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微博里也能看到好句分享,无论是何心情都能找到对应的句子来表达。有没有一句话特别触动你呢?或许"心灵禅语,禅语悟道"是你正在寻找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

2、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3、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

4、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5、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6、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7、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无谓压抑自己。

8、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

9、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10、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11、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12、真心虚灵,照而常寂,德者心用,纯善无恶。

13、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4、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

15、一片石即一座佛,一座佛又即一片石,无非是一片心。

16、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17、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18、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名一行三昧。

19、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20、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21、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22、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3、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25、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26、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27、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28、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29、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30、于一毫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

31、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32、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33、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34、终日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终日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

35、只愁不作佛,莫愁佛不解语是也。

36、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37、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38、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39、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40、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41、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2、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取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43、一个人几十年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太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用智能探讨人生真谛,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

44、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苟能念念不忘,心心弥陀现前,步步极乐家乡,何必远企十万亿土。

45、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46、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生死,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拔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

47、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8、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9、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50、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51、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52、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53、悟门了当,澈见圣凡不二,迷悟不二,生死涅盘不二,有情无情不二。

54、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55、享受的若不是自己应得的福分,所得的收获又是无缘无故的,那么多是有人故意设下的陷阱,此时若眼光短浅就会落入圈套。

56、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57、心性虚空,动静之源莫二,真如绝虑,缘计之念非殊。

5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59、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60、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杀人无血,其过甚恶。

61、未生前本来面目,死了烧了什么处相见。

6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63、悟佛之言,定要行佛之行。

64、世人言忍,忍字最难,非大智慧,断然不能。

65、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66、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67、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68、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69、若顿悟此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

70、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71、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72、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

73、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74、若悟真心本空,万法自然消殒。

75、三教圣贤,本乎一理,若离心性尽是魔说。

76、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77、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78、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祸害大都是由手脚完好、心灵残缺的人造成的。

79、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80、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81、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82、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83、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84、佛说: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惟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无尽虚空。

85、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86、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87、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88、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89、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90、乐天知命,无喜无忧,妙性朗然,其乐难述。

91、离妄想颠倒无真如佛性。离贪嗔邪见,无菩提涅盘。

92、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93、迷时师度,悟时自度,只合自性自度。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渐中顿。

94、明明白白无生死,去去来来不断常;是是非非如昨梦,真真实实快承当。

95、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96、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97、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98、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99、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

100、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心灵禅语悟道人生


心灵禅语悟道人生

【心灵禅语悟道人生一】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见到利益,人人都想得到,而且得到的越多越好,这是世人的共同心理。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想发财,这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又不能贪心不足。人过于贪则可能会被他人利用,忍贪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作为一个商人如果贪心不忍,那么他在商战中很快就会败下阵来。人由于贪欲不止,往往只见利而不见害,结果是利益也没有得到,祸害反而先来临了。

贪欲者,众恶之本。人一旦贪欲过分,就会乱了方寸,贪欲多,心术就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会把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将临头。受贪欲的影响,总是奢望自己能够多占多得,不劳而获,稍不如人,便气恨不已。只见眼前的利益,有损人格不说,长远的利益也同样会失掉。

人有贪心,则心有私欲,这样做事就不能坚持公道,会以私废公。为官的贪婪,则百姓遭殃。如果是一个为商的人过于贪心,那么他恨不能一天就收获十倍、百倍的利钱,可实际上根本做不到。内心的贪欲不知道忍,则必然会想办法去满足,这样一来只能是采用不正当的手法,或是缺斤少两,或是以次充好,或是以假当真,欺骗他人,以获暴利,这实际上是眼光短浅的一种表现。这样虽然暂时可能会获得一些利益和收获,但时间一长,被大家识破了,也就不会再有人和你合作了。为商不贪,让利于众,这才是会经商者的行为。

【大处着眼从长计议】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日为明日打算,甚至为多日后打算,高明的远见是有备无患。凡是事先遇到警示的,就不会遭厄运打击;凡是事前作准备的,就不会陷入窘境。不要等到面临困难之际才运用理智,而先要运用理智来预测尚未降临的困难。有些人行而后思:这样做是寻求失败的借

口,而非成功的结果。还有些人事前事后都不思考。

人的一生就在于不断思索要达到的目标。事前有远见,遇事就不会乱

了阵脚,就是未雨绸缪。

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要做大事,需纵观全局,不可纠缠在

小事之中,无法摆脱。

同样,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就会

抓不住要害问题,没有重点,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因此无

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该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

展。

古人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

非其他的小问题。能够宽恕他人的短处和过错,不因为人有哪一方面的缺

陷就放弃使用,这是忍的中心内容。

历史上那些明智的统治者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广泛地招贤纳士,集合

天下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的统治服务,进而实现自己的雄心大志。相反嫉贤

妒能,因为别人有一点小问题就置人才不用的人则十分愚蠢。在历史上和

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遇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看问题往往不注重大局,只拘

泥于小节,他们看人,也不看主流,而纠缠于一点小过失。

作为管理者从大处着眼,不计较小事小节,能够忍受自己的部下犯错

误,宽以待人,才能使他们的智谋和才能为自己所用。

【给人面子】

很多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不能吃没有面子之亏。

有一位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每年都会应邀参加某单位组织的杂志评鉴工作。该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其他一些文化教育界的名人一般只能参加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令人疑惑的是,这位仁兄却能年年有此殊荣。在他快退休时,他公开了自己多次被邀请去参加评鉴的秘诀。

他说,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最关键的,他的职位也不是最重要的,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人面子。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他一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之后,会私下告诉他们编辑上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正因为他能顾及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都很尊重他、喜欢他,当然也就每年找他当评审了。

在日常生活中,保全面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为了顾面子,有的人小则翻脸,大则甚至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对面子冷漠的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人,那么你必定会常常吃暗亏。

有些人可以吃暗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所以在人性丛林里求生存,必须了解到这一点。这也是很多老于世故的人从不轻易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人的原因。他们宁可高帽子一顶顶地送,也不轻易伤了和气,这样既保住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会如法炮制,给你面子,彼此心照不宣。

年轻人常犯的毛病是,自以为颇有见解,自以为很有口才,一有机会就大发宏论,把别人批评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他自己则大呼痛快。其实这种举动正是在为自己的祸端铺路,总有一天会吃苦头。

事实上,给人面子并不难,而且也无关乎人的道德。大凡之入,给人面子基本上就是一种互助,尤其是一些紧要的事,你更要给人面子。

【没有永远的敌人】

不要与人结仇,少一个敌人,则多了一个朋友。

世上的万事万物有其本来面目和自然道理。一个女人过日子,必然孤凄;一个男子度时光,必然寂寞。鱼儿必定成群游荡,大雁飞行必定成队成行这就是事物的道理。

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和为贵,合则全。何况人与人之间呢?圣贤思

想就是依据这些原则形成的,人与人的合作也是根据这些原则建立起一种

互相依存的关系。

然而,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走向它的反面。关系闹翻,合作的关系便

破坏了,彼此都将对方视为仇敌,并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一钱不值。天下纷争大乱,和为贵的想法丢了,合则全的做法就成了累赘。强者

称雄,各拉一班人马,各立一种旗号,道德标准不统一,是非曲直各执一

端,各家学派也都以一孔之见沾沾自喜,并抨击对方。

比方说,耳能听,眼能看,嘴能吃,鼻子能闻,皮肤能感觉,手能灵

巧地做事,脚可以至千里,都有各自独具的功能和用途,不能彼此废弃,

也不可相互代替,它们都只是一技之长,不能全面。

人与人闹翻,否定他人,就会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所以,了解和

为贵、合则全的人,争而不离,争而和合,因而强者更强,吵而更亲,心

心相交,事业更繁荣。

所谓和气生财,和为贵,商场上很忌讳结成仇敌,长期对抗。商

场上很容易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执不下,甚至争斗不休;或者因为一笔生意

受到伤害,从而耿耿于怀,但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反目成仇、结成死敌

的必要。

有位商界老手说过:商场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朋友。

今天可能因为利益分配不均而争吵,或者为争一笔生意搞得两败俱伤;然

而,说不定明天携手,有可能共占市场,互相得利。

所以,有经验有涵养的老板总是在谈判时面带微笑,永远摆出一副坦

诚的样子,即使谈判不成,还是把手伸向对方,笑着说:但愿下次合作

愉快!

毕竟,商场上树敌太多是经营的大忌,尤其是当仇家联合起来对付

你,或在暗中算计你时,你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应付。况且,做生意的

主要精力应用于如何开拓市场,如何调动资金,如何作广告宣传等方面,

如果老用在对付别人的暗算与报复上,难免会顾此失彼。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不成情义在。商人一般都较圆滑,这也是多年积累的经验所得。

人与人之间,也许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来源 )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事,都为同一单位工作,只要矛盾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境况,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灭。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个单位工作,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利于自己。当然,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如果与你关系最密切的同事突然对你十分不满,他不但对你冷漠得吓人,有时甚至你跟他说话,他也不理不睬。有些关心你的同事,会私下探问:为什么你的好友对你如此不满?

当你面临这种人际关系的困境时,奉劝你给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自己不要做小人,还要礼待小人,少一个敌人等于多一个朋友。

【礼待小人敬重君子】

我们每个人都讨厌小人,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生活的这一世界,每个地方都有小人,而且这种人常常使周围的许多人深受困扰,他们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确实令人讨厌,所以很多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仇视他们。

仇视小人,这固然可以显示出你的正义与耿直,但在现实生活中,这并不是一种最好的保身之道。对每个人来讲,我们都不喜欢受到他人的批评与指责,即使再坏的人也是如此。对于君子来讲,他们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们感到自己问心无愧,人们总会看清事实的真相;而对小人来讲则不如此,他们本来就担心他人揭穿自己的嘴脸,一旦你暴露了他们的真实面目,他们当然会使出阴招,为了保全自己,为了掩饰其过错,他会对你进行反击。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对你也无可奈何,但是,你要知道一点,小人之所以被称之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藏于暗处,惯于使用不法手段,而且不会轻易与你罢休。也许你会说,只要自己身正影直,就不怕小人的暗箭之伤,但请看看史书上记载的那些历史故事吧,多少个忠臣受害于奸臣的毒害之下?尽管你是一个正人君子,但为何非要作出一些无谓的牺牲呢?

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小人,那就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好了,不一定得疾恶如仇地与他们划清界限,尽管他们是小人,但要记住一点,他们也是人,是人就需要保持自己的自尊和面子。因此,礼待小人就是给他们面子,小人受到礼待就可能不再做你的小人了。

至于君子,我们应该敬重他们,因为君子也是人,一般人都喜欢听到他人的赞许,喜欢被人敬重,这样,他就会继续帮助你。

人世间充满了阴暗与复杂,有时会令人迷茫不知所措。我的建议是:多听多看,分清君子与小人,分别应酬,就会使事业大成,万事顺意。

【拒绝别人应注意方法】

当别人对你有所希求,而你因为种种原因而办不到,不得不拒绝时就会感到十分为难。

助人为乐是好人之本性,能帮助别人时应多积功德,不得不拒绝别人的希求时应避免难堪,婉转的拒绝才不会伤害情谊。在此提供几点建议,在你拒绝别人希求时可以作为参考:

(一)不要立刻就拒绝

当别人提出希求时,如果你连对方的理由、动机都没有兴趣倾听,就立刻予以拒绝,会让别人觉得你冷漠无情,甚至对他怀有偏见。他对你提出希求时,一定有其理由与动机,你应该倾听了解,如果自己真有不得已的苦衷,也应婉转地以真诚的态度予以说明,这样别人虽然遭到拒绝,也会感动于你的诚恳。

(二)有代替的拒绝

谁也不愿意向别人开口要求帮助,寻求帮助的人一定有他找你的因缘。如果你轻易地予以拒绝,会使自己失去帮助别人、获得友谊的机会;也许他跟你要求的事情你帮不上忙,你可以用另一个替代的方法去帮助他,如此一来,你虽拒绝了他原来的希求,他还是一样会感谢你。

(三)不要无情拒绝,要有帮助的拒绝

如果无情地拒绝别人的希求,那一定是表情冷漠、语气严峻、毫无通融,这样就会使希求者非常难堪,甚至因希求不成而反目成仇。因此,要慈悲而有智慧地拒绝他原来的希求,设身处地为对方设想,另外提出可以帮助他的途径,也就是说虽然拒绝了他原来的希求,但在其他方面可以给他一些帮助,他自然会无怨于你,还会感恩于你。

(四)不要盛怒下拒绝,要有笑容的拒绝

在盛怒之下拒绝别人的希求,常会因口不择言而伤害对方,也让别人觉得你一点同情心都没有;在拒绝的时候,要能面带微笑,态度庄重,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尊重与礼貌,如此一来,即使被你拒绝,他也会欣然接受。

为善常乐,助人为乐。当你不得已拒绝别人的希求,如果注意以上所说的拒绝的艺术,就不会使拒绝变为难堪。

【自在人生】

只要有正常规律的生活,正确自然的心态,就能使我们健康长寿、幸福快乐。我现在就提供给各位健康长寿幸福快乐的妙法良方:

(一)吃得粗、吃得少、吃得苦、吃得亏

在日常生活中,民以食为天,其实吃东西不宜精挑细选,可以多吃些粗粮,因为粗粮里含有更多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素。布衣暖,菜根香,食勿过饱,适可而止,不宜暴饮暴食;除了吃得粗、吃得少,更要吃得苦、吃得亏,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业都是经历吃苦吃亏煎熬锻炼而成的。污泥里才能长出莲花,烈火中才能冶炼真金。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经得起打击挫折,才能造就成熟的生命。

(二)起得早、睡得好、七分饱、常跑跑

一个人欲求福寿绵长,生活规律是很重要的。活动、活动,要活就要动。早睡早起身体好,不把烦恼带上床,吃饭不要过饱,保持健康身体,培养旺盛精神,能静能动,知足常乐,就一定会身体健康,自在快乐。

(三)多笑笑、莫烦恼、天天忙、永不老

心理影响生理,心情影响身体。人要安和愉快,不闹情绪,不发脾气。一个人无所事事是不行的,要积极地学习新的知识技艺,每天都能忙于事业的创造,忙于服务社会人群,忙于自我价值的提升,把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让烦恼有隙可乘。另外也要学会多赞美人、不是非人,敬重贵人、礼待小人,你就一定能够享受欢乐的人生!

【心灵禅语悟道人生二】

【佛教与政治】

佛教徒对于政治,究竟应该采取积极的参与态度,还是消极的观望态度呢?

佛教是助政教,寺庙里的和尚可参政而不干政,佛教徒应该积极去关心国家大事,而不要热衷于追求实际的权力运作。

晋朝道安大师也曾说过: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佛教和政治都是众人之事,彼此息息相关,历史告诉我们,佛教愈是弘扬光大的时代,国运愈昌隆;换而言之,只有国家富强政治清明,佛教也才能蓬勃兴盛。我常提示弟子说,爱国并不分你我他,更不论方内方外,没有国家民族观念才是罪过。国家需要广大的佛教徒投入其建设和保护国家的行列,可以佛教的高超教理来净化人心、改善社会的不良风气,为社会大众提供心理的保健、精神的抚慰,让社会大众都具有爱心、信心、敬人之心、礼人之心和帮人之心。

说到佛教对于国家政治的贡献,庐山慧远大师说过以下一段话:佛道济俗亦为要务,何则?百家之乡,十人持五戒,则十人淳谨;千室之邑,百人修十善,则百人和睦;传此风教,以周寰区,编户一千,则仁人百万。夫能修一善,则去一恶;一恶既去,则息一刑;一刑息则万刑息于国,此所谓坐致太平是也。

理想的国家政治,佛教认为应该具有以下四点:

(一)民主道德的政治

我们追求身心解脱自由,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脱离一切的束缚,做自己的主人,佛教认为民主国家的实现,道德政治的完成,才是国家政治的最终目的。

(二)祥和互敬的社会

佛教认为社会大众应该培养随喜赞叹,包容异己的气度,从平等法性之中体认诸法千差万别的实相,彼此互尊互重,去除排他心理,共同创造祥和开明的社会。

(三)取舍合理的经济

僧团注重利和同均的经济生活,希望没有经济的垄断、贫富的悬殊、劳资的对立等社会问题,人人皆能得其应得,把国家建设成繁荣富强、人民富有、幸福安康的社会。

(四)乐观勤奋的生活

勤奋精进、乐观进取,事情才能有所成就,好逸恶劳、奢侈懈怠是成功的最大敌人,今天我国创造的经济奇迹,就是靠全国人民勤奋工作累积的成果。纵有金山银山,如果浪费而不知节俭,累积的财富就会很快散去;唯有坚持耕耘,在乐观的田园撒下希望的种子,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禅悦与健康】

一个人如果想不虚此生有所成就,必须要身心健康。

我们四周就有许多身心不健康的人士,有的人好吃美食,吃出病来;有的人游手好闲,闲出病来;有的人工作压力太重,压出病来;有的人则因为是非太多,气出病来这许许多多的病症,必须对症下药,才能离苦得乐。

一般说来,生病也有因果,而预防胜于治疗。预先祛除病因,也就是最好的健康之道,我就身体保健和精神保健两方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吃得健康

减少脂肪和肉食,多吃水果与蔬菜;定时适量,切忌贪多,美食少一口,可活九十九。

(二)经常运动

现代人多缺少体能活动,每天应当有温和固定的运动,不一定非要进行打球等剧烈的运动,游泳、走路、爬楼梯,甚至整理花圃、打扫环境卫生,只要经常活动四肢,持之以恒就会健康。

(三)减少压力

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注意休闲活动,避免经常熬夜加班,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度的休息可以走更长的人生道路。

(四)不吸毒

非法超量地使用药物,也等于吸食毒品,尊重生命,最忌接触毒品。

(五)不酗酒

喝酒过量易丧失心智。

(六)心宽自在

效法弥勒佛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气度,不斤斤计较,即能自在无碍。

(七)放下安然

提得起,放得下,天下事岂能尽如人意,俯仰间无愧我心,即能心情舒畅安然。

(八)数息止观

精神集中,意念专注,在一呼一吸之间,疏解情绪,平缓急躁,收摄身心,静观自得,开发智慧。

(九)禅定修行

定、静、安、虑、得,禅定摄心,精进修行,自然心净气爽,事事顺畅,了无牵挂。

(十)喜悦进取

常持感恩和惜福之心,发心许愿慈悲喜舍,身体力行持恒进取,则能法喜充满,身心无恙。

【读书】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生平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人生成功的五大元素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名号,五读书,读书可以使弱者壮,贫者富,富者贵,贵者福,福者寿。

如今是新知识、新科技主导的时代,世间书籍浩如烟海,学问范畴广无边际,任何人尽毕生精力,都无法读遍天下古今群书。正如庄子所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读书必须慎加选择,至于究竟应该读什么书,这就要依据每个人的志向、兴趣以及需求来决定;甚至同样的一本书,由于读者见仁见智,其效果也不相同。对青年朋友来说,适宜而有用的书,有以下四类:

(一)能砥砺品德,增进为人处世经验,提升人格修养的书。

(二)增进学识新知,提高工作效率,创造利润的书。

(三)能陶冶情操、意志,培养高尚志趣的书。

(四)能帮助学业、职业或事业发展的书。

知识可以转化为权力和财富。读书必须与生活工作相结合,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时,感觉知识有所不足,无法应付实际问题时,尤应努力读书,学以致用,才能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与改善生活。

总之,读书要慎选,而读书不但是为了提升自我,更要能造福众生。

天堂和地狱是用心和行为造作的。不要怕天堂与地狱,要怕的是心的偏向。证严法师

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达摩大师悟性论》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达摩大师悟性论》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梦窗国师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达摩大师悟性论》

所有的境界都是以心为引导者。心是主人,所有的境界都是由心造成的。《佛陀的格言》

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变;思量便造成自性的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宗教箴言录》

心生毒害化为畜生,心生慈悲化为菩萨,心生智慧化为上界乐土,心生愚痴化为下方苦海。心中善念集在一起,就会产生智慧。《宗教箴言录》

境地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人除心不除境。心即除矣,境岂实有?《法语四》

心灵的统一、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贫困并不使人痛苦,人却苦于贫困。卖茶翁

你不缺少的东西,正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本来不缺的东西。赵州禅师

欣赏他人,即是庄严自己。证严法师

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而对人恭敬的人,就是在庄严自己。海涛法师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郑石岩

心中有佛,即看他人如佛;心中有粪,即看他人如粪。《宗教箴言录》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无德禅师

佛陀常常警惕弟子,即使已经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证严法师

谦卑并不意味着多顾他人少顾自己,也不意味着承认自己是个无能之辈,而是意味着从根本上把自己置之度外。海涛法师

佛陀的教育不只是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是教我们如何去包容人,不生计较。一证严法师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肠心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布袋和尚

在利益有情的过程中,纵是遇到恶劣的众生损害了我们的利益,也还应将自身所修之善回向众生,是菩萨行。一妙峰法师

在利益面前,不贪得无厌,时刻想到还有别人,将心比心,这样就容易感到满足。净慧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一《佛陀的格言》

永远不可欺骗别人,不可轻视任何地方的人们。在充满愤怒和恶意的地方,让我们用慈爱对待他们,使他们不受丝毫的损伤。《佛陀的格言》

不讲粗恶的话,不伤所有的众生。《佛陀的格言》

以慈爱来感化怨恨,以良善来感化邪恶。以施舍来感化吝啬,以真实来感化谎言。一《佛陀的格言》

你们看待世间一切众生,应该把年老者当做自己的父母去孝敬他;年龄与己相近者,就当做兄弟姐妹去敬爱他;年龄比较幼小的,则当做自己的子女一般去爱护他菩萨道行者

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耕云先生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的确无可疑时,对于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会那么凸显,自我意识也不会那么突出了。耕云先生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的疏离感和排斥性。耕云先生

做事并不是为求名,也不是为求功德;抱着尽本分的心去做好事,才是真正的好事、才是至诚无私的善事。证严法师

贡献自己所学、所能,多为利益众生而尽一分心力,这才实在,因为一个人所能留给别人的,就是他曾付出的一切。海涛法师

心如大海无边际,广植净莲养身心;自有一双无事手,为作世间慈悲人。黄檗

并没有任何方法去修,只要切切实实地认清真假,珍护此心不令污染,做自己本分应该做的事: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耕云先生

没有数字的代价即为无量。不辞劳苦的付出便是大慈悲。付出劳力服务,又服务得很欢喜便叫做喜舍。证严法师

我们积功德莫过于救人,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耕云先生

救人最好是救他的心。你要救他的心,把他的颠倒心变成安祥心,你就彻底地救了他。耕云先生

能救人的人就作菩萨。把握一日的付出,即是一日的菩萨。证严法师

服务社会有四项原则:慷慨施舍;体贴的言谈;互相合作;行为合乎时节而且彬彬有礼。这四项原则宛如车子的轴,能带动车轮转动。《佛陀的格言》

不施有三种:第一种是财务上的布施,第二种是真理的布施,第三种是消除众生的恐惧。《佛陀的格言》

布施就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当我们辛勤地工作,把人待好,把事做好,生活过得恬淡喜悦时,我们同时为自己和别人布施,布施使自己和别人在生活层面上得到圆满交会的禅悦。郑石岩

每个人都应依照他的能力去布施,去为社会做些有用的事。郑石岩

高尚的人施舍东西时,心中不存有任何意图或目的这种不求果报的施舍所产生的功德是很难测量的。《佛陀的格言》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证严法师

莫轻视小善,以为我不会受报应。小水滴不断地落下,最后能灌满整个瓶子,所以聪明的人逐渐积集小善,而致使他整个人充满着福德。《佛陀的格言》

心田要多播善的种子,多一粒善的种子,就减少一棵杂草。证严法师

法譬如水,若江若河,能洗净众生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治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证严法师

假如一个人痛改前非而开始行善,就如同明月不受乌云的笼罩,能照亮大地。《佛陀的格言》

及时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坏念头。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内心不易与恶事绝缘。《佛陀的格言》

不做任何坏事,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这是佛陀的教诲。《佛陀的格言》

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一证严法师

人人都想追求美,但是美不是刻意去装扮出来的,真正的美要从我们的内心表达出来,而朴素纯净即可表达内心的美。海涛法师

春雨与春云,资生万物新。青苍山点点,碧绿草匀匀。雨霁长空静,云收一色真。报言修道者,何物更堪陈。汾阳禅师

当一个人的言谈和举止怀着良善动机时,快乐便像影子般地跟随他。《佛陀的格言》

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证严法师

尘网依依三十春,昨非今是不须论;息交岂独忘知已,为爱吾庐夏木阴。莲池

能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如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一无德禅师

讲话要有分寸,谈吐婉转,言之有理,那么你讲的话就会美妙动听。《佛陀的格言》

禅告诉我们,人必须把覆盖在真我之上的虚伪面具撕下来,这样才能生活得轻松自在,显露出朝气和活力。郑石岩

人一旦失去了安详,同时便会褪失了生命的华彩。是女孩子,不会再容光照人;是男孩子,就面目可曾。用通俗的话说:这个人就现出衰相,就显得倒霉。一一耕云先生

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宣化上人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村1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宣化上人

发脾气对内对外都是烦恼,对内是指自己生烦恼,对外是指困扰他人。证严法师

粗言恶语恼民人,复伤佛子诸行义,故于他人所不悦,绝恶言是佛子行。妙峰法师

我们必须确知:人只要是活在错误当中,他也不得不活在烦恼当中。而人最大的弱点是姑息自己、苛求别人。耕云先生

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耕云先生

佛法功夫,最怕说闲话,管闲事。要知闲话闲事,俱令人心散神飞,无益有损,且将好光阴虚度,真为可惜。《禅宗直指》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我闻恰似饮甘露,消融顿入不思议。永嘉大师

佛祖说: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常言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故恒观自身,勤断己过是菩萨行。妙峰法师

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佛陀的格言》

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了,犯了就败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证严法师

逆境来时顺境因,人情疏处道情亲;梦中何必争人我,放下身心见乾坤。《净宗要义》

当无我的信念深植在一个人的内心时(当一个人深信无我的真理时),他便可因而达到宁静、沉着和更泰然自若的境地。《佛陀的格言》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坛经机缘第七》

烦恼即是菩提。证严法师

人生是苦的(空虚),充满烦恼,但如果放下执著,苦当下就是空,烦恼就是菩提,人生就是解脱,是谓现证涅槃。明海

如虚空本来无动静,不以明来即明,暗来即暗,明暗自有吉来,虚空原无动静。烦恼即菩提,其义亦然。迷悟虽即有殊,菩提心原来不动。《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美玉藏顽石,莲花出淤泥。须生烦恼处,悟得即菩提。《灵泉宗一禅师》

人生的一苦恼是不分贵贱的。一证严法师

是不是帝王将相的苦少一点,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点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净慧

人生的苦乐并非造物主的安排,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由人们自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现在所受,乃过去所作而引起的;未来所受,乃现在所作而引起的。净慧

一般来讲,人生有生、老、病、死四苦,是人人都无法逃避的痛苦。扩充来讲,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炽盛苦。净慧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那就是普遍不了解自己,在还没有衡量清楚自己的能力、兴趣、体力、经验和条件之前,便一头栽进一个过高的目标中,所以每天要受尽过劳和疲惫的折磨。郑石岩

我们生命的所有感受,百分之九十九是不正确的。因为不正确,才使我们的心不安宁,使我们生活得矛盾、无奈,很乱、很苦。耕云先生

我们不停地向外追求,心里头就产生了匮乏。追求情,在心理上就有了缺乏温情的感觉;追求财富,就产生财物不足的穷困;追求权势,便引起对权力的渴求。郑石岩

如果说一定要怎样才会满意,那是苛求,你将永远不会满意,如果以主观的执著去追求所需,那从生到死所能彰显的只会是一个字苦。耕云先生

现代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快乐,但却被追求快乐的贪念压得透不过气来。我们不断向外追求物欲的快乐,但却疏忽了真正的快乐是知足。郑石岩

世俗的快乐找不到永恒的幸福,因为时间使任何东西都是无常的。《法露缘》杂志

现代人是爱慕虚荣的,大家生活在激烈竞争和贪图占有中,所以在外表上是富有的,心灵深处却是苍白的;物质生活看似是安稳的,而精神生活却显得非常不安。郑石岩

嫉妒别人的饮食和所有,白天和夜晚都得不到安宁。《佛陀的格言》

人活着为什么会感到很累很累呢?就是因为总被种种外在的事相所迷惑,总期求得到的越多越好,以至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连步子都迈不开了。净慧

有人请教倓虚大师:您学佛几十年,不知道您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是什么?他说:我只有六个字的体会:看破,放下,自在。净慧

禅宗充分地发扬了佛教的解脱说,它要我们当下放下、无分别,凡夫就是佛,娑婆世界就是净土,在繁忙的人生中就能实现最大的自在。明海

凡有奢求,必得烦恼,所以不要去追求什么,只问自己该做什么,这就是安分。耕云先生

应付困难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驾驭心念,解决问题,这也是最容易、无害的方法,不但不威胁任何人的安宁,且能获得心灵真正的安详。堪忍尊者

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堪忍尊者

不先根除烦恼,不可能得到永恒的快乐。只要心被无明及其他的烦恼遮蔽,我们所经验到的快乐,都瞬间即逝。堪忍尊者

恶业使我们无法主宰、调伏自己的心,这本身就是苦的例证。心念滋生出来的东西,必然具有苦的本质。堪忍尊者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之源泉。燃灯法师

禅语悟道哲理禅语


禅语悟道哲理禅语_

【受持五戒:】

不杀生,就是对别人的生命不侵犯;不杀生而护生,自然长寿。

不偷盗,就是对别人的财产不侵犯;不偷盗而布施,自然富贵。

不邪淫,就是对别人的名节不侵犯;不邪淫而尊重,自然和谐。

不妄语,就是对别人的信誉不侵犯;不妄语而守信,自然誉好。

不吸毒,就是对自己的理智不伤害;不吸毒而正常,自然健康。

我感于过去一般人认为佛教一再讲布施,好像学佛就是为了要布施给人,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利益呢?为了扭转一般人的观念,我在《六波罗蜜自他两利之评析》论文中,对六波罗蜜做了如此注解:布施可以种一收十,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持戒可以三业清净,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忍辱可以自他得益,改造自己嗔恨的恶习;精进可以无事不成,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禅定可以身心安住,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般若可以观空自在,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

所以:

(一)布施,是给人呢?是给己呢?看似给人,实际上是给己。

布施能度悭贪,是自己发财之道。

(二)持戒,是束缚呢?是自由呢?看似束缚,实际上是自由。

持戒能度毁犯,是自己平安之道。

(三)忍辱,是吃亏呢?是便宜呢?看似吃亏,实际上是便宜。

忍辱能度嗔恚,是自己做人之道。

(四)精进,是辛苦呢?是快乐呢?看似辛苦,实际上是快乐。

精进能度懈怠,是自己成功之道。

(五)禅定,是呆板呢?是活泼呢?看似呆板,实际上是活泼。

禅定能度散乱,是自己安心之道。

(六)般若,是外求呢?是内求呢?看似外求;实际上是内求。

般若能度愚痴,是自己明理之道。

另外,对于佛教经典时常利用偈颂来重述经文的意思,古德也提倡用四句偈来表达经义。四句简明易记,就如中国的诗歌,容易让人朗朗上口,所以我也学习古德,用四句偈来表达佛法。例如,佛陀十大弟子各有第一,我就依照他们的专长,写下: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戒,阿难多闻密行罗。另外,我也曾以一首四句偈: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传统华严修身律,义理组织天台宗。点出八宗的特色。

过去古德用科判讲经,我曾经把《金刚经》用无住生心、无我度生、无相布施、无得而证四句话,概括讲解。

我也曾把《大乘起信论》、《般若心经》等,做成表解,让人一目了然,易于掌握要点。

很多人研究佛教史多年,对整个中国佛教两千多年的发展,始终不容易理清脉络,因此我就想到把佛教自秦汉年间传人中国后的两千余年历史,分为六个时期,正好总结人间佛教的内容。六个时期分别是:一、东传译经时期(秦汉魏晋时期);二、八宗成立时期(隋陈李唐时期);三、禅净争主时期(五代赵宋时期);四、宫廷密教时期(元明皇朝时期);五、经忏香火时期(满清民国时期);六、人间佛教时期(二十世纪以后)。

佛法就如灯塔,可以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使我们不致在茫茫的大海中迷失,因为有佛法就能开启般若的慧眼。般若如暗室的光,能照破我们心地的无明,消融人我之间的差别对待,让我们的心不被外境的苦乐所动,进而把执著的凡情转为对众生的慈悲。如《八大人觉经》说:常念知足,安贫守道,唯慧是业。般若之用,能净化我们的思想,提升我们的道德,有了般若空慧,苦乐是同体,净秽是一如,贫富能自在,有无能平等。尤其若能以般若空慧,如是降伏其心的自受用以外,进而发起慈悲度众之心,令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正是般若功用的极致发挥。

四、慧的圆满同体共生,人间慧圆人是群居的动物,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群众而独居,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除了我们所认识的朋友以外,社会上还有广大的士农工商都与我们有关系,因为我们的生存,需要他们提供帮助。例如,穿衣需要工人织布,吃饭需要农夫耕种,出门需要司机开车。乃至我们所走的路,哪一条不是别人所修筑?我们居住的房子,哪一块砖瓦不是别人所盖?我们要游山玩水,哪一处风景区不是别人所开垦?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都需要靠人群才能生活,如果离开社会大众,我们就没有办法存活了。

人与人要相互帮助,要靠因缘成就才能存在。缘,是世间上最美妙的事,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就是缘起法则。世间靠着众缘和合,无中可以生有;人生由于善缘的加入,厄运得以改善。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众生之间也都具有同体共生的关系。所以,人与人之间懂得同体共生的重要,大家和合共生,世界才会和平,人间才会和乐。懂得同体共生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能够同体共生,才是人间慧圆。

同体,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譬如人身虽有眼、耳、鼻、舌、手、足等诸根的差异,但是却同为身体的一部分;地球虽然有各种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但是却是共同仰赖地球而生存;众生虽然有男女、老少、强弱、智愚的分别,但是却同为众缘和合的生命体。相状虽然千差万别,但是清净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

共生,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法界一切众生是彼此互相依附,赖以生存的生命共同体。佛经有一则譬喻说瞎子、跛子、哑巴,借着互相提携帮助,终于安全逃离火宅。一出精彩的戏剧,除了有主角的精湛演出之外,还需要配角的无漏配合。我们生存的社会,也需要士农工商各行各业,贡献每一个人的力量,才能建立祥和而共有的社会。

同体是平等观,共生是慈悲观。慈悲,才能容纳对方;融和,彼此才能共生共存。佛教的特色就在于平等的精神,佛陀最初创立僧团,就是要打破印度四姓阶级的不平等,而提倡百川人海,同一咸味;四姓出家,同为释氏的平等观。佛陀初成道时,在菩提树下发出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的宣言,揭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同体平等精神,提倡生佛平等、圣凡平等、理事平等、人我平等的思想,佛陀其实就是同体共生与慈悲平等的倡导和推动者。

同体共生的重要,从世间上很多的事例、道理,都可以说明。例如前面所说,人的身体,眼耳鼻舌身心,虽然各司其职,但要互相帮助;能够六根互用,才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乃至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它是虚空中的一个大宇宙;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宇宙,大宇宙与小宇宙都是息息相关。

我们讲一句话,透过电波就可以传遍整个地球;吐一口气,可能成为地球上的一个风暴。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只是一个人,我在这个世界上能拥有多少?地球那么大,虚空那么大,我能关心多少?其实曾令举世惊恐的禽流感,之所以爆发流行,只不过是一只小动物感冒了,因为人体没有抵抗的力量,就会受到感染,甚至死亡。从这个事例可以说明,现在的世界是没有国界的,大家都是同体共生的生命体。

另外,自然界,树木丛生才能成为丛林。我们看,在海拔几千公尺的高山上,所有树木欣欣向荣的成长,他们不会因为有你,我就不长,彼此共生共荣,共同繁盛。江湖河川,点滴汇流大海,大海都能包容,因此才能成其大。灯光,一灯亮了,再有一灯、二灯,甚至三灯、四灯,彼此光光相照,就如佛佛道同,光光无碍,这都是同体共生的道理。

动物中,鹣鲽比翼、凤凰于飞,都有和合的性格,因此为人赞叹。甚至狮子和狗可以共同生活,猫与狗也能相依为命。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天敌,只因各自习性不同,有的性喜居住高山,有的习惯平地生活,有的穴居山洞,有的深藏海底,甚至仙人掌在酷热的沙漠,都能傲然地开着各色花朵。

他们之间彼此共生,也能和大自然共存,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之德,就是养育生命。

世界上的民族,有的逐水草而居,但是广大的草原也没有舍弃他们。过去凡是靠近海边,有流水经过的地方,都是富裕之地,出产的东西特别多,民众生活真是得天独厚;而现在沙漠发现石油,总算让过去苦苦守着沙漠的人民,也有发财的机会。

过去有的人思想狭隘,因为某些历史情节,造成某些姓氏互不通婚,例如宋朝秦桧害死岳飞,岳、秦两姓因此视如世仇;彰化鹿港施、郑不联姻,也是缘于郑成功与施琅之间的恩怨。因为姓氏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分裂,这是人为的;但是古代刘关张桃园结义,后代子孙因此成为世交,这也是人为的。其实大家应该全体百家姓,大家都是一家亲,因为情义的东西,岂是一个姓氏不同就能分割。

在古代,一个和番就是不得了的大事,例如王昭君能和匈奴人共生,甘愿下嫁和番,所以拉近了胡汉二族的关系;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成为民族、政治和佛教的美谈。

但现在东西方的异国鸳鸯,比比皆是,所以未来海峡两岸必然成为一体。

中国的民族很多,汉满蒙回藏等,五族共和这是同体共生;美国的移民很多,各个种族都在那里发展,彼此和谐共处;联合国集合世界各民族在会议桌上,减少了许多国际纷争,这不都是同体共生的可贵吗?

但是另一方面,世界上的各个民族也要容许他们各自存在,所谓同中存异,并非硬要放在一起才叫同体共生,各有各的生命发展。世界上,就是科学家,研究室也要有多种资料,相互参考研究;一栋伟大的建筑,也要结合山川土地上的建材供它使用。世界上的和风,并拂着大众;世界上的阳光,普照着一切众生。大地山河提供我们遨游,所谓和则生,不和则亡,所以现在举世都在倡导,大家要共生共有,才能共荣共存。

在佛教,从释迦牟尼佛打破四姓阶级,泯除种族之间的不同,让四姓出家,如江湖河海,同为一味。佛教僧团,佛陀倡导六和僧团,弟子们依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遵,利和同均的规约,和谐共处。甚至佛陀对新人门的弟子,总是特别照顾。佛陀关心弱势族群,最初的舍卫城,连比丘尼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佛陀因此与信众共同发起兴建浴室。乃至为了比丘在当地托钵方便,几次举办大型讲演,让各界知道财法二施的关系。

佛陀一再强调,世间一切都是四大所成,五蕴和合而有,所以现在提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正是人间佛教最重视的和合精神。佛教在世间上,不管在任何国家地区,都讲究服务、尊重、布施、喜舍,为的是要让大家懂得尊重,共同生存。

佛教徒当中,就拿古代中日韩的锦绣河山来讲,哪一处不是佛教徒建设开垦的,现在我们倡导人间佛教,提倡相互往来,透过语言的沟通,达成信仰一致;即使不同,也要相互尊重。我们用灾难的救济互助,促进友好;我们用各种文字语言来往,促进交流;我们召开各种学术会议,沟通各种文化,促使彼此认识、包容;我们举办各项活动,让大家一起参加,如大冶洪炉,共同一体。

世界就是我们的家,透过集会、救济,大家相互帮助。

因此,多年前佛光山在澳洲黄金海岸、美国夏威夷大岛、纽约鹿野苑等地,就都预留土地,准备从事养老育幼的服务,主要是让世界能敬老护幼。我们在世界很多旅游景点,也都提供给会员信众挂单安住。平时对于老人家有困难的,云水医院给予医疗;青年人就学有需要的,给予奖学金,包括大学、中学、小学,甚至童子军、幼儿园。我们也兴办许多社会事业,提供在家信众参与,让大家至少在佛门里,都能共同营生,共同生存。

尤其,历年来国际佛光会在世界各地,一直不断从事常态性的慈善活动,对于一些经济落后、生活贫苦的地区,佛光会以兴屋、施粮、医疗、教育为主,协助当地人改善生活环境;在一些社会福利完善的国家,则办理慈善义卖、义诊、捐血等活动,以及前往老人院、孤儿院、教养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关怀慰问弱势族群,反馈当地社会。例如:大陆在文革以后因为各地经济落后,当时正值国际佛光会成立,于是透过佛光会副总会长严宽祜居士,在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兴建五十几所希望小学,让贫困失学的小孩得以接受教育;同时成立佛光医院,以补某些乡镇地方医疗不足的问题。

另外,在非洲马拉维成立阿弥陀佛关怀中心,专门收容父母早丧的失怙儿童,并计划从抚孤、医疗、教育着手,解决当地的社会问题。

在巴西成立如来之子扶贫教养计划,帮助巴西贫民区小孩接受正统教育,同时学习一技之长,以避免将来为了生计,沦为毒贩,或是未婚妈妈等。

在巴拉圭建造佛光桥,改善地方建设;兴建中巴佛光康宁医院,免费为当地贫户看诊;成立早产儿安置方案,购买保温箱,救助贫民的早产儿;广设无饥饿方案,赠送豆浆机,提供给贫困区域;举办赈济活动,捐赠轮椅,嘉惠残障人士,等等。

十多年来,佛光会积极在世界各地从事各项慈善活动,反馈社会,造福当地居民,从布施中实践佛道。此外,平时各地遇有天灾人祸,佛光人更是急难救援,全球总动员。

例如,一九九九年台湾地区九二一大地震后,佛光山与佛光会除在第一时间紧急捐款及提供物质救济,帮助往生者处理后事,举行超荐法会以慰亡灵,同时成立十四所佛光园心灵加油站,以佛法帮助生者重建心灵,走出震灾阴霾。并提供货柜屋,兴建永平佛光村,协助十所学校重建,总共花费约两千万美元。

其他如一九九七年巴布新几内亚发生大干旱,经台湾地区立委沈智慧及巴国驻台商务代表蔡明隆居中安排,国际佛光会澳洲急难救助中心立即捐助相当于三万美元的罐头、泡面、大米和干粮等食物,协助当地灾民解困。

二OO五年八月美国面临本世纪以来最强烈飓风卡翠娜侵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国际佛光会与佛光山发起飓风残害,佛光送爱活动,世界总会立即拨十万美元赈灾,并发动佛光人协助当地政府各项救援工作,安置灾民。

以上只是列举一二,其实十五年来国际佛光会的发展,一直以天下一家为出发点,希望每个人都能胸怀法界,相互扶持,都能懂得同体共生的重要,发愿做一个同体共生的地球人。

在佛教里,很多的教义、主张都充满同体共生的思想。例如,华严宗之十玄六相所说的事事无碍法界观,就是一种自他一体,法界圆融的圆满世界。《法华经》的思想大义中,一念三千、百界千如、三种世间、性具思想、二谛圆融等,只要懂得法华的要义,就会知道百界干如,一念三千,原来十法界的众生都不离一心,一心圆具万法,万法就在我们的一心之中。

佛教提倡平等,平等的真义乃一多不异。一般人喜多厌少,以致比较、计较,起惑造业,这个世间也因此纷扰不断。其实在佛教看来,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异,性相圆融。因为万法一如,同体共生,随举一法,都与全体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现在举世提倡和平,和平首先要能平等,能以大尊重小,以多尊重少,以强尊重弱,以有尊重无,以上尊重下,如此才能获致和平。

佛教的菩萨因为悟解般若为诸佛之母,缘起缘灭是诸法实相,三法印是宇宙人生的真谛,四大非有、五蕴皆空是生命的本质,同体共生是宇宙的轨则;甚至因为信解缘起中道的真理正法,故能观空有无碍,所以能以出世的思想作人世的事业。

一般人喜欢探究人有无命运,其实命运就是因缘。

造什么因,结什么缘,就有什么果报;果报善恶,就决定命运的好坏。所以做人要广结善缘,对于别人曾经给我们好因好缘,我们也要给人善因善缘,彼此互为因缘,这就是同体共生。

同体共生的思想博大,同体共生就是法界融和,人我一如。人间佛教提倡同体共生,重视众缘成就,因为诸法都是因缘和合所成,世间上的万相都不能单独存在,一切都要相互依存才能成其事。不但我们平日生活所需,没有一样不是取之于社会大众辛苦的结果,没有社会大众,个人必然无法生存下去,甚至人与自然也有同体共生的关系。

现在举世经常发生地震、海啸、风灾等重大灾害,这些看似天灾,但其实是人类破坏环境,引起大自然反扑的结果。例如,南美洲的巴西热带雨林,由于它可以调节全球的气温及空气,对全人类的生存关系重大,虽然联合国出钱补助,希望大家不要砍伐,要好好保护,可是事实上南美洲的热带雨林一直在慢慢消失中;美国纽奥良受到卡翠那飓风横扫,死伤几十万人,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沼泽地过分开发的结果。

现在人类最大的危机,正是长久以来仅以自己的立场来看待万物,能用则用,相悖即诛,以致步步自限,自毁前程。

佛教讲同体共生,因为宇宙万物都是众缘和合,彼此共生共存,所以佛法讲布施,其实就是物我一如,同体共生的宏观。我的财物,可以与人共享;我的智慧,不必私藏,可以造福别人;我的所有,无须占有独享,可以反馈给人间有需要的人。

佛教讲惜福,也是基于对同体共生的认知,因为唯有珍惜大自然各种资源,人类才能永久平安地在地球上生存。佛教讲因缘,认为所有众生都是相依的因缘和合体,并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和同体共生的理念作为推展公益事业的依据。因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众缘和合而成,所谓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推其原理,国家与社会就是由种种因缘关系所组成,由人民共同的力量所建立。明白此理,则人类必须摒弃过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概念,而改以平等互惠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众生,举凡有益众生的事情,大至世界和平、保育运动,小至造桥铺路、施灯施茶、赞美鼓励,大家都应该随心尽力,共襄盛举。

因此,放眼世界,可以说,唯有佛教的真理才能保护自然环境,唯有佛教的妙谛才能挽救地球的危机。因为唯有佛教众生平等的观念才能去除人类的我执,唯有佛教同体共生的思想才能促进宇宙的生机,唯有佛教慈悲护生的做法才能减少人类的杀业,唯有佛教以事明理的教育才能开拓闭塞的心灵。如《金刚经》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具足性空平等、理事平等、生佛平等的大智,才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如《楞伽经》的一切众生,犹如己身,具足同体共生的认识,才能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人类是群居的动物,无论食、衣、住、行,所受用物皆是大众相互成就而有,尤其资讯发达的现代,人人更离不开大众而独自生活。早在两千多年前,佛陀即殷勤教导弟子人众与人相处的礼貌,例如:能谦恭,知次第,不论余事,悉心聆听,信受奉行,等等。时间虽已久远,直至今日,仍旧备感亲切与受用。

只是遗憾的是,现在举世仍然战争不断。其实战争杀人,如果把别人都杀死,只剩下自己,也无法生存。所谓害人害己,益人益己,都有相互的因果关系。

话说有一天,阎罗王开庭审判,他对小鬼甲说:你在世时杀人、抢劫,胡作非为,判你堕地狱百年,之后出生为人。

接着对小鬼乙说:你在世上整天只知吃喝玩乐,巧取豪夺,既不知孝顺父母,更无益于社会人民,也是罚你到地狱受苦五十年,再投胎做人。

轮到一个新闻记者,阎罗王说:你堕到无间地狱,不能超生。记者听判后向阎罗王抗议说:刚才他们两个人种种的坏事做尽,也不过罚他五十、一百年的受苦;为什么我只是一个新闻记者,既没偷盗,也没杀人,反而会被判到无间地狱呢?

阎罗王说:因为你写的文章,戕害人心,到现在还继续在世间上流传,让人受害;他们两个杀人做坏事,受害只有一次就完了。因此,除非等你所写的书籍所散发的毒素对人的影响消失殆尽,或许将来还能有超生的机会吧!

我们不要以为害人,自己可以不负责任;社会点滴,都有因果关系,所以共生才能吉祥。我认为世间上的生命,不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爬的,不分种类形状,生命是一体的,是共生共有的。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们要将有生命的每一类众生,都视如我们的六根,缺一不可,能够如此,大家就是同体共生的慈悲人了。

当初我创办国际佛光会,就明确地把它定位为一个倡导众生平等的社团,在佛光会里,所有的会员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男女、不分贫富,大家共同为弘扬佛法而携手努力,因为我们视一切会员为同体共生的地球人。十五年来的国际佛光会,诞生了五任总会长,七千五百个督导,七千五百个会长、副会长、秘书。当中有些地区的分会,女儿是会长,妈妈是副会长,爸爸是秘书,大家以这样平等的精神,发展我们的信仰,和谐我们的人事。

我们信仰宗教,目的就是要去除自私心,长养公德心;私心只会让我们的心胸变得更狭窄,眼光变得更浅短。因此,我们要扩大自己,开阔眼光,这个世界是一个同体共生的世界,每一个众生都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就如虚空中,日月星辰,不分明暗,互相辉映;大地上,山岳丘壑,不论高低,彼此连绵;宇宙间,奇珍异兽,不管异同,相辅相成。

因此,这个宇宙本来就是同体与共生的圆满世界,大家应该常怀公德心,以慈悲心来爱护我们这个宇宙的大家庭,以平等心来对待一切众生。唯有大家体认到我们都是住在同一个地球上的生命共同体,彼此捐弃我见偏执,彼此守望相助,进而尊重每一个众生的生存权利,以同体来推动众生平等的思想,以共生来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如此才能让地球成为和平安乐的人间净土。而这一个理想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人人具足般若智慧。

总结三天的讲座,说明戒定慧三学,是我们学佛不可缺少的资粮,因此在佛教的千经万论之中,处处提及三学的重要,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也无不大力提倡此法门。例如:《杂阿含经》说:三学具足者,是比丘正行。《大方等大集经》说:所谓戒定慧,无上陀罗尼,能令三业净,一切人所爱。《海慧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说:诸佛正法护持者,身语心业皆清净,戒定慧净亦复然,得解脱智善清净。

道安法师则说: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二者禅定,三者智慧。斯之三者,至道之由户,泥洹之关要。戒乃断三恶之干将也,禅乃绝分散之利器也,慧乃济药病之妙医也。鸠摩罗什法师也说:持戒能折伏烦恼,令其势微;禅定能遮烦恼,如石山断流;智慧能灭烦恼,毕竟无余。

最后,我也将戒定慧三学的重要性,归纳如下:

(一)适合人类特性:佛经说,人有追求梵行、忍耐勇猛、累积智慧等三项特性,是其余六道所不及;戒、定、慧三学与这三种特性相通,是我们进趣佛道的最佳门径。

(二)息灭贪嗔痴:贪嗔痴是众生的三种根本烦恼,众生因为它们的存在而妄想颠倒,造业轮回,所以又称为三毒。勤修三学,守持戒律,可以养成勤俭、喜舍、慈悲、布施的习惯,就能对治悭贪的毛病。嗔念起时,要用定来对治,修习禅定能使我们心虑澄净,遇到逆境,就不会生起嗔心。善于运用般若智慧观照,就可以转烦恼为菩提。所以,勤修戒定慧,是息灭贪嗔痴的良方。

(三)经律论所诠:约三藏而言,经藏诠释定学,律藏诠释戒学,论藏诠释慧学。所以,修习戒定慧三学,在思想和生活上就能实践佛陀的教法。

(四)涵摄八正道:八正道是四圣谛的主要内容,其中正语、正业、正命属于戒学,正见、正思属于慧学,正念、正定属于定学,正精进通于戒、定、慧三学。所以,依三学而行,是趣向解脱的正道。

(五)符合六度行:大乘菩萨道以六波罗蜜为正行,其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正是戒学的主要纲目,禅定归于定学,般若属于慧学。因此,三学是自他兼利,同登彼岸的舟船。

总之,戒定慧三学是福慧双修、行解并重的根本功夫,我们唯有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才能获得圆满幸福的人生。所以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二十年佛学讲座圆满的此刻,我仅祝福大家,祈愿人人都能三学增上,福慧圆满。

禅语悟道


1.不懂装懂是聪明,懂装不懂是智慧。

2.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

3.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4.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喜无声,大爱无言。

5.烦恼像婴儿,只有受到滋养才会成长。

6.将恩惠刻在岩石上,将仇视写在沙滩上。佛祖会保佑心地善良的你!

7.觉人之伪,不形于色。

8.君子相交,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9.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10.能控制自己怒意的人,已经打倒了最大的敌人。

11.能在性格上不断修正的人,就能成为自己的主宰。

12.让别人快乐是慈悲,让自己快乐是智慧。

13.热闹中以冷静的眼光看待一切,就会省去许多烦心事;冷落时存一份向上的心,才能享受到许多真乐趣。

14.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15.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16.忍人之所不能忍,方能为人之所不能为。

17.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8.善事多做,长存善念,问心无愧,理得心安。

19.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这世上,笑笑人家,也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

20.身做好事,言说好话,心存好念。

21.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22.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3.心善,乐善好施是大爱无疆的蔓延;心宽,宽大为怀是足智多谋的恬静;心正,正大光明是憨厚耿直的凸现;心静,静心如水是博大精深的境界;心怡,怡然自得是达观开朗的淡泊;心安,安常处顺是知足常乐的欣慰;心诚,诚心诚意是高风亮节的镜子。

24.心有主见,不听传言,莫论人非,笑对人间。

25.胸怀坦荡,处事坦然,心宽体健,益寿延年。

26.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27.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28.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

29.智者不锐,慧者不傲,谋者不露,强者不暴。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正能量悟道短句,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1921010.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温馨唯美的一句话心语
下一篇 : 关于情绪的说说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