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位教师上课前都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因此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设计好它们。教案是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之一,如何制作教案和课件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的资料,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本教案设计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起点的《新标准英语》第三册Module 6 Unit1 Can you run fast?的内容,主要是掌握单词can的运用和学会听、说、读、单词:run、 jump、ride、fast、high、far及能运用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询问他人进行日常的交际。

学情分析

这个班级活泼好动,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并且应该注重创设真实情景,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单词can的运用。

(2)学会听、说、读单词:run、 jump、ride、fast、high、far。

(3)语言技能目标:能运用句型Can you…?Yes,I can/No,I can’t.询问他人进行日常的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句型Can you+动词+副词?使学生能够询问他人的情况,并运用句型Yes,I can/No,I can’t.进行回答。

3、情感目标。

采用多种活动途径,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会抄写单词:can 、 can’t 、 run、 jump、ride、fast、high、far。

2、基本能听懂、会读、会说句型:“Can you+动词+副词?”及其回答“

Yes,I can/No,I can’t.”。

3、You/Sam/ can/can’t.+动词+副词”句型的用法。

第一课时

Let’stalk&Let’splay

教学重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

教学难点:

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夸张示范并适时纠正,但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让学生在预备铃后听本部分Let'ssing中的歌曲“Hello”,让学生在课前对英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愿望。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再次播放本课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T:Hello,boysandgirls.

Ss:Hello.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I'm.../Hi,I'm....

(3)教师戴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I'mSarah./Hi!I'mSarah.(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以及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戴上Sarah,ChenJie,Mike,Wu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

(5)听录音,看挂图;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

玩Let's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放音乐,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音乐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I'm.../Hi,I'm....

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地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景。

为学生出示情景图片,让他们自己说说,在此情景中该说些什么?

情景一>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猜猜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情景二>假如你是新同学,你该怎样用英语做自我介绍?

情景三>下课了,有好几名同学想认识新同学Sarah,他们该怎样说呢?

情景四>放学了,同学们相互道别,他们彼此都说了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练习更有真实感。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自由结合或自己下位子了解、结识新伙伴。再次练习Hello,I'm.../Hi,I'm....Goodbye./Bye-Bye。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练习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而且是第一次做《新课程》,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小花数量,由于是第一单元,起点可以稍低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贴纸奖励。

(2)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猜图中人物在说什么。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标记的识别,以便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学生能独立完成。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Extensive-activities)

(1)学生自制面具。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3)提示学生,注意保留面具,以后教学活动中会用到这些面具。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

3.培养学生讲礼貌的好习惯。

4.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

教学难点:自我介绍用语I’m…的发音不容易到位,学习起来较难,教师要适时纠正,切不可挫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

1.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

2.为Let'splay中的击鼓传花游戏准备相应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Warm-up)

(1)先给学生播放卡通片,了解所学语言运用的环境。内容为“迪士尼英语”中第一课的片段(MagicEnglish----Hello)学生在他们喜爱的卡通节目中了解、学习打招呼用语Hello./Hi,边看卡通边说英语。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语言所用的环境,兴趣与语境同时创设,学习与兴趣同时存在。[本部分内容根据各校情况可自行改变,用图片来代替,或直接进入下一环节。]

(2)通过看卡通片告诉学生“卡通”一词的发音是由英语单词Cartoon一词的发音直接翻译过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有许多的类似之处,有时我们甚至直接用英语的单词来代表某物如CD,VCD,DVD等等。

(3)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语课的学习,教师可在此基础上采取交谈的方式与学生讨论一下英语的作用以及学习英语的意义。不妨请学生说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了解的英语单词或日常用语。利用教科书开始的蝴蝶页WelcometoEnglish彩图中呈现的我们生活中学生已经会说或较熟悉的词汇如CD,VCD,DVD,OK!Hi!Yeah!Wow!Bye!E-mail,Cartoon等词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愿望。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在学生初步了解打招呼用语后,教师播放本课的歌曲“Hello”的录音,自然引出师生之间的打招呼。

T:Hello,boysandgirls.Ss:Hello.

(2)教师利用这个机会及时向学生介绍自己Hello,I’m…./Hi,I’m….

(3)教师还可带上Sarah的头饰介绍Hello!I’mSarah./Hi!I’mSarah.(教师在示范时,一定要用手势语言辅助学生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讲,体态语言和手势语可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要适时利用手势和动作甚至表情来配合教学。)

(4)给学生带上Sarah,ChenJie,Mike,WuYifan的面具或头饰,扮演这些人物到讲台前说Hello!I’m….

(5)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

玩Let’splay中的游戏“击鼓传花”。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大组。教师可有节奏地敲击小鼓,两组学生同时开始传花,当老师的鼓声停止时,两组各有一名学生拿到花,这时,拿到花的学生就说Hello,I’m…./Hi,I’m….(这个游戏也可用放音乐来代替击鼓,学生可待音乐停止时起立做自我介绍。)

在做此游戏时,教师应提示学生发音,引导学生区分正确、错误的发音。特别是I’m的发音,应为[aim]不能读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师不能一味的纠正发音,而挫伤孩子的学习兴趣或打消孩子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逐步在以后的课时中感受语音,感受发音。

另外,此次练习中,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若班级学生人数不多,可在此为学生起英文名字。

(2)让学生自己说说所学用语的使用环境,并让学生自己拟定一个使用所学用语的场所。结合图片,进一步巩固情景。

为学生出示情景图,让他们自己说说,在此情景中该说些什么?

清晨,两个小朋友在校门口相遇,猜猜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上课了,老师带一名新同学进教室。新生Lily该怎样做自我介绍?

下课了,有好几名同学与Lily结识,他们是怎样说的呢?

放学了,同学们相互道别,他们彼此都说了些什么?

(3)两到四个人一组练习自我介绍。若学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练习更有真实感。若没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强调分手时说Goodbye./Bye-Bye。

(4)自由结合或自己下位子了解、结识新伙伴,尤其是了解伙伴的英文名字。再次练习Hello,I’m…/Hi,I’m…Goodbye./Bye-Bye。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部分练习。由于学生刚刚接触英语,而且是第一次做活动手册,教师要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

(1)教师与学生讨论本单元获奖的小花数量,由于是第一单元,起点可以稍微低点,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贴纸为奖励。

(2)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猜图中人物,想他们在说什么。

(3)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建议教师提醒学生注意题目要求标记的识别,以便今后遇到相同问题时学生能独立完成。

(4)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5)再次播放录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将制作面具的材料发给学生。教学生如何给面具涂色,将面具剪下并粘在小木棍上。

(2)学生带上面具,互相打招呼并介绍自己,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3)提示学生,注意保留面具,以后教学活动中会用到这些面具。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篇3)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Let’s talk

本部分主要巩固Good morning./ Hi.并学习新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I’m from …(国家)。Welcome!通过教学会话,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

Let’s practice

为了巩固Let’s talk部分而设计的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国家名称及介绍他人和自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头饰及一些公众人物或卡通人物的头饰,还有常见的国家国旗。或是某个国家有代表性的物品。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英语歌“Hello”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演唱。

(2)师生之间互相打招呼,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接着刚才的环节教师继续和学生对话,如班上有新同学,引入We have a new friend.如没有新同学就安排个学生戴上Amy的头饰,引出该句。

T:带领全班一起说Amy! Welcome!注意不要将Welcome的发音发错了。

(2)教师戴上头饰,手中兴起中国的国旗,扮演Bai Ling:

Hi, I’m Bai Ling. I’m from China.(手中挥动中国国旗)。

利用国旗卡片,教读China, America, Canada三国的名字。

(3)教师通过放录音,贴挂图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对话。并能利用头饰及老师提供的各国特殊物品作拟人式的自我介绍。

(4)再进行介绍他人的操练。

3.趣味操练(practice)

用“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作自我介绍,教师引导全班向他/她问好。

表演对话内容。

(3)鼓励学生用其他的著名人物或动物改编并表演对话。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内容:活动手册p1。

目标:通过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对话部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老师可适当讲解题意。正确一小题,可以涂一朵小花。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对话

(2)向家长朋友做自我介绍,巩固会话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Let’s learn

主要学习掌握单词:girl,boy,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并能听懂、会说“Watch out!”这个短语。

2.Let’s play

本部分是为了练习和运用对话部分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3.学习字母Aa,Bb,Cc,及这些字母开头的单词。

4.Let’s chant

通过歌谣复习字母,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单词的记忆,认读和对话中的句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个字母的书写,及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人物图片

学生准备朋友的照片或者动物的图片和玩具,活动手册。

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将全班分组,分别扮演对话中的四个人物,运用上节课学过的句型做介绍。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老师利用卡片教读boy, girl。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这两个词汇。

创设情景出示watch out.让学生明白是当心的意思。

听录音,跟读词汇,注意单词的认读及拼读规则的积累。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教师出示卡片一部分,让学生判断boy or girl。

(2)游戏“听音猜人”

一生蒙住眼睛,其余生可改变声音向他打招呼。请他猜boy or girl。猜对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学习新字母及以这个字母开头的单词。

请生用身体摆字母;或师发卡片,进行大小写字母配对游戏。

放录音,学说歌谣。

课堂评价(Assessment)

活动手册第2页的内容。

目标:检查学生对单词boy,girl的掌握情况。

字母描红,不能完成的留作家庭作业。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听录音,跟读单词。

用巩向家长或朋友介绍自己,并知道自己是boy or girl。

画一幅字母的想象画,形象地展示字母。

教师课堂总结

小学三年级英语课件(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京版三年级下册I Want to Be a Teacher!本课是第七单元My Future第一节课,第7单元讲的是谈论我的未来,而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日常用语,了解了一些职业名词的基础上,以第四单元My Neighborhood (I love my neighborhood)中的各种职务的人物为背景,展开描述自己的未来。

二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会说:future, scientist, might ,engineer; 掌握新句型I hope to be a/an… I want to be a/an…./I would like to be a/an….Because….并能熟练运用新句型进行交流。

2、能力目标: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未来,能询问和谈论将要发生的事情;小组活动,相互协作编织自己的未来!

3、情感目标:在学习谈论过程中,学会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做法,并从中体会到分享所带来快乐,感受未来所带给我们的乐趣,享受未来美好的事物;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学会表达自己的未来。

难点:学会用英语描写自己的未来。

四 预习任务

1. be good at 2. do well in

3. in the future 4. have a good future

5. It’s hard/easy to 6. talk about

7. give a talk 8. I hope to be a/an…

9. grow up 10. have a good rest

11. take some medicine

12. give sb. some suggestions/advice

五 教法

具体语言目标都是以35·35模式安排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本节课需要学生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语言交流.比如说,因为be good at ,所以want to be .所以要求学生用自己身临其境的状态去创造自己的语言!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不同的学习任务等的要求。因此我选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大胆尝试着利用35·35模式组织教学,课前充分预设,学生自主预习。课堂明确学习目标采用多媒体上课,用几张特别出名的任务幻灯片来导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以及对本节课的兴趣。

2、采用听说法,和观察法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未来为话题.

3、在学生活动环节中,设置小组讨论形式,采用情景交际法.个人演讲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4、在整堂课的设计上,体现了35·35教学,即任务型教学.采用竞赛性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发挥表现!

六 学法[课件之家 GSM600.cOm]

1.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课前做好有关这一部分重点的预习指导.像课后学生的活动环节,是通过对整个第五单元的预习来完成的。

2.培养学生,想象力,记忆力以及逻辑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Can you draw/sing a picture/a song for us?从此例中,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是互通的,学生的简单思维,也照样可以用自己已学的英语知识表达出来,所以他们就可能会更加理解英语就是一门工具,有必要学好它,掌握它!

七 学生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初二学生有了一点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和我进行一些配合.但是有好多次用英语交流不是很流畅,在此,我极力地使用肢体语言,表情引导.启发学生,总中学生很激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相关推荐

2023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认真真对待。教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经过多方考虑励志的句子小编选中了最为有用的“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1

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活动:①走100米,数数大约有几步。②走200米,看用多长时间。③了解交通工具的一般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谈话: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世界上的建筑高约452();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师:导入: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认识千米(公里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播放相片:这是付老师在高速公路上拍摄到的一些镜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①指路标志:(北京距天津?千米)

②虎坊桥距广渠门?千米

(3)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师: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播放录象:(走100米的镜头)看,这是我们昨天在操场上活动时拍的录象,我们数了数,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走200米的镜头)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闭上眼睛想一想100米有多长),下面的“小志愿者”们走的路就更长了,我们一边看,一边认真数一数: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录象快放部分学生走10个100米的镜头)

师:(2)同学们想一想: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师:板书:1千米1000米这两种写法都对吗?为什么?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4)师:你能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外地游客算一算西客站到天安门有多少米吗?

先自己想一想

集体订正

生: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圈是1千米。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让我们跟着摄像机镜头到校门外的大街上去走一走,看看一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象)

请学生闭眼在脑海里把这段路走一遍。

(4)估计:看了录象,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组内讨论)

板书: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5)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6)引导: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7)付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付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简述理由?

(8)森林公园

看了画面,你知道哪些信息?26千米远吗?你会怎么去森林公园?

(9)小结: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师: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米3000米=()米

9千米=()米6000米=()米

要求:看清单位名称换算

集体订正

2、小朋友们看过国庆50周年的阅兵式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完成填单位)

要求:先独立填出答案,再说说为什么?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千米=1000米1km=1000m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连除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学会列综合算式用两种方法解答连乘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会有条理地叙述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热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激疑诱趣.

1.出示【图片“参观农业展览”】

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他们平均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变复习题的一个条件和问题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教师提问:例题与复习题在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变化?

教师导入:已知条件和问题发生了变化,还能用原来的方法解答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识.(板书:应用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索.

1.学习两种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级同学去参观农业展览.把90人平均分成2队,每队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

(1)自由提问,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看到这道题,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简记: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用线段图如何表示?

②要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什么?

③分步列式如何解答?

(2)汇报结果,共同探索.

①教师提问:谁能回答第①个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线段图

②教师提问:谁能解决第②个问题?

结合学生讨论,教学两种解法,并列出综合算式.

第一种解法: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先求出每队多少人?(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已知条件中告诉我们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队,求每队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知道每队45人,又知道每队分3组,就能求出每组有多少人?[

板书:

每队多少人? 综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种解法:(借助线段图)要想求每组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共多少组?知道每队分3组,分成2队,就是求2个3是多少?用乘法计算.6组对应90人,要求出每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书:

一共多少组? 综合算式: 90÷(2×3)

3×2=6(组) =90÷6

每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观察比较,归纳概括.

教师提问:观察两种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是所求的问题一样.不同点是先求的不一样,第一种解法先求的是每组多少人,第二种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样.

3.引发思考,掌握检验方法.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两种解法可以互相检验,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怎么检验应用题?(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把已经计算出的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逆运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结果与题目的已知条件相同,说明解答正确.

15×3×2

=45×2

=90(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是苏教版20xx秋季版三年级上册第87—88页例1、例2。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三、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野餐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四、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通过创设野餐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分食物的过程中,体会怎样分才能使两位同学美誉意见,这边学生会讲到每人分“两个”这样就比较公平,公平的分我们也叫做“平均分”,为本节课认识几分之一奠定了一个基础。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 份是这块蛋糕的一半后,激疑:半个蛋糕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十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和四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回到分食物的情境中,通过刚才的学习,让学再说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四份、八份,每份是它几分之几,通过分同一个物体比较每份的大小,我们可以得到:当物体相同时,分的分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找到规律后紧接着进行练习,加深认识。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寻找身边的分数和帮助张大伯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运用于生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课外拓展题,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8、69页例1。《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口算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并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注重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的运用,尊重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本课内容的一个知识生长点就是表内乘法,将整十、整百、整千数和一位数相乘转化成表内乘法来进行计算,以此来渗透转化的学习方法。为学习乘法估算和笔算乘法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经历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过程,理解算理,学会口算方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解决问题,感觉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4)、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难点:由算理想算法。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本着体现计算教学新理念的原则,重视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平台,逐步地去感悟哪种口算方法最优化,逐步熟练地运用口算方法并能有效地进行迁移。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是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会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计算教学,计算教学往往枯燥乏味,而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首先创设游乐园这个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关注、更积极地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然后提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的提问及解答问题的能力,情景图是和儿童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学习素材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激发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愿望。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所以解决同一问题的策略也各不相同。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思考、交流,在交流中探索10乘几的口算方法,肯定鼓励学生的独特想法,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学生在9乘几的基础上计算10乘几,再由10乘几推出几十、几百的数乘一位数,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并得出整百、整千的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再呈现一组有规律的乘法算式,通过观察、比较、类推出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简便算法,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4、课堂反馈,检查效果。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1)基本练习;(2)解决问题,这些练习既重视基本训练,又注意了综合性训练,层次比较鲜明,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体现了练习的坡度,把握了练习的难度,使得绝大部分学生能当堂达成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 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1、导入:师:大家喜欢去游乐场玩吗?现在我们一起去游乐园玩一玩。

出示主题图: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图中你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大家看到小精灵聪聪的话了吗?一起读。(生提出问题时,让2名学生说出算式)

第二、解决问题,探究算理。

(一)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小精灵聪聪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例1的第(1)题: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问题写在纸上,用幻灯放映)

2、学生独立思考进行计算。(齐读题目,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再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汇报,老师板书:2×9=18(元)(你是怎样想的?)

2×10=20(元)

3、探究10乘几的算理

师:2×10没有乘法口诀,你是怎样想的?(前后桌四人为一组说一说你的想法,看看哪一组想到的的方法最多)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2×9=18,18+2=20)

(2)看成10个2相加来计算 (2+2+2+2+2+2+2+2+2+2=20)

(3)2×10表示2个10相加,所以是20。(10+10=20)

(4)用1乘2等于2,再在2的后面添上一个0。(板书:1个十×2=2个十 )

老师把4种算法都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优化算法)

师: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再试试,看看哪种方法最简便。

5、练习(每人一张答题卡)

3×10 5×10 10×8 6×10 4×10 10×7

展示,并让2名学生说算法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10乘几的算理算法的理解。

(二)探究20乘几的算理

1、出示例1的第(2)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2、学生齐读题,自己解答,汇报,老师板书:20×3=60(元)

3、探究20乘几的算理

师:你是怎样想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的回答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将20×3看成2×3=6,再添上一个0,就是60了。(即2个十×3=6个十 )

(2)因为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20个3相加)

(3)20×3表示3个20相加,(20+20+20=60。)

把算法板出来

4、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三)口算练习,小结算法。

1、口算400×5=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看谁的反应最快。老师板出题目,生说算法。(让几名学生说算法)生汇报,老师板答案。

2、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师:有没有信心接着下面的挑战。

30×9= 300×9= 3000×9= (写在纸卡上放映)学生说答案,老师在题卡上写出答案。

师:大家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

让学生在体验中,优化自己的口算方法。

3、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板课题:口算乘法)我们通常把这类题目转化为表内乘法来计算,先把题目看作表内乘法,计算出积后,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质疑。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69页,认真看一看。有不明白的吗?

5、请同学们看课本68页的主题图,谁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3名学生说)

第三、巩固练习,掌握应用。

1、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1页,练习十五第一题,自己把得数写在课本上,看看谁写得又对又快。

先全班独立口算,在课本上写得数。展示一名学生答案,并让学生说出3个算式的想法。

2、做游戏:我出你答。

师:现在我们做个“我出你答”的 游戏好吗?老师说算式,你们说答案。(师说两个)

师:谁来说个算式大家答?(2-3名学生说)

同桌两人玩游戏,每人说两个算式。

3.做练习十五第2题、第3题。(先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再解答)

(1)读题后,独立计算。

(2)学生汇报。

(3)你是怎么想的?

第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件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此前学生已经认识过钟面,会看钟面表示时间,另外24时记时法也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记时方法。鉴于学生这样的学习基础。本课确立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整个教学分、体验感悟、揭示本质、生活提升三个学习环节,体验感悟环节增强学生对一天24小时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继研究记时法服务;揭示本质环节主要研究两种记时法,发现两种记时法的特征和关系;生活提升环节进行实际应用,体会有限钟面表达无限时间的精妙,这样达成悟、思、练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环节谈谈我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几点思考。

一、化静为动----激活已有认知

学习24时记时法首先要对一天24小时有精确的理解。学生知道一天是24小时,但不知道为什么,地球与太阳转动的资料,让他们恍然大悟;,一天24小时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学生意见也不一致,春晚的倒计时场景倒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要表示一天的时间,那得对一天是怎样过来的有充分的体验。因此有必要带着学生再次回顾一天的经过。,在设置中我特意安排画面可以随时点击暂停,学生回忆并表述此时他通常在干什么,,像这样一直播放到一天24小时结束。

如此,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静为动的特点。弥补了静态回忆的弊端,激活并重建了学生已有认知。

二、引发碰撞----盘活教学内容

学生体验了一天24小时,接下来就要引导学生会用两种记时法表示时间,而且理解为什么这样表示。普通记时法学生明白,可是24时记时法学生虽然会表示,但并不太明确为什么。因此我带领学生再次细看钟面的转动,让钟面上的彩色条与时间尺上的彩色条同步出现,学生能明确地看出走了几小时就用几

时表示。以下午1时为例,这样学生能够很清楚地看出一天过去了12加1也就是13小时,表示成13时,强化了表象,加深了理解。另外要比较两种记时法的关系还要强化他们的对比,将两种记时法同时展示,引发认知的碰撞,继而深入讨论,寻找异同,揭示知识本质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借助多媒体直观形象的功能,摒弃了单纯文字交流的单薄,将教学内容盘活了。

三、立体呈现----用活所学知识

数学学习应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同时还要高于生活,立体式展开。本课中帮助学生体会时间的流动以及用有限表达无限的数学思想是重要目标之一,可是时间的流动以及一天的有限和时间的无限,钟面的有限和表示时间的无限之间的关系,这些都需要学生去体会、想象。那么能不能将这些不可感知的东西转化成可感知的东西,帮助学生体会呢?我在课堂开始和课末各设置了一个前后呼应的环节,课始出示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河,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我们身边也有一条看不见的流淌着的河流,是什么,时间。课末练习环节分别出示四个画面:朝阳初升,烈日当空,夕阳西下,繁星满天,学生寻找符合场景的时间卡片,交流。然后揭示我们每一天都经历着这样的轮回,时间就在这样的轮回中一直向前流淌。同时惊叹钟面设计成圆形,用有限表达无限的精妙的创造!

这样借用信息技术的动画功能,为学生搭建了想象的平台。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又用活了知识,实现了提升。

以上是我的一点实践反思,如有不当,还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系列


作为今天的阅读推荐励志的句子小编,特别向大家推荐这篇题为“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的必备准备工作,现在开始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绝不会为时过晚。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关键要素,相信这篇文章会对你有所帮助,不妨动动手指将其收藏起来!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1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投影片。

2.教学录音磁带。

3.实物:大书、长铅笔、长尺子和大橡皮。

教学内容

A Look, listen and chant.

1.通过歌谣学习有关文具及学校的5个英文单词。

2.文字不要求学生掌握,只要求能听懂。

B Let"s say.

学习如何问早上好。

教学建议

1.这是学生的第一节英语课,在正式学习英语之前,教师应做如下准备工作:

1)利用VCD等形式,如迪斯尼动画片(英语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感性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英语的方方面面,如:世界上有多少人使用英语这种语言;主要说英语的国家都有哪些。也可以做一个小调查,问问学生的生活中有没有说英语的人、学生自己会说几个英语单词、以及想不想学英语等。(由于学生年龄小,教师要注意使用儿童语言,说儿童易懂,感兴趣的话题。)

3)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学习英语的方法,如:上课认真听老师、同学、录音说英语,大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回家要经常听英语录音带,常把在课堂学到的语言说给父母听等。

4)请学生打开课本,看看在这本书里要学到哪些内容,他们自己喜欢学哪些内容等。

5)介绍书中第1页的主线人物,他们是谁,叫什么名字。让学生试着说一说主线人物的名字。

6)教师给学生起英文名字,并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自己的英文名字。

2.建议教师让学生先学习“Good morning!”等问候用语。不急于让学生开口说,应先让他们多听几遍录音和教师的示范。学生开口后,如有发音不准确的,教师不必一纠到底,只要学生敢于开口说,教师就要给予表扬。(这一点很重要,教师不可忽视。)

3.教师应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学习交际用语,在情景中练习。

4.教师应利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有关文具的单词。如: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铅笔等文具的图,再让学生说出英语单词;让学生听录音,每听一个词,教师便展示一个相应的实物,练习几遍后,教师说词,让学生展示实物。

5.在学生初步学会有关文具的词汇后,教师可带领全班表演:学生们分别扮演书、尺子、铅笔和橡皮。教师说到哪一个文具的单词,扮演相应角色的同学就站起来。还可以让学生互换角色表演。

6.教师带领学生学说歌谣的时候,要用手打节拍,语速要慢,并注意单词重音。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 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 BOOK 1 教材第三单元 B 部分中的 Let's

learn,Let's do 及 Let's check 中的内容,其中 Let's learn 部分是在 A 部分 Let's learn 中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 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这几个词汇的。并围绕本课新授单词,穿插一些 TPR Activities,即本课的第二部分 Let's do,如 Black, black. Stand up.

等一些简单的指示语,要求学生听懂并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同时鼓励学生滚动已学指令。如:Clap your hands. Snap your fingers.

Wave your arms. Cross your legs. 并自创个人喜欢的新口令。如:Black, black. Clap your hands.

Black, black. Stamp your foot. Black, black. Snap your fingers.

等等。学生能举一反三,以此达到语言教学的真正目的。另外本课的词汇贴近学生的生活,色彩鲜明的图片与词汇配对,使学生更易理解,TPR

活动更是深受儿童喜爱,所用的节奏和动作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使学生在对各指令的反应中自然习得语言。

2. 学习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已学了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这五个颜色单词,学生对于色彩这方面内容较感兴趣,学生对于表示色彩的单词理解率可达 85%,表达率可达 75%,因此在前节课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再学习 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这些新单词,最后利用

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学生更易理解,学得更快。本节课组织了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巩固读、听的能力,从而为下一步的视听词汇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三年级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程度,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有利于新知识的教学,学生能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课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书的教学内容,我将课堂教学模式确定为“任务型与活动型相结合”的整体教学模式,在活动设计时本着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思维学习的教学理念,将语言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课堂活动和教学任务中,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不断感知、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成长空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在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的同时,力求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以灵活新颖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知识的学习、操练与交际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所以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

a. 进一步巩固以学过的颜色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b. 要求学生能听、说、认、读 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这些新单词。

c. 初步运用句子:What colour is it? It's... I like ...

d. 能听懂指示语 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2) 情感态度目标:

a. 采用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情感目标。

b. 培养学生对颜色的喜爱,欣赏颜色的美,乐意用颜色来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珍惜生活。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重点:

1. 能正确熟练地认读表示颜色的新单词: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并能用英语描述不同颜色的物品。

2、能听懂指示语 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b. 难点:

单词 black brown and ground, turn around 的发音。

5. 课前准备:课本、活动手册、录音机、录音机带、颜色图片、颜色单词卡片、挂图、图片、颜色指令牌、颜色转盘。

本课通过大量的听说练习,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本课在教学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唱英语歌,引起学生兴趣(引趣)

2. 游戏激发学生兴趣(激趣)

3. 创设情景,促进学生兴趣(促趣)

4. 改变评价,保护学生兴趣(护趣)

5. 开放性作业,延续学生兴趣(续趣)

本课教学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整个教学体现全员参与,体现合作探究,体现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景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整堂英语课堂教学中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状态。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说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在其认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学习一般靠直觉和体验,不善于把握语言规律,以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对语言记忆以机械记忆占大多数,这就要求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吸引学生,寓教于乐。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采用实物情景进行直观的教学,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吸引他们的有意注意。2.

按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既能帮助学生纠正发音,又比较生动地为学生创设了语言环境,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同时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欲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四、说教学程序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综合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各种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 新课导入──歌曲开篇,引入情境。

学生刚上课时心理处于紧张状态,通过用英语与学生打招呼,和他们一起唱英语歌曲 How are you?

在轻松愉快的歌曲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课堂,既活跃气氛,又消除紧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句型 How are you?

2. 新课的讲解──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小学生对色彩有着较强的敏感程度,色彩鲜明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用 TPR

的形式复习颜色;其次利用蜡笔、颜色卡、颜色转盘等色彩鲜明的教具,使学生眼前一亮,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教授新单词。每学一个颜色单词时,都用TPR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动一动,说一说,还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得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教学中以看、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听说能力。

3. 巩固阶段。(创设情景,巩固新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先利用chant,给学生提供一个有趣、轻松、活泼的氛围去操练单词。再以不同的“猜”的游戏来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以此保持他们学习单词的兴趣。游戏是学生酷爱的活动,所以本环节设计了四个情景游戏,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以致用,强化新知,巩固新知,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

4. 反馈练习,发展新知。

做活动手册,既训练了听力,也巩固本节课的所学内容。

5. 归纳总结

根据板书的提示,师生共同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再次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是否达到学习的目标。

lesson Plan

一、Teaching Material: 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BOOK1, Unit Three──Let's

paint (PartB: Let's learn, Let's do and Let's check)

二、Teaching aims:

Language Skills:

1. 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the words of colour.: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2. 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What colour is it? It's... I

like ....

Learning Strategies:

1. Work with others to get information.

2. Learn through the games.

3. Moral education: How beautiful the colourful world is! We must love our

life.

三、Teaching key poins:

1.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something about colour items.

2.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he instruction of the

sentence: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What colour is it ? It's... I like...

四、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identify the pronunciation of black brown ground

and turn around.

五、Analysis about the pupils: Students from Grade Three. Before this lesson,

they have learned the colour items: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Today go

on to learn the other colour words: white, black, pink, orange, brown. On the

other hand, Learning something about the Language structures: 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What colour is it ? It's...

I like ... Maintaining an English –only environment in the classroom is critical

when English is being taught as a foreign language. So teachers need to be

continuously modeling correct language use, surrounding students with the

English experience, and encourag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by

doing/singing/acting.

六、Teaching method: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Task-based,

Contrastive Analysis, Heuristic method of teaching.Total Physical Response,

Direct method of teaching

七、Teaching Preparations:

activity book, CAI, Tape-recorder, Over projector, Teaching aids, Picture.,

Word card,colour card, colour revolving plates

八、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Getting students ready for

class【通过师生、生生日常生活用语的问答,自然地营造了英语语言氛围,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到英语语言学习的情境中来。】

A. Greetings

T:Hello!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T: Very well. Thanks.

B. Free

talk【生生自由组合对话并表演。每堂课课前进行对话表演,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让对话变成生活化的交流,消除怕开口的心理压力。(评价)】

A: Hello!

B: Hi!

A: What's your name?

B: My name is....

A: Nice to meet you.

B: Nice to meet you, too.

A: Goodbye!

B: Bye!

Step 2──Warming up

Let's sing a song──How are you? 【从儿童心理学特征来讲,唱歌能使学生感到松弛

、愉快、满足,产生兴奋情绪。因此,课前一首歌是进行组织教学的好方法。在轻松愉快的歌曲中使学生迅速地进入英语课堂,激发学生英语的兴趣。同时复习巩固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句型How

are you? 真可谓一箭双雕。】

Step 3──Presentation

PartI

1. Lead-in【复习环节教师从词汇复习入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做与

"颜色"有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适宜地将词汇复习扩展到常用句型的复习中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词不离句’的认知规律。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a. Let the pupils listen and do (T:Show me your crayons. Show me your 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 crayon) 【学生通过实物,回忆已经学过的表示颜色的词,教师通过TPR,课堂气氛活跃】

For example:

T: Show me your blue crayon.

S: Blue crayon.

b.. Show the words cards. Let the pupils read the words quickly. Chant:

red, red, I like red.

c. Point to the colour revolving plates and tell the pupils we have learnt

the five colour word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other colour words

【新知传授环节,教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全过程及学习的知识,使其能灵活地把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

2. New concept【利用蜡笔、彩图等色彩鲜明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了真实的情景,直观教法,趣味导入,激趣,让学生理解,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以看、听、说为主,要求学生敢于开口说话,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听说能力。其次,每学一个颜色单词时,都用TPR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动一动,说一说,还通过师生问答,适当扩展句型,这样学得活、用得活,学了就会说,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有趣,享受到学习的兴趣。其中多媒体展示的部分更具特色,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课堂容量增多,密度加大,节奏加快,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时间的使用率。】

1) Using Direct method of teaching(visual aid)to teach the new colour words

T:Show me your black

crayon(教师举起黑色蜡笔说,学生出示相应物品,根据语境和常识猜测black的意思是黑色,并给老师黑色蜡笔。色彩鲜明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板书结合,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3)Learn to say: black, black, It's black. It's a black crayon.

4) Stick the word card, let the students recognize the word and Learn to

say one by one: black, black.

5) The teacher show something black and ask the student: T: What colour is

it? S: Black. The teacher Heuristics the student to answer: It's black.

6) Chant: Black, black. I like black.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I like black, black, black.

【简单的模仿、练读,小学生毫无兴趣,我认为编趣味儿歌是教授这册教材单词的方法。儿歌语言简洁,朗朗上口,通过读儿歌记忆单词,唤出了学生的童趣。我还让孩子由慢到快用手拍节奏,边拍节奏边读。这时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大不一样,他们顿时精神抖擞,连那些平时上课爱做小动作、爱捣乱的孩子也拍起手来。】

7) Find sth black in the classroom and tell me.

【我要求学生观察教室和周围的物体,来寻找该颜色,这样一来,学生就把周围的事物和生活中的事物拉进了课堂,变成了生活化的英语】

S1: black bag

S2: black pencil-case

S3: blackboard

S4: black pen

S5: black pencil

S6: ...

8) In this ways to teach the other words then Open the books at Page28.

【Play 印象,同时学习比较纯正的口音】

9)Read by yourself and try to remember. 【加强记忆,同时教师来回巡视,关注差生】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每个孩子都喜欢玩,玩是孩子的一种天性。英语游戏就是带着孩子有目的地玩。如:Guess(猜一猜)。诚然,猜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猜”的过程,在猜的过程中达到复习,巩固单词、句型的目的。下面针对教学目的而设计的一系列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可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够使学生在更自然的情景中通过使用英语,体会到英语是一种真实的语言,可以用于交际,培养语言使用能力。】

Activity 1──guessing game 集体形式(评价)

(以大组为单位说颜色,说对的加分。教师转动转盘,叫学生猜测转盘停下后,指针会停在什么颜色上。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Activity 2──guessing game 分小组形式(评价)

(分小组游戏,老师分别将写有颜色的小纸团分给每个小组(4-6人)的第一个同学,然后一个接一个同学猜本组幸运颜色,猜中同学有奖。每组第一个同学用“yes”或“no”未判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Activity 3──guessing game 个人形式(评价)

(击鼓传花,拿花者上台,手摸转盘颜色并猜是什么颜色,有三次猜的机会。台下的人问:What colour is it? 拿花者猜:

It's...)【机械单调的重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丧失学习主动性。本课的又一次高潮是将游戏与单词、句型操练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以猜的形式巩固单词、句型.

小学生学得很热情,他们有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能学以致用,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Activity 4: Put the word under the right colour

picture.【把表示颜色的词卡贴到相应的颜色物体上,边贴边说出单词的读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及说英语的兴趣。巩固所学单词的认知。】

Part II──Let's do

1. Lead-in

Let's sing a song──Teddy bear

【利用歌曲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指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以旧引新。同时随着一曲欢快的英语歌曲,我们不知不觉地开始了本课的第二部分内容的教学。过渡自然】

2. New concept

1) Listen and do(教师对着个别学生发指令) 【通过教师的说和学生的做动作,让学生明白 Turn around/ Touch the

ground 的意思,并熟练掌握Turn around/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ouch the ground.

Turn around.

2) CAI【CAI 呈现所要学的内容,让学生整体感受新知,同时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

3) Can you do? 【CAI 再一次播放,让学生模仿。通过看看、说说、做做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活动。】

3.Practice

1) Play a game──Listen and do.( 学生按不同颜色分组,每种颜色代表一组。学生听指令做动作。) 【通过活动来巩固新知,

活跃气氛,继续保持学习的注意力,在活动中反馈各种色彩,加强听力能力的培养】

Example:

Black, Black, Stand up!(黑色组学生起立)

Brown, Brown,Touch the ground!(棕色组学生手碰地面)

a. 师生互练,师说生做,再派学生上台给出指令。(根据事先选取的幸运色按小组表演)

b. 每人定一种幸运色,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练习。(师生互动,引起共鸣,学生学得投入、主动)

2) Make a chant by yourself.(创造性编歌谣,鼓励学生自创个人喜欢的新口令并表演)

Example:

Black, black. Clap your hands.

Black, black. Stamp your foot.

Black, black. Snap your fingers.

Step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1. Listening exercises: Let's check: 【听力训练。要求学生先看图说出图意,

然后让学生根据听到的句子,圈出相应的图A或图B。校对并评价】

2. Look and colour.(Activity Book P18)

【完成“看一看,图一图”此项练习,加强对所学的颜色单词词形的辨认。】

Step 5──Summary(利用板书,让学生自己小结。并记住它们。)

Step6──Discuss

1. Did you enjoy this lesson?

2. What have you learnt? Would you tell me,please?

Step 7──Sing a song──Colour Song(End the lesson)

Step 8──Setting Homework

1. 唱colour song 给家长听。

2. 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颜色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热情;黑色代表神秘;白色高雅纯洁,纯真无邪;蓝色代表自由……)

3. 上网查找色彩艳丽的风景图片,欣赏颜色的美,自由用英语谈论。

4. Task: 每个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向同伴介绍教室内外的至少五件物品(利用学习用品练习所学的颜色)

本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关于颜色的单词;能初步运用句子:What colour is it ? It's... I like

...; 能听懂指示语 Stand up! Sit down! Touch the ground. Touch your head. Turn around.

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因此在设计教案时遵循了“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及“词不离句”的词汇教学原则,积极创造真实、自然、愉悦的气氛以发展学生听、说、认读的综合语言技能。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在新课标的教学理论及我校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以实施“Task──Based”教学模式,推进小学英语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层层深入,环节衔接,过渡自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运用语言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求知的行列中来。课堂上,抓住教学各环节,给每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气氛活跃,效果良好。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3

指导思想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一体化,社会对人才要求:年青化、知识化、技能化、专业化。尤中国加入WTO后,English get more

andmore important in

modermsociety。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必须响应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政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效益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原则

以听为首,以听助说,听说整合,听说,读写跟上,废止“聋哑英语”。教师全情参与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高质量的上好每一堂英语课,使知识、技能、兴趣、音乐、情感、享受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中掌握知识,在玩中体验,在体验中享受成功,在成功中激发潜能。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x人,是整个年级中学生最多的一个年级,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集中,且学生刚接触学习英语,对英语学习没有基础,所以教学难度很大。少数学生在学前班学过一点,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英语,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面向全体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教材分析

此套教材New

StandEnglish,全书共分13个模块(Module)。每个模块分三个单元(Unit),第一单元呈现本模块所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和第三单元提供若干任务型(Task-based)练习,包括歌谣和小诗。

通过对歌谣和小诗的学习,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第二是提高发音的正确性;第三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其中的一些不常用单词,不要求学生在歌谣之外使用。

本册书考虑到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特设计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的词句,主要有以下内容:问候并回应;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等,并给予回答;数字1-12;谈论人、物品、地点、动物;表达自己的喜好等。课文中所有内容都是依据语用、语境和语义相结合的原则而呈现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应积极参与到老师特设的语用和语境中,掌握语句和词语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4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一年级的英语课。一年级总共x名学生,因为英语的学习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还可以写写。而英语只张开嘴巴读就可以了。每授一个新单词都要反复的读,并一个一个的究音。如果人多的话,这个环节就大打折扣,毕竟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课堂的效率。再加上一年级的孩子的课堂纪律较差,还要花费时间去抓纪律。所以,上起课来十分的困难。即使如此,我们还要尽最大努力把课上好,现制定这学期的计划,好使以后的教学有序的开展下去。

教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学期共包括六课,具体如下:Let’s play!;Oh,look;Ten cars;What time is it?;This is my house;Let’s eat!课文部分主要分story fun;word fun;let’sing.重要包括一些对话,日常有交际用语,再加上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指令性语言、单词,其中也穿插一些寓教于乐形式的小游戏、韵律、故事、歌曲和绕口令等。

教学要求

进入一年级,是小学生们真正开始接触英语,开始逐渐有了ABCD的认知,开始表现出对英语学习的的好奇,小学生初学英语更加要注意其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教学中着重要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进行培养。通过本学期本册教材的学习;能够说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性语言,比如Standup, down your e your book;熟知课本中出现的简单对话和日常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名称,如apple,pencil,rubber,book,bag;能够通过游戏、韵律、故事、歌曲和绕口令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巩固学生的听说能力,跟着磁带多读多听多说,进行一定的巩固有练习。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措施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

(二)课堂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课堂用语英语化,为学生创造良好语言环境,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四)提优补差,注意对个别后进生的辅导。

(五)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制定实际可行的评价。

(六)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词为基础,以句子为重点的开展教学。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5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所带的是一(3)班和一(4)班,学生一共90人。一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小朋友刚接触英语,学习兴趣很浓,有较强烈的求知欲,小孩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且乐于参加活动,这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但是由于年龄和心理认知的原因,在小学一年级展开英语教学,对于仅有六岁多的小孩子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第二语言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由于年龄的特点,学生上课时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易集中,所以在本学期,我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并发挥团队协作精神,营造互帮互助,共同学习英语的语境。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培养学生纯正的语音、语调;

3、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6、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1、能根据教师的简单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发号简单的指令;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3、能唱简单的英文歌曲,能说简单的英文歌谣;

4、能看图说出单词,听到单词说出物品;

5、能掌握关于动物、食物、天气等简单的单词和一些基本句型,例如: What do you see? I see „„

What do you hear? I hear „„

Do you like „„? Yes. No.

What do you like „„? I like „„

How is the weather like? It’s „„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孩子更轻松的学习英语,应该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习、掌握一门语言。下面从三方面谈一下教学设想:

(一)直观教学,直接感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为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单词图卡、词卡,人物头饰等,在教学生认读单词之前,首先让学生看图片,引导他们观察,接着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读音,进而让他们模仿发音,再呈现单词并配合相应的动作,反复示范和练习。这样一来,不仅不需要花时间去解释含义,而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直接感知,在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既加深认识又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媒体,激发情趣:电教媒体的示范比教师的口头示范更具生动、形象、规范的特点。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实物、挂图、投影机、录音或录像以至电脑辅助教学等视听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课堂,具有很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评价,促学生发展:1.培养学生初步的评价意识:积极进行师生、生生或同伴之间的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不采用记分制,而是用Good job! Well done! Try harder! 等语言,尽量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从简单到稍难的句型过度,避免使用打击性的语言,帮助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2.指导学生和小伙伴一起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合作保证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同学间互帮互助,最后给予团队以整体的评价,采用或竖大拇哥,或奖励等形式,使学生共同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将来参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1.根据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尽量创造新颖多样、富于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来唤起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同时获得新知识,学习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2.运用竞赛,挖掘学生的学习的“潜能”,竞争好胜心理驱使学生乐于参与比赛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思维的灵敏性。学生在紧张欢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不易产生心理疲劳,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课堂上的“走神”现象,从而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Module 1 Using my five senses (1-4)

Module 2 My favourite things (5-8)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6

我说课的内容是快乐英语第一册第十七课,本课是功能型的交际型的交际训练课,我借助“任务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融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目标:能掌握本课句型Are you Number ×? Are you from×? I am from ×.

能力目标:

1、根据情境说出句子。

2、在情境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表演。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有兴趣听、说英语、做游戏,敢于开口,教育学生注意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大胆参与各种竞赛活动。

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课的重难点设置为

1、在生活中学习运用Are you Number ×? Are you from×?

2、流利运用England、 America等国家名与不同的城市名。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鼓励法、直接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来实现:

Step1、 课前热身

一首Are you Linda? 师生互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既复习了Are you 句型和回答又渲染了课堂气氛。

Step 2、新知呈现和操练

用直观教具----- 大屏幕出示数字呈现number,然后让学生“动”起来,快速数数找到自己的number,自然过渡到句型Are you Number ×?用美国国旗图片呈现America,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文字游戏,在边说边练的过程中新句型I am from America.就被学生掌握了。接着,大屏幕出示外教的照片呈现Are you from England? 后做耳语和捉迷藏游戏操练了问句和回答。 ( 利用电教多媒体使课堂更加生动,直观,图文并茂,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游戏操练为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快乐,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恰当的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于乐。)

Step 3、巩固运用

1、放录音,学生听音、指读,培养生的听说和认读能力。

2、大擂台赛操练,围绕本课三个新句型说句子,学生分小组合作参与竞赛,既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句型的能力。

3、London bridge 游戏学生边唱边玩,输者还表演了本课的对话。

(本环节以竞赛贯穿始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自好奇,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参与表演,游戏。这既符合儿童好动、好奇、表现欲强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7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的英语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将以素质教育为教学宗旨,继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和书写,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的学生整体来说都比较活泼,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较积极,对学习英语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较强,他们勤学好问。因此对他们而言,英语基础知识需要继续深入的渗透,把重点放到听、说、读、写的要求上。扩大学生对西方国家了解的知识领域,充分发展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语的能力和习惯。但有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较差,不愿意学习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有待提高。

三、教材总体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英语课所使用教材是新标准英语教程,充分吸收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四、教学目标

本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和创造的能力。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它课内外活动。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7。乐于了解英语国家儿童的兴趣爱好,以及外国人的一般风俗习惯。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能按四会与三会要求掌握所学单词。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3、能在情景中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四会句子。

4、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的提示下,听懂清晰的话语与录音。5、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做到书写整洁、规范。

难点: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能自觉的模仿语音、语调,逐步培养语感。2、掌握基本英语交际用语,培养学生对英语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能够把不懂的词标记出来。在课堂能够认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钻研教材,进行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

2、及时批改、讲评作业,并做好总结,对中差学生及时给予指导,使其赶上来。

3、课堂上,运用各种不同英语教学法来辅助教学,如: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和TPR全身反应法,并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4、针对不同的班级开展有效的英语活动。形成一种学习英语的浓厚氛围。在年级中举行英语单词比赛或英语课文朗读比赛。

5、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肯定他们的进步(尤其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朗读和书写的习惯。

6、多教授chant和歌谣或小故事等促进学生多单词和句型的记忆。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野餐、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7、教学中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后进生,给他们温暖,经常与他们交谈,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困难。针对每个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进行辅导,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使他们共同提高鼓励后进生。我们英语老师最头痛的是后进生队伍越来越壮大,因此我们要鼓励后进生,善待后进生,纠正后进生的错误观念,让他们知道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追求。在课堂上,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要掌握评价的艺术,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发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尽情发挥。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化他们,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8、针对特长生的特点,给予他们辅导。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发展他们的特长。如朗读比较好学生,对他们加强朗读训练指导,教师给他们提供阅读材料,教师示范,学生尝试等方式进行训练。

9、评价形式多样化,激励小学生积极进取: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的成绩和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采用口头表扬、精神奖励和贴图奖励的方式,特别要注意对学习后进的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根据。学期评价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以等级制记成绩。

七、个人业务学习

加强自身学习,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及时反馈课堂中的不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及多媒体的辅助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英语歌及chant,教学小故事,情境创设等,初步尝试课本剧的表演,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阅读教育书刊,了解教育动态自觉学习教育理论与专著,适时撰写教学反思、经验、案例,提高自身素质,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业务学习。利用网络教研开阔自己的眼界,积极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参与评论,参与探讨。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与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好处。

2、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进行预防灾害,防肺结核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列举出生活中的安全事例。

二、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1、芦南公路上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是因为安全意识不强。

2、班级举例

校园发生的事故及后果。

3、国家、政府狠抓安全教育工作。

4、目前校园抓的几项工作。

三、小学生应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学生讨论。

2、群众归纳。

(1)人身安全,在校园内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闹,不爬围墙,不爬树,不接近有电等危险地点,劳动时,注意安全,不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个性是吸毒者,课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闹,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车辆,骑自行车宁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车,透过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透过。

(3)财产安全,保管好自己的物品、钱财,如有遗失或遇偷盗、敲诈等应向老师及时反映或报警。

(4)饮食安全,不饮生水,不吃不卫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鸡肉、猪肉等,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霉变或过期食品。

四、学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后要加强注意。

五、安全教育总结

新学期开学以来,为提高四年级一班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潜力,预防和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我用心采取有效措施,认真上好新学期第一堂安全课:在开学第一天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资料紧扣学生实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展开教育:

一是教育学生时刻注意交通安全,平时外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乘坐无安全保障的黑车、病车等。

二是教育学生谨防发生在身边的伤害事故,用血淋淋的事例教育学生平时严格遵守《守则》《规范》,远离学生伤害事故。

三是教育学生做好个人卫生,严防水痘、腮腺炎等春季传染病的发生,若有发烧症状的及时自觉就医等。

同时,给学生上的安全第一课,坚持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的原则,着重进行防水、防电、防火、防毒、防骗、防病等知识的宣传及交通法规、卫生知识、安全常规等知识教育,切实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的潜力,为全学期校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学一年级英语课件 篇9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学校工作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学生能力的提高。

1、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搞好课题研究。

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3、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超越区制定的教学质量最低保障线。计划在本学期,及格率达到96%、优秀率达到80%、平均分在92分以上。

1、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备好每节课。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虚心向同组老师学习、请教。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最大限度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建构和认知发展。

2、严格按照课程计划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通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在模拟或真实交际中理解、模仿和运用语言;要充分运用实物、图片、手势、直观教具和表演等方法,生动活泼地进行英语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3、训练和提高学生能听懂一些简单对话,能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包括:问候及回应;数字1—10;询问和说明颜色、询问姓名、年龄、地点、物品的名称、祝贺生日等。

4、作业。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的设计要讲究形式新,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并做到及时检查。

5、注重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和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具有严谨扎实的学习习惯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学习潜能得到最佳开发,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加强业务学习,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培训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自己及时“充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需求。

2、做好“教学现象行动研究”,确定切合实际的研究课题,做到有计划、有纪实、有个案分析、有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研究及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课、磨课、教学准备课教研活动。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等活动,互相学习,促进教学相长。认真参加集体备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研究探讨英语教学最佳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根据不同年级掌握的知识水平,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如:手抄报、英语日常用语大赛、对话表演、英语课本剧等,评出集体奖和个人奖,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课外小组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兴趣。

通过发展性评价体系,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重视知识以外的非智力因素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了解自己的发展现状,寻找差距,确立目标,从而更好地发展。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


就新来的教师而言,教案课件依然十分关键,当然教案课件中所含的内容也一定要非常充实。制作教案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所有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相关的信息,编辑的文章都能满足您的需求,欢迎阅读,希望您会喜欢并分享!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分析】

本课继续沿用冰淇淋融化的问题情境,从太阳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这一现象,引发学生对“太阳是如何把热传递到地球上的”这一问题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激发研究兴趣。

接着利用灯泡发热体验热传递的感受,体会热辐射的传热特征,初步认识太阳把热传递到地球表面的方式。活动二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烧开水的经历,设计实验借助茶叶观察加热过程中水的流动方向,初步建立对流的概念。

在有关“热对流”的探究中,学生将再一次体会借助合适的材料来证明猜想,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最后以任务发布的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响热传递快慢的因素,鼓励学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更保温的冷藏箱,体会“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教学目标】

(1)在亲身体验和教师讲解中,理解热辐射是热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传热方式,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传递热。

(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观察水受热流动的现象,认识热对流的特点,知道热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热对流。

【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100W的白炽灯泡、220V的交流电源。

分组实验:温度计、酒精灯、烧杯、陶土网、三脚架、茶叶、木屑等。

【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提出问题。

师:回忆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解释下冰淇淋融化的原因。

生:冰淇淋融化是因为热传递。

师:热从哪里来?

生:太阳传递给冰淇淋的。

所以太阳下的冰淇淋融化得更快。

(2)体验热辐射。

师:太阳的热是怎样传递过来的?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究热的传递方式。

(板书:热的传递方式)

师:让我们先通过一个小活动来体验一下吧。

应该有部分同学体验过,这是一个100W的白炽灯泡,现在我们给它通上电(给白炽灯通电),两分钟后,老师邀请一部分同学,像这样把手慢慢靠近灯泡(老师示范),停在离灯泡大约10cm的地方,体会手的感觉。大家明白了吗?

师:体验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要特别注意的?

生:手不能离灯泡太近,可能会烫着。

师:对,实验安全是进行科学观察的前提。

请同学们观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

(学生观看安全提示,等待通电完成)

师:老师请第2小组的同学来前面近距离体验,注意手不要离得太近,眼睛也不要长时间看灯泡,脚下的电线也要注意。(学生体验)

师:请这组同学给大家说说他们的感觉吧。

生:手能感觉到热,离得越近手感觉越热。

师:其他同学的感觉呢?

生:我也是这种感觉,一开始我没感觉到热,后来老师提醒我可以离得更近一点,我才感觉到热。

师:看来大家的感觉都一样,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像这样灯泡传热的方式和我们拿着热水杯暖手的传热方式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里不同?

生:拿着热水杯暖手时,我们的手是直接接触热水杯的,刚才我们的手并没有直接接触灯泡。

师:大家同意他的发现吗?灯泡并没有接触到手,它的热是怎样传递给手的呢?请同学们齐读教材第7页的“资料卡”。(学生阅读)

师:灯泡的热是怎样传递给手的呢?

生:通过热辐射的方式,直接传递给手。

师:热辐射有什么特点?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热辐射?

生:热辐射是热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它可以不借助任何物质。像太阳给地球传递热的方式就是热辐射。

师:理解得非常正确。还有哪些现象是热辐射?

生:火,人站在火边烤火,也是热辐射。

师:通常所有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热量。这种热从热源直接散发出去的传热方式就叫热辐射。(板书:热辐射)

(3)设计实验,观察热在水中的传递。

师:同学们在家中烧过开水吗?热在水中是怎样传递的呢?

师:请大家结合材料超市中的材料,在小组里先讨论一下,水是怎么变热的?怎么证明我们的假设?然后把你们的猜想和实验方案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第3页“热在水中的传递实验记录表”中。(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认为水是怎么变热的?又计划如何进行实验?

生:我们认为,烧水时,火先使烧杯变热,然后贴近杯子底的水再热,然后再是上面的水变热。

师:你们准备怎么证明呢?

生:我们打算使用温度计,一个放在杯底,一个放在上面,看看哪个温度先发生变化。

师:看来是借鉴了上一节课的经验,挺好。其他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有没有需要完善或修改的地方?

生:温度计应该同时放入、同时观察,并且我觉得不能挨着杯底,不然测量的可能是杯子的温度,最好是稍微向上一点。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这个想法好,待会儿实验的时候我们就把温度计稍微往上放一点。

师:老师建议你们可以把一支温度计放在底部靠近边缘的地方,另外一支放在中间靠上的部位。其他小组还有要修改的或者还有其他方案吗?

生:我们打算通过观察木屑在水中的变化现象来推测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

师:能不能具体解释下?怎么想到要用木屑?木屑的作用是什么?

师:想一想烧开水的经历,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怎样?

生:一开始会冒小气泡,然后是中间来回翻滚的大气泡。

师: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水在加热过程中会流动?如果是这样,那么木屑会怎样变化?

生:水会带动木屑一起运动,我们就能根据木屑的运动方向判断水的运动方向。

师:真棒!水是无色透明的,不容易判断它的流动方向,但是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质让它的流动看得见。到这里,我看同学们都迫不及待了,老规矩,实验前先看要求,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实验要求:不要动烧杯,以免烫手;使用温度计前先检查再固定位置观察;正确使用酒精灯;可以用示意图的方式简要描述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哪个地方的水先热)

(4)汇报交流。

师:哪个组来描述热在水中的传递过程?

生:

1、水在加热过程中,水里的茶叶不停地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持续循环。(板书:上下循环、相对流动)

2、我们发现,中间的先热,温度先上升,边缘后热,不是我们原来认为的离烧杯壁近的水先热。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中间先热,四周后热。

师:中间的水热起来之后呢?向哪流动?

生:中间的水热起来之后向上升,上面的水从四周向下降,这样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热传递的另外一种方式———热对流。

(板书:热对流)热在水中就是通过上下循环、相对流动的方式传递的。下面的水受热后上升,上面比较冷的水下降,下降的水受热后又上升,这样通过冷水和热水的相对流动,整杯水就变热了。不但是水,还有空气也是主要用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8页的“资料卡”和下面的结论部分。

(5)小结提升。

师:说一说,通过阅读你都知道了什么?

1、我知道热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2、我知道相互接触传递热的方式是热传导,可以不通过任何物质传递热的方式是热辐射。

3、液体和气体内部传递热的方式是热对流。

4、不管是哪种传递方式,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

师:大家理解得都非常正确。

其实,生活中,很多时候这三种热传递方式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融合同时存在的。这是我们房间的暖气片,冬天我们利用它取暖,想一想,这里有几种热传递方式?

生:空气是对流传热,暖气片直接散发热量是热辐射。

师:有热传导吗?

生:有,暖气片里的热水把热传给暖气片。

师:是的,这里面就有三种不同的传热方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还记得我们的冰淇淋冷藏箱吗?要想让冰淇淋融化得慢一些,就要想办法阻止热传递,想办法保温。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影响热传递快慢的因素,为完成我们的制作任务打牢基础!大家在课下的时候可以先想一想冷藏箱的保温效果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体验入手,利用白炽灯帮助学生理解热辐射,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研究液体对流时,利用材料超市中材料的提示,让学生自行探索液体热对流的规律。

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如何看见水的流动的问题。

在第一课中,学生就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如何借助材料观察一些不容易看到的现象,所以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所学设计出实验方案。

这正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良好契机,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途径,相互启发。

【总结点评】

科学教学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新的科学概念,本节课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本课的学习活动从体验开始,建构第一个概念———热辐射,再到实验中探究,分析处理信息,建构第二个概念———热对流,最后再完整地回顾感知,期间教师不回避讲解,并没有让学生一味地自主探究。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层层递进,有逻辑有层次,最终让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热传递概念,达成学习目标。

但无论是热对流、热辐射,抑或是热传导,都是不容易直接观察的现象。因此,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应当充分利用合适的方式、合适的材料来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梳理分析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本节课中图示方法的使用有痕迹但没有凸显出来,在展现思考过程和处理信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准确地测量自己在平静时、运动后、运动结束休息3分钟后1分钟内呼吸、心跳和脉搏的次数;

2、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呼吸和心脏、脉搏跳动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呼吸和心脏跳动之间的关系;

2、知道运动对呼吸和心脏跳动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2、意识到采集、分析数据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风格不同的音乐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在以前的生活中,你对自己的身体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提问:刚刚参加过一些运动,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3、讲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我们的呼吸、心跳和脉搏。

二、测量呼吸、心跳和脉搏

1、测量活动指导。

(1)提问:怎么样算呼吸一次?指名让学生讲解并演示。怎么样可以测量到呼吸?

(2)提问:你有没有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

学生静坐体会。

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有力的心跳声音是一个人身体健康的标志。

(3)谈话: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脉搏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

(4)讲解:在同一个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和脉搏的次数是一样的。所以在测量时,我们只需要通过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就可以知道心脏的跳动次数了。

2、预测:你静坐时一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3、布置任务:每两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为自己和对方测量1分钟呼吸和脉搏跳动的次数,并在科学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建议可以一人测量自己的呼吸次数,另一人帮助测量脉搏的'跳动次数。测量结束后交换。

4、小组活动:分组测量。

5、汇报测量数据,并交流与你预测的数据一样吗?

6、提问:参加活动后我们的呼吸次数和脉搏跳动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7、三分钟热身活动。

各组一位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坐下——起立——扬臂——坐下”的循环动作。

活动一结束,小组内合作马上测量运动后的呼吸和脉搏跳动次数,并作好记录。

8、播放舒缓、柔和的音乐,让学生休息三分钟以后,第三次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9、组内交换,另一位学生参加活动热身活动和休息,再分别测量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

10、休息时间相机安排学生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图。)

三、分析、整理数据

1、阅读自己的活动记录表,提问:比较一下你测量的这三组数据,有什么发现?

2、小组内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总结: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很多,所以呼吸和脉搏的跳动次数都会比原来增加。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能够承受的运动的负荷也不同,于是会出现有些人运动后呼吸与脉搏跳动的次数变化非常大的现象。

4、调查:哪些人在休息3分钟后呼吸和脉搏的次数已经靠平静时的次数了?

四、拓展延伸

1、小资料:

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平静时的呼吸和心跳参照数

呼吸频率

年龄每分钟呼吸次数

新生儿40—50次

5岁儿童20—30次

10岁少年25次以下

15岁青少年20次以下

成年人16—18次

心跳频率

年龄每分钟心跳次数

新生儿140

3岁儿童110

4岁儿童100

10岁少年90

成年男子70—722

成年女子76

德国综合理科教材(初中版2)。感觉这些数据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所以利用资料卡的形式向学生作推荐。

2、提问:通过上面的测量和比较,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

小组讨论,交流,把想研究的问题记录下来,课后可以自己先去找些资料来自学一下。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蒸发》

精品教案

指导思想:

在学生平时生活的基础上,让其感受蒸发这种现象,并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使之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教学目标:

1、经历搜集证据的过程,能够对获取的信息数据进行处理,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知道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培养科学看问题的意识,体验同学之间合作的快乐。

3、认识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以及加快蒸发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那你们平时喜欢不喜欢玩水呢?那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将右手的手指伸入水中,拿出来把多余的水轻轻甩掉。(学生操作)

下面,看老师这儿,(师拿湿布在黑板上轻擦一下)这样过一会儿你们手指上的水和黑板上的水会怎么样?

生1:会变干。

生2:会消失。

师:真的会这样吗?现在来看,黑板上的水,你手指上的水怎么样了?

生1:变干了。生2:消失了。

师:,那我们来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生1:洗过的衣服晒一晒会变干。生2:拖完地后,过会地会变干。生3:湿头发过会也会变干。……

师:很好,大家的生活经验真丰富,那这些水是真的消失了吗?(没有)那它变成了什么?又跑到哪里去了?

生1:我认为是慢慢的变成了水蒸气,跑到空中去了。生2:跑天上去了。……

师:对,水是慢慢的变成了水蒸气。(板书:水→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了。刚才我们看到的想到的这些现象,在科学上我们称做蒸发,那你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说一说什么叫蒸发吗?(让生来总结)

师:你们说的非常好,水慢慢的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出示课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蒸发以及与蒸发有关的知识。(板书:蒸发)

师:关于蒸发,你想研究那些问题? 生1:在什么情况下水会蒸发? 生2:水在蒸发时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3:怎样让水蒸发的快或慢?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几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谁来试着说一说。(充分的让学生表达,如果学生说的非常有道理,就可以直接呈现出答案。如果不能说出,老师再举几个实

例。)如:我们知道湿衣服在太阳下晒一晒会变干,那阴天会变干吗?(生:会。)那冬天会变干吗?(生:会。)

师小结:是的,无论气温高还是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水都可以蒸发,也就是水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出示课件)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下面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究、认识新知:

1、实验探究: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师:刚才蘸过水的手指有什么感觉?(让生充分的说一说)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生:我认为可能是因为手上有水。师:对,手上有水,这些水要蒸发。生1:可能是蒸发时温度会下降。生2:是不是蒸发时带走了热量。生3:水蒸发时可能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师:是不是这样呢?(出示课件)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老师给准备了实验器材:温度计、水、棉花、橡皮筋、烧杯)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想想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并设计出来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生1:我们小组打算让温度计“洗洗澡”用棉花包住温度计,蘸上一些水,拿出来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如果下降就说明了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

生2:我们小组打算用棉花包住温度计的液泡,沾上水,观察温度,看看温度的变化。

师:说的非常好,那我们来看看实验提示。(课件出示)还有问

题吗?(生:没有了。)那下面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小组的实验。

(生汇报,并得出结论: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师:我们用实验证明了水蒸发式会吸收周围的热。(出示课件)看看这个小男孩,(出示课件),你想说什么?(让生充分的说一说)你洗完澡后有这种感觉吗?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该怎么办?(把身上的水擦干)大家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利用了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这一道理。

生1:夏天很热,在教室的地面上撒一些水,会感到比较凉快。生2:小宝宝发烧时,在额头上盖一块湿毛巾。

2、探究加快蒸发的方法。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蒸发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需要加快蒸发,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出示课件)

生1:湿衣服放在火上烤一烤,衣服上的水蒸发的比较快。生2:洗完手后,把手放在空调的出风口处,手干的就快。…… 师:也就是加热,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板书: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

师:在小组内快速的商量一下,愿意做哪个实验? 师:好的,小组长过来领实验器材。(师发放实验器材)师:利用这些实验器材,小组内讨论出合理的实验方案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加热实验,打算在两个蒸发皿内滴相同量的水,对一个进行加热,另一个放在一边,观察哪个蒸发得快。

生2:我们小组打算做加快空气流动这个实验,将两块纱布沾上同样多的水,一块用吹风机吹,一块放在一边,看哪一块干得快。

师:说的非常好,看看老师给你们的实验提示。(课件出示)还有问题吗?开始实验吧。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师: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

(生汇报,并得出结论:加热和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师:是的,加热和加快空气流动都可以加快蒸发,那还有别的方法吗?动动脑筋,想一想?(尽量让学生去说,如果说不出,师演示:一块湿布展开和折叠)怎样干得快?

师:增大蒸发面积也可以加快蒸发。(板书:增大蒸发面积)师: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增大蒸发面积来加快蒸发的现象?

生1:农民伯伯晒麦子,摊开晒。生2:晒被子,展开晒。生3:湿头发,披散着干得快。

师小结: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都可以加快蒸发。(板书:加快蒸发)

【本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慢慢的感受了水蒸发的过程,对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有了非常具体的认识,并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蒸发的因素,真正让学生做到了动眼、动手、动脑,并体会到了科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总结知识,课后延伸

师:短短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说说你们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什么叫蒸发。

生2:我知道了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

生3:加热、加快空气流动、增大蒸发面积可以加快蒸发。师:非常好,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知道了蒸发以及与蒸发有关的知识,(出示课件)利用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完成这两个活动。

【总结归纳本课学习内容,利用知识在课后进行调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了“学好科学,用好科学”。】

【教学反思:】

儿童天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科学课的内容大多数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样就容易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蒸发在我们身边常常发生,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因为这些过程往往看不见摸不着,而且进行的较为缓慢,水蒸发后的气体又看不见,怎样让学生能注意到蒸发的存在,让学生了解影响蒸发的因素,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刚开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调动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从而为本节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让本节课比较顺利的完成,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做到让学生动眼、动手、动口及动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解决问题的办法也由学生自己想,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是学生探索活动中的伙伴和朋友。

在本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总怕学生处意外,希望学生沿着自己的思路走,总强调学生学习知识,有点忽视学生的发展。还有时语言有些重复啰嗦等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在这些方面丰富和完善,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把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

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然后再让他们发表意见,最后得岀确结论。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提示: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均衡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四、课外作业

1、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国家都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牛顿钩码提升距离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牛顿弹簧秤下拉距离厘米

结论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可以省力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7】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一: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2、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3、了解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的步骤和内容

教学重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启发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准备:设计实验用的表格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科学研究通常通过实验进行,首先要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现在我们先来研究哪些条件影响绿豆种子发芽

二、讨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让学生说一说:绿豆怎样才能发芽

师进行小结学生说的绿豆发芽的条件

师:如果我们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学生讨论

三、讨论怎样用实验证明

选择需要改变的一个条件,引导学生明确设计实验需要考虑的五个方面

选择需要改变的另一个条件,请学生按五个方面加一说明

四、确定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计划

学生讨论准备选择什么问题进行研究

调整学生选择的课题,学生阅读资料,着手写实验计划 教后记:

课题二:种子发芽实验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2,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按照实验计划持续观察实验对象,记录实验全过程和时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身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体验需要控制一定条件的对比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交流实验设计,让学生全面了解制定实验计划的步骤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种子发芽实验盒,标号纸,绿豆种子,纸巾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计划

请一个学生向大家报告他的实验计划

师简要记录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依次报告其他两项实验的计划

大家发言,补充完善

二、配备实验装置

对照教材,了解方法,然后动手做。

让生明确实验组和对照组

三、猜测实验结果

让学生猜猜绿豆播种以后到发芽,可能发生哪些变化,发生变化可能要多长时间,几天后可以看到绿豆长出叶

讨论:种子膨大的时间怎样算,怎样即时发现变化

四、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教后记:

课题三:从实验中获得的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思维方式,思考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说说记录到了哪些数据

二、处理数据

各小组汇报各组数据

对比看看各自收集的时间数据是否一样,讨论数据为什么会不同,该怎样处理。

]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各小组报告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的不同,讨论数据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实验结果能证明我们的猜想吗?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结论

师小结说明光,温度,水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影响

四、思考

根据比较种子萌发的条件与生长的条件,写出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后记:

课题四:秋冬季的生物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节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2、学习跟踪观察几种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3、学习把植物、动物的生长变化和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观察生物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几种生物在秋冬季节的生活,了解气候环境怎样影响生物的生活,生物怎样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讲述春夏毛虫,小树生长变化的故事,让学生说说以下问题:一年中气候怎样变;在春天、夏天,毛虫、小树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毛虫从哪里来;春天到夏天,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果小毛虫不变化,还有嫩叶吃吗?

二、学生说说自己对九月的动植物有哪些了解?

师:在九月里,小树怎么样了,蝴蝶怎样生活;冬天,蝴蝶,小树怎样过冬,明年还有小毛吗;别的动植物怎样过冬,九月怎样生活?

学生试着说说,三、观察秋冬季的生物

让学生猜猜动植物在秋冬季受哪些环境条件的影响,它们怎样适应环境条件的变化

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动植物过冬的故事;自己可以选择哪些动植物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

看记录表,明确怎样记录

四、小结 教后记:

课题五:动物的栖息地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2、通过阅读资料,用科学家对待科学观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影响学生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鱼,蚯蚓的生活环境,了解这两种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知识、材料方面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将要观察动物的生活,动物是怎样生活的呢,我们对鱼、蚯蚓的生活知道些什么?

二、交流、讨论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里有些什么

让学生列举鱼和蚯蚓周围的生物与非生物

区分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阅读资料,了解什么是生活环境

让学生说一说生物和非生物同鱼和蚯蚓的关系

三、比较鱼和蚯蚓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生说说鱼和蚯蚓的生活环境,生活需要有什么异同的地方

讨论:鱼和蚯蚓的身体构造和它们的生活需要,生活环境有怎样的关系

为建立人工栖息地做准备

四、了解科学家怎样观察动物

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研究动物的事例

让学生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科学家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自己能学习到什么 教后记:

课题六:建立栖息地

教学目标:1,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

2,通过观察栖息地的鱼和蚯蚓,增强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3,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经历建立和管理鱼和蚯蚓栖息地的过程;学习观察动物行为的方法 教学准备:建立栖息地的材料,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说说养殖场所为满足动物生活需求采取的措施,这些地方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师小结:我们要为动物建立一个好的栖息地,并且要管理好,让动物在栖息地里健康生活的

二、建立栖息地

让学生说一说建立一个栖息地要什么材料,进行建立栖息地的活动

建立好后,讨论:怎样给本组的栖息地做标记;放哪里;怎样不间断记录,怎样分工管理好栖息地

三、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观察

通过了解观察的活动内容,使学生明确建立栖息地的目的,然后讨论:自己对哪一向观察内容感兴趣;猜测你准备观察的动物在你选择的观察内容有怎样的表现 教后记:

课题七:记录动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学习从动物的感官与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动物

学习象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图画和文字补充说明的方法记录观察到的动物特征 教学难点:

学习象科学家那样细致、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准备:

几种动物的图画和文字说明、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准确地记录观察结果,让大家共享呢,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记录观察到的事实呢

二、看科学家的记录

师向学生概括性地介绍科学家用图画准确地说明动物的特征,用文字补充说明图画不容易表达的特征的方法。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并思考:科学家运用图画记录了动物的什么特征?

怎样运用图画记录动物的特征

怎样运用文字补充说明动物的特征

三、说说我们怎样学着象科学家那样进行观察和记录

让学生说说我们应着重说明什么是动物的特征 教后记:

课题八:观察到了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能一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

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映 教学重难点:

能一表格的形式、简要的语言总结整理出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 能采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研究动物对环境变化的反映 教学准备:

动物特征记录表,动物实验记录表,生活在栖息地的鱼和蚯蚓、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通过对动物的进一步的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下面我们来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

二、交流整理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

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

按照列举的项目对观察中的发现进行整理

学生自己总结在观察活动中的发现

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发现

三、设计实验研究动物

让学生选择有兴趣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

四、扩展

讨论:气温下降了,鱼和蚯蚓的行为有什么变化,什么温度下他们开始发生变化 教后记:

课题九:原来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目标:1,通过比鱼、蚯蚓和人的相同行为,整理前八课的学习,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见 教学重难点:

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准备: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天鹅、白鹤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展示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图片

二、讨论松树、仙人掌的形态结构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让学生比较松树、仙人掌的叶子有什么不同

师:松树、仙人掌的本来生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试着回答

让学生说说这三种植物的叶子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三、讨论天鹅、白鹤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1,师介绍这两种鸟

2,学生活动找出这两种鸟身体结构的不同,分析它们的身体构造与获取食物的关系,分析这两种鸟的迁徙习性与获取事物之间的关系 3,让学生思考:它们的数量减少可能同什么因素有关?

四、找相互关联的地方

1、让学生选择鱼、蚯蚓和人的一种行为,填在表格中,进行比较

2、让学生说一说人、鱼和蚯蚓感到危险时怎样作出反应

3、让学生说一说鱼和蚯蚓的哪些特点使它们能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生存

4、让学生思考:人、鱼和蚯蚓有各自的特点,让它们的生活环境互换,它们还能生存吗?

5、师:现在能说出动植物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联的地方吗?学生试着回答 课题十:生物的生活需要 教学目标:

1、整合本单元的学习

2、了解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3、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4、通过比较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环境,了解人能运用科学技术帮助自己适应环境教学重点:

了解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了解人的栖息地是整个地球,要爱护我们周围的有生命的环境和没有生命的环境 教学难点:整合本单元的学习教学过程:

一、讨论哪里是我们人的栖息地

师:家是我们的栖息地吗,学校是我们的栖息地吗

我们在家和学校进行哪些活动;家和学校嫩够满足我们的哪些生活需要

家有栖息地的特征吗?家和动物的避难所有哪些相似之处?

学生讨论后回答

二、比较动植物,人的生活需要

让学生分别说说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将动植物,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归纳成生物的基本生活需要

让学生比较人和动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不同之处: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人是怎样过冬的,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后记:人生,如这根火柴一样。

能否光明,靠自己努力。

不去拼搏,连点燃自己的机会都没有的。

第二单元

课题一:我们知道的太阳

教学目标:1,会运用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了解关于太阳的知识

2,能以自己的方式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同学分享

3,能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4,对太阳的研究活动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5,知道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

6,了解一些初步的关于太阳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知道许多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与太阳有关系

教学难点:能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太阳的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教学准备:搜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师:同学门,清澄晨当我们醒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

太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谁来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呢?

二、讲一个关于太阳的故事

先在小组内讲将自己知道的关于太阳的故事

全班进行收集关于太阳的故事

将这些故事进行分类

三、交流感受

讲故事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些故事的,听故事的同学对故事做出评价,谈谈自己在听了故事后的启示与收获

四、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

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关于太阳的资料,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

同学间相互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后记:

课题二:阳光下的影子

教学目标:1,会持续观测影子长度的变化过程

2,能进行简单的测量与记录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记录方法

4,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5,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6,知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会形成影子

7,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能认真细致地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通过对阳光下竿子和影子的研究,意识到自然界中的一些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教学难点:知道太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物体挡住了太阳光就会形成影子;理解阳光与物体,物体与影子的关系 教学准备:竿子、尺子、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太阳给我们送来了阳关,同时也为我们送来了影子,今天就让我们对这个平常的自然现象做一番科学的探究把

二、观察影子:

讨论:对于影子,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汇报交流:学生活动观测影子:先讨论观测的方法;准备观测记录活动的材料和工具;进行观测活动

三、阳光下影子的特点

1,让学生讨论:比较,分析各组观测影子的记录情况,把几个小组的方格图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有什么发现 2,交流新的发现

师:你们发现了哪些现象;你们发现阳光下的影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说说太阳、物体和影子三者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3,拓展

师:你能通过影子的特点联想到阳光的传播吗? 生试着回答阳光是怎么传播的 教后记:

课题三: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目标:

1,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 2,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4,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

5,认识到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反射与折射 6,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教学重点:能与同学合作设计一种让阳光照亮阴影里的小球的方法;知道一些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教学难点:能与同学愉快合作进行科学探究;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活动手册,木块,纸板,塑料板,玻璃板,平面镜,乒乓球,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阳光照射到物体后会产生影子,你们有办法改变阳光的传播路线,照亮阴影里的小球吗?

二、照亮阴影里的小球

1,学生讨论:如何照亮阴影里的小球,选用什么工具? 2,探究活动:用平面镜照亮小球,交流探究活动的体会和想法 3,拓展:师:什么是平面镜的反光作用?

让学生利用平面镜的反光作用,设计一件物品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三、制作观景箱 1,让学生看图了解制作的方法 2,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观景箱

3,制作好后,让学生试着解释看到的现象 4,在活动手册上画出光线走过的路线

课题四:美丽的彩虹 教学目标:

1,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3,能够对阳光的分解和单色光的混合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 4,能大胆想象阳光的色彩

5,愿意和同学合作进行关于颜色的探究活动

6,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7,知道利用三棱镜可以分解阳光 8,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进行简单的分解光的实验和光的混合实验;认识太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这些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也能形成白光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了解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教学准备:三棱镜,水槽,水,小镜子,活动手册,牛顿盘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天空中神奇美丽的彩虹令人神往,我们能不能制造出这样的彩虹呢

二、做一个水棱镜

1,师演示三棱镜分解阳光的实验 师介绍分解阳光的方法和工具 认识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寻找太阳光谱的规律 2,用水棱镜分解阳光 让学生制作水棱镜,让学生思考想办法用水棱镜制造彩虹,看看水棱镜分解出的太阳光谱的特点 3,拓展活动

让学生交流在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思考并讨论彩虹的形成原因

三、制作牛顿盘

师:太阳光被三棱镜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还能混合成白色的吗?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混合太阳光谱中各种颜色的光

学生制作牛顿盘:制作完成牛顿盘,探究组合产生的效果,交流探究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发现

让学生讨论设计一个实验,研究如何有单色光混合到白色光 教后记:

课题五:阳光下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会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的温度变化 2,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4,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做好观测记录 5,愿意与同学合作进行连续的探究活动

6,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 7,知道物体在阳光下的温度与吸收太阳热量有关

教学重点:经历对纸筒温度变化的预测、观测、比较、分析的过程;能够对纸筒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能做好观测记录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的

教学准备:温度计,白纸,黑纸等多种彩色纸,木板,铝箔,垫子,钥匙,剪刀,玻璃杯,塑料杯,平面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白天,没有太阳,也是亮的,这些光是从哪里来的?

二、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

1,让学生讨论:研究物体反射光的方法;如何记录物体反射光的强弱 2,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预测将多种物体按反射光的强弱排序 进行探究物体反射光的强弱的活动并进行记录

3,学生相互交流: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物体的什么特性影响物体反射光的本领

三、测量温度变化

1,讨论:为什么选用黑白纸筒;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还要什么工具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3,活动后,学生间相互交流:经过探究和数据的整理,得到什么结论; 哪种纸的温度上升最快,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 教后记:

课题六:光强与光弱 教学目标:

1,会使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出地表温度,并进行比较 2,能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有根据的解释 3,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 4,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温度高,阳光越强烈温度越高 5,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

教学重点:会使温度计正确测量阳光下和背阴出地表温度,并进行比较,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 教学难点:意识到将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 教学准备:温度计,挖土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在操场上,你喜欢站在向阳出还是背阴处;不同季节,我们的选择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测量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温

1、让学生讨论:测量地温的正确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和使用的工具

2、测量,测量后整理数据

3、交流测量活动中的体会,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学生讨论:如何控制光的强弱这个条件,可以选哪些材料和工具,判断温度的差别有哪些方法,具体的方法和步骤 2,学生活动:按设计的方法完成探究活动,分析探究的方法,4,交流:自己设计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科学 怎么样进行改进,探究出了什么结论 5,拓展:让学生使用很多面镜子试一试 课题七:研究我们获得的信息 教学目标:

1,会整理科学探究所获得的信息

2,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

3,通过整理、分析、解释等,形成科学探究要重视科学证据的品格

4,认识阳光下的物体再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5,了解物体反射光,吸收热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阳光下的物体再吸收光的同时也吸收热,反射光越强的物体吸热越差,吸收光能力越强的物体,吸收热的本领也越强 教学难点:能从分析搜集的信息中得出正确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大量的信息摆在我们面前,它们告诉我们什么?科学记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 ?科学的结论又是从何而来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会整理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把。

二、整理获得的信息

1,学习必要的研究步骤:获得原始资料------推理,假设-----做出合理的判断或者结论----用更多的事实验证

2,理有关阳光与影子的信息:找出所以光与影子的饿科学资料,然后进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3,整理有关强光弱光照射下物体温度变化的信息 4,整理有关物体对阳光的反射和吸收的信息

5,整理有关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照射下温度不同的信息 6,整理汇总全部信息

三、科学道理的应用 让学生合作与讨论:生活中遇到哪些与太阳有关的问题;夏季和冬季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比较适宜;

设计活动: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详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后记:

课题八:设计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

3,能够写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能认真负责地承担自己的设计任务 4,能于同学友好交流,分享智慧

5,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了解制造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 教学难点: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构造,了解制造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 教学准备:太阳能热水器模型,太阳能热水器结构,工作原理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人们一直都在研究如何能够吸收更多的太阳光从中获得热能,那么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

二、设计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设计前的准备: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设计方案的写作格式

2,明确设计要求:能够装200毫升水,要利用容易得到的材料,尽可能在短时

间内使温度上升

3,让学生讨论并撰写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采用哪些有效措施;

三、交流与优化设计方案 教后记:

课题九:制作和评价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热水器 2,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实验

4,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和实验工具

5,能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6,愿意与同学分享成功的经验

7,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 8,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简单原理

教学重点:能根据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学难点: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实验;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制作方法和实验工具

教学准备: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备材料,温度计,手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今天我们就把它制作出来

二、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和制作材料,按设计的要求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并交流制作过程中的体会

三、检测太阳能热水器

1,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太阳能热水器的优劣,需要哪些指标和参数

2,开展检测活动

四、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 1,整理检测参数

2,研究影响的因素:材料性质的因素;摆放的方式;颜色的因素

五、设计活动

让生思考: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应该是什么样的?设计性能更良好的太阳能热水器 教后记:

课题十:利用太阳能 教学目标:

1,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未来提出大胆的预测 2,体验到太阳能的利用也有一些困难

3,意识到人类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4,了解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5,了解太阳能再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对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未来提出大胆的预测;了解太阳能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意识到人类还需要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促进科学与技术的进步

教学准备:太阳能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如何利用太阳能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个难题

二、讨论

师:太阳能有哪些特点,让学生将太阳能与其他能源相比较,并回答:太阳能的利用遇到了哪些难题;有哪些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查阅资料

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开展评价的方式,相互学习

四、展望人类利用太阳能的美好前景 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的看法 教后记: 第三单元

课题一:研究材料的特征

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

2,能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开展研究活动

3,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4,对研究材料的特征的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5,知道周围的材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周围的物品是由材料构成的,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

教学重点: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常见材料的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

教学准备:材料:文具盒,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石块等

工具:放大镜,砂纸,铁钉,电池,导线,钢笔,粉笔,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用到的各种各样的物品都是由材料制成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材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研究材料

二、找一找我们周围的材料

让学生找物品,分辨所使用的材料

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

师进行小结:我们身边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三、我们一起来做研究计划

让学生认识提供的材料

师:你认为它们的哪些特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学生根据经验提出自己认为有研究价值的特征

各小组从中选一个特征来研究,然后思考: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工具

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四、动手研究

师交代研究中注意的事项,分小组研究材料的某一特征,交流:自己研究的内容,使用的方法,选用的工具,研究的成果,研究中的新发现

五、扩展

师:你们还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学生制定课后研究计划,讨论课后研究的注意事项 教后记: 课题二:各种材料的锅

教学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已有认识做出大胆的预测

2,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

3,体验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4,认识材料在传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

5,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

6,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一些热的不良导体和良导体

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根据已有认识做出大胆的预测;认识材料在传热性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初步理解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基本原则,会做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材料:铜片,铁片,铝片,塑料片,玻璃片,陶瓷片等

工具:酒精灯,三脚架,打火机,小瓶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家里都有锅,能够做锅的材料有哪些特点呢?

二、预测:这些材料能做锅吗

师:以下材料,你能用它们制作可以装水和加热的锅吗?

学生分析提供的材料,预测哪些能做锅,预测哪些不能做锅,写出自己的理由

三、设计研究方案

让学生讨论:如何知道自己的预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四、完善方案

让学生讨论:我们的实验应该注意些什么?

相互交流,最终完善实验方案

五、实验研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六、交流整理,形成结论

交流整理实验结果,得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七、扩展实验

做“纸锅”实验 教后记:

课题三:被种下的材料

教学目标:1,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材料变化的因素

2,能对材料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

3,意识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很大

4,事物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5,知道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能对材料发生的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知道影响材料变化的主要因素,知道不同的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发生的变化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事物总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发生变化的

教学准备:铁片,铜片,塑料,棉布,纸巾;铁铲,刷子,放大镜,报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如果我们把材料象种子一样种在地里,材料会发生变化吗

二、制定实验计划

让学生讨论:把材料种在地里可以研究材料的什么特征,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 哪些因素可以影响材料的变化,种在什么地方才可以分别研究可能十材料发生变化的因素;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用什么材料研究比较好

预测可能发生的变化

制定小组研究计划

三、记录材料的初始状态

四、种材料

五、挖材料

六、讨论观察方法

师:我们需要观察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观察?

学生讨论确定观察方法

七、对比观察: 分小组观察材料的变化情况

八、交流整理

学生相互交流:这些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哪些因素影响了材料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将材料进行分类

九、播种信息

师:把材料埋在地下100年后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预测,哪些材料发生变化,哪些材料不发生变化,讨论:用什么材料包装写好的信息 教后记:

课题四:材料的选择 教学目标:1,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选择材料

2,能把物品的功能和材料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

3,意识到只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才能发挥物品的正常功能

4,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有不同的用处

5,知道选择材料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能把物品的功能和材料的特征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意识到只有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物品才能发挥物品的正常功能

教学准备:接线板,电熨斗,眼镜,保鲜薄膜,塑料水杯,牙刷,拖鞋,电线等

教学过程:

一、研究物体的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材料

师出示接线板,电熨斗,眼镜问:这些物品用了什么材料,用这些材料有什么好处?学生试着回答

二、研究一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

让学生说一说:我们知道的塑料有哪些特征?

学生观察塑料制成的物品,说一说这些物品利用了塑料的那些方面的特征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制作不同的物品,可以制成哪些物品,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征

小结:一种材料可以制成多种物品,人们可以根据材料的不同特性来充分利用材料

三、研究物品用了不合适的材料的后果

师出示:装水的布袋,塑料刀具,橡皮榔头,让学生观察

让学生说说使用这些物品会出现什么问题

四、讨论:在选材料制作物品时,因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选材应考虑的因素有:物品的性能,材料的特征,成本

五、制作可多次使用的草稿本

调查:一个学期用多少草稿本,浪费多少。

讨论:改进草稿本的话,我们希望这种草稿本有什么特征,什么材料能满足这些材料,选出效果最好的材料做多次使用的草稿本 教后记:

课题五:保护鸡蛋

教学目标:1,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能画出表达明确的设计示意图

3,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4,体验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制作物品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动手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教学准备:鸡蛋,铜片,细铁丝,铝片,塑料,玻璃片,陶瓷片,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生活中有很多的东西容易摔坏,怎样保护它们不被摔坏呢?

二、提出研究问题

假设我们把鸡蛋从高处落下又不想鸡蛋摔坏,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

三、选择材料制作鸡蛋保护器

讨论:选用什么材料,采用什么方法制作鸡蛋保护器 让学生设计制作鸡蛋保护器: 讨论设计方案: 画鸡蛋保护器的示意图 为什么要选这些材料

四、学生制作鸡蛋保护器

五、鸡蛋保护器的实验

分小组实验

总结:成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让学生从结构,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总结 教后记: 课题六:材料进步的历程

教学目标:

1、能对提供的材料进行研究,发现一些有效的信息

2,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3,能按天然材料和人早材料进行分类

4,了解材料的进步历程

教学重点;能按天然材料和人早材料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材料:眼镜,雨鞋,棉衣,磨刀石,泡末塑料,木登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我们见过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是自然界原本就有的吗?

二、建立人造材料和自然材料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眼镜,雨鞋,棉衣,磨刀石,泡末塑料,木登子,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讨论这些材料分别是怎么得来的小结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三、找找生活中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四、理解人造材料的好处

让学生思考:人造材料有那些好处

五、布料进步的历程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讲述人类穿着的发展过程

说说人们多穿着的材料做了哪些改进呢和原来的比起来又有什么进步呢?

师小结: 教后记: 课题七:材料的再利用:

教学目标:1,能根据废旧物品材料的特点制订材料的再利用计划,2,感受到有些废旧材料具有很大的再利用价值

3,知道人造材料在加工过程中都有复杂的工序,会产生一些飞舞对环境产生破坏作用

4,知道大量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包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废旧物品材料的特点制订材料的再利用计划,知道大量使用方便的一次性包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和对环境的严重破坏 教学过程:

一、饮料罐的故事

师:谁知道易拉罐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讲述易拉罐的故事

二、讨论生产饮料罐的过程中会带来的各种问题

讨论:在生产铝罐中会消耗哪些宝贵的资源,造成哪些环境问题

三、讨论:自己对材料的过度使用的看法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浪费材料的事例?

四、我们要利用废旧材料,讲述人们利用废旧材料的故事

五、怎样利用废旧材料

让学生说一说:废旧材料的那些特点可以让我们利用,利用废旧材料可以制作哪些物品

六、用废旧材料制作物品

制定制作计划,完成制作 教后记: 课题八:新材料的畅想

教学目标:1,感受到新材料的发现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2,意识到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来研究,发明新材料

3,在感受新材料,畅想新材料的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

4,认识几种新材料,5,了解到周围的材料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改变它们的性能 教学重点:意识到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来研究,发明新材料

教学准备:材料:白纸、锡纸、塑料薄膜,胶水,牛奶纸盒,茶叶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寻找白纸的缺点

让学生说说白纸有哪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白纸和锡纸,塑料薄膜比有什么缺点?

讨论怎样克服白纸的这些缺点,拿出解决方案

二、制作符合要求的复合纸

用白纸,塑料薄膜,锡纸粘连在一起的方法制作复合纸

讨论制作过程中的具体要求

学生动手制作

用实验检验制作的复合纸的防水性和结实程度,说说复合纸的特性,讨论这样的复合纸可以制作哪些物品

三、寻找生活中的复合纸物品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复合纸制作的物品,这些复合纸有什么特点,讨论复合纸的这些特点有什么用

四、认识几种新材料

五、感受新材料的发明过程

阅读相关资料

六、说说自己对新材料有什么畅想 教后记: 第四单元

课题一: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手段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2,使学生懂得保护消化器官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知道怎样爱护消化器官,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身体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功能,培养学生通过间接手段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知识的能力,查阅资料进行对照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人体消化器官及功能,能在身体上指出这些消化器官的位置,知道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准备:小馒头,消化器官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健康的认识

二、认识消化器官

体验活动:根据我们的感觉和经验,说说事物在我们的身体里会经过哪些地方,我们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活动:让学生找出自己身上的消化器官的位置

小组活动:制作消化器官模型

将制作好的消化器官模型连接起来,对照消化系统图,检查是否连接错误

三、了解消化器官的作用及人体的消化过程

让学生用文字或者箭头表示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的路线

让学生说说消化器官各部分起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思考:消化道长大约9米,食物在人体停留的时间是大约为24小时,你有什么想法,四、保护消化器官

师:我们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让学生说说自己有过消化器官生病的经历?为什么生病?

五、小结 教后记: 课题二:饮食和健康 教学目标:

1,知道食物是能量的来源,能量在维护人体正常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科学的方法来判断知道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3,试用科学的标准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做到热量分配合理,营养均衡 4,对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计算我们每天需要的能量和实际摄入的能量,学习科学的方法来判断知道每天摄入的能量是否适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人为什么需要食物,人的哪些活动需要能量 师说明

二、摄入能量要适当

师:食物中的那些营养素能够给我们提供能量,能量的摄入是不是越多越好 计算我们每天大致需要多少能量

三、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适当吗?

1,让学生拿出自己一天事物的种类和数量的记录,根据教材和教师提供的食物能量表,计算自己一天摄入的能量

2,对照标准检查自己一天饮食的能量符合标准吗?

3,统计小组,全般同学,某一天摄入的能量基本正常的有多少,过多的和不足的有多少

4,学生讨论:如果长期摄入的能量不足或超过太多有什么不好

四、我们的饮食科学吗

1,学生活动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不好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说说不好的饮食习惯为什么会造成能量摄入过多或不足我们应该怎样才能使能量摄入适当

五、学生活动:为自己设计安排一周营养丰富的早餐或一天的膳食 教后记: 课题三:选择健康食品

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2,增强学生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的意识

3,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对有毒有害食品进行抵制和投诉举报,是学生养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法规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查阅资料、参观、访问、交流,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食品、食品受污染的途径,以及如何选择健康食品 教学准备:绿色食品包装袋,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如果一个人活到70,每天按吃300克粮食,500克蔬菜,250毫升牛奶,一个鸡蛋,那他这一生要吃多少食物?如果吃的食物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师说明:为了身体健康,我们饮食除了营养均衡,摄入适当的能量,还要注意食品中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要吃健康的食品

二、什么是对健康有利的食品 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健康食品的标准 看教材,读读什么是健康食品并相互交流

讨论交流:教材列举的食物哪些不能吃,哪些少吃,为什么? 小结

三、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师:怎样选择有利健康的食品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学生讨论交流:可以丛哪些方面选择我们放心的健康食品,为什么,如果有几种不同保质期的食品,我们选哪种比较好,为什么? 师小结

出示绿色食品标志,指导学生认识。让学生说说哪些是绿色食品 教后记: 课题四: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水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观察哪些地方有水,推测人体哪些地方有水,培养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3,通过实验认识水在消化食物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食物被消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比实验的能力,以及实验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水在人体内无处不在,提升学生关于水对于人体生命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准备:一快肉,植物全株,放大镜,馒头,盘子,稀释的碘酒和滴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回忆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说说水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的意义

师说明身体健康仅仅靠食物来保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水

二、我们身体那里有水,有多少水?

让学生讨论:我们喝下去的水到哪里去了?

观察:解剖鱼或者鸡,看看鱼或鸡哪些地方有水?

让学生猜测我们身体哪些地方有水?

师小结

计算自己身体有多少水?

三、水在事物消化中的作用

让学生体验,思考:咀嚼一块馒头,它有什么变化,是谁使它发生变化的

对比实验:把馒头放进嘴里,嚼不同的时间,然后滴上碘酒,观察馒头糊的变化,分析为什么有不同的变化,唾液的作用是什么

让学生思考:食物还要经过哪些消化器官,有哪些消化液参与消化 教后记: 课题五:我们每天应该喝多少水: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科学怎样饮水,2,通过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科学探究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饮水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统计自己一昼夜中排水量的多少,计算食物中的含水量等活动,培养学生统计、记录测量、计算的科学探究技能 教学准备:西红柿,小碗,小棒,纱布,量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知道自己一天喝了多少水吗?知道自己一天喝的水够不够吗?

二、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

师:怎样知道我们一天应该喝多少水,怎样统计计算自己每天排出多少水?

学生统计计算自己每天的排水量

汇报小结:我们每天应该补充多少水?

讲解怎样通过计算来知道我们喝的水够不够

三、我们应该喝多少水?

交流:平时我们喜欢喝什么样的水?

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资料,师讲述饮水卫生的常识

四、让学生向家长宣传饮水健康的知识 教后记:

课题六:健康需要新鲜的空气

教学目标:1,认识呼吸的器官,对人体呼吸的过程有大致的了解

2,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育学生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呼吸系统挂图,集气瓶,玻璃片,乳胶管,水槽,火柴,细竹棍 教学过程:

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

体验活动:学生想办法感觉自己在呼吸的体验活动

体验活动:感觉我们一刻也不能停止呼吸

师讲解为什么要呼吸,为什么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二、认识呼吸器官:

体验活动:我们在呼吸时,胸腹部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讨论:呼吸器官有哪些? 师小结

三、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讨论:怎样收集这两种气体,它们有什么不同,怎样比较它们的不同 让学生看看书上的操作方法,师知道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汇报交流,实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和自己的猜测正确吗 阅读资料,对照自己的猜测,看看是否完全正确

四、小结 教后记:

课题七: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开展空气质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 2,记录一周的空气质量报告,初步学会看空气质量报告,养成关心空气质量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周围空气质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开展空气质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他们综合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判断周围空气质量是否受到污染的能力 教学准备:空气质量预报的资料

周围环境空气质量考察表

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关心我们周围空气的质量

师:健康的生活需要新鲜的空气,我们来说说周围空气质量的好坏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

师:怎样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指导学生看空气质量报告:讲解空气质量报告的内容,分别代表的意思

讲解空气质量指数的含义

让学生说说如何利用感官观察周围环境空气是否受到污染

二、居室空气质量的考察

师:除了室外的空气受到污染外,家里的空气质量怎样,有什么事实依据,怎样验证我们的看法

阅读资料

布置考察任务:分组对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考察,每组可选室内或室外的一个地方考察,制定考察计划

三、改善周围的空气只连个创造美好的环境

让学生提出改善空气质量的建议,和家人商量如何减少居室污染,课题八:运动与健康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对运动前后呼吸和脉搏频率的对比,探究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

2,指导学生准确的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以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3,了解血液循环的原理

4,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准确的测试计算,对比运动前后的心跳,呼吸次数,以及运动前后每分钟吸入空气,泵送血液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 教学难点:尝试对运动时心跳,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皮球,海绵,水槽,血液循环器官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体育锻炼对我们身体健康有什么好处?

让我们通过活动来探讨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意义

二、运动起来会怎样

师:我们运动前和运动后有什么感觉?怎样比较,怎样测试才比较准确呢?

分组活动:测试记录平静时和运动后每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交流汇报:运动后心跳和呼吸次数为什么会加快

三、为什么心跳会加快

师讲解心脏的位置,功能,模仿心脏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反复挤压,送开皮球,体会心脏肌肉的力量,反复挤压,松开水中的海绵,体会水被挤出和回流的变化 让学生说说心脏不停推动血液在身体循环的意义 小结

四、计算

让学生计算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氧气和泵送的血液比平静时多多少

让学生讨论运动时每分钟吸入的氧气和泵送的血液比平静时增加了,说明了什么,长期参加体育锻炼对心肺功能有什么好处 小结 教后记:

课题九:让我们的精力更充沛

教学目标:1,体验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锻炼,知道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2,制定自己的锻炼计划,并能长期坚持锻炼,在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了解有关呼吸和血液循环的生理知识及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体验运动对骨骼、肌肉、关节的锻炼,知道体育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

教学准备: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挂图,装满水的塑料瓶,口袋,白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让学生说说运动员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明显的特征,为什么会这样

二、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好处

让学生观察做曲臂,伸臂动作,看手臂上的肌肉骨骼关节有什么变化,思考手臂是怎样运动的 汇报交流

师说明:骨骼,肌肉,关节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它们的影响

三、运动对我们还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说说运动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好处

四、让我们开始锻炼把

师讲解:制定锻炼计划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制定自己的锻炼计划,相互间交流锻炼计划,介绍检测锻炼检测结果的方法 教后记:

课题十:珍惜健康,珍爱生命 教学目标:

1,回顾,小结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归纳总结健康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制定健康生活守则

2,评价自己和同学本单元的学习,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有什么进步,怎样进一步保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评价自己和同学本单元的学习,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有什么进步,怎样进一步保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健康生活的内容?

二、评价总结

师指导评价,定出评价内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三、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说为了健康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制定健康生活守则,交流健康生活守则

师总结 教后记: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河流也是流水侵蚀土地而形成的,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断变化着的;培养对土壤的感情,认识保护耕地不被破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难点: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

1.你知道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交流.

2.教师小结后讲解: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3.河流的形成也是流水对土地的侵蚀结果。那么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板书课题)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2.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回忆沉积实验,观看课本60页插图。

3.学生做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并用不同、 的符号分别标记水流速度、水流速度慢有土沉积的地方。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 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4.小组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汇报结果。

6.教师小结。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1.思考: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学生讨论回答。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课外拓展活动

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请课后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教案课件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教学工作的开端,也是教好课的关键。每个教师都应该设法让自己的教案课件更加完善。只有写出好的教案,才能更好地传达教学意图。那么,怎样的教案才算是好的课件呢?本文将从不同的方面来详细解析“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欢迎各位读者认真阅读,并将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根据具体题目情景,合理选择解题策略。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计算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提高数学交流能力,逐步养成自觉选择合理算法,发展计算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通过估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出多种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小朋友还记得小动物们在谁跑得快比赛中,谁获得了冠军?今天小牛要主持一场动物团体操比赛。

瞧!小刺猬上场了!每行12只,排了14行,共有多少只小刺猬参加团体操比赛?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算法

1、列式:1412=

2、1412等于多少呢?

(1)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及时捕捉学生生成性资源,对有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2)将学生生成性资源展示在黑板上(包括错误的),组织学生独自看各种展示的方法,记录下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

(3)对有意见或有疑惑的算法展开讨论与质疑,在讨论与质疑中引出课题,引出估算,引出范围。

(4)将上述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小组讨论)

(5)同桌说说自己认为那种方法比较方便,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二)、体会算法;体验不同的题,最优的方法也不同

1、师:那就请你先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318,然后告诉你的同桌你怎么算的?

交流:你的同桌是怎么算的?(指他的同桌)他又是怎么算的?

师:看来小朋友不但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而且还能从别人那里学到不一样的方法,很会学习。

2、制造矛盾冲突,引发思考:是不是对每题都能用你觉得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呢?

3、学生自己例举判断(如不行,教师出题:1729)

(1)、学生独立计算1729

(2)、不同的题,有不同的好方法

(3)、小结:先要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根据题目数字的特点选择计算起来比较快的好方法。

4、出示2524

(1)思考:观察题目数字的特点,对这题你会选择那种方法呢?

(2)计时赛一赛,选前10名,统计不同算法名次

(3)思考:这是巧合么?是这些同学写字速度快,还是

(三)、练习477325328516

三、整理归纳,探究规律

1、出示:整理好的表格

算式相乘的积

1412168

2524600

47733431

1729493

2532800

85161360

1318234

2、师: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探究的学习内容: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从中你有没有发现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有什么特点

3、制造矛盾冲突,引发理性思考

师: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积一定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吗?肯定吗?

4、学生展开争论

5、获得结论

6、9999怎样计算会更方便?

四、课堂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2)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9294页。

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平均数》的教学,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场景。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

2.收集整理数据。

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对教材例题进行动态处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摆小方块制作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作准备。】

3.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提问:看了这里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去比较?结合学生的想法,适时进行引导。想法一:因为吴焱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可以怎么办呢?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平均)

【设计意图: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理解平均数。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馈时,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操作,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课件动态演示:将统计图中的涂色方块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导列式:6+9+7+6=28(个),284=7(个)。

【设计意图: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谈话: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用红色线条标出平均数,并不断闪烁),图中闪烁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板书的平均后面添上数。

观察: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多媒体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

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反馈时,引导学生交流求女生队平均数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列式计算时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吗?

【设计意图: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二、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我们一起玩闯关游戏好吗?

1、挑战第一关走进生活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想想做做第1题。移动笔筒里的铅笔,看看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求出来吗?(2)想想做做第2题。小丽有这样的3条丝带,这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请你先估计一下这3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在哪两个数之间?然后学生独立练习,集体校对。

2、挑战第二关明辨是非(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2)大泗学校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3、挑战第三关:合情推测四(2)班第一小组同学身高情况统计表

学号12345身高(厘米)132134136140142

(1)明明算了他们的平均身高是143厘米,不计算,你能不能知道他算得对不对?

(2)星星公园规定:购买团体票时平均身高不足140厘米的学生可享受七折优惠。如果第一小组同学集体去玩能享受优惠吗?不计算你能知道结果吗?说出你的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闯关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评价,感情升华

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平均数,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赞美之词呢?

教后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情境,出示学生熟悉的套圈游戏以此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近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把学习的自主权与选择权交给学生。《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学习的情境,使之在开放问题的情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才会解决生活中的求平均数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学具,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样,学生有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较好的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如:在计算平均数前让学生利用平均数的意义进行估计,渗透估算的思想,即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总之,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实现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有机结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较好地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3)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创设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建构的过程。紧接着让学生归纳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估算,通过对“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和“多少个纸箱能装下?”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和父母外出旅游时留心在宾馆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了吗?

1.课件出示教材29页例8。

思考:

(1)从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问题中的“大约”是什么意思?

(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由发言,大约就是大概的意思,结果要进行估算,得数不能用“=”连接,要用“≈”连接)

(3)鼓励学生分析题意,独立列出算式,并说一说这样列式的理由。(267÷3)

师强调说明:问题中“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多少钱?”不需要算出准确结果,只需要进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课题。

这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应用除法的估算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自主预习,探究算法

1.引发思考。

师:你会估算267÷3的结果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看除数,想口诀)

(2)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①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所以两种结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更精确一些,准确结果应该比90少,比80多。

(3)总结估算的方法。(课件出示)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数,除数不变,再口算出结果。

(4)明确:解决同一个问题,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和探究使学生明白,估算时要看除数,想口诀,找到和被除数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选择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教材30页例9)

(1)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问题中的“够装”是什么意思?

(3)小组合作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纸箱肯定超过20个,所以18个纸箱装不下182个菠萝。

②18≈20,20×8=160(个),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

(4)组织学生对以上的估算过程和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第一种方法与例8的把被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的方法一样;第二种方法是把纸箱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再乘每箱装的菠萝个数,然后和菠萝总数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教学中,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估算空间和交流机会,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索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0页例9下面的问题:多少个纸箱才能装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2.完成教材31页1题。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页2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感受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只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第六册73~74页的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2.使学生在推导“单价、数量、总价”这三种数量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有条理的、清晰的表达、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以及乘、除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投影,学生填空

单价×数量=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总量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1.复习乘法应用题和常见数量关系

1)出示题目

学校鼓乐队买了8个鼓,每个9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读题,列式解答,并说出数量关系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 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2、注重发现 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3、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在两年的新课程数学教学发现,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有所下降,很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总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学生知道该怎么解决,但让他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却很困难,那么他还不是真正地懂应该怎么做。拿到这一课时,我问了一些教过老教材的教师,她们认为以前教老教材时,用先提中间问题的方法来教,学生普遍掌握得比较好,思路很清晰。于是在本课中,我借鉴了老教材的一些做法,把传统的方法引进了新课程课堂,在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以后,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一来想给后进的学生一个引领,当然最大的目的还是想把学生混乱的思维整理出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只是想尝试一下。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6)

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我说的课题是《面积和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前测、教学目标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4页。

教材简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布置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同学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同学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只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协助同学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依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和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说前测:

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同学知道些什么呢?对三年级两个班同学的前测结果统计标明:

关于面积,87%的同学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一词,13%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5%的同学对“面积”的含义有错误认识,56%的同学认为“面积”和物体的大小有关,29%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关于面积单位,69%的同学表示通过其他渠道或自学课本知道“面积单位一词”,31%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10%的同学对面积单位的含义有错误认识,47%的同学认为面积单位和物体的大小有关,43%的同学表示说不清楚。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认识几分之几。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同分母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几。

教学难点:认识分子的含义和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的比较。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一)认识几分之几

1、出示:分西瓜场景图(用圆片代替西瓜)

(1)问:他们一家打算干什么?

(2)教师口述:小红吃了一块,妈妈吃了三块。

问:小红和妈妈各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同桌说一说

追问:什么是3/8呢?

(3)问:剩下的爸爸吃,那么爸爸吃了多少呢?

追问:什么是4/8?同桌讨论一下

(4)师:3/84/8也是分数(教师板书:分数)

(5)师:今天学的分数跟我们以前学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2、出示:一张正长方形纸,

要求:折成同样大小的4份,给其中的几份涂上颜色。

展示交流:你涂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为什么?

3、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提问:你能折出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请你折一折,并涂上颜色

学生折一折,涂一涂

展示交流

4、那么,如果把一张纸平均分成10份,涂了2份,是(2/10);涂了3份呢?4份,5份呢?

教师小结:涂了10份中的几份就是(十分之几)?

5、出示:试一试

提问: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观察判断,同桌交流想法

独立填写,全班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二)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比较大小

1、出示3/5和2/5

提问:3/5和2/5谁大谁小?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

小组讨论比较方法,全班交流

(1)折一折,涂一涂

(2)推理:平均分成5份,取3份

平均分成5份,取2份

2、练习:出示书本P103第4题

(1)涂一涂,比一比

(2)指明学生介绍自己的作业。

3、如果没有图,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出示:1/32/34/73/74/95/95/83/8

(1)小组里交流

(2)出示

1/2〇1/4

1/2和1/4分子一样大,它们相等吗?

(3)总结方法:分母相同,就看分子。

4、比较大小:

5/63/62/75/73/52/53/124/129/1001/1001/61/5

(1)和同桌比一比(2)交流

5、出示:3/9<()<8/91/7<()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红领巾试验田)这块地的3/9种了西红柿,1/9种了茄子,4/9种了青菜。

(1)你知道了什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2)交流。

师:还剩下多少?你打算干什么?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除了学习了几分之几外,还学了什么?(分数的比较大小)

板书设计:认识几分之几

1/42/43/44/4

2/53/5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页信息窗5及第101页练习。

教材分析:商不变性质是在学习了笔算乘法、笔算除法和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在小学数学中是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进行除法简便运算的依据,也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比的基本性质等知识的基础。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技能,通过计算比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这部分内容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的计算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基于以上分析及新课程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商不变性质,会灵活运用商不变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4、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对数学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商不变的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商不变性质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引导发现法为主,辅以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充分发挥老师的点拨作用,利用课件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发现规律、分析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说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和谐统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发其内在的潜力,独立主动的探索规律,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如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找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接着让学生从下往上观察,迁移类推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诱发为活动状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概括归纳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师:秋天的时候,猴王在美丽的花果山为小猴分桃子。猴王说:“每3只小猴分6个桃子吧。”小猴听了直叫:“不够,不够。”猴王又说:“好吧,给你们60个桃子,30只小猴分着吃吧。”小猴听了说:“能不能再多分点。”猴王又说:“真拿你们没办法,给你们600个桃子,不过得300个小猴分。这下你们该满意了吧?”这时小猴笑了,猴王也笑了。(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二)启发提问

1、同学们,为什么小猴和猴王都笑了呢?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故事中的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3只小猴分6个桃子,6÷3=2。每只小猴平均分到两个。”

“30只小猴分60个桃子,60÷30=2。每只小猴平均分到两个。”

“300只小猴分600个桃子,600÷300=2。每只小猴平均分到两个。”

2、在除法算式里,除号左边的6、60、600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被除数)除号右边的3、30、300这些数我们称作什么?(除数)除得的结果我们又称作什么?(商)如果以第一个等式为标准,下面三个等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被除数、除数变了,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是怎么变化,而商不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板书课题:商不变的性质)

(三)解决问题

1、观察比较。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先从上往下观察,再从下往上观察来探究规律,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学习过程,经历自己构建数学知识的过程。)

2、通过刚才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同一个数,商不变。

生:我发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同一个数,商也不变。

(在这里,学生能直观地看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但是还没有发现0除外的情况,教师可以先不提示,留待后面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3、根据上述的例子,学生自己举例,在括号里填数。

()÷()=2

4、自己填数验证规律。(通过动手验证,学生对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记忆。实践中也加深了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理解。)

5、你能把我们找到的规律用自己的话总结一下吗?

学生可能会总结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商不变。

师:大家总结的不错,我们可以看看书上和我们总结的是否相同,看书101页,请大家仔细读一下。

发现了什么?(在这里,学生会发现怎么会有“0除外”这三个字呢?这是怎么回事呢?激起了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请学生自己举例来说一说,为什么必须“0除外”。

让学生齐读: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商不变。

在书上找找那些词是关键词?(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在书上划出来。

(四)、巩固新知、拓展练习:

(练习的设计,努力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特别注意在商的变化中巩固规律,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商变化规律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1、从上到下,先算出每组题中第一题的商,然后很快地写出下面两题的商。

45÷ 3 =______ 8800÷ 800=______

450÷ 30 =______80÷ 80=______

4500÷ 300 =______880÷ 8=______

2、找规律填表

被除数

60

120

180

240

360

除数

10

20

30

40

50

3、判断:

(1)甲乙两数的商是7,如果甲乙两数都扩大100倍,商是700。( )

(2)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乘3,商不变。 ( )

(3)48÷12=48 × 2 ÷12 × 2 )

(4)48÷12=(48 ÷ 2)÷(12 ÷ 2)( )

(五)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局部教材是在同学认识了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同学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同学探索的欲望,引导同学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同学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同学观察、推理、分析、综合、笼统、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同学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规范,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同学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关键点:让同学在自身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同学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同学爱听的故事动身,为同学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同学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同学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研讨新知、引导同学总结、点拨同学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同学的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同学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动身,让同学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考虑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身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的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学具准备:彩笔、课件、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创设问题情境:

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生和女生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

(出示P94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图表)

这两张统计图表示他们套中的个数。看一看,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参加人数、每人的成绩等)

2、探索解决问题:

那你认为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套的准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

(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设法表示男、女生的套中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平均数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如果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比较起来的确就很容易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试试看,然后说给大家听一听。

先求男生的。

A、通过统计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多补少,为学生提供感性基础。

B、揭示先求和再平均分的一般方法。

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和同桌说说你的方法。

全班交流。

为什么这里要除以5而不是除以4呢?

现在你知道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了吗?

3、交流

问题解决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表意见。(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些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中,男生的平均数是7个,这7个就说明了男生套圈的一般情况,我们也用它来和女生的情况进行比较。但这7个是不是表示每个男生都套中7个?(不是)

二、想想做做

1: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独立练习。

3: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是什么意思?(所有的队员身高如果变得同样高的的话,是160厘米,说明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有的超过160厘米)。

4:注意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信息的能力。

教学后记: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亮点,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培养学生开展数学小辩论,学生们言词犀利,我眉开眼笑。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比较、猜想、讨论等一系列活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会判断平年、闰年。

2、技能目标:让学生利用校园网,互联网自主查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发展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准备:校园网、互联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以奇增趣。

1、一上课,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有一个人犯罪后想逃到深圳,他拿着一张签发日期是20xx年2月29日的边防证,在深圳边检站准备入关。尽管他经过整容,改变了模样,可还是被检查证件的警察叔叔一眼识破,将他扣留。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当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时候,我又说,只要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二、合作探究,创新发展。

1、根据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学生点击校园网人机对话)

(1)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2)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用多少分钟吗?

(3)今年《春节联欢晚会》几点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大约演播了几个小时?

(4)从开学到六一儿童节共多少天?(或几个月零几天)

(5)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年、月、日的知识?

3、自学、交流,掌握重点。

(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让学生上网:查询万年历20xx-20xx年各年的日历,并结合课本,个人尝试观察,数一数: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各有几天?把结果填在表格中。看看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让学生自己把自己观察、发现的结果在小组交流。由小组长写成卡片后进行板书。

(3)记忆大小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观察大月、小月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4、猜想验证,突破难点。

(1)观察:请同学们在网上查找1993年20xx年的年历卡,并整理成表格。

(2)猜想: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为什么每4年里总有一个闰年?闰年与4有什么关系呢?

(3)验证:请同学们通过分组计算年份数与4的关系来验证。

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

(4)揭示闰年的特殊性。

当学生提出:1990年是4的倍数,但不是闰年。为什么?先请同学们进行讨论,再让学生上网:查找1900年2月的年历卡来验证,使学生了解到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1900年不是闰年。

(5)质疑:导入课前故事揭迷:边防证写的是20xx年2月29日,为什么说边防证是伪造的?

三、精心设练,乐中求实。

本课练习内容分三个层次,基本层综合层开放层。

四、评价体验,激活情感。

1、请你说说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3、你能说说自己或小伙伴在这节课中的表现吗?(好奇心是创新的萌芽。学生有了好奇心,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

(这样使学生通过网上学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在一种没有心理负担的自主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

(通过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教师的板书也向学生开放,由学生来完成。

(先观察发现规律,再进行记忆,避免了学生机械地记忆。同时记大月小月的方法放开让学生去创造。))

(这样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

(本题设计前后呼应,有进一步复习了平年二月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体现数学的价值。)

(通过总结,自评、互评,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的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样,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采用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在快乐中记住每月的天数

学生对4年一闰理解较容易,但对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闰,感到疑惑。

四年级猫课件优选4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教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如何做好教案课件的编写呢?栏目小编为大家写了一篇“四年级猫课件”的内容,敬请浏览本文内容!

四年级猫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项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

教学目的:

1. 学习如何写线路,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 读背成语和名言。

3. 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 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难点:

画出家庭住址示意图,说说附近地名的由来。

成语的熟记、理解。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

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写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能画出示意图。

介绍附近地名的由来。

教学过程:

一、处处留心

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法。

思考: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儿来讲清楚走法?

小结:地名、方位词、数量词。

二、学生试写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介绍。

评议:看是否写清楚明白。

三、你家附近有哪些地名?选一个谈谈它得名的由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记成语和名言,理解成语的意思。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1. 自读成语。

2. 抽读,正音。

3. 说说成语的含义。

4. 背诵。

5. 读名言。

6. 介绍其时代背景和含义。

7. 背诵。

二、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这三个字有什么特点?

2. 读小提示。

3. 书写。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流畅的语言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的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把朋友带到自己家中,怎样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的情况呢?

思考:介绍些什么?

1. 朋友的名字、年龄,就读学校,家住哪儿?

2. 朋友的优点。

第一次做客该怎样做?

二、分组练习。

三、集体交流,评议。

四、布置作业

1、写四个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

2、设计一张家庭地址的名片,上面要有家庭地址,走法及示意图。

四年级猫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在不同的情景中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经历方程模型的建构的过程。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等能力。

学习重点: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难点:能根据图义,找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吗?比如说,谁愿意告诉我你今年多大了?(学生说)只知道自己的年龄还不行,谁知道妈妈今年多大了?(学生说)自己的年龄,妈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已知数,那老师的年龄对你来说是……。。(未知数)以此来引出未知数。

二、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1、出示天平图1:

天平左边10克,天平右边:2克和一个樱桃 师: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樱桃的质量+ 2克=10克),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2+X=10)

2、出示情景图2:

四盒种子的质量一共是20xx克。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4盒种子的质量=20xx克)

师:能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写出一个等式吗?

师:请你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等式,先说字母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这个等式呢?( 板书:4y=20xx)

师:下面老师加大难度,敢接受挑战吗?(同学们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倒过开水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倒开水的过程,找一找这里有相等关系吗?)

3、课件出示图3:

一壶水刚好倒满两个开水瓶和一个杯子。 师:你们找到其中的相等关系了吗?(两个热水瓶的盛水量+200毫升=20xx毫升)

师:如果用z表示每个热水瓶的盛水量,那么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2z+200=20xx)

4、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x+5=10 4y=380 2z+200=20xx)

(1)同桌交流。说一说:上面的等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2)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课题:方程) 师:自己读一读,你认为关键词是什么?

(3)巩固知识。

师: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一必须是等式,二必须含有未知数)

5、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写下来同桌交换检查。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35+65=100 x -14>72 y +24

5x+32=47 28<16+14 6(y+2)=42

2、练一练课本67页第一题说一说各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四、总结评价。

师: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研究、去探索方程的奥妙。

板书设计:

方程

樱桃的质量+2克=10克x+2=10

每盒种子的质量×4=20xx克 4y=20xx

每个热水瓶盛水量×2+200=20xx克 2z+200=20xx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四年级猫课件 篇3

“小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和活动过程等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本节课旨在让学生对小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并在有趣的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倡所学数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本单元的主题是初步的认识小数,小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以及对编写者意图的理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将本课设计如下:

1.掌握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小数的大小。

2.感受小数的意义,发展数感,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获取、提炼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本节课的活动重点是比较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活动难点是熟练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活动的准备材料有:多媒体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大胆探索通过“数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我将教材中较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成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会、理解并掌握知识,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说过程设计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的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具体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比较大小,应用知识

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下面我就这四个活动过程做具体的阐述: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男同学都喜欢跳远这项体育活动,体育组老师给男同学测跳远为引子,针对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特点,跳远成绩排名引入新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中。

(二)复习导入,探索新知

本环节主要通过复习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导入小数的大小的比较。

(1)出示几道练习题,请学生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比较的。

(2)总结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三)比较大小,应用新知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入手,通过列举四种物品不同的价格进行比较,其中包含三个知识点,即整数部分的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数的比较,百分位上数的比较,从而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实实在在的探究空间,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最后得出比较方法,初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提高继续探索的兴趣。

(四)总结回顾,解决问题

本环节主要是做一些练习题,回过头来解决开始设计的问题:男同学跳远成绩的排名。这样能使新知识学以志用。

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师生共同总结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最后的总结与交流,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反思和总结一节课的收获和体会引导学生思考并初步尝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提升数学学习的实际价值。

四年级猫课件 篇4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

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⑴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⑵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细读理脉络)

4、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三、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四、美读入情境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阅读选读课文《生命的药方》。

英语微课件(汇总4篇)


按照平时学习工作的要求,范文的用途越来越广,范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你是否需要一些实用的范文呢?小编特地花时间为你收集并编辑了英语微课件(汇总4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英语微课件 篇1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

让同学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同学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电子白板这一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

一. 说教材

1.教材体系

我说的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牛津小学英语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同学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同学生活和学习实际,灵活性强。

2.教材内容

2B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同学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同学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同学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同学,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同学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a.同学能自由替换练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同学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同学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同学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同学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同学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同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同学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同学。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同学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同学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同学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同学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同学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同学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同学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同学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同学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同学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同学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同学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练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同学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同学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同学What can you see? 让同学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同学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同学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同学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同学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 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同学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同学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 又让同学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 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同学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同学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 做一做,低年级同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同学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同学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练习,发挥同学的积极性。

③ 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练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同学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 演一演,让同学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同学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同学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同学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同学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同学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同学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同学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同学,吸引同学,让同学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同学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同学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同学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英语微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编写的总思路是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为主线,兼顾语言结构,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目的的语言任务,即话题——功能——结构——任务。本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融合学科内容;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提供立体化配套。这个单元分为A、B、C三大部分,主要让学生学习与生活学习有关的单词及句型。而Unit1 是介绍学校的一些场所,Unit 3是介绍学生各种颜色的衣着,三个单元都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本单元与前后单元都是一脉相承的。本课时内容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体现了教材“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我将本单元划分为八课时,以下是我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知目标:

(1)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并能熟练进行问答: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It’s time for .

(2)能听懂、会说与生活学习相关的单词:

breakfast,lunch,dinner,English class,music class,P.E.Class.

3.技能目标:

(1)学会表达时间的句子。

(2)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及语言运用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English class.What time is it ?It’s o’clock.It’s time for .

本课的难点是breakfast,运用所学词汇及句型 It’s o’clock.It’s time for .谈论时间。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爱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群体活动,喜欢被称赞。所设计的教学手段及方法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内容基本能面向各层次学生。因为学生好动,在分为三个大组做游戏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乱糟糟的情况。

三、教学设计

本课为新授课,根据学生情况,为落实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Warm-up)

首先打开录音机听“Let’s do”,让学生边听边做,接着唱英语歌“Ten Little Indian Boys”、“ABC song”,使学生情绪高涨,快速进入“角色”,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让学生具有心理准备和顺应同化新知识的认识准备,学生对这种形式也比较感兴趣。

2.导入新课(Lead-in)

唱过字母歌后,我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写一字母“C”,让他们猜是什么字母;接着我又将“C”变成“O”,让学生猜,再将“O”加几笔,成一(clock)的模样,最后以真钟拨点,学习one o’clock到twelve o’clock,分散教学难点o’clock。

这样不仅复习了字母,而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了今天的教学重点What time is it?及重难点It’s_____o’clock,并且降低了教学难度。

3.呈现(Presentation)

引出本课的重难点句型,随后通过投影仪上的卡片,引出本课的生词难点breakfast及另一重难点句型It’s time for .并呈现出来。按照认知心理学理论和交际法的要求,在介绍新课时,应注意帮助学生感知并理解新学的知识和技能。

4.操练(Drill)

这一步都是新授性操练,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知新材料,达到初步熟练程度。主要采用机械操练,通过模仿、跟读、分组分角色读等手段进行。在模仿时,按照听先于说的习得原理和先个别操练再集体操练的原则进行。为了巩固新句型,运用卡片等进行替换性操练,并融合几个新词汇于会话操练中,让学生反复操练重难点句型及重点词汇。

5.练习(Practice)

通过操练,学生在认知结构中形成较深的印象.但这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达到这一步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内容展开交际活动,拟准备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1)Pre-task.它又分description(解说任务)和preparation(准备活动)。这一步老师指导学生或做一些示范表演。游戏的方法是:每组发十几张时钟卡片,它们上面标有各种时间和活动,同时标有奖品,反过来让每个学生摸,其余学生问,摸的学生答。

(2)Task.完成任务阶段。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运用词语和句型,属巩固性表演。

(3)Post-task.通过游戏活动展示所完成的任务。在任务型教学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实践、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完成任务中,我以过程评价为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6.巩固(Consolidation)

巩固这一步全面地体现了反馈这一心理因素,恰当的反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主要包括要求学生创设情境,课后运用日常用语和词汇,老师进行小结(本课重难点内容,小组比赛成绩,评价本节课内容)。

7.板书设计说明(略)

8.教具配置(略)

9.作业布置

至此,本课的教学已接近尾声。最后我布置相应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跟读录音并与家长就日常活动谈论时间,将课堂活动延伸到课外。

综上所述,我始终以新课标为指导,以游戏表演为活动的舞台,运用直观教学法、情景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熟练,在活动中运用,在比赛中学习,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语微课件 篇3

一、【课题名称】

字母歌:Hello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如下方面:

1、学生学习26个英文字母,学会唱英文字母歌,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学生可以学到见面问好的简单词汇,并能在生活实践中交际;

3、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6、灵活运用语言,拓展课程资源。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1、本次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支点,以交际为目的,以现实生活为情景为原则,主要运用情景教学法、运用信息技术,采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启发点拨为线,以学生合作与竞争为基调,把语言的亲身体验、交际运用贯穿始终,努力做到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大胆实践,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

2、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媒体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讲解法、谈话法、比赛教学法等。

3、参与的评价:鼓励性评价,评价标准:学生合作、交流、倾听等技巧;通过活动,检验学生基本问候词、句的掌握情况;通过完成任务,检验学生对本课语言功能和结构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内容】

1、基础内容:掌握A、B、C、D等26个英文字母的正确发音,会唱字母歌。

2、认知内容:能听懂会说–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等问候语。

3、能力要求:学会用–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Hello! I’m??来问候和交流。

五、【重点难点】:

与人见面时一些简单问候语的学习,并进行问答对话练习

六、【课的类型】:

综合课

七、【教学准备】:

课件光盘、字母卡片、英文字母歌磁带、奖品贴画、教材相关人物的面具或头饰等。

八、【教学时间】:

45分钟

九、【教学过程】

(一)、英文字母

1、教学导入(5分钟):

提问“大家知道英文字母有多少个吗”,26个。把26个字母写在黑板上,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字母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它们”,教师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仔细聆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教学新课

(1)、指导阅读法(5分钟):教师按照黑板上所罗列的字母顺序,逐一教导学生该如何去读,待26个字母都教过后,教师领学生读几遍,加深学生的印象,让他们能够自己大致将它们读出来。

(2)、媒体教学法(6分钟):在学生已经大致能将26个字母读出来的基础上,教师再次播放英文字母歌,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唱。如此练习几遍后,教师关闭录音机,让学生们自己尝试着一起唱。

(3)、游戏教学法(4分钟):“抢读字母”这是一个训练学生认读字母的游戏,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奖励一个奖品贴画,最后得到的奖品贴画最多的组为优胜,教师给予适当的表扬。

(4)、讲解法(10分钟):接下来,进入问候语的教学。首先,教师给学生播放与Hello有关的课件光盘(是小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的),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候语。在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候语之后,教师开始细化的向学生讲解该如何使用问候语,如:见面时对别人say“hello或hi”,然后介绍自己用I’m??,接着教学生——Howare you?—Fine,thankyou。的对话。此时教师可以拿自己作为例子来给他们讲解这些问候语的运用,先由教师问学生答,然后让学生们自己练习。

3、谈话法(5分钟):教师在教室中随便找一个学生进行谈话

T:Hello,I’m she Xiao Pei

S:Hello,I’m P1

T:How are you?

S:Fine,thank you !

如此多找几个学生进行谈话,让他们亲身体会用英语进行问候的乐趣。

(二)比赛教学法(6分钟):教师让学生俩俩组合进行对话练习,然后让学生举手到讲台上去表演,看哪个组的学生表演的好,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及鼓励。

(三)小结(2分钟)

以教师与全班同学的一起对话,对问候语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四)布置作业(2分钟)

让学生课后唱唱英文字母歌并用英文进行问候语的对话练习。

英语微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英语组()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如:unit 1 i like football.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板书黑板)。(可适当加手势、眼神、动作)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科的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行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了语言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从下面先说一下第一方面: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xx 》是科普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单元的第()篇课文,本课重点围绕学生对几种体育运动是否喜爱这个题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通过学习句型i like ?i dont like ?,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它是整个模块的重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为后两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单词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学习运用句型i like ?i dont like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勤于体育锻炼。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的英语课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为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能听说单词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运用句型ilike ?i dont like ?。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句型ilike ?i dont like ?。

确立教学重难点的依据: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4.教材处理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同时针对中国学生学习外语存在一定困难的实际情况,首先给学生创设学习英语的氛围,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其次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最后通过做游戏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训练,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说教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采用全身发应法、情景假设法、直观演示法、交际法、游戏法相结合的方法。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英语更注重趣味教学,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全身发应法、游戏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了体育课堂,鼓励学生多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儿童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奇,同时又很好动,所以我把重点单词和句型编成韵律诗,它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我采用了游戏法,让全班参与其中,形成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课堂中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多听、多读、多说,形成自主、探究性学习,学生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建立起自信,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得到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对英语运用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程序(很重要)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生的认识状况及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热身运动

热身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形式之一。首先,我以一首“stand up热身,轻松的歌曲可以缓减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再次do the action:happy.happy.happy; cry.cry.cry; angry.angry.angry.有节奏地吟诵,加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了浓烈氛围。

第二环节:师生问候

师生间亲切的问候,建立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因此我采用唱歌的形式:t:hello, hello, how are you?

s:im fine ,im fine ,and hello to you.

第三环节: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1.新课导入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特地穿上运动装,引出运动主题;接着课件展示李铁、姚明、王楠、熊猫盼盼,引出本课重点词汇。同时,渗透情感教育:热爱体育运动,加强体育锻炼。

2.教授新知

首先词汇教学

我运用实物、图片、表情、动作模仿等直观法教学单词。教读时,配上相应的动作或表情,采用全身反应法,让学生动起来,融入动脑、动口、动手的英语学习中。之后,我还设计了找卡片、变脸两个游戏,用于巩固单词。游戏教学即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又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其次句型教学

我根据本课单词的特点和所准备的实物和图片,采用了情景假设法:我们正在上体育课,有四种运动football.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让你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同时,也告诉大家相比之下你不喜欢的那种。用ilike ?i dont like ?句型说出,可以出示相应的实物或图片,也可以配上动作,再加上丰富的表情。之后,我设计了滚雪球游戏来操练句型,比如:football,like football,i like football.

3.巩固新知

根据小学生认知的规律及活泼好动的天性,我自编了一首韵律诗用于巩固重点词汇和句型:

football,football,i like football;

basketbal, basketbal, i like basketbal;

table tennis, table tennis, i dont like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morning exercise,go,go,go!

吟诵时,采用全身反应法,即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4.小结

提出问题: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我采用的这个质疑法,不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还培养了他们的归纳小结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第四环节:板书设计(写到黑板上)

我采用归纳法,将重点词汇和句型都展示出来,加上简洁明了的简笔画,使学生一目了然。

football

i like

i dont like basketball table tennis morning exercise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682423.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美好祝愿生日快乐的句子
下一篇 : 写足音的作文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