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我们整理的“莫高窟课件”也许能够拓宽您的思维,非常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分享这篇文章。每位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相信教师们对于编写教案和课件并不感到陌生。教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莫高窟课件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重点难点

1.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的正确发音和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章结构。

重点难点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教具准备

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板书:14.莫高窟)

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

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

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

智慧结晶

艺术宝库

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

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五、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文。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段。

3.感受艺术的美妙,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重点难点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具准备

有关莫高窟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1.认读生字,书写生字,学生之间互评。

2.你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1.教师谈话:我们了解到课文主要抓住了彩塑和壁画两部分来具体描写迷人的莫高窟。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⑴齐读课文第二段,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几尊彩塑?

⑵出示图片(欣赏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⑶学生感情朗读。

2.教师谈话: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⑴出示飞天图及资料卡,让学生欣赏并了解。教师讲述:在所有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上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

⑵引导学生朗读飞天壁画这一部分,想象的景象。

⑶那栩栩如生的彩塑和这宏伟瑰丽的壁画在那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是怎样建造雕刻而成的呢?请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莫高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⑷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认为作者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了怎样的情感?(对艺术、对人民的赞叹)感情朗读二、三段。

1.用_____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用勾画出好的词,用△标出精彩的段,自己反复读一读,体会体会。

2.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些,你感悟到了吗?把你的感悟讲给大家听听。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更广泛地了解石窟艺术。

3.摘抄好词、好句、好段。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三段。

板书设计

简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艺术宝库

莫高窟彩塑神态各异劳动人民

壁画宏伟瑰丽智慧结晶

莫高窟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体会文本结构特点及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的好处。

一、激趣导入。

1、诠释“明珠”,引入课文:

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祖国的大西北旅游,想去吗?我们去哪儿?她被称为: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2、通过上课堂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展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学生说,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去领略一下她的神奇瑰丽!

二、走近“彩塑壁画”,领略魅力。

1、我们先来欣赏这儿的彩塑吧!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再美美地读一读。

2、交流:

欣赏了这些彩塑,哪些句子引起了你的注意?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神态的?

指导朗读:这些彩塑真是千姿百态!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

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看!你能用“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

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

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作为游人的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带着赞美的语气,配乐朗读。

4、过渡: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我们该去看看了。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承上的`部分是;启下的部分是。

再读过渡句:哪个词可以看出“宏伟”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与教室面积比较一下。相当于500多个这样的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再读这句话。

5、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一说。

壁画内容:用心读,大胆想象,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我们来欣赏一下丰富多彩的壁画。

本小节中还有一个排比句,谁喜欢?指导朗读:读出画面,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

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6、壁画上的飞天还有什么样子的,作者用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写一写飞天。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xx,有的xx;有的xxx。

7、再来领略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x煌壁画的神奇魅力。一起读。

8、看到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xxxx,所以我们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我们游览的最后一站是莫高窟的藏经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提示:抓住关键词:“大量”与“仅存”“曾”字

3、出示资料、图片: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看了这个资料,你想说什么?

4、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为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

5、这么多的珍宝被掠夺了,同学们,敦煌的莫高窟还能称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吗?

讨论交流:为什么称“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智慧的结晶。

2、这句话与“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分别在课文的哪儿?为什么如此安排?

看看其他段落,你还发现了什么?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本节课,我们畅游了西北明珠----莫高窟,还学会了如何把事物写具体,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请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我们的校园、班级或者课间活动”为话题,任选一个将它写具体。

提示:我们的真。有,有,还有。其中我最喜爱,,??生活在如此,我。

2、交流展示,相机点评。

3、今天大家学得非常扎实,能学以致用,还能学有所得,是件多么快乐幸福的事呀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板书:彩塑精妙绝伦

莫高窟课件 篇3

一、激趣揭题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代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许多闻名于世的奇迹,巍峨屹立的长城、规模浩大的秦始皇兵马佣、还有著名的佛教四大名窟。

(板书:四大名窟)

出示课件:观察这些石窟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开凿在陡峭的山壁上)

师:这四大名窟分别是被誉为东方塑像馆的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被誉为东方的罗马石雕的山西大同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其中又数敦煌莫高窟最有名气。它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了解课文,首先就要把文章读通、读顺。请同学们找开课文,自由读课文。

检查:初读情况,抽几名学生分小节读课文。

三、第二次带着问题读课文,初步了解莫高窟的无限魅力。

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朗读中听出来了,你们已经被敦煌莫高窟的雄伟壮丽吸引了。可敦煌莫高窟又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多的称赞,如此多的荣誉呢?请再读课文,用笔在书上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检查:说说你从哪些句子知道了敦煌莫高窟获得这么称赞、荣誉的原因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敦煌莫高窟不仅有精美的塑像,还有艳丽的壁画,所以获得了这么多的殊荣。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段话

1、师感情朗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说说老师是怎么读的。

2、让生说说我是怎么读的,并说说老师为什么要这么读。(1600多年说明年代久远,492个说明现存洞窟多,3000余尊说明彩色塑像多,45000多平方米说明壁画面积大)

3、在这段话中给余找个近义词(多)。

3000余尊:我们城中小学共有师生1900多,还不到20xx,它比我们的总人数还多出一千,多不多?(多)45000多平方米:大家再看看我们这个大教室,如果在墙壁四周都画上壁画,足足可以画

个大教室呀!同学们,古代的劳动人民足足花了16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这样一幅巨作!这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把你此时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

4、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A、抽生读

B、接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两句;男女生接读。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在敦煌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占着主要的位置,它除了多之外,还有什么特点?(精美)

1、指导朗读第一句话:一共有3000余尊,每一尊都很精美,每一尊都各不相同,你想一想,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2、塑像的精美还可以从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朗读第二句话:最大的

九层楼

比现在的两幢教学楼还要高出一层;最小的只有十几厘米,比手掌还小。读出这样的气势。

3、补充资料:敦煌莫高窟的彩色塑像神态各异,造型逼真。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其中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彩塑,游人无不赞叹。

自由读上面这段话,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彩塑的精美?

莫高窟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啊。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彩塑,你们现在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播放录像。

看了这一尊尊造型逼真、神态各异的彩色塑像,老师相信同学们此时一定有许多心理话想说,把你要说的写在纸条上。

听了同学们的赞叹,我也想说:敦煌莫高窟,你就像那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的世界的东方!

莫高窟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走进敦煌影碟,音乐磁带;

2.其他两大石窟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

在祖国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栩栩如生的卧佛、姿态纷呈的飞天图,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人们不由感叹,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它如明珠般熠熠闪光。让孩子多读读,从读中定会有不少收获。

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具有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会本课的生字;二、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欣赏莫高窟的美,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激发对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佛龛碑》记载,乐?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区近千米长的崖面上,洞窟鳞次栉比,密若蜂房,中部尤为集中,上下多达5列,已编号洞窟492个,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艺术的内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窟的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方形佛殿式的覆斗式。塑像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除了几尊高达数十米的石胎泥塑外,都是彩绘泥塑。壁画大致可分为佛像、神怪、故事、肖像、经变、佛教史迹、装饰图案画等七大类。

十六国晚期(北凉)的洞窟,继承和发展了河西走廊汉晋文化的传统,同时由于敦煌与西域各国交流频繁,显现出明显的西域艺术风格。西魏洞窟开始出现中原艺术新风。以中国神话为内容,以秀骨清像为造型特征,注重神韵气度表现。北魏时期璧画多以土红色为底色,用青、绿、赭、白等色敷彩,色调热烈厚重。西魏以后则多用白色壁面为底色,色调趋于清新雅致。

隋代是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彩塑千姿百态,高达30多米的特大塑像出现;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两幅画中表现晚唐时期归议军节度使张议潮和夫人出行的情景。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仪仗、音乐、舞蹈、随从护卫等人物分段布满画面,组成浩浩荡荡的出行行列,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艺术匠师们在融合外来艺术精华和继承、发展前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艺术。

五代洞窟承袭了晚唐的遗风。宋代洞窟、形制、内容及技法多沿袭五代旧式,有少数精美之作。西夏时期基本上没有新开洞窟,只对前代窟重修。元代的洞窟从内容到形式都展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有些精湛的佳作。这一时期的壁画中,虽然新题材很少,但在构图和敷彩上却有特点,构图锐意简化,色彩多用大面积的绿色为底色,用土红色勾线,整个画面色调偏冷。壁画中较多地使用沥粉堆金手法,这是前代所少见的。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现在敦煌学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学科,敦煌遗书被学术界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课文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片断赏析

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

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

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

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师,有同学嘀咕:语文课上怎么做数学题?)

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

生:哇!

(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

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师:哦,现在想说什么?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造出这样宏伟的壁画,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亲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让人听出宏伟。

生:(纷纷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一齐来读!

(师与生大声地朗读)

这是两道简单的一步除法算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连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同学也很容易便做了出来,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带给他们心灵的愉悦,消除了课堂中的紧张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感。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

经过这样一算,抽象的数字就与文中的语言、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使学生有了更为真实深切的感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与150多个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哪一个更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呢?很显然是后者。由此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这已不是书本中的语言,而是学生由衷发出的感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真正地感觉出壁画的宏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来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读中。

语文课上做数学题,显示的是教者的机智与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牢牢抓住的还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实在,更精彩纷呈!

莫高窟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莫高窟的位置,了解莫高窟的石窟、彩塑、壁画的艺术价值;

2。理解课文在语言表达和结构上的特点,进行语言实践;

3。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课外阅读、探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莫高窟

莫高窟是什么?课前读课文,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理清课文层次

在作者看来,莫高窟是什么?

揭示文字: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莫高窟这个艺术宝库的?

三、品读课文,领悟表达方法

1。学习第二段。

作者是如何将两千多尊彩塑凝练成这一百多字的课文?

(1)感悟“菩萨、天王、力士”描写。

(2)在两千多尊佛像中,作者为什么特别描写一尊卧佛?

(3)观看彩塑的图片:想说些什么?

小结:作者对彩塑的介绍既注意全面概括,又突出重点。

2。学习第三段。

朗读课文,先了解壁画的特点,再想想这一段与第二段有什么相似之处。

讨论(1):用一个词概括壁画的特点。

讨论(2):课文中介绍壁画“面”的是哪些语句?作者作为“点”介绍的是什么?

体会作者对飞天壁画的描写——读中感悟飞天的姿态美。

作者的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描述你看到的飞天图画。

配乐朗读课文。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已经成了敦煌文化的象征,甚至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3.关于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你还有什么问题和跟大家讨论?

4.出示:1987年,莫高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说:莫高窟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说说你此时的想法。

四、回顾课文,总结提升

猜想课文作者的身份:莫高窟的管理人员、壁画艺术研究者、游人、作家——请说理由。

小结:作者凭着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和热爱,莫高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用凝练、准确而生动的文字,使我们对莫高窟有了很多了解,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

关于《莫高窟》一课的教学,我想说说这样两个问题:

1.我如何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专家李海林老师认为,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原本不是作为教材客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一种社会阅读客体而存在,原本都具有是一种信息传输价值。语文教材的核心本质的教学价值在于是否为作为语文学习主体的学生提供了进行语言信息处理的适当的典型、空间、机会和过程,这种教学价值称之为“信息处理价值”。

如果将语文教材的这两种价值混为一谈,把语文教材的原生价值当作它的主要价值,不着眼于它的“如何传达信息”语文课失去了自己的本质——有人称这种语文课为“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语文教材是我们要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语文课的教学内容隐藏在语文教材中。

《莫高窟》它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写莫高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概貌。

第二段:(2—4)介绍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段:(5)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文本的原生价值。那么,本课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莫高窟》作为一篇说明、简介的文章,能满足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的特点,能满足他们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同时《莫高窟》语言凝练,简明扼要,层次清晰,文质兼美,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凭借。

鉴于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位: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的脉络层次,能概括自然段意思;体会课文从概括到具体的构段方法和凝练准确的语言。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体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积极性。

一句话,课文写了什么很容易就知道,特别对于五年级的孩子,但是课文“怎么说”,是很多孩子需要思考和领悟的,需要积淀为语文能力的。

《莫高窟》作为介绍说明性的文字,语言浅显,“说了什么”很清楚。鉴于此,本课教学,我重点落在课文怎么表达上来。开始教学,我只是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层次,筛出重点的词语。然后迅速进入课文学习中,一边引导学生体会莫高窟的文化艺术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围绕“作者是如何将彩塑、壁画”凝练为简短的文字的,这一问题,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深入思考,领悟感情,获得“言语的智慧”例如,开头的抓中心句,渗透了篇章结构知识;

二、三两段的教学,突出先概括再具体,概括介绍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的表达特点,教学第三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有整齐、简练的语言,并尝试进行语言的实践。课文学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实际上是在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的同时,领悟情感在表达中的作用。一句话,本节课教学,我试图突出“课文时怎么传达信息”,给五年级的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获得表达的智慧。教学结束,我给学生留下这样的作业:仿照二、三段的结构表达方式,介绍自己参观过的博物馆或者展览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在课文中学习的表达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形成语文的使用能力。

关于儿童语文的一点思考:

本节课教学,我力求把自己当成孩子,儿童的视野面对教材,把心贴近儿童,想象儿童遇到这样的文本会怎样?莫高窟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宝库,对于孩子来说,很抽象。本节课的教学一开始,我从解释“莫高窟”的题目开始,提出问题“莫高窟是什么?”然后从文字表面“莫高窟是建在沙漠高处的石窟”,接着给学生讲述莫高窟最早的开凿者,学生知道莫高窟是佛教的石窟,给孩子打开一扇了解莫高窟神秘文化的视窗。学生通过看莫高窟洞窟的图片,了解莫高窟的概貌,内心从感到神秘到受到震撼,进而产生对莫高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这个过程,孩子从对莫高窟由陌生到有点认识,再产生到课文中进一步探究,激发儿童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实际上是循着孩子接触到文字的好奇、陌生、探究这样的过程进行教学的展开。

不足和反思:

本课教学,我试图上成家常课。那么,有没有为了公开的成分?还是有的。比如,鉴于时间的所限,本课的四字词语仅仅从口头上带领孩子积累,没有动笔书写的时间;对二、三段课文的背诵落实也不到位。还有课终引导学生探究本课的作者的环节,应该说预想是好的:学生作为阅读者,应该有读者意识——这是我们语文教学往往忽视的。同时,这个问题也能领着学生回顾和反思课文的语言,从文字中发现作者的表达特点,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思想感情。事实上,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依据的是具体的课文语言,并从语言中发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文化。此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也得到提升。但是,这个环节应该在全文教学结束进行更好,这是我为了公开课的一个有意为之的环节。

莫高窟课件 篇6

一、学习《莫高窟》的准备过程

1、预习课文,搜集与学习、生活相关的资料。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3)想想你游览过的风景区,你最喜爱哪里,当时有什么感受?

2、讨论、交流。简述预习、自学课文情况,运用资料介绍莫高窟,谈谈作者对莫高窟的感受。

3、推荐“导游”,组织“游人”群体。

(1)听了讨论交流,你认为谁理解课文较深刻,推荐四位同学当“导游”。

(2)按老年、青年、少年儿童组织三个“游人”群体,其他同学自愿报名参加其中一个群体。

(3)“导游”和“游人”分别为“游览莫高窟”课堂教学作准备,思考怎样介绍,怎样学习?教师担任“总导游”,组织“导游”分工,适当提出要求。

二、“导游解说式”课堂教学过程

1、“总导游”谈话引入。

我是大家这次“游览”莫高窟的'“总导游”。我们请出四位“导游”作向导,由“导游甲”带路,主要的景物特点,分别由“导游乙、丙、丁”给大家作介绍。“游人”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导游”提出来。

2、“导游甲”介绍莫高窟。

(1)介绍我国的几座石窟带领“游人”进入莫高窟。

(2)投影莫高窟,让游人对照图,想象莫高窟“蜂窝似的”全貌,说说感受。

3、“导游乙”介绍“彩塑”。

(1)电脑扫描“彩塑”的照片。“导游乙”对照画面并模仿姿势。

(2)请“游人”读句:“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从而帮助理解“神态各异”。

(3)彩塑“惟妙惟肖”引得游人啧啧赞叹,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让“游人”说说。

(4)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导游”和“游人”相互问答。体会彩塑鲜明的特点。

(5)“老年游人”联系看到过的雕塑和莫高窟彩塑作比较,感受有什么不同。

(6)由“神态各异”展开联想,加深情感体验。

4.“导游丙”介绍“壁画”。

(1)显示电脑扫描的壁画。

(2)“导游丙”请“游人”观察壁画,再看课文的插图,联系起来进行想象。

(3)“总导游”建议共同议论:“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联系你的想象说说自己的感觉。

(4)“总导游”请“青年游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飞天”的美景。

(5)激发“游人”的情感,把描写壁画的第3自然段读“美”、读“活”。

5、“导游丁”介绍“藏经洞”。

(1)介绍藏经洞经书的多及遭帝国主义掠抢、破坏的情况。

(2)请“少年儿童游人”表演强盗掠夺、破坏经书的动作、神态。

(3)投影句子品读,读出自豪感和对帝国主义的憎恨。

6、“总导游”主持大家议论。

(1)请几位“导游”说说,介绍了莫高窟哪几方面,“游人”们还有什么需要了解的,请自由发问,由“导游”解说。

(2)请大家说说,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小组朗读交流,获得审美体验。

1、请同学们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相互美美地读一读,表达你对最关注的敦煌文化的喜爱。

2、你还可以运用什么形式表达你对莫高窟的喜爱,说说看。

3、小组汇报。

4、评议小结。

莫高窟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对象及学习需要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同学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同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俺国古代)绚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身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莫高窟》文质兼美,既能满足同学的好奇感,丰富他们的知识面,又是促进同学语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绍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同学对此很感兴趣。他们在欣赏图片,阅读美文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自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莫高窟的多媒体课件及录象片段。

开课时,看课文录象,给同学以强烈的视听享受,激发同学阅读的兴趣。随着教学的深入,在网上(网址:)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许多珍贵文物的“藏经洞”,了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导同学图文对照,感受莫高窟宏伟、神奇的魅力,认识俺国古代绚烂文化的同时,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最后再次听录音,看课文录象,引起同学的情感共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设计理念:

1、同学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同学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同学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调动每个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同学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同学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同学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同学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同学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俺国的西北部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尊开始凿窟造像,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你们想亲眼看一看吗?(想!)(同学看课文录象,配有解说)

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同学各抒己见,自由回答。)

今天俺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多数同学而言,莫高窟充溢了神秘感,它绚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以及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推动同学学习的动力。以看录象为切入口,给同学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明确读书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同学良好的读书习惯。]

2、检查自学效果:

(1)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正音。

(2)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

3、指导分段。

[在同学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分段,可以协助同学理清脉络,提高阅读能力。]

三、主动探究,朗读感悟

1、交流:同学们,刚才在录象上你们看到了洞窟内有哪些景物呢?(彩塑、壁画、藏经洞),看了这些景物,叫人赞叹不已。有一位作家观赏了莫高窟以后,就把他所看到的用笔写了下来,那么,这位作家是怎么向俺们介绍的呢?(指名分读第2、3、4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考虑:这一段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扶”同学一下,后面再放手训练,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性。]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3)同学交流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点击彩塑)引导同学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

②(点击“彩塑”中的“卧佛”)课文是如何描述卧佛的呢?

[同学自身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多讲,让同学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在同学理解困难的地方,通过上网欣赏图片,引导同学图文对照,协助同学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③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4)怎样读才干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5)(点击第2自然段填空题)按原文口头填空,指导背诵。

(6)小结学法。

①找中心句②读文质疑③品读背诵

[归纳出学法,为同学自学下面的段落作一个范例。]

3、学习第3自然段

(1)根据学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2)讨论交流自学效果。(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讨论的结果。)

[培养同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朗读体会,想象画面。

①(点击“壁画”)欣赏各种姿态的飞天图,朗读体会作者优美细腻的描写笔触。

(出示“有……有……有……还有……”的排比句式,学习“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写法。)

②文中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点击句子“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引导同学改为“壁画上的飞天,有臂挎花篮,采摘鲜花的;有……”的句式。)

③欣赏课文插图,你能用这样的句子来介绍图上的内容吗?(发挥想象,从游人说开去。)

[将造句训练渗透在“读’的训练中,既没有离开课文,破坏“读”的整体性,又培养了同学的语文实践能力。]

(4)引读背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同学用以上方法自读、质疑、讨论。

(2)介绍“藏经洞”的发现及遭帝国主义掠夺的情况。

(3)指导朗读、背诵。

[放手让同学自读自悟,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5、学习课文第三段

(1)介绍敦煌文化,理解“举世闻名”。

(2)由“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引导同学去联想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发明力和高超的智慧,理解“结晶”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引导同学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恰当意思。]

6、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举世闻名的莫高窟在哪儿呢?齐读第一段。

(2)(点击“莫高窟”)图文对照,想象莫高窟的全貌。

四、听课文录音,看有关录象资料,再次感受莫高窟的绚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这是对全文的“反刍”,使同学对莫高窟有一个完整、深刻而又清晰的印象,并在感情上发生共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同学们,刚才俺们跟着作者一起欣赏了闻名世界、光辉绚烂的敦煌莫高窟,看到了洞窟中那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真是让俺们大开眼界,它不愧是俺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假如你是莫高窟的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介绍?

2、练习、展示、评议。

六、课外延伸,构建联系

(点击背景音乐,出示作业,两题可以任选一题。)

1、将课文改写成导游词,说给家人、同学听。

2、有兴趣的同学继续上网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图文资料。

[让同学从事感兴趣的自主活动,有利于培养同学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效果评价:

《语文课程规范》强调:阅读教学是同学、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本课的教学就是通过自读自悟、感情朗读等手段,让同学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了解莫高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环节的设计精当、巧妙,体现了同学学习的主体性、实践性。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让同学与文本对话,是俺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俺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得到充沛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身的智慧和力量。“让同学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者在课的开始,语言渲染了莫高窟在俺国和世界文化史上的重要位置,并让同学观看课文录象,整节课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同学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会到了莫高窟的宏伟、神奇,调动了同学的情感积累,让同学走进了文本,让文本进入同学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二、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小学阶段同学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教学中教者采用变序手法,直接切入重点段的学习,分别介绍洞穴里的“彩塑”、“壁画”、“藏经洞”,借助网络资源激发同学的想象力。训练过程也体现了由“扶”到“放”的层次性,培养了同学的自学能力。

《莫高窟》一文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者充沛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同学反复品味,同时体会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同学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同学“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同学得到情的激发、美的熏陶。

莫高窟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品读理解课文第二段并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五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一方面他们想更多地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特别是我国古代)灿烂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想进一步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走进文本:创设情景、自主阅读、引导质疑。

我在教《莫高窟》第二课时时,我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莫高窟》这篇课文,知道了敦煌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茫茫的沙漠中闪烁着绚丽的光彩,它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称颂,各国旅游爱好者竟相前往的圣地。紧接着提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到莫高窟走一走,看一看呢?我在学生还被导语的气势所吸引的时候,赶紧播放莫高窟画面,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感受莫高窟的宏伟瑰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莫高窟的向往,并投入到学习课文的情境之中。

二、领会文本:抓住重点、欣赏想像、美读美诵

本篇课文第二、三段是教学重点,对彩塑和壁画作了深入细致的描写。这部分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石窟艺术的出神入化,学习作者用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想像中美读美诵,是主要教学目的。怎么实现这一突破呢?

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是以学生自读自悟、勾画想像为主,全员参与,大胆质疑;

(二)是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制作图片,让学生走进莫高窟,欣赏莫高窟,感受莫高窟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是以师生互动为平台,学习作者用词造句、表达方法等。以此达到背诵积累的目的。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了如下的问题,并且引导教学。

1、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和壁画的?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先让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

再让学生划出文中描写有哪些彩塑?让学生知道“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交流,教师利用媒体,引导学生浏览各种神态的彩塑,想像彩塑不同的样子,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等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最后再让学生反复的去读。面对这一尊尊想象力之丰富,色彩之绚丽,气魄之宏伟的彩塑,游人在观光时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彩塑的样子?这样,结合评价,指导朗读。

2、在教学第三段时,我让学生采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3、指导学生学会抓住承上启下的写作手手法(如第三自然段的开头句)。

4、指导学生抓住概括中心句练习写话的方法。

三、感悟文本:理清结构、复述课文、争当导游。

刚才,同学们重点欣赏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但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特点等都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教师有必要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商量复述的方法,教师给以适当的点拔,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积累背诵,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复述课文要讲求一定的方法的,假若你是当地的导游,你会抓住文中的哪些地方进行复述?这时,可让学生小组一起商量、讨论复述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学生肯定会说到“彩塑”、“壁画”、教师立即引导“这两部分之间有一句话很重要,把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能找出来吗?这句话就是第2、3段之间的过渡句。学习作者这种写法。继续追问,学生又可能说到“明珠”、“艺术宝库”等词,即课文的1、4段(总写),我随即板书,从而,弄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在弄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再进行复述课文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自主实践、学以致用、赞我古镇。

语文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些用词造句的方法,表达方法、写作方法等,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我们知道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结合我们崖城古镇,与本课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提前指导学生在课前欣赏崖州古镇的“崖城老街”“崖城孔庙”“南山寺”等,并作仔细观察了解,模仿本课的方法来赞美古镇。可以说一说、写一写,从而激发学生爱家乡、爱古迹、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五、板书设计:

彩塑精妙绝伦

18、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是艺术瑰宝

莫高窟课件 篇9

1、巩固本课生字、新词,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3、4、5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

2.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T、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照样子,用“不仅……还……”造句,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能按照课文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能背诵课文第4、1自然段。

1.知道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学会14个生字,理解28个词语的意思;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

第1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解题。莫高窟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县东南。它与河南省龙门石窟、山西省云岗石窟,并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在3华里长的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建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内部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课文作了形象、生动的介绍。

(1)默读课文,思考:①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②你对敦煌莫高窟留下了什么印象?

(2)自学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薪词。

(1)指名说说对两个思考题是怎样理解的。

(2)指名朗读课文,正音。

(3)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1)齐读。

(2)讨论:①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②为什么说它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划出表示数量的词语)③想一想这几个句子与重点词句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根据重点词句说说本段的主要意思。

(1)默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精美的艺术晶。

(2)思考:为什么说“千佛洞”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读读第2个句子。

(3)讨论这两个句子的关系。

(第1句概括地说,第2句具体地说。从“最大的佛像”和“最小的菩萨”的对比中,说明工艺的精美。)

(1)指名朗读这段课文,找出这段的重点词句:“敦煌的壁画,像朵朵鲜花,艳丽多姿。”

(2)说说这段课文两句话的主要意思。(第1句用比喻“像朵朵盛开的鲜花”,总说“敦煌壁画”的“艳丽多姿”;第2句就壁画的内容的丰富来具体说明第1句所说的“艳丽多姿”。)

(3)让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分别用“……像……”的比喻句式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各说一句话o

课后作业本第5题,(作业本)第1题。

1.能抓住重点词语缩写句子,用“不仅……还……”造句。

2.背诵课文第4、5自然段,能按照课文内容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加深对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理解,更加热爱我国民族文化。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①这一段课文写了什么?②划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轻提、舒展、高高地举到、拨动)。

(2)指导学生说说这段课文4句话的意思。(前一句描述这幅巨大壁画的背景:清清的池水,池水中朵朵鲜花,被池水环绕的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渲染了环境的“艳丽多姿”。后3句是壁画的主体,着重勾画了画中人物的“艳丽多姿”,即:第2句,完整地介绍了在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演奏的乐师和起舞的少女;第3句,概括地描写了起舞的少女;第4句,具体细腻地描述了“其中一个梳着发髻的女子”的“动人舞姿”。)

(3)理解“艳丽多姿”“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翩翩起舞”“优雅”“华丽”“端庄”“舒展”等词语的意思。

(4)指导学生边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观察第2幅图。①注意抓观察点的转移——由四周的自然景观,到中央的亭台楼阁;由中央的亭台楼阁到在亭台楼阁表演的全场人物;由演出的全场人物到翩翩起舞的少女;由翩翩起舞的少女群体,最后集中在“其中一个”。使学生知道作者是由四周到中央,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有条不紊地把这幅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的;②要注意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不但要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语,而且要注意这些动作词语的排列次序是不能更动的。

(1)指名朗读。

(2)说说这一段课文的主要意思(是写作者站在这幅壁画前的内心感受)。

(3)作者的感受是分几步来表达的?(先总说“眼前的一切就好像都是活的”,再用“不仅……还……”把对壁画栩栩如生的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

(4)指导用“不仅……还……”造句。

(1)齐读。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找出重点词语,试着背诵:巨大的壁画池水鲜花亭台楼阁乐队少女翩翩起舞优雅端庄女子轻提舒展举到拨动好像都是活的不仅……还……

(4)指名背诵。

《作业本》第2、3、5、6、7、8题。

莫高窟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理解威风凛凛智慧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走进敦煌影碟,音乐磁带;

2.其他两大石窟的相关资料。

教材简析

在祖国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殿堂,那姿态各异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栩栩如生的卧佛、姿态纷呈的飞天图,向人们展示着迷人的风采。人们不由感叹,这一奇观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它如明珠般熠熠闪光。让孩子多读读,从读中定会有不少收获。

本篇文章描述的内容具有鉴赏性,教学中要注意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学会本课的生字;二、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欣赏莫高窟的美,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激发对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建议本课教学1~2课时。

莫高窟教学反思

《莫高窟》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和藏经洞,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

课文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是语言优美,有鲜明的特色,很值得细细品读。特别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画描绘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读语言还不足以让学生真正走进莫高窟的世界,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括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和莫高窟的视频材料,内容丰富,欣赏性很强。当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时,惊叹之声不绝于耳,教学效果立竿见影。同时,多媒体的呈现还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宏伟瑰丽、精妙绝伦等。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了起来,丰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处:课堂上学生缺乏思考,在让学生模仿说话的时候,似乎美妙的词语都让文章的作者给说尽了,学生的语言贫乏,没有美感。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据武周圣历元年(公元698年)《李怀让重修佛龛碑》记载,乐?禅师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创凿洞窟,法良禅师接续建造。经过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诸代相继凿建,遂成巨大的石窟群。南区近千米长的崖面上,洞窟鳞次栉比,密若蜂房,中部尤为集中,上下多达5列,已编号洞窟492个,存壁画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唐、宋木构窟檐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敦煌艺术的内容包括建筑、雕塑和壁画,三者结合为统一的整体,窟的形制有禅窟与中心柱、方形佛殿式的覆斗式。塑像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主体,除了几尊高达数十米的石胎泥塑外,都是彩绘泥塑。壁画大致可分为佛像、神怪、故事、肖像、经变、佛教史迹、装饰图案画等七大类。

十六国晚期(北凉)的洞窟,继承和发展了河西走廊汉晋文化的传统,同时由于敦煌与西域各国交流频繁,显现出明显的西域艺术风格。西魏洞窟开始出现中原艺术新风。以中国神话为内容,以秀骨清像为造型特征,注重神韵气度表现。北魏时期璧画多以土红色为底色,用青、绿、赭、白等色敷彩,色调热烈厚重。西魏以后则多用白色壁面为底色,色调趋于清新雅致。

隋代是敦煌艺术发展史上体现变革精神的活跃时期,在敦煌艺术的发展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唐代是敦煌艺术的黄金时代。彩塑千姿百态,高达30多米的特大塑像出现;壁画题材繁多,场面宏伟,金碧辉煌。人物造型、敷彩晕染和线描技巧,都达到空前的水平。第156窟的张议潮出行图和宋国夫人出行图,两幅画中表现晚唐时期归议军节度使张议潮和夫人出行的情景。在横幅长卷式壁画上,仪仗、音乐、舞蹈、随从护卫等人物分段布满画面,组成浩浩荡荡的出行行列,开创了莫高窟在佛窟内绘制为个人歌功颂德壁画的先例。艺术匠师们在融合外来艺术精华和继承、发展前代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艺术。

五代洞窟承袭了晚唐的遗风。宋代洞窟、形制、内容及技法多沿袭五代旧式,有少数精美之作。西夏时期基本上没有新开洞窟,只对前代窟重修。元代的洞窟从内容到形式都展现出一种新的风貌,有些精湛的佳作。这一时期的壁画中,虽然新题材很少,但在构图和敷彩上却有特点,构图锐意简化,色彩多用大面积的绿色为底色,用土红色勾线,整个画面色调偏冷。壁画中较多地使用沥粉堆金手法,这是前代所少见的。

在敦煌壁画中所描绘的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场景,反映了我国古代狩猎、耕作、纺织、交通、作战以及音乐舞蹈等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内容。壁画中各类人物形象,保留了大量的历代各族人民的衣冠服饰资料。壁画中所绘的'大量的亭台、楼阁、寺塔、宫殿、城池、桥梁和现存的五座唐宋木结构檐,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形象图样和宝贵资料。我国的雕塑和绘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美术史上记载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多已失传,敦煌艺术的大量壁画和彩塑为研究我国美术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莫高窟在明代一度荒废,至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以后,又受到人们的注意。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弄走约600件经卷。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这些盗窃和破坏,使敦煌文物受到很大损失。

现在敦煌学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学科,敦煌遗书被学术界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莫高窟》课文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座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份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莫高窟》片断赏析

一、借助媒体激情。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取各种信息的。课堂上,借助媒体音乐、录像、课件等电教手段,让学生形象地感知语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导学生欣赏祖国山河的绚丽多彩,体验感人场面的扣人心弦,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学生便由感而发,情绪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这一经典历史文化艺术,远离现代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所讴歌的敦煌艺术和世界文化历史,降低教学难度,景老师在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通过一组图片了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教师设问:为什么说敦煌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介绍了莫高窟有些什么?这样教师的一点一拨很快地就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了起来,对文中彩塑、壁画、藏经洞三个部分一目了然,学生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就不言而喻。学生在感知形象的过程中,情感得到了调控,由此成为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

二、在语文课中做数学题。

看起来这有悖于教学常理,有违于教学的常规逻辑。但这一案例的教学结果却显示,这两道简单的算式犹如两支点燃学生情感的火炬,让整个课堂都变得生动起来:

师:莫高窟的壁画有什么特点?

生: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

师:你从哪儿觉得莫高窟的壁画宏伟?

生:我从莫高窟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句话中觉得壁画宏伟,因为她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

师:(赞赏地点头)你读课文读得真仔细!

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算式题。

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师,有同学嘀咕:语文课上怎么做数学题?)

师:请大家听好题目:我们的教室大约30平方米,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生:(想了一会儿,七嘴八舌地说)150个教室那么大。

生:不对,是150多个教室那么大!

生:哇!

(这时,学生的情绪普遍激动起来)

师:再听好:我们的教学楼底层共有6个教室,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占地大约有几幢教学楼那么多?

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纸笔计算的,有用手指在台上比划的,不一会儿,都说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占地面积那么大。

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师:哦,现在想说什么?

生: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

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造出这样宏伟的壁画,真是了不起!

生:我真想亲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师:谁来把这句话读一下,要让人听出宏伟。

生:(纷纷举手,一名学生站起有感情地读了一遍)

师:一齐来读!

(师与生大声地朗读)

这是两道简单的一步除法算式,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连平时成绩较落后的同学也很容易便做了出来,都获得了一种成功的体验。这种成功带给他们心灵的愉悦,消除了课堂中的紧张感,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参与的学习情感。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势。

经过这样一算,抽象的数字就与文中的语言、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就使学生有了更为真实深切的感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与150多个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学楼哪一个更易在学生心中引发共鸣呢?很显然是后者。由此学生才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莫高窟的壁画真是太宏伟了!这已不是书本中的语言,而是学生由衷发出的感叹,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语言的距离,真正地感觉出壁画的宏伟。有了深切的感受,再来朗读,就水到渠成了,学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读中。

语文课上做数学题,显示的是教者的机智与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牢牢抓住的还是语文教学的实质。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就能在课堂教学中广辟蹊径,独具匠心,就能使语文课堂变得更丰富实在,更精彩纷呈!

莫高窟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11个生字,认读识字表里的字。能结合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面”、“点”结合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言。

4.了解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彩塑、和藏经洞的文化艺术价值。

2.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住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现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描写方法。

教学流程: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版图,在辽阔的祖国大地的西北,有一个省份——甘肃省。在甘肃省敦煌市的东南,有两座山——三危山和鸣沙山,在两座山的中间的谷地西侧的绝壁上,蜂窝式的排列着492个洞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莫高窟。

师:举世闻名什么意思?(举:全)

师:莫高窟为什么这样有名呢?我相信大家阅读完《莫高窟》这篇课文,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莫高窟的?

(预设生:从彩塑、壁画和藏经洞几个方面来介绍莫高窟的。(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2.师:课文的第一段有一句话就概括了这三个方面,快速看看第一段是那句话?

(预设:“在断崖绝壁之上……藏经洞。”)

3.师: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可见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然后分别介绍了彩塑、壁画、藏经洞。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什么?(是对莫高窟的总的评价。)这篇文章是按着“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希望大家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莫高窟课件 篇12

教学背景:

《莫高窟》一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课前调查发现,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因此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网络,让学生对莫高窟有直观的了解,为指导学生读书做准备,从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这种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是要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

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壁画和藏经洞两个方面。

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学发现为主,教师从旁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啧啧赞叹

精妙绝伦 宏伟瑰丽 丰富多彩 漫天遨游

指名读前四个

指名读后四个

2、词语读得很好。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

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指名读。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联系全文看一看,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个什么句子?

(出示:过渡句 承上启下)

(3)这个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男生说——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

可见,课文前面部分写的就是彩塑。彩塑的特点是——(生)精妙绝伦。

(板书:彩塑 精妙绝伦)

(4)启下的部分是——女生说: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接下来课文要写的一定是壁画,壁画的特点是——(生)宏伟瑰丽。

(板书:壁画 宏伟瑰丽)

2、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精妙绝伦的彩塑。这节课,我们重点来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再读过渡句。

(2)这句话中哪个词写出了壁画的“宏伟”?“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北面的墙壁,这个墙壁大概是2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墙壁?2300

(3)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300多个这样的墙壁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然后利用网络资源去自学。(遇到不懂的问题,利用百度搜索去查找答案。)

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

4、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非常丰富,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写到——指名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这是一个什么句式?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个排比句。

5、敦煌壁画宏伟瑰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一下,什么是“飞天”?并找找莫高窟里的飞天的图片。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要把你刚才看到的飞天用朗读表达出来,读出美感,读得让我们身临其境。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得更好,也可以按自己的方式读。要努力读出形象,读出美感。自己练。

(4)准备好了吗?我们班谁读书最好?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5)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真是妩媚动人,姿态万千。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出示写飞天的句子。)

(7)同学们,发现这个句式有什么特点了吗?

(8)能记住写飞天的句子吗?自己先试试。会背了就举手告诉我。

6、同学们,飞天是不是只有这五种形象?你是怎么知道的?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也仿照文中的排比句式和四字词语写一写飞天,写一种正常,写两种超常,如果你一不小心写出三种,那就太有才了。如果有困难,可以再一次看看网上的飞天的图片。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 , ;有的 , ……

师提示:一切的想象都来源于生活,艺术家们也是依据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形象创作出飞天形象的。同学们要联系生活,大胆想象。

(2)指名交流。

7、每一位中外游客,置身于宏伟瑰丽的敦煌壁画前,都会流连忘返、举步不前。让我们再来领略一番这个被誉为“世界最大画廊”的敦煌壁画的神奇魅力。

8、所以我们说——(出示,引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走进藏经洞,激荡情感。

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

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黑的,什么都没有,人们为什么还一定要到藏经洞去看一看呢?看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节,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2、指名交流。

教师对话:

A、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洞里曾藏有……”一句)你能从中读出什么?(板书:藏品丰富)

请大家注意一下“曾”字,你从“曾”字读出了什么?

(1)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现在没有了。

(2)帝国主义分子的野蛮与无耻……

B、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请同学们打开百度网站去寻找答案。

1907、1914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日本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美彩塑两尊。1914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

同学们,如果藏经洞现在才被发现,才被打开,这些文物的命运将会怎样?你为什么这么说?

3、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被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

让我们带着这些情感,再读第四节。(齐读。)

4、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所以我们说——(出示,齐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展。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2、请同学们继续上网阅读,了解莫高窟更多的资料。

板书:

彩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藏品丰富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的图片、视频内容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不太了解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读课文时也就不至于那么枯燥无味。有了这样直观的认识之后,学生读出的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越多,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也就越多。因为本节课利用了百度搜索,网络资源是海量的,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前一定要对莫高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之外,还要教会学生资源的甄别,去伪存真。

莫高窟课件 篇13

预设目标:

1.感受敦煌莫高窟这个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的魅力,为这颗璀璨的艺术明珠而骄傲,2《敦煌莫高窟》。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新词,正确认读多音字"佛",朗读、背诵,积累语言。

3.学会找重点词句,正确理解1、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仔细研读第4段,了解其写作顺序,及对人物细致入微的动态描写,学有余力者可进行仿写。(上限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会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难点:了解作者精妙的写法(顺序与用词,见闻与联想)

课时安排:2课时

预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配合课件,教师讲述)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的鸣沙山,除了茫茫的戈壁、黄沙,还有一颗耀眼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彩,那便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敦煌莫高窟》。目前保存下来的492个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3000余尊,各种壁画45000多平方米。

敦煌莫高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接答,允许答案的不同)

(二)揭开面纱,初识宝库。

1.仔细读读课文开头,想想莫高窟因何成为艺术宝库?

2.自由朗读"塑像"或"壁画"其中的一块,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塑像"与"壁画"给人的总印象。(主旨在找出重点词句)

(三)走入宝库,欣赏艺术。

1.反馈句子,阐述理由。

2.感情朗读,欣赏艺术。

(四)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1.指名用不同的方法读读"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

2.当你驻足在一幅壁画前,这种感受会更加强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读出画的轮廓。

3.再次与课文对话,自由读第4自然段,把这幅画读活。

4.全班齐读,用朗读来奏响这美的交响曲。

5.通过多媒体欣赏壁画(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真人表演)

6.驻足画前,看着看着,作者有何感受?(老师引读第5自然段)

7.你呢,有什么感受?想说什么?想做什么?

(五)抒发情感,搜集资料。

1.作业(任选一题)

①写下你的感受,想说的,想做的。

②从教师给出的几幅壁画中选择一幅仿照第4段的写法,介绍壁画。

2.告诉学生搜集莫高窟资料的网站。

2《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课件 篇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祖国的一个好地方——敦煌莫高窟。

2、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有特色的景致?(学生回答——彩塑、壁画、藏经洞)

3、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样来描写,敦煌莫高窟是——引读: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吧!请同学们打开书。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一)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看清楚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学习要求1:这一段写了莫高窟的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彩塑”板书)

(1)(这句只是介绍了彩塑的数量/这句是人们对彩塑的评价,继续寻找)一起读。

2、请同学们接着看清楚学习要求2,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找找答案。

学习要求2:文章介绍了哪些类型的彩塑,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1)指名说、齐读。

看来莫高窟的彩塑真不少,这些五花八门的彩塑大家都能分辨吗?咱们来做个连线游戏吧!、第一幅图,仔细观察,有答案了就举手,并能说说你的理由,让大家信服。

A、你们都同意他的观点吗?仔细观幅图片,说说你的理由。——你从神态看出了菩萨的善。、(文中的一个慈眉善目,一下子就把菩萨善良的个性凸显出来了。贴板书条“慈眉善目”我们用这个词语来形容谁也很贴切?慈眉善目的老人)

B、身穿盔甲、目光威武、手持武器——你从着装(佩戴)上看出了天王的威。

(补充资料:天王原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战将,后来被佛教宣传为重要的护法神。在中国的寺庙中也都有四大天王,我们一进寺庙就能看到威严的四大天王总是会肃然起劲,他们象征着保佑国家风调雨顺。所以,文中用威风凛凛来形容天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贴板书条“威风凛凛”)

C、肌肉发达、面对敌人——你从形体看出了力士的勇。

(身型强壮魁梧,好一个大力士!一看就是气吞山河的模样!真是既强壮又勇猛!贴板书条“强壮勇猛”)

(2)我们仅看了三尊彩塑,就发现他们各有千秋了,难怪作者要说这些尊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齐读这三句话。

小结:作者用了“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这些四字词语,就描绘出了三类彩塑的特点,并且给我们了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如果我们描写事物时,也能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一定可以妙笔生花!

D、毫无疑问,这就是——卧佛。谁来读?指名。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为什么作者单单把目光投向了卧佛?它有什么独特之处?

交流:①神态安详。这是卧佛的神态特点,他的眼睛——微闭,神态——安详,作者用了八个字就描绘出卧佛个性特点,用词多么精准啊(板书“安详”)!还有补充吗?

②长16米(板书“长”)一间普通的教师大概长8、9米,这尊卧佛有我们两个教室那么长,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它长度的独特之处,还有吗?

③侧卧。一般的佛都是站着或者坐着的,它却侧躺着,更让人觉得安详侧卧也是它的

独特之处啊(板书“侧卧”)

小结:是啊,有了这么多的独特之处,卧佛可谓是这两千多尊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中的典型代表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表达对它的赞叹之情吧!

(3)谁能用朗读把这些彩塑的特点一起表现出来吗?指名。(——谁能读的更好?嗯,抑扬顿挫。学着他的样子齐读。)

(3)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啊,我们的确感受到了这些彩塑是: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课件点红,贴板书条“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不仅如此,这一尊尊彩塑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课件点红)这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在字典中有两种读音?在这里应该选择?整个词语就是形容?这个词还可以用来形容哪些艺术家的作品呢?(我们可以把他送给画家:徐悲鸿的骏马图真是惟妙惟肖啊!)

(5)两千多尊彩塑啊,真是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塑不出来的。让我们不由得敬佩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果身临其境,站在这两千多尊彩塑跟前时,我们都会发出些什么感叹呢?(生自由赞叹)咱们由衷地称赞,这就叫做:啧啧赞叹(课件出示)赞不绝口

(6)这个词前面还有两个字“无不”,所以这句话是双重否定句,语气更加强烈,也就是说——游人们全都啧啧赞叹。齐读。

(8)好,咱们分工合作,一起欣赏下莫高窟的彩塑吧!(师读前面红色部分,男生读最后部分,女生读中间)

有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这一眼就能明了这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总的结构(板书:总分总),令段落更加层次分明。而黑色字体这部分略写了菩萨、天王和力士,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卧佛,这样有详有略,做到了“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如果细细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略写部分作者用了有?有?还有,构成了一个排比结构,使得文章条理更清晰,这样的句式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板书“有?有?还有?”)

三、小结内容与学法。

短短的时间,我们就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彩塑——个性鲜明,形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我们更掌握了作者写作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写文章时,我们可以抓住特征描写,我们构段可以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描写应当详略得当,也可以运用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使得文章条理更清晰。掌握了这些方法,老师就要来考验考验大家是否都能学有所得了。拿出我们的作业纸来。

四、小练笔。

模仿莫高窟的第二自然段,写一段话。题材可以自选,也可以参考下边列出的材料:

1.菊花(备选词:千姿百态,五彩斑斓)

2.泉水(备选词:不计其数,天下闻名)

3.海底世界(备选词:蓝色宝库,物产丰富)

注意:要做到,提笔不抬头,不与同位交流,能一气呵成最好,好吗?我们开始吧!

五、交流优秀的练笔。

六、作业

1、背诵《莫高窟》第二自然段

2、完成18课的《硬笔习字册》

3、完成小练笔

莫高窟课件 篇1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增强民族自豪感。

3、领悟课文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引读课题,复习导入(3分钟)

1、读题。

师: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茫茫的戈壁沙漠,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 ——生读:莫高窟。

2、复习

⑴出示词语:

断崖绝壁

惟妙惟肖

威风凛凛

宏伟瑰丽

漫天遨游

精妙绝伦

啧啧赞叹

腐败无能

举世闻名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指名朗读 一人读一行)谁能选1-2个词语说一句话介绍莫高窟留给你的印象。(指名说)(出示中心句: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生齐读)

师: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的?(板书:彩塑

壁画

藏经洞)⑵引读过渡句,导入新课

师:文中哪句话既概括了彩塑的特点,又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出示过渡句:“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师:这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的部分是——(生读: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总结了彩塑的特点——精妙绝伦;启下的部分是——(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概括了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请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

二、精读第2自然段,感悟彩塑的“精妙绝伦”(10分钟)

1、自读感悟

师: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主要抓住什么来描写彩塑精妙绝伦的?(彩

塑的神态)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彩塑的神态的?(指名朗读2-4句)具体写了哪几种神态?(慈眉善目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想不想看看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课件展示彩塑图片)

2、感情朗读。

师: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看到这些神态各异的彩塑?(指2名朗读)

3、练习背诵。

师:能看着这些四字词语把这几句话背出来吗?(出示:个性鲜明 神态各异

威风凛凛 强壮勇猛 神态安详,指名背诵)能不看这些词语背出来吗?(自由背 指名背 齐背)小结:抓重点词语记忆法。

4、领悟写法

师:这3句话虽然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每句的表达方法却不同。想一想,这3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这样写?(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小结:这3句话都是描写彩塑的神态,但不同的是第1句话概括描写了彩塑神态的特点,这叫总写;第2、3句话具体描写了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分写;第2句话一般介绍了三类彩塑的不同神态,这叫面的描写;第3句话具体描写了一尊彩塑的神态,这叫点的描写。这样有总有分,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对彩塑有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一尊彩塑留下深刻印象。)

5、引读中心句

出示: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生齐读)师:这句是总写,还是分写?这是总写感受。因此第2自然段的结构是总分总的写法。同学们,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我们又怎能不啧啧赞叹——生读: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三、精读第3自然段,感悟壁画“宏伟瑰丽”(12分钟)

1、引读过渡句

师: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因为——(出示过渡句,生齐读)

2、自读感悟

师:这句话中哪部分是对第3自然段内容的概括?(生读:“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围绕这句,作者又是抓住什么具体写出壁画的宏伟瑰丽的?请默读第3自然段。(读后交流:壁画的内容和壁画上的飞天。)

3、感悟壁画内容之丰富

出示:“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 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指名朗读)

师: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壁画内容丰富多彩

壁画宏伟瑰丽)这句是从内容上对壁画所作的一般介绍,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面)这面的描写,让我们从内容上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我们再来听听莫高窟导游的

讲解。(播放录音: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古代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各种绘画,连续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的变迁,其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无与伦比。因此,有人把莫高窟称为“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

4、感悟飞天姿态之优美

师:如果说莫高窟是“画在墙壁上的图书馆”。那么,飞天就是这个图书馆的名片。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壁画上的飞天的?请大家读一读文中描写飞天的句子。(生自由朗读)

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⑴朗读感悟

师:(指名朗读)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壁画上的飞天怎么样?这么多的飞天,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千姿百态 姿态优美 宏伟瑰丽 栩栩如生)谁能读出飞天的姿态优美?(指名朗读)

师:再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生交流)师:(小结)这句话用排比这种整齐的句式,和对仗工整的含有动作的四字词语写出了飞天的优美姿态。如果说第2自然段写彩塑是抓住神态描写,展示的是一种静态的美,那么这段写飞天是抓住什么描写?(动作)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的美。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朗读)⑵欣赏壁画

师:想不想欣赏这些飞天的优美姿态?(课件展示画面,师引背:壁画上的 飞天,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

师:壁画上的飞天是不是就是这几种姿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飞天还会有哪些优美的姿态呢?(播放课件展示飞天的不同姿态,出示练习:有的,??学生先在书中写再交流。交流后出示师范例:有的手握玉箫,轻轻吹奏;有的头戴花环,上下翻飞;有的横卧身子,自由飘浮;有的手持彩练,载歌载舞??)

师:飞天是莫高窟壁画的典型代表,作者对飞天的描写,是面的描写,还是点的描写?(点)作者抓住飞天这个点进行具体描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读——“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这是总写,还是分写?(总写感受)

师:这些精美的壁画大多出自隋唐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辈就能画出如此宏伟瑰丽的壁画,是多么了不起啊!所以,我们骄傲地说——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5、领悟写法

师: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3自然段与第2自然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相似之处。(生交流后,师小结:这两段都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先用一句话概括特点,再围绕这句话进行具体描写,最后总写感受。分写时,先从面上作一般介绍,再选择一个点进行具体描写,有面有点,点面结合。既获得了整体印象,又对某个点留有深刻印象。板书:总分总

点面结合)

四、总结升华,指导练笔(15分钟)

1、总结升华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莫高窟里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宏伟瑰丽的壁画,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最后一自然段。生齐读,读出赞美和自豪。)作者赞美莫高窟,实际赞美谁?(古代劳动人民)

师:同学们,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文化瑰宝,是写不完的史书。此时此刻千言万语都说不尽对莫高窟的赞美,都表达不了心中的激动与自豪。让我们带着这份激动与自豪再一次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莫高窟

2、指导练笔⑴领悟写法

师:同学们,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读课文,不仅要读懂课文思想内容,还要领悟课文表达方法。从这篇课文你领悟到了哪些表达方法?(生交流后,师小结:一是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二是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三是中心句、过渡句、排比句、四字词语的运用。)⑵学生练笔

我们家乡宝应是个风景如画、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的地方,请你仿照本课第2、3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播放宝应风光视频。师:宝应湖,水光潋滟 波光粼粼;纵棹园,典雅清秀 别具一格;八宝亭,飞檐翘角 古色古香;荷园,接天莲叶 清香扑鼻 碧波荡漾;生态园,树木葱茏 鸟语花香;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历尽沧桑 书香弥漫;宁国寺,香烟袅绕

雄伟庄重;宝应大道:宽阔气派;风景宜人;灯火璀璨

是宝应精神的象征 创造了宝应速度,代表了宝应形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古朴典雅的人文景观,雄伟气派的现代建筑)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595967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古风励志短句200句
下一篇 : 最新情人节死心文案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