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手机经常被用来分享信息,一直会收到其他人发来的短句子,句子可以表露出我们的感情。你偏好哪些方面的句子呢?由此,小编为你收集并整理了禅语人生每日一禅_经典禅语欢迎你的品鉴!

禅语人生每日一禅_经典禅语

1、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爱茶之人,慢饮细啜,将茶含在口中,烦恼便抛之云外,心情悠然即顿时而生,所谓茶语代表己心境。
人只有放下,自然轻松舒坦,像卸下沉重的包袱。
且喝茶须凝聚着款款心意和萦萦情怀,如少之,再名贵的茶都将淡而无味。

2、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评判一个人的修养,单从他对待自己的方面看,有失全面;若从他对别人的行为中看,会更真实。
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利益面前,还能顾及别人,那是修养中折射出的淡泊;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相处中,总能让别人感到舒服,那是修养中沉淀出的内涵。

3、 【一日禅语录】学会从容吧!从容面对生活!学会放下吧!放下昨天所有悲伤的故事!学会珍惜吧!珍惜你身边的所有人和事!请你记住:今天下雨不代表明天就不出太阳!做个心怀希望的人!用心去感受世界,去感受人生的一切吧!我们会因活着而幸福,我们会因为走出昨天而换来今天的笑声!

4、 【佛道禅语】岁月的印痕本是浮沉坎坷,所走过的路是幸运还是跌撞,是对还是错,谁也无法看透。
珍惜现在,走过了就不要后悔;看淡了,才有良好的心境,才有沉淀后的宁静,才有更多的包容和对生命的理解。
有感觉才会有知觉,有知觉,才会对人事物有所觉知,人得有觉知,才配衬起世间之华美。

5、 【禅语心灯】一个人走在城市的黄昏,孤独被斜阳曳成猎猎的旗,招摇在四周的暮云里。
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中,忽然发现自己失去了方向。
在异乡的街头,我突然那么强烈地渴望你能不经意地走来,牵着我的手,陪我,走一段漆黑的路。

6、 【精短禅语】一些人,一些事,闯进生活,得到了,失去的,昨天的悲伤,今天的快乐,喜怒哀乐都要记得。
当这一切都成了回忆,在我们记忆中又会留下了什么?很多事,过去了,很多人,离开了,经历的多了,心就坚强了,路就踏实了。

7、 【人心禅语】或许,我们的生命中,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便是我们最怀念的故事。
但愿,时光,如初见。

8、 【生活禅语】人,千万别让生活的压力挤走快乐,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不管昨天的自己有多难堪,多无奈,多苦涩,都过去了,不会再来,也无法更改。
就让昨天把所有的苦、所有的累、所有的痛远远地带走吧,而今天,我们要收拾心情,重新上路。
所有能超越昨天的人都是超人!

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的经典句子】人活着的意义应当是在过程,而不是结论。
所以一个人不应该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去影响另一个人,何况他不是你,你也不是他。
每一个人成长的过程都不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应当自己尝一尝,尝试才是人生。

10、 【心静禅语】恒路法师:做人要心胸开阔,凡事不要计较,不愉快的事情尽快忘掉,脑子里尽量多留些美好的记忆,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境界。
这样做也许不容易,但是,要努力学着去做。
因为,量大福大,在人生的路上,只有开阔自己的胸怀,天地才会开阔;只有把自己的心量放大,福才会大。

11、 【看透人生的佛家禅语】一帆风顺,没有任何令人惊喜的或惊险的情形发生,并不表示成功。
真正的成功是在于经验的累积,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因此,深谙人情,通达事理,才是真正的成功。
人生的起起落落,都可以把它当成是成功的经验,不能把它当成失败来看待。
---圣严法师

12、 【心静禅语】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
人生不过如此,要不你驾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该怎么走还取决于你自己。
做个细微的人,不在轰烈中昂首,独在平淡里慢行,于细节中看美好,于柔和里示妩媚。

13、 【禅语】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
记住,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生活怎样,无论现实有多难,无论绽放有多远。
不要忘了,曾经对自己许下的承诺。

14、 【禅言禅语】恒愚法师:生活的过往,历练人生的豁达与从容,去认同与适应生命中的那些无常变化,悲欢聚散,花开花谢,用一种包容缺憾的心态去看待这世间万物,或者能够与生命的残缺对话,活出人生内心的平和,这深一脚浅一脚的人生,也不再是一种痛苦和感伤,而成为一种能够实实在在滋养生命的正面能量。

15、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缘来的时候,学会珍惜,缘去的时候,学会放手,唯其如此,你才给了别人重生的机会,你也才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去做新的选择。
.回忆会让你会心的一笑,还会笑得那么莫名其妙。
作为交换的代价无非就那一瞬窒息,然后往脸上添些泪痕。

16、 【佛禅语】佛家有云: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此般云淡风轻,要想做到谈何容易?我们无时不渴望着家人健康,学业有成,爱情美满,甚至更多更多,而生命似乎偏偏与我们作对,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它就像一只强劲有力的手,不由分说地将你一把按在一张荆棘密布的网上。
所有的期许,皆化为梦幻泡影。
但也就是在这痛楚过后,它带给你一份礼物成长。

17、 【一日禅语录】小时候我们拼命想长大,长大后才发现还是童年最无瑕;读书时我们做梦都想工作,工作后才明白还是寒窗时光最留恋;单身时羡慕别人出双入对,结婚后才懂得单身的自由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我们是一路向前走,走过了也就错过了,唯有珍惜即时的拥有,生命的记忆里才会少一些悔与恨。

18、 【每日一句禅语】生活已经很累,不要过于严肃给自己加码。
这世上没有处理不好的关系,只要你爱笑、真诚、将心比心的对待他人。
试想下没有人愿意听一个人重复的抱怨自己多累多烦躁多不幸。

19、 【生活禅语】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就是把自己拥有的看得太轻,把得不到的看得太重。
可是,要知道,万事来去总有因,万物得失常在缘。
因此,学会随缘,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事物,享受此刻所拥有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
何必在无明造作中精神自虐呢?要知道,你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东西,此时此刻,便是最美的时刻。

20、 【一日一禅语录】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倦;一个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
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任何事任何人,都会成为过去,不要跟它过不去,无论多难,我们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21、 【心灵禅语】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这杯水立即变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蓝色的大海。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肚量不一样。
不熟的麦穗直刺刺地向上挺着,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
为什么?因为两者的份量不一样。
宽容别人,就是肚量;谦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质量。

22、 【佛家禅语悟道人生】人生是一种思考,总在起伏中穿梭,总免不了痛苦的纠结,当然还要准备好理解和宽恕,我们都在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人生最大的质量就在于如何把自己从烦恼当中解脱出来,让心地豁达和光明。

23、 【佛心禅语】生活的禅法,是一种从容的生活态度,或者理解为面对生命中得失、荣辱、爱恨、沉浮的一种心理素质,谁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不要埋怨幸福多么遥远,向着幸福跑过去,或者幸福已经跑远,但是你把幸福放在心底。

24、 【洗涤心灵的禅语】再好的东西,也有失去的一天,再美的事物,也有淡忘的一天。
如果不能拥有就放手,如果舍不得就痛苦,该珍惜就珍惜,该放弃就放弃,走得轻松,活得才顺心。
别问谁的行为伤了你,谁的感情苦了你。
生活就是这样,有人痛疼,有人笑,有人哭泣,有人叫。
伤了揉一揉,苦了忍一忍,谁的人生都有伤,哪种生活没有苦。
有些总是难免的,有些总是难躲的,人生并不怕伤过痛过,也不怕苦过哭过,关键是面对痛疼,你想不想,能不能站起来。

25、 【心静禅语】人生的幸福,一半要争,一半要随。
争,不是与他人,而是与困苦。
没有唾手可得的幸福,发愤图强,主动争取才能一步步接近幸福。
随,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知止而后安。
能力与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事只能随遇而安,随缘而止。
争,人生少遗憾;随,知足者常乐。

26、 【佛家禅语情】世界是永远不会和平的,除非佛教普及,大家实践佛教里的无我和慈悲才能使世界趋向和平,除了佛教,世界上的战争皆与宗教有连带关系。
又如中文的我字,形状似兵器,能够做到无我。

27、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再华丽的邂逅,终究只是个开端,就算是天堂般的相遇,也要经历炼狱般的洗礼,方能在这平凡的世间,盛开出你与我的爱情之花。
故事的精彩在于它的情节,最初的相视一笑,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引子,别等到场面如此的凄清,或是静默的结局,才渴望曾经的擦肩而过。
努力让爱情如初见,让这似水流年再多些繁华

28、 【经典的人生禅语】居于此地,安于此地,居于此时,乐于此时,因缘于今世的,不要急着要去赶到来世,也不要急着要跨回前世。
如你在乡下,悠着,无需绞着脑汁要冲进城里,如你在城里,也不要拼命地要去逃离。
如你能有福报富裕的,就富你的裕,如你处于简朴,也无需对别人的豪奢羡慕甚至嫉妒。
身在闹市,心在乡野。

29、 【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流水落花,晨钟暮鼓,历经月圆月缺,蓦然回首,岁月依然静好;庄严的寺庙,静心的梵音,在自然与禅意中,独守一方宁静,任它时光匆匆,任命运的河流把我们带往不同的方向。

30、 【禅悟禅语】人往高处走是人生追求,心往低处走是追求人生。
心往低处不是无为,而是懂得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不是不争,而是懂得什么该争什么不该争;不是无欲,而是懂得适可而止、坚守底线。
放低欲望,你就站在了生活的高处;放低姿态,你就站在了精神的高处。
在纷纭的俗世中,守得住低处的人,是最难得的风景。

31、 【禅语录】走着走着,花就开了,相信随着时间流逝,悲伤可以忘记,爱恨可以放下,无论怎样的寒凉,都会在春天到来时终结,只要心存美好,时光便可不老,心若释然,人间安好,待到峰回路转处,便是岁月花开时。

32、 【佛家经典禅语】我们常常羡慕别人的好运,却不知时时为自己做好准备。
人生没有捷径,成功没有侥幸。
所谓的捷径,其实是最远的路;偷来的取巧,其实是致命的拙。
无痛不快,无苦何甜,活着,本就是一种修行。
要想到达最高处,就必须从最低处起飞;要想获得最大的成功,就必须做最苦的付出。

33、 【精短禅语】恒东法师:人生就是一场路过,不经过挫折和磨难,就不可能坚强,就不可能成熟,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34、 【做人要心善的句子禅语】心灵是一座库房,每个人的所言所行,不管是否愿意,都要一次不少地真实地存放在里边。
面对世人都敞开自己心灵库房的门窗,经得起他人的查看,人的一生就能高挺着自己的脊梁,活的堂堂正正。
不管你的梦想是什么,只有带着淡然的态度,做好当前的事情,才能如愿以偿。

35、 【道家经典禅语】禅是禅非【事在人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随遇而安】是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顺其自然】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种高超的入世智慧。
不保留的,才叫青春。
不解释的,才叫从容。
不放手的,才叫真爱。
不完美的,才叫人生。

36、 【佛禅语录】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
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感恩,让精神富有;贪求,让生命贫穷。
真诚,让人生灵动;宽容,让心灵安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水深则静,林茂则幽,山高则肃,品高乃和。

37、 【禅语人生】要学会寻找快乐,也要发现快乐的所在,宽容,理智,忍让,态度改变着性格,性格改变着命运。
在逆境中忍耐,在顺境中感恩,远离那些没有结局的愤怒,一定要提醒自己,烦恼的来处很多是在一些小事儿上。

38、 【道家经典禅语】多一点微笑,许是愁绪离心远了点,快乐离心便近了些。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因为看淡,所以幸福;因为微笑着,所以时时心暖。
有时,看老树画画的任何一幅作品,心也都是微笑着的。

39、 【佛家静心禅语】莫失自道,勿扰他心。
不因其善而欺善,不以其恶而作恶,不倚其势而作伥。
万法皆空,因果不虚,唯明唯暗,无人能逃。
在众善面前,或众恶面前,要看护好自己的心。
善恶在一心,善恶在一念,终有报。

40、 【修心禅悟】这一生,最无法预见的,是遇见。
不知哪一眼,就是开始。
这一生,最无法告别的,是离别。
不知哪一眼,就是诀别。
从遇见到诀别,人生如此奇妙地静静谱写着悲欢。

41、 【人生禅语】不要一味地羡慕人家的绝活与绝招,通过恒久的努力,你也完全可以拥有。
因为,把一个简单的动作练到出神入化,就是绝招;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做到炉火纯青,就是绝活。
提醒自己,记住自己的提醒,上进的你,快乐的你,健康的你,善良的你,一定会有一个灿烂的人生。

42、 【禅悟禅语】生活是一根绳子,总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为了生活,我们忍让、退缩、扭曲甚至是出卖自己。
不要以为这是正常的,很多时候我们习惯的东西,就这样偷偷地改变着我们的性格。
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纪。
自己读懂了自己,就是够幸福。

43、 【佛家看透生死的禅语】知道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就没必要难以自制;知道时间总是不能停留,就没必要伤春悲秋;知道遗忘总是必然,就没必要为回忆伤感;知道感情不可能刻意强求,就没必要寻死觅活;知道过去总是始终存在,就没有必要遮掩或炫耀;知道美好总是会在某一刻消逝,就要好好把握生命中每一刻精彩瞬间。

44、 【禅语人生】恒愚法师: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
俗话说得好,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所以,不要娇惯自己,自己坚强才是人间正道。
世上也没有平白无故的福报让你享用,多积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45、 【禅语静心】人生是一个赌场,我们随时都在下注,或输或赢,或悲或喜,没有一种微笑可以永恒,没有一种哭泣非要长久。
有时候,是眼泪清晰了我们的视线,是困苦拓宽了我们的心胸。
不要在意脚下的那些坎坷,它们都是铺垫你生命高度的基石。
一时的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重重的博弈中,不要迷失自己。

46、 【道家经典禅语】最好的心态是,即使青菜豆腐,也能阳春白雪。
真正善良的人,磨难不会让你的心变硬,反而更柔软。
幸福往往不是满足了你多少小欲望,而是,你有了新的目标而且你看到了希望。

47、 【每日一禅语】恒诲法师:得意的时候,要学会自我提醒,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失意的时候,要学会自我调节,不要让低沉消磨了你的意志;富有的时候,要懂得惜福,更要学会施舍和流通,不要让财富成为负担;贫穷的时候,要学会自我坚强,不要让末路成为绝路;痛苦的时候,要学会自我安慰,不要让悲伤摧垮了你的心灵。

48、 【佛系禅语】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放生。
刻意追逐的东西,如得不到,就会失落或痛苦。
得到了,没有你想象中的美好,便会失望与后悔。
于是,执着中,流失了幸福,轮回中,增加了负累。
在盲目的追逐中,特容易失去初始的安宁与本然的幸福。
现代的我们更应适当的抽离纷繁,从无明中走出来,时时给自己的心灵放生。

49、 【佛心禅语悟人生】每一种坚守都是一份幸福,每一次付出都是为了收获,每一份痛苦都是一次经历。
再苦再累,也要微笑,让心学会轻松,学会释放;再伤再痛,也要坚强,让梦洒满阳光。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掬一捧岁月,握一份懂得;书一笔清远,盈一抹恬淡,浮华三千,只做自己;人间有情,心中有爱,携一米阳光,微笑向暖。

50、 【每日一禅语净美心灵】佛经里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既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能是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这也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
说到底,命运就是我们自己,要转变命运,就要转变自己,转变自己的思想行为。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禅语禅心人生禅


禅语禅心人生禅

【1】、 平时没事对别人很好?这不是功夫;当发生事情时还能对别人好,才是真功夫。

【2】、 工作就是运动,工厂即是道场。

【3】、 信心、毅力、勇气三者具备,则天下没有做不成的事。

【4】、 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把难放在心里。人要克服难,不要被难克服了。

【5】、 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立起来。

【6】、 人应有卷起裤管下水的勇猛心。如果已经站在水中了,就不必担心流汗或下雨。

【7】、 举凡有事就有烦恼,若要做事,就必须先下决心绝对不怕烦恼。若不怕烦恼,则任何困扰都可解决。

【8】、 所谓念兹在兹,即是手在工作时,心思就在手上;双脚走路时,心念就在脚上;开口说话,精神就放在嘴上。

【9】、 在日常生活中,凡事都要做好安全的准备,以防万一。不要轻视风小、不要轻言火弱,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 被人支配的人,是有能力的人;支配人的人,是有才智的人。

【11】、 人生无常!社会需要你,就必须赶快付出;今天走得动,就赶快起步走。

【12】、 人生好比爬坡。要找一个上好的目标,以短暂的人生朝这个目标迈进,中途不能懈怠。因为上坡时一旦松懈,就会倒退;也不能把目标设在峰顶上,因为一山比一山高。要选择最佳、最适当的峰顶勇往直前,日积月累,最后功德成就才会大。

【13】、 不要担心载重,只要把稳方向盘,任何车都能开。当别人到达的同时,自己也到达了。

【14】、 不要走叉路、抄捷径。因为所选择的小路可能是条死巷、走不通,终究还是得回到原路,反而平白多绕了许多路。

【15】、 无论做人、做事,都要抱持一颗精进心。精就是不杂,进就是无退。意即要做一件事,必须专心才能做得成,无有二念才会有进步。

【16】、 社会的进步不是用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17】、 现代人世智辩聪、满口论调,做起事来却又斤斤计较。多数人只懂理不懂事所知的道理很多,但碰到人与事时却又无法调理,这就是凡夫心。

【18】、 在正义之声的呼唤下,愿意牺牲者有多少呢?

【19】、 何谓真理?理事配合,事理相融,即是真理。

【20】、 事不能脱离它的理,以理为中心,诸事皆环绕在周围。要以理来转事,不是拿事来转理。

【21】、 理与事之间需要的是人,理圆、事圆则人圆。

【22】、 天下的米一个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个人做不尽。同样的,一个人也无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业。

【23】、 凡事要守好自己的原则,不要牵强应酬;常去应酬,往往度不到对方,反而会被拖下水!

【24】、 如果影响不了别人,就做自己该做的事吧!

【25】、 即使佛陀在世也有三不能:一、众生定业不能转,二、无缘众生不能度,三、不能度尽一切众生。

【26】、 只要缘深,不怕缘来得迟;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

【27】、 凡事对机即是好。

【28】、 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种入土中,并且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才能顺利成长。

【29】、 有愿放在心里,没有身体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种,皆是空过因缘。

【30】、 再好的机会、福报,如不能把握因缘,就会稍纵即逝!

【31】、 一件东西能充分使用时,就会突显它生命价值的存在;如不加以爱护惜用而任意毁坏丢弃,就如同扼杀了它的生命。

【32】、 人生如舞台。定业来时,会演出令人料想不到的另一出戏。

【33】、 人生在世,一切物质只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方便利行。因此,对物要心存感恩、爱惜及知足。如此,生活在人间就会处处感到心安意足,时时觉得欢喜快乐。

【34】、 每天要感谢父母与众生,一生所作不要辜负父母与众生。

【35】、 一个人面临绝境时,还能心存感恩很是难得。永保感恩心付出的人,比较不会陷入绝境。

【36】、 一支蜡烛如果没有心,就不能燃烧;即使有心,也要点燃才有意义。虽然点燃的蜡烛会有泪,但总比没有点燃的好。

【37】、 一滴烛泪落下来,立刻就会被一层凝结的薄膜止住;因为天地间自有一种抚慰的力量,这种力量叫做肤。生死之痛,其实就像一滴烛泪落下来,突然被肤。

【38】、 佛经上说:生又何尝生?死又何曾死?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本来就同在一个循环中;所以说: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

【39】、 世间言语、文字或名位,缤纷迷离,姿影绰约因其多彩多变,故不真实。

【40】、 变动的道非真道,只是修行的工具而已;故须能取、能舍、能善用而不执迷。

【41】、 对修道者而言,语言、文字皆如渡船。为达彼岸,自须善用此船;既达彼岸,即应舍船就道,勿再恋栈。

【42】、 以有限的人生面对无限的世界,非言语所能道断;尤其潜心向道者,真正的说法、传道,如果只靠语言、文字,道即断了!真道须心会意解、躬身实践,不能徒靠文字或语言来传达。

【43】、 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44】、 习性不是真性。真性必须从人的习性中去体会、修为、契合,谓之神会,即是由精神体会而领悟出来的真理。

【45】、 无形式则不足以显内容。然形式要取诸中道,(来源 )不可野亦不可乱,尤其不可轻忽形实如一的掌握。

【46】、 事事皆有则会迷,样样皆无则会断;言有则执常,言无则执断。

【47】、 多数人的心都是迷信的。迷信自己的人,总以为天下唯我独尊,唯有我能力最强。人应该相信自己,但是不可执著。

【48】、 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造作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二者都是迷。

【49】、 无信与迷信二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50】、 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以欢喜心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神问卜。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作主。

【51】、 迷信不如无信,学佛一定要转迷为智,离开众生的烦恼心,回归清净无染的佛性。

【52】、 智信者深体佛法之精神,迷信者曲解宗教之美意。

【53】、 人有正确的信仰,在人生旅途走的路就不会有差错。人的观念如果不正,就不能正业;观念如果偏差,所做的事也易于出错。

【54】、 正信的宗教在于心正,心正则气盛,气盛方能自在。迷信就会疑心生暗鬼、问神卜卦,取信于签诗、筊杯,而无法真正深入教理。

【55】、 正信的佛法,不说感应、不说神通,唯心是佛。

【56】、 整体的美,在于个体的修养。

【57】、 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均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自然地显露出来。走路有走路的风度,站立有站立的姿势,坐有坐的形态,睡卧有睡卧的姿态

【58】、 有人常常埋怨自己长得不漂亮、没有人缘,其实人缘并不在于色身,而在于气质。气质则由修养中培养而得。

【59】、 修行,主要是修心于内而显于外。心在内没人看得见,唯有借行于外的整齐以显示内在的清净。

【60】、 常有人把修行误认为是出家人的专用名词,其实修行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应有的生活修养。修是修心养性,行是端正行为。

【61】、 退让一步以成全别人,即是修养,即是修行。

【62】、 静坐深思的主要用意是:聚精凝神、养精蓄睿,反观内心自性,反省过去,慎思现在,警惕未来。亦即:止恶诸恶莫作;持善众吾奉行。静坐不离此意,即是真修行。

【63】、 活生生的往生(注),当下即是净土。(注:死在宗教上来说,为新生命的再启发;是舍掉旧的、更换新的,走向更好的天地,故日往生。)

【64】、 修行不是在最后一口气才往生西方,而是当下活生生的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把凡夫心换成慈悲清净心。

【65】、 立志修行的人有两种:一种是被生活之苦所逼迫,而有修道以求解脱的冲动;另一种人是因为他找到了自我。对后者而言,生活体验与挫折只会使他更加坚定信仰。

【66】、 医生在病人的眼里就是活佛,护士就是白衣大士、观世音菩萨。所以,医院应该是大菩萨修行的道场。

【67】、 修持菩萨道,须力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68】、 布施施比受更有福,欲做菩萨,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将心力、劳力、财力、物力等皆欢喜施舍,则人生自然幸福安乐。

【69】、 爱语柔声悦色,令人闻之欣慰、见之敬爱。诚恳的爱语,可扫除一切人我烦恼,解开心结郁闷,化干戈为玉帛,转暴戾为祥和。

【70】、 利行摄持身、口、意行善,利益众生,慈悲济世,即无上功德。

【71】、 同事菩萨所缘,缘苦众生。身处苦难娑婆,应先自我净化、以身作则,感化周遭共同生活、工作的每一个人,并鼓励众人一起力行菩萨道。

【72】、 一般人常误以为打坐才是禅,其实禅修打坐,目的是要修得心净、意诚、气静。禅、静、诚三者不能分离。

【73】、 一切言行举止能精神统一,心念一致,就是禅定。

【74】、 正信佛教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的磨练所成就,属修道的方法之一。

【75】、 真正的禅,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起烦恼妄想,能集中精神、一心不乱,行兹在兹、念兹在兹,使心住于一境。

【76】、 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无时无刻不是修持参禅的好机缘。

【77】、 学佛,要学活的佛;打坐参禅,要学活禅。能使平常生活中的举止动作无不是禅,才是真正的活禅。

【78】、 无所求的奉献,及为一切众生而修养自己的言语行动,就是学佛。

【79】、 佛陀的教育不只教我们如何了生脱死,更教我们如何包容人、不与人计较。

【80】、 学佛要修养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心中都没有丝毫委屈感。

【81】、 不先培养爱心和耐心,则佛道难成。

【82】、 成佛不成佛,端在做人。

【83】、 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观自性,相信自己与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发挥真如本性。

【84】、 学佛须先了解无常的道理,如能了彻此理,才能来去自在,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迈向光明的境界。

【85】、 教法不必听太多。若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就是真法,就能启发真正的善根。

【86】、 人生无常。物理有成、住、坏、空;心理有生、住、异、灭;生理有生、老、病、死。这些道理我们若能透彻,就不会在人与人之间计较;不在人我是非中计较,自然能专心于道,不会在现实的人生中随意起心动念!

【87】、 学佛若学得心在宁静中,意在微细分析中,则天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无不是如来的形象。

【88】、 学佛要有三心:直心、深心、大悲心。

【89】、 学佛之前,生命像一张白纸,横写竖画,随心所欲。学佛之后,生命像在纸上学写字,要端正规矩才能给人看。

【90】、 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说法,这种说法常是无声的,但有时却比有声更为深刻。

【91】、 法譬如水,能洗净众生被污染的心;法譬如药,药无贵贱,能应病即是良药。欢喜心即是一帖良药。

【92】、 若众生需要,满山遍野的一草一木无不是药;若非众生所需,则再珍贵的材质也不是药。佛法亦如是,无经不深,无经不浅,无高无低,无大无小。众生的心若能吸收应用,即是微妙大法。

【93】、 弟子问:听说诵三千卷《金刚经》可以破名相?师言:若能够破名相,四句偈就可破;若不能破,诵一万卷《金刚经》也没有用!

【94】、 一位会员,一坐定即说:请师父看因果。师言:我不会看因果,但我们要注意因果。

【95】、 有人请示:因果与环境有关系吗?师言:因果乃业力所致,会牵制环境。又问:可以改变吗?师言:要有毅力,还要有一分善缘。

【96】、 一位师姊问:何时运才能通?师言:心开运就通。日日欢喜过,即得心自在。

【97】、 常有人问:人为什么不能自主?为什么如痴人任凭环境摆布、被命运安排呢?师言:只有凡夫才会被命运安排,圣人能安排自己的命运。如何安排命运呢?必须用信心、愿力及智慧,坚毅地破除烦恼恶念;如此,业力一转,就能解脱自在。

【98】、 有些人常问:算命有用吗?师言:命理是有的,但不能迷信。一般人所说的命运或运气就是佛教所说的业力,既然相信业力,自然就会有命理。但是,佛教有一句名言:一切唯心造。凡夫受命运所操纵,圣人却能操纵自己的命运。

【99】、 为什么有人常去算命、问运气?师言:其实有一分正信、正念,自己就可以转运。慈济贫户个案中,有很多是算命的。

【100】、 常有人为事业不顺或身体不好,而怀疑家中的神位不对或有所冲犯。师言:佛门讲定业因果,只要心安处处皆安,心安即理得。在佛教中,任何方位都是好方位。

【101】、 人笃信并依行算命之言,惟恐犯忌。师言:佛教谈精神超然,心正则气盛。在佛门中,日日月月都是吉祥时。

【102】、 某居士问:一般民众所信仰的法术神通与佛教有关吗?又一般对深入信仰者谓之迷,是吗?师言:法术不是佛教的产物。至于迷字,端看人们如何信仰?一般社会人士因心念惶恐,对事物无法全心信仰,乃取信于签诗筊杯,并没有真正深入教理。佛教是改革人生的科学,而非只是拜拜的宗教。

【103】、 一位自称为佛门幼稚生的男众来请法:真有灵魂吗?师言:迷者为灵魂,觉者为觉识。

【104】、 常有人问:应如何修行?师言:注意外境来时的一念之间。

【105】、 有人以为自己修持得很好,但是碰到一点小事就起烦恼心。师言:凡夫心容易起波澜,即是八风(注)吹不动,微风吹动了。(注:人生八法如八种风,分别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106】、 或问:师父,修行和修养有什么不同?师言:修行就是修心养性。每个人的习气不同,佛性却是一样的,修行就是要好好保持这分善良的本性。所以,修行也就是修养。

【107】、 年轻的佛学院学生问师父如何修持?师言:每天都是我人生道上的一页,过眼的每个人、每句话,都是页中的字字行行。在人生中得佛法,而非在佛法中得人生。

【108】、 有二位年轻比丘尼来精舍,问:法师啊!在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有否碰到困难的事?师父反问他们:什么nL{做困难?我从来没有时间去想困难。

【109】、 问:在人与人之间,您的心难道没有障碍吗?师言:修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就是因为要脱离人我是非,才需要修行。如果修行还去招惹人我是非,那又何必修行呢?

【110】、 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111】、 有人说:我心好就好,何必修行?师言:你的心好有谁知道呢?真正的心好,是要受过一番洗练,练得非常自动、练得没有一丝一毫的考虑,就能伸出援手帮助别人。修行因此就有必要了!

【112】、 某先生喜欢参禅。师言:参禅不是光坐在那里而已。行住坐卧、担柴运水,无不是禅。我们要行禅,不是坐枯禅。

【113】、 另有问:何谓禅?师言:吃饭专心吃,做事专心做,心无旁骛即是禅。

【114】、 有些人以为,修行能修到眼见仙佛鬼神就是天眼通,其实这是错误的见解。师言:只要能看开世间事物,不去计较争执,就是真正的天眼通了。

【115】、 有人学打坐之后,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为这就是天耳通。师言:真正的天耳通,是远离一切烦恼杂念和不清净的言语。不但不听是非,而且还能把是非转为佛法,当作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116】、 很多人以为具有神足通的人,能日行十万八千里,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师言:真正的神足通,是世间的路条条皆走得通。只要我们秉持光明正大的心,抱持诚正态度待人接物,则天下无难事!天下无难事,当然也就条条道路皆行得通。

【117】、 别人在想些什么,具有他心通的人真的都知道吗?师言:只要我们能抱着坦诚的心意,体谅他人,事事为他人设想,那么他人对我们就没有任何隐瞒。如此,我们怎会不了解他人的心思呢?

【118】、 所谓宿命通,就是洞悉过去,了解现在,预知未来?师言:想知道过去、未来,其实现在就能一清二楚了。有句话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岂不是明显地告诉我们过去和未来吗?

【119】、 无漏通又是什么?师言:学佛不要妄求神通,最重要是能断尽烦恼。接受佛法后能身体力行、发挥菩萨的精神,这种无漏通才是学佛者所应求。假如能修到无漏通,心自然能通达无碍;心通则万事皆通,如此,又何必盲目地追求神通?

【120】、 每一天都是做人的开始,每一个时刻都是自己的警惕。

【121】、 时间可以造就人格,可以成就事业,也可以储积功德。

【122】、 一个人在世间做了多少事,就等于寿命有多长。因此,必须与时日竞争,切莫使时日空过。一生要为善竞争,分秒必争。

【123】、 人常在什么都可以自由自在的时候,却被这种随心所欲的自由蒙蔽,虚掷时光而毫无觉知。时间对一个有智慧的人而言,就如钻石般珍贵;但对愚人来说,却像是一把泥土,一点价值也没有。

【124】、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间。人无法管住自己的生命,更无法挡住死期,让自己永住人间。既然生命去来这么无常,我们更应该好好地爱惜它、利用它、充实它,让这无常、宝贵的生命,散发它真善美的光辉,映照出生命真正的价值。

【125】、 人间寿命因为短暂,才更显得珍贵。难得来一趟人间,应问是否为人间发挥了自己的良能,而不要一味求长寿。

【126】、 行善要及时,功德要持续。如烧开水一般,未烧开之前千万不要停熄火候,否则重来就太费事了。

【127】、 怕时间消逝,花了许多心血,想尽各式方法要遮挡时间,结果是:浪费了更多时间,且一无所成!

【128】、 人都迷于寻找奇迹,因而停滞不前;纵使时间再多、路再长,也了无用处,终无所得。一个人几十年的生命,真正做人做事的时间实在很少,再勤劳的人也只做了三分之一而已。

【129】、 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做睡中人。

【130】、 用智慧探讨人生真义,用毅力安排人生时间。圣人与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异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时空。

【131】、 人命非常短暂,所以要加紧脚步快速前进,不可拖泥带水;切勿前脚已经落地了,后脚还不肯放开。前脚走,后脚放意即:昨天的事就让它过去,把心神专注于今天该做的事。

【132】、 一直停滞在昨天、过去,就会产生杂念和执著顾恋之心。人一旦时时刻刻回忆往事,便会痛苦、怨恨、嗔怒、不甘心

禅言禅语_禅语说


禅言禅语_禅语说_

学佛既然要发度众之心,自己就先要具备各种知识、能力。在古代印度有所谓的五明,即:

(一)声明:语言学、声韵、训诂、音乐。

(二)工巧明:科技工艺的知识。

(三)医方明:卫生保健、医药的知识。

(四)因明:逻辑推理、论理学。

(五)内明:专心思索五乘因果妙理之学,或表明自家宗旨之学。

以上五明,涵盖面虽然很广,然而在今日多元化的社会,似乎已不敷所需。现在的社会,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学问五花八门,诸如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心理学、天文、地理、艺术,等等。虽然知识不等于智慧,更不是般若,但知识是人生的动力,有了知识,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有了知识,可以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有了知识,可以为国为民做出许多建国的方案和计划。有了知识,工商的品质就会不一样;有了知识,科学、哲学就能提升;有了知识,才能启发思想,甚至改变世界。

就拿东西方文化的发展来讲,西方哲学家一开始就研究人类与自然、人权与神权、人与天争等问题,他们重视人的存在价值,所以从哲学演变到后来,科学昌明,科技特别发达,因此西方社会十分重视实用主义。反观东方哲学,一向重视人心与性善、性恶的探讨,对人伦、道德、心性等人的精神世界之说明,着墨很多,因此西方文化重视物质文明,东方文化重视精神世界,此中早已见出端倪。

早期的西方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开启了西方哲学的大门。尤其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哲学之父,在他之前,西方哲学一向偏重于宇宙自然的研究,到了苏格拉底才开始关心起与社会人生有关的伦理道德等问题。他开创的人生哲学,扩大了西方哲学的思想领域,其弟子柏拉图虽然是个唯心主义者,但他的理想国希望把国家制度化。柏拉图的弟子亚里士多德倡导实践哲学,以改善人类生活的伦理学为思想特色。因其师承苏格拉底以街头为学术殿堂的自由学风,反对刻板的教学法,后人尊为逍遥学派的师祖。他们的学说主张,至今仍为世入所推崇。

此外,尼采否定神权,肯定人存在的价值,主张重估一切价值,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之一;康德以自然科学来探讨哲学理论,是唯心主义的创始人;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理性主义,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乃至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鼓励人类追寻真理,卢梭呼吁人类从现代文明重返自然,甚至悲观主义的叔本华,其意志第一的学说,还是带给后世对人生充满无限的希望。

不过,在西方诸多哲学思想家的学说理论当中,尤以达尔文的进化论,说明宇宙万有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说推动了世界的一大进步。另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发现、哥白尼的日心说推翻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观等,都对人类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大大改变了整个世界对宇宙现象界的认识。

其他如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也是西方学术史上首位重视人类潜意识作用的思想家,他以此发明,媲美牛顿与哥白尼在科学上的成就。其弟子荣格,继续阐扬潜意识理论,对东方的佛教、禅、瑜伽等,有相当精深的研究。总之,因为有这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因此西方文化在世间的文化思想界里,显得格外突出。

西方文化从哲学慢慢也发展出文学、艺术等,诞生了很多伟大的诗人、艺术家,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大仲马、雪莱、拜伦、米开朗基罗等,他们的诗歌、散文、小说、雕刻等文艺作品,不但美化了世间,更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尤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透过复兴古典文化,推动人文主义的信仰,重视人文现实的关怀,是人类一次伟大的精神革命。

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又一次开创了历史性的新纪元。因为西方自宗教革命以后,掌权的帝王一方面利用宗教巩固政权,同时也帮助天主教、基督教的发展,于是政治与宗教、哲学凝聚一起,相互为用,共同发展。

相对的,在东方文化方面,东方哲学从印度的佛陀到龙树、无着、世亲,再到中国的老子、庄子、孔孟等诸子百家,佛儒交融,成为东方文化思想的一大特色。

此中佛教从印度的龙树、无着、世亲,把空与有融和,发展出大乘佛教的中观思想,一直到了中国更发展出大乘八宗,尤其禅学在中国更是一枝独秀。近代太虚大师总结中国佛教,立为大乘三宗,即:法性空慧宗、法相唯识宗、法界圆觉宗。法性空慧指各部《般若经》及宗《般若经》的诸论;法相唯识包括法相学与唯识学;法界圆觉学指《法华经》、《维摩经》、《华严经》、《楞伽经》、《楞严经》、《圆觉经》及净土方面等有关法界、如来藏等诸经论。

后来印顺法师又将印度大乘佛教分判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真常唯心三大系,此与旧说大异其趣。性空唯名论,指中观大乘;虚妄唯识论,指瑜伽大乘;真常唯心论,指如来藏思想。

除了佛陀的佛教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代表着东方文化,影响着举世人类之外,在中国则有老子、孔子、庄子等诸子百家的学说,也是大放异彩。其中老庄哲学谈清静、无为,崇尚自然、本性;孔子主张以仁为本,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正统,历代帝王莫不尊为治国之本,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其社会地位之高,俨然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

孔子崇仁,孟子尚义,并且由义扩充出仁、义、礼、智四端,认为人要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张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荀子认为人性要靠后天的努力学习,才能向上、向善,所以提出积学的重要。

此外,墨子的兼爱、韩非子的重法,以及管子的富民、列子的贵虚、晏子的廉政等学;乃至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宋代的理学、明代的心学等;甚至中国历代的文史学家,如中国第一位大诗人屈原、汉赋大家司马相如、史学家司马迁、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曹植、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山水诗派始祖谢灵运,以及唐代的诗人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乃至宋代的诗词名家李清照、黄庭坚、陆游,尤其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等等,他们的学说主张、诗词散文等旷世之作,都使得中国文化在文、史、哲等相互激荡下,百花竞放,显得灿烂缤纷,多彩多姿。

尤其自从汉代佛教传人中国以后,缘起、业力、因果报应等思想,融人中国社会,更加深化中国文化的内涵。在申国的大乘八宗当中,比较重视学术义理的有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及三论宗;比较重视实践修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律宗及密宗。虽然华严、唯识、空性等学说没有被纳人中国文化的主流,但是禅学倒是成为中国文化的一朵花。

佛教一向具有尊重、包容的性格,佛教主张不舍一法,如佛陀所说一法即一切法。因为佛教没有排他性,佛教认为信徒读了老子学说,了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从而扩大自己的思想,也不无利益;佛教对于庄子的任性逍遥,与大自然结合的洒脱思想,尤其庄周梦蝶,以及庄子与惠施论道: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其思想之奔放,如禅之不拘形迹,佛教也认可这些思想,所以人间佛教的行者不排斥老庄学说。

此外,孟子性善、荀子性恶、墨子兼爱之主张,不舍一法的人间佛教也是将之兼容并蓄,使得佛教更加缤纷多彩。乃至魏晋南北朝时,佛教以老庄的无来诠释般若的空,形成格义佛教;后来中国文化甚至吸取佛教之长,发展成为宋代理学。这一切都是说明,在中国的文化里,佛儒一直都是交相融汇的。

除了哲学思想以外,中国文学重视文字之美,文学家们以诗情画意的诗词散文来描述佛教,把佛教的十二分教与文学互用,例如,长行就是散文,重颂就是诗歌,使得佛教终能在百花竞放的中国,和诸子百家一起相互共鸣,因此佛教的发展,后来禅走进寺院,净土走进民间,唯识、三论走进学者群中。

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人道。佛法分为真、俗二谛,真谛又名第一义谛,或胜义谛,是出世间法;俗谛又名世俗谛,是世间法。佛陀的一代时教,都不出此二谛法门,尤其在化世的运用上,佛法和世学更要融和运用。

佛法太世俗化、被世俗所化固然不可贵,如果太过于出世,则不容易为人所接受,所以要二谛圆融。所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因此人间佛教主张,面对现代科技文明,资讯新知日新月异的社会,佛法应该现代化、生活化,针对当前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所以要佛法为体,世学为用。佛法之体,是拔苦与乐;佛法之用,是融和方便。

如佛陀年少时即遍学五明;出家后,遍访诸师外道沙门。因为佛陀贯通世、出世法,故能教化不同对象,应病予药,解脱他们的身心苦恼。

我自己从小在栖霞律学院读书,由于栖霞图书馆拥有来自乡村师范学校的图书,当时真是得其所哉,每日大量看书,从中国的章回小说,到西方的长篇文学,从散文小品,看到名家著作,像《基督山恩仇记》、《战争与和平》、《老人与海》、《浮士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茶花女》,托尔斯泰的文学、杜威的哲学,等等,先后看了不少。甚至因为爱好文艺著作,在大陆时,举凡胡适之、林语堂、巴金、鲁迅、老舍、茅盾,乃至冰心、郭沫若、沈从文、许地山等人的诸多作品,可以说无所不看。及至到了台湾,谢冰莹、琼瑶、高阳、徐訏等人的散文、小说,无论是古典的,现代的,我也都一一拜读。

我深愧自己出家以来,不能深入三藏,对于世间的学问,也没有博古通今的本领,不过我能运用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法则来阅读书报杂志,使我在忙碌的弘法行程中,犹能神游古今中外的典籍。我往往以现在所读与过去经验比较分析,综合组织,并且与日常生活、社会现象加以印证,故能将片面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生命,所以发而为言,也都能旁征博引,虽然自惭未能有所高论,唯自忖尚能深入浅出,不曾误导众生。

我也曾多次率领佛教团体出国访问、朝圣,并且经常奖励弟子、学生们到各处去参访巡礼。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希望大家效法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借着瞻仰圣迹,大家能从佛教的历史中,激发道念信心,找寻兴衰得失的脉络;借着走访国际,大家能开阔视野,广为汲取经验,扩大人生的领域。

尤其面对当今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我认为佛教徒不能逃遁于山林,而不顾众生疾苦。应该对民生经济、国际形势、民主人权、自然生态、教育改革、种族冲突、优生保健、生态环保、家庭暴力、试管婴儿、器官捐赠、风水地理、看相卜卦等种种问题,以佛法的智慧,提出契理契机的对治办法。

此外,对自杀、死刑、核武、战争,以及安乐死、复制人等问题,皆应汲取世间的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生化科学为用,融和佛法的理体,以解除现代人的迷思。例如:以佛法的缘起观,结合心理咨商课程,让大家懂得尊重坐命,珍惜人身;以佛法的因果观,举办各种成长教育,让大家懂得惜福结缘,惭愧感恩;以佛法的轮回观,邀请专家论文发表,让大家明了薪火相传,生死一如。

再如以缘起中道的真理为体,以四摄六度的方便为用,广纳世间万法,如善财童子寻访五十三位老师,学习世间的天文、地理、医药、算术、航海、贸易等知识,学贯内学外学之后,才能进入毗卢华藏世界之中。

总之,我们在世间生活,对世间的学问不能不有所认识,对世间法了解愈多,才能针对世间的问题给予指导。例如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地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此生起了退转心。佛陀知道后,晓喻他说:譬如琴弦,太紧则弦易断,太松则弹不成调,唯有急缓得中,才能弹出美妙的音乐来;修行也是如此,过分急躁或懈怠,都不是正常之道。二十亿耳听佛开示后,调整自己的修行方式,终于在不久后,证得阿罗汉果。

佛法的弘传,讲究契理契机,除了契合众生的根机,还要契合时代的发展,例如: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到底有没有生命存在,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是近代太空科学家最想揭开的谜。自从一九九七年七月五日,美国太空总署成功地发射开拓者号上火星,鼓舞了科学家的信心,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前往火星旅行,甚至移民到那里,届时火星上自然就会有火星人。

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阿弥陀经》就记载着:过此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日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陀说法时,很多菩萨都是来自他方佛国。此外,佛经中很多佛菩萨也都以天文为名,例如日光菩萨、月光菩萨、虚空藏菩萨、星宿王如来、法界智灯王等,可见佛经的天文思想遥遥领先了今日天文学家的研究达两千多年之久。

另外,也常有人好奇,想要探究天空到底有边无边?这在佛教看来,佛教认为探究天空有边无边,不能帮助我们解脱生死;有智慧才能解脱,这才是佛法。再说,宇宙无穷无尽,哪里是天?哪里是地?这都是一种里外对待。基本上,佛教讲法界,讲虚空,讲无穷无尽,例如《华严经》的华藏世界,重重无尽,所以,佛教的天文学不仅开拓了人类的思想领域,更重要的是,它帮助了很多学者找到了思想的出路,开阔了更宽广的思想空间。

尤其佛教的缘起、业力、因果、佛性等思想义理的提出,乃至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三千大干世界之他方世界的发现,一方面印证科学,同时也说明佛教的说理很符合科学验证,不是迷信。

佛教的无常、四大、五蕴,就是对物理、心理的分析;佛教的极微、刹那,是时空的测量;佛教以如梦幻泡影来形容雷电、虚空,甚至佛陀为了明示五蕴虚幻不实,曾举五喻说明,所谓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其中阳焰是经过阳光折射,致使旷野看上去似乎有水,但实际没有。佛陀以此来形容幻象。

佛教讲三千大千世界,现在科学已知银河系有无数星球;佛教讲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现在从显微镜下观察,事实的确如此;佛教的《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距此世界十万亿佛土,说明距离十分遥远,但一念之间,随念即至。佛教此种时空观,引导科学超越物理的极限,尤其佛教讲法无定法,对科学家是很好的启示。

佛教随着科学的发展,用佛法解释科学的现象,为科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出路,也引领人类认真思索一些问题,例如:

1.人类利用科技可以登陆月球,但是科技可以帮助我们登陆极乐世界吗?

登陆月球是物质的世界,往生极乐是精神的世界,是即刻的。

2.现代的医学,透过器官移植可以更换五脏六腑,但是头脑可以移植吗?思想可以移植吗?

佛教认为人的色身是四大、五蕴和合而有,因缘和合的色身假我有生老病死,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所以器官可以移植,但生命不能替换。

3.医学可以改变基因,但可以改变人类的厄运吗?

基因其实就是佛教的业力,业就是行为的造作,一个人的命运,由自己的善恶业来决定,只要做善事,自然能够改变厄运,所以行善不为恶,就是基因改造。

人间佛教主张,佛法要能融会古今,尤其世法、佛法要能相互为用。佛法除了能帮助科学家开拓思想领域之外,对于现代心理学,也有很好的说明。

现代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精神生活为对象的学科,其源头包括医学、哲学、科学、宗教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后来也被应用于各种学科、事业之中。今日社会中,举凡教育、工业、商业、医学、军事、法律、政治、社会、科学、艺术、运动等,无一不与心理学有关,因此心理学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心理学是观察意识形态的心理作用及行为模式,西方心理学家能研究人格的发展过程以及行为的潜在因素,但却无法做到人格的改造,因为它有一定的范围限度。反观佛教,不但对人类心理有充分的了解,并能提供对治方法。如《华严经》云:了达三界依心有,十二因缘亦复然,生死皆由心所作,心若灭者生死尽。佛教对心的诠释,有诸多层次的分析说明,更用许多的譬喻来阐释我们的心,进而教导我们如何找心、安心、净心足见佛教心理学凌驾于西方心理学之上。

佛教是哲理的科学,佛教重视理性、智慧的化导,佛教认为世间知识学问的获得,虽然也能开拓人类的视野,但是如果没有正知正见,也很容易流于邪慧、狂慧,不仅使自己受害,犹有甚者,还会形成人类的灾难,所以佛教主张真理才是宇宙人生的最高指导。

学佛首重闻法,因为听闻正法才能获得真理的智慧,所以学佛要广学、净学、博学。以下列举有关闻法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闻法心态。

(一)听经闻法: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闻法是信教入道的第一步,佛法中一切功德多由闻法而来。

(二)读书阅藏:读圣贤书,阅经、律、论三藏以外,对历代圣贤大德著作更要广学研究。

(三)广学多闻:学佛要多闻熏习,而且要法门无量誓愿学。

(四)闻空不惊:诸法自性本空,空才能建设有,能够正确认识缘起性空的真理,便能闻空不惊,此乃大智慧也。

(五)闻善着意:闻善言不着意,非人也;闻善着意,才是堪受佛法的大器。

(六)会意深思:闻法要用心领会,不断思维,才能够心开意解,心领神会。

(七)谛听正解:闻法要谛听、善听、兼听、会听。

(八)正闻正思:佛法以闻思修而入三摩地,听闻正法,并且长时忆念正法。

(九)乐观明理:学佛者应明白因缘果报、缘起性空的真理,自能乐观豁达,智慧明理。

(十)福慧双修: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皈依佛,两足尊,即福慧具足之意。

(十一)成就辩才:口常行慈,修习善语,可得无碍辩才。

(十二)广为宣化:佛法要广为传播,广为宣化,自他皆能成就。

(十三)请转法轮:经常举办佛学讲座、印行佛书等。

(十四)亲近道场:选择有缘的道场,并亲近善于说法的善知识。

(十五)明辨是非:不要太计较利害得失,应该要明辨是非。

经云: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所谓法,就是真理。真理所带来的快乐,才是真正永恒的快乐。什么是法乐呢?五戒十善是法乐,六度四摄是法乐,四无量心是法乐,因缘果报是法乐,有空中道是法乐。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五欲六尘不拒不着;心中有了法乐,对于世间不厌不求;心中有了法乐,到哪里都能安然自在;心中有了法乐,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唯有以无边的法乐为舟筏,才能使我们度过生死的波涛,到达常乐我净的彼岸。

三、慧的应用生活行仪,人间慧用在《大乘起信论》提到,众生一心开二门,即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又说一心的本体、相状、作用广大无限,所以称体大、相大、用大。体相用三者不可分割,本体的精神、意义,要能随机、随缘、随宜地权巧应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般若智慧就是我们的心真如门,般若不是谈玄说妙,要表现在生活行仪上,成为人间慧用,才有意义。当初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迦叶破颜微笑,师徒印心,禅于是成为人间的一道光明。佛陀成道后,五比丘相约不理睬佛陀,但是当他们见到成道后的佛陀,被佛陀的威仪摄受,忍不住跪地礼拜,并且再度随侍佛陀,于是成为佛教最初的僧宝。

佛陀的行仪度化,就是人间的慧用。

山东湛山寺倓虚大师,有一次在佛前上香,一位王居士刚好来寺,居士深受大师虔诚肃穆的行仪感动,主动捐钱为他建了湛山寺,作为弘法道场。在禅门里,祖师栽松、锄田、筛米、扫地等生活行仪,都是禅;就是喝茶吃饭、着衣持钵、出坡作务、应酬往来、扬眉瞬目、语默动静,也都藏有微妙的禅意和开悟的因缘,这也是人间的慧用。

在丛林里面,所谓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止间特别注重威仪。甚至平时上殿要排班,吃饭要过堂,举止进退皆有规矩,在在都要学习。但是一般人心里会想:都几十岁的人了,还不会走路吗?吃了几十年的饭了,还不会吃饭吗?这是因为不了解寺院的规律。寺院不同于俗家,在寺院中,一举一动都是修行,走路吃饭睡觉都可以参禅,这其中都有很深妙的解脱境界。所以,到了丛林里,你会感到自己确实是不会走路,不会吃饭;身心千般束缚,积年累月成了习惯,确实需要一一用心摆脱。吃饭端碗,要如龙吞珠;持箸夹菜,要如凤点头;行进走路,要像雁阵一字排开,上身不能动,像头顶着一盆油,四平八稳地走。

在丛林里真是事事修行,处处法门!有一首偈语,很能说明这些律仪: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皈依三宝复何忧。

佛门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昔日马胜比丘以威仪度化舍利弗,成为千古的佳话。因此,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是以传统的丛林道场很重视制度,不但个人有戒牒,僧团也有清规。所谓清规,是指禅宗寺院组织章程及寺众日常生活的规则,也就是禅宗丛林关于大众行、立、坐、卧等威仪所订定的僧制,为众僧所必须遵守的仪规,类似现代的共住规约,是为僧众日常修行的规范,以及僧团组织、行事的依循。因此,清规是健全僧团的圭臬。

当初百丈禅师为禅宗丛林立下《百丈清规》,使得中国的僧团走向制度化、合理化的僧伽生活。例如明定四十八单职事,各司其职,使得寺务运作组织化、系统化;又订定各种修持行仪、日用轨范等,使得僧众具足威仪,心不放逸,身不踰矩。尤其设立住持一职,领众薰修,综理寺务,丛林规模于焉建立。

丛林清规,礼法有度;丛林生活,祥和有序。丛林道场体现了中国儒家所向往的天下为公、人人崇乐好礼的理想蓝图,无怪乎时人每见僧团两序行仪,无不慨叹礼失求诸野!

为了树立丛林规矩,落实生活佛法,我在佛光山特别建设宽广明净的云居楼,提供全山徒众与来山信众、游客一起过堂。每天到了用餐时间,全山职事、学生上千人,僧俗依序排班过堂的庄严队伍,常令游客赞叹、感动,可见庄严的威仪也能度众。

在佛门,语默动静安详,一切合法合宜,就是礼仪;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礼仪合度,也能发挥无言的说教。唐朝时,曾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被贬至潮州当刺史的韩愈,有一天去参访大颠禅师,大颠禅师正在坐禅,久久不出定。侍者看韩愈等得不耐烦,心里很着急,便在大颠禅师的耳边说:先以定动,后以智拔。意思是说:禅师!你的禅定已经打动了韩愈的心,现在你应该要用智慧跟他说法。韩愈一听到这两句话,很高兴,他说:幸于侍者口边得个消息。

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就是人间的慧用,乃至仙崖禅师感化夜游沙弥、金代禅师养兰不是为了生气,以及佛陀的。杀一救百、末利夫人的饮酒救人、一休和尚的做人女婿、丹霞禅师的烧佛取暖、石屋禅师的教人偷心,等等,都是般若的人间慧用。

此外,历代不少僧众以自己的风仪影响帝王,成为佛教的护法。例如,终南山惟政禅师曾入朝为唐文宗解释蛤蜊观音之事,启发文宗对佛教的信仰。西域高僧佛图澄,度化残暴杀人的石虎、石勒,解救无数生灵,二石尊佛图澄为师,时常请教社稷大事。佛图澄的弟子道安大师,曾劝谏苻坚休战。唐朝玄奘大师,在主持译经大业的同时,经常随驾太宗左右接受咨询国事,玄奘大师圆寂时,唐高宗罢朝三日,悲恸地对大臣们说:朕失去了一件国宝!玄奘大师受到朝野崇仰之深可见一斑。

甚至禅宗初祖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时,与梁武帝一番对朕者谁、并无功德的论道,虽然彼此机缘不契,达摩于是转往嵩山少林寺面壁,但这段对话却影响了后来中国佛教有为法的福田不究竟,无为法的福德性才究竟的思想。

可见一切法,只要能方便权巧、契理契机、随缘教化,就是人间佛教的慧用。我自己虽无古圣先贤的通达智慧,但有幸从小在焦山、栖霞、宝华山乃至常州天宁寺等丛林参学,在禅、教、律门下接受完整的丛林教育,从许多大德身上学习身为出家人应有的威仪。其中包括曾经担任宝华山维那的若舜老和尚、由金山禅堂出身的卓尘法师,都是我的戒师。

另外,仁山法师、融斋法师、芝峰法师,我都曾跟他们请益过佛法。乃至一些年轻的学者,都是从闽南佛学院或岭东佛学院毕业出身,所有关于佛门的行仪,在他们严格要求下,我都能心领神会,所以直到现在,养成我走路腰背挺直、目不斜视,坐时只坐半座的生活习惯。佛门的四威仪在我来讲,可以说很自然地融入到身心生活里,因此我出众人世,在社会上走动,都能把这许多佛教的威仪运用、表现在行为上。

甚至影响所及,在我的思想理念里,时时刻刻无不思想着,如何在不违传统佛教的根本教义下,运用现代化的弘法方式,化为传教的方便。例如,我组织佛教歌咏队、灌制佛曲唱片、利用幻灯片作为弘法工具、开办儿童星期学校、设立学生会与弘法队、制作佛教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举办空前未有的佛诞节花车游行,等等,乃至以偈语教唱、说唱弘法、梵呗音乐会、人间音缘等多样化的风貌弘法,接引不同层面的信徒学佛。甚至我首开在大座讲经中安排献供、节目表演等内容,希望达到解行并重的效果。

此外,我建设净土洞窟,把《阿弥陀经》所描写的极乐世界之庄严境界,以建筑实景呈现;我为了把佛教与艺文结合,从一间佛教文物陈列馆,到现在十余所的佛光缘美术馆,一方面宣扬佛教艺术之美,同时接引许多艺文界的朋友亲近佛教。

我尤其感于今日佛教随着信仰普及,虽然弘法的空间随之扩大,早已不再局限于寺院中,但是寺院永远是信仰的精神象征。寺院是僧众驻锡的道场,是佛法弘传的地方,是佛像供奉的殿宇,有了寺院,才有佛法僧三宝,才有佛教;有了寺院,才能传播教义,才能住持正法。

寺院可以说是佛教的代表,是信仰的中心,是信徒心灵寄托的所在。佛寺建筑是为了弘法,为了度众所需。寺院除了传播佛教真理之外,庄严的殿宇、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梵唱、慈悲的教义,让社会大众在工作忙碌之余,尤其是遭遇挫折、彷徨无助的时候,自然想到寺院,不管是参加各种修行活动,或者只是在佛前瞻仰、礼拜,都能获得再出发的力量,所以我形容寺院就像人生的加油站,是心灵的百货公司,是希圣成贤的学校,也是善友往来的聚会所,更是去除烦恼的清凉地。

为了让寺院建筑的硬体设备能配合现代弘法的需求,我从过去只有佛殿的有限功能,扩增为现在具有讲堂、会议厅、抄经堂、礼忏堂、谈话室、图书馆、视听中心、文物陈列馆、美术馆、滴水坊、法物流通中心、停车场,甚至有研究室、电脑教室等设施。

我顺应现代上班族忙碌的生活,从过去开设都市佛学院,直到人间卫视的电视佛学院,乃至现在有了网络佛学院、远距教学等。我改良寺院仪制,诸如延后早课时间、改良课诵内容、开会唱三宝颂、三餐念四句偈,以及缩短三皈五戒的传授时间、水陆内坛佛事一律在白天进行,等等。

除了健全硬体设备,以及弘法方式力求日新月异外,我更尽量使用现代人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诠释佛法,务求让佛教与生活没有隔阂,例如:我把六和敬诠释为:见和同解:就是思想上建立共识。

戒和同修:就是法制上人人平等。

利和同均:就是经济上均衡分配,意和同悦:就是精神上志同道合。

口和无诤:就是言语上和谐无诤。

身和同住:就是行为上不侵犯人。

我对普贤十大愿作了如是说:一者礼敬诸佛,就是实践人格的尊重;二者称赞如来,就是实践语言的赞美;三者广修供养,就是实践心意的布施;四者忏悔业障,就是实践行为的改进;五者随喜功德,就是实践善事的资助;六者请转法轮,就是实践佛法的弘传;七者请佛住世,就是实践圣贤的护持;八者常随佛学,就是实践真理的追随;九者恒顺众生,就是实践民意的重视;十者普皆回向,就是实践圆满的功德。

我对皈依三宝及受持五戒,做了如下譬喻:皈依三宝:佛如光;皈依佛,就是点亮心灵灯光,为自己建设了一间电力公司;法如水;皈依法,就是储蓄甘露法水,为自己营建了一座自来水厂;僧如田;皈依僧,就是长养菩提花果,为自己开发了一亩良田土地。

每日一禅语


每日一禅语

1、 【禅语静心】佛教微博经典:没有人会帮你一辈子,所以你要一直奋斗。
学着做你自己,并优雅地放手所有不属于你的东西。
不要太想念过去,因它会给你带来悲伤。
不要太思考未来,因它会带给你恐惧。
用微笑活在当下,它会带来喜乐。
生活中很奇怪的是,你很容易忘记你想记得的事情,却不容易忘记你想忘掉的事情。

2、 【放下感情的禅语】人生有相遇,亦有分别,遇时珍视,别前祝福,某人某事终是化做记忆,莫让过往云烟迷惑了行程;生活里本没有绝对的是与非,别在是非之间劳心费神,幸福才是人生的唯一答案;得到勿窃喜,失去毋徒悲,得失只是一种状态,保持灵魂的安宁才是真正的得。

3、 【佛曰静心禅语】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们欲望过多;人心本无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
花花世界,浮华人生。
静默淡然,随遇而安。
生命是一场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生活只需要拥有一份恬淡平和的心情,一颗自由的心,一份简单细致的人生态度。

4、 【佛心禅语】走在人世间,没必要把仇恨指向别人,因为别人无罪;也不要把后悔留给自己,因为自己无辜;更不要把成见留给世界,因为世事无常。
岁月的长河中,人的命运看似变化莫测,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明天埋下了伏笔。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如同我们随手撒下的种子,最终结出属于自己的果实。

5、 【佛门禅语】走过的岁月,总有圆满,总有残缺;人生如歌,匆匆似水流年不复。
在人生的重要时段,某个环节的失误,都是影响整个人生不尽完美的因素。
这样的插曲,往往令我们纠结致死,却又弥补不来,只能悻悻跳过,继续前方的路。

6、 【洗涤心灵的禅语】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而是我们太幼稚。
做人要常想自己的错,忘掉别人的过,敢于做一个真正的自我。
过去可以失败,未来不能失败;做事失败是一时的失败,做人失败是一生的失败。
人生如圆,终点亦是起点。
不要奢望太多,得到的终归要失去;不要敬畏太甚,能够主宰你的,永远是自己。

7、 【佛家关于善良的禅语】只有放过曾今,才能享受当下。
曾经的日子如同凋零的落叶,不可能再回到原来的位置。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要再纠缠,更不要去后悔。
什么都记在心里,会让你的背囊越来越沉,只有抛弃那些不必要的负累,你才能走得更远。
永远不要为失去而遗憾,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的一朵花,整个春天还是你的。

8、 【佛言禅语】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积德行善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
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
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

9、 【禅语励志感悟人生句子】人世喧嚣,名来利往;放下浮躁,心静自安。
人生难得一心静,只有宠辱不惊,方能心态平和、怡然自得;只有去留无意,方能豁达乐观、淡看风云。
所谓心静,就是要非丝非竹而自恬适,非烟非茗而自清芬,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祈求声名鹊起,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

10、 【佛禅语】草木荣枯自有时,万物从容皆自得。
跑得再快,也快不过时间;走得再慢,时间也不会催促。
只是有一天,我们觉得自己长大了,学会了把那些青涩懵懂的问题,拆成一艘石船,沉淀在青春的湖泊里。
我们是那迅急流淌的河水,从不转身,从不回头,无论幸福,抑或忧伤,执着地流向远方。

11、 【禅言禅语】生命的过程本来就是随意的,我们日复一日地在路上走着,说不定哪天就会有故事发生。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从花开到花落,从花香浓郁到花香淡去,平和地接受生命中的每一次赐予,不必抱怨我们得到多少。
美和不美的东西我们都得接受,生活就是这样无常,当我们不求全责备时,才会感到满足!

12、 【精短禅语】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不可能处处是逆境;人生有巅峰也有谷底,不可能处处是谷底。
因为顺境或巅峰而趾高气扬,因为逆境或低谷而垂头丧气,都是浅薄的人生。
面对挫折,如果只是一味地抱怨、生气,那么你注定永远是个弱者。

13、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赶路,仍旧是所有生命的姿态,不论人类还是动植物,生命之轮回就在于它的有始有终。
抓的用力,不如尽情舒展;贪的无度,不如退而分享。
当我们心态开始放松,这份赶路的心情与节奏也会与先前大有不同。
当朝阳在晴空哼唱,我们的眼睛不单只看前方,上下左右的风景,都可以成为一种欣赏、一种品味。

14、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有种修行叫经历,有种修行叫阅历,有种修行叫领悟。
人生无常,无常的冷热寒凉,无常的聚散离合,无常的生老病死。
心在无常之中飘泊,幸福与凄凉居无定所。
修行,让你懂得应对无常。
修得淡然,去留无意;修得坚韧,祸福不惊;修得宽容,随缘自在。
修行,是通往幸福的路。

15、 【禅语佛心】人和人在一起相处要么是善缘,要么是恶缘。
一个家庭聚在一起也是这样,有的是讨债的,有的是还债的。
那能否来转变这个呢,能转变,就是我们现在多学习,多修行,以真诚心来为人处世接物就能转变命运,使自己的朋友和环境会越来越好。

16、 【关于心静的禅语】人生一场,比的是心态。
坐拥家财万贯,野心不死,终究迎来祸从天降;虽然两袖清风,知足随缘,幸福迟早来临。
人生最终的目的,就为一生快乐幸福。
钱财名利是好,若要以快乐幸福来交换,不要也罢。
生命的最高境界,是哭着降生,笑着遁世。
人生无常,得失有常,心态好,得也欢喜,失也不悲。

17、 【佛禅语】人生对一些事物要做到能看清、看透,但不看穿。
看清,需要智慧;看透,需要阅历;不看穿,则需要一种胸襟。
有这种胸襟的人,其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的,也是多彩的。
倘若能够通过自己的体悟,看清世间事物,且能通过自己的细致拿捏,不将事物看穿说破,其人生定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18、 【佛善良禅语】当下把握不住,过了今天,你愿或不愿,皆是往事;眼前若不珍惜,转身即逝,你认或不认,俱成流年。
一眨眼,我们相遇;一瞬间,又要别离。
开始也许简单,遗忘如此艰难,那些昔日人事,烙成记忆的痕印,逼迫我们在神伤中铭心。
无论如何,请于时光的缝隙里,给精神留一块轻松的休憩之地。

19、 【静心禅语解烦恼】看懂一个人,一定是你在意过;看清一个人,一定是你落魄过;看破一个人,一定是你较量过;看透一个人,一定是你付出过;看穿一个人,一定是你受骗过;看淡一个人,一定是你珍惜过;看明一个人,一定是你放弃过;看好一个人,一定是你感动过;看坏一个人,一定是你受伤过;看准一个人,一定是你经历过。

20、 【每日一句禅语】一个人的心,占据身体的面积其实只有拳头大小,或者更大一些,要装载的不用太多,有爱,有慈悲,足矣。
不要去记恨他人,恨是虚幻的,是无形的,驻扎在心只是一段时间的愤怒,而没有半点得益。
何不将它逐开,让爱与慈悲填补所有空缺。
心中有爱,才会像海一样宽广、辽阔,而一颗慈悲的心能佑你平安喜乐!

21、 【心灵禅语录】智慧人生:1、老天在送你一个大礼物时,都会用重重困难做包装。
2、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记得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
3、多数的错失,是因为不坚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

22、 【佛家禅语形容人生】坚持走自己的路,哪怕闪光的脚印不多,也是最珍贵的财富。
不求每个脚印留下的都是幸福美好,但求无悔无愧无憾。
缘深缘浅,早有天定,每件事,每个人的过去,注定了将来。
能相聚的,早晚会自然相合;要分散的,谁也无法凑合。
想开,看淡,自然而然在一起的才是永恒。

23、 【禅语心灯】人生一世,糊涂难得,难得糊涂。
活得过于清醒的人,反倒是糊涂的;活得糊涂的人,其实才是清醒的。
糊涂一点,才会有大气度,才会有宽容之心,才能平静地看待世间的纷纷扰扰;糊涂一点,才能超越世俗功利,善待世间一切,身居闹市而心怀宁静;糊涂一点,才能参透人生,超越生命,天地悠悠,顺其自然。

24、 【禅语悟道】生命如席,有酸有甜;人情如风,有冷有暖。
如果高兴,就笑一笑;如果疲惫,就歇一歇。
走得太急,脚累;想得太多,心累。
要求太高,难免会失落;追求太多,难免不知所措。
生活,总会有得失;人生,总会有苦乐。
不要求于人,不苛求于己;敢于面对,才是心的强大;勇于放下,才是心的豁达。

25、 【佛家经典禅语静心】佛法里常常会讲到因缘,世上的每件事都是有因缘的。
然而现在人们因工作忙碌,生活紧张,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自觉的处于主观的位置去思考,从不认为有因缘果报。
正如我们时常得面对分离,时常会因缘散而纠结,感伤,但如果我们能看破人与人之间聚散的因缘,那么,在缘散时,你一定可以淡然的转身!

26、 【佛家经典禅语】恒唯法师:生活,就是心怀最大的善意在荆棘中穿行,即使被刺伤,亦不改初衷。
这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美好,各种恶人各种诋毁各种打击各种敌对。
但永远不要放弃对世界的善意,不要让恶人把自己变成恶人,不要让挫折拿走生活的勇气。
不论周围的人如何刺伤身体,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这样,自己不痛,与人无伤。

27、 【一日一禅语录集锦】活在正念中,是防止意外、保护自己的最好办法。
觉知你心中种种的深刻渴望:对生活安乐的期盼,得到所需支持的愿望,修行正念的意愿。
也许,你会想要写下你的观察和了悟。
佛陀说过,一旦明白到,这世上与我们最亲近、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人就是自己时,我们就不会再把自己当成仇人。

28、 【早安禅语】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陌上流年,且吟且行,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放下一切执念,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
人生路上,遇见善良,学会付出;遇见微笑,学会分享;遇见坎坷,学会勇敢。

29、 【一日禅语早安】爱笑、爱晒太阳,如果一个人能保持这两个最简单的习惯,一定能过上低成本高质量的生活,幸福感一直满格。
爱笑,会让人在社交中魅力无限,受人欢迎,自己内心也快乐。
户外没有任何遮拦的阳光,能提高人体内血清素的浓度,扫除内心的阴霾,同时也是一种户外运动。
所以,越简单,越快乐!

30、 【让人静心的禅语】风可以不懂云的漂泊,沙可以不懂海的辽阔,天可以不懂雨的落魄,不是每段爱都一定有结果。
所以,我们无须在意别人的评说,只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无须看别人的眼神,只需走自己的路;无须有过多的抱怨,那样会使自己的心更累。
不管走在何处,我们都不要迷失自己。

“禅语人生每日一禅_经典禅语”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人生伤感经典句子,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7087.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佛家经典禅语语录_心灵禅语
下一篇 :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_心灵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