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顾宪成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顾宪成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_

明顾宪成《示儿帖》。

1.然吾终始不欲以汝姓名,一闻于主者.非恝然于汝也。

你已经长大了,往年也曾经有过考试经历,到如今哪能不考虑得失呢?但我始终不想把你的姓名告知主考官的原因,不是不在乎你的前程。
你在资质上完全可以追求进步,我并不是抛弃你而不顾,我自有我的说法。
怎么这样说呢?从道理上看,男子汉七尺之躯,顶天立地,怎么能向人开口说个求字呢?孟子写的《齐人》一章,描述的就是这个求字的具体情形。
至今读来,仍然感到汗颜,不能当作一般事对待。

望子成龙,仅限于激励他不断敬德修业,自我成才,决不运用自己的威望和权力为孩子打通关节,窃取功名。
东林先生读《齐人》之章汗颜不已,东林先生教子的苦心与品节更是令今人汗颜不已!
这种强大的道德力量也决非与生俱来的无源之水,只有中国古代的圣贤之学才能造就出这样的靖节高风。

2.那不会求的便没分,造化亦炎凉矣。

如果高位可以借势相求,财富可以用力相求,那么,不会求的人就不能得到富贵,造化也就有势利之心了。
从我的缘分上来看,我本来德薄才劣,没有一点长处,依赖上天保佑、祖上及父辈的庇护,有幸考中一个进士,反复任官却总不出政绩。
负有如山大罪,却能暖衣足食,安享太平。
过去的大圣大贤,穷困至于终老,有的人甚至被囚禁、被流放,颠沛流离,难以保全活命。
我算什么人,这就不仅是一点过分的事了。
如果再用权力为你谋求入仕做官,就是贪得无厌了。
从你的福分来看,只在你自己的志向如何。

恪守已经拥有的幸福,唯恐过盈则倾;奉劝晚辈水到渠成地自我成才,不愿用不正当手段为后代谋取非分之福,其实是不愿以自己的贪欲之心引来祸患。
没有一双阅尽沧桑的老眼,生不出这样一种布局人生的风度与境界。

j458.cOM更多名言名句精选阅读

高攀龙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


高攀龙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_

明高攀龙《家训》。

1.以此知圣人是万世眼法。

选择朋友,要懂得圣人所倡导的选择放达高洁之人的意图。

放达高洁之人往往都与世俗中人不相投合,但却能够进入大道。

如果憎恶这类人,就不是好兆头。
如果相交的都是庸俗之辈,自己也没有不沦为庸俗之流的。
出身社会经营世事,如果与小人亲好、与君子为仇,就是处在最大的利害相关的关口,决不可小看这件事。
我看天下人犯这个毛病的很多,可见圣人的观点具有万世不移的洞察力。

人人生而平等,固然是具有普遍价值的真理,但这不等于人与人之间的品德和才识都是整齐划一的。
中华传统文化根据人在才德方面的差异分辨出君子和小人两种类群,提倡在交友和用人方面采取重君子、轻小人的价值取向,这不是在人世间故意制造等级观念,而是针对人性的复杂结构对症下药,在社会机体内部激发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力量。
君子是引领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的主体性力量,他们总是站在时代最前最先的位置,往往为世俗中人所不容,但却是值得人们予以高度重视和倍加珍惜的。

2.人家有体面珪岸之说,大害事。

一般人常有顾及体面而划界自卫的说法,是非常不好的坏事。

家中人如果惹出事来,如果家人有理就可以放置下来,家人无理就应当加以整治。
但有些人往往为顾及体面划界自卫,曲为其说地为家人护短,尽力表明自家人十分有理。
这其实就是自伤体面、自毁防线。
助长了小人的志气,许多意外不测的发生,多半是由此引发。

家中若有一人作恶,本来仅能殃及一人,若全家群起护短,势必殃及全家,也等于把全家人一齐推置在仇恨的枪口之下。
护短的初衷是为了给错误蒙上一层可怜的体面,结果这点体面却被护短制造出的更大的不平击得粉碎。
不辨是非地固守体面是引发祸端的导火线,只有法理才是处置一切事务的唯一裁判。

3.吾人立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

我辈站立在天地间,要思考如何做好一个人,是第一要义,其余的事都不太重要。
做人的道理,不需要多说,只要读读《小学》这本书就知道了。
只要依照《小学》说的去做,哪里会出现差错呢?

自古聪明智慧的圣贤豪杰对于这一点看得透,下手早,所以他们人品的光辉千秋万代永不磨灭。
听到我的这句话却不相信,就是平庸的鲁莽之徒,对此应该幡然省悟。

做好人,在中国古代圣贤看来,是比追逐名利的意义还要重大得多;做好人,可使有限的平凡的生命能够射出炳耀千秋的光芒。

做好人的智慧在古代启蒙教材中的《小学》里面已经论述得十分详备,但这些内容在我们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片空白和茫然了。
文化颠覆和断层造成的知识盲点,亟待恢复与重建。

张习孔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


张习孔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_

清张习孔《家训》。

1.孝有大小、有偏全。

对父母的孝心在意义上有大小之分、有偏全之别。
自己立功扬名使家族光荣是上等大孝;能够支撑门户、拯治家中弊端,不失先人的志向,又是次一等的孝心;能够顺从并不辞劳苦地奉养双亲,更是次一等的孝心。
这就是孝心在意义上的大小之分。
以上三点都能全面做到,当然是上策。
否则就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尽我的力量努力做到,再依次序来谋求尽足孝心,这也不失为一个孝子。
这就是孝心的偏全之别。

孝心不能狭隘地被理解为仅是在生活上对父母的服劳奉养,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先人的业绩和遗志、为国立功并给家族带来光荣,这就大大提升了孝心的精神内涵。
由于人的精力有限和材质不同,对孝心更不可求全责备,例如:正在为国立功时,就不能在家服劳奉养;才力不足,就难以扬名显亲,所以对孝心分出轻重缓急十分必要。

2.况乎积厚流光.每有可致丰享之理。

崇尚礼义的人,一定不会胡乱索取;这样的人即使近于贫穷,。
他平素的德行孚于众望,肯定也不至于资粮乏绝。
况且厚积道德会流放出光彩,总是占有能够得到丰盛享受的道理。
君子只要去做应当做的事情,不必过分企求一定要得到某种利益。
违背天意发财致富,恐怕就是得到也会产生祸患。
圣人非常害怕有无缘无故的横财到来,认为它不一定就是福气。
世间平凡的人占多数,出色的人很少,科举考试哪能随便就能高中?但读书的家风不可断绝,读书的家风一旦断绝,家族的声誉就会因卑贱而垮掉。
家族的声誉已经卑贱,那么生出的人也渐渐粗俗、浅陋;人既然粗俗、浅陋,那么在上层就没有君子的交谊,在下层又没有保持生计的智慧。
那些能够安心于务农、打柴和挑担的,还算是善良的。
甚至人已经很粗俗、浅陋,心志还很高,与下贱的人打成一片,暗地去做危险的事。
哎呀,人生发展到这一步,已让人不忍心再谈下去了。
猛然想到这一层,哪能不教子弟读书呢?读书取于人的天资禀性,天资禀性昏庸、愚鲁的人,实在不能读书,但只要勤奋、刻苦地坚持读下去,即使终身难有成就,他生下来的孩子的资质禀性也要比父亲优秀。
大凡自己的天资禀性昏庸、愚鲁的人,都是由于他的父亲不读书的缘故。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不在于仅仅培养安邦治国之材,更主要的在于培养善良、高尚、具备治生之智的平民;这种平民不违天良、不贪横财、不对未来进行精细的利益算计,只是坚定不移地去履行应该履行的义务。
即使身为负担在肩的农人樵夫,也不失具有礼义文明的君子之风。
这种精神来源于读书,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熏陶。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力打造一种善良、和谐、崇高、坚韧的平民精神,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不同凡响的现代意义之所在。

3.吾人防患.首在择交。

我们防止祸害的办法,首要的问题在于有选择地交朋友。
如果交结的不是正当人,没有不受他们拖累的。
小人哄起人来像琼脂、蜜糖一样,而小人害起人来像毒药一样。
一旦入了口中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但也有不知道他们是小人,而错误交结的情况;也有明明知道是小人,却因气味相投而乐于相交的。
哎呀!
明知是小人却乐于相交,忘掉了祖辈和父辈的教训,却甘心沦为不正之徒之列,我到死也不会接受他们站在子孙队中一起祭祀。
子孙中如果犯有这种毛病的,我还希望他们能猛醒过来,迅速悔改,那就也能让我含笑于九泉之下。
至于见识愚昧浅陋、缺乏识人的智慧,那就只有减少交结、谨慎防守,或许没有太大的失误。
孔子说:能够约束自己,所犯的过失就自然减少了。
这真是足抵万金的良方。

人们常说:天赋人权,四海之内皆兄弟。
但为什么在这里特别强调要择交和防人呢?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注重对人的材质和品行进行分类,强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其实充满着很多生活经验和管理智慧。
一个人每做出一个成功或失败的决定,都离不开身边朋友的牵线搭桥和游说鼓动。
如果交上杰出高尚的人才,当然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进步;如果交上了一个心术很坏的人,难免不落入大权旁落、钱财掏空的下场。
那些落马的贪官,无一不是被他的朋友拉拢走上犯罪的道路的。
所以,防患重在择交,择交重在识人;对于那种缺乏识人经验又缺乏自持定力的人,还是寡交谨守为上策。

4.知己知彼.随时善防。

每个家庭稍有积蓄且富裕的时候,没有不雇佣人的。
但识别人确实很难。
有的人在泛泛而交的时候和善可亲,一到共事就显出了奸诈狡猾;有的听他讲起来能够披肝沥胆,当他行动起来立刻就翻脸不认人。
凡是遇到这种情况都是由于我们没有识人的智慧,被他人所愚弄。
还有一些人开始是正派的,最终是邪恶的;最先是亲好的,最终是背叛的;有些人遇到别人就驯服,但遇到我却桀骜不驯;有些人被他所用时就成事,被我所用时就败事。
像这些现象,是由于所处的世道风气有盛衰的差异,他人与我有器量和见识的不同,这样的类型很多,不能一一尽举。
我的子孙应该知己知彼,随时善于防守。
如果下人的不良的心思,稍微露出一点,立即就要留心加以防范,巧妙地疏远他们。
对于那些一时难以立刻断绝交往的人,只有不与他亲密交好,敬而远之,这就是防范祸害的重点。

人性总是随着时空变迁和情势转换而发生千变万化,这导致了知人识人之难,也带来了用人之难。
防患固然在于防人,防人重在识人;如果一门心思用于识人防人,难免不疏于谋事。
与其识人防人,不如重在谋事,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使人无空可钻;与其对不良之人采取善为疏远、弗与密狎的态度,不如掌握充分的人力资源,让不称职者自然淘汰、来去自由,使主客两无牵挂。
这一段关于识人防人的文字,可作为后人在制定管理制度时参考。

清张英《聪训斋语》、《恒产琐言》。

1.书卷乃养心第一妙物。

圃公说:古代圣贤引领后人的精要语言有:人心是充满危险的,天地大道之心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精妙之处。
危的意思是:贪婪的欲望,就像被堤岸关住的水流一样,很容易溃堤,一旦决堤就一发不可收了。
微的意思是:合理合义的道心,如同帷幕上映着的灯影一样,若隐若现,显现时很难而遮掩起来是很容易的。
人心是充满灵气和微妙变化的东西,不能让它过于劳累,也不可让它过于安逸,只有读书能够达到养心的目的。
常见风水先生用磁铁来养蓄罗盘中的磁针,书卷也像磁石一样是养心的第一妙物。
悠闲无事的人,整天不看书,就在起居出入的时候,感到身心没有地方可以着落,目光也不知该看什么为好,势必心烦意乱,充满各种妄想和无名的怒火,处在逆境中不快乐,处在顺境中也同样不快乐;一见到别人就烦躁不安,感到他人的一举一动没有不碍事的,这种人肯定不是读书人。
古人说过:扫地和焚香,就是享受清福;有福气的人,再伴以读书;没福气的人只有徒增妄想。
这话说得真是深得要旨,我非常赞赏。
况且从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不读书的人常常认为是我自己所单独遭受的,极其不堪忍受;不知道古人碰到的不如意的事,会百倍超过我,只是不去细心体验罢了。
就苏东坡先生来说.是在死后遇到宋高宗和宋孝宗欣赏他的文章,其文章才开始被人发现,从此名震千古。
而在当年他却是忧虑谗言、怕人讥笑,困顿辗转在潮州和惠州之间,特别是赤脚渡水、住进牛栏的遭遇,那是一种怎样的境地!
又如白居易没有后代、陆游忍饥挨饿,这些事都记载在书卷中。
唯独你们这些人不是千古名人,但所遭遇的事情也都一样,只要至诚、专一并以平常心冷静地观察,就能够涣然冰释。
如果不读书,只要碰上自己的遭遇很苦,就产生出无穷的愁怨和愤恨,把自己烧煎得心神不宁,像那样如何得了?况且,富贵的事情,古人也曾有过,炙手可热的权势,转眼即空。
所以读书能增长人的道心,是修身养性中的第一要事。
对着书中内容去写笔记、背诵、编辑、收集,期望用它来应对世事,那是很辛苦的。

如果广涉博览,又怎会心神疲劳呢?应当以冷眼旁观的态势看破古人的重要关节处。
我对于白居易和陆游的诗,都详细地标注出其写作的年月,知道他们在什么时间引退,他们身体衰健的痕迹也都能发掘出来,这样读起书来,就不会如坠梦中。

人的心灵是十分微妙的,它是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发源地。

只有让它不至于太劳累也不至于太钝滞,才能使它始终保持澄明不绝的灵气与活力;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在人间只有有益的书籍才具有这样的涵养之功。
不读书的人就会在闲暇的时光中四顾茫然、虚弱无助,常常陷进一些有害无益的行动当中。
读书不仅使人能把闲暇的时光利用和充实起来,而且还能让书中无穷的智慧来提携、进补和滋养自己的心灵;这就是古人修身养性中最重要的养心的工夫。
读书,尤其是读古书,不仅能让前人辉煌的才情与业绩来鼓舞和激励自己的心志,而且还能让无数英雄人物经历的危难来陪伴和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能把自己推进浩大的历史时空中去丰富和拓展现有的生命的意义。

2.常全乐体。

圃公说:圣贤仙佛,都没有不快乐的道理。
世上那些终身忧愁悲戚、闷闷不乐的人,必定是没有道气没有品位和境界的人。
孔子说:乐在其中。
颜子箪食瓢饮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孟子以办事问心无愧为快乐,《论语》开篇就谈愉悦与快乐,《中庸》说:君子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安心工作,自得其乐。
程颐和朱熹都提倡要追寻孔子和颜子的快乐境界,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像那些平庸的人有太多的追求和欲望,不遵循道理或规律,不安于命运;多求不得势必痛苦,多欲无成也会痛苦,不遵循规律而使行为受阻也会产生痛苦,不安于命运就在心中积压太多的怨愤和愿望也会痛苦。

由于有着以上种种痛苦,就会对天地都感到惊恐,甚至干出一些侥幸、冒险的事,如同穿着破烂的棉絮穿行在荆棘丛中,哪里还知道走在康庄大道上的快乐呢?只有圣贤仙佛才没有世俗中人的那几种毛病,所以能常常保全快乐的身心。
白香山字乐天,我私下非常羡慕,于是自号为乐圃,至于圣贤仙佛的快乐,我哪敢指望有那样的境界!
只想私下里营谋履行大道中的一丘一壑,效仿白居易所形容的那种快乐境界:一个老叟端坐中间、白色的胡须飘扬起来,妻子儿女围绕在旁边安详快乐,鸡犬游走在一旁悠闲自在。

快乐是人生中一种不可或缺的理想的精神境界。
颜子箪食壶浆而不改其乐,表明他的心志不在于追求生活享受;孟子以无愧无作为乐,表明他追求的是道德精神的纯真与完美;《中庸》所倡导的无入而不自得的境界,也只有超脱了名利场中的无穷攀比才会自然显现。
可见,先贤的快乐,是在精神获得解放、升华和强大之后才发出的舒心的微笑。
这种快乐来自于对纷纭世相的全局性的彻悟与鸟瞰,来自于对大道中的一丘一壑的洞明与顺应,从而加倍珍爱和倾情享受正在发生的生命中活泼生动的一分一秒。

3.山色朝暮之变,无如春深秋晚。

圃公说:山色早晚的变幻,莫过于春深季节和晚秋时光。
四月山色开始现出新绿,它的光色深浅浓淡、从早到晚都出现不同的变化。
九月开始出现红叶,或红里透黄,或红中泛紫,或辉映朝阳,或反射夕照,或随风低吟,或因披霜花而更显丰厚,这都是佳胜至极的景致。
其他的景色,还有烟气缭绕的山和雨中的山,白云挟裹的山峰和霞光辉映的山岭,谁说看山有厌倦的时候呢?陆游有诗说:游山如同读书,深意或浅义全靠自己发掘。
所以同样一起登山,要根据人的见识和学问,才能分出高下和苦乐,不能勉强要求人们都能得到同样的收获。
我每天都穿戴整齐进入龙眠山,家人却相互议论说:山的颜色总是那个样子,为什么要天天去看它呢?这真是用浅陋的眼光来谈论看山的人。

张英当年曾为帝王师,一度权倾朝野,眼见朝中权臣争斗风波乍起,便急流勇退,归养故里。
终日面对儿时的山水,怀想半世风云,怎不让他感慨万千,流连不已?告别钓心斗角的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故土,自然感到家山的光色分外绮丽;虽然是默然面对千古不变的家乡山水,但却曾经是扭转乾坤的国手,此情此景,自然又给故乡山色添上一层别有深意的浓墨重彩;政治家的豁达、诗人的情怀再加上热爱故乡的赤子之心,把家乡的山色交织得更加溢彩流光。
故乡的山色养育和见证着生命的辉煌,故乡山色依然能够怡情养心。

4.慎翦代以养天和。

圃公说:古人谈及延年益寿的方法有四点:为仁慈,为节俭,为和谐,为安静。
人如果能以慈善的心一致对待万物,不做一切害人的事,即使是一句损害他人的话也不轻易说出来;再推广到戒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从而珍惜万物的生命,谨慎对万物进行除灭和替代,以保养天道的自然和谐;这样,不管因果报应是否触犯,都能使人自己心中产生一股吉祥、平和之气,自然使灾祸与自己没有关联,就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人生享福都有一定的定数,珍惜幸福的人,福气常有剩余;暴殄天物的人,容易达到财源枯绝,所以老子以节俭为至宝。
不止用财应当节俭,对一切事都要经常思考节俭的意义,才有余地。
节俭用在饮食上,可以养育脾胃;在嗜好和贪欲上节俭,可以蓄聚精神;在言语上节俭,可以养气和减少是非;在交游上节俭,可以选择朋友并减少过失;在应酬上节俭,可以养身和减少疲劳。
节俭用在夜间长坐,可以安神和舒展身体;在饮酒上节俭,可以使心灵清静和培育道德;在思虑上节俭,可以减少烦恼。
凡事省去一分,就会得到一分的益处。
大约天下要做的事情,万不得已一定要做的,不过十之一二;一开始接触事情认为不能不做,但仔细计算起来,也不是要非做不可的事。
这样逐渐减少下去,就会看到事情~天天地少了起来。
白香山有诗说:我有一句你们要牢记,世间很多人都是自讨苦吃。
现在试问那些劳苦、烦恼的人,有些事是都可以停办下来,还是非做不可的呢?应该能够恍然悟出自己的过失。
人要经常和悦,心气就中和而五脏安定,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要善养欢喜神。
真定的梁公常对人说:白天办理公事,每天晚上回到家中,一定要寻找一些可以让人欢笑的事,与客人开怀畅谈,掀起胡须高声大笑,用来发散一天的劳累和郁结之气,这话真得养生要诀。
何文端公在当年,曾见家乡有个人活过百岁,他去请教乡人的长寿的方法,回答说:我们乡下人没有什么知识,不过一生就是快乐喜欢,从不知道忧愁烦恼。
哎呀,这哪里是名利场中的人所能做到的呢?书传说:仁者好静。
又说:智者好动。
常常看到心浮气躁的人,举动轻狂,多半难以长寿。
古人看砚以世来计算,墨以时来计,笔以日来计算,这是动静的分别。
静的含义有两点:一为身体不要过于劳累,一为心思不要轻易发动。

凡是碰到一切劳顿、忧惊、喜乐和恐惧的事情,在外观需要应对,在心里就凝然不动,如澄清的潭水,如幽静的古井,外面的纷乱都要退到一旁垂手听命了。
以上四条,对于养生的道理非常切实;比起吃药和练气不止超过万倍!
如果吃药,则药性容易带有偏差,或许要带来一些燥烈和壅滞。
练气吐纳,则容易中途作废。
一定不能舍本逐末。
《道德经》五千言,它的要旨不外乎这几点,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时时体察,一定会有很大的益处。

以一颗仁慈的心看待世界,其意义不仅是关爱人类、关爱一切生命,而且是以养天和而贴合宇宙的规律,能在自己的内心产生出一片神圣的祥和与自信,因而是益寿之道。
节俭的原则不独用在理财上,还可以选择交友、减少错误、减去一些不必要的事务和思虑,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颐养身心,因而也是益寿之道。
时刻保持和悦的心态,如同心中供养着一尊欢喜神,能使自己内心愉悦而太平,经常欢笑能将浑身的劳累和内心的愁闷及时抒发和消解,因而也是必要的益寿之道。
安静的含义是要让心灵宁静如深潭古井,一则能避免过度劳累,二则能制止贪欲躁动,三则能把外界的纷扰扫除到一边,使内心能像明镜一样平静而充满智慧,这是道家的养生要诀,因而也是重要的益寿之道。
总之,张英认为:以慈

来建立内心祥和的根基,以俭来减少忧劳,以和来发散忧劳,以静来阻挡忧劳,就能保持身心的永远健康、快乐,就是比吃药和练功还要有效得多的益寿之道。

5.善处则为福,不善处则为累。

圃公说:人生最得意的事有三件:贵、富和多子多孙。
但对这三件事,处理得好就是福,处理不好就反受其累。
对于本已构成了很大的拖累的东西反而把它当成所谓的福气去追求的人,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权位高的人,往往置身于遭人责备的位置,成为遭人怨恨和嫉妒的目标,濒临利害的关口,落在忧患的深窟,背负劳苦的渊薮,充当诽谤的靶子,身陷备受攻击的战场。
古代的智者高人往往望而止步。
何况有荣必有辱,有得必有失,有进必有退,有亲必有疏。
假若只容许他具有邱山般大的功德,而不容许他有一丁点儿的过失,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只要自己没有很大的过错,而对外来强加的一切指控,都要平淡地对待,这就是处贵的办法。
佛教认为财富是五个方面共有的东西:一为国家、二为官吏、三为水火、四为盗贼、五为不肖子孙。
人们下大气力积攒财物,就必须经营、安排,如何使财富产生且不断增加,同时还要小心防守,其中的辛劳不是言语所能表达的。
一旦有了财富,就有亲戚来请求帮助,穷人开始怨恨。
仆人开始耍奸行骗,大到被强盗抢劫,小到受到小偷扒窃,再加上或因经商中而亏损,或因路途上丢失,或因田地里的禾苗遭受天灾,或因财产遭人强行侵占而引起争讼,或因不肖子孙挥霍浪费等等,各种苦楚,贫穷的人感觉不到,只有富家人同时兼有。
人如果能知道富裕也会带来拖累,就应该做到在进财的时候保持廉洁,而不必过多地积攒财富而招来怨恨,把钱财看淡一些,不必因深深嫉妒他人得到财富而使自己心累;要想我既然有这些财富,那些穷人不找我又能找谁?不怨恨我又能怨恨谁?平心息怒,就不会受外物所拖累。
自己用度节俭,大方地对待他人,利润以薄为佳,收藏要更加谨慎,这就是处富之道。
至于子孙带来的拖累,那就更多了,他们很小的时候担心疾病,稍大一点又有功名方面的忧虑,又担心他们浮华奢侈不善治家,担心他结交不正道的朋友。
一旦他们离开自己身边,又担心在道路上的冷暖饥渴等问题。
这种担心由儿子身上又转到孙子身上,辗转无穷,没有休止的时候。
况且自己年岁已高,子孙不断繁衍,哪能保证他们都没有烦恼和痛楚的事情?子孙贤愚的程度不尽一致,升迁和沉沦的境遇各不相同,聚散无常,忧乐不一。
只能应该教育他们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教育他们懂得谦让,教育他们树立品节,教育他们好好读书,教育他们正确选择朋友,教育他们学会养身,教育他们节俭用度,教育他们振兴家业。
至于他们是成是败、是机灵还是愚钝,父母不必过度挂在心上;他们聚与散、苦与乐,父母也不必为之忧念成疾。
只要反观自己过去不怎么刻薄,后人也就不会无辜地浪费钱财;自己没有过分的偏爱和私心,后人也就没有互相侵占和争夺的忧患;自己不怎么贪婪,后人也就没有荡尽家财的危险。

至于子孙受天运气数的限制,资质愚钝,怀才不遇,或毫无原因地生起病来,就要请高水平的医生为他们认真治疗、调养;聘请高明的教师认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
做到这些,父母的责任就完成了,父母已经尽足了自己的心。
这就是善处子孙的方法。
我常常看到世间有些人处在优越的环境中却闷闷不乐,做事常常充满后悔、吝惜和忧戚,必定都是受了这三者拖累的缘故。
都是由于不明白以上的道理,所以心地褊狭见识不宽,没有享受这三者的回报,却受尽了这三者带来的苦楚。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体察我讲的这些话,就会在纷乱之中,看出一线亮光,这难道不是在热火坑中得到一剂清凉散,不是苦海的波涛上得到了一只八宝船吗?

拥有权力、金钱和出色的子女,是人生追求最看重的三件事,处理得好,就会使之成为莫大的福气,处理不好就会深受其害。
拥有显赫的高权重位,固然也能给人带来很大的荣耀和威风;但即使本人没有过错也容易成为怨愤集中的众矢之的。
但是,掌握权力的人只要做到尽职尽责、本身没有多大过错,就完全可以看淡周围人的一切议论,这才是最好的处贵之道。
金钱在人间的魔力自不待言,但厚积不施必遭众怨,为富不仁更是为人所不齿;发财充满艰辛与风险,守财也令人惊恐不安,这都是钱财给人带来的不利的一面。
但是,富人只要能做到发财的手段是干净的,利润没有高到黑心的程度,对自己是节俭的,对他人是大方的,不断勤劳致富、严密收藏;这样就使自己的财富来得心安理得、光辉而持久,这就是聪明的处富之道。
世人无不希望子女成龙成风,但对于子女的天资和功名,父母是无能为力的,父母对子女只能在抚养和教育方面尽职尽责,对于这些职责之外的一切操劳多半都是徒劳的和不明智的;父母有父母的职责,父母也要有父母的洒脱。

6.人之居家立身.最不可好奇。

人无论居家度日还是安身立命,最不可追新猎奇。
一部《中庸》,语言都是非常平淡的,道理却十分高深神奇。
一个人如果能在人伦上做到完美无缺,日常的起居举止、治家理财、待人接物,事事都能合乎规矩章法,没有怪僻的举动,就是圣贤一类的人,难道不是非常神奇的事吗!
如果举动怪异,言语诡异偏激,明明是很坦白易懂的道理,却偏要去寻奇觅怪,固守偏激且文过饰非,以为是为了不落俗套,其实是嗜好险怪言词的心术不正之人,哪里配得上标新立异呢!
布帛和菽粟都是千古不变的最重要的滋味,人类一朝一夕都离不开它们。
为什么唯独在立身处事上要违背常规呢?

创新是发现真理、推动文明进步的一种重要精神。
创新的目的是不断发现和增加真理,真理一旦被发现之后就要保持它的相对稳定性和权威性。
如果一种所谓的创新没有增加新的真理,仅仅是为了摧毁和改变已有的真理,这种创新就是破坏性的和有害的。
有些人无力发现新的真理,故意对已有的熟知真理进行新奇诡怪的表述,貌似他已经创造出面目全非的更深更高的真理,这其实是一种欺世盗名、玩弄心术的伪创新。
这种伪创新一旦形成时尚,不仅让已有的真理纷纷褪色和被抛弃,而且阻挡了人们追求真知的勇气和道路,让通篇文字充满了作者和读者都不知所云的稀奇古怪的梦呓和咒语,无异于是对已有的真理加上一层破坏性的浓厚的遮蔽。
有用的真理是坦白无华的.重点在于继续尊重和坚持,就像张英所说的布帛菽粟,千古之味,朝夕不能离一样。

7.古称仕宦之家.如再实之木。

我在人世间的路上已经走了很久了,每天生活在纷扰、荣辱、劳苦和忧患之中,静下心来寻求解脱的方法,写成了这八章文字。

自认为对人情世故的消长盈虚规律,略知一些大意;人们醉醒卧起、作息往来,都不过是这些道理。
顾念自己一年比一年衰老了,不能种田来供自己消遣,二十多年来,小小的书斋仅能放得下双膝,天冷的时候,就在温暖的房间里让杂花相拥;在炎热的夏天,就对着高大的槐树放下窗帘。
在天地间的自我乐趣,就只有这些东西。
追求烟霞和林壑的乐趣,不过是寄托梦想,写成诗文,都不是真实的境界。
辛已年春分前一天,积雪开始融化,雪后初晴,天气回暖,为三子延璐写这些东西,远寄江乡,要知道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针砭气质上的偏激,体察天地造物的道理,对此有些一知半解,就应该不至于淹没人的本性。

古人说官宦人家如同一年中再度结果的树木,它的根部必定受到损伤。
这句话非常重要,应当深以为鉴。
世代为官的人家的子弟,在修身立名上要比贫寒的读书人难上百倍,什么缘故呢?人们在当面对待你们时,万万比不上对待贫穷的读书人坦白直露,谁肯当面指斥你的不是之处?稍微有点骄傲自满,谁肯深深地规劝你改正过错?幼小时娇惯,被家人和亲戚所宽容;长大以后习惯已经养成,又被朋友所原谅和宽恕。
至于出于谋利的目的来交往的人就极尽谄媚,来引诱你去做坏事;出于借助权势来交往的人就极尽阿谀奉承,目的是拉拢你一起去实现他险恶的图谋;这些现象就不必再谈了。
人们在背后称赞你的,也不像对待贫穷的读书人那样直率,或许偶尔赞美你的才华和人品,却又怕人们嘲笑他逢迎拍马;或许内心欣赏你的文章,却又疑心别人鄙夷他势利。
更有甚者,故意对你吹毛求疵,指责你的过失,却以为他自己名气大;更有攻击树枝伤及其根,通过攻击子孙来讥笑他的前辈,而以此追求自己的痛快。
至于万一他们求利的目的没有达到,仇恨的裂痕就会因此而产生;他们依仗你的势力的目的万一没有达到,怨毒之心就在他们脸色的变化上表现出来。
所以,富贵人家的子弟,人们在当面对待他们时一般都很宽恕,在背后责备他们常常很深,像这样如何能知道自己的过失,如何能彰显自己的名誉呢?

所以世家子弟,即使像贫寒的读书人一样谨慎检点,像贫寒的读书人一样俭朴,像贫寒的读书人一样谦虚、中和及小心,像贫寒的读书人一样勤苦读书,像贫寒的读书人一样喜欢听从规劝,这样自己还以为做得很不错,却不知道人们对你的评价还不如贫穷的读书人。
一定要比贫寒的读书人多付出几倍的谨慎检点,比贫寒的读书人多付出几倍的俭朴,比贫寒的读书人多付出几倍的谦虚、中和及小心,比贫寒的读书人多付出几倍的勤苦读书,比贫寒的读书人多付出几倍的喜欢听从规劝,这样做以后,人们对你的评价还仅仅等同于贫寒的读书人。
现在的人们稍微做到谨慎检点、俭朴、谦虚、勤苦,一旦不被人们称道,就说世风不古,官家子弟难做,这是没有深刻洞明人情世故的缘故。

我希望你们要把财富的丰厚和权势的昌盛的家庭常常当做危险而值得忧虑的地方,当成难处和难以周全的地方,不要当成可喜可庆幸和容易安逸的地方。
对那些非难我、责备我以及对我不礼貌的人,就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们。
要想到现在所处的时势,他人这样对待我,应该如此,本来就没有什么不恰当的。
即使我做得十分正确,没有一丝一毫的无理,他们还仅仅只是能够宽恕我,何况我哪能做到完全正确呢?古人有句话:一生给人让路,一尺一寸都不会丢失。
老子以让为宝,左氏说:让,是道德的根本。
处在里巷之间,相信世俗的言论,不过说,忍让的风气不会长久,不过说,忍让的风气以后更加行不通;这是十分不对的。
世人谁没有天理良心、是非公道?考察天道,有满招损、谦受益的含义;考察鬼神之道,有亏损盈满、造福谦下的道理。
自古只听说忍和让,足以消除无穷的灾祸;没有听说过忍和让而反而造成日后的灾患。
要想推行忍让之道,必须先从小事做起。
我做官曾经在刑部工作过五十天,看到天下的大官讼和大刑狱的案件,大多是从极小的事情引发的。
君子做事要敬重小事,谨慎对待细微的东西,凡事都从小处了断。
我现在已经五十余岁,平生没有遭受多少小人的侮辱,只有一个最佳的对策,就是能够早些转弯。
常常想到天下事受得小气,就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就不至于吃大亏。
这是我平生最得力的地方。
凡事最不能有想占便宜的想法。
孔子说:放任追逐利益的欲念去办事,必定招来更多的怨恨。
便宜,是天下人一起争夺的东西,如果我一个人占据了它,众人的怨愤就会集中到我的身上;我如果失去便宜,众人的怨愤也就消除了。
所以,终身失去便宜,也就等于终身得到了便宜。

你们靠先辈留下的钱财,没有饥寒的忧愁;居住有极好的屋舍,使唤有奴婢,养育有田地,读书有精美的书房,这都是很不容易得到的。
有些人游手好闲、专门走歪门邪道,结交淫邪的狐朋狗友,以至于倾家荡产,被路人引为笑谈,亲戚们也为之叹息不已。

这些事你们看到了也听到了,不必等我说出来。
有些人立身淳厚、谨慎、老练俭朴、择友而交、闭门读书,名声一天天地美好起来,学业一天比一天更望有成,乡里人都认为他必成大器,父兄也期望他前程远大,这种事你们也见过听过,不必等我说出来。
以上两种人该排斥谁该学习谁?谁为有所得谁为有所失?为什么一种人芳香如芝兰?为什么一种人臭如腐草?为什么一种人吉祥如麒麟凤凰?为什么一种人妖魅如猫头鹰?这些话难道又要等我说出来吗?

你们现在都年富力强,衣食饱暖,血气未定,哪能没有一点嗜好?古人说:凡是人们要喝酒和下棋,以及一切游戏玩乐的事情,一定要寻找伙伴一起来做。
唯独最痛快地阅读,书籍、游赏山水,可以独自一人获得愉悦。
凡是在声色财货方面的嗜欲,如果喜欢它们,有快乐也一定有痛苦;只有读书和观赏山水有快乐而没有痛苦。
今在家中书架上有藏书,离城不过几华里就有美丽的山水风光,你们与其同那些没有益处的朋友交往,去听那些没有益处的谈话,去参加那些没有益处的应酬,何不如珍重对待这些难得的岁月,纵情阅读这些难得的诗书,痛快地饱览难得的山水呢?我看你们所写的诗文,都有才情,有思想情趣,有性情,不是像做梦一样空洞无物之作,所以拿这些话来告诫你们,想使你们能够安守本分,减去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使自己心神安宁,没有外界纷扰的损害;减少错误的交往、选择有益的朋友,就会使应酬减少而精神充足,不去听那些错误和邪僻的言论,不致陷于不义;一直保持谦和、谨慎,就会得到人们的信赖且声誉隆起。
作八股文章,是目前秀才立身的根本;根基牢固,别人就不敢轻视,应该集中精力去练习。
剩下的精力可以写诗和练字,也可以陶冶性情。
良时吉日,可与兄弟姐夫辈一起整理山庄,检查松竹的长势,来完善闲余的志趣,这些都是对你有益无损、有乐无苦的事情,一定要深刻理解、明于听取和明于辨察。

富贵人家的子弟在生活上虽是很优裕的,但在舆论上很难得到公正的对待,当面的评价多半夸张性称赞,不利自己发现和改正错误;背后的舆论太苛刻,不是对自己的公正评价。
关键在于自己要有自知之明,不能被舆论牵着鼻子走,但也不能以意气凌人,尽量对别人进行宽恕和忍让,忍让是一笔能让人受益无穷的精神财富。
对于环境和事务要做出理性的剪裁,尽量去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交往和一些不必要插手的事情,集中精力去做一些有益无损、有乐无苦的事情,才能使生活快乐、充实和拥有明确的发展方向。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顾宪成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名言名句专题。

" 名言名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