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报告是我们用心学习(工作)的最终成果,为了更好地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报告的使用次数越来越多,一份优秀的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报告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条理,包括引言、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部分。其次,报告应该提供准确和详尽的信息,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第三,报告应该有清晰明了的图表和图像,以便更好地展示数据和结果。另外,报告还应该具有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流畅的表达,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消化报告的内容。最后,报告应该以客观和中立的态度撰写,不受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总之,一份优秀的报告应该具备结构清晰、内容准确、图表明了、语言简练和客观中立等特点。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篇题名为“文明实践报告”的好文,获得一些参考和启发。

文明实践报告【篇1】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是加强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宣传各项方针政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平台。隆政街道隆政村高度重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着力聚焦头雁引领、氛围营造、盘活资源,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实践计划,2022年上半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加强领导,发挥领头雁“举旗明向”的“引领力”

为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扎实开展,隆政村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领导小组和党建引领作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首先在培养人才,建好队伍上下功夫。隆政村依托现有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原有文娱队、志愿服务队的基础上,组织心系乡土、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以及农村的文化能人,按照专业+草根相互补充、专职+业余相互辅助的原则,不断发展壮大村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文艺演出队伍。目前,拥有文化能人志愿者6人,百姓名嘴1人,文艺演出队伍1支,在理论宣讲、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倡导、创建文明典范城市等活动中,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

以创建文明典范城市为目标,发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积极开展“中央一号文件到田头”“学习新思想,喜迎二十大”“爱土情深志愿行”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20余次,增强村民对先进理论产生认同感、归属感。

全面推进,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力”

2022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增强志愿服务的传播力、感染力,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隆政村以“优质、精准、高效”的服务方式,积极搭建八大平台,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让一朵文明之花绽放在隆政大地。

一是以“讲”促学,用“小宣讲”增加老百姓“大智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中,本人参与宣讲服务20余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为老百姓带去一场场“文化大餐”。同时,邀请本村文化能人、百姓名嘴、退休干部参与各类宣讲,包括人文大讲堂、健康讲座培训、法律宣讲、安全知识宣讲、农业技术宣讲等40余次,致力于将我村的“隆家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做好做优,努力打造成具有隆政特色的精品服务项目。

二是以“评”带学,激发村民争优热情。本人召开文明家庭评比动员会,利用村里的红色大喇叭、志愿者入户做好宣传工作,并对五星文明家庭进行公示和粘贴标牌,让村民在评比中自觉讲文明,激发村民争做五星文明家庭户的热情。同时,上半年还推荐身边好人3名,更新善行义举榜3次,积极开展道德模范学习5次,通过树立身边好榜样,营造文明新风。

三是以“帮”传情,增强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以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全面实施关爱他人工程。上半年,全村共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看望慰问贫困户、“庭院传‘隆’音逐光向前闹元宵”、“冬日温暖志愿行亲子搭档传美德“、“党团联动,延续雷锋精神”、心理防疫关爱行动、防养老诈骗宣传、组织行动不便老人打疫苗等,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让群众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盘活资源,激发干部服务基层的“驱动力”

2022年,自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开展以来,隆政村坚持把具有隆政村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和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我为群众办实事”等紧密结合,整合本村资源,完善公共服务。

聚焦基层,激发群众谋发展。下一步,隆政村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以发展为目标,通过“传思想、讲政策、兴文化、树模范”四大载体活动的有效开展,把党的创新理论、科学技术、法律知识等送到百姓身边。同时,加强志愿队伍的培训,提升志愿服务水平,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打造一支有能力、有热情、肯奉献的文明实践队伍,让新时代文明站工作深入人心,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明实践报告【篇2】

巧搭党群连心桥,精准化服务群众

农村工作都是些繁琐小事,但却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瞄准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提供精准化服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赢得群众的赞誉和支持。XX小区的“红色驿站”和党员中心户正是XX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地落实的缩影。XX村利用“1+5+N”制度(以1名优秀党员为核心,联系5名左右党员户及若干户群众)的优势,带领党员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扎实开展为民办事项目等方面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优秀党员们还入户走访联系群众,收集、整理、归纳群众的合理诉求,制定群众需求清单,通过党员领办、多方联办的形式,构筑服务解难的“连心桥”。

精排实践活动表,大众化理论宣讲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XX村组织了一支志愿宣讲队,20XX年已开展宣讲百余场次,受众近2000人次。利用红色大喇叭,XX村及时传达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红色故事等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XX村创新宣传形式,精心编排每个月的活动菜单,用“理论转换厨房”把内涵丰富深刻的理论做成群众爱吃的“农家菜”,把党的创新理论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说唱、快板等形式,用花旦文化的文艺形式表达,将理论做成最对群众胃口的“农家菜”,形式上有趣,内容上也足够丰富。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资源,充分综合运用文艺体育传输点、科技科普传授点、创新理论传播点、文明新风传颂点和优秀文化传承点的优势,安排未成年人教育系列,老年人休闲系列活动,让群众在“面对面”“点对点”的体验中理论充电。

解锁时代新密码,常态化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工作,针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疏堵结合,教育引导村居民摒弃陋俗,追求文明新风尚。

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力引导文明新风尚,牵头成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推选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由他们出面主持修订村规民约,为红白事酒宴订立开支上限,婚事提前介入、白事第一时间上门,甚至主动担当“服务员”“记账员”;党员带头移风易俗,建立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得到了扭转。实践站还设立移风易俗“红黑榜”,对积极参与移风易俗的家庭进行红榜公示并评优评先,对违反村规民约特别是厚葬薄养的家庭进行批评教育。

共筑免疫长城,全员化疫苗接种

疫情面前勇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在疫苗接种攻坚战中,XX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作为当前重大的政治任务,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和志愿者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他们是疫苗接种的引导员、排头兵和安全员。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的优势,有序组织村民接种。另外,为共筑免疫长城,达到全员接种,XX村利用红色大喇叭和流动小喇叭,每天早上六点和晚上六点准时响起,进一步落实疫苗接种宣传工作,助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20XX年下半年,XX村将进一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宣传氛围,通过举办多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上门发放宣传资料,同时有效结合新媒体手段,例如利用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宣传阵地等进行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方式,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满足群众新需求,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

总结经验,取长补短。XX村进一步整合村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融合八大平台的内容,努力开拓创新,组织多元化等实践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工作生活需要。

文明实践报告【篇3】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2

调查报告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建设家乡生态文明,共筑美好家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只有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我的家乡在药都亳州市,这次实践,经过了解和实地调查,我发现近年来,亳州市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走绿色、节约、科技化发展之路,在环境保护上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全区环保工作总体进展情况良好,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碧水蓝天“共舞”。眼下的亳州正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不断抓好涡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水源保护、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工作,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生态亳州”渐行渐近。

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所产生的与生态相关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我市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我市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部门联动新机制。同时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对城区烟尘、油烟、噪声进行综合整治,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此外我市还加大了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实施了多项污水处理工程,较好的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环境质量。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着力建设美好乡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群众生活品质得到提高,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多措并举。我市加强源头控制,防止工业污染,着力加大生态创建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亳州绿色形象,争取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注意选择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大多采用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忽视了生态效益,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是水体污染严重。其次是大气污染严重。再次是水土流失严重。这些问题对家乡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与日俱增。因此,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对我的家乡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而且对城市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体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发展工业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对生态环境的治理的保护,使生态环境日益得到改善。“碧水蓝天”的美景正从记忆中逐渐回归现实。然而,虽然近年来亳州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上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对照全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亳州还要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按照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绿色行动,力争把亳州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首善之区。

为此,我们要根据亳州市在城市发展的定位,科学划分城市功能分区,确定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优化国土资源开发;要加强经济生态系统和城市配套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重点整治市区内河水系和排污体系,保护城市水源,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市民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需要全民动员,共同行动。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生态环境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实行安全生产、清洁生产,大力提倡科学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此,政府和人民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经济方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二)政治方面: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所以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方面: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人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

(四)社会方面: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建设生态文明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而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更是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构建,实现美丽家乡与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

所以,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也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我们也应该为家乡,为祖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献出一份力量。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共筑我们美好的家园。

文明实践报告【篇4】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南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关要求,持续加快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重点围绕基层宣传文化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谁来做、做什么、怎样做等问题,积极推进以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为单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机构建设,目前,我市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通过市委编委会正式批复,正科级规格,核定编制数11个;全市26个乡镇(街道)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个,实现数量过半(覆盖率达到69.2%);657个村(社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62个(覆盖率达到39.88%),均按照要求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机构建设。

二是加快建设。按照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市、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均严格按照标准建设。目前,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在老城体育公园文化馆内部同步建立,设立了戏曲活动室、摄影室、书画室、音乐教室、合唱教室、多功能厅、舞蹈厅、小琴房、创作室、信息资源共享室、文化剧场共16个功能室;各乡镇、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依托综合文化所、站,也按照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功能活动室。我市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经具备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基本功能,实现了“一个中心,一个主题,多种使用”的效果。

三是活动丰富。为加强市民群众精神文明建设,我市对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进行提升整合,打造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等“六大平台”,通过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创”六种途径,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从9月份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以来,每天至少有2个以上的文化团队在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活动,广场舞、模特、戏曲、剪纸等培训活动,重阳节“爱在重阳”志愿者展演、“童绘中国梦”首届少儿书画展、“美丽禹州”摄影展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市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

四是建强队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爱心人士等群体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整合调动志愿者、单位、学校、家庭、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力量,成立了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和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卫生健康、助学支教、科技科普、法律服务、生态环保、孝善敬老、移风易俗、扶贫帮困等12支志愿服务分队,各地各单位也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成立若干志愿服务小队,形成了“1+12+N”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一支坚强队伍。目前,我市已成立县级志愿服务队12支,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类志愿服务队274支,各类社会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213个,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68次,受益群众达42万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统筹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观摩会精神,按照省、许昌市的统一部署,加强组织,严扣标准,加快推进,确保我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如期建成,发挥作用。

一是扛稳政治责任。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实行县、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实施“一把手”工程,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纳入年度考评体系,强力推动工作落实。认真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研判解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二是加快建设进度。按照“试点先行、逐步跟进、全面覆盖”的原则,紧扣有场所、有标识、有队伍、有项目、有制度、有展示的“六有”标准,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确保12月底前实现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全覆盖。

三是丰富活动内容。坚持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内容,大力开展文明实践阵地优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提质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行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志愿服务乡村(社区)行活动、学校与文明实践所站结对服务行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中心共建行动等“七大行动”,实现文明实践活动与各领域、各行业以及群众工作生活的有机结合,帮助群众解决思想认识、政策法规、生产生活、卫生健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加强督导考核。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强化督导考核力度,全面激发乡、村两级工作新动力,重点督导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认真查找、整改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化年终检查考核评选工作,提升文明实践活动满意度,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文明实践报告【篇5】

一、社区基本情况

2017年白岩溪跨区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白岩溪,距离主城区3公里、产业园0.5公里。项目总投资4.34亿元,占地面积187亩,住房面积14.45万平方米。项目于2017年4月开工,2018年9月住房完工交付,建设住房17栋1596套,可安置7227人。主要安置XXX县、XXXX县、XXX县搬迁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

二、文明实践站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落实责任工作。已成立组织机构,由第一书记任站长,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任副站长,下有社区两委、四员一长、老干部老党员、到社区报到党员、知识青年、热心群众、学生、青年等组织机构;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工作制度已上墙,按制度办事,每周一调度,每天一小结,统筹社区全体干部人人参与。将每栋的社区包栋干部、“四员一长”联系方式以干部形象栏模式张贴在每一单元电梯口,到达每户搬迁户知晓本栋有困难找谁,有问题向谁反映;三是组建服务队。社区组建综合志愿服务队,每单元组建分队模式进行社区管理(安全劝导、治安巡防、邻里关爱、政策宣传),通过分队成员上门以社区真实案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进行一对一的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政策宣传,到达户户知晓,人人参与,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限时解决。

三、存在问题

一是阵地建设够完善,如开展感恩教育,安全文明教育无音像器材,邻里关爱志愿服务队上门为留守老人、儿童清理家庭环境欠缺必要的工具;二是社区正在起步阶段,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目前社区“两委”无电脑办公;三是社区搬迁户整体素质不高,文化差异较大,有待组织机构培训长期学习。

文明实践报告【篇6】

向着目标奔跑,何必在意折翼的翅膀,只要信心不死,就看的见方向,顺风适合行走,逆风更适合飞翔,人生路上什么都不怕,就怕自己投降。下面是课件为您推荐X区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1〕43号)和《中共xx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市委办发〔2022〕18号)精神,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为主题,以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为标志,筑牢城乡基层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泛动员和激励人民群众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积极投身区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价值引领、内容为先。牢牢把握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阵地属性,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文明洗礼、文化熏陶,着力建设群众心有所系、情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坚持重在实践、知行合一。把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结合起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以养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在身体力行中坚定信仰、提升素养、激发奋进力量。

坚持群众主体、共建共享。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大力弘扬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传统美德,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增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坚持分类施策、突出特色。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文化特点,结合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积极探索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工作路径模式,以基层的创造力激发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坚持改革创新、整体推进。创新理念思路、拓展内容形式、丰富活动方式,注重城市与乡村、文化与科技、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着力打造与共同富裕目标相适应、与美好生活向往相契合的思想文化阵地。

(三)主要目标。在巩固深化前期试点成果基础上,传承好经验做法,补齐短板不足、补强薄弱环节,全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进一步整合资源、巩固阵地、扩大队伍、丰富活动、建优品牌、健全机制、提升服务,按照“阵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务延伸”的模式,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用特色品牌活动引领基层文明实践,使xx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使之成为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广阔舞台。

二、重点任务

(一)高标准推进阵地建设。

1、巩固提升三级阵地。以提升综合使用效率为导向,突出教育和服务功能,体现红色属性,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打造文明实践综合体,全面提升“中心、所、站”三级阵地建设水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优化提升“1+9”推进平台,实现“一个中心、N点辐射、多重功能、共享使用”,使指挥中枢、教育培训、队伍孵化、文明体验、成果展示等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各基层所(站)按照因地制宜、就近就便、便民惠民、务实管用的原则,激活闲置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在达到有固定场所、有管理人员、有志愿队伍、有活动内容、有实践项目、有醒目标识、有管理制度、有活动成效的“八有”标准基础上,加强所(站)的新建、改造和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城乡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高标准全覆盖。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进社区”和“乡村振兴联系村帮扶”制度,通过机制化结对帮扶,推动市、区优质资源向所(站)下沉,实现阵地共建、活动共联、队伍共育,构建上下贯通、集约高效的文明实践“矩阵”。

2、广泛延伸服务触角。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千万”工程,按照“不另起炉灶、不重复建设”的原则,在有效整合“爱心驿站”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便民服务站”等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出便民利民导向,开发利用主次街道可开发空间、小区门房、社区周边服务用房、农贸集市、劳务市场、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公共场所,按照“八有”(有阵地、有标识、有志愿者服装、有志愿服务人员、有志愿服务项目或内容、有工作制度或管理办法、有便民服务设施、有活动宣传展示平台)“四必备”(“学习强国”广播站、图书角、宣传资料、志愿者服务登记簿)标准进行改造提升、统筹使用,建设百家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构建点多面广、互联互通、便民利民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进一步延伸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手臂,让群众就近就便参加志愿服务,参与文明创建,满足群众日益多样化、便民化的服务需求。

3、积极搭建网络平台。强化数字赋能,依托“今日xx”客户端“文明实践”模块,完善宣传展示、互动交流、供需对接、统计分析、在线评估等功能,建立完善“百姓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实现文明实践项目线上线下协同运行,不断提高服务项目的精细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发挥区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共产党员”教育平台、“xx党建”信息化平台等优势,结合电子阅览室、学习强国10分钟大屏等设施,构建信息联通、线上线下智能互动的资源共享网络。建立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通的文明实践工作微信群和镇(街道)、村(社区)、组(小区)、楼栋、楼口五级网格管理微信群,搭建信息速递、文明传播、凝心聚力的文明实践网络平台。

(二)高质量加强队伍建设。

4、建强志愿服务总队。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党群联动”原则,建设覆盖广泛、数量充足、构成多元、富有活力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在区级,强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政治引领、指挥调度、业务指导作用,依托“1+9”推进平台,不断加强理论宣讲、文明风尚、教育关爱、文化惠民、科技科普、普法宣传、体育健身、健康服务、生态环保等九支常备志愿服务分队规范化建设,精准对接全区中心工作和群众实际需求,组建一批具有xx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各志愿服务分队按照总队统一规划部署,拓展志愿服务内容,下沉文明实践所(站)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示范引领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进行,形成志愿服务与公共服务互联互促、互通互补的良好态势。每支队伍全年集中服务不少于12次。

5、壮大一线志愿力量。突出基层主体作用,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大任务,在各所(站)建立一定规模的常备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员、先进人物、社会贤达、创业返乡人员等各领域带头人的能人效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等阵地资源,通过设立模范工作室等模式,孵化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带动基层群众自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各所(站)组建志愿服务分队不少于10支,平均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组建至少10支志愿服务队伍,每支队伍每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2次。区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特点,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志愿服务队伍,全区在职党员干职工注册和志愿服务活动参与率达到100%,人均每年从事志愿服务时间不少于20小时。倡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项目资助、结对帮扶、技术援助等方式参与志愿服务。

6、培育专业志愿队伍。依托区消防救援大队、各医院(卫生院、服务中心、室、站)等专业机构和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组建体系完善、担当可靠的应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吸纳大爱无疆、心理协会、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团队加入各中心(所、站)志愿服务组织,健全专业领域的志愿服务体系,在满足群众日常服务需求的同时,提升应急状态下迅速响应、专业救助、支援保障能力。同时,中心(所、站)要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对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规范管理,积极孵化一批具有社会保障性、非营利性特点和示范导向作用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使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逐年提高。

7、加强能力素养培训。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培训体系,开展志愿者培训轮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知识技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统筹社会组织孵化、培训资源,每年举办不少于2次的文明实践骨干、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集中示范培训,培树先进典型,强化引领带动。各专业志愿服务组织的主管部门发挥好部门资源优势,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本行业系统专业志愿服务队伍集中培训,提升志愿服务队伍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用好各类线上、线下培训培训资源,组织相关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培训。

(三)高质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8、落实首要政治任务。把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把握党的创新理论有效传播和群众喜闻乐见的结合点,广泛开展分众化的理论传播志愿服务活动。壮大宣讲队伍,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讲、专家学者深入讲、“百姓名嘴”常态讲、青年讲师通俗讲,形成多层次理论传播队伍;积极发动“党员中心户“五老”人员、先进模范、新乡贤、退伍军人、文明实践员等共同参与日常说理,让身边人说身边事,把“大道理”讲活讲深讲透。丰富内容供给,聚焦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美好生活的内在联系,结合群众阅读和接受习惯,每年组织编写一批乡土教材、宣讲教案、群众读物,依托区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平台等网络平台推出一批宣讲课程、公益广告、短视频,满足民众学理论用理论的多样化需求。活跃宣讲形式,统筹运用传统阵地和新载体新手段,提档升级“云课堂·微宣讲”新时代文明实践半小时”广播等宣讲品牌,打造一批党的创新理论主题广场、主题街、景观小品、公益广告,拓展传播渠道;广泛开展“大喇叭”小板凳”炕头宣讲”“宣讲+文艺”等理论传播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实践融入,强化互动体验,让群众在春风化雨中感受理论的温度、思想的魅力,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9、做实思想政治工作。依托社区党建、综治等网格资源构建文明实践网格,组织志愿者及时掌握群众需求和思想动态,针对群体差异、代际差异,开展分众化、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服务。推广“好媳妇先锋队”“银发婆婆”“荣哥”“荣嫂”等有效组建形式和“窗帘行动”等有效做法,重点通过温情陪护、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关怀等方式,加强对老年人、留守和困境儿童等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对存在思想困惑、精神困扰的群众,组织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点对点开展宣传帮教、心理疏导,引导参加寓教于乐的文明实践活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着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净网”行动,大力宣传“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理念。组织文明实践网络志愿者开展网上宣传、网上评论等活动,及时回应网民关切,引导正确舆论导向,让社会主流价值占领网络阵地,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10、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时代楷模、道德模范、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优秀共产党员、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选树活动,开设《立德润心·情暖xx》专栏,持续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深化拓展“道德银行”“道德信贷”孝善矩阵”等品牌项目,持续推广“孝善基金”“婆媳夸会”“孝善宴”“德润生日会”等有效做法,唱响xx“德”字品牌。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区范围内倡导开展写家史、读家书、谈家教、讲家训、立家规、传家宝和“家风家训挂厅堂”等文明实践活动,以淳朴家风带动社会新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发挥乡村少年宫作用,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当时代新人”等主题活动。丰富精神文化供给,持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我们的节日”群众性主题活动,利用重要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上网等行动,引导广大群众养成文明健康生活习惯。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修订完善“一约四会”,充分发挥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破除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抵制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渗透,积极推广新时代文明实践大礼堂,推动形成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吹得散的良好局面。

11、广泛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精准把握中国特色,紧扣乡村振兴、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基层社会治理等中心工作,聚焦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一品牌一方案”巩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十大品牌”,在此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内容载体,孵化打造一批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品牌,提升志愿服务质量,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便利化、专业化发展。推进“志愿之城”建设,常态化开展“逢6”包街包帮活动,深入开展“问题随手拍垃圾随手捡文明随时做”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动员各类主体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营造处处可志愿、人人可志愿、时时可志愿的全域化志愿服务氛围,以“文明实践”助力“文明典范”。围绕“服务老、养育小、让中青年发展好”,开展全人群、全时段、全方位志愿服务关爱行动,积极倡导互助式志愿服务,组织群众亲帮亲、邻帮邻,从举手之劳小事做起,传递温暖关怀。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以“微改造、小工程、细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微小细”民生实事行动;针对群众个性需求和个别问题,开展“微心愿”“微诉求”等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形成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四)高质量加强机制建设。

12、构建协调推进机制。按照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落实区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主体责任,区委常委会每年研究部署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不少于2次。调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日常工作调度,督促工作任务落实。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制度,带动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书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文明实践重点工作项目清单,明晰责任,带头示范推动,构建“各负其责、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

13、健全工作保障机制。运用好“中国志愿”APP和“xx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小程序,实现志愿者全员注册,建立志愿者台账信息,完善退出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制定志愿者礼遇办法,积极推广文明积分管理,大力普及“道德银行”,常态化开展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选树表彰工作,给予志愿服务队伍政策扶持、激励保障。注重项目策划、设计和组织,探索“成立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的项目闭环管理流程,将每月第一周的周六作为固定的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做到月月有安排、周周有行动、天天有活动。积极构建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区财政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不少于50万元。探索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打造项目资金池,灵活引入社会公益和爱心力量,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扶持力度。坚持城乡一体推进,加大资金、资源和政策供给向基层倾斜力度,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到农村提供服务和实施项目。

14、完善考核评估机制。编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指南》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文明实践站建设标准水平。研究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标准,每年对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进行评估验收。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成效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巡察范围,纳入区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实绩考核,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标准和文明行业评定工作标准,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抓不懈、常态长效。

三、切实提高工作实效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是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的重要举措,是盘活基层、打牢基础的重要改革,是新形势下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各镇、各街道和区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提高政治站位,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配套措施,将本系统(行业)资源下沉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工作合力。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要积极发挥协调和服务保障作用,加强工作提示、情况报送、示范创建、问题反馈、督促整改、实效评估等过程管理,将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关于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部署要求抓细落实。

(二)坚持质量为先,强化工作实效。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准确把握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需求,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将规定动作做一流、自选工作做出彩,既要继承试点工作中形成的好的做法,又要勇于创新创造,不断探索特色鲜明的实践载体和方法途径。要强化效果导向,坚持软硬件并重、建管用并举,既抓进度、更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区融媒体中心和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要通过公益广告、拍摄宣传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制作发放知晓卡、编印口袋书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功能作用、服务内容、活动方式、参与途径等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各单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情况和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通过“今日xx”客户端等,加大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力度,着力营造文明实践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报告【篇7】

自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以来,钟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阵地建设、红色宣讲、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本村实际,致力于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群众参与、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努力形成社会文明新风尚,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党建引领强力推进,确保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以村“两委班子”牵头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机构,党总支书记任站长,亲自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结合“党员中心户+网格”的党建模式,实现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中心户、网格员为主抓手的文明实践队伍。引导全村党员学践结合,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注重吸收村内道德模范、文明户、乡贤、理论宣讲员等力量,多方合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确保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落实。

筑牢阵地协同推进,让文明之花开遍每家每户

以高标准建设文化阵地,整合党建团建活动、文明实践宣讲、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等功能,开展送戏下乡、社会公益、文明创建、敬老助残等文明实践志愿活动,通过实践站宣传栏、电子屏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文明实践浓厚氛围,通过强有力的阵地建设,让文明之花开遍乡村每家每户。同时不断抓好队伍建设,设立纠纷义务调解员、乡风文明监督员、村级事务协管员,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活动、科学科普教育、法律服务等志愿实践活动。

丰富活动务求实效,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辖区村民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突出的特点,建立“阵地+队伍+活动”模式,每个实践点每月开展活动不少于一次,围绕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实施“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参与传统文化仪式,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引导村民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开展万里千家、乐一天等形式多、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求,活跃繁荣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采取上门宣传、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协调家庭邻里关系,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引导邻里互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不足之处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虽然已经探索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专职队伍不够完善,缺少特色和创新内容,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发展。二是志愿组织缺乏细致的专业划分,在部分需要专业技能的志愿服务中,志愿组织的知识能力有限,无法提供相关技能的志愿服务,不仅影响志愿组织活动的开展,也影响了志愿者参与的热情。三是群众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部分群众没有认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意义。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下一步我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结合本村实际和群众关心关切的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好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等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点的作用,真正做到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让群众充分认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3551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关于民俗的作文
下一篇 : 五年级科学周教学计划经典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