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随着人们的教育质量的提升,我们动不动就要写一些文章,独具匠心的范文更能受到大家的关注,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以下“延安之行心得简短五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1)

徐岗延安,我心中久仰的圣地。我从书籍、电影和杂志上了解了它的光辉历史,看到了它的壮丽身影。我总想有一天去延安看看它的风采,感受一下老区人民淳朴的风土人情。

6月14日至6月17日,由乌海市公司组织公司党员去延安体会红色之旅,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几天下来,感慨很多,收获很多。

一、 这次学习活动的收获

我在这次学习和训练中的主要成就是有四个更深的认识。

一。我们对革命圣地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最初对延安的了解,是上初一时,读贺敬之的诗《回延安》: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后来,我从文学、传记、电影等方面了解了延安。在延安的几天让我对延安有了更深的了解。而且这次培训的方式是我参加的所有学习中最新颖的、效果感觉最好的一次,使我对革命圣地的内涵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2。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到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条红线,是继承,是发扬。实际上,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是关于中国特色的。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涵盖了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是一条红线,延绵不断,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次到延安学习,更深入了解了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科学体系,确实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毛泽东思想的两个重要元素,一是马列主义——源泉,二是中国革命具体实际——根本,二者的有机结合的运用者是毛泽东及其他的战友们。

在这次学习中,我了解到毛泽东实际上是一个人。他最大的特点是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他最大的优点是勤奋。在延安时期发奋学习理论、丰富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中国特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延安时期的理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结合实际,勇于创新。毛泽东同志指出,创新需要理论智慧和政治勇气。

三。我对延安时期的革命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党**在延安十三年,成绩、贡献是巨大的。延安十三年,一是在理论上,我们党建立了毛泽东思想,使我们党有了自己的理论,这个理论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二是在组织上,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集体.三是在思想上,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四是在队伍发展上,党员从党**进入陕北时的3.

6万人,离开陕北发展成为131万人的大党;党领导的军队从共产党进入陕北时的4万人发展到离开陕北时的120万人。第五,在执政方面,我们党积累了地方治理经验,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我对延安精神有着深刻而系统的认识。延安精神,即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延安精神的精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突出特点。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些主要内容,都是我们至今仍在运用和继续光大的思想和精神。

总之,从个人来说,我将把这次学习成果,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用延安精神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用激情比天高的精神搞好工作,为乌海烟草做出贡献。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2)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小时候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被他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并因而对延安无限神往。多少年来,总渴望有一次零距离触摸革命圣地的机会,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

机会终于来了!4月9日-12日,我们疾控中心一行十人到西安、延安进行“缅怀之旅、感悟之行”。早上六点,我们开车去延安。

一路走来,可以明显感受到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的效果日益凸出。虽然触目仍是一片黄色,但远山点点浅绿却在慢慢向周围蔓延——那是退耕还林而种的树木正在茁壮成长。在不久的将来,三秦的荒地也将呈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经过4个多小时的驾驶,汽车进入延安。据介绍,延安市现辖1区12县,总人口210万,总面积36712平方公里。进入延安境内,首先是黄陵,中午,当宝塔山上的宝塔映入我们眼帘时,我知道自己终于来到了那神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街道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火车站宽敞透明、城中人群熙熙攘攘……一切都充满着现代繁华都市的气息,这就是那曾经的革命圣地延安吗?是的,这是延安。延岭山上的宝塔不是延安的象征吗?虽然历经沧桑,但那穿城而过的延河水还在缓缓流淌,延河桥的风姿依然一如当年。

清凉山上的道观、山坡上的新华社旧址、山脚下的广场,都向我们展示了这里是革命圣地。

途经杨家岭,延安市西北2.5公里处,车旁就是著名的延河,离延河大桥不远的就是杨家岭。一路上,延河水、宝塔山、窑洞、杨家岭等“延安符号”一一映入我的眼帘,看着这些熟悉而又陌生的景物,我内心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红旗飘扬、军歌嘹亮的激情燃烧的岁月。

走进杨家岭沟口**机关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礼堂,四周绿树环绕。礼堂上空,蓝天上飘扬着红旗。礼堂由杨作才设计,由**同志亲自建造。它高大雄伟。这是杨家岭最华丽的建筑。

时至今日,礼堂依然保持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旧貌,主席台正中悬挂着毛主席和朱德的大幅画像及六面党旗。

走进能容纳千人的会场,抚摩着会场一排排简陋的座椅,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革命前辈们正在商讨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仿佛听到听到了领袖们抑扬顿挫的讲话声音。走出大礼堂,我们过桥来到对面山坡上,这里散布着一些小小的院落,小院里是几孔朴实的窑洞——这是当年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住处兼办公的地方。毛主席居住的3孔窑洞里,陈设着木桌椅、帆布躺椅、木柜等家具,看上去十分简陋,置身于这朴实的窑洞和小小的院落,望着这简陋的生活和办公用品,我们可以想象出当年领袖们生活是何等艰苦。

此时此刻,杨家岭的灯火再一次在我眼前点亮——正是这长明不熄的灯火,为无数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的漫漫征程。

毛主席故居前有一张小石桌。这个标志表明毛主席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会面地点。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毛主席谈笑风生,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毛主席幽默的语言,加上陆定一准确流利的翻译,不断引起美国记者的笑声。

后来,期特朗在她的记录里写道“党的负责干部住着寒冷的窑洞,凭借微弱的灯光,长时间地工作,那里没有讲究陈设,很少物质享受,但是住着头脑敏锐,思想深刻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在毛主席旧居前,还有一块坡地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便是当年毛主席开垦的菜园,他在这里种下辣椒和西红柿等蔬菜。日理万机的领袖,自己身体力行,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生产运动。

杨家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看上去都那么亲切,发生在杨家岭的故事都那么耐人寻味。漫步在这儿,我的思绪不由又飞到了当年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眼前浮现出的是革命先烈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在雄壮激昂的冲锋号声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的画面。因此,我们更加怀念和崇敬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和延安精神的洗礼。

在阳光下,我们冲向下一站枣园。

枣园位于延安市西北8公里处,是以枣树的数量命名的。1943年10月,中共书记处从杨家岭迁到这里。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也搬到了公园居住。

我来延安之前,听说毛主席住在枣园。在想象中,可能是古老的洞穴和荒凉的黄土坡。我没想到。不是我想的那样。

枣园里绿树成荫,树木茂密,环境幽静,景色优美。园内有枣树、桃树、杏树1000余株。一入园,迎面看到的就是**书记处小礼堂,这是1943年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再往前走,进入一个小广场,可以看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雕像;广场后面,是一片参天大树;顺坡而上,看到一排一排窑洞。毛主席住的窑洞,分卧室、办公室、会客室,从1943年10月直到1947年2月,毛主席一直住在这里,领导了抗日战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

毛主席在这里也写了大量的著作,著名的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关于重庆谈判》等。在毛主席居住的窑洞旁,有一个他的生平展览,大部分都没有出版。过去,我们看到一些领导人的形象,他们高大、威武、威严。

今天,我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领导的风范。其中,有一张毛主席及其家人的**,非常引人注目——领袖也是一个人!也有儿女情长。

参观枣园后,我们来到了新华社旧址,它面朝宝塔山,背靠清凉的景色。这是个拍照的好地方。老同志们纷纷下车,以宝塔山和延河大桥为背景,留下了参观延安的永恒纪忆。

仰望宝塔山和延河,我们将结束旅程,踏上归途。此情此景,我仿佛又听到了那久违的老歌《延安颂》:

“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前映照着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

你庄严雄伟的古城里充满了抗日战争的歌曲。啊!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3)

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学员陈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这是中学课文读过的贺敬之《回延安》。

跟随着内蒙古公司第四期党支部书记培训班,走进延安,踏着先辈的足迹,重温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亲身感受延安的日新月异,心中无比骄傲,无比自豪。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短短的几天时间里,通过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情景体验和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南泥湾、梁家河……一幅幅珍贵的**、一件件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让我们再次感受了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深刻领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风采,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党员们肃立在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炮前,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听到了当年的战火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情景。中国革命的历史在党员们心头又一次打下了的深深烙印: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永远是我党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走进延安,站在宝塔山脚下,仰望巍峨的宝塔,我的心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就是这普普通通的宝塔,作为延安时代的象征,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航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人民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巍峨的宝塔山和漫长的延河见证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在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先辈们的革命激情依然飘荡;南泥湾用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地表达了南泥湾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

“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高原时,我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信心。作为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它培养了我不变的信念:为人民办实事!

”这是学习延安精神后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在延安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的时代精神,它的原生形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劳模精神等。我不仅加深了对延安精神的理解,同时又联想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浦东精神、航天精神等许许多**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精神的支撑,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每一种精神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党员,我要以这次在延安接受教育为契机,做延安精神的传承人,把延安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担当作为,不辱使命, 为助推企业“十年跨越奋斗五十亿”的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4)

有幸参与了分公司党委精心安排红色之旅----延安之旅,在三秦大地、革命胜地,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经历终生难忘。

窑洞、黄土、白头巾,是我对这个城市最初的设想,然而到结束延安一行的时候,这种感受仍没有遇见,说实话,当看到农家乐一家家地建起来,村民们住上水泥建成的房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想寻觅的陕北风情。

几天来,我们去了多处革命遗址,面对那些或重建或修缮的遗迹,情境中历史回溯的游移,心有微澜。

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我们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党**和毛泽东主席在这里运筹帷幄,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因为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虽然今天的形势和条件同延安时期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党支部书记,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坚持和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建立在艰苦奋斗基础上的,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通过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

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党在全国部分地区建立人民政权、扩大执政范围的重要时期。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宁边区**,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

没有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的浮夸之词。”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逐渐成熟并正式写在党旗上的。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延安精神,就没有毛泽东思想。今天,要在新形势下弘扬延安精神,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的目的;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在新世纪新阶段,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不能丢,又要说新话;要认真读经典,写新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创新方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叫作坚持解放思想,这也叫作坚持实事求是。

领袖的风范

毕世平近日,有机会到革命圣地延安走了一趟,登上梦寐已久的延安宝塔,俯瞰秀丽多姿的延安城,通过掩映在苍翠茂密的树林和悬崖峭壁之间的崎岖山路,我徜徉在被崇山峻岭包围的的各个“红色”景点中。参观沉寂半个世纪的杨家岭、王家坪革命纪念地、领导人见面的礼堂和他们生活、工作的窑洞。看着简朴无比的环境和物质条件,我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被强烈震撼。

我仿佛又听到了那南泥湾嘹亮的歌声,看到了在这贫穷落后的山沟里指挥着夺取全国解放各个战役的忙碌的领袖们的身影。在毛泽东居住的院子里,有石桌和石凳。我似乎看到毛主席挥舞着手臂在做着慷慨激昂的演讲,在窑洞昏暗的油灯下正奋笔疾书着《论持久战》。

我心潮澎湃,不能自己。在每一个景点,我的同事都早早离开,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大家数次催促、等待后都有点不耐烦了,索性留下了司机和车,让我一个人尽情地在历史的长廊中行走,充分感受领袖们工作生活的场景。

我在延安革命博物馆呆的时间最长。展出的每一篇文章都会引起我的极大兴趣。我仔细阅读每一份手稿。看着毛主席当时的坐骑小青马的原身模型和介绍,我产生了不由自主的感动,特别是看了多篇毛主席亲笔起草的电报、文件手稿,我感慨万端。

作为当时的毛泽东,无疑已经确立了在全国和全党的领导地位,在中国乃至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但看了毛主席的手稿,我知道这些秘书不是为你做这项工作的。主席完全有资格由秘书决定,但他没有。

从当时的环境和领导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工作来看,用“日本的一切机会”来形容他的工作并不过分。有多少大事需要他去决策和斟酌,有多少会议需要他去讲话、发表演说!但他仍在写电报、文件、命令、决定。

他还有时间用诗歌来表达他的感情。华丽典雅的书法更是令人惊叹。我也真正感受到了“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看了这些实物你不能不对他老人家肃然起敬。

他的形象也一下子由遥远的星空中虚无缥缈渐渐地缓缓地向我走来、走近,变得实在起来。

在毛主席的老房子里,最显眼的是他休席的大床!毛主席的生活是一种孜孜不倦的学习生活,所以他每到一个地方,都需要一张大床。据介绍,他的床一直是半床书,半床休息。

看到杨家岭山洞里的这张大床,是木头做的。 它没有油漆或装饰。 床上的板子不平。 很难成为毛主席!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毛主席半卧半躺在床上“休息”和读书的情景。

从一些生活细节可以比较领袖们的区别。延安属于北方寒冷地区,冬天很冷。朱德同志的窑洞里有一个大炕,原来的炕垫还在。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朱先生朴素的生活习惯。

由于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的窑洞里都有木床。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热炕,晚上生活不容易。可以想象在北方呼号、滴水成冰的冬天,穿着破旧棉衣,盖着薄棉被的新中国的缔造者们是如何度过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还有一块“自留地”。在杨家岭毛主席故居前面的沟里,有一块约有半亩大的一块地,说是毛主席的“自留地”。种植过什么不知道,估计不外乎土豆、辣椒、南瓜之类的蔬菜吧。

毛主席从来都是以身作则的典范和楷模,南泥湾大生产时,想见毛主席也不会闲着,带着**和警卫,抡起锄头,挥汗如雨的在“自留地”劳作,歇汗时,一手支腰,一手拿烟,谈笑风生。当然,我想主席在此种地不仅仅是带头搞生产,恐怕更多的是为了在日理万机的工作之余,来此松松土,除除草,是难得的享受和休息。在更高的层面上理解,他老人家一生从未脱离个群众,一身系万万同胞的安危和中华民族的崛起的重任,他对自己的要求是超过常规的。

少年时代的洗冷水浴,步行万里了解民情民俗,写出惊世骇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一擎文;时刻不忘与民同甘共苦,亲自耕作也是在时时警告自己,别忘了还在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这些只是我的猜测。不管怎样,作为一个领导者,保持这样的爱好和习惯确是令人钦佩。

唯一能反映当年是在你死我活的战争中的的设施是在毛主席的窑洞内有一条通往山上的一个地道,但地道已经不存在了,据说是怕雨水冲塌窑洞,因此填掉了。

那天下着细雨,天空堆积着厚厚的云层,走在湿漉漉略显泥泞的黄土路上,想象着领袖们在此工作、战斗、生活的场景,真是五内感佩,如饮佳酿,有一番别样的情趣。临走时,在宝塔山上穿上红军服,当了一回红军,还照了一张快照,拿来一看,有形无神,当年哪有这样白白胖胖的红军?不仅哑然失笑。

因为路过延安,所以我很赶时间,只能看花儿。因为我的原因,我让人们等了几个小时。我有点尴尬,但还是不够。

车行驶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在有点像雾、又有点像霭的绵绵细雨中,看着朦胧的宝塔山渐渐远去,我想,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来的。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5)

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有感

来**学院学习之前,就听说过这里会组织去延安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心中便有一股激动之情,也就勾起了我对那儿最初的情感。这个和井冈、瑞金、遵义、西柏坡等被称为中国革命圣地的地方,听着就觉得很有一种说不出来、道不明的感觉,自己也没想过能有机会到那里参观,更没有想过能这么有系统的、有组织的学习。

初到延安

四通八达的运输线路,高效的的交通工具,也没有让我们如飞奔、如风驰、如电致嗖的一下到达延安,早上五点多起床,下午五点过才到,带着倦意、带着疲惫,也带着满心的激动与兴奋,才到了延安教学试验基地。 如果不是亲自到了那儿,我是不会知道窑洞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不能亲身住上一晚,我是不会知道什么叫做窑洞文化。

标准的住宿建筑模仿洞穴的外观,将这种模式发挥到了极致。这个洞是个人一个。小憩过后,吃上食堂为我们精心准备的盛宴,调整好身心,就来到了教室听教员的讲课。《艰辛的历程,永恒的精神》,这是基地教员为我准备的文化大餐,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奋斗历程、发展经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想用这八个字用来形容党再好不过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面对各种困境也从未被压垮过。

熟悉延安

延安游学的第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在导游的带领的下,我粗略的了解了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大部分内容,结合教员的讲课,对党在延安时期的奋斗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之后,我们参观了王家坪、杨家岭、凤凰山、抗大、枣园等重要历史遗迹。

王家坪,中共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延安时期八路军司令部。会议室基本恢复原貌,洪水过后留下的痕迹仍依稀可见。在集体听完教员的教育后,除会议室时,一群小朋友经过,他们好多给我们敬礼,喊“解放军叔叔好”,让我们倍感亲切。

杨家岭,延安时期中共**在此领导了解放战争,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现存的**大礼堂看起来是那样的庄严。

参观这些历史圣地,使我更加熟悉和了解延安精神。

我理解的延安精神

我不知道该形容西安还是陕西。 俗话说:挖三尺是文物。我想用延安来形容,应该把文物变成革命文化。

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中,我们一起读到:为人民服务整篇文章,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崇高品格。我们敬仰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我们参观了九龙泉,来到359旅烈士陵园默哀。我们向为中华民族解放付出宝贵生命的战士们鞠躬致敬。不仅仅在身躯上,更在心中。

站在清凉山上,望着巍峨的宝塔山,望着滚滚的江水,不禁发出深深的叹息。微风拂面,扫过那无边的思绪。张思德黝黑的脸和咧嘴笑的脸;白求恩骑着一匹白马,手里拿着一把手术刀,帮助死伤者;南泥湾,士兵们开荒,辛苦;革命先烈,为了胜利,冲锋向前,与敌人战斗至死。那些阴影出现在他们面前。

我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延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

告别延安

离开延安的当天上午,我们来到48烈士陵园缅怀烈士,献上花圈。并在烈士墓前召开党组会议。有人说灵魂受到了洗礼,感到自己渺小,生活得到了启迪;有人说,我们应该继承先烈的遗志,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意义的人;有人说,我坚定了理想,在祖国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站起来;有人说朝圣受到了很大的震动。我们应该牢记这一精神并加以发扬。

无数烈士流下了头颅和鲜血,给我们带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代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艰辛探索,建成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社会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日益突出、深化、不可调和,如果今天的人,能够想想昨天的前辈们,忆苦思甜,发扬延安革命时期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了伟大的事业,呕心沥血,舍小家为大家,那么国家的复兴将更加指日可待。

延安这座精神的丰碑,是一种支柱,是一股力量,更是指引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明灯,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6)

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时代先锋

长征结束后,随着陕北根据地红军和地方革命力量的逐步恢复,1937年,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进入延安。这是国民党控制薄弱的地区。从此成为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中华民族未来的指路明灯。在延安的窑洞里,毛泽东找到了一条脱离历史循环规律的道路,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最终赢得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找到了方向,走向了胜利。

为何在那段民族危亡,战火连绵的日子里,大量部队、移民、知识分子、艺术家甚至外国人,会被这个“沟壑纵横、地瘠民贫、原始而落后”的西北小城所吸引?为什么这里的人物质贫乏,却乐观开朗,精神富足?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如此艰难的时刻,从陕北这个小镇起步,星星之火燎原的?

这些,我们都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思考和实践中形成并始终贯彻着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任何战争都不能剥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这里的人民在战火中享受相对的和平,感受到精神上的自由、民主、平等、尊严和对未来的希望。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共产党人伟大成就的政治灵魂。在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性转折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民族独立的大旗,使延安成为全中国最进步、最革命、最民主的革命圣地。在当年,“到延安去!

”是一代青年和仁人志士的强烈愿望。一批上海进步青年曾宣誓:”打断骨头还有筋,割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剩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去。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年有很多母女相约、夫妻相约、兄弟相约、师生相约、以至官长与部属相约,成群结对来延安的现象。我们党还成功解决了“培养和造就什么人”这个关键问题。在延安时期还创办了三十余所干部学校,呈现出”延安到处是学校、遍地是歌声”的景象。

在这里,数千命青年革命家被培养成坚定的革命战士,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共产党人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石。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客观判断中国的政治局势,并依据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真正唤起民众的革命激情,吸引民众自觉追随,才能赢得民心、壮大力量,从而引领革命走向成功。1941年,延安曾出现老百姓借雷击死人骂毛泽东的事件。

毛泽东没有追查个人,但在认真了解原因后,把公粮的任务从20万石减少到16万石,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老百姓也看到了共产党人的感情。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伟大成就的源泉。毛泽东在《论联合**》的报告中讲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延安时期,我党从陕甘宁边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党政军民学开展大生产运动,繁荣根据地的经济,通过合作互助、开展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安置难民等途径和措施,推动边区经济发展。当时,毛主席和总司令耕地。周恩来、任弼时参加了纺纱比赛,获得一等奖。党员干部到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到处只见公仆不见官,充分发扬民主,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利益,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边区还大刀阔斧地”精兵简政”,解决”鱼大水小”问题,创办边区医院,宣传和普及医药卫生知识,减轻人民负担,解除群众上学难、看病难问题,处处以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根本宗旨,使边区呈现人才两旺、兵强马壮的新气象。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取得伟大成就的不竭动力。冯小刚曾拍过一部电影《一九四二》,让很多人了解到1942年发生在河南国统区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饥荒。人们为了存活,吃树皮、吃衣服里的棉花、吃黄土、吃稻草,所有能吃的不能吃的,都成为了他们最后一丝救命稻草。

许多人也开始卖掉自己的孩子、妻子和一个人,但他们买不回四斗粮食。河南恢复到以物易物的原始时代。老弱妇孺终日等死,年轻力壮者铤而走险,最后只能拖家带口,或病、或死在逃荒路上。

其实,同一时期的陕甘宁边区经济状况也并不好,但两地人民生活状况却是天壤之别。1940年后,陕甘宁边区被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层层封锁围困,连一粒粮、一尺布都不准进入边区,我们的军队面临着没有补给的艰难境地。边区军民却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硬是将贫瘠的荒地一遍遍开垦成农田,硬是将贫穷的日子越过越好,甚至自给自足实现了温饱。

359旅发展南泥湾,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359旅将士”背枪上战场,荷锄斗田庄”,在短短的三年中,把杂草丛生、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家,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近现代的中国农民90%不识字,他们不知道三民主义、共产主义是怎么回事,但是谁能让他们不受欺负、免于饥寒交迫的生活、能够吃饱穿暖、获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们就会奔走相告,他们就会拥护谁。

与1942年国民党控制区和解放区相比,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历史最终选择了红色政权。

正是延安生活造就了人们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品格,奠定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延安是共产党人和党员干部升华思想、锤炼党性、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精神家园。《延安延安》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核心问题,承载了再现历史画卷、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的使命与责任。

我们研读党史、弘扬革命精神,就是要将革命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并且同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成就。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7)

怀着兴奋之情,非常荣幸参加省委党校组织的延安精神学习活动,我们在延安瞻仰老一代革命家的光辉事迹,缅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逝去的革命先烈。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人民在这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平凡的岁月和辉煌伟业,还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延续,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延安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在陕北延安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领导的老一辈革命家来到这里,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壮大。他们在这里开展了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让受尽几千年封建压迫的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发动了解放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做到了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和国民党的封锁围剿,我们党通过延安整风运动,从思想的高度中了历史经验和教育,从思想认识上分清是非,摆脱了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的束缚,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真正把马克思唯物主义刻在了每一个共产党人心里,真正的把全党的思想政治高度团结统一,解决了组织路线上的问题,为今后我党各项关键举措的落实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延安精神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党历来把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为人民服务”,这是立党之根本,是党的核心宗旨,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创造者”。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就不再是一种理念,而应该化为一种行动,正是有了这样伟大的人民,我们国家才有了兴旺发达的基础,我们党才有了无坚不摧的根基。

现在,时代不同了,条件变化了,历史任务也变化了,但是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而且永远都不会过时,延安精神仍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历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发扬延安精神1949年10月26日,毛泽东指出:“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水眼著奋斗的作风。”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

“我们一定要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宣传、恢复和发扬延安精神,解放初期的精神,以及六十年代初期克服困难的精神。”他讲道:“从延安到新中国,除了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外,不是靠这些宝贵的革命精神吸引了全国人民和国外友好人土吗?

没有这种文明,没有共产主义主体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我们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

延安之行心得简短(篇8)

延安红色之旅

濉溪县实验小学 赵远利

六月三十晚上八点多,我们党员学习小组带着多年的崇仰之情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革命圣地。晚餐吃的是老八碗,其中最令大家感兴趣的是小米饭南瓜汤,因为这份汤含有特殊的意义,还有延安凉粉,据服务员介绍说,延安凉粉由纯天然植物绿豆或荞麦加工而成,酸、辣、香味具全,具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之功效。我尝了一口,果然清爽可口,和果冻类似。大家也许饿了,一眨眼的工夫桌子上的饭菜就一扫而光,而老张从家里带来的三箱子“口子窖”没有一个人喝,倒是南瓜小米稀饭,连着喝了几盆。可能大家是想体会一下当年红军闹革命时艰苦的生活吧!晚上我们就宿在延安交际宾馆,因为长途颠簸劳累,躺下没多久就进入了梦乡。

七月一日早晨五点多,同室的毛哥老早就醒了,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是我们很久的心愿了。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我俩想先睹为快,于是我们两个一起到最近的延安凤凰山森林公园先逛一圈。出了宾馆,仰头看看天空阴云密布,空中还零星地飘着雨丝,让人感觉到空气湿漉漉的,听说陕北少雨,但是我们偏偏遇到了雨天,从延安市政府向北50多米,就是凤凰山森林公园。公园门口是一片广场,所谓的门其实就是左右两个沿着山势建成的大理石台阶,中间的靠山体砌起来的大理石墙面上刻着“延安凤凰山森林公园”几个闪着金光的大字,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坡,顺着盘旋的石阶向山上攀登,因为山势太陡,石阶不是直接铺向山顶,而是“之”字形的,这时我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曲折蛇行”。大约攀登了几百米,山腰间有一个供游人休息的平台,我们喘着粗气,擦擦额头的汗水,停下来歇息,回首来时的台阶,似乎直上直下。近处山坡上灌木丛生,百草茂盛,郁郁葱葱,一路走来,最高的树木不过10米,我开始怀疑森林公园有点名不符实,也许是延安人的美好心愿吧!远眺延安新城四周被青山环抱着,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赫然出现在群山之中,翠绿的树木掩映其间。延安与内地城市的区别是,两边半山腰的民宅建筑仍旧有人居住在传统的窑洞里。城市建设在延河的两岸,周围满眼是各种各样的植被,漫山遍野的翠绿,若不是窑洞为证,还真的难以找到当年黄土高坡的影子。朝西北望去,只见一座高高的山峰之巅,屹立着延安的标志性建筑---盛唐时期建立的宝塔山,旁边还有一座三层的小亭子伴随着,据说是范仲淹这里做知府时修建的。正在欣赏美景之时,不知不觉天空下起了毛毛细雨,我们怕雨下大,只好匆匆地下山了。回到延安交际宾馆门口时,雨已经密密地打湿了全身,这时我忽然看到门的右边有一块石碑,上边写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外交部下设的交际处旧址。我读完碑文才知道,延安交际宾馆始建于1938年,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外交部下设的交际处。曾接待了来自海内外的无数贤客嘉宾。其中抗日战争时期有印度援华医疗队、华侨司机服务团,国际友人斯诺、乔治·海德姆、白求恩、路易·艾黎,著名华侨领袖陈漱溟,国民党战区司令卫立煌,爱国将领邓宝珊等。解放后有周恩来、邓小平、谢觉哉、彭德怀、叶剑英、陈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莅临下榻。这时宾馆里的同事们大多陆续起床了,当我们了解到这个宾馆有这么多的名人住过,也都惊叹不已。

上午我们去参观的是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此期间中共中央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和解放战争,领导了延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和部分中央领导人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在此居住。毛泽东在杨家岭居住期间,写下了《五四运动》、《<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闪着革命光辉的论著。下了车,我们看到的是中央大礼堂,整个建筑是用石材建成的,礼堂说大不大,坐满了座位可以盛下百十余人,主席台下是十多排木制长条椅子,抬头向主席台看去,那熟悉的工农红军的旗帜以及毛、朱的头像,让我想起了教科书上熟悉的画面,想起了毛主席指挥千军万马的那双有力的大手,想起了他老人家铿锵有力的演讲,想起了他那“看万山红遍”的豪迈诗句。

接着我们参观了杨家岭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飞机楼旧址,我们沿着一条树丛掩映的弯弯曲曲的土路朝上走去,大约二三十米,就看见四座紧紧相连的窑洞,窑洞的四周是一米多高的土院墙,我站在院墙跟前可以尽览院内一切,院墙中间有一座两米多高的门楼,上面是青色的小瓦覆盖。走进小院,只见南面的三口窑洞都是用石头圈起来,据说是当时最豪华的居所,其中中间一口窑洞为毛泽东的卧室,右面的为他的办公室,左面的是警卫人员的住所,最右面的上方有一口很小的土窑洞为毛泽东夫人和女儿李娜的居室,几口窑洞内部相连,窑洞内有一通往后山的隐蔽地道,山后有多个安全出口,为临时避难之急用。窑洞内陈设简单,卧室内一张双人床,上设一蚊帐,床上散落几只香烟,有卧椅和书柜等物品。办公室内有长方桌、藤椅以及他生前写的一些论著。出了毛泽东旧居朝北走几米,可见一张石方桌,四块方形石凳,这就是世人知晓的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经常休息的小石桌,在这里他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症”,并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从毛泽东故居出来,窑洞对面是十多米深陡峭的深沟,那便是毛泽东当年亲手种植的菜园,里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蔬菜,亦可见当年自力更生的硕果,也使我想起了吴伯萧笔下的《菜园小记》。接下来我们陆续参观了统战部旧址、刘少奇旧居、周恩来旧居、任弼时旧居、枣园、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展馆里那一张张不太清晰的老照片都在诉说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一件件朴素的昔日物品都在讲述着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你看,毛主席旧居里那张宽大而破旧的办公桌,周总理旧居内那绑着铁丝的木床,朱德旧居里那默默无声的纺车,仿佛把大家带回了上个世纪那段难忘的艰苦岁月。

中午参观结束,导游说带领大家车览延河和宝塔山,汽车在飞速前进,近了,近了„„那平时心目中闪着金光的宝塔山和延河大桥,此刻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大家都赶忙让司机师傅开慢点,好多看一眼延安革命圣地。只见延河大桥如长龙横卧于宝塔山脚下,与宝塔山共同见证了革命历史。仰视那耸入云端的巍巍宝塔,我的心中热血澎湃,久久无法平静,宝塔千百年屹立于山巅,看世间沧海横流、风起云涌,作为延安革命圣地的象征,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卓越功勋,成为中国人民心中一座不可磨灭的巍峨丰碑。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581646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节能周低碳日活动总结12篇
下一篇 : 开学恐惧症范文10篇
" 延安心得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