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如今节奏很快的环境中,一般大家都会喜欢分享一些热门的文案,句子可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语句优美的句子有哪些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薄迦丘名言”,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薄迦丘名言

1、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薄迦丘

2、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薄伽丘《十日谈》

3、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就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只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薄伽丘

4、虽也饮酒,但不沉湎,虽也满足欲望,但适可而止。薄伽丘《十日谈》

5、驴子撞墙越重,自己也就越痛,人们进行报复时没有必要穷凶极恶,只需点到为止,出口气就可以了。薄伽丘《十日谈》

6、夜空有星星就显得格外静谧,春天碧绿的田野和山峦有了鲜花和葱郁树木的点缀就更加多姿多彩,文雅的举止和谈吐也因机智的语言而增添风趣。薄伽丘《十日谈》

7、命运往往让品德高尚的人从事卑贱的行业,而造化也常常在丑陋的相貌下面隐藏非凡的才能薄伽丘《十日谈》

8、贫穷不会磨灭一个人高贵的品质,反而是富贵叫人丧失了志气。薄伽丘

9、悲惨和痛苦的遭遇,是那循环不已的命运所显示给人生的一个面貌,但是我们往往会受了好运的谄媚而遗忘了那黑暗的一面,所以当我们听到一个悲惨的故事,就有一种从迷梦中惊醒过来似的感觉。薄伽丘《十日谈》

10、人类的智慧就是快乐的源泉。 薄迦丘

帕思卡尔名言佛家妙语名言塞尔南名言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一丘之貉的意思_一丘之貉造句




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

【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出自】:《汉书杨恽传》: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竟以灭亡,令亲任大臣,即至今耳,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一路货色、泾渭不分

【反义词】:黑白分明、是非分明

一丘之貉造句:

01在我看这群人都是一丘之貉,无一例外。

02梁山泊好汉在官府来看,都是一丘之貉。

03管他什么帮派,在我看来都是一丘之貉。

04这伙坏蛋都是一丘之貉,没有什么差别啦!

05你不用再狡辩了,你和盗匪根本就是一丘之貉。

06他俩一个马屁精,一个笑面虎,都是一丘之貉。

07何须多费脣舌解释,摆明的,你们就是一丘之貉。

08这群人不是抢就是骗,都是一丘之貉,实在没出息。

09这些一丘之貉的作为,完全是豹子野心,贪婪凶残无比。

10审理这件案子的官员虽然手段不同,但都是一丘之貉,每个都贪赃枉法。

关于左丘明名句欣赏


1、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二曲肝肠断,深院梨花相谢早,五马罗堂久徘徊,油壁桐车载君去,去时盈盈红泪满红绡。三曲肝肠断,落花为雨侬为愁,秋千架上看笑靥,而今都随海棠瘦,唯自弄笛别院忆兰舟。四曲肝肠断,琵琶不语琴绝弦,鹦鹉架前说心事,垂画双立秉烛观,但得青鸟传信与香媛.五曲肝肠断,往事何堪忆从头,剪花笑谈灯影瘦,而今红螺渐蒙愁,明月华衫霓裳能记否?六曲肝肠断,欲倾心事无所藉,还自南园抚霜枝,云台黛色苍烟里,问君此去还谋定佳期? ----《左传》

2、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左传》

3、好学而不贰。 ----《左传·昭公十三年》

4、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5、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左传·隐公四年》

6、一曲肝肠寸断,天涯何处觅知音“出自电影功夫。原句是“一曲肝肠断,轻羽此去莫留连,更有南国花正好,莫向白苹洲上独叹秋水寒。 ----《左传》

7、这几句大意是:处于安全环境时外在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天如天想看在天如在天如师要孩有所准备,到看先有了准备天如天想可以避免祸患。

这几句为也省作“居安思危,有备每水没别了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每水没别了论对治国、把夫要家或其风对到看业他要孩第小适用,国那在天如师要孩带别广为人们称引。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每水没别了患 ----《左传·襄公·襄公能于一年》

8、无过乱人之门。 ----《国语.太子晋》

9、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左传·隐公三年》

10、祸福无门,唯人所召。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

11、不义不昵,厚了上战任崩。 ----《左传》

12、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左传》

13、唯命是从 ----《左传·昭公十二年》

14、范文子曰: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袄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

15、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为土芥,是其祸也。 ----《左传·哀公元年》

16、天无伏阴,地无散阳。 ----《国语.太子晋》

17、无信患作,失援必毙。 ----《左传·僖公十四年》

18、夫见乱而不惕,所残必多,其饰弥章,民有怨乱,犹不可遏,况神乎? ----《国语.太子晋》

19、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20、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兼弱攻昧,武之善经也。 ----《左传》

21、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左传·襄公七年》

22、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 ----《左传》

23、修己而不责人。 ----《左传》

24、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

2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烛之武退秦师》

26、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 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左传》

27、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皇天弗福,庶民弗助,祸乱并兴,共工用灭。其在有虞,有崇伯鮌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厘改制量,象物天地,比类百则,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共之从孙四岳佐之,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封崇九山,决汩九川,陂鄣九泽,丰殖九薮,汨越九原,宅居九隩,合通四海。故天无伏阴,地无散阳,水无沉气,火无灾燀,神无间行,民无淫心,时无逆数,物无害生。帅象禹之功,度之于轨仪,莫非嘉绩,克厌帝心。皇天嘉之,祚以天下。 ----《国语.太子晋》

28、古之长民者,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夫山,土之聚也;薮,物之归也;川,气之导也;泽,水之钟也。夫天地成而聚于高,归物于下,疏为川谷以导其气,陂塘污库以钟其美。是故聚不阤崩而物有所归,气不沉滞而亦不散越,是以民生有财用而死有所葬。然则无夭、昏、札、瘥之忧,而无饥、寒、乏、匮之患,故上下能相固,以待不虞,古之圣王唯此之慎。 ----《国语》

29、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左传.庄公十一年》

30、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隐公元年》

迦那格西洛桑嘉措佛学禅语


1、依日沃甘丹派总体而论,所修本尊以密、胜、怖三大本尊,尤其吉祥怖畏金刚为主。利根行者若能够完全舍弃此世间,以上师瑜伽为命脉,结合三大本尊无别而修,则于三年三月佛果可成。

2、修持密法需结合道次第所缘而修,所谓结合而修,并非指念诵二种经函。应知密续修法仪轨中实已包含道次第全部所缘,如仪轨起首部分需修归依,若于共道基础坚实,即刻可结合道次第相关所缘观修;仪轨中复又提及出离心、菩提心等内容,亦需如此而行。

3、日常应以取舍业果为本,尽力结合所学行持,将所学法义结合在生活中,令自身行为尽量与法相应。倘能如此,应不至荒废暇满,成办二利亦有希望。

4、在家居士若能如理依止善知识,概略学习《宗义》、《八事七十义》,对于法相有所了解;继而深入学习《入行论》、菩提道次第引导,对于道次第诸所缘尤其出离心、菩提心、正见作细致了解;并依个人因缘好乐从具德师长前听受无上瑜伽部本尊大灌顶,闻学该本尊生圆二次第教授。

5、入座之初应口诵心念宗喀巴大师所造《道次第摄颂》中暇身胜过如意宝等八句偈结合调整动机,自暇满难得起思惟,至生起造作菩提心,此中含摄三士道法类。于此作意:为利众生需速疾成佛,应于一生中成办佛果,为此于此生、今年、当月、本日,尤其此刻修持如是善法。

6、修持之命脉厥为依止善知识,务须精勤谨慎如理行持。简言之,希求今生无病无灾、诸事顺遂,或欲脱轮回,乃至速疾成就佛位,端赖如理依师。于依师诸要需尽力而为,力所不逮之处应发愿于未来际成办。

7、物无谄诳是指供品不应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对于出家人而言,是指不应以五邪命的方法取得供品,所谓五邪命是指谄媚奉承、旁敲侧击、赠微博浓、巧取讹索和诈现威仪;对于在家人而言,是指不应以恶劣手段如欺诈、杀戮等获取品。动机无谄诳是指在奉献供养时不应搀杂有下劣的动机,例如求名利等。

8、初业行人修持忏悔尤为切要。由于恶业深重,长时流转生死,难获善趣身;即便侥幸一次获取暇满人身,也因恶业障碍,难以听闻正法;即便常闻佛法,却难以了达其意;即便了达其意,也难以获得证悟。包括世间事业、家庭等种种不顺遂,皆为恶业障碍之故。因此需要净除恶业,励力忏悔。

9、具备诸多资具可作供品时,不可选取质量低下或自己不喜者作为供品,此举与盲人妄图欺骗常人毫无差别,应挑选其中最为优质者供养。陈设供品时,应尽量整洁美观,此为成佛时具足相好之因。

10、陈设身语意所依后,应对其起真佛想,时常恭敬瞻视顶礼。时间充裕时,可奉献七堆曼荼罗。朝圣时亦应如是而行,此举可集资净障,令朝圣更具意义。即便不具备信心,仅以好奇心等心态观视佛像,也可累积相应福报。

11、陈设三所依有一定之规,不可任意为之。于佛龛中央位置摆放身所依佛像,在佛像右侧摆放语所依佛经,在佛像左侧摆放意所依佛塔。依格鲁派供奉佛像方式而论,中间以供奉宗喀巴大师像,以此代表一切上师;宗大师像右侧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代表一切诸佛;宗大师像左侧供奉绿度母像,代表一切本尊。

12、个人修行之处每天至少需要都打扫一遍,这样做有极大必要,会产生五种利益:(1)令自心清净;(2);令他心清净;(3)众天神喜欢;(4)造集美丽业;(5)死后往生天界。

13、修法动机十分重要,其中以菩提心为最胜。初业行人仅仅依靠念诵为利有情愿成佛等偈颂难以真实生起菩提心,因此必须依照道次第教授的顺序,依次思惟暇满利大、难得等所缘而逐渐生起造作菩提心。

14、即便学习世间微末技艺,也需师长教授。获得从未证得的佛果,更需一位善知识加以引导。从皈依至成佛间一切功德皆依如理依止善知识而生,并且佛陀的加持、本尊的悉地以及护法的事业也需依靠如理依止善知识方能显现。

15、皈依方式有二,一为只将希望寄托于三宝,个人并不精进;二是以信心皈依三宝,修持彼所示离苦得乐之法。二者中以后者为胜,应依之而行。

16、修诵仪轨时应随文入观,以思惟文意配合口诵,若仅止念诵未作少分思惟,则意义甚微。

17、皈依需具备皈依因,皈依因总体来说就是畏惧与信心,然依三士道而有所分别:于下士道为畏惧三恶趣苦,对三宝能救此苦生起信心;于中士道为畏惧轮回苦,对依三宝可脱轮回具备信心;于上士道为畏惧轮涅一切苦,坚信三宝有能力救拔自己出于轮涅,且生起不忍他者受轮涅之苦的大悲心。

18、一切有情乃至蝼蚁,无不希求离苦得乐。获得安乐方法有二,一为世间法,一为出世间法即佛法。依世间法虽可能获得稍许暂时安乐,但要获得究竟安乐还需修持佛法。

19、我等实为从无始以来患有无明烦恼大病却不自知的病人,能够诊断病情、给予治疗的良医就是佛宝,能够对治无明烦恼大病的妙药就是法宝,而从旁协助看护的护士的就是僧宝。

20、若内心于三宝无皈依敬信,奉行十善也仅止是一种善法而已,并非修持佛法。因此佛教徒不可好高骛远,应当重视净修皈依。

21、各宗教关于善恶取舍均有相关标准,但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方面则差别极大。

22、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23、格鲁派关于净相法判定标准有二:其一为获得净相之师长需具备师长之德相,二为所获取之净相需符合正法。

24、回向时应将自他三世善根回向于十方诸佛菩萨善业大海之中,祈愿正法久住,一切具恩师长法体安康、常转法轮、事业广大,一切众生尤与自己有缘之众生现时痛苦息灭、速疾成佛,为利一切如母有情自亦速速成就佛位。

25、回向极为重要,若不作回向,善根易为嗔恚所毁。我等善根如同滴水,将滴水置于大海,则大海未涸之前其必将存续。

26、结生第一刹那为生有,从此第二刹那乃至死有最后刹那之前为本有,临终最后刹那感受死光明时为死有,死有至生有间为中有。我等如今已得暇满人身,且值遇显密双运之大宝圣教,理应念及无常迅速,善加修习以期自利利他。

27、净罪须具备四力,其一为破坏力,意为于所造恶业生起恐惧、追悔之心;其二为依止力。我等造罪对象不出佛与有情二种,因此也需依靠此二者净罪,此即皈依与发心;第三为遍行对治力,即由追悔之门正作净罪之法;第四遮止罪恶力。防护心需极为坚固,应当认真修持,不要听闻忏罪功德后便不加检点,令防护罪恶之心松懈。

28、对于佛法不应只求多闻,应当在听闻教授后尽力善加修习,以求调伏乃至灭除自相续中烦恼。若仅闻而不行,会成为所谓法油子,令佛法难以利益自心。因此,对于能够成办世出世间一切利益的佛法,应励力勤修持,不可令光阴空过。

29、在师长前接受灌顶时,需对灌顶内容善加听受获得了解,尤其在接受无上瑜伽续四灌顶时,若对其内容不甚了了,则是否获得灌顶还有待观察。虽然往昔色举传承诸师传授灌顶时不做念诵仪轨、介绍四灌等,而于定中传授灌顶,但应了知此为针对利根弟子而行,与众不同。

30、障碍分为外、内、密三种。外障指种种不如意事,如疾病、灾难等;内障指三毒烦恼;密障指虽具足外在顺缘,也并未生起明显烦恼,但在修行上却无能为力、难以自主。三种障碍中,以密障最为严重。

31、所谓智慧或天分均取决于习气,若于所学内容在往昔曾留植习气,学习则相对容易。

32、所谓灌顶,是指授予修持密法本尊及其教授法的权力,并且于行者相续留置成就四身之种。灌顶通于四续部,然而四灌顶只在无上瑜伽部中方才具备,依序为宝瓶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语句灌顶。

33、于密法具信,希望通过修持密法获得成就者,在获得灌顶后,保持灌顶加持不退极为关要。若加持退失,获得成就则如无本求利,无种求苗。保持灌顶加持不退根本在于清净守护三昧耶,密续相关修法有多种,如自入、每日以三摩地受取四灌等。

34、相续中若无有承许三宝为清净皈依处的皈依心,所做善法则不属佛法;若无出离心,所做善法则非解脱轮回之因;若无菩提心,所做善法则非成佛之因。

35、成就佛果需要集资净障,显密二乘中集资净障最胜修法为奉献七支。

36、对于皈依、发心、业果取舍、七支、供养曼荼罗等相对容易理解的教授,应在系统了解后尽力付诸修持;对于空性、生圆次第等较为深奥的法要,即便暂时难以通达、修持,也应发愿于未来际证得。

37、随喜甚为重要,依靠修习随喜,可在短时间内积累众多资粮。如能对善业至心随喜,必定能获相应功德。不需劳动身口,只要随喜便能摄集无量资粮。但切记不可随喜恶业,如果随喜他人造作恶业,也等同自身造下了相同的恶业。

38、顶礼藏文发音为恰策,意为在掌中,也就是将自他众生今生来世一切苦乐托付于上师三宝之意。顶礼分为身语意三种,身作顶礼动作,口诵相应偈颂,意念皈依于彼。

39、密续修法中与空性相关者甚夥,需结合道次第中所说空性内容修持。此为结合而修之真义。因此若于共同道毫无了解,修持密法实属困难。

40、时下有一类人,自称密续行者,而以守持别戒脱戒意义微小,行止甚为放逸。此类人显然是于密续三昧耶毫无所知,即便修持密法恐亦难得其门而入。

41、上师分为了、不了义二种,了义上师是指成就佛位时所证智慧法身,不了义上师是指教授佛法的师长。

42、修持佛法净罪十分切要,所谓净罪,即是依止四力忏除自身往昔所造诸罪。

43、世间之长寿无病、事业顺遂,乃至出世间之解脱、佛果,无不需依福报成办,倘福报浅薄且不谙积资之理,宏图大志恐终为泡影。佛陀所示积资之法众多,皆需秉持纯善而行,以下略举数端:断除损恼有情,救护他者命难;供养殊胜对境;惠施贫苦有情。

44、世人如能净罪积资,奉行十善,断除十恶,此世间可趋向和平美满。若背弃道德规范,仅依赖科技沉沦物欲,无异于饮鸩止渴,戒之慎之。

45、修持密法目的为获得共与不共成就,成就根本在于善护三昧耶,因此需护戒如目。

46、上师弟子非弟子,弟子亦非上师前,随行所有诸敬事,及作礼等当屏退。 随于轨范有所献,或轨范师有所赐,具慧于彼应鞠躬,以其二手而持取。 能以正念无忘失,于自遍行皆精进,同法违越自所行,以欢喜心相劝阻。 有病恭敬师事业,亦未得师赐许可,于诸遮制虽现行,具善心故不成罪。

47、于作敬事一切行,其心应离于我慢,惭羞怖畏善防护,住于初适嫁女相。 一切轻佻等所作,开演师前应远离,所余类此诸所作,自内观察应遣除。 善住中围及护摩,摄收弟子及讲说,其处若与师同住,未得许可不应作。 若开眼等随所得,一切皆当献上师,师于所献取受已,有所余者随所喜。

48、上师及与其弟子,同等失坏于誓句,勤勇轨范及弟子,最初应互相观察。 具慧弟子不应从,无有悲愍而忿毒,贡高贪着不守护,自矜而伐为上师。 坚牢调伏具足慧,具忍正直无谄曲,了知咒与续加行,具足悲愍解诸论。毕竟晓了十真性,善巧绘造中围业,了知宣说咒加行,其心专一根调伏。

49、四无量心并非生起菩提心之法,而是增上菩提心之法。无量是指由所缘无量能得无量果。

50、菩提心分二,一为愿菩提心,指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愿成佛的心愿;一为行菩提心,是指依此愿而决心步入六度四摄的修持。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名言名句,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6173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伯·罗素名言
下一篇 : 约·罗斯金名言
" 名言名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