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网络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渠道,好的句子你一定会过目难忘,当我们有感受想法时可以通过句子去解释。关于适合表达的句子你还记得哪些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佛语禅心金言玉语”,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佛语禅心金言玉语

1、佛语禅心金言玉语【一】 ⊙.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法句譬喻经》)

2、 【译文】深藏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如同乌龟缩在壳里一样;要严防各种诱惑引起的欲念,如同关闭城门一样。

3、 【感悟】人有六根,不得清净,生活中总是会面对种种诱惑。这时候就要学会放弃。舍得说得好:有舍才有得,没有放弃也就不能拥有。一个善于适时地舍弃一些东西的人,在舍弃的同时他必有所得,至少他已经拥有了这样一种人生智慧。一则民间故事说:因为舍不得给松动的马蹄铁增加一根铁钉,失去了一块马蹄铁;因为失去了一块马蹄铁,失去了一匹骏马;因为失去了一匹骏马,失去了一名骑手;因为失去了一名骑手,失去了一场战争的胜利。结果就是因为舍不得一根铁钉,而输掉了一场战争。这就是不懂得舍得的典型恶果。

4、 ⊙.他家笑我贫,吾贫极快乐,无牛亦无马,不愁贼抄掠。(王梵志《他家笑我贫》)

5、 【译文】别人笑我穷,我虽穷却非常的快乐。因为无牛无马的人,不会担心小偷来偷窃和抢夺。

6、 【感悟】正如一个舍弃了王位去当和尚的国王说的:我做国王的时候,心中所担心的东西真是太多了。有时候担心邻国会来入侵;有时候担心穷人起来造反;有时候担心别人算计我的钱财;还经常担心大臣们篡夺我的王位。现在我做了和尚,一无所有,不再有算计我的人了。这就是快乐!我们决不提倡以贫穷为光荣,但有一点是应该明白的:快乐并不等于富贵,即使是在贫穷的时候,人也可以快乐。

7、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积。(《法句经》)

8、 【译文】千万不要轻视了小小的恶事,以为不会招致祸殃,其实小恶就像小水滴,虽然很小,但是只要是在不断地滴,慢慢地也能够装满很大的器皿,也会变成大恶,凡是大罪都是从小恶积成。同样如此,千万不要轻视了小小的善事,以为不会带来幸福,其实小善也像小水滴,虽然很小,但是只要是在不断地滴,慢慢地也能够装满很大的器皿,即也会变成大善,凡是大福都是从小善积成的。

9、 【感悟】在很多人的眼里,细节只属于人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殊不知细节不细,小问题往往能够酿成大恶果。有人提出了一种小腐败的说法,形成了一套所谓灰色理论:吃喝玩乐,小事一桩,收点小礼,上不了纲灰色理论的实践者以为小贪不是贪,小贪不碍事。可是,小贪再小,其实质还是贪。大贪总是始自小贪。一旦小贪变成了大贪,灰色变成了黑色,那就离阶下囚的下场不远了。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老鼠人饭瓮,虽饱难出头。(《寒山子诗集》)

10、 【译文】只知道寻求今天过得美好,不为将来担忧,就像老鼠跳进饭瓮里,虽然吃饱了肚子却再也无法出来了。

11、 【感悟】要反对那种只顾眼前,目光短浅的行为。例如掠夺式的生产经营严重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这种行为在短期内看起来好像是对发展生产有益,本地区的GDp指标是上去了,可是长此以往造成的危害将是对子孙后代的犯罪。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应该成为我们永远的话题。

12、 ⊙.念佛容易信心难,心口不一总是闲,口念弥陀心散乱,喉咙喊破也徒然。(憨山《费闲歌》)

13、 【译文】读佛经的词句容易,信佛经的道理不容易,心口不一只能是假的。嘴上念的是阿弥陀佛,心里想的是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即使把嗓子念哑了也无济于事。

14、 【感悟】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应该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一个人倘若说的是织锦缎面,做的是破麻袋片,那就是名副其实的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样的入,怎么让人相信?

15、 ⊙.所有技艺,欲令人学,见学胜己,生欢喜心。(《优婆塞戒经名义菩萨品》)

16、 【译文】所有的技艺,都愿意让别人来学习,如果见到别人学习胜过自己,就为别人感到高兴。

17、 【感悟】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要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就必须同时发展别人,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工作上不甘落后而有极高的进取心,但是他们同时又尊重、爱护和帮助在这些方面强过自己的人,而努力向他们学习,绝无嫉妒之心。我们要像少奇同志所说的他们具有良好修养的共产党员一样,培养宽广的胸怀和健康的人格,看到别人进步则见贤思齐,决不要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应该为朋友、同事的进步感到高兴。

18、 ⊙.反眼观眼非斯眼,将心比心无所心。(《独峰和尚禅要》)

19、 【译文】用颠倒的眼光去看别人,那不是正常的眼光。只要以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就行了,此外不要再有其他的想法。

20、 【感悟】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就会扭曲别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重重。在这种有色眼镜的透视下,真诚和善良不再被信任。有时,见义勇为的人反而被有的人怀疑为别有动机,便是这样的事例。将心比心就是以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心情。每个人都应该以真诚与人交心;整个社会应该以真诚凝聚人心。

21、 ⊙.形貌端正,非为端正,唯心行端正,人所爱敬,是为端正。(《玉耶女经》)

22、 【译文】一个人的外形和相貌长得端正还不是真正的端正,只有心性、行为端正,被人们所敬重、爱戴,才是真正的端正。

23、 【感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无疑是舍本而逐末。《巴黎圣母院》里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相貌丑陋,却善良勇敢;神父伏罗洛道貌岸然,阴险狠毒。心灵美远比外表美重要。可是日益火爆的各种选美活动却毫无例外地存在着一个无法克服的弊病,就是更多地注重外表美。

24、 ⊙.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无量寿经》)

25、 【译文】言行要忠诚守信,表里要一致。

26、 【感悟】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的信念:说话算数,才是有分量的人;办事落实,才是可靠的人。少说多做,不做不说,说到做到。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说话办事要讲信用、讲信誉。说过的话,答应过的事,不论大小,不论有无困难,都要想方设法、尽心尽力去兑现,这才是一诺千金、一言九鼎,才是言必信,行必果。

27、 ⊙.宁以有德而死,不以无德而存。(《探花违王上佛授决经》)

28、 【译文】宁可德行优秀而消失肉体,也不愿无德而苟活在世。

29、 【感悟】诗人臧克家的名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让人铭心难忘。没有人格的人,活着岂不是和死了一样?但是,有些人虽然肉体已经逝去,却总是让人们怀念,永远地活在人们的心里。焦裕禄就是这样的人。《当代民谣顺口溜》中,有一篇《陋室铭新编》说得好: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服务于民。脚步迈基层,民情入脑深;谈笑有百姓,往来无私情。可以明实况,察真情。无谎报之乱耳,无偏颇之爱心。兰考焦裕禄,赢得万民钦。

30、佛语禅心金言玉语【二】 ⊙.不为暴虐,不害无辜,不可滥刑,不可不恤。(《佛祖通载》卷七)

31、 【译文】为政不能做凶恶残暴的事,不能伤害无辜的人,不能滥施刑罚,不能不同情百姓。

32、 【感悟】这里表达的四层意思,其实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不做恶事。这是佛家对中国古代官员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也有少数官员的职业道德,连这最起码的要求也没有达到。但愿佛家的箴言对于这样的官员有规劝作用。

33、 ⊙.知非不如去非,改过不如无过。(《法藏碎金录》)

34、 【译文】知道犯错误不如改摔错误,改掉错误不如不犯错误。

35、 【感悟】对于过错,最不可取的做法是文过饰非,所以我们提倡知错就改。同时我们还提倡防微杜渐,与其事后弥补,不如事前多思考,想清楚后再行动,尽量争取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

36、 ⊙.辞、学、议、辩、才之发也;温、恭、慎、让、德之行也。二者不偏胜,而成身之道终焉。故艺掩群而众不忌,名先于人,而人安乐之。(圆座《答魁首座》)

37、 【译文】言词、学识、议事、辩论等都是才能的流露;温和、恭敬、慎重、谦让等都是德性的表现。这两个方面没有偏颇的人,就是掌握了修养身心的方法。所以,他们技艺超群也没有人忌恨,虽然名誉高于别人,别人也心悦诚服。

38、 【感悟】儒家讲德才兼备,为世人所熟知。其实佛家也讲德才兼备,这段话便是明证。无疑德才兼备是我们人生修养的崇高目标,实现了这一目标的人才是厚重、有根基的人,否则便是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39、 ⊙.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经》)

40、 【译文】所谓耗财毁业行为,有如下六种:一、嗜酒;二、赌博;三、行为不检点;四、迷恋歌舞声色;五、结交坏朋友;六、偷懒不上进。这是六种耗损财业的方式。

41、 【感悟】不正当的行为方式只能带来不堪设想的恶果。染上恶习不限于这六个方面,还包括其他恶习,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会对人造成巨大的损害。

42、 ⊙.想用谎言欺骗人,实际上是欺骗自己;说一次谎话的人,再说真话也不信。(《萨迦格言》)

43、 【感悟】一次失信,便可能前信尽弃,在一件事情上言行不一,便可能在所有的事情上失信。诚实是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基本品质,用谎言欺骗他人,实际上是自己的品格的丧失。说了一次谎话就使自己失去了一张用诚信打造的通行证。当然,生活中一些善意的谎言是要另当别论的,不能因为这样的谎言而否定一个人的品质,例如人们对绝症病人所说的某些掩盖病情的话。

44、 ⊙.先学自正,然后正人。(《法句经》)

45、 【译文】先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规范别人的行为。

46、 【感悟】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应当是我们待人接物的一条准则。对于别人,我们不要总是给予指责,不要总是只看到别人的不好。人要先审视自己,端正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修养,才有资格去评判他人。但是对于自己,我们可以不拘一格地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例如高尔基会把自己的作品念给普通的劳动妇女听,让她们发表批评意见,而并不需要对方具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47、 ⊙.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大慧普觉禅师语录》)

48、 【译文】心里慌乱时,如同在咬一把生铁做的橛头,但是在觉得没有滋味的时候,意志可不要退却。

49、 【感悟】坚忍的意志是赢得成功的必要品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不要产生退却的念头。我们常说,人在逆境中首先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因此我们要做一个坚强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可失去斗志。如果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战胜了自己,就能够顶住压力,最终成就自己。

50、 ⊙.恶行危身,愚以为易,善最安身,愚以为难。(《法句经》)

51、 【译文】做坏事会危及自身,但是愚钝的人却认为做坏事容易(所以经常做坏事);做好事可以使自己安稳,但是愚钝的人却认为做好事很难(所以很少去做好事)。

52、 【感悟】行善难而作恶易,上进难而堕落易,这就是人们平日所说的学坏容易学好难。这里应该有正反两层意思:对于行善,我们应该积微促渐;对于作恶,我们应该防微杜渐。乐行小善,行善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不为小恶,为恶就会变得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53、 ⊙.能行说之可,不能勿空语,虚伪无诚信,智者所屏弃。(《法句经》卷上)

54、 【译文】能够做到的事情才说出来,不要凭空乱说话,虚伪而没有诚信的行为是被智者所摒弃的。

55、 【感悟】诚信包含着两个方面的要求:诚实和守信,归根结底是要求我们做人要诚实,言行要一致,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负责。做任何事,诚信都是成功之母,成功必然孕育在诚实之中、守信之中。成功是社会给予诚信者最好的回报。诚者自成一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56、 ⊙人心如轮,随着境遇流转,精神状态必然随着身体状况变化,顺境时志满意得,逆境时忧愁苦闷,这都是常有的事。有的人经历最初的心理波动后,能够很快调整心态,平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如同受伤了很快痊愈一样。而有的人从此受境遇束缚,内心的不良情绪无法排解,长期生活在痛苦之中。这好比受伤了又不断自伤,以致永不痊愈一样。

57、 ⊙是啊!任何不幸事件、不理想的境遇,给你造成的伤害都是暂时的,总有痊愈的那一天。如果你长期感到痛苦,那是你的自我伤害造成的;如果你的心无法摆脱过去,那是你的自我囚禁造成的。

58、 ⊙学佛修道的意义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雾,当阳光出来时总会消散,从而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保持宁静快乐的心境。

59、 【佛学经典语录】⊙那么,什么是身随于心呢?《大般涅槃经》说:愁恼之人身则赢悴,欢喜之人身则肥鲜,恐怖之人身体战动,专心听法身则怡悦,悲泣之人涕泪横流,是则名为身随于心。意思是说,忧愁烦恼的人身体就会瘦弱,而欢喜的人则身体肥胖,感到恐怖的人身体颤抖,专心听法的人身体怡悦,悲痛的人涕泪横流,这些都是身随于心的现象。

60、 ⊙修身必先修心。当你将一颗心修炼好了,就获得了强大的心理能量,当你用心理能量驱动自己的行动时,如同安装了大功率发动机的跑车一样,跑得又快又稳,可以快速地奔向人生目标。

61、 ⊙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62、 ⊙没有人能真正使你失去自由,因为别人只能囚禁你的身体,却无法囚禁你的心,除非你自我囚禁。但真正的大自由是身心合一。

63、 ⊙天地万物的奥妙,都可以从自性中求证怎样体悟自然之道?(整理)佛日: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楞严经》

64、 ⊙佛日:反闻自性,只要发现了自性,自然成就无上佛道。对反闻闻自性一语,解家有不同意见,笔者认为,闻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但心灵中有不少杂音、噪声,需加分隔,不受干扰,假设听到了自性,自然了悟佛道。

65、 ⊙自性是什么呢?是佛性,是空性。为什么反闻自性能够悟道呢?因为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自然也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世界,只要觉知自性,自然大彻大悟,成就无上道果位。很显然,通过反闻自性,比向外弛求更方便。正如一句禅偈所说:须知自有家中宝,切莫纷纷向外求。

66、 ⊙王阳明有诗云: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面目,只是良知更莫疑。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心里都有良知,不比孔子多一点,也不比孔子少一点。因为良知本是天生,不用学习和思考,自然而得,大家不多不少,只有灵丹一粒。那么,为什么孔子是大圣人,而大家只是凡人呢?因为孔子体悟了自己的良知,而大家还处于蒙混状态,将灵丹遗弃在物欲的垃圾堆中。

67、 ⊙在生活中,我们有必要时时审察内心,听听自己的真实想法。真实想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想法,有时候你会被自己的真实想法吓一跳,发现自己原来并不那么高尚;有时候,你会为自己的真实想法感到自豪,因为你跟那些伟人、贤哲的想法竟然一模一样;假设运气好,你或许碰巧能听见自己的真性,从而洞察天地万物的奥妙。

68、 【佛学经典语录】⊙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69、 怕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信什么就会听到什么,让我们恐惧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我们的内心。

70、 人生就是一场懂得,剪一段流年的时光,握着一路相随的暖,把最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的风景。

71、 人总是习惯向外看,向外去寻找,其实有时候,很多东西都需要我们向内心看,向内心去寻找的。

72、 生活不一定是一直美好的,但是那些挣扎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那些改变可以让你变得更有智慧。

73、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轻轻的呼吸,浅浅的微笑。生活,平平淡淡不悲不喜不惊不扰,这样就好。

74、 心安静则无躁,心清净则无忧。心乱了,走到哪里都是喧嚣世界;心定了,周围的一切都平静了。

75、 选择里没有对正确的道理,也无幸福的标准,只是代表生命的时间,不断行进,并终究走向静默。

76、 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它只能吓唬吓唬胆小如鼠的人,而对于勇敢的人来说它是毫无威慑作用的!

77、 有时候,人的痛苦,在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换个角度思考,换个心情生活,路的旁边,还是路。

78、 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更需要一份淡泊的心境,谢绝繁华,回归简朴。淡定从容的笑对人生。

79、 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80、 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吹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修行者的心境,就是过而不留。

81、 禅机妙语说人生:繁华过后,皆云烟,暮然回首,万事空,嬉笑怒骂,即人生,花开花落,如一梦。

82、 佛教微博经典:认清烦恼的来处,请它消失在远处。人生怎么活,量大福大,饶人失误,谅人错处。

83、 哭会哭出泪水,笑会笑出泪水。据科学家检测,哭出的泪水与笑出的泪水,其成分相同,性质相同。

84、 每一次的夜晚都是一次轮回,每一次的睡眠都是一次死亡,我们应该观按住当下,少评论、多观己。

85、 那段岁月,无论从何种角度读你,你都完美无缺,你所缺少的部分,也早已被我用想象的画笔填满。

86、 世事岂能两全,我们的一生中,得到的同时也总在失去,幸与不幸的区别只在于得失之间孰重孰轻。

87、 万行法师:不要将愤怒丢给别人,否则别人也会将愤怒丢给你。自己种的因果,必然有自己来收获。

88、 也许曲终人散之后,离开的离开,忘记的忘记,然而旋律最好的时候,感谢上天让我们是在一起的。

89、 有一种美,叫安静,安静的姿态是美的。在安静生命的眼中,一切外在的物质形式,像风中的浮云。

90、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91、 顶尖漫画:一个人看书,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走,这就是人生。

92、 佛说:一切法得成于忍,忍得淡薄可养神,忍得饥寒可立品,忍得语言免是非,忍得争斗消仇憾。

93、 能让自己快乐、自在,这是真聪明、真能干;能让自己和他人解脱烦恼与痛苦,这是真智慧、真慈悲。

94、 如果你醒着,你就当清醒;如果你睡着,你就当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再考虑其他事。

95、 生活就像一个大容器,假如你用快乐把这个大容器给填得满满的了,那么烦恼就再也无法塞得进去了!

96、 生命太短,没留时间给我们每日带着遗憾醒来。所以去爱那些对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知珍惜你的人。

97、 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的,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玛格丽特米切尔《飘》

98、 万行法师:爱携带着恨,友谊携带着敌意,惟有把爱和友谊升华为慈悲才是平衡的,和谐的,永恒的。

99、 无论你转身多少次,你的屁股还是在你后面。瑞典谚语,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做,都有人说你不对。

100、 无心快语可能引发争执,无情之词可能折损生命,适时温语可能消弭压力,而关爱之声可能治愈心灵。

101、佛语禅心金言玉语【三】 现在上师为你灌顶的时候,在你的身、口、意种下了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三身种子,最后叫无二身。

102、 有时候,没有下一次,没有机会重来,没有暂停继续。有时候,错过了现在,就永远永远的没机会了。

103、 真正的修行不是逃离,不是躲避,而是欣然的面对,全然的接受,接受此刻你正在经历的一切好与坏。

104、 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05、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106、 不管多熟悉的字,你盯着它看,看久了会越看越陌生,好像从来都不认识这个字。人,有时候,也一样。

107、 佛教从来没有教我们逃避现在,而是让我们勇敢地接受人生、超越人生,战胜生命中的一切烦恼和痛苦。

108、 迷上某人只需一分钟,喜欢上某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人则要一天,然而,忘记某人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109、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学会发现问题及时回头,一切都还来的及。不要等到大限将至,让自己后悔终生。

110、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如日月,超然物外,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自在与安详。

111、 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

112、 如果我们毫不怀疑地去相信一个人,那结果只有两种,要不就得到一生的知己,要不就得到一生的教训。

113、 如若你还记得我,可否托清风捎来桃花初开的欣喜,我好用粉红桃花,铺十里红妆,只待与你俯首相依。

114、 生活为我们准备了失落。准备了希望。准备了忧郁。更准备了坚强。什么样的态度,就是什么样的命运。

115、 似乎幸福总在我们够不着的地方,我们一个劲的往上爬,终于有一天累了,才发现幸福被我们一路践踏。

116、 她来过,她爱过,她努力过,得之是幸,不得是命。当然,年少时的我们如何会相信会有得不到的宿命。

117、 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放下了,快乐与幸福也就随之而来了。

118、 院子里跑不出千里马,温室里开不出梅花红,年轻就得经历风雨的磨练,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梦想。

119、 最好的朋友就是那种能和你促膝而坐,彼此不说只字片语,分别时却感到这是你有过的最好的一次交流!

120、 于一切处不住相,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淡泊,此名一相三昧。

121、 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122、 褶子使花朵美丽起来。在人生之路上,一些褶子、挫折和坎坷,也能使人生美丽起来、辉煌起来。

123、 爱情是会让人成长的。有些事的确不堪回首,但是请不要逃避。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而不是累积伤痛。

124、 搭乘落叶一片,看你旧时容颜,那发黄的照片,走不出你我的从前。逝者如斯,长袖善舞,却挽不住流年。

125、 淡中安身,静中生长。守住淡然与寂静,你才能闻到生活之花的清香。浓烈,所以短暂;清淡,所以悠长。

126、 当你审视你的生命并分析你的焦虑时,你很快就会意识到,你所有的焦虑都来自于担心过去或者忧虑未来。

127、 恒诲法师:学着看淡一些事情,看开一些事情,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所有的纠结和烦恼都是一种自虐。

128、 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129、 你所追寻的幸福,其实就是你脚下的路。不要考虑别的,不要犹豫,走好它,总有一天你会追到你的幸福!

130、 人生就是需要一种拼搏、一种不懈的追求。在各种艰难困苦的挑战下,我们都应当永存信念,这才是奋斗。

131、 生活不曾取悦于你,所以你创造了自己的生活。与其在意别人的背弃和不善,不如经营自己的尊严和美好。

132、 万行法师:愤怒既可以杀死自己,也可以杀死别人,惟有透过觉照才可以转化愤怒、变成智慧、变成慈悲。

133、 修行就是要让善的种子结果,恶的种子枯萎;让善的种子越来越多,恶的种子越来越少,让人生越来越好。

134、 芸芸众生,又有多少人放不下手中的筷子,放不下手中的权力、金钱和美色,而活活地给撑死啊!

135、 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复灭,虚空本不动。

136、 [宋]卢梅坡《雪梅两首》【其二】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137、 不恋尘世浮华,不写红尘纷扰,不叹世道苍凉,不惹情思哀怨,闲看花开,静待花落,冷暖自知,干净如始。

138、 你的身体尽可能在世界上奔波,你的心情尽可以在红尘中起伏,关键在于你的精神一定要有一个宁静的核心。

139、 其实,快乐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握手,一次倾心的交谈,就是一种快乐无比的事情。

140、 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许多人只是站错了舞台,才使短暂却珍贵的一生耗费在一个看不到出路的角色上。

141、 人生就像一条河流,总会遇到迂回曲折之处的,但只要我们学会了拐弯,就可以像河水那样继续向前奔流了。

142、 若晴天和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声。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时光逝却,就珍存过往。

143、 十年前你是谁,一年前你是谁,甚至昨天你是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你是谁,以及明天你将成为谁。

144、 我愿这样老,老得如茶香,静坐而白云满碗;老得如诗行,薄语而亦素亦美;老得似花开,缓慢而枝上生香。

145、 抑郁是健康杀手,忧心是衰老按键。浮躁是生命大敌,贪婪是灵魂锁链。心无杂念身长健,人不奢求性自安。

146、 佛是众生药,病生病除,药亦无用。病(病字头里面一个差)药除佛魔俱扫。始于此大事因缘有少分相应。

147、 草木闲情光阴里,当一个对红尘不理不问的渔樵闲人,守着青瓦老宅,日出忙活,日落读书,听鸟鸣,闻花香。

148、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49、 每个人的人生,需要众多人的加入和互动,此乃爱情亲情友情的价值所在。人生要彼此丰富,相互温暖和照耀!

150、 让生活在粗茶淡饭中诗意,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心中的风景,才是人生不改的山水 佛语禅心金言玉语,今天就欣赏到此,感谢您的光临。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编辑推荐

金言玉口_哲理句子


金言玉口_哲理句子_

1、 当你不知道和他说什么的时候,那就什么也不要说,沉默有无限种含义。

2、 只知道刚的人,难免会被折断;只有柔的人,到头来终是懦夫。

3、 人静而后安,安而能后定,定而能后慧,慧而能后悟,悟而能后得。

4、 人生就像长跑,只要你不断得跑不断得跑,你会发现人生不尽漫长,而且有耐味!

5、 人有二亩田,白天的一亩田是填饱肚子,晚上的一亩田是耕种自己的未来。

6、 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是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

7、 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8、 老子说,当坚硬的牙齿脱落时,柔软的舌头还在。柔弱胜过坚硬,谦逊胜过骄傲。

9、 真的,理想的伴侣要补足对方的缺点,而不是互犯同一个缺点。

10、 墓碑是我们死亡之后的脸,所以我们的子女每年定期为它们涂脂抹粉。

11、 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12、 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13、 当你自己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之后,又是何必去在乎别人以与众不同的眼光来看你。

14、 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到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多少人就这样,一直在路上。

15、 男人的法定结婚年龄是22岁,法定当兵年龄是17岁,这说明女人比敌人还难对付。

16、 冷冷的台阶,冷冷的心,有些人有些事已不再有意义,渐渐远去,为何你还在原地回忆

17、 做好人,靠的是一颗善良的心;做老好人,靠的是一张善变的脸。

18、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幸好还有差距,不然,谁还稀罕理想?

19、 脑袋里装的东西越少,脑袋上的花样就越多,脑袋里的东西和脑袋上的东西是成反比的。

经典哲理金句子【一】

20、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21、 恭维你的人越来越多,不一定是他们喜欢恭维人,而是你喜欢被恭维。

22、 保留对世界的宽恕,保留心中的唯美。活自己的人生,留宽宽的道路。

23、 其实我们可以将所有的问题归结为两种:一种是没饭吃饿出来的;一种是吃饱了撑出来的。

24、 在说话之前,先听;在回应之前,先想;在消费之前,先挣;在退出之前,先试。

25、 如果她打你,你一定要装作很痛;如果真得很痛,一定要装作不痛。

26、 由于助人而受亲爱,由于柔和而有魅力,由于温和而为人所偏爱,由于有一切德而受尊重。

27、 人生不过三万天,成功失败均坦然,是非恩怨莫在意,健康快乐最值钱。

28、 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裁判,开悟后才知道每一次裁判出局的都是自己。

29、 哲人无忧,智者常乐。并不是因为所爱的一切他都拥有了,而是所拥有的一切他都爱。

30、 很多时候我们埋怨生命无法重来,其实你想过没有,如果它可以重来,又有谁会珍惜它?

31、 不要嘲笑提出任何幼稚问题的人,有可能他(她)就是第二个牛顿!

32、 美人对眼睛来说是极乐世界,对心灵来说是地狱,对腰包来说是炼狱。

33、 想她的时候,告诉她。爱她的话,要说出来.她听后也一样的爱你。

34、 一个人几乎可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查尔斯史考伯

35、 一个人的价值,不体现在与别人相同的东西上,而体现在与别人不同的东西上。

36、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不熟悉的地方有陷阱。熟悉的人只看到缺点;不熟悉的人全是优点。

37、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38、 世界上聪明的人特点千差万别,愚蠢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总以为自己是聪明人。

39、 被特别在乎的人忽略,会很难过。而更难过的是,你还要装作不在乎。

40、 应当记住,有的时候,你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说不定是命运给你的一个美妙的赏赐。

41、 命运是多么不公正啊!没有抓到好牌的人悲愤地喊道。

42、 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43、 生活是这样一个过程:千辛万苦地挣到一笔钱,然后绞尽脑汁地花掉它们。

44、 世界还是一样在走,季节还是一样在变,时间也没有因为我们而停下脚步。

45、 你永远看不见我眼里的泪水,因为只有你不在的时候,我才会哭泣。

46、 我们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自己的影子,这是我们不愿意痛打他们的重要原因。

47、 我们穷人要翻身,没有理由讲辛苦;我们穷人要翻身,没有理由讲兴趣。

48、 如果我能够看到自己的背影,我想它一定很忧伤,因为我把快乐都留在了前面。

49、 当你与所爱的人有争议的时候,仅限于这个争议,不要把陈年旧帐都翻出来。

50、 每个人都难免会埋怨--时间的手把相爱写成相爱过。

51、 没有友谊,生命之树就会在时间的涛声中枯萎,心灵之壤就会在季节的变奏里荒芜。

52、 补救一个错误,与时间无任何的关系,主动寻求一个新的开始永不为迟。

53、 走不进的世界就不要硬挤了,难为了别人,作贱了自己,何必呢?

54、 许多工人一败涂地,就是因为他们的愿望只为自己的圣洁,而不是为神。章伯斯

55、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56、 昨天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没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随时可支付的现金。

57、 哲学家看永恒是偶然;科学家看永恒是无知;艺术家看永恒是美感。

58、 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59、 不要去反复思考同一个问题,不要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一个人身上,你还有父母,有朋友。

60、 自私要有度:人皆有私心,这是人性的问题,而不是道德问题。

经典哲理金句子【二】

61、 只要你把头抬高点,别人就不敢看低你,记住,人们是看不起低着头的人的!

62、 伤心的时候找个信任的朋友诉说一下,不要一个人默默承受,这只会会更添寂寞感与忧伤。

63、 真理往往住在谬误的隔壁,而往往是谬误的房间是灯火通明。

64、 时刻都在心里认为自己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你做的事情也会因此而优秀。

65、 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是不可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正确的地点的。

66、 富就富在不知足,贵就贵在能脱俗。贫就贫在少见识,贱就贱在没骨气。

67、 伟大的人物讨论思想,中等的人物讨论事件,小人物讨论人。

68、 不管面对什么事情什么现象,你的心永远那么平静,永远那么清净,这叫解脱。

69、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70、 自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怕误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71、 因为有了秘密,你的目光会变得更深沉些;因为有了秘密,你的心地会变得更宽让些。

72、 是不是自己认为是最坚强的时候,其实也是最不堪一击的时候。

73、 没有力量哪来的权利:没有获胜的筹码,永远不要与人讨价还价。

74、 常以为别人在注意你,或希望别人注意你的人,会生活的比较烦恼。

75、 人人都可拥有的,人人都不拥有;人人都应负责的,人人都不负责。

76、 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

77、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貌迷惑;女人爱用心来看男人,最易受伤心的折磨。

78、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79、 爱是以一种自然的礼物状态,自然来到,它是生灭相续,一执著,爱就死了。

80、 钱很重要,但不能依靠男人或父母,自己一定要保持一定赚钱的能力

81、 我们一定要学会面对现实。我们学会面对了,就不会那么烦恼,不会那么痛苦了。

82、 憎恨别人就像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烧毁你自己的房子。但耗子不一定逮到了

83、 一件事被所有人都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其实它已不是机会了。

84、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车轮也要前进;即使江河波涛汹涌,船只也航行。

85、 衡量一下,你所想要取得的成功与你为此所失去的是不是相值。

86、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87、 知识不等于文化。知识是进入胃里的食物,被吸收的部分是文化,被排出的部分是垃圾。

88、 骗子不说真话,不是不会,是不能也;君子不讲假话,不是不能,是不敢也。

89、 亲人是骨和肉的关系,外人是车和车的关系。骨肉分离无法生存,车和车太近准出事故。

90、 没有比手更大的天,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心更宽的海。

91、 相信别人,放弃自己,这就是许多人失败的开始连自己都放弃,谁能拯救你。

92、 当你用烦恼心来面对事物时,你会觉得一切都是业障,世界也会变得丑陋可恨。

93、 不要把你的狗喂得过饱。对待它的办法:左手给食物;右手握石头。

94、 表扬一切的人不可信,批评一切的人更不可信,对一切都无动于衷的人最不可信。

95、 统统地把我忘掉,别老带着我,掺着我。不要这个我了,为众生活着吧!

96、 感谢生命给我的痛苦和磨难,因为每一分痛苦背后,都说明我前进了!

97、 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98、 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幸福的。

99、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100、 向前吧,荡起生命之舟,不必依恋和信泊,破浪的船自会一路开放常新的花朵。

佛性禅心的佛家金言


佛性禅心的佛家金言

​人生处世不浮躁,身临乱象不乱心,是一种精神境界。人之根本问题,是迷失本心,无所依托。

生命是缘起的,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因缘去塑造它,培养它。若能奉行如法,清净的生活,就能给心灵创造良好的氛围。

佛法告诉我们,在认识上呈现的世界,是被我执处理过的,和客观世界并非一体。如果我们希望拥有清净,安定的世界,首先要净化我们的心灵,克服我们心中的谈,痴,嗔。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无论念死无常还是念恶道苦,本身都不是为了增加我们的恐惧,而是以此引导我们生起皈依之心。在无边轮回中,我们稍有不慎就会堕落。即使现在暂时保有人身,也是极其脆弱的,随时都会失去。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看清自己在轮回中的危险处境。唯有保持这种清醒,才不至被眼前名利所迷惑,被眼前安乐所陶醉。

色身有如住房,只供我们暂时住一住,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它,更无法让房子永远不会败坏。

生命有很多不解之谜。古往今来,人们不停地追问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困惑,也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终极问题。因为我们最在乎、最关注的就是这个我。我们的整个生活,基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建立。但我们是否想过:究竟什么代表着我?仅仅是这个身体吗?仅仅是眼前这个会说会动、会哭会笑的五蕴身吗?

人们之所以害怕死亡,原因就是将这个身体当作是我,以为身体败坏就意味着我的毁灭。其实,色身只是生命延续过程中的一个朝不保夕的片断、一种不断改变的形式,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从哲学定义来说,我代表着生命的本质,是永恒且不可分割的。但身体只是由众多元素构成,刹那刹那处于新陈代谢中,处于发展变化中。而在今天这个医学发达的时代,身体的很多零件还可以更换组装,甚至可以使用人工替代品,其中哪有什么独存、不变的我呢?如果了解其中原理,我们对身体就不会那么在乎,对死亡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身体而外,我的存在还体现于两方面:一是观念,一是心态。我们生活在共同的世界,但同时又活在自己的世界,活在自己的情绪中。很多时候,还会被这些喜怒哀乐左右着,无法自主。我们为什么会被其主宰?原因就是把这些情绪误以为是我我喜欢,我讨厌,于是就会在乎,就会执著,进而不断将心灵能量投射其中,不断强化这些情绪。最终将主权拱手相让,使某些情绪长时间地影响我们。生活中,有人一生追寻爱情,也有人一生被仇恨驱使。其实,很多情绪只是内心的恶性肿瘤,只是生命的不良发展。虽然生长在我们心中,却并不属于我的一部分。

倘能以智慧进行观照,认清这些情绪不过是内心漂浮的影像,就不会一头栽入其中,成为被操纵的傀儡。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审视,认清我执给生命带来的危害。事实上,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任何一种东西,只要贴上自我的标签,对我们就会具有杀伤力,就会让人爱,让人恨,让入朝思暮想、寝食难安。一旦将自我的标签去除,它的变化就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了。

在这个世间,每天要发生很多惊天动地的事,但真正使我们为之心动的未必有万千分之一。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随之感慨一下,就迅速抛在脑后。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将自己和那些事切实联系起来,没有对此产生我执。

我执还是世间一切是非纷争的根源,是我们和他人相互抵触、难以和谐的原因所在。生活中,一个人自我意识过强,处处以我为中心的人,必定不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反之,那些淡化自我、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不仅深受大众欢迎,自己也能安乐自在。因为他们不必害怕我的利益受损,担心我的自尊受挫。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

从佛教角度来说,自我正是有情最大的误解,是我们因为不了解生命真相而产生的错误设定。无论身体还是情绪,都不具有永恒不变的内涵,都不能代表所谓的我。所以,佛教提出无我的思想。这也是佛陀对众生最大的贡献。或许不少人会觉得费解,甚至对此感到恐惧:如果无我,那现在这个会说会动的又是什么?又会消失何方?其实,无我所否定的,只是加诸于我的错觉,而非现象本身。

禅宗有个话头是:一念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不绝如缕的思绪中,在一念接一念的意识活动中。当这些念头尚未生起之前,生命是一种什么状态?再往前追朔:来到这个世界前,我又是以什么状态存在?所谓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这也是禅宗另一个重要的话头。禅宗的修行,正是通过这样一种追寻,将遮蔽内心的妄执层层扫荡,将现有的错误设定逐步瓦解。

认识自己,这是佛法关注的根本问题,也是西方哲学的最高名言。唯有透彻生命真相,我们才能把握前进之舵,成为生命的真正主人。否则,只能是这个色身或情绪的奴隶,为他的衣食奔忙不休,为他的喜怒牦尽生命。更悲哀的是,很多人不仅劳而无功,还会由此造作恶业,使未来继续沉沦,继续受苦。

远离这个处处作祟的我,也就远离了那些与我形影相随的烦恼。

茫茫宇宙中,地球时刻都在不停运动,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那么,居住在地球上的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向何方?如果找不到答案,我们能活得踏实吗?当然,不少人未必会想这个问题,或者事情太多而没时间去想,再或者,用种种方法来转移这个无法解决的疑问。但不论我们想不想,这是每个人最终需要面对的现实。

在历史长河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短暂;在浩淼太空中,我们的生命又是如此渺小。如果从唯物论的角度看待生命现象,我觉得,实在看不出生命的终极意义。不论有过多少辉煌,也不论付出多少努力,最终都是趋于毁灭,都是化为尘土。但我们不必因此悲观,佛法告诉我们:在有限的层面之外,生命还有其无限的层面。生命既是渺小的,也是无限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强健的;既是短暂的,也是恒久的。倘能透彻心的本质,就会了解,每个有限的当下都是无限。认识这一层面,我们才能找到人生的终极意义。

探讨有情的生死,必然涉及生命的轮回。在一般人看来,生命就是从呱呱落地开始。而从轮回的眼光来看,今生只是生命长卷中的一个章节,只是其中一个相对的开始。在它之前,有着无穷的过去;在它之后,又有着无尽的未来。当然,现代人往往不易接受这一观点,但只要对生命现象全面观察,我们会发现,某些以科学难以解释的现象,若从轮回角度来看,就会豁然开朗。

比如,我们是否相信人和人之间存在缘分?在这个世间,我们会和很多人相识相遇。有些人,我们会一见如故;有些人,天天见面也会视同陌路;还有些人,我们却会毫无理由地心生厌恶。原因何在?很多人会说:这是缘分。但很少有人进一步思考:缘分又从何而来?为什么我们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缘分?如果相信轮回,对缘分就不会感到奇怪。

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今生,还有许多前生带来的烙印。在过去生,有些曾是我们的亲朋故友,有些则是我们的冤家仇敌。当彼此在今生再度相遇,这种烙印就复苏了,并驱使我们将往昔的爱恨情仇继续演绎下去。再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赋,有自己学起来容易上手的专业。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学习中付出同样努力,未必会有同样成果,还可能相距甚远。是上天不公吗?是命运捉弄吗?都不是,只是因为生命起点不同。起点高的,稍加努力就能领先于人。而起点低的,唯以笨鸟先飞作为弥补。但天赋又是什么?通常以为是父母遗传,事实上,很多人具有的天赋和父母毫无关系。而从佛教角度来看,生命其实有两套系统,其中的物质系统由父母给予,而精神系统则来自过去生的积累,并将继续影响未来生命,成为下一轮的起跑点。

从这两个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大家理解生命的轮回。但我们还要看到,轮回不仅体现为一种生命现象,其根源就在我们的心。佛教认为,众生在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生生不息地流转。这六种生命形态,也代表了我们内心的不同状态。

比如饿鬼,是贪心发展的极致。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求,永无满足之时,这种心理被无限张扬后,生命所呈现的就是饿鬼状态。畜牲,是愚痴无知的状态,其生命只是停留在本能的需求上,除饮食男女外别无所求,这种生活和那些为觅食、繁衍而忙碌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阿修罗,是嗔恨狭隘的象征。他们所热衷的斗争,既是嗔心的体现,又是对嗔心的张扬,当这种心态被固定后,生命就会进入阿修罗的状态。

可见,生命状态也是某种心念的延伸,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来。在社会上,不同行业者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仪,学者有学者的气质,商人有商人的风采。这些差别,正是由不同的心行外化而来,是心念由内而外的延伸。包括轮回,也是内心发展的一个结果,不是谁强加于我们的。同样,佛菩萨的生命品质亦非本然如是。他们所具有的无限智慧和慈悲,都是在生命发展过程中逐步造就,逐步开发的。

生命的未来在哪里?我们的归宿在哪里?答案就在我们当下的心行,就看我们现在做了什么,想了什么。现在生命的形态,来自过去生的积累。未来的生命发展,又来自今生的积累。所以佛教非常注重当下的努力,这是衔接过去和未来的关键,是我们改变命运的着力点。

如果不了解生从何来,生命是没有根的;如果不了解死往何去,生命是没有归宿感的。一个找不到根和归宿的人,自然会缺乏安全感,这也是现代人极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如何获得安全感?很多人是通过积聚财富或购买保险来解决。

事实上,在灾难频仍、风云变幻的今天,这些保障又是多么脆弱,多么不堪一击呵。让向外寻求的心回到当下吧,因为真正的安全感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此刻的心行。我们能够把握当下,就能把握未来,把握生命的走向。当我们有能力把握这一切的时候,还有什么不安,还有什么可以恐慌的呢?

我们现在的人格,一刻不停地玩着各种花样。但在玩的过程中,是不是就安全了呢?是不是就能消除迷失本觉带来的不安呢?

我们知道,电脑需要不断地更新系统补丁,来弥补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其实,迷妄的生命系统一旦运行起来,会比电脑更频繁地出现漏洞。所以,只要生命系统还在运行,问题就会层出不穷。

因为在自我进行表演的同时,现实正在不断地戳穿这些把戏,不断展示无常的真相。我们希望身体永恒,但任何色身都会日渐衰老,都会奔向死亡,这是我们无法回避,无法视而不见的真相。

而从修行角度来说,这正是自我松绑的良机。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去阻止这种变化,不是去抵抗无常侵袭。恰恰相反,我们只须正视这一切。我们执著什么,就会被什么套住。而它发生变化时,自我就因失去依托基础而悬空了,脆弱了。如果用力准确,我们就能一击而中,瓦解自我。

但我们往往不懂得这一点,当这个东西抓不住时,就本能地去抓另一个作为替补,用来掩饰真相,用来安慰这个受到挫折和惊吓的自我。殊不知,我们能够抓住的,都不过是自我的替代品。我们放弃很多认识自己的机会,却把今生乃至生生世世的时间都用来加固一个破绽百出的假我,这是场多么奇怪的游戏啊!

虽然我们刻意地回避真相,但在内心深处,其实知道这些是无法永恒的,是怎么抓也抓不住的。我们看到很多人死亡,看到很多公司破产,看到很多官员下马,看到曾经年轻的人日渐衰老,看到曾经健康的人卧病不起。

即使这些尚未发生在自己身上,但由此而来的危机感,总会或多或少地对我们产生冲击,使我们内心蒙上阴影。

我们已经习惯依托外在世界来生存,习惯于家庭、亲人的陪伴。当这些外在不复存在,或者,当我们与这些外在产生疏离感时,孤独就扑面而来了。孤独像一个看不见的对手,时而在夜深人静时行动,时而在人声鼎沸处潜入。你曾被它击中过吗,曾被它折磨过吗?

有句话叫做清到深处人孤独。一切的爱恋,一切的目标,只有在我们埋头追求时,才显得格外真切。一旦停下脚步,却会发现,曾经那么确定的目标,终究是场梦幻;曾经那么坚实的倚靠,不过是个泡沫。在这样的时刻,我们会觉得,一切生命其实都有着原始的、难以排遣的孤独。

这种孤独感的根源,也在于我们找不到自己,不知道生命的本来面目。在我们的错觉中,我就是我,众生就是众生,世界就是世界。当这一切分离时,我们会感到,自己永远是在四顾茫然中踽踽独行。不管家人对你多好,不管事业做得多大,当你离开这个世界时,还是独自一人,两手空空。所以,生命始终伴随着恐惧感、失落感和匮乏感,担心我们抓住的东西会失去,更担心自我会因此受挫当所有这些渐行渐远,哪里又是我的安身立命之处呢?

我们从那些消失的生命中认识到人命无常了吗?我们从那些破损的大地上体会到国土危脆了吗?我们因为自己现前拥有的人身而心怀感恩了吗?思惟暇满、义大、难得,是对我们现有的身份进行评估。所谓暇满,即前面所说的离八无暇、具十圆满。这一人身究竟蕴含多少价值?一般人只是以此谋生,以此享乐,甚至成为这个身心的奴隶,一辈子都在为它的衣食忙碌,活着是为了生存,生存是为了活着。再或者,也不过是用来积聚财富,博得功名,但这些也是不长久的。一旦死亡到来,任何名利都无法带走,无法用来和死神交换条件。

从佛法来看,这个身份却是巨大的宝藏。因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和佛菩萨相同的生命层面,只是这种潜在品质尚未产生作用而已。

正如《涅槃经》所说: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如彼贫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见。我们怀有宝藏而不自知,反而四处乞讨,流转六道。怎样才能开发这些潜在品质并最终成佛?基本的前提,就是具备人身,而且是有暇圆满的人身。从这个角度来说,成佛的价值有多大,人身的价值就有多大。

这个身份不仅价值巨大,而且难得易失。或许人们对人身易失还多少有些感觉,因为现实中确有太多致命的意外,太多飞来的横祸。但对人身难得却未必认同,现在世界有这么多人口,生个孩子也很容易,这一身份似乎并不难得,不值得视同拱璧。但从宏观来看,相对于无量无边的六道众生,生而为人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我们有幸感得人身,唯有珍惜它,善用它,才不辜负此生。

很多人不曾意识到,人的身份究竟有多重要。因为我们此生是以这一身份来到世间,似乎做人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殊不知,在无尽的生死轮回中,我们历经多少劫的沉沦漂浮才有机会生而为人。虽然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口,但从六道轮回的角度来看,和无穷无尽的空间中难以计数的生命总量相比,又是多么微不足道。(来源 )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得以生而为人者几何?

正如佛陀告诫我们的那样: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茫茫宇宙间,我们有幸得到人身,是今生所能拥有的最大福报。除此而外,即使贵为帝王,其价值也无法与之比拟。当我们谈到价值时,往往只想到家中的房子、汽车价值多少,想到自己的孩子、事业有多重要。我们关注的,无非就是这些,每天的用心也无非纠缠于这些,似乎人生的所有价值就蕴涵其中。或以日进斗金为人生价值,或以身居高位为人生价值,或以生活奢华为人生价值。当然,也不能说这一切就毫无价值,只是对人生而言,其意义是短暂的而非永久的。可悲的是,这些眼前利益反而成了很多人终生不悔的追求。

我们学佛,应明确何为真正的价值。和财富、地位相比,拥有人的身份显然更有价值。当然,社会上也有很多要钱不要命的莽夫,为赚钱,一切都在所不惜。但深究起来,这些人往往是存有侥幸心理,若必须一对一地交换,一边是钱,一边是命,又有谁愿意达成这笔交易呢?当生命和金钱不可兼得时,再贪婪的人也会意识到生命之可贵:若是一命呜呼,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无论财富、地位,还是事业、感情,在死亡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人而言,曾经孜孜以求的这一切,不再有任何意义。即使我们再执著、再留恋、再不舍,也只能两手空空地离开这个世界。

在那个时刻,财富不过是空洞的数字,事业不过是逝去的旧梦,家庭不过是难以割舍的牵挂。往往是,生前拥有得越多,离开时的遗憾也就越多。

当我们迷失觉悟本体之后,就会对自己产生一系列的错误设定。究竟什么是我?其存在基础是什么?作为我的存在,其实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基础。因为没有基础,这个我就会像藤蔓一样向外攀附,寻找依托对象。

我们最容易产生的误解,是把身体当作是我,这是我们在世间最为熟悉也最为密切的部分。此外,我们还会把相貌当作是我,把角色当作是我,把地位当作是我,把财富当作是我问题是,这一切都是无常的,是处于变化中的。所以,无论我们抓住多少,还是无法感到安全,感到释然,因为抓住的依然是无常。

为了维护这份岌岌可危的安全感,我们就会制造一些看似可靠的支撑。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自我的重要感、优越感和主宰欲。

首先是自我的重要感。其特点在于,凡与我有关的都特别重要,这是自我存在的关键。因为这个自我是由我们设定的,是无中生有地搭建起来的,它需要支撑,需要巩固。所以,我们就会本能地强化它的重要性,以为这样就会使自我得到保护,不被无常所击垮。

其次是自我的优越感。自我的存在,还需要通过对比来找到坐标。有了我执之后,我们就和众生、世界分离了。为了在这样的对垒中站稳脚跟,使自我不至因为孤立而倒塌,我们会通过不断贬低别人来突显自身的优越性,来确认自我的存在。

第三是自我的主宰欲。这是通过对他人的占有和主宰来扩张自我的领域,就像打仗需要盟军支持一样,在自我发动的这场战争中,它也需要援助,需要有更多追随身后的附属,以此增强自信。所有这些,都是我执惯用的把戏,是它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

自然有它既定的运转程序,一年四季,播种有时,收获有时;世间万物,出生有时,消亡有时。与自然的存在相比,人类的历史是极其短暂的。但自我中心主义的盛行,却使人类妄想成为自然的操纵者。

我们随意地开发自然,试图将地球改造为一个巨大的施工现场,除了制造一个人为的机械世界,我们能制造出崇山峻岭,制造出江河湖海吗?我们可以种植草坪,但能够种植出草原吗?我们可以发电,但能够与太阳提供的能量相比吗?

我们还根据自我需求来决定动植物的命运,尽管现在已经有了野生动物保护法,但被保护的也只是珍稀的野生动物而已,与此同时,每天又在屠杀多少家禽?我们何尝考虑过动物的生存权利?在现代化的饲养场,家禽从生到死都被固定在牢笼似的方寸之地,吞吃含有激素的饲料,只是为了让它们尽快走上人类的餐桌,结果是让人类间接吞吃那些合成饲料。为了粮食丰收,我们大量制造并使用杀虫剂,且不说由此造下的杀业,我们最后又得到了什么?粮食似乎多了,但都是被农药污染过的慢性毒药,结果是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每天服毒。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我们研制出越来越多的抗生素,但人类并没有在和细菌的对抗中远离疾病,事实上,新的耐药菌不断出现,无休止地与人类展开竞赛。

我们以为,有了科技的武装,就可以随意地改造自然,就可以创造出一整套崭新的发展规律。当我们陶醉于舒适的生活环境时,可曾想到,安乐只是暂时的,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如果我们不能尊重自然的规律,不能顺应自然的法则,最终只能将人类和自然共同推向不断毁灭的恶性循环之中。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做人就贯穿了我们的一生。可以这么说,做人是我们终身的职业,这职业的特殊性还在于,我们无法请假,无法辞职,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所以,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过得更有意义,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世间几十年的生存时间,看起来似乎很长,但如果和人类的历史相比,和宇宙的历史相比,我们每一阶段的生命实在非常短暂。

世间上有很多人,因为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过得百无聊赖,一天到晚想尽办法消磨日子,用各种各样的娱乐甚至毒品来打发时间。可见短暂的人生对他们来说,不是太短而是太长了。

其实我们一生所能拥有的这么几十年时间,除掉睡眠和吃饭,剩下的时间并不多。假如我们每天睡八个小时,就要睡掉人生的三分之一。假如我们能活九十年,就要整整睡掉三十年,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呵!

人生本来就已经很短暂了,而真正可利用的时间就更少,年少的时候懵懂无知,年老的时候又精力不济。佛法告诉我们人生难得,所以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我们一定要珍惜。

一方面是要过得幸福,一方面是要过得有意义,这是我们人生的两大目标。很多人只是考虑前者,只是想怎么过得快乐,怎么过得开心,怎么过得幸福。其实,如果不了解人生的意义,不了解幸福的内涵,没有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我们为谋求幸福所做的努力,往往和真正的幸福是背道而驰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事实上,这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也许现在与你有关,但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可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因为生命中除了觉悟潜质,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无明,就是不觉。

觉与不觉,是佛法修行的两个核心概念。禅宗为什么会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门?正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悟本体,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

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烦恼重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是可以成佛的。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换言之,佛与众生的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觉与不觉之间。你体认到觉悟本体,当下就是佛;你迷失了觉悟本体,当下还是众生。

什么是迷失觉悟本性?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丢了。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一宝藏却在重重无明和烦恼的遮蔽之下,虽有若无,也就是佛陀接着所说的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这种无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是脆弱而无常的,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所以,这种匮乏绝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填补的,而是要向内找寻。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就像那些水边林下的禅者们,虽然生活中一无所有,但不会觉得缺少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已体认到圆满的觉悟本性。正如六祖悟道时感叹的那样: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体认到这样的觉悟本性,就如宝藏在握,还会为瓦砾动心吗?还会为尘埃追逐吗?但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作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誉上,投射到事业上,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更糟的是,当我们抓住这些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人究竟需要多少财物才能过日子?答案是没有一定的。因为所有需要都是逐步养成的,对感情的需要,对事业的需要,对地位的需要,对生活条件的需要一旦建立某种需求并执著于此,就会形成依赖。久而久之,依赖又会成为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其实,这种需求并非事实上的不可或缺,而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不可或缺。

当某种需求被满足时,我们会有满足感;当某种需求不能实现时,我们会有挫败感。当我们和别人比较时,感觉自己的依赖更为优越,就会自大;感觉自己的依赖不如别人,则会自卑。一旦我们对依赖过分在乎,会导致焦虑;而当这些依赖受到冲击,则会引发嗔心所有这些情绪,都是我们自己一手缔造的。

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桐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失去这些就会失去自我。

那么,我们所认定的这些构成我的部分,究竟是不是真我?其实不是。因为无明,我们发展出很多心理,发展出很多情绪,这些心理和情绪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的错误设定.所以就会发展出种种烦恼,如瀑流般挟裹着我们,使我们沉沦其间,身不由己。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我们的一生,与其说使用身体来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不如说,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做了身体最忠实的奴仆:忙于它的吃,忙于它的穿,忙于它的住,忙于它的享乐,忙于满足它的种种欲望甚至忙了几十年还嫌不够,希望能永远地忙下去。在古代忙于炼制丹药,到现代又忙于病体的冷冻,为了长生不老的幻想,忙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花样,结果自然是徒劳。

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无常的,地球尚有毁灭的一日,何况我们脆弱的色身?

佛经告诉我们:有生无不死。若是我们把色身执为永恒不变的实体,就难以面对它的衰老,面对终将来临的死亡。

我们还对身体的色相执著不已。尤其是女孩子,对容貌的珍视更甚。不惜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身体的装修,涂脂抹粉、变换发型,搞得全身细胞不得安宁。其实,我们的身体远不如自己以为的那么干净,不必说腐烂的死尸,就是青春妙龄少女的体内又有些什么呢?

皮肉下不过是骷髅般的骨架,骨架包裹的不过是无法美化的五脏六腑,至于脏腑间的内容,就更是污秽不堪。每天,我们正是带着这些自己所不喜欢的内容四处走动,不但不嫌弃,还要将它们套上华丽的包装,百般珍爱。

虽然我们的身体九孔常流不净,但众生却认识不到这一点,反而执身为净、为常,才引起了许多无谓的烦恼。因而佛陀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要观身不净、观身无常。

学佛,必须意识到人身的可贵。假如我们有一笔资金,而这笔资金又是今生唯一的,应该怎么投资呢?如果是精明的商人,一定会用在收益最大的地方,而不是东投一点、西用一点,最终一无所获得。

人身,就是我们今生拥有的唯一资金,而这笔资金又是有限的,我们是否作了正确的投资呢?算起来,我们一生可以使用的时间并不多。不思修法过二十,想修想修又二十,不行不行十余载,此乃空耗一生传。除去少年懵懂的日子,年老精力不济的岁月,还有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又有多少?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我们要时时刻刻意识到人生短暂,才能发起精进勇猛之心,利用暇满人身修学佛法。学佛,并不是为了学而学,而是帮助我们利用有限时间来改善生命,为未来创造良好的契机。否则,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何日再能得到这样殊胜的人身呢?

有情被执著所缚,拥有什么,就会牵挂什么。若是拥有财富,就害怕别人惦记他的财富;拥有地位,就害怕别人嫉妒他的权位;拥有娇妻,就害怕被别人窥视他的家庭。即使只是穿上一件贵重新衣,也害怕弄脏了,小心翼翼地不敢乱动。总之,只要执著于自己拥有的,就会因为这种执著而害怕失去,终日处于恐怖中。

觉者透彻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不再有任何恐怖。即使世人最为恐惧的死亡,禅者同样能从容面对,视死如归。在佛教史上,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如唐朝的德普禅师,临终前将所有门徒召齐,询问大家:我死后你们准备如何行事?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果物祭拜,以各种挽联追思。禅师说:可惜我死后看不到这些祭拜场面,不如趁现在提前举行这些仪式,让我开心而后死,岂不更好?弟子们听得面面相觑,却又不敢违抗师命,于是布置灵堂,撰写祭文,举行了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看得十分开心,对众弟子嘉奖一番,悠悠坐化。

性空禅师的离世方式也很奇特。禅师临终前留下一诗:坐脱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开矿。撒手便行,不妨畅快。谁是知音?船子和尚。然后,令门人弟子为其造好木盆并扛到江边。在众弟子的欢送下,禅师坐上木盆,吹着横笛随波而去。这个木盆的特别之处,是盆底留有小洞。于是乎,禅师就伴随着悠悠笛声,渐渐沉入水中,了无痕迹。与性空禅师同样采取水葬的,还有船子和尚。所以禅师在诗中说:谁是知音,船子和尚。关于船子和尚,性空禅师还有诗言:船子当年返故乡,没踪迹处妙难量。真风遍寄知音者,铁笛横吹作散场。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出一些劳动,总会计较报酬、计较得失。可一生几十年的光阴,都在为我们的色身服务,忙他的衣食、忙他的成长,却无怨无悔。这样看来,色身似乎理所当然地代表着真正的我了。

可我们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色身也不过是四大的假合。现在医学发达,人身上的每个器官都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随时更换,当你的手断了,可以换上一只别人的手;当你的心脏有了问题,可以换上合成材料制作的人工心脏;甚至换头也不再是神话,不久的将来,人就可能在自己的肩上摸到别人的头,那个头到底是不是你的呢?

而且,我们的色身每天都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从婴儿到少年、成年,每一天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然后,又开始逐渐地衰老、败坏,我们的色身,又有哪一刻不在变化中?肉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动物的肉;素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蔬菜和瓜果。所以在动物界,肉食动物的性格都比较凶暴,而素食动物则相对温和许多。

色身有如住房,只供我们暂时住一住,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它,更无法让房子永远不会败坏。生命只在呼吸间,当我们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可以很活泼、很灿烂;倘若哪天一口气不来,就该腐烂、发臭了。可见,色身也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佛语禅心


小编本次为大家带来精彩的句子。

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


2、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4、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5、但离妄缘,即如如佛。


6、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8、佛不见身知是佛,若是有知别无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怖于生死。


9、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0、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若不修内行,唯只外求,希望获福,无有是处。


12、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1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5、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16、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


17、所作福德,不应贪着。


18、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19、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


20、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21、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22、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辩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23、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4、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25、佛本是心自作,哪得向文字中求。


26、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7、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28、无明不过是本性中缘起之幻相。


29、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30、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3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32、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33、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34、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35、从外入者不是家珍,从内发者,方谓真慧。


36、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3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38、寻牛需访迹,学道访无心。迹在牛还在,无心道亦寻。


3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40、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41、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42、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3、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44、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45、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46、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47、妄念纷飞之际,正是做工夫时节。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久纯熟,自然妄念不起。


4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9、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50、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读了“佛语禅心金言玉语”,您get到快乐和感悟了吗?这些短句很有收藏的价值,值得您发发朋友圈。j458.com小编推荐您阅读玉的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7188.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佛语经典语录人生感悟
下一篇 : 唯美佛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