。

旅游考察报告 篇7

众所周知,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人口相对过多,交通又相对闭塞,造成人民视野狭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从而

使我县经济也相对欠发达。近年来,在我县各级领导的辛勤努力下,三农问题稍有缓解,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且出现了一批发展势头较为强劲的新兴工业企业,带动了我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我县经济的繁荣、腾飞带来了曙光,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城乡之间仍存在一定的经济壁垒,未能完全实现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

二.我县农产品加工仍以初级的粗加工为主,农业产值较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也低,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三.我县以经济发展相对迟缓,造成一些资金和经费的匮乏,高新技术人才短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本循环周期过长,对于更新技术设备、创新企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感到力不从心,以至陷入困境。

四.我县市场机制还不太完善,具有明显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点。正因如此,才造成几年前“冬瓜卖难,瓜贱伤农”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我县经济的发展。

对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努力打破城乡之间的经济壁垒,相互交流发展经验,尽快完成我县三大产业的相互融合与产业调整。

二.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速弱质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必要时可以工农业相结合,以一种工业带动相关几种农产业的发展。

三.加大招商引资的强度与力度,使各个企业都能尽早的接受资金,完成设备的更新和换代,招徕高新技术人才,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从而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县整体经济突破“瓶颈”,达到质的飞跃。

四.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合理规划,尽快使我县的市场经济机制早日步入正轨。

下面,我们将结合城关示范园、中原红冷饮有限公司和天广集团做一些具体分析。

一.城关示范园

为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在该方面的投入,在城郊建设起了万亩优质苗木基地。主要由万春园林和北春园林承包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做模式。引进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有北海道黄杨、丝槐木,美国红栌、马褂木、金丝垂柳等多种功能绿化树种和观赏型树种。远销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四倍体槐树、皂角树、红砜、二花、银杏、芦荟等一些品种更丰富了园区内容,先后被国家及省市三级评为“优质苗木培养基地”。从而带动我县农业有小农业向大农业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为我县的园林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我们认为,目前这些还稍有不足,故此建议:、

1.继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聘请一些专业人才,由专人管理分门别类,将示范园发展成为城郊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旅游园林,实现农林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吸引更多的外资。

2.定期派些农技人员到附近乡镇开办短期培训班,将一些新技术传播给农民,以开拓农民视野,解放思想,科学育田,促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高,为我县农业的出口再添加一道保险,带动我县农业产值的总体提高。

二.中原红冷饮有限公司

该公司前身为郏县人大口乐厂,曾以一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词“人大口乐,常喝常乐”而家喻户晓,有凭借良好的信誉和品牌质量,从而温居平顶山市冷饮市场销售桂冠。随后公司承总经理又只身去北京创业,开办了北京中原红公司,改善了河南人在外地人眼中的形象,并将河南品牌红遍京城。近几年来,为了回报家乡,推动郏县经济的发展,承总经理又回来,在原有基础上再次投入资金,改制成中原红冷饮有限公司,新引进异型花色、盐水槽和速冻隧道等四条生产线,生产4大系列50多种高档次冷饮产品,誓将中原红红遍全国,由此填补了平顶山市没有大型高档次冷饮企业的空白。成为我县的龙头企业之一。而现在又在开辟心的天地。

对于中原红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继续秉承诚以致业,信以致远的理念和锐意创新、力争上游的创业精神,引进新技术和高技术人才,尽快投入

和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争取能占据更大市场

2.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一些相关产业的发展。正如承经理所言,生产保健饮料来带动周边乃至全县农民种植中草药,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3.联合一些相关的乡镇企业,建立生产销售网络,加强企业管理,实现生产、销售一条龙,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冷饮公司。[励志的句子 wwW.j458.CoM]

三.天广集团

天广集团于1985年建立第一条10万吨的水泥生产线,到1994年已增加至6条生产线。但到2002---2003年间,因为市场机制调整和企业改革等多方面原因,销售出现了困难,资金周转也出现紧张局面。加上本身工艺落后,设备陈旧,不再复昔日辉煌。2003年,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招商引资计划,天广集团领导班子抓住机遇,毅然与香港合资改制为平顶山市天广集团有限公司,引进了新型的旋窑水泥生产线,并预计在今年至2006年将原有生产线扩至8条,并采用现代化生产,使企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转机,再次成为我县的利税大户。对于天广集团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尽快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引进高科技人才,降低成本,提高产值,增加产品科技含量。

2.尽快投入新的生产线的建设应用,改善企业周边的环境,使周围居民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工人们也有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以保证工人和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3.应尽快采用无烟煤,并对烟囱进行改造,既减少粉尘对空气的污染,也可使多余的热量和有效成分进行循环利用。对有限的资源进行更全面有效的合理利用,充分发挥起作用,节约成本开支。、

4.加强广告宣传力度,统一编制袋的生产、编制,打响产品知名度,锐意创新,走向全国,走向国际。

总体上来说,我县工农业要取得长足发展,需要从以下五方面做起:

首先,实施人才战略,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并作好员工

培训,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要创建企业本身所特有的企业文化,多关注社会,多参与社会建设。

第三,要注重宣传。建设专门的网站、组织专门材料,利用现代传媒与传统方式相结合的模式进行宣传,一提高企业知名度。

第四,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利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来治理企业。

第五,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融入到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中去。在市场中磨砺自己,使企业更加成熟。

旅游考察报告 篇8

为整合土地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在该方面的投入,在城郊建设起了万亩优质苗木基地。主要由万春园林和北春园林承包经营,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做模式。引进了大量的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有北海道黄杨、丝槐木,美国红栌、马褂木、金丝垂柳等多种功能绿化树种和观赏型树种。远销北京、上海、陕西等地。四倍体槐树、皂角树、红砜、二花、银杏、芦荟等一些品种更丰富了园区内容,先后被国家及省市三级评为“优质苗木培养基地”。从而带动我县农业有小农业向大农业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也为我县的园林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但我们认为,目前这些还稍有不足,故此建议:、

1.继续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聘请一些专业人才,由专人管理分门别类,将示范园发展成为城郊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旅游园林,实现农林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吸引更多的外资。

2.定期派些农技人员到附近乡镇开办短期培训班,将一些新技术传播给农民,以开拓农民视野,解放思想,科学育田,促进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的提高,为我县农业的出口再添加一道保险,带动我县农业产值的总体提高。

旅游考察报告 篇9

海南考察报告

为进一步促进怀柔旅游文化新都的建设,3月26日,我们在委领导的安排下,来到国际旅游岛--海南,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考擦。

一、海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海南岛地处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无霜雪,四季如春,当中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从寒冷中走出时,我国南端的魅力岛屿——海南却温热如夏、灿若春花。岛上矿物、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53.3%,孕育的热带雨林和红树林为中国少有的森林类型。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海南省旅游行业已拥有国内许多地方所不具备的资源、环境、政策和法律优势,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以观光为主,度假、会议为辅的海南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已初具规模。

2007年海南旅游总收入171.37亿元,增长21.2%。旅游总收入占全省第三产业收入的44.7%;占全省GDP的13.94%,远远高于全国4.42%的平均水平;2008年海南旅游业克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免签证和落地签证暂停等因素的影响,实现平稳增长,全年2008年旅游总收入192.33亿元,增长9.1%;2009年海南省旅游业加快发展。在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以及在加强旅游宣传促销与区域合作力度的作用下,旅游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呈现不断加快发展趋势。全年共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50.3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的获批,更加强了这片岛屿的火热。“国际旅游岛”以扩大旅游业开放为重点,对外实行“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的旅游开放政策,推进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计划在未来10年,将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这标志着国家对海南的“国际旅游岛”战略定位的身份进行了确认。

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东方“夏威夷”的胜景正在被描绘着,但在海南旅游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旅行社和导游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个别旅行社和导游服务质量差、水平低,没有能够得到游客的认可而招致游客投诉;更有一些黑心旅行社和黑心导游不遵守行业规则、没有职业道德,他们往往以低价接团,然后通过随意更改游客的旅游线路,擅自增加游客的自费景点,擅自降低游客的吃宿标准,勾结一

些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购物点骗诱旅客消费以拿取高额回扣。这类行为不仅打击了合法经营的竞争对手,而且扰乱了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同时,海南导游是没有机构和人员向他们支付工资报酬的,导游往往都只是挂靠在某个旅行社。旅行社不仅不向导游支付工资报酬,还要求导游向旅行社支付出团等费用。如此一样,导游就只有通过与旅游点和购物点相勾结以拿回扣的方式才能得到服务的报酬。而导游与旅游点和购物点相勾结的做法就必然会损害到游客的利益。在此次考察中我深有体会,考察中光购物点就去了五六个。在购物点停留的时间是没有限制的,只要购物,导游就可以无限期的等下去。而在景区,导游都会严格的控制停留时间。几天下来真正观光考察的时间也许还不如购物所占的时间长。

二是旅游景点的环境,主要是旅游区的景点、酒店、饭店、购物点没有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只想通过宰客来实现暴利。举个例子说,在考察过程中,我们去了个所谓人造景观的黎村苗寨,无论从人文内涵还是实际内容来看,它都有点哗众取宠的味道。进去后如果想看里边的东西还要单收费,解说人说的天花乱坠,还把回去的门关上说这里是不让走回头路的,让我们进退两难,此时的我们不知道像什么。无奈之际,只有每人脖子上挂了一个进入景区的通行证——槟榔。但当我们进去的时候就发现自己上当了,里边甚至连个人都没有,只有几处用泥土搭建的破旧房子,一圈下来只看到胸前那颗高价的槟榔。

三是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虚高。事实上,不少旅游景点的门票和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是实行多轨制的,他们对单个游客、散客的标准与对团队、对导游和其他议定人员的收费标准是不同的。众所周知,一些旅游景点的门票,对散客的票价是高得离谱,而对有导游的团队则要低得多了,就这低得多的里头却仍包含有给导游的回扣部分。旅游酒店的住宿费用也是这样,同样的标准房间,散客订的和导游订的就有较大的差别。这种看人定价的方式大大的损害了散客的利益,不利于自助式的散客旅游的壮大发展。

四是旅游主管部门的管理不到位问题。主管部门监督不力,对违规旅行社、导游打击不力,无形之中助长了黑旅黑导的行为,给合法经营者增加了经营难度。

三、解决海南旅游业问题的方法

一是旅游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管理,规范其经营操作,保证游客的旅游利益。可以通过推行旅游合同的方式来规范其经营行为,即旅行社接收团队,游客向旅行社支付旅行费用,旅行社要与游客签订旅游合同或协议,明确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避免旅行社和导游的违规操作如导游随意更改游客的旅

游线路,擅自增加游客的自费景点,擅自降低游客的吃宿标准,勾结一些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购物点骗诱旅客消费以拿取高额回扣等。对于违规旅行社和导游,则要给予严肃处理,可以黑名单的方式提醒甚至是淘汰掉一些违规旅行社和导游。二是明确好导游的地位和服务报酬问题,要求旅行社必须与导游签订劳动合同,由旅行社向导游支付出团报酬,而不是导游向旅行社交纳出团费。旅行社与导游的关系应是企业与劳动者的关系,旅行社必须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优质服务来实现其利益。这样,旅行社就必然会注重导游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旅游服务就能走上规范轨道。

三是打击各种旅行社、导游和各旅游景点、购物点的勾结行为,坚决取缔导游人员向景点、购物点收取回扣的非法行为,以保证旅游景点和游客的利益。对于违规的导游,要坚决的踢出旅游市场。

四是要治理整顿旅游景点的环境问题,要求酒店、旅游景点合法、守法经营,提供服务要明码标价,价码统一,不能以人定价,损害游客利益;同时要大力打击各种宰客行为,保证游客的旅游环境轻松、安全、舒适。

四、海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通过到海南考察学习,了解到海南许多的风土人情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当然还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

怀柔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那些不正当和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竞争行为,要以预防为主,加强对旅游业市场的监管,为来怀旅游的旅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和良好的旅游环境,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口碑,为怀柔旅游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要拓宽发展思路,开发旅游产品。博鳌,原来只是海南琼海市的海边小镇,是海南小渔村的普通一员。1992年,却因为实业家、社会活动家蒋晓松的光临,彻底改变了博鳌。蒋晓松受瑞士达沃斯论坛的启发,决定开发博鳌。目前,博鳌正在迅速转化为一个国际化的世界闻名之地,每天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的发展跟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联系,但没有必然联系,它可以不受经济的约束而率先发展,展露头角;它可以移花接木、无中生有;它可以另辟其径,借题发挥。因此,我们应该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大胆设想,不断开发出有新意、有创意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追逐“新、奇、特”的旅游欲望,从而实现旅游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借助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机遇,怀柔区提出打造国际会议核心区的宏伟蓝图,这是怀柔区充分融入全球、全国和全市的发展大背景。怀柔区确定了以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项目为龙头,充分发挥现有

会议会展资源优势,打造国际会议核心区的会议会展产业发展新格局。我们应该抓住创新怀柔旅游业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

怀柔虽然没有阳光沙滩、椰林长廊,但我们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怀柔抢抓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在做足“山水文章”的同时开始向影视文化、传统民间习俗、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通过旅游和文化的重组结合,形成了极具文化创意元素的旅游项目与活动,拉动怀柔旅游迅猛发展。现在新的机遇就在眼前,相信怀柔最终会建设成为 “首都绿色生态屏障、环保型产业基地、会展休闲旅游胜地”。

认证中心: 程艳杰

旅游考察报告 篇10

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提出来,谨供参考。

一、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一直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旅游业的产业主导政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实际产业地位。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面,扭转以往“以工业经济为帅”,改以“观光产业为主,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列为“国家”发展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为此,当局制定了不少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开始实施“外籍旅客购物退税”制度,以塑造“购物之岛”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二)旅游资源开发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辅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旅游产业发展

台湾旅游饭店依规模与设备分为国际观光旅馆与一般观光旅馆。截至2003年底,台湾计有国际观光旅馆62家、客房18776间,一般观光旅馆25家、客房3120间。旅馆业平均住房率在60%左右,总营业收入每年约有300多亿元台币,从业人员19853人。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国际观光旅馆,出现了福华、长荣等连锁经营的本岛大型饭店集团。

(四)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方面,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境观光旅游,到2002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0.7万人次,23年间增长500倍。2000年以来,每年台湾民众出境率超过20%,平均每人出境次数0.4次左右、停留天数约10天。可见相较于成长缓慢的入境旅游,台湾的出境旅游成长却是猛烈的。如此大量的出境情况,造成了每年旅游外汇逆差约23亿美元。由于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的增长,台湾每年出境旅游人次有近五成前往港澳或经由港澳进入大陆。

二、对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观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二是科学规划和精心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科学规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局就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台考察旅游资源,编制了“台湾地区观光事业综合性开发计划”,将全台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开发与管理。最近又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

2、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

3、不断创新,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种类结构明显优于我省。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当局较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制定“国际观光宣传推广计划”,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据统计在讲华语的大中华圈内,台湾旅游业的e化率居首位。

四是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了行业内外部的合作。例如,岛内的航空公司、饭店与旅行社间密切配合,形成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关系。旅游业与其它行业、部门间的联合,则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由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就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台湾休闲农场每年接待岛内游客达1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4.4%。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最近,省委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把旅游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

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存在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2003年我省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赶上并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我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大手笔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突出,龙头企业寥寥无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瓶颈”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针对我省实际,要加快政府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旅游重点发展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解决目前存在的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新格局。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要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在旅游公共品建设方面要从财政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要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真正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二者间的关系。

(二)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

我省旅游业要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好旅游规划和开发两大环节。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旅游,着力解决我省规划滞后问题。旅游规划要全省“一盘棋”,各市、县(区)以及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各唱各的调,形成协调、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我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分散状态,缺乏大型化、综合性、高档次并在全国范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建议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具体讲,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要求,重新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中心”和“五区两带”有选择地扶持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真正大手笔的重点旅游项目,力求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品牌,带动我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

(三)充分重视福建旅游业的整体营销

开展区域旅游整体营销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省应集中力量宣传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提高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要创新市场促销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整体联动营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开展旅游促销,不断开拓客源市场,特别要加快旅游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议定期举办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使之成为宣传推介福建旅游业,对接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平台。

(四)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联合的战略

我省今后要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解决我省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和娱乐消费偏低的问题,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区域联合的战略,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圈。首先要在全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福建旅游业还要逐步联合珠三角、长三角旅游区,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

正如福建省领导所指出的,对台旅游是福建的突出优势,要把对台旅游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是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举措的呼应,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台湾当局未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两岸间也尚未实现直接通航,所以目前的闽台旅游主要以台胞的来闽旅游为主,呈现的是有限的单向旅游特征。但是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和两岸直航是大势所趋,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岛内调研时,体会到台湾旅游业者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着迫切期待,他们正在积极呼吁台湾当局早日开放大陆居民台湾游,同时也已开始与大陆同行频繁接触,进行先期布局。例如始于1998年、每年举办一届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活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因此,我省应对闽台旅游合作区尽早作出实质性的规划、布局和分步骤建设,努力促进闽台旅游业双向互动发展。

闽台旅游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实现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荣目的。

(一)战略协作

战略协作是闽台旅游合作区的高级形式,是更具长远和实质意义的协作关系。加强闽台旅游业的战略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一是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旅游双向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集散地。二是上承浙苏沪,下连粤港澳,携手海峡对岸,构筑两岸四地区域性旅游合作体,使之成为大中华旅游圈重要的组成板块。三是在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内,建立大陆与台港澳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投资优势整合机制,突破人员进出障碍和贸易壁垒,构筑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二)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

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着重体现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为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对台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台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巩固寻根探亲旅游和宗教旅游名牌产品。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力求内容更丰富些,形式更活泼些,促销上针对性更强些。二是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台湾外出旅游者的构成中,度假旅游者的比重逐年上升。要加快武夷山、湄洲岛这两个在台湾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着重建成适合度假的大型休闲娱乐综合配套设施,关键是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充实,档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开发多元化的对台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政府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台资投入到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引进台湾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

(三)客源市场协作

首先是闽台两地一级客源的互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周边市场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要争取的重点。我省总人口数3470多万,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岛屿)总人口数2300多万,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上血缘亲情和区位上的临近,十分有利于互为目的地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其次是闽台两地二级客源(主要是入境的境外旅游者)的互送。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我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1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闽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第三,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闽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步,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四)业内交流与协作

一是继续开展闽台旅游互访考察,加强闽台旅游企业界、行业协会间的民间合作,争取互设旅游办事机构。二是成立闽台旅游联谊会,定期在两地间轮办会议,建立稳定的业内联系渠道,达到加强联谊。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促成交易的目的。三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建立“闽台旅游资讯网”,互相交换旅游资讯,包括闽台旅游的基础资料、电子地图等,营造共同的宣传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交通介绍、酒店预定、票务预定等便捷服务,为今后实现旅游电子交易打好基础。

当前合作的重点应是争取尽早实现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海上直航双向旅游,以闽港台旅游合作协议为基础,以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的“闽港台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行联合促销、互送客源、业内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单位:台盟泉州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①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②陈元勇:《台湾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概述》(j),《福建社科情报》,2003,4。

旅游考察报告 篇11

一、概要

(一)目的

本报告着重就大学生假期旅游目的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旅游目的地的偏好和基本特征,为我国旅游业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二)对象

本次调研的总体界定为在校大学生。

主要调查内容为:在校期间的旅游次数、在校期间的旅游形式、在校期间的出游范围、旅游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素。

(三)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时间有限,且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本组对临近的几所高校在读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于XXXX年XX月XX-XX日,分别到临近几所高校及对网上的一部分大学在校生进行了随机抽取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100份,实际收回问卷100份,经我们认真审核以及与被调查者的沟通保证了收回调查问卷的质量。

二、结果及分析

(一)样本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选择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发放100份问卷中男性占54%,女性占46%。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年级分布特征

本次调研小组对各大高校随机问卷调查的样本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8%,大二学生占29%,大三学生占52%,大四学生占11%。结果显示大三学生居多。

(二)大学生旅游基本特征分析

1.旅游喜好

据统计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选择喜欢旅游,其中更有35%的大学生非常喜欢旅游。说明在大学生群中旅游市场或说其潜在市场巨大。

2.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至少出游1次的学生人数比例高达88%,2次以上的人数比例为3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旅游需求,出游频率较高。

3.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的安排上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42%。选择在法定假日出游的人数比例为35%。最后选择在周末出游的人数最少,只占到总人数的23%。综上可知,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利于长途旅行。而在普通节假日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游后的休整。另外,五一、十一黄金周长假亦是旅游高峰,故选择法定假日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三)大学生旅游目的地问题研究

1.旅游目的地

调查显示,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占总人数45%的.人偏向于在国内,而选择省内的有38%,最后选择在学校周边和国外的比例分别为11%、6%。这说明大学生旅游已经不再局限于室内,而延伸至省内、国内甚至是国外。

2.旅游景观类型

在这个问题的选择上,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偏好于名山大川等自然文化景观,其人数占到总数的48%。其次是繁华的现代都市人文景观,人数比例占总数的32%。而对于其他景观例如历史文化景观只占到20%。以上说明自然旅游资源在对在校大学生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当中应该占据重要位置。

3.旅游目的地信息获取

大学生旅游信息的来源:大学生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各种媒体方式都有涉及,如电视、报纸、旅游杂志、互联网、旅行社,另外还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信息来源是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和其他的群体一样,朋友及熟人的介绍对大学生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大学生的群体意识比较强烈,同时独立判断能力也在增强。目前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传统方式依旧占主要地位,通过同学熟人介绍(44%)和广告宣传(14%)了解旅游信息的占到了总体的58%;另外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通过网络途径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可取,调查得知有31%的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网络,说明网络对大学生出游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相比之下,只有5%的大学生则通过咨询旅行社了解旅游信息,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对大学生的旅游宣传力度还尚待提高。

4.旅游目的

在本次调查中,我组发现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主要为娱乐身心为主,选择此项的人数为64人。同时,出于增长知识目的人数为21人。通过跟被调查对象的交谈中,以探访亲友和人际交往需要为目的的旅游并没有我们最初预想的多,仅有15人和12人。

旅游考察报告 篇12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经验

《海峡科技与产业》2006年第6期

吕明伟 郭焕成

(北京景观园林设计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台湾农业由于受到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开始步入明显的停滞、萎缩时期。为了使农业走出国境,提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台湾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从以产品为主发展农业扩大,发展农业服务业,包括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农业运输等。20 世纪 70 年代末,台湾农业出现了通过开放农园供游客品尝,购买农产品的观光农园。20世纪80年后期,观光农园向内容更丰富的休闲农业发展,即不仅提供农产品,而且形成一个具有田园之乐的休闲区,这种“农业+旅游业”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业旅游,又可达到提高农民收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

一、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类型

台湾依托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诸如农园体验、森林旅游、乡野畜牧、教育农园、农庄民家、乡土民俗、生态保育、渔业风情等休闲活动项目皆属之。历经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现象,主要有乡村花园、乡村民宿、观光农园、休闲农场和市民农园、教育农园、休闲牧场等几种类型。这些以农业旅游为主导的休闲产业类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在台湾地区已成为发展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之一。1.乡村花园

乡村花园的设计和建造盛行英国,最初的乡村花园主要种植本土植物,且多数是可为餐桌提供食物的瓜果蔬菜类。如今的乡村花园建设已是包罗万象,摆脱了最初的以实用性为主的特点。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追求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开始出现。清境小瑞士花园位于南投县仁爱乡台14甲公路清境农场旁,海拔大约有1800公尺,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景色优美如画,兼具北欧风光,因此又有「台湾小瑞士」及「雾上桃源」之美名。清境小瑞士花园整个园区面积达约有4甲,年平均温为摄氏15-23度左右,舒适宜人的气候常为人门避暑胜地,园区内种植了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美丽又新奇。而区内的设施如挪威森林广场、阿尔卑斯双塔、落羽松步道、主题花园等皆环绕着天鹅湖而建,悠然地徒步其间犹如置身在欧洲。园中设有大型停车场、露营烤肉区、欧式花园、精致餐饮中心、纪念品饭卖部、露天咖啡广场等,提供另一种休闲享受。清境小瑞士花园、台一教育农园的经营者张国珍先生同时兼任台湾生态教育农园协会和台湾农业经营管理学会的理事长,对推动台湾教育农园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台一教育农园、清境小瑞士花园和中台禅寺已成为旅行社安排的接待景点之一。2.乡村民宿

乡村民宿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民俗,让人们深度的感受到独特的民风、民俗,于优雅宁静中体验乡村生活。优雅的环境、朴素的民风民情,优美的风景和朴实亲切的主人,使乡村民宿成为世界各地自主旅游者的最爱。在台湾乡村民宿发展比较好的地区的南投县清境地区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自1996年南投县成立第一家民宿之后,根据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11月份止南投县已有200家民宿,而其中清境地区就有80家民宿之多。目前清境地区民宿通过策略联盟经营的方式,成立清境观光发展促进会,共同进行行销活动推广,在对外事务的利益争取、地区发展的规范、地区的资源分配与协调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进一步的推动了当地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而台北黄金山城金瓜石则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风情和优美的自然风景,把原先的台湾冶金矿区,从炼金厂、古烟道、废矿坑、战俘遗迹甚至是天皇寓所进行合理规划开发,独特的景观吸引着无数前来到访的游客。该区著名的乡村民宿云山水的主人吴乾正身兼民宿发展协会与乡村之家优质民宿第一届理事长头衔,对于民宿的贡献与推广不余遗力,他认为经营文化,家庭式的经营使民宿发展更具魅力和吸引力。3.观光农园

观光农园是指具有农业特产之地区,通过规划建设使其具有观光休闲与教育价值的农业园区。观光农园内提供观光游客所需的各种服务设施,以便利游客体验采收农特产的乐趣并了解农特产生产过程,以增长游客时间,寓教于乐,满足游客休闲娱乐需求的目的。观光农园最初形成于1980年,苗粟大湖、彰化田尾菜地开始经营的观光果园、观光花市。到1998年,观光农园发展结果为北部区域有55处观光农园,占全台湾地区的55.56%;中部区域有21处,占21.21%;东部区域有12处,占12.12%;南部区域有11处,占11.11%。目前,观光农园的类型包括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菜园、观光花园、观光瓜园等。各式各样的观光农园因开放时间不同分布全年不同季节,让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享受观光、休闲、摘果、赏花的田园之乐。4.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是台湾农业类型中最具代表性者,农场原以生产蔬菜、茶或其他农作物为主,且具有生产杂异化的特性,休闲农场具有多种自然资源,如山溪、远山、水塘、多样化的景物景观、特有动物及昆虫等,因此休闲农业可发展的活动项目较其他类型的休闲农业更具多样性。常见的休闲农场活动项目包括农园体验、童玩活动、自然教室、农庄民宿、乡土民俗活动等。休闲农场是由数个农民或多个农民团体联合兴办的,规模比观光农园要大,面积一般在50公顷以上,经营的项目比较多元化。1988 年,台湾农委会核定“农渔乡村发展休闲农业及观光果园规模计划”,政府部门开始规划辅导休闲农业,成立发展休闲农业策划咨询小组,确认休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台湾对于观光农园与休闲农场的区别并不是很明显,观光农园也可以休闲体验,休闲农场也可以观光游览,大多数农园、农场都同时兼具观光游览、休闲体验的功能。如台北阳明山中名阳圃休闲农庄便是一例,农庄以种植海芋(采摘海芋花八朵一百元)为主,狭长的地块,独特的入口、精致的小品景观都成为游客立此存照的见证。5.教育农园。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在教育农园里各类树木、瓜果蔬菜均有标牌,有昆虫如蝴蝶是怎样变化来的等活生生的教材。游客在此参与农业、了解农产品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尤其为城市的青少年了解自然、认识社会、了解农业和农村文化,创造了条件。如我们这次到访的台一教育休闲农场便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农场位于南投县埔里镇埔雾公路(台14线省道)边,于一九九一年成立,起初主要是以提供农民各类蔬菜、花卉的种苗培育为主,近年来即致力于推广地方的产业观光,开始积极转型。在场区规划设置多项深具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的设施,如押花生活馆、DIY才艺教室、亲子戏水区、浪漫花屋、可爱动物区、渡假木屋、景观花桥、各类植物生态标本区等。这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的观光景点。在这里规划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蝴蝶生态馆及甲虫生态馆,利用园区内原有的多种蜜源植物来培育各种蝴蝶,利用香菇废弃物等营造出甲虫的生态空间,为游客提供认识昆虫生态的地方,是一处兼具农业休闲和教育学习的园区。6.市民农园

市民农园是指经营者利用都市地区及其近郊的农地划分成若干小块供市民承租耕种,以自给为目的,同时可让市民享受农耕乐趣,体验田园生活。1989年,台北市农会积极规划推动市民农园,并于1990年辅导北投区设立第一家市民农园,从而为台湾第一家市民农园。至今后台北市市民农园已发展成立16 处(表示),合计面积约16.2 公顷(2430 亩), 租用市民农园以10坪为一单位,以四个月为一期,每期600元。1991年,台中市建立市民农园,1994年农委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光驱计划”扩大试办市民农园,到1998年底,台湾已设置58处市民农园,都属于农耕体验型市民农园。这些市民农园的设置,以都市近郊、水源充足、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车程在半小时最为理想。与观光农园相对,市民农园是由城市市民利用平时业余时间经营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从总体发展情况来看台湾市民农园的规划建设远没有其他园区形态发展好。7.休闲牧场。

休闲牧场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我们考察的初鹿牧场为台湾土地银行经营的牧场,地处台东县卑南乡明峰村内,场区占地约54公顷,为全省坡地集中牧场之最。休闲牧场内宽广辽阔,乳牛及乳制品是主要的经营目标,以奶牛饲养,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并以其秀美的牧场景观吸引游人,2004年,仅门票收入一项就达300万人民币,效益很是可观。牧场划分为露营区、产品贩卖部、菠萝园、茶园、槟榔2园、枇杷园和竹林等区域,是适合露营渡假的好去处。

二、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总结

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发展主要以乡村民宿、休闲农业为主体发展起来,其中休闲农业在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中占的比例最大,全岛目前共有1102家休闲农业园区,2004年产值达11.25亿人民币,提供180098个就业机会,预计到2008年休闲农业产业产值达17.5亿人民币。通过研讨会研讨和实地考察,台湾以发展乡村民宿、休闲农业进而推动全岛休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值得我们借鉴:

1、转变观念,开拓思路,加快农业转型,开发农业功能。

台湾在上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农业面临快速发展工业和商业的竞争,以及国际农产品的冲击,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农民收益少,台湾农业发展面临衰退、萎缩。针对这一挑战,台湾采取了加快农业转型,调整农业结构,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农业的生活、生态功能,使农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于是就开始发展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我国大陆现在正处于农业转型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时期,要学习台湾发展农业的经验,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理念,根据各地的资源。区位和市场条件,因地制宜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从而改变农业就是第一产业的旧观念,建立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现代大农业产业体系。

2、研究与规划并举

台湾农业最高农业管理部门——台湾农委会对发展休闲农业极为重视,在农委会下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处和推广科,各县市也相应设立休闲农业管理、辅导机构,台湾从上到下形成了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政策法规,编制和审批规划,安排资金补助和贷款,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信息咨询,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检查和评估,加强与旅游部门联系。我国台湾相关部门机构在做好休闲农业规划,包括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农业园区的建设规划的同时,根据休闲农业产业需求,开展相关课题的研究。2005年台湾休闲农业的研究主题分别为服务人员人格特质、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关系研究;经营模式研究;园艺治疗活动对于提升休闲农业竞争力的研究;台中县新社乡休闲农园规划建置研究;旅游商品特色研究;养生农业园区建置模式研究等。

3、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

虽然台湾的休闲农业园区已达1102家,但经过农委会筹建的只有206家。农委会与休闲农业学会合作推动了园区和农业旅游景点的检查评证,并颁发认证标志。台湾休闲农业园区检查评证分别以核心特色、园区规划、创意运用、解说与行销、组织与人力管理、环境与景观管理、社区参与、观光资源等八项进行评证。台湾农委会为鼓励休闲农场提升服务品质,提供人们正确选择优质的休闲农场,特委托台湾休闲农业学会按照“2005年度台湾休闲农业服务品质提升计划——休闲农场评鉴、认证与辅导计划”,进行优良休闲农场之评选及甄选工作,并编印优良休闲农场服务宣传手册。评选的对象为经农委会核准设置登记或准予筹设且实际经营之休闲农场。评选内容包括:①农场资源;②农场设施及活动配置图;③整体经营方向;④服务及体验活动;⑤餐饮服务;⑥住宿服务。评选项目标准等,共分三个方面、16个项目,标准,打分评选。评选分数70分以上,未满80分者为“良等”;80分以上,未满90分者为“优等”;90分以上者为“最优等”。

在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空间布局主要为“城市郊区型”“景区边缘型”,但今两年来在一些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其空间布局呈现出“遍地开花型”,其主要弊端表现在:自发建设多;挂个牌子就采摘;各自为政,缺乏系统管理;发展特点不突出,缺乏宏观系统的规划等。在加强园区建设的规划和检查评证工作中我们可充分借鉴台湾发展休闲农业中的经验,使我国大陆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园区建设步入正轨。

4、大力推行社区经营的理念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和乡村游憩地的发展跳出了以往规模经济思维,朝向精致农业政策的延伸转型。休闲农业园区的“园区”概念,被赋予了具有地方意义的 community(社区)的理念,而不在只是一个强调专业生产的属于工业特质的park(厂区)概念。整合农场、农园、民宿或所有景点,使其由点连成线,再扩大成面,最后以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休闲农业园区,并适时开展以策略联盟方式结合的“社区”理念来推动各项工作,这是台湾发展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也是走在世界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前列的重要原因。如在10年前废弃的台湾金瓜石冶金矿区为了发展乡村民宿和休闲旅游,聘请规划设计单位作了详细的《金瓜石社区产业辅导计划》,并在以后的运作实施中,定期出版《金瓜石社区报》,开办矿山讲堂等全力打造浪漫渡假社区。这与我国大陆目前很多农业旅游景点开发建设过多注重硬件设施建设、片面追求产值形成鲜明对比,用经营文化、经营社区的理念来开发建设我们的农业旅游景点理应成为我们工作的重要部分。

三、台湾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的启示

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调查统计显示,台湾前往观光休闲农业区的游人绝大多数是那些不熟悉农业、农村的城市居民。每到周末或节假日,相当多的城市居民到乡村、田园去度假,到观光农业区去体验。在我国大陆,城市化发展快,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城市人很希望到郊区农村观光旅游,这为发展城郊观光休闲农业提供了市场需求。我们应抓住城市这个目标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型的农业旅游和休闲产业。因为开展农业旅游可以减少农产品中间流通环节,有高附加产值,并可带动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休闲购物、观光度假及其他旅游活动(如垂钓、农家乐)的发展而产生乘数效应。这就要求我们

首先,应大力加强农业旅游与休闲产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这是立足城郊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基础步骤之一。

其次,国家农业部门应重视发展农业旅游,并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组织、规划、研究推动大陆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发展农村这一新型产业提供组织保证。

最后,要加强与旅游部门的合作,促进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台湾农委会主要负责休闲农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工作,而旅游部门主要负责组织旅行社及游客前往休闲农场观光旅游,以扩大客源市场。所以,农业部门和园区经营者应积极与旅游部门联系,开展旅游合作,建立农业旅游网络体系。

四、结语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第一年,与此同时,国家旅游局确定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开发建设新农村游、农家游,农业的生态保护、农业的休闲旅游,对于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休闲农业工作手册,台湾农委会、台湾大学编

2、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台湾农委会

3、台湾农业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农业旅游促进会

4、台湾休闲农业会讯,台湾休闲农业学会

5、湖南省休闲农业培训班材料,2006。

本文为2006海峡两岸休闲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考察报告的一部分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2674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一周年情话短句集合(24条)
下一篇 : 自己心痛伤感说说通用28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