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种讯息,与爱的人每天分享一些钟情的浪漫句子是必要的,很多意味悠长的句子都让人折服。你对什么人说的这样的句子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

【远离自己不懂的股票】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如果找不到好公司的股票,尽管把钱存在银行,等发现了再说,,每个投资者都有自己不懂的地方、不熟悉的领域,彼得林奇也不例外。

他对此采取的措施是:远离自己不懂的股票。

彼得林奇坦言,在他的周围确实有许多投资网络股迅速获利的机会,可是他却仍然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投资。究其原因就在于,彼得林奇不懂网络,从而对网络股有一种恐惧感。

在他看来,大多数网络股都无法用常用的市盈率指标来衡量,这让他心里感到没底。因为这些上市公司几乎没有盈利,所以市盈率计算公式中的分母(盈利)数据根本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唯一的办法,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到另外一个指标股价上去。可是在彼得林奇看来,股价是一个最没有价值的信息,虽然这是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最关心的指标。

彼得林奇说,1989年的时候,美国还只是有线电视金融新闻网的电视频道屏幕下方有一条滚动带显示股票行情,可是没过几年,每家每户的电视频道屏幕下方就都有了这样一条显示股票行情的滚动带。即使在其他非财经频道上,也会有显示道琼斯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的小方框。在比较流行的互联网门户网站上,你更可以设定自选股投资组合,随时了解其中每只股票的最新行情。

彼得林奇认为,这种无处不在的股票行情所传递的信息,看上去是方便了投资者,而实际上很容易起反作用。

举个例子来说,当投资者看到一只网络股的股价是30美元,另一只股价是10美元,如果他只看股价指标,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价格高的那只股票更好。这就是只看股价造成的错觉,一种十分危险的错觉。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最重要的参考数据不是股价,而是盈利。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早晚会决定证券投资的成功与否,投资者如果只关注股价变动,只会分散注意力,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有人说互联网改变了世界,彼得林奇却没有这么看。他认为,无论铁路、电话、汽车、飞机、电视,都可以称得上是对全人类至少是对全世界1/4的富裕人口的生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当初这些新行业同样孵育了许许多多新公司,可是只有极少数生存下来了,最终主导整个行业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投资网络股同样会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风险极大。

散户投资者对于自己不熟悉的股票,最好是别去碰。如果要尝试进入这种至今还没有任何盈利的股票,应该做一个简单分析,从而得出一个大致判断:该公司在未来需要多少赢利才能支撑得住今天的股价?做到了这一点,才不会头脑发热、利令智昏,最终迷失投资方向。

【不必热衷于债券投资】

如果你想要自己的资产未来比现在增值得更多,那么你就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即使未来两年、三年,甚至五年是大熊市,股市跌得让你后悔根本不应该买股票,你仍然应该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到股票上投资于股票或股票投资基金的收益率,远远超过债券、定期存单或货币市场基金。

债券投资也是一种投资方式,可是彼得林奇个人并不热衷于这种方式,而是偏好于股票投资。他的理由有如下两点。

一是债券投资并没有想像中的那样安全。

散户投资者购买债券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十分安全,晚上能睡得着觉。而买股票就不一样了,股票涨涨跌跌来去很大,有时候半夜里都会吓得醒过来。

彼得林奇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他说,初看起来你购买年利率8%的美国30年期国债很安全,但这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期间的通货膨胀率较低。

相比而言,股票市场上的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率为3.5%,与2-5%的通货膨胀率相比还高出1个百分点。如果通货膨胀率上升,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也会跟着上涨。虽然这点收益率无法令投资者满意,但同样不会亏老本。更何况,货币市场基金的申购费很低,从这一点上看还是很有投资吸引力的。

二是购买债券基金不一定会比直接投资债券更安全。

许多投资者喜欢购买债券基金,而不是直接购买债券。他们以为,通过这种方式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公司债券,由国债基金的专业经理人来操作,收益会有更好的保障。彼得林奇对此颇不认同。

他认为,如果你购买的是公司债券或垃圾债券,这种投资当然没有购买债券基金来得安全。可是你可以去直接购买国债、国库券呀,这种投资的收益率肯定要比购买国债基金高,而且又不用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包括手续费、佣金。

相比而言,如果你购买中长期国债基金,不但每年要支付0.75 010的申购费,而且那些基金经理的操盘水平实在令人难以恭维。

一份研究报告表明,1980~1986年间,美国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一直低于单个品种债券,有时候一年的收益率的降低幅度要超过20/0;并且,债券基金期限越长,这种差别越大。

彼得林奇认为:根本没有必要白白花钱请大提琴家马友友来放演奏会录音。意思是说,投资者与其购买债券基金,还不如自己直接购买国债、国库券。即使买的是垃圾债券,只要买对了,收益率也会非常可观。当然,彼得林奇并不主张你在垃圾债券上过多投资。

彼得林奇实在搞不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投资者把所有资金都投在中长期国债基金上?虽然国债基金的推销员说,这些基金由专业经理人操作,能够在最佳时机买入、最佳时机卖出,收益高、风险低,可是彼得林奇认为,这种理想情形很少出现。如果你购买国库券,到期后至少能足额收回本金;可是如果你购买的是国债基金,就不一定能保证足额收回本金了,因为每天的交易行情都是随时波动的。

【股票越多越好债券越少越好】

长期来看,精挑细选的股票或基金,一定比债券或货币市场基金好;但若闭着眼睛乱买股票,可不比把钱藏在床底下高明.,每一个散户投资者,都面临着如何组合家庭投资的问题。彼得林奇通过详细测算证明:无论怎样的投资组合,都是股票投资比例越大越好、债券投资比例越小越好。说得更简单、直接一些,那就是要100%投资于股市彼得林奇谈了以下3个问题。

一是全部投资于股票的获利回报最高。

从过去70年的实际业绩看,美国股市的平均年投资收益率为10.3%,而长期困债投资收益率只有4.8%,而且这种差异趋势似乎越来越明显。

彼得林奇发现,上市公司经常会定期提高红利来回报投资者,可是历史上从来就没有一家债券公司,会通过主动提高利息的方式回报债券投资者,、更不用说,债券投资者从来不可能有机会像股票投资者一样,享受参加年度股东大会的待遇。虽然他能得到稳定的利息,可是这些利息却会冈为通货膨胀而缩水,甚至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变成实际上的负利率。,彼得林奇举例说,如果投资者手上有1万元现金,他可以有以下3种投资组合方案供选择。

第一种方案是,这些现金全部用来购买债券。

假定债券年利率为7%,那么,20年内他一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14 000元。这时候的债券价格(本金)仍然是1万元。

这笔账实际上很容易算,因为他每年获得的利息收入都是固定的700元。

不过要记住,由于通货膨胀的关系,这笔利息收入的购买力会在10年内缩水一半、在15年内缩水2/3。

第二种方案是,这些现金一半用来购买债券,一半用来购买股票。

购买债券的年利率同上,购买股票的回报,按过去70年间的平均回报率计算:每年股息分红3%、股价上涨8%,合计11%-在这20年间,一共可以获得利息收入10 422元、一共可以获得股息收入6 864元。两者合计,总收人为17 286元,这时候的债券和股票价格合计已经上升到了21 911元。

第三种方案是,这些现金全部用来购买股票。

仍然按照上面3%的股息率、8%的股票上涨率计算,20年间的股息收入为13 729元,这时候的股票价格已经上升到了46 610元。

不难看出,后一种方案都比前一种方案的收入要高得多。

三是全部投资于股票并不影响固定的生活费支出。

一般来说,投资股票和投资债券的目的是不同的。投资股票的主要目的是追求增值,而投资债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稳定收益。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投资组合比例也不一样。不过一般来说,年轻人比较倾向于投资股票,老年人比较倾向于投资债券,因为老年人希望能有一笔固定收益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准。

而彼得林奇认为,由于现代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一步步提高,上述观念已经过时了。如果把所有余钱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同样能够得到固定收入。

彼得林奇举例说,如果你有10万元现金用于投资,希望每年得到7 000元收入用来维持现有生活水准。那么我们来看一看,如果这些现金100%投资于股市,能否达到这一目的?

10万元股票第1年的股息收入为3 000元,所以还要抛掉4 000元股票才能凑满7 000元收入。这样,第1年年末的股票市值就还有10(1+80/0)-0.4=10.4(万元)。

虽然每个家庭的投资组合不一样,但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必须记住一点:股票投资的收益率要远远高于债券投资收益率,而且这一趋势不会改变。彼得林奇建议投资者,在投资组合中要尽力提高股票投资比重,即使老年人也是如此。虽然这种组合方式在最初几年内会暂时牺牲一些收入,但从长远看,投资回报要远远超过短期损失的收入。

随着上市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盈利越来越多,投资者从股票投资中所获得的回报也会水涨船高。如果在你的投资组合中,拥有一家10年、20年业绩一直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你不想赚钱都难。据美国一本投资手册中介绍,截至1991年,连续20年红利连续增长的上市公司有134家,连续10年红利连续增长的更是高达362家。所以,投资者要从中获利并不是非常困难的。

【在石板底下寻找小虫子】

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l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如果你研究了50家公司,你就会找到5家远远高于预期的好公司。在股市中总会有让人惊喜的意外发现,那就是业绩表现良好却被专业机构投资者忽视的好公司股票。

对于规模庞大的麦哲伦基金来说,彼得林奇不得不买人大量股票,才能遵守证监会关于购买股票投资上限的规定。为此,他不断地买入股票,同时也向别人大量推荐股票,以至于发展到后来,人们最关心的是,还有哪只股票彼得林奇没有买过?

从1986年开始,彼得林奇每年都参加《巴伦》周刊举行的投资圆桌会议,每年他推荐的股票数量都是最多,甚至多得有些令人讨厌。

第一年也就是1986年,他推荐了100多只股票,创下了一项最高纪录。

1987年参加会议时,他推荐了226只股票,打破了上一年自己创造的纪录,以至于会议主持人问他:我们想知道的是,你究竟不喜欢哪些股票?1988年,由于股市大崩盘刚刚发生,所有人都对股市非常悲观,所以他只推荐了122只股票,这时候会议主持人仍然不忘挖苦他说,你简直给了所有股票一个均等买入的机会!

1989年彼得。林奇不得不有所收敛,好中选优,只推荐了96只股票,没想到这仍然引起主持人的非常不满。主持人问他,或许我们还要再问你一次,你究竟不喜欢哪些股票?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你不喜欢的股票比喜欢的少得多!

彼得,林奇说,股票投资不能不重视调查研究。打个比方说,要寻找一只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如果你翻开10块石头,有可能会找到1只小虫;以此类推,如果你翻开20块石头,就会找到2只小虫。在20世纪80年代的最后4年中,他每年都要翻开几千块这样的石头,才能找到足够多的小虫,用来满足规模越来越大的麦哲伦基金的胃口。

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规模小,选择股票的方法和基金选股方法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但彼得林奇认为,如果散户投资者能够像他买入小盘股一样选股,同样会取得非凡成绩。因为在他买入的这些小盘股中不乏10倍股,如在5年内罗杰斯通信公司股价上涨16倍、电话和数据系统公司股价上涨11倍,切诺基集团公司、国王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等,股价都上涨了10倍。散户投资者买入的股票组合中,只要有1只这样的股票,付出的所有努力就都值了。

【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想赚钱的最好方法,就是将钱投入一家成长型中小公司,这家公司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利,而且将不断地成长。

连续投资一系列的稳定增长型股票,尽管每次只有20%30%的投资收益率,但由于复利的作用累积下来会让你赚到一大笔钱。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非常善于从热点股票中筛选出价值被严重低估的股票,并从中得到不错的收益。打个比方说,这就像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一样神奇。

20世纪90年代初,彼得林奇一直没有对共同基金公司有足够的关注。

1991年他给《巴伦》周刊推荐买人的股票中,没有一家是基金公司。其实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的一贯投资风格是,宁愿投资股票,也不愿意投资基金。

是股价暴跌,每个月有几千亿美元资金涌人购买基金,令彼得林奇开始关注共同基金,并希望能从中筛选m一家有价值的公司来。

经过比较他发现,1991年弗兰克林基金上涨了75%、德莱弗斯上涨了55%、罗普莱斯上涨了116 010、联合资产管理上涨了80%、道富银行上涨了81.77%,只有康联集团的上涨幅度最小,为40%。于是,他把目光集中在康联集团上。

研究表明,康联集团的股价为17美元,这个股价其实还只是1985年它初次发行股票时的价格。也就是说,五六年过去了,它的股价又回到了起点。

而当年该基金发行股票时,规模只有50亿美元~60亿美元,每股收益1美元;现在它已经扩大到90亿美元,每股收益高达1.55美元。不但如此,每股公积金也已经达到4美元,并且已经回购了7%的股份。

彼得林奇认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6年过去后的康联集团比过去更加坚实可靠了。考虑到有每股4美元的公积金在内,实际上,现在的股价比发行价还便宜4美元。更重要的是,该基金没有负债。

既然康联集团如此优秀,可为什么华尔街上的那些机构投资者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对它充耳不闻呢?

彼得林奇认为,很可能是该基金的收益水平已经4年停滞不前,从而让投资者产生这样一种错觉:该基金资产虽然增加了1倍,可是对于当时蜂拥而至流人债券、股票、金融市场共同基金的巨额资金而言,这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不会引人关注的。

从白天鹅中发现丑小鸭,初看起来颇有一点打抱不平的意味:为什么其他股票可以是白天鹅,唯独这一只是丑小鸭?这是一种现象,但也确实是一个问题。通过这种将心比心、横向比较,很容易从这种逆向思维中分析后进生的闪光点,挖掘即将启动或正在启动的补涨股。

爱打抱不平的彼得林奇认为,1991年康联集团的股价上涨幅度只有其他同行的1/2至1/3,无论如何这不能表明它的股价就只值一半同样是基金,罗普莱斯的市盈率是20倍,弗兰克林的市盈率也是20倍,而康联集团的市盈率却只有10倍!要知道,它仍然在创造利润,并且仍然在不断提高分红并回购股票,随着未来收益不断增加,这一局面还会更加向好。这样一思考,就好像找到了一座正在发掘的金矿。

【牢记关于股价的蠢话】

假如我有一块钱,把它给了你,那一块钱就变成你的了。但假如我给你的是一种观念,那我们两人便同时拥有了它。

投资股市,投资理念和股价涨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对于股价为什么上涨、为什么下跌,每个人各有不同的说法。

彼得林奇当年在沃顿商学院读研究生时,由于同时在富达基金公司做实习生,所以第一次认识到了在专业研究上最聪明的教授对股票的认识也可能是非常错误的,所以他对投资者对股票波动所作出的各种愚蠢解释一点也不奇怪。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他列举了以下最愚蠢,也最危险的12句话。

一是股价已经下跌这么多了,不可能再跌了。

这句话听起来有道理,其实是一种白欺欺人的安慰。当初实力雄厚的著名蓝筹股宝丽来公司,股价从143.5美元下跌到100美元后,每天都有人这样说,所以每天都有人为买人后又被套牢后悔不已。结果呢,股价最终跌到14.125美元。

二是你总能知道什么时候一只股票跌到底了。

如果你能知道股票跌到底了,当然就能轻而易举地抄底买人,但是这又怎么可能呢?彼得林奇比喻说,想抄底买人一只正在下跌的股票,就如同去抓一把正在下落的刀。只有等这把刀落到地上、扎进地里,晃来晃去不动了,这才是底部啊。

三是股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可能再涨呢。

一般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但并不都是如此。彼得林奇说,许多股评家建议投资者当股价上涨1倍时就卖出,这样的股评家应该感到耻辱和羞愧。如果按照他们的建议去操作,你永远抓不住一只上涨10倍的大牛股。

四是股价只有3美元,我能亏多少呢。

当股价下跌时,表现糟糕的低价股和表现糟糕的高价股同样危险。要知道,一只股价为3美元的股票,和另一只股价为50美元的股票,如果它们的价格都跌到0,亏损都是100 010,根本没必要五十步笑一百步。

五是最终股价会涨回来的。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也就不会有一去不复返这个词了。当初的RCA是一家全球闻名的、非常成功的大公司,可是65年过去后,它的股价还没有涨回来。Johns Manville也是世界闻名的大公司,情况颇为相似。

六是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

有些投资者总会这样想,事情既然已经这样糟糕了,还能糟糕到哪里去呢?话可不能这么说。黎明前的一段时光确实是最黑暗的,但反过来最黑暗的一段时光过去后,接下来的并不一定是黎明,也可能是一个更漫长的黑夜。

七是等到股价反弹到10美元时我才会卖出。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从来不会有一只严重套牢的股票会如你所愿反弹到你设定的卖出心理价位。如果你要设定这只股票10美元时卖出,那么它很可能在9.75美元下方上上下下震荡几年后就掉头向下,你得忍受它好几年对你的心理折磨。

八是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型股票不会波动太大。

许多投资人认为,投资在公用事业股上肯定不会错,把股票锁在抽屉里,只等着派发股息就行了。事实上,由于核电站事故等原因,以能源板块为代表的公用事业板块股,股价同样会上涨10倍或者下跌到原来的1/10。

九是等的时间太长了,不可能上涨了。

许多股票你把它捂在手里时,它就是不涨,捂多久也不涨;可是你实在不耐烦了,把它一卖出去它就涨,这叫不卖不涨、一卖就涨。实际上,这些股票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变化,它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耐心,要有足够的耐心才会赢。

十是看看我损失了多少钱,我竟然没买这只大牛股。

如果你总是为自己本来准备买某只股票,最终没有买,那只股票却大涨了而后悔不已,是会让人发疯的。要知道,别人在股票上赚的钱并非就是你亏掉的钱。事实上,你知道的股票越多,你错过大牛股的机会就越多,不该因此责怪自己。

十一是我错过了这只大牛股,我得抓住下一只这样的大牛股。

下一只大牛股当然存在,可遗憾的是,你所看中的下一只大牛股,很少有像原来的那只大牛股一样成功的,甚至会是一个貌似李逵的李鬼。心态放平和一些吧:错过一只大牛股,你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亏损。

十二是股价上涨,所以我选的股票一定是对的;股价下跌,所以我选的股票一定是错的。

这是彼得林奇认为最愚蠢的谬论,因为它把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发展前景完全混淆在一起了,很容易导致留住赢家、扔掉输家(抛掉已经赢利的股票、捂住正在下跌的股票)。正确的态度是,股价在短期内的波动与选股正确无关。

在彼得,林奇提到的12句蠢话中,有两句话值得单独拎出来。首先是被他称为最愚蠢的一句话(第12句)。彼得林奇认为,除非你是做短差,有一点点盈利就交割,否则,这种短期涨跌根本不要去管它;即使做短差,这种涨跌也不表明你选择股票的正确与否。例如,1981年石油股Zapata由于能源业的繁荣,股价涨到最高点,投资者紧紧捂着它,结果股价从35美元下跌到2美元。与此同时,另一家Ethyl公司因为其主要产品含铅汽油添加剂遭美国环保署禁止生产,投资者纷纷抛掉它。结果呢,该公司另起炉灶,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业并取得优异成绩,股价从2美元上涨到32美元。投资者只有抛弃这种错觉,股票才不会越炒越亏。

其次是第3句话。按照这样的观点,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抓到10倍股。彼得。林奇的成功,就与不信这个邪有关。他举例说,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股票,20世纪50年代只有0.75美元,许多投资者在1961年涨到2.5美元时就再也忍不住要抛了,于是获得了3.3倍投资回报。可是如果不抛呢?

接下来又上涨了7倍,即相当于一只23倍股你现在只得到了3.3倍!如果你能打消怎么可能再涨呢的疑虑,一直持有该股票,该股股价最终从0.75美元涨到124.5美元,上涨了166倍,这还不包括上涨过程中每股30.66美元的分红。

其实,关于选股,我并没有什么绝招可以教给大家。世界上根本没有那种一选对股票就会响的铃。无论你多么了解一家公司,也不能保证投资这家公司的股票肯定能赚钱,但是如果你清楚地了解决定一家公司盈利还是亏损的关键因素,那么你投资成功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你喜欢某家店,可能也会看中这只股票。

彼得林奇掌管着全球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被称为全球最佳选股者。他是怎样选择股票的一定令人感兴趣,他对此总结了以下十三条选股准则。

一是公司名字听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听起来很可笑则更好。

公司名称越枯燥乏味,业务就越简单,公司就越完美,越不被机构投资者所关注,这时候你最容易买到低价位,最典型的如鲍勃埃文斯农场。

二是公司业务枯燥乏味。

公司业务和公司名称一样枯燥乏味,能够完全避开机构投资者关注,便于你有充足时间、以较低价格买入该股票,最典型的如瓶盖瓶塞封口公司。

三是公司业务令人厌恶。

这类公司的业务令人怀疑、蔑视甚至恶心,唯恐躲之不及,可是业务稳定、效益好,股价会不断增长。如专门清洗汽车零件油污的Safety-Kleen公司。

四是公司从母公司分拆出来。

从母公司分拆出来单独上市的自由经济体,常常会给投资者以惊喜回报。

当子公司遇到困难时,母公司绝不会见死不救,总是会鼎力相助的。

五是机构没有持股,分析师不追踪。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机构投资者持股很少甚至根本不持股的股票,往往能赚大钱;如果这家企业从来没有机构关注过,赚钱机会就又增加了一倍。

六是公司被谣言包围:据传与有毒垃圾或黑手党有关。

每个人都想像着黑手党会控制某某领域,这种荒诞推断导致有身份的人都不敢买这类股票。这时候,最早购买这类股票的投资者就能得到被严重低估的价格。

七是公司业务让人感到有些压抑。

最典型的是,有一家令彼得林奇非常喜欢的、专门从事丧葬服务的SCI公司,机构主力在长达几年时间里躲之不及,可实际上它的业绩好得令人难以置信。

八是公司处于一个零增长行业中。

越是热门行业,越会有更多竞争者出现;相反,在零增长行业中就没有这种顾虑。上面提到的丧葬服务业就是如此,但它却拥有最扎实、稳定的业务基础。

九是公司有一个利基。

利基在英语中是指悬崖上的石缝,作用是作为支点,便于攀登。例如,一家地方性的石料场会因为没有竞争对手而获得相对稳定的垄断利润。

十是人们要不断购买公司的产品。

这一点很好理解。彼得林奇说,他宁愿购买生产药品、软饮料、剃须刀片、香烟的公司股票,也不愿意购买生产玩具的公司股票。

十一是公司是高技术产品的用户。

高科技产品的价格竞争,会导致生产厂家无钱可赚;可是,高科技产品的用户却能因为使用成本不断降低而获得额外利润,可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十二是公司内部人士在买入自家公司股票。

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最好包括普通员工都在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这是一个最明确不过的信号。仔细打听一下这样的消息,这很容易做得到。

十三是公司在回购股票。

公司自己购买自己的股票,是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这些股票被回购后就不再流通,流通股越来越少、每股收益也会相应提到,对投资者非常有利。

彼得林奇的选股思路确实令人耳目一新。但就国内股市而言,最有价值的还是最后两条。一是如果有公司内部人员大量购买自己企业的股票,就表明股价被低估了,或者存在着隐蔽性资产。所以,当看到内部人员疯狂购买自己企业的股票时,就可以勇敢跟进。即使这时候股价下跌了,你的持股成本也比他们低。要注意的是,这里主要关注内部人员购买股票,而不是卖出股票。卖出股票的原因多种多样,只要不是集体抛售,一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二是可以通过公司回购股票来判断前景。上市公司回购股票后,流通股减少了,每股收益就会产生奇妙影响,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股价会相应抬升。上面提到的那家瓶盖瓶塞封口公司,过去的20年里每年都回购股票,流通总股本越来越少。彼得林奇相信,照这样下去,这家公司的股价迟早会涨到每股1万美元。在国内股市中,更常见的是与回购股票背道而驰的增发新股,这种做法并不能给投资者显著回报,所以,对增发新股的企业要保持一分警惕。

【彼得林奇的不选股原则】

买股票时,要知道为何而买,光说这只股票一定会涨是不够的。

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作为全球最佳选股者,彼得林奇的选股原则别开生面,其实,他的不选股原则也同样精彩。他为自己总结了以下六条不选股准则。

一是热门行业的热门股。

热门股由于有众人追捧.,所以股价上升很快。可是要知道,如果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改变,爬得越快就跌得越凶。例如,美国家庭购物网络公司的股价在16个月内从3美元涨到47美元,不过很快它又跌回到3.5美元。

二是那些被吹捧成下一个的公司。

彼得林奇说,就他个人经验而言,某些上市公司一旦被吹捧成下一个IBM、麦当劳、迪士尼时,通常就表明它气数已尽,不但如此,它还会连累它的楷模从此进入一段困难时期。当然,它几乎从来都不可能像它的楷模那样卓越非凡。

三是多元恶化的公司。

许多盈利非常不错的上市公司,不去回购股票或提高分红,而是热衷于多元化,结果造成多元恶化。基本上是每10年一个轮回:前10年疯狂收购、兼并其他企业;后10年大量剥离、瘦身重组。这样的股票还是不碰为好。

四是小声耳语的股票。

经常有人向彼得林奇推荐一些稳健型股票,可令人奇怪的是,推荐嘛就推荐啦,推荐完后对方还会压低声音,继续补充几句内幕。彼得林奇说,这种小声耳语的股票通常都有一个传奇故事,一旦冒险成功确实会有巨大回报,但成功的机会非常渺小,他从来不碰。

五是过于依赖大客户的公司。

有些上市公司25%~50qo的产品都卖给同一个客户,这表明该公司的经营十分不稳定。一旦失去这个重要客户,将会给公司造成毁灭性灾难;即使没有失去这个客户,对方也会由此要挟产品降价或提供其他优惠,这种股票少碰为妙。

六是名字花里胡哨的公司。

名字花里胡哨的上市公司确实能吸引投资者的眼光,容易一见钟情,可这对散户投资者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关注它的机构投资者多了,散户投资者就难以买到低价位的股票,建议不买。

彼得林奇不选股的思路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就国内股市而言,以下两点最值得注意。

一是追捧热门股。追捧、炒作热门股目前似乎已经成了某些散户投资者的一大法宝和癖好。确实有许多投资者从中赚到了钱,可是也应当看到,更多的人在这方面亏得厉害。热门股一旦热起来,股价往往就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而散户投资者在信息、时机方面都没有优势,所以容易吃亏。

二是多元恶化的上市公司在国内股市比比皆是,彼得林奇给我们总结出来的10年轮回规律值得反思。他曾建议心理学家分析一下为什么有些上市公司和人一样享不了福而愿意自找罪受?彼得林奇不无讽刺地说,他想来想去,惟一的解释恐怕只能是公司管理层觉得这种收购非常刺激、令人兴奋,而回购股票和派发股息则缺乏想像力、毫无刺激可言。

可是这却苦了投资者。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根本不存在任何一种合适的方式能够量化分析投资风险与回报具体是多少,你在设计自己的投资组合时,应该加入2只稳定增长型公司的股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持有4只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和4只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的巨大投资风险。再次强调一下,关键是只买入你真正清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

彼得林奇认为,无论什么样的上市公司,它的股票都可以分为以下6种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股票各有特色,在具体操作方式上应该有所侧重。

一是缓慢增长型公司股票。

缓慢增长型企业的增长速度非常低,大体上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3%)。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巨大,历史悠久,开始时增长速度很快,但最终或者由于精疲力竭,或者已经到了事业顶峰,或者因为耗尽元气、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于是缓慢爬行。如果一个行业的整体增长速度都降低了,就表明这个行业中的绝大多数企业都失去了增长动力。

在通常情况下,缓慢增长型公司股票的价格不会上涨很快。所以,彼得林奇对这类股票是不屑一顾的。

二是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

稳定增长型企业的年利润增长率通常在10%~120/0。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市值庞大,市场反应不敏捷,从性质上看,它属于稳定增长型公司。

投资于这类股票能否获得可观收益,关键取决于购买时机及价格是否合理。一般情况下,持有这样的股票,股价上涨两三倍是可能的,可是如果希望它能成为10倍股,那就不切实际了。

在彼得林奇的投资组合中,这类股票占一定比例,目的是在经济衰退、经济低迷时起稳定重心的作用。因为无论经济如何萧条,这类企业都不会破产;而一旦它们的股票被市场重新认识,股价很快就会恢复到原有水平。

/彼得林奇的具体做法是:当该股票价格上涨30%50%后就立刻卖掉,然后选择其他价格还没有上涨的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反复进行这样的操三是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

快速增长型企业的年利润增长率通常在20%25%。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小,刚刚成立不久、成长性强。

彼得林奇认为,这类股票如果选择得好,会从中找到上涨10~40倍乃至200倍的大牛股。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哪怕投资组合中有一两只这样的股票,就能大幅度提高投资回报率。

快速增长型企业和快速增长型行业并不是一回事。而且有趣的是,快速增长型企业往往并不出现在快速增长型行业中。

彼得林奇特别喜欢那些不在快速增长型行业中的快速增长型企业,如酒店业中的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百货业中的沃尔玛等,它们的成功经验是,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后,马上会把这种成功经验在另一个地方复制,从而不断扩张业务、迅速增加盈利、推动股价上涨。

不过,投资于快速增长型企业会有许多风险,特别是一些新公司,一旦增长速度放慢、财务实力不够,很容易出问题,甚至会面临倒闭风险。

四是周期型公司股票。

周期型公司的销售收入和盈利会以某种规律上下变换,虽然这种规律不一定会被人们准确预测到。例如汽车公司、航空公司、轮胎公司、钢铁公司、化学公司等,都属于这类企业。

这类企业的特点是:当经济开始衰退时,业绩会大幅度下降,要经过好多年股价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而当经济开始繁荣时,它的股价会一窜而上,上涨幅度高于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

彼得林奇说,这类股票最容易被投资者误解,因为它们通常是一些著名的大公司,所以很容易被投资者当作值得信赖的稳定增长型企业来看待。

而实际上,一旦买入时机不好,股价会跌得很快,别人跌50%,它会跌80%。所以说,购买这类股票的关键在于正确掌握买人时机。

五是隐蔽资产型公司股票。

隐蔽资产型公司的特点是,企业的某些有价值的资产被机构投资者所忽视了,而实际上它是存在的,例如一大笔现金、债权债务、房地产、特许使用权等。

彼得林奇举例说,1976年pebble Beach公司的股价只有14.5美元,股票市值2 500万美元。仅仅不到3年后的1979年5月,福克斯公司就以7 200万美元(每股价格42.5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它。仅仅收购该公司一天后,福克斯公司就以3 000万美元的价格,转手卖掉了其中的一块石料场。

彼得,林奇说,投资这种隐蔽资产型公司的机会到处都是,关键是你要了解它。

六是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

困境反转型公司是指那种受到严重打击而一蹶不振、几乎面临破产,最终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企业。它和缓慢增长型公司不同,因为它没有任何增长;它也不是周期型公司,因为它让人看到的是末日来临。

实践证明,困境反转型公司的股价往往会非常迅速地得到恢复。它的最大特点是,股价的迅猛下跌和快速反转,都和整个股票市场行情关系不大。

彼得林奇通过这种操作手法,获利颇丰。1982年初,他在并不是股价最低位的时候,以每股6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克莱斯勒公司的股票,而且比重一度达到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5%。结果,在不到2年时间内股价就上涨了5倍、在5年时间内上涨了15倍。彼得林奇不无贪心地说,如果他当时能以最低价位1.50美元买人的话,将能获得32倍的丰厚回报!

投资这样的股票风险虽然很大,但偶然的几次成功会让投资者激动万分。

总体来看,在这类股票上的投资回报非常丰厚。

从不同股票类型看,最值得投资的是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有了年利润增长率达20%~25%的打底,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炒股就能旱涝保收了。彼得林奇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在这些股票上淘金。请记住他的经验:目光盯着那些不在快速增长行业中的快速增长型企业,这里最容易产生10倍股乃至100倍股。

从不同股票类型看,最值得赌博的是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

这在国内股市称之为资产重组型股票。操作这样的股票当然风险很大,弄不好颗粒无收,可是一旦重组成功并注入新概念,股价会几倍、几十倍地上涨。

相对于底部捡到的股价来看,便宜得几乎不要钱,获利当然丰厚啦。彼得林奇举例说,美国股市有一家公用事业类企业肯爱迪生公司,股价从1974年的10美元跌到3美元,然后又从3美元一直反弹到1987年的52美元,这种获利无论如何是常规手段买股票所望尘莫及的。

【投资组合中要有一花独放】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股票上都赚钱。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投资组合中10只股票中有6只股票能够赚钱的话,就会产生十分令人满意的投资业绩了。

有道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过,对于散户投资者的小花坛来说,在不多的几只股票所组成的投资组合中,只要有了灿烂、鲜艳的一花独放,就会拥有盎然春意。这就是彼得林奇炒股的一大特色:重仓持股。

彼得林奇特别看重重仓股对投资获利回报的巨大贡献。他的解释是:如果你有5只股票,其中3只股票下跌75 010,一只上涨10倍,另一只上涨29 010,总的来看你的获利仍然很理想。

因为仅仅是这一只上涨10倍的股票,就能远远抵销那些下跌75%甚至下跌90%的损失。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有这样一只10倍股;如果没有,至少也要有一只5倍股、6倍股。这就是彼得林奇炒股经历中反复提到10倍股的原因,因为他对它情有独钟。

彼得林奇在选股上讲究常识,自己不了解的股票例如高科技股坚决不碰,偶尔的几次买人也大多不成功。可是他在重仓持股方面却非常心狠手辣,在这方面他尝到许多甜头。

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候美国的汽车工业很不景气,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面临破产,股价只有2美元。可是彼得林奇这时候重点研究了克莱斯勒、福特公司两家汽车厂商的基本面,经过反复比较后得出结论,克莱斯勒不但不会马上破产,而且情况还更理想一些。

他的判断依据是:该公司现金超过10亿美元,仅此一项至少2年内就不会破产。于是,1982年夏天,他动用麦哲伦基金总资产的5%来购人该股票。

要知道,这是美国证监会规定的最大持股比例。彼得林奇后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规定,他会动用基金总资产的10%~200/0来购买这只股票。

结果怎么样呢?正如彼得林奇希望的那样,该股股价快速上涨。于是,彼得林奇又把目光投在福特公司、沃尔沃公司上,一直到这3只股票的持仓量占基金总资产的8%。后来,他又增加了2只汽车股。5只股票组成一个汽车板块,占基金总资产规模的10.3%。

在整个1984年,彼得林奇投资组合中的前10只股票一直稳住不卖,其中就包括这5只汽车板块股票。

最终,彼得林奇从克莱斯勒公司股票上赚了1亿多美元,从福特汽车公司股票上赚了l亿多美元,又从沃尔沃汽车公司股票上赚了0.79亿美元,牢固奠定了麦哲伦基金的丰厚业绩。

彼得林奇敢于重仓持有汽车板块股票,秘诀在于他认为汽车股票不是消费类股票,也不是家电类股票,而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周期型股票的特征是,一旦股价启动便会涨个不停。而彼得林奇在这里很好地掌握了汽车板块股票的股价波动周期,踏准了节拍,于是狠狠地赚了一笔。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实质是在赌大势反转,赌对了大赢、赌错了也会大输的。

投资重仓股通常是基金公司忌讳的,因为它流动性差。可是彼得林奇认为,流动性差确实是问题,但关键还在于找准股票。如果这只股票可能成为5倍股、10倍股,流动性差一些又有什么关系呢?流动性好也不一定就是好事呀?想当年宝丽来公司的股票是个大热门股,可是它的流动性很强,谁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抛售,结果1973年一年内就跌去90%,而且一连跌了3年。

【关注收益增长方式及用途】

如果你发现了一家每年都能找到合理的办法提高产品价格同时又不会损失客户的公司(像香烟这种让人上瘾的产品就非常符合这种要求),你就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以利润为代表的收益在不断增长的上市公司,总是受人欢迎的。可是投资者也应当关注一下它的利润增长方式,以及利润的用途。因为这关系到股价能否持续上涨到一个高位。

在这方面,投资者主要关注以下两点。

一是股价的上涨,是收益增长率不断推高的结果。

彼得林奇认为,股价的上涨,归根到底是上市公司收益不断增长的结果。不过,增长作为扩张的同义词,却是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概念之一,它会使人忽略了那些真正卓越的增长型公司。

生产万宝路香烟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经营业绩连续40年保持稳定增长,真正的原因在于降低成本、提高价格,从而实现了公司收益的大幅度增长。

在美国国内,香烟消费量每年要减少大约2%,虽然外国烟民的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在德国,每4个人中就有1人吸万宝路香烟,可是这仍然不是该公司经营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真实的原因是,该公司通过安装生产效率更高的卷烟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更重要的原因是,烟草行业每年都在提高香烟销售价格。所以,即使烟草公司的成本每年增加4%,而香烟销售价格每年上涨6%,公司的利润率仍然会每年增加2%。不要小看这2%的利润增长率,从相对数字看,它能在该公司原来10%的利润率基础上,提高20/010%=20%的经营收益!

再如宝洁公司,提高收益的办法是改进卫生纸的特性。用老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在卫生纸上增加更多的皱纹。这样一来,一方面,卫生纸会变得更柔软;另一方面,每卷卫生纸的数量也会从500张慢慢减少到350张,可谓一举两得。当然,上市公司在具体推广宣传时不会提数量的减少,而会从另一个角度称这种小卷卫生纸是经过挤压等技术改良后的新产品,所以很受市场欢迎。

二是收益如何使用,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发展前景。

收益增长速度快的上市公司,虽然拥有大量现金,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所以,这时候有可能会昏招迭出,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仍然是这家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随着盈利越来越多,却找不到足够多的投资项目把这些钱用出去。一方面,它不需要像钢铁厂那样投资巨大的高炉才能保持技术优势;另一方面,政府又不允许做烟草广告,所以能节省一大笔广告费。

怎么办呢?于是它用这丰厚的盈利收购各种各样的公司,尽管业绩平平甚至非常糟糕,可是仍然很难动摇它的股价。

例如,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于1988年10月以1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一家公司,这个价格相当于这家被收购公司当年收益的20倍,可是该公司的股价仍然只跌了5%。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非常清楚,烟草公司非常充沛的现金流量,足以使它在5年内还清这次收购所产生的全部负债。

从这个角度看,彼得林奇认为,这是一只非常理想的廉价股。因为它的市盈率只有10倍,只相当于它收益增长率的一半。

彼得林奇认为,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收益增长率较高的股票更值得买入。道理很简单,因为收益的增长最终必将推动股价上涨。

例如,如果某公司的收益增长率是20%,它的原始股价是1美元,那么它第一年的股价为1.20美元,第二年为1.44美元第十年为6.19美元;如果它的收益增长率是10%,原始股价同样是1美元,那么第一年为1.10美元,第二年为1.21美元第十年为2.59美元,两者的投资回报居然相差2.4倍。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股票价格能够涨得特别高的原因,因为它有稳定、持续的高收益增长率。

如果你发现某个上市公司总能找到某种理由提高产品价格,同时又不会失去原来的客户,你就找到了一只非常好的股票。例如烟草行业,每年都要不断推出香烟新品,而且价格越来越高,有烟瘾的消费者又不能不抽,就非常符合这个特性。而在服装行业、快餐业,就不可能这样做,否则无异于商业自杀。

【比较一下税前利润率高低】

你应该这样选股:如果你决定不管行业是否景气都打算长期持有一只股票,那么你就应该选择一家税前利润率相对较高的公司;如果你打算在行业成功复苏阶段持有一只股票,你应该选择一家税前利润率相对较低的公司。

投资股票常常会提到底线一词,股票投资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彼得林奇认为,这就是财务报表中的最后一个数字:税后利润。建立在税后利润基础上的税前利润及税前利润率指标,是彼得林奇分析上市公司的一个重要工具。

税前利润率分析主要关注两点。

一是税前利润率的高低,用它来评估上市公司在困境中的生存能力。

所谓税前利润,是指上市公司每年的销售收入减去所有成本(包括折旧费、利息费用)。税前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就是税前利润率。

例如,福特汽车公司1987年的销售收入是716亿美元,税前利润是73.8亿美元,它的税前利润率就是73.8716=10.3%。

一般来说,零售业的税前利润率比制造业要低。一家优秀的药品超市,税前利润率只有30/0~40/0;而一家优秀的药品生产企业,通常能达到25%以上。

不同行业的税前利润率水平差别很大,所以,用不同行业之间的平均税前利润率来相互比较.是毫无意义的。不过,如果在同一行业内进行这种比较,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主要可以用来评估它在困境中的生存能力。

通常来说,税前利润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它的成本最低。当整个行业不景气时,它的存活率最高。

研究一下上市公司的税前利润率,有助于判断该公司万一遇到行业不景气时能否生存下来?并且还有助于判断,在行业复苏时该公司能否迅速走出困境、成为一匹黑马?看一看目前经营困难的行业和上市公司,哪家具有这种麻雀变凤凰的潜力,提前把它养起来,这可是每个投资者梦寐以求的。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许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税前利润率究竟有多高并不十分清楚。一份调查表明,美国的大学生和年轻人,在他们的心目中普遍认为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高达200/040%。而实际上,彼得林奇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上市公司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

【从规律之外寻找意外】

我的竞争对手大多不去找买进的原因,而专找不买的原因,这就是我的优势所在。

在短期内,或许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内,上市公司经营得成功,股价不一定就会有所反应;但长期而言,企业成功与否,和股价会不会涨,绝对有百分之百的关系。利多不涨,正是赚钱的好机会。要买好公司的股票,还要有耐心。

俗话说:任何规律皆有例外。彼得林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美国股市波动有这样一条规律:每当保险费率调高几个月后,保险公司的盈利才会出现增长。因此,保险业股票被彼得林奇归为周期型股票。他说,每当保险费率一提高,你马上买人保险业股票,会赚到很多钱。

通常的情形是这样的:当保险费率调高时,保险业股票的价格会首先上涨1倍;然后,等到保险费率调高导致实质性盈利增长后,股价又会再涨l倍。

可是彼得林奇在瑞典走访大型保险公司斯坎迪亚公司时却发现,它们的保险业股票似乎不存在这样的规律。

当他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批准提高保险费率时,自然而然就想到,这一重大利好消息肯定会推动斯坎迪亚的股价暴涨。可是仔细一看,却没有出现这一幕。原来,瑞典的投资者只关心上市公司曰前是否盈利,并不是很关心所谓的利好消息传闻。

彼得林奇顿时感到:这是投资者做梦都想不到的投资良机。

于是他重新捧起斯坎迪亚的财务报表,用力揉揉自己的眼睛,以免漏掉什么重大的利空因素,如公司负债是不是太高?有没有把巨额资产投资到风险很高的项目上去?等等。结果发现,他担心的这些问题一个都没有发现。

不但如此,这家公司的业务经营还十分稳健,甚至有些保守。它们只承保财产保险和意外保险。彼得林奇估计,在保险费率上调后,该公司的盈利肯定会翻番。

事实上,在此后的18个月内,该公司的股价确实上涨了4倍。

另一件让彼得林奇感到意外的,是沃尔沃汽车公司股价严重偏低的事。

沃尔沃汽车公司是瑞典的龙头企业,当他去拜访这家公司时,却意外得知瑞典仅有一名金融分析师关注这家上市公司;更意外的是,这名金融分析师居然还没有去过沃尔沃公司!

于是,彼得林奇亲自开车去沃尔沃公司,受到公司总裁、副总裁、卡车部门主管、总会计师等的热烈欢迎。彼得林奇意外发现,当时的沃尔沃汽车股票价格在34美元左右,而该公司资产中的现金余额就高达每股34美元。

这就是说,投资者只要花34美元/股的价格购买这只股票,就相当于免费获得了这家公司的汽车业务、装配厂、食品厂、医药公司、能源公司等所有资产。

彼得林奇兴奋地说,这种意外一辈子也难得碰到1次。当然,他后来在这只股票上获得了巨额盈利,这里就按下不表了。

总体来看,那时候的麦哲伦基金在国外股票上的投资大约占总规模的10%,绝大部分投资回报都非常高,其中获利最多的1 1只国外股票是:标致汽车、沃尔沃汽车、斯堪的亚公司、易达公司、伊莱克斯公司、阿格公司、挪威水力公司、蒙特迪森公司、IFI公司、东武铁路公司、近铁日本铁路公司,一共赚了2亿多美元。

东武铁路公司、近铁日本铁路公司都是日本企业,彼得林奇在考察这2家上市公司时都有意外收获。尤其是东武铁路公司,股价在5年内上涨3860/0,彼得林奇遗憾的是投资这只股票的比例太小,没有赚足该赚的钱。

彼得林奇认为,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上,通常只有一些非常小的公司才会被市场所忽略。但任何规律都有例外,通常以外还会有不通常的事情经常发生。就像他淘到的便宜股票沃尔沃汽车公司一样,这种发现绝对令人兴奋。而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一辈子只要碰到一次这样的投资机会就够了。

有人认为,由于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股市也会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导致股价偏高或偏低。彼得林奇认为,文化背景差异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股价有可能暂时、但不可能永远脱离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日本投资者历来对日本股价过高有着特有的高容忍度,可是结果怎么样呢,最终股价不也是大跌下来了吗?

【像训练有素的猎犬一样搜索】

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仅仅依靠分析公司财务报表就能准确预测未来股价的话,那么数学家和会计师就应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可是你看看世界富豪排行榜,怎么连一个也没有呢?

彼得林奇在选股方面的灵活性,是众所皆知的。他说,选股最关键的是灵活性,因为你总能在股市上找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为此,他形容自己:我选股完全是凭经验,像训练有素的猎犬依靠嗅觉搜索目标一样,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不断搜索。麦哲伦基金是一只资本增值基金,所以,彼得林奇可以购买任何投资品种,包括美国国内股票、国外股票、债券。总之,可以随意挑选想要投资的任何股票,而不像成长型基金经理那样只能选择一种类型的股票,哪怕所有的成长型股票价格都被过分高估了,也只能如此(这种情况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

彼得林奇总是不断根据市场变化和基金规模,灵活调整选股策略。

在选择股票方面,他从掌管麦哲伦基金开始时的重点选择小盘快速成长股,到后来的重仓投资大盘蓝筹股,并进军海外市场、投资外国股票;在投资组合策略方面,他从开始时的频繁买卖换股,发展到后来长期持股不动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总经理后的第一个月,就整天忙于换股:卖出前任总经理喜欢的股票,买进他自己喜欢的股票,而且还要不停地变现。

到年底一看报表,他自己都为自己选择的这些股票相互之间没有任何规律感到不可思议。尤其是他原来做分析师时,最擅长的是研究化工行业,可是最终选的股却没有这个行业的股票,他自己也感到无法解释。

其实,这一点很好解释。因为在他选择股票时,并没有去关心某个行业的股票投资一定要占基金总规模的百分之多少;他更关心一个特定的上市公司,背后都有些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

例如,他无论原来的投资组合中是不是有广播电视行业的股票,只要突然对这个行业感兴趣了,就会想一想这个行业明年的利润是不是会比今年更高?凭什么?为了了解具体情况,他会去专门拜访一家电视台,并且会特地打听这家电视台最害怕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核实听到、看到的所有细节。

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本来去拜访电视台A,是想买这家电视台的股票的。可是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当他听说了电视台B,仔细打听一下电视台B,发现比A更好,于是最终购买了B的股票。

这种灵活性表明,基金经理人即使对许多行业只是略知一二,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只要他完全、彻底解剖麻雀,就能获得真谛,照样能够成功选股。

灵活选股让彼得林奇尝到不少甜头。当初麦哲伦基金规模还只有0.18亿美元时,他就与流行观念背道而驰,敢于投资2家大型石油公司: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皇家荷兰石油公司。因为他发现皇家荷兰石油公司的业绩正在大幅度好转,而华尔街上的那些机构投资者显然还没有察觉到这一点,于是趁低买入这只反转型股票,最后大获全胜。他说,有人以为麦哲伦基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投资成长股,可事实上投资在成长股的资金从来没有超讨一半一彼得林奇介绍说,他从来没有一个全面的选股策略: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照葫芦画瓢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和窍门,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孩子的喜好中暗藏投资机会】

如果你平时在自己工作的场所或者附近的购物中心闲逛时能够保持一半的警觉,就可以从中发现表现出众的优秀公司,而且你的发现要远远早于华尔街的投资专家。

彼得林奇平时非常鼓励孩子们提问。有一次,全家一边吃饭一边闲聊,女儿突然问他Clearly Canadian饮料是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因为她非常喜欢喝这种碳酸饮料,冰箱里到处都是。

彼得林奇并没有留心孩子的提醒,因为他对这家公司并不熟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一家上市公司。而实际上,这是一家加拿大上市公司,在彼得林奇平时喜欢看的美国《标准普尔股票指南》上当然没有记载了。

事实证明,彼得林奇没有对这家公司追根究底深入研究,是一种大错特错。该公司1991年上市后,股价在一年内从3美元上涨到最高时的26.75美元。

在彼得林奇眼里,一只股票10年上涨10倍就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而现在它居然在一年内上涨9倍,超过他当年给别人推荐的任何股票!后来,该股票的价格稳定在15美元左右。

彼得林奇的3个女儿都非常喜欢去Chili-s辣餐厅吃东西,有时候连晚上睡觉时,还要穿着这家餐厅的广告T恤衫。毫无疑问,女儿同样也向彼得林奇极力推荐过这家公司的股票。遗憾的是,他同样没有把孩子的话当回事。

1990年夏天,彼得林奇带着女儿去伯灵顿购物中心二楼的盖普专卖店,准备给女儿买一些在学校里穿的衣服。

彼得林奇逛购物中心很有经验,他总结道,如果购物中心有一楼、二楼两层楼面,那么生意最好的品牌专卖店一定在二楼。这种安排的目的是,希望冲着品牌专卖店去的顾客能够多走一些路,让整个购物中心的客流量大一些。

当时他们确实看到盖普专卖店的生意非常红火,可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后来同样没有买这家公司的股票。结果,该股票在1986-1991年间股价上涨了10倍。即使在1991年彼得林奇第一次听说这个品牌后买入该股票,也能在1992年当年赚1倍。

痛定思痛,彼得林奇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忽略孩子们的强烈感受了。

1991年圣诞节前,他主动提出要带女儿去购物中心,美其名日是专门进行圣诞礼物采购,而真正的意图是进行上市公司调研。

这次之所以要主动带女儿去,实际上是希望女儿给他带路.看看她能把他带到什么样的专卖店去,以便把它作为买人股票的首选研究对象。

没想到,这一次女儿把他领进了一家专门销售植物美容护肤用品的美体小铺。

就在女儿去付款结账时,彼得林奇忽然想起,过去有一位分析师曾经向他推荐过这只股票,并且他还有一位老同事主动放弃丰厚的薪水和不低的职位,自己投资开了一家美体小铺连锁加盟店。他想,这家店的老板该不会是自己的那位同事吧?他一问营业员,果然就是。

回到公司后,彼得林奇翻开过去的记录本一看,顿时感觉十分后悔。

自从分析师向他推荐过这只股票后,他在1989年确实买过这只股票,目的是进行跟踪研究。也许是他没有使用美容护肤品的习惯,所以后来把它给忘了。

这家公司是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但美国投资者通过美国证券公司也能买卖。1984年,这家公司在英国上市时,发行价只有0.1美元(折股后)。虽然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时股价跌去一半,后来在海湾战争时股价又暴跌一半,可是6年后的1990年股价仍然高达7.24美元。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用发行价买入该股票,6年间股价上涨了71倍。

美体小铺产品追求的是健康,而不是美丽,它在非常赚钱的同时努力回报着社会。在加拿大,一共有92家连锁店,单位营业面积的销售额在加拿大零售行业中最高。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推算,美国至少能开920家这样的分店。

如果这些分店都能按照它原来的成功模式克隆,一定会非常成功。

由于美体小铺一开始就注重跨国经营,而且都非常顺利、成功,彼得林奇预测,如果美体小铺最终会在全球出现几千家连锁加盟店的话,股价还会在现在的基础上上涨70倍。

与成年人相比,孩子的眼光既非常特别又独一无二。不过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孩子对某种物品的消费爱好都没有太大区别。这就是说,如果你的孩子偏爱某种消费,那么你应当联想到,其他孩子也可能是这样。既然如此,这些孩子联合起来组成的消费团体的购买力将会多么庞大?关注并重视这一点,会对你的选股起到非常大的帮助作用。

美体小铺在全球独一无二的扩张前景,吸引着彼得林奇在《巴伦》周刊上公开推荐这只股票。不过,由于这时候的股价相对于每股收益来说已经偏高了,万一收益预期出现问题,投资者就可能赚不到大钱,所以彼得林奇并没有竭力鼓吹这是一只非买不可的股票。他的一贯建议是,如果你很喜欢某家上市公司,可是又感到目前的价位不是那么十分合理,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买一点,然后加以跟踪、研究,等到以后股价回落时再逢低买入。

【散户投资者要学会长期持股

【长期持股有助于获得高回报

【判断是否继续持股的依据何在

【分析股票时应该有所侧重

【好股票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机构投资者一般只买大盘股

【力争基金投资稳赚不赔

【把鸡蛋放在3~10只篮子里

【散户投资者要学会长期持股】

如果投资者能够远离那些针对最近股市涨跌进行评论的陈词滥调,而是像查看汽车里的机油那样每六个月左右才查看一次股票的价格,他们的投资过程可能会轻松得多。

最值得买的股票,也许就是已经拥有的那只。

彼得林奇的操作原则是长期持股。他的观点是,股市中的涨涨跌跌是很正常的,即使在长期的大牛市行情中,奔牛跌人泥坑也是屡见不鲜的。股市总会很快从疑似大崩盘中恢复过来,不必为了暂时的涨涨跌跌而频繁进出。

彼得林奇的经验是,只要你不把孩子上大学的学费、结婚费用以及其他必需开支,全部用来购买股票和基金,你就不必在股市大跌时被迫卖掉股票和基金,以支付必要开支。这样,你就可以做一个长期持股者了。对于长期持股者来说,时间总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从理想角度看,面临每一次股价波动时,当然最好是在股票下跌前就卖出、下跌后买人,打差价,可是谁又有这种先见之明呢?既然没有这种先见之明,还不如按兵不动、长期持有,只要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就不管它。只有这样,股票投资才能获得丰厚回报。

彼得林奇举例说,如果你在1994年7月1日投资1万美元买股票,5年内一直没动,那么5年后的1万美元就会变成3.4万美元。可是如果在这5年内,你只持股30天就把股票卖掉了,即使你持股的这30天是5年内股价涨幅最大的时期,你这1万美元也最多只能升值到1.5万美元。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长期持股、耐心等待,能够让你的投资回报至少增加1.25倍!

长期持股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彼得林奇计算的结果是,至少能增加1.25倍回报。而实际上,看看我们的周围,绝大多数散户投资者都是频繁进出、短线操作。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这种手段打短羞、积少成多,而事实上运气不会总是这么好。频繁地买进卖出,总体来看所赚的那点小钱还不够支付印花税,而且还会搞坏了心态,搞得人很疲惫。虽然也有不少投资者了解长期持股的好处,可每当股指稍有上涨就耐不住手痒,关键还是定力不够。

要做到长期持股,家中必须留有足够的储备粮。只有家中留有足够的保证金,才能对平时股价的涨涨跌跌有一颗平常心,正可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用国内投资者的话来说,最熟悉不过的是用时间换空间。

否则,如果在股指下跌时被迫抛出股票换回现金急用,一定会打乱原来的投资计划,最终得不偿失。

【长期持股有助于获得高回报】

当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时,时间站在你这一边,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头5年中错过了沃尔玛的股票,但在下一个5年它仍是大赢家。

彼得,林奇从麦哲伦基金公司激流勇退后,继续在各种基金会和慈善机构的投资委员会中任职。不过,这时候的选股工作由雇佣的投资组合经理人负责了。这样,他原来要跟踪几千家上市公司,现在只要跟踪大约50家就行了。当然,他的炒股风格仍然没变,也不可能变,依然是长期持股。

为什么这些令人失望的股票也没有卖出呢?彼得林奇说,这倒不是因为怀旧,而实在是与股票的低价位相比,这些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还相当不错,他相信这些股票以后会有翻身之日的。

面对这些严重套牢的股票,彼得林奇的心态特别平和。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投资者没有必要每一只股票都赚钱。一个投资组合中如果有10只股票,只要其中6只股票能赚钱,投资业绩就非常令人满意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的观点是,一只股票的价格再怎么跌,最多也不过跌到0;可是股价要往上涨,那可是上不封顶的。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用1 000美元买股票,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把这1 000美元全部损失掉;可是如果你投资到一只高回报的股票,几年之后就可能会得到10倍、20倍甚至更多的回报。

投资者如果能选到少数几只这样的大牛股,就能获得一辈子的投资成功。

因为你在这上面的盈利,早就已经大大超过那些被套牢的股票所造成的损失。

彼得林奇认为,没有人比他更坚定地信奉长期投资了,可是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就他的观察而言,基金公司的绝大多数客户都是坚持长期持有基金的,他们中只有极少数人在1990年海湾战争造成的熊市中才抛出基金变现。频繁的股票交易,只能造成市场波动越来越大。投资者应当明白,如果指望依靠当天交易这种短线操作来赚钱,就像指望靠赌博谋生一样。

彼得林奇说,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投资者要获得股票市场的交易信息是很困难的。到了80年代后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而现在,这种信息不但无处不在,简直难以摆脱。散户投资者追踪股票交易信息,就像关注天气预报那样迫切。股指上升、下跌、低潮、震荡,都会吸引散户投资者无休止地预测未来市场前景如何发展变化,各种股评使得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从而更加关注短期行情的发展变化。所以他感慨说,投资者如果能远离那些陈词滥调,像查看汽车里的机油那样每6个月左右看一看股票价格,炒股就会轻松得多。

【判断是否继续持股的依据何在】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在股票上涨时卖出,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这就像把花园里的花拔掉,去灌溉野草一样。股市就像玩扑克牌,只要手中的牌显示有胜算可能,就要紧紧握在手里。

当股价上了一个台阶后,投资者究竟是落袋为安好?还是一直捂着好?

往往很难决策。在这里,我们看一看彼得林奇是怎样作出决策的。

福特汽车公司的股价从1982年的每股4美元,上涨到1988年初的每股38美元,在此期间彼得林奇一共买了500万股该股票。不难看出,这时候的彼得林奇已经狠狠地赚了一笔,要不要落袋为安呢?现在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这时候,美国华尔街的机构投资者们纷纷嚷嚷说,这只股票的股价已经被高估了;这是一只周期型公司股票,它的发展已经到达顶峰,再往下去只能是转入衰退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彼得林奇好几次都想把它全部抛掉。

彼得林奇重新阅读该公司年报发现,该股每股现金扣除长期负债后的净现金价值高达16.3美元,这表明,如果用现在的股价买入该股票,实际上还有每股16.3美元的一个大红包。

此外,彼得林奇从该公司年报上进一步发现,1987年福特汽车公司仅仅金融服务集团(包括福特信贷公司、第一国民银行、美国租赁公司等)的收益就高达1.66美元,按金融业上市公司股票市盈率的平均水平(10倍)反推,它们的价值相当于每股16.6美元。

这就是说,在目前的股价38美元中,除了16.3美元的大红包以外,另外还有相当于每股16.6美元的金融服务公司在内,实际股价只相当于38-16.3-16.6=5.1美元!要知道,它的每股年收益就高达7美元呢!

彼得林奇认为,单从这一点来看,尽管最近5年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将近10倍,可是仍然是绝对便宜的。实际股价只要上涨到每股年收益的水平(7美元),就还有40%的上涨空间!

无论福特汽车公司是周期型公司还是非周期型公司,这样低的市盈率都非常诱人。更何况,从市场销售看,福特公司的产品非常畅销。

根据上述种种推断,彼得林奇决定长期持有该股票,后来该股票真的上涨了40%多。

用这种办法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持股,是彼得林奇的独到发现。同样的操作手法他还用在购买波音飞机公司的股票上。彼得林奇阅读波音飞机公司的年报时发现,1987年初该公司股票只有40多美元,可是分摊到每股上的现金就高达27美元,实际股价只有15美元。于是,他在1988年初少量买入该股票。当他后来看到波音公司拥有大量没有完成的商用飞机订单后,进一步大量买入,终于成为重仓股。

知道每股拥有巨额现金这一情报后,投资者还要进一步关注该公司如何运用这笔现金。随着每股现金越来越多,外界的各种猜测会拖累股价上涨,人们最担心的是这笔巨额现金会不会浪费在愚蠢的企业并购上。福特汽车公司的做法是,一方面不断提高股息,另方面大量回购股票,而即使这样,现金还在不断增加。

【分析股票时应该有所侧重】

在不了解公司财务状况之前,不应贸然买进股票。资产负债结构不佳的公司,是会亏大钱的股票。在你拿血汗钱去冒险之前,先仔细检查资产负债表,看公司的信用状况有没有问题。

投资者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股市。因此,投资者应该关注的也应该是公司,而不是股市。不管股市暴跌还是暴涨,都是如此。

彼得林奇认为,虽然投资者希望了解某只股票的所有信息,但在具体分析时应当根据股票类型有所侧重。这样,花在每只股票上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一两个小时。这里的技巧如下。

第一,所有类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所有类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市盈率;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总股本比例;公司内部人士是否在买入该股票;公司历年的收益率增长情况(隐蔽资产型公司可以不关心这一点);资产负债情况;现金头寸(每股净现金就是股价的底部下限)。

第二,缓慢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缓慢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是否长期、持续派发股息;是否定期提高股息水平;派发股息占收益的比例大小(比例越低越好)。

第三,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从市盈率判断目前股价是高是低;关注多元化经营情况(多元化经营失败的多);公司收益的长期增长率;经济衰退、大盘暴跌时股价的抗跌性。

第四,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周期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存货变化、供需平衡情况;从行业周期预测周期波动规律(当公司收益达到最高峰时,通常预示着增长周期即将结束)。

第五,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主要产品销售收入占整个业务收入的比重(比重越大,影响越大);近几年来公司的收益增长率(20%~25 010之间最好,超过25 010反而要担心);业务发展是否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市盈率是否接近于公司收益增长率;公司扩张速度是在加快还是放缓(放缓意味着股价可能会直线下降);关注这只股票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关注这只股票的机构投资者越少,对你买人股票越有利)。

第六,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公司拥有多少现金、多少债务?

一旦遇到经营困难,能否经得住债权人的要债?如果宣布破产,股东能得到多少资产?公司准备怎样重振旗鼓?公司正在削减成本吗?公司业务正在好转吗?

第七,隐蔽资产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

隐蔽资产型公司股票的分析要点主要包括公司的资产价值是多少,有隐蔽资产吗?有多少债务(主要关注借款)需要从资产中扣除?是否正在借人新的债务(这会进一步减少资产价值)?是否有人准备收购该公司(这会大大提升股票获利空间)?对你拥有的股票属于什么类型,一定要弄清楚。一方面,这有助于你了解,在分析股票时重点掌握哪些地方;另一方面,这会有助于确定你对这只股票的投资回报应有怎样的合理预期。归根到底,买入不同类型的股票,你的获利预期应当是不一样的。例如,买入缓慢增长型公司的股票,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否则你买它干什么呢?这时候你的分析重点就应当放在它过去派发股息的相关信息上,如派发股息是否持续、定期、稳定增长?股息占收益的比例高低(如果比例很低,表明它遇到经营困难时仍然有缓冲资金;比例很高,那就是竭泽而渔)。

分析基本面后,发现该公司正处于第一轮业绩上涨阶段,这时最好不要盲目买入该股票,而是等该公司的扩张计划确实有效了再说,这样会更稳妥。要特别小心甚至应当用怀疑的态度看待那些年收益增长率高达50%一100%的股票。特别注意:不管他是什么专家,如果他不了解这家上市公司所在的行业,这样的专家得出的分析结果就不该相信。

【好股票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股市要求坚定的信心,没有信心者必将灭亡。

除非你在抛空,或故作忧郁状想钓个富家女,否则悲观是赚不到钱的。

散户投资者盼望着能遇到10倍股,而一旦遇到这样的好股票,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能轻而易举把它放跑了,否则就太可惜了。

1978年,美国玩具反斗城公司由于母公司宣布破产,从而得以从母公司中分拆出来独立经营,母公司的债权人以获得玩具反斗城公司的股份作为补偿。玩具反斗城公司通过向一家家购物中心扩张,迅速攻城掠地,取得巨大成功。

彼得林奇的一位同事最早向他推荐这只股票。彼得林奇通过对玩具反斗城公司的基本面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并且实地考察它的一些连锁店,确定这是一只好股票后,大量买进该股票,股价相当于后来分割调整后的1美元。之后,该股股价直线上升。

正当好景纷呈时,有一次,彼得林奇从报纸上看到,美国零售业的泰斗级人物之一(也是一位精明的投资者)米尔顿皮特里,一下子购买了玩具反斗城公司20%的股票。

彼得林奇想,或许正是他的大量买入,才导致股价不断上涨的。一旦米尔顿皮特里停止买人该股票,该股股价就会出现下跌。如果他在股价5美元时停止买人,我就在这个价位上见好就收,全部抛出股票。再怎么说,我也已经赚了5倍了!

后来,彼得林奇果然这样做了,可是该股股价却不听话,继续拼命上涨。仅仅到1985年,股价就已经上涨到了25美元,在彼得林奇卖出后的基础上又继续上涨了5倍。可是这些已经和彼得林奇无关了,这只超级大牛股早就不属于他了。

彼得,林奇不无遗憾地说,根据他的研究,本来所有证据都表明这只股票将会越涨越高的,只是自己从报纸上的一条消息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就提前放弃了它,这真是太愚蠢了,对于基金经理人来说简直是一种耻辱。

相比而言,最早向他推荐这只股票的那位同事,他的基金公司就一直坚决持有这只股票,最终获得了25倍的惊人回报。

后来,彼得林奇在一家面包公司和一家饼干公司的股票上,又犯下了同样的错误。由于听到有人告诉他说,这两家上市公司是被收购兼并的对象,所以他一直等啊等,等待着它们被收购兼并,最终终于等得不耐烦了,卖出了这两家公司的所有股票。结果可想而知。

彼得林奇很遗憾,他说这两家公司本来都是非常盈利的,他又何必去关心它们会不会被收购兼并呢?如果不关心被兼并问题,他就不会卖掉这两只股票、会一直捂下去了。

把好股票一直捂在手里,最大限度地获得投资回报,需要投资者具有一种定力。彼得林奇说,在股票价格上涨后继续坚决持有,要比股价下跌后继续坚决持有困难得多。好在他一旦感觉自己有被假象愚弄的可能时,就会重新审视最初购买这只股票的理由,看看现在和过去相比,该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请记住,这同样而且更应该是散户投资者要做的事。

彼得-林奇说,即使像他这样天天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基金经理,能够抓住一只上涨25倍的大牛股,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好事一生中恐怕也只有一两次,一定要紧紧抓住。

【机构投资者一般只买大盘股】

我喜欢买连猴子都可以经营的公司,因为有一天这些公司搞不好真的会由猴子来经营。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无法动摇我的信念,我始终坚信一般业余投资者比专业基金管理人在投资上拥有更大的优势。1989年时专业投资者比业余投资者能够更快地得到更好的信息,但是如今这种差异已经不存在了。

由于方方面面的限制,机构投资者并不能像散户投资者一样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投资。可以说,机构投资者基本上只能买大盘股甚至是超级大盘股。了解这一特性,对散户投资者非常重要。

这种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政策、法规的限制。

客观上,机构买入什么样的股票,要受到政策法规的限制。除了银行和基金内部的各种限制以外,还有其他法律法规方面的规定。

例如,任何一家基金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该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0%、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5%。

出台这样的规定,目的有二: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基金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避免风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基金公司间接收购这家上市公司。可是由此产生的副作用是,基金机构购买股票基本上只能选择为数不多的大盘股。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基金的资产有10亿美元,由于它在每一只股票上的投资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5 010,这就意味着它至少要买20只股票,而且在这所有股票上的投资至少要达到5 000万美元。

接下来的问题是,这5 000万美元还不能超过这家上市公司总流通股本的10%。也就是说,这家上市公司的总流通股本不会低于5亿美元。符合这个条件的大盘股,当然就屈指可数了。

二是基金内部管理的限制性规定。

例如,许多基金规定,购买任何一只股票其市值都不能低于某一标准,如不能低于1亿美元等等。这里的市值是指股票的市场价格乘以流通股份总数。

如果某股票虽然被该基金看好,可是由于其流通股份总数只有5 000万股,目前的股价只有1美元,那就只能忍痛割爱。

可是接下来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这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上涨了l倍,涨到了2美元,它的股票市值已经高于1亿美元了,机构反而可以建仓了。

机构主力购买股票有上述种种限制,而散户投资者则没有。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机构哪怕非常看好某只上市公司是10倍股,也会因为不能违反规定而忍痛割爱。散户投资者如果具有这样的眼光,挖掘到机构投资者非常看好、却不得不放弃的好股票,就能战胜机构主力。

彼得林奇的经验表明,大盘股企业70%的股票都掌握在机构投资者手里。所以,散户今后面对的竞争对手是机构投资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不过这没有什么可怕的;相反,与机构投资者进行投资竞争的机会越大,散户投资者赚钱的机会就越大。千万不要追随机构建仓,否则你也只能得到普普通通的投资回报而已。即使要建仓,也要在机构看好这只股票、却因为其股票市值太小还不能建仓时就预先买入,等待股价上涨。

【力争基金投资稳赚不赔】

对那些不想自己费心费力先做研究后选股的人来说,股票投资基金是最理想的投资渠道。过去那些投资股票基金的人都获得了相当好的回报,未来投资回报肯定仍然会相当好。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精力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资共同基金吧。这时,投资分散化是个好主意,你该持有几种不同的基金:增长型、价值型、小企业型、大企业型,等等。投资6家同类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选择一只好基金非常困难。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基金投资稳赚不赔呢?

彼得林奇介绍说,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时间、投资到合适的基金品种上去。

为此,他在给一家投资公司策划时是这样做的。

首先,挑选优秀的基金经理。他们花了好几个小时,审阅了75位基金经理候选人的个人简历和业绩记录,从中挑选出25位进行面试。

其次,组成基金和基金经理的全明星队。他们最终挑选了3位基金经理,分别是1位价值型基金经理、2位绩优成长型基金经理;挑选了10只基金,分别是2家特殊情况基金、3家资本增值型基金、1家小盘成长型基金、1家专门投资股利持续增长型公司基金、3家可转换债券基金。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求每人分别管理一部分投资,通过这种全明星队方式,用其中一些超级明星基金的业绩弥补其他一般业绩,从而达到保证战胜股指大盘的目的。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也完全可以模仿这种投资策略,以保证基金投资稳赚不赔。

最简单的方法是:投资者把资金分成6部分,除了分别购买上述5种类型的基金以外,另外再加1只公用事业基金或混合型基金。购买公用事业基金或混合型基金的目的,主要是在股市大幅度震荡时,也能保持整体业绩相对稳定。

投资者如果将来有了追加投资,就把新增加的那部分资金,用来购买上述6种类型基金中业绩表现落后于股指上涨的基金。这样做的理由是,那些业绩优于股指上涨的基金,价格很可能会明显偏高,将来很可能会面临一次大跌,至少也会有相当幅度的回调。

彼得林奇认为,目前投资者购买基金的普遍误区是,看看过去1年、3年、5年或更长时间里的业绩记录,谁的业绩好就买谁的基金。他说,这种做法除了个别情况外,基本上是在浪费时间,而且非常愚蠢。

究其原因在于,1年期排名表中的基金冠军,通常是押宝押出来的;即使3年期、5年期排名表中的基金冠军,用它来预测将来也是不灵验的。

这种观点的依据来自美国《投资远见》杂志的研究:在1981一1990年间,如果每年都根据过去3年来业绩最佳的基金冠军来购买基金,业绩最终会落后于标准普尔500指数2.05%;如果每年都是根据5年期基金冠军来购买,也只领先0.88%;即使按照10年期的基金冠军来购买,也只领先1.02%,这点点蝇头小利连支付这只基金买入、卖出的手续费都不够。

完全没有必要去研究某只基金的光辉历史,因为这实在是在白白浪费时间。正确的方法是,挑选一只业绩持续稳定、投资风格也持续稳定的基金,长期持有。这会比在不同基金(哪怕每年挑选的都是上一年实际经营业绩最优秀的基金)之间换来换去,投资回报高得多。

在小盘成长型基金上投资,是个好主意。因为从1926年到现在,小盘成长型股票的上涨幅度一直是大大领先于股指上涨幅度的。所以,当发现有连续几年表现不佳的小盘成长股,这时候就是买入它的好时机。从过去10年间的股票指数轨迹看,小盘成长股的震荡幅度要大大高于大盘股,前者的走势如麻雀忽上忽下,后者的走势如雄鹰平稳翱翔。经过几年的折腾后,小盘股的市盈率最终会赶上并超过大盘股。

【把鸡蛋放在310只篮子里】

买股票和养孩子差不多,别生太多,让自己手忙脚乱。业余投资者大概有时间研究8~12家上市公司,注意买卖良机,但持股不应超过5只。

一个业余投资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业余时间,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踪8。12只股票,而且只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能找到机会进行买入卖出操作。因此,我建议业余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同时持有5只以上的股票。

散户投资者都知道这样一句俗话: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只篮子里。彼得,林奇的看法是,每个投资者确实需要考虑自己的投资组合,但长期以来在两派投资顾问之间一直存在着的分散投资、集中投资的争论,其实很没必要。

这里提到的两派投资顾问,一派代表人物是杰拉尔德洛布(GeraldLoeb),他的观点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派代表人物是安德鲁托拜厄斯(Andrew Tobias),他的观点是不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这个篮子可能有漏洞。

投资者熟悉的是后一种分散投资的观点。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的资金本来就少,又没有规模庞大的基金投资所具有的种种限制,所以完全不必像他那样持有l400多只股票。他的观点是,要尽量集中投资,但是也不能把所有资金都压在同一只股票上。

究其原因在于,投资者必须考虑到,虽然你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对这只股票进行了各种分析研究,可是如果这家上市公司遭到原来根本无法料到的严重打击呢?这种事情可说不定。所以,任何孤注一掷的行为都是不安全的。

彼得,林奇认为,对于一个小的投资组合来说,持有3~10只股票比较合适,这种适当分散投资的好处很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一是如果你寻找的是10倍股,那么你持有的股票越多,从中出现10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实上,在几只发展前景都很好的快速增长型股票中,究竟哪只股票会最终成为10倍股,谁也无法预测。

1979年,正当股市持续下跌时,彼得林奇看中了StopShop公司较高的股息收益率,以每股4美元的股价买下了这只股票。因为考虑到这只不过是一家普普通通的上市公司,所以并没有对它抱多大希望,心想能够获利30%40%就好了。可是没想到,这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好,1988年被收购私有化时股价高达44美元,成为一只标标准准的10倍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二是你持有的股票越多,在不同股票之间调整资金配置的弹性就越大,这应当成为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彼得林奇非常喜欢投资成长型股票,可是成长型股票在他的总投资中所占比重,从来没有超过基金资产的30%40%。

除此以外,他还坚持用10%~200/0投资在稳定增长型公司股票上,用10%N20%投资在周期性公司股票上,其余的全都投资在困境反转型公司股票上。虽然他有1 400只股票,可是总投资的一半都集中于100只股票上。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便于在股票之间进行调剂。他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些股票的基本面的发展变化,不断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股票黑马;一旦黑马出现,随时会在它身上增加持股筹码。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的关键不要看篮子的多和少,而是要研究每一只股票的质量,把所有鸡蛋都放在非常结实、可靠的篮子里。他认为,非常结实、可靠的篮子应当具有以下两大特征:第一,根据你个人的工作或生活经验,你对这家上市公司有特别深入的了解;第二,用一系列标准来检查,您都感到这家公司具有令人兴奋的长远发展前景。

彼得林奇警告说:只是为了投资组合多元化而分散投资于一些你并不了解的公司股票是毫无益处的,对小投资者来说,愚蠢的多元化投资所导致的后果非常恐怖、非常可怕。他说,如果他是散户投资者,手中的篮子是沃尔玛公司的股票,他会非常高兴地把所有鸡蛋放进去;如果手中的篮子是大陆银行公司的股票,他可不愿意去冒这个险。

【卖股票不要看股价涨跌

【定期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

【股票的质地胜过流动性

【怎么理解股价的高低

【抛掉股票买国债依据何在

【决策时少听胡参谋的意见

【不对倒闭企业抱有幻想

【各种类型股票的卖出时机】

【卖股票不要看股价涨跌】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在股市赚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当遇到恐慌就想抛掉存货,你就应避开股市或股票基金。

许多投资者卖股票是看股价涨跌的:股价上涨了,他就把手中的股票卖出,以赚一点点蝇头小利;股价下跌了,他也赶快把手中的股票卖出,美其名日是为了止损。彼得林奇认为,这两种做法都是十分失败的。

究其原因在于,他们都把眼下股票价格的变化,错误地当作了上市公司的基本价值发生了变化。而实际上,眼下股票价格的变化,根本不能反映这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有任何变化,而且要命的是,有时候股价变化还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方向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去卖掉股价已经上涨(或者下跌)的股票,可以说是愚蠢透顶。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股票价格相对于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情况,确定买入、卖出股票,调整投资组合中不同股票之间的资金分配。只要这家增长型公司的收益在继续增长、规模在继续扩大,并且还看不到影响公司增长的危机出现,就应当继续持有这只股票。

举例说,如果你希望从一只稳定增长型股票上最多获利40%,而现在这只股票的股价已经上涨了40%。如果接下来没有任何利好消息让你觉得这只股票的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这时候你就应该卖出这只股票;如果能证明这只股票的价格还会涨,这时候你就不能卖出这只股票;如果你两者都吃不准,也可以只卖掉一部分股票。卖掉这只股票后,应当重新买人另一只股票,当然是那种十分具有吸引力的、股价还没有好好上涨的股票。

彼得林奇的通常做法是:同时关注2只快速增长型公司股票,每隔几个月就关注一下它们的基本面变化情况。如果其中有一只股票已经上涨了50%,他就会卖掉这只股票,因为他对这样的上涨速度感到怀疑;而另一只股票的价格虽然基本没动甚至还在下跌,可是发展前景不错,他却会增持这只股票。

通过这种方式,把有限的资金在收益中等的稳定增长型股票之间转换操作,总体上看,投资收益率会相当于你长期持有一只大牛股。例如,每次转换只要有30%的回报率,6次操作之后,其累计复利收益就相当于一只4倍股。

彼得林奇说,股价下跌并不什么痛苦的事,关键是这只股票要好。所以,没有必要看到股价下跌就低价卖出。相反,这时候的股价下跌,还正是追加买人的好机会呢!

彼得林奇历来非常反对止损指令,即国内散户投资者最熟悉不过的操作手法:当股票达到某一事先确定的价位(通常是低于买入价的1 0c/o)时自动卖出。这样做,虽然能够把损失控制在10 010以内,可是却能把你的账面亏损变成现实亏损。

目前的股市波动性非常大,下跌10%又能说明什么呢?如果你非要这样做,实际上就表明,你在购买这只股票时,就预测到了将来会以比股票买人价更低的价格卖出这只股票:一句话,你是准备亏损的。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当股价下跌到你的止损价位,吓得自称非常谨慎的你全部抛出手中的股票,股价随后就强劲反弹。这说明什么?说明用止损指令来企图减少亏损、保护自己,实际效果很可能恰恰相反:你很可能会因此损失一个10倍股的投资机会,最典型的是Taco Bell公司的股票走势。

反过来的例子也有很多。有些散户投资者在买入股票时就设定了盈利目标,例如股价翻一番就卖出,企图以这种方式保证自己获利。彼得林奇说,这种做法也是很可笑的,如果他也坚持这样做,那么他就不可能从任何一只大牛股中获得翻好几倍的盈利。

彼得林奇认为:要像思考什么时候买股票一样思考什么时候卖股票。

也就是说,如果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买这只股票,那么也就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卖出这些股票了。

他的经验是,丝毫不关注外部宏观经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少数几个特别重大事件以外,他确信每个宏观经济事件都只会以某种具体方式影响具体行业,而不会具有普遍性。

例如,当石油价格下跌时,石油服务公司的股价当然会受到影响,可是却不会影响到制药行业。

彼得林奇认为,只要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保持不变,或者变得更好,那就要持有这只股票。过几年后看一看,你所获得的巨大投资回报连自己也会感到吃惊。什么时候应该卖出股票,不能根据股价涨跌来确定,也根本没有其他什么计算公式。也许利率上升、经济衰退即将来临是卖出股票的理由,然而谁又能预测这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

许多散户投资者总是习惯于这样的操作:卖掉股价已经上涨的股票,紧紧抱住股价下跌的股票。彼得林奇批评说,这种做法如同拔掉鲜花却浇灌野草一样愚蠢透顶。也有一些人的做法相反:卖掉股价正在下跌的股票,紧紧抱住股价上涨的股票。彼得林奇说,这种做法与上面这种做法相比,投资策略也高明不了多少。正确的做法是,卖股票要看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无关。

【定期关注公司基本面变化】

假如股票下跌,但基本面仍看好,就不该卖掉,甚至要加码买进。

对于自己拥有的股票,投资者应当每隔几个月就重点关注一下它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变化,就像给一个人定期体检一样。只有这样,才能据此作出是否需要卖出的决策。

定期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可以通过阅读季度报、半年报、年报,了解它的收益以及收益变化情况是否还与你原来的预期相符。如果可能,最好要去实地察看一下这家公司的产品销售是否受市场欢迎、服务态度怎么样,等等。彼得林奇就是这样做的。

从公司的生命周期看,一家增长型公司通常包括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基本业务方面的困难;第二个阶段是快速扩张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不断开拓新市场;第三个阶段是成熟期,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巩固市场。每个阶段的时间有长有短,但一般会持续好多年。

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于不同的公司发展阶段,面对的风险是各不相同的:投资于创业期的上市公司,风险主要在于公司经营万一失败,会把你也拖累下去;投资于快速扩张期的上市公司,风险最小、获利回报却最多,因为这时候的公司经营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只要重复过去的成功、凭经验办事就行;投资于成熟期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增长已接近饱和,只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才能有新的突破,所以这时候面临的问题最多。

不同成长阶段的上市公司,股价变化是各不相同的。当Sensormatic公司的商店防窃系统销售很好时,就表明它正处于公司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所以这时候的投资风险最小。事实上,正是在这个阶段,它的股价从2美元上涨到40美元。而当它进入成熟期后,怎么也找不到新客户,又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公司收益继续增长,于是股价毫不犹豫地掉头向下,从1983年的每股42.5美元跌到1984年的每股5.625美元。

当然,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情形也是非常常见的,而要正确判断这一点,同样必须关注公司的基本面。

例如,得克萨斯航空公司的主要资产是大量持有的大陆航空公司股份,而大陆航空公司由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正在申请破产保护,股价下跌到了每股3美元,也由此连累得克萨斯航空公司的股价从12美元跌到4.75美元。

彼得林奇密切关注着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并认定得克萨斯航空公司是一家困境反转型公司,于是在1983年购买了得克萨斯航空公司的少量股票。

后来,彼得林奇通过关注这两家公司的基本面又发现,一方面得克萨斯航空公司在削减成本;另一方面,大陆航空公司也在重新赢得客户喜爱、从破产边缘走过来,财务实力有了很大改善,于是开始大量买人这两家公司的股票。

1986年2月,得克萨斯航空公司宣布收购东方航空公司的大部分股份,被市场普遍认为是一项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举措,所以股价在短短一年间上涨了3倍,创造了每股51.2美元的新纪录,彼得林奇从中狠狠地赚了一大笔。

定期关注上市公司基本面变化,关键是要分析、判断该公司是否正在从一个发展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这是最重要的。例如上面提到的Sensor-matic公司,当你阅读1982年年报时发现它正在进入成熟期时,就应当重点关注一下该公司新的发展计划是什么、是否具有可行性、能够给公司带来多大收益、这种收益是否能超过过去的收益总额如果你对此不满意,就应当预见到股价将要下跌,赶快抛掉,从而避免从每股42.5美元跌到5.625美元的暴跌过程。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上市公司的成熟期就像一个人的更年期。从此以后,既可能脾气会变得很暴躁,也可能会变得很温和,总之,公司的发展前景会有很大变化。每当这时候,就要特别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变化是朝好的方向还是坏的方向发展。当然,即使情况变得很糟,它也可能会成为一只困境反转型股票。如何判断它步入绝境后能否绝地翻身,全靠对基本面的分析做出的结论。

果在这方面过于执着,就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只股票到底值不值得持有。如果这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很好,虽然盘子很小、交易量非常少,仍然是可以从它身上获得丰厚回报的。

彼得林奇举例说,选择股票就像选择伴侣。买股票时就考虑到卖出股票是否容易,实际上就好像是在结婚前就考虑将来离婚是否容易一样,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结婚前就睁大眼睛看清楚,将来也就用不着离婚了。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一开始就作出了正确选择,这只股票值得你长期持有,也就没有必要考虑能否在短时间内出货完毕了。

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作出了错误的选择,即使这只股票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流动性,事情也会变得一团糟。即使你在短时间内把这只股票全都抛掉了,结果又怎么样呢?你肯定会损失一大笔钱。

例如,宝丽来公司是美国的一家大公司,股票交易十分活跃,流动性很好。可是这只股票慢慢下跌了3年,在此期间任何人要想卖出股票都是有机会的,可是仍然有好几家基金机构没有抛出股票。

究其原因在于,从表面上看,这些基金机构还没有到抛出这只股票后彻底离场的地步;从深层次看,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家公司马上就要完蛋。结果,仅仅在1973年一年内,该公司股价就下跌了90%,这表明,股票流动性大小问题并不是考虑业绩回报时最重要的因素。

彼得林奇认为,机构投资者如果仅仅因为某些股票的交易量小,就拒绝购买这类股票,这种想法非常荒唐。事实上,美国股市上公开交易的股票中,99%的日交易量低于l万股。按照这样的逻辑,实际上就把自己的投资范围仅仅局限在剩下的1%以内了。要知道,如果你投资的上市公司经营失败,无论其交易量大小,你都得赔钱;相反,如果这家上市公司经营成功,无论你怎么卖出股票都是赚钱的,只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股票流动性大小问题,对于散户投资者来说相对不明显。但散户投资者至少可以从中明白一个同样的道理:在考虑股票日交易量大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关注这只股票的基本面,考虑这只股票是否值得长期持有。用宋代秦观的话来说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j458.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编推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4】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4】

【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迸攻】

我只会把一种股票换成另一种股票,而不会换成现金,除非为应付预计可能发生的基金赎回而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现金。
卖掉股票换成现金,就意味着这一部分资金彻底脱离了股票市场。
我的观点是要把资金永远留在股票市场里,根据基本面的变化把资金在不同股票之间进行转换。

彼得林奇在选股、持股上,总是推陈出新,进攻、进攻、再进攻,这与他的许多同行总是防守、防守、再防守的投资态度截然相反。

不同的投资态度,决定着不同的投资业绩。
进攻型投资人在买入股票后,一旦遇到投资价值更高、赚钱机会更大的股票,就会卖掉老股票,买进新股票;而防守型投资呢,买人股票后即使业绩不理想也不愿意割肉,而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辩解的理由,自欺欺人。

彼得林奇的这种换股虽然有随心所欲的成分,更有调查研究的扎实基础,不完全是心血来潮。
他最喜欢的行业,是那些非常容易了解,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业,例如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等。

有一次,他发现塔科贝尔连锁快餐公司(Taco Bell)在加利福尼亚州开了许多分店,并且正在向东部地区扩展。
他马上联想到,连锁快餐行业的经营模式很容易克隆,只要在一个地方取得成功,马上就可以在另一个地方复制,而且经营非常透明,值得关注。
事实上,这家快餐连锁公司在扩大经营过程中,每年的利润增长率都高达20%一300/0。

彼得林奇购买了Cracker Barrel的股票后,有一次去参加上市公司的投资研讨会。
一看地图,离他住处只有几英里远的地方,就有一家Cracker Bar-rel的连锁餐厅,于是决定步行前往。
由于正处于交通高峰期,他本来打算花很短时间随便转一转的,可是没想到走了3个多小时才遛达完。

不过,这次寻访他对Cracker Barrel的整个经营业务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于是就坚决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
后来该股票价格上涨了50倍,为麦哲伦基金赚了很多钱,被彼得林奇列为50只最重要的股票之一。

彼得林奇在实地调查自助建材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时,对营业员们热情礼貌的态度、非常专业的服务同样留下了深刻印象。
该超市商品非常丰富,可以说应有尽有,而且价格非常便宜,生意很红火。
由于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所以股价很低,他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遗憾的是,彼得林奇对建材行业并不是十分了解,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还搞不清飞利浦螺丝刀和葡萄酒开瓶器的区别,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这类公司的巨大增长潜力。

仅仅一年后,他就卖掉了这只股票,这让他后来感到终生遗憾。
因为在接下来的15年里,该股票价格从0.25美元(折股后)上涨到65美元,上涨了260倍!虽然他一开始就抓住了这只大牛股,却没能一直紧紧抓住。

彼得林奇说,进攻性投资需要经常改变投资方向,这不是因为投资策略发生了什么改变,而是因为在拜访上市公司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一些让他非常喜欢的好股票。
由于基金规模的限制,必须卖掉原来的股票,腾出钱来购买新股票。
他几乎每天都会发现一些新的好股票,所以必须不断买入、卖出,十分繁忙。
他开玩笑说,这让他每年起草基金年报时不得不费尽心思,因为他不能让投资者认为他是在胡闹,而是必须要讲出理由来。

彼得林奇总结说,他的这些进攻性投资,让许多股票在他手里只持有了几个月,实在太短。
这倒不是说对所有股票都要无条件长期持有,而是说对那些有投资吸引力的股票,如果不能坚决长期持有,就会后悔万分。

这样的例子在他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
如阿尔伯逊公司股票,他抛出后价格上涨了300多倍;联邦快递公司的股票,他5美元买进的,10美元时就抛掉了.后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两年内一直涨到70美元。

【投资周期型股票要踏准节拍】

一个又一个案例表明,即使正确预测市场走势,却选错了股票,仍然会让你亏损掉一半的投资。
如果你依赖整个大盘的上升带动你选择的股票上涨,那么你最好还是坐上大巴去亚特兰大城赌博算了你要想依赖预测市场走势投资赚钱,这是根本不可能的。

彼得林奇从来不十分看好周期型股票,可是在仅有几次周期型股票的买进卖出中,他基本上都能踏准节拍。

他说,投资周期型股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好股票也会变成烂股票的。

有这样一个规律:当股市企稳以后,在反弹中表现最好的股票就是周期型股票。

彼得林奇可谓深深了解并掌握这一点,善于抓住时机买人、踏准节拍获利,并从中尝到甜头。

1988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
市场普遍认为,按照这个趋势,1989年该公司的每股收益至少也该有4美元吧,乐观的投资机构甚至估计会达到6美元。

彼得林奇却不这么认为,他根据周期型股票的发展规律,认为该公司的每股收益最多只能达到3美元。
而实际上呢,1989年的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下降到0.3美元,l991年更是出现了亏损。

彼得林奇对此非常失望,觉得这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被高估到天上去了,于是把该股票全部抛出了结。

顾名思义,周期型股票的股价波动是有周期的;而成长型股票的股价波动规律是一直成长的。
掌握了这个规律,在买入卖出周期型股票时,如果能踏准周期节拍,就一定能获利、获大利;相反,如果踏不准节拍,甚至踏反了节拍,那就必输无疑,而且会输得很惨。
当然,这两种类型的股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会相互转化,甚至纠缠在一起,你中有我、我冲有你。

对于吃不准或者无法识别周期型股票的投资者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远离它。
这就是彼得林奇一贯倡导的稳健原则:绝不买自己不了解的股票。

【看它做什么不如看不做什么】

办公室奢华的程度,和公司回馈股东的意愿成反比。

关注一家上市公司可以有许多方法。
彼得林奇认为,有时候你看它做什么,还不如看它不做什么。
这就是说,关注这家上市公司和别人的不同之处,更容易触发你的思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航空业一片惨淡景象。
美国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中部航空公司相继破产,剩下的基本也在那里惨淡经营,苦苦挣扎。

奇怪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却一枝独秀,不但没有倒闭,而且还活得有滋有味的,股价从1980年的2.4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24美元。
之后股价虽然调整了5年之久,可是这与同行纷纷倒闭相比,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果不其然,1990年后,它的股价很快就又上涨了l倍。

彼得,林奇发现,西南航空公司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运营成本最低。
这可以从财务年报每个座位每英里平均运营成本这一指标中反映出来。
美国航空业的平均水平为0.07美元~0.09美元,而它只有0.05美元~0.07美元。

原来,在同行业的同质竞争中,它把自己定位于唯一一家多班次短程廉价航空公司:他们不开通飞往巴黎的航班,只从事短途航线;不提供精美的机土餐点,只供应花生和鸡尾酒;不大量举债购买很多很多的飞机,乘客中谁的袜子破洞最大谁就能赢得奖品;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高得离谱的薪酬,可是员工待遇却非常优厚,几乎听不到员工抱怨。

18年来公司高层一直在一套破旧、简陋得像军营一样的办公室里办公。
1990年,他们决定好好奢侈一下,于是盖了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聘请了一位设计师负责内部装修。
走进装修后的新办公楼里,首席执行官看到墙上没有了原来悬挂着的优秀员工的奖牌和公司野餐的照片,勃然大怒,不但马上解雇了设计师,而且还亲自用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又把它们重新挂在墙上。

所有这些努力,都让它成为唯一一家从1973-1991年连续盈利的航空公司,投资回报率无人能比。
1978年时,它还只有4架飞机,但很快就成为美国第八大航空公司了。

每个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彼得林奇从西南航空公司的一枝独秀中看到,投资于这样的上市公司自己感到放心,因为他们把投资者的钱当作自己的钱来使,而不像有些上市公司那样,租田当自产,任意挥霍。

所以,散户投资者购买股票时也应当像彼得林奇那样,好好看一看上市公司的为人,而不仅仅是看它的股价及市盈率高低。
再怎么见钱眼开的丈母娘,在物色未来的女婿时,也总该打听一下对方的人品吧?

上市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一个标志。
如果企业管理者被工人骂作资本家、吸血鬼,这样的企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
西南航空公司规定: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速度,不能超过普通员工的提升幅度;总裁以下所有主管人员,每个月都要在机场担任一天票务员和行李搬运工这些都是切切实实为和谐经济做出的努力。
不要小看这一点,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公司上下万众一心,就能顺利渡过难关;否则,人人幸灾乐祸、巴不得企业早点关门,这样的公司不死也会褪层皮。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5】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5】

【买基金首选业绩优秀的】

越来越多的人把资金委托给基金经理等专业投资者进行选股,就好像自己动手做蛋糕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去店里买包装好的现成蛋糕一样正如人们自己做的蛋糕往往比买来的更加好吃,人们自己选股往往也会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那么,为什么人们不做本可以自己做的事呢?我对此感到十分困惑。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选择买基金。
对此,彼得林奇建议:既然要选择一只基金,就一定要选择一只业绩优秀的好基金(第6条林奇投资法则)。
但是他也承认,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

一是不知道业绩优秀的基金究竟在哪里。

如果说买基金要选业绩优秀的基金这一点大家都认可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家业绩优秀的基金在哪里呢?回答是不知道。

彼得林奇曾经和美国基金业内首届一指的权威专家迈克尔理柏(Mi-chael Lipper)-起研究过这个问题。
结果表明,1960-1992年的32年间,股票型基金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548.8%、标准普尔500指数股利再投资总的投资收益率为2 470.5%,两者非常接近。

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表明,投资者费时费力,拼命想选一只好基金,选一个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努力是白费的。

二是委托基金公司投资业绩并不理想。

彼得林奇说,一个有力证据是,在过去10年中,75%的美国股票型基金的业绩水平,连股指上涨的平均水平都没达到。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投资业绩能够和股市大盘持平,你就能在所有的基金公司经理中排名位于最前面的1/4。

彼得林奇说,这是很奇怪的现象。
因为人选股票指数的是那些股票,基金公司购买的也是那些股票,可是基金投资业绩却比不上指数大盘,这堪称是一个谜。
截至1990年,这已经是基金公司投资业绩连续输给大盘的第8年了!

更令人奇怪的是,即使如此,投资者也总是热衷于购买基金,想从中苦苦寻觅到一只能够持续战胜股市大盘的基金明星来。

三是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

彼得林奇认为,从某个角度看,买基金和买股票的投资方式,尤其是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根本没什么两样。

他说,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一共有9次股市回调超过10%,而这时候的麦哲伦基金净值比大盘跌得更低。
庆幸的是,在股市反弹时,它们比大盘涨得更凶。
彼得林奇就是从这些大反弹中获利的,而做到这一点的秘诀是紧紧抱住基金不松手。
所以,即使是业绩最好的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会比大盘跌得更惨,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也正因如此,彼得林奇经常会在基金年报的致持有人的信中警告投资者说:麦哲伦基金这艘巨轮也有可能在股市波动的惊涛骇浪中沉没。
这种勿谓言之不预也,目的就是要提醒大家心里有所准备,这样,即使某种坏事情将来发生了,投资者也不至于惊慌失措。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基金要想取胜,首先要把种类繁多的基金分成以下几种基本类型:资本增值型基金、价值型基金、绩优成长型基金、新兴成长型基金、特殊情况基金。
一方面,每种基金的类型不一样,只有同类基金才能进行比较;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基金投资方式不一样。
老练的投资者买卖基金,首先考虑的不是它的业绩,而是查看它的年报、半年报,从中检查该基金购买的股票是否与该基金的投资风格相吻合。

彼得林奇认为,购买股票型基金和购买股票的操作方式是一样的,赚钱的唯一途径是长期持有不动。
而这就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如果遇到一点点恐慌就抛售股票、股票型基金,最终肯定赚不到什么钱。
因为你要懂得这样一个简单道理:即使业绩最优秀的股票、股票型基金,在大盘回调时也可能会跌得很惨。
他很赞同沃伦巴菲特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你无法做到在股票跌去50%后还能继续持有,你就不适合投资股票和股票型基金。

【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技巧】

可转换债券基金可以让投资者享受到双重好处:既享受中小盘股收益的高成长性,同时又享受债券收益的稳定性。
可惜投资者对这种基金的认识不够。

顾名思义,可转换债券是指发行的这种债券将来可以转为股票。

彼得林奇认为,散户投资者投资可转换债券会遇到许多陷阱,所以最好是投资可转换债券基金,由专家们帮你打理,这样的获利回报更可靠。
遗憾的是,现在有许多投资者对可转换债券基金并不是很了解,这方面做得很不够。

一般来说,可转换债券是由小企业发行的,利率比一般债券低。
那么,既然债券利率低,投资者为什么还要买它呢?这是因为,可转换债券除了能够享受到稳定的债券收益外,还能在将来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转为普通股票,从而享受到中小盘股收益的高成长性。

什么时候应该买入可转换债券基金,什么时候又应该卖出?彼得林奇的结论是:当公司债券利率超出可转换债券1.52个百分点时,卖出;小于1.52个百分点时,买入。
就这么简单。

投资可转换债券基金的方法是,仔细挑选一只价格被市场低估的可转换债券基金,一定会获得良好回报。
例如在美国股票市场上,一只管理良好的可转换债券基金的利息收益率大约为7 010,而股票的平均股息收益率只有3%。
例如,普特南可转换债券收入成长信托基金,过去20年间的总投资收益率高达884.8%,远远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增长率,就是一个最好例子。

【面对重大事件不必惊慌】

人们可能会把赌注押在股票短期波动上,但从长期来看公司收益的波动最终决定了股价的波动。
当然你会发现有时也有例外发生,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自己持有股票的走势图,你就会发现我所描述的股票价格随着每股收益波动而波动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对股市波动会有很大影响,但投资者也不必惊慌失措。
从历史上看,任何事件的发生,都不会导致股市永远关门。
彼得,林奇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投资者面对重大事件惊慌失措,只会导致错误判断、错误决策。

彼得林奇说,1960年他还只有16岁时就听说民主党赢得总统大选对股市是一个坏消息。
那一年肯尼迪果然赢得了总统选举,可是在他当选总统后的第二天,股市不但没有大跌而且还略有上涨。

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面临核战争爆发的危险,是古巴导弹危机时期。
那时候彼得林奇很为自己、家庭、国家感到担忧。
可是面对这种可怕情形,当天的股指下跌还不到3 010。

相比而言,肯尼迪总统公开严厉谴责美国钢铁公司,美国股市却发生了历史上最大的跌幅(下跌7%)。

彼得林奇开玩笑说:看来,即使爆发核战争的恐惧,对股市的影响也没有总统对企业的干预来得大。
对美国股市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事件,是1973年10月19日欧佩克宣布石油禁运。
那一次,股市在3个月内下跌了16%,在12个月内下跌了39%。

可是有趣的是,这条消息宣布的当天股市并没有立刻下跌,而且还略微上升了4点;并且在接下来开始大跌之前的5个交易日里,还一共上涨了14点。

20世纪整个70年代,是美国股市表现最为低迷的时期。
由于这时候彼得林奇已经完全参与到股票投资中去,所以对这个阶段发生的重大事件与股市反应之间的关系看得很清楚,罗列起来有:尼克松总统强制实行物价管制,股市上涨3%;尼克松总统辞职下台,股市下跌1%;福特总统实施现在打击通胀政策,股市上涨4.6%;IBM打赢了一场反托拉斯官司,股市上涨3.3%;等等。

所有这些都表明,从总体上看,整个股市和某只股票一样,短期波动有可能和它的基本面变化完全背道而驰,并没有多大规律性,所以不必妄加评论,更不必惊慌失措。

彼得林奇认为,目前的股市大涨和大跌越来越频繁,可是从大局看,其中大部分涨跌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例如,1985年9月的经济部长会议上,7个主要发达工业国家达成协议,同意协调经济政策并允许美元贬值,消息宣布后美国股市在6个月内上涨38%,相当一部分股票在接下来的2年里上涨了两三倍。
相比而言,1987年10月美国股市暴跌508点,在长远投资者的眼里,其重要性就大大不如前者来得深远。

重大事件能够影响股市,可股市的发展却并不总需要重大事件来刺激。
20世纪70年代投资者对绩优蓝筹股有一种痴迷般的狂热,甚至认为这些股票是买入后一辈子永久持有的对象。
可结果怎么样呢?绩优蓝筹股固然绩优,可是追涨买入的价格却可能过高了,一旦股价下跌同样吃亏。
1973年、1974年美国股市出现的毁灭性暴跌(道琼斯指数从1 050点狂跌到578点)中,这些辉煌一时的蓝筹股照样跌去50%-90%。

【趁股票下跌时逢低建仓】

股市下跌正是捡便宜的好时机,这些便宜货是那些惊慌中逃离风暴圈的投资人所丢出来的。

1967-1969年,彼得林奇在美国炮兵部队服役期间,利用难得的几次休假时间,去股票市场购买朋友和同事们推荐的各种各样的热门股票。

这些朋友和同事向他推荐的都是一些股价在不断下跌的保守型股票。
彼得-林奇听从他们的建议,在所买的荣格石油公司股票上确实赚到了钱;可是,在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自己坚信稳赚不赔的一只股票缅因州制糖公司上,却损失惨重。

股票下跌时的逢低建仓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彼得林奇所说的价值被严重低估。
而价值被严重低估,不是听信股评家预测,而是要建立在自己扎扎实实的市场调查研究基础之上。
有了这样的扎实基础,股价越下跌,就表明与它的价值越背离、投资价值越大。
这时候的逢低建仓,获利空间当然就越大、投资风险当然就越小了。

彼得林奇之所以敢犯上作乱上级领导要他减少持股品种、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关键还在于业绩说话。
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散户投资者都要懂得这样一个简单道理:业绩(包括长期业绩和短期业绩)是衡量投资行为成败的主要标志。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1】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名言【1】

【复么理解股价的高低】

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知识,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投资股票赚钱所需要的胆略,有识且有胆才能在股票投资上赚大钱。

如果你在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吓得赶紧抛掉手中所有的股票,那么胆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资股票,也不要投资股票型基金。

一彼得林奇几乎所有投资者都有恐高症每当股票价格低迷时,会感觉这时候的投资物有所值;每当股票价格高昂时,会怀疑这样的股价是不是太高了?

不是对持股没了信心,就是立刻抛掉获利了结。
哪怕只赚一点点,也会因风吹草动而惊慌失措。
彼得林奇可不这么看。

彼得林奇偏爱成长型股票。
他说,投资这样的股票,最吸引入的地方,就是你可以有很长一段时间来充分观察它的成长过程。
等到事实证明它们确实是很优秀的上市公司,你再买入也不迟。

至于这时候的股价高低,其实并不重要。
更确切地说,股价高低要看你怎么看,怎么比?单纯看价格高低肯定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还有上涨空间。

股份还有上涨空间,或者上涨空间还很大,就不能说股价已经很高了;相反,如果股价绝对值很低,可是它已经没有了上涨空间,说得更直一点,股价这时候已经到顶了,哪怕它每股只有l美元、2美元,都太高了。

股价高低也不能只看它过去已经上涨了多少倍。
投资者如果认为某只股票已经上涨了10倍甚至50倍,以后肯定就不会再涨了,彼得林奇建议他们去看看沃尔玛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必须懂得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股价高低是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970年沃尔玛公司上市时,只有38家分店;到了1975年,公司扩张到104家分店,数量增长2.7倍,股价也上涨了4倍;1980年,公司扩张到276家分店,数量增长了7.3倍,股价上涨了20多倍。

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是美国阿肯色州人。
这家公司刚刚创立时,那里的许多老乡都有机会最早买人该股票,从而狠狠地赚上一笔。

要知道,10年间股价上涨20倍,无论如何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遗憾的是,许多人过早地见好就收,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
如果他们再捂上10年,股价本来是会上涨100倍的!

有些投资者会把已经上涨了几倍的股票赶紧卖出,以免担心别人骂他贪心。
彼得。
林奇说,股票投资就是要赚钱的,与贪心不贪心无关。
股票并不在乎谁是持有它的人,即使你卖了它,它也不知道自己换了主人。
至于是不是过于贪心,应该到教堂去找牧师或者心理医生解决。
相反,真正应该关心的是上市公司的发展是否已经饱和?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公司只不过在美国15%的地方开设了分店,还有85%的地方是空白的,怎么能说是贪心呢?

好股票是值得长期持有的,借用一句广告语就叫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仍然以沃尔玛公司为例,第一个10年结束后的1980年,它的股价比1970年上涨了20多倍;第二个10年过去后的1990年,股价在1980年的基础上上涨了30倍;1991年当年又上涨60%。
这就是说,该股从1970年到1980年股价上涨了20多倍,从1970年到1990年上涨了50倍,从1970年到1991年上涨了100倍!从这一点上看,1991年之前的任何一年都不能说它股价过高。

【抛掉股票买国债依据何在】

买股票是为了获利,而非保本。

股票行情结束时,就别再死缠烂打,奢望会起死回生。

散户投资者往往具有多种投资渠道,除了股票、基金以外,还有国债等其他方式。
尤其是在经济恐慌背景下,投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
可是,究竟是买股票还是买国债,投资决策有依据吗?

1982年上半年,美国股市一团糟。
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升到了2位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也上升到了2位数。
有钱人纷纷抢购黄金用来对付通货膨胀,甚至购买猎枪防身;穷人呢,则纷纷抢购食品,以防食品短缺。

在这种背景下,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就连续好几个月把投资重点放在了长期国债上。
彼得林奇认为,虽然这些国债的利率高达13%~14%,投资国债的主要原因仍然不是不敢买股票,而是从防御性角度考虑,长期国债的这种高利率,已经超过了股票投资的平均预期投资收益率。

看起来,这很像有一点在商言商的味道国债的收益高于股票收益,当然就买国债了: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头脑清醒的彼得林奇认为,政府虽然愿意为长期国债付出如此高的利率,可是,只要国家经济不崩溃(事实上也不会崩溃),那么,这种高利率就不会维持太长时间,所以仍然必须随时注意把资金在股票和长期国债之间进行分配;而不是像许多投资者那样,抛出所有股票和国债,把现金放在家里。

要知道,如果有一天国家经济真的崩溃了,这时候这些现金也就成了一堆废纸。
相反,如果国家经济不会崩溃,摧毁一切的大灾难也没有发生(从历史上看,这比经济崩溃的可能性更大),那么,这种以低价格大量抛售股票、换成现金的行为,必定是鲁莽和愚蠢的。

能够在一片恐慌之中始终保持一份镇定和冷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彼得林奇做到了,并且还对此总结出了一套对付恐慌考验的应对之策,那就是把眼光放得更远,设想最坏的事情并不会发生。

道理很简单,一旦这种局面时过境迁、利率降低,这时候持有股票和长期国债的投资者都会大赚一把。

这种设想往往更符合事实。
实际上,1982-1990年间,美国标准普尔500股指上涨了4倍、30年期长期国债收益率比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还要高。
不过,1991年标准普尔500股指虽然上涨了31%,可是相比而言,长期国债的收益率就非常差劲了。
这也再次证明了彼得林奇一贯的观点: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投资收益率要大大高于债券。

【决策时少听胡参谋的意见】

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
那些神经脆弱、过于敏感的投资人,不管头脑有多么聪明,股市一跌就会怀疑世界末日来临,吓得匆忙抛出,这种人总是最好的股票也拿不住,最牛的股票也赚不到钱。

许多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是受别人影响的。
与其说是他在决策,还不如说是别人在代他做决策。
这种情况不但发生在意志不坚定的投资者身上,同样也发生在意志坚强、立场坚定的投资者身上。
百人言虎的情形,古今中外都不少见。
彼得林奇就有过这方面的教训。

1977年5月,彼得林奇开始管理麦哲伦基金不久,就用整个基金资产总规模的3 010,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入了华纳公司的股票。
他看好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当时它因为开展多元化经营导致基本面恶化,彼得林奇把它归为一只潜在的困境反转型大牛股。

几天后,一位专门追踪华纳股票的技术分析专家打电话给彼得林奇,彼得林奇一向对研究股价走势的技术分析派不感兴趣,只是出于礼貌随口问了他一句对华纳公司股票有什么看法,对方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过度上涨。

大约6个月过去了,华纳公司的股价从26美元上涨到32美元。
彼得林奇一遍遍地问自己,如果那位技术分析派在该股26美元时就称过度上涨了,那么现在呢?现在是不是极度上涨了?

他有点吃不准,于是又重新核查起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可是并没有发现基本面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
想来想去,还是继续持有该股票。

后来股价上涨到了38美元,彼得林奇心里烦躁不已,虽然仍然找不到卖出这只股票的任何理由,可是行动上却开始大量卖出这只股票。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早在和那位技术分析派通电话时,就不知不觉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认定这只股票在26美元时就已经过度上涨了。
既然这样,现在股价达到38美元,还有什么理由不卖呢?!

就这样,他不得不见好就收。
可是当他把这只股票全部抛完后,股价却一路狂升,50美元、60美元、70美元最终竟然超过180美元!即使在1983~1984年间,华纳公司由于下属子公司巨额亏损5.38亿美元,导致其股价大跌60 010,最终股价还有76美元,依然是他卖出价格的2倍!

俗话说兼听则明,可是这句话用在股票投资上却不一定适用。

股票投资决策需要的是冷静思考,而不是包打听。
东打听消息、西讨教经验,很容易坏事。
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没有了自己的主见,什么都听别人的,风险太大了。
所以,散户投资者买卖股票要少听胡参谋,哪怕是胡参谋长的话。

股票市场上的投资建议,最容易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麻烦:无论是好是坏,它都会深深印入你的脑海,让你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这种影响。
虽然你当时根本没有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可是将来的某一天,你还是会发觉自己正在按照这个建议进行决策。
在本案例中,彼得,林奇要是不问这位技术分析派的看法,按照他的操作风格,无论如何也会把这只股票捂到100美元以上的!

希望您能喜欢这些唯美的句子,优美的说说,在您的朋友圈能经常分享值得与他人分享的句子。励志的句子网j458.com向您推荐更多好内容,请阅读名言名句,希望您有一个好心情!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2081454.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经典语录
下一篇 : 彼得林奇的传奇一生名言
" 名言名句 "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