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生活不是等着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风雨中跳舞。可以通过发布感悟的句子和朋友分享我们当下的情绪。让人醍醐灌顶的感悟的句子有哪些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生活禅语人生感悟,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生活禅语人生感悟

因果相续

⊙.一切法各各为因,各各为果,是名因果相。(《大智度论》卷三十一)

【译文】每一个事物和现象都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这就叫做因果相。

【感悟】事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在因果关系的链条中,甲事物是乙事物的原因,同时乙事物就是甲事物的结果。例如师生关系,有老师则有学生,有学生则有老师,二者互为因果。认识因果关系的这种相对性,有益于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永远不会完结。

【感悟】多因一果是因果关系中的一种现象。这个道理也闪烁着辩证思维的火花,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

⊙.因果相承,从微至著,通名为渐。(《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一)

【译文】原因和结果是前后相承接的,事物的发展是从细微到显著的,这一过程通称为渐,即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

【感悟】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渐进过程就是量的积累的过程,当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结果就产生了。唯物辩证法称此为从量变到质变,并且将其列为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之一。佛教虽然没有能提出量变到质变规律,但是这种从微至著的观念,与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有一致之处。

⊙.欲知过去因者,见其现在果;欲知未来果者,见其现在因。(《因果经》)

【译文】要想了解过去已发生的某事情的原因,可以从此事现在的结果中去寻找;要想预知某事情将来的结果,可以从此事现在发生的原因去看。

【感悟】今天之所以会发芽,是因为过去先有了种子;将来会有苹果吃,是因为现在种下了果树。说因果只为明因果,知轮回才能出轮回。往日的作为,决定了现在的命运;今日的作为,决定了未来的状况。明白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我们就明白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业,皆从习起。(《华严经入法界品》)

【译文】一切报应都是从人的所作所为生出的;一切结果都是从原因生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从习性中生出的。

【感悟】佛教认为业产生后不会消除,它必然要导致一定的结果,并且同类的因会导致同类的果。因此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业)负责。我们不要把业报简单地视之为迷信。至少你种下某种性质的因,就会导致某种性质的果这个观念已经是对宿命论思想的某种否定,已经体现了在业报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已作不失,未作不得。(《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情就不会是错过的事情,就会有一定的结果,没有做的事情就不会获得什么结果。

【感悟】如果不付出则不会有任何的结果,那么我们不要指望不劳而获,而应该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通过实际行动去追求我们所需要的结果。

⊙.譬如橘子因橘而生,从酢而甜,人为橘故种植是子,是子根茎花叶生果皆悉不酢,时到果熟,酢味则发。如是酢味非本无今有,亦非无缘,乃是过去本果因缘。身口意业亦复如是。(《优婆塞戒经杂品》)

【译文】橘的种子是从橘子生出的,橘子从酸味转为甜味,人们为了得到甜橘而种下橘的种子,从种子到长出根茎、花蕾、叶子直到结出果子都不酸,待到果子成熟时,才有酸味。像这样本来没有酸味现在有了酸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过去的原因造成现在的结果。所有的行为活动、语言活动、思想活动都是如此。

【感悟】俗话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春华秋实,春种秋收,这是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规律。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界分化而来的,它也具有这种客观的规律性。而人既属于自然界,又属于人类社会,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同样表现出这种因果联系。

生死流转

⊙.是身如电,念念不住。(《维摩诘经方便品》)

【译文】人的身体如同闪电,时刻处于不停的流转之中。

【感悟】生与死组成了一个持续不已的动态过程,生命日夜流向死亡的海洋,而死亡的海洋又是孕育新生命的摇篮。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宝贵的,每一刻时间都一去不复返,因此要积极面对人生,不断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果庸庸碌碌、消极低沉,就辜负了宝贵的生命。

⊙.生由死来,宜畏于生,吾若不生,何由有死?(《续高僧传》卷十一)

【译文】有死是由于有生,所以(如果害怕死)就应当害怕生,如果我没有出生,如何会有死呢?

【感悟】举重若轻的几句话包含了对生与死的精辟见解,是对生死问题的超越性认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没有驻颜之术、不死之方,寻求青春永驻、长生不死是徒劳无益的。既然是规律,不可抗拒,那么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泰然处之。

⊙.既不知来处,即是生大;既不知去处,即是死大。谓之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大慧语录》卷十六)

【译文】既然不知道此生的来历,那么对生的探究就是大事;既然不知道此生去向何处,那么对于死的探究就是大事。这就是说由于生死变化无常而迅速,所以研究生死的问题就是件大事。

【感悟】生死的问题是个谜,是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却很少有专门的研究。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往往源于对于死亡的未知。也许死亡本身并不可怕,人们在精神上、心理上所承受的巨大的不可预知感才真正使人感到无助和绝望。所以,如何帮助人们克服恐惧心理,坦然面对死亡,是值得现代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有一间舍,父母为修盖。住来八十年,近来有损坏。早拟移住处,事涉有憎爱。待他摧毁时,彼此无相碍。(《景德传灯录》卷二十)

【译文】我有一间屋子(喻身体),是父母为我修盖的(喻父母生养了我)。这间房我已经住了八十年,近来已经损坏破败。早就想换个住处了,却有一些憎爱之情难以割舍。等到这问房彻底毁坏时,彼此之间也就没有挂碍了。

【感悟】风趣、幽默的比喻,传递了对生死问题达观、恬淡的态度。人肉体的存在总是有期限的,如同房屋的存在总是有期限的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当我们住在这间房屋里的时候,要珍视它,爱护它,并且让它实现自己的应有价值。

⊙.欲识生死譬,且将冰水比。水结即成冰,冰消返成水。已死必应生,出生还复死。冰水不相伤,生死还双美。(《寒山子集》)

【译文】若想了解生和死的问题,可以用冰和水来做个比喻。水受寒就会结成冰,冰受热又会消融为水。已经死去的必定应当出生,已经出生的还会再死去。冰和水互相不伤害,生与死还是两全其美。

【感悟】深刻的寓意,冷静的沉思。以冰水喻生死,并且说出了惊世骇俗之语生死双美,可谓参破了生死问题的玄机。生与死相伴相成,循环不已,所以真正的智者,决不至于贪生怕死。

⊙.但知学言语念,向皮袋里安著,到处称我会禅,还替得汝生死么?(《五灯会元》卷四)

【译文】只知道学些言语来念诵,用来装扮自己,到处自称懂得禅,这么做就能够代替你的生死吗?

【感悟】这里说的是学禅不在于背诵经文,而在于领悟生死的奥秘。生与死,本来是人生无需避免的话题,避谈生死可能是人性的弱点所致。若想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生死观,有赖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对生死问题达观、健康的态度;有赖于临终关怀事业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帮助人们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有赖于生死之谜进一步被科学所揭示,让人们对生和死有更多的了解和觉悟这一切,都应当在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努力中实现。

⊙.古来服丹石,相次人黄泉。万宝不赎命,千金不买年。有生即有死,何后复何先?(王梵志《古来服丹石》)

【译文】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服食仙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但是一个个都相继赴了黄泉。万件宝物赎不回一条命,千两黄金买不来增寿延年,既然有生就有死,何必说什么后什么先呢?

【感悟】西方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生从本质上来说是悲剧。这也许就是从生命最终会消失的意义上发出的感叹吧?可是佛家认为有生就有死,因此对于生死流转、死去生来不必过于介意。这种观念,是不是更豁达一些呢?

⊙.常者皆尽,高者亦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有身不天,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

【译文】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高高在上的东西都会坠落,聚会终究还要离散,有生就必有死。即使身躯不是短命的,最终还是要回归土地去,随着肉体的腐败,精神也会消失,人生在世不过是暂时的寄住,何必存有那么多的贪欲呢!

【感悟】生命只有一次,所以生命是可贵的。但是生命的可贵更在于人生的意义,充满贪欲的人生毫无价值;追求真善美,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我们存在于人世,无非是天地间的过客。我们所能够做的,是在匆匆来去的几十年里把握住人世的美好,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要明白我们的生命迟早要交还给大自然,所以就更不必过多地执著于身外之物,而应该努力充实内在的精神生活。

⊙.人命危脆,朝夕有变,无常宿对,卒至无期。(《法句经》)

【译文】人的生命既危险又脆弱,甚至于一天之内都会有变化,没有永恒的存在,死亡到来的时间是不能定期的。

【感悟】生命是极有限的、短暂的,因此活在世上就要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价值。有些人抱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片面地理解这里说的卒至无期,消极地看待人生,自甘堕落,在吃喝玩乐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是对生命的亵读。

⊙.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老病死生谁替得,酸甜苦辣自承当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悲欢离合朝朝闹,富贵穷通日日忙,休得争强来斗胜,百年浑是戏文场。(憨山《劝世文》)

【译文】刚看过春天翠绿的杨柳,转眼又是秋日的满目黄花。荣华终归像三更梦一场空,富贵如同九月霜来日无多。生老病死没有人可以代替,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承当。活着的时候费尽心机为谋利,死的时候却只剩得两手空空。悲欢离合的事天天在闹腾,富贵穷通的人日日在忙碌。举劝世人千万别再争强斗胜,百年人生全然不过是一场戏。

【感悟】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古难全,今也难全。无论医学科学、生命科学将会多么发达,生死相续、流转不已都永远是人类生命不变的规律。我们每个人所能做的,就是:活着,就要活好.!活出真自我,活出真性情,活得有意义。这样,死时才没有遗憾,才能死得坦然,死得其所。每个人的人生都随着时代风云的变幻而沉浮起落,都要受时代的制约。但是人生如舞台,导演是自己,最终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还是由自己决定。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传灯录》

【感悟】如今,人们(尤其是都市的人们)总是不停地忙碌着、奔波着。生活的主要目标放在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了物质化的追求上面,一些人对于身边美丽的自然景物视而不见,见而无动于衷,对于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是漠然视之。这只能使自己的生活空虚、枯燥,将人生极大的遗憾留给了自己。其实,我们不妨将人生的起伏看成四季的自然交替,以一颗平淡之心看待世事百态,学会欣赏生活中普通而又美好的事物。这是当代人需要补上的一课。

j458.cOM更多人生感悟的句子编辑推荐

禅语人生感悟句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关于禅语人生感悟的句子,供大家参考借鉴。

禅语人生感悟句子

1、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尽。生死海里浮沉,真是无出头时。

2、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

3、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4、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5、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6、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7、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

8、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9、心是最大的骗子,别人能骗你一时,而它却会骗你一辈子。

10、业障深重的人,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11、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12、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13、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14、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15、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16、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种布施。

17、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8、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19、众生身中有金刚佛,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重云覆,如瓶内灯光,不能显现。

20、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21、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22、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23、知昼则知夜,知始则知终,如若先悟未生以前面目,便知末后安身立命之处。

24、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25、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人观此,未免心冷。

2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27、一水一山何处得?一言一默总由伊;全是全非难背触,冷暖从来只自知。

28、自美三寸舌头,一日改头换面,辗转吞食,那时痛苦恨悔,无人能释。

29、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30、三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31、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32、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如能护念,骂佛犹益真修。

33、菩提无是处,佛不得,众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34、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35、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36、人家怕你,并不是种福,人家欺你,并不是种辱。

37、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38、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9、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40、一念才生,万法齐现,假指心性,而明易道。

41、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42、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43、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44、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45、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46、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47、不悟本性,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万心尽在自心应从自心中顿见真如。

48、一切众生皆自空寂,真心无始,本来自性清净。

49、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50、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什么难易。

51、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随分世缘无挂碍,涅盘生死等空华。

52、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53、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54、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55、欲得一如,但佛与众生一时放下,则无了无不了。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佛语人生感悟_心灵禅语

1、 佛说:一切俱有缘,不可太执著。确实,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可用 心过于执著,太执著就会使自己受到外物的约束,因为执著是偏见和短见 的同行者,太执著会失去活泼洒脱的乐趣。

2、 佛说: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意思是做人、做事都要把握重 心,实实在在,要除去那些浮华、虚伪的心态。花自飘零水自流,倘若是 心中存了自然的法则,多一些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豁达,生活就会平静 怡然。

3、 人生中,有些东西,只是数字,不必太刻意;有些人,只是过客,不必太留恋;有些事情,也只是事情,不必太奢望。

4、 如今,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一些复古的元素,渐渐吸引着人的眼球,一抹怀旧的情愫油然而生,或许这就是佛语所道的轮回吧。时尚的东西,总是转瞬即逝,而那些坚守在心中根深蒂固的情愫,始终不会迷离,一如人性的善,世间的真。

5、 佛家是非常讲究惜福和惜物的,对自己有的和化缘而来的都非常珍视,不会轻易丢弃。许多佛学大师都非常推崇事能知足心常惬这一观念,他们提倡用知足的心获得坦然和宁静。

6、 轻躁难持,唯欲是从,制意为善,自调则宁。意微难见,随欲而行,慧常自护,能守即安。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7、 布施的真正意义是放下贪悭,而不是怀着吝啬之心施舍于人。持戒的真正意义是降伏白心,而不是执著于极端苦行。忍辱的真正意义是怜悯仇人,而不是麻木无奈地忍受。精进的真正意义是法喜充满,而不是同执地修行。禅定的真正意义是保持觉醒,而不是闭着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义是树立正知正见,而不是落入偏见。

8、 其实,我们的心本来具有无限潜能,蕴藏无限宝藏,但是由于无明造 作,追逐五欲六尘,使明镜般的清净自性不能显现应有的光明,所以明心见 性就是开发自己的潜能。我们的佛性遍一切时,尽一切处,所以通达佛性的 人不逃避人间的苦乐,而视苦乐为锻练自己意志的试金石。

9、 一路行走一路歌是一种人人向往的境界,一路行走一路愁却是大多数现代人的常态。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一】

10、 我们的生活中应多一些换位思考。男人多与女人换位思考,这个世 界上男女相处就容易多了;夫妻常换位思考,才会相互包容与欣赏;社会中 人们常换位思考,就不会有那么多大打出手的事情发生;执法者与百姓常换 位思考,就不会出现相互对峙甚至发生不该发生的事情;老板与员工相互换 位思考,就会同心同德谋求发展;家长与子女换位思考,才懂得子女需要什 么,父母又需要什么;同事们相互换位思考,工作才能协调一致;商家与顾 客换位思考,才会制订出更好的服务措施 当伤害和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时,旁观者往往体会不到受伤害受痛苦的 滋味,常常表现得漠不关心,甚至表现出奉劝和说教的高姿态。一旦轮到自 己身上,就不一样了,这就是所谓的人性。

11、 这世界总有比我们悲惨的人,能为人服务比被人服务有福。

12、 人人心中涌现净水,才能拯救发烧的地球。

13、 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找到自我的价值,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靠自己的头脑思考,从本身发现自我。这个过程不是靠空想实现的,而是靠踏踏实实的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从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主动寻找适合自己的领域,不因自身的某一个缺陷而否定其他优势。其次,做好力所能及的小事,需要我们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规划,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为自己设定努力的方向,并在这个大方向的指导下去做,否则就容易浪费时间和精力。再次,不为自己无能为力的事徒然嗟叹,也不为成功的遥远而临阵退缩;而要为现在能做到的事尽心尽力,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一步步做出更大的成绩。

14、 对因果报应的难以捉摸性,佛家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人们通过自己的思想、言行而作业,或作善业,或作恶业,这是福报、罪报的基本依据。但是,业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的差别,使报应的过程变得相当复杂,即使智者也不能一目了然。

15、 心心所法,无内无外,亦无中间,于诸法中求不可得,去来现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无。心怀染着,从妄缘现,缘无自性,心性本空。如是空性,不生不灭,无来无去,不一不异,非断非常,本无生处,亦无灭处,亦非远离,非不远离。如是心等不异无为,无为之体不异心等。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着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心地观经》卷八,观心品

16、 一人追求完美,活得很累。禅师对他说:这世界是一半一半的。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善一半,恶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很可惜,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为什么?你要求完美,不能接受残缺的一半,所以你拥有的是不全的世界,毫无圆满可言。学会包容,就会拥有一个完整世界。

17、 禅就是活在现前这一刹那,不前瞻亦不后顾。

18、 年轻时以为时光很长,中年后才知岁月很短。

19、 我们能够安分,就能发挥生命力,创造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提升自己的角色。如果扮演不好现在的角色,那也就无法扮演更高的角色了。耕云先生

20、 真正的好东西,没有你的、我的,而是大家的;还有你的、我的,说它再好也好不到哪里。人也一样:还有你我,不算好人;没有你我,才是好人。

21、 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华严经》卷一,世主妙严品

22、 【天天禅语】一念贪,会造成苦的果。

23、 过于铺张或过于吝啬,都容易被金钱所驱使。对于金钱,我们应取之有道,而且,要把它用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做金钱的主人,而不要做金钱的奴隶。

24、 【天天禅语】内在的心灵环保先落实生根,就能做到深度的外在环保。

25、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因外界的压力而听不到内心的声音,因此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我们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所谓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恋爱对象来自外界的压力常常令我们无法坚持自我,从而做出许多错误的选择。如果你问佛陀如何面对压力,他会劝导你不要退缩。佛陀自己就是一个直面压力、接受压力的人。在成就佛道之时,面对误解他的世人,他不动摇也不退避,用智慧的言语与平常心化解谣言,并为俗世提出了解厄之道。可见,面对任何压力,抱定不退缩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把压力当做自然而然的事去面对。

26、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心存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和生活快乐,才能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

27、 一周太长,周末太短。周末太长,一周太短。周一很短,周 末更短。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不同的一周,一万个人有一万个不同的周 末。一周,一年,一生,人生圆不圆满,就看一周圆不圆满!

28、 布施,财物多寡无关紧要,重要的在于心;供奉神佛,关键在于是否虔诚。

29、 问:何为忍辱?答:忍辱是耐心,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不善的,要有耐心慢慢的将之革新;善法,要有耐心慢慢的来推广,不能操之过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不好的,想要赶快改,不容易!不但改不了,还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副作用。好的,想要积极推展,也会产生许多障碍。愈是大事,愈要有大耐心。《金刚经》云:一切法得成于忍,成就是要靠耐心和忍力。净空法师

30、 一旦你开始为其他众生过活,在你把关心的物件从自己转换为其他众生的时候,内心顿时放下自我爱惜,便解脱自私心的束缚,内心便获得真正的解放、自由及满足和安宁。海涛法师

31、 若能系一心,一切皆能系。若自降一心,一切自降伏。《菩提行经》卷一

32、 山外青山楼外楼,世上处处有高人。虽然没有必要仰望那些 高人,但学会倾听还是有益的。在倾听中增广见闻,在倾听中自省自 悟,或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也能成为高人,也会拥有自己的倾听者。

33、 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风霜雨雪,还心灵以本色。

34、 心无邪思,意无邪念,则常自在;心正邪不侵。

35、 耕云先生说:天下所有伟大事业都是在统一的心灵下完成的。如果 我们不能做到心灵统一,那就不可能发挥出生命的潜在力量;不能发挥潜 在的力量,就是自己埋没自己。佛学上也讲明心没有碍难事,你心里 明白了,什么事情都不难了。

36、 【天天禅语】戒慎不恐惧,要戒慎虔诚。

37、 【人人应该学点禅语】1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2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3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4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5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6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化敌为友。7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38、 悲心如善咒,能咒死者还活。(古印度)提婆《大丈夫论》

39、 欢喜悦乐,离诸忧恼。心意柔软,诸根清凉。《华严经》卷二十四,十回向品

40、 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41、 八、实相、真如、佛性大乘因者,诸法实相。《观普贤菩萨行法经》

42、 当一个人知道迷惑的时候,并不可悲,当一个人不知道迷惑的时候,才是最可悲的。所以人一定要认清自己的面孔,这样才能超然物外,寻求真我。

43、 人生若精神文化充足富有,纵使物质生活平淡,也会感到乐在其中。

44、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证严法师

45、 一旦养成了服务他人的习惯,自己的思想意识不自觉地就会支配行 动,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表现在行动上。如果你早已养成了助人为乐的好 习惯,那么就坚持下去,如果你还没有意识到把爱心献给他人的重要性, 现在就开始以此为准绳衡量自己的行为。

46、 【天天禅语】学佛不是肓日皈依,而是小心谨慎地找找良师。学佛不是肓修瞎练,而是依教奉行地踏实修行。学佛不是沉迷理论,而是身体力行地取得成就。学佛不是好高鹜远,而是系统次第地闻思禅修。学佛不是断灭念头,而是保持觉醒地回归本初。学佛不是向外着相,而是观照自心地显露本性。学佛不是追求神通,而足智悲双运地证悟佛果。

47、 人类本来以为有我、你、他,若从其大同言之,即可视同一体而相爱了。譬如人的一身,头若有了痛痒,手即会抚摩他;一处有了苦乐,全身都觉得苦乐。根据这样道理推开去,在家族有同宗爱,在地方就是同乡爱,在职业就是同业爱,进之有同社会的相爱,同国家的相爱,同人类的相爱,乃至对于动物界有同血气心知的相爱,以及自然界和全宇宙的大爱了。且如人的一吸一呼,与空气、阳光息息相通,本来都是宇宙大爱的表现。能够这样略其小异而取其大同,成了全宇宙的大爱,即是佛法的大悲心。(民国)太虚《心理建设》

48、 世间有不思议,出世间亦有不思议。《荷泽神会禅师语录》

49、 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法,我们生在世间,只有随顺因缘而有所作为。如果我们的作为违犯了因缘的规律,认为我可以作得了主,我可以不顾一切条件,要怎么做就怎么做,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很片面,如果按此去做,一定会行不通。

50、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51、 看清自己,意味着不以他人的眼光评判自己,不为他人的意见轻易动摇。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善于从自身中找到平衡也许某方面我们比别人优秀得多。

52、 抛掷了往事缤纷的戏台,将自己从梨园的梦境隔开。自此后,慵懒是我的姿态,优雅是我的情怀。说什么孽缘情债,唱什么相思成灾,戏里戏外,谁又将谁主宰。洗去了胭脂粉黛,卸下了浓妆艳彩,客往客来,谁又将谁倦怠。谁说戏子注定悲哀,看我将清凉的过往深埋,独倚在禅寂的长榻上,等一场梨花的寂寞,重来。

53、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时生。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少室六门》

54、 智慧与烦恼如天平烦恼多一点,智慧就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就增一分智慧。

55、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56、 人生生活的禅法,是一种理解、友好、希望、乐观,它首先不是内心与世界的一种生疏,也不是恍惚。

57、 苦,以烦恼为本;烦恼,以颠倒邪见为本;邪见,以虚妄分别为本。虚妄分别无有根本,无有色相,难知难断。是贪瞋痴,皆以无明黑暗为首,从彼所生,由彼所生。一切皆悉虚妄不实,是贪瞋痴,本性清净。《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十

58、 台湾的离婚率逐年不断攀升,衍生不少社会问题。希望人人都能先由自身建立正常的家庭伦理,再去影响其他的家庭。

59、 【一日禅】淡,所以不苦。甜到浓时会变苦,苦到浓处心无力。生活如水,欲望如糖,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适当的追求,能使生活甜蜜,欲望太多,甜也会变成苦。一颗心,经得起平淡,能看淡得失,虽无大喜,亦无大悲。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静静地走,优雅地坐,安然地睡。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

60、 心虽成二分,而心无二相,如刀不自割,如指不自触,而心不自见,其事亦如是。《大乘入楞伽经》卷七

61、 人必须把心中的贡高和我相放下,才可能发展出宽容、忍辱和尊重别人的谦和,从而发展圆融的人际关系。郑石岩

62、 晨光里我自由吐纳,吸入朝霞,灿烂心的苍穹;呼出希望, 唤醒万水千山。来吧,朋友,我们借一缕晨风梳妆,就一盘晓日早 餐,踏一路晨歌出发。不要怕地铁拥挤,不要怕车多路堵,也不要怕 山高水远,跟随心的引领,没有你不能抵达的地方。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二】

63、 【自伞自度自性自度】自己有伞,就可以不被雨淋,自己有真如佛性,应该不被魔迷。雨天不带伞想别人助我,平时不找到真如自性,想别人度我。自家宝藏不用,专想别人的,岂能称心满意?自伞自度,自性自度,凡事求诸己,禅师不肯借伞,这就是禅师的大慈悲了。

64、 【大智慧】 看透名利和生死关的,才是大智慧。

65、 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

66、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扶贫帮困;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轻松。心存善良的人,就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

67、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在被痛苦折磨之时想过:来生再也不想做人。

68、 田里的庄稼不会长得千篇一律,林子里的树木一定有高有 低。整齐划一是一种美,但庄严中略显单调;参差不齐也是一种美, 凌乱中却张扬个性。不能因为喜好一种美而排斥另一种,美各有其价 值,各有自己的灿烂,每一种美都有存在的必然性。可以不喜欢,但 应该彼此尊重;可以不接受,但应该相互宽容。

69、 身外之物如火。天寒地冻时,近火虽可取暖,但太靠近却很危险;若看不开、放不下,犹如手拿烧红热铁,必然被烫伤。世间名利又好比白雪,看起来很美,喝起来也很清凉,但握久了手也会冻伤。

70、 【天天禅语】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71、 【最有禅意的句子】想快乐生活,需先学做人;学做人,应先懂得如何爱人。

72、 守一不移,是一种觉照的力量、观照的力量、提起正念的力量。修行的诀窍就在这四个字上。

73、 【禅语感悟】 比丘执迷不悟,错上加错,最终害了自己。偈日:末法多邪魔,附 人显神通。智者当明辨,勿把心迷惑。做人时时要正自己的心,因为只 要没有正的地方,邪就会出现。宣化上人开示说:一心不乱成 三昧,要时刻思量阿弥陀佛的善境界,不要想俗事俗务,要一心不乱,即 入禅定。这样做,就会减少自己的错误。

74、 譬如伽陀药,能消一切毒,佛法亦如是,灭诸烦恼患。《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75、 一切威仪中,常念佛功德,昼夜无间断,如是业应作。《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76、 【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有些人即使在认识数年之后都是陌生的,彼此之间总似有一种隔膜存在,仿佛盛开在彼岸的花朵,遥遥相对,不可触及。而有些人在出场的一瞬间就是靠近的,仿佛散失之后再次辨认。

77、 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78、 佛教主张悲悯众生,提倡布恩施惠。诸法之本性,既不应有人我之分别,也不应该有物我之分别。世人都受欲望驱使,追求名和利,自己寻找了无尽的烦恼,这是本性清欲的迷失。佛法主张人要一心向善,对任何事物都要怀有一颗慈悲之心,人生也会因此而得益。

79、 法身无相,不可以音声求。妙道亡言,岂可以文字会?《光孝思彻禅师》

80、 我们都希望自己健康,却又常常成为自己健康的杀手。这个 杀手非常懒惰,总是用久坐不动的方式阻滞身体的血液循环;这个杀 手没有生活规律,作息时间从不固定,也不记得吃早餐,而且一直有 不良的饮食习惯;这个杀手非常忧郁,人生里几乎没有晴空,生命中 充满阴霾,胸怀非常狭窄,并且脾气粗暴。

81、 宽容的大道理人人都懂,但能够真正做到宽容的人却并不多。生活中,许多人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对于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只会整天陷于烦恼和是非之中;一个懂得宽容的人,知道体察他人的内心世界,能够诚心助人,化解怨恨。善于宽容,可以让自己远离不必要的是非和争端,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安宁和满足。

82、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心灵健康三要:乐观、善解、有爱。

83、 人生一念受一身,百念受百生。一日一夜种生死根,后当受八亿五千亿杂类之身。《净度三昧经》

84、 人生的旅途中,总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诱惑在等待着我们,使我们举步维艰。越是目标远大的人,面临的诱惑也越多,因诱惑而丧失自我的人,说到底,是因为不够坚定,或者只注重眼前的享受,而看不到长远的利益。诱惑将人套住,让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停滞不前。

85、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着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以于幼时失其范围,如熔金倾入坏模,则成坏器,金固一也,而器则天渊悬殊矣。《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86、 生气、恼怒,对人来说,就像销蚀武器的锈。南传《佛教格言愤怒品第五》

87、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88、 筝一曲云水禅心,让丝丝禅意融进生命,在心底安静的生长。心的安静犹如坐在花树下听风,就连呼吸也是染了香气的,沉静的妙处体现在平和与相知,仅凭只言片语便可领会其心,那是开在两个人心间超越灵犀之外的花朵。

89、 当你遇到一件事情,已无法解决,甚至是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给心灵一个修禅打坐的时间。或许换种方法,或许换种角度,或许换条路来走事情就会简单了许多。

90、 意识若转依,心则离惑乱。我说心为佛,觉了一切法。《大乘入楞伽经》卷六

91、 人情也是一种守恒能量。

92、 在清简如水禅意的时光里,静赏一山一水,一朝一夕,淡看繁华烟云,所有不舍与难忘,从容一笑,此时岁月依旧安好,流年如初无恙。

93、 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在享福时念着未来会来的苦,在受苦时畅想日后的甜。唯有如此,才能更长久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94、 曾经以为,空空地念佛没有什么味道,没有什么法喜,大概也就没有效果吧;现在才知道,空空地念佛,竟是这样的功德满满。

95、 当人心迷失了方向,不妨静下心来,看看禅语,使慌乱的心渐渐平息,为上道......19、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

96、 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网满的本性。095。

97、 每个人总能忍受一些辱,也有一些忍无可忍之处,通过修炼,可以使不可忍之事越来越少,这是一项终生的工作,到了无处不可忍时,也就成佛了。

98、 满天星斗是禅,皓月当空是禅;骄阳似火是禅,好风徐来是禅;皑皑白雪是禅,细雨无声是禅。

99、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实际事,应成为每个人恪守的生活准则。有句话说得好: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行动是敢于改变自我、拯救自我的标志,是一个人能力的最佳证明。只在心里想和只说不做都是虚的,没有一点实际作用。例如一个饥饿的人,即使把山珍海味的名称写了满满一纸,也不能充饥,不如立刻吃点东西,马上解决饥饿问题。

100、 不欺诸佛,不自欺己,不诳众生,是为菩泸第一至诚。《宝女所问经》卷一

101、 禅之宗门开悟需籍借三藏之教理,然于日用应缘时若只以教理分析,说 空说有,识心作祟,不仅误己更是惑众。若欲不被万境之烦恼扰,不被 心中之识见扰,莫离万境、莫压知见,只是提起一句话头,以此履践, 以此入门,以此窥得禅之堂奥。

102、 【天天禅语】人人要疼惜自己,也要疼惜大地。

103、 对青少年,要关心不要担心,要诱导不要控制,用商量不用权威。(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104、 在矛盾纠纷中忍让是宽容,在名誉利益中退让是淡泊。一个有涵养的 人,不要因为枝节问题与人发生争吵,当我们面对各种非原则的矛盾时,要 刻意忍让,巧妙化解,善于变寒霜为春风,化干戈为玉帛。俗话说,忍让路 就宽,宽容路更宽。忍让和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亦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它 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沟通心灵的金桥,它在消除怨恨的同时又让我们获得 了爱与快乐。

105、 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106、 【天天禅语】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107、 人人若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和一切众生,人间便会散发透彻之爱的光芒。

108、 【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要镜中人笑,照镜的人要先笑。

109、 对于正确的决定,这叫坚持;对于错误的选择,这叫固执。

110、 佛在遗诫中说:汝等当勤精进,譬如小水长流则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数数懈废,譬如钻火未热而息,虽欲得火,火难可得。意思是说:你们应该勤奋精进,好比细水长流便能穿透石头。如果修行者常生懈怠心,那好比钻木取火尚未钻热便停止一样,虽然想得到火,又哪能得到呢?成功就是一个钻木取火、滴水穿石的过程,唯有日日精进而不懈怠,才能穿透障碍的厚壁,擦出成功的火花。

111、 正因为事物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因,因此,佛家提倡随缘,根据外部条件确定自己的预期,不勉强要求某种结果。许多人将随缘理解为随波逐流、听天由命,因此遇事消极,一味等待机会,等待命运的垂青,很显然,这是对随缘二字的误读。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尽人事听天命。对于该做的事,对于做了于人于已有益的事,只管努力做去,至于成败结果,用不着考虑太多,随缘就可以了。只要问心无愧,就没有什么遗憾。

112、 人之所以陷入名利旋涡不可自拔,往往是因为错信名利的永恒,于是控制不住膨胀的欲望,被权力和金钱迷了心窍,执著于永久拥有。其实世间任何拥有都只是过程,就连人的生命也只是一个过程。

113、 善人死者,福应生天,受五欲乐;恶人死者,应入地狱,受无量苦。善人乐死,如囚出狱;恶人畏死,如囚入狱。《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114、 一花一世界,一尘一禅悟。拂拭,是对物的净化,但光阴之尘,不久又会蒙蔽原有的光华。尘,也是生活的真实。朝花夕拾是怀旧,昔尘今拂是迎新,怀旧看到生命中曾有的自我,迎新是面对未知的岁月。任那些尘轻轻扑面,见尘如见雪,祛烦但不忘忧,心生自在。

115、 有人常为负担太重而困扰。师言:不要担心负担多、责任重;能受天磨方铁汉,只要脚步站稳,力气是愈用愈大的。证严法师

116、 恶言骂詈,侨陵蔑人,兴起是行,疾怨滋生。逊言顺辞,尊敬于人,弃给忍恶,疾怨自灭。《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17、 若能体认到妄语会导致遭到诬陷、诽谤,并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致亲朋好友之间互不和睦,并对其进行反驳等;恶语会导致经常听到不悦耳语,并自己所说之言也成了争吵之因;绮语会导致言语无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据造业的大、中、小,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我们就会放得下妄语、离问语、恶语及绮语。

118、 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一切不能为害,圣固犹若金刚。不著二边中道,倏然非断非常。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惘惶。《宝志公》

119、 人生欲壑难填,惜福让我们懂得勤俭节约,更加珍惜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少一些攀比,就不会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会知足常乐,便能让心灵达到一种从容而淡定的境界,便能用感恩的心去感受富足,包容一切、感激一切。

佛语禅心,心灵禅语【三】

120、 【佛说母亲十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咽苦吐甘恩;五、回干就湿恩;六、乳哺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愍恩。唵嘛呢叭咪吽。愿天下所有母亲吉祥健康,平安喜乐。语录基地。

121、 【最有禅意的句子】学佛时间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应该将烦恼、执著、习气彻底降伏和断除,同时,爱心和智慧得到无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驰,烦恼比没有学佛人更炽盛,内心的执著和习气比没有开始修行时更严重。原因是,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见,于是所学所修的一切,反而成为增长邪知邪见的助缘。

122、 活在当下,并非不回忆过去,不展望未来,而是专注于每一件事,用全部心思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现在都会引导未来,所以,失去了此刻,就相当于失去了未来;把握此时,才能创造出好的未来。

123、 吾人学佛,须从吾人能实行之佛的因行上去普遍修习,尽吾人的能力,专从事利益人群,便是修习佛的因行。要之,凡吾人群中一切正当之事,皆佛之因行,皆当勇猛精进积极去修去为。废弃不干,便是断绝佛种。(民国)太虚《行为主义之佛乘》

124、 心灵的欲念,是引发人生最痛苦的因。

125、 做人应该立好志、发好愿。从事慈悲济世工作要发挥义务的精神,大家互相鼓励、互相帮忙;不要因为一点不如意事或眼前逆境,就以为自己是世上最可怜的人。其实人生在世,往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126、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法华经》卷二,譬喻品

127、 若以菩提为其物者,彼彼众生由我想故,而有我想,即非菩萨。《大宝积经》卷一,三律仪会

128、 苦中作乐自坦然,化苦为乐得超然只有深刻体验苦,才能透彻领会乐。

129、 心怀慈悲,与人为善,努力服务于人,不一定会受到赞赏,不一定会被他人铭记在心,有时正好相反,你默默的付出可能被完全忽略,你慷慨的善行可能遭到嘲笑,你勇敢的牺牲可能被人中伤,那么,博爱和行善,还有意义吗?当然有意义,因为博爱和行善,不仅仅是为他人,也是为自己,改善生存条件、美化环境。一个人的幸福是不存在的,一池之水污染,谁是清净的一滴?一山之木枯萎,谁能独自欣荣?一个人的幸福和许多人的幸福的关系就像天空和云彩一样,如果没有云,天空会不会寂寞?如果没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先觉者们完全清楚个人与群体的关系,因此,无论他人的态度如何,他们都会坚定不移地博爱和行善。

130、 世间一切现象,不外是我们心灵活动的一种影像,一种投射。心仿佛是画家的一管彩笔,能够随我们喜怒哀乐不同的情绪,来描绘出聚散离合的情境;有些诸如变色龙之类的动物,也会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争取自己的利益,而将自己的身体蜕变成和环境相同的颜色,通过这层保护色,以避免外界的伤害。

131、 【天天禅语】只要甘愿、乐观,人生没有过不去的苦。

132、 精进,看起来是辛苦,实际是安乐。禅定,看起来是刻板,实际是活泼。智慧,看起来是放下,实际是拥有全世界。

133、 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134、 这世上所有爱与恨都是自己感召而来,我们找到怎样的爱人,得到几分爱,都是我们内心的写照。当我们抛开那些俗世的想法,抛开外在的条件净化我们的身心时,身上的场态阳多阴少,便能轻易感召与我们匹配的真诚伴侣。

135、 不管是爱人或是被爱都是幸福的。有力量去爱人或被爱的人都是幸福的人。证严法师

136、 对人生抱有一种恐惧。这种恐惧使得只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这种自我封闭的心情,同是试图深入封闭状态中并勇往直前的心情之间的矛盾,总是使自己陷入孤独,并且成为我们总是嘟囔着人生真没意思那句口头禅的根本原因。

137、 每一个生命都珍爱自己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生存的权力,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苦乐的感受,每一个生命都拥有使用地球的资格,每一个生命都平等地具备使用地球的权力,我们人类为什么不能尊重生命呢?为什么不善待动物呢?

138、 禅在哪里?禅不在书本上,禅不在禅堂里,禅不在深山古寺里,禅就在我们每个人举心动念的当下。

139、 修禅的关键在于行禅,在于如何去做。听得太多,说得太多,却不去做,这也是假法。虽然听得不多,说得不多,但能身体力行简单的一句偈文,这就是真法。

140、 这世上男女间的相生相克,也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141、 一切世间恶、不善法,皆以无明为其前导而得生长,以无惭愧为其后助而不损减。《本事经》卷四

142、 古人说覆水难收,实际蕴涵了昨日不再、悔恨无益的深刻智慧。

143、 佛说:此事相距不远,不关他人的事,正是我自作自受。生活中难免有烦恼,难免会倒霉,难免有挫折和失败,怎么办?埋怨老天爷,埋怨环境,埋怨政府,埋怨他人,有用吗?非但没有用,烦恼只会更多,挫折感更强。为什么呢?一旦找到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对象,怨恨便具体化了,难以排解。但是,谁能为你的不幸负责呢?怪老天爷,老天爷不会答理你;怪环境,环境不会为你改变;怪政府,政府没闲工夫听你诉苦;怪他人,他人不会认账。怨天尤人,只会让自己深陷不良情绪中难以自拔。因此,佛经告诉了人们一个迅速摆脱不良情绪、重新审视和面对未来的方法:忏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自己的过错,追究自己的责任。人总是容易原谅自己,不容易原谅别人,记别人的仇能记十年,甚至一辈子;记自己的仇能记十天就不错了。一旦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很快就释然了,不良情绪也烟消云散。

144、 巍巍堂堂,万像之中独露;明明历历,百草头上相逢。《宏智禅师广录》

145、 死者弃身,其行不亡。譬如种谷,种败于下,根生茎叶,实出于上。作行不断,譬如灯烛,展转燃之,故炷虽消,火续不灭。行有罪福,如人夜书,火灭字存。人死神去,随行往生,如车轮转,不得离地。《佛说孛经》

146、 禅坐并非等同于禅定,通往禅定的方法还有很多,圣严法师所推荐的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和调心都是修行的常见方法,并且以后三种更为重要。坐禅能将身、息、心的调节合而为一,保持正确的舒适的姿势,调整呼吸的节奏,放下心中一切妄念,将散乱的心集中为统一的心,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

147、 【天天禅语】要做心地农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148、 【天天禅语】把握当下做得欢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149、 若是想超出三界,要无念,连这个善念都无所着,行一切善,不着一切善,行一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不着一切相。

150、 做人要敢做敢当,可以有利于己,但要无损于他!最好的生活就是以一颗纯善之心,真诚待人。做得多,要得少;不埋怨

151、 逃避责任,寻求一生的清闲,就无法延续自己的慧命。

152、 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153、 共富不是要分富人的财产,而是要先富者承担起带领共富的责任。这 应该是邓小平提出先富论的前提。先富者是邓小平理论的受益者,富 而忘却责任就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背叛。

154、 学佛人不应该仅停留在念经、持咒等表面形式上,更不应该迷信于烧香、拜神、算命、神通等。佛教精神是慈悲与智慧。我们应怀着慈悲与智慧的心去实际利益自己能力所及的众生,一切从家庭生活中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内心做起。成为家人的榜样之后,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社会、整个人类,最终才能做到利益众生。

155、 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大般若经》卷四一二,乘大乘品

156、 常人以为佛法重玄想,科学重实验,遂谓佛法违背于科学。此说不然。戒、定、慧三无漏学,皆是改进通常之经验。但科学之改进经验重在客观之物件,佛法之改进经验重在主观之心识。如人患目病,不良于视,科学只知多方移置其物以求一辨,佛法则努力医治其眼以求复明。两者虽同为实验,但在治标治本上有不同耳。(民国)弘一《佛法十疑略释》

157、 佛法的觉醒之道,就像一条清净的长河。长河具有滋养万物和冲刷污垢的作用,并不停地朝着大海的方向流淌。同样,觉醒之道也是如此,它具备增长众善和净化烦恼的功德,并不断地引领行者朝着佛果的大海迈进。增长众善的功德,是爱心;净化烦恼的功德,是智慧。佛陀的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于调伏众生的八万四千种烦恼而宣说。我们为了修行而作出的一切努力和付H{,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调伏自心。即使我们修行长久,佛学渊博和身份高贵,但内心如果仍然没有丝毫被调伏的话,那就只是徒有虚名,而不是名副其实的佛教徒。

158、 虚空有尽,我愿无穷。开悟,是为众生之慧命,若不能以众生 之苦乐为己身之苦乐,是为自私自利,与无上菩提背道而驰, 即使诸佛菩萨、善知识在面前,也会错过。

159、 你必须做到唯求心安,事事无愧,人活着是责任义务,如初祖达摩所说不谋其前,不虑其后,无恋当今,这才是真正的解脱。耕云先生

160、 跑马拉松,虽然起跑线一样,渐渐地必然拉开距离。贵在调节自己的体力,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虽然最后到达,也跑了同样距离。学业、人生都如此,贵在是自己的,贵在坚持,贵在不半途而废,而各随自己方便条件调节使用,缓急得当,决不放弃,必达目的。

161、 心是禅的关键,禅是成佛的阶梯,心的悟力是长流不断,而非停滞一处的。因此,每个时候对事物的领悟都不相同,心境提升到某地就到达某一个禅天,此乃成佛之阶梯也。

162、 慈悲为首,不损众生,是名羼提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163、 【消业与成佛】 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 方可修身成佛。

164、 【天天禅语】向正路走、做好事,是最恳切的虔诚。

165、 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会饮尽红尘最后一盏茶汤,出离三千世界,换一世平宁。是迷途知返,是禅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后寒山石径,乘白驹而行,饮下千江之水,将禅茶品到云淡风轻。

166、 有行者问:即心即佛,哪个是佛?师云:汝疑哪个不是佛,指出看?无对。师日: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大珠禅师语录》

167、 人不能无自我,也不能太自我,凡事过度必致偏执,人一偏 执,就容易钻牛角尖,痛苦就难以避免。所以古人教我们做人做事都 要执中,中则不偏不倚,思想崇正,做事崇实,做人崇信。

168、 【佛语禅心】 如果你是抱着占有心态,无论你占有什么样的好风水,自然都无法为你服务。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的本性。自然的本性是无我的包容。自然无私地养育着生命,却从来不占有我们的生命。父母之爱也是如此。所以上等风水是我们的心,而打开我们与自然能量的钥匙是孝道。

169、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 古语讲: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 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 枯竭。

170、 两舌指立于两者之间拨弄是非,离间两者,令起斗争。有的人两 舌是为了达到挑拨离间的目的,这不但是口舌的过错,更是心中有恶念。

171、 【安详 美的极致就是安详。

172、 佛家认为,人生在世,时时会造作三业身业、口业、意业。

173、 知一切佛及与我心皆如梦故,如梦所见从分别生,见一切佛从自心起。又知自心如器中水,悟解诸法如水中影。又知自心犹如幻术,知一切法如幻所作。又知自心诸佛菩萨悉皆如响,譬如空谷,随声发响。悟解自心,随念见佛。四十华严卷六

174、 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无争、无价,安宁、幸福。财色与名利只不过是泡沫与灰尘,何必抵死相争?

175、 早晨让走过黑夜的眼睛找到光明,早晨使越过无声的耳朵听 到乐音。为什么早晨总是与希望相连,因为光明和音乐足以带你高 飞。光明指引飞翔的方向,音乐伴随前进的翅膀。鸟鸣和朝霞组成声 光世界,晨风和露滴舒展心灵情思。早晨的自然很多彩,早晨的飞翔 不寂寞,早晨的生命最生动。

176、 有三法世间所不爱、不念、不可意,何等为三?谓老病死。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爱、不可念、不可意者,如来应正等觉不出于世间。《杂阿含经》卷十四,第346经

177、 一路行程,或乘车或步行,皆有一目的地,若漫无目标,是为流浪。参 禅亦然,不立开悟之信念,不行彻悟之跬步,纵使法门无量、花样百出, 于己何益?终是在宝贵生命里甘做个流浪汉。悟,需时节因缘,急不来, 古人以三世心念、因果之理,能够不急不躁、照顾脚下,目标也更长远。 日日行日日参,不仅所悟者横超三世,即使所造之器物、所写之文字, 也能流经千载而魅力不减。

178、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过隙尘;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敝帛;视大干界,如一诃子;视阿耨池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化宝聚;视无上乘,如梦金帛;视佛道,如眼前华;视禅定,如须弥柱;视涅槃,如昼夕寤;视倒正,如六龙舞;视平等,如一真地;视兴化,如四时木。《四十二章经》

179、 【天天禅语】做才有心得;付出,才有力量。

180、 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朴素地认为,假如人人都能自修, 人人都能自律,人人都能去恶向善,人人都能博爱,这个世界是不是 就没有这么复杂,人心是不是就会简单些,快乐就会多一些,痛苦就 会少一些,美好就会多一些,龌龊就会少一些?不要问别人能否做得 到,先问自己是否已做到。

181、 无信与迷信二者,宁愿无信也不要迷信。信必须智信,不可捕风捉影。

182、 有句古语是这么说的: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两个人在一块过 了一辈子可能还跟新认识的一样,相互疏远而陌生;而有时两个人偶然巧 遇,可能会一见钟情,似曾相识,心心相印。因此,我们说认识的时 候,不应指两人相处的时间,而应指是指心有灵犀。

183、 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宋)朗日塘巴《修心八颂》

184、 贪欲永尽,瞋恚永除,愚痴永尽,一切烦恼尽,是名涅槃。《杂阿含经》卷一,第18经

185、 若缘自身起解脱,亦唯迷尽,无别有我名解脱者。(古印度)无著《大乘庄严经论》卷二

186、 甲如理如法,认真念经;乙有口无心,也算卖力;丙则偷懒耍滑,把 真经念成歪经。老和尚虽洞若观火,但不点破,无论经念正念歪,大 家念完吃饭。如是天长日久,甲乙顿悟,老和尚从此听的都是歪经, 寺内香火渐断。

187、 做一个云水禅心的人,在纷繁的尘世中,承受花开的美丽,承受凋零的凄凉。纵算人世冷暖,天高地远,我幺们依旧可以让日子过的清净简单。日子如行云流水,我们却可以烹一杯世味熬煮的茶,于老旧的轩窗下,看一朵白云飘过,一滴雨水滑落。

188、 人一生的行为,不管是善是恶,皆由时间所累积。

189、 【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190、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世间赏心悦目的人和事,常人大多都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但对那些让人不舒服的人和事,却更需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191、 若欲即身成佛位,无散专一观自心。(宋)米拉日巴《道歌》

192、 秋天的晚风有一些凉,静静地在秋凉中行走,走向浩瀚的星 空,走向童年的梦境,走向你。你萌芽在我的少时,你含苞在我的青 春,你绽放在我的中年,你还将灿烂在我生命的终点。秋凉的夜晚, 相对于初春的早晨,不过一次寻常的花开花谢。好在时间是一个圆, 你我注定在某个切点重叠。

193、 为人处世切忌心胸狭窄,争强斗盛,特别是在领导面前,不能恰如其分地符合自己的身份做事,就可能贻误自身。因为,领导大权在握,他们不会容忍你修身养性达到一定境界才让你去做事,不会因你的缺点和不足而让工作或者事业受到损失。在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胁时,都会毫不犹豫地采取果断的措施排除危险。所以,对事情客观一些,理智一些,生命将是另外的风景。

194、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斩身,由其恶言。《法句经》卷上,言语品

195、 让父母欢喜、安心,就是孝顺。

196、 欲,是自己欠下自己的食粮。

197、 佛法大海,信为能人,智为能度。若无信,是人不能人佛法。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一

198、 有失败的勇气,才有成功的希望;有辛勤的耕耘,才有丰实的收成。(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199、 累了,于夜深处禅坐。暗想,这世上的万事万物有影无形,缘起缘落,幻生幻灭,常常不由心不由人,来,无法阻,去,无法留。

200、 人生在世,大家都知道,光阴失掉之后,是没办法再得到的,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并不重视名闻利养,而是重视光阴。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什么最可贵?时间最可贵。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太宝贵!佛法讲时节因缘,这是走向成功之道的秘诀。诤空法师

人生感悟的禅语句子


人生感悟的禅语句子

【1】、 【禅语佛源】1、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2、烦恼消归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3、我与人与,心与口与,欢欢喜喜有幸福;内与外与,因与缘与,平平安安真自在。4、喜爱的就想占有,讨厌的就会排斥,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5、担心,是多余的折磨;用心,是安全的动力。

【2】、 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一一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3】、 【禅修问答】一人问禅师:【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禅师答道:今天】为什么?【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惟一财富。昨天不论多么值得回忆怀念,它都像沉船一样沉入海底了】明天不论多么辉煌,它都还没有到来;【而今天不论多么平常、多么暗淡,它都在我们手里,由我们支配。】珍惜今天,活在当下。

【4】、 一般说来,一切众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和快乐,诸佛菩萨们也希望众生获得幸福和快乐。虽然是同一个目标,然而标准却有所不同。凡夫众生想得到的幸福和快乐,是眼前的、暂时的、物质上的和虚幻的幸福和快乐,而佛菩萨们希望众生得到的幸福和快乐,是长远的、永恒的、精神上的和真实的幸福和快乐。

【5】、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不 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在想 方设法地延长生命,但却没有意识到要好好地利用已有的生命,就像一个 饥饿的人一直在憧憬明年的丰收,却不管理好仓库里已有的粮食,任由它 们发霉腐烂。

【6】、 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与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7】、 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同或发挥功用了。

【8】、 人的品格犹如土壤,佛法就像种子,菩萨的功德就像苗芽,诸佛的境界就像果实。若没有肥沃的土壤,即使播下优质的种子,也长不出挺拔的苗芽,更无法结出饱满的果实。同样的,一个人若缺乏高尚的品格,即使获得殊胜的法教,并专心念佛,也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与护佑,更无法成就圣者的任何境界。

【9】、 【学禅小故事】一行路人走得太疲惫,躺在路边睡着了。一条毒蛇从草丛里钻了出来,爬向那个沉睡的路人,昂头吐着红色的毒信子。就在这时,另一个过路人经过这里,他赶走了那条毒蛇,却没有惊醒行路人的好梦,就悄悄走开了。人一生很多时候都生活在别人的恩泽之中,但很多时候他可能永远都不知道。

【10】、 凡夫众生就像照相机:它能记录很多影像,还可以通过调整焦距和闪光灯等方法拍摄远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却唯独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机。同样,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壳的现象,却唯独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究竟实相。

【11】、 【修禅要诀】眼光高远,直视佛心;动机纯正,直趣菩提;行为规范,妙与天然。偷心死尽,本地光明;万缘放下,一念相应;一念灵光,朗照大千;顿悟真心,万法圆彰;业尽情空,证体起用;当机立断,能所双亡;拈花悟旨,以心印心。念佛是谁问者知,参禅悟道几多时;明心见性无多事,回根尘亦不迟。

【12】、 财富无常,终会用尽,应当舍弃吝悭,广结善缘;地位无常,终会衰败,应当舍弃自私,无私奉献;名气无常,终会失去,应当舍弃我慢,传递爱心;亲人无常,终会离散,应当舍弃报怨,和睦相处;身体无常,终会衰老,应当舍弃贪执,勇猛精进。无常的观念里诞生永恒的真理,生活的点滴中发现觉醒之道。

【13】、 问:人人若离开恶人,究竟恶人要望谁救度他去归正路呢?答:此分菩萨非菩萨,有正知见无正知见而言,菩萨有大慈悲,一例普度,自于恶人而不远离。有正知见者,纵不能化度恶人,亦不致被恶人转变,离与不离,无益亦无害也。若非菩萨,又无正知见,试问亲近恶人,果何取乎?牵炳南居士

【14】、 当我们遇到外境时,它给我们带来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愉快还是烦恼,都取决于自己内在的心态。分别念少,执著轻的人,即使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很从容、善巧地化解,并从中体现出他的宽容和智慧;分别念大,执著强的人,哪怕是遇到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使他烦闷忧郁,并导致发生害人害己的事。

【15】、 【清雅基地】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从迷到悟有多远,一念之间;从爱到恨有多远,无常之间;从古到今有多远,谈笑之间;从你到我有多远,善解之间;从心到心有多远,天地之间;当欢场变成荒台,当新欢笑着旧爱,当记忆飘落尘埃,当一切是不可得的空白,人生,是多么无常的醒来。--云乡禅师

【16】、 我们的身体在劳碌,但心地依旧清净,一尘不染,这就是定力。随其心境,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纯善的心生福德,福里就有寿。纯净的心,智慧圆满,纯善的行为,福德圆满。高度智慧从禅定中来,所以佛法的修学是修定。在净土法门就是修清净心。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清净心的方法。

【17】、 有些人认为,能够做一个好人足矣。你处于暂时的安乐增上生,并不意味着你已达到了究竟的解脱一一决定善。增上生只是为最终达到决定善的一种暂时的方便条件,而不是终究目标。比如,电梯只是运送我们回家的方便工具而已,没有人会将它当成自己的家,同样的,增上生就像电梯,决定善犹如家园。

【18】、 【佛语堂】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悟然。饮清净之茶,闭是非之口,结悟道之友。!

【19】、 【一日禅】淡,所以不苦。甜到浓时会变苦,苦到浓处心无力。生活如水,欲望如糖,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适当的追求,能使生活甜蜜,欲望太多,甜也会变成苦。一颗心,经得起平淡,能看淡得失,虽无大喜,亦无大悲。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静静地走,优雅地坐,安然地睡。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

【20】、 初学者往往不太理解非理作意的意思,对于非理作意的最好的例子,正如《法句偈》中所说的:他骂我、欺我、打我、夺我。如果保持着这种想法,我们便活在怨恨之中。凡是对敌方保持着炽盛嗔恨的想法、对亲方保持着炽盛贪执的想法、对陌生人保持着炽盛愚痴的想法,统统都是非理作意。

【21】、 人生的目的不是面面俱到,不是多多益善,而是把已经得到的东西好好地运用。人生跟宝剑一样,剑刃越薄越好,重量越轻越好。如果带着过多的包袱上路,注定举步维艰,只有卸下身上的包袱才可能走得更快。我们总是让生命承载太多的负荷,这个舍不得丢掉,那个舍不得丢掉,最终被压弯腰的是我们自己。

【22】、 【禅悟】心量大小决定了人生苦乐。心量越大,烦恼越轻;心量越小,烦恼越重。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受不得,装不下大格局。心量是一个可开合的容器,当我们只顾自己的私欲,它就会愈缩愈小;当我们能为别人考虑,它又会渐渐舒展开来。一念之差,心的格局便不一样,可以大如宇宙,也可以细如微尘。

【23】、 禅是禅非;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既然这样,就放宽心态,顺其自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保持豁达的心态,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

【24】、 生命是一种声音,从啼哭一开始的随意阴晴,到高山流水的激昂磅礴,最后躺在云水禅心里聆听花开的过程。人生路一边行走一边领悟,世事无常太多的风云变幻,沧海桑田的变迁让我们学会承受,人情聚散的无奈让我们懂得感恩。我们可以痴守一份不变的情感,却握不住渐瘦的流年,一声珍重往往温暖一生。

【25】、 拥有少欲,才能生起小乘的I叶J离心;拥有爱心,才能圆满大乘的菩提心;拥有智慧,才能证得金刚乘的大手印。有了出离心,才能做到诸恶莫作;有了菩提心,才能做到众善奉行;有了大手印,才能做到自净其意。出离心、菩提心与大手印之见地,是一切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的要义,显密佛教的核心。

【26】、 中国佛教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佛法本是一味的,由于接受者的程度,即根性的高下不一,以及生存时代与生活环境的差异,对于佛法的看法,也就因人而有不同的解释了。

【27】、 很幸运,我们每一位众生都平等地拥有追求究竟快乐的权力,也都平等地具有达到究竟快乐的潜能。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往往将眼前的快乐当做究竟快乐来看待,而失去了获得究竟快乐的机会。究竟的快乐不在外境,而在内心。内心的祥和、安宁、喜悦、慈悲和智慧,皆是由内往外释放的,而不是靠外境求来。

【28】、 【禅理故事】穷人问佛:我为什么穷?佛:你没有学会给予。穷人:我一无所有如何给予?佛:一个人即使一无所有也可以给予别人七种东西颜施:即微笑处事;言施:鼓励赞美安慰的话;心施:敞开心扉对人与蔼;眼施:善义眼光给予别人;身施:以行动帮助别人;座施:谦让座位;房施:有容人之心。

【29】、 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般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开开心心,轻轻松松,过好每一天。

【30】、 禅道欲成大器,先要大气。大气之人,语气不惊不惧,性格不骄不躁,气势不张不扬,举止不猥不琐,静得优雅,动得从容,行得洒脱。大气之人,如一朵花,花香淡雅而悠长;如一棵树,枝叶茂盛而常青。大气之人,能安安心心做好本分的角色,认认真真干好手头的事情,不为名利而争斗,不为钱财而纠结。

【31】、 谁都想此生了无遗憾,谁都希望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正确,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心理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解剖与抛弃的前奏曲,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心理,我们才会在以后的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32】、 【天天禅语】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33】、 【佛家禅语】1、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孝顺与行善。3、要将是非当教育,不要将人世当是非。4、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5、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6、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7、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34】、 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固或发挥功用了。

【35】、 法教布施:法教布施并不只是弘扬佛法,而且能遣除闻法者的无明。为遣除无明而讲法,才是真正的法教布施。布施法教的目的,就是闻法者心中树立正知正见,并启迪修证的大智慧。修证的智慧,是所有智慧当中最殊胜的智慧。冈波巴大师说:由修证所生起的一刹那智慧,比由闻思所生起的所有智慧殊胜。

【36】、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和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和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宝的根本。

【37】、 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来源 )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和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和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和谐。

【38】、 真正的财富在哪里?在我们的心里。心里生起智慧,智慧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知足,知足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惭愧,惭愧心就是我们的财富;心生禅定,禅定就是我们的财富。在心外找找财富,那是大错特错也,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源。有句禅诗写得好,大道不从心外得,一片闲云人间来。

【39】、 当很多人吃肉的时候,只欣赏餐桌上的美食,也只想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而从来没有体认到残杀生命的过程中,它们遭受到的无比恐惧和难忍的痛苦,也没有想过需要偿还杀生的可怕后果。即使不相信众生曾做过我们的父母,也不知道众生都具备佛性,但也不应该为了我们的口腹之欲而轻易伤害无辜的生命啊!

【40】、 【修禅问答】净尘问禅师:师父,当我与他人有矛盾时,我好心退让,他人不但不会看到宽容,相反还会觉得我很懦弱、好欺负。真让我难过。禅师问:你拿出宽容是为了让别人感恩你的幺?净尘说:也不是,我只是不想让人嘲笑懦弱。禅师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内心的单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静。

【41】、 佛法劝诫人们戒除妄念,因为妄念是人心底的狭隘欲望,同时也是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脱离现实生活而存在。一旦欲望脱离了现实,就会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难以实现。就如同谁都想成为世界首富,谁都想掘有纵横天下的智慧一样,目标虽好,但脱离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这般期望不过是狂妄的想法而已。

【42】、 多数人都有贪、嗔、痴三毒之念,这就是凡夫。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确是离不开这三毒,这就是人的心病。本来人生应该是很美好的,就是因为这种心理病态,所以稍被人家占了点便宜就忍不下来。佛陀之所以能成佛,就是在群体中能忍下别人所不能忍的侮辱和攻击,做人家所做不到的艰难之事,所以他能成佛。

【43】、 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二十万想三十万可 是他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 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 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匪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 至相残的悲哀。

【44】、 真诚源于感恩之心:无论众生以顺缘的方式利益我们,还是以逆缘的方式伤害我们,都会使我们成长、坚强与成就,所以对我们恩德很大,我们对众生值得真诚。包容源于平等之心:无论任何民族、任何宗教与任何国家,都怀着同一个梦想而共存于同一个世界,地球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相互包容、相互与谐。

【45】、 问:开悟之人与常人有什么不同?答:悟了的人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否定正常感情的怪人,而是对人对一切生命怀有博大无我、慈祥纯真之情的真人。脱俗而不避俗,随缘而不染缘,凡人的身体与非凡的智慧、平常的起居与升华的精神、独立的性格与广阔的心胸、入世与出世,都和谐统一。心光

【46】、 【天天禅语】修身,不但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与不邪淫,还要做到爱护生命、布施财物与持守净戒;修口,不但能做到不妄语、不恶口、不挑拨离间与不绮语,还要做到言谈忠实、谈吐文雅、劝人与睦与言必及义;修意,不但能做到不嗔恚、不贪欲与不邪见,还要做到修持慈悲、保持少欲知足与树立正知正见。

【47】、 佛法的真理象是渡过苦海的船桥,是砍断我执的利刃宝剑,是治疗心灵的甘露妙药,是迷途暗夜中的唯一明灯。所以在我们沧桑的人生里,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需要佛法的指引才会使我们的前途更加光明,才会减轻我们身心上的压力、操劳、忧愁、痛苦等等,更会唤醒我们沉睡中的真性,最终令我们证得大智慧。

【48】、 快乐与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49】、 放不下的原因有三:一、不认识执著的过患;二、即使认识,也不相信;三、即使相信,也不愿意断除。若能体认到杀生会导致多病短寿,并堕地狱,就会放得下杀生;若能体认到邪淫会导致家庭矛盾,并堕近边地狱,就会放得下邪淫;若能体认到偷盗会导致财物贫困与福报减少,并堕饿鬼道,就会放得下偷盗。

【50】、 佛、法、僧三宝的根本,是上师。上师是诸佛之自性;上师是正法之根源;上师是僧伽之主体。正如第一世蒋贡康楚仁波切所说:上师鉴知我!具恩根本上师鉴知我!世诸佛之自性,教证正法之根源;圣众僧伽之主体。根本上师您鉴知!慈悲加持之巨藏,二种成就之生处,事业所愿悉赐予。根本上师您鉴知!

【51】、 快乐和幸福来自真理。真理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然而,内在的真理,并非人人都能靠自己得到体认,而是要依止有缘的善知识,才能体认到内在心的本来面目。我们具备追求真理的条件,若不追求真理的话,失去了生为人类的高级思维的价值,岂不是非常可惜的事?这跟其他的动物有什么两样呢?

【52】、 心若清净,才能有心思吃茶,才能品味出茶的清香。一个想得太多的人,心灵如同投进石子的湖面,失去了原来的平静。偶尔如此没有关系,若常常如此,心湖没有静止的时候,人们便永远体会不到安宁。内心清净的人,不会想太多,亦不会要求太多,就像母体中的婴儿,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快乐无忧的境界。

【53】、 【古风基地】陌芦殇,半是残花香,长门清宫人不唤,胜逝一江秋水寒,莫问卿,忆解难,别是自古君王不深欢,难难难,爱恨当未完。情丝幻,一缕愁肠断,对月啸歌犁不乱,挥洒清幽别时憾,不落孤单,梦忆梦不还,亦是此生禅。胭脂不掩红颜暮,道是哀伤别是露,两相深情留不住,相思不往,淡看繁花暮。

【54】、 闲捧诗书与墨欢,字字馨香结墨缘。我羡慕老子的心中无为便是道的洒脱自然;喜爱汪国真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的人生豪迈;伤感雪小禅的风瘦,雨瘦,梅瘦,相思也瘦的禅静之美;怀念徐志摩的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美妙意境;痴迷琼瑶的烟雨朦胧,有位佳人在水一方的凄美爱情。

【55】、 禅语人生修心,最重要的是心念清净。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的源泉。我们整天为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左右,为身外之物所烦扰,为名利所束缚,心怎能净下来。烦恼也必然扰乱我们的内心,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人事要面对,不如先净化自我的心灵。

【56】、 若能体认到贪欲会导致自私自利、贪婪无穷,并堕饿鬼道;嗔恨会导致害人害己、充满仇人,并堕地狱道;邪见会导致毁灭善根、愚昧无知,并堕畜生道,我们就能放得下贪欲、嗔恨及邪见。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首先放下杀生和邪见。以关爱生命来放下杀生,以闻思佛法去放下邪见。

【57】、 诽谤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忍耐的寻常事,无论是夸大事实类的诽谤,还 是无中生有类的诽谤,它们都让人难以忍受。面对诽谤,我们要淡然处 之,相信时间会证明一切,也要相信众人的判断力。对于诋毁名誉的谣 言,不必愤怒,也不要畏惧,要巧妙地用事实说话。记住,唯一能否定你 的人,只有你自己。

【58】、 【佛心佛语】心不宽,就不快乐。心宽,不是强忍伤痛,捏着鼻子吃屁,那叫委曲求全。真正的心宽,是境界的超越,是不一般的豁达与超脱。正如蚊子叮了大象,大象不必一定要追着蚊子咬一口一样。世界不完美,难免有纠结。多与仙鹤为伍,就不会与鸡争食。增长见识,积淀底蕴,心自然宽,人生自然快乐。

【59】、 放不下的原因有三:一、不认识执著的过患;二、即使认识,也不相信;三、即使相信,也不愿意断除。若能体认到杀生会导致多病短寿,并堕地狱,就会放得下杀生;若能体认到邪淫会导致家庭矛盾,并堕近边地狱,就会放得下邪淫;若能体认到偷盗会导致财物贫困和福报减少,并堕饿鬼道,就会放得下偷盗。

【60】、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无边,奉行一法,便能得益。世无难事,唯有一心,便能成功。放下万缘,专攻一处,水滴石穿。生命在极限的专注时,更容易体验到精神的力量,专注于某一点不断深入强化更容易触摸到灵性之光。佛门禅宗造就开悟的人才,也是放下一切,深深参究一话头。一心可了道。

【61】、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若二三其心,精力分散,做任何 事都不会圆满,不会成功。不要将专注理解为执著,专注是制心一处实现 目标,你能在专注中得到快乐。制心一处,让它形成一个焦点,在那个焦 点上就会迸发出明亮的火花。你的人生会变成你希望的样子,只要你的心 意足够坚定。

【62】、 人人都希望生活过得幸福自在,人生过得无忧无虑。然而,很可惜,关键问题就是方向权不掌握在我们手里,而在心的手里。心又被业力和烦恼所左右,业力和烦恼又是由我执在掌控和主宰。所以我们只是心的仆人,也是业烦恼的仆人,更是我执的仆人。难道你想过得幸福自在就能幸福自在吗?就能无忧无虑吗?

【63】、 充满怨恨的生活,只会把自己推向死亡的深渊。那些心存报复的人, 其本身内心也在承受着痛苦的折磨。心存仇恨的人,如果有一天能找回自 己的本心,踏上修行之路,他们所做的一切坏事,都会如同裤脚上的泥土 一样,抖一抖就全掉了。以德报怨,以一颗慈悲心待人,我们就能找到心 灵的一方净土。

【64】、 简单了解三藏和三学之间的关系。三藏为经、律、论,三学为戒、定、慧。律藏、经藏和论藏教如何修持戒律、禅定和智慧。律藏的所诠义是戒学,戒学的能诠句是律藏;经藏的所诠义是定学,定学的能诠句是经藏;论藏的所诠义是慧学,慧学的能诠句是论藏。能诠句:用来表达的法句,所诠义:所表达的法义。

【65】、 【6类口头禅暴露心理】1.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担心对方误解,性格急躁2.应该必须:自信心极强,理智,为人冷静3.听说据说:见识虽广但决断力不够4.可能大概是吧:谨慎的人多用,隐藏真心5.但是不过:任性,喜欢左右逢源的人常用6.呀这个嗯:思维慢反应较迟钝,紧张怕出错的常用。

【66】、 【天天禅语】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67】、 执著是苦恼的根源,放下执著,才能获得自在。关于放下执著,有些错误的认识,将放弃误认为放下,结果是修行越久,越会脱离生活。表面上自以为是放下,实际上是执上加执,迷上加迷。放下并不等于不能有任何执著,而是因人而异。放下好比爬楼梯,后放前追一般。因为修行有次第,所以放下也须有次第。

【68】、 很多人嘴上说不信因果,但他的所作所为却离不开因果的规律。人们为了秋天的好收成而努力耕种,为了未来的好前途而培养孩子,为了富足的生活而拼命赚钱,为了生老病死的保障而购买保险就连口渴时要喝水,饥饿时要吃饭都是因果的现象。人们的生活点滴都离不开因果,又有什么理由不信善恶果报呢?

【69】、 有时候,闭上嘴,放下骄傲,承认是自己错了,不是认输,而是成长。在安静里,做一朵闲花,与人相处,不浓不淡,读静若秋水的书,听直抵心灵的曲,不道是非长短,不说人走茶凉,相遇,辗转,我只淡然,以拈花的姿态行于世,偶而在文字中,抚琴弄月,滴水禅音,无关风月,只为找一份清幽,留一份真。

【70】、 【一日一禅】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行就是拿得起,放得下。要拿得起平与谦让的恭敬,放得下傲慢自大的偏见;拿得起知足感恩的心态,放得下骄奢淫逸的折腾;拿得起信佛念佛的精进,放得下得过且过的懈怠;拿得起普度众生的慈悲,放得下名闻利养的贪念;拿得起生之为人的责任,放得下幻化诸相的执着。

【71】、 【天天禅语】皈依很早,仍不能生起虔诚之心,应当念诵百字明咒来忏悔业障;学佛很久,仍不能生起出离之心,应当观修四共加行来断除贪欲;认真修行,仍不能生起菩提之心,应当修持自他交换来降伏自私;禅修很久,仍不能生起空性正见,应当持诵心经与金刚经,并实修大手印的殊胜智慧来摧毁无明执著。

【72】、 有些人虽然对工作充满激情,也足够认真,但仍会常常抱怨:自己比别人做得多,得到的报酬却比别人少;自己的能力明明在某某之上,职位却偏偏比他低:费尽心力完成一个项目,却没有得到上司的表扬诸如此类的抱怨常常令人心生沮丧,抱怨丛生,以这样的态度去工作和生活,自然体会不到乐趣和充实。

【73】、 一日一禅;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这才是最重要的。在人生路途上,我们要放弃沉重的欲望,放下过度的需求,舍弃不必要的执着,才能享受真正的人生快乐。而修习佛道的人如果不能放下七情六欲,就无法修习到博大精深的境界。只有懂得放下自我,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74】、 客观事物的存在不会尽善尽美,尽如我意。关键是自己的心中要有与人结缘的愿望和热情。你的心是怎样的,你就看到了怎样的人生。你想寻找敌人,你就会找到敌人;你想寻找朋友,你就会找到朋友。不、善于与人相处的人,到了哪里,都会认为别人难以相处。善于与人相处的人,见到任何人,都会融洽相处。

【75】、 【弘一大师佛禅】1,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与,斯为大智。2,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思。3,对失意人,莫谈得意事;处得意日,莫忘失意时。4,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5,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生不辱。6,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

【76】、 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守着一座老旧的亭院,守着一池素色的荷莲,与风邀约,于雨共眠,与花同舞,与雪说禅。与你青梅煮酒,赌书泼墨,红袖填香,低眉共度烟火人间。任凭季节如何变幻,年华渐次走远,相信,那些风雨相伴的时光,那些嘘寒问暖的陪伴,那些相知相惜的温暖,都将是时光深处最美的画卷。

【7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发达,当今很多学佛人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住处宽敞、环境优美,有庄严的佛堂、昂贵的佛像和法器及各种珍贵的佛珠。表面上看来似乎学佛的条件很具足,然而,实际上内心并没有转向佛法,也没有通往解脱和趋向菩提,只是沉迷于佛教的外表形式之中,这意味着陷入了另一个极端罢了。

【78】、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善缘、恶缘等。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随缘是一种平与的生存态度,也是一种生存的禅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放得下宠辱,那便是安详自在。

【79】、 山寺僧者,每日参禅悟道,从前世逃离到今生,又怀着一颗明澈的心赴往来世,多为清淡苦禅,寂然寡欢;陶公隐于田园,种豆南山下,虽然草盛豆苗稀,却禅意悠悠,乐在其中;白居易喜欢饮酒,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他喜欢在半醉半醒中坐禅,享受富贵人生的同时,自我超脱,想必禅意更是妙趣。

【80】、 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81】、 【佛学智慧】1、用智慧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2、上等人安心于道,中等人安心于事,下等人安心于名利物欲。3、谨慎、警觉,是心航的导师;光明、柔与,是内在的佳侣。4、人之惑,惑于私,私除则明;人之病,病于惰,惰去则勇。5、并非有钱就快乐,问心无愧心最安。

【82】、 有位青年问:人生的路,应选择平凡平淡的好,还是冒险激越的好?师言:宁取平淡。冒险应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并非存心为冒险而冒险。又言:生命不过是广大宇宙中极微末的一点点而已;相对来看,什么才真是伟大高超的呢?怎样才算是激越呢?不如就平淡点,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证严法师

【83】、 若我们没有追求究竟解脱,人天果报没有丝毫信赖可靠之处。虽然天王帝释堪为世间应供处,但受业力所牵,仍有天福享尽,沦为受人役使之时;虽然曾是转轮圣王的地位,但受业力感召,仍有堕入恶趣,感受无量痛苦之日。龙树菩萨说:帝释堪为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

【84】、 只要具足三种因素,人们心中的烦恼就会不由自主地生起。哪三种呢?一、惑根未断;二、对境亲近;三、非理作意。凡夫人,从无始轮回以来心中的贪嗔痴烦恼毫无损害、完整无缺,这就是惑根未断;贪嗔痴的对境于面前出现,这就是对境亲近;于贪嗔痴的对境或起烦恼方面总是生起各种妄想,这就是非理作意。

【85】、 当生命被杀害时,它们无法抗拒,也无处申诉,杀害生命的人即使没有遭遇到现前的恶报,也并不意味着他可以心存侥幸、心安理得。如《百业经》云:众生之诸业,百劫不毁灭,因缘聚合时,其果定成熟。谁也无法逃脱因果的报应,也无法改变和阻挡因果规律的事实。这就是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的道理。

【86】、 一弟子耐不住禅院的寂寞,觉得修行太慢。某天他实在无法忍受,向师父说他好像没慧根、缺少佛性,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师父说:山腰工地上,石匠正为本寺加工佛像,你跟他们学手艺。三天后弟子回来了:我还是修行吧,粗岩糙石都能变成石佛,何况我是个人呢。石头都能变成佛,还有人做不到的事情吗?

【87】、 离别,永远是那么的伤断人肠。一个年轻女子,在丈夫出国后的一段 时间里,她陷入极度痛苦之中,几乎不能自拔,甚至想到了死。她心里知 道,他永远不会回来了。她整日郁郁寡欢,无精打采。邻居们同她打招 呼,她总是爱理不理,一时间,邻居们对她糟糕透顶的脾气不予理解,一 个个只好敬而远之。

【88】、 禅说人生:1、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人,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2、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修正自己的缺点。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4、凡事都能替别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5、解脱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与超越。

【89】、 佛教的真理,是最殊胜、最高尚、最稀罕的珍宝。弥勒菩萨在究竟一乘宝性论中说:因稀有,因无垢,因具胜能,因世间最美,因最高尚,因始终如一,故称稀世珍宝,所以不一定任何人都能遇到、任何地方都会出现、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事情,而是众生共同的善业福报和诸佛的慈悲愿行双方机缘相合的结果。

【90】、 【佛心慧语】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好术我以诚感之。2吵闹处,须冷静。冷落处,须热情。3适当的欲望,是人类所必须的,但超过了范围,痛苦、罪恶,便如影随形。4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5执着近于迷惑。7善恶之间,总在一念。一念错,全盘皆输。6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91】、 若能体认到贪欲会导致白私自利、贪婪无穷,并堕饿鬼道;嗔恨会导致害人害己、充满仇人,并堕地狱道;邪见会导致毁灭善根、愚昧无知,并堕畜生道,我们就能放得下贪欲、嗔恨及邪见。佛经云:杀生之上无他罪,十不善中邪见重。,首先放下杀生与邪见。以关爱生命来放下杀生,以闻思佛法去放下邪见。

【92】、 即使听闻佛法,若不能认识烦恼,就不是听闻的智慧,而是听闻的妄想;即使思维佛法,若还未降伏烦恼,就不是思维的智慧,而是思维的分别;即使禅修佛法,若没有根除烦恼,就不是禅修的智慧,而是禅修的执著。正如噶举祖师冈波巴大师所说:若不如法而行,仍是种下因法反而堕落恶道的因,实在无益。

【93】、 【修心禅悟】1.修行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2.福报不够的人,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总能看到美好。3.修行是点滴的工夫,需要日积月累。4.在顺境中修行,你永远不能成佛。5.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6.宽恕才能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7.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94】、 只有幸福的日子是不够的,因为此生既不是开始,也不是结束,在无数流转的生命里,不过是个片段罢了。死亡是另一段新生命的开端,并非是一了百了。既然死亡是新生命的开端,我们为何不去做对死亡和来世有益的事呢?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一无所知。你可以追逐此生利益,但不能没有对死亡的准备。

【95】、 一日禅: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不争是慈悲,不辩是智慧,不闻烦恼就是清净,不看是非即自在,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就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己。在世如莲,净心素雅,不污不垢,淡看浮华。

【96】、 【天天禅语】春节即将结束,大家欢聚的情形仿佛昨夜一梦,转瞬即逝。开心被留在回忆里,美食只能成为回味,五彩烟花也只曾是天空的一瞬而已。除了业力,没有什么能跟随我们到永远。孝敬父母,关爱生命,怀有善念地度过春节,还是烦恼多多,大鱼大肉,自私自利地享受假日,都将会产生不同的善恶果报。

【97】、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98】、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和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白心和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一一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99】、 你理解了,也见到了这个道理,「如是信解」,理性上清楚了,才是不迷信。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没有弄清楚,情绪化跑来学佛参禅,全体是迷信。所以把知见搞清楚了,如是信,才是正信。如是解,正信以后,由这样去理解它,这才是理性的。学佛修道是理性的,不是情感的,不是盲目的迷信,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100】、 佛教告诉我们:当我们幸福和快乐时,要想,这些幸福和快乐并不是实有和永恒,就像天空出现的彩虹既短暂又幻化。同样,痛苦和忧虑的时候,也要想,这些痛苦和忧虑也是无常且虚幻,就好比梦境中子女夭折一般。无论是我们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过度地在乎和执著,而应视为如幻如梦、幻化无实来看待。

【101】、 【佛心】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3,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02】、 佛经中告诉我们,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为修行所做的付出与努力,重点都在于断除烦恼、降伏自心与破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发挥内在的潜能爱心与智慧。这样修行才会有实质性进展,修行才会对成就起到重大作用。无论身处逆缘还是顺缘,只要我们具足正确的见地,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成为增长修行的助缘。

【103】、 佛主释迦摩尼一天参禅碰到了瓶颈,去森林找求答案。一只大象碰到了他很惊奇问他怎么了,佛主说他现在迷失方向。大象说,我们头象从未迷失方向,因为每次觅食前都会叮嘱我们:当你迷路时不要乱跑,要站在原地不动,听水流的声音就能找到家了。佛主大悟。人生有迷路之时,一定静下心来找到最初的梦想。

【104】、 诸葛亮懂得低处修心,虽躬耕于山林也同样修得满腹韬略,成就了日 后蜀国霸业。亚伯拉罕林肯懂得放低自己,虽鞋匠出身不也成为受人景 仰的美国总统吗?所谓的智慧,并不是把自己摆在很高的位置让自己飘飘 其然,而是来到低处以一颗谦卑的心去仰视芸芸众生。只有在低处修心, 才能在高处成事。

【105】、 《周经系辞下》说: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 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犯 错误,也往往是从并不起眼的小事开始的。坏事虽小,但它能腐蚀一个人 的灵魂,日积月累,就会从量变导致质变,最后就会跌进犯罪的泥坑,成 为可耻的罪人。

【106】、 禅心是专心致志,是心无杂念。凡事都应带有几分禅心,即使再小的事也应如此。带着几分禅心去做事,终会有大悟有大得。一个人能达到心静的境界,就不会迷茫,可很少有人能做到,因为这世上有太多的诱惑与烦琐。虽然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开世间之事,但有一点是要尽力做到的,那就是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107】、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和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108】、 茫茫人生,生不满百,再好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不熄灭心中的各种欲望之火,让心灵在无物无我之中,看透世间诸多颠倒呢?执著是颠倒,放弃才是自在。身在红尘中,心却在红尘外,正如身居闹市,心却在清静山野,过好眼下的日子,不多求,让心灵畅游青山绿水,沐浴徐徐清风,人生何等惬意。

【109】、 【星云大师禅语】八味心境如浓茶一杯:第一味爱心:凡事包容,诸事忍让;第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第三味清心:找找心灵的平静;第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第五味信心:积极心态的力量;第六味专心:使人生更有效率;第七味耐心:机会总在等待中出现;第八味宽心: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110】、 十相自在意为:寿命自在、心自在、愿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神力自在、资具自在、法自在、智自在。令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上、下与年、月、日、时所组合的时空宇宙世界一切自在。令具信者免除一切灾难,使所在之处吉祥圆满、眷属与睦、身心安康、去处通达、所求如愿。

【111】、 独居一偏僻村巷,做一名乡野村夫,种竹栽菊,闲居陋室,邀约知友,喝茶论道。不再年少痴狂,不再地老天荒,不再海誓山盟,把爱情喝成一杯白开水,岁月品成一杯隔夜茶。忘世,忘机,忘我,与自然浑然天成。花半开就好,戏看一半就好,不再问道,也无须参禅,即使自斟自饮,枕着光阴慢慢变老,也甚好。

【112】、 我在佛教的环境中出生成长,除累积佛教知识与形式上的修行外,内心的贪嗔痴及习气并没有减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师后,他老人家对我针对性地引导,窍诀性地指点,在他的慈悲与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师调伏了刚强的我,度化了难化的我,我坚定地相信:上师是佛,上师是法,上师是僧,上师是三宝的根本。

【113】、 【喝茶的三重境界】第一个境界:茶就是茶,爱茶如命,追求优美环境、茶具精美、茶叶高贵,恨不能喝全世间茗茶;第二个境界:茶不是茶,融茶入命,追求禅茶一味、感悟大道、不拘茶艺,感悟出茶道深奥精妙;第三个境界:茶还是茶,命即如茶,追求大道本质、回归质朴,大碗喝茶,清水一碗亦是人生茶香。

【114】、 佛教告诉我们:当我们幸福与快乐时,要想,这些幸福与快乐并不是实有与永恒,就像天空出现的彩虹既短暂又幻化。同样,痛苦与忧虑的时候,也要想,这些痛苦与忧虑也是无常且虚幻,就好比梦境中子女夭折一般。无论是我们快乐,还是痛苦,都不应该过度地在乎与执著,而应视为如幻如梦、幻化无实来看待。

【115】、 试想,当你无人陪伴的时候,有怎样的感受;当你失去财产的时候,是怎样的感受;当你孤独走在陌生黑暗的路上的时候,又有什么感受。即使亲人、财产以及身体都陪伴着灵魂,心灵仍会浮躁、焦虑、不安,更何况灵魂孤独漂泊的时候。为死亡准备,等于是为灵魂找到美好的归宿,也是为灵魂选择了光明的前途。

【116】、 《格言宝藏论》上说:智者学时即困苦,贪乐安住不成名,贪图微小 逸乐者,彼将不会得大乐。世人应把贪恋荣华富贵的心用来贪恋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贪著六尘,一心办道。所谓粗茶淡饭,处处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获得大安乐。

【117】、 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们竭尽全力游向岸边,水性最好的那个人却怎么也游不快。岸边的同伴问他怎么啦?那人说:我腰上缠着千金,太重了。同伴着急道:命都快没了,扔掉吧。但这人坚持不扔,结果被淹死了。那种过分贪图钱财,甚至把钱财置于生命之上的人,必然葬身其中。

【118】、 寂天菩萨说:一个人做了享福百年的梦后醒来,另一个人做了瞬间享福的梦后醒来,他们都无法重复梦中所享的福,长寿还是短命,临死时都如同这两种梦一样,生前的荣华富贵都成了泡影,就算你生前获得了许多财富,并且得以长久的享受,但当你死去时,如同被盗贼洗劫一空一样,光着身子、空着手走向来生。

【119】、 富有的人常常为管理钱财而烦恼;贫困的人往往为寻求生计而烦恼;老年人经常为养老治病而烦恼;年少的人往往为学习成绩而烦恼。毕竟是处于轮回,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执著、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也是世间的事实。学佛就是为了让我们从轮回苦海中彻底获得解脱并圆满觉悟。

【120】、 最近从电视上看到阿兹特克帝国血祭传说,他们杀害无数人来祭祀神明。如果我们是那些被杀害用来祭祀的人,你是否会感受到剧烈的恐惧与痛苦,不希望这种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同样的,当你为了口腹之欲而杀害无辜生命时,为什么没有体会到它们的恐惧与痛苦的感受呢?难道因为它们不是人才没有这种感受?

【121】、 富有的人常常为管理钱财而烦恼;贫困的人往往为找求生计而烦恼;老年人经常为养老治病而烦恼;年少的人往往为学习成绩而烦恼。毕竟是处于轮回,无论贫富贵贱,还是男女老少,都各有各的执著、烦恼与痛苦。这就是轮回的本质,也是世间的事实。学佛就是为了让我们从轮回苦海中彻底获得解脱并圆满觉悟。

【122】、 比如一个人人住高级酒店,房间里有各种丰盛的美食及饮品,他以为都是免费的,于是随心所欲地享用,然而当他离开时才发现,这些享用都会从押金里扣除。同样,在短暂的人生里,人们过度地开发资源,破坏大自然,肆意浪费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当他离开人世时才发现,这些奢侈都会从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123】、 【天天禅语】通过一生的努力,我们或许能得到名车豪宅等令人羡慕的世间利益。我们曾以为拥有这些,就会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真正拥有钱财之后,才发现因此而付出的代价过于沉重。更令人沮丧的是,现在拥有的幸福未必比以前多,而健康的身体却一去不返,纯净的思想已被染污,快乐幸福已消失不见。

【124】、 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由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125】、 【感恩禅】人生在世,无一不是靠世间的种种恩惠而活。我们受恩于众生与万物,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懂得感恩,得到的便是满心的幸福喜乐。喝小时,我们会饮水思源,会更加珍惜自然给予我们的甘露;吃饭时,我们思维来之不易,便更加珍惜收获背后的艰辛。感恩一切。感恩禅让我们安享更多的尊重与宽容。

【126】、 【禅修问答】问:禅师,命运是注定的吗?可以改变吗?答:对于一个普通人,命运可说是注定的;但佛教说命运可以改变;想改变必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及行为,比如只为自己打算,改考虑别人感受;小心眼,改大气;挑剔,改宽容;嫉妒,改赞美;话多,改话少;急躁,改缓与;不能忍耐,改安忍;常保持微笑。

【127】、 【古风基地】醉酌禅茶,不言秋心,淡月,幽窗,茗溢;素顔,清影,独倚。月色朦胧,繁华落幕,幽篁一曲袅绕碧穹,碎结亘古由来的世事成空。彼岸,是谁横笛遣韵,演绎千古绝唱?几分寥落,几许忧伤,在最深的记忆里斑驳成缕缕心痕。云烟飘渺,往事如风,蓝田日暖,沧海月明。薄雾锁清愁,浮光幻纤影。

【128】、 【圣严法师禅语】1、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2、希望人际关系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纳人,多包容人。3、人与人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学会原谅与容忍。4、只要自己的心态改变,环境也会跟着改变,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129】、 古老的东印度格言所说:如果你种下一个念头,你收获一个行为。如果你种下一个行为,你收获一个习惯。如果你种下一个习惯,你收获一个性格。而如果你种下一个性格,你收获一个命运。种下善的念头,一定会收获幸福的命运;种下恶的念头,一定会收获痛苦的命运。种下善念还是种下恶念取决于你自己。

【130】、 愿做一株小草,长在山崖,长在地角,默默守着一份纯情。没有百花开放的惊艳,没有一树擎天的挺拔,却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随风尘起落、却不惊扰繁华,随季节流、却不论悲欢。守一方净土,感激每一份温润,与阳光对望。风起随风,云落淡然,趟过高山流水的缓急,吟一曲云水禅心的清透,静默一份安逸。

【131】、 【佛心佛语】1、人不一定信佛,但一定要有佛性,佛性,即自觉,与觉他的德行。2、佛性,最讲一个善字;禅境,最讲一个淡字。3、用佛待人,自己即佛;用佛性悟人,人可兼佛。4、善心,点亮心灯;慧心;使心灯长明。5、善良的人,往往可以逢凶化吉;觉慧的人,常常可以化险为夷。

【132】、 布施,看起来是利人,实际是铺设自己发财之道。持戒,看起来是束缚,实际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看起来是吃亏,实际上是自己做人之道。精进,看起来是辛苦,实际是自己成功之道。禅定,看起来是刻板,实际是自己安心之道。智慧,看起来是深豁,实际是自己善巧方便之道。行善积德,身心泰然如处天堂。

【133】、 土耳其遭遇地震灾难,近儿年发生的地震,更让我体会了无常佛经有四句关于无常真理:一、比如地震时高楼大厦都倒塌了,这说明高则必倒;二、物质钱财都损坏了,这说明积则必尽;三、成千上万的人死亡了,这说明生则必死;四。亲朋好友都离散了,这说明聚则必敞。真是诸法无常啊。

【134】、 禅心生,道乃正;禅心定,人自在。悟禅,是人生清醒的开始。禅机寓于万象之中,要用心领悟;万象皆是禅机的昭示,不要亵渎。善是禅的根本,学会用微笑迎接困境,学会用宽容包容残缺。不懂走路的技巧会摔跤。生活总是在我们最软弱的地方给我们重击,令我们成长。坐亦禅,行亦禅,禅意人生,福在其中。

【135】、 【简单是禅】人,小时候简单,长大了复杂;穷的时候简单,富有了复杂;落魄时简单,得势了复杂;君子简单,小人复杂;看自己简单,看别人复杂。世界其实很简单,只是人心很复杂。其实人心也很简单,只是欲望很复杂。人,一简单就快乐,但快乐的人寥寥无几;人,一复杂就痛苦,可痛苦的人却熙熙攘攘。

【136】、 【天天禅语】因陀婆弥王作殊胜施主。佛陀于当日示现神变,在宝池四方,每方出现八条渠道,水从外绕流,注入池中。水流发出清妙的声音,发出五根、五力、三十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三清净解脱、六种神通、六般若波罗密多,大慈大悲等各种法音。一切人等闻此法音,都能知晓并领会于心,由此发心求取佛果。

【137】、 【天天禅语】少欲知足非常重要,轮回中的痛苦及生死疲劳都来源于贪欲。譬如你一直想要得到更多的财富,这表示你心里一直不满足,有了还要更多,多了还要更好。结果会达到一个极限,最后你就会变得与现实抗争。如果你的抗争失败了,你就会跌入失望的深渊,变得沮丧不已。这就是欲望最可怕之处。054。

【138】、 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然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139】、 每个众生都具佛性,然而众生的佛性被无明烦恼遮住,就像太阳被乌云遮住一般。只有通过实修实证才能够将自己的本能发挥出来,将如同太阳一般的佛性展现出来。成佛并不是说我们去一个没有去过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没有得到过的东西,而是我们心中原有的潜能全然的显露,也是我们的心彻底清净。121。

【140】、 我们心灵拥有智慧的理性与慈悲的感性,它本来自由自在,没有任何枷锁,一些俗世的烦恼与伤悲只是偷偷的跑入我们心田,偷取我们的平静与喜悦;当我们能清醒觉照到本来澄净的心灵,就能看清忧伤本质,不被虚妄所迷惑,以禅观的力量清洗伤悲,放松身心,让光明智慧的心灵远离苦痛,拥有幸福的宁静与喜乐。

【141】、 追求精神良药的智者就像狮子一样伟大,追逐物质享受的愚人好比狗一般愚昧。当一块石头丢过来时,狮子根本不理会石头,但会观察石头是谁丢的;狗根本不会观察石头的来源,却盲目地去追石头。心,是诸法之根,万物之源。掌控了心,等于掌控了诸法;通达了心,等于通达了万物;降伏了心,等于战胜了一切。

【142】、 吃了甜的东西,就有甜的感受;吃了辣的东西,就有辣的感受;与他人建立友谊,则带给我们快乐;与他人结成怨恨,就带给我们痛苦;播撒良药的种子,终会结m良药,利人又利己;播种有毒的种子,就会长成有毒的果实,害人又害己。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离不开因果的现象,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善恶因果的事实呢?

【143】、 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当你自感聪明,若那聪明用于自私,这不叫聪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144】、 心为万事万物之根本。佛教参禅参心,念佛念心,是心作佛,心外无佛,佛外无心。离开心去谈佛法,不是佛法,离开心去修行,不是修行。心清净,国土清净,心庄严,国土庄严。世间交人也是交心。心若亲近,言行必如流水般自然;心若疏远,言行只如三秋之树般萧瑟。不怕身隔天涯,只怕心在南北。一切看心。

【145】、 三伏天禅院草枯,小与尚央师撒草籽。师:天凉再说,随时。仲秋撒种,风卷不少。小与尚急,师:没事,吹走的多空壳,随性。撒完种,鸟来啄。小与尚打鸟。师:钻得深鸟吃不到,随遇。夜半秋雨,小与尚惦种子难睡。师从容说:冲到哪就哪发芽,随缘。一周后满园青嫩,小与尚高兴,师:该有的跑不掉,随喜。

【146】、 别把人生当作一段物欲的盛宴,当你大肆咀嚼的时候,空耗的只是时光的流逝,其它什么也无法留下;人活一世,其实是一场物质与精神的对垒,是一种困扰与解脱的抗衡。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如此方能禅悟生命的智慧。

【147】、 生与死,此岸与彼岸,短暂与永恒,绝望与希望,有限与无限,都是永恒的矛盾,永恒的命题,科学永远解不开如此终极的方程式,我们需要一个灵魂安放的地方,需要令心灵宁静明澈的家园,禅的智慧能给烦乱焦急的心洒下一片清凉,呼唤起我们内心最柔美最博大的情怀,将我们生命安放于此岸即是彼岸的超脱中。

【148】、 禅的真谛,如果认为知,是妄觉;认为不知,是无记空亡。禅是无限的,如宇宙星空,无量无边。决不能用习惯,概念,推理,联想,分别,执着,妄念等,已知的知识,认识禅,了解禅,解释禅,反而束缚了无限禅机,心智。只有在进入,真空无想,无念之后,当假我消失之后,真我才能现前,显现无限般若智慧。

【149】、 若能体认到妄语会导致遭到诬陷、诽谤,并被他人欺骗;离间语会导致亲朋好友之间互不和睦,并对其进行反驳等;恶语会导致经常听到不悦耳语,并自己所说之言也成了争吵之因;绮语会导致言语无有威力、口才拙劣等;根据造业的大、中、小,堕地狱、饿鬼及畜牲道,我们就会放得下妄语、离问语、恶语及绮语。

【150】、 喜欢与爱是有区别的。喜欢是一种心情,爱是一种感情。喜欢是一种直觉,爱是一种感觉。喜欢是浅浅的爱,爱却是深深的喜欢。喜欢你,却不一定爱你,爱你就一定很喜欢你。喜欢一个人,浅浅地喜欢是最美,如饮清茶,淡然而落寂,挑落灯花,满心禅意,是银碗里盛雪的素清,却又听着隔水的云箫,分外的缠绵。

【151】、 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和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和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和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152】、 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153】、 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154】、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走过的山水,都是风景;尝过的欢愉,都是幸福。掬一抹禅意入墨,以风的洒脱笑看沧桑;以云的飘逸轻盈过往;用淡泊写意人生;用安然葱茏时光,透过指间的光阴,淡看流年烟火,细品岁月静好。人生总是有输有赢,得势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放纵自己;失势逆境时,不可消极颓唐放弃自己。

【155】、 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156】、 当两个人结成夫妻,就是组成了一个两人的僧团,可以让双方修行爱。譬如说,互相照顾,使另一半如花般绽放,幸福成真。幸福,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一天里,应该至少要修行微笑一次,为的不只是你自己,也是为另一半。你也应该为自己、为另一半修行行禅。我们的每一步、每个微笑,都会在周围人身上起作用。

【157】、 【佛语】1、一切皆有因果。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3、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4、凡事太尽,则缘分势必早尽。5、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6、刹那便是永恒。7、欲海无边。8、一切皆为虚幻。

【158】、 当你幸福时,若将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这不叫幸福,而是造业;当你快乐时,若那快乐会导致痛苦,这不叫快乐,而是痛苦尚未成熟;当你富有时,若那财富源于不正当行业,这不叫富裕,而是累债;当你自感聪明,若那聪明用于自私,这不叫聪明,而是愚昧。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因为不立于恶,所以不生苦。

【159】、 吃了甜的东西,就有甜的感受;吃了辣的东西,就有辣的感受;与他人建立友谊,则带给我们快乐;与他人结成怨恨,就带给我们痛苦;播撒良药的种子,终会结出良药,利人又利己;播种有毒的种子,就会长成有毒的果实,害人又害己。我们生活中的点滴离不开因果的现象,还有什么理由不承认善恶因果的事实呢?

【160】、 任何爱情都不可能完美,任何结合都并非无可挑剔。男女之间从相爱到结合,从始至终都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中间有磕磕绊绊,有争执吵闹,也会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发现彼此的缺陷,如果不能接受对方的不完美,一味苛求对方,苛求一份完美无缺的爱,那么,爱情很容易消逝,而且彼此心里都会留下不能填补的裂痕。

【161】、 静水流其心,一切皆安然。红尘,往事,终是淡了,在这场自我的放逐。聆听着,岁月的梵音。如果,我们繁重的思绪,以清透的感悟行走。那么,一切俗世的纷扰,便是禅意中不可言说的了悟。生命中的种种繁华与疼痛,总会随着时光走远。而我们唯一能留下的,只有这些种植心中的梵音,袅袅在每一个晨钟暮鼓。

【162】、 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一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需要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少欲与知足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163】、 寺院不是特别远,但距上次去已时隔四年,忘了去时路,于子午大道一路口借问行人,方知就在前方五里处。载饥载渴至寺门,坐于小吃摊前,左一碗擀面皮,右一碗浆水鱼鱼,感叹还是农家东东实诚。传说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迈左脚经右门步入净土祖庭,闻香聆禅,木鱼声声,引心入幽静。早安,小屁孩。

【164】、 人生在路上,曾经的煎熬,曾经的糊涂,曾经的迷惑,忽然的醒悟,每个人都是充满色彩的活着,做着自己的决定,承载着自己的平坦与坎坷,那些曾经的固执与偏激,对生活带来的伤害,其实是自己照单全收。可以这么理解,生活的禅法,是一种自我的认识,更是生命的一种提醒,也不妨理解为是人生的一种警钟。

【165】、 佛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快乐,是为慈 悲。佛说,心存善念,慈悲为怀,福报自然来。慈悲的心就是世界上最宽 大的心,它没有仇恨、没有暴力、没有斤斤计较、没有妒忌和羡慕它 可以让我们处处受到人们的尊敬,让我们的人生没有绊脚石,更重要的是 让人生不再充满痛苦。

【166】、 如果你想让父母欢喜,就应该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是孝顺父母的最佳方式;如果你希望高僧大德长久住世,就应该与师兄团结,师兄团结是供养上师们的最好礼物;如果你想得到诸佛菩萨的庇护,就应该以真诚待人、关爱生命,真诚待人和关爱生命是令诸佛菩萨欢喜的最殊胜途径。愿佛菩萨保佑如母一切有情众生!

【167】、 你念阿弥陀佛就是修行。闻思修,就是边念边观想这个涵义。念就是修,但是你要念,想阿弥陀佛想名号。最初念阿弥陀佛,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四个字;有的时候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皈依阿弥陀佛,南无就是皈依,完了你才思修。我就是阿弥陀佛,自己就是阿弥陀佛。

【168】、 【禅心】1.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2.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3.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5.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6.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69】、 每当我生病,身心不舒服时,就会想起恩德上师的窍诀:当你生病时,应当想将如母有情众生的疾病都发生在自己身上,发愿如母众生永离疾病之苦而获得解脱。由于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及窍诀殊胜之故,身心的疼痛与难受自然减轻或消失了。我坚信,如果你也如是清净发愿,就一定能从疾病的恐惧中得到解脱。

【170】、 一个人在危险的地方行走,可能会遭到强盗及野兽的伤害,若没有护送者的保护,要么会损失财产,要么身体受到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如果行路人身边伴随着一位英勇的护送者,他就会远离这些可怕的险境,并平安地到达目的地。如《不动优婆夷传记》云:善知识们就像护送者,引导我们平安到达一切智者处。

【171】、 琴能奏出高音低音,是依靠琴弦的长短、粗细来实现的,有短有长,有高有低才能弹奏出美妙的音符。人事物也各有长短,书生儒冠可以在朝侍奉君主,却不能跃马驰骋,纵横疆场;赤兔乌骓能日行千里,但若将其放到屋里捕鼠,它们甚至比不上一只小野猫;锋利的宝剑若借给木匠做活,可能还不如一把普通的斧头。

【172】、 眼睛向外观看时,见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实;用心往内观照时,觉得内心空无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虚幻。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论上世界是虚幻的,现实上世界是真实的。事实上,世界既不是真实,又不是虚幻,而是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和智悲双运的大法界境界。

【173】、 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与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与忏悔。

【174】、 【天天禅语】幸福与快乐并不在于外境,而在于自己的内心。我们却忙个不停地向外找找快乐,反而离快乐越来越遥远。这好比,从前有一个人天生头上就长出一颗珠宝,但他自己不知道自己头上有珠宝,也没人告诉过他这件事,他就不停地往外找找珠宝,最后连自己头上的珠宝都被强盗取走一般,我们多么的愚痴。

【175】、 我们看世界时,世界如此真实;想世界时,世界仿佛实有。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不是心的显现,也不表示世界不是如幻如梦、缘起性空,而是以无明的眼睛和迷惑的心所得出的结论。当我们看世界时,只凝视着世界的现象,而不知道五官是无明的产物;当我们想世界时,只观察和分别世界,而体认不到心是迷惑的思想。

【176】、 【禅,最高境界】缘于放下。放下类同于得与失的智慧。失即是得,是一种痛苦,也是幸福。因为只有失去,空下的双手,才能拾起新的幸福。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每一个人都要懂得放自己一马,也要放别人一马,不要把生命浪费在钻牛角尖上。生命的路很长很宽敞,放下才能如诗如画。

【177】、 【天天禅语】西藏伟大的智者更顿曲派曾说:没有腿脚的蚯蚓为找找快乐而漂泊,没有眼睛的蚂蚁也为追求安宁而游荡,总而言之,所有一切众生都为获得快乐而生存。我们怎么可以只关怀人类而伤害脆弱的其他生命呢?一切众生都有与人类共享地球资源的权力,更何况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生存的权力呢。070。

【178】、 禅不是刻板,不是呆坐,禅更不是墨守成规。禅是活泼,是幽默,是方便,是灵巧;有方便、有灵巧才是禅。过去古代的禅师大德,他们扬眉瞬目、举手投足都是禅,甚至一言、一思一想无非中道,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非禅心。所以只要我们有了禅心,再看世界、看自然、看万象,一切都充满了禅机,充满了妙趣。

【179】、 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与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与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与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180】、 【天天禅语】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即使是一件大事,我仍然能坦然、从容且顺利地解决,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没有那么强大,私心也没那么严重;有时我处理一件困难的事情,哪怕是一件小事,自己却心烦意乱,处理得不够融洽,究其原因,发现当时的我自我高大,私心严重。总之,一切唯心所造。

【181】、 证严法师说:才华横溢的人,一方面很容易达到目的,很快就获得 了世俗的满足;另一方面,因所求没有止境,又永远不容易寻得内在的圆 满,才华反而成了自苦的根源。做人必须要有节制,节制是抵制诱惑的 力量,不节制只会是烦恼和痛苦缠绕的人生,甚至会走向灾难。人生有节 制,生活就有幸福。

【182】、 【禅里禅外】别把欲望与理想混为一谈,欲望的尽头是物质的拥有,理想的终极是精神的充盈。占据的东西,就算再多,皆会离你而去,攥得再紧,到最后你都是两手空空。我们要学会选择,能够填补心灵空虚的,不要轻易错过;要学会糊涂,别斤斤计较,莫计人生小帐;要学会放弃,诱惑难成机遇,负重必滞步履。

【183】、 比如,金翅鸟在虚空中高高飞翔时,它的影子虽然没有现出,但并非没有身影,最终无论它降落在哪里,黑糊糊的身影就会出现在那里。同样,所造的善恶果报,虽然暂时不一定会现前,但最终不可能不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如《功德藏》云: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184】、 虽然一切显现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但这绝不等同于唯心主义。根据佛教的观点,心的本性是空性,心的自性是光明。唯心主义既不提倡心的本性是空性,也不主张心的自性是光明。我们绝不能将大乘佛法的观点与唯心主义混为一谈。《金刚经》里说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082。

【185】、 无论是人类、动物或其他生命,只是地球上的过客而已。从古至今,曾出现过的无数圣贤、伟人、贵人、帝王、将军,都分别离开了地球的大客栈。既然都是过客,谁也没有资格伤害谁,也没有权利侵犯谁。即使伤害侵犯了无辜的动物和脆弱的生命,因果的报应要自作自受。因果,是最客观、最合理、最公正的法律。

【186】、 【佛教智慧禅语】人生莫过做好三件事:一是知道如何选择,找一条适合自己走的路,别左顾右盼,莫贪多求快,误入乱花迷了眼;二是明白如何坚持,好走的路上景色少,人稀途中困苦多,勿盲从,忌跟风,坚守这一刻,才能看到下一刻的风景;三是懂得如何放弃,属于你的终究有限,放弃繁星,你才能收获黎明。

【187】、 由于修行者有三种根器,所以要依靠戒、定、慧三种学处,用逃避、对治、转换三种不同的方式去应对贪嗔痴烦恼。下等根器者用以持戒来逃避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对境;中等根器者用以修定来对治的方式去应对非理作意;上等根器者用以修慧来转换的方式去应对烦恼的根本。初以戒为基,中以定为道,后以慧为果。

【188】、 问:心如何无念?答: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不与妄念相应,即是无念。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一般人对境的反应模式就是不断的攀缘,内心从来没有一刻安定。时下流行一句话:跟着感觉走真好,其实,跟着感觉走就是跟着妄念走,如何从妄念的瀑流中,到达清明的岸上,才是禅定的目的。郑鸿祺居士

【189】、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扇窗,打开是尘世烟火,关上是云水禅心,禅如一朵花,开在心中,让生命豁然开朗。生活是七彩缎,也是一幅难描的画;生活是一片霞,常把那寒风苦雨洒;生活是一根藤,结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年华。以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简单来生活,快乐就会一路相随。

【190】、 自我净化的同时,奉献无私的爱心,是人生中最伟大、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寂天菩萨说:我愿把我的身体、财富以及过去、现在、未来所积累的一切功德毫无吝啬地用于为众生牟利的事情上。由于奉献给了众生,因而获得涅槃的成就,从而使你的心也达到寂静。在所有的奉献中唯有为众生利益奉献是最神圣的。

【191】、 眼睛向外观看时,见到一切形形色色,感到世界如此的真实;用心往内观照时,觉得内心空无一物,感到世界如此的虚幻。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虚幻?对于初学者而言,理论上世界是虚幻的,现实上世界是真实的。事实上,世界既不是真实,又不是虚幻,而是显空双运、明空双运、乐空双运与智悲双运的大法界境界。

【192】、 我们并不需要通过算命来询问将来死后F{己会去往哪里,也没有必要寻求圣者以神通来观察我们将投胎何方。、死后的去向,取决于当下是造恶业还是行善业;死后投胎何处,取决于心中生起恶念还是善念。据佛经所说:嗔恚投生地狱;吝啬投生恶鬼;愚痴投生畜生;贪欲投生人道;嫉妒投生修罗;我慢投生天道。

【193】、 凡夫难免对外境贪执,外境不但不会带给我们幸福和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法想象的痛苦。比如:眼识贪执美色的原故,飞蛾亡于灯火之中;耳识贪执妙音的原故,野兽死于猎枪之下;鼻识贪执美味的原故,蜜蜂困死花丛之中;舌识贪执香味的原故,鱼儿钓于铁钩之上;身识贪执所触的原故,大象陷于淤泥之中。

【194】、 虽是俗世尘光,却也岁月静好。做一个淡然女人,飘忽人际中,置身世相外,不睹万般诱惑,只赢一人之心;做一个静默女人,浅笑袪千愁,轻语醉春秋,虽不善言辞,亦自成风景;做一个浓情女人,寂时似禅定,情窦如烈火,爱就梦一场,别恨只道无;做一个寒梅女人,只为暖冬,无意争春,惟愿走过,不求来过。

【195】、 【禅语】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候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起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装不下太多的指责与训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196】、 【每日禅语】1、气不与时少说话,有言必失;心不顺时莫做事,做事必败;2、事莫虚应,应则必办,不办便结怨;愿莫轻许,许愿必还,不还便成债;3、万物在说法,看你如何着眼;一切是考验,试你如何用心;4、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无事是仙人,无心是圣人;5、想开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197】、 一位女作家,失恋后的怨恨和报复心使她的面孔变得僵硬而多皱。她 去找一位著名的化妆师为她美容,这位化妆师深知她的心理状态,中肯地 告诉她: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怨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美容师也无法 美化你的容貌。这句话值得我们沉思。满腹的仇恨对自己又何尝不是大 大的伤害和折磨呢?

【198】、 学佛的关键,首先是通过佛法的智慧认识自己,要明白自己处于什么状态,是什么根器的弟子,然后对症下药,进一步实修,才能有实质性的功效。很多学佛人就像没有经过诊断的情况下自己瞎服药一样,非常危险!自己明明是处于下等根器的人,却自以为上等根器,藐视因果、毁坏戒律,最终误入歧途、一无所成。

【199】、 【人生禅语】1、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2、不让古人是谓有志,不让今人是谓有量。3、任凭你有多大的快乐,无常总是来到。4、轻信道听途说,就像一条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过去捡。5、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6、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7、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200】、 降伏烦恼应从少欲知足做起,过度的欲望会导向贪婪一一一种极度扩张的欲望,根植于不切实际的期盼。想要矫正贪婪,需要从内在的满足开始。若能做到少欲与知足有什么好处呢?保持少欲知足的人不但没有痛苦,无有疲劳,还会获得身心自在。正如《涅槃经》中说: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读了“生活禅语人生感悟”这些人生感悟的句子,心情豁朗起来了吗?感悟人生,就多读读经典句子励志自己吧。J458.COM推荐更多感悟句子人生感悟,希望您的人生开阔而平坦。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748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佛性禅心的佛家金言
下一篇 : 佛家经典语录名言感悟
" 人生感悟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