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每天的生活都会不一样,大家都会分享自己看到的短句,优美的句子往往引人入胜。你收集了多少句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佛语人生大全 ”,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人生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时间总会过去的。


3、算命不如认命。


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1、一刹便是永恒。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4、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8、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9、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24、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5、善恶一念之间。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3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佛语人生小编二】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精选阅读

佛语人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曰: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佛曰: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古寺月色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佛曰: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佛曰:执着如渊,是渐入死亡的沿线。

佛曰:道是修行,魔是心魔。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佛曰: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佛曰: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寂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乐人因企求永远的美好、不死而生出了诸多痛苦。

佛曰:执着如尘,是徒劳的无功而返佛曰:执着如泪,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飞散。

佛曰: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佛曰:凡事都是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佛曰: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佛曰:从忘我到无我,那就是禅心的显现了。

佛曰: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佛曰: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门,早已超脱涅磐。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握紧拳头,你的手里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佛曰: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佛曰:百态之世原是苦海,看破红尘方为上岸。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佛曰:为何我的感情总是起起落落?佛曰: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涨落,浮浮沉沉方为太平。

佛曰:妙谛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

佛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

佛曰: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佛语人生经典语录大全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下面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人生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2、时间总会过去的。

3、算命不如认命。

4、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5、律己要严,待人要宽。

6、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会后悔的地方。

7、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8、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千年修的共枕眠,五百年修的同船渡。

9、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0、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1、一刹便是永恒。

1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13、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14、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嗔之人,时时地狱。

15、常常使别人过快乐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乐。

16、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7、想编织未来的美梦,现在正是时候。

18、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9、失去了鸭子,你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20、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21、言多必失,尽量少给自己这种机会。

22、赞叹别人,要在大庭广众;责备人,必须在私下。

23、有智慧的人,从周围取乐,没有智慧的人,希望别人给予快乐。

24、贪心,你的嘴脸,就是贫穷相。

25、善恶一念之间。

26、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7、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8、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29、向人低头,不曾矮小过。

30、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佛语人生经典语录二】

1、【人心与佛性】心与性是一样的,于佛称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开水叫「水」,加上茶叶就叫「茶」,加上咖啡则叫「咖啡」。其实同样是一杯水,但咖啡与茶都是水「以外的东西」。

2、【爱心是福种】佛教谈因果福报,但并非有钱才能造福;若能时体念佛心、观照自己,并以一分亲切爱心去关怀别人,这分爱心便是造福的种子。

3、【保护心念】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瞋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大地。

4、【不毁谤同道】时时刻刻培养善根(智慧)、慈悲(福德),绝对不侵犯、毁谤他人,尤其不侵犯、毁谤同道者。

5、【不求回报】决无希求回报的心念。爱得普遍,爱得透彻,爱得乾净俐落,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纯净真爱。

6、【不要执着小爱】有些人的爱只执着于自己的眷属,倘若眷属不能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容易产生怨恨。

7、【道心不可断】学佛者,道心不可断。道心断,明灯暗;明灯暗,智慧失,就会招来障碍道业的因。修行人当看好心念,莫让外境灭了心中的明灯。

8、【多造善因福果】人在健康时,应多做善事、利益人群,多造善因福果,为自己铺好人生健康之道。否则一旦病障现前,身心不得自在时,则

9、【佛性是宝藏】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遗失了内心的宝藏却还无知觉;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佛性,只因烦恼无明而庶厂了珍贵的宝藏。

10、【何谓功德无量?】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11、【化瞋恨为爱】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心,把瞋恨、怨嫌之心转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12、【及时行善】要好好利用我们的身体,趁能自由说话、走动的时候,赶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扬佛法和导人向善的事。

13、【理财四分法】佛陀曾教我们理财四分法:一、四分之一奉养父母,二、四分之一教育子女,三、四分之一用于家庭,四、四分之一投入社会公益事业。

14、【菩萨行者】菩萨行者心怀慈悲,常起利益众生的念头,无论到任何地方,心都无畏惧。因此,若能做到以爱待人、以慈对人,则不惹人怨,亦能结好缘。

15、【普爱天下】以佛陀普爱天下众生之心为己心。佛陀能为一切众生牺牲,我们也能为济助众生的志业不惜辛劳付出。

16、【清水之爱】菩萨的爱像一杯清水,可以从上透视到底,没有一点色彩,此即「清水之爱」。

17、【去除三毒】佛法很简单,只要去除贪、瞋、痴三毒,就可以明心见性。众生烦恼多,所以佛陀才开啟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

18、【缺爱症】现今社会有一种通病--「缺爱症」。大家若能先由自我做起,充足自己的爱心,然后互相付出,将这分爱充足于社会,社会能祥和。

19、【人群磨练】人的习性不同,各如其面。修行必须走入人群,和不同习性的人互相磨练、适应,并圆融共处、和睦相待。

20、【人人都有菩萨心】人人本具一颗菩萨心,也具有和菩萨同等的精神与力量,此力量即慈悲与智慧的力量,它恒藏在人人内心的本性。

21、【人痛如已痛】要突破小范围的爱,将爱心普及一切众生,视众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这才是佛教所倡导的爱。

22、【如何成就道业】欲成就菩萨道业,必须拥有不畏心劳、不惧身苦的精神毅力,勇往直前,方能达成。

23、【拾己为人】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拾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24、【四重德行】修行者为完成「德行」,日常生活不可离「四重」,即「言重、行重、貌重、厚重」。

25、【贪之祸害】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佛语人生经典阅读_经典佛语


佛语人生经典阅读_经典佛语_

1、 生活中,许多人会遇到意想不到的伤害。不管伤害你的人是无意识还是蓄意向你挑衅,心胸宽阔的人都应采取不和他一般见识的态度。暂时巧妙地躲开,就可以避免两败俱伤的悲剧。

2、 诸菩萨非己所安,不加于物。若诸菩萨守护此法,即是能持诸佛如来一切禁戒。何以故?自爱身命,不应杀生;自重资财,不应偷盗;自护妻室,不应侵他。如是等行,皆名一法。《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3、 物质的享用,要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福报,而不是一味贪多、贪大、贪贵。比如鞋要合脚才舒适,否则走路恐要摔跤。

4、 虽复有意及好丑法,而无贪欲,亦无瞋恚,所以者何?爱恚等结,皆永断故,乃至其身,相续住世,未般涅槃,常为天人瞻仰礼拜,恭敬供养,是名有余依涅槃界。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尽灭,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余依涅槃界。漏尽心解脱,任持最后身,名有余涅槃,诸行犹相续。诸所受皆灭,寂静永清凉,名无余涅槃,众戏论皆息。《本事经》卷三

5、 人活一世,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曾有过的某些瑕疵而懊恼、悔恨,能够心如明镜,活之安然、处之坦然,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6、 做事,一定要秉持诚与正的原则;而待人,则要用宽与柔的态度。要以宗教者超然的形态,宽大的心胸来容纳任何人。

7、 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功夫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

8、 【天天禅语】步步都要用心当下,若走一步、看一丈,脚步容易踏空。

9、 浮生似梦,与谁为仇,云烟过眼,与谁结怨。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生活是公平的,人心有杆秤,只要真心向善、持之以恒地行善,必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即使有过不光彩的经历,也会淡化在善行中,就像一小粒盐溶化在一大锅水中一样,被饮者完全忽略。

11、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坛经行由第一》

12、 贫穷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方说,骑着自行车,一看人家坐上了摩托车,马上觉得自己很穷;坐上摩托车,一看人家坐上了夏利,一比自己就穷了;坐上了夏利,一看人家坐上奔驰了,马上觉得自己穷得一塌糊涂;即使坐上了奔驰,坐上了加长劳斯莱斯,还是觉得穷,人家赵本山已经坐上私人飞机了!攀比不可能摆脱贫穷,只有布施能调伏贫穷。那么,一个穷人没有多少钱,拿什么布施呢?佛陀告诉了人们无财七施之法:一是和颜施,对一切人和颜悦色、笑脸相待;二是言施,用话语助人欢乐、替人排忧解难;三是心施,用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四是眼施,以慈善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欣赏他人的优点,赞赏他人的成功,怜惜他人的不幸。不要斜着眼睛挑人的毛病、看人的失误与失败;五是身施,以行动帮助他人,有时候,没钱出力比有钱出钱价值更大,例如护理病人,一般人是不愿干也干不好的,价值不能完全用金钱衡量;六是座施,在家让路人歇歇脚,乘车给老弱妇孺让个座,不难办到;七是房施,让亲友、邻人乃至路人借宿,也算救人急难。以上七种布施法,都不用花钱,当你布施时,必然感受到自己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有价值的人,贫穷的感觉也会淡了许多。

13、 每一个大的成就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成功要靠自己。因为成败生死,痛苦烦恼,别人不能代替分毫。佛以无限慈悲心度世间众生,然而,即使是佛,也无法代替世人感受生活。

14、 气压很低,日头很毒,先别急着赶路,找个树荫的地方歇 歇。等一等,恢复一下体力,看清楚要去的方向,观察一下走哪条路 方能抵达。不要以为这是消极的躲避,如果你是经验丰富的旅人,必 定懂得避让和迂回。无谓的中暑或被烤成木乃伊,就注定不能抵达目 标,勇敢不是鲁莽,成功需要智慧。

15、 《长阿含经》卷十五,《种德经》道品楼观,以戒为柱;禅定心城,以戒为郭。(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四

16、 意识的有序化就是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生命观、价值观,要摆正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按照禅院理念,就是要知道自己目前所在的坐标系与坐标点,要明白自己人生与生命的发展方向,否则,我们的意识是紊乱的,我们的头脑就像一团乱麻,理不清。

17、 忿恨瞋恼,我我所生。若不能知功德、过失及我、我所,名为无智。若如实知彼我、我所,此即非智非非智也。大王当知:一切诸行,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若无来去,则无生灭;若无生灭,彼智、无智,亦复皆无。何以故?无有少法而能了知生与非生。若离能知,是为知也。《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18、 学佛必须遵守佛陀教育我们的三个原则:戒、定、慧。戒是生活行动的宗旨,用来教诫我们不做坏事;行为不发生差错,心就有定力,精神就会统一,如此就可产生智慧。

19、 自信但不可自以为是。有些人看起来很自信,实际上很自 卑,因此常常会做一些自以为是的事情。他们热衷享受事情成功的炫 耀,却没有勇气承担事情失败的后果。

20、 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生活本身就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是绝不轻松的,如果再加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生活的压力就会更大了。因此,我们应当学会放下心理的负担,轻松简单地面对自己的生活。

21、 感恩不但是爱和善的基础,更是人生的最大智慧。我们虽然不可能变 成完人,但常怀着感恩的情怀,至少能够无时无刻地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 生活的快乐,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充实。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 恩的心,那天天都是感恩节,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丽。

22、 弥陀灭除我们的贪嗔烦恼,是用釜底抽薪的方式;薪火虽去,锅还是热的,水还是烫的。凡夫生死薪火虽灭,现世烦恼依然。

23、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是一种看淡得失、不为物役的姿态。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保持一颗平常心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

24、 俗话说:一个人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个人如果整天纠结在日常琐事中,只能听到三姑六婆的闲言碎语,只能看到井底一片蓝天,是无法有大作为的。而一个具备大格局的人,必然心怀天下,心系苍生,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不为一己的私利而钻营苟活。

25、 如果一爱一你注定流泪,那么开春必定发出一爱一的芽蕊;也许一爱一你注定雷轰,那么过后必定绽放彩虹;假设一爱一你注定受难,那么真经里必定蕴藏一爱一的道禅。

26、 不要试图解释一切。面对诸佛境界,任何的解释都是乏力苍白的,而且会关了真理的门。直接说:我也不知道,但我就这样信了。让有疑的人直接去面对他所无知的境界吧。

27、 平淡中见奇趣,浅近中具哲理,表达了一种十分超脱的人生态度。当我们面对生活的乱麻而烦恼丛生时,不妨想想这位皆大欢喜的弥勒佛,便能以微笑面对世界了。

28、 迷真起妄,假号众生;体妄即真,故称为佛。(唐)澄观《大华严经策略》

29、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和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和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

30、 过分的执著无异于飞蛾扑火,人如此,事亦如此。就像为了让树木长高,必须剪去多余的枝权一样,即使如美玉般的生命,也需要工匠的雕琢。假如工匠不善取舍,焉能得到美妙的作品?

31、 无法要求他人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但是可以自我要求,将不可能的事转为

32、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未尝说一字,这是真话还是妄语?若你思索真与妄, 或者对这个问题干脆不思索,思与不思,都是心意识,心意识不死,你 就是个有事的人,与佛相隔云壤。死却心意识,来一个死后重生。

33、 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但却被追求快乐的贪念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郑石岩

34、 当你真正认识了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境界:纵然全世界 的人都不了解你,你也不觉得寂寞;纵然所有人都不支持你,你依然充满 力量。

35、 【天天禅语】烦恼犹如盗贼,迟早偷走心中的善财。贪欲会偷走知足之财,让你饱受贪婪之苦;嗔恚会偷走爱心之财,让你饱受怨恨之苦;愚痴会偷走才智之财,让你饱受无明之苦;妒忌会偷走随喜之财,让你饱受嫉妒之苦;我慢会偷走恭敬之财,让你饱受消福之苦。学佛,就是认识烦恼;修行,就是解决烦恼;成就,就是战胜烦恼。

36、 做事有做事的辛苦,清闲有清闲的苦恼,人生往往就是这么 纠结。有些人做事做得很累,巴不得找些许清闲;有些人清闲闲得无 聊,设法也要弄出一些事来。生活的境遇不同,彼此的心态相异,人 与人之间总有很深的隔膜,你不懂我,我也不懂你. 每个人都有做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梦醒的时候。梦里梦外 总有一些落差,接受梦里的一切,也要接受梦外的一切。梦里的美好 不代表梦外的美好,梦外的缺憾不代表梦里的缺憾。多数人的痛苦来 自梦里梦外的落差,于是有些人但愿长梦不醒,有些人又从不愿做 梦,其实这两者都大可不必。

37、 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一切众导师,无不由是生。《维摩经》卷中,佛道品

38、 能够有机会坐禅,且能持之以恒的坐禅会有奇妙而不可思议的作用。一般人限于生活或工作环境而不能像和尚们那样进行坐禅修炼,我认为正常的工作或生活也是修禅,在行、住、坐、卧中就可参禅,那就是调身(保持身体动作时正确的姿势),进而调息(训练呼吸的方式由急促而缓长),臻至调心(力求一心不乱常保平常心),这样就能达到增加智慧和身心健康的良好效果。

39、 佛家认为,智慧有佛智,有俗智,佛智明了生死究竟的圆觉智慧,无挂无碍,俗智只是有所知识、有所领悟,仍然存在各种障碍。在俗家人看来很高的智慧,在佛家看来,可能什么都不是。

40、 【天天禅语】佛教的真理,是最殊胜、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宝,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与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41、 能取及所取,一切唯是心。二种从心现,无有我我所。《大乘入楞伽经》卷五

42、 有一首唐诗这样说道: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安禅不必 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可见,参禅悟道并不一定要到深山幽林中去打 坐,只要灭却心头火自凉。灭却心头,心头就是相对的意识,就是分别的 意识。把你分别的意识去掉,火自凉,就是让你坐在火里面,你也会感到很 凉爽。

43、 佛说:对于亲属朋友,应当注意五件事情:一是看见他们做坏事,应当私下劝告、制止;二是亲友小有急难,应当尽力为之奔走、救助;三是两人之间的私语,不得说给第三人听;四是相互之间倍加尊重;五是有好东西,应随多少与亲友分享。亲属朋友之间,不仅靠感情维系关系,还靠义务结成纽带,我们通常所说的会做人,也可理解为善尽义务。所谓善尽义务,不是简单的帮助,带着爱心和尊重的帮助,才算真正尽到了义务。看见亲友做坏事,为什么要私下劝止?一方面是保护对方的隐私,一方面是照顾对方的面子,维护对方的尊严。如果看见对方做得不对,便理直气壮地加以斥责,不顾场合,不考虑对方的心情,实际上不是在帮对方,而是在伤害对方,按佛家的观点,这犯了口业。毫无疑问,这种做法会损害彼此的关系。

44、 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45、 喜欢穿着平底休闲鞋,一身素锦或一身帛棉,走在静谧的时光中,头顶白云悠悠,脚下虽浅露润脚,心里却是窃喜这份清欢。喜欢这样的天气,不温不燥,空气略带微凉,任季节的风柔柔的吹着,吹落满身疲惫,吹散满身尘埃,吹开心花,吹去悲伤,吹来温暖满怀。怀一颗素心,禅意人生悲喜,携一抹从容,淡定红尘喧嚣。

46、 做事要一心一意,符合正道,不能三心二意,患得患失。

47、 【佛心】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3,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48、 此苦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此苦集、此苦灭、此苦灭道迹圣谛,本所未曾闻法,当正思惟时,生眼、智、明、觉。《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79经

49、 【天天禅语】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所以对过去迷惑;因为我们不晓得将往何处去,所以对未来茫然;因为我们不明白要活在当下,所以对现在没有好好珍惜与把握。我们的心总是在回忆过去、盼望未来、随从当下妄念的状态里,这些都是对自心缺乏认识所导致的。

50、 情绪管理,先要知道苦乐忧愁都是由心生起,心不起自然不受种种情绪 干扰,若要再生出一颗心来管理这颗心,会成为祖师所说的以泥洗泥。 放松、放空自己,当心念的习气不由自主生起时,就在此刻提起一句话头, 将生起妄念的一念心,移到话头上来,什么是无?直待话头参破,方知 有心与无心、劳心与闲心,全无干扰。

51、 人若执著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郑石岩

52、 【执迷反而失更多,无心栽花花自发】1.珍惜自己所有,努力奋斗想要的。2.不患得患失,方可决胜千里。3.得失可以转化,记着:你不放弃生活,生活绝不会放弃你。4.莫因小失大,为人处世莫耍小聪明。

53、 越是无风静定的灯光,越能显发灵明的光芒。禅定与般若亦是一样,越是甚深禅定,越能激发出般若智慧。

54、 禅智人生1、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2、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3、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会消失。4、烦恼比岁月更易催老。5、妒忌、仇视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6、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常嗔之人,时时地狱。7、顺境淡然,逆境泰然。8、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55、 一般凡夫太爱自己,就会处处与别人计较、事事多起疑心,常怀疑别人所说的话是不是讽刺自己?别人所做的事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像这种人,就是把人事当是非,会生活得很痛苦。

56、 有些话能说不能写,有些话能写不能说。语言很奇妙,不同 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它的呈现方式必须不同。最浅显 的是语言,最深奥的是语言,最坦荡的是语言,最神秘的也是语言。

57、 心一片禅台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间盈满潺潺的清音,还有你温润的笑容。

58、 虽诵千章,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虽诵千言,不义何益?不如一义,闻可得道。《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三,增上品

59、 拥有财富、权位、荣誉,这一切不如拥有内心的平安。财富、权位、荣誉都不能令心平安,唯有弥陀的救度能令心安。一无所有的人,只要有心安,便拥有了一切。

60、 八风吹不动是一种心不随身而动的修为境界,可是要将这种境界时刻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要做到八风不动、宠辱不惊,首先,人们要用广阔的视角去看待事物,运用全方位的思考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旦思维钻入了牛角尖,就可能对任何挫折都耿耿于怀,无法腾出空间来整理思绪,因此也就没有办法以坦然之心面对困境。其次,遇事不慌张。别人讲的话,做的事,都要在自己脑中先过一遍,细细想一想再做出反应。无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帮助,还是羞辱、侵害,都应以理智来应对。再次,要做到不动心。不为名利而动,不为苦难而动,不为权势而动,不为嗔怒而动,不为毁谤而动。

61、 问:如何是诸佛行履处?师日:青松绿竹下。《风穴延沼禅师》

62、 【天天禅语】学佛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佛教知识,也不在于你在山洞里闭关多少年,而在于佛陀教导我们的人格标准你能做到多少。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佛陀的格言》

64、 抱着功利主义的思想去学佛法,动机不正,因地不真,虚伪的因,必得幻灭的果。耕云先生

65、 心不宽,就不快乐。心宽,不是强忍伤痛,捏着鼻子吃屁,那叫委曲求全。真正的心宽,是境界的超越,是不一般的豁达与超脱。正如蚊子叮了大象,大象不必一定要追着蚊子咬一口一样。世界不完美,难免有纠结。多与仙鹤为伍,就不会与鸡争食。增长见识,积淀底蕴,心自然宽,人生自然快乐。

66、 又云: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既生山河大地,如何得复清净本然?既复清净本然,云何却见山河大地?大众,如何即是?良久,日:水自竹边流去冷,风从花里过来香。《舒州龙门佛眼和尚语录》

67、 简单,是修行人的生活方法、目标。由简而单,简是方法,单是目的。《老子》言: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68、 弘法者本身就是旗帜,就是标杆。旗帜要鲜明、唯一,也就是要专;不能讲圆融,圆融来圆融去,信众不知所从。这是利益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

69、 早安!大干。早安!众生。请接受我的真诚问候!成功穿越 夜晚的隧道,再次迎来早晨的霞光,我的内心充满喜悦。没有理由独 享这种喜悦,我要将它传递给我热爱的世界。每一声鸟鸣都是感恩, 每一缕清凉都是想念,每一次呼吸都是美好,每一个念头都是希望, 我们必须出发,不能等待。

70、 一颗真正的佛心可以无处不在,可以淡然无痕。以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对待万事万物,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行。佛的超脱、平和、清新雅致,在喧嚣的尘世中,为我们带来一种性灵的体悟,一丝菩提的清凉,一分身心的安慰。

71、 俗话说,人生失意无南北,宫殿里会有悲恸,茅屋里同样会有笑声。只是平时生活中无论是别人展示的,还是我们关注的,总是风光的一面、得意的一面。人们喜欢站在城里而向往城外,而一旦走出了城,就会发现生活其实都是一样的,有许多我们一直在意的东西,在别人看来也许根本就不算什么。与其不停地长吁短叹,不如静心欣赏一下自己的生活,静心体会生活的快乐。

72、 佛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不可思议。不管你怎么去思维、探索,都得不到真实的结论与实证。可知最近的不二法门就是放下妄心,不起一念。耕云先生

73、 一依者一切依,上出世间上上第一义依,所谓灭谛。当自燃法灯,自归己法,莫燃余灯,莫归余法。《中阿含经》卷十五,《转轮王经》

74、 【虚空无趣、浪花有情】 世间虚空觉无趣,流水浪花有亲情。

75、 《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6、 在人际交往中,竞争不能阻止竞争,仇恨不能平息仇恨,以怨报怨只会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导致更大的仇怨。反之,忍之、耐之,以不争息争,以德报怨,使人不能与之争,使人无法与之恨,就能很好地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进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77、 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着和更泰然自若的境地。《佛陀的格言》

78、 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日道。《坛经宣诏第九》

79、 念佛心即是佛。(明)无明慧经《角虎集》卷四

80、 文字总是不能完全地表情达意,呈现的充其量是冰山一角。

81、 缘分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我们无法预见,可该来到时,它却不迟不缓。正是因为缘分不可强求,所以佛才说:一切都要随缘。

82、 此土初祖云:心有所是,必有所非。若贵一物,即被一物惑;若重一物,则被一物惑。信被信惑,不信又成谤。(唐)百丈怀海禅师《百丈怀海禅师语录》

83、 人生如舞台,有人一生劳苦,有人先苦后甘,也有人先甘后苦,如何论断谁最幸福呢?只有充满爱心的人最幸福!

84、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慈庵守净

85、 【最有禅意的句子】有心做事的人,是事因人做,不是因人做事。

86、 修行在修心,心静自然凉。

87、 人们总爱假定幸福是有条件的,喜欢为自己的人生设定各种标准。

88、 今生只想拥有一种能力:对生命心存感激,对生活心满意足。感激和满足,是一种不管事情大小都感到高兴的能力。知足常乐。

89、 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师是学生的样;以好模样,培育孩子正确的人生观。

90、 【清醒与糊涂】 人生有时要清醒,有时却要糊涂。糊涂就是善于藏巧露拙;清醒就是 知道事情的轻重得失。

91、 毗尼藏者,是佛法寿,毗尼藏住,佛法亦住。《善见毗婆沙律》卷一

92、 【天天禅语】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93、 【天天禅语】能精进向前走,努力做,就不迟。

94、 孝敬父母,不仅物质奉养,还要服从、尊重,才是既孝且顺。

95、 施者人爱念,多众所随从,名称日增高,远近悉皆闻。处众常和雅,离悭无所畏。是故智慧施,断悭永无余,上生忉利天,长夜受快乐。《杂阿含经》卷二十四,第622经

96、 而把握空闲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当未来年纪大了,不管是体力还 是智力都比不过年轻人了,还是有水喝,而且喝得很悠闲。

97、 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点都是吉祥的。证严法师

98、 【天天禅语】人间处处有温情,菩萨无处不现身。

99、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楞严经》卷六

100、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101、 有些事情可以坚决不做,有些面子却一定要给。因为中国是 个面子社会,你要是老是驳人家面子,离被打人另类就不远了。这不 是世故,是洞世。

102、 居孝事父母,治家养妻子,不为空之行,是为最吉祥。《法句经》卷下,吉祥品

103、 人生需要有梦想,但梦想不是人生的全部工人生需要有快 乐,但快乐同样不是人生的全部。人生的意义在于梦想不灭,快乐常 在。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实现梦想的快乐,也才能体味不达梦想的 痛楚。人生有百味,少一味都难免遗憾。

104、 信佛而不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就是愚行。

105、 彼世间良医,于生根本对治不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不如实知。如来应正等觉,为大医王,于生根本对治如实知,老病死忧悲恼苦根本对治如实知。《杂阿含经》卷十五,第389经

106、 富有的人常常为管理钱财而烦恼;贫困的人往往为找求生计而烦恼;老年人经常为养老治病而烦恼;年少的人往往为学习成绩而烦恼。毕竟是处于轮回,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执著、烦恼与痛苦。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也是世间的事实。学佛就是为了让我们从轮回苦海中彻底获得解脱并圆满觉悟。

107、 应当勤加护持正法,护法果报,广大无量。《大般涅槃经》卷三,金刚身品

108、 受谤不辩,是大度,也是小心;是慈愍他人,也是保护自己。

109、 修行一定要紧紧地抓住当下这一念,从当下这一念做起。

110、 很多人误认为修行一定要打坐,或者一定不打坐,这两种观念都不要执着,否则都是错的。禅宗讲求心的自在、明净和烦恼的解脱,不在于打坐不打坐。如果打坐到瞌睡连连、妄念纷飞,这种打坐就成为一种形式,是徒劳无益的。

111、 怀抱理想,不放弃任何机会,就能给自己带来奇迹。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那么就在此刻,想好自己的目标,确定前进的方向。

112、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13、 【天天禅语】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114、 佛是众生界中了事汉,众生是佛界中不了事汉,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115、 慈悲的本意,在于你深知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其他,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当你抱怨,没有其他人会真正受影响,而你是唯一真正听到你的抱怨的!你所给予的,即是你所受的。

116、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本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都是在同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证严法师

117、 【天天禅语】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118、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119、 人心是相通的,真理是相通的,佛性是相通的。如果对佛法有真实感悟,说出来自然能感动人;如果只是名相堆砌,那仅是知识,听的人只会觉得累,不会有感动。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常勤修习方便慧,起殊胜道,安住不动,无有一念休息废舍,行住坐卧乃至睡梦,未曾暂与盖障相应。《华严经》卷五十,十地品

121、 真爱你的人,你无须听他(她)的甜言蜜语,只须看他(她)的眼神是否真诚,便会知道他(她)爱的是你,还是你身上的外在条件。真的爱,会从你的心尖流到对方的心尖,当你感到痛时他(她)也会痛;当你感到冷时他(她)也会冷。

12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没有苦,就无法体悟乐的真谛,重要的是如何转苦为乐。

123、 【天天禅语】我们看世界时,世界如此真实;想世界时,世界仿佛实有。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是心的显现,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幺J如梦、缘起性空,而是以无明的眼睛与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世界时,只凝视着世界的现象,而不知道五官是无明的产物;当我们想世界时,只观察与分别世界,而体认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124、 懒于一事,懒于万事。好易之人,自知非道器矣。(日本)道元《永平初祖学道用心集》

125、 慧,不是小聪明,不是世智辩聪,它是由持戒、修定而引发的一种高于一般的抉择力、判断力,是一种极其敏锐、透彻的洞察力。它能使我们断除烦恼,趋于觉悟和解脱。

126、 小学生处在人生打基础的阶段,不仅要教他们学知识,更要 教育他们如何做人,小学教师因此承担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使命。而 现实情况是,多数小学教师只把教师职业当成饭碗,除完成必要 的教学任务之外,他们对学生的教和育很少作深入的思考,这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础教育质量。

127、 休把庭花类此身,庭花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煞人!(宋)龙牙密禅师(澫益《法海观澜》)

128、 该直行时直行,该转弯时转弯应该直行的时候不直行,是错失良机;遇到转弯的时候不转弯,是不懂得回头是岸。

129、 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它好比商店的招牌与装潢,又好比商品的包装,招牌不抓人眼球,包装没有吸引力,人家不进你的店,不拆开你的包装,里面的货色再好,又怎能畅销?生活舒心、事业顺心的人,往往拥有一个成功者的形象:皮肤光洁、表情自然、神态安详、气度从容、身体舒展大方;而生活事业举步维艰的人,往往呈现出失败者的形象,或忧或愁或苦或闷或怨或恨,从表情上一眼可见其落寞的境况。

130、 初禅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过患,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禅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善男子,彼第四禅,内外过患一切俱无,是故诸灾不能及之。《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131、 圣道修行是革命,革自己的命,革除我命,成为佛命。净土念佛是归命,归命弥陀,获得佛命。革命则难,归命即易。革命苦,归命乐。

132、 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 轻易地发怒,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恶化了冲 突,得不偿失。恼怒是片刻的疯狂,你应该控制住情感,否则情感就会控 制你。

133、 善是一切美好的根源,只要心中充满了善意,幸福就不会远去,快乐的天使就会相伴左右。而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在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其实就是关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134、 能利用时间,多发挥生命功能,利益一切众生,就会觉得生命更踏实、更有意义,此即幸福感。

135、 学佛者要站在自己的岗位,而发扬佛法的精神,去利益大众,摄化大众来归信三宝。现出家相,只是学佛者的一类。(当代)印顺《华雨香云》

136、 【天天禅语】很高兴最近头一次看到134个国家参与了为保护地球而发起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千万根蜡烛被点燃。无私的爱心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的同时,带给众生慈悲的温暖,又发出智慧的光明,并遣除一切众生的痴暗。

137、 邪见者,起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是向邪者,违于法,不乐于法。《杂阿含经》卷二十八,第787经

138、 直须将一个死字(原注云:此字好得很。)挂到额颅上。(印光法师)

139、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太多的奢求,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最后是索求的越多,所得的越少,怀有一种无欲无求的心态,就不会为物质所累,也不会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纷争,树立敌人,当一个人放下一切私欲时,就会达到无求则无敌,无敌则心安的境界。

140、 第一善知识,能呵责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古印度)阿底峡四、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141、 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唯学无求无著。无求即心不生,无著即心不灭,不生不灭即是佛。《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42、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长沙景岑禅师》

143、 生活中有苦也有乐。是苦恼总缠绕着你,还是快乐溢满全身,这些都是 由你自己决定的。如果一个人真正懂得了从生活经验中找人生乐趣,他就不 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相反,会感觉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144、 【禅语感悟】 《坛经机缘品》上面,卧轮禅师有偈: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145、 舍一切烦恼是布施,与诸法无所起是持戒,与诸法无所念是忍辱,与诸法离相是精进,与诸法无所住是禅定,与诸法无戏论是智慧。

146、 修炼的过程是一种煎熬的过程,一旦这种煎熬变成愉悦和自 在,你就涅槃了。问题是多数人愿意修炼,却极少有人受得了修炼的 煎熬,往住在尚未体验到愉悦和自在的滋味时,便已经放弃了。人生 和生命的修炼就是一种坚持,唯坚持才能浴火重生。希望的彼岸无限 美好,但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抵达。

147、 何谓菩萨能持精进?佛言:求心不可得。《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148、 一个人倘若一味执著于拥有,执著于将物质牢牢抓在手心,他的人生是不会有所进步的,正如一个道场(佛教术语,道场原指佛成道之所,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若不肯放弟子出去充实自己,便不会有前进的空间。

149、 汝是当成佛,我是已成佛,当作如是信,戒晶已具足。一切有心者,皆应摄佛戒,众生受佛戒,即人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梵网经》卷下

150、 心若向阳,必生温暖;心若哀凄,必生悲凉!我们都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所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或许,我们只有经过人生的荒凉,才能抵达内心的繁华。如果你不曾拥有,你永远也体会不到失去的心碎;如果你不曾失去,你便永远无法明白拥有的珍贵!

151、 为人群服务,是人生;为生活服务,是众生。

152、 若作市易斗秤卖物,一说价已,不得前却舍贱趣贵;斗秤量物任前平用.如其不平,应语令平。《优婆塞戒经》卷三,净戒品

15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欣赏着美丽的月景,我们想到了什么?是否会发现月亮的光明象征着人们的智慧,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福德。此刻天空的明月啊,正是我们修行的祈愿,何时能像她一样,智慧的光辉明亮而普照,福德的资粮充盈而圆满!

154、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155、 如人死生,虽无来去者,而烦恼不尽故,于身情意相续,更生生情意。身情意造业,亦不至后世,而从是因缘更生后世果报。譬如乳中着毒,乳变为酪,酪变为酥;乳非酪酥,酪酥油非乳,乳、酪虽变,而皆有毒。(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三十八

156、 世出世间,有三种僧:一菩萨僧,二声闻僧,三凡夫僧。若有成就别解脱戒具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福无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二,报恩品

157、 人生会遭受天灾人祸的痛苦,无不是从贪而来。贪不但带来痛苦,也使人堕落;除了今生此世身败名裂,也会招致未来的业报。

158、 禅说人生: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人,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2、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修正自己的缺点。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4、凡事都能替别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5、解脱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与超越。

159、 人是一个矛盾体,在寂寞中他向往人群,在人群中他向往孤 独。他想得到,又害怕失去;他想放弃又渴望拥有。他希望自己是永 远的醒者,却不愿错过梦的精彩。

160、 禅是在醒觉自在的生活中流露出来的自然,而不是加给生活一些勉强的约束刻意作出来的。郑石岩

161、 【禅语感悟】 你想升天堂还是人地狱是由你自心一念所造的,你心想升天堂,别人 无法把你拖人地狱;你要下地狱,别人也无法硬拉你上天堂。学佛就是修 心,你念念光明就时时都是佛,你念念黑暗就时时都是鬼。所以佛与鬼的 分别,就在这一念之间,一念佛,一念鬼;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所以这 一念之中最要紧。

162、 所有成佛功德法,悉以回施诸群生。愿令一切皆清净,到佛庄严之彼岸。《华严经》卷二十三,十回向品

163、 一个人,平时多积阴德,多做善事,将自己打造成一道风景,自然会引来贵人。

164、 坐禅只是一种进入禅定的途径,假使只为坐禅而坐禅,即使枯坐成骨,心不曾抵达禅的深处,成佛的愿望也不过是空梦一场。

165、 苦谛是四圣谛之一,也是最关键的一谛。佛教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

166、 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中的许多关口和障碍并非他人所为,都是自己设置的,都是由于放不下架子、心有挂碍而产生的,都是在作茧自缚。如果能以纯真质朴的态度来看待生活,那么一切关口也就成为坦途了。

167、 天堂和地狱都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即常可自在,心正,则邪不侵。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时时保持心中的正念,任何时间、任何方向与地理都是吉祥的。

168、 一心做好事,自然就有福。

169、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诸念求义利,悉皆饶益之。《大日经》卷三,世间成就品

170、 令佛菩萨欢喜的事,是做到让众生欢喜。《入行论》中说过:除了让众生欢喜以外,再也没有令佛菩萨欢喜的事。让众生欢喜的事,就是不杀害生命,在不欺骗众生的前提下,自己力所能及地去服务众生。我们才会真正得到佛菩萨的祜佑。如同为使一个母亲欢喜,先要做到让她的孩子们欢喜一般。

171、 人世间的任何状况都犹如江河中的流水那样,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 变化。然而,有许多现代人仍然不知道把握今天,不珍惜展现在眼前的珍贵 机缘,却又忧心自己的未来将会如何如何。其实时间并不能像金钱一样让人 们随意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所能使用的只有被给予的那一瞬间, 也就是今天和现在。

172、 远离不良情绪:世间没有永久的不幸真正的强者,善于发现顺境中的阴影而从容应对,善于从逆境中找到光亮而不涉悲喜,并能够时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方面。

173、 恚能自制,如止奔车,是为善御,弃冥人明。《法句经》卷下,忿怒品

174、 我们谁也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难免与周遭发生千丝万缕的 联系。我们的善良有益他人,我们的恶行伤害他人,我们一举手一投 足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是给他人正面的微风,还是给他人负面的黑 影,值得我们三思,因为他人同样也会对我们发生影响。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即使在微博世界也一样。

175、 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四十二章经》

176、 人要自爱,才能爱普天下的人。证严法师

177、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定无烦恼,心如莲花开。很多时候,我们视为刻骨铭心的记忆,而别人却早已忘记,与其纠结于心,不如看淡,看轻。平凡是一种清淡得让自己陶醉的人生。生命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无后人之仰慕,却无不让人感到一种生存的神圣与尊严。

178、 佛日: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79、 将人生的挫折视为教育,不畏艰难、愈挫愈勇,即是生命的勇士。

180、 天不交,地不养,人永远干不了大事,神要回来,要专注,要认真,只有聚精会神,天地之气才能和你相应!拜祖宗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孝心,用心灵承接祖宗累积的能量;拜土地是为了感恩珍惜土地,我们生长在大地上,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拜龙王是珍惜感恩水,因为人体有70%80%是由水组成;拜天地,拜自然及所有的一切的生命。

181、 不怒胜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悭贪,真言坏妄语。不骂亦不虐,常住贤圣心。《杂阿含经》卷四十二,第1151经

182、 善行,能庄严人格,美化世间;念佛,能往生成佛。世善如外在化妆之美,念佛是生命自然之美。一切修行,若落于有漏世善,皆不过如化妆美容,表浅,外相,不自然,不真实;念佛,内心住有弥陀的生命,便从里向外焕发出弥陀生命的光辉,这是佛性的真生命。

183、 悟而不度,众生就在那里,或父或母,于你恩重如山,不孝不敬。

184、 我爱,爱月色穿过竹帘,低眉一朵花的风雅;我爱,爱披上时光羽衣,舞一段云水禅心,看阳光在眸间盛开成别致的清亮。

185、 【生活中的七种禅道】1、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2、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真智慧。3、忍人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4、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5、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6、心中有佛,在家也是出家;心中无佛,出家也等于在家。7、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86、 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蒲益大师)

187、 当我们说投资你自己的时候,并不是指对你进行改造,不是,而是把你曾经被人刻意改造的部分全部清除。投资的意思,是指让你能够全然地活出生命本来的面貌,那是纯然的、智慧的、灵敏的、无所不能的!

188、 静虑能生智,定复从智生。佛果大菩提,定慧为根本。《大乘理趣般若经》卷八

189、 【谈无知】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不可耻;以为自己懂得很多,反而可耻。对真理,我们一无所知;真理之外,我们倒懂得很多,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而今我们夸耀这些无意义的学问,又以此骄慢于人,所以可耻。真理是一面镜子,当我们面对这面镜子时,立即照见了自己的无知。夸夸其谈、喋喋不休的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站在真理的镜子前。哪怕是一刹那地瞥见真理,我们也会立即觉得自己是多么无知。大言不惭的人,只能说他们连一刹那瞥见真理,乃至真理的余光,都没有看到。见过大海的人,不会夸耀自家的水缸装的水真多。

190、 小乘行者注重断恶,大乘行者重视行善。出离心,是断恶的起点;菩提心,是行善的动力。证悟空性,是大小乘的共同趋向。为个人的解脱而修证无我,是小乘佛法的解脱之道;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是大乘佛法的菩提大道。

191、 心者,神之舍也,血之主,脉之宗。

192、 想想看,我们所找的所找的人,大抵是跟我们类似的,或者灵魂最相近。最起码,某方面的感觉很相近。我也知道,人生如痴之长,我还会不停地邂逅,但最美的,应该是邂逅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最懂得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雪小禅《邂逅自己》

193、 智慧的力量在当下一念,烦恼的力量也是在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能够转变,并且从烦恼方面断相续心,从智慧方面连绵不断地延续下去、扩展开来,那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解决,就能做到内心世界的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194、 夫佛法本平常,而世人以奇特求之,故往往不得佛心也。故日平常心是道。《紫柏尊者全集》

195、 认识自己,要不断地在自我反思中深入剖析自我。

196、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197、 只要宁静处世,不为世俗势利所动,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对症下药,自能药到病除。

198、 旃檀多香,青莲芳华,虽日是真,不如戒香。《法句经》卷上,华香品

199、 人活一生,醒悟的少,疑惑的多,而最大的疑惑就是无法认清自己。

200、 曾几何时,蛇成为人间美味,蛇国公民从此锐减。据说蛇国 公民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体小有毒,一类体大无毒。蛇国规则,以大 蛇吃小蛇保持生态平衡。因成餐桌美味者大多无毒,剧毒者无人问 津,时至今日,蛇国幸存者均身负剧毒,已成泛滥之势,渐淅危害人 间。蛇之天敌老鼠,也乘天敌日减渐成大患。

读了“佛语人生大全”,有没有一两句让您喜欢的短句?希望您喜欢j458.com小编为您推荐的句子大全,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人生感悟,祝您开心愉快!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77113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三毛语录《万水千山走遍》
下一篇 : 延参法师佛语语录
" 人生感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