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研究技术报告”,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会频繁使用到报告,报告中应该明确报告的主题并围绕其进行分析和展示,你是否正在搜寻报告范文呢?将这篇文章收藏并分享给您的朋友们让更多人了解它。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合同实用7篇

研究技术报告 篇1

2017年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申请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市场研究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商业计划书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总论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概况 1.1.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名称 1.1.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单位 1.1.3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性质

1.1.6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编辑依据 1.2.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编制原则 1.3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背景 2.1.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产品背景 2.1.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必要性 2.2.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2.2.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2.2.3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

预测

第五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选址 5.1.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地点 5.1.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5.1.3土地现状

5.1.4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5.2.1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5.2.2政策及用工条件 5.2.3施工条件 5.2.4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5.3.1原材料 5.3.2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6.1.1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6.1.2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6.2.1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6.2.2主要生产设备

6.2.3设备配置方案 6.2.4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6.3.1工程设计原则

6.3.2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6.3.3建筑功能布局 6.3.4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7.1.1总平面布置原则 7.1.2总平面布置 7.1.3竖向布置

7.1.4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7.2.1给水情况 7.2.2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8.1.1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8.1.2水资源利用分析 8.1.3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8.3.1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8.3.2水资源节约措施 8.3.3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9.1.1基本概况 9.1.2气候特点 9.1.3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9.2.1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9.2.2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9.3.1施工期 9.3.2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9.4.1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9.4.2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9.4.3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9.5.1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9.5.2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9.5.3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10.1.1安全防护 10.1.2劳动保护 10.1.3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10.2.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10.2.2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10.2.3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10.2.4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1.1.1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11.1.2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11.1.3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11.2.1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11.2.2生产班制 11.2.3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11.2.4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 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15.6.1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16.6.2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16.1.1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16.1.2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16.2.1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16.2.2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结论 第二节 年产3000MWh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改造项目建议

研究技术报告 篇2

摘要:本次选择AT89C51单片机的主控芯片作为教室LED照明智能控制器,通过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感应从而能判断出教室内有人无人,通过光敏电阻感应教室内的光线强度,实现对教室内灯光的智能控制,避免了教室用电的大量浪费。本文详细阐述了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采用模块化的编程思想,使用C51语言编写源程序,实现教室的节能照明功能。

该系统具有体积小,控制方便,可靠性高,专用性强,性价比合理等优点,可以满足各类大、中专院校教室灯光控制的要求,很大程度的达到节能目的。

关键词:教室智能照明;软件设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智能控制

1 研究背景

1.1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中国经济在持续多年高速发展后的今天,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虽然我国能源总储量占据之首,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所以人均储量少,单位产值的能耗 是发达国家的3-10倍。能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出发,能源问题也是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 战略中一个重要关键因素。此外,能源问题不仅关系经济发展和环境生态,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对社会稳定有很大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导致用电负荷的加剧,又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能源缺乏以成为世界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中国城市每年用于公共照明的能源支出高达280多亿,节能空间巨大。其中路灯照明能耗占30%以上。发展城市道路照明的同时,路灯以供街道照明以外,还大力兴建了很多的景观照明亮化工程,美化城市的夜景,但同时也带来了能耗的极大浪费。据统计2010年,我国全社会的总用电量将超过5000 亿kWh,新增照明用电2000 亿kWh。

对高等院校,据测算,其照明耗电占本单位所有耗电的40% 左右,可见在对教室灯光进行自动控制,其节能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由于大学是开放型的管理模式,加上全员节能意识淡薄,教室无人时照明灯一直长明,造成电能的巨大浪费,由此提高教室用电效率实现智能控制就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对灯光的智能控制,尤其是我国教室灯光的智能控制尤为缺乏和不完善,依然是传统式的人工管理。(如华东理工大学梅陇校区教室在白天无人时日光灯依旧开启)各类大、中中专院校不断扩招,教室不断扩建,教室用电负荷不断增加,教室用电管理不善,造成学校电能浪费,经济损失,这种浪费与当今的节能理念相违背。再者,现代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灯光的管理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于是,开发简便、实用的教室灯光自动化控制系统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的现状

目前,国内照明大力采用高效照明产品代替传统低效率照明产品实现节能,大力推行绿色照明工程,大量运用节能技术,不断推出绿色光源和节能电器,采用大量的节能灯具,装备新技术,尤其以LED绿色照明改造为国家大力推行。

现阶段,世界各国都在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节约能源,节约电能。LUMA公司推出的LEP等离子体灯替换传统照明,节能效果能达到均内置微处理器和存储单元,由一对信号线(双绞线)连接成网络。每个单元均设置唯一的单元地址并用软件设定其功能,通过输出单元格控制各回路负载。输入单元通过群组地址和输出组建立对应连接。当有输入时,输入单元格将其转变为C-Bus信号在C-Bus系统总线上广播。所有输出单元接收并做出判断,控制相应回路输出。快思聪为主的是ABB i-Bus EIB智能安装系统,EIB智能系统由总线、总线电源、智能传感器(光线传感器、模糊开关、时间控制器、移动传感器)、智能开关驱动器和其他智能元件(逻辑模块总线耦合器)构成。每个元件就是节点,这些节点连接在一根2芯双绞线介质的总线上,不分主从隶属关系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从而实现控制和被控制。

2文献综述

2.1 系统设计要点

照明作为教室智能控制的子系统之一,它对教室智能控制的舒适性、经济性、方便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人体的存在信号和环境光信号的识别和智能判断,可以有效的对教室照明进行智能控制,避免了教学大楼照明用电的大量浪费。本设计以AT,采用光敏三极管构成的电路检测环境光的强度(照度达到时灯全关,照度不够时灯打开补足光照度);在特殊环境及要求下(如多媒体教学和电影文学欣赏)可以通过手动来控制灯的开关。一号按钮控制手动与自动,二号按钮控制灯的开关盏数(按。

在本次系统设计中,设计方法的选用是系统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硬件电路是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保证设计电路的标准化、模块化。硬件电路的设计最重要的选择用于控制的单片机,并确定与之配套的外围芯片,使所设计的系统既经济又高性能。硬件电路设计还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设计,画出详细电路图,标出芯片的型号、器件参数值,根据电路图在仿真机上进行调试,发现设计不当及时修改,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软件设计的方法与开发环境的选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系统由于是采用51系列单片机,因此使用汇编语言进行开发。

2.2系统性能指标及技术要求

首先单片机通过按钮1判定是自动还是手动,若是自动则人体存在信号采集电路和光敏三极管采光电路先后工作判定室内是否有人,和室内关照度,单片机再决定是否开灯,开几盏灯。最后通过LCD显示开了几盏灯和关闭了几盏灯。

手动/自动

(1)自动

A  全关

B  开4盏灯

C  开8盏灯

(2)手动

A  全关

B  开2盏灯

C  开4盏灯

D  开8盏灯

2.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①灯光总体控制方案的研究;

②灯光控制检测方案的研究;

④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信息处理;

⑤人体与自然光照强度信号采集与处理;

⑥开发单片机系统;

⑦实验测试与数据分析。

2.4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措施

本次课题主要研制的控制器以自然光强度和人体存在作为控制器的主要输入参数。可以真正的实现自动与手动控制相互兼容。在自然光照度达标时,无论教室是否有人存在,都不开灯;在教室自然光照度达不到要求时候,有人存在时灯光会自动打开而且达到均衡的照度,有人存在时控制器自动打开电灯,直到人离开后再延时120S后关灯。同时,还要改用机械开关来手动控制,以解决因特殊情况下,自动控制器的不人性化运行。

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教室灯光控制器主要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硬件部分是前提,是整个系统执行的基础,它主要为软件提供程序运行的平台。而软件部分,是对硬件端口所体现的信号,加以采集、分析、处理,最终实现控制器所要实现的各项功能,达到控制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教室照明智能控制。

系统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依据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技术性能,将硬件和软件分开设计。

硬件设计部分包括电路原理图、合理选择元器件、绘制线路图,然后对硬件进行调试、测试,以达到设计要求。硬件电路是采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保证设计电路的标准化、模块化。硬件电路的设计最重要的选择用于控制的单片机,并确定与之配套的外围芯片,使本次设计的系统既经济又高性能。硬件电路设计还包括输入输出接口设计,画出详细电路图,标出芯片的型号、器件参数值,根据电路图在仿真机上进行调试,发现设计不当能及时修改,达到最终的设计目的。

软件设计部分,首先在总体设计中完成系统总框图和各模块的功能设计,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然后进行具体设计,包括各模块的流程图,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工具,进行代码设计等;最后是对软件进行调试、测试,达到所需功能要求。软件设计的方法与开发环境的选取有着直接的关系,本系统由于是采用51系列单片机。本系统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系统设计方法,先编写各个功能模块子程序,然后进行组合与调整,经过调试后,达到最终的设计功能要求。

2.5 系统硬件总述

为了使该模块化LED显示屏控制照明系统更加方便且灵活性高,我对本次系统的硬件做了精心设计。硬件电路包括LED灯电路、显示电路、开关控制电路等三大模块。整个照明系统有人为控制部分和自动控制部分,人为控制是靠一个开关来实现操作的,通过重复按压可以点亮更多的LED灯,而自动控制是靠单片机控制的,我们把程序写入单片机后,单片机的系统时间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并且利用时间来控制灯的亮与灭,用单片机的P可靠性较高。

2.6单片机的应用技术

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促进微型计算机测量和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单片机(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领域,它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单片微型计算机就是将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定时/计数器和多种接口都集成到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因此一块芯片就构成了一台计算机。它已成为工业控制领域、智能仪器仪表、尖端武器、日常生活中最广泛使用的计算机。

单片机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硬件系统是指构成微机系统的实体与装置,通常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接口电路和输入设备、输出接口电路和输出设备等组成。其中运算器和控制器一般做在一个集成芯片上,统称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是微机的核心部件。CPU配上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接口电路以及外部设备即构成单片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是微机系统所使用的各种程序的总称,人们通过它对微机进行控制并与微机系统进行信息交换,使微机按照人的意图完成预定的任务。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共同构成完整的单片微型计算机系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7 CPU性能介绍

本系统采用了ATMEL公司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AT89C51芯片,它是低压高性能CMOS 8位微处理器,带有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15个I/O口线,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研究技术报告 篇3

旬阳县城关二中曾主持研究过十五课题《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结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于结题并获省级二等奖,随课题生成的思品、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设计、教育论文和课堂实录等成果在全县范围应用推广,课题成果“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结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该校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各级教研部门和兄弟学校的好评。城关二中在20就被陕西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3月,该校派主管校长为首的各教研骨干一行九人参加在山东四所名校举办的第八届高效课堂研讨会。在充分学习借鉴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即墨二十八中等名校高效课堂模式,经过反复论证,于着手开展《导学互助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这一课题,导学案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成为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课改里程碑。跨出了以“有效教学”向“高效课堂”迈进的坚实步伐。

信息技术学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训练学生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又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作为信息社会的公民,信息技能应用于工作、学习、生活每一个领域,其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这门学科在当前我县基础教育中却被边缘化。一是信息技术不纳入统考,在应试环境下该学科不被重视。二是课时少、教师少、交流少,学科教研成空白。三是教材及教学软件建设散乱滞后,缺乏系统性。

以上导致信息技术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随意性大,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认识也存在误区,把信息技术课当成用来放松的游戏课和娱乐课,造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低效甚至负效已成普遍事实。要改变教师对“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的意识模糊,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科学习惯,教给他们应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信息技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是最为常用的'两步走方法。而多年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在实践中也带有极大随意性。要想让信息技术教学以任务导航,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优势互补,互助互学,自主提高,急需规范教师的主导行为。()在主干学科实践应用成熟的导学案改进移植于当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中不失为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面对信息技术教材落后、人力不足、基础不齐等问题,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则是改变信息技术教学乱象的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导学案的实践应用研究》为主题开展科研活动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现实的要求,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是通过课题载体,利用联片教研平台,组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研队伍,应对各校学科教师人数少,转岗教师缺乏专业引领的问题。发挥我县各片区学校专业教师在硬件或软年方面的特长,优化资源配置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应对教师资源短缺与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打造信息技术学科联盟,增强核心竞争力,发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功能,实现信息技术教学科研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编写本地实用的导学案,既是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规范模式化,又是进行课程资源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应对教材严重滞后的有力举措。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集体编写应用导学案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让老师明确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也将大面积改观。

三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激活信息技术学科,这种“联片校际合作教研模式”及“导学案的编写应用方法”成果亦可全面应用于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教育“小学科”上,形成带动辐射作用,对各门学科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根据学生特点,探索适合我县学生学情的导学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练新授课导学方案、复习课导学方案和讲评课导学方案等常见课型的导学案编写方法。依据陕科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系统编写各章节导学案。

2、以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指导,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建构实用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更新我县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搜集整理实用的教学资源、教学素材,以方便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减少教师在平时备课时的工作量。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确定研究内容如下:

1.开展导学案编写的研究。系统研究信息技术学科导学案的编写原则、编写的程序、编写要求、编写方法、编写内容要求等,总结提练常见的编写模式、教学中使用的方法、具体操作的程序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等系列问题。

2、开展适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组织教师借鉴主干学科成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提练总结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实践课等课型教学模式。

3、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对参与本项目研究的技术人员和学科教师分别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开发教学软件,组建服务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搜集教育教学素材。

通过实践探索,总结提练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举全县信息技术教师之力,精心设计初中全册导学案,搜集教学素材,集大家智慧于一体,减少信息技术教师备课量。同时,规范教学模式,可根本性改变目前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整体部署、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强化指导、责任到人、实践改进。由课题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调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搞好方案论证和启动培训,课题主要研修人员做好前期的示范引领、后期逐步吸收县区优秀骨干教师参与研究。

以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我县一线信息科任教师为主体;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相关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探讨。

具体实施步骤:

主要任务是课题主要负责成员完成方案制定、课题的申报立项、实施开题论证、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课题研究任务、研究主题、启动培训。

课题组精心设计初中信息各章节导学案,以课堂为载体进行实践并不断完善优化,形成适合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特色资源。并做好研究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中期报告撰写。

第三阶段(2014.6―2014.9)成果展评、建立初中信息资源库。首先做好组织校级、片区课堂教学的展评,收集优秀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总结经验,集结优秀课例、案例、课堂实录,并建立我县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库,为后期结题做好准备。

总结、结题、推广。主要任务是集结优秀导学案(电子版)、教学设计(电子版)、教学软件等资源形成优质的初中信息教学资源库。收集整理研究性资料、撰写结题报告、做好推广运用。

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获奖及被采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1.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原理》(金一鸣。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2、《教育学》(王道骏、王汉澜。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第2版);

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版)》(中学部分);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主持人王琴,中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经验。论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初探》分别在《现代阅读杂志社》、《当代教育论坛》等期刊发表,并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县级一等奖,参加的课题研究均获得良好效果。

完成课题研究保障条件:

1.硬件完备。学校搬入新址后,建起了全县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所有教学班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人手一台办公电脑,校园网络、数字化管理控制中心连接所有教学班与办公点 ,为整个实施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科研力量强大。参与课题的成员,大都是我县各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多年工作在教育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承担过各级各类的课题研究,并取得相应的成绩,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研究时间充分,实施方案到位。工作站建立了课题研究例会制度,各成员每两周有固定研究研讨时间,为课题研究实验的参与交流互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充分的时间保证,可以及时交流分享课题研究过程中好的经验,研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工作站将要求课题组认真填写《课题研究手册》,以及时积累课题研究资料,从而确保本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展,并取得成效。

研究技术报告 篇4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技术,其制备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一是使目标分子(即印迹分子,模板分子)与特定功能单体通过共价或非共价作用形成复合物;二是在复合物中加入交联剂,使其在复合物周围与功能单体聚合,形成刚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三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模板分子从聚合物中取出,该聚合物(即分子印迹聚合物,简称MIPs)中便产生与模板分子的形状、大小和官能团的固定排列相匹配的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具有“记忆”能力。根据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时作用力的性质,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共价法又称预组装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单体以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单体-印迹分子复合物,再交联聚合;聚合后再通过化学途径将共价键断裂而去除印迹分子,从而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其结构中具有与印迹分子互补,并可通过共价键结合的反应基团,可选择性的结合印迹分子。

非共价法又称自组装法,在此方法中,印迹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自组织排列,以非共价键自发形成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单体-印迹分子复合物,经交联聚合后这种作用被保存下来。常用的非共价作用有:氢键、静电引力、金属螯合作用、电荷转移、疏水作用以及范德华力等,其中氢键的应用最多。

聚合时单体与印迹分子间作用力是共价键,而在对印迹分子的识别过程中,二者的作用是非共价的,得到的MIP既有共价印迹聚合物亲和专一性强的优点,又具有非共价印迹操作条件温和的优点。Piletsky[2]等也发展了一种以硅酸为印迹分子的分子自组装和分子预组装相结合的方法。

将印迹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和引发剂按一定比例溶解在惰性溶剂中,然后移入一玻璃安培瓶中,超声脱气,通氮气除氧,在真空下密封,经热引发或紫外光照射引发聚合得到块状聚合物,再经粉碎、研磨和筛分,得到适当大小的粒子,洗脱除去印迹分子,经真空干燥后即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原位聚合是一种在色谱柱中直接聚合得到双连续结构和双孔分布印迹聚合物的方法。此方法将MIP的制备与装柱一步完成,实验过程得到大大简化,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最简便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将模板、功能单体、交联剂、引发剂溶于有机溶液中,形成均相体系,然后移入悬浮介质中聚合而得到印迹聚合物。

乳液聚合是将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溶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将此溶液转入水中(通常再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搅拌使其乳化。然后加入引发剂交联聚合就可得到粒径较为均一的球形聚合物。

表面分子印迹是指在固体表面进行印迹聚合的技术。先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在有机溶剂中反应形成加合物,然后此加合物在基质表面反应嫁接。

传统印迹材料存在着制备过程繁琐,传质速度慢,吸附容量低的缺点。因此一些新的技术和方法出现,如分子印迹膜技术、分子印迹磁性材料和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等等。

分子印迹膜源于表面印迹,是一种兼具分子印迹技术与膜分离技术优点的新兴技术,其研究最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结合磁性材料的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称为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表面修饰过的磁性微球在聚合过程中嵌入分子印迹聚合物母体中,从而使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一定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再识别吸附过程完成后,分离传统MIPs和溶液需要离心和过滤等繁琐的步骤。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则只需要外加一个磁场即可以实现与溶液分离,其操作相对简单且分离时间短。

纳米技术的发展,以及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使人们越来越开始关注纳米材料。纳米材料是指三维尺度中有一维以上处于纳米量级(1-100nm),即由尺寸介于原子、分子和宏观体系之间的纳米粒子所组成的'新一代材料。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相比有较低的熔点、较小的体积、巨大的比表面积、强化学活性和催化活性,此外还有特殊的比热、光学、电学、磁学、力学等一系列优良的性能。分子印迹技术利用纳米材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制备印迹聚合物,可以充分地暴露印迹识别位点,大大减少吸附过程中的传质阻力,增强吸附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同时提高吸附容量[3]。

环境样品具有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因此在分析过程中需要将环境样品进行分离富集,同时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要求较高。而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在复杂的体系中识别专门的化合物,即具有专属性,能够很好地将待分析污染物从复杂的环境体系中分离出来;同时分子印迹利用专属性,能够将待分析污染物从低浓度的环境体系中吸附到聚合物中,即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分子印迹技术集分离与富集于一体的特点,再加上其与SPE、GC、GC-MS、HPLC、HPLC-MS等后继分析技术联用的高灵敏度的特点,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环境样品具有种类多、组分复杂、浓度低、且易变化等特点、需要一个能够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快速简便检测的分析方法。而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在复杂的体系中识别专门的化合物,即具有专属性,能够很好地将待分析污染物从复杂的环境体系中分离出来。分子印迹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来了很多新型的分子印迹材料,这种印迹材料克服了传统印迹材料制备过程繁琐,传质速度慢,吸附容量低的缺点。随着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环境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应用的广阔前景。

研究技术报告 篇5

《信息技术在教学的能力研究》工作报告范文

尊敬的领导、同事:

大家好!

在座的各位都是教师,或是由教师出身的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教学都有很好的认识,我也知道,大家的教学能力都很强,业务知识也很突出,所以我在作出我的研究报告后,也请大家能够认真的对我的观点进行总结,找出我的缺点,我会做好的。不过目前来说,我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的。

一、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基础教育正在着力研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要价值取向的创新教育,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支柱。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在学校教学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将发挥传统教育手段和方法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开辟一条新的高效的途径。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将创新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创新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态,既是指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也是指一种积极的自我激励的活动过程。思维活动积极,才能产生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创新思维是创新人才智力的核心。

以计算机、校园网和因特网为主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用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着力在教育活动和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得到更好的培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将来成为创新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二、研究过程:

(一)根据实情,制定方案。

方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题的开展。认真制定课题方案是课题实施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研究方法案的制定。在制定方案时,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认真调配,细致分析,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总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总方案要求,各实验教师进一步细化目标要求,找准切入点,找到结合点,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实施计划,为课题的顺利开展迈出坚实的第一步。为了论证课题的可行性及价值,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学术论文。通过学习我们对如何制定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案有了更直观、更详尽的了解,对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对作文评价方式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对课题中心词的界定,对课题的过程管理、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有了较清晰、较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研究方案的初稿。

(二)课题组的组建。

课题研究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求参加研究的人员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必须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乐于奉献,围绕本课题不断进行学习、探索、实践,才能使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组建课题组的时候,我们依据自愿申报的原则吸纳课题组成员,目的在于吸纳对此课题感兴趣的成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进行研究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科研质量。我们根据《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的实验研究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导处协调下精心挑选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组成了一支团结一致、致力科研的实验队伍。

建立健全了实验组成员的实验考核制度,将实验组成员的工作效果与个人中工作绩效挂钩,并纳入到个人考核中。对实验中表现积极、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保证实验按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三)优化软硬件环境

1、加大投入,添置硬件。我校拥有学生用机60台,教师用机60台,微机室2个,有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1座。学校先后投资建成了校园网,将学校内的全部教室、功能教室、办公室接入青州教育城域网。我校多方筹措资金,为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经费和物质保障,为实验的开展提供了所需的客观条件。

2、创建学校地理网络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优越环境。它的建设是开展《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这一实验课题的根本保证。我们在购买了k12和科利华地理学校资源库的基础上,由课题组成员自主设计并完成了初中地理主题资源网站建设,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为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校园育人环境奠定基础。

(1)资源收集、制作、分类

内容规划:确定资源建设的具体内容,按教学大纲和课程目录的顺序划分要建设的资源的详细内容。

资源征集:分配各实验老师资源征集任务,在任务分配时要考虑到各个教师的特长,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保证资源征集的质量。

资源审核:对征集到的资源进行审核,筛选和优化,整合并确定资源的等级,为优质资源入库做准备。

(2)资源数字化

利用潍坊佳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品的“主题资源网站管理与应用系统”对资源进行整合。批量或单个将资源存入数据库中,在入库时要对资源的所有属性进行预校验,确保资源库中数据的准确。地理教学资源分为地理教学基本元素材与地理教学集成元素材两类。基本元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集成元素材有课件、课案等。基本元素材供地理教师自己组合课件时使用,集成元素材是已经组合好的课件,地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直接使用。实现对资源的快速检索,用户可通过查询注册信息库,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教育资源的注册信息,并且通过存储地址或者有关描述使用的信息,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教育资源并加以利用。

它是一种具有开放式性,功能强大,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管理系统,实现对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分布管理,从而实现资源数字化和资源检测自动化。

(四)组织培训,提高认识。

1、多次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培训和校内研讨。对课题组成员进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课题组成员熟练运用和掌握电脑的操作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有层次地进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题组成员普遍学习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一些信息处理软件的使用,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上网浏览等。XX年2月份到2009年4月份期间还多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了校教导处组织的网页制作培训、主题资源网站的使用等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在各类现代技术的考核中过关率达100%。为了鼓励教师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校还组织教师们进行了一次课件制件比赛。比赛前教师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练习,在校园内掀起了一股竞争的热潮,比赛中各显身手,使教师们课件制作水平大大提高。另外,袁安全、王华东等老师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老师们技术方面的指导,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2、通过有关建构主义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及评价方式的理论学习,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现代教育意识。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组人员多次从网上、书刊上选择理论和实践文章组织理论学习。教师们开展了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做了学习笔记,加深了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及评价和建构主义理论的认识。同时,教师们把自己在网上搜索到的有关文章学校网站上“我的学习”一栏中供大家学习。通过学习组员们不断接受新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增强实验能力和责任感。

另外,我们还积极地“走出去,请进来”,向兄弟学校学习,向专家行家请教。参加学习的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把其他学校的好课介绍给大家,把最新的教改动态带回了学校。

3、通过相应的培训,使实验班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课题组据随机编班、随机确定的原则,确定了试验班,并在信息技术老师的配合下,于XX年6月到12月期间对实验班的学生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了电脑操作技术。通过这些培训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顺利进行网络教学打下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1)对学生进行了word文字处理的培训,教会学生文字输入、复制、粘贴,以及有关文字处理的方法;还教给了学生ppt及简单动画的制作方法。为了检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我们也组织实验班的学生举行了一次文字输入比赛。比赛中评出了各年级的一、二三等奖。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们练打字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强化练习,提高了他们的打字速度和技巧。

(2)对学生进行了上网搜索、浏览资料、下载等操作的培训,教给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熟悉校园网站上发表文章、编辑文章,和老师、同学、网友进行网上交流的培训。

(五)加强过程管理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积极开展“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活动,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全体实验教师的素质,成为既能上好学科课程,又能开展实验研究的多面手。为了使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我们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作到管理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研究一体化。为了使课题计划落到实处,我们主要是抓住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组织信息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组织老师进行听课、评课。在此期间,课题组在学校的组织下,先后由刘美玲、王桂莲等老师展示了《中国的土地资源》、《中原之州-河南省》等网络评讲实验课。老师们按照要求在课堂上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从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能力入手,作了一系列的探索。课堂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主题资源网站进行自主互助学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评价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如何评价他人,或根据他人评价如何修正提高,学生在教师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自主评价,自主修改,不断提高。同时,老师们以研究课、公开课为中心,加强备课、讨论、上课、评课、总结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了本课题实验的深入开展。课题实施中采用“学习—研讨—开课—再研讨”的形式,坚持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

通过本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式学习模式,突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即由知识的传输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促者。

初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模式,探索并总结出有效的评价方式和交流方式。

2、我们还积极组织参加各种与信息技术、地理教学有关的比赛,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自己的个人作品。通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实验班学生文字图片处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较之同年级学生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地理素质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3、将课题研究与常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要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不光要学习一些理论材料,撰写一些学习笔记、研究小结或论文,更重要的是要将课堂真正落实为研究的主阵地,因而规定课题组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一堂校级公开研究课,反映研究情况。每学期必须上交一篇实验课教案,由实验课教案为基础,课题组成员共同交流研究课过程中的得失。

4、及时进行科学的经验总结,撰写教学实验论文、教学反思。为了提高实验教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的质量,我们对课题组的老师加强了论文写作的指导,促使课题组教师善于积累,积极撰写反思自己研究动态的论文,将课题研究深入化。

同时,课题组要求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参与听课、研究活动以后,都要写出相应的教学反思,要求反思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不断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达到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地理课堂教学与评价的新模式。

(六)总结经验,深化推广。

我们特别注重课题研究成果物化及资料的积累和整理。我们把课题研究资料分为课题研究管理篇、过程篇、资料篇、成果篇四大类,并逐一分项整理成卷。管理类建立了制度职责、研究方案、计划总结等;过程篇建立了文件简报、活动记录、教学设计等;成果类建立了研究报告、工作报告、研究论文、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文集、课件光盘等。资料篇建立了学习资料、应用资料、典型课例、教学个案等,各类资料详实完备。

三、实验的作用与成效

通过课题的研究:

1、创设信息技术与中学地理相结合的新型学习环境,构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学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式学习模式,促进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实验教师不断依据教学理论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进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并进行教后分析。通过反复实践,完善的课后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逐渐摸索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模式。

其基本环节如下: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活动探究--合作建构--拓展应用--总结评价

自主互助探究学习模式设计以学为中心,以情境创设为前提,以问题驱动为导向,引出学习主题,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自主学习,实时查阅信息资料,协作完成对问题的探究、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2、建立和完善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地理课堂教学教育评价的新机制。一个科学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显示各自的能力,使之各有所长、各有所取。

我们逐步探索构建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思维能力课堂综合评价量表”,从信息意识的树立、学习内容的拓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构建了“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检测细表”,用于对学生在课堂上创新思维能力的检测和评价。

3、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优化了中学地理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新型教学环境,构建自主互助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动手,协作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实现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素质。

在此过程中,师生建立起了和谐健康关系,并且互为依存、互相促进,教师、学生、教学媒介高效互动并且优化组合,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扬,道德情感和价值追求得到充分的升华和提高,个性特长和合作探究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满足,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从而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展现,创造能力和智力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发挥。

在各级各类创新大赛中,张少朋、王新镇的科技论文《禁绝含磷洗衣粉,远离水污染》、王宁的电子报刊《青荷》获潍坊市二、三等奖。张云龙的《海上升明月》、国敏的《沙尘暴的思索》等18篇电子作品获市级以上奖励。

4、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科研型、实践型教师。通过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明显提高,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参与研究以来,老师们在工作中经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三年中,课题组教师共撰写优秀论文36 篇,教学案例或实录15篇,开发、制作多媒体课件、主题网站40多件。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9年度征文中,王同训的《农村中学信息技术课协作研究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获一等奖,袁安全、王华东的《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优秀奖。在省级科研论文评审中,王同训的《利用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刘向明、王同训的《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王桂莲的《自主探究学习,创新地理课堂教学》获一、二等奖。《江苏省》、《认识地球》、《中国的土地资源》等课件获省一、二等奖。《主题资源网站的建设和应用》等20多篇论文获地市级奖励。

四、问题与努力方向

1、师生的信息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需要他们的全程互动,师生信息素养水平是关键,如何加强师生信息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是今后研究进程的关键。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地理自主互助学习的模式有待具体细化。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符合教学实际,但可以借鉴的经验却不多,这给研究工作增大了难度,所以,课题组教师还必须经历“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探索过程。

3、创新能力的检测量表有待完善。

创新思维的测量与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不能仅通过各种测试问题来判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应将测量结果与创新活动中的表现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会有许多的困难与曲折,但迎难而上、敢于拼搏正是第一线教师所特有的精神,我们将脚踏实地、一如既往将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下去,课题的结题并不代表这一探讨的结束,它将成为新的起点,成为其他课题研究的又一有力的垫脚石。

教学是需要我们不断的进步的,我们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了我们国家的将来能够顺利的发展下去,我们一定要将我们的学生教育好,将他们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我相信我会做好的,我会积极努力的!

谢谢大家!

研究技术报告 篇6

创造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最重要的特性之一。创造性思维不是在所有辨证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之外独立的一种思维形式和或方法,是能够提出创见的思维,是在思维特征方面不刻板,组合各种思维、灵活调用思维的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创造性思维特别注重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统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辨证统一。

创造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是指其过程中包括演绎、类比推理、归纳等等。在逻辑思维方面,类比推理在科学发现和创造方面的作用很大。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牟蝶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类比推理是或然性推理。类比常常是科学技术研究从已知跨越到未知的桥梁。

创造性的非逻辑的思维,是指不拘逻辑形式或没有逻辑形式的思维,其形式主要有:联想、想象、隐喻、灵感、直觉与顿悟等等。

在非逻辑思维方面,想象对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作用很大。直觉和顿悟在创造成果突现方面尤其突出。

想象,是对过去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重新组合的思维活动,它可以把这种大脑中的知识、方法的暂时思维组合与现存研究对象通过某种形式关联起来,形成新的联想。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发明更重要。想象常常出发“灵感”,做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非逻辑思维开拓思路,逻辑思维整理思路,完成创新的理性构建。在非逻辑思维之前也有逻辑思维(如比较、分类、归纳等),为非逻辑思维做好铺垫准备。

研究技术报告 篇7

        3,核技术应用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登记卡核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盖章)建设地点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邮政编码E-mail地址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日期编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说明本验收申请报告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号)制定.本报告为建设单位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必备材料之一,需在正式申请验收前至少二个月由建设单位按要求填写.表格中未尽事宜可以另加附页补充说明.在封面页上建设单位需加盖公章.本报告属国家级审批的项目一式6份,属省级审批的项目一式5份.本报告主送负责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正式审批后分送有关部门存档.7,核建设项目是核设施建设项目和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的统称,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处理放射性伴生矿的建设项目不属于核建设项目,该类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可参照使用本格式,但不填写只有核建设项目才需填写的内容.8,若验收涉及保密项目,必须遵守相应的保密规定.表1建设项目名称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类别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迁建□(示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机关,时间及批准文号审批机关:审批时间:批准文号:初步设计审批机关,批准时间及批准文号审批机关:审批时间:批准文号:投资总概算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实际总投资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万元废水处理投资万元废气处理投资万元噪声处理投资万元固废处理投资万元生态,绿化投资万元其他处理投资万元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单位环境保护设施施工单位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单位建设项目开工日期(年,月,日)建设项目投入试运行日期(年,月,日)年运行时间(小时)注:环境保护投资包括绿化投资.表2工程内容及建设规模:主要产品名称及年产量(对于核燃料加工和铀矿冶,分别按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填写;对于核电站填年发电量;研究堆填写运行时间;对于同位素生产堆,填写运行时间和生产同位素的总活度;对于废物处理设施填写运行时间(小时数)和废物处理量;对于放射性伴生矿,填写主要产品名称及年产量,使用常用计量单位):主要原辅料名称及年需求量(包括水,电,天然气与煤—含厂区生活及供暖,需求量的单位依常用单位)表3主要生产工艺及污染物产出流程图(方框图):表4主要污染物处理流程图(方框图):表5废水处理设施及总排出口一览表废水处理设施名称废水量(吨/日)废水处理能力(吨/日)处理方法投资(万元)监测结果(放射性物质以比活度Bq/l,非放物质以浓度mg/l表示)执行标准排放去向备注设计实际污染物名称处理前处理后处理效率总排放口________表6废气处理设施一览表废气处理设施名称废气量(Nm3/a)废气处理能力(Nm3/a)处理方法投资(万元)监测结果(Bq/m3)执行标准排气筒高度(m)备注设计实际污染物处理前处理后处理效率总排气烟囱(若有)_______表7噪声产生噪声装置治理措施投资(万元)厂界噪声监测点编号监测结果[dB(A)]扣除背景干扰噪声[dB(A)]厂界噪声排放标准主要敏感目标监测点编号该点距厂界距离(米)监测结果[dB(A)]环境噪声标准

研究技术报告 篇8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们不难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在课堂中出现。我们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幸的遭遇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那就是每节课你都能看见的固定教学设计“小组合作”。我们必须明确这么一点: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小组学习只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具体组织形式,师生互动、同桌交流、全班讨论等等都是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合作学习的众多形式中,小组学习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因此,我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提出来做为研究的一个课题。

1.作为一名战斗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最前线的语文教师,在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不难发现每节课都有“小组合作”这种形式,不分年段的在进行着(包括自己的教学),可是实际上的收益并不理想,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的把小脑袋转过去,嘻嘻哈哈的打闹一番,无实质的效果。特别是低年段的孩子更是不知所谓,所以对此课题的研究已是整个语文教学的紧迫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真确把握语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特点上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类化成自己的东西,并能运用与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检验类化过程的方式方法。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我力图把他做完善,为今后的教学灌入新鲜血液。

新课程倡导的“小组合作”在语文教学中不乏身影,相信在第一线的教师们都已经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可是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存在着很大一个弊端无效参与,例如:1.在老师叫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老师所给的讨论时间不够只是走个形式,匆匆收场;2.学生水平的不同,出现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过于依赖、盲从成绩好的同学;3.在小组中不会倾听别人的言论,讨论结束后更是不会归纳。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个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却将明未明,再展开讨论,收效颇丰。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两个问题的协调:一是学生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关系。二是语文基础训练与人文素养的发展关系。小组学习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多或过高。过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不能完成任务;过高学生达不到要求。

要使小组学习取得最大的收益,课堂安排的时机非常重要。例如,就问题而言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小组讨论。问题的设计过于简单激不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学生的参与面又不广。所以在安排讨论这一环节时要注意内容安排和教学环节的设计。

评价是小组学习的导向。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必须积极的参与进去,听取学生的意见,发表自己看法,为他们提供指导性的帮助。并在讨论完后对每一组都应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评价,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有正确的竟争意识,并能取长补短。对于学生来说也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从我设定的题目――“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来看,我的着手点落在提高参与面,增加学习的实效

[1] [2]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www.j458.com/a/6074599.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高情商生日祝福语简短朋友圈精选19句
下一篇 : 端午节简短唯美祝福语摘录6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