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本文内容详细介绍了“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的各种信息,欢迎大家浏览阅读,并希望大家都会有所获得。对于新来的老师来说,教案和课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教案和课件的内容需要充分且完善。教案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不断进步的必经之路。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

詹天佑

教材分析:

本文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抓住重点语句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训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和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抓住重点语句领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以及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意识。

教学构想: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解决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以及他是怎样克服的。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理解一、二大段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詹天佑头像:你知道这是谁吗?师简介詹天佑主要经历、事迹。

2、今天我们就来《詹天佑》(板题齐读)

3、通过预习,说说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落。

1、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读后评议。

2、说说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最感动?你写下了哪些批注(检查预习作业)

3.默读课文,看看哪些段落写了修筑铁路的经过?(4-6),写修筑之前的事?(2、3)在此基础上,试给课文分段,想想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3)清政府提出修筑计划,帝国主义阻挠和任命詹天佑后国内外的强烈反应。

(4-6)具体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7)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中外人民赞叹不已。

三、导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段共有几句话?(3句)

2、说说每句话都讲了什么?(全体生)

3、哪些词语最能概括这三句话的意思?解释杰出(万能超群,出众),这里是说詹天佑是一位才能突出、超群的爱国工程师。(中上生)

四、导读第二段。

1、指名读二、三两个自然段,说说两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阻挠、要挟是什么意思?帝国主义要挟我们什么?这里对方弱点指的什么?(清政府腐败无能,技术落后)自己的要求是什么?(帝国主义想争夺修筑权,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3、讨论:(1)清政府在自己的领土上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帝国主义要出来阻挠的要挟呢?(师适时介绍当时背景)(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4、轰动什么意思?在国内外引起了怎样的轰动?(1)国内:这下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投影出示句子1:)这里是谁争了一口气?为什么说争了一口气?(2)国外: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呢!(投影出示句子2)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5、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段。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组词。

2、抄写书后词语。

板书设计

詹天佑

杰出、爱国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三、四段。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前两段主要内容。

2、在这种情况下詹天佑接受了任务,他又是怎样修筑的呢?

二、导读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思考:

(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的方法?

(2)青龙桥附近的山势坡度特别大,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

2、讨论:

(1)第四自然段,毅然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不怕困难,决心为国争光)

(2)詹天佑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3、指读第五段,想想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方法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

(1)自己找出同位讨论,再指名上黑板边画图边讲讲什么是从两端同时向中凿进的办法,什么叫中部凿进法。如有学生讲不出或画不对,再指名或讨论评议。

(2)说说两处地形特点,体会詹天佑为什么采用这两种方法,这样施工有什么好处?

(3)詹天佑为什么能采用这样的施工方法?(体会到:1、工作周密,2、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才能)

4、指名读第6段,思考:詹天佑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难题的?出示投影抽拉片,学生讨论后自己演示、讲解。

5、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了解詹天佑是个怎样的人?小结:我们了解到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和他对待困难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做法,说明他处处不忘为中国人争气,表现他的超人智慧和杰出才干,这些内容都突出了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指导朗读这一段,重点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导读第四段。

1、指名朗读,思考: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

2、讨论:

(1)有强烈的爱国思想,要为中国人争口气;

(2)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3)有敢于创造的才干智慧。

3、赞叹不已什么意思?想想外宾们会怎样赞叹?

4、齐读课文,读出自豪、赞叹。

四、回顾课文,总结中心。提问: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紧紧围绕杰出爱国,介绍了社会、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困难以及他对待困难的态度,怎样设计、施工的,讲提前两年竣工,体会到他的杰出、伟大和爱国。)师再详细介绍一下詹天佑。

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文。(必做)

2、练笔:我看伟大的工程。(选做)

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

詹天佑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铁路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2)

《杠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反之杠杆费力。如果两个距离相等,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2.在杠杆尺的探究活动中,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3、激发对生活中杠杆应用现象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对杠杆尺的探究,发展记录、分析、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深刻理解省力和费力杠杆的科学原理,知道其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四、材料准备:

教师:演示PPT、小杆秤、杠杆尺、钩码等。学生:杠杆尺、钩码、记录表(按六人一组配备)。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新课,初步认识杠杆

1、教师:最近,我通过观察发现,个别同学课上溜号时常会选择玩一种游戏,就是用橡皮和尺子将文具盒撬起来。为了防止同学们上课走神儿,我们就先来玩一次这个游戏,不过在这个活动中,要思考一个问题,把它读出来:有哪几个点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橡皮和尺子边玩边思考。只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开始!

2、学生游戏,教师在黑板画图。

3、你能说说3个重要位置分别是哪里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重点、支点、力点

生1:手指用力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

师:是的,这个点非常关键,我们可以叫它力点

生2:这块橡皮也很重要,师:橡皮起了什么作用?引出支点概念。

师:还有哪个位置很重要呢?(如学生不能答出,教师可直接给出:其实被文具盒这个重物压住的位置也很重要,我们可以叫它重点)课件展示3个点的位置

4、其实,刚才我们组装的这个简单机械,在科学上有个名称叫做杠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杠杆的科学》。

5、杠杆在生活中很常用的,比如要建筑工人要搬动一块百八十斤的大石头就常用到杠杆,那你觉得杠杆有什么作用?(省力)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能省力呢?怎么样的杠杆才能省力呢?有没有费力的杠杆呢?我们可以借助杠杆尺进行研究。

二、研究杠杆的秘密

1、出示杠杆尺,能找到它的支点吗?(围绕支点转动,静止时是平衡的,两边有小格距离相等)

2、现在老师在杠杆尺左边挂上重物,这个位置就是……(重点)。如果要使杠杆尺平衡,我们要在哪边用力?(教师用手在右边按下),这个点就是……(力点)。但是我用了多少力呢?看不出来,那自然也判断不出省力还是费力,你有什么办法呢?

生:我们也可以用钩码来表示。

师:对了,也用钩码就可以帮我们解决难题了。从三年级开始我们几乎每学期都用到钩码,每个钩码上都标有它的质量,所以我们很直接地就能知道用了多少力。但有的时候我们不必准确的知道力的多少,只要能判断出省力还是费力就可以了,那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用重量相等的重物。)

师:我在左边挂两个钩码,猜一猜我要在右边哪个位置挂几个钩码,杠杆尺才平衡?(由学生猜一猜,说说理由,然后教师按学生说的挂钩码)

3、唉,这个挺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呢?我们先来做个规定:杠杆尺左边挂重物的位置是重点,右边挂重物的位置是力点。研究时,重点可随意确定,重物的数量也可以随意增减。但挂好后一定要让杠杆尺平衡。

4、提出几点实验要求:

(1)左右两边的钩码数一样多的,太简单了,每组只能出现一次。(2)杠杆尺左右两边都只能挂一串钩码,不能在一边挂好几串。(3)杠杆尺平衡了才算完成一种挂法,并记录下来。

(4)听见音乐声响起,就请整理好实验材料,静静地独立思考一分钟,然后完成讨论题 :这个杠杆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

5、各组学生展开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6、请汇报员上台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汇报要求说出各个实验的挂法,说到省力或费力时最好能举例说明)……如学生说到用力点上曲别针数更少的是省力的,教师不能否定,可以说:是的,我们就是根据这点来判断它是省力的,老师请你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力点上这么少的曲别针却能撬起阻力点上那么多的钩码?……再请第二位同学回答。

7、如别的同学没有不同意见,课件出示3种情况: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省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费力 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全班齐读,教师将3句话贴在黑板上)

8、汇报第二个讨论题:你还有其他什么发现?(由好几个学生说说,可以先让描述不完整的,或不正确的先说,然后由其他同学补充)

9、请看我们前面做过的游戏,你能想办法移动橡皮,使这个杠杆更省力吗?(学生说了移动方法后,教师课件演示,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移就会更省力)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1、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的杠杆,投影出示天平、订书机和小推车,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2、既然天平和订书机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人们为什么还要用它呢?(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能利用杠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生:方便

师:是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费力的杠杆,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方便,即使费力的我们也需要用它。

3、师: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剪刀,用它来分别来剪开这个硬纸壳和沿另一张纸的锯齿边缘剪成树叶,怎样剪最合理呢? 生小组试验 交流

师:剪刀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杠杆,有时需要用到它的顶端,虽然是费力杠杆,但很方便;有时需要用到它的底部,这样就变成一个省力的杠杆,能省力。

四、课堂小结

1、现在老师请你们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布置学生课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各类杠杆。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明确本次作文要写的是科幻类题材的作文,展现的是新异神奇的未来世界。

2.科幻作文既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又可以培养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轻松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刚学的《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吗(科幻类)

2.文中玛琪的机器人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玛琪做地理测试,玛琪非常痛苦,但是机器人老师知道吗(不知道,它是一台机器,只能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去教学生。)

3.请同学们再思考下,托米的机器人老师为什么被搬走一个月(因为历史那部分内容完全显示不出图像。)

4.我们来想象一下,假如现在让你在一个机器人老师和一个真人老师中选择一个,你更希望是哪个老师我们来探讨一下他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机器人老师的优点是可以就同一内容反复讲解,不知疲倦;而真人老师的优点是针对同学们的问题,个别辅导。缺点也各不相同)

5.未来的学校是这样教学的,未来的工厂是怎样生产的呢未来的农场又是怎样种植的呢未来的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想象,让想象插上科技的翅膀,带领我们奔向未来的世界吧。(板书: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二、自由讨论,启发思路。

1.各位小科学家们,请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方面的内容去写。(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引导学生先说出自己所描写的领域、范围或者方向等。

(2)同学们,我们勾画的未来蓝图如此美好、如此神奇,那么,要怎样把这些美好详略得当地描写出来呢(此处可作重点描写部分的探讨和简略描写部分的探讨。)

(3)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想象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典型事例可以体现。选择一两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事例写下来。(注意:事件必须能够突出想象的特点。)

三、整理思路,解析题目,自由习作。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什么内容,想想神奇在哪里。学生先把思路整理出来。

2.老师讲解标题的重点,给学生讲解如何插上科学的翅膀飞起来。

(1)特点(学生归纳):

①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②翅膀:翅膀(或翼)是生物的一种飞行器官。翅膀的作用主要是飞行时提供前进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

③飞:字面意思是非常迅速地快跑,像飞起来一样,有风驰电掣的意思。

(2)事例(学生思考):

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就是插上先进技术飞起来。

3.结构安排:选出三个典型的事例来表现飞起来特点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必须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三个事例可安排一个详写,两个略写。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未来的某某领域的神奇,事例能体现神奇的特点,语言通顺流畅,等等。

五、课堂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熟悉的某个领域作为出发点,运用典型的事例来描写未来某个领域的形象特点,掌握刻画未来的技巧。

六、拓展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你的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画出未来神奇的画面。(看看是否刻画到位)

板书设计

习作:插上科学的翅膀飞

大胆想象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通过这次习作,让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而是同学们缺少想象力,缺少观察生活中值得记录的小细节,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创造性思维。通过这节课的点评,同学们受益匪浅。

2.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注意词句积累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不够重视,学生的文章缺乏文采,语言不够丰富多彩。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4)

综合活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主要记叙了几位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以及他们的杰出贡献,讴歌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毅力,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科学朴素而美丽,纯洁而崇高,科学精神是所有现代人的必需品格。本次读书会要引导学生交流与科学这一话题有关的读书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伟大的献身精神,并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唤起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读书,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本次读书活动通过读书、讲述、聆听、演示、感悟,提高学生感受生活,口头表达、倾听、实践、筛选整合信息等各种能力。

活动准备:

读科学家的书、了解科学实验。朗读科学家写的文章。

活动时间:3课时

活动过程:

一、会前动员

向全班同学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号召全员参加,小组合作,精心准备。)

二、组建活动小组

按兴趣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确定组长,明确分工。

三、选择读书交流内容

有四项读书交流内容可供参考:

A.讲述科学家的故事。

B.演示并讲解有趣的科学实验。

C.朗读科学家所写的文章。

D.谈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教师不做硬性规定。

四、彩排

1、选好主持人,写好串联词。

2、组建评审小组,对各组所准备的内容进行检查。

五、召开读书会

事先布置好会场,在黑板上写好主题。可邀请家长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请他们参与评价。观众注意倾听、积极交流、大胆发言。做好会议记录。

六、交流心得

会后,可引导学生谈谈参加读书会的感受,整理自己的发言或写一篇心得体会在班内交流。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综合活动

读书会

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5)

21植物妈妈有办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读这首诗,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识的欲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和对知识的渴求。

教学用具:录像、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电脑出示课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1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

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它靠的啥办法?你们也来模仿老师问一问大家。读一读。

二、学习

1.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读后数

一数共有几小节?(6小节)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a开火车读词

老师看看大家字词掌握的怎么样,我们来开火车好吗?

b做多音字得的练习

这篇课文有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三次的读音各不相同,我们来做一个练习。(结合电脑出示的句子练习)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课文

想: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哪几个小节是介绍这几种植物的?

3.小组合作学习:

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读一读那个小节。

2)说一说这种植物是怎么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哪个小组是学习这个小节的,你们来说一说。

2)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们读的时候就要把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读出来。

苍耳:

1)你们见过苍耳吗?谁来说一说?

2)课下同学们找了有关苍耳的资料,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苍耳,谁来摸一摸,什么感觉?

1)哪个小组愿意把感觉给我们介绍!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来验证一下。

3)为什么苍耳能够挂住动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什么味道呀?

2)石榴妈妈的胆子更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同学们看一看。

3)哪个小组给我们说一说看懂了什么。

4)有语气地读一读

豌豆:

1)找小组来说一说;

2)他们说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象。

3)你觉得哪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刚才大家说豌豆炸开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们怎么才能读好?

5)集体再来读一读。

总结:这四种植物多么有趣呀!我们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再来读一读,你愿意读哪个小节,就坐在位子上读一读!

第六节

1)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就这几种吗?你还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吗?

2)看录象

3)请同学读第六节,想: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三、总结留作业:

老师觉得你们就是会观察爱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学们把这种好习惯带到课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观察身边的植物,你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四、作业:课下同学们可以画一画课文中介绍的这几种植物,去查找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们做一期展板,展示出来。

板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6)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自由组合形成合作小组,并针对问题提出研究方案,即明确做什么和如何着手做。

2.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动手办一份小报,懂得搜集资料是科学学习的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活动结果,与同学进行交流、评议。

4.扩展学习与本单元科学教学内容相关的基础知识。

5.愿意提供自己的研究资料和发现,与他人分享研究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

6.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教学准备

1.搜集与自由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和图片。

2.白纸一张,铅笔、彩色笔、剪刀。

教学建议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或阅读一段有关宇宙单元的文章。

2.分析:

(1)这些资料描述了哪些内容?

(2)哪些是我们已经学习了解过的内容?哪些是新知识?

(3)通过《无限宇宙》单元的学习,我们都知道些什么?

(4)还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可一一列举出来)

3.整理和分类:

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可依次整理成书上的8个主题:我们的地球;我的太阳;银河迢迢;

“神舟”飞船;月球,你好;天上星星知多少;“长二捆”,真棒!我驾飞船去巡航。如果有其他主题可另分成一类。

二、自由组合,选择研究主题。

1.问题:要想知道更多有关宇宙方面的问题,我们有哪些方法?

2.集体交流。

3.每个同学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形成合作小组。

4.提出要求:

每个合作小组按照确定的主题,进一步查阅资料,办一张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

三、制定计划,合作研究。

1.讨论:怎样才能结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办好一份图文并茂的科普小报?分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补充。

2.教师小结办报步骤:

(1)根据主题每个同学分头搜集相应的图文资料;

(2)对搜集到的资料和图片进行分析、归类、整理,筛选出办报素材;

(3)版面设计,根据筛选出来的办报素材进行排版,做到内容丰富,摆放美观;

(4)粘贴图文资料,并进行加工和美化,完成小报。

3.分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4.汇报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后搜集相关主题的图文资料。

第二课时

1.交流个人搜集的图文资料,并进行整理和筛选。

2.学生自己办报,教师巡视。

二、展示与评议。

1.讨论:

各小组已经按要求办好了科普小报了,那我们怎样向其他同学展示和介绍我们的作品呢?可以用哪些方式?

2.分小组讨论,设计展示方案。

3.分小组展示科普小报。

4.集体交流与评议。

三、总结与交流。

1.集体交流:

(1)通过办小报这项研究活动,你知道了哪些天文知识?有哪些感受?

(2)欣赏了各个小组的科普小报后,你又了解到哪些天文知识?

(3)通过集体评议各组的科技小报,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什么想法?

2.提问:

在这次活动中你觉得的收获是什么?

3.教师小结:通过这次“自由研究”活动,大家都有很大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继续学习宇宙知识,了解更多的宇宙奥秘。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7)

《斜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楔形的功能及作用; 3.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拓展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1.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2.能够就斜面坡度与用力大小的关系做出假设并探究可能的答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3.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探究斜面的作用,探究斜坡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测力计、重量0.5N的木块、塑料板、钢条支架。教学过程: 步骤1:情境导入:

1.同学们来看看这图,这两个人搬东西与平时我们把东西从低处搬到高处有什么不一样的吗?(这里多一块木板)(出示图)

2.同学们想想看这木板放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有省力的作用)(轻松)(方便)(板书:省力?)设计意图: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块木板的作用。其实这块斜放着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机械,像这块斜着放的木板我们在科学上叫它——斜面。板书:一种简单机械 斜面 4.同学们有没有办法证明这块木板做成的斜面是不是可以省力的呢?(用实验证明)设计意图: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斜坡及斜坡的使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看见过“搭建斜坡”推车、搬粮食、运货物,而且学生也有过在“斜坡”上向上推车很省力体验。生活中对于“斜坡”的感性认识。因此,这里我只用图片的形式再现一种情境,让学生清晰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同时引起学生对这个知识的兴趣。步骤2:设计方案

1.好的,实验前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介绍测力计的用途)

2.大家学会了使用这些实验材料,但还不能马上进实验,实验我们要设计好实验方案。(出示实验方案表格)

3.现在请同学们轻声讨论这个方案怎样填,组长做好记录。给同学们的时间只有三分 钟,请大家积极发言,共同商定。4.学生设计并填写实验方案。

5.请填写好的组长代表你们组的同学出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案。6.老师相机评议。

7.现在老师来做一次,请同学们举手指出老师做错了什么。(不能停在斜面上读数据;不能拉得断断续续。)

设计意图:让学生设计方案可以学生清晰对这个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同时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设计方案,是让学生有一个科学的严谨的态度。而老师做错误演示目的就是让学生避免在实验中出现这几种情况,使以下的实验得到的数据更具真实。步骤3:实验与分析

1.好了,方案填好了,请同学们利用方案与实验数据记录表来进行实验。(出示实验数据记录表)

2.学生进行实验,老师随机进行指导实验。

3.通过实验你们可以得到一个怎样的结论呢?(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4.现在请各组长将你们实验得到的数据汇报一下。(老师汇总各组数据到表格中)5.大家观察一下这些数据有什么特征呢?看到什么就说什么吧。

6.各组的垂直提升物体的读数都一样,为什么在斜面上得到的数据会不一样的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读数呢?(斜面的坡度影响了数据。)

7.不错,大家看看各组的斜面,它们的倾斜度不一样呀。由此,你能从中找到什么规律吗?(坡度越高,拉力就越大;坡度越小,拉力就越小。)

8.是的,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到。但在生活中,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吗?请你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9.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要达到这个高度,怎样更省力?(把坡度变小)怎样把坡度变小呢?谁能上来摆一摆呀?

10.很好,那么谁能一用句话来总结一下这个规律呢?(高度不变,要使坡度减小,可以拉长斜面距离。)

11.小结:同学们总结太好了,确实斜面有以上我们总结的几个规律,以后我在应用斜面的时候请记住它。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验获取了数据,在展示这些数据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数据的特点。利用这个方法,帮助学生对数据的重要性的理解,同时学会分析数据,学会从数据中总结,从数据看事物的本质。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步骤4:拓展与应用

1.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挑战一下难度,有没有信心战胜它?

2.课件出示:(争当工程师),下面老师请大家来做工程设计师,在这样一座陡峭的山上建筑一条公路到山顶。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怎样设计?试着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可以每个同学发一张印有山的图纸,让学生来绘画出来,用实物投影投现出来,请学生现场答辩。)3.学生思考交流。

4.出示盘山公路图:你们真是太聪明太伟大了,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盘山公路。原来盘山公路是根据斜面省力的道理修建的!

5.实践操作活动:请大家取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6.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7.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板书:螺旋、s形

8.讲解:螺丝钉上的螺纹,就象盘旋而上的公路。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之后,来一个小小的应用,从学生的应用迁移到,另一个实践活动,让三角形纸卷铅笔来进行对变形的斜面的启示。再利用螺丝钉与卷纸的对比进行解说。步骤5:作业设计

1.调查生活中斜面的运用,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2.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

设计意图:最后的作业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课后的思考,同时也告诉学生科学知识是先有疑问,然后解决疑问,再产生疑问,这是科学的发现过程。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8)

一、直接导入

1.出示食盐和水泥问:食盐和水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谁来说一说它们的形态特点?

2.那么食盐和水泥除了这些特性外,还有没有其他特性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这两种物质。

生答:食盐是颗粒状的,颗粒有大有小;水泥是粉末状的。

生答:有。在学生对食盐和水泥的特点已经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两种物质。

二、探究活动

1.探究食盐的变化

(1)让学生把食盐放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食盐会发生什么变化?

(2)问:谁能让水中的食盐再出现?

(3)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方法,点燃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观察食盐水的变化。

强调:使用酒精灯要注意安全。

2.观察水泥的变化

(1)让学生往盘中的水泥里加水,观察水泥会发生什么变化?

(2)提出问题:

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那么,凝固的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

(3)猜想假设:以小组为单位。

汇报猜想。

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

(4)制定方案:(小组内进行)

交流实验方案。

(5)实施探究:

(6)汇报实验结果。

(7)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谁来说说食盐的变化和水泥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

3.认识其它物质的变化。

(1)提出问题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变化?

(2)出示课本提供的三组物质变化示意图,让学生观察。

1先观察第一副图:按箭头方向观察水有哪些变化。

2观察第二副图:按箭头方向观察玻璃有哪些变化。

3观察第三副图:五种物质的变化。提问:这些物质的变化与前两幅图片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4.归纳:

提出问题:讨论前面所有物质的变化,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些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几大类?怎么分?

5.结论:食盐、水、玻璃等物质发生变化后,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恢复原状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发生变化后就不能恢复原状了,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变化

(1)生答;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不见了。

(2)小组内讨论交流:加热,把水蒸发掉。

(3)学生实验探究,及时观察探究中出现的现象。小组记录讨论,汇报结果。

生答:在坩埚上析出食盐颗粒。

(1)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生答:过了一会,水泥凝固了,慢慢变硬了。

(2)小组讨论。

(3)生答:能。

生答:不能。

生答:用实验的方法验证。

(4)小组内讨论实验方案。

(5)学生用锤子砸凝固的水泥,给水泥块加热等方法验证。

(6)生答:无论用什么方法,凝固的水泥都不能恢复原状。

(7)生答:实验溶解在水中看不到了,但是通过加热的方法还能恢复原状;水泥加水后就凝固了,怎么也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1)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讨论,汇报结果。

(2)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结果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9)

床头上的标签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化学家李比希的故事。他之所以著名,除了在化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曾在一项实验中浅尝辄止而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后来李比希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后,非常懊悔,他把自己的错误判断制成标签,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警示自己,告诫大家: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他接受了失败的教训后,要认真要严谨地从事研究工作。终于成为了化学史上的巨人。

教学目标:

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教学难点:

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构想: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利用自主合作、问答法、讨论法学习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领会文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学习新知:

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思考;本文的三个特点:

(1)别具匠心的标题。以床头上的标签为题最能表现李比希这位化学史上的巨人,具有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持之以恒、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标签在文中还起到了线索的作用,把李比希失败与成功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2)精心的选材。本文选了两件事,而且是一成一败,一得一失。这样选材让读者感受到科学家也是普通人,他们拥有成功的喜悦,也品尝过失败的痛苦。这样写,才能使人物形象更鲜活,更饱满。同时也让读者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不断地吸取失败的教训,才能迎来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这篇文章巧妙的细节描写。本文中有两处精当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当李比希看到了一篇能证明自己失误的论文时,他屏着呼吸,细细地阅读,此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李比希对科学研究慎重的态度及自己懊悔的心情。第二处是:描写李比希制作标签的过程。是这样写的,他把那张氯化碘的标签从瓶子上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装在镜框里,挂在床头,不但自己天天看,还经常让朋友们看。生动地再现了李比希求实、自律的形象。

(4)先写李比希读论文后后悔莫及这一结果,后写懊悔的原因。是为了强调当时李比希发现自己失误的痛苦心情。为下文写他制作床头上的标签警示自己做准备。

3、找出最令人感动的地方,并说出理由。

四、练习巩固:课后题。

作业设计:

基础训练内容。

板书设计

床头上的标签

失败成功

课后反思: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0)

18四季的脚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理解课文,知道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及特征。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我们听过了爸爸的脚步,妈妈的脚步,老师的脚步,还有自己欢快的脚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一下四季的脚步。

二、新授:

(一)画读:

1.自由读,画出生字,再读一读。

2.轻声读课文,画出自己读不准的字或词。

3.范读课文(或录音朗读),学生注意读准字音。

4.再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二)议读:

1.同桌或小组读互读,互相正音,评议。

2.分小组讨论,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三)美读:

1.第一节:读这节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3.出示春天的画面,问:溪水怎么会唱歌呢?溪水的歌声是什么样子的?

4.问:春天美不美?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5.按这种方法教学下面三节诗歌。重点帮助学生理解金蝉,金色的小道,世界等。

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三、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点名背诵全文。

2.抽读生字卡片,读时注意读准字音。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学生自己看着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两个人读一读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2)交流识字方法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脚步悄丁冬夏界呼舞蹈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夏天脚步悄悄冬天呼呼叮咚世界舞蹈唱歌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脚:左中右结构。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左边是个月字,中间是个去字,右边是个。

夏:分析结构法记字形:上面是个百字多一横,下面是个反文旁不出头。

舞:数笔画记字法:笔顺为:

蹈:数笔画记字法:笔顺为:

4.指导书写:

脚:中间的去字上边比左右两个部件高。

舞:上半部分要尽量写的紧凑一些。

步:第四笔在横中线上面。注意下面不是少字。

蹈;右下部分里面的两个横不要连上。

5.学生练习书写

6.展示学生的作业,大家共同评论。

三、完成课后练习。

四、扩展:你喜欢哪个季节?画一张画告诉大家。要抓住这个季节的特点画。

板书设计:

18四季的脚步

19我是什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2.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知道我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引言揭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怎样变化的吗?你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雹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将会把这个答案告诉你。板书课题:我是什么。

二、新授:

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自学情况。

注意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助:翘舌音。不要读成z)

冲:翘舌音。不要读成c#ng

灾:平舌音。不要读成zh1i

3.学生质疑。

4.记忆字形。

1)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忆字形,比比谁的方法好。

2)学生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教师从旁点拨。

可以用熟字加偏旁记字法来记:晒、飘、冲、助、灾

会意法记字;浮、温

5.书写指导。

飘:左高右低,风的起笔点与左上的横折一边高。

帮:三个部件要写得紧凑。

害:第七笔竖上下要出头。

6.学生练习书写

7.作业展示,大家共同评议。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晒太阳漂浮温和帮助冲毁房屋灾害灌溉白袍管理

二、新授:

1.学习第一段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2)思考:我变成了什么?是怎样变成汽的?又是怎样变成云的?

3)解词:白衣服、黑衣服、红袍。

2.看图学习第二段。

1)在这段中我是指谁?

2)云是怎样变成雨的?又是怎样变成雹子的?怎样变成的雪?

3)读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3.学习第三段。

1)学习这段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自由提问。

3)小组讨论

4)教师引导大家弄懂下面的问题:为什么说水在池子里睡觉?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舞蹈?唱歌、开会又是怎么回事?

5)在这一段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4.学习第四段。

1)水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坏事?

2)人们是怎样约束它的?怎样才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

5.指导朗读。

6.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说说。

三、完成本课练习。

板书设计:

19我是什么

20、清清的溪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读愤、脏、浑、刨四个字。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象系栽浇

2、初步理解图意,能从图中找出溪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环境保护的录像片,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跟环境保护有关的课文《清清的溪水》(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象系栽浇负泥培坑澡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负:上面是刀字头,下面的贝字第一笔是竖。注意与见字区分。

培:左右结构,部首是土字旁,右边是立和口字。培字的第七笔是撇。

浇: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尧字,注意尧字的右上方没有点。

象:可以运用熟字去偏旁的方法记忆,熟字像去掉单人旁就是大象的象。第六笔是:撇

栽:先写土字头,再写木字旁下面的笔顺是:斜钩、撇、点。这是一个形声字。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5)要求会认的字,让学生结合语言环境读一读:

小兔气愤地说。

野猪跳进小溪,想洗个澡,可是越洗身上越脏,变成了一个小泥猪了。

野猪刨坑,大象栽树。

溪水变成浑浑的了。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溪水会变浑。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保护树林、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和学生一起做摘苹果的游戏。(谁摘下了苹果,就带着同学们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关系泥沙洗澡重新胜负浇水培土栽树刨坑大象

3、教师小结学习生字情况。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清清的溪水一直都是清清的吗?它有哪些变化?

(先是清清的,后来是浑浑的、变黄了,最后又恢复了清清的。)

2、溪水为什么突然变黄了?让我们带着问题去学习。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二十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溪水为什么会变黄?

(因为大象和野猪为了比谁的力气大,把树林里的树都快拔光了。没有了树林,土壤便会流失,一下雨,周围的黄土就被冲到小溪里,小溪的水就会变黄、变浑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课外资料,说一说树木对防止土地流失、保持水土平衡、美化环境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2、这一部分有情节,练习有语气地朗读:

1)自由读,试着加上表情和动作。

2)小组读一读,商量怎样能够更好的读出语气来。

3)全班交流展示:

小组展示读

班级分角色读

3、看投影片上的图片,练习有表情、有语气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或根据投影提示排演课本剧。(要给学生创设施展才华的空间,安排好时间去练习,教师深入到各个小组去指导)

4、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动脑筋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办?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说一说:

如:清理水中的泥沙;

在水边种植树木,植树造林;

进行治理,并建立保护区;

加强宣传的力度,号召所有的人都自觉维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在水中饲养动物,帮助清理污水,同时改善溪水的环境质量。

5、再读课文:想一想:大象和野猪是怎样做的呢?在书中画一画,自由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6、指导最后两个自然段的朗读:

1)指名读,抓住学生中读的好的地方,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读出溪水又变清后的喜悦之情。

2)齐读。

三、拓展练习:

1、以《清清的溪水》为题或另选题目,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

如:1)分角色有语气地朗读。

2)分角色排演课本剧。

3)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4)以大象和野猪的口气写一封公开信。

5)为课文续编故事。

2、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大象和野猪这样的人?有没有类似的事情?是怎样解决的?

四、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了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大家要增强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记住一句话: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作业:

1、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2、把本课所学到的内容告诉身边的人,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宣传员。

板书: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摩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使学生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传到人的耳朵。

3、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4、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1、学生进一步理解声音的产生、响度与音高的区别。

2、学生能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展示活动,锻炼学生的表达与交流及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制作的各种乐器。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二、展示交流。

1、教师公布规则。

2、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要求加以简单的介绍。

(教师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乐器进行评价,并试着提出改进建议)

3、师生共同评出“创意奖”、“制作奖”。

三、拓展。

教师适时的引出噪声的话题,并引导学生探究控制噪声的方法。(学生阅读“科学自助餐”)

第二课时

一、举办演奏会、组间互评

◆模拟课堂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演奏会的形式,独奏、合奏一些简单的乐曲。一方面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提升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学习,了解其他小组乐器的独到之处,以便于今后制作出更好的乐器。

活动要求:

1、演奏者要先展示自制的乐器,介绍乐器的发声原理和特点。

2、观众要安静地倾听,尊重每一个同学的劳动成果,不能持讥讽的态度。

3、客观地评价乐器制作水平及演奏效果,最后将评选出优秀制作奖和优秀表演奖。

(学生参与演奏会的学习、欣赏活动,同时填写下面的评价表,根据其他小组的表现在不同数量的星星中填上颜色。)

评价内容

我们搜集了所需的全部资料☆☆☆☆☆

我们能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了验证☆☆☆☆☆

我们的乐器演奏效果还不错☆☆☆☆☆

我们小组能密切合作☆☆☆☆☆

二、小组自评

◆模拟课堂

师:本小组在以下这几个方面表现得怎么样?讨论一下,客观地给自己打分。

评价内容

乐器的外形美观☆☆☆☆☆

乐器的设计有创意☆☆☆☆☆

乐器演奏的声音准确、优美☆☆☆☆☆

小组成员在演奏时能做到团结、合作☆☆☆☆☆

三、改进乐器

◆模拟课堂

师:经过近三周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如果要对自制的这个乐器进行改进,它将会有什么新变化?请在“科学记录本”上画出结构图。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

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

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

小苏打、白醋、白糖、食用香精、打火机、蜡烛、玻璃片、小勺、烧杯、杯子、矿泉水、滴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观察小苏打特点,描述,记录特征。板书:小苏打

2.观察描述白醋,记录特征。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推测: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吧。板书:变化(完成课题书写)

3.实验

a.讨论: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提示:不要打开玻璃盖。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用手摸摸瓶子外面的感觉。记录现象:气泡、嗤嗤响、白色。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

三、验证产生气体

1、推测:究竟产生了什么气体?怎么验证你的设想?教师对于学生猜想和验证方法作出评价和调整。(重点是和空气的区别。颜色、轻重、是否含有氧气能等)

2、演示实验一:燃烧的细木条放杯内,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3、演示实验二:将收集气体倒在正在燃烧的蜡烛上面。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4、根据实验所得信息,再次判断产生的气体,并说明为什么。

5、小结并延伸阅读:并不是仅仅因为以上我们验证的两个特点就可以断定就是二氧化碳的本质,但是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就是二氧化碳,它还存在很多地方。阅读33页,思考科学家是怎样确定气体成分的?

四、拓展

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

2、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3、品尝后谈谈体会。

4.今天我们做了有趣的混合实验,通过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相对于豆子和沙子的混合来讲,是一个有趣的化学变化。

那么混合之后杯子里的物质会是什么呢?课外搜集。

五、课外活动

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2、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3、培养学生认真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开展评价的习惯。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的习惯。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人类祖先的生活习性进行猜想。

教学准备:

关于人类起源的相关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提问:“你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爸爸妈妈又是从哪里来的?那你的爷爷奶奶呢?……”学生说一说,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猜想。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将他们存入“问题银行”。

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活动。

(1)学生分小组整理和评议所提出的问题,并从中选择一两个既感兴趣又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教师指导:选择好主题后,要大胆的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三、集体交流。

1、学生代表说一说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并说说自己猜想的依据。

2、师生评议.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篇1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二、教学准备

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2.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3.设计模拟实验

(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

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

③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

(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1.进行模拟实验

(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2.汇报实验情况

(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

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

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

3.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4.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修改自己所作的月相成因的示意图。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7900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就是喜欢她作文热门
下一篇 : 代课的检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