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励志的句子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在课堂上,老师也会为我们讲解一些古诗词,学习古诗词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能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和升华,你知道有哪些让人惊叹的古诗词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作者:张孝祥

原文: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释:

1、山峰:指黄陵山。(黄陵山在湖南湘阴县北洞庭湖边。湘水由此入湖。相传山上有舜之二妃娥皇、女英的庙,世称黄陵庙。词题一作黄陵庙。词句也稍有差异)
2、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
3、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4、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着名乐舞名。

翻译: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
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行船被风浪所阻,
微风吹起鳞鳞波浪,
泛起波光。

明日风向转为顺风更加好,
那么今夜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水中的宫殿像是在演奏霓裳羽衣曲,
当到达岳阳时,
准定在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

赏析:

上片写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与感受。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开头两句,写风尚未起时的风光。一船秋色由作者的感受着笔,勾勒出时令特征,引人遐想,可以想见,此时周围的山色浓郁苍翠,万物生机勃勃,开花的花朵艳丽,结果的果实累累;十里湖光写出湖面宽广坦荡。这两个对偶句用满载和平铺相对,将湖光和山色一并画出,前句说美丽的秋景尽收眼底;后句说无风时湖水平稳,远远望去,就象平铺在那儿。水光山色,交相辉映,船上人心旷神怡,其乐无穷。此二句纯属写景,而作者欣悦之情尽在其中,即所谓景中有情。

波神二句说,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放起鱼鳞般的波纹。这是写的天气乍变,微风初起时的湖上景色,也是变天的前兆。有经验的船工势必要抛锚停舟,采取应急措施,因为这霞光辉映,鳞鳞细浪过后,将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的浊浪排空、樯倾楫摧的恶劣天气。这两句以幽默的手法写航船遇风受阻被迫停泊的情景,反衬出作者此时的心境十分安闲自在。用斜阳点明时间是傍晚,以细浪说明天气变化,要起风,皆是妙笔。

下片写停船后作者的心理活动。明日风回更好,写他期待风向回转,天气变好,及时登程的心情。今宵露宿何妨?何妨,犹言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是无可奈何的话,但也表现了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露宿时的旷达胸襟。水晶宫里奏霓裳,水晶宫,俗谓龙宫;霓裳,即《霓裳羽衣曲》,一支大型歌舞曲的名字。作者听到阵阵波涛声,奇特的想象油然而生,把水声比喻作龙宫的音乐。龙宫既然奏欢庆之乐,明日准是好天气,航船正常前进,准拟岳阳楼上,尾句设想,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j458.cOm更多绝句古诗延伸阅读

西江月的诗意


西江月的诗意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注释:

1、西江月:词牌名
2、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3、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4、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5、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6、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诗意: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
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
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
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赏析:

单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作者笔下这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快乐。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词,读后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生活美。词的上阙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声音,展现了山村乡野特有的情趣。词的下阙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出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全诗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阅读这首词,要注意时间和地点。时间是夏天的傍晚,地点是有山有水的农村田野。这首词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创造。

以上四句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因此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的路径尽管很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人玩味无穷。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阕,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话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阕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头,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练,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苏轼 西江月


《西江月》

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

这首词题或作《梅》、《梅花》。《野客丛书》:盖悼朝云而作。苏轼侍妾朝云,随词人徒岭南,不久即去世,时年三十二岁。秦观曾写诗说她美如春园,眼如晨曦。苏轼把她比为天女维摩。朝云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另有诗悼念她。此词通过咏岭南梅花,赞扬朝云玉骨、冰姿和仙风,敬仰她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素面、洗妆两句写朝云天然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高情句,是感谢朝云对自己纯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梦写与朝云互为知己的情谊,而不能同梦,点明悼亡之旨。全词既是咏梅,又是怀人。咏梅中能以绿毛么凤、唇红、海仙、瘴雾等突出岭南特色,并以绿羽禽是海仙派来探芳丛的神话般情节和细节表现,让作品带有浪漫色彩。构思缜密,立意超拔脱俗;境象朦胧,寓意扑朔迷离。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为苏轼婉约词中的佳构之一。杨慎云:古今梅词,以坡仙绿毛么凤为第一。(《词品》卷二)《耆旧续闻》卷二引晁以道言:朝云死于岭外,东坡尝作[西江月]一阕,寓意于梅,所谓高情已逐晓云空是也。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


《西江月遣兴》

作者: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1、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意。
2、《汉书龚胜传》胜以手推常(夏侯常)曰去。见黄季刚师《读汉书后汉书札记》说辛词此句。

翻译:

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
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话,的的确确是没有半点可信的!

昨儿晚上我在松边喝醉了,醉眼迷蒙,
把松树看成了人,就问他:我醉得怎么样啊?
恍惚中看见松树活动起来,疑是要来扶我,
于是我用手不耐烦的推推松树说:走开走开!。

赏析:

欣赏这首词,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品读辛弃疾的词,可从词中品出更有韵味的戏剧来,虽然在写词中,恰如其分地引入戏剧性场景并非辛弃疾发明,但是在他手上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词中,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是值得肯定的。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通篇醉字出现了三次。难道词人真成了沉湎醉乡的高阳酒徒么?否。盖因其力主抗金而不为南宋统治者所用,只好借酒消愁,免得老是犯愁。说没工夫发愁,是反话,骨子里是说愁太多了,要愁也愁不完。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才叙饮酒,又说读书,并非醉后说话无条理。这两句是醉话。醉话不等于胡言乱语。它是词人的愤激之言。《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辛弃疾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以上种种,如直说出来,则不过慨叹世道日非而已。但词人曲笔达意,正话反说,便有咀嚼不尽之味。

下片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便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憨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亦表露无遗。在当时的现实生活里,醉昏了头的不是词人,而是南宋小朝廷中那些纸醉金迷的昏君佞臣。哪怕词人真醉倒了,也仍然挣扎着自己站起来,相比之下,小朝廷的那些软骨头们是多么的渺小和卑劣。

辛弃疾的这首小词,粗看,正如标题所示,是一时即兴之作。但如果再往里仔细一看,那么会发现作者是在借诙谐幽默之笔达发泄内心的不平。如再深入研究,我们还可洞察到作者是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而忧心忡忡,满腹牢骚和委屈,不便明说而又不能不说,所以,只好借用这种方式,来畅快淋漓地渲泄他的真情实感。

想信您读完张孝祥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J458.com小编推出了专题山峰高大的抒情句子,愿您喜欢。

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www.j458.com/a/4481226.html,并在标注文章来源。
上一篇 : 刘克庄 忆秦娥
下一篇 : 李白 苏台览古