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大家的童年里都阅读过诗词,熟读熟背古诗有利于我国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的古诗词你了解哪些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井冈山》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1、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2、旌旗在望:指山下的部分红军和井冈山一带的赤卫队、暴动队等地方武装。这里用旌旗是为了增加诗的鲜明的形象感。作者说,其实没有飘扬的旗子,都是卷起的。
3、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4、岿(kuī)然: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5、森严壁垒:森严,严整。壁垒,古代军营中的围墙,也就是防御工事。指阵容严整,不可侵犯。
6、黄洋界: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7、宵遁:指敌人乘夜逃跑。
8、众志成城:《国语周语下》:故谚曰:众心成城。,章昭注:众心所好,莫能败之,其固若城也。。意思是说万众一心,就坚如城堡。

翻译:

战旗在山下摇荡,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赏析:

这首词毛泽东通过对黄洋界保卫战的描写,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诗人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术的思想。词上阕写战斗场面,下阕写战斗经过。全词采用描写与叙述的方法,描写景象宏伟,叙事清晰凝炼,极富艺术感染力。

词首两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展现了红军民战备的气势,栩栩如生,为全词的雄伟气势以及词的结尾与红军的胜利作了铺垫。黄洋界处在井冈山上很高的位置,从这里向下远望各山头,到处是红军迎风招展的战旗;到处军号高鸣,战鼓齐奏。说明我方早已严阵以待。敌军围困万千重,虽然敌人在数量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把红军一层又一层地包围起来,然而英勇的红军毫不畏惧,视万千敌人如虫蚁,岿然不动。而岿然一词,充分表现了红军巍然屹立的雄姿。下阕开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这两句写出了红军战胜敌人的原因。这里森严壁垒、众志成城,与岿然不动前后照应,既显得典雅雄壮,又韵味深长。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极为形象地描绘了这次保卫战,巧妙地嘲笑了敌人,有力地鼓舞了红军民,同时与上阕红军民的备战与岿然不动的情景照应,前后贯通,无懈可击。西江月是极少数平仄韵混押的词之一,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典型概括是这首词一个突出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词里热烈赞颂了井冈山的黄洋界保卫战。虽然这次保卫战只是井冈山红军军事战争中的一次战斗,却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它是整个井冈山斗争的一个缩影。它高度概括了整个井冈山斗争的形势和特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但红军民最终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同时也概括了在白色的政权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区域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形势,生动地表明坚持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对于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它是所有革命根据地能够胜利发展的生动写照。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编辑推荐

毛泽东 西江月·秋收起义


《西江月秋收起义》

作者:毛泽东

原文: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由李白《苏台怀古诗》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诗句得名。
2、军叫工农革命:当时国民党的军队称作国民革命军,共产党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叫工农革命军。二八年五月,中共中央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一号军事工作大纲》才正式规定,在割据区域所建立之军队,可正式定名为红军,取消目前工农革命(军)的名义。
3、旗号镰刀斧头:这是当时的军旗。三三年改为镰刀锤子,后演变为现在的八一军旗。
4、匡庐:原为修铜,即修水、铜鼓,江西省县名。
5、潇湘:原为平浏,即平江、浏阳,湖南省县名。
6、暮云愁:象征反动势力压顶,百姓生活窘迫。

赏析:

上阕表达了工农革命军行动的迅速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开头两句: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旗帜鲜明,铿锵有声,为全诗创造了昂扬奋发、气壮山河的氛围。与以往的军事行动不同,这次起义不再借用国民革命旗号,而是第一次坚决、公开地打出工农革命和共产党的旗号,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这两句说队伍走向,突出指挥若定的气概及奋勇前行的气势。

下阕追叙起义的原因和不可阻挡的气势,照应了上阕,必然的因果关系显得极有说服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起始两句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压迫的尖锐程度,指出秋收起义的内在原因及动力。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前句写地主催租索债给农民带来无限的悲愁,于是后句霹雳一声暴动便成为必然之势,顺理成章,形象生动,充分显示出起义的正义性,有力地鼓舞了广大工农群众。

另外,这首词遣词造句,明快有力,富有文采。旗号镰刀斧头,使工农革命的特点表现得具体鲜明;匡庐、潇湘,以当地的名山名水指代两地,简练含蓄,充满诗情画意,富有魅力;一个直字,坚决明快!同仇,既典雅又易懂,雅俗共赏;暮云愁、霹雳一声,比喻形象,有气魄。

苏轼 西江月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另有诗悼念她。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咏梅中能以绿毛么凤、唇红、海仙、瘴雾等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是海仙派来探芳丛的神话般情节和细节表现,让作品带有浪漫色彩。构思缜密,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构之一。杨慎云: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么凤为第一。(《词品》卷二)《耆旧续闻》卷二引晁以道言: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西江月遣兴》

作者: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翻译: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
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
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想信您读完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J458.com小编推出了专题井冈翠竹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的句子,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1985.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毛泽东 浪淘沙·北戴河
下一篇 :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