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在普通平凡的生活和工作中,相互分享表达不同情感的短句子,这时大家还可以从句子中察觉到表达者的情绪波动,你觉得你会推荐什么样的句子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两情若是缠长久,铁棒死打不分手。容貌心灵双俊秀,才华事业两风流。寻常不知儿女事,到头觉醒后悔迟。平日娇惯不警惕,养成恶习悔亦迟。大鹏趁风腾万里,儿孙须得诗书力。棍棒之下难成器,心病还须心药医。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刑在禁恶,理顺人情。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心诚则灵,意实则应。时间无私,历史无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生不更名,死不改姓。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石闲生苔,人闲生病。生男好听,生女好命。先文后武,先礼后兵。行义忘利,修德忘名。见势莫趋,见威不惊。见利思义,见危受命。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倒持干戈,投人以柄。蛇行无声,奸计无影。传言失指,图影失形。众口难辩,孤掌难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书不在厚,有味则馨;言不在多,醒世则经。山静养性,水动慰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有同貌,物有同形。闻鸡起舞,跃马请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春风解冻,和气消冰。大酒乱性,小酒怡情。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闲宫清,丑妇贞;穷吃素,老看经。爱人者,人恒爱;敬人者,人恒敬。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嘴不腥。常运动,浑身轻;不运动,易生病。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千人安岂怕己身累,万家富何患自家贫。好学者则庶民之子为公卿,不学者则公卿之子为庶民。入安乐场,当体患难人景况;处旁观地,务悉局内人苦心。做几件可传之事,消磨岁月;会几个有识之人,论说古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贫贱骄人,虽涉虚矫,还有几分侠气;奸雄欺世,纵似挥霍,全无半点真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三皇五帝到于今。恩养儿女为防老,可怜天下父母心。进退两难心问口,三思忍耐口问心。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欲论古来兴废事,须平自己是非心。文章似水清无玷,气节如松直有心。无易事自无难事,能虚心方能宽心。力到处常行好事,力欠处常存好心。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成功莫向易中寻。心不知近苦知近,人不知亲穷知亲。世上莫过手足情,打断骨头连着筋。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事要成功须尽力,学无止境在虚心。积金玉莫如积德,问富贵只须问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有酒有肉接远亲,风发火起要近邻。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但愿有头生白发,何忧无地觅黄金。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好事尽从难处得,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不学灯笼千个眼,只学蜡烛一条心。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立定脚跟撑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衣食无亏便好休,人生世上似蜉蝣。石崇不享千年富,韩信空成十大谋。花落三春莺带恨,菊开九月暗含愁。山林幽静多清乐,何必荣封万户侯。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间岁月困难得,天下知交老更亲。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看破世事惊破胆,伤透人情寒透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黄连树根盘根,穷苦人心连心。宁与兽禽相伴,不与财主为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不阿谀以苟合,不谄媚以求亲。居家不得不俭,创业不得不勤。家丑不可外传,流言切莫轻信。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做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论起荣华富贵,原是过眼烟云。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权势不能侵。一勤交十懒,不懒也要懒;一懒交十勤,不勤也要勤。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行无愧于人,止无愧于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官清民接近,主雅客来勤。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隐士不可仿,政客不可近。伴君如伴虎,刻刻要当心。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无本休言利,有货不愁贫。盛世藏古董,乱世屯黄金。饱暖思淫泱,饥寒起盗心。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酒逢知已饮,诗向会人吟。救烦无若静,补拙莫如勤。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长存君子道,日久见人心。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宁忍自己气,莫伤父母心。无病休嫌瘦,家安莫怨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人心。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篱笆扎得紧,野狗钻不进。生无一堆土,常有四海心。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穷人见穷人,非亲胜似亲;富人见富人,是亲不认亲。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终日忙忙无了期,不如退步隐清居。草衣遮体同绫缎,野菜充饥胜肉鱼。世事纷纷如电闪,轮回滚滚似云飞。今天不觉明天事,哪有功夫理是非。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何必丝和竹,山水有清音。交友无贫富,情义重千金。损友敬而远,益友近而亲。砣小压千斤,椒小辣人心。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千里不欺孤,独木不成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生死不由命,富贵全在勤。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道高龙虎伏,德高鬼神钦。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做个百姓要自强,职位虽卑处世硬。纸上得来总觉浅,勤于实践增修养。 饮食起居有规律,适度锻炼天天上。我爱我身我炼心,一生一世把福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得势之时莫忘形,失意之时别悲伤。好死不如懒活着,柳暗花明透春光。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患难之交乃真友,失势贴心情难忘。 多个朋友多条路,少个冤家少堵墙。水能载舟亦覆舟,遭民抛弃梦一场。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应该支出须大方,不该花时要节省。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难下场。 除了死去无大难,叫化照样把歌唱。四邻八戚互照料,发扬社会新风尚。 世事聪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生道路多坎坷,甜酸苦辣都要尝。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养了三年亏本猪,好了田稻不得知;天上星多月不明,朝中官多出奸人。 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七 人心都是肉来做,家庭人员不留墙。正常收入受无愧,非法渠道别瞎想。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不讨媳妇想做婆,讨之媳妇要跳河;木匠走进三日烧,泥水走进三日挑; 郎中勿看自家病,瞎眼勿算自家命;小船靠到大船边,三日不用买油盐; 人心节节高于天,越是有钱越爱钱;将军难免阵上忘,嬉赌难免剥衣裳;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有福得人来服侍,无福还须服侍人。阎王取命实难绕,阴司过了奈河桥。 阴司判官亲笔记,无常催命把魂招。五府丸族是同宗,一半富时一半穷。 真金不怕红炉火,石山不怕雨来淋。此部善文滋味深,句句讲来教导人。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闲是闲非莫要管,渴饮清泉闷饮茶。买卖全凭算计深,斗称公乎要本心。 童叟无欺安本份,自然福份会来临。下棋原要费心机,饮酒之人被酒迷。 懒惰自然家淡薄,赌博场中穿破衣。年少青春不可量,十年人事一番新。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为人不可不回头,名利英雄有日休。十种情怀十种恨,一分荣辱一分忧。红尘大厦千年计,白骨荒郊一土丘。开口对人闲借问,为谁不了为谁愁。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动偷心。有钱常记无钱日,安乐须防患难时。 枯草逢春尤再发,人无两渡少年春。凡有百艺好随身,切莫去进赌博门。 为人心诚办事忠,普天之下礼仪同。奸狡会走断头路,欺诈之人天不容。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六 万事忍饶都是福,一言讲错便成灾。今朝有酒今朝饮,明朝愁来明日逢。 古云将相本无种,男女自强万事成。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争。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平生不做横端事,天下应无薄福人。作害外人自自可,别人害你又如何。 嫩草怕箱箱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闲中检点平生事,静里思量日所为。 心善良行正道,自然福禄不会亏。是非不与人争论,得失皆由命所定。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粗茶淡饭自养生,饱暖安居福自寻。一样生人几祥心,一般茶饭几般人。 同时天光同时夜,有人富贵有人贫。君子贫时有礼仪,小人乍富就欺人。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是真君。奉劝世人学当家,时常勤俭莫奢华。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生之计在于勤,少年便要识得真。 年月日时皆载定,可知生计要辛勤。要学成人不自在,贪图自在不成人。 受得艰难和辛苦,方为世上好良民。出入行为要谨慎,自然获福保安身。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非是淫邪歌曲语,七字经中不误人。无事翻阅人清醒,解散千愁无闷心。 该尽几多人间事,看过自然便知情。世人若是依此做,纵不成家宜成人。 为人处世修身养性哲理七字经语录五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凡事三思要冷静,和气生财福自临。此书实为劝世文,善恶阐明书里分。 若问此书何处出,十四无事编成文。忠孝善良传当世,留与后人记在心。 教人成家行好事,孝敬温良理义深。男人听读思前后,女人听读亦关心。

【中华圣贤经典语录】赌钱因为赢钱起,使你贪钱入迷圈。赌来赌去终不富,造成几多家败完。 世人切莫乱贪花,只因贪花会败家。揭起萧墙要打架,妻离子散乱如麻。 饮酒莫多宜藏性,酒醉伤身损精神。花言巧语莫多讲,言谈谦虚不损人。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延伸阅读

中华经典名句


1、行百里者半九十。——《战国策·秦策五》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3、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

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乾》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礼记·檀弓上》

1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3、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14、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15、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公三年》

16、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赠崔纯亮》

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社甫《戏为六绝句》

18、学然后知不足。——《礼记·学记》

1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2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2、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傅玄《傅子·口铭》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荀子·劝学》

2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7、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8、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2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3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1、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

32、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3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3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36、百闻不如一见。——班固《汉书·赵充国传》

3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3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3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4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上李邕》

4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42、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4、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无名氏《古诗·甘瓜抱苦蒂》

45、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46、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社秋娘《金缕衣》

4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48、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9、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5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社少府之任蜀州》

5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3、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5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5、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乐府诗集·君子行》

5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之六

57、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白居易《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诗》

5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59、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无名氏《古诗·行行重行行》

60、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61、知子莫若父。——《管子·大匡》

6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63、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64、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6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社甫《望岳》

66、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67、锲而含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8、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69、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李贺《致酒行》

70、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唐太宗纪》

71、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告子下》

72、养心莫善于寡欲。——《孟于。尽心下》

73、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7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5、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76、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礼记·大学》

7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7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荡》

79、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8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81、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8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8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

84、生儿不用多,了事一个足。——《全唐诗·织补遗》

85、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86、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白居易《反白头吟》

87、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

8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离乱后天恩流夜郎亿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89、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90、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91、人一能之,己百能之;人十能之,己千能之。——《礼记·中庸》

9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93、学莫便乎近其人。——《荀子·劝学》

9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洒》

95、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9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97、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98、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99、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礼记·表记》

10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0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02、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103、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孙光宪《琐言引古语》

104、过犹不及,有余犹不足也。——贾谊《新书·容经》

105、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10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10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08、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论语·公冶长》

10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

110、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11、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1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1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15、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11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17、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班固《汉书·贾谊传》

11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119、孤犊触乳,骄子骂母。——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120、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甥书》

121、温、良、恭、俭、让。——《论语·学而》

122、食不重味,衣不杂采。——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123、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二十三

124、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礼记·学记》

125、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1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2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中华经典古语名句


中华经典古语名句

1、 ⊙程子: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民为本。
一《二程集》
原文翻译: 为官执政的道理,在于以顺服民心向背为根本,以增加百姓福利为根本,以安 定而不打扰人民为根本。

深入解析: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政治的基本经验,所以,程颐把它作为他的政治 纲领的第一条列出来。大家知道,不论是夺取天下,还是治理天下,人心都是最重 要的。人心问题,就是思想认同问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思想认同,行动支持,就 能取得成功;如何取得民心?民以食为天,所以,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必须解决。
实际上,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以一定的经济为基础,都必须是在解决了人的衣、 食、住、行问题后才能进行。所以,民生问题极其重要。在政治问题上,程颐十分 注重社会的安宁、稳定,让人民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生 产、社交以及一切社会活动。所以,他特别地提出不扰民。这三条,可以说是程颐 的政治纲领。

2、 ⊙司马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资治通鉴》
原文翻译: 要借鉴以前历朝历代的兴衰,来考察当下政治的得与失。
深入解析: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基本规律,也有具体规律,比如,社会生产 关系必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又比如,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发展的具体规律。我们知道,规律是 事物的内在的本质联系,同样的事物具有同样的规律,只要客观条件具备,规律就 可以强硬地表现出来。认识规律的这种特点,我们就可以掌握规律,运用规律。比 如,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古今一样,所以,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规律没 有变。我们在建立或者调整生产关系的时候必须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立起相 适应的关系。学习历史,总结历史的兴衰成败经验,就是认识历史规律及其要求的 客观条件。当然,时代不同,条件不同,规律的表现也很有所差异。所以,我们还 必须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结合新实践,采取新方法。

3、 ⊙朱子: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无论官职大小,做事情要遵守的就是公正。
深入解析: 朱熹所处时代,南宋王朝官员队伍腐败已经相当严重。面对这种情势,朱熹 作为御用文人,他突出地提出了官德建设问题,并从多方面进行了阐述。在这里, 他就着重地强调官员要公,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大公无私。在他看来,官的价值 不在于官的大小,而在于他是否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能真正做到大公无私,官虽 然很小,同样具有崇高价值,同样可以成就精彩人生,广大老百姓也同样畏惧、信 服。那么,怎样才是大公无私呢?第一,用人上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立场上,唯才是 举,不拉帮,不结派,不谋求个人势力;第二,处理政务出于公心,尽职尽责,处 处为国家、为老百姓着想;第三,廉洁奉公,不贪财,不以公谋私,始终把国家的 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个人的利益之上。

4、 ⊙朱子:生民之本,足食为先。
一《朱子大全》
原文翻译: 治理民生的根本,首先在于让百姓吃得饱。
深入解析: 宋明理学家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强调治心,而朱熹却突出地提出民生问 题,而且把人民的吃饭问题放在第一位,表面看,似乎有点特殊,然而却是非常现 实的态度。人必须首先吃饱,求得生存,然后才能谈得上其他社会理想的追求,老 百姓是这样,所有人都是这样。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朱熹还专门给皇上写了 《劝农文》,要求重视发展农业,具体地阐述了四条意见,大概意思是:第一,尊 重农业发展规律,让农民按照农时耕作,不能延误;第二,保护土壤,采用新的种 植方法,提高产量;第三,兴修水利,保证农田灌溉,提高抗旱能力;第四,保护 耕牛,保护生产能力。这几条就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求。在古代社会,农业发展, 就是国家经济的发展。

5、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①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文集》
难点注释: ①与:参与。
原文翻译: 保存天下这件事,即使最下层的匹夫,也是有责任的。
深入解析: 首先要明确,顾炎武讲的天下是与国家相并立的概念,国家是指国 家政权、家王朝,而天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统一的文化,或者说,是以一种文 化统御下的在一定地域内共同生活的人们及其关系。在顾炎武看来,国家的兴亡, 是统治者的事情;天下的兴亡,则是关系一种文化的兴亡,与在这种文化下生活的 人都有关系,所以,大家都必须关心。实际上,这是顾炎武不接受清王朝的统治, 不愿意为其效命,而对于汉民族文化及其生活其中的各个民族的人民却有着极大的 关怀,所以,认为人人都必须关心天下。在这里,顾炎武赋予国家概念国 新的内涵,把国家与统治者联系了起来,而赋予天下以文化的意义,这是中国 思想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别是他看到了在汉文化下还有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它们共 同存在、共同发展,结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在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捍卫 它,这是十分深刻的。

6、 ⊙黄宗羲: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明夷待访录》
原文翻译: 我之所以出仕而为官,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不是为了君主。
深入解析: 黄宗羲从民为主、君为客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君臣关系。同样,在 儒家的正统思想看来,臣与君也是一种隶属关系,甚至认为臣是君的附属品,君 要臣死臣不敢不死。黄宗羲认为,这些看法都是不对的,其根源就是儒家思想把 君臣的关系搞颠倒了。在他看来,君与臣的关系是平等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 同事关系、师友关系。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他进一步认为,臣的一 切工作,是为天下做的,是为广大老百姓做的,而不是为君主一个人,包括他自己 在内,出来当官做事,都是为了天下老百姓。应当说,这种君臣关系观打破了儒家 关于君为臣纲的思想藩篱,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有力批判,代表了中国社会的 初步的民主要求,值得充分肯定。

7、 ⊙黄宗羲:必使治天下之具①皆出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难点注释: ①具:工具,这里代指治国所需的人才和意见。
原文翻译: 必须要使治理天下的用具都出产于学校之中。
深入解析: 学校本来是教育机构,负责教书育人,而黄宗羲则提出了把学校办成兼有议 政机关作用的思想。他认为,应当扩大学校的职能,把治理国家所需要的一切人才 和思想的培育等工作都放在这里,包括国家决策的一些程序也要纳入学校的正常活 动,只有这样,学校的意义才算完备。在他看来,学校应该是决定是非的最高 机关,皇帝应该听从学校的公议,因为皇帝认为对的事情不一定是对的,认为不对 的事情也不一定是不对的。根据学校承担着这样重要的职责,为了保证其公正性, 保证其能真正履行职责,黄宗羲进一步提出学校校长和老师不应当由政府任命,而 应当由公众推荐,首都太学的校长,必须由德高望重的大儒担任。这样,学校就具 备了议政的权力,有监督的作用,还能培养舆论,决定是非,实际上可以说是各阶 层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机构。

8、 ⊙王夫之:势者事之所因,事者势之所就,故离事无理,离理无势。
《船山遗书》
原文翻译: 所谓整体的时势,是具体事务所因缘的东西,而具体事务,则是整体时势所成 就的东西。所以,离开了具体的事务,就没有了道理之所在,而离开了道理,也就 不会形成整体的事实。
深入解析: 在自然观上,王夫之认为理在气中,即规律存在于具体事物中。运用这 个基本观点来研究历史,他又提出了理势统一的观点。在他看来,人类社会的历史 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这种发展的大趋势是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的,历史大趋势与 历史的固有规律是相统一的。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许多 历史具体事件的内在根据,而这些具体事件则是历史大趋势的具体表现。每一个具 体事件都有它自身的规律,正是这些具体的规律,汇成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或者 说,没有这些具体规律,就没有历史的大趋势,这就是他所说的势与理的统一。王 夫之看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看到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基本的历史规律的相 互联系,这些都是很深刻的。

9、 ⊙颜元:正其谊①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谊:即义。
原文翻译: 端正道义来求得利益,明畅大道来实现功业。
深入解析: 义与利、道与功的关系,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存在激烈争论。儒家的正统思想 基本上都是肯定义而否定利、肯定道而否定功的。孟子就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董仲舒也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宋明理学更是推到极端。
颜元则不同,他认为,义与利、道与功,是完全可以统一的,所以,他讲求义利并 行,讲求作为。应当说,颜元的思想是比较实际的,也是比较合理的。强调义与利 相统一、道与功相统一,就是说,任何道德建设,任何政治活动,都离不开经济, 都必须以经济为基础,以一定的物质力量为前提;而经济也离不开政治,离不开道 德,经济必然为政治服务,必然与道德联系在一起。特别是,颜元强调功业,实际 上就是要求广大知识分子、要求研究学问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建功 立业,这也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的。

10、 ⊙颜元:如天不废予,将以七字富天下,垦荒,均田①,兴水利;以六字强天下, 人皆兵,官皆将;以九字安天下,举人才,正大经②,兴礼乐。
一《颜元集》
难点注释: ①均田:主要指恢复西周的井田制度,即公田私田制度。②大经:即社会的纲 领,指儒家的道德。
原文翻译: 假如上天不荒废我的才能而使我得以施展才能的话,我将首先使国家富足,这要做 到开垦荒地,土地均分,兴修水利;其次要使国家强大,这要做到每个人成为兵,每个 官员都可以带兵打仗;最后还要安定天下,这需要推举贤才,端正道德,制礼作乐。
深入解析: 这是颜元治国的基本纲领,反映了他的功利主义思想,也体现了他的思想的 人民性和现实性。首先,他强调发展经济,把发展经济放在治国方略的第一位。在 他看来,要强兵强国,要安定国家,建设高度的社会道德,就必须有坚实的经济基 础,必须扩大生产。而且,他不仅要求国富,还要求民富,所谓均田,就是实 现民富实现公平的具体措施。其次,他主张耕战政策,实行全民皆兵。这种主张在 中国是有深远的思想渊源的。春秋初年,管仲治理齐国,就实行过耕战政策,并收 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后各个不同时期,还有不少政治家实行过。应当说,在生 产力水平还很低、社会杨质力量还不够强大的条件下,耕战政策是有积极意义的。
最后,实现社会的全面稳定,加强制度建设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讲完满的人格多少有些空虚,或者说有点高悬了。
但正因为它高,才见出我们现在生活的低俗、堕落,才 看出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可 以重新找回自我,重新让自己思考自己到底想过怎样的 生活,想做怎样的人

11、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③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难点注释: ①有:同又。②立:立得住。③从:遵从。或日同纵,放任。
原文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开始立志于学问的探索;三十岁的时候能够安身 立命;四十岁的时候对一切道理都不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能够了解天命是什么; 六十岁的时候一听别人的话,就能分辨是非而心不再感觉有悖逆;七十岁的时候就 能够随心所欲,而一切行为都合乎标准。
深入解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七十年人生经历的基本总结。这个总结很有名,流传几千年, 影响很大。为什么?因为这不仅仅是某个人的人生经历,而是一般的人生和思想发 展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般地说,人到十五岁就懂得立志,懂得考虑人生,认真的读书学习,也从这个 年纪开始;三十岁应该开始工作,独立地生活,可以安身立命了;四十岁时思想趋 于成熟,不容易被别人的巧言令色所迷惑、欺骗;五十岁时知识升华,对各种事物 的内在本质有了深入的认识,懂得了它们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人到六十,经历丰 富了,所以,不论遇到什么事、听到什么话,都钱看得惯,听得进,不着急,不发 火,平心静气,正确理解;到了七十岁,人生的经验更多、知识更渊博了,思想也 达到了新的高度,对各种事物的存在及其规律不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做到 了准确把握和灵活运用,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程度。

12、 ⊙子贡日: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
原文翻译: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 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
深入解析: 因为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平时就引入注目,所以,当他的行为发生错 误时,也就充分暴露在众人面前,为大家所知道,也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大家都 能看得很清楚。但是,因为君子坦荡荡,对自己的错误不仅不隐瞒、不遮挡,相 反,他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所以,众人对他不仅能够理解、原谅,而且还 会更加敬仰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不仅不受损害,而且会变得更加美 好。为什么?因为客观世界十分复杂,事物的本质又总是被许多纷繁杂乱的现象 所遮盖,人对它的认识,必须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达到,所以,在某个阶段, 对于某些具体事物,就有可能产生错误的认识。这是认识的规律,任何人的认识 都离不开这个规律。

1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论语》
原文翻译: 曾子说: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责任很重,路途又很遥 远,把推行仁政当做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吗?死了才停止,不是很远吗? 深入解析: 曾子认为,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们把推行 仁作为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们肩上的责任很大,要走的路子也很远。从这个 基本情况出发,曾子突出地强调他们必须胸襟宽阔、意志坚强。为什么这么说?因 为推行仁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情。首先,仁政的推行不容易。我们知道,到 春秋时期,周天下已经形成礼崩乐坏的局面,诸侯国间互相争夺,战火此起彼伏。
正是目睹这种情势,孔子才发出克己复礼的呼吁,但是没有任何效果。由此而 知,推行仁政将是十分艰难。其次,让仁的思想流行天下,为所有的人都接受 并予以实践,更加不容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周礼已经完全崩坏的社会条 件下,要用仁的思想去教育人、影响人,让仁的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扎根并发 挥作用是不可能的。

1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深入解析: 君子作为一个有文化、有道德涵养的人,肩上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所以, 要求他必须虚怀若谷,目光远大,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既能敢作敢为,积 极进取,开创新局面,又能沉着、稳健,思维周密。在孔子看来,这就是君子应该 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这里,敢作敢为,积极进取,必然伴随着一种高昂的精神、一 种压倒一切的气概,这是人的一种内在气质上的联系,也是事业发展在客观上的需 要。没有一些精神,没有一点气概,就很难去作新的探索,走出一条新的路子,也 很难应对一些复杂的局面。而这种精神和气概,绝不是骄傲。骄傲是什么?骄傲是 一种盲目自大,是一种狂妄。凡是骄傲的人,必然是既看不懂别人的长处,也不明 白自己的短处,自己没有多少本事,却又自以为是,还看不起别人,这种人,孔子 认为就是小人。

15、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就如同天上的 浮云。
深入解析: 拥有财富,拥有地位,这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儒家也不例外。但是,如何 获取财富和地位,通过什么途径,使用什么手段,不同的人,态度就截然不同。有 些人采取非法手段发财致富,有些人通过政治迫害他人来提职升官,等等,孔子认 为,这些都是不义的、不正当的。在他看来,通过不正当的途径、手段谋取财富和 地位,都是没有意义的,都像浮云那样无足轻重,飘过眼前就会消失。这就是儒家 的正统的价值观。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义在他们的心中有多重,什么财富, 什么官位,是否有价值,是否值得去追求,都必须经过义来检验、鉴别。这里 的义虽然有些抽象,在阶级社会里需要作具体分析。但是,人类行为也有一些 共同的规矩,所以,孔子的这个价值观念,具有合理因素,值得借鉴。

16、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如果一个士人系念着居所,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士人了。
深入解析: 儒家主张积极人世、以天下为己任。在他们看来,读书人,有知识、有文化, 肩上担负着重大社会责任。而要真正地担起这个责任,完成历史使命,就必须义无 反顾地投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经风雨,见世面,与广大老百姓同甘共苦,认识 社会,改造社会。在这里,就有一个个人生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也 是一个家庭生活与事业的关系问题。是把个人的安逸的生活放在第一位,还是把社 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还是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显然,孔子认 为应当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读书 人。应当说,孔子的看法有些偏颇,因为这里的关系需要正确把握,个人生活与社 会责任、家庭与事业都应该兼顾,应该统一起来,不能顾此失彼。但是,他强调把 事业放在第一位,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和 事业心,对于青年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7、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天命),小人向下通达(利益)。
深入解析: 从现实生活看,有文化、社会地位高的人追求的目标要高一些,而普通老百 姓则较多地考虑日常生活的具体问题,这是实际情况。但是,孔子把这个具体生活 观念问题绝对化,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划一条界线,并认为君子追求的是道德,小人 追求的是物质利益,这就很不妥。实际上,不论是君子,还是小人,必要的物质生 活都是第一位的,人必须吃饱喝足睡好之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所以,人的第一个 生活追求,都是物质生活条件,只是追求的途径、手段不同而已。当然,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有文化地位高的人可能会更多地思考、谈论较大一些的问题,比如 道德问题、价值问题,而普通老百姓则更多地考虑、议论一些具体的生活问题,但 是,绝对不能由此而说有文化地位高的人所思所想都是仁义道德问题,而普通老百 姓所思所想都是柴米油盐问题。

18、 ⊙子曰:狂而不直①,侗⑦而不愿③,倥倥④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论语》
难点注释: ①直:直。②侗:无知。③愿:谨厚,老实。④悾倥:无知。
原文翻译: 孔子说:狂放但不直率,无知却不老实,又不讲信用,这我就不懂了! 深入解析: 一个人狂一点、自大一点,并不十分可怕;一个人没有文化,不懂得多少道 理,也不十分可怕。但是,如果狂妄、自大又不直爽;没有文化、不懂道理而又不 老实,不讲信用,这就很可怕了。应当说,在这里,孔子主要是强调为人要诚实、 守信。毫无疑问,狂妄、自大不是人的一种好的表现,孔子并不赞成,因为他本人 就很谦虚,所谓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没有文化,不懂道理,孔子也不赞成, 因为他本人一生都强调努力学习。但是,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因为这些或者是人的 一时冲动;或者是客观条件造成。而不老实、不守信则是人的内在品质的表现,在 社会生活中关系重大,不容忽视。大家知道,信在儒家的正统思想中,占据着 重要位置,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根底也很深。

19、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人格,而现在的学者学习却是为 了在人前钓誉。
深入解析: 以古喻今,是孔子常用的教育方法。他认为,古代入学习、研究问题是为了完 善自己的人格,而现代人则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沽名钓誉。实际上,这是 孔子批评时弊而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知道,儒家主张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 己任,但是,在此之前,必须首先要修身、治心,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在现实 生活中有一些人弄虚作假,做表面文章,在别人面前夸夸其谈,实际上并不认真学 习、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孔子看来,这不符合学习的根本目的,也不符合事业 发展的规律。学习、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就自己 的完美人格,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去治理国家,这是很深刻的。

20、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
原文翻译: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个道德高尚的儒者,而不要做个道德低下的儒者。
深入解析: 同是崇奉儒家思想的人,还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勉励子夏要做君子 儒,不要做小人儒,就是说,要做名副其实的道德高尚、胸怀大志的儒家, 不要做名为儒者,而实则只是知道个人利益、只为自己打算。这番话,可以说,反 映了孔子确实具有比较高的思想境界。首先,他能正视儒者阶层,实事求是地认识 和评价他们,值得赞扬的就赞扬,需要注意的就得注意。君子儒道德修养好, 值得学习;而小人儒只是计较个人得失,需要注意。他毫不避讳,明确对学生 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具体要求。其次,他能鼓励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做一个 君子儒,不做小人儒,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树雄心,立壮志,勇于 担当,勇于治国平天下。

21、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
原文翻译: 穷困的时候就独守自身的善,显达的时候就要让天下都为善。
深入解析: 人生的道路能否顺利,人生的事业能否成功?这都是很难预料的,遇到机会 就飞黄腾达,施展抱负;遭遇挫折又可能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所以,人必须想明 白,不要为一时的困难而苦恼,自暴自弃;也不要为一时的得志而高兴,高枕无 忧。生活的道路可能是曲折的,也可能是通畅的,不论是谁,都必须作好充分的 各种思想准备。在孟子看来,人,尤其是有文化有抱负的人,就是要豁达些,明白 些,穷困也好,显达也好,都无关紧要,关键是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才是根 本。穷困的时候,不能施展才能,为天下人做更多的事情,但是可以自己完善自 己,成就自己的完美人格;显达的时候,有机会施展抱负,就要让天下人也一样来 完善自己,成就完美人格。

22、 ⊙孟子: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孟子》
原文翻译: 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
深入解析: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力量左右着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似乎是命, 其实是一种客观的趋势。确实,在这种客观趋势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但是, 人却可以认识它、灵活把握和运用它。实质上,孟子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人要正确 地认识客观趋势,按照客观趋势办事。这样的认识在人的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指导意义,比如,火可以煮饭做菜,也可以烧伤人,所以,人必须控制好火,用 它来为人服务,而避免它伤人;治理国家更是这样。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就是客观趋势。按照这个客观趋势,我们在确定生产关 系、确定上层建筑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水平,建立相应 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否则,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发展就要受到束缚,国家的 发展就要受到阻碍。

23、 ⊙孟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①,一乐也。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②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故:灾祸。②怍:惭愧。
原文翻译: 君子有三大乐处,而南面称王于天下不在其列。父母健在,兄弟平安,这是 第一乐;自己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人,这是第二乐;能对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 育,这是第三乐。
深入解析: 乐与不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以为南面称王号令天下就是乐; 有些人以为有吃有喝、天天莺歌燕舞就是乐,等等。而孟子则认为,君子之乐主要 有三个:(1)父母健在、兄弟平安;(2)反省自己,能够做到问心无愧;(3) 有一批聪明的学生。为什么这么看?首先,儒家思想重孝道,重道义,在这种思想 看来,对父母尽孝,对兄弟尽道义,是最大的事情。因此,父母的健康长寿,兄弟 的安全生活,就是最大的乐事。其次,孟子说过,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就是 说,人能做到真正的诚实,不欺骗别人,也不欺骗自己,问心无愧,就是最大的快 乐。最后,有一大批聪明的学生,这样,可以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们,把自己的 道德理想传授给他们,由自己继承下来的道统可以由他们再传续下去,这也是一大 乐事。

24、 ⊙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①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
难点注释: ①拂:干扰。
原文翻译: 所以上天如果要把重任交托给一个人,那么必定要先用困苦来磨炼他的心志, 劳累他的筋骨,让他的肌体饱受饥饿,使他的身体遭受困乏,让他做事情受到干 扰,这样使他的心灵更成熟、性格更坚毅,从而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能。
深入解析: 一个人要能真正地承担起重大责任,尤其是治理国家的重大政治责任,就必 须具备相当的主观条件,包括知识水平、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等 等。因此,有远大理想、抱负的年轻人,必须认真地磨炼、提高自己。在孟子看 来,首先,要刻苦读书学习,学习知识,学习文化。书本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 造世界的成果,学习、吸收这些成果,有利于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有利于认识未来 世界。其次,积极投身于艰苦的实践生活,向实践学习,自觉地磨炼自己。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尤其是,国家情 况很复杂,治理不容易,挫折、失败,在所难免,所以,人的坚强的意志力必不可 少,而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加强。

25、 ⊙太上①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
难点注释: ①太上:最上。
原文翻译: 最为上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功立业,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三者是虽然历 经长久时间而不会被废弃的,这就叫做不朽。
深入解析: 自古以来,中国人尤其是读书人都追求流芳百世、名垂千古。那么,怎样才能 做到这样呢?《左传》认为,有三条途径可以做到,这就是:立德、立功、立言。
什么叫立德?立德就是人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在道德建设上作出突出贡献, 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在《左传》看来,这是最有价值、最令人敬仰的名声; 什么叫立功?立功就是人在国家各种事业的发展中建功立业,作出重大贡献,从而 在国家发展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什么叫立言?立言就是人在思想理论、文学艺 术发展等方面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从而在历史上确立自己的地位。有地位,就有名 声;地位越高,名声越大,流传更久远,以至于不朽。应当说,《左传》提出的这 三条留名途径,是对人类历史的深刻观察和总结而得出的基本结论。实际上,在几 千年的人类发展史上留名、扬名的无外乎就是这三个方面。

26、 ⊙老子: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①,可以长久。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殆:危险 原文翻译: 所以,知足才能不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才能没有危险,才可以保持长久。
深入解析: 知道满足,就不会因为过度地追求而遭受挫折和失败;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 因为盲目地进取而陷入困境和危险。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很多。比如,一个人对于 物质财富的追求,如果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就满足,这样的人,就会心情愉快,身体 健康,生活就能过得很幸福;相反,如果过度地追求财富,生活的压力一定很大, 就有可能出问题,或者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非法的手段犯错误,受到法律的制裁, 或者因为无休止地奔波、操劳累垮身体,等等,诸如此类,经验教训很多。实际 上,老子的这个观点,不仅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概括,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唯 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有一个度,越过这个度,事物的性质就 要发生变化。人的欲望也是这样,在合理范围内可以作最大的努力,但是越过合理 范围,就要出问题。

27、 ⊙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原文翻译: 知人的人是智慧的,自知的人是聪明的。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战胜自我 的人是强大的。
深入解析: 能够客观地正确地认识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有很多假象;人也是不 断变化的。实际上,认识清楚别人不容易,认识清楚自己更不容易。现代心理学证 明,人总是过高地估计自己。尤其是,人有理想追求,美好的主观愿望,总是不断 地强化各种有利因素,忽视不利的客观条件。所以,客观地正确地认识自己,要比 认识别人更难,要求更高。同样的道理,战胜自己,要比战胜别人更难。战胜别人 只是需要力量超过别人即可,而要战胜自己,则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而人的意 志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炼、涵养而成的。

28、 ⊙老子:是以圣人去甚①,去奢⑦,去泰③。
《老子》
难点注释: ①甚:极端的。②奢:奢侈的。③泰:过分的。
原文翻译: 因此圣人去除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行为)。
深入解析: 老子思想的最高理念是道,而道的特点是自然,不满溢,也不缺少。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老子进一步提出人生处世的三去的基本原则去 甚、去奢、去泰,也就是说:思想上不走极端、生活上不追求奢侈、行 为上不过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处世观念上,老子从思想、行为到生活方 式,都主张保持一种自然、适中的状态,这与儒家的中庸思想有相通之处,也是有 道理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阶级、社会阶层,客观条件不同,思 想观念也不同。要使自己的思想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必须既要尊重客观、尊重真 理,也要注意在各种不同的思想中寻找共同点,不能走极端;一样的道理,在社会 实践中,也要考虑多数人的接受程度,不能采取过分的行动;生活上不追求奢侈, 在物质条件很差的古代社会尤其重要。

29、 ⊙老子:知常,容①。容乃公②。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
难点注释: ①容:包容,宽容。②公:爵号之一,以下为侯、伯、子、男,之上为王。
原文翻译: 明晓常道,才能包容。包容之后才能成为公爵。成为公爵才能进身为王。
王所要学习的是天。天要学习的是道。得道才能久长,到死都没有危险。
深入解析: 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有其自身固有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是客 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能够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 观规律办事,对于客观世界发生的各种事物,就能正确理解,采取科学的态度。
这样,客观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自然界万物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 展,人类社会也能够平衡地健康地发展,整个世界就能够发展繁荣起来。老子看到 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要求人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以实现人 类健康、安全的生活,是十分深刻的。我们知道,现在人类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 就是生态平衡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许多物种濒临灭绝、自然灾害频发,等等,已 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实际上,有些已经产生严重的后果,比如海平面 升高,一些陆地已经被淹没。

30、 ⊙老子:人法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难点注释: ①法:依据。
原文翻译: 人们依据于大地而生活;大地依据于上天而运行;上天依据于大道而变 化:大道则依据自然之性、自然而然。
深入解析: 老子认为,人类的生活要效法天地,遵循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而天地运行的 基本规律是怎样的呢?是道,是自然无为,所以,人类生活的最根本规则就是自然 无为。换句话说,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当说, 老子的这个基本观点具有深刻的合理性。尊重自然,尊重自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 律,就是肯定人的意志、人的思想意识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是决定于自然及其 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人类是在自然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与自然万物完全一样,遵循着共同的自然规律。人类告别自然 界、成为独立的人类社会系统后,有了新的生存环境,也就有了自己的独特的规 则,但是,从大环境看,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仍然是统一的,人类生活仍然是以自然 界为基础,所以,人类仍然需要遵循自然的规律。老子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是很深 刻的。

31、 ⊙庄子:忘年①忘义②,振③于无竟,故寓诸无竟④。
《庄子》
难点注释: ①年:指生死。②义:指是非。③振:振动,鼓舞,有逍遥游的意思。④无 竞:竞即境,无竞即无穷的境遇,这里指道。
原文翻译: 忘掉生死和是非,遨游于无穷之疆域,这就是寄寓在道之中了。
深入解析: 庄子从虚无的人生观出发,追求绝对个人精神自由,所以,他主张摆脱一切束 缚,包括外物和自身肉体以及思想观念的束缚。在这里,他提出忘掉年龄,忘掉生 死;忘掉仁义,忘掉是非,就是主张从自己的思想观念上忘掉一切束缚精神自由的 东西。大家知道,人在精神上最大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生死问题;一个是是非问 题。在庄子看来,摆脱这两个问题,人在精神上就可以达到绝对自由。应当说,庄 子提的这两个问题很中肯。首先,生死问题,无论对谁都会感到压力,年龄越大感 觉越明显,所以,现代保健医生经常要求老年人要忘记自己的年龄;其次,生活中 各种是非也很折磨人,尤其是,一个文化人,道德评价上的是非,更加严重。庄子 时代,统治者的各种道德说教很多,各种道德评价也很复杂,所以,庄子要求坚决 地忘掉道德评价上的各种是非。

32、 ⊙庄子: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
原文翻译: 能见素抱朴的人,天下没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深入解析: 道家哲学崇尚自然,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自然无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地存 在,自然地发展,任何人为的东西都是违反自然规律的。所以,反映在审美观念 上,他们主张自然美,反对任何人工雕刻。在他们看来,朴实无华,自然存在,是 最美的,而那些经过人工雕刻的东西,是虚伪的、不真实的,所以,永远比不上自 然的美。正是在这些思想观念基础上,庄子进一步强调朴素美,认为朴素之美是天 下最美的东西,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它再美的了。这就是真实之美。当然,庄子并不 是单纯地谈美,他的更深层的意思还是要阐述他的哲学观点,他主张自然、虚静, 在他看来,自然、虚静、无为,才是达到圣人之道,任何主观的努力,任何人为的 做作,都是没意思的。

33、 ⊙庄子:至礼有不入,至义不物,至知不谋,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庄子》
原文翻译: 最高的礼不分人我,最高的义不分物我,最高的智慧不用谋略,最高的仁不分 亲疏,最高的信不用金钱。
深入解析: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主要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庄子从道的基本原则出发,也对这些范畴作了阐述,但其思想实质已经有了很 大不同。比如,关于礼,儒家赋予的主要内涵是规定人的社会等级以及其应有的礼 仪、礼节等。而庄子却认为,最高的礼是不分人我的,也就是说,达到礼的最高境 界,就会把所有的人都看成自己一样,不分彼此,同呼吸,共命运。在他看来,这 才是真正的礼,最高的礼。以此类推,仁、义、智、信也是如此。毫无疑问,庄子 有对抗儒家思想的意思,但是,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观点,却也符合他的 思想原则。因为在他看来,在本质上,世界万物是没有区别的,所以,儒家讲仁、 义、礼、智、信,并用其约束人们的行为,从本质上说,也是没有意义的,或者 说,他们讲的仁、义、礼、智、信,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

34、 ⊙庄子: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
原文翻译: 只有那些不以天下为己所用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深入解析: 什么人才可以托付天下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什么人才可以掌握国家政 权?或者说,这个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什么样的道德境界?庄子认为, 只有不把天下当回事的人可以托付天下。在他看来,在人们心目中,天下是最重要 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天下看成无足轻重,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思想境界非常高 的人,这种人就不会把个人名利看得很重,就不会贪图一己私利,由这种人治理天 下,掌握国家政权,就能够实现公平公正,天下就能安定,人民就能幸福。应当 说,庄子的这个观点十分深刻。因为,人的实际行为决定于人的思想品质。一个人 是否值得信任,最根本的就是他的思想品质如何。一个私心杂念很重寸利必夺的 人,很难设想他能做到公正公平。一个国家,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没有大公无 私的思想品质,就难以做好领导工作。

35、 ⊙庄子: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庄子》
原文翻译: 古时候得道的人,穷困的时候是快乐的,通达的时候也是快乐的。
深入解析: 在这里,庄子借古喻今,认为古代得道之人,穷困的时候快乐,通达的时候也 快乐。实质上他是要求人们,处于通达的时候应当快乐,处于穷困的时候也应当快 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他看来,人的快乐不在于穷困,或者通达,而在于人处 于道德之中。就是说,道的本质是自然,人的修养达到了道的境界,一切都应当顺 其自然。穷困也好,通达也好,都无所谓,所有这些,都是一种自然,都不过是像 寒暑风雨等自然现象一样,按照季节的先后顺序在正常地进行。应当说,庄子的这 种思想观念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人看明白这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就不会为这些 事情所困扰,就能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不论是对于身体健康,还是对工作都有好 处。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是某个人所能左右得了的。社会发展在某一阶 段存在什么问题,这是客观规律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中华名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3、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4、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1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1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18、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9、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1、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24、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6、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7、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8、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29、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31、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3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3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5、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36、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37、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3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4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4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4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4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4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4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4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9、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50、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5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5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5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5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56、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5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58、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5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6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中华圣贤名句经典赏析”中的语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选自己喜欢的短句,发发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唯美经典名句,希望的人生美满而幸福!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79281.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中国古典贤言贤语
下一篇 : 中华哲理贤言良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